征信中心个人信用信息查询

2024-05-18

征信中心个人信用信息查询(精选6篇)

篇1:征信中心个人信用信息查询

点击以下图片也可进入>>>

【相关阅读】

互联网个人信用信息服务平台介绍

随着我国信用体系建设的进一步深入,社会公众信用意识不断提高,了解本人信用状况的需求量日益增加。为方便社会公众便捷地获取本人信用信息,进一步拓宽个人征信系统服务渠道,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建设了基于互联网运行的个人信用信息服务平台(以下简称平台)。

平台以充分保护社会公众隐私安全为前提。一是确保查询申请由本人提交。只有经过严格的身份验证,才能提交信用信息查询申请。二是确保查询结果由本人查看。只有持有身份验证码,才能查看信用信息。三是确保信息保存安全。从获得可以查询的反馈通知之日起,信用信息仅在平台的互联网端存放7天,到期后会自动删除。

平台提供多种身份验证方式:一是数字证书验证方式,即通过与中国金融认证中心(CFCA)合作的商业银行颁发的数字证书确认个人身份;二是银行卡验证方式,即借助于带有银联标识的银行卡确定个人身份;三是问题验证方式,即通过在线回答问题方式确认个人身份;四是移动金融IC卡验证方式,即借助加载了从MTPS发放的个人认证证书(简称“MTPS个人认证证书”)的移动金融IC卡,使用手机等移动终端访问互联网个人信用信息服务平台,通过输入MTPS个人认证证书PIN码等信息来验证个人身份。数字证书验证、银行卡验证和移动金融IC卡验证实时反馈身份验证结果,问题验证方式在24小时后反馈身份验证结果。

平台提供个人信用信息提示、个人信用信息概要以及个人信用报告三种产品服务。个人信用信息提示以一句话的方式提示注册用户在个人征信系统中是否存在最近5年的逾期记录;个人信用信息概要为注册用户展示其个人信用状况概要,包括信贷记录、公共记录和查询记录的汇总信息;个人信用报告为注册用户展示其个人信用信息的基本情况,包括信贷记录、部分公共记录和查询记录的明细信息。

用户注册后登录平台,根据需要选择信用信息产品,并进行身份验证,通过验证的用户成功提交查询申请。信用信息产品加工完毕后(一般在成功提交查询申请后的第2天),平台会向用户发送含有身份验证码的短信。用户可在收到身份验证码的7天内,登录平台使用身份验证码查看查询结果。

篇2:征信中心个人信用信息查询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征信分中心及查询网点受理个人信用报告查询的业务操作,确保个人信用报告的安全合法使用,根据《中国人民银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管理暂行办法》、《中国人民银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信用报告本人查询规程》等规定,特制订本规程。

第二条 本规程适用于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征信分中心及查询网点(以下称查询机构)。

第三条 查询工作应遵循合规、及时和保密的原则。

第二章 个人信用报告查询

第四条 个人可到征信中心或当地的查询机构申请查询本人的信用报告或代理他人查询信用报告。

第五条 申请查询本人的信用报告时应提供以下材料:

(一)本人有效身份证件的原件及复印件,并留有效身份证件复印件备查。个人有效身份证件包括:身份证、军官证、士兵证、护照、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台湾同胞来往内地通行证、外国人居留证等。

(二)如实填写《个人信用报告本人查询申请表》(见附表1)。第六条 代理他人提交查询申请时应提供以下材料:

(一)委托人和代理人有效身份证件原件及复印件,并留有效身份证件复印件备查;

(二)委托人授权查询委托书;

(三)代理人如实填写《个人信用报告本人查询申请表》。

第七条 县级以上(含县级)司法机关和其他依据法律规定有查询权限的行政管理部门(以下合称司法部门)可到当地的查询机构申请查询相关涉案人员的信用报告。申请司法查询时应提交下列资料:

(一)司法部门签发的个人信用报告协查函或介绍信(包含情况说明和查询原因,被查询人的姓名、有效身份证件号码);

(二)申请司法查询的经办人员的工作证件原件及复印件;

(三)申请司法查询的经办人员应如实填写《个人信用报告司法查询申请表》(见附表2)。

第八条 接到查询申请后,查询机构应根据第五、六、七条的规定对申请人(指本人、代理人或司法部门经办人员)提供的资料当场进行审核。申请人提供资料不符合规定的,查询机构应不予受理,并当场告知申请人不予受理的原因。

第九条 对于现场受理的查询申请,已开通查询终端的查询机构应当场进行查询,并打印查询结果交申请人签收。

第十条 未开通查询终端的查询机构应将现场受理的查询申请登记到《个人信用报告查询申请登记表》(见附表3,下称申请登记表)中,并在当日下班前通过专用电子邮箱把申请登记表发送至征信中心。

第十一条 对于各地查询机构转交的查询申请,征信中心应在2个工作日内予以处理,并通过专用电子邮箱将查询结果返给各地查询机构。

第十二条 未开通查询终端的查询机构接收到征信中心返回的查询结果后,应在2个工作日内按照事先约定的接收方式将查询结果反馈给申请人。申请人可以事先约定的接收方式包括:

