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腾飞高中历史必修二

2024-05-04

袁腾飞高中历史必修二(精选4篇)

篇1:袁腾飞高中历史必修二

最牛历史老师袁腾飞新语录

许久不见的北京历史教师袁腾飞,时隔一年多,他的授课视频再度在视频网站热传。风趣幽默、针贬时弊的讲课风格依旧没有改变,令网友们对他是又爱又忧:会不会再次被封杀?不管如何,先带大家看看袁老师的妙语录吧。

「太搞笑了,你让我们报效祖国,你们的子女全在海外,你让我爱国?我疯了,我爱他?」

袁腾飞的雷人语录不禁让人捏了把冷汗。

这是在说到北朝鲜难民时,袁腾飞再次运用故事传神得带动气氛,「最逗的是北朝鲜官员还理直气壮问这帮逃跑的人,『难道吃饱饭比祖国更重要吗?』吃饱饭这件事要跟祖国对立起来啦,这祖国要他有屁用啊,让我连饭都吃不上,你还让我爱这个国?你疯了吗?我爱这种国?更逗的是说这句话的是吃饱饭的人......太搞笑了,你让我们报效祖国,你们的子女全在海外,你让我爱国?我疯了,我爱他?」

谈的是北朝鲜问题,但不免让人联想到了中国,尤其在解答中国国力与国际地位两者不同的差别时,他还拉出了这么一段话:「你到北朝鲜去,安排你上幼儿园看小孩跳舞,一个个面黄饥瘦营养不良,........打扮得很漂亮,给你唱歌,问翻译,他唱了什么?『我们的国家最强大,全世界人民都羡慕我们』。我说你这匪疑所思啊,你哪得出这么一个结论来?你认为你的国家最强大这还好说,我们也认为我们中国最强大,实际上有三分之二的人在水深火热之中。」

「说明什么?积怨太深了,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深默中死亡」。介绍起罗马尼亚等几个独裁政权倒台时,袁腾飞又是一连串妙语如珠,「老公是总统,党的总书记;媳妇是国家总理;儿子是罗马尼亚人民军政治部主任,这个国家整个是夫妻店!」

袁腾飞因为其大胆言论,敢于揭发大陆历史教材里被歪曲的历史,再加上独树一帜的讲课风格,被学生喻为「史上最牛历史教师」。去年他因为说了太多「实话」,当局认为是「严重的错误言论」,遭到校方处份,责令他作出「深刻检查」。

篇2:袁腾飞高中历史必修二

一、以素质教育为中心, 同时延伸历史课的文化内涵

在当今“分数至上”的教育大背景下, 历史教学势必以学生高考分数为衡量标准, 在这一指标的压迫之下, 历史教学本应具有的更多的文化内涵和素质教育功能被忽略了, 变成了一些僵硬的教条式教育。袁腾飞认为, 中学历史是一门讲授社会发展演进的课程, 不应当是公式化、抽象化的结论堆积和枯燥僵化的材料罗列, 应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 并主动地将其思维活动起来, 从而在学生头脑里形成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要充分通过历史典型材料的运用,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正义感, 然后在兴趣的带领之下, 让学生感悟历史, 理解历史的进程, 认识历史的本质, 学会分析判断历史问题。

以袁腾飞讲授“维新变法”的内容为例, 为了说明当时广开言路, 允许官民上书言事的维新政策, 他以一则光绪帝吃鸡蛋的故事为导入语, 以此生动的事例来说明“准许官民上书言事”所带来的具体的变化, 在此故事的引导之下, 枯燥的历史活了起来, 学生不仅理解了故事中所包含的变法道理, 还学会了对历史事件意义的认知。在历史教学中, 历史学习的价值之一在于人性化, 学生情感的体验和升华不是教师灌输的, 而是要通过自身的感受和心灵的启迪, 甚至是强烈的情感震憾才能获得, 这也正是当今我国历史教育及其他的素质教育的追求。

二、以学生兴趣为中心,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

按照现在教材设计, 初中、高中阶段的很多历史课程内容是重复的, 而这种状况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对于历史课程的新鲜感和兴趣感。对于已知的内容, 学生显然不感兴趣, 听课的热情不高是必然的, 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师的授课难度。历史课程本身的时间性、空间性, 人物和事件的连贯性又要求高中历史课必须有一些内容上的重复和衔接, 授课内容的重复似乎也无法避免。所以教师只有设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求的欲望才能真正讲好这一门课程, 而在这一点上, 袁腾飞幽默风趣的讲史风格为日益僵化趋向功利的历史教育注入了新鲜血液。

