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广西宣传标语

2024-04-07

美丽广西宣传标语(共11篇)

篇1:美丽广西宣传标语

1、环境因文明而整洁,道路因礼让而畅通。

2、和谐交通始于一点一滴,文明畅通践于一言一行。

3、给自己一个文明的习惯,给南宁一份整洁的请柬。

4、整洁源于心,畅通成于行,有序贵于恒。

5、一城一美丽,一路一畅通,一村一洁净,一人一文明。

6、用文明装点南宁,拿行动美化绿城。

7、金贵银贵不如生态文明珍贵,山美水美整洁畅通南宁最美。

8、美丽整洁笑迎八方客,畅通有序喜交四海宾。

9、人人都是美丽南宁形象,个个都是整洁畅通力量。

10、整洁环境彰显南宁魅力,一路畅通构筑和谐风景。

11、城市整洁畅通有序,美丽南宁幸福宜居。

12、争做畅通“驶”者,不当违章“飚”兵。

13、我以我心爱南宁,我用我行美环境。

14、中国梦美丽梦梦圆南宁,整洁情畅通情情满绿城。

15、共树美丽整洁新形象,共享畅通有序新生活。

16、整洁畅通描绘南宁美丽,文明有序打造绿城魅力。

17、南·得美景,宁·静致远。

篇2:美丽广西宣传标语

2、美丽同梦,整洁同心,畅通同行。

3、万福红“邕”抱洁畅有序,“城”就首善之区。

4、畅通南宁始于让,整洁南宁践于行,有序南宁源于心,美丽南宁靓于城。

5、你我同心力促整洁畅通,城乡互动共建美丽南宁。

6、整洁畅通我给力,美丽南宁我受益。

7、整洁畅通与城市牵手,美丽南宁与梦想同行。

8、走好足下每一步,畅通南宁每一路。

9、身净缘自心净,心宽自然路宽。

10、给自己一个文明有序好习惯,给城市一个整洁畅通好环境。

11、“大行动”承载中国梦,“小奉献”美丽南宁城。

12、整洁畅通彰显城市风采,美丽南宁成就幸福家园。

13、美丽南宁爱于心,整洁畅通践于行。

14、美丽南宁如诗如画,整洁畅通宜商宜居。

篇3:美丽广西宣传标语

基于对这个问题的思考, 笔者想起了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活动, 对于正处在“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中的广西来说, 其经验值得借鉴和学习。

“千村示范、万村整治”:浙江的美丽乡村建设

浙江的乡村环境整治与建设无疑是走在全国前列。2003年, 浙江省委作出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的美丽乡村建设工程的决策, 比广西早了整整十年, 迄今为止, 浙江已连续实施了两轮“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 显然获得了很成功的效果, 浙江大地上的农村因此完成美丽蝶变, 成为宜业宜居宜游的地方。

近两年来, “美丽乡村”已成为浙江的一张“金名片”。2010年11月, 浙江又出台《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 (2011—2015) 》, 同时, 根据各地创建特色, 编印了《浙江省农村环境保护实例汇编》、《浙江省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手册》等资料。据统计, 2012年底浙江已有全国环境优美乡镇374个, 居全国之首;国家级生态县9个, 居全国第二;完成2.6万个村的环境综合整治, 整治率达89%, 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理行政村覆盖率达93%。

改革开放以来, 处于沿海发达地方的浙江农民率先“洗脚上岸”, 农村工业化、市场化、城镇化快速发展, 农村走上了小康路。但在浙江的一些农村, 这样的景象也不少见:一边是成群别墅, 一边是成堆垃圾;家里是窗明几净, 村前道路却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工厂村村冒火、户户点烟, 小河污染得连拖把都没法洗……能不能让生活富裕起来的农村环境也优美起来?2003年, 着眼于统筹城乡发展, 浙江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重大决策, 时任省委书记的习近平亲自带领工作组, 深入基层调研, 谋划总体布局, 全省开启了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为核心的村庄整治建设大行动。