(一)现场领取,申请人在约定日期内到当初提交申请的查询机构领取查询结果。

现场领取查询结果时,申请人要出示有效身份证件和查询申请表,并在申请表接收人处签字。

本人直接提交查询申请的,不能委托其他人领取。委托他人提交查询申请的,只能由委托人或代理人前往领取

(二)电子邮件或邮寄,查询机构在约定日期内发出电子邮件或特快专递。申请人应事先在申请表上注明电子邮箱或详细通讯地址。邮寄的费用由申请人承担。

第十三条 在信用报告查询收费的相关管理制度出台以前,查询部门提供信用报告查询服务时暂不收费。

第三章 查询用户的创建与管理

第十四条 各查询机构必须安排专人负责受理个人信用报告查询,明确岗位职责及A、B角,并将A、B角配备情况报征信中心备案。

第十五条 征信中心负责统一创建和管理各查询机构的查询用户。第十六条 各查询机构的查询人员发生变动时,应书面通知征信中心的用户管理员停用原查询人员使用的查询用户,并申请新的查询用户。

各查询机构申请新的查询用户时,应填写《征信中心查询用户申请表》(见附表4)。

第十七条 各用户要专人专用,不得私自转给他人使用,更不能设置“公共用户”。

第十八条 各用户必须妥善保管自己的密码,第一次登录系统后必须立即更改密码,至少每个月更改一次自己的密码,密码要符合复杂性规定。

第十九条 各用户必须为工作中知悉的个人信用信息保密,不得违反法律、法规及《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管理暂行办法》等有关规定,篡改、毁损、泄露或非法使用个人信用信息,不得与自然人、法人、其它组织恶意串通,提供虚假信用报告。

第二十条 各用户离开操作台时,必须退出系统。

第四章 资料管理

第二十一条 查询机构要对所有查询相关的纸质和电子档案资料整理归档。档案资料按照一事一档,编号管理的原则进行。档案资料包括查询申请人提供的查询申请书、有效身份证件复印件、委托人授权委托书、司法部门签发的个人信用报告协查函或介绍信、查询申请登记表等。

第二十二条 查询机构要安排专门的档案柜存放信用报告查询的相关档案,并做好对档案存放地的防火、防潮、防虫、防鼠等“八防”安全措施。

第二十三条 档案资料的借阅应当严格限定范围,无查询机构主管的审批,任何人不得擅自查询、借阅和复制档案资料。

第二十四条 查询机构要按业务档案管理规定对档案资料(包括相关文件)进行管理。

第二十五条 信用报告查询相关档案资料保管期限为三年,到期可对档案资料进行销毁。对档案资料的销毁要遵照《中国人民银行档案管理规定》(银办发[2004]259号)中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五章 监督检查及责任追究

第二十六条 查询机构应定期开展自查;各征信分中心要对辖内查询机构的执行情况开展定期或不定期检查。

第二十七条 有违反本规程及其他相关规定的行为,造成个人信用信息被泄露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涉嫌犯罪的,依法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第六章 附 则

篇3:征信中心个人信用信息查询

我国互联网金融迅速发展的同时, 出现了多重贷款和欺诈等信用问题, 使得我国个人信用需求激增。我国原有以央行为主导的个人征信系统虽然是世界上收录人数最多的征信系统, 但信用信息不全面, 覆盖范围小, 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为了解决个人信用缺失的问题, 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 央行于2015年1月印发《关于做好个人征信业务准备工作的通知》, 要求芝麻信用、腾讯征信等八家机构做好个人征信业务的准备工作, 由此开启了我国个人征信体系市场化步伐。然而, 虽然我国包括电商、P2P平台、征信企业在内的机构如火如荼地建立自身的个人征信系统, 但是存在着信用信息不共享, 各自为政等问题。由于我国的个人征信市场刚刚起步, 因此需要借鉴国外经验, 以便从中获得启示。

美国是最早建立征信体系的国家之一, 其征信体系的完善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现如今, 美国已经形成了成熟的市场化征信体系, 是私营征信模式的代表。何建奎 (2004) 认为美国是世界上个人信用体系运行最具效率的国家, 我们应借鉴其先进经验, 制定健全的法律法规、实行市场化运作机制。张吉光 (2003) 认为美国在征信机构建立、数据收集方面有丰富经验。目前, 研究美国个人征信经验的文献并不多, 且现有的相关文献主要是对美国个人征信体系进行整体论述, 但是对它们在信用信息共享方面的经验介绍较少。因此, 本文希望能够对美国的个人征信体系进行更加全面详细的研究, 并进而探究美国信用信息共享实现方式, 总结先进经验, 为我国现阶段构建个人征信体系中遇到的棘手问题提供解决方案。

