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风控基础知识

2024-04-19

金融风控基础知识(共8篇)

篇1:金融风控基础知识

金融风控基础知识

一、风控的定义

首先了解两个概念:风险管理和风险控制。

1.风险管理:是指如何在项目或者企业在一定的风险的环境里,把风险减至最低的管理过程。它的基本程序包括风险识别、风险估测、风险评价、风险控制和风险管理效果评价等环节。

2.风险控制:是指风险管理者采取各种措施和方法,消灭或减少风险事件发生的各种可能性,或者减少风险事件发生时造成的损失。所以其实风险控制是风险管理中的一个环节。风控是风险控制的简称。

在互联网金融行业,风控的内涵非常宽广,包含了对所有可能风险事件的控制,涉及人员操作风险、业务操作风险、技术操作风险和外部事件带来的风险。本文所阐述的风控并不是把所有风险相关的知识都囊括其中,比如指定公司内部各种规范以防范风险事件发生。本文侧重业务上和技术上风险控制讨论。

二、风控应用场景

那么风控在什么地方能用到呢?按照其定义,风控被运用到互联网金融各个地方,主要包括信贷中的个人信贷与小微企业信贷、投资过程中的风险控制、平台资金安全、平台技术安全、用户资金安全、用户账户安全、推广运营活动等环节。通俗来说,风控用于还款能力、还款意愿的判断,反欺诈反作弊反薅羊毛,防止外部对内部系统的攻击,防范平台和用户的资金出现问题等等。

从行业维度来看,风控运用于互金行业中的消费金融、供应链金融、信用借贷、理财平台、P2P、大数据征信、第三方支付(第四方聚合支付)等各细分领域,同时还可用于电商、游戏、社交等“传统”互联网公司。甚至可以说,任何互联网公司都需要风控。

当然,互联网金融行业的风控不只是一上来就各种数据,各种算法建模,各种风险评估。实际上,用户的账户、投资支付等环节往往存在着各种风险,了解这部分也非常重要。本文是互联网金融风控基础知识的第一篇,主要阐述用户账户安全、投资支付安全以及推广运营种的风险控制。

三、用户账户安全

较于互联网其他行业,互联网金融产品的账号与资金安全显得尤为重要。若用户遭受经济损失,则平台的利益与口碑可能双输。基于此,互联网金融产品(无论是移动端还是Web端),均采取各种措施来保护用户帐号资金安全。对于互金平台,用户体验和安全永远是鱼和熊掌,

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提高用户体验。在产品设计与后台开发的时候,应事前预计各种情况并给出解决产品层面和技术层面的方案。

用户账户安全涉及到木马植入,暴力破解密码,拖库撞库、虚假注册、短信轰炸、手机丢失等行为。在注册登录验证码发送等场景下均可能出现各种问题。

1.注册行为:建立注册手机号黑名单。在注册时就进行控制。此处可采用第三方风控平台建立的号码黑名单。实名认证。通过直接实名认证或者银行卡绑定完成注册后的实名认证,增加平台对用户的了解。当然,按照监管要求,所有投资借贷支付均需实名认证。

2.短信验证码:互联网金融平台可能遇到的情况包括垃圾注册,调用短信接口进行轰炸,干扰了正常的短信下发且大量消耗短信服务费。黑客可通过抓包的形式,获取短信接口,并通过代理IP,采用不同的手机号,源源不断的请求短信接口。本人所在的项目就遇到过类似的情况。防止措施包括:

产品层面采用图形验证:在用户注册时,为了识别出机器人注册,需输入验证码或者拖动滑条等方式。

IP地址和手机号码地理位置映射:IP地址和手机号码本身携带着地理位置属性,通过建立GEO-IP库和手机号码归属地库映射,从而判断出风险。

请求限制:同一IP请求短信接口达到一定次数(例如5次)则限制该IP请求24小时。单个手机号码60s只能请求1次短信接口,1小时内至多请求3次,24小时内至多请求5次。

短信预警: 通过评估平台短信业务量,帐号开设日发送上限,限定每天最大发送额度,超出一定限度则提醒相关人员。

3.登陆行为:判定用户是否在常驻地登录。建立地理栅栏,若用户当前登录地与用户号码归属地、常驻地存在差异,通过下发短信通知用户。

移动端采用Touch ID、图形绘制进入app。为了让用户获取更高的安全保障,在用户完成注册行为后就立马启用Touch ID、图形绘制,也可以在用户完成充值投资后立马提示用户。

修改密码等场景下,需要输入原始密码并进行短信验证。(但此处存在一个悖论,我就是因为不知道原密码才来改密码的啊……请慎重)

常用设备登录。普通用户常用设备为1台,多则两台。每台设备均对应特定的型号,若用户账号与最近登录设备不一致,通过下发短信告知用户。

登录连续输入密码错误5次,则限制该账号24小时不能登录。

以上关于登录注册的风险控制,并非要全部都做,也不是做完了所有的功能就安全了。

四、投资风控

对于理财类平台,在相同的量级下用户往往追捧高收益。在某些理财平台,热门高收益的理财产品一开标就被秒光的情况很常见。此时一些会技术的用户会利用脚本进行作弊,以达到秒标的目的。因此这些热门平台存在一标难求的情况,占用了其他用户的资源。为了防止这类问题:

程序识别自动投标。程序自动投标有以下特征,单个用户的投标操作频繁,对相应页面(接口)的在1分钟内大于10次,且在开标时间点之前就已经频繁请求。平台可以根据情况设定阈值,进行识别。通过撰写相应的脚本识别出这类用户,据规则将涉及自动投资的账户交给运营处理。

产品层面增加投资过程难度。如机器投标的情形非常猖獗,对平台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则应考虑牺牲用户体验而增加投资难度。与注册行为类似,在投资流程中增加滑动验证码、计算题、辨别倒立的汉字等等(例如淘宝在秒杀活动中加入了计算题,四字成语的首字母)。

五、推广运营风控

随着互联网不断发展,获客成本很高。而互联网金融获取一个投资用户的成本在几百元。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互金行业,特别是理财类产品,产品要获客需要去不同的平台推广以获取目标用户。但某些平台为了业绩,营造流量很大的氛围,通过虚拟机+代理IP点击广告。同时,某些渠道通过购买用户信息,机器模拟注册,甚至完成实名认证和甚至银行卡验证。对此,消耗了推广费用却没有获得真正的用户。

在互联网中,有一群人称为“羊毛党“,各种信用卡的,赚取积分各种奖品优惠券。哪里有红包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他们是真实用户,但他们来平台的目的不是参加活动或者投资,这些人不能成为平台用户,且占用消耗了平台资源。

篇2:金融风控基础知识

今年下半年以来,供应链金融比较火,在互联网金融行业整体融资趋冷的背景下,供应链金融平台仍在不断得到风险资本的青睐。其实,这是供应链金融因其风控严谨而多层次,因此是最后一片优质资产集中供应的领域。易BANK董事长任军霞认为,在经济下行期,互联网金融平台都在开展资产端的激烈争夺,供应链金融无疑将会受到大家的最大关注。但是做好供应链金融除了有一定资源背景外,还必须设计好交易结构,并同时深入而严谨的把握其风控关键点。下面就以一家供应链金融平台易BANK为例,来说明一下供应链金融的交易结构和风控关键点。

供应链金融本质是基于对供应链结构特点、交易细节的把握,借助核心企业的信用实力或单笔交易的自偿程度与货物流通价值,对供应链单个企业或上下游多个企业提供全面金融服务。

供应链金融并非某一单一的业务或产品,它改变了过去银行等金融机构对单一企业主体的授信模式,而是围绕某“1”家核心企业,从原材料采购,到制成中间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这一供应链链条,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全方位地为链条上的“N”个企业提供融资服务,通过相关企业的职能分工与合作,实现整个供应链的不断增值。

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目前主要有三种,分别是应收账款融资模式,基于供应链金融的保兑仓融资模式和融通仓融资模式。

应收账款融资模式是指企业为取得运营资金,以卖方与买方签订真实贸易合同产生的应收账款为基础,为卖方提供的,并以合同项下的应收账款作为第一还款来源的融资业务。

基于供应链金融的保兑仓融资模式是在仓储监管方(物流企业)参与下的保兑仓业务,融资企业、核心企业(卖方)、仓储监管方、银行四方签署“保兑仓”业务合作协议书,仓储监管方提供信用担保,卖方提供回购担保,银行为融资企业开出银行承兑汇票。

融通仓融资模式是指融资人以其存货为质押,并以该存货及其产生的收入作为第一还款来源的融资业务。企业在申请融通仓进行融资时,需要将合法拥有的货物交付银行认定的仓储监管方,只转移货权不转移所有权。在发货以后,银行根据物品的具体情况按一定比例(如60%)为其融资,大大加速了资金的周转。