据统计, 到2013年为止, 10年来, 浙江全省农村添置垃圾箱 (房) 112万个, 建设改造农村公厕2.3万个, 实现生活污水治理农户311万户。据统计, 为了推行庭院、村庄、道路、河道等全面洁化, 县和乡镇每年安排的保洁经费就达8亿元左右。走进村里, 现在是“废水有了家, 垃圾有人拉, 村头有树荫, 河里有鱼虾……”各种“村村通”也在不断缩小浙江城与乡的距离。2011年年底, 乡村“康庄大道”工程实现“村村通”, 8.3万公里的通乡、通村及联网公路, 大大改善了农民出行的交通条件。等级公路、邮站、电话、宽带等“村村通”均已实现, 全省客运班车通村率达93%。万里清水河道、农民饮用水、农村危旧房改造、农村电气化、现代商贸服务示范村等涉及水电路气网的各种基础设施不断扩容。截至2012年底, 全省累计完成农村住房改造建设153.7万多户。目前, 浙江已有2.6万个村完成环境整治, 村庄整治率达89%, 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理行政村覆盖率达93%, 生活污水治理行政村覆盖率达62.5%。

浙江的“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 一大亮点就是注重环境整治美化与产业发展的结合。如安吉县溪龙乡黄杜村, 作为一个产茶名地, 空气好风光美, 时有上海、杭州等地游人光顾, 已培养出一个“采茶时节卖白茶, 不采茶时卖风光的”健康地方业态。但这里以前其实还是穷乡僻壤, 在关闭村里办的几家污染企业后, 很快有资本大手笔进驻, 建起农业观光园。在旷世名作《富春山居图》的取景地桐庐县芦茨村, 一批批游客住在芦茨土屋, 在这里慢吃、慢聊、慢游, 感受悠闲的乡村生活。这里是桐庐重点打造的富春江乡村慢生活体验区。十年磨一剑, 精心呵护的生态优势, 正在桐庐演变成发展优势。依托秀丽山水, 乡村旅游、休闲养生、文化创意等产业日渐崛起。仅2013年上半年, 全县已接待游客422万人次, 同比增长17.8%;旅游收入达39.4亿元, 同比增长19.2%。

十年“美丽乡村”建设, 为农村带来了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 书写了一幅村美民富的美丽长卷。十年努力, 让浙江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远远低于全国平均值。此外, 文化产业也是浙江美丽乡村建设的一大手笔, 它在开始就已提出, 美丽乡村建设要“以文化为魂”。2012年初, 临安率先探索兴建以构建精神家园为内核的文化礼堂。不少村里设立有“孝子祠”、“孝悌榜”、“学子榜”等, 不仅为村民提供心灵安放的依托, 也渐渐成为村民满足精神需求的公共载体。2013年, 吴兴区移沿村的文化礼堂共举办12场“幸福舞台”文艺演出、6场“幸福讲堂”讲座以及20场“幸福礼堂”文明礼仪培训。嵊州市借着“种文化”东风将“越剧之乡”这个品牌越擦越亮, 农村“天天有戏”, 吸引了大批城里人下乡观看。一批国家一级演员, 文华奖、梅花奖得主领衔担纲, 把一台台经典剧目送到农民家门口。

文化送下乡, 新田歌、农家戏、农民画……农耕文化被不断挖掘出来。文化氛围形成了, 村民便在潜移默化中文明起来。他们自己总结:多一个广场, 少一个赌场;多看名角, 少些口角。

他山之石:浙江省美丽乡村活动经验

作为一个乡村整治和建设的先行者, 浙江的美丽乡村建设无疑积累了很多经验, 笔者总结如下:

一是以县乡为主发挥群众主体作用。浙江坚持因地制宜, 立足各市县的农村经济基础、地形地貌、文化传统等实际, 突出建设重点, 挖掘文化内涵, 展现地方特色。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以县为单位通盘考虑, 整体推进。同时, 浙江始终把农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 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 尊重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 引导他们大力发展生态经济, 加快建设生态家园。

二是成片连线整治。2010年, 作为首批全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8个示范省份之一, 财政部、环保部与浙江省政府签订了《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协议》, 推进农村环境连线成片综合整治。按照“多村统一规划、联合整治, 城乡联动、区域一体化建设”的要求, 编制农村区域性路网、管网、林网、河网、垃圾处理网、污水治理网一体化建设规划, 开展沿路、沿河、沿线、沿景区的环境综合整治, 成片连村推进农村河道水环境综合治理, 使农村环境明显优化。

