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金融知识范文

2022-05-25

第一篇:贷款金融知识范文

金融贷款自查报告

******:

接到****通知后,领导非常重视,立即责成分管领导及相关部室,对金融执法检查发现的问题进行落实整改,现就落实整改情况报告如下:

根据*********支行****号《**********************的通知》和*************号《********************》的文件指导,为加强**公司贷款标准化工作,从**公司实际出发,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深入贯彻落实金融统计标准化和金融统计标准工作的指导意见,加强我公司贷款标准实施的工作,围绕金融统计标准化工作,将我公司金融统计标准管理纳入内控合规体系和战略规划,确立我公司金融统计标准化建设的目标,建立标准化工作管理制度,明确各职能部门的职权和责任,定期对本机构数据标准管理水平进行评估。

我公司成立了金融机构统计标准化工作落实小组,风险管理部门负责金融统计标准落实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管理工作,建立机制和流程,协调和督促其他相关业务部门,共同做好标准化落实工作。

二、制定金融统计标准化制度

我公司结合自身情况,在人民银行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和完善,形成我公司的标准,并作为我公司的强制性标准。

(一)统计标准制度

我公司统计工作严格按照人行统计标准,逐步推进信息整合,强化对各类风险的有效监测和评估,提高我公司的经营管理水平。小贷公司贷款的行业分类标准,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采用经济活动的同质性原则划分国民经济行业。即每一个行业类别按照同一种经济活动的性质划分,而不是依据编制、会计制度或部门管理等划分。

小贷公司贷款企业划分标准,根据人民银行下发的《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制定以下要求,并结合我公司实际,认真遵照执行。

中小企业划分为中型、小型、微型三种类型,具体标准根据企业从业人员、营业收入、资产总额等指标,结合行业特点制定。

适用的行业包括:农、林、牧、渔业,工业(包括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批发业,零售业,交通运输业(不含铁路运输业),仓储业,邮政业,住宿业,餐饮业,信息传输业(包括电信、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房地产开发经营,物业管理,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其他未列明行业(包括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

企业类型的划分以统计部门的统计数据为依据。

(二)会计制度

我公司建立健全统一法人制度,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自我约束。实行“统一管理、分类授权、集中核算、综合考评”的财务管理体制。

统一管理:由我公司统一对股东负责,统一制定全行财务制度、财务计划,统一配置财务资源,统一对外披露财务信息,统一对分支机构和部门下达综合经营计划。 集中核算:我公司在其财务管理权限内,财务核算实行同城范围的集中管理,在分行设立财务核算中心,并根据内控管理和业务量需要,配备财务核算人员。在同城对其经营范围内的经济活动实行相对单独核算,客观反映其财务成果,正确实施财务监督。

综合考评:我公司以价值提升为中心,对经营管理绩效进行全面评价。

我公司财务管理的目标: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科学合理配置财务资源,加强财务监督,防范和化解财务风险,实现银行价值最大化。

本行财务管理的原则:

(一)坚持经济核算原则,以效益、质量为中心,优化资源配置,兼顾长期战略目标与中短期目标、全局利益与局部利益,努力增加收入,降低经营成本,稳步推进我公司业务的战略转型,促进业务持续健康发展。

(二)坚持科学管理原则。逐步运用管理会计方法,推进以价值提升为核心的财务管理精细化进程,辅助经营决策。

(三)坚持审慎管理原则。真实记录并全面反映各项财务活动,建立健全财务的内部控制,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四)坚持依法办事原则,遵守各项财税法规和财经纪律,按章办事。

财务管理的基本方法包括规划、预测、计划、预算、控制、监督、考核、评价和分析等。我公司推行全面预算管理,以财务核算精细化为基础,运用平衡记分卡方法确保各项战略目标的实现。

逐步建立“垂直管理、双线报告、运行高效、信息透明”的财务主管委派制。通过委派财务主管,协助各分支机构行使各项财务管理职能,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提高财务管理专业化水平,充分发挥财务主管在强化财务管理和财务监督中的职能作用。

为有效防范和化解财务风险,应将财务风险防范关口前移,建立健全全方位、多层次的风险控制体系。

(三)授信管理制度

实行“授权管理、审贷分离、分级审批”制度。在办理授信业务过程中,将调查、审查、审批、经营管理等环节的工作职责分解,分为调查岗、审查人、贷审委、审批人,实现其相互制约和支持。

