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与法治》秋季刊征稿启事

2024-04-14

《宗教与法治》秋季刊征稿启事(共14篇)

篇1:《宗教与法治》秋季刊征稿启事

《海风诗刊》(季刊)征稿启事

《海风诗刊》(季刊),为季刊纯文学刊物,大32开本,160页正文,10个主要栏目,现采用国际统一刊号创刊。

《海风诗刊》宗旨是,着力办成海内外有一定影响力的民间诗歌刊物。面向青年,培植新人,积极创作,打造品牌;关注诗歌形态,及时发现有发展性的写作势头;为广大文学青年特别是诗歌爱好者提供一方舞台。

一、栏目拟设置:

1、本期推荐:1——2名

2、重磅诗人:主要发表海内外的著名诗人诗歌作品。每人5--10首左右,配照片和简介。

3、八面来风:主要刊用五湖四海的诗人现代作品。每人1——2个页码,配照片和简介。

4、新锐诗人:每期发5家左右新锐诗人作品,配照片和简介。

5、散文诗页:主要刊登散文诗。

6、微型诗页:主要刊登微型诗。

7、古典诗词:主要刊刊登今人创作的古诗词,包括近体诗、古风、词及楹联等。

8、诗坛信息:诗歌征稿信息、出版信息。

9、诗词探索:主要发诗歌评论、诗歌理论文章。每期3--5人作品左右,配照片和简介。

10、封面诗人:前后彩页,前面一人,后面两人。各一首诗歌作品,或者发表书画、摄影、篆刻等作品,配作者照片。

三、征稿要求:

1、本刊善待每篇来稿,注重质量,以发各种诗歌、诗词作品为主,尤其欢迎赐诗论,由于是自筹奖金办刊,故暂无稿费,上刊作者需订购诗刊2册以上(诗刊定价35元,订阅诗友只承担30元∕册,总计成本价60元,其中包含挂号邮寄费)作为交流和纪念,希望大家共同努力,把我们的诗刊打造成中国有一定影响力的诗歌刊物。

2、诗歌作品必须为原创,作者文责自负。

3、请作者不要抱着将好作品投给官刊赚稿费,将次品投给民刊赚名声的思想。

4、投稿作品每人3——6首,最短两行,最长一般不超过30行,组诗和特约稿件除外。

5、作品投稿格式:(投稿必看,因为人手有限,时间有限,请谅解。)

(1)作品和照片均应以附件形式发送。

(2)诗歌作品用WORD排版,标题用四号黑体字加粗(标题别加书名号),正文用小四号仿宋字体,单倍行距。以附件形式发送。WORD文档应命名为:某某诗歌几首。

(3)个人照片应命名为:某某照片。方便找查,避免张冠李戴。原则上照片为生活照。

(4)标题后署作者名(或笔名、网名均可,格式如“文/陈华”),来稿务必附上个人简介、通联地址,具体内容如下:作者姓名(发表时用的名字)、性别、出生年月、省市(工作和生活的)、通讯地址、收信人、邮编、QQ、手机及其他联系方式,个人简介(200字以内)。

四、诗歌作品只接受电子邮箱投稿。

投稿专用邮箱:zplrc@126.com;1518375957@qq.com。

五、征稿时间

《海风诗刊》现开始创刊号征稿,本期征稿自即日起到2013年12月30日止。欢迎各位诗歌爱好者踊跃投稿!务请各位诗友投稿前认真校对。

六、交流范围

本刊顾问、编委、本刊作者;全国各地关心支持《海峡诗刊》的社会各界人士;各大报刊总编、责编;作品一经发表,立即为作者奉寄样刊。由于没有经费来源,订刊事宜已在“征稿要求”第一条作了详细说明,还请大家谅解。

《海风诗刊》诗刊编辑部2013年8月28日

篇2:《宗教与法治》秋季刊征稿启事

杂志简介:《农业技术与装备》是国内唯一由农业和农机技术推广部门共同打造的现代农业技术专业期刊,创刊于1985年。期刊以促进农业工程技术与生物技术的协调发展,加强现代农业各相关技术的优化组合,发展现代农业生产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宗旨。创刊三十年来,深受全国农业和农机行业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喜爱。

覆盖范围:农业技术、农业装备技术、农业工程集成技术、畜牧兽医、水产养殖、园艺、种植等农业相关领域。

收录情况:《农业技术与装备》被《中国知网》、《中国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全文收录。在本杂志上刊登的论文在职称评定中可起重要作用。

杂志刊号: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3-887X,国内统一刊号:CN14-1343/TH,邮发代号:22-241。

《农业技术与装备》现向全国农业系统科研人员、一线科教工作者、各大院校的在读博士生、研究生及社会各界关心农业发展的人士公开征稿。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特别说明:为了给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和农机科研、推广、监理、教学以及管理人员搭建一个交流、学习、研究的平台,本刊对获部、省级以上基金项目和各类科技计划项目资助的`论文优先选用。

诚邀编委:本刊诚邀在农业领域著作丰富、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专家与领导,担任《农业技术与装备》期刊编委或通讯编委。有意者请来邮件、或QQ索取《编委、通讯编委信息登记表》,填写并签字后发回,经我社编委会审核、同意盖章后颁发聘书。

统稿编辑:刘菲

电话:010-57461460/13366402686

一、本出版物欢迎下列相关主题的文章:

(1)农业技术研究与开发;(2)现代农业发展;(3)先进的农业科技;(4)农业装备技术;(5)农村实用新技术(种植、养殖、农机等);(6)畜牧兽医;(7)水产养殖;(8)园林绿化;(9)农药化肥;(10)特色产业等。

二、投稿须知:

(1)向本刊投寄稿件,建议使用电子邮件。稿件应包括以下完整内容:题目、作者姓名、文章摘要、关键词、文章正文、参考文献、作者简介。稿件以2600~4000字为宜。

(2)文档格式应以WORD或WPS编排,文中所涉及的插图、照片以.JPG或.TIF格式存为灰度图像,并以稿件中的图序作为图名保存。

(3)摘要的内容包括研究目的、主要的方法、结果和结论。摘要要用第三人称,不要使用“本人”、“本文”、“作者”、“我们”、“笔者”等作为陈述的主语,以300字以内为宜。

(4)必须添加关键词,是为了便于做文献索引和检索而选取的能反映文章主题内容的词或词组。一般每篇文章选择3~8个关键词。

(5)参考文献格式:期刊:编号.作者(多名作者要写出前3名;翻译作品还要写明原作者及其国籍).文章名.刊物名,年,(期):页码;图书:编号.著者.书名.出版地:出版社,年:页码;在内文的文献参考处要标明参考文献序号。

(6)作者姓名、工作单位:题目下面均应写作者姓名,姓名下面写单位名称(一、二级单位)、所在城市(不是省会的城市前必须加省名)、邮编,不同单位的多位作者应以序号分别列出上述信息。

