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大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

2024-04-19

广西大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通用5篇)

篇1:广西大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

作 者:吴兴亮 李泰辉 刘作易 谭伟福 宋斌 邓春英 李常春 吴健生 WU Xing-liang LI Tai-hui LIU Zhuo-yi TAN Wei-fu SONG Bin DENG Chun-ying LI Chang-chun WU Jian-sheng  作者单位:吴兴亮,WU Xing-liang(贵州科学院,贵阳,550001)

李泰辉,宋斌,邓春英,李常春,吴健生,LI Tai-hui,SONG Bin,DENG Chun-ying,LI Chang-chun,WU Jian-sheng(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广州,510070)

刘作易,谭伟福,LIU Zhuo-yi,TAN Wei-fu(贵州农业科学院,贵阳,550009;广西大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金秀,545700)

刊 名:贵州科学 英文刊名:GUIZHOU SCIENCE 年,卷(期): 27(1) 分类号:Q949.329 关键词:大型真菌   大瑶山   广西  

篇2:广西大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

本文报道了防城金花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大型真菌121种,分属于54属,27科.其中担子菌106种,47属,22科;子囊菌15种,7属,5科.该地区的.大型真菌可分为3个垂直带:低山带中的大型真菌;中山带中的大型真菌;山顶带中的大型真菌.

作 者:吴兴亮 李泰辉 宋斌 邓春英 黄浩 黄瑞斌 李福阳 作者单位:吴兴亮(贵州科学院,贵阳,550001;热带生物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海口,570228)

李泰辉,宋斌,邓春英,黄浩(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广州,510070)

黄瑞斌,李福阳(广西防城金花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防城,538021)

篇3:广西大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

江西省地处长江中下游南岸,全省地貌类型齐全,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气候温暖,森林植被垂直分布差异明显,植被类型丰富,代表性的植被类型主要有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针叶林、针阔叶混合林、常绿与落叶阔叶混合林和落叶阔叶林,山顶矮林以及竹林等[3]。良好的气候条件和地貌的多样性以及丰富的植被资源,使江西成为适合野生大型真菌生长繁殖的天然温床。丰富的真菌多样性也使江西省成为我国极具真菌资源调查价值的地区。而江西省境内分布的众多的自然保护区则为真菌资源的调查提供了方便。

一些真菌学者对江西的大型真菌资源做了调查[4,5,6,7]。然而,这些零碎的野外调查工作对于江西省大型真菌的系统研究是远远不够的。本次调查是笔者对江西省野生大型真菌资源进行系统的调查研究的一部分。

1 江西武夷山自然保护区自然概况

江西武夷山自然保护区位于江西省上饶市铅山县南部,地处武夷山脉北段的西北坡,与福建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毗邻。地理位置为北纬27°48 11"~28°00 35",东经117°39 30"~117°55 47"。保护区总面积16 007hm2,其中核心区2 318hm2,缓冲区1 838 hm2,实验区11 851 hm2。

江西武夷山自然保护区耸峙于赣闽两省边境的武夷山脉,绵亘500km,山势雄伟,是赣江和闽江的分水岭,主峰黄岗山海拔2 157.7m,是中国大陆东南部的最高峰,有“华东屋脊”之称。江西武夷山自然保护区位于黄岗山的西北坡,是江西省极罕见的原始状态森林的主要分布区域。这里是亚热带海洋气候与内陆气候的过渡地区,自然环境独特,地质构造复杂,山体高大、山势险峻,相对高度差大,悬崖峭壁发育,地貌类型多样,河谷深切,水流湍急,水能丰富。保存有完好的森林生态系统。植被茂盛,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是闻名中外的生物物种天然基因库。

2 调查及鉴定方法

此次调查是在野生大型真菌产生子实体的高峰期7月份进行的,历时10天。采用实地调查、采集标本和室内鉴定等方法,对江西武夷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的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植物群落及不同的海拔地区进行了调查研究。

调查时认真观察地上、草丛、枯枝、倒木、树桩、落叶层和立木等各种生境的大型真菌,发现标本后进行摄影、记录、并仔细采集。鉴定采用的分类系统是目前国内外普遍使用的Ainsworth(1973)的分类系统[8]。鉴定结果主要依据采集的标本及所拍的实物照片及标本的镜检。