“善于启发引导学生, 讲解层次分明, 语言简洁准确”, 这是首都师范大学附中校长石彦伦对袁腾飞的评价。袁腾飞在教学交流中曾经多次提到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性。他认为, 优秀的历史老师要学会因势利导, 了解学生的兴趣所在, 必须知道现在的中学生喜欢什么, 以及他们惯用的思维方式。以袁腾飞讲“林则徐虎门销烟”为例, 袁腾飞介绍林则徐采用的销烟方法是在海边挖池子, 把海水引进来, 然后投进石灰和鸦片搅拌, 产生化学反应后销毁, 而学生则认为这种方法不环保, 不符合现代人的理念, 而以这些学生的年龄、心理和人生经历就应当得出这样的结论。以后袁腾飞再说到虎门销烟, 就会解释说:“林则徐这么做, 现在看来不环保, 但在当时还算高明的做法。”

在考试的实践中, 袁腾飞认识到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和应试教育并不矛盾。如在学习“唐朝陶瓷艺术的代表作是唐三彩”的一课中, 袁腾飞形象地讲解道:“唐三彩跟今天的纸人纸马一样, 死人用的, 活人不会用这东西。你看电视剧《孝庄皇后》里, 满人进中原一路上抢了不少宝贝, 拿出来一看, 全是唐三彩。这不是胡说八道吗?谁把纸人纸马当宝贝挨家摆着?这是冥器, 民国时农民刨出来都砸了, 嫌晦气。宋朝人觉得浪费, 改纸人纸马了。”这样一则小故事, 将唐三彩的用途生动地讲解出来, 学生一定会记得很牢。

三、以教材为中心, 同时注重书本以外知识的讲授

袁腾飞的课之所以精彩, 是因为它文史兼备、信息量大, 这与他颇具匠心的课程设计不无关系。他认为历史老师讲课一定要层次分明, 板书言简意赅, 语言简洁准确。只有这样, 学生在课后看笔记时, 只需看大小标题和摘记就能清楚勾勒出这一节课的层次和重点, 把历史事件烂熟于心。

自高考改革以来, 高考历史就涵盖于文综中, 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历史课的份量, 同时也增加了教师讲课的难度, 2005年以来, 历史科目的考题一直居难不下, 成为高考中的一个新难点, 很显然, 传统的死记硬背学习方式已远远无法应对灵活多变的高考试题, 因此对于学习方法和授课方法的研究就显得尤其重要。在如今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进行的背景下, 教师们正在尝试转变教学方式, 进一步树立以学生为主的观念, 增强教学理论的钻研。但是“万变不离其宗”, 只有我们不断学习借鉴像袁腾飞这样优秀的历史教师的优点, 潜心钻研, 注意积累, 才能把历史课讲得更加生动, 更加有个性, 也能让学生在历史课程的学习中得到更多的精神收益。

篇3:袁腾飞:世界历史很有趣

袁腾飞:当下全球一体化趋势日益明显,中国在积极融入世界。在经济上,中国用三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两百年走的路。一路走来,有经验也有教训,吸取经验、少走弯路乃是重中之重。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外国历史为镜同样可以明得失。所以,我认为了解世界历史,在今天的中国显得尤为迫切。腾飞不才,愿为国人了解世界历史尽绵薄之力。

看历史:您对《世界历史很有趣》这套书是怎样规划的?有什么期许?

袁腾飞:这套《世界历史很有趣》,按国别讲述的有日本、美国、英国、德国等几个世界大国的历史,一本书讲一个国家。我还是坚持“史话体”风格,即结合学院派和戏说体的长处,在叙述一国历史大事的同时,照顾细节,讲故事、讲段子,撷取各国历史上有趣又能引人思考的点,既保证知识性,又照顾可读性,让读者朋友在莞尔一笑的同时还能掩卷叹息。

看历史:为什么系列第一本是从日本史讲起?您的这本日本史,与以往常见的日本史书籍相比有什么不同?

袁腾飞:一方面因为日本既是中国的近邻,又与中国有着纠缠不清的关系。日本受华夏文化的影响很深,同属东亚文化圈,但在历史上中国和日本也打过好几场战争;另一方面,外国历史中我最熟的就是日本史,家中藏书不下百种,特别是收藏了大量港台原版译著。国人读日本历史,最感兴趣的是战国、幕末(指日本历史上德川幕府统治的末期)和日本侵华这几段,但关于这些内容的作品太多了,所以我在日本上古、源平合战、南北朝等处颇费笔墨。

看历史:看过您讲课的视频和《百家讲坛》的系列节目,感觉您的知识面很广,请问您在面对您的学生也好,观众也好,讲述这些历史时,保有的是怎样的历史观呢?

袁腾飞:我在学校讲过十多年的历史课,每届高三孩子毕业的时候,我都会在黑板上给他们写一段话,这段话是宋朝的理学大家张载先生说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读书人要有担当,对历史要有敬畏之心。历史能教会并且加强我们所信仰的东西,如戴维·麦克卡罗所说:“历史告诉我们来自何处,将走向何方。”

看历史:近几年历史题材的电视剧以及视频节目、图书等都非常火爆,您觉得今天的人看历史究竟看的是什么?