(7)基金项目:获得国家基金资助和省部级科研项目的文章请注明基金项目名称及编号,按项目证明文字材料标示清楚。

(8)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现供职单位全称及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篇3:关于编排少年儿童舞蹈的探索

如何编排少年儿童舞蹈呢?通过实践,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歌曲的选择

一首优美悦耳的乐曲能使人精神振奋,心情舒畅,更能使人产生强烈的舞蹈愿望,所以编排前的选曲尤为重要。

选曲有两种:一种是选择无歌词的乐曲。这种乐曲要注意曲调流畅,旋律优美,节奏鲜明,舞蹈性浓,感染力丰富,能激发小学生要舞蹈的强烈愿望。例如《窗花舞》,当学生听到那欢快流畅的曲调时,马上就会联想到北方过新年时耍红灯、踩高跷的热闹喜庆的场面,同时他们也会舞着东北大秧歌来展示自己的风采。

另一种是选择有歌词的乐曲。选择有歌词的乐曲应注意音乐的动作性,歌词内容力求单纯、集中、生动形象、主题明确。例如《这是什么》中的歌词:“嘀嗒、嘀嗒,当当当,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它会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这就形象鲜明地把时钟的功能表达了出来,歌词的内容简洁直白,学生创编舞蹈时得心应手,舞蹈时形象生动。

音乐伴奏下的活动教学包括律动、歌表演、音乐游戏和舞蹈,都是小学生非常喜爱的教学形式。所以教师还应该善于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中选取具有童话特点、舞蹈特点的舞蹈形式,利用短小、鲜明、故事性强、动作性强、节奏感强的舞蹈构思来创编丰富多彩的小学生舞蹈。

二、舞蹈动作的设计

一名合格的舞蹈编导者应做到了解学生,也就是要了解学生的生理、心理的特点及儿童实际动作的发展和接受水平。

由于少年儿童正处在生长发育时期,各种器官及骨骼等的功能不完善,平衡能力和协调能力、节奏能力、保持动作能力还比较差,因此教师在设计动作时一定要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理特点出发,设计的动作要力求舒展、开放、造型优美、动作节奏欢快,使小学生跳起舞蹈来显得活泼、天真、可爱。

三、舞蹈动作的教学

少年儿童学习舞蹈,这一过程尤为重要。首先,教师应和学生一起熟悉音乐的节奏,理解音乐的内涵,让他们把自己的情绪和乐曲融为一体,凭借自己的感觉和丰富的想象把舞蹈动作创编出来、体现出来。接下来,教师要有目的、有步骤地放音乐,把学生自己发挥想象创编出来的舞蹈动作加以整理、改进、修饰,组合起来之后就是一段成功的舞蹈。

有了上面的思路,学生学习舞蹈就容易多了。在学习舞蹈过程中,教师可让学生充分参与,师生一起设想、创编,掌握他们的心理,满足他们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创编舞蹈的能力。教师可对学生感兴趣的动作加以改进修饰,这样一个个形象生动的舞蹈动作便产生了。教师再正确指导,让主题动作在不同位置、不同方向上出现,基本动作学会后,可以加几个变换的造型和队形。这样,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便很快地接受舞蹈内容。巩固训练几次,一个成形的容易被小学生接受的舞蹈就出现了。

四、复习舞蹈

当舞蹈全部学完以后,要在音乐的伴奏下完整地表演,并且要在以后的课堂中经常学习、复习。其方式是多样的、有趣的。要在复习中提出要求,使学生能在愉快的舞蹈活动中不断提高表演水平。

整个学习舞蹈过程,对小学生来讲,既是学习过程,又是参与过程;对教师来讲,既是指导过程,又是提高自身素质的过程。一个舞蹈的优劣,学生学得快慢,与教师的精心培养、耐心指导与否是分不开的。由于学生能力、发展水平不同,有的同学学得慢,注意力分散,动作不到位,这方面男同学表现得更为突出。这就要求教师要有信心、有耐心,对每个动作都要细心讲解示范,及时纠正小学生出现的错误动作,还要对学生所表现出来的一点点进步进行鼓励和表扬。这样,学生的注意力就会相对集中,学习得较快。相反教师对学生情绪急躁,训斥学生,学生的动作就会呆滞,拘谨,不到位。例如我曾教过的舞蹈“过新年”,刘××同学表现舞蹈的情绪较好,就是动作很生硬,和自己的表情不能协调一致。针对这个现象,我一次次地帮她纠正动作,并且示范动作让她看。经过反复的交流和练习,这名同学的动作和表情达到了和谐统一。

除了上面所述,教师还应在日常教学和游戏中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学生进行舞蹈方面的培养。例如让学生经常观察各种小动物的生活习惯,模仿它们的动作,如鸟飞、鸭走、兔跳、大象走踏点步度等,或者拿个手帕做简单的动作。这样不仅能巩固基本动作的练习,而且能培养和锻炼学生的美感和节奏感。

舞蹈的创编者应不断学习,丰富、提高自身舞蹈的知识和技能,加强广泛的艺术修养,强化基本功,还应以从事这门艺术为荣地不断地丰富发展自己,这样才能创造出既有学生特点又有时代感的舞蹈作品。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学生会逐渐地从熟悉音乐、理解音乐、接受音乐到喜欢音乐,同时也会深深地爱上舞蹈这门艺术。

摘要:当前,音乐新课程改革已经在全国的中小学全面开展,它要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体现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使学习内容生动有趣、丰富多彩,有鲜明的时代感和民族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尊重个体的不同音乐体验和学习方式,以使学生提高审美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文化馆的舞蹈教师如何跟基础教育接轨,编排出一些高质量的、能够体现当前教学改革的舞蹈节目,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

篇4:《心理技术与应用》杂志征稿启事

一、征稿对象

从事心理学与心理技术研究和教学的专家、学者;社会各界从事心理技术应用的专业人士;广大教育工作者,特别是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领导、教师;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的人士;从事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专业人员以及心理技术爱好者。

二、征稿内容

1.心理学、心理学应用以及心理技术理论探讨、研究和发现。

2.心理学及其心理技术在社会各行各业的应用、 实例或方案设计,包括经济金融、营销策划、广告设计、行政管理、人才测评、工业设计、航空航天、军事国防、公检法警、安全生产、交通运输、体育运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等。

