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问题和对策

2024-04-27

安全生产问题和对策(精选8篇)

篇1:安全生产问题和对策

做好杨公庙乡安全生产工作的思路和对策

安全生产工作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社会管理工作。安全生产工作开展的如何,将直接影响整个安全生产工作大局和社会稳定,影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通过对我乡的调研,就如何做好杨公庙乡安全生产工作谈谈一些个人思路和见解。

一、我乡安全生产工作现状

杨公庙乡地处芷江西北部,是山区和丘陵相结合的乡镇,我乡目前共有人口1.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1万,城乡人口0.2万,辖区内有村民委员会11个,集镇2个。危化品经营1家,农药经营门点4家,烟花爆竹经营批发1家,零售网点15个;燃气经营门点1个,小Ⅰ型水库2座,小Ⅱ型水库2座,小型水电站4个,中小学1所,网吧1个,全乡各村道纵横121.38公里。

我乡在近年安全生产工作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初步建立了相关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例会制度,与各单位和各村签订了安全生产责任书,配备了安全生产监管人员,在加强安全监管队伍建设的同时,还结合各自实际开展了安全生产执法检查、隐患排查治理和安全生产宣传教育行动,使我乡安全生产基础得到加强,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安全生产工作正在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轨道。

但是,我乡安全生产形势依然很严峻。近年来,集镇建设力度加大,电网线路改造频繁,农村液化气的使用不断增多,村村通工程快速实施,农村建筑农房步伐加快,这些领域安全设施简陋,安全技术水平较低,事故隐患较多。与此同时,人民群众安全意识淡薄,安全技能不足,自防自救能力较差。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乡安全生产事故逐步呈现出多元化趋势。一是随着村村通工程的实施,国家汽车购臵税减免和汽车下乡、农机补贴政策的推行,掀起农民购车热潮,新增入户数量大幅增加(特别是摩托车),道路车流量不断上升,由于村道破烂不堪,致使道路交通方面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二是城乡化建设步伐加快,集乡人员增加聚集场所等监管难度加大,重点是节假日时期安全生产管理难度加大;三是新农村建设速度逐步加快,新村建设全面铺开,农村建房进入新一轮热潮,发生建筑安全事故的可能性增加;四是农村液化气用户数量较多,用户安全意识较为淡薄,使用环节的安全隐患较为突出;五是农村非法生产烟花爆竹事故频出,非法生产烟花爆竹已成为农村监管难点之一。六是集镇建设正在进行,线路改造给周边群众造成安全隐患。这些都给我乡安全监管工作带来诸多压力。加之杨公庙乡安全投入少、安全设施差,从业人员安全素质不齐,抗事故灾难能力低等原有问题还未得到根本解决,造成杨公庙乡仍然处于事故高发、易发期,安全生产监管任务日益繁重。

二、杨公庙乡安全生产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安全监管网络不健全。

近年来,我乡安监队伍建设有所加强,但安全监管队伍建设仍不尽如人意。虽建立了安全生产机构,但机构是加挂的牌子。人员虽名义上是专职,但实际情况是兼职,多数人员身兼多职,“专人不专职”现象很普遍,带来的问题是无法集中精力从事安全监管工作。最重要的是从事安全生产监管工作人员变换频繁,致使安全生产工作无连续性。另外,村一级安全生产网络尚未建立,安全管理工作未能延伸到村(居),重心下移的不够。

(二)重形式轻落实现象突出。

在日常安全监管中,对上级的安全生产指示和要求以文件贯彻文件精神,以会议落实会议要求,已成为惯用方法和定式,至于安全生产是否真的落实了,则很少有人深入进行实地检查、督导,了解情况的时候则仅仅满足于听听汇报,看表面现象,殊不知事故隐患单位为减少安全投入,体现自己的政绩,往往是欺上瞒下、报喜不报忧,没人跟踪督促整改。

(三)责、权、利不对等。乡镇一级在安全生产工作方面存在权利上移、责任下移。“上面千根线,下面一根针”,所有的安全生产工作任务需要乡镇一级政府去执行、去落实,而乡镇又无独立的安全生产行政处罚权力和手段,所以单靠行政手段来控制安全事故发生显得力不从心。同时,发生大的事故,首先被追究的还是乡镇。因此,乡镇从事安全生产工作的人员工作压力很大,从事这项工作的积极性不高。

(四)安全投入保障不足。

当前,由于我乡一级财力匮乏,安全生产监管机构无专人、无装备、无经费,致使许多工作停滞不前,被动至极,无法保证许多公共安全隐患得到及时整改,使各类隐患长期存在并威胁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五)劳动者安全素质不高。

从以往发生的事故根源分析,大多数事故均属农民的违章操作、冒险作业所致的责任事故。这些劳动者优点是体力好、劳动积极,缺点是文化水平低、安全技能差、自我保护意识缺乏。他们往往是安全生产工作的薄弱环节,同时也是各类伤亡事故的直接受害者。

(六)安全宣传教育不够深入。

表现在:一是对党和国家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加强安全生产的重大举措没有宣传到位;二是安全文化建设滞后,安全生产知识、事故防范措施宣传不到位,农民安全意识没有增强,安全知识水平未能提高,公众安全责任未能落到实处。

三、对策和建议

(一)加强领导,转变思想。

乡党委、政府要进一步强化对安全生产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切实加强对实际工作的领导。认识是根本,领导是关键。领导必须站在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高度,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充分认识到安全生产在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改革深化中的重要作用,正确处理对人民群众负责与对个人负责、履行职责与推卸职责、担心出事故与预防出事故的关系,把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建立在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高度负责的基础之上,变被动的“要我抓”为主动的“我要抓”。切实承担起“一岗双责”的责任,保证安全投入,改善安全条件,把安全生产工作与其它工作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脚踏实地地解决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全力支持杨公庙乡安监机构的工作,使安全监管政令畅通、畅行无阻。