目前国内供应链融资平台主要做应收账款项下融资。这其中,又分为贸易项下,信贷项下,经营物业项下三类,其本质都是基于未来可预测、稳定、权属清晰的现金流来进行融资。这种融资方式快速盘活了中小微企业的主体资产——应收账款,使得中小微企业能够快速获得维持和扩大经营所必须的现金流,很好的解决了这些中小微企业回款慢而且融资难的问题。

该模式核心交易结构如下:

总体来说,还款来源有四层:

第一层:应付账款方(央企或大型国企); 第二层:融资人/应收账款方(上游企业); 第三层:产品增信机构(若有); 第四层:保理机构。

具体到产品,常见的一般有以下四种:

央/国企作为支付信用的供应链金融;核心企业作为支付信用的供应链金融;基于融资租赁业务为交易模式,租赁资产应收租金收益权作为支付保障而设计的产品;基于商业写字楼租金收取权,商业写字楼的应收租金作为支付保障而设计的产品。

1、央/国企作为支付信用的供应链金融 该产品一般交易结构如下:

该产品的还款来源有三重保障:中央企业支付信用,融资人承诺回购,第三方资产管理公司回购保障。

这类产品的风控标准关键点是:把控支付核心——央企,包括严格核心央企准入和核心央企动态监测。一般供应链金融平台通过自主研发的央企准入模型,实行定性指标、定量指标相结合的方式严格央企准入标准,从源头控制风险。同时需要自建企业动态跟踪监测系统,通过自主获取信息、公开市场披露信息、媒体报道信息、社交网络信息等,提前预判核心央企信用风险,一旦出现预警,立刻停止新增业务开展。

2、核心企业作为支付信用的供应链金融 该产品一般交易结构如下:

该产品的还款保障来源也是三重:大型企业支付信用,融资人承诺回购,第三方资产管理公司回购保障。

这类产品的风控标准关键点是:筛选并监控支付核心——大型企业,包括严格大型企业准入和核心大型企业动态监测。供应链金融平台在提供融资之前,先通过自主研发的大型企业准入模型,实行定性指标、定量指标相结合的方式严格大型企业准入标准,从源头控制风险。贷后,供应链金融平台自建企业动态跟踪监测系统,通过自主获取信息、公开市场披露信息、媒体报道信息、社交网络信息等,提前预判核心大型企业的信用风险,一旦出现预警,立刻停止新增业务开展。

3、基于融资租赁业务为交易模式,租赁资产应收租金收益权作为支付保障而设计的产品

该产品一般交易结构如下:

该产品由于涉及交易方比较多,产品结构上有五重还款来源保障:承租企业支付信用,担保企业保证支付,承租企业实际控制人连带责任保证支付,融资人(融资租赁公司)不可撤销回购担保,第三方资产管理公司回购保障。

这类产品的风控标准关键点除了把控承租企业和担保企业外,还需要贷前严格融资租赁公司准入和贷后对融资租赁公司动态监测。供应链金融平台通过自主研发的融资租赁公司准入模型,实行定性指标、定量指标相结合的方式严格融资租赁公司的准入标准,从源头控制风险。贷后,平台自建企业动态跟踪监测系统,通过密切跟踪关注发行租赁公司及基础资产承租人的主要的财务数据、生产运营管理机制、企业征信等情况,进行系统性的定期风险量化分析,提前预判融资租赁企业、承租企业的信用风险,一旦出现预警,立刻停止新增业务开展。

4、基于商业写字楼租金收取权,商业写字楼的应收租金作为支付保障而设计的产品。

该产品一般交易结构如下:

该产品的还款来源保障有三重:租户支付信用、业主保证支付和第三方资产管理公司回购保障,涉及到租户、业务和第三方资产管理公司。

这类产品的风控标准关键点是严格物业公司的准入和动态监测租户、出租地段。平台一般通过自主研发的物业公司准入模型,实行定性指标、定量指标相结合的方式深入研究业主的租后管理机制和商业房产的所有权属等事宜,严格业主的准入标准,从源头控制风险。贷后,平台自建租户动态跟踪监测系统,通过深入研究租户的企业性质、网点布局规划、租户的征信情况以及出租地段出租率等进行系统性的风险量化分析,提前预判融租户的信用风险,一旦出现预警,立刻停止业务开展。

篇3:金融风控基础知识

如何在现有信用环境和现有信贷政策下, 发展中小企业, 寻求更多的业务机会, 实现银企共赢, 个人觉得发展供应链金融是不错的选择。供应链金融通过将核心企业与其供应链上下游企业联系起来, 结合企业自身资产特点, 有针对性地提供融资、担保、结算、账户管理等服务, 最终实现企业增信盘活资产, 而银行则顺利实现各项金融服务。

由于供应链金融改变了过去银行对单一企业主体的授信模式, 而是围绕某一核心企业, 对上至原材料采购、配件供应, 下至流通、销售这一整条供应链链条进行疏理, 全方位地为链条上的N个企业提供融资服务, 因此, 服务能否实现价值增值, 能否提高银行资本利用效率和服务质量, 能否有效降低由于企业经营不规范、信用缺失而可能产生的风险, 个人认为其中最重要的一环就在于核心价值客户的选择。

首先应优选行业, 明确支持方向。结合国家经济政策和重庆产业发展方向, 寻找市场化程度高, 竞争充分, 产业链完整的行业介入。按照重庆打造电子信息、重化工、汽摩、成套装备制造等在西部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建成国家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和中西部最大的重化工基地, 以及重点发展物流、金融、文化等现代服务业的产业成长思路, 招商银行重庆金科支行决策层应商请总行及各方专家, 结合本行信贷政策、信贷文化和资产规模, 对行业进行整体评价, 选择一批适合本行支持的行业, 作为未来几年重点努力和发展的方向。

其次, 行业中优选企业, 寻找和培养核心价值客户。这部分企业由于经营效益显著, 长期处于优势地位, 话语权较强, 沟通及合作意识不强, 新晋银行不容易渗透, 因此, 客户的价值认同显得极为重要, 一旦确定, 利用招行品牌优势及招行人做业务的闯劲、扭劲, 从上至下进行攻关, 扩大合作深度和内涵, 如通过加大信贷投入的方式, 增强对企业的话语权, 避免成为可有可无的边缘银行。但要实现此点, 必须要得到分行, 甚至总行相关领导的支持, 从规模、条件等方面予以倾斜。在此基础上, 才谈得上下一步摸清企业整个链条运转, 以及链条上N家企业的大小、经营特点、紧密程度等情况, 为后续业务的开展, 和企业的协调、配合等方面做好铺垫。

第三、厘清脉络, 精准营销, 培养一批健康稳定和成长性的中小客户。目前银行产品大同小异, 根据客户需求, 设计适用的产品更考验银行人员的智慧和专业性。在收益、风险基本匹配的前提下, 针对每家企业采购、生产、销售、结算及管理者素质等特点, 量身定做授信方案, 并通过抵押、担保、应收账款质押等风险缓释措施来综合确定定价水平。由于招商银行重庆金科支行掌握了核心客户, 因此可以对上游或下游企业订单或销货凭证的真实性进行验证, 从而评价企业整体经营状况, 决定本行合作的深度和广度, 并顺利解决流程控制类授信方案对“1”的要求。

第四、完善制度, 优化流程, 配备人员, 保驾护航。随着供应链金融的迅猛发展, 应收、预付、存货类等流程控制类融资业务越来越多, 招行总行对此也下发了制度和操作办法。从近期情况看, 以上业务上报较多, 支行续做的愿望也比较强烈, 分行也进行了一些尝试, 对操作流程进行了疏理, 但仍存在单打独斗的局面, 没有形成批量化、规模化的业务特点。这些体现在单位成本消耗较高, 贷后管理难度较大, 收益不明显的情况。如何在现有人员配备、专业知识水平下, 发展壮大供应链金融, 笔者认为必须从分行层面加以引导, 明确介入方向, 形成合力, 主攻几个行业, 做精做大, 将有限的资源放在适合的行业, 才能增加投入产出效益。

第五、注重贷后, 关注核心企业发展和供应链企业的变化情况, 防止因道德缺失而引发的操作风险。由于供应链金融依赖于核心企业的良性发展和信用, 因此, 银行提供的金融服务方案, 大多以核心企业为基础, 实际上是将核心企业的融资能力转化为链条上中小企业的融资能力, 并根据紧密程度适当的提升该类企业的信用等级, 在这个链条关系中, “1”和“N”是信用捆绑关系, 一旦核心企业经营和信用出现风险隐患, 必将漫延至整个链条, 从而影响供应链金融的安全性。在此情况下, 银行定期对核心企业进行评估就显得极为重要, 如将每年的信用评级作为评定企业信用风险等级是否出现异常的重要一环予以固化和常态化。