(四)信息系统标准

我公司建立了一整套信息系统软件,实现了信息系统标准化,规范化。有效降低统计成本,为各部门数据交换,信息共享创造了条件。为保障贷款标准化奠定了基础。

我公司为保障贷款安全性建立了个人信贷管理系统,公司信贷管理系统,实现了贷款流程化,标准化。个人信贷管理系统,公司信贷管理系统对数据的控制实现了贷款标准化。

三、具体工作计划

(一)应用阶段。

将我公司现有的统计制度根据人民银行金融统计标准和我公司实际工作情况不断修订完善,将金融统计标准化切实应用到我行工作中去,严格执行,合规经营。

(二)明确职责分工。

我公司各相关业务部门具体职责和分工明确,分解落实。

(三)加强学习培训。

我公司根据人民银行部署,制定培训规划,对统计人员和相关业务岗位人员开展金融统计标准培训。

(四)稳步贯彻实施。

针对经营管理和数据披露中的缺失信息和标准不一致的地方,按照标准进行补充和整改。

(五)定期进行自查。

负责部门检查金融统计标准的执行情况,并及时向标准化工作落实小组汇报。为加大保障力度,设立相应工作岗位,配备落实标准所需的人员和设备。

************************* ***年***月***日

第二篇:金融稳定再贷款

金融稳定与金融稳定再贷款

温州民间借贷信任危机引起一系列的金融问题得到众多学者的重视,为了维护温州金融市场的稳定及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金融稳定再贷款也再次备受关注。中央银行作为最后贷款人,向可能或已经发生危机的金融机构提供流动性支持是世界各国的一种普遍做法。虽然金融稳定再贷款是维护金融稳定的措施之一,但中央银行利用“最后贷款人”职能投放的基础货币,偿还性较低,还增加了金融系统中的高能货币存量,会带来众多不良后果。因此,中央银行应该坚持原则性和独立性,明确“谁该救,谁不该救”和“什么情况下救,什么情况下不救”,谨慎发放金融稳定再贷款。

所谓金融稳定再贷款,是指为维护金融稳定,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发放的用于防范和处置金融风险的再贷款。按照现行再贷款分类,主要包括地方政府向中央专项借款,用于救助高风险金融机构的紧急贷款,用于退市金融机构个人债务和境外债务兑付等其他风险处置类再贷款,用于兑付人民银行自办金融机构个人债务的再贷款,“再贷款考核月报表”中列入“其他再贷款”项下的各类再贷款。再贷款作为基础货币投放的重要渠道,在支持经济增长,防范金融风险,促进结构调整,保证金融机构流动性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金融稳定再贷款的主要作用

金融稳定再贷款是中国人民银行行使“最后贷款人”的职能,维护金融稳定的措施之一。中央银行作为最后贷款人,向可能或已经发生危机的金融机构提供流动性支持是世界各国的一种普遍做法。我国中央银行再贷款的主要用途和目的是推进金融改革,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秩序和社会稳定。发放对象是存在金融风险的金融机构或当地政府,再贷款管理办法要求再贷款有抵押、担保作为保证。

当金融机构不良贷款比例高,严重资不抵债,支付困难;因违法进行存贷款业务,已出现挤兑风波;一些金融违法行为及犯罪人员不能及时得到严厉查处等金融隐患时,可能会引起金融系统局部或区域性的支付风险,危及金融系统的稳定性,影响地方经济发展,因而需要中央银行介入维护金融稳定。如温州因民间信贷资金链条断裂引发的信贷危机,虽然政府尚未采用金融稳定再贷款的手段帮助温州摆脱危机,但政府已经采用其他手段介入并帮助中小企业渡过难关,解决贷款难问题。“浙江政府出面向央行再贷款600亿”的谣言满天飞,这也从侧面说明再贷款作为稳定手段的重要性。

金融稳定再贷款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执行政府的货币政策意图。通常情况下,金融稳定再贷款可作为一项货币政策工具被中央银行使用。因此,中央银行可通过调整再贷款的规模或利率,影响金融机构从央行取得信贷资金的成本和可用额度,从而直接或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和市场利率。另外,央行还可以通过调整再贷款政策,释放“银根”松紧的信号,从而影响经济参与者对市场经济的预期,达到调整宏观经济的目的。二是维护金融市场稳定,即中央银行作为“银行的银行”行使“最后贷款人”职能。在发生金融危机的情况下,一家金融机构的倒闭很可能从冲击整个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引发支付危机,造成巨大的社会成本,中央银行出于维护金融稳定的目的,有必要向处于危机中的金融机构提供资金援助,帮助其渡过难关,避免因信用链条断裂而引发大规模的系统性风险。

金融稳定再贷款潜在的不良后果

为处置和化解问题银行、证券公司、信用社、信托投资公司、金融财务公司的风险,维护金融稳定,中国人民银行作为“最后贷款人”给问题金融机构或地方政府发放数额巨大的再货款。但是,中央银行利用“最后贷款人”职能投放的基础货币,偿还性较低,还增加了金融系统中的高能货币存量,会带来众多不良后果。从直接影响来看,如此巨额的基础货币的投放,会进一步增加我国金融体系的流动性过剩,加剧我国的通货膨胀,增加通胀压力。另外,大量没有偿还保障的金融稳定再贷款将使中央银行积聚大量的不良再贷款,使中国人民银行成为金融体系的一个不稳定源。最后,中国人民银行提供过多的金融稳定再贷款将影响金融体系中参与者的预期,增加金融机构及政府与中央银行的博弈空间,加剧金融机构或地方政府的道德风险,倒逼中国人民银行为维护金融稳定而最后提供贷款,不利于维护金融改革成果。而且,中国人民银行被迫发放的金融稳定再贷款又会进一步扩大基础货币投放,形成更大的通胀压力。

基于以上分析,中国人民银行应该坚持原则性和独立性,明确“谁该救,谁不该救”和“什么情况下救,什么情况下不救”,谨慎发放金融稳定再贷款。在我国当前的金融环境下,中国人民银行对金融稳定再贷款的发放和使用应该受到严格约束,并对其运用和经营状况进行适当的信息披露,给予市场参与者稳定预期。另外,中国人民银行还要主导建立有效的金融机构退出机制和多层次的金融救助机制,如存款保险制度,防范金融机构出现支付危机,尽量减少金融稳定再贷款的发放,避免其演变成弥补损失的工具,同时避免自身由“最后贷款人”成为事实上的“第一贷款人”。

