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一学案

2024-04-16

高中历史必修一学案(精选6篇)

篇1:高中历史必修一学案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学考复习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1、给加点字注音: 分泌()沁园春()百舸()....坎坷()拜谒()遏制()竭力()....挥斥()干坼()遒劲()酋长()惆怅()稠密()绸缪()寥廓()........峥嵘()..未雨绸缪:趁着天没下雨,先修缮房屋门窗,比喻事先做好准备。

2、文学常识:

词:又叫诗余、长短句、曲子词、乐府,是我国传统的诗歌中的一种特殊体裁,起源于隋唐之际,盛行于宋。最初的词都是配合曲调来歌唱的,后来逐渐与音乐分离,成为一种纯粹的文学样式。词根据长短来分,有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三种,词的一段叫阙,也叫片。

词牌:古人填词用的曲调的名称,与作品内容无太大关系。同一词牌的词结构格式相同。不同的词牌,其段数、句数、韵律,每句的字数、句式、声律,都有不同的规格。

雨巷

1、给加点的字注音: 寂寥()彷徨()彳亍()颓圮()......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县人,中国现代著名诗人。《雨巷》是戴望舒早期的成名作和代表作。诗歌发表后产生了较大影响,诗人也因此被人称为()

再别康桥

1、给加点的字注音:

青荇()长篙()蒿里行()枯槁()....浮藻()缫丝()漫溯()晦朔()....斑斓()阑干()波澜()笙箫()....萧瑟()...

2、文学常识

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1920年曾留学英国。1923年加入新月社,成为新月派的代表诗人,一生留下了四部诗集:《翡冷翠的一夜》《云游》《猛虎集》《志摩的诗》。诗人闻一多20年代曾提倡现代诗歌的“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再别康桥》一诗,可以说是“三美”具备,堪称徐志摩诗作中的绝唱。

大堰河—我的保姆

1、字音 大堰河()荆棘()火钵().... 2 忸怩()冰屑()凌侮()叱骂().....团箕()给予()碾了三番()...

2、字形

大堰河/偃旗息鼓 凌侮/诲人不倦 叱骂/诧异 红漆/膝盖 豆浆/船桨 辗转/碾了三番

3、词语

童养媳:旧社会中领养人家的女孩做儿媳妇,等儿子长大后结婚,叫童养。童养的儿媳妇叫童养媳。

瓦菲:生长在瓦缝中的野草。

火钵:用来盛火取暖的瓦盆。钵,陶制的器具,形状像盆而小。团箕:一种用竹篾或柳条编成的圆形器具,用来盛晒粮食等。典押:典和当。

忸怩不安:形容不好意思或不大方的样子。咒语:说希望人不顺利的话。

天伦叙乐:指家庭骨肉团聚的欢乐。

4、文学常识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现代著名诗人。作者把个人的悲欢融合到民族和人民的苦难与命运中,表现出对光明的热烈向往与追求,富有强烈的时代感和现实性,感情深挚,风格独特,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推动一代诗风的重要诗人。诗集有《大堰河》《北方》《归来的歌》等。自传性抒情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是艾青的成名作。3

烛之武退秦师

一、文学常识

《烛之武退秦师》出自《左传》。

《左传》相传是春秋末期的史官左丘明所著。

《左传》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 史书。全称《春秋左氏传》,原名《左氏春秋》,汉朝时又名《春秋左氏》、《左氏》。汉朝以后才多称《左传》。它与、合称“春秋三传”。

二、通假字

失其所与,不知。秦伯说,与郑人盟。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无能为也已 何厌之有

三、古今异义

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亦去之()

微夫人之力()

四、词类活用

夜缒而出()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越国以鄙远()(与郑人盟()既东封郑()阙秦以利晋()共其乏困()

因人之力而敝之()烛之武退秦师()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且君尝为晋君赐矣(邻之厚,君之薄也(五、特殊句式

是寡人之过也()省略句

1、()辞曰:臣之壮也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3、敢以()烦执事

以其无礼于晋()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夫晋,何厌之有()

六、重点字词 焉用亡郑以陪邻 朝济而夕设版焉 微夫人之力不 及此 吾其还也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 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夜缒而出

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因人之力而敝之

七、文言翻译

晋侯、秦伯围郑 且贰于楚也 臣之壮也 无能为也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君知其难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君亦无所害 因人之力而敝之 吾其还也 5

《荆轲刺秦王》

一、文学常识

《荆轲刺秦王》选自《战国策》,它是西汉末年 编订的一部 史书,也是一部重要的散文集,全书共33篇,其内容主要记载战国时期各国谋臣策士游说诸侯或进行谋议论辩时的政治主张和纵横捭阖,尔虞我诈的故事,也记述了一些义士豪侠不畏强暴、勇于斗争的行为。

二、默写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又前而为歌曰:

。复为慷慨羽声。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三、词语

荆轲 拜谒 督亢 谬误 偏袒 扼腕 厄运 濡染 怯懦 淬火 猝然 ..........忤逆 铁杵 创伤 创办 目眩 .....箕踞: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 .戮没:杀戮和没收 .拊心:搥胸,这里形容非常痛心。.切齿拊心:咬牙捶胸,形容极端痛恨的样子。又作切齿腐心 无可奈何:没有办法,无法可想

图穷匕现: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毕露 发上指冠:形容极度愤怒。

悲歌击筑:用以抒写悲壮苍凉的气氛。变徵之声:常作悲壮之声。

四、通假字 秦王必说见臣 日以尽矣

今日往而不反者 请辞决矣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图穷而匕首见 秦王还柱而走

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燕王拜送于庭

五、重点字词(含古今异义)今 行而无信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今闻购将军之首 持千金之资币物 6 比诸侯之列 至陛下

愿大王稍假借之 使毕使于前

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拔剑,剑长,操其室 进兵北略地 仰天太息流涕

燕 国 见陵之耻除矣 使使以闻大王

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

六、多义词 兵

①不得持尺兵 ②不及召下兵 ③秦兵旦暮渡易水 ④犹厌言兵 引

①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②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 ③左右或欲引相如去 ④引赵使者蔺相如 ⑥李凭箜篌引 辞

①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 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②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③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顾

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②顾计不知所出耳 ③大行不顾细谨

④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七、词类活用

1、名词活用

进兵北略地

函封之 皆白衣冠以送之

2、形容词活用

太子迟之

八、虚词

今者出,未辞也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秦兵旦暮渡易水 箕踞以骂曰 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 群臣怪之 6

①以刀试人 ②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 ③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④皆白衣冠以送之 ⑤以次进

九、归纳文言句式 定语后置

①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②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③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被动句

①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②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鸿门宴 司马迁

一、文学常识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记载了上自(),下迄()约3000年的历史,分为()《本纪》,三十(),()列传,()表,()书等,共()篇。鲁迅誉之为“ ”

二、词语

樊哙()目眦()卮酒()参乘()

啖肉()刀俎()彘肩()瞋目()

鲰生()飨士卒()劳苦功高:指勤劳辛苦,立下大功。

秋毫无犯:现多形容纪律严明,丝毫不侵犯群众的利益。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比喻生杀之权掌握在他人手里。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比喻表面上有一个堂皇的名目,实际上却另有所图

三、通假字

1、距关,毋内诸侯

2、要项伯

3、不敢倍德

4、不可不蚤来

5、令将军与臣有郤

6、因击沛公于坐

7、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8

四、古今异义 沛公居山东时

约为婚姻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所以遣将守关者 五、一词多义 使子婴为相 为击破沛公军 皆且为所虏