当然, 供应链金融作为银行近年来进行的一项金融创新, 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小企业因实力较小, 抗风险能力差、抵押担保方式较弱而带来的融资难等问题, 支持和培养了一批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优质企业, 并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在实际操作中, 如何有效控制金融创新所带来的风险, 仍值得所有对公从业人员共同关注。

摘要:近年来, 商业银行越来越重视中小企业融资业务。各家银行根据中小企业客户资产少、承贷能力弱的特点, 开发了许多供应链融资产品。本文从当前供应链融资业务的风险控制和业务发展两方面, 对当前商业银行开展供应链融资业务所面临的风险和机遇进行了分析。

篇4:互联网金融,风控为王

近年来互联网金融行业蓬勃发展。但由于其创新性、综合性、复杂性等特征更为明显,互联网金融在迅猛发展的同时,其风险比传统金融更为复杂。互联网金融目前仍然没有脱离金融的本质,仍然存在发生严重金融风险的可能性。

央行等十部委公布的《指导意见》旨在通过严格监管为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在这种形势下,很多企业开始建立、健全风险控制系统,力图建成行业标杆,保护互联网金融行业投资人的核心利益。从目前互联网金融典型业务模式来看,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还需要完善包括信用评级、大数据征信、风控模型、第三方风控服务系统、多重立法监管在内的风控体系。

互联网金融风险剖析

作为传统金融行业与互联网精神相结合的新兴领域,互联网金融从一开始就被赋予极大的使命。2013年以来,我们看到各个行业在互联网金融铺就的道路下纷纷整合在互联网中。互联网金融促进了交易越来越便捷,缩短了很多贸易交付周期,也拉进了企业和用户的距离,同时扩大了经济效益。互联网金融让很多行业的转型速度越来越快,而所带来的成本和收入也成倍增长。

不过,互联网金融的本性还是在金融,而金融的核心是处理风险。作为一种金融创新, 2014年以来,互联网金融依然如火如荼,普通人都一样感受到它那燥热的氛围,但越来越多的案例却开始让人们担心互联网金融的风险。

譬如在P2P 网贷行业中,就出现了多宗放款人无法收回本金和利息的跑路事件。很多人拿 P2P 网贷平台从事非法活动,如淘金贷上线 5 天就跑路,众贷网运营28 天倒闭。目前由于经营不善及其他原因关闭的平台中有贝尔创投、天使计划、给力贷、众贷网等数十家 P2P 网贷平台,涉案金额及人数为数百万元和上百人不等。另外,很多借款人也面临着和消费者信贷同样的典型风险,如不公平借贷和催收方式

实际上,以上所说的风险还仅仅是互联网金融所面临的诸多风险的一角。目前的互联网金融包括第三方支付、P2P、大数据金融、众筹、信息化金融机构、互联网金融门户六大主要模式。作为一种金融手段和方法,互联网金融面临着传统金融所面临的几乎所有的风险,比如系统性风险、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技术风险、操作性风险等。

业内专家指出,互联网金融基于技术层面的相关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层面,比如信息泄露、身份识别、信息掌控与处理等互联网金融特有风险,第三方资金存管的资金安全问题,潜在的重大技术系统失败及其可能引发的金融基础设施风险,基于人为失误和程序失控导致的的操作风险,以及人数巨大的消费者利益侵犯与权益保护问题等。

此外,互联网金融的流动性风险也比较高。众所周知,由于手续简便,操作流程简化,所以互联网金融的流动性非常高。一个普通的P2P平台一天的流动性甚至高达几十亿元。这么高的资金流动性,再加上互联网金融的技术性、联动性、跨界性,就可能引发资金链条断裂,导致流动性风险。比如有的互联网货币基金将九成资金配置于协议存款,而部分银行又将协议存款获得的资金用于风险性更高的信托收益权买入返售,而信托项目可能将资金配置于地方融资平台或房地产部门,一旦其中一个环节出现问题,流动性风险就将成为显性风险,甚至引发系统性风险。

此外,由于国内互联网信用业务目前整体没有受到全面有效的监管,亦没有健全的消费者保护机制,互联网信用业务引致的信用风险程度也很高。任何金融产品都是对信用的风险定价,其信用都得由组织、企业、个人,政府其中的一方来担保。如果没有组织对该产品进行信用担保,那么无论是创新金融产品的企业还是投资者,都可能把其行为的收益归自己而把其行为风险让整个社会来承担,这就容易使得互联网金融市场的风险越积越高。

当然,还有一种风险是法律与政策风险。由于互联网金融的创新步伐非常快,同时部分业务是在现有政策、法律和监管体系之外,政策调整和法律完善将是一个必然过程,互联网金融将面临日益严重的法律与政策风险问题。

互联网金融活动须受到严格监管

互联网金融利用了以互联网、云计算等为代表的现代科学技术,这不仅改变人类经济的时空边界,也改变了传统市场中的交易成本和信息不对称程度,改变了投资者进入金融市场准入方式,弱化投资者进入市场的专业性要求。可以说,互联网金融自身具有的小额、快捷、便利、交易成本低、普惠等特征给现代金融市场注入无限活力与生机。

但在互联网金融的世界里,各种业务实际依然是线下各种实体业务的延续。任何一个硬币都有两面,当百姓在短期内让几千亿元的资金涌入互联网金融的水池时,互联网金融开始向传统金融提出了明显的挑战,但是马上很多人也觉察到,这里面的风险问题开始蠢蠢欲动,互联网金融的世界其实并没有“看上去那么美”。

很多人原来以为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并不会很大,但实际上却恰好相反。互联网金融看似透明,但这只是传统金融所具有的信息不对称、交易成本、监管、金融风险等因素在互联网世界中改变了表现形式,所以互联网金融的风险更为复杂。经过两年多的野蛮发展,中国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已经累计到相当的高度。

来自第三方研究机构的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上半年,全国P2P网贷行业的累计成交量已超过6835亿元;2015年上半年P2P网贷行业投资人数达218万人,较2014年全年的投资人数增加了87.93%;全国正常运营的网贷平台共计1814家,新增P2P平台521家,而去年上半年新增平台数为311家,但同时,全国P2P网贷行业也显示出高达非常多企业面临风控体系的滞后与缺失。据悉,多达40%的P2P网贷平台根本没有能力构建完善的风控系统,也没有与征信数据进行对接;另外有20%的P2P平台由于风控系统不健全引发了资金问题。这不仅严重损害了企业声誉和公众利益,也让国内互联网金融企业风控短板暴露无疑。

nlc202309041457

所以,眼下是需要监管出台的时刻了。就如同中国银监会创新监管部主任王岩岫指出的那样,“互联网金融活动本质上仍是金融,这句话的实质就是指金融首先是一个高负债、高杠杆的行业。面临着许多风险,因此做金融,必须要受到严格的监管”。

目前,我国政府对互联网金融已经出台了针对第三方支付、二维码支付和虚拟信用卡等的监管举措,但是,互联网金融对监管体系仍有诸多挑战。例如上述P2P网贷行业的高速发展,就对现有监管体系的及时性、针对性、有效性和完备性提出了挑战。为明确监管责任,规范市场秩序,2015年7月中旬,央行等十部委发布《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该《指导意见》按照“依法监管、适度监管、分类监管、协同监管、创新监管”的原则,确立了互联网支付、网络借贷、股权众筹融资、互联网基金销售、互联网保险、互联网信托和互联网消费金融等互联网金融主要业态的监管职责分工,落实了监管责任,明确了业务边界。

业内专家认为,这次《指导意见》的发布明确政府应该为、必须为的行权边界和负面清单制度,并将发挥市场自律自治能力,将为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提供制度保障。由于互联网金融具有快速、跨界、融合等特征,这次《指导意见》的发布也凸显了监管的响应速度及时跟上了创新的步伐。

当然,这次《指导意见》还仅仅是框架式的意见式政策。未来如何能把准风险发生的脉搏、命中风控要害,还需要更多部门针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出台细则。比如对于互联网支付、网络借贷、股权众筹融资、互联网基金销售、互联网保险、互联网信托和互联网消费金融都需要具体的细则来进行监管支撑,而且管理制度是否有效还需进一步检验,政策也需逐步完善。

风控成行业发展焦点 多家企业先行立标杆

《指导意见》的出台也意味着互联网金融领域洗牌的到来,风控也成了2015年互联网金融行业竞争关键。

今天,互联网金融平台能活多久做多大,看的就是风控实力。一套完善的风控体系是互联网金融企业面对政策监管的有力后盾。有了完善的风控体系,才可以独立评估风险,全面监控流程,最大限度地降低用户的风险,使用户的财富保值增值。但是,形成强大风控能力必须要有必要的风控模型、成熟的金融人才以及金融行业经验与数据积累。一般没有传统金融背景的网贷平台难以形成如此强大的风控实力。在中国经济走进“新常态”下的2015年,可以预见,互联网金融市场将会向风控能力强、安全性高的行业龙头集中。