三是突出示范县乡建设。浙江省按照“一次规划、三年实施”的原则, 以钱塘江、太湖流域和重要饮用水源保护区为重点, 选取工作基础较好、地方政府重视、有资金配套能力的地区作为示范区域, 细化研究示范区域整治村庄、治理任务、预期成效和保障措施等, 科学编制整治实施方案, 因地制宜地选取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污染治理模式, 实现“整治一片、改变一片、巩固一片”的目标。目前, 浙江省已成功创建374个国家级生态乡镇, 居全国之首, 加上2012年已向环保部申报的136个乡镇, 浙江有半数乡镇将有望成为国家生态乡镇。

_浙江桐庐县江南镇, 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深澳村, “美丽乡村”活动的改造使其面貌一新。

四是以四大行动强力推进。浙江省突出生态优先, 展示农村生态特色, 实施“生态人居建设行动”、“生态环境提升行动”、“生态经济推进行动”和“生态文化培育行动”四大行动, 统筹推进农村生态经济、生态人居、生态环境和生态文化建设。

可鉴之道:对“美丽广西·清洁乡村”的启示

广西是全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和绿色经济增长极。2012年广西森林覆盖率达61.4%, 超过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2015年森林覆盖率目标1.4个百分点, 居全国第三位, 绿色生态是广西最大的优势之一。为持续加快推进“美丽广西·清洁乡村”建设, 建议全区向浙江学习, 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加大工作力度。

一是成片整治并加大示范县乡的建设。要以西江、邕江和重要饮用水源保护区为重点, 科学编制整治实施方案, 结合广西石漠化综合治理、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生活污水垃圾污染治理等生态示范创建工作, 选取示范县乡建设;要突出农村环境连片整治, 以村屯为单位, 以开展生活污水收集与处理、垃圾收集运转、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等工作为内容, 优先选择群众积极性高、基础条件好的地区开展示范, 集中力量整体推进、重点突破, 继续推进环保模范城市、生态县市等生态文明建设试点, 从而带动全区活动的开展;建议广西环保厅根据各地创建特色, 编印《美丽广西·清洁乡村实例汇编》、《美丽广西·清洁乡村乡镇工作手册》等资料, 指导全区尤其是县乡开展生态乡镇创建工作。

二是多元化筹资推动活动的长期开展。要推动更多的信贷资金进入。推动金融部门加大对“三农”的支持, 尤其是要推动农村金融改革试点的县区, 创新信贷方式, 降低信贷门槛, 解决农户贷款难问题;通过项目运作引导社会各类资金进入。要以财政资金为引导, 以财政小资金引导社会大资金进入。要通过项目运作和社会捐助等多种方式, 引导国企、民企、社会团体和个人参与建设, 争取更多的中央专项资金并提高政府资金使用效率。建议设立“美丽广西·清洁乡村”专项资金申报项目库, 广西要更加主动地向国家争取项目资金, 盘活农村土地加大投入。在符合相关法规的前提下, 每年各市县安排一定数量用地指标, 用于村集体发展二、三产业, 鼓励引导有条件的村及社区实施土地整理、“空心村”整治和危旧房连片改造。

三是将公共服务进一步延伸到农村。建议推进行政村便民服务中心建设。提供社会保障、医疗卫生、通信通讯、供水供电、农资补助等服务。中心村建立集商品供应、农技推广、金融服务等便民服务为一体的村级综合服务社, 基本涵盖与基层群众密切相关的方方面面;将社会管理架构延伸向农村, 使广大农村的管理高度、精细度大大提高。要向浙江学习, 试行城乡一体的“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 把乡镇街道划分为管理服务网格, 组建相应的管理服务团队服务群众。

篇4:“大生态”孕育美丽广西

从昔日的酸雨城市嬗变为美丽的绿色家园,这一切得益于柳州人坚持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同步推进、宜居城市与国民经济同步发展、城乡人民生活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同步提高的“三个同步”发展理念,加大了生态保护和建设的力度。

柳州之变,是广西全力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广西致力打造最干净、最优美、最宜居的生态省区,并于2010年初作出了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的决定,努力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推进壮乡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建设“美丽广西”。在这一宏伟目标的实施过程中,广西壮族自治区副主席陈章良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将“生态建设”、“生态经济”和“生态民生”整合成为“大生态”的工作思路,不断做优生态品牌,在探索建设“美丽广西”的征程上迈出了铿锵有力的步伐。

生态建设——

唯有“山青水秀生态美”,方能“人杰地灵气象新”

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仅是广西最具魅力、最宝贵的财富,也是最大的比较优势。为把这一优势保持好、发挥好,陈章良始终坚持把生态建设作为促发展惠民生的一项重要任务,不断强调“山青水秀生态美”对广西的战略意义和品牌价值。