窃为大王不取也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军中无以为乐 谁为大王为此计 且为之奈何 何辞为

六、词类活用

(一)名词用作状语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 吾得兄事之 头发上指

常以身翼蔽沛公 道芷阳间行 间至军中

(二)名词、形容词用作动词

沛公军霸上

沛公欲王关中

素善留侯张良

秦地可尽王也

籍吏民,封府库

范增数目项王

道芷阳间行

刑人如恐不胜

(三)动词、形容词用作名词此亡秦之续耳 君安与项伯有故 此其志不在小

大行不顾细谨

(四)使动用法 项伯杀人,臣活之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拔剑撞而破之

七、特殊句式

(一)判断句 亚父者,范增也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此天子气也

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二)被动句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若属今为之虏矣 客何为者 沛公安在 大王来何操 籍何以至此

(三)宾语前置句 客何为者 沛公安在 大王来何操 籍何以至此

(四)介词结构后置 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 具告以事

因击沛公于坐(五)省略句

沛公军(于)霸上 沛公居(于)山东时 欲呼张良与(之)俱去 若入前为(之)寿 10。

记念刘和珍君

一、字词:

洗涤 攒射 尸骸 杀戮 辗转 黯然 绯红 不惮:不怕。诧异:觉得奇怪。踌躇:犹豫。菲薄:这里意为微薄。喋血:流血满地。喋,血流出的样子。寥落:稀少。浸渍:浸润,渗透。桀骜:形容性情倔强。骜:不顺从。

惩创:惩罚,惩治。

二、成语:

长歌当哭:用写文章来代替哭泣。长歌:引吭高歌,这里指写文章。当,当做。

殒身不恤: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殒:死亡。恤,顾虑。

三、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近现代最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代表作: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杂文集《坟》《华盖集》《华盖集续编》《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编》等。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一、字词:

景仰 戊戌 显宦 叱咤风云

莅校 迥乎不同 短小精悍 步履 潇洒 顾盼 谦逊 激亢 箜篌

机缘 弥漫 哀从中来 博闻强记 酣畅 屏息以待 涕泗交流

二、文学常识:

梁实秋,散文家、翻译家。

短新闻两篇

凝重 掩映 瞩目 婆娑 噩梦 颠倒 嬉笑 纳粹 凋谢 废墟 窒息

小狗包弟

一、字词

作揖 狗吠 叱骂 煎熬 租赁 篱笆 揪回来

二、成语

绿草如茵:茵,草垫子。呕心沥血:形容费尽心思。

三、作者简介:

巴金,原名李尧棠,“世纪老人”,享年101岁。他被公认为20世纪不多的几位文学大师之一,他的作品代表着20世纪中国现代文学与人文精神的颠峰。

11 主要作品:《灭亡》;“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寒夜》,《憩园》等。

“文革”中,巴金遭到了残酷的迫害。1978年起,在香港《大公报》连载散文《随想录》——“一部说真话的大书”。

包身工

一、课内字词

蠕动 汗臭 褴褛 游说 水门汀 执拗 吆喝 籼米 莴苣 揩地板 怜悯 蹒跚 瞌睡 殴打 谄媚 懒惰 譬如 贿赂 滋养 冤魂 骷髅 噩梦 焦灼 嚷骂 娼妓 胆怯 拎着 弄堂 搽粉 锭子 怔住

二、课内成语:

1、横七竖八:形容纵横杂乱。

2、里应外合:外面攻打,里面接应。

3、不假思索:用不着想。形容说话做事迅速。

三、文学常识:

1、夏衍 本名沈端先,1900年生,浙江杭州人,现代剧作家,是左翼作家联盟的发起人之一。1994年被国务院授予“有杰出贡献电影艺术家”荣誉称号。代表作品有话剧剧本《在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细菌》等。

2、报告文学 是采取文学手段及时地反映真人真事的一种新闻文体,具有新闻性和文学性的特点。

飞向太空的航程

一、字词:

沉闷 梦幻 嫦娥 诞生 落伍 翌年 酝酿 苛刻 横亘 辉煌

二、成语:

1、惊天动地:①形容声音特别响亮;②形容声势浩大或事业伟大。

2、不同凡响:比喻事物(多指文艺作品)不平凡。

3、一鼓作气: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一下子把事情完成。

三、文学常识:

通讯 是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将具有新闻价值的人物或事件及时、具体、生动地予以报道的新闻体裁。除去真实、时效的新闻性特征,通讯的主要特点有:生动性、完整性、评论性。

荷塘月色

一、词语

蓊蓊郁郁 弥望 袅娜 羞涩 渺茫 霎时 宛然 脉脉 酣眠 参差 斑驳 峭楞楞 倩影 梵婀玲 妖童媛女 鹢首徐回 棹 纤腰 敛裾 嬉游 消受 独处 琐屑 踱步

二、文学常识

12 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诗人、散文家、学者,又是民主战士、爱国知识分子,毛泽东称颂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作品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伦敦杂记》,收在《朱自清文集》里。散文名篇有《背影》、《绿》、《匆匆》、《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

故都的秋

一、词语

混沌 混水摸鱼 潭柘寺 皇城人海 一椽 驯鸽 落蕊 落寞 啼唱 嘶叫 歧韵 颓废 散文钞 廿四桥 普陀山 鲈鱼

二、文学常识

郁达夫:(1896-1945),1921年第一部小说集《沉沦》问世,1923年《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作品风格清新,抒情浓烈,有感伤情调,有时流露出颓废色彩;文学观和审美观方面,他提倡“静的文学”,写的也是“静如止水似的文学”。

囚绿记

一、词语

猗郁 蕈菌 葱茏 婆娑 淅沥 瞥见 移徙 陆蠡

二、成语

涸辙之鲋:比喻处在困境中急待救援的人。

揠苗助长: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急不暇择:因过于急切而来不及选择。

三、文学常识

陆蠡,现代散文家、翻译家,著有散文集《囚绿记》、《海星》、《竹刀》,译著有《罗亭》、《鲁宾逊漂流记》。

《诗经》两首

一、词语

氓 蚩蚩 愆期 将子无怒 垝垣 尔卜尔筮 咎言 载笑载言 于嗟鸠兮 桑葚 犹可说也 其黄而陨 自我徂尔 淇水汤汤 渐车帷裳 罔极 靡有朝矣 咥笑 夙兴夜寐 隰则有泮 玁狁 不遑 靡盬 孔疚 骙骙 小人所腓 象弭鱼服 雨雪霏霏 信誓旦旦

二、成语

夙兴夜寐:早起晚睡,形容勤劳。信誓旦旦:誓言诚恳可信。

三、文学常识:

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先秦称为《诗》或《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

13

2、《诗经》按乐曲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指十五国风,绝大部分是民间歌谣;“雅”分大雅小雅,诗宫廷乐歌;“颂”有“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诗经》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

3、《诗经》六义:风、雅、颂、赋、比、兴。

4、《诗经》开创了中国诗歌的优秀传统,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光辉起点。现实主义的《诗经》与屈原浪漫主义的骚体作品交相辉映,并称“风骚”。

离骚

1、文学常识

屈原(约公元前340—约前278),战国时期楚国人,伟大的爱国诗人、政治家,“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370多句,2400多字,为中国古代最长的政治抒情诗。《离骚》又常被举作屈原全部作品的总称。在文学史上,还常以“风”、“骚”并称,用“风”来概括《诗经》,用“骚”来概括《楚辞》,分别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源头。