(二)进一步完善安全管理机制。

完善乡、村二级安全管理机制,进一步充实人员力量,切实履行安全生产监管职责。要建立村一级的安全生产信息员队伍,根据村安全生产监管工作实际,配备相应的安全生产信息员,做好安全生产宣传、信息、统计、隐患排查治理和事故报告等基础工作。通过层层设机构、配备专兼职人员,使我乡安全生产管理一抓到底,不留空白。

(三)加强安全生产监管队伍建设。

要培育一支具有较高业务水平的乡镇安全生产监管队伍,一方面要积极向上争取人员编制,招录优秀的大专院校安全专业毕业生充实到监管一线。有了人才,监管中才敢说话,说内行话,才能提高执法能力和水平,监管好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才能承担起政府赋予的安全监管职责。另一方面通过举办培训班以及定期培训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从理论和实际操作上多层次提高现有安管人员业务技能。使之成为杨公庙乡安全生产管理的业务骨干,以他们为中坚,形成良好的安全监督管理体系。

(四)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工作台账。

要花大气力开展排查摸底,掌握辖区内重点领域和容易发生群死群伤事故的重点部位,建立完善工矿商贸企业、中小学校及人员密集场所、道路交通、网吧、燃气经营门店、油漆农药经营门店、烟花爆竹、特种设备及农业机械、农用三轮、农民自建房等安全生产基础台帐。由县安监部门根据安全生产目标考核责任书的内容制订出统一、规范的安全生产管理台帐,并召开专门会议对所辖村安监机构的台帐管理进行培训。

(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工作制度。要狠抓安全生产基础管理工作,同时建立安全生产会议制度、安全检查制度、事故隐患和危险源管理制度、安全事故报告制度、事故应急救援及处臵制度、安全生产值班制度、领导联系安全生产重点单位制度、安全信息及档案管理制度、安全生产举报奖励制度等12项基本规章制度,以下达责任书的形式层层落实到基层,并通过定期的检查,使各项制度真正落到实处。

(六)严厉打击非法生产、建设和经营行为。

打击非法生产、非法经营、非法建设行为始终是杨公庙乡安全生产的重点,要把以乡政府为主体的“打非”队伍延伸至村组一级,在村委会和社区居委会设立打非行动信息员,负责巡查和报告非法违法生产经营活动;要加强宣传,营造声势,教育群众认清非法生产经营的危害,远离非法生产经营,同时建立安全生产奖励举报制度,经查实的案件,兑现到位;要加强沟通,派出所、工商所、安监办等要互通线索,联合执法,逆向追查,加大惩处力度,彻底切断非法违法行为的生产、经营、建设链条,不留监管盲区。

(七)制定并落实安全生产工作行事历检机制。要针对以往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前紧后松、工作安排紧落实松等弊病,对症下药,制定详尽的安全生产工作行事历检查制度,认真做好每月单位自查、每季度和重大节日前系统排查、每年全面大检查,同时定期不定期开展抽查和突击抽查活动,促使安全生产工作步入日常化、经常化、规范化的轨道。落实安全生产工作行事历检查制度,既是细化工作,落实一岗双责的有效手段,也是提高工作效率的良好举措,同时也是整合团队优势力量的重要方法。

(八)实施安全生产隐患整改闭合管理制度

要将隐患排查整治作为安全生产工作的第一道防线,使应急救援预案始终成为安全的保护神,建立健全重大事故隐患的排查、整改、督查和考核制度,实现隐患“排查—发现—消除—复查”闭环管理,促进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化、规范化,完善政策措施,狠抓措施落实,建立长效机制,确保隐患治理落实到位,实现本质安全。

(九)要加大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力度。

要通过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安全文化下基层,安全文化“五进”等活动,大力宣传党和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规和各项重大举措,宣传安全发展理念,宣传消防、交通、燃气、用电等相关安全防护知识,提高农民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法制观念,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安全生产的浓厚氛围。

篇2:安全生产问题和对策

于洪军

社会安全保障,是人民的生命财产正常存在的最基本条件,安全发展是科学发展的重要标志,安全生产是文明进步的基本前提,如果没有了安全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就随时都有失去的可能,随即带来的是家庭的破裂、社会的不安定因素随之伴生。安全生产是党和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之一,也是加快社会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切入点和着力点之一。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以科学发展为指导,大力实施安全发展战略,加快实现,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仍然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我们必须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有力的措施、更加完善的制度来贯彻科学发展观”胡锦涛总书记的这一讲话不仅是统一全党思想的宣言是;同时也是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的动员令。这说明了我们党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高度负责,以及对安全生产的高度重视,把安全生产纳入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对安全生产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及全会精神,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树立安全发展理念,不断加强和改进安全生产监管工作意义重大。

一、目前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部分企业的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

企业是安全投入,隐患治理整改的主体,及时排查治理隐患有效防范事故,是企业法定代表人的职责,但现实中有的企业、单位对安全生产工作重视不够、安全投入不足、对长期存在的重大隐患和重大危险源没有排查治理和没有登记建档,没有监测监控,没有组建应急队伍,也没有制定应急救援预案,应急救援预案演练更是无从谈起;有的企业、单位无视国家法律法规,不顾安全生产条件和能力,违法违规生产,隐患四伏;有的企业采用落后淘汰的生产工艺,导致发生安全事故。

2、安全监管部门的监管责任落实不到位。

近年来,我局安全生产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存在两个“不适应”,即少数领导干部对安全生产工作的认识与安全发展理念不相适应;安全生产监督监察力量配备与日益繁重的工作不相适应,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肩负着同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的日常工作;指导、协调监督同级其它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部门的安全生产工作;指导和监督基层单位部门的安全生产工作;依法监督检查生产经营单位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情况;负责工商贸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监督管理;负责作业场所职业卫生安全的监督检查工作;依法对生产经营单位建设工程项目“三同时”情况进行监督管理;在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规定的职责范围内,对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进行培训教育和考核等工作职责。