金融稳定再贷款的管理

中国人民银行系统各分支行主要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关于金融稳定再贷款管理职责分工的通知》《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再贷款业务管理的通知》和地方性的人民银行系统金融稳定再贷款操作规程等文件来规范金融稳定再贷款的操作程序,明确有关职能处室(科、股)的相关职责。

金融稳定再贷款管理主要分贷前调查、评估,贷时审批、发放和账务核算,贷后使用监督、债权维护等环节,分别由相关职能部门组织实施。根据金融稳定再贷款的分类,本文从地方政府专项借款和紧急贷款两个角度简略介绍金融稳定再贷款的管理。

地方政府专项借款发放的主要依据是中国人民银行和财政部联合发布的《地方政府向中央专项借款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该规定要求建立人民银行总行、分行、中心支行的“分级负责制”,明确各级行的责任与任务,其中总行负责贷款的审批,分行负责贷款协议签署,分行营业部或省会城市中心支行负责贷款发放。规定还要求要对政府专项借款的 “借、用、还”三个环节加强管理,做到借款各环节手续清楚,不拖不压,及时处理;在借款用途上要确保专户管理,专款专用;还款上要落实还款责任,及时督促地方政府按期还本付息。另外,要定期对专项借款的使用和管理情况进行检查,分析其使用效果,若发现问题,相关职能部门应主动与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沟通,及时纠正。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紧急贷款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的规定,紧急贷款管理以“限额控制、授权操作、专户管理、逐笔审查、指定用途、监督支付”为管理原则,主要向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设立、具有法人资格的城市商业银行、城市信用合作社和农村信用合作社(含农村信用合作社联社)发放。办法还规定,紧急贷款仅限用于兑付自然人存款的本金和合法利息,并优先用于兑付小额储蓄存款。中国人民银行发放的紧急贷款最长期限为两年,贷款到期归还确有困难的,经借款人申请,可批准展期一次,展期期限不得超过原贷款期限。紧急贷款应执行总行制定的中国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贷款利率;发生逾期的紧急贷款,应执行再贷款罚息利率。另外,中国人民银行还发布《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关于改进紧急贷款管理的通知》和《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紧急贷款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对办法进行补充和完善,要求加强对风险机构的监管,明确了对停业整顿机构紧急贷款的管理,规范了申请紧急贷款的申请材料。

金融稳定再贷款使用的效果评价

如何评价金融稳定再贷款使用的效果呢?目前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考察:

第一是是否实现了处置和防范金融风险,维护社会稳定的目的。

1997年以来,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先后对一些高风险的金融机构发放紧急贷款,以及通过地方政府向中央银行专项借款等方式,向被救助和处置的高风险金融机构提供专项再贷款,如向某证券公司发放专项贷款近3亿元,用于兑付个人债务;向拟撤销的5家信托公司发放政府专项贷款10 余亿元,用于清理个人债务及合法外债;向某市财政发放政府专项贷款20 余亿元,用于兑付财政证券个人债务等。金融稳定再贷款的及时发放与使用,确保了处于危机中的金融机构对自然人个人债务和合法外债的支付,最大限度地维护了广大存款人的利益,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金融机构的风险蔓延,维护了地方金融和社会稳定。从另一角度来说,这一举措增加了金融机构的支付能力,进而增加社会公众对我国金融体系的信心,有利于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

第二是是否有利于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之间的有机结合。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是政府调控经济的主要工具,当中央财政面临困难时,中国人民银行利用金融稳定再贷款的方式解决地方金融机构的撤销等问题,大大缓解了我国的财政压力。这种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配合解决问题方式不仅有利于金融系统的稳定,还可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第三是是否有利于处于风险中的金融机构恢复信誉。

对处于危机中的中小金融机构发放紧急贷款,进行金融救助,及时、有力地稳定了金融机构的危机局面,使中小金融机构的金融风险得到有效控制,缓解风险金融机构的支付压力,提高风险金融机构的资产流动性,改善风险金融机构的赢利能力,扭转风险金融机构信誉下滑的趋势,增强经营信心并快速恢复金融机构的信誉和形象。如我国采用金融稳定再贷款的方法有效化解了城市信用社的风险,并取得了风险处置的阶段性成果。同时,金融稳定再贷款资金的持续供应和利率优惠,为中小金融机构带来了稳定的利差收入,加快其扭亏为盈的步伐,自我发展能力逐年增强,有力促进了城市商业银行经营机制的转换,维护了区域金融的稳定发展。

第三篇:联社金融扶贫贷款情况汇报

XX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金融精准扶贫

工作汇报

县督查中心:

2017年,XX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金融精准扶贫”工作部署,秉承“立足农村、服务农民、支持农业”的经营定位,充分发挥点多面广,与群众联系密切的优势,积极探索金融扶贫模式,超额完成金融扶贫任务,现将一年来的扶贫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XX联社基本情况

XX联社共有营业网点39个,其中1个营业部和21个信用社,4个分社,13家储蓄所。截至2017年底,各项存款余额108.22亿元,较年初增加11.82亿元,增幅12.27%,市场份额43.13%;各项贷款余额28.82亿元,较年初净增6.17亿元,增幅27.22%,市场份额44.78%,新增额占全县金融机构贷款增加额的96.09%。

二、工作开展情况及采取的措施 (一)金融扶贫模式

第一种模式(户贷户用):由政府扶贫办牵头,中原农业保险公司提供担保、XX联社对贫困户发放扶贫贷款,按照6:3:1的比例共同承担风险,对有一定劳动能力、贷款意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按照国家的扶贫贷款基准利率4.35%执行,由县扶贫办全额贴息,本模式主要发放小额扶贫贷款。