2、词语读音

修姱 嫉妒 謇 忳郁悒 侘傺 溘死 鸷鸟 方圜 攘诟 谣诼 延伫 芰荷 偭 兰皋 椒丘 岌岌 杂糅 昭质 可惩

孔雀东南飞

1、文学常识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民间叙事诗。沈归愚称为“古今第一首长诗”,因此它也被称为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原名《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最早见于南朝徐陵所编的《玉台新咏》。它是继《诗经》《楚辞》以后较早的一部古诗总集。后人把《孔雀东南飞》与北朝的《木兰辞》及唐代韦庄的《秦妇吟》并称为“乐府三绝”,并且前两者又被称为“乐府双璧”。

乐府诗是一种合乐的古诗,因传自乐府官署而得名,乐府原为汉武帝刘彻设置的音乐机关,专事制作乐章并采集整理各地民间俗乐和歌辞,分别用于朝廷典礼和宴会时演唱。这些乐章、歌辞,后来就叫“乐府”,成为继《诗经》、《楚辞》而起的一种新诗体。

2、词语读音

箜篌 怀忿 槌床 哽咽 绣腰襦 葳蕤 卑鄙 蹑丝履 玳瑁 流纨 明月珰 磐石 拊掌 郡丞 思量 量体裁衣 否极泰来 白鹄 婀娜 踯躅 金镂鞍 赍钱 蟠龙 琉璃 晻晻 日暝 摧藏 蹑履 怅然 戊戌 戍守 彷徨

诗三首

1、字词

芙蓉 慷慨 青青子衿 嘉宾 阡陌 羁鸟 樊笼

2、文学常识

《古诗十九首》选自南朝梁萧统《文选》,是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辑。并非一人所作,从内容看,主要写的是作者的失意和哀伤,写游子、思妇的离愁 14 和相思。由于作者文化素养较高,又继承了《诗经》和《楚辞》的传统,吸收了汉乐府的营养,所以不但善于运用比兴,而且创造出一种独特的风格,艺术成就很高,被称为“五言之冠冕”。

曹操,字孟德,东汉人。三国魏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是建安(汉献帝年号)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其诗直接继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他的创作一方面反映了社会的**和民生的疾苦,一方面表现了统一天下的理想和壮志,具有“慷慨悲凉”的独特风格。这种风格被称为“建安风骨”或“魏晋风骨”。“秋风萧瑟,红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与“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是曹操的《观沧海》和《龟虽寿》中的名句。

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一名潜,字元亮,称靖节先生,又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著名的隐士,不满于官场的黑暗,“不为五斗米折腰”,隐居农村。从彭泽令职位上隐退,这一年他41岁,以后终老农村,死后世人称他为“靖节先生”。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他亦有 “隐逸诗人”之称。

兰亭集序

1、字词

符契 修禊 癸丑 流觞

激湍 彭殇 嗟悼 会稽 感慨系之 清流激湍 流觞曲水 静躁 虚诞 世殊事异

2、成语

崇山峻岭:崇,高;峻,山高而陡。高大险峻的山岭。

放浪形骸:放浪,放荡;形骸,人的形体。指行动不受世俗礼节的束缚。游目骋怀:游目,远眺;骋怀,放开胸怀,往远处想。纵目四望,开阔心胸。情随事迁:情况变了,思想感情也随着起了变化。

感慨系之:感,感触;慨,慨叹;系,联结。有所感触,慨叹不已。

2、文学常识:

王羲之,东晋书法家。出身士族名门,是东晋政治家王导的从子。曾任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世称“王右军”。早年从卫夫人学习书法,后多鉴前代名家书法,博采众长,备精诸体,有“书圣”之称。

赤壁赋

1、词语:

窈窕:指女子步行缓慢的样子。少焉:不多一会儿。酾酒:斟酒。冯虚:冯,通“凭”,凌空之意。愀然:忧愁的样子。

舳舻 横槊 赋诗 麋鹿 扁舟 徘徊 斗牛 扣舷 桂棹 幽壑 江渚 扁舟 相属 蜉蝣 肴核 狼籍 相与 枕藉 嫠妇

2、成语

不绝如缕:像细线一样连着,将断未断。形容音乐细微绵长或声音微弱或情况危急。15 取之无尽,用之不竭:竭,尽、完。拿不尽,用不完。形容极其丰富。

3、文学常识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眉山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同是“唐宋八大家”成员(另外有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词坛豪放派的代表(另有南宋辛弃疾)。是北宋欧阳修领导的古文运动的主将。词作代表《念奴娇.赤壁怀古》,散文有前后《赤壁赋》等。

游褒禅山记

1、词语:

庐冢 谬其传 窈然 瑰丽 褒禅山 卒葬之 猝不及防 前仆后继倦怠 幽暗昏惑

2、文学常识

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晚号半山。世称王荆公,卒谥文。临川人。两次任宰相,依靠神宗实行变法,被列宁誉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主张文章应“有补于世”。著作收在《临川先生文集》里。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刮目相见]比喻另眼看待。[时阅数载]时间经过几年。阅,经过。

[长足]形容进展迅速。[长(zhǎng)斯校]当此校校长。

[提携(xié)]比喻在事业上扶植后辈。[姑不具论]暂且不作论述。具,陈述。[宗旨既乖]宗旨既然错误。乖,错误。[敷衍]这儿指学习不认真。[砥砺(lì)]磨练。[裨(bì)]有益。[营营]形容辛苦劳累。

[切磋(cuō)]指共同学习,互相研究讨论。[视事]到职开始工作。[潜修]深入钻研。[商榷(què)]商讨。[店肆(sì)]店铺。

[责无旁贷]自己应尽的责任,不能推卸给别人。贷,推卸。

[开诚布公]指以诚待人,坦白无私。开诚,敞开胸怀,显示诚意。

[规行矩步]比喻举动合乎规矩,毫无苟且。也比喻墨守成规,不知变通。

我有一个梦想

1、字词

煎熬 束缚 歧视 压榨 兑现 缔造 履行 侈谈 磐石 飓风 蜕变 赎罪 真谛 匿迹 坎坷 祈祷 巍峨 蜿蜒

2、成语

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吃惊。义愤填膺:胸中充满义愤。

安之若素:(遇到不顺利情况或反常现象)像平常一样对待,毫不在意。心急如焚:心里急得像火烧一样,形容非常着急。摇摇欲坠:形容非常危险,就要掉下来或垮下来。

3、文学常识 16 马丁•路德•金,美国黑人民权运动领袖,1964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1968年4月,马丁•路德•金前往孟菲斯市领导工人罢工,被人谋杀,年仅39岁。1986年,美国政府将每年1月的第三个星期一定为马丁·路德·金全国纪念日。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1.词语:

悼(dào)词 肤(fū)浅 衷(zhōng)心 嫉(jí)恨 诽谤(fěi bàng)诅咒(zǔ zhîu)给(jǐ)予答复 诬(wū)蔑

2、成语

豁然开朗:明白,通达。

坚忍不拔:坚持而不动摇。

卓有成效:成绩、效果显著。

繁芜丛杂:繁多杂乱。

不可估量:不可估计。

永垂不朽:永远流传不会磨灭。

3、文学常识

1883年3月14日,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科学共产主义创始人马克思因病逝世,3月17日,他的葬礼在伦敦海格特公墓举行,恩格斯发表了这篇演说辞。