3、安全事故调查阻力大,问题多。

虽然我国在安全生产事故调查处理方面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法律法规,但在落实中仍存在一些问题。现实中有些安全执法人员没有按法定程序调查处理事故,没有严格落实“四不放过”的事故处理原则。有的只要交罚款,一切就合法;有的打着“构建和谐社会”以及地方经济发展的柱子的幌子,低价处理《行政处罚决定书》,甚至有的安监管理部门用实物代替罚款,为自己和小团队捞取好处,人民的生命成为自己的交换筹码;有的安全执法人员为非法生产企业充当保护伞,对安全检查中发现的重大的事故隐患纵容包庇,导致发生恶性死亡事故;有的凭借行政权力非法干预中介活动,在安全评价和验收中,将“事故隐患”货币化、福利化,埋下重大安全隐患。

二、解决安全生产问题的有效途径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践行安全发展理念,落实生产必须安全要求,要做到几个“应当”:

1、应当弄清安全生产的本质。

安全生产本质的核心是,保护劳动者的生命、财产安全和职业健康。它是安全生产最根本、最深刻的内涵,充分诠释了安全生产以人为本的导向性和目的性。它是我们党和人民政府以人为本的执政本质,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本质在安全生产领域的体现。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应当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与人民安全的全面发展的关系,特别是对劳动者生命和健康的尊重,应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为和道德、良心底线。

2、应当依法对生产安全事故准确的定位。

生产安全事故的认定应遵循依法严格认定,坚持从实际出发,有利于保护事故伤亡人员及其家属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有利于加强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的落实,消灭监管“盲点”,促进生产安全形势好转的原则。根据《安全生产法》和《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列》所称的生产经营单位,是指从事生产活动或者经营活动的基本单元,既包括企业法人,也包括不具有企业法人资格的经营单位、个人合伙组织、个体工商户和自然人等其它生产经营主体;既包括合法的基本单元,也包括非法的基本单元。生产经营活动,既包括合法的生产经营活动,也包括非法的生产经营活动。

3、应当深刻分析事故多发的原因,明确工作的方向和措施。

目前事故主要集中在交通、矿石、建筑、电力、农机、烟花爆竹等几大高危行业,发生事故原因,除客观因素外,一些主观因素不得不深思。如有的单位发生死亡事故,经调查,基本的安全教育和安全培训都达不到规定的要求;有的地方竟然存在个别企业无证生产多年,有些部门只收取费用不管理,并发生致人伤残事故,除了企业负责人的主体责任末落实外,折射出政府及政府有关部门特别是行业主管部门的越位、错位和不到位。我认为应该实施三大措施:一是在安全生产监管主体,即政府层面,把加强安全生产,实现安全发展,保护劳动者安全和职业健康,最大限度地给予法律保障、体制保障和政策支持,建立隐患治理和应急救援长效机制。二是在安全责任主体,即企业层面,把安全生产,保护劳动者的生命和职业健康作为企业生命和发展的根本,最大限度地实施科技兴安,做到责任到位、培训到位、管理到位、技术到位和投入到位。三是增加安监机构人员并应该是独立机构。安监机构如果不独立设置,就不能成为行政执法主体,不能行使执法监管职能。安监机构挂靠在其它部门,既不是政府直属机构,也不是政府组成部门,不具备独立执法主体资格,无法独立实施日常的安全检查、执法和事故调查处理。安全生产工作的落实关键在基层,具体工作都在基层,没有腿怎么走路?没有队伍怎么抓工作?所以,必须加强安监机构和执法队伍建设,配齐配强安监机构班子和专业执法工作人员,不能把安监机构作为安置干部的渠道来

对待。我局配有安监人员2名(其中一名是社会化用工),负责辖区365家工、农企业、商铺、机械加工企业,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建筑等高危行业领域企业数量多,大量事故调查处理、摸底上报和监管工作都要由我们基层的安监机构承担,基层安监监管人员常年处于“白加黑”和“五加二”状态,安全监管任务繁重,压力巨大,但仍然存在监管盲区和死角。

4、应当依法行政,加大政府的安全培训、安全文化宣传投入力度,夯实安全生产基础。

根据实际情况和现实需要加大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力度,引导执法人员树立正确的“三关”,确保依法行政。地方政府应该加大安全投入力度,特别是尽快建立符合实际情况的安全培训中心,场地、人员(包括培训讲师)、设施要到位。红兴隆局直是人口多、面积大,建设项目多,经济发展快,农民工就业压力大,个人安全防范意识差,安全培训任务重。安全培训教育,既能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又能给他们增加一技之长,使就业压力变为经济发展的优势。既要培训执法对象,更要培训执法主体;既要培训员工,又要培训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特别是特种作业人员,使之职业培训和资格培训有机结合。对特殊群体(劳教人员)和弱势群体(农民工、老弱病残人员)应该零成本培训教育。既要扩大培训范围,增加培训数量,更要注重培训质量。特别是应通过对安监执法人员的培训,实行持资格证上岗制度,从根本上杜绝“法盲执法”、执法犯法现象,使安全培训工作由量的扩张达到质的飞跃。

5、应当形成专家参与事故调查的制度,做到事故调查与事故处理相分离。

生产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是一项专业很强的工作,涉及到各行

各业、方方面面的技术知识,这就要求事故调查成员必须有该行业的专家型人才。特别是事故调查组组长应该是安全生产领域内的复合性人才,从而有效指挥、协调事故调查工作。在具体是事故处理中,坚持“四不放过”,做到“四个公开”,即事故的基本情况要公开(事故发生时间、地点、伤亡情况、当事人的情况),事故调查处理的执法人员要公开,事故的处理决定(批复)要公开,事故的处理决定的落实情况要公开。使事故的处理过程在阳光下操作。各个单位要建立安全事故台账,做到立案审批,案件处理备案审查。严格按照法定程序,法定职责,法定时限,准确、灵活运用有关法律法规,做到程序合法、实体合法。