3.心理治疗、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的方法技术介绍、应用与案例。

4.国内外前沿的研究方法、顶级的器材和技术手段,以及新的心理技术应用领域。

5.古代的心理技术与应用案例,以及古文献中反映的心理应用思想和方法技术。

三、征稿说明

1.稿件内容要求注重科学性、专业性和可读性,字数控制在8000字以内。

2.稿请务必注明作者真实姓名、署名方式、工作单位、详细通讯地址、邮编、电话等。

3.文中若提及外国人名,请翻译成中文,第一次出现以这样的格式表示:拉德(Ladd),再出现只用中文即可。

4.请注明引文来源、摘要、关键词和参考文献(中图格式)。

5.稿件一经采用,本刊将按规定奉寄样刊和稿酬。

四、联系方式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25号青政大厦609室

邮编:100089

邮箱:xinlijishu@163.com

电话:010-82563679

篇5:《宗教与法治》秋季刊征稿启事

交往与沟通:变迁中的城市

城市是一个物质实在,是人类栖身的场所,是经济政治文化的中心,是交往沟通之网,更是人类生存状况及其关系格局的呈现。

传播与城市,自开始就相伴相随,有着不可分割的同构关系。城市在时间或者空间上变迁,也就是交往沟通及其关系的重新切割;交流沟通方式和格局的重大变化,无疑就是城市及其内、外部关系的调整和再现。总之,城市是交往沟通的载体和网络;交往沟通是城市及其城市人存在的活动样态。所以,研究交往和交流,就是研究城市,就是研究城市人的生存;缺少交流和传播的视角,城市及其城市人的研究必然是残缺不全。

在当前全球化、数字化、信息化的背景下,重新认识城市与交往、交流的关系,在此基础上,重新理解交往或者传播的含义,是一个与人类存在密切相关的现实重大课题,也是构建我们传播学理论和学科的重要基石。

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将以“城市传播”作为其未来研究的中心点,重新审视传播、交流与城市以及人类的关系,以达致三个目的。在社会功用层面,推动中国式“可沟通城市”的构建;在人文理念层面,从交流视角观照现代城市中人类生存的状况及其问题;在学科建设层面,以交流为基点,勾连人文和社会学科,搭建传播研究新的理论制高点。2011年的“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的主题,因此确定为:

交往与沟通:变迁中的城市

“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11)面向国内外学者征稿。由于本次论题牵涉面广,为了使本论坛的讨论更集中和更有质量,我们建议,可从三个不同维度来展开:

1、作为城市功能的交往与沟通。比如:交往沟通与城市不同群体;城市政治经济变迁与城市传播;公共危机传播与城市治理;社区传播与邻里关系;信息监测与公共安全、市民权利;城市变迁与城市传媒的制度建构;交往沟通与城市文化认同等。

2、作为交往与沟通关系的城市。比如:交往沟通呈现的城市空间;城市虚拟、实体空间与交往沟通;交往手段和关系的变化与城市变迁;城市建筑中的城市理念表达;交往沟通中的城市日常生活样式、交往沟通方式中的城市文化传统;城郊、城区分布与交往关系;城市沟通交往中的政治关系;城市市场、商品交往与人的交往等。

3、作为城市人的存在的交往沟通,比如:交往沟通方式变迁与人的生存体验;交往沟通与人的城市感知;城市交往沟通与人的日常生活、城市交往沟通与人情展现、城市交往沟通与人的主体性等。论文题目自定,研究取向、方法、路径不论,但倡导以经验性材料为基础,以问题切入,力戒空论。

会议时间:2011年12月28日-30日(周三-周五),12月27日(周二)报到 投稿方式:组委会热忱欢迎来自世界各地的新闻传播学者和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者,围绕本次论坛的主题及论题积极投稿,也欢迎组织panel或workshop。提交的论文必须是没有以任何形式发表过。提交论文全文和panel或workshop计划的截止时间为2011年10月31日。组委会将聘请有关专家组成学术委员会对论文、panel或workshop计划进行匿名评审。评审通过者将于2011年11月30日前收到组委会的正式邀请函参加论坛。同时,组委会将通过电子邮件通知所有提交论文的作者是否入选。优秀论文会后将结集出版或在《中国传播学评论》上发表。

论文和panel或workshop计划请提交: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秘书组。

地址:上海国定路400号复旦大学新闻学院(邮政编码:200433)联络人:薛丽

E-mail :cics@fudan.edu.cn 电话:86-21-65643743 传真:86-21-65643743。

欢迎垂询。为提高工作效率和方便匿名评审,投稿论文请务必以E-mail(word)形式提供电子文本。

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

2011年7月8日

Communication and China • Fudan Forum(2011)

Interaction and communication: the city in transition

The city is a physical entity, a place of human inhabitation and a center of economy, politics and culture.The city represents a network of interaction and communication, and the indicator of human living conditions and the pattern of their relationships as well.From the beginning, communication and the city associated with each other, constituting an integral co-structural relationship.The city changes in time and space, which in turn restructures the communicative and interactive relationships.The significant change of interaction and communication pattern, is undoubtedly adjustment and representation of the city and its internal and external relations.In short, the city is the carrier and network of interaction and communication which is the pattern of the city and its resident’s living.Therefore, the research of the city and its resident cannot go without the perspectives of interaction and communication.In the current context of globalization, digitalization and informatization, re-assess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ity and interaction and communication, is not only a practical and significant subject concerning human existence but the cornerstone of communic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 as well.The Center for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Studies, Fudan University, will focus on “urban communication” in its future research, re-examin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mmunication, the city and human beings, in order to fulfill three purposes: On the level of social function, to help build up “communicable city”;on the level of humanity idea, to contemplate human living conditions and problems in modern cit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mmunication;on the level of disciplinary level, to build a new theoretical ground of communication research, connecting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 based on of communication.The theme of “Communication and China • Fudan Forum”(2011)is determined as

Interaction and communication: the city in transition “Communication and China • Fudan Forum”(2011)calls for papers from domestic and foreign scholars.In view of the wide scope of the topic, we suggest three dimensions so as to make our discussion more focused and to the point.1.Interaction and communication as the main function of the city.For exampl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eraction and communication and different urban groups;urban communication and political and economic changes in cities;public crisis communication and urban governance;community communication and neighborhood;information monitoring, public security and civil rights;urban change and building up urban media systems;interaction and communication and urban cultural identity.2.The city as the network of interaction and communication, for example, urban space presented by interaction and communication;virtual and physical urban space and interaction and communication;transition in ways of communication and relationships and urban change;the expression of ideas in urban architecture;urban lifestyle and cultural heritage in interaction and communication;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uburban and urban distribution and interaction;political relations in urban interaction and communication;urban markets, commodity exchange and interpersonal interaction.3.Interaction and communication as the way of city residents’ existence, for example: the transition of interaction and communication and human existential experience;interaction and communication and people’s perception of the city;urban interaction and communication and people’s daily life, urban interaction and communication and manifestation of Renqing, urban interaction and communication and individual subjectivity.The title of the paper can be decided by the author.One can choose whatever research orientation, methodology and approach one finds appropriate.All submissions must be based on empirical evidence and not purely descriptive narrative.Empty talk should be avoided.Deadline: October 31, 2011 Time for the forum: Dec.28th and 30th, 2011 Submission address: Secretariat, Communication and China Fudan Forum 2010, Center for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Studies Fudan Universiry, 440 Han Dan Road, Shanghai, 200433, P.R.China