目前,已经有多家互联网金融企业聚焦与于企业风控能力和体系的打造,并率先在信用评级、大数据征信、风控模型、第三方风控服务系统等领域建立了行业的标杆。

比如蚂蚁金融服务集团旗下的芝麻信用就成为我国大数据征信领域的标杆。芝麻信用目前在数据源、信用模型和数据源的广度等方面都非常有优势。芝麻信用借鉴国际通用的信用分模式,将个人用户多维度的原始征信数据经过模型处理,计算得出芝麻信用分,直观呈现用户的信用水平。信用评分方面,划分为五个等级,分数越高代表信用程度越好,违约可能性越低。在数据来源方面,目前芝麻信用使用的原始征信数据,主要来自用户网络上的留痕数据,包括阿里巴巴的电商数据、蚂蚁金服的交易数据和用户其他的网上行为数据;其次是接入的公共机构和外部合作机构的数据,如公安、工商、法院等政府部门的数据,还计划将水电煤气等公用事业单位征信数据纳入芝麻分评分系统;此外还有用户自主提交的信用数据。目前已经有融360、点融网等多家P2P平台引入芝麻信用数据,将其纳入到风控模型的参考指标。

在身份识别方面,腾讯研发的人脸识别技术,在网上实现人身份的核实,防范互联网金融信用风险,准确率达99.6%,超过了肉眼的识别程度,目前已进入实际应用阶段。据介绍,腾讯人脸识别技术产品主要有反欺诈产品和信用评级产品。反欺诈产品包括人脸识别和欺诈评测两个主要的应用场景。人脸识别主要应用在身份核实的相关场景,目前已应用在腾讯的微证券等产品上。欺诈评测则是对客户的欺诈风险提供一个等级评估,等级越高提示欺诈风险越大。人脸识别技术在金融场景里进行了测试,差错率仅万分之一。该技术为腾讯百分之百自有的技术,在最新的世界人脸专业评测(LOFW)中,水平达到世界第一。

金汇瑞通则在行业中首创了“P2O”风控模式。金汇瑞通平台创新打造“P2P+O2O“的混合模式,实现了线上线下相结合。金汇瑞通通过五大风控模块和16层风险过滤,同时联合云征信系统,让用户可以共享其系统下的所有客户信息,便捷查询借款人征信的情况,并运用云征信中黑名单的功能,把信用级别不合格的贷款人第一时间筛选出来,把风险提前置于平台之外,为风控提供数据支持。2015年,金汇瑞通还启动了“百城千店”工程,计划用两年时间,实现内地建设1000家以上的金汇瑞通线下实体店,覆盖国内95%以上的地市级城市和经济发达的县级城市。确实做到线上线下相结合,多方位、多层次的风控审核体系。

此外,行业内的标杆还包括翼龙贷首创的“同城借贷”模式,该模式下借款用户只可在设有翼龙贷网运营中心的城市才可申请借贷,且借款用户在该地长期居住、拥有固定资产;还有陆金所使用的高级风控模型,这一风控模型经过平安集团8000多万客户大数据的完善,在目前互联网金融行业中非常领先;还有安捷财富的SFC安全金融管理系统,该系统通过大数据技术将客户的收入情况,债权债务情况以及用户行为等进行系统地收集和管理,大大提高了平台用户审核的速度,以及降低了信用审核的成本。

目前,还有更多的互联网金融企业开始重视风控体系的建设。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将2015年GDP增长目标降低到7%。在经济增长放缓时,各种经济风险都会逐渐暴露。因此,风控能力也就成为“新常态”下的互联网金融平台的首要发展目标。

互联网金融需要严密的风控体系

互联网金融仍然没有脱离金融的本质,存在发生严重金融风险的可能性。而且在互联网的环境下,金融风险扩散速度更快。当前,互联网金融已经成为我国金融领域的监管难题。

nlc202309041457

这种监管难题其实与新技术的使用、新模式对传统模式的替代和金融立法滞后都有关。

比如由于互联网金融使用高科技的网络技术,所以其具备了快速远程处理功能,这种能力反过来看也可能会加快支付、清算及金融风险的扩散速度,加大了金融风险的扩散面积和补救的成本。此外,互联网金融中的交易、支付与服务均在互联网或移动互联网上完成,交易的虚拟化使金融业务失去了时间和地理限制,交易对象变得模糊,交易过程更加不透明,金融风险形式更加多样化。由于被监管者和监管者之间信息不对称,金融监管机构难以准确了解金融机构资产负债实际情况。

还有,随着互联网金融业主与客户之间的相互渗透,互联网金融机构之间、各金融业务种类之间、国家之间的风险相关性日益增强,由此互联网金融可能引发的金融系统危机的突发性较大。有迹象显示,2015年股灾的发生过程中互联网金融就起到了一定的助推作用。专家表示,由于法律不完善,金融立法相对滞后,一些P2P公司加入配资业,形成了负债端给用户固定收益的产品,资产端给股票融资客户融资的商业模式。随着此次股灾的过去,通过深度原因的挖掘,政府和相关部门都愈来愈重视包括互联网金融在内的新金融体系发展给传统金融制度所带来的冲击。

互联网金融需要发展,但其发展必须是在严格监管之下出现的发展,如果放松了监管,那么,互联网金融所谓的发展就只能是给经济运行和民众理财造成混乱。此次《指导意见》确立了互联网金融客户资金第三方存管的制度,并明确了银行作为资金托管的重要机构,将为希望规范经营长远发展的平台提供发展契机。未来,中国互联网金融依然需要严密的风控体系,也更需要风控体系的创新。

比如最近国内首个互联网金融数据保全平台“无忧存证”上线,该平台将成为跟投资方、融资方、平台方这三者都没有任何利益关系的“第四方”平台,无忧存证作为中立的“第四人”,能够帮你一起见证了整个过程的每个环节,包括你投了多少钱,签的协议是什么内容,支付凭证上写了什么等等。交易完成的那一刻,你就可以收到一份“电子交易数据保全证书”。这些,都有助于中国在互联网金融体系内建立严密的监管体系。

目前,我国首家互联网金融风控实验室已经在中国政法大学成立,该实验室将以互联网金融风险的防范机制及创新产品的风控研究为主要内容,形成一套系统性的互联网金融风险控制体系。在未来,这些机构将与互联网金融监管层进行相互合作,以促进以客户需求为中心,以金融规律为边界,以风险可控为底线的互联网金融产业的发展。

篇5:FRM:金融市场风控分类

FRM:金融市场风控分类 A.不同金融机构里的风控需要做什么?

总体来说,风控岗位涉及到的工作包括业务审查(业务发生前的审核,通常未通过审核,业务不能执行)、风险监测(业务发生后的持续风险监测,包括预警及应对等)以及业务综合管理(数据的统计分析等)。不过在银行、保险、信托、期货、P2P互联网金融和第三方支付平台内部,风控的工作侧重不尽相同。

银行

相比其他类型的金融机构,银行的风险管理部门更为成熟。“巴塞尔委员会”1988年7月制定的《巴塞尔协议》里为全球商业银行确立了明确的风险管理标准,确定了管理哪几类风险。“尤其对怎么管控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说得非常清晰。”金融顾问郝升说。

贷款业务是占银行风控日常工作比重最高的一类业务。处于中端的风控部门往往在客户阅读贷款细则时就开始进入风险审核,看贷款对象的个人风险评估是否符合要求,经过风险评估后的业务才会被提交到更高管理处审批—也就是说,风控的工作存在于交易的过程中。

银行风控的这种运作方式也成为许多金融机构风险管理的母本。“比如保险行业大多是参照银行的做法。”

期货、信托、小额贷款、融资租赁企业

从风险管理的角度来说,期货、信托、小额贷款、融资租赁企业都算是比较新兴的类型。它们的风险管理以风险为核心,侧重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市场风险、交易对手风险等等。

这些行业的新兴之处还体现在业务的复杂和创新需求上。比如信托,以房地产作为信托产品和以汽车作为信托产品是不一样的,某种程度上来说每个项目都需要开发一套创新的金融产品。“当一个创新产品出来的时候,这个产品是不是能变成一只基金,或者变成某一种产品推到市场上去,它们的风险管理部就要进行审核。”这种情况下,风险管理部需要判断这个新产品的风险是否可控?风控敞口有多大?万一出现问题,项目坍塌了,储户或者是投资者来向公司要钱时,刚性兑付的资金压力有多大?“有多少可能性这个项目就有多少可能收不回来钱。”金融顾问郝升解释道。