3 调查结果

3.1 鹅膏菌科Amanitaceae

(1)橙黄鹅膏菌Amanita citrina(Schaeff.)Pers.,生于地上。

(2)厚环鹅膏Amanita pachycolea D.E.Stuntz,生于地上。

(3)鬼笔鹅膏Amanita phalloides(Vaill.ex Fr.)Link,生于地上。

(4)红托鹅膏菌Amanita rubrovolvata Imai,生于地上。

3.2 灵芝科Ganodermataceae

(1)树舌扁灵芝Elfvingia applanata(Pers.)P.Karst,生于腐木上。

(2)光亮灵芝Ganoderma nitidum Murr.,生于腐木上。

3.3 珊瑚菌科Clavariaceae

红拟锁瑚菌Clavulinopsis miyabeana(S.Ito)S.Ito,生于地上。

3.4 粉褶菌科Entolomataceae

晶盖粉褶菌Entoloma clypeatum(L.)P.Kumm,生于地上。

3.5 多孔菌科Polyporaceae

(1)密粘褶菌Gloeophyllum trabeum(Per.;Fr.)Murr.,生于腐木。

(2)冷杉囊孔菌Hirschioporus abietinus(Dicks.;Fr.)Donk,生于腐木。

(3)褐芝小孔菌Microporus affinis Bull.ex Nees,生于腐木。

(4)蓝灰干酪菌Tyromyces caesius(Schrad.;Fr.)Murr.,生于腐木。

3.6 鸡油菌科Cantharellaceae

喇叭陀螺菌Gomphus floccosus(Schwein.)Singer,生于地上。

3.7 侧耳科Pleurotaceae

(1)Hohenbuehelia flexilis(Fr.)P.D.Orton,生于大叶青冈立木。

(2)贝形圆孢侧耳Pleurocybella porrigens(Pers.Fr.),生于Sing腐木。

3.8 蜡伞科Hygrophoraceae

(1)蜡伞Hygrophorus ceraceus(Wulfen)Fr.,生于地上。

(2)安络小皮伞Marasmius androsaceus(L.)Fr.,生于南方铁杉腐木。

(3)硬柄小皮伞Marasmius oreades(Bolt.;Fr.)Fr.,生于地上。

(4)紫红皮伞Marasmius pulcherripes Peck,生于杜鹃落叶。

(5)干小皮伞Marasmius siccus(Schwein.)Fr.,生于水青冈落叶。

3.9 白蘑科Tricholomataceae

(1)紫晶蜡蘑Laccaria amethystea(Bull.)Murrill,生于地上。

(2)Laccaria fraterna(Cooke&Massee)Pegler,生于地上。

(3)条柄蜡蘑Laccaria proxima(Boud.)Pat.,生于地上。

(4)褐小菇Mycena alcalina(Fr.)P.Kumm.,生于落叶。

(5)Mycena citrinella(Pers.:Fr.)Quel.,生于地上。

(6)Mycena holoporphyra(B.et C.)Sing.,生于地上。

(7)Mycena rosea(Bull.)Gramberg,生于腐木。

(8)粘小奥德蘑Oudemansiella mucida(Schrad.;Fr.)Hohnel,生于地上。

(9)鳞皮蘑Tricholoma imbricatum(Fr.)P.Kumm,生于地上。

(10)Xeromphalina caiticinalis(Fr.)Kuhn.et Maire,生于腐木。

(11)铃形干蘑脐菇Xeromphalina campanella(Batsch)Maire,生于腐木。

3.1 0 马勃菌科Lycoperdaceae

白剌马勃Lycoperdon wrightii Berk.&M.A.Curtis,生于地上。

3.1 1 鬼笔科Phallaceae

白鬼笔Phallus impudicus L.,生于地上。

3.1 2 光柄菇科Pluteaceae

长条纹光柄菇Pluteus longistriatus PK,生于地上。

3.1 3 松塔牛肝菌科Strobilomycetaceae

红孢牛肝菌Porphyrellus pseudoscaber Secr.ex Singer,生于地上。

3.1 4 红菇科Russulaceae