篇2:高中历史必修一学案

【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说明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

2.列举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认识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

二、学习重点:

“文化大革命”后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全面发展。

三、学习难点:

“文化大革命”期间民主法制原则遭到严重践踏的原因

【自主学习】

一、“文化大革命”对 民主法制 的践踏

1.“文革”发生的原因

(1)毛泽东错误地认为中央出了 修正主义,党和国家已经面临 资产阶级复辟 的危险,想通过“文革”来防止 资本主义复辟,维护党的纯洁性和寻求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2)反革命集团的利用: 林彪 和 江青 一伙别有用心利用和助长了毛泽东的错误。

2.“文革”对民主法制的践踏的表现

(1)无政府主义思潮泛滥:造反派到处揪斗“ 走资派 ”“ 反对学术权威 ”和“ 牛鬼蛇神 ”。典型的是国家主席 刘少奇 被迫害致死,成为新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冤案。

(2)**中《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成为一纸空文,各项法律名存实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人身自由都失去了保障。

(3)“文革”期间,新中国成立以来逐渐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中断: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连续十年没有召开,中共领导的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也不能实行。

(4)造反派非法夺权: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政领导机关都被夺权,陷于瘫痪。各造反派之间为夺权的武斗使工厂、学校正常的产生学习停顿下来,社会秩序遭到严重破坏。

二、新时期法律制度走向健全

1.背景:吸取“文革”的教训,要保护人民民主,避免社会**,就必须 加强社会主义法制。

2.加强法律制度的建设——法制是民主的保障和前提。

(1)法制建设方针的确立:1978年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提出“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

(2)中共中央为 刘少奇平反昭雪,并在全国范围平反各种冤假错案。

(3)从1979年开始,全国人大加紧 全面立法 工作。

3.法制建设的成就

中国在立法方面取得巨大成就,形成了 以宪法为核心 的中国 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 体系,使民主政治建设趋于 制度化、法律化,为依法治国奠定了重要基础。

三、新时期民主制度的重建与完善——成就与表现

1.重开两会:恢复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重新召开各级 人民代表大会 和人民政协会议。

2.进一步完善 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完善的表现是)1982年,中共提出“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的方针。

3.更加重视民族工作:1984年颁布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明确规定 民

族区域自治 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4.加强基层民主建设:1998年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

会组织法 》,进一步加强和扩大 基层民主,推进农村的民主制度建设,村民自治、民主选

举。

【合作探究】

1.文革的教训是什么?

①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完善党的民主集中制等,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②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阶级矛盾要有正确的认识。

③反对个人崇拜。

④公民参与政治活动的有序性。

2.根据材料概括“海选”的特点:

吉林省梨树县开“海选”之先河,从1983年开始,梨树县每次在选举程序上都有比较大的完善,实现了“五统一”和“五坚持”。五统一是:统一时间、统一选举程序、统一选举文

书样式、统一颁发当选证书、统一立卷归档。五坚持是:坚持先选村民代表,后选村委会成员,发挥村民代表的作用;坚持竞选演讲;坚持“海选”办法;坚持设立秘密划票室,实行

直接、差额、无记名投票选举;坚持候选人条件、选举程序、选举办法和选举结果公开、透

明。逐渐完善的“海选”选出了真正代表村民意志的“带头人”,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原

来的“负债村”“空壳村”变为“小康村”,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盛儒《“草根民主”的足迹》

特点:每位选民都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体现了民主原则的彻底性,选举过程的公正、严

密、透明、完善性和选民参与的广泛性。

3.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的伟大成就有哪些?什么是依法治国?实行依法治国方略有何重要

意义?

成就:

①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法制建设方针: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

必究”

②形成了以 宪法 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这一体系的形成,使民主政治建设趋于 制度 化、法律 化,为 依法治国 奠定了重要基础。

③1989、1998年先后颁布《居民委员会组织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实现了基层组织的直接选举

④1989、1999年先后颁布《行政诉讼法》《行政复议法》:规范了政府行为,使民告官有了

法律依据

⑤1997年,中共十五大把“ 依法治国 ”确立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

⑥1999年,九届人大二次会议将“依法治国”写进了 宪法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

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

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个人意志而改变。

意义:使我国进入建设法治化社会的新时期,具体来说

①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依法治国同坚

持和改善党的领导是完全一致的。

②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

法治的基础,社会主义法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保障。

③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一个比较成熟的市场经

济,必然要求并具有比较完备的法治。这样才能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④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稳定是前提。要保持社会稳定,就必须依靠依法治

国来协调社会关系,化解社会矛盾。同时,还要靠依法治国打击犯罪,加强社会治安,创造

来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

【巩固提高】

一、选择题

1.新中国的民主建设并不是一帆风顺,其间经历了很大的挫折,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最大挫

折是(D)

A.“反右派斗争”扩大化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C.“三反”、“五反”运动D.“文化大革命”

2.电视剧《我们像葵花》中有这样一组镜头:男主人公冯建军的养父冯清明在下雨收衣服时,不小心用晾衣竿碰破了家中的毛主席画像,随后被无端关押十多年。对此剧情理解正确的是

(A)

①剧情反映的当时社会现象毫无历史根据②根据剧情判断,这一组镜头反映的是“文革”

时期的历史现象③剧情反映当时我国法制建设遭到了严重破坏 ④剧情表明当时中国确实

存在大量的反革命分子

A.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③D.①②④

3.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China Watch》一书中写道:“他们每天都亲眼目睹少年们在‘阶

级斗争’的借口下,对长辈进行抢劫、报复、打骂和侮辱;他们必须出席公开批判邻居、朋

友、同事和父母的大会,甚至还要积极发言。„„”费正清笔下的历史事件(A)

A.严重践踏了中国的民主、法制B. 促进了中国文化的发展

C.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D.体现了启蒙思想的自由、平等

4.冯骥才在《关于文革博物馆》中说:“一代人经受的惨痛教训,是下一代人的精神财富。”

文中所说的“教训”主要是(A)

A.要注重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B.要严格遵循客观经济规律

C.要依据生产力水平调整生产关系D.要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5.过去村委会主任是上面指派,只要把乡、镇的任务完成就行了。现在不同了,这个职务是

老百姓给的,除了让上面满意,你更得对老百姓负责。”以上村官任务的变化与哪一制度的实行有关?(C)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

C.基层民主选举制度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6.下列关于基层民主选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D)

A.是落实宪法赋予人民民主权利的重大举措

B.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基础的一环

C.《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是农村基层民主选举的法律保证

D.采用举手表决的方式进行选举

7.1986-2000年间,依据宪法规定,全国人大通过了一系列的法律。逐步形成了以宪法为核

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其最重要的作用是(A)

A.为依法治国奠定了基础B.加强立法工作

C.推行普法教育活动D.提高了公民的法律意识

8.下列属于新时期创新性重大举措的是(B)

A.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国家领导体制B..逐步建立村民民主自治制度

C..坚持和加强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D..健全与发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9.在农村,村民自治正在不断扩展,其核心内容为(B)

①民主选举②民主决策③民主管理④民主监督⑤民主促进

A.①②③⑤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④⑤D.①③⑤

10.对少数民族利益起到作用的法律法规有(C)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③《义务教育法》④《劳动和社会保障法》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③④D.①②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全国人大和政协召开情况表

正案。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了200多件现行有效的法律。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了7500多件现行有效的地方性法规,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600多件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中国民主政治建设》 材料三 1982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使撤社并乡具有合法地位,宣告了人民公社历史的终结;《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的制定和试行,使1982年宪法关于村民自治的规定具体化;1998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进一步推动了我国农村以村民自治为内容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历史进程。

──《人民日报》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概括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指出我国民主政治发展的趋势。成就:重新召开了全国人大和人民政协会议;在立法方面取得重大成就,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趋势:制度化、法律化。

(2)据材料三说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基层行政体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了怎样的成就?这一成就的取得能够说明什么?