第二种模式(企贷企用):政府担保、贴息和支持下的

- 12质押物能力不足,导致申请审批扶贫贷款额度受限,无法满足部分小微企业和产业项目的用款需求。

(三)中原农险业务暂停。目前中原保险股份有限公司XX县子公司因公司自身问题,暂停了金融扶贫担保工作,因此金融扶贫工作开展进程受阻。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2018年,XX联社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将一如既往地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政策导向,倾力推动县域地方经济的稳步健康发展。针对因中原农险自身原因导致的原扶贫协议不能继续执行的问题,我联社已找到“河南省农业信贷担保有限责任公司”进行协商,加快推进金融扶贫工作的开展,助力全县金融扶贫工作。

2018年3月1日

第四篇:金融二手车贷款手续

二手车贷款需要手续

贷款需要准备的手续:身份证,户口本,结婚证,房产证明,收入证明,银行流水(半年)、绿

本、购车发票、驾驶证、行车证、三个联系电话(夫妻双方,一个朋友,

要是单身必须找一个直系亲属)、银行卡号;

批款时间:根据贷款额不同,批款时间不同,正常情况下在7-10个工作日;

二手车贷款必须过户(过户期限不能超过一个月,不能过户给直系亲属或者在同一个户口本上的,不用先过户,可以等款下来再过户);

贷款金额:贷车辆评估价的70%;

根据市场现行情况即日起对目前市场做出调整,政策如下:

1. 专项分期费:公司按贷款额的5.5%收取;

2. 续保押金:公司按贷款额的3%收取(第二年正常交保险,续保押金退回客户手里);

3. 上牌费:按每辆1500元收取;

4. GPS安装: GPS费用为1160元;

5. 金融服务费:中介看着收取;

中介公司必须保证客户资料风险资料是否真实必须提供

第五篇:从双边贷款走向银团贷款——中国金融市场发展的

巨大空间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全球银团业务发展迅猛,已经成为现代商业银行最具竞争力和盈利能力的核心业务之一。2003年银团融资金额高达1.9万亿美元。在金融创新推动下,银团贷款不仅成为现代商业银行最具有竞争力和盈利能力的核心业务之一,而且显示出与全球资本市场强烈的融合趋势,广泛用于收购兼并、资产证券化等投资银行业务。中国工商银行从2001年开始率先在国内金融界成立专门组织机构开展银团贷款业务。2003年,英国《新兴市场》杂志按照牵头银团贷款的额度,将工商银行在新兴市场上的银团贷款业务列为第七位;同年工商银行牵头组织的南海石化44亿美元银团贷款被《亚洲金融》评为最佳项目融资奖。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银行业需要按照国际惯例,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尤其需要对信贷业务进行重新审视,构架新的业务结构、盈利模式和组织体系。因此,有必要借鉴国际经验,把握银团贷款业务发展趋势,提出发展壮大中国银团贷款市场的战略思路和工作思路,促进中国的银团贷款市场尽快与国际市场接轨。

一、国内外银团贷款业务的发展现状

(一)国际银团贷款业务的发展状况

银团贷款是国际金融市场最重要的融资方式之一。根据资本数据公司(Capital Data)提供的数据,全球银团贷款融资额从1995年的1.4万亿美元发展到2003年的1.9万亿美元左右;按照地区划分:美国银团贷款市场占69%,欧洲约占22%,亚洲占5%,加拿大占4%;从借款人来看,78%的为非金融企业,20%为金融机构,2%为政府部门;按照承销量,2002年JP摩根、花旗集团、美洲银行、巴克莱银行以及德意志银行分列前五名。银团贷款在全球资本市场发行中一直占最大比例,根据汤姆森财务公司(Thomson Financial)统计,从1995年到2003年,银团贷款大大超过债券和股票融资。以2000年全球资本市场发行为例:银团贷款2.3万亿美元,约为公开市场债券(1.26万亿美元)的1.8倍,公开市场股票发行(7010亿美元)的3.3倍。

美国是全球最重要的银团贷款市场,银团贷款总发行额从1991年的2410亿美元发展到2003年9796亿美元,年增长率超过10%。在美国的银团贷款市场上,牵头行领导地位突出,2003年JP摩根、美洲银行、花旗集团等排名前五名的牵头行牵头包销额度共占当年银团贷款市场的70%。从行业分布看,银团贷款集中投向电信石化、交通城建等基础设施产业,其中:电信占24%,化工占10%,航空和公用设施占9%,制造业占9%,食品饮料、保健各占7%,其余占34%。银团贷款与资本市场结合紧密,主要用于结构融资、债务重组、兼并收购以及杠杆收购(包括过桥贷款),其中:结构融资占70%左右,与兼并收购和杠杆收购密切相关的银团贷款占30%左右。在经济周期上升期,银团贷款以新建的项目融资和结构融资为主;在经济周期调整期,银团贷款以收购兼并融资为主。

从国际银团贷款的发展看,大致经历了三个大的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以支持基础设施为主的项目融资阶段(20世纪60年代-80年代中期)。早期的银团贷款是以发展中国家和欧洲国家的公路、电力、石化和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为代表的项目融资为主。1968年银团贷款创立,当年银团贷款总额为20亿美元;1973年银团贷款迎来了第一个高峰,达到195亿美元;1981年银团贷款达1376亿美元,占国际资本市场长期贷款融资额的74%。从1982年到1986年,由于拉美国家债务危机、石油输出国银行存款大量减少、以及西方工业国家国内经济复苏对资金需求量增加等原因,国际银团贷款锐减,1985年下降到189亿美元,以基础设施为代表的项目融资银团贷款进入缓慢发展时期。