总之,安全生产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安全生产是永不竣工的工

程,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事关党和政府形象和声誉,既需要政府的重视,又需要全社会的支持,更需要广大安全生产战线执法人员用生命诠释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精神。今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起步年,各级政府及安全监管部门按照“专家查隐患、企业抓整改、部门抓督查、政府抓督办”,建立和完善隐患排查整改和危险源监控的工作机制,加强监管,很抓落实。建设高效的应急救援体系,强化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完善应急预案,在执法实践过程中既要合法,更要合情、合理,慎重把握手中的自由裁量权,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尊重规则,注重细节,超前预防,令行禁止敢管理,细针密线保平安,不断增强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抓好安全知识普及和技能培训,强化安全生产宣传教育,让安全发展理念深入人心,让安全生产常

识家喻户晓,让安全生产成果共建共享,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扬弃,才能为安全发展的和谐社会奠定基础,确保家乡一方幸福平安。

篇3:南平市粮食生产现状问题和对策

一、基本现状

南平市现有耕地面积309万亩, 其中水田293万亩, 旱地16万亩。农田有效灌溉面积215万亩, 占耕地总面积的69%。2012年全市粮食面积372.2万亩, 总产141.1万吨, 亩产379千克。其中稻谷播种面积276.70万亩, 总产115.27万吨, 亩产417千克。与粮食生产历史最高年份1997年相比, 粮食播种面积和总产分别减少188.23万亩、40.92万吨, 减33.95%和22.48%。减少的主要是稻谷, 播种面积减少147.77万亩, 减32.6%。

二、主要问题

1. 效益偏低, 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

从近年南平市粮食生产成本调查情况分析, 制约发展的主要因素是生产成本高和粮价低的问题。虽然国家逐年提高粮食收购价格, 加大农民种粮补贴并出台各种鼓励、奖励措施, 但由于种子、农药、化肥、人工等种粮成本也在逐年提高, 导致种粮比较收益仍偏低, 农民纷纷将耕地、劳力、资金投向效益较高的畜牧养殖、经济作物种植或直接从事二三产业。

2. 劳力减少, 农村劳动力结构和比例失衡。

一是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 务农人员减少, 各地普遍出现季节性用工短缺问题。二是青壮年劳动力比重少, 中老年人成为农村劳动力的主体。农村劳动力纷纷进城务工或从事非农产业成为引发耕地撂荒的重要因素之一, 现有耕地生产投入和管护力度也同时减弱, 导致土地粗放经营有所抬头, 广种薄收或者双季改单季现象较普遍。

3. 生产分散, 种粮无法形成规模经营。

农村全面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 在一定历史阶段充分调动了农业生产力, 促进了粮食生产的大飞跃。但是, 现行土地承包政策规定土地承包年限30年不变,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土地集约经营, 不利于粮食主产区规模化生产。此外, 田块实行一家一户个体分散经营, 使得机械化耕作、粮食新品种、科学田管等难以推广。

三、对策建议

1. 严格保护耕地, 确保粮食生产能力。

要采取有力措施, 切实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 坚决遏制各种乱征乱占耕地现象。要加快征地制度改革, 提高征地补偿标准, 依法规范土地出让市场, 节约每一寸土地。要建立健全相关法规, 严格保护耕地质量, 有计划地开展土壤改良、地力培肥、农田污染预防与修复工作。要按照因地制宜原则合理使用耕地, 在适宜双季稻发展的地区, 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农民多种双季稻, 减少双改单, 提高耕地复种指数。

2. 加快土地流转, 促进粮食规模生产。

要坚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进一步完善土地承包经营制度。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 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和农地农用原则, 积极引导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 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提高农业和土地经营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程度。

3. 完善粮补政策, 提高资金激励效果。

对国家用于鼓励发展粮食生产的各项补贴, 要严格按照“谁种粮、谁受益”的原则, 发放到实际种粮人手中。坚决纠正按承包户、把生产性补贴变成人头福利的简单操作办法。各级政府要组织力量对各项惠农政策落实情况进行专项检查, 对截留、克扣、挪用等违法行为进行严肃处理。要进一步完善粮补政策, 逐步加大粮食直接补贴力度。建议政府部门将国家粮食直补资金集中统筹使用, 直接用于补助种粮食大户及出售商品粮的农户, 努力提高种粮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同时加大农机具购置补贴力度, 增加农机具补贴种类, 逐步提高补贴比例, 推广农业机械在粮食生产的应用, 从而降低农民种粮生产成本, 提高种粮效益。

4. 推广农业技术, 提高粮食种植效益。

深入推进粮食高产创建活动, 挖掘粮食增产潜力, 以粮食示范片带动区域平衡增产。同时, 针对当前农村留守劳动力实际, 因地制宜举办农业科技培训班, 培育有技术、会经营、懂管理的新型农民, 使每位留守劳动力真正掌握1~2门适用技术, 实现由体力型向技能型、知识型转变, 弥补当前农村生产技术和劳力的不足。

5. 完善体系建设, 提高农技服务质量。

篇4: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和解决对策

关键词:食品安全 对策研究 监管

中图分类号:R1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336(2013)14-0034-02

食品安全作为公共安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人民群众能否拥有健康的身体或生命是否受到威胁有直接的关系。政治、经济、教育、文化、法律、公共政策等各领域都与食品安全研究相关联。近些年来,中国食品生产企业的发展突飞猛进,各式各样的新食品不断涌现。但食品的质量却令人担忧,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一个社会热点问题。当前,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目前对公共健康威胁最大的问题之一。