篇3:自主学习,高中历史教学中必修技

一、兴趣是前提,树立自主学习意识

实践证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强弱与学生对学习兴趣的高低有着直接的影响。那么,如何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教师不可天马行空,要根据根据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特点,进行教学设计。还可以通过创设教学情境,运用多媒体设备、教学道具等辅助工具,或者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开辟新航路》这一课为例,这一课的重难点在于让学生了解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及过程,以及对世界市场的影响。知识点过于久远,还需要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储备,授课难度较大。为此,我采用了读图分析法、讲授法和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并且利用多媒体设备创设教学情况,有效地将学生求知欲点燃。比如,在导入环节,我让学生观看《大国崛起》第一集:海洋时代。声光电像的动态介绍,让学生在兴奋喜悦的情绪中,初步了解到葡萄牙、西班牙在当时的航海路线以及所产生的影响。然后,我提问:任何一次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有其内在的原因,大家想一想,当时为什么要开辟新航路呢?这个开辟的过程有是怎么样的呢?能否在挂图中标识出来!引导学生走入文本,思考探究问题。与此同时,教师在讲述历史知识的时候,与现实联系起来,与学生生活联系起来,比如,让学生思考“要想富,先修路”这个口号与葡萄牙、西班牙等国开辟新航路,有什么内在的相同点。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参与学习,主动涉猎与之相关的知识,在潜移默化中树立自主学习意识。

二、内容要适当,达标练习要层次化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要搞“一言堂”,要鼓励学生自学,并安排足够的自学时间。对于自学的内容要挑选,要科学。过难,学生抗拒。过易,学生无味。过多,学生太累。过少,学生太闲。教师可以用“学案”的形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且以练习题进行检测。特别要强调一点,练习题要根据教学目标,学情特点进行设计,要照顾到不同层次学生,要有新鲜感,多样性与探究性的特点。

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一课为例,这一课主要从三个方面介绍了新儒学的发展过程,以及对后世产生的重大影响。因此学案的设计,思考的问题也是从三个方面入手。(1)汉初的“无为而治”产生的背景原因?以及具体的措施,取得的效果。(2)“无为”到“有为”的转变原因?目的?措施是什么?(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者是谁?其历史地位、身平故事以及贡献是什么?等问题。并且学案中具体的题目形式多样,即有基础性的填空选择题,也有材料分析题,还有课外延伸题。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遇到难题可以相互讨论,可以请教老师,从多种途径去寻找答案。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设计适合学生认知水平的自主学习环节,通过适当的自学内容,多层次性的题目,实现全班学生自学能力的共同提高。

三、方法是关键,教师指导积极主动

“授之予鱼不如授之予渔”,说的就是方法的指导,在高中历史教学中亦是如此。教师在教学环节中,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方法的指导,并且搭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平台,鼓励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与人交流。教师也要积极主动的参与其中,全面掌握学生的情况,并给予有困难的学生帮助。那么,教师如何做一个合格引导者呢?一个合格的引导者,必须是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的,比如,课前的预习指导、课中的学习指导以及课后复习指导。

以《辉煌灿烂的文学》这一课为例,这一课主要是介绍了我国古代文学的重大成就,即《诗经》、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内容,展示我国不同时期的文学形式及成就。课前,我给学生一些学习资料,比如,诗歌产生的原因,《诗经》代表作品等等,让学生去看,形成一个直接的感觉,并且让学生结合教材,根据导学案,了解《诗经》、《楚辞》、《汉赋》,屈原、司马相如等知识点。课上,指导学生结合教材中分析题目。比如、初唐、盛唐、中唐、晚唐4个不同阶段中唐诗代表人物,作品及特点。课后,指导学生做达标练习题。整个学习环节中,教师参与其中,少给答案,给予方向性的指导。这样,才能够引导学生在探究难题的时候,训练自己解题的能力,掌握做题的方法。因此,高中历史教师要重视方法的指导,从而帮助学生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在新课标的指导下,高中历史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大胆地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不要担心学生能力不够,更不能够越俎代庖。教师要根据学生特点,对教材进行设计,题目从易到难,内容由浅入深,最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张超.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模式的研究[J].黑龙江史志,2015(03)

篇4:自主学习,高中历史教学中必修技

【关键词】自主学习;高中历史;有效性

新课改后,高中历史教材中有了很大变化,识记性的考点少了,更多的是要求学生去自主探究,收集整理分析资料,从而获得新知识。这也要求高中历史教师转变教学观念,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下面,笔者将结合实践,谈一下认识。

一、兴趣是前提,树立自主学习意识

实践证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强弱与学生对学习兴趣的高低有着直接的影响。那么,如何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教师不可天马行空,要根据根据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特点,进行教学设计。还可以通过创设教学情境,运用多媒体设备、教学道具等辅助工具,或者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开辟新航路》这一课为例,这一课的重难点在于让学生了解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及过程,以及对世界市场的影响。知识点过于久远,还需要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储备,授课难度较大。为此,我采用了读图分析法、讲授法和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并且利用多媒体设备创设教学情况,有效地将学生求知欲点燃。比如,在导入环节,我让学生观看《大国崛起》第一集:海洋时代。声光电像的动态介绍,让学生在兴奋喜悦的情绪中,初步了解到葡萄牙、西班牙在当时的航海路线以及所产生的影响。然后,我提问:任何一次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有其内在的原因,大家想一想,当时为什么要开辟新航路呢?这个开辟的过程有是怎么样的呢?能否在挂图中标识出来!引导学生走入文本,思考探究问题。与此同时,教师在讲述历史知识的时候,与现实联系起来,与学生生活联系起来,比如,让学生思考“要想富,先修路”这个口号与葡萄牙、西班牙等国开辟新航路,有什么内在的相同点。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参与学习,主动涉猎与之相关的知识,在潜移默化中树立自主学习意识。

二、内容要适当,达标练习要层次化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要搞“一言堂”,要鼓励学生自学,并安排足够的自学时间。对于自学的内容要挑选,要科学。过难,学生抗拒。过易,学生无味。过多,学生太累。过少,学生太闲。教师可以用“学案”的形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且以练习题进行检测。特别要强调一点,练习题要根据教学目标,学情特点进行设计,要照顾到不同层次学生,要有新鲜感,多样性与探究性的特点。

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一课为例,这一课主要从三个方面介绍了新儒学的发展过程,以及对后世产生的重大影响。因此学案的设计,思考的问题也是从三个方面入手。(1)汉初的“无为而治”产生的背景原因?以及具体的措施,取得的效果。(2)“无为”到“有为”的转变原因?目的?措施是什么?(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者是谁?其历史地位、身平

(下转第72页)

(上接第71页)

故事以及贡献是什么?等问题。并且学案中具体的题目形式多样,即有基础性的填空选择题,也有材料分析题,还有课外延伸题。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遇到难题可以相互讨论,可以请教老师,从多种途径去寻找答案。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设计适合学生认知水平的自主学习环节,通过适当的自学内容,多层次性的题目,实现全班学生自学能力的共同提高。