Contact: Xue Li

E-mail: cics@fudan.edu.cn Telephone/Fax: 86-21-65643743

Manuscript format: Please email manuscript in Microsoft Word format.附件1:论文格式

附件2:“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简介 附1:论文格式

1)来稿应包括封面、摘要、正文、参考文献等。为便于匿名审阅,正文请勿出现可能透露作者身份的文字。

2)封面:注明论文题目和所有作者的姓名、任职机构、职称、联络地址、电话、电邮等。并注明该论文提交给2011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匿名评审。

3)摘要和关键词(第2页):中英文论文摘要均以250字为限;应包括研究问题、目的、方法、发现等。关键词不超过5个。中文使用宋体五号,英文使用Times New Roman 12。

4)正文:标题位置:置中,用黑体字;其余中文使用宋体五号,英文使用Times New Roman 12;子题位置:靠左对齐;次级子题位置:靠左对齐,以罗马数字(I、II、III、IV ……)标示。中英文论文正文字数上限均为一万字。

5)注释和参考文献:使用APA格式,参考文献应包括作者姓名、出版时间、标题、卷/期数、页数、出版地、出版社等。中英文书目并存时,先排中文,后排英文;中文作者(或编者)用全名,以姓氏笔划排序;英文作者(或编者)姓在前,名缩写于后,以字母次序排列。同一作者的著作,按出版年份排列,新作在前,旧作在后。若出自同一年份,在年份后标示abc。参考文献以外必要的注释统一使用脚注。

附2:“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简介

篇6:环境与生活杂志社征稿启事

《环境与生活》杂志是由中国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国家环保部下辖的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的面向环保及相关行业从业人员公开发行的环境类国家级期刊,是国内环保领域权威性主导期刊。杂志的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3-9485,国内统一刊号:CN11—5582/X,统一邮发代号80-695。

本刊已被CNKI(中国知网)数据库收录。

【发表吧】——最权威、最专业、最诚信的论文发表平

《环境与生活》杂志2006年创刊,反映环境科研成果,开展学术交流,促进环境科技发展,推动环境科学事业,推动绿色经济为宗旨,宣传党和国家的环境方针、政策、法规,介绍国内外环境科研成果、环保工作经验;介绍各类环境污染物处理、处置技术及污染源治理经验;介绍国内外有关环境科学的信息与动态;宏观与微观、环境社会科学与环境自然科学、提高与普及相结合,全面报道国内外环境科学的发展及研究动态,促进作者及读者之间的交流。杂志集权威性、理论性与专业性于一体,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是作者科研、晋级等方面的权威依据,所刊登的论文得到了各级各类职称评审机构的充分认可。

征稿范围:有关环境科技、环境工程、环境管理、环境治理、环境教育、环境经济、环保规划、治污保洁、清洁生产、环境问题综合整治等方面的论文;环保工作经验、环境与法治、环境文化构建及其他有关的论文。

征稿对象:广大的环境科研人员、环境监测监察和环境工程技术人员、企业技术管理人员、科研院校教师以及其他社会各界需要发表论文的人士。

征稿要求:

1.来稿符合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及相关法律法规,论点鲜明、论据充分、数据准确、图表规范。

2.稿件要求包括以下内容:文章题目、作者姓名、单位及所在省市、邮编、摘要、关键词、基金项目、正文、参考文献等。

篇7:《宗教与法治》秋季刊征稿启事

《改革与开放》杂志由南京出版社主办,中国知网全文收录。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4-7069 国内统一刊号:CN 32-1034/F 邮发代号:28-2

53本刊适应各界学术人士探讨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的经济金融,信息技术,教学理念,农村发展,政策变革,思想进步等各方面的发展变化。

本刊可供各界读者当改革智囊、开放向导, 做管理顾问、经济参谋。

【内设栏目】

对外开放 法制经纬 思政探讨 财政金融 产业研究

管理视野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和谐社会 调查研究

科学技术 社会保障 教育论丛

【投稿须知】

1、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见解独到,论点明确,论据充分,数据可靠,逻辑严谨,文字通顺。

2、文稿字数以4000~8000字为宜,论文标题字数在20字以内。

3、计量单位以国家法定计量单位为准,统计学符号按国家标准《统计学名词及符号》的规定书写,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表格设计要合理,图片要清晰。

4、稿件须以电子文档形式发送,采用Word格式。请勿一稿多投,如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一切文责后果自负。

5、编辑部对来稿有修改权,不愿改动者请文字注明。自收稿之日起一周内未收到刊用通知,作者可自行处理。一般不退稿,请作者自留底稿。

6、来稿请提供:(1)200字以内的中、英文内容摘要;(2)5个以内的关键词,并英译;(3)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籍贯、工作单位、职务,职称,学位及研究方向);(4)注释或参考文献;(5)作者详细通讯地址、邮编、联系电话和电子信箱。

投稿邮箱:ggykfbjb@163.com

篇8:气密性对建筑门窗保温性能的影响

GB/T 8484—2008《建筑外门窗保温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规定了门窗传热系数的检测原理,即基于稳定传热原理,采用标准热箱法检测建筑门窗的传热系数。检测时,门窗试件一侧为热箱,模拟采暖建筑冬季室内气候条件(19~21℃),另一侧为冷箱,模拟冬季室外气温(-19~-21℃)和气流速度(3.0m/s)。在对试件缝隙进行密封处理,试件两侧各自保持稳定的空气温度、气流速度和热辐射条件下,测量热箱中加热器的发热量,减去通过热箱外壁和试件框的热损失,除以试件面积与两侧空气温差的乘积,即为检测门窗试件的传热系数K值。

通过对门窗传热系数K值的检测并按照表1对其进行分级,确定所检门窗的保温性能等级。

W/(m2·K)

门窗传热系数检测是通过将门窗缝隙进行密封处理,并按测得的传热系数进行建筑门窗的保温性分级。

1.1 建筑门窗气密性能及分级

气密性能是建筑门窗的主要物理性能,是指门窗在正常关闭状态时,阻止空气渗透的能力,以单位开启缝长空气渗透量和单位面积空气渗透量作为分级指标。分级时采用在标准状态下,压力差为10 Pa时的单位开启缝长空气渗透量q1和单位面积空气渗透量q2作为指标,GB/T 7106—2008《建筑外门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中对门窗的气密性能进行了分级(见表2)。

从表2气密性能分级可看出,气密性能分级指标中,单位面积空气渗透量q2值是单位开启缝长空气渗透量q1值的3倍。

1.2 建筑节能对门窗气密性的要求

考虑到建筑外门窗的气密性能对整体建筑节能的影响,我国现行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 26—2010《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 134—2010《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 75—2003《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及GB 50189—2005《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都对建筑外门窗的气密性能作了具体规定(见表3)。