风险管理部对于新产品的审批意见非常重要,“如果风险管理部或风险管理委员会不批的话,这个新业务真的可能会被否掉。这是一个权力很大的部门。”

网上个人信贷(P2P)

相对传统金融领域来说,P2P还处于初期阶段,因此风险管理工作可能并不是很完善。

上海总部地址:上海市虹口区花园路171号A3幢高顿教育

电话:400-600-8011 网址:frm.gaodun.cn

frm.gaodun.cn

“有一些企业在做这类金融产品的时候,可能只是从金融企业挖一两个人来就开始管理风险,他们的风险管理主要集中在信用风险审核。”金融顾问郝升说。

第三方支付平台

第三方支付平台的风控则是一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我们平时接触最多的支付宝、微信钱包等都属于第三方支付,在这些应用中,风控人员更需要关注的是操作过程中所涉及的前端产品,比如密码锁、支付验证等—他们的工作主要是保护用户的交易安全。

支付宝大安全-安全策略的高级安全策略专家龙屠说,和银行比较关注信贷风险不同,第三方支付平台更重视在线实时交易中存在的欺诈交易风险。如果交易出现问题,用户资金被盗,那么第三方支付平台就需要承担相应的赔偿。对于这个新兴领域,崔楠认为行业监管是缺失的,对于风险管理的松紧程度完全取决于公司高层对风险的认识度。“他们会有业务压力,在抢占市场时,风控可能没法完全按照理想状态去执行。”

B.风控的入门要求

无论传统金融还是互联网金融,风控都算是一个硬性技能要求比较高的岗位,但根据工作内容的不同,对公司人的要求也有所不同。在传统金融领域及P2P中,金融行业相关的知识和经验是很重要的。

对于毕业生来说,尽管大部分金融机构和企业都抱着一种“反正都是白纸,我可以用我们的体系来培养”的观念,但如果是金融专业同时具备一些比如FRM金融风险管理师、CFA特许金融分析师等专业证书会更有竞争力。

对于社会招聘来说,风控人才主要来自两个渠道,一个是从其他类似机构找人;另一个则来自于大会计事务所或咨询公司,后者出来的公司人往往有一些金融企业审批或企业风控的外部服务经验。

第三方支付平台因为工作内容的不同,则需要应聘者拥有数据应用能力和系统思维的能力。“我们所有的风险都是基于数据的,所以如果不了解不掌握数据,影响风控系统的信息是搜集不了的。”龙屠以支付宝举例,支付宝每天的交易用户数量可能有好几千万,其中每次操作都会产生很多数据,支付宝的风控人员必须对这些数据进行实时分析、监控,然后识别出一些异常交易。

系统思维能力则能帮助风控人员在发现风险时,从多个维度,包括数据、业务、产品、用户体验等方面去考量解决办法,这不仅仅是用一个好的数据模型,或是单靠好的产品就能完成的,需要综合各方面的能力才能协同解决。不管是传统金融还是互联网金融都面临着不断发展和迭代的挑战,这使得风控人员必须保持很强的学习能力和好奇心。

C.风控的工作状态及可能面临的挑战

上海总部地址:上海市虹口区花园路171号A3幢高顿教育

电话:400-600-8011 网址:frm.gaodun.cn

frm.gaodun.cn

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及企业的风控因为其职能的不同,所呈现出的工作状态会有所不同。

通常,一些大型银行的风控部门由于业务稳定,规模较大,人员充足,因此工作负荷不大,属于行业中工作压力较小的部门。不过一些跨国银行的风控职能往往集中在国外总部或区域中心,中国的风控部门更多地扮演执行的角色,个人的能力体现和成长空间都会受到一定的局限。在一些大型金融机构,风控的工作重点在于如何将领导的风险偏好转化为合理的风控工作指标,凸显自身价值。一些中小型金融企业,以及非银行金融机构的风控,由于业务类型复杂、创新性高、变化大,原本就不够充沛的风控人员,往往需要承担更大的工作负荷。”金融顾问郝升说。

这类风控人员的职能压力往往来自于不仅要控制风险,同时还要提高工作效率,即:不错杀好项目,不漏杀坏项目,同时也不能延误业务时机。这种时候还有可能受到来自业务部门的压力,“如何在业务发展和风险管理之间找到平衡,如何在压力下,坚持风控的专业判断,都是一个好的风控人需要考虑的。”崔楠说。相对来说,这类企业的风控人员压力更大,能力的提升也更快。

第三方支付平台的风控工作则更偏重产品,因此有其独特的地方。

首先是快速响应,因为第三方支付平台的使用是24小时都在发生的,因此其风控人员一旦发现有风险问题,就要立即进行跟进并解决,哪怕是在凌晨或者节假日。

其次就是需要一直追求更好的客户体验,不断改进风控产品、安全产品的体验。比如支付验证这块业务在有了短信提醒的前提下继续探索更好的提醒方式,尝试指纹、人脸识别、声音识别等新技术。这部分工作可能是传统金融机构所不常见的。

另外,对于想要在风控领域达到高度的公司人来说,决策能力会是一个挑战—既要兼顾业务,又要保证风险管理。

D.风控的职业发展方向

金融机构和第三方支付的业务职能差别较大,相互之间比较难转型,但职业发展路线都算明朗。

在大部分金融机构里,风控岗位的职业晋升往往通向首席风险官,最终可能成为银行的副行长,或是其他金融机构的副总经理,主要还是偏重风险管理和控制类的工作。在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情况也比较类似。根据龙屠的说法,随着业务的钻研,风控人员往往有三个发展方向,一是成为风险领域的专家,二是成为数据方面的专家,上海总部地址:上海市虹口区花园路171号A3幢高顿教育

电话:400-600-8011 网址:frm.gaodun.cn

frm.gaodun.cn

三是成为产品专家,其中数据能力不仅仅是在风控领域,其他领域也是适用的。

E.风控的薪酬状况

从具体行业来说,银行业风控的薪资涨幅平均在5%至10%之间;保险业相对平稳,因为保险业圈子狭窄,风控流动率较小,薪资涨幅不大。“证券基金业内中资外资风控的薪资涨幅有非常大的差异,所以没法得出一个明确的参考标准。”从区域上来说,风控人员的需求主要集中在一线城市。二三线城市需求量虽大,但薪酬偏低。一线城市有5年到10年经验的银行风控人员平均年薪在30万到60万元之间;保险业有10年以上工作经验的风控在外企的薪资约为70万元,在本土企业为60万元;证券基金业有5年至8年工作经验的风控经理在本土企业的年薪一般在30万至80万元之间。

P2P行业、第三方支付行业的风控人员大多是来自银行或是同行业。在跳槽的过程中,他们的薪资会得到一个比较大的提升,增长幅度可达30%至50%。“这其中阿里系可能会更高一些。”

FRM金融风险管理师,是全球金融风险管理领域权威资格认证,由全球风险协会(GARP)设立。FRM已经得到华尔街和众多欧美著名金融机构、大型公司风险管理部门以及各国政府监管层和金融监管部门的认同,并已经成为全世界金融风险管理领域最权威的认证。银行人升职必备证书。

考FRM金融风险管理师证书,代表的不仅仅是你的能力,更是你的努力。

更多资讯可关注FRM官方微信:“gaodunfrm”或加入FRM考试QQ交流群:153301485!若需引用或转载本文章请保留此处信息。

上海总部地址:上海市虹口区花园路171号A3幢高顿教育

篇6:金融风控基础知识

当前消费金融走向健康发展,反映出在监管趋严与行业大浪淘沙之下,消费金融行业迎来新展望和新秩序。相比于传统金融机构,消费金融行业的业务覆盖面更广,技术应用更加深入,行业整体发展也更加规范有序。在行业不断演变与成熟中,资本和投资人对于很多平台的信心逐渐增强。

近年来,金融科技深度发展,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广泛应用,金融科技正在以迅猛的势头重塑金融产业生态。金融的服务模式和服务类型也在发生深刻的变革,普惠金融、智能金融等正在成为金融行业发展的新方向。消费金融行业通过运用创新性的技术和方式解决了金融客户的痛点。在为用户提供智能化、个性化、场景化的服务过程中,马上金融的业务模式不断走向合规与成熟。

在合规发展方面,几家头部企业,不断引领行业变革与发展。其中,作为稳健运营的新锐平台,马上金融也走在了行业的发展前列。为了确保金融服务的安全性,马上金融还制定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风控模式,开展实地尽调、采集真实信息,并将其与线上大数据交叉验证,进行量化风险评估,从贷前、贷中、贷后的全流程中进行风险控制,做到资料提交到资金到账的快速审批。对于马上金融来说,希望通过科技的力量降低平台的服务门槛和成本,提高服务效率,让更广泛的人群享受优质的消费金融服务,推动普惠金融向前发展。