二、美国个人征信体系

美国个人征信体系主要包括个人征信机构、征信立法和征信监管三个部分。益博睿、艾菲克、全联是美国个人征信机构的三巨头, 它们和另外400多家小型个人征信机构一并为美国的个人征信市场提供个人征信服务。在征信立法方面, 美国已颁布了16部与信用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 其中《公平信用报告法》、《平等信用机会法》等法律与个人征信密切相关, 这些法律规范了征信主体的行为, 保证了美国个人征信市场的健康发展。在征信监管方面, 美国的征信监管体系可细分为司法监管、行政监管和行业自律管理三部分, 主要有联邦储备体系、联邦贸易委员会等监管机构通过执行征信法规来监管征信市场的信用业务, 且每个监管机构都有其对应的监管范围与职责, 完备的征信监管体系确保了美国信用法规的实施和个人征信市场的有序运行。

除此之外, 在信用信息来源与内容、征信标准化等具体的征信运作模式方面, 美国的个人征信机构已然形成了一套科学完备的体系, 这也是构成美国个人征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 美国个人征信机构

在信用体系中, 存在着三大核心主体, 即授信机构、受信者和信用服务机构。授信机构即为银行、金融公司和非金融公司, 他们既是信用信息的提供者, 也是信用产品的使用者。受信者即为个人。而信用服务机构则收集并评定受信者的信用信息, 为授信机构提供信用服务, 在某种程度上说, 一国的信用体系建设情况以及信用体系运作的情况是从信用服务机构的运营情况反映出来的, 是个人信用行业的基础。

美国个人征信市场经历了长期的兼并与重组的市场竞争过程, 最终形成了如今个人征信机构“3+400”的格局。“3”指的是掌握了美国个人征信市场一半以上市场份额的三家大型信用局, 即益博睿公司 (Experian) 、全联公司 (Trans Union) 和艾菲克公司 (Equifax) 。

1. 益博睿公司。

是英国的The Great Universal Stores PCL兼并了美国的TRW公司的消费者个人信用服务部门之后, 再与英国诺丁汉的信用管理公司CNN合并而成, 是美国和英国最大的信用局。信息来源是与之签订协议的会员, 以会员制形式向具有一定规模和声誉的客户提供征信服务。

2.全联公司。

是1988年开始提供美国个人征信服务, 是通过兼Times (总第630期) 并地方性信用局、建立全国联机信息存储和数据处理系统不断发展壮大的。

3. 艾菲克公司。

成立于1899年, 是一家跨国个人征信公司。“400”指的是美国400多家小型个人征信公司, 这些小型个人征信公司现如今主要以两种形式存在。一是承担三家大型信用局的外包业务, 帮助三大信用局收集地方性信息, 依附于三大信用局而生存, 二是为特定市场提供服务, 如医疗信用局等。由此可见, 美国的个人征信市场是一个寡头垄断市场。

(二) 信用信息来源与内容

美国征信局的数据来源主要分为四大类。

1.金融机构和其他授信机构。这些机构向信用局提供借贷人的还贷记录、消费记录和借贷记录, 同时还会对个人的付款行为评级。

2.第三方数据处理公司。这类公司主要收集个人的社会经济行为数据。

3.查询记录。查询记录是指个人在寻求贷款过程中发生的查询行为的记录。查询记录刻画了个人的信用品质与贷款需求。

4.公共记录。政府掌握的, 并且对外开放的数据记录, 主要有交税行为、破产申请等。

美国个人征信搜集的数据内容主要包括个人识别信息、贷款账户信息、职业记录、公共记录、信用查询记录。个人识别信息包括姓名、地址、电话、社保号、出生日期等。贷款账户记录则包括个人的余额、信用额度、信用记录 (还款历史、余额、信用额度、账户建立与关闭日期) 。信用查询记录则指个人在寻求信用时, 授信机构和个人查询其信用状况的行为记录, 其作用在于判断个人是否向多家机构申请信用, 能够有效避免重复借贷的行为。

(三) 美国个人信用行业征信标准化

美国的个人征信市场在兼并与重组过程, 也推动了美国个人征信市场信用数据的标准化和信用评估标准化。

首先, 美国的个人征信数据报送标准是由美国消费者信用信息产业协会 (CDIA) 组织Experian、Trans Union和Equifax等征信机构制定的, 该标准规定了美国个人信用数据报送的基本原则与报送格式, 即Metro系列, 包括Metro 1和Metro 2两种报送征信信息的标准数据格式, 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是Metro2。标准的数据格式保证了数据的一致性, 降低了征信机构的成本, 也推进了征信机构之间信用信息的共享和系统的互联互通。

美国个人信用的评估主要有两种信用产品:信用报告和信用评分。虽然美国个人征信并非是政府指导下的单一模式, 但其有着通用的信用报告和信用评分标准。美国征信局协会 (CDIA) 设计了标准的表格2000是美国征信局出具个人信用报告的标准格式, 而埃森哲公司设计的FICO信用分则是美国最常用的信用分, 美国的三大信用局均使用FICO信用分。通用的信用评估方式能够全面地反映受信者的信贷情况, 促进征信机构之间的交流, 使得美国的信用信息服务更加全面准确。