袁腾飞:咱们中国人有重史的传统,善于从历史中总结经验教训,很多历史小故事都蕴含着做人做事的大道理。今天的人看历史,首先是看故事,有娱乐消遣的功能,历史题材的电视剧主要就是这个功能;其次是想学到一些为人处世的方法,但这个作用也被一些电视剧和历史小说过度渲染,成了帝王权术和阴谋论。

看历史:据说您近期将在某视频网站开一档以《袁游》为名的实地探访,钩沉历史典故的游历型脱口秀节目,能否透露一些关于这个节目的形式和构想?

袁腾飞:很多中国人旅游,就是上车睡觉、下车尿尿、回去啥也不知道。而旅游景点,大多数都有非常深厚的历史文化沉淀,但很多导游却讲不了,这也是在今天学历史一个实用的地方。做《袁游》这档节目,就是想把旅游景点与历史文化、先民的智慧以及自己的所想联系起来,带领大家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至于节目的形式,大致是一期节目到一个景点,带着游客边游览边讲述这个景点的历史文化,也会与游客有一些互动。

看历史:一位历史哲学家说过,历史是由一系列的误会、盲从和将错就错构成的;胡适曾说,历史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高晓松也在近期的新书中说,历史有时候是一个整过容的大妈;您曾经说,讲历史,可以发挥,可以调侃,但是绝对不能杜撰。那么有关历史的“打扮”和“整容”,您是怎么看的?

袁腾飞:历史就是历史,史实在这儿摆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观点上的不同,这都很正常,但绝对不能歪曲历史、颠倒黑白。我认可对历史做一些加工,让它更有趣,更能吸引现在的年轻人,但不太认同对历史随意“打扮”和“整容”。还是那句话,对历史要有一颗敬畏之心。

看历史:历史中有最浓墨重彩的人物,也有最惊心动魄的故事,在您讲述的历朝历代中,您最向往的是哪个朝代?为什么?

袁腾飞:我最向往的是宋朝。中国历史上的几个重要朝代,汉唐是可敬的,但是“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尽烽烟”;明清是可怖的,“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而两宋是可爱的,经济发达,思想自由,文化繁荣,所以我最初在“百家讲坛”讲的就是《两宋风云》。

看历史:除了录制节目和出书,我们看到您也去到不少院校,针对“中国传统文化传承”方面做了很多演讲,您曾说中国古代讲究仁义礼智信,讲究三纲五常,讲究忠孝节义,讲究三从四德,这些看起来老掉牙的道德准则其实是有一定价值的,那么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传承”有哪些见解呢?

袁腾飞:中华文明绵延五千多年,生生不息,薪火相传,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的历史这么久远,我们靠的是什么?靠的就是我们的传统文化。说到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传承,首先是在观念上,不能再把传统文化视为都是无用的东西;然后是想办法让现在的人们对传统文化真正感兴趣,不能流于形式。我认为想让今天的中国人对传统文化感兴趣的唯一法子,就是给他们讲历史。只有他们对传统文化产生兴趣,进而发自内心地认同,传统文化才能传承下去。

篇4:袁腾飞高中历史必修二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指出“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说话的艺术, 同人心交流的艺术, 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1]语言表达是历史教师的一项重要基本功, 虽然现在有各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但教师语言传授依然是历史课堂教学的主要方式。教师教学语言应用的正确和优劣与否对于改变落后教学方式, 实现新课程理念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试从历史学科及袁腾飞老师的授课特点出发, 探讨历史教师的教学语言艺术。

历史教学语言应该准确严谨, 具有科学性

历史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是传授历史科学知识, 科学必然是准确严谨的, 无任何知识性错误的。在历史课堂教学中, 我们必须力求做到语言准确, 用词严谨。

例如, 袁腾飞老师在讲中国古代史《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一课“道家”与“道教”时, 反复地强调两者的区别, 并对两者的概念作了精辟的解释。即“道家”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学派, 而我们所说的“道教”则是中国古代神仙方术、原始巫术的集合体, 是吸收道家思想后所形成的一个宗教。

讲《鸦片战争》时, 一再解释虎门是“销烟”, 不是“烧烟”。烧烟那就等于给鸦片提纯了, 销烟则是把鸦片集中于虎门海滩, 于高处筑起围栏, 挖下长宽各15丈的两个大坑, 灌入海水并倒入石灰, 待水沸腾后投下鸦片, 使之彻底销毁。

中国近代史《南京条约》中, 赔款是2100万元, 而不是2100万两;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混乱割据的局面而非完成了全国统一等等。这一些极易混淆的历史概念在袁腾飞老师的课中皆表述清晰、逻辑严密。