目前我国正在推行的建筑门窗节能标识体系中,也将气密性作为评价门窗节能性能的重要指标[1]。

2 空气渗透产生的热损失

2.1 门窗热损失的形式

能量的传递有3种方式:辐射、对流和传导。因此,通过建筑门窗产生的热损失有辐射热损失、对流热损失和传导热损失。其中辐射热损失是热量以射线形式通过门窗玻璃和窗框辐射产生。在室外,主要是由太阳照射在门窗上而向室内传递,在室内,主要是由取暖设备产生并通过门窗向室外传递。传导热损失是通过物体分子运动而进行能量的传递,从而将热量从温度较高一侧传递到较低一侧。根据建筑门窗传热系数检测原理可知,上述2种热损失以门窗的整窗传热系数来衡量,传热系数越大,其热损失越大。对流热损失即通过门窗缝隙的空气渗透热损失,通过门窗的空气渗透越大,其对流热损失越大。而根据建筑门窗传热系数检测原理可知,检测时将门窗缝隙进行了密封处理,并未考虑对流热损失对门窗整体传热系数的影响。综上所述,门窗的实际节能效果应由表征对流热损失的门窗缝隙引起的空气渗透热损失和衡量辐射和传导热损失情况的整体传热系数综合反映。

2.2 空气渗透热损失的计算

GB 50189—2003《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规定了多层和高层民用建筑加热由门窗缝隙渗入室内的冷空气的耗热量,如式(1)所示:

式中:Q———由门窗缝隙渗入室内的冷空气的耗热量,W;

Cp———空气的定压比热容,取Cp=1 kJ/(kg·℃);

ρwn——采暖室外计算温度下的空气密度,kg/m3;

L——渗透的冷空气量,m3/h;

tn———采暖室内计算温度,℃;

twn———采暖室外计算温度,℃。

ρwn按JGJ 26—2010规定计算,见式(2):

计算时,为了与GB/T 8484—2008《建筑外门窗保温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中传热系数的检测条件相一致,计算由门窗缝隙渗入室内的冷空气密度时,取室外温度twn=-20℃,此时空气密度可按式(2)计算得:ρwn=1.395 kg/m3。

通过门窗缝隙渗透的冷空气量为:

式中:L———门窗的总空气渗透量,m3/h;

q2———门窗的单位面积空气渗透量,m3/(m2·h);

S———门窗的面积,m2。

将空气的定压比热容Cp=1 kJ/(kg·℃),采暖期室外计算温度下的空气密度ρwn=1.395 kg/m3,△t=tn-twn及式(3)代入式(1),得到加热由门窗缝隙渗入室内的冷空气的耗热量为:

则由式(4)可以计算出建筑门窗室内外温度差为1℃时,单位面积空气渗透热损失为:

参照门窗传热系数的定义,将KQS称为门窗单位面积空气渗透热损失传热系数。

因此,实际工程中反映建筑外门窗保温性能的综合传热系数K'应为:

3 气密性对保温性能的影响效果分析

对于表2建筑门窗气密性能分级中单位面积空气渗透量q2,按式(5)可计算出对应的单位面积空气渗透热损失传热系数KQS(见表4);假设某一组建筑外窗检测的传热系数均为K=2.7 W/(m2·K),其气密性能分别对应表2所示气密性分级,则按式(6)可计算出反映该组外窗实际保温性能的综合传热系数K'(见表4)。

从表4可以看出,相同传热系数K的一组外窗,由于气密性能等级不同,其气密性能引起的空气渗透热损失相差很大,气密性等级越低,空气渗透引起的热损失越大,外窗的实际热损失就越大。

由表4还可以看出,表3中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要求的气密性能指标中,对于低层建筑而言,因气密性能引起的最大单位面积空气渗透热损失传热系数KQS达到2.93 W/(m2·K),如果外窗的检测传热系数K=2.7 W/(m2·K)满足节能设计要求,则其因空气渗透引起的单位面积空气渗透热损失传热系数KQS甚至大于检测传热系数K。此时,外门窗的实际综合传热系数K'为5.63 W/(m2·K),空气渗透引起的热损失占比最大达到52%。即使是对于高层建筑的气密性能指标要求中,因气密性能引起的最大单位面积空气渗透热损失传热系数KQS达到1.76 W/(m2·K),对于检测传热系数K=2.7 W/(m2·K)的外门窗,外门窗的实际综合传热系数K'也达到4.46 W/(m2·K)]。空气渗透引起的热损失占比最大也达到39.5%。

同样,利用单位面积空气渗透热损失传热系数KQS和综合传热系数K'还可以对不同类型门窗产品的实际节能效果进行评价。

4 应对措施

从建筑门窗气密性能检测来看,由于结构性的原因,推拉窗的气密性普遍低于平开窗,很难满足节能的要求,在实际节能设计中,应优先选用平开窗。对于平开窗而言,应采用带中间密封的三密封结构[2],如图1和图2所示。

在这种密封结构的平开窗设计中,由于中间密封将水密和气密分隔成独立的腔室,提高了门窗的气密和水密性能。

根据门窗气密性分级指标q1和q2关系,门窗设计时,在满足开启部分满足通风换气及功能需要的前提下,应尽可能减小开启部分的面积,即减小因气密性能产生的空气渗透热损失。

由于安装中空玻璃后的平开窗扇较重,因此,应采用材料可靠,承重性能好及具有多点锁闭功能的五金配件。

5 结语

气密性能对建筑门窗的节能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门窗的实际节能效果应通过保温性能和气密性能综合评价,提高门窗的节能性能应从提高保温性能和气密性能两方面综合考虑。

参考文献

[1]刘正权,刘海波,董人文,等.建筑外门窗气密性及空气渗透热损失对实际保温效果的影响[J].门窗,2009(5):25-28.

篇9:《宗教与法治》秋季刊征稿启事

内容应注重突出科学性、创新性、地域性、实用性和普及性。文字力求简明通顺、通俗易懂,为生产者所喜闻乐见。一般文章2 000~3 000字为宜。

2 时间要求

《中国瓜菜》是农业科技期刊,农业科技期刊讲究农时。同时,稿件到达编辑部后有3个月的审稿时限。因此,敬请作者投稿时注意时间,避免稿件通过审查却因与农时不符而未能及时发表。

3 稿件需求情况

良种良法配套栽培技术,无公害标准化栽培技术,平衡施肥、合理用药、节水灌溉、秸秆还田等栽培技术类稿件优先发表。

4 编辑提示

好的技术性稿件,不求面面俱到,作者若能把实践中探索的独到的对本地区生产具有指导借鉴作用的经验和方法提炼总结出来最好;栽培技术上有改进、对生产上有帮助的稿件也受欢迎。脱离实践、闭门造车、抄袭书刊的稿件,请勿投。另,勿忘留下您的电话。