(四) 个人征信法律体系

信用管理法、个人隐私保护法和政府信息公开法构成了美国的个人征信法律体系。其中信用管理法主要有两部重要法律, 即《公平信用报告法》和《平等信用机会法》。前者是规范个人征信的核心法规, 一方面规定了个人了解信用报告的权利, 另一方面规范了个人征信机构对信用报告的使用和传播范围。后者则是规定了个人征信机构的经营方式。美国针对个人隐私保护的法律相当完善, 颁布了《隐私权法》、《财务隐私权利法》、《电子通讯隐私法》等相关法律, 在诸多领域规定了不能公布或限制公布个人的隐私信息。除此之外还有与政府信息公开的相关法律, 如《联邦咨询委员会法》、《阳光下的联邦政府法》等。这些法律法规覆盖了美国的金融机构、征信机构和政府部门, 使得这些机构在征信方面都受到了法律的约束, 规范了美国个人征信市场的秩序。

三、美国个人信用信息共享的现状及实现方式探析

(一) 美国个人信用信息共享现状

在美国高度发达的个人征信体系中, 其信用信息共享是一大亮点。目前, 美国的信用信息共享具有以下特点:第一, 美国的信用信息共享以个人征信机构为中介, 拥有庞大的信息数据库。美国的益博睿、全联和艾菲克三家个人征信机构的个人信用档案数量分别高达2.4亿、3亿和1.8亿, 且平均每份个人信用档案有近20项信息类目。第二, 信用信息收集的来源多样广泛, 包括授信机构、商业零售机构、财务公司、企业雇主、医疗、汽车等在内的机构都自愿向个人征信机构共享信用信息。除此之外, 美国个人征信机构也通过第三方信用信息报告机构收集信息, 如住房租赁者协会提供的消费者房屋租赁信息等。

由此可见, 美国的个人征信公司将消费者个人分散在各个领域和机构的信息收集起来, 全面、完整、真实地反映了个人的信用状况。信用信息共享提高了美国信用市场的交易效率, 较低了交易成本, 直接促进了信用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 同时也对失信者有着惩戒效应, 有效避免了多头贷款的信用问题。

(二) 美国个人信用信息共享的实现方式探析

1. 美国个人征信市场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是关键。

美国的个人征信市场经历了从地区性到全国性、从行业分散到行业集中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小型的、地方型的征信机构逐渐被实力较强的大型机构兼并, 从而使得在竞争中获胜的征信机构获得了更多的信用信息资源与技术资源, 不断地发展壮大。壮大了的企业则拥有实力去更进一步地研究和引进新技术, 规范经营, 形成如今的“3+400”的征信格局。

以全联公司为例, 其在数据采集方面就有7000个数据供应机构不断向其提供数据, 使得环联公司能够对所有客户的信息资料以每月12次的频率进行更新。收购兼并的扩张模式使全联公司不断发展壮大。如图4示, 全联公司近些年陆续收购兼并了国内外的征信机构、数据公司、高科技公司和新兴的征信服务公司, 例如, Football公司是零售地产的信息提供商;Tech ligh tenment公司经营数据驱动和营销。通过收购这些公司, 全联获得了更多更广泛的信用信息资源, 丰富了自身的数据源, 扩展了其信用信息服务的范围, 完善其征信业务。

2.征信标准化程度高。

目前, 我国信用信息不共享的难点之一便是征信业缺乏基本的行业信息技术标准, 使得信用信息共享的成本高。制定信用信息收集技术标准、个人信用报告标准格式等一系列技术标准, 才能保障各征信机构间的信息共享, 提高征信业专业化服务水平。而美国征信业则有着通用的行业标准。在数据采集标准上, 美国征信局协会 (CDIA) 制定了专门的标准数据报告格式和数据收集格式Metro1和Metro2, 促进了各征信局间的信用信息共享。在信用报告标准上, 美国征信局协会则设计了标准的表格2000, 作为美国征信局出具个人信用报告的标准格式。在信用评分方面, 美国埃森哲公司设计了通用的FICO信用分, 包括三大信用局在内的美国征信局均使用FICO信用分。通用的数据采集标准、信用报告标准和信用分标准为信用信息的采集和加工处理提供了便利, 促进征信机构之间的交流, 使得美国的信用信息服务更加全面准确。

3. 信用管理法律体系完善。

信用信息共享过程中会涉及诸如商业机密、个人隐私等敏感问题, 如果没有明确的法律规范信用信息的收集和使用, 便会使得个人征信市场混乱无序。美国完善的信用管理法律体系有力推进了信用信息共享。首先, 针对信用信息的采集和使用有信息基本法规范, 如《信息自由法》等。其次, 针对商业机密、个人隐私以及政府信息公开等则有如《阳光下的联邦政府法》、《隐私权法》等法律来规范。在信用信息共享范围方面, 则有《公平信用报告法》等法律规范。这些法规界定了个人隐私的保护措施, 规定了对非个人隐私的信息允许银行、企业和第三方之间共享, 但必须事先告知个人。除此之外, 还有防止信用信息滥用和针对信用信息内容等法律确保个人征信市场有序运行。