第二阶段,以并购杠杆交易推动银团贷款业务进入第二个发展高潮(20世纪80年代中期-90年代末)。二十世纪80年代初期,由于一系列杠杆融资活动的出现,美国国内的银团贷款市场异常火爆。1989年随着科尔伯格·克拉维斯·罗伯茨公司(Kohlberg Kravis Roberts,KKR)筹组的金额为250亿美元的RJR纳比斯克公司(RJR Nabisco)融资交易的完成,这类活动达到了顶峰。二十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在杠杆融资领域快速增长,特别是并购融资成了90年代末期市场的主流。由于高倍杠杆融资的复苏及高收益债券市场的重新开放,美国的并购融资活动特别活跃。1999年,沃达丰和美国电报电话公司都发起了创纪录的并购交易,其融资额分别为300亿欧元和300亿美元。

第三阶段,以资产证券化和贷款交易二级市场为主的金融创新促进银团贷款市场与资本市场的融合(20世纪90年代末至今)。二十世纪90年代末,银行业的一个重大变化就是银行希望更灵活地管理自己的贷款投资组合。这种对资金流动性的需求导致了银团贷款二级交易市场的快速发展,美国、欧洲和亚洲分别成立了正式的机构银团及贷款转让协会(Loan Syndications and Trading Association,LSTA)、贷款市场协会(Loan Market Association,LMA)和亚太贷款市场协会(Asia Pacific Loan Market Association,APLMA),以提供操作程序和格式规范的贷款文本。贷款协议中都规定了可转让条款,其目的是要借款人同意贷款的转让从而使贷款银行获得更大的自由度。同时机构投资者将银团贷款作为一种资产买进并持有,增加了银团贷款二级市场的贷款交易。正常贷款交易量急剧上升,由1991年的近40亿美元上升到了1999年的580亿美元。机构投资者引进资产证券化、风险评级和随行就市定价等技术,使银团贷款向透明度高、流动性强和标准化方向发展。

根据贷款定价公司(Loan Pricing Corporation,LPC)的统计,2003年亚太区金融市场的银团贷款额为439亿美元,其中香港银团贷款融资总额为199亿美元。2003年,在亚洲银团贷款承销排行榜上,排名前五名的分别为汇丰、渣打、花旗、中国银行(香港)和中国工商银行(亚洲)。中国工商银行(亚洲)成为亚洲银团贷款市场成长最快的银行,其在亚洲银团贷款承销排行榜的排名由1999年的第36名跃居2003年的第5名。

(二)国内银团贷款的发展状况

国内银团贷款(不包括香港、台湾地区)起步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中国银行从1983年开始办理此项业务,最初采取中行担保向海外借入银团贷款转贷给国内企业的形式,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大亚湾核电站”项目。境内银团贷款以外币为主,人民币银团贷款业务发展相对缓慢,据估算,目前银团贷款在每年银行新增贷款中的占比不足1%。中国工商银行第一笔本外币银团贷款是1991年上海分行牵头组织的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项目银团贷款。截至2003年底,中国工商银行共牵头和参与了南海石化、东深供水、上海BP、扬子巴斯夫、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中国远洋运输集团、中国移动等476个银团贷款,共涉及银团贷款融资金额22726.61亿元人民币,其中工商银行承贷金额1181.84亿元人民币,目前余额约328.56亿元人民币。

总体来看,国内银团贷款业务的发展还存在着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是银团贷款发展所需的市场环境尚未完全形成。目前国内银团贷款发展缓慢,关键在于理念的滞后和市场环境不成熟。银团贷款是国际金融市场普遍采用的一种贷款方式,市场化程度要求高,而我国金融市场中银团贷款仍属一种新兴贷款形式,相对于外资银行和企业来讲,中资银行和国内企业对此种贷款形式的认可程度不高。

二是银行分散贷款风险的观念不强。目前我国企业活动链条的不确定性急剧增加,且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滞后,企业信用观念淡薄,贷款风险加剧,尽管客户普遍具有借款愿望,但能够满足银行贷款条件的有效信贷需求相对不足,优质客户、优质项目少,银行资金运用渠道相对狭窄,同业竞争激烈。因此,商业银行一旦寻找到贷款机会,首先考虑自己能不能消化全部贷款需求,追求独家承贷或高份额贷款,而不是通过银团方式分散和规避风险。

三是银团贷款的制度建设滞后。1997年10月,人民银行出台了《银团贷款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对银团贷款如何评审、银团贷款承销方式、银团贷款成员行的利益分配等作了原则性规定。但暂行办法的规定过于原则化,且要求“除利息外,银团贷款成员行不得向借款人收取其他任何费用。”这一规定使得牵头行无法通过收费来弥补组织银团所付出的成本及包销贷款所承担的风险,也与国际银行业的惯例和利率市场化的进程不一致,严重影响了银行参与银团贷款的积极性。