篇7:供应链金融——做好风控可称王

近年来,中国政府频发供应链金融政策指导性文件,旨在鼓励和规范供应链金融市场健康有序发展:其中国务院办公厅在2017年11月13日颁布的《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中特别具体地强调了要培育100家左右领先的供应链管理企业,重点产业的供应链竞争力要进入世界前列,中国要成为供应链创新应用的重要中心。

供应链金融是指围绕一个产业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或上下游多个企业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以促进供应链核心企业及上下游配套企业“产—供—销”链条的稳固和流转畅顺,并通过金融资本与实业经济协作,构筑、企业和商品供应链互利共存、持续发展、良性互动的产业生态。

供应链金融风险是指在对供应链企业进行融资过程当中,由于各种事先无法预测的不确定因素带来的影响,使供应链金融产品的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差,或者资产不能收回从而遭受损失的可能性。

我国的供应链金融发展空间

我国最早展开供应链金融业务的是2003年的深圳发展银行(现平安银行),彼时在中国的钢材、汽车,能源和粮食市场推出涵盖应收、预付和存货三大领域的数十项供应链金融产品。随着市场的发展,我国供应链金融呈现出新的发展模式和发展特点——一方面,随着国家政策和市场导向的开放,越来越多的主体开始利用自身资本、信息优势,结合线上线下资源,纷纷开始投身供应链管理,为更广泛的企业提供服务。

另一方面,在供应链金融的链条架构上,模式由“1+1+N”变为“N+1+N”,原来的供应链金融主要是采用以“1”个银行+“1”个核心企业,“N”个上下游中小型企业,银行对核心企业授信,企业向银行负责。现在越来越多的上下游需求企业可以直接和核心企业授信,由核心企业对其贸易本身进行授信创新,核心企业既可以利用自身资金,也可以通过外部进行补充资金支持,这样就使得整个链条架构变成“N+1+N”。

目前供应链金融产品模式大致分为四类:应收账款融资、预付账款融资、存货融资以及信用贷款。

供应链金融在我国依然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但受益于应收账款、商业票据以及融资租赁市场的不断发展,供应链金融在我国发展迅速。据相关产业报告显示,到2020年,我国供应链市场规模可达14.98万亿元左右。

未来,产业链上的核心企业凭借其资源优势和高信用价值,更容易获得廉价资金,通过稳定可靠的风控体系为上下游客户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形成更紧密的产业链生态圈,并获得新的利润增长点。而对于资金供给方来说,也大大降低了向中小微企业放款的风险,真正实现多方共赢。

供应链金融风险特殊性

供应链金融业务与传统信贷业务相比存在的不同特质,构成了供应链金融业务特殊风险的原因。

授信企业上下游咬合度高

供应链金融与传统融资业务最大的区别在于风险会随着产业的延展而涉及到整个上下游,即供应链的不确定性为贸易金融带来了新的潜在风险。彼时风险不再是来源于点对点的企业信用风险的传统风险来源,而是由贸易环节为出发点向产业上下游扩散,对风控的要求将不再局限于企业本身还款能力和信用背景,对其上游供应商、下游经销商、零售商甚至最终客户的财务能力、信用关系、商誉的真实度都应该持续保持关注。

目前阶段供应链金融的主要合作行业多集中在行业空间大且产业链融合较为密切的行业场景中,比如汽车制造、医疗器械等。这些高融合度产业链上如果部分环节发生信用风险问题时,势必会导致整个供应链金融参与者受到波及。

供应链上企业授信风险更大

随着市场的筛选和淘汰,中小企业成为供应链金融最为适合的服务合作对象——银行始终倾向于信用评级高、企业规模大的核心目标作为授信对象。而供应链金融业务则往往是为核心企业的上下游供应商、分销商等企业提供资本支持。

随着市场阶段的不断变化,外部环境日趋复杂,供应链金融在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一定的瓶颈,由于中小企业的流动资产、流动负债在财报中所占份额较大,同时往往还伴随着业务规模小、信用历史空缺等情况,所以传统金融机构统一的风控标准难以形成,每一笔贷款都意味着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的审核、融资合同的拟定和确认、现场资产估值等繁琐流程,效率低下;同时,虽然一条供应链金融上的融资需求体量很大,但是其中每一笔贷款额度都相对较小,所以整体而言,传统机构给中小企业放贷的成本太高,收益太少。

未来供应链金融风控关键 无论银行、供应链管理企业或是其他市场参与方,风控始终是供应链金融乃至整个金融领域的核心,谁在风控上占有优势,谁就能走的更远、更稳。

一套完整、成熟的供应链金融风控体系应当包含三个层次,数据层、实践层和技术层。其中数据层包括风控主数据的获取、风险数据的拓展、数据的维护;实践层包括从事人员高效的在线审批、精准及时的事中风控;技术层次是指利用先进有效的的风控模型帮助预测和决策。

“领袖与跟风者的区别就在于创新”——创新风控体系 完善风控模型

基于供应链金融与传统融资业务在理念、方向上的不同,有针对性的创新风控管理组织体系是其发展的前提条件。供应链金融最大的风控创新点可以在传统财务指标的基础上入新的企业背景与交易实质共同作为评判因素的风险管理系统,使风险管理系统的整体运行更有效率。银行作为最早的供应链金融业务主导者,同时也是其风控管理的开拓者,近年来基于供应链金融的自偿性形成相对的封闭流程的运作特征,探索出了一套降低风控难度的管理道路。

简单来说就是转变银行以风险报表为传统风险判断的传统思路,转向以贸易背景真实性为出发点,以企业销售收入或以贸易产生的未来现金流作为切入点,把供应链所有信息都整合起来,对每一个客户都可以根据历史交易信息、现有订单信息和未来履约能力的判断,从而直接地为企业提供融资支持。并且根据融资后的物流配送付款履约情况,进行全流程非贷款贷后的跟踪,实现闭环式供应链金融的管理。通过这种手段创新,不仅真正意义上实现监管部门强调的KYC、KYB原则,更能主动了解交易过程,掌握整个供应链条的运作。

“磨刀不误砍柴工”——组建人才队伍 增强专业判断

风险授信的本质不在于做多而在于做好做精。一方面,从事供应链融资,既需要对业务模式和产品特性深入了解,也需要有良好的风险分析能力与市场行情判断能力,以使核心参与方能够掌控供应链金融业务风险;另一方面,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不仅需要掌握传统融资的方法与技巧,更需要具备创新型融资的知识与技能,以及深层次的从业经验。

未来,供应链金融服务企业需要强化内部培训,加强团队建设和人才引进;从业人员需要在不断的实践中学习和总结,才能更好的定义贸易风险的真实性、延展性、趋势性、波动性。具体流程包括前期通过人脑负责大部分的分析审核,再集合到一个数据库中进行积累、整理,再通过共性信息的提取以及对个性化信息的处理,中间辅以异常信息提示、预警,通过各项数据和资料之间的交叉,最终呈现一个人脑定性+电脑定量的评级结果,最终才能实现规模取胜与业务精炼的共赢局面。

“数据即信用,信用即风控,风控即价值”——数据技术发展提升风控能力

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兴起和日趋成熟,使得机构对供应链中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闭环运作变为可能,并可以将所收集到的相关数据转换成标准化金融语言,极大提高了风控的效率同时让风险更为可视、可控。

供应链金融服务市场参与者应该构建一个数据驱动的决策平台,该平台可以基于真实有效的基础数据科学的设定指标,确定勾稽关系,积累临界参数,并在公司数据、部门数据、行业数据、国际数据之间互联互通,提升授信评估、风险控制和业务处理能力。

篇8:金融风控基础知识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大金融体系,监管,自律,风险控制,S-C-P框架

一、引言

在全面改革开放时代,作为一个新兴、年轻产业,我国互联网金融业近年来迅猛发展、成绩斐然,成为构建包括实体银行与影子银行的大金融体系的生力军,并将在经济新常态发展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2013年,被称为互联网金融元年[1]。余额宝诞生,并且在短短半年内突破一千亿元[2]。据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统计,到2014年底中国的互联网金融规模已经突破10万亿元。截至2014年12月底,P2P网贷平台数量达到1 575家,累计成交额超过3000亿元,几乎是2013年的3倍[3]。目前P2P市场规模以月均12%的增幅跃居全球的前列,其中中国的“宜信”已经是美国最大的P2P平台“Lending Club”规模的数倍。与此同时,相关行业的从业人员数量达到39万人,服务的企业超过200万家,带动的相关行业就业人数有6 000万人[4]。