三、方法是关键,教师指导积极主动

“授之予鱼不如授之予渔”,说的就是方法的指导,在高中历史教学中亦是如此。教师在教学环节中,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方法的指导,并且搭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平台,鼓励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与人交流。教师也要积极主动的参与其中,全面掌握学生的情况,并给予有困难的学生帮助。那么,教师如何做一个合格引导者呢?一个合格的引导者,必须是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的,比如,课前的预习指导、课中的学习指导以及课后复习指导。

以《辉煌灿烂的文学》这一课为例,这一课主要是介绍了我国古代文学的重大成就,即《诗经》、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内容,展示我国不同时期的文学形式及成就。课前,我给学生一些学习资料,比如,诗歌产生的原因,《诗经》代表作品等等,让学生去看,形成一个直接的感觉,并且让学生结合教材,根据导学案,了解《诗经》、《楚辞》、《汉赋》,屈原、司马相如等知识点。课上,指导学生结合教材中分析题目。比如、初唐、盛唐、中唐、晚唐4个不同阶段中唐诗代表人物,作品及特点。课后,指导学生做达标练习题。整个学习环节中,教师参与其中,少给答案,给予方向性的指导。这样,才能够引导学生在探究难题的时候,训练自己解题的能力,掌握做题的方法。因此,高中历史教师要重视方法的指导,从而帮助学生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在新课标的指导下,高中历史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大胆地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不要担心学生能力不够,更不能够越俎代庖。教师要根据学生特点,对教材进行设计,题目从易到难,内容由浅入深,最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张超.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模式的研究[J].黑龙江史志,2015(03)

篇5:高中历史必修三导学案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一.百家争鸣(2课时)

课标要求: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意义;了解孔子、孟子、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一)百家争鸣 1. 出现时期: 2. 出现背景: 3. 主要学派:

4. 争论(三方面)问题:

(二)孔子和早期儒学 1. 孔子生活时代: 2. 孔子思想产生背景: 3. 孔子的思想主张:(1)政治思想:(2)自然观:(3)教育思想: 4. 孔子的重大贡献:(1)思想上:(2)教育上:(3)典籍上: 5.孔子思想载体: 6.孟子及其主张(1)生活时代:(2)道德规范:(3)政治思想:(4)民本思想: 7.荀子及其思想(1)生活时代:(2)自然观:(3)道德观:

自主落实

(三)老庄之学 1. 所属学派: 2. 思想特点: 3. 思想影响: 4. 老子

(1)生活时代:(2)思想核心:(3)辩证法思想:(4)思想局限:(5)思想载体: 5. 庄子

(1)生活时代:(2)思想核心:(3)思想载体:

(四)法家思想

1. 战国时期法家代表: 2. 法家思想核心: 3. 法家思想的影响:

4. 法家思想实践者(改革者)

(1)李悝变法(诸侯国?内容?)

(2)商鞅变法(诸侯国?内容?影响?)

5. 法家思想理论集大成者:韩非(思想主张?)

(五)墨家的主张 1. 创始人: 2. 优良作风: 3. 思想主张:

4. 墨子的两大重要贡献(1)认识论:

(2)逻辑学:

合作探究

1.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反映没落奴隶主贵族消极情绪的是什么学派?

3.维护没落奴隶主贵族利益的什么学派?

4.反映新兴地主阶级蓬勃向上,进取自信风貌的是哪些学派?

5.反映小生产者(平民)愿望的是什么学派?

6.儒家学派在春秋战国时期是何地位吗?为什么?

7.你认为在战国时期最受封建统治者推崇的应该是什么学派?为什么?

8.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有何历史意义?

9.你认为一定时期的文化与该时期的政治和经济之间是什么关系?

二.汉代儒学(2课时)

课标要求: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自主落实

(一)“焚书坑儒”批判 1.朝代: 2.背景: 3.过程(1)焚书:(2)坑儒: 4.影响(评价):

(二)罢黜百家 1.时期: 2.背景:

3.确立(汉武帝的措施):

4.影响

(1)消极影响:

(2)积极影响:

(三)太学(中央长安)的出现 1.时期: 2.性质:

3.影响(评价):

4.太学生的参政意识(1)表现(2)原因(3)影响

4.初步建立地方教育系统

(四)科举制的文化影响 1.开始时期: 2.考试内容: 3.影响

(1)积极影响:(2)消极影响:

合作探究

1.秦朝时儒学的命运如何?表现何在?主要原因是什么?

2.西汉时儒学地位怎样?原因有哪些?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3.秦朝和西汉统治者对儒学的态度有何不同?手段有何区别?对儒学分别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4.秦朝的“焚书坑儒”和西汉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其相同的实质是什么?相同的根本目的何在?

5.古代思想界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到西汉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演变反映了历史发展的哪些趋势?

6.回忆所学知识简述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1)早期:

(2)汉武帝开始:(3)魏晋南北朝时期:(4)隋唐时期: 三.宋明理学(新儒学)(2课时)

课标要求: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自主落实

(一)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

1. 儒学的困境(1)东汉末年:(2)魏晋时期: 2儒学复兴运动(1)唐朝中后期 韩愈: 李翱:(2)北宋

(二)北宋五子与理学的创立 1.理学的开创者:

2.北宋五子的主张及贡献(1)周敦颐和邵雍:(2)张载:(3)二程:

(三)朱熹的学说与理学的成熟 1.时期: 2.理学体系(1)理气论:(2)修养论:(3)社会政治论: 3.理学经典: 4.地位: 5.影响:

(四)陆王心学与理学的发展 1.心学开创者(南宋陆九渊): 2.心学集大成者(明朝王守仁):3.心学创立的影响:

合作探究

1..宋明理学有那些显著特点?

2.宋明理学为什么能被官方化?

3.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有哪些异同点?它们之间是何关系? 同:(1)思想主张:

(2)目的:

(3)地位和影响:

异:(1)宇宙观:

(2)道德观:

关系:

5. 宋明理学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四.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2课时)

课标要求: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自主落实

(一)李贽的反正统意识 1.生活时代: 2.思想主张:

3.治学主张: 4.主要著作:

(二)黄宗羲的“天下为主,君为客”说 1.生活时代: 2.主要著作: 3.思想主张(1)政治思想:

(2)经济思想:(3)治学思想: 4.思想影响:

(三)顾炎武思想的启蒙精神 1.生活时代: 2.主要著作: 3,思想主张

(1)治学思想:

(2)政治思想:

(四)王夫之的“孤秦陋宋”批判 1.生活时代: 2.主要著作: 3,思想主张

(1)政治思想:(2)哲学思想: 4.地位:

(五)唐甄论“凡为帝王者皆贼也” 1.生活时代: 2.主要著作: 3.思想主张: 4.思想评价:(1)积极影响:

(2)局限性:

合作探究

1.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出现的条件(背景、原因)是什么?

2.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有何特点?

3.如何评价明清之际的思想?

4.明清时期的思想家有何共同主张?

5.明清之际的思想与儒家思想是何关系? 6.列举中国古代三个思想活跃时期。

7.古代儒家思想是怎样发展演变的?(1)春秋时期:(2)战国时期:(3)西汉:(4)宋朝:(5)明朝:(6)明末清初:

8.儒家学派的地位是如何变迁的?(1)春秋战国时期:(2)秦朝:

篇6:高中历史必修一学案

【思维激活】

右面1955年美国《时代周刊》封面,人物是蒋介石,名字前面没有任何头衔。背景是一个国民党的士兵孤单的守望着大海,对岸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土地。蒋的脸上是无奈,还是失望?