二、发展中国银团贷款市场的重要意义

长期以来,国内银行的信贷业务主要采用双边贷款方式,即银行与借款人进行单独谈判,银行独立进行尽职调查、审批贷款,并签订一对一的借款合同。双边贷款的优势在于各银行可以保持较强的独立性和灵活性,进行独立评审与判断。但目前国内企业信息披露制度不健全,多家银行的双边贷款即成为多头授信,使一些集团性企业获得的授信远超过其承债能力,导致银行风险。此外,借款人还利用各家银行的过度竞争,迫使银行简化必要的审批手续,压低贷款利率,加长还本付息期限,放松抵押担保条件等,实际上增加了银行的贷款风险。而借款人也必须分别与各家银行反复谈判,接受多次评估、审查,因而筹资时间长、交易成本高。

银团贷款是指获准经营信贷业务的多家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组成银团,基于相同的贷款条件,采用同一贷款协议,向同一借款人提供的贷款或其它授信。与传统的双边贷款相比,银团贷款具有以下特点:

1、基于相同的贷款条件,使用同一贷款协议。

2、牵头行将借款人、担保人提供的资料编辑形成信息备忘录,供其他成员行决策参考,同时聘请律师对借款人、担保人进行尽职调查并出具法律意见书。在此基础上,银团各成员行进行独立的判断和评审,做出贷款决策。

3、贷款法律文件签署后,由代理行统一负责合同的执行和贷款管理。

4、各成员行按照银团协议约定的出资份额提供贷款资金,并按比例回收贷款本息。如果某成员行不按约定发放贷款,其他成员行不负有替其出资的责任。概括来讲,发展银团贷款业务具有以下十个方面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信用风险的识别。多双眼睛优于一双眼睛的判断。从银行的角度来看,多家银行参与风险评估要比一家效果好很多。在银团组建过程中,安排行要考虑所有参贷银行的信贷标准,在贷款评审时更加谨慎、更加全面;参贷行一方面参考安排行的推介意见以及包销额度,另一方面要在安排行、律师行提供的信息备忘录和法律意见书基础上进行独立审查,增强了整个银团识别和控制风险的能力。

2、有利于信贷资产的风险分散。一般来讲,贷款集中度与贷款风险水平是相关的,贷款集中程度越高,贷款风险越大。为避免因信贷集中带来“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的风险,《商业银行法》规定,“同一借款人的贷款余额与商业银行资本余额比率不得超过10%。”巴塞尔协议对各商业银行信贷集中也有明确的要求。目前在国外,通过银团贷款分销、信贷资产证券化和信用衍生品不仅有效地分散信贷集中带来的风险,而且通过投资组合,可以有效地优化信贷资产结构,将各种不同风险收益配比的资产按照权重组合起来,规避由于市场波动带来的风险,获取不低于市场平均收益率的投资回报。

3、有利于避免银行内部的道德风险。双边贷款模式给银行内部员工的败德行为提供了某种程度的便利,在资源分配关系中处于优势地位的个别银行人员,更容易采用非法的手段,利用职务之便,提供人情贷款,影响信贷独立决策,左右信贷评审。在金融犯罪案件中,内外勾结类案件造成的损失最大。采用银团贷款,利用多家银行参与,多边审查,可以减少贷款决策中单家银行和个别人独断的机会,降低银行内外勾结、内外合谋、内外牵连的可能性。这种内嵌在业务流程中的多边制衡、多边监督机制,可有效地约束信贷业务中银行内部员工的败德行为。

4、有利于增加中间业务收入、转变盈利模式。按照国际惯例,银团贷款一般可收取相当于筹资额1-2%的银团安排费,这对商业银行来说是一笔不菲的中间业务收入。外资银行对银团费用给予高度重视,在牵头组织中长期银团贷款时,在充分考虑收益的时间价值和信贷流动性风险的情况下,甚至采取以较低的贷款利率来换取高水平的银团手续费收入策略。在外资行牵头的境内银团贷款中,外资银行赚走了没有风险的手续费收入,国内银行往往以追求贷款占比与贷款规模为目标,一般只获得了以承担信用风险为代价的低利率水平的利差收益。近年来,国内银行逐步认识到银团手续费收入的重要性,开始转变观念,要求收费,银团手续费收入在中间业务收入中的占比有所提高。2003年,工商银行银团安排费收入超过1亿元人民币,占中间业务收入的1%左右。大力发展银团贷款,争取合理的手续费收入,对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改变将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5、有利于降低信息不对称度、遏制客户信贷欺诈行为。有些上市公司运用兼并、重组、贸易、资产置换等关联交易手段,规避税负、转移利润或支付,隐蔽信息、调节利润,从而达到金融欺诈目的,出现如蓝田股份等案例。单个银行由于信息缺失,容易作出错误的信贷决策。对于非上市公司,由于不具有信息披露义务,其关联交易更加隐蔽,更容易通过关联交易操纵利润,粉饰财务报表,掩盖投资风险,影响银行对企业前景的正确判断和作出科学的信贷决策,也加大了贷后管理的难度。银团贷款往往由于几家甚至十几家银行共同参与,便于掌握关联企业的开户情况、资金流向、盈利水平等信息。通过“同伴监督”,可以有效降低信息不对称度,对于防范客户利用关联交易等手段实施的信贷欺诈具有积极作用。