但不可否认,当市场状况好、气势如虹时,互联网金融行业利润丰厚,掩盖了一系列问题。据《华夏时报》记者不完全统计,2014年全国累计已有119家P2P平台“倒闭”或“跑路”,涉及资金共计约21亿元。今年P2P平台“倒闭”或“跑路”的也不在少数。例如:今年3月份,山东烟台理财公司老板非法集资涉案7亿元,因兑付问题跑路。上述“支付、网贷”诈骗案件和兑付困难事件频发的现象说明:一是现行法律法规缺位、监管主体不明确与监管不力[5];二是业内法律定位不明,可能“越界”触碰法律“底线”;三是资金的第三方存管制度缺失,存在安全隐患;四是内控制度不健全,可能引发经营风险;五是民间征信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六是少部分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缺失。由于上述风险的存在,互联网金融行业的繁荣发展景象也难以掩盖行业内部的非理性行为。所以,在政府健全监管法律法规的同时,行业内的互联网金融企业如何加强自律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热点问题。本文拟在评述互联网金融监管与自律研究现状基础上分析中国互联网金融业态,阐述SCP框架与行业自律的关系,展望互联网金融市场发展前景;进一步,基于风险控制视角,针对互联网金融企业的非理性行为,探讨互联网金融行业如何监管与自律,并提出相应风险控制体系构建思路,为国内互联网金融行业理性发展与有效监管提出建议。

二、互联网金融业监管与自律的研究现状

客观上我国互联网金融业具有发展迅猛、扩散效应快但监管滞后等特征。国内学者从监管的角度对互联网金融业进行风险控制的研究还很有限,如我国较早研究互联网金融的学者谢平等(2012)提出了互联网金融的三种模式:移动支付、网络信贷和众筹式融资,并进行了案例分析[6]。陈林(2013)阐述了互联网金融的模式及特点,从金融消费方式、金融竞争模式、金融服务供给、货币政策、金融信息安全、反洗钱等六个方面分析了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机构和金融监管的影响,并借鉴了欧美等国家互联网金融监管经验,提出了完善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的政策建议[7]。

相对国内而言,发达国家或地区互联网金融行业起步较早,对互联网金融行业进行监管的法律法规相对健全。(1)第三方支付机构发展与监管。美国对第三方支付的监管主要包括:一是对机构性质认定上,将第三方支付机构与其他类型的银行业存款机构区别对待,其本质仍是传统支付服务的延伸,无需获得银行业务许可证,二是对第三方支付机构以发放牌照的方式管理和规范,三是第三方支付机构接受联邦政府和州政府的共同监督等(胡剑波等,2014)[8]。(2)P2P网络信贷发展与监管。美国并未制定专门针对P2P网络借贷行业监管的法律,主要是通过查找现有与P2P相关的法律。《美国政府责任办公室(GAO)呈交给国会的P2P行业发展与监管报告》为美国政府对P2P行业发展与监管提供了两套可行的方案:第一种方案是维持现在多部门分头监管,州与联邦政府共同管理的监督架构;第二种方案是将各部门、联邦和州的职责集中在一个单独的部门,由该部门统一承担保护放款人与借款人的责任[9]。英国是P2P网络信贷的发源地,英国对网络借贷行业的监管主要包括:一是以《消费者信用贷款法》为依据,将P2P网络借贷界定为消费信贷,具体划入债务管理类消费信贷业务,二是实行政府监管和行业自律[10]。(3)“众筹融资”监管。2012年4月,美国通过《促进初创企业融资法案》,成为第一个改变相关监管章程而让公民自由参与“众筹融资”的国家,监管方案具体包括:一是适当开放众筹股权融资;二是保护投资者利益,出台相应的法案,从业务准入、行业自律、资金转移、风险揭示、预防诈骗、消费者保护等方面对融资平台进行约束[10]。

另一方面,行业自律日益受到国家金融监管当局和国际金融学术界的关注。国外学者主要对行业自律的含义、作用进行了阐释,分析了体现行业自律原则的金融监管改革方案。例如英国除了将互联网金融纳入现有监管框架内、补充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外,还设立行业自律组织承担监管职能(陈秀梅,2014)[11]。Lawrence et al(2009)为行业自律做出明确的定义,认为行业自律是某种产业性组织(如贸易协会或专业化社团),针对企业及个人行为而制定、实施并监督一定规范及标准规制化的过程[12]。从公共政策角度,自律相比政府管制更加迅速、灵活而又有效率,自律可以利用行业内长期积累的经验和判断来解决那些政府难以用明确法律条文进行解决的问题,因此很多政府机构已经开始鼓励推动行业自律(Pitofsky,1998)[13]。在我国,行业自律的相关制度设计还不完善。巴曙松(2003)对市场自律原则的运行机理、不同金融产品持有者的市场自律作用、信息披露和市场约束的国际比较等,进行了比较详细的介绍[14]。倾志贵(2007)针对我国的市场环境、金融监管的特点,提出从自律原则方面建立符合我国金融监管实际的市场自律机制[15]。黄泽民(2013)指出政府监管并不是维持金融市场规范的唯一办法,监管当局有可能因为谋求自身利益而无意中破坏了金融市场的正常秩序,因此,行业自律机制的引入有利于金融监管的效率和运行[16]。

三、中国互联网金融业态分析

(一)互联网金融市场的静态分析

运用SCP分析框架[17]对互联网金融市场进行分析的思路,如图1所示。影响互联网金融市场结构的决定性因素有市场集中度、产品差异化、企业进入与退出壁垒;互联网金融理性行为包括价格策略、产品策略、排挤行为等,非理性行为涉及诱骗欺诈、非法集资、网络自融、刻意夸大投资回报回避风险、对借款人资信审核不严、伞形信托等;市场绩效主要包括资源配置效率、生产相对效率、销售费用和技术进步等;政府政策包括管制、反托拉斯、进入壁垒、税收补贴、投资鼓励、就业支持、宏观政策等。市场结构决定市场行为,市场行为影响市场绩效。

1. 市场结构。

根据综合企业及专家访谈和艾瑞统计模型核算的数据(截至2014年底),我们对影响互联网金融市场结构的决定性因素:市场集中度、产品差异化、企业进入与退出壁垒进行了统计分析。

(1)市场集中度。参见图2,按照P2P企业数和2014年度市场交易规模绘制的“洛伦兹曲线”,得出P2P行业基尼系数为0.36;按照2014年度中国第三方互联网支付交易规模市场份额绘制的“洛伦兹曲线”,得出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市场基尼系数为0.816;按照2014年度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交易规模市场份额绘制的“洛伦兹曲线”,得出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基尼系数为0.917。

初步判断:从静态上,说明P2P企业规模均匀分布程度最高,其产业集中度最低,其次是互联网支付企业,移动支付企业规模均匀分布程度最低;从动态上,说明P2P企业、互联网支付企业和移动支付企业的产业集中度都有所上升。

(2)产品差异化。目前我国P2P信贷市场接近于完全竞争,企业多以提供较高的收益率来吸引投资者,需求价格弹性较大,产品差异化较低,呈现产品同质性特征;然而第三方互联网支付服务需求弹性较小,产品同质化较低,移动支付市场更甚。

(3)企业进入与退出壁垒。壁垒与盈利性见图3。

从进入P2P信贷市场的壁垒源(规模经济、产品歧异、资本需求、转换成本、分销渠道及政府政策)来判断,企业进入壁垒很低;从退出P2P信贷市场的壁垒源(专用性资产、退出固定成本、内部经营联系、政府及社会约束)来判断,企业退出壁垒也低。因此中国P2P信贷市场回报低并且稳定(见图3)。可见,目前中国P2P信贷市场接近于完全竞争市场。

从进入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市场的壁垒源来判断,企业进入壁垒高;从退出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市场的壁垒源来判断,企业退出壁垒也高。因此中国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市场回报高且有风险。可见,目前中国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市场处于垄断竞争阶段。

从进入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的壁垒源来判断,企业进入壁垒很高;从退出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的壁垒源来判断,企业退出壁垒也高。因此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回报高且有风险。可见,目前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接近于寡头垄断。

2. 市场行为。

互联网金融市场行为包括理性行为和非理性行为,其中理性行为包括价格策略、产品策略、排挤行为等;非理性行为涉及诱骗欺诈、非法集资、网络自融、刻意夸大投资回报回避风险、对借款人资信审核不严、伞形信托等。

从细分市场来看,由于P2P信贷市场接近于完全竞争,企业会根据利润最大化的原则决定是扩大规模还是缩小规模,是进入市场还是退出市场。我国P2P平台倾向短期行为,成熟的商业模式尚需培育,主要表现为以高利为目的迅速做大贷款规模,引入第三方担保降低投资人风险,出现融资大额化倾向,采用线下认证模式对借款人信息进行审核。虽然我国P2P平台数量呈现出跨越式增长,但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P2P平台运营商业模式的可持续问题,目前,部分P2P平台运营成本高昂,专业人士欠缺,风险管理经验不足,平台运营存在脆弱性,且少数平台已经完全背离P2P平台信息中介本质,沦为金融诈骗、非法集资的代名词,社会负面影响广泛。在垄断第三方支付市场结构下,支付平台可以对消费者实行低于边际成本、甚至为负或零的定价,对商户、第三方支付服务定价与成交额呈负相关,如果商户交易次数增多到一定程度,支付平台可以对商户按照“低注册费、高交易费”的策略定价。如果支付平台匹配双方成功交易的概率提高,支付平台对商户可以按照“低注册费、高交易费”的策略定价[18]。