四、启示

首先, 健全的法律体系是形成公平、开放的信用信息共享机制的基础。美国信用信息共享经验表明, 信用信息共享需要完善的法律法规提供基本保障。由于我国信用市场起步晚, 发展缓慢, 个人征信市场更是在近些年互联网金融兴起的背景下才逐渐被关注, 因此相关的法律法规十分匮乏, 在信用信息公开和信用信息共享方面的制度和法律法规更是少之又少。目前, 于2013年3月正式实施的《征信业管理条例》是我国现存的主要征信法规。这部法规规定了征信机构的申请经营和申请破产的资格与程序;明确了征信机构的业务规则和经营范围;确保了信息主体提出异议和投诉的权利;规定了金融信用信息数据库的运营规则;明确了监管部门的监督管理办法;明确了征信机构和金融信用信息数据库的法律责任。这部法律的颁布实施解决了我国征信业发展中无法可依的问题。然而, 这部法律是一部总括性法规, 并不完善全面, 且仅凭一部总括性法规无法解决征信业实际运营当中发生的各类问题。比如, 该法规缺乏对征信机构非法获取信息, 损害信息主体的安全和隐私等的相关法律制裁条例, 未能囊括征信业的各个领域, 未涉及各部门信用信息共享问题。因此, 政府应吸收美国经验, 逐渐完善有关商业机密、个人隐私保护、政府信息公开等各方面的法律法规, 尽快出台诸如《信用信息公开法》、《隐私权法》等信用法规, 同时加快制定不同征信领域的信用准则和规范。

其次, 促进个人征信市场化发展。2015年之前, 央行主导的征信中心是我国唯一的个人征信系统。2015年1月, 央行要求八家征信机构做好个人征信业务的准备工作, 由此开启了我国个人征信体系市场化步伐。但到目前为止, 这八家征信机构仍未获得个人征信牌照, 我国征信业准入门槛仍然很高———注册资本不少于人民币5000万元, 要有完善的信息数据库系统等都是大多数民间企业难以达到的条件, 这就阻碍了我国个人征信业市场化发展。回顾美国个人征信的市场化道路, 经历了由分散到集中、由地方到全国的过程, 通过一百多年的兼并与重组的市场竞争过程, 才形成了如今个人征信机构“3+400”的寡头垄断格局, 使得美国的信用信息共享更加集中、全面。因此, 我国政府应积极鼓励民营个人征信机构的发展, 降低准入门槛, 强化竞争机制, 促进并引导个人征信业务的市场化发展。同时, 政府应关注培育信用信息交易的市场体系, 协调和规范政府部门的信息公开办法, 从而逐渐形成信息共享交换的微观基础, 从根本上解决信用信息分散问题, 实现信息共享。

此外, 制定统一的信用信息技术标准。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 包括电商、互联网金融平台、大数据公司等在内的机构都在个人征信领域有着各自的发展, 但由于信用信息采集与使用标准不统一等问题的存在, 使得各机构各自为政, 信用信息共享困难。而美国则有着通用的数据采集标准、信用报告标准和信用分标准, 这为信用信息的采集和加工处理提供了便利, 促进征信机构之间的信用信息共享。因此, 我国要加快制定通用的技术标准和服务规范, 从而打破各机构间信息不流通不共享的局面。

摘要:互联网金融的迅速发展带来了多重贷款和欺诈等各类信用问题, 构建完善的个人征信体系迫在眉睫, 而实现信用信息共享是关键。美国市场化的个人信用体系相当完善, 其私营模式下的信用信息共享程度高。本文对美国的个人征信体系进行了全面详细的分析, 发现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征信标准化程度高以及完善的信用管理法律体系是美国信用信息共享程度高的关键原因。因此, 我国应吸收美国的先进经验, 完善现有的信用法律体系, 降低准入门槛, 促进并引导个人征信业务的市场化发展, 制定统一的信用信息技术标准, 从而实现信用信息共享。

关键词:信用信息共享,私营模式,Experian,个人征信

参考文献

[1]Antonio Doblas-Madrid, Raoul Minetti.Sharing information in the credit market:Contract-level evidence from U.S.firms[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2013 (109) :198-223.

[2]Patrick Behr, Simon Sonnekalb.The effect of information sharing between lenders on access to credit, cost of credit, and loan performanceEvidence from a credit registry introduction[J].Journal of Banking&Finance, 2012 (36) :3017-3032.

[3]Pagano, M., Jappelli, T.Information sharing in credit markets.Journal of Finance, 1993 (5) , 1693-1718.

[4]Hertzberg, A., Liberti, J.M., Paravisini, D..Public information and coordination:evidence from a credit registry expansion.Journal of Finance 2010 (66) , 379-412.

[5]孙志伟.国际信用体系比较[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2014:21-37.

[6]王晓明.征信体系构建:制度选择与发展路径[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2015.