1 简述食品安全的概念

所谓安全食品,是指无毒无害的,人食用后无不良影响的,并且达到该种类食品应达到的营养标准的食品。食品安全也是一门防范食品中毒的跨学科领域。

2 目前我国食品安全现状

2.1 禽、畜、水产品体内含有残留的抗生素和激素

现在,很多饲料中都添加激素,而这些激素又很难被吸收,所以禽、畜、水产品中常有激素残留,甚至检测出违禁药品。近几年,食物中毒事件也多有发生。

2.2 添加非食用化学品

制造食品时,使用或添加不允许加在食品中的化学物质(例如:用二氧化硫给馒头、包子“增白”;用矿物油给大米、饼干“增亮”;用甲醛给海产品“增韧、增亮”等等)。

2.3 变质食品进入流通环节

食品的主要组成部分一般都是动植物的生物组织成分。一定条件下,这些成分会变质,从而产生一些对身体有害的物质。如果人们将这些腐败变质的食物吃进肚子,就会危害人体健康。例如,腐败变质的水果、鸡蛋或过期的果汁、点心等。

2.4 没有统一的食品安全标准

我国法律明确表示,有必要为食品安全制定统一的标准。但是直到现在还没有出台食品安全的统一标准。因此,进行食品安全检测时,检测部门并不能准确把握食品的质量,或者是问题到底有多严重。甚至有时明确检测出食品中含有某种化学物质,但因为没有具体的食品安全标准,所以也没有办法进行处罚。我国没有统一的食品安全标准的原因很多。地方经济水平不同也是导致我国没有食品安全标准的一个原因,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对食品安全的要求也比较高,也在食品安全检测上投入很大,也更严格。而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特别是山区一般对化学成分超标这个问题不太重视,也没有安全检测的经济实力,即便检测出问题一般也不会太在意。

2.5 应完善与食品检测相关的法律法规

《食品安全法》是我国现行食品安全的基本法规。它主要是管理食用器具、食品添加剂、食品生产经营场所的卫生及产品洗涤消毒等,但是对食品原材料的养殖、种植、运输、加工、贮藏,对食品的包装、销售、消费等过程的监管却不到位。再者,我国现行的《食品安全法》也没有明确谁应该承担什么责任,问题出现时往往也分不清权力和责任,进而导致相互推脱责任。因此,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以满足市场需求。

3 解决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对策

3.1 加强过程监管、加强检测

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应不断完善安全检测工作。食品安全检测工作直接影响食品安全。食品卫生要求越来越严格,这就要求提高检测技术。食品安全检测机构逐步社会化;建立科学的检测质量保障体系;提高检测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只有做到这些,才能真正提高我国食品检测能力。

3.2 逐步完善食品监督、管理体系

每个环节都要监管到位,重要的环节应加大力度监管。食品生产、流通的任何环节都存在安全隐患。所以,要监管每一个环节。但是涉及食品安全的部门很多,这就要求按主次投入相应的力量,而不是不分主次,力量平均。具体哪一环节相对重要还需要专家细致分析每一环节存在的潜在危险,最后确定哪些环节相对重要。

3.3 完善关于食品安全检测的法律法规

我们首先要建立食品安全检测体制,并尽快建立相关法律法规体系。此体系应以防范为根本,贯穿食品加工、生产、流通和消费的所有领域。另外一旦发现新问题就应立即研究总结并修改使之更加完备。在法律法规中,对食品检验人员的职责应予以明确,杜绝企业内部“走过场”式的检验。要严肃处理强迫检验人员违规操作的企业领导。此外,要大力宣传食品检测的法律法规,加大基层执法队伍的建设力度,提高检验的技术水平和参检人员的业务水平,加大执法力度。执法要保证公平、公正、公开,杜绝滥用职权的现象,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3.4 合理利用第三方检测机构

社会上有很多可以做食品安全检测的机构,比如一些与食品安全有关的科研机构、高校实验室或一些国家承认的商业性检测机构等。这些机构,无论是技术还是设备或是人才都是国家认可的。如果他们能够进入食品安全检测的行列,一定会取得良好的效果。政府可以号召食品加工企业与这些机构合作。一些公共检测机构无法完成的任务,政府可以选择与那些有检测能力和资质的社会检测机构实施检测。完善信息互通途径,保证社会检测机构若发现涉及食品安全的重大问题能及时通报并依法处理。

4 结语

食品实际上也是商品,但是它比较特殊,普通商品若控制得好,一般不会对人造成很大的危害。食品必须控制好生产全过程,才能保证安全。必须将每一环节的危害控制在最低点。对于食品安全问题,我们需要足够关注,要针对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相应政策和预防措施。各部门要重视起来,努力开创食品安全新局面,保证食品安全。

参考文献

[1]宗学花.解决食品问题需标本兼治[J].中国牧业通讯,2010(11).

[3]郭蔚丽.如何完善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J].中国质量技术监督,2009(4).

[4]杨菲.中国食品安全现状与安全监管体系的构建[J].预防医学坛论,2009(11).

[5]付庆伟,张力珂,王海瑛.美国食品安全监管浅议[J].中国标准化,2009(2).