请思考:中国共产党是怎样领导人民打败蒋介石反动派,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有何历史意义?

【课标点击】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基础梳理】

一、内战的爆发

1.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1)背景:①国内外要求和平。②由于内战准备尚未完成,蒋介石采取“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邀请毛泽东赴重庆,“商讨”国内和平问题。(2)表现:①重庆谈判: 目的:中共为争取和平。时间:l945年8月底。

结果:国共双方签署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规定和平建国,坚决避免内战,召开政协会议,保证人民权利等。②政协会议召开 时间:1946年初。地点:重庆。

意义:通过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协议。2.全面内战爆发

(1)标志: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

(2)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采取运动战方式。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国民党军队被迫转为重点进攻。

(3)粉碎国民党的重点进攻:从l947年春开始,国民党军队重点进攻陕北和山东解放区,被人民解放军粉碎。【阅读思考】

想用软的一套手法,把共产党吃掉谈何容易!可是,国内有厌战情绪,国际形势也不允许中国打内战,一打起来我们更被动,利用谈判拖一拖也好。共产党拒绝谈判,我们更有文章好做!

——蒋介石谋士陶希圣原话

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原因有哪些? 答案:和平舆论的压力;内战准备工作尚未完成。

二、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 1.战略反攻

(1)时间:1947年6月。

(2)标志: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渡过黄河,挺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序幕。

2.战略决战

用心

爱心

专心

(1)概况:①辽沈战役:1948年9月.东北解放军首先攻占锦州,后长春解放;11月初,解放军攻下沈阳.东北全境解放。②淮海战役:以徐州为中心。人民解放军首先在碾庄地区歼灭国民党黄百韬兵团十余万人,在宿县西南围歼援敌黄维兵团十余万人,1949年1月发起总攻,淮海战役胜利结束。③平津战役:辽沈战役结束后,东北解放军同华北解放军一起发动。北平国民党军队在总司令傅作义率领下接受和平改编,l949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2)意义:三大战役从战争的规模和取得的战果上看,在中国战争史乃至世界战争史上都是空前的。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阅读思考】

陈毅在《吟反攻形势》中写到: “江汉飞传刘邓捷„„辽吉猎虎布火雷。”(1)涛句反映的主要史实有什么?(2)这些史实有什么意义? 答案:(1)挺进大别山;辽沈战役。(2)挺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序幕;辽沈战役解放东北全境,为淮海、平津战役胜利奠定基础。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1.北平谈判

(1)背景:战场上的大溃败,迫使蒋介石发出“求和”声明。中国共产党为迅速结束战争,减少人民痛苦,提出了和平谈判的条件。

(2)结果:双方达成《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但南京国民政府拒绝在协定上签字,和谈破裂。

2.渡江作战:l949年4月21日,横渡长江;23日,占领南京,国民政府覆灭。接着,人民解放军向全国进军,追歼国民党残余军队。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利。3.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1)结束了中国近代百年来屈辱的历史。

(2)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解放斗争的士气。

(3)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胜利。【阅读思考】

国民党和谈代表刘斐对中共和谈态度存有疑虑,就找个话题试探毛泽东:“毛先生,您会打麻将吗?”毛泽东不知他话中的含义,随口答道:“晓得些,只是晓得一些。”刘斐问:“您是爱打清一色呢,还是喜欢打平和?”毛泽东明白了对方的用意,大笑起来,话中有话地说:“平和,只要平和也就行了。”毛泽东不仅在口头上多次表示出和谈的诚意,而且电令处于长江沿线的人民解放军缓期渡江,勿攻安庆,和谈期间不发生任何进攻性战斗。

从当时的兵力和民心看,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必胜无疑,为什么还要与国民党和谈? 答案:为迅速结束战争,实现和平,减轻人民痛苦。【核心突破】

1、抗战胜利后中国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的变化(1)社会性质:中国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主要矛盾:由民族矛盾转变为阶级矛盾,由中日矛盾转变为中国人民与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之间的矛盾。

2、重庆谈判与北平谈判的不同。

(1)背景不同。前一次国民党在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上占有较大优势,迫于国内要求和平、反对内战独裁的舆论压力和内战准备工作尚未完成的现状,于是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后一次人民解放战争即将取得胜利,国民党内部分裂,败局已定,不得不发出求和声明。

用心

爱心

专心

(2)目的不同。前一次国民党是为发动内战争取准备时间,共产党则是为了尽力争取国内和平,揭穿蒋介石假和谈的阴谋,团结和教育人民;后一次国民党是为争取喘息时间以继续进行内战,共产党则力图尽早结束内战,减少人民痛苦,并揭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面目。(3)内容不同。前一次谈判的焦点是解放区政权和人民军队的合法地位问题;后一次焦点是革命是否进行到底的问题。(4)结果不同。前一次签订了有利于人民的决议,但最终都被国民党撕毁;后一次达成了《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但被国民政府所拒绝。

3、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原因

(1)客观上:国民党政治孤立,失去民心;军队厌战,士气低落;统治腐败,贪官横行;美援断绝,蒋桂分裂。

(2)主观上: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有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走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发展的道路;掌握了革命武装,并坚持武装斗争;组成了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典例剖析】

考向一 对抗战胜利全国人民愿望的考查

【例1】 “胜利到来的当时,我们喘一口气,情不自禁地在心头描画着三五年后可能实现的个小康时代。„„但是胜利的欢呼闪电似的过去了,接着是一阵阵闷雷响着。这个变化太快了,幻灭得太快了。”(朱自清语)这说明当时人们的愿望是 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B.“要和平,争民主”

C.“还我河山,守土抗战” D.“打倒列强,除军阀”

解析:材料信息反映的是抗战胜利后,中国人民要求和平、民主的愿望。答案:B 考向二 对重庆谈判的考查

【例2】2009年,影片《建国大业》热播,一个个动人的场面,一句句经典的台词,一个个熟知的人物让人久久不能平静。电影中出现了毛泽东与蒋介石在一起的画面(如右图),当时二人讨论的主要问题是

A.合作抗日 B.军队国家化

C.和平建国 D.政治民主化

解析:图中照片拍摄于1945年重庆谈判期间,国共双方谈判的主要话题为和平建国的问题。政治民主化和军队国家化问题是双方争论的焦点。答案:C 【纠错笔记】

易错点一 对抗战胜利后国内两党斗争的主题本质认识不清 典例1 1945年8月毛泽东指出:“抗日战争的阶段过去了,新的情况和任务是国内斗争。”毛泽东所说的“斗争”的实质是

A.国共两党的斗争 B.内战与和平之争

C.建设什么性质的国家之争 D.统一战线是否继续存在之争

解析:抗战胜利后,中国面临两种命运的选择:一是国民党的独裁、内战建国,一是中共和中国人民要求和平民主建国。因而中共为了减少人民的痛苦,争取国内和平和民主,两党进行了重庆谈判,表明看是内战与和平之争,实质上是可是建立什么性质国家的斗争。A明显错误,D在抗战结束后就不存在了,故答案为C。答案:C 【名师点拨】抗战胜利后,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又上升为中国