(1)白纹红菇Russula alboareolata Hongo,生于地上。

(2)臭黄红菇Russula foetens(Pers.)Pers.,生于地上。

(3)从鳞盖红菇Russula lepida Fr.,生于地上。

(4)点柄臭黄菇Russula senecis Imai,生于地上。

(5)粉红菇Russula subdepallens Peck,生于地上。

3.1 5 齿菌科Hydnaceae

赭黄齿耳菌Steccherinum ochraceum(Pers.)Gray,生于腐木。

3.16革菌科helephoraceae

(1)干巴菌Thelephora ganbajun Zang,生于地上。

(2)掌状革菌Thelephora palmata(Scop)Fr.,生于腐木。

3.17牛肝菌科Boletaceae

紫盖粉孢牛肝菌Tylopilus eximius(Peck)Singer,生于地上。

4 小结与讨论

本次调查共采集标本220份,鉴定出担子菌亚门的真菌16个科,44种。其中,白蘑科种数最多有11种;其次是蜡伞科和红菇科,各有5种。由于调查的时间有限,采集的标本数量不够多,所以鉴定的种类比较少。江西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植被类型丰富,气候条件非常适应真菌的生长繁殖,其真菌种类值得我们进一步深入系统的调查。

篇4:广西九万大山大型真菌资源

广西九万大山大型真菌资源

报道了九万大山保护区的大型真菌219种,分属于93属、41科、14目,包括腐生菌48种,食用菌58种,药用菌46种,毒菌12种.

作 者:吴兴亮 李泰辉 宋斌 吴丽明 黄浩 WU Xing-liang LI Tai-hui SONG Bin WU Li-ming HUANG Hao  作者单位:吴兴亮,WU Xing-liang(贵州科学院,贵阳,550001;热带生物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海口,570228)

李泰辉,宋斌,吴丽明,黄浩,LI Tai-hui,SONG Bin,WU Li-ming,HUANG Hao(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广州,5100701)

刊 名:贵州科学 英文刊名:GUIZHOU SCIENCE 年,卷(期): 27(1) 分类号:Q949.329 关键词:广西九万大山   大型真菌   资源评价  

篇5:广西大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

铜壁关自然保护区属于云南高黎贡山南部支尖系高山向西南延生的余脉, 地势东北高、西南低, 山体海拔高度210~3 404 m。区内地势地貌复杂, 江河深切, 山高谷深, 温度和降水变化明显, 从而形成了多层次的生物气候类型。同时, 保护区在植物地理和动物地理上都属于不同区界的结合部和过渡地带, 不同区系的动植物种类在此交汇和渗透, 形成区系复杂、物种丰富、特有种多的特点, 很多动植物种类仅分布于该地区。保护区是我国唯一具有阿萨姆娑罗双和鹿角蕨分布的保护区, 是我国纬度最北而经度最西的热带雨林区和半常绿季雨林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地区[1,3]。

保护区复杂的自然环境条件、丰富的森林资源类型为腐生、寄生的真菌提供了丰富的基质和良好的栖息场所, 因此真菌种类多, 种群数量大。但由于保护区地处我国西南边陲与缅甸交界的国境线上, 交通不便, 故对保护区内的真菌资源采集研究较少, 仅在1995—1997年组织的铜壁关保护区资源考察项目中对保护区内的大型真菌进行过系统采集研究。共采集到大型真菌标本2100号, 鉴定出大型真菌171种, 隶属于2纲7目16科62属。发现15个中国新纪录种、3个新种。3个新种分别是铜壁关集毛菌 (Coltriciella tongbiguanensis) 、粗壮鬼笔 (Phallus robustus) [1]和铜壁关刺革菌 (Hymenochaete tongbiguanensis) [4]。由于考察时间都是在3—4月, 不是大型伞菌子实体生长的时间, 因此, 采集到的标本主要是非褶菌类、木耳目、银耳目、花耳目、鸟巢菌目和鬼笔目, 伞菌目只涉及到少量粪伞科、鬼伞科、丝膜菌科和口蘑科成员。因此, 需要再次对铜壁关自然保护区内的真菌资源补充调查, 以获取更准确的真菌资源种类和分布, 为将来资源开发提供帮助。