篇5:安全生产问题和对策

上海社科院国家高端智库资深专家杨建文对记者表示,把乡村振兴与防止返贫有机结合起来,在去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已有提出,也取得了一些经验。这是中国实践的伟大创举,关键词是“发展”,通过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解决农村的贫困问题,不能单靠救济,不是单纯应急,而要注重长效机制,进行统筹安排,短期可以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长期能够创造条件,使农民的生活得到持续性的改善,进而逐步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他说。

这是我国宣布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后的第一份中央一号文件。20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占世界人口近五分之一的中国全面消除绝对贫困。在此基础上,如何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促进脱贫人口持续增收,文件从多方面给出方向性措施。

在资金支持方面,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逐步提高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用于产业发展的比重,重点支持帮扶产业补上技术、设施、营销等短板,强化龙头带动作用,促进产业提档升级。发挥以工代赈作用,具备条件的可提高劳务报酬发放比例。

国家乡村振兴局党组书记、局长刘焕鑫近期表示,中央财政衔接资金用于产业的比例要进一步提高,在年已达到50%的基础上,2022年力争再增加5个百分点,达到55%。各地要因地制宜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支持带动脱贫人口就业较多的龙头企业、合作社发展。

中央一号文件还提出,加大对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和易地搬迁集中安置区支持力度。在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实施一批补短板促发展项目。完善易地搬迁集中安置区配套设施和公共服务,持续加大安置区产业培育力度,开展搬迁群众就业帮扶专项行动。落实搬迁群众户籍管理、合法权益保障、社会融入等工作举措,提升安置社区治理水平。

目前有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这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区域短板。刘焕鑫说,各层级都要研究制定实施方案,统筹整合资源,打出政策组合拳,集中力量支持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发展。国家层面将向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选派科技特派团,实行产业技术顾问制度,有计划开展教育、医疗干部人才组团式帮扶,并建立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发展监测评价机制。

粮食安全论文篇1

有人问:农民收入增幅下降,粮食保护价政策影响何在?要精确的回答这个问题,需要模型计算。我个人的判断,如果按保护价但不是敞开收购,粮食供过于求的局面可能不会持续这么长时间,也就是说市场粮价的回升点可能会出现得早一点。但就目前农产品供求总体状况看,农民要想从农业获得更多的收入非常困难。

这些资源如果不种粮食而种其他农作物会不会使农民获得更好的收入?这其实很不确定。现在有些人认为,过去几年的粮食政策,对粮食生产造成了相当数量的无效供给,造成了严重的库存积压。这种认识隐含的前提就是粮食生产浪费了部分资源。

那么,是不是“不浪费”就可以获得更高的收益?这要看其他农产品是否存在短缺现象。现实情况是,除粮食之外的其他农产品也基本没有短缺,而且绝大多数供过于求、价格下跌。所以,即使这几年少种一点粮食、改种其他农作物,问题依然存在。

我大体的经验判断是:根据目前粮食生产水平和消费水平,全国粮食播种面积大体上需要保持在16.5—17亿亩之间。低于16.5亿亩,当年生产的粮食就难以满足需求,粮价会上涨;超过17亿亩,则会供过于求,粮价下降。因此,从总供求的角度看,粮食播种面积也就只有5000万亩左右的调整余地。

这几年粮食库存多了,确实可以适当减少粮食生产。估计粮食播种面积在一两年内低于16.5亿亩问题不大,因为有库存;但连续3年以上我认为就会出问题。

这还只是从粮食这一个角度考虑,进一步要考虑:调减下来的粮食播种面积去种其他农作物,农民是否会获得更高的收入?

实际情况并不乐观。比如棉花、蔬菜等已是供过于求。所以抑制农民增收的基本原因,还是市场需求制约和农民就业不充分。现在有些地方出现“抛荒”现象,就反证了这一点。

我认为对“抛荒”不必过分担忧,首先,“抛荒”面积在总体上很有限;其次,要看到“抛荒”是在粮食暂时供过于求、而其他农产品在市场上并不短缺的情况下出现的,它实际上是农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转移投入的一种应对措施。马克思说过,农产品价格是由劣等地上的生产成本决定的,出现供过于求时,劣等地退出生产是符合经济逻辑的。

当然,在我国现实情况下,引发“抛荒”的原因很复杂,农民种地的负担过重是诱因之一。但无论如何,“抛荒”没有导致供给短缺,这表明它主要是市场引导的结果,多数农民在当前确实难以靠农业来增收。

农产品过剩非农产品也过剩

农产品的需求约束非常严重。比如全球粮食价格下跌自初始,迄今已逾5年,仍处于低谷,很多品种目前的价格和最高价相比已跌去近50%,这似乎是全球性的粮食过剩。但从需求角度看,全球还有很多人吃不饱甚至饿死,原因就是他们没有支付能力。所以讲目前农产品过剩,只是相对于有支付能力的需求而言。

但粮食有很特殊的一点,就是它是国家安全、社会安定的重要产品,对它的判断仅仅依据人们有无支付能力是要出问题的。显然,如果完全从经济学判断,全球的粮食生产都应减少,更不用说中国的粮食生产应减少;但是从国际粮农组织(FAO)提出“粮食安全”概念来讲,目前全球的粮食生产未必能满足需求。因此,这是非常复杂的问题、不能仅按经济学的原理去解释。

经济发展到今天,从平均消费水平看,粮食市场已经饱和,似乎应该减产。但是平均水平背后掩盖的矛盾非常大。比如说中国,拿城里的4亿人口和农村的8亿多人口比较,两者需求结构的差异非常大。除部分发达地区外,农民的食品支出仍在继续上升,尤其是肉禽蛋鱼这些动物性蛋白食品。

这说明在中国这样的人口大国中,虽然整体上已经进入小康,但由于存在资源分配和收入分配问题,收入差距在扩大,这样的市场就很难对付。生产出来的东西对一部分人来说早已满足了,而没有满足的人却没有相应的支付能力。

现在最突出的问题就是两个矛盾交织在一起:一个是农产品的消费者也就是城镇居民,已经进入食品支出比重下降阶段,他们的支出将转移到新兴消费如住房、汽车、旅游、教育之类的行业。另外一个是,城市消费的发展非常快,但有良好市场前景的消费基本与农业无关,比如城市高楼、轿车都和农业无关。