5 声明与约定

(1)来稿文责自负。

(2)来稿一律署真实姓名和工作单位,务必写明详细通讯地址、邮编、电话号码及E-mail,以便及时联系。

(3)请勿一稿多投。

(4)来稿收到后1个月内将处理意见通知作者。满1个月未收到退修或录用通知,作者可自行处理。

(5)刊用的稿件赠寄样刊2本,并付稿酬(含与本刊签约的其他数据库收录的稿酬)。优秀稿件稿酬从优。

地址:郑州市航海东路南·中国农科院郑州果树研究所杂志社

篇10:《宗教与法治》秋季刊征稿启事

为进一步加大对现代农业发展工作的新闻宣传力度,多层次、多视角、全方位展示现代农业与都市生活的密切关系,市农业委员会、芜湖日报报业集团联合开展“现代农业与都市生活”摄影竞赛活动,欢迎广大摄影家、摄影爱好者踊跃参赛。

一、征集内容:以摄影手法客观再现我市优质高效农业、高科技设施农业、绿色生态农业、休闲观光农业、农产品加工业等,展示我市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成果,以及对现代都市生活的影响。

二、征稿日期:1月1日至月30日

三、奖项设置:

一等奖1名,奖金元;

二等奖2名,奖金1000元;

三等奖3名:奖金500元;

优秀奖10名:奖金200元。

四、征稿细则:

1、参赛作品不得经电脑创意和改变原始影像,后期制作除亮度、对比度、色饱和度的.适度调整外,不得用电脑ps等软件进行添加、删除、改变色彩等技术处理。

2、投稿作品为jpg格式,每张图片大小3M左右,彩色、黑白不限。

3、投稿方式:来稿请传xwtp@163.com信箱,并注明“现代农业与都市生活”,每幅作品需标明作者、时间、地点及简单的文字介绍。

篇11:《宗教与法治》秋季刊征稿启事

为进一步宣传推介肥东,展现改革开放以来肥东的可喜变化,增强家乡人民热爱肥东、建设肥东的自豪情愫,特举办“文一名门河畔杯”改革与建设摄影大赛,现面向社会征稿,诚邀各摄影团体、摄影家及摄影爱好者选送佳作参赛。

5月春风拂面,在这春暖花开的季节,和家人、和朋友、和最爱的他(她)一起郊游成了我们最佳的休闲方式。如此温柔的季节,最适合在浪漫的地方留下属于这一刻的永恒记忆。“文一名门河畔杯”摄影大赛,为你提供展示的舞台!

主办:安徽省文一投资控股集团店埠置业有限公司、肥东县摄影家协会

承办:合肥秀美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协办:秀美肥东摄影网

一、征稿时间:即日起至2015年9月20日止(以收到作品时间为准)。

二、征稿内容:

1.反映肥东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发展和人文变化的老照片及摄影作品;

2.反映店埠河秀丽的.自然和人文风光,突出肥东人对肥东母亲河的依恋情结;

3.反映文一地产在肥东的发展历程以及给城市品质人居生活带来的深刻变化。

三、奖项设置:

特等奖1名,10000元现金+10000元购房抵用券

一等奖2名,5000元现金+5000元购房抵用券

二等奖3名,3000元现金+3000元购房抵用券

三等奖5名,1000元现金+2000元购房抵用券

优秀奖50名,100元现金+1000元购房抵用券

四、征稿细则:

1.欢迎省内外摄影家、摄影爱好者投稿,但同一作者不得以多个网名投稿,投稿作品彩色、黑白、组照(组照不超过6幅)均可。

2.投稿方式:

在《秀美肥东》摄影网(www.xiumfd.com)“文一名门河畔杯”投稿专区发图,同时将原片(JPG格式)发至邮箱xmfd2013@163.com(注明作品名称+姓名+网名+电话)。或自行送至:

肥东文一名门河畔营销中心(龙泉东路与沿河西路交口,电话:67668888)、肥东文一国际销售中心(合店路与燎原路交口,电话:67299999)、肥东托斯卡纳商业街营销中心(桥头集路与临泉东路交口向西100米,电话:67669999)。凡自行提交至营销中心,均可现场获得精美礼品一份。

3.谢绝提供电脑创意和改变原始影像的作品(照片仅可作亮度、对比度、色彩饱和度的适度的调整,不得作合成、添加、大幅度改变色彩、造型等技术处理)。

4.所有提交的参赛作品概不退还,参赛作品所涉及的名誉权、肖像权、著作权等法律责任由作者本人负责。

5.次大赛不收参赛费,凡获奖作品主办方拥有永久免费使用权。大赛结束后将出版《“文一名门河畔杯”肥东改革与建设摄影大赛获奖作品集》,并举办影展。

6.凡参赛者均视为同意本活动之所有规定,对不符合大赛要求作品,一经发现将取消参赛资格。

五、评选方式:本次大赛投稿结束后,将邀请省、市摄影家择期评选。同一作者获优秀奖作品数量不限,获特、一、二、三等奖作品的作者不得重复,以最高奖项为准。

评选结果将在《秀美肥东》摄影网,肥东县摄影家协会QQ交流群(群号:224264056),相关报纸、电视、网络媒体公布,必要时电话通知。

六、特别提醒:征稿期间主办方将围绕活动主题,不定期组织相关拍摄活动,请及时关注秀美肥东摄影网及肥东县摄影家协会QQ交流群的相关信息公布。

篇12:《宗教与法治》秋季刊征稿启事

《农村经济与科技》的主要读者对象为经济界的专家学者,各大专院校师生,从事“三农”工作的各级领导干部,以及从事农业科技研究、农业技术推广的科技工作者。本刊因其系统性、前瞻性而深受广大读者关注。

投稿邮箱:jiaoyu2@126.com《农村经济与科技》(注明投本刊);

邮政编码:441021QQ:820025755手机:(027)***

地址:湖北省襄樊市襄城檀溪路18号

栏目设置:

1.问题探讨:针对国际经济、社会发展动态,以及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度探究,提出独到见解。

2.关注农民工:关注农民工的生存环境,针对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留守妇女、农民工子女就学,以及农民工社会保障等问题进行深度分析,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

3.新农村建设:介绍我国新农村建设取得的成就,推广新农村建设的新经验,以及国外新村建设的新模式。

4.农业产业化:介绍国内外农业产业化取得的新经验、新成就。

5.专业合作社:关注我国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状况,研究农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规律,创新农村专业合作社的经营管理模式,充分发挥专业合作组织助农增收、富裕农民的作用。

6.农村经管:以全球经济发展趋势为背景,立足我国经济全局,多角度深层面地探究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深度分析中国经济与全球经济的战略关系及其可能对我国经济、社会、生产各方面产生的影响,并从宏观角度对我国经济发展中面临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7.城乡统筹:介绍城乡统筹的目的、意义,以及国内外实行城乡统筹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典型实例。要把挖掘农业自身潜力与工业反哺农业结合起来,把农村就业与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转移结合起来,深入探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统筹、互利共赢的发展路径,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繁荣农村经济。