[7]苏志伟.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征信体系发展模式与实践——对中国征信体系建设的反思[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14.

[8]唐明琴, 廖铁文.征信理论与实务[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2015.

[9]火颖.中国征信市场[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2015.

篇4:个人信用信息征信范围探讨

關键词:《征信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个人信息;征信范围

作者简介:张新梅(1972-),女 ,新疆克拉玛依市人,法学硕士,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研究方向:社会法。

中图分类号:F830.1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1.08.27 文章编号:1672-3309(2011)08-68-03

一、 水电煤气、电信缴费等信息有没有必要纳入征信范围

个人信用信息的使用范围应该有哪些?事实上,这个问题在2002年央行着手立法制定征信管理制度、2005年出台《个人信用信息数据库暂行管理办法》时,一直存在激烈争议,而随着《征信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的出台,征信管理到底能达到怎样的立法目的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思考。对此,国务院法制办《征信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第二条规定:本条例所称的信用信息是指能够反映个人、法人或其他组织信用状况的信息,包括:……(二)信用交易信息,即个人、法人或其他组织在贷款、使用贷记卡或准贷记卡、赊销、担保、合同履行等社会经济活动中形成的与信用有关的交易记录;……。

目前,虽然该条例还未实施,但部分地区已将水电缴费信息、税费欠缴、电信缴费信息等纳入各省市的征信系统,而中央人民银行近日也表示将考虑水电煤气缴费信息逐步纳入征信系统。

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应该弄清楚一个问题,信用和诚信是两个有区别的概念。大体来说,信用体现的是双方共同意志建立的客观关系,诚信体现的是信用者诚实守信的德行和人格。在经济交易中,两者都关系到同一经济内容和实际利益,但各自的着力点不同。诚信的交易关系要求个人要有诚信,个人的诚信维持着正常的交易关系,这种非强制性的维持交易靠道德来保障;信用的交易关系要求制度和法律的健全,是一种强制性的维持交易关系,个人和企业遵照法律和制度讲信用,做到公平正义,诚实守信,相应就会获得好的资信评估。

水电煤气、电信缴费信息究竟该不该纳入征信范围?笔者认为,水电煤气、电信等企业都与公民是平等的民事主体,它们之间是一种合同履行的法律关系。既然是合同履行法律关系,就应该遵循合同履行中的一个重要原则——诚实信用原则。如果公民故意欠缴上述相关费用,那就违反了合同履行中的诚实信用原则。诚实信用就是我们常说的诚信,但诚信和信用是一个概念吗?回答是否定的。在实际生活中,信用和诚信很容易混淆,实际上,诚信属于道德范畴,信用属于经济范畴。诚信作为一种道德准则,是人们在日常交往中应当诚实无欺、遵守诺言的行为准则。信用作为经济活动的基本要求,是建立在授信人对受信人偿付的承诺的信任的基础上,使后者无须支付现金就可获取商品、服务或货币的能力。所以我们不能因为公民违反诚信原则就认定其不具备信用能力。再者,合同不履行还有其他各种原因,可能是遗忘,可能与物业有纠纷,可能因为出租房屋不知欠费,还可能是质量问题,是霸王条款等,如果这样不加区分失信行为是无意还是恶意的,统一让这类信用交易信息不良的后果由公民个人单独承担,就有些显失公平了。

二、 交通违章等行政处罚信息纳入征信范围会不会构成双重处罚

个人信用信息征信范围的争议焦点之二是行政处罚信息是否被纳入征信范围?国务院法制办《征信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第二条规定:本条例所称的信用信息是指能够反映个人、法人或其他组织信用状况的信息,包括……(三)其他信息,即与个人、法人或其他组织的信用状况密切相关的行政处罚信息、法院强制执行信息、企业环境保护信息等社会公共信息。从该法条来看,行政处罚信息即将被纳入信用信息的征信范围,但具体指哪些或哪类行政处罚信息却没有做出相关规定。

在对醉驾进行刑事处罚之前,某银行支行就与该市公安局交警大队就个人因酒后驾驶等交通违法违规行为被立案查处信息达成共享协议,据悉,该协议不仅针对个人酒后驾车违法行为,还将个人无证驾驶汽车、超速驾驶80%以上的、公路客运超员数超过100%的严重交通违法行为也纳入征信系统。甚至有的地方已经扩大了征信管理范围,将违反计划生育、卫生等行政处罚也都记录在案纳入征信系统。

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活动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社会中,信用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因为商品活动在带来巨额利润的同时,往往也蕴涵着巨大的市场风险。信用越高,风险越小;信用越低,风险越大。它是对自然人或法人履行义务的能力,特别是偿还债务能力的一种社会评价。信用在法律上分为三个位阶:其一,信用是一种资格、能力或状况,它可以被评估、评价,也可以分类、分等级;其二:信用是一种无形资产,是财富的体现;其三,信用是一种信息。信息是公开的,社会公众可以取得或咨询、查询。信用制度在很多情况下往往表现为有关信息提供、信息获取、信息评估和信息责任的法律制度。现代信用按主体划分,大体可分为政府信用、企业信用、个人信用等,其中,个人信用是一种建立在对个人特定期限内付款或还款承诺的信任的基础上的能力,它是后者无须付现款就可以获取商品、服务或资金的能力。