所以尽管城镇在快速扩张,城镇居民的消费在继续增长,但对农业的带动作用非常弱,很多农产品的消费不出现负增长就不错了。从这个角度看,农民再努力也没用,因为没有市场,这是个最大的制约。

但这个制约最终不只影响到农民,中国整个经济增长的困难就在这里。按农业的生产能力来说,足以保证4亿城里人吃饱吃好。但问题是有限的城里人对农产品的需求也有限,结果是相当数量的农产品过剩,这对农民来说就意味着收入上不去。

农民收入上不去,又带来另外一个大问题,就是城里人生产出来的东西农民买不起。这样非农产品也没有大的市场,最后就出现了大家都不愿意看到的结果:农产品相对于城镇居民是过剩的,而非农产品相对于农民也是过剩的。这是一个恶性循环:8亿农民生产出来的东西4亿城里人消费不了,所以农产品过剩;而农产品过剩就导致农民收入上不去,因此4亿城里人生产的非农业品农民就买不起,最后是大家的市场都难以扩大。

篇6:安全生产问题和对策

从国内需求研判,我国粮食呈现供需结构性矛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消费需求从“吃得饱”向“吃得好”逐渐转变的同时,也使得粮食供需关系出现了两对结构性矛盾。一是低端产量过剩与高端供给不足的矛盾,二是口粮安全与改善型需求的矛盾。到2035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必然导致食物消费结构进一步向高质量改善型需求升级,粮食供需结构性矛盾将会越发突出。

从国内供给研判,粮食增产空间面临硬约束。一是耕地面积持续减少。耕地是保障粮食安全的根本,是我们赖以吃饭的家底。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显示,我国现有耕地面积距离18亿亩的耕地红线越来越近。二是耕地质量明显下滑。由于高强度利用,我国耕地基础地力也呈现下降态势,东北黑土地退化、南方耕地酸化、北方耕地盐碱化等问题尤为突出。三是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粮食是一种特殊商品,社会效益高但经济效益相对较低,农民种粮积极性不足。部分农村地区出现耕地撂荒、耕地“非农化”、耕地“非粮化”等现象。

篇7:安全生产问题和对策

1 方法

分析各种影响医院安全的因素,以及导致医院不安全的原因。

1.1 安全意识淡漠是引发事故的根本原因

事故的发生往往是由于松懈引起的。从医院发生的安全事故来分析,主要由三种层面引起的。一是领导对安全管理疏忽,多考虑经济效益,不重视安全工作,没有把医院的安全管理工作做到位,往往是等重大事故发生了才引起重视;二是肇事者的.安全意识不强,对待安全麻痹大意,对存在的事故隐患存在侥幸心理,安全意识、法制观念淡薄;三是对待安全工作防范意识淡薄,对待本来能够消除的隐患凭“经验”行事,结果导致了安全事故的发生。

1.2 违章作业是引发事故的直接原因

有些医院没有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无章可循;有的单位虽然安全管理制度健全,但不按照制度实施,没有落实到行动上,制度仅仅是纸上、墙上的堆积,执行人员没有领会照办。这就使得医疗人员不按照规程作业,违法乱纪行为就是引发安全事故的直接原因,有些工作人员为了省力、省事,不按照规程操作,引发了安全事故。

1.3 工作中出现的意外情况不能正确处置是引发事故的重要原因

据统计,在医疗过程中由于药物或者治疗副作用导致病、残、亡的患者,平均每十个住院者中就会出现一例;比如护士在护理过程中,发错药、打错针;防火防盗岗位工作人员擅离职守;特殊要求的岗位工作人员无证上岗,或者使用临时人员顶替,一旦遇到事故,由于技术不娴熟,对设备性能又不了解,就会手足无措,本应该控制的事故失去处置的有利时机,造成大事故。

1.4 潜在的事故隐患是事故发生的诱因

潜在的原因是发生事故的隐患,有些事故从表面上看是突然偶发事件,其实是由某种情况逐渐发展来的。比如,设备检修人员工作不细致,有些员工安全技术、业务技术不娴熟,安全培训流于形式,工作不到位,责任不到人,潜在的事故隐患得不到及时的排除和整改。

2 结果

2.1 强化安全意识 实行系统化管理

强化医院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是安全管理工作的重点,对医院人员实施思想教育、工作质量和安全意识的培养,抓好“三个度”和“三个重点”的工作。教育培训的内容有高度,教育培训的对象有广度,教育方法有深度;把新员工岗前培训作为重点,把要害岗位的人员作为培训管理的重点,把各级的责任人作为安全管理的重点。保证安全管理工作各个环节的协调性和各项制度的统一性,从联系的角度开展安全管理工作,取得安全管理的主动权。

2.2 强化责任意识,实行标准化管理

责任是抓安全的核心,作为医院来开展安全管理工作必须贯彻“安全低于,预防为主”的管理方针,健全各项安全管理组织,控制好医院、科室、责任人之间的明确关系,医院的法人代表是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进行总负责;同时建立规章制度,规定安全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规定各级的安全管理责任,确保各方的安全;把安全管理纳入考核的内容,做到奖惩分明,提高工作人员安全责任感。

2.3 强化管理功能,实行制度化管理

对于整个单位,实施制度化的安全管理理念是开展安全工作的有效方法。把安全工作用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逐级落实,落实到个人;明确安全管理的工作标准和任务;把责任和标准明确到人、时间、对象和考核效果,提高安全管理工作的可以举行、可操作性,避免部分人的随意性、盲目性,逐步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普及安全知识,增强安全意识,减少安全事故。

2.4 强化法律意识,实行规范化管理

在医院管理中,安全工作要归入法律和行政法制监察的性质,采取法律手段规范医院安全管理工作。在医院全体人员中,全方位、全过程的宣传、强化法律意识,增强大家的法制观念,把安全管理工作与法制管理相结合。加强法律、法规和安全条例的学习,加强安全知识教育,完善安全教育体系,健全员工培训制度,实施规范化的管理。