3. 市场绩效。

互联网金融平台绕过了传统的庞大实体营业网点费用和雇用众多员工的人力资源费用,减少了投资成本、营业费用和管理成本,依靠强大的信用积累和挖掘优势,以及互联网、移动支付、大数据和云计算等先进技术手段,突破了时空限制,减少了中间环节,便捷了支付方式,参与者通过互联网对金融活动有了更直接、更有效地接触,透明度高,减少了市场信息不对称,有效提高了资金融通效率[19]。通过实时交互、大规模协作实现组织扁平化,客户群信息平台化,并可以提前发现潜在客户和潜在需求。

上述非理性行为反过来影响市场结构,两者的互动作用最终导致市场绩效的低下甚至无效率,使得国内市场呈现出混乱无序与低效的状态;政府在互联网市场失灵情况下会出台相应的政策加以规制。互联网企业需要从遵守法律法规、行业内交易规则的制定、风险管理、社会责任、职业道德等方面加强自律。

(二)动态展望互联网金融市场

借鉴国外互联网发展经验,结合我国目前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笔者认为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存在十大趋势。

1. 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规范化。

随着金融体系改革的深化,互联网金融目前野蛮的发展趋势将或主动或被动地得到缓解。互联网金融行业健康发展的内在需求,传统金融行业带来的竞争压力以及国家规范互联网金融市场发展的决心和客观要求,都促使互联网金融朝着规范化运营的方向转变。

2. 互联网金融监管常态化。

从国外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经验来看,国家对互联网金融行业的监管对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我国互联网金融行业普遍存在的监管缺失或监管不到位的现象,将随着国家监管体系建设、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而得到缓解,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将会实现常态化。

3. 互联网金融平台风控机制长效化。

金融业本身就是一个充满风险的行业,加之互联网的安全和技术风险,互联网金融行业成为一个风险林立的行业。互联网金融企业的风险控制和应对能力直接影响到自身的存亡。为了有效化解互联网金融企业所面对的众多风险,实现自身健康长久的发展,建立一个长效的风控机制可谓是立身之命。

4. 互联网金融征信体系完备化。

信用是金融行业的立身之本。相较传统金融行业高成本、低速度但有效性较高的资信审核方式,互联网金融对信贷用户的资信审核成本更低、速度更快,但是这种审核方式在数据不完备的背景下,效果较差,往往会造成信贷用户信用审核过高或过低的误差。因此互联网金融立足自身优势,吸收传统资信审核的长处,建立完备的征信体系成为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必然要求。

5. 跨界融合深化。

互联网金融起初就是一个金融与互联网跨界融合的产物,依托“开放、平等、协作、共享”的互联网精神和便捷可达的互联网通道,来发挥金融在国计民生中的重大作用。两利融合很快显现了强大的增长能力,因此随着互联网行业的规范化发展,互联网金融行业与传统金融行业会在更多的细分领域进行跨界融合。

6. 互联网金融服务的移动化、个性化。

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的普及,互联网移动通信技术的加速发展使我们正阔步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金融服务正在从传统的柜台、电脑等交互终端走向消费者的手中,随时随地、便捷可得的金融服务需求将促使互联网金融企业走向移动化。目前以支付宝、财付通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已经在往支付宝钱包和微信支付转移,在理财方面传统的理财页面也开始向APP转化,如果不重视移动化趋势,互联网金融最终会被移动互联网金融推入危机。

在未来,客户的体验以及业务的便捷性和个性化的需求越来越重要,互联网金融的服务、产品、功能等个性化趋势会越来越明显。面对不同的人群、不同的需求,将会开发出更多个性化的金融产品、服务来满足用户的需求,“用户为导向”的服务理念会越来越突出。互联网金融服务长尾市场用户群的个性化需求的能力将会越来越强。

7. 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产业化。

互联网金融产业的发展对市场的拉动效应将超越以往的任何产业,随着互联网金融产业规模化、迅速化的发展,互联网金融能够提供的服务、产品也将更加丰富,从产品到产业化是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必然趋势。产业化发展也会增强整个行业应对内部混乱发展和外来风险的能力。

8. 互联网金融产品定价市场化。

近两年互联网金融成为全民关注的话题,互联网金融理财更是吸引了大批的投资者。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我国的金融市场还不够发达,人们的投资渠道受限;另一方面是我国的利率仍由政府管控,尤其是存款利率的限制。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经验已经证明,市场化越深入的领域透明度就越高,也更易于监管。我们应该看到随着利率市场化进一步深化,特别是存款利率上限一旦去掉以后,传统金融行业凭借强大的资本优势以及安全性,对广大投资者的吸引力会大大增加,互联网金融热必然回归平静。互联网金融企业必定要顺应国家的发展趋势,实现自身产品定价的市场化。产品定价的市场化可以使得互联网金融市场更加规范成熟,消费者能够从竞争中受益,国家也能降低监管成本,事半功倍、可谓“三赢”。

9. 互联网金融业务国际化。

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随着开放程度的提高、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国外一些优势的金融公司纷纷进入中国市场,这会对我国的金融企业带来很大的竞争压力。例如,近期国家要提出银行卡清算业务放开,国外卡组织可以进入中国结算领域,第三方支付也可以进入,这对第三方支付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如何把握这次机遇迎接挑战,对互联网金融提出了新的要求,互联网金融应该放眼国际市场,发展壮大自己。所以走出去,实现国际化发展是互联网金融的必然之路。

1 0. 互联网金融模式多元化。

从最初的第三方互联网支付与P2P信贷,到众筹、互联网理财,再到互联网保险、互联网证券。互联网的创新融合能力不断增强,互联网金融模式也越来越丰富,可为人们提供的服务、产品也越来越全面。互联网金融是一个注重创新的行业,互联网金融必须不断增强自身的创新能力,发掘更多的金融发展模式,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才能够实现自身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四、互联网金融业风险控制体系构建思路

近几年互联网金融飞速发展,市场规模急剧扩大,现已成为中国大金融体系里不可或缺的一员。但是伴随而来的各种问题已经成为阻碍自身发展,乃至影响中国金融系统健康运行的绊脚石。因此,需加强互联网金融业风险控制。本文试图构建我国互联网金融业风险控制体系:将互联网金融行业风险控制体系的参与主体与机构划分为监管体系、自律体系等两个子体系。具体来说,以互联网金融自律为核心,以监管来促进,涉及各个主体的全流程的风险控制架构如图4所示。自律体系、监管体系在互联网金融风险控制中的参与方式和所发挥的功能与作用如下文所论述。

(一)以行业自律为核心的内控架构

1.建立一个权威公正的互联网金融行业自律性组织。该组织通过对行业的观察,严格审核成员的资质,对成员进行动态跟踪监管,并制定权威公正的奖惩措施。

2. 以行业交流沟通促进平台信息安全建设,保护平台信息数据安全,保障投资者的利益。

3. 紧随互联网技术发展潮流,积极引进新技术,提升平台获取、利用数据的能力,并建立完整的信息存管保护机制。

4.以一个金融体系新人的身份,积极主动吸取传统金融行业的风控经验,并与自身技术相结合,积极探索更加高质高效的风控机制,增强平台抵抗风险的能力。

(二)以监管来促进的全流程风控体系

1. 主要监管机构的监管。

第一,对已有平台的运营资质进行严格的审核,对于存在违规风险的平台加强监管,对已存在违规行为的平台大力惩罚或予以取缔,另外还要制定严格的平台准入标准。第二,制定契合互联网金融特点的监管办法。第三,制定严格的信息披露机制,提高平台运营的透明度,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第四,联合工信部,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对平台的信息监管。第五,维护互联网金融行业良性有序竞争,促进行业健康稳定发展。

2. 第三方机构的监管。

一方面通过引入第三方托管机构来保障平台资金在打入借款人之前的安全,并对平台风险保证金进行单独账户管理;另一方面通过平台资金的管理来监督平台的运营。

3. 投资者的准入控制和风险揭示。

通过适当性管理,严格审核投资者的实力和风险偏好,设置合理投资比例限制,并对入场投资者进行充分的风险揭示。

4. 严格审核借款人资质。

上一篇:春节联想600字作文下一篇:关于促进招商引资和工业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