总之,信用本质上是一个经济问题,通过考察个人的信用信息来确定他的信用等级,从而决定是否发放贷款及发放多少贷款。一般情况下,个人信用的内容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如身份、居住、职业、收入等)、个人信用交易信息(如贷款余额、信用卡透支、信用担保等)、社会公共信息(如社保、纳税、通信费缴纳等、有无逃废银行债务、偷税漏税、逃汇骗汇等)。其中社会公共信息是指公民个人、法人或其他组织的信用状况密切相关的行政处罚信息、法院强制执行信息、企业环境保护信息等。通过考察上述信息来确定公民个人身份的合法性、个人债务偿还能力及个人债务偿还意愿这三个方面。所以,国务院法制办《征信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将立法目的表述为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保护征信活动相关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规范征信机构的行为,促进征信业发展。

既然信用是一个经济问题,在实际操作中讲就是借款还款,要有还款能力,要有还款意愿,那么交通违法行为与借钱是否能还钱就没有一定的必然联系,银行也就没有必要一定要与行政执法部门达成协议,将公民个人所有的行政处罚信息都纳入公民个人信用档案,以此通过限制贷款、办信用卡等办法约束被行政处罚过的当事人。再者,银行做出的这种限制贷款的约束“决定”,实际上是对公民进行的另外一种意义的 “经济处罚”,虽然这种处罚与行政机关的处罚具有实质意义的不同,但也足够给行政处罚相对人造成一定的误解,误认为自己受到行政机关和银行的双重处罚。

笔者认为,社会公共信息的范围不可宽泛无边,应该采取列举式对具体行政处罚做出具体规定,否则各类征信机构就会对于违反交通法规、违反计划生育及卫生法规等的行为,不必不分主次轻重,全部纳入征信范围。征信管理的最大目的是其最初目的,即防范金融风险,对于更广泛意义的信用社会,意义不大,搭载太多功能反而偏离了银行金融杠杆的作用。这样就会出现用征信的管理行为来取代一般的社会管理,从而影响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三、个人基本信息的透露会不会侵犯公民的隐私权

征信机构在开展个人信用基本信息征信活动中不可避免的会触及公民的个人隐私。国务院法制办《征信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在保护公民的隐私权方面,首先确定了可以征集的个人信用基本信息范围,第二条规定本条例所称的信用信息是指能够反映个人、法人或其他组织信用状况的信息,包括:(一)基本信息,即个人、法人或其他组织的身份识别、职业和居住地址等信息;……。其次确定了禁止征集的个人信用信息范围,第三十六条规定下列个人信息,征信机构不得收集:(一)民族、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所属党派;(二)身体形态、基因、指纹、血型、疾病和病史;(三)收入数额、存款、有价证券、不动产;(四)纳税数额;(五)法律、行政法规禁止收集的其他信息。不过,在明确告知信息主体提供该信息可能产生的不利后果,并取得信息主体特别书面授权后,征信机构可以收集第(三)项、第(四)项信息。最后,赋予公民个人对信息的知情权和查询权,第三十九条规定:信息主体有权按照国务院征信业监督管理部门的规定向征信机构查询自己的信用报告。信用报告应包括信用信息、信用信息来源和信用信息查询记录。个人每年有一次免费获取其信用报告的权利。第四十条规定:信息主体认为其信息存在错误、遗漏的,有权向征信机构提出异议,要求更正。

总之,《征信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为避免征信机构在调查公民基本信息时触犯公民的个人隐私和在保护公民隐私权不受侵犯方面规定的还是比较详尽的。但笔者认为,公民的个人隐私是一个较“敏感”的问题,它涉及的面比较广,因此还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进一步的完善:一是征信必须取得被征信者的同意,即被征信者应该拥有征信活动的知情权,这应成为联合征信的前提条件。同时,除了法定的强制性提供信息外,征信机构在进行提供个人信用信息的商业行为时,应事先征得被征信者的许可。这样可以保证信息不被滥用,并减少征信机构和被征信者之间的纠纷。二是征信必须符合一定的法定程序,要在国家法律、法规许可的范围内以合法的手段开展联合征信工作,而不能采取窃取、骗取、夺取等非法手段。征信机构工作人员必须符合从业资格要求;征信机构信息数据库储存的信息必须定时更新;获取某些特别信息必须获得被征信人同意的程序要求,法律必须明确规定征信机构的通知方式(电话、电传、邮件、电邮或其他方式)、本人的答复方式(明示或暗示)、本人答復期限,以充分尊重被征信人意愿。三是在信息收集方面应该仅限于对客观事实的描述和记载,在信息评估方面应该以国际通行的惯例和我国的国情为依据,要始终坚持客观、公正的价值取向。四是除法律规定以外不得向第三方随意泄露个人信用信息,个人信用资料的使用应该有明确的目的和合理的范围,即信息服务对象应该是根据法定的或约定的事由,在“善意使用”的原则下确定。五是赋予被征信者及时消除错误信息、更新过时信息的权利,即信息调查机构对收集、存储的信息应该进行动态监测,注意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征信机构要为被征信者的查询请求提供必要的准备,如专门的查询窗口、具体的联系方式等。被征信者提出查询请求的具体条件,如个人身份证明(允许委托他人代为查询时的委托证明)、查询时间限制、合理的查询理由等。被征信者可查询的内容,如征信机构保有的所有该个人或企业的信息、信息来源、被他人查询的记录等。六是必须对联合征信过程中侵害个人隐私权的不法行为者追究民事责任甚至刑事责任,给予相应的法律制裁。