用心

爱心

专心

社会的主要矛盾。由于蒋介石发动内战的准备工作尚未完成,为欺骗舆论,他们一开始就采取“假和平、真内战”的反革命策略。为了尽力争取和平,揭露美蒋反动派的真面目,中国共产党同国民党在重庆举行了和平谈判,并签署了包括坚持避免内战等内容的《双十协定》;1946年初召开了重庆政治协商会议。争取和平民主,反对内战独裁,是这一阶段政治斗争的基本内容,而斗争的焦点在于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国家的问题。易错点二 错误地理解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的标志性意义 例2 右图是某历史学习小组在研究性学习中使用的一幅照片。据图中反映的历史信息判断,你认为这件事的主要意义是

A.标志着解放战争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 B.表明了解放战争的战略总决战的伟大胜利 C.表明了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府的覆灭 D.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完全的胜利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分析判断这副图是反映的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的史实,南京是国民党反动政府的所在地,这表明了国民党反动政府的垮台。但全国并没有全部获得解放,故D说法是错误的,A、B明显错误。答案:C 【名师点拨】为了彻底揭露国民党假“和谈”真“内战”的政治阴谋,我党从1949年4月1日开始在北平与国民党的代表团进行谈判。4月20日,南京国民政府拒绝在和平协定上签字。4月21日,毛泽东和朱德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4月23日午夜,红旗插上了总统府,人民解放军占领了南京,南京宣告解放。南京的解放标志着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府覆灭,标志中国的人民解放战争基本结束,标志着新民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优化考题演练】 【夯实基础】

1.1945年8月到1946年6月的中国

①处在民族战争向国内战争的过渡阶段 ②国内阶级矛盾迅速上升为主要矛盾 ③政治斗争的基本内容是争取和平民主、反对内战独裁 ④斗争的焦点是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国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解析:D本题考查抗日战争结束到解放战争爆发前这一时期的历史特征,结合教材分析即可。2.1946年,中国各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代表,在重庆参加了政治协商会议,这次会议确认避免内战及和平建国方针。并确定了走政治民主化,军队国家化等的建国道路,这说明,A.中华民国政府以法律形式确立了民主政治制度 B.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努力争取和平建国 C.中国共产党建立了与民主党派合作的政治制度 D.共产党和人民对国民党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解析:B 解答本题注意时代背景。1946年,抗日战争刚刚结束不久,和平民主是中国人民的一致呼声,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人民的利益,为争取和平民主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一系列的斗争,重庆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就是其中之一。A项是指1912年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C项是1949年的政治协商会议;D项应为“民主党派”对国民党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正确答案为B项。

3.“孟良崮上鬼神号,七十四师无地逃。信号飞飞星乱眼,照明处处火如潮。„„”陈毅这首诗所指战役的意义是

A.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B.使抗日战争进入到相持阶段

C.粉碎了国民党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D.结束国民党政府在中国大陆的反动统治 解析:C 此诗写的是1947年5月孟良崮战役,全歼国民党军整编74师3.2万余人,击毙

用心

爱心

专心

敌中将师长张灵甫,粉碎了国民党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4.江苏是革命老区,江苏人民积极支援革命战争,为民主革命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下列战事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并与江苏有关的是

①淞沪会战 ②徐州会战 ③淮海战役 ④渡江战役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③④ 解析:C 淞沪会战是在上海,排除①,徐州会战尽管是在江苏,但那是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排除②。

5.读右图,你得出的历史信息是 A、揭开了解放战争战略决战的序幕 B、追歼国民党残余军队的任务已经完成 C、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主力 D、南京国民政府覆灭

解析:D 图示是渡江战役的相关内容,1949年4月渡江战役结束后,4月23日南京国民政府覆灭。

6.1945年—1949年,国共两党强弱易位、政权易手,其中起了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A.内部是否团结一致 B.外援是否始终一贯 C.政治基础是否广泛 D.军事决策是否正确

解析:C 共产党主张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因而具有广泛的政治基础。

【能力提高】 8.中国国民党党史馆为迎接大陆观光客,与厂商制作一系列历史人物玩具,其中包括蒋介石与毛泽东“欢笑言和版”。历史上蒋介石与毛泽东“欢笑言和”所取得的最大成就是

A.确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B.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C.签署了“双十协定”

D.第一次取得了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

解析:D 蒋介石与毛泽东欢笑言和的经典成就应该是第二次国共合作完成抗日斗争的全面胜利,这是中国人民取得的第一次反对帝国主义斗争的完全胜利。9.毛泽东说:“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插上一刀”的军事行动指的是

A.粉碎国民党的重点进攻 B.千里跃进大别山 C.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D.渡江战役

解析:B依材料可知是千里跃进大别山,解放战争由战略防御转向战略进攻。

10. 1948年底,著名的建筑学大师梁思成先生曾写信给中共中央,提出要尽可能地保护中华民族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如故宫、颐和园、雍和宫等。据所学知识判断,这与当时正在进行的哪一战役有直接关系

A.渡江战役 B.辽沈战役 C.淮海战役 D.平津战役

解析:D 故宫、颐和园、雍和宫都在北京,联系时间1948年底可判断是平津战役(1948年11月29日开始,1949年1月31日结束)。

11. 1949年4月,陈毅欣然写道“旌旗南指大江边,不尽洪流涌上天。直下金陵澄六合,万方争颂换人间。”该诗描写的历史事件是

A.强渡长江,推翻国民政府 B.民众支前,淮海战役胜利

用心

爱心

专心

C.瓦解敌军,和平解放北平D.挥师南下,基本歼灭残敌 解析:A本题的关键词是“1949年4月”、“大江”和“ 金陵”。故选A。

12. 2010年是人民英雄纪念碑落成52周年。当年,由中国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长范文澜领导,研究浮雕图片所需的史料题材。经过精心选择,确定了八幅汉白玉大型浮雕,来表现近百年来中华儿女走向独立、走向解放的革命历程 请根据下列四幅浮雕图片回答问题。

(1)请分别 指出图片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的名称。(2)图

一、图二的共同点是什么?有何重要历史意义?

(3)根据图

三、图四提供的信息,说明中国革命斗争的对象发生了什么变化?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图四所反映的史实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

(4)请依据改革开放以来表现中华民族走向富强的重大历史事件为题材,设计一幅浮雕作品(只要求提供作品名称)》并说明理由。解析:本题以近代不同历史时期重大历史事件的图片为切入点,考查了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比较历史事件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答案:(1)虎门销烟;五四运动;抗日战争;渡江战役。

(2)共同点:都反映了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意义:虎门销烟:显示了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的决心;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3)斗争对象的变化:由反帝到反国民党反动统治。

变化的原因: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坚持独裁内战的方针,中国人民同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影响:南京国民政府覆灭,为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基础。(4)(符合题目要求,言之有理即可)【教材问题全解】 [学思之窗] P79答案提示:①土地改革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广大农民踊跃参军,支援前线,成为解放战争胜利的重要保证。②土地改革巩固了人民民主政权,使解放战争有了稳固的后方基地。

一、本课测评

答案提示: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通过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粉碎了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全面内战爆发后,先后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并取得战略反攻和决战的胜利,基本消灭了国民党主力。在北平谈判破裂后,发动渡江战役,占领南京,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利。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标志着中国屈辱和分裂的历史从此结束。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具有世界意义的伟大胜利。它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解放斗争的士气。它也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是马

用心

爱心

专心

列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二、学习延伸

答案提示:“两个务必”有利于加强党的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增强党的执政能力。(言之有理即可)

用心

爱心

上一篇:生物教学中的板书的作文1500字下一篇:歌华有线2011电视节目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