2.5 强化内涵建设,实行科学化管理

医院是一个知识密集型的体系,实行科学化的管理是医院的重要任务,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经济建设的发展,安全管理建设必须不断更新,要依靠科学,尊重科学,传统陈旧观念已经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必须发展科学管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新型管理方法提高管理水平,实现科学化的安全管理。

3 结论

安全是医院发展的根本,医院的良好发展需要稳定的环境,结合医院安全管理面临的新问题,必须制定符合管理需要的管理构架,采取与发展相结合的有效的措施,保障医院安全工作的顺利开展,保障医院的健康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 吴天平. 对综合性医院消防安全管理的几点认识[J]. 中外医疗. (13)

[2] 陈康,刘晓滨. 租赁肿瘤放疗设备一例谈[J]. 中国卫生经济. (12)

篇8:浅析建筑施工安全的问题和对策

关键词:建筑施工安全,问题,对策

随着国家《建筑法》、《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件》等法律、法规的相继颁布实施, 在法律的角度上规范和约束了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的行为, 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 目前全国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重大施工生产事故时有发生。下面就建筑施工安全的问题, 浅析其根本原因和主要对策。

1 工程建设各方主体安全责任不够明确

工程建设涉及建设单位, 勘察单位, 设计单位, 施工单位, 监理单位, 采购、供应单位以及设备租赁单位, 拆装单位等。安全责任不够明确, 或者知道安全责任而没有得到切实履行, 根本原因是责任主体领导不够重视。主要表现在安全机构设置不健全, 安全人员不足。安全分工不明确, 制度不健全, 措施不落实, 资金不到位, 任意压缩约定工期, 无证上岗, 无施工方案, 无审批, 安全交底不履行, 安全检查不执行, 安全隐患不整改, 越级或无资质承包, 违法分包等等。特别在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的情况下, 一些施工单位没有把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放在首位, 往往专注于追求低成本, 高利润, 而忽视了劳动者的条件、安全保护和环境的改善, 甚至以牺牲劳动者的生命为代价。

2 建筑安全生产资金投入不足

建筑施工过程中, 安全生产在资金投入上包括安全设施、安全防护用品、安全培训、安全技术资料、安全意外保险等没有得到落实或投入不足, 不能满足安全条件的需要, 主要原因有:

(1) 一些地区安全生产费用根本没有按规定纳入工程概算成本中。

(2) 建设单位不按时拨付工程进度款, 造成施工单位安全费用无法按时投入, 安全条件无法保证。

(3)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没有制定任何安全费用的有关管理办法, 导致建设主体单位钻空子, 无法保证安全条件。

3 安全生产把关不严

3.1 施工现场设施不齐全或滞后, 安全条件恶劣。

3.2 施工安全用品不合格。

3.3 施工安全设施没按规定进行安全检测。

3.4 施工安全检查或巡查不严格或流于形式。

3.5 施工安全技术措施、安全隐患整改落实不到位。

3.6 施工安全教育、安全交底流于形式, 没逐级交底, 针对性不强, 不具体, 不明确, 不履行书面签字记录。

3.7 安全危险源没建立档案, 无控制、处理方法。

3.8 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制度不健全, 一些施工单位根本没有制定应急救援预案, 一旦发生事故得不到及时救助和处理。

4 安全生产监督力度不够

目前, 许多地方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仅仅停留在突击性的安全检查上, 而缺少日常的具体监督管理和强制性措施。

4.1 安全监督管理队伍素质差, 法律法规常识不熟悉, 原则性不强。

4.2 监督管理任务不明确

4.3 监督管理手段不强硬。

4.4 对违法违规行为不按规定严格执行处罚, 造成有法不依的混乱局面。

5 主要对策

5.1 完善安全监督管理机制, 依法查处。

发现违法违规现象绝不手软, 及时采取停工、整顿、罚款等手段, 并召集违规单位的主要负责人、直接责任人及有关人员进行原因分析、说服教育, 直至有关单位和人员彻底落实人工、资金、期限整改, 同时, 按相关程序处罚和落实专人复查。

5.2 建设主管部门有关领导要坚持原则, 懂法执法。

不管什么原因, 没有取得施工许可证或不具备安全条件的, 一律不准进入建筑市场, 杜绝无证施工等现象。

5.3 严格建筑施工队伍准入请出制度。

对施工单位年审不合格或没取得安全施工许可证的, 不准其参加施工招投标, 从源头上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5.4 安全监督管理机构, 应经常深入生产一线, 及时掌握企业和项目的安全管理, 安全检查, 安全评价, 安全设施使用、检测情况等是否符合规定和标准, 强制各安全责任主体严格执行, 严格履行安全职责。一旦发现违法违规单位, 立即停工整顿, 挂黄牌警告。

5.5 强制实行建筑意外保险制度和推行风险抵押金制度, 有效保障劳动者安全和权益。

5.6 严格建筑材料和施工机械采购、验收工作, 杜绝唯利是图使用伪劣产品、偷工减料等现象。

5.7 保证安全资金投人和工程进度款正常拨付, 主管部门严格督促, 不准挪作他用、或拖欠工程款和工人工资。

5.8 严禁违法发包、越级承包和违法分包等现象。

5.9 严格编制和审批施工组织设计、专项方案和安全技术措施, 并保证其有效实施。

5.10 建立事故危险源档案, 发现安全隐患, 制定有效措施。定期、定人整改, 及时消除隐患。

5.11 建立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制度, 并做好演练和记录工作。

5.12 健全重大事故报告和信息处理系统, 定期向社会公布企业安全生产不良记录, 不让违法违规企业进入建筑市场。

上一篇:校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下一篇:那些淡淡伤感的微信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