8.职教天地:报道科研动态,传播最新科技,关注农村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广大农民及城乡学子的就业能力。

9.实用技术:介绍一些最新的农业实用技术。

投稿须知:

1.稿件要求内容具有新意,且立论明确、论据可靠、数据准确(计量单位一律用公制单位)、文字精炼;照片和图表要规范、清晰;文字说明要简洁;表格采用“三线表”。

2.所有论文都要有中文摘要、关键词、参考文献。

3.基金资助项目产生的论文应在文稿首页页脚注明基金项目名称及编号,第一作者要在文稿首页页脚注明出生年份、性别、民族、籍贯、学校(或工作单位)、研究方向、联系电话、电子邮箱,有两个以上单位、多个作者的,要注明署名顺序。

正确论文格式,请参考。

企业家社会资XXXXXX的影响探析

张三

(中国大学商学院安徽合肥230039)

摘要:企业家利用自己拥有的社会资本为企业进行融资是目前许多中小企业融资的重要手段之一,企业家社会资本对中小企业融资管理会产生较大的影响,文章在对企业家社会资本对中小企业融资管理的影响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如何更好地利用企业家社会资本提高中小企业融资效率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企业家社会资本;中小企业;融资

正文:„„„

由于我国经济发展仍处于转型时期,市场发展水平和各项法律制度均在不断发展完善之中,各种社会关系以及一些非正式的制度安排在政策、信贷、信息甚至是生产要素等资源的获取以及企业之间商业关系的建立等方面都会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企业家与政府部门之间以及企业家之间的关系网络有着不可低估的价值。在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始终伴随它们的最大难题是融资难的问题,多数企业家都在想方设法通过自己的各种社会资源为企业融资,那么企业家社会资本对中小企业的融资管理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如何更好地利用企业家社会资本提高中小企业融资效率呢?本文拟就上述问题进行探讨。

一、企业家社会资本的内涵

社会资本的概念是法国学者布尔迪厄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来的,他把这个概

注释:

①周林彬著:《企业家社会资本探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369页。

②孙宪忠:“不动产物权取得研究”,载梁慧星主编:《民商法论丛》,法律出版社第3卷,第42页。

③高富平:《中小企业融资》,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112页。

参考文献:

[1]陈传明、周小虎:“关于企业家社会资本的若干思考”,《南京社会科学》,2001(11)

[2]马宏:“社会资本与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经济问题》,2010(12)

[3]周秋卉:《中小企业社会资本与融资效率关系的实证研究》,2009

篇13:心土培肥改良白浆土后效调查

赵德林等[2]通过系列研究明确了心土混层改良白浆土的机理,提出上翻20 cm,下混30~40 cm的农艺指标;刘峰等[3]采用三段式心土混层犁进行了心土混层耕改良白浆土研究,结果证明,三段式心土混层犁彻底消除了白浆层的不良影响,增产率在10.0%~27.9%,一次改土后效可持续7 a以上。按照陈恩凤先生提出的土壤肥力的本质概念,土壤肥力组成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土壤的“体型”,一是土壤的“体质”[4]。鉴于上述的心土混层耕改土技术并未给土壤带来新的化学物质,只是改变了土壤的“体型”。因此,要进一步提高心土混层耕白浆土改良的效果,就必须在改良土壤“体型”的同时,改良土壤的“体质”,即将白浆土的物理性质改良与土壤化学性质培肥有机地结合为一体。为此开展了白浆土心土培肥研究。本文是心土培肥研究的部分内容,试图阐明心土培肥4a后对白浆土理化性质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土壤

试验地点在黑龙江省宝清县853农场1分场2队6号地(东经132°55′左右,北纬46°5′左右),供试土壤为岗地白浆土,黑土层厚20~25 cm,白浆层厚18~20 cm,白浆层下为发育良好的淀积层,耕层土壤基本性质为:有机质24.4 g·kg-1,碱解氮118.25 mg·kg-1,速效磷36.28 mg·kg-1,速效钾110.12 mg·kg-1,pH(水土比2.5∶1水浸)5.98。

1.2 试验设计

试验于2002年8月处理,前茬小麦,使用机械为自主研发的心土培肥犁。2006年9月调查土壤理化性质。

试验设6个处理区,①心土混层耕区,采用心土混层犁作业,耕深45~50 cm,保持耕层位置不变,白浆层和淀积层1∶1比例混拌;②钙培肥区,在①的处理基础上,向混拌层施入石灰801 kg·hm-2;③低磷培肥区,在①的处理基础上,向混拌层施入磷酸二铵150 kg·hm-2;④高磷培肥区,在①的处理基础上,向混拌层施入磷酸二铵750 kg·hm-2;⑤磷钙综合培肥区,在①的处理基础上,向混拌层施入石灰640.5 kg·hm-2+磷酸二铵321 kg·hm-2;⑥深松区(CK),深松深度为30~35 cm。

1.3 采样方法

各处理区挖土壤剖面,土壤样品分0~20 cm,20~30 cm,30~50 cm,50~60 cm四层采样,风干后磨碎,分别过筛60目和100目保存,供养分分析测定。土壤物理性质的测定则分为5~10 、20~25 、30~35和45~50 cm四层环刀取样,采得的原状土用胶带封好后带回室内测定。

1.4 分析方法

土壤化学性质测定均用常规方法[5],有机质用重铬酸钾法;pH(水浸—水土比2.5∶1);土壤全氮用凯氏定氮法;全磷用HClO4-H2SO4-钼锑抗比色法;全钾用HF—HClO4消煮法;碱解氮用扩散皿法;有效磷用NaHCO3-钼锑抗比色法;速效钾用NH4OAC浸提-火焰光度计法;CEC用NH4OAC淋洗法。土壤三相分布用三相测定仪(DIK-1130)测定,容重采用浸水容重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心土混层耕对土壤三相及容重的后效

土壤的三相率是指土壤固相、液相、气相分别占土壤容积的比例。其中,构成土壤固相部分的主要组成物质比较复杂,包括土壤微生物、动植物的残体、砂石、一次矿物、二次矿物、有机质等。对于某一种土壤,土壤固相率是相对稳定的数值,同一种类土壤,影响固相率大小的主要因素是外力的作用,如耕作、压实等。土壤固相率的大小反映了土壤的紧实程度,影响土壤的透水性能。对于多数旱作土壤来说,适宜的三相比为:固相率40%~50%,液相率25%~30%,气相率15%~25%。如果气相率低于8%,会妨碍土壤通气而抑制植物根系生长和好气微生物的活动[6]。由于培肥处理均采用同一机械,故只选择了心土混层耕区和对照作比较(见图1(a)、(b))。从图1看出,心土混层耕改土区和对照区表层土壤三相比差异不大,二者的差异主要受当年中耕影响所致;20~25 cm土层,对照区的主要矛盾在于固相率高达60%,气相率不足5%。心土混层耕改土后, 土壤固相率比对照降低6.31%,液相率降低4.19%,气相率提高10.49%;30~35 cm土层,心土混层耕改土区固相率比对照降低5.47%,气相率提高5.46%;45~50 cm土层两处理区差异不大。此外,心土混层耕改土后,降低20 cm以下的心土层的土壤容重明显(见图2),20~50 cm土 层的土壤孔隙度平均比对照提高5%~6.68%(见图3),表明改土作业4a以后,仍可见其效果。