1材料与方法

2013年7—8月在云南铜壁关自然保护区内采用踏查的方法对大型真菌资源进行调查, 并采集子实体标本。在野外采集标本时做详细的野外记录, 包括标本的宏观特征、采集时间、地点和采集人等, 并用数码相机拍摄照片, 记录大型真菌的外表形态。记录完成后, 利用烘干箱对标本进行烘干, 烘干后的标本装入密封袋中保存。

在实验室中对烘干的标本进行微观形态特征观察, 结合宏观的特征对标本进行初步鉴定。标本提取DNA, PCR扩增ITS序列并测序。将所测序列与Gen Bank数据库中的序列进行Blast比对, 初步确定到种属。综合分子测序结果和形态特征, 对标本准确鉴定。

2结果与分析

2.1铜壁关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组成

经初步调查, 发现本次采集到的铜壁关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共137种, 隶属于3纲9目38科80属。参照“Dictionary of Fungi”第十版和“Genbank”数据库系统排列铜壁关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已知种类名录。

2.2优势科、属及其分析

对云南铜壁关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的科、属、种的数量进行统计, 具体见表1。

可以看出, 铜壁关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种数最多的科是伞菌科 (Agaricaceae) 和口蘑科 (Tricholomataceae) , 共40种, 占全部种类的29.2%;第二大科是红菇科 (Russulaceae) , 共12种, 占全部种类的8.7%;第三大科是多孔菌科 (Polyporaceae) , 共9种, 各占全部种类的6.6%。这些科在铜壁关自然保护区广泛分布, 共有61种, 占云南铜壁关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总数的44.5%。

云南铜壁关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共有80属, 种类超过4个种的属有伞菌属 (Agaricus) 、小蘑菇属 (Micropsalliota) 、粉褶菌属 (Entoloma) 、丝盖伞属 (Inocybe) 、小皮伞属 (Marasmius) 、金钱菇属 (Gymnopus) 、小菇属 (Mycena) 、乳菇属 (Lactarius) 和红菇属 (Russula) 。这9个属都属于担子菌门 (Basidiomycota) , 共有种类46种, 占云南铜壁关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总数的33.5%, 属的数目占全部属的11.3%。

3讨论

本次调查主要以踏采为主, 采集地点集中在铜壁关自然保护区的盈江片区。深入保护区对大型真菌采集, 实际采集中发现分布较多的大型真菌主要是牛肝菌目和红菇目的属种。它们主要分布在人畜活动比较多的地方, 比如道路的两旁的树根下。在采集时对牛肝菌目和红菇目进行观察, 通过颜色和宏观形态初步鉴定, 排除一些形态相似的种, 不进行行采采集集。。因因此此, , 在在整整个个大大型型真真菌菌种种数数中中, , 这这22个个目目的的真真菌菌不不是是最最多多的的。。

大大型型真真菌菌的的生生长长与与气气温温、、降降水水等等环环境境条条件件密密切切相相关关, , 在在不不同同的的季季节节产产生生的的大大型型真真菌菌种种类类有有所所不不同同。。例例如如在在33——4月, 在保护区内采集到的大型真菌以非褶菌类居多;7—8月, 在保护区内采集到的大型真菌以褶菌类居多。因此, 在较短的时期内, 对保护区内大型真菌种类很难全部调查清楚, 需要多年持续的调查积累。

通过对铜壁关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资源调查, 结合前人对该保护区大型真菌的研究, 基本弄清了该保护区大型真菌的分布情况, 有利于以后对这些大型真菌进行开发利用, 为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研究奠定一定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杨宇明, 杜凡.云南铜壁关自然保护区科学考察研究[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 2006.

[2]潘庭华.铜壁关自然保护区瑞丽片区生物多样性保护问题探讨[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 2014, 37 (2) :18-20.

[3]郜二虎, 李青文, 赵晓东.云南铜壁关自然保护区现状及发展对策[J].野生动物杂志, 2007, 28 (3) :49-51.

上一篇:鸿丰班组建设汇报材料下一篇:春检安全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