历史教学语言应该生动具体, 富有形象性

历史都是过去的事实, 是有血有肉的人类自身活动的记录。但由于种种原因, 历史教材在编写过程中, 往往会将一些生动具体的历史现象和事件变成枯燥的概念和结论式的术语。那么, 为了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再现历史人物和事件, 使学生产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的感觉, 形象鲜明的教学语言就显得尤为重要。

例如, 袁腾飞老师在讲世界近代史《美国独立战争》一课时, 为了使学生能更加深刻的体会大陆军斗争的艰苦, 就做了这样一段描述:“大陆军四五个士兵合用一支枪, 冬天的时候士兵在城镇行军, 地上就会留下一行血淋淋的脚印, 说明他们没鞋穿。士兵在冬天要御寒, 就得把马毯拿下来, 裹在身上, 裹着马毯冲锋, 衣衫褴褛, 军容不整。”[2]这段描述, 栩栩如生, 惟妙惟肖, 通过袁腾飞老师形象鲜明的语言, 再现了当时的历史情境。大陆军士兵武器装备的落后, 克服重重困难争取国家、民族独立的斗争精神, 都鲜活地表现了出来。这不仅增强了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和形象性, 同时对于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实现也有着重要作用。

历史教学语言应该深入浅出, 具有通俗性

历史教材的编写, 更多的采用书面化的语言。在教材中, 一些概念化的术语, 如人牲、内阁、邦联等往往成为学生学习中的拦路虎。这就要求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年龄层次, 知识水平和心理特征等, 深入浅出, 使书面语言尽可能口语化, 用学生易于理解和易于接受的语言解释难懂的历史概念, 或者旁敲侧击, 用一个比喻, 一个事例, 帮助学生理解。

例如, 在中国古代史《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一课中, 为了更好的帮助同学们理解老子“无为”、“以柔克刚”等较为抽象生僻的哲学思想, 袁腾飞老师用了以下几个事例:“顺其自然的衍生状态叫做‘以柔克刚’, 最简单的道理是水滴石穿, 天下之至柔, 驰骋天下之至坚。比如你嘴里面最硬的是牙, 最软的是舌头, 人老了, 七老八十了, 牙齿掉光了但没见过掉舌头的。大树比小草高大吧, 7级风一来, 大树连根拔, 没见过小草满天飞的。”[3]以上的讲述几乎是大众化的口语, 这些口头语朴实无华、明白流畅, 所举事例贴近生活又通俗易懂, 不仅帮助学生解决了学习中的障碍, 更增添了课堂的光彩。

历史教学语言应该诙谐幽默, 具有趣味性

“语言的趣味性是使教学语言产生魅力的要素, 其作用就像菜肴里的盐。枯燥乏味的语言如同一盘忘记加盐的菜一样破坏着食欲。不论其营养价值多么高, 总是淡而无味, 食如嚼蜡, 不会脍炙人口。”[4]

语言的诙谐幽默尤能体现历史教师的智慧, 提高学生的兴趣。例如, 袁腾飞老师在《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一课中, 讲述慈禧不自量力向列强宣战时, 就故意用了夸张的手法, 说慈禧“是愤青心目中的偶像, 最伟大的中国老太太, 没有一个人比慈禧还伟大, 她一口气向11国宣战。大清创古今未有之举。”

又如, 在讲述世界现代史《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扩大》一课, 英国伦敦市民抗击德国法西斯轰炸时有这样一段描述“德国的轰炸停止后, 伦敦的大楼还着着火, 摇摇欲坠的时候, 一辆黑色皇室轿车冲到跟前, 跳下一个穿着军装的矮小男子, 乔治六世国王陛下, 大家一看, 国王都这么浓缩, 我们还怕什么呀?国王其实也没什么用, 君主立宪了, 国王就起个激励人心的作用, 当然, 如果国王被炸死了, 那更能激励人心。”

这样诙谐幽默的语言, 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同时也有助于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科学的把握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

结语

历史课堂欲使学生“胃口”大开, 一定要讲究教学语言的艺术特色。作为一名历史教师, 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语言修养, 虚心向别人学习, 取长补短, 加强锻炼。这样才能将波澜壮阔, 绚丽多彩的历史生动形象地再现于课堂, 使我们的历史课堂熠熠生辉。

摘要:历史教学语言是历史思维的主要载体, 具有鲜明的历史学科特色, 在历史教师传播人类文明, 培养学生历史思维品质, 启迪学生智慧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试从袁腾飞老师的教学实录出发, 结合历史学科的相关特点, 探讨历史教师的教学语言艺术。

关键词:袁腾飞,历史教学,语言艺术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下) [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1:第289页.

[2]袁腾飞.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3[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 2010:第63页.

[3]袁腾飞.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1[M].上海: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 2009:第31页.

上一篇:解构主义翻译观下的商标词翻译论文下一篇:反思与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