6、有利于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按照国际经验,利率市场化最关键的是贷款定价市场化,而科学的贷款定价体系应当包括:贷款利息、前端费用、代理行费和承诺费等因素。在银团贷款定价过程中,费率与利率的确定过程是透明的,是银团与客户沟通的结果,是由市场决定的,容易得到客户认可。在利率市场化的国家中,有些客户常常筹组金额较小的一笔银团贷款业务,通过与多家银团成员银行沟通,从而确定自己在市场上的融资成本,银团贷款业务由此起到价格指示作用。其次,银行在费率与利率的定价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客户的风险水平,可以形成优质低价、劣质高价的客户选择机制。从而使贷款重组正常化、规范化,进而形成贷款市场对企业优胜劣汰的市场进退机制。再次,费率与利率的结构设计可以有效地遏制银团外银行的恶意置换,防止优质贷款被其他银行以低利率方式置换。因此,通过银团贷款,有利于培育和发展我国贷款市场定价体系,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

7、有利于提高信贷资产流动性。随着资本市场对商业银行储蓄分流的日益扩大,商业银行资金来源短期化特征更为明显,而商业银行资金运用趋向长期化,使得商业银行面临资金来源短缺和期限结构不匹配的矛盾,保持和增强流动性的压力正逐步显现。通过银团贷款的分销,可以降低存贷比、套取现金、腾出一部分信贷规模用于发放新的贷款,从而提高信贷资产的流动性。银团贷款操作比较规范,使用标准化的合同文本,并在融资协议中都明确约定贷款份额可以在银行间自由转让,这大大方便了信贷资产在各金融机构间的流转。因此,通过银团贷款的分销,商业银行可以快速回笼资金,改善和增强流动性,并迅速形成中国信贷流通市场。

8、有利于信贷市场专业化分工协作。差异化是取得竞争优势的基础,而中国银行业近年来的服务趋向同质化。这是商业银行过度竞争的根源之一,因为同质化后唯一的竞争手段就是价格竞争。商业银行如果选择自己熟悉的客户、专注的行业牵头组织银团,并向其他银行推介业务,有利于彼此共享信息资源和信贷资源,共担信贷风险,从而促进银行明确市场定位,实施市场细分,通过市场竞争形成相对稳定的行业分工和银团组织中的角色分工,形成市场品牌,遏制目前的同质化趋势,避免过度竞争。

9、有利于金融市场安全运行和健康发展。由于中国近年来的高储蓄率、资本市场发展滞后、有效贷款需求相对不足等因素,造成中国信贷市场处于买方市场,商业银行竞争重点项目和优质企业时,互相压价或降低融资条件的恶性竞争时有发生,不利于防范风险。而银团贷款业务从受理、承诺、融资、服务到收回的全过程中,多家银行要相互沟通,达成统一意见,形成统一的利率、期限等贷款条件,必然要加强相互合作,这样就可以防止各商业银行争夺项目时恶性竞争。银团贷款业务有利于促进银行间关系从单纯的竞争走向竞合,有利于防止相互压价竞争或者降低融资条件损害银行业利益,防范信贷风险,改善金融秩序。

10、有利于提高核心竞争力,确立中国国内银行在国内银团贷款市场中的领导地位。面对加入世贸组织后竞争更为激烈的金融环境,参与国际银团贷款项目有利于国内商业银行了解国际惯例,熟悉国外法律,掌握信贷业务的国际规则,为迎接外资银行参与国内竞争做好准备,为走出去参与国际项目创造条件,为建立国际化的专业化队伍奠定基础。发展银团贷款业务有利于确立中国国内银行在国内银团贷款市场的领导地位,并逐步跻身国际银团贷款市场领导者行列。由于银团贷款受市场关注程度较高,担任重要项目安排行角色,一些国内领先银行可以在同业中树立起市场领导者地位和形象,扩大市场影响。国际著名商业银行都积极争当银团贷款的牵头行,通过银团牵头行的身份树立和培育无形品牌和商誉,提高高端市场控制力,从而获得更多的市场机遇和发展空间。

三、银团贷款业务的发展对策和政策建议

银团贷款的发展与国民经济的整体增长密切相关。1991-2003年中国宏观经济数据显示,中国国民经济的增长最重要的推动力来自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加,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加又相当程度地依赖于国内金融机构资金的注入,特别是银行信贷资金的注入,商业银行的信贷资金将在相当一个时期保持高位运行的态势。2003年,中国金融市场融资增量中,债券市场(包括国债、金融债和企业债)约增加4700亿元,股票市场(包括可转债)筹资1358亿元,而全部金融机构新增贷款为2.99万亿元,占三项合计的83%。从中长期贷款→银团贷款→银团贷款转让市场,将与个人按揭贷款证券化一起,从两个方面推动中国最大的金融市场———信贷交易市场的形成,建立起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连接的纽带。国际商业银行的批发贷款中有较大比重是银团贷款组合,中国工商银行(亚洲)近40%的贷款采用银团贷款方式。中国银行业若每年新增贷款有10%是银团贷款,将达到3000亿元的规模。若全部贷款余额中有10%为银团贷款,将达到1.7万亿元的银团贷款市场,因此中国银团贷款市场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坚实的发展基础。为此,提出以下发展对策和政策建议。

(一)银团贷款业务发展对策

1、提高思想认识,转变经营理念。国有商业银行的综合化改革已经到了攻坚阶段,要在短期内完成股份制改造并整体上市,建立现代金融企业的公司治理机制,必须在认识上有重大突破和飞跃。银团贷款作为国际金融市场普遍采用的多边贷款方式,无论从分散贷款风险、加强对借款人的制约,还是规范操作等方面都明显优于其他贷款方式。国内银团贷款发展缓慢的关键在于理念的滞后。为了优化资产质量和收益结构,切实有效地防范经营风险,提高银行核心竞争力,各家银行需要转变思想观念和经营理念,树立正确的风险观、竞争观和收益观,要学会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积极争取市场竞争中的共赢局面,并充分认识到再优质的贷款也存在劣变的可能,面对优质信贷市场也要有所取舍,自觉地把开展银团贷款业务作为防范信贷风险、改善经营结构的重要手段,予以高度重视。