2.2 心土培肥对土壤全量养分的后效影响

调查土壤全量养分结果如表1所示。由表1看出,全氮、全磷含量均呈现由表层向下递减。20~30 cm各心土培肥处理全氮含量均高于对照,30~50 cm仅以两个施钙区明显高于对照;20~30 cm土层磷钙综合培肥区全磷含量最高,以下两层各处理间均无太大变化,这可能同施入的改土物料中含有氮素有关。心土混层耕和磷钙综合培肥区的0~20 cm和20~30 cm的全钾含量较高,其它各处理和各层之间无明显差异,均由表层向下逐渐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0~20 cm各处理差异不明显,20~30 cm层次高磷培肥区和磷钙综合培肥区较高,分别为34.2 g·kg-1和35.7 g·kg-1,30~50 cm则以钙培肥区和磷钙综合培肥区最高,超过了20 g·kg-1。从中可看出心土培肥对土壤全量养分仍有一定的影响。

2.3 心土培肥对土壤其他养分的影响

各处理土壤碱解氮调查结果如图4所示。

各处理0~20 cm土层碱解氮含量相似,20~30 cm层次以三个磷培肥最高,其中以磷钙综合培肥碱解氮含量最高,磷培肥处理次之,30~50 cm层次磷钙综合培肥最高,此层次可能是由于采样误差造成了数值上的差异;从有效磷分析结果看出(见图5),各处理之间差异大,无规律性;心土层土壤有效磷含量,各改土处理区均明显高于对照,但由于大田作业精度比较低,导致施入的改土物料不均匀,磷培肥和高磷培肥处理相比较,分别在不同层次上出现较高的数值。磷钙综合培肥处理心土层有效磷含量增加不明显,可能是由于钙和磷混合后导致有效磷下降,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施钙区土壤pH明显高于其他处理(见图6),但钙、磷综合改土区改善土壤pH效果不明显,其原因有待于进一步研究。钙培肥处理增加了交换性钙、镁的含量(见图7,图8)。

2.4 心土培肥对作物产量的影响

本试验对大豆进行了3a的产量调查,调查结果如表2所示。

从表2看出,各改土处理区均比对照增产显著,除心土混层耕外,各心土培肥区均达到差异极显著水平,而不同培肥物料的培肥效果不同,增产效果依次为:磷+钙>低磷>钙>高磷>心土混层耕,但培肥物料之间差异不显著。表明改土3 a后磷钙综合培肥处理增产效果最好,可能是由于磷和钙之间的互作效应发挥了肥料的最佳利用率。

注:括号内数据为相对产量/%,其余数据为实际籽实产量/kg·hm-2。

3 结论

3.1 机械处理4a后改良白浆土物理性质效果仍然十分明显。心土混层耕和对照区表层土壤三相比差异不大,20~35 cm土层土壤固相比例降低,液气比例有所上升;孔隙度20~50 cm机械处理区平均比对照高5.00%~6.68%。

3.2 心土培肥对提高土壤全量养分有一定效果。各处理区土壤全氮、全磷、有机质含量高于对照。

3.3 白浆土心土有效磷含量随施磷量的增加而增加,心土施钙提高土壤pH,增加了交换性钙、镁的含量,提高土壤的保肥能力。但钙、磷综合改土区调节土壤pH效果及改善土壤磷素状况效果不明显,其原因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3.4 连续3a产量调查结果,磷和钙配施增产效果最显著,比对照平均增产20.27%,但不同培肥物料之间产量差异不显著,二者的互作效应还需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黑龙江省土地管理局.黑龙江土壤[M].北京:农业出版社,1992.

[2]赵德林,刘峰,贾会彬,等.心土混层耕改造白浆土效果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1994,27(4):37-44.

[3]刘峰,张玉龙,贾会彬,等.三段式心土混层犁及其改良白浆土效果的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2001,17(3):57-61.

[4]陈恩凤.土壤肥力物质基础及其调控[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0:11-19.

[5]鲁如坤.土壤农业化学分析方法[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0.

篇14:《现代显示》征稿启事

本刊秉承“传播显示技术、服务完整产业链、立足科技情报”的办刊宗旨,为政府、行业、企业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和完整的服务,加速科技信息化转型,努力打造一个具有公信力和影响力的专业科技情报期刊。本刊所设栏目有“专家的思考”、“《Information Display》精选”、“技术交流”等。

阅读对象:从事显示相关领域科研和生产的企业决策者、专业科技人员和相关大专院校师生。

征稿范围:涉及平板显示或其他各类显示技术的基础理论以及应用的论文或与产业发展相关的各类报道,包括上游材料、中游器件以及下游应用各方面的内容及信息,体裁、题材不限。

投稿需知:

(1)来稿未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

(2)论文结构完整:

①标题、摘要(100~200字为佳)、关键词(3~8个)——中、英文对照;

②正文——字数不限(以5000字左右为佳),语句流畅,结构清晰,文中所提及术语及名称等尽量为中文,所配图表(含标注)皆以中文表述,且图片清晰;

③参考文献——按正文中出现的次序列于文后,如引用期刊文章格式为:[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④作者简介——格式如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学历,简历及研究方向(任选),E-mail等。

(3)来稿一经录用,本刊将按规定酌致稿酬,并赠送当期刊物。

(4)注:本刊已入编《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资源系统(China Info)数字化期刊群”和“龙源期刊网”。凡在本刊发表的文章、信息,将统一由编辑部全文入编上述刊、网,并一次性付清稿酬。若不同意入编,请在来稿中声明。

投稿方式:

投稿请通过电子邮件方式寄发。E-mail:xdys2004@vip.163.com。

《现代显示》杂志社通讯方式:

电话:010-88690706,83682328 传真:010-83681009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宗教与法治》秋季刊征稿启事】相关文章:

我国宗教法治建设的路径12-11

宗教与世俗共舞05-10

读法律与宗教有感06-26

宗教传播与社会治理09-10

宗教信仰与仪式04-21

大学生与宗教范文05-25

法律与宗教读后感06-28

和谐社会与宗教04-27

宗教与自然界的关系09-11

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04-11

上一篇:陕教版七年级政治上册 第1课 生命的乐章 (第二课时)(教案)下一篇:对于应届毕业生找工作的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