四、信用信息不良记录会不会跟随终身

国务院法制办日前全文公布《征信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就征信管理条例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其中,有关不良信用记录保留期设定等方面的内容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主要是负面信用记录该保留多久一直让很多人心存狐疑,人们担心拥有一次不良信用记录是否会影响终身。因为,公民个人在买房、买车、办信用卡、买保险时,金融单位都可能要看他的个人信用报告。为此,《征信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第二十一条规定:征信机构不得披露、使用自不良信用行为或事件终止之日起已超过5年的个人不良信用记录,以及自刑罚执行完毕之日起超过7年的个人犯罪记录。这一表述意味着,个人信用报告将保存5年,而个人犯罪记录将保存7年。这是国家首次明确提出负面信用记录保留期问题。这条规定相当于对负面信用记录设定了5年和7年的保留期,超过保留期限,负面信息就将在个人信用报告中被删除,这是参照国际惯例的一种做法。通过设定不良信用记录保留期,一方面国家对不良信用行为予以了打击,另一方面,国家又不能因为信用主体有了一次不良信用行为,就要其一辈子背负后果。所以出于两方面的原因,有必要设定不良信用保留期制度,来加强对信息主体的保护。

个人征信是信用记录,不是不良记录。目前,有下列6种易导致个人信用不良记录的情况:1、“睡眠信用卡”不激活还是会产生年费,若不缴纳就会产生负面的信用记录;2、信用卡透支消费、按揭贷款没有及时按期还款;3、贷款利率上调,仍按原金额支付“月供”或分期,产生欠息逾期;4、为第三方提供担保时,第三方没有按时偿还贷款;5、手机号停用,没有办理相关手续,因欠月租费而形成逾期,也会造成不良记录;6、被别人冒用身份证或身份证复印件产生信用卡欠费记录等。但是,各个银行的判定范围和尺度却不一致,有的银行将不良信用记录范围任意扩大,经常出现此银行和彼银行信用评级不一致的情况。针对以上实际情况,国务院法制办公布的《征信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有必要对不良信用记录做出明确区分和判定,彻底改变信用评级市场混乱的局面,从而达到防范金融风险,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

(责任编辑:方涵)

参考文献:

[1]丁邦开、何俊坤.社会信用法律制度[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

篇5:个人信用征信查询授权书(通用)

本人特授权平安银行依据中国人民银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将本人个人信用信息报送中国人民银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并同意《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管理暂行办法》规定的有权使用人可依据《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管理暂行办法》规定的范围,查询本人个人信用报告。

特此授权。

身份证号码:

手机号码:

授权人:

年月日

本人隶属于团队,确认授权书为授权人亲笔签名。

客户经理:

年月日

篇6:征信中心个人信用信息查询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现同意贵行在办理涉及到本单位业务以下业务时,可以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向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及其他依法成立的征信机构查询本单位的信用信息,并同意贵行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其报送本单位的相关信用信息:

□审核本单位授信业务申请; □审核本单位作为担保人的业务;

□对已发放的信贷业务进行贷后管理、贷款重组等; □处理本单位信用信息异议;

□在办理个人经营性贷款业务中:审核本单位法定代表人、控股股东作为借款人提出的、实际用于本单位经营的贷款申请及贷后管理;该笔贷款应视同于本单位的信贷业务。

□在办理个人经营性贷款业务中:审核本单位法定代表人、控股股东作为担保人提出的、与本单位经营活动有关的担保申请及贷后管理;该笔贷款应视同于为本单位的信贷业务。

□需要查询或报送信用信息的其他业务。

若本单位在贵行业务未获批准办理,本同意书、企业信用报告等资料无须退回本单位。

本函内容与相关业务的合同条款不一致的,无论相关合同在本函之前或之后签署,均应以本函内容为准,但相关合同条款明确约定是针对本函内容所做修订的除外。

本函自本单位法定代表人(负责人)或授权代理人签字并加盖公章之时生效,本函有效期至本单位业务关系终止之日止。超出授权查询的相应后果及法律责任由贵行承担。

单位名称: 单位公章:

单位法定代表人(负责人)或授权代理人(签字): 签署日期:

****年**月**日

上一篇:拆迁补偿协议范本下一篇:公共部门工作分析与职位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