2、大力发展项目融资银团及财务顾问,开拓优质增量贷款市场。为稳步开拓优质信贷市场,项目融资银团要重点抓好以下三方面客户的中长期贷款:一是现金流稳定、具有长期良好综合回报的、对国计民生至关重要的交通能源等基础产业领域公司集团和基础设施项目;二是世界500强及标准普尔评级A级、穆迪评级A3以上的跨国公司及其在华控股公司;三是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培育一批信用良好、管理规范、市场竞争力较强的优秀的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为保持信贷总量适度增长,严把新增信贷质量关,不仅要考虑新增银团贷款的投向,保持贷款在行业和客户的合理分配,而且要把握贷款总的投量,按照本行的资本金实力、风险拨备和贷款管理水平,科学计算贷款投入总量和同业占比。对贷款期限较长、融资金额较大的集团客户和项目融资,原则上应采取包销和分销结合方式,整体留贷比例不能过高。要注重银团的前端服务,为优质客户设计结构化融资方案,提供票据贴现、项目融资、企业债券、信托计划等复合选择权方案,提高银团贷款业务的技术含量和智力附加值,并以此作为竞争优质高端市场的重要手段,避免利率恶性竞争,同时增加非利差收益,提高核心客户的综合贡献度。

3、利用间接银团盘活存量贷款,实施贷款分散策略。目前应引起重视的贷款组合有:一是贷款期限超过5年的中长期项目贷款,存在一定的流动性和利率风险;二是贷款过多、占比过多的部分优质客户贷款;三是部分经营正常,但因缺乏资本金,依靠贷款展期维持周转的企业贷款;四是在某些行业和地区占比过高的贷款。对于这些贷款组合,应前瞻性地建立起贷款分散策略和通畅的退出通道。为此,国内银行要借鉴国外银团贷款二级市场的分销、回购和资产证券化等技术,建立规范、灵活、透明和标准的信贷二级市场,积极推行间接银团贷款,运用拆分、回购、信托化、证券化等多种手段实现银行信贷资产的快速、高效流动,分散和转移信贷风险。

4、探索利用重组并购银团激活不良贷款,创新处置新模式。要充分发挥银团贷款的工具和杠杆作用,主动参与国企改革和企业单个的债务重组,寻求以最少的银团贷款增量资金,最大限度地激活银行存量不良资产的新途径。特别是适应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新变化,为国企批量债务重组、资产重组、股权转让与收购提供服务,实现信贷资源由劣质资产向优质资产的转化。重点尝试通过债务重组、股权收购和企业兼并银团,使用新增融资激活原负债主体,放大处置不良资产存量的能力,将企业改制、债务重组和项目融资三个链条紧密衔接,形成快速、批量处置不良资产的工作通道。

5、建立专业化的银团人才队伍。银团贷款业务的业务创新、市场开拓、风险管理和制度建设,最终都要具体落实和细化至具体的人,因此,建立一支专门化的银团人才队伍势在必行。一是对银团贷款业务实行从业资格制,按照银团贷款业务岗位的要求,设计、开发培训内容和考试科目,建立岗位上岗资格认证和岗位等级认证;二是按照一个流程一个制度、一个岗位一套操作规程的要求,健全和完善银团贷款业务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用缜密的制度控制每个具体人员的每项业务和每个操作环节;三是建立项目主牵头人制,按照市场原则对重大银团贷款业务进行招投标,将业绩考核和分配激励组合捆绑,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逐渐培育一支稳定的银团职业化队伍。

(二)发展银团贷款业务的政策建议

为促进银团贷款业务发展,建议政府部门和监管部门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具体建议如下:

1、修改相关金融法规。我国适用于银团贷款的法规主要是《贷款通则》和《银团贷款暂行办法》。这两个法规制定之初对银团贷款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由于《银团贷款暂行办法》是在我国金融市场不够发达、银行监督行政色彩相对较浓的条件下产生的,从某种意义上限制了当前银团贷款市场的发展。因此建议尽快建立和完善银团贷款相关的法律法规,删除不符合国际惯例和不适宜银团贷款市场发展的条款。

2、建立银团贷款统计信息系统和信息披露制度。银团贷款业务的发展,需要强大的信息系统支撑。目前,国内没有专门的机构对银团贷款进行分类统计和归纳分析,不利于监管部门对业务的监管和客户对贷款银行的选择,也不利于商业银行主动开展银团贷款业务。因此,建议监管部门牵头组织国内金融机构建立银团统计和信息披露系统,对银团贷款一级市场的包销量、二级市场的分销量,银团贷款的利率水平、费率水平、贷款年限、担保条件以及借款人的信用评级进行统计并公开披露。

3、研究并制定银团新规章制度。目前银团贷款在国内的发展日新月异,主要有两个趋势,一是与境内外银行合作,按照国际惯例组织的跨国银团越来越多;二是与资本市场结合,银团二级市场向银团信托化和证券化方向发展。为保证银团贷款市场的健康、平稳和有序发展,我们建议有关部门对跨国银团涉及的司法管辖问题和银团证券化的立法问题尽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时间:2007-03-11 06:34:15.0

上一篇:道教开坛科仪范文下一篇:道路设计安全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