2008年以来,广西深入实施“绿满八桂”造林绿化工程及生态公益林保护、退耕还林等重点生态工程,全力建设西江千里绿色走廊和北部湾绿色生态屏障,全面推进石漠化综合治理,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为实现八桂大地“有山皆绿、有水皆清”,陈章良与广西广大干部群众一起,每年都到基层带头参加“大种树、优生态”活动,全区掀起了绿化环境、美化家园的热潮。从城市到农村,从乡镇到山区,全区上下形成“五级书记抓造林绿化”的大格局,共同推进国土绿化事业。2008年以来,全区共植树造林2100多万亩,年均超过400万亩。全区参加义务植树人数约1.22亿人次,累计完成义务植树4.18亿株。

作为一名生物学专家,陈章良对广西的生态保护给予了格外关注。在他的积极倡议和多方奔走下,2010年11月3日,我国第一个以兰科植物为保护对象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雅长兰科植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正式揭牌成立。2008年以来,广西已新建大容山等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5处,崇左白头叶猴等3处自然保护区成功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从而使广西国家级林业保护区达到13个。其中,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国家林业局列为国家级示范保护区,被吸收为“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单位,成为我国第29个世界生物圈保护区。

目前,广西已建立各种类型、不同级别的林业自然保护区63个,有效保护着90%以上陆地生态系统类型、90%以上的野生动物种群和几乎全部高等植物,初步形成布局较为合理、类型较为齐全、功能较为完备的自然保护区网络,为构建广西生态安全格局提供了重要支撑。自然保护区的发展壮大,为众多珍稀濒危物种提供生存栖息、繁衍发展的理想之地。白头叶猴、东黑冠长臂猿、瑶山鳄蜥、冠斑犀鸟、黑颈长尾雉、金斑喙凤蝶等得到有效保护。其中,白头叶猴种群数量已由2003年598只增加到937只;瑶山鳄蜥由2003年360条增加到近600条;2006年在广西邦亮林区重新发现的东黑冠长臂猿,由发现之初19只增长到目前24只。德保苏铁、元宝山冷杉、广西火桐、广西青梅等广西特有物种种群数量稳中有升。

生态环境的改善不仅来自于强有力的林业生态建设和保护措施,更得益于生态建设的机制创新。2008年初,一项创新之举在金秀瑶族自治县率先推行,即对该县不再考核GDP,而以生态环境保护、旅游产业发展、城镇化建设取代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和工业化建设三大传统指标。作为广西最大的天然林和水源林保护区,金秀承载着珠江下游生态屏障建设的重要任务,生态状况直接关系下游地区特别是珠三角地区生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然而,全县38%国土面积被列入了生态功能区划的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经济发展受到影响。取消GDP考核指标以后,金秀人专心致志护环境、优生态,放开手脚“卖风光,售特色”,着力发展旅游为主的特色产业,特色种植业、养殖业红红火火。

“不考核GDP以后,金秀的经济发展不仅没有减慢反而更快,农民的钱包不断鼓起来。”陈章良笑着评价道。在金秀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广西来宾市对贫困县忻城和面临转型的合山县也实行“差别考核”。目前,广西已在全区总结推广金秀等生态重要地区强化生态保护和建设指标考核、不再考核GDP的做法和经验,探索有利于促进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的指标体系的考核办法。一系列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的推进机制和政策正在逐步实施。

2012年9月29日,国家发改委等16个部委审查同意《广西壮族自治区主体功能区规划》。同年11月,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并印发实施。据悉,广西主体功能区划分,按开发方式,划分为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三类区域;按开发内容,划分为以提供工业品和服务产品为主体功能的城市化地区、以提供生态产品为主体功能的重点生态功能区、以提供农产品为主体功能的农产品主产区三类地区;按规划层级,划分为国家和自治区两个层面的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规划》的出台为建设“美丽广西”勾勒出清晰有力的宏伟蓝图。

得力的措施带来喜人的成绩:森林覆盖率居全国第4位,城市空气质量优良率99%,重点流域水质达标率100%。农村沼气入户率连续多年居全国首位,生物多样性丰富度居全国第3位。南宁荣获“联合国人居奖”,南宁、桂林、柳州、北海等城市先后获得“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北海获“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称号,梧州、南宁、柳州先后获得“国家森林城市”称号,桂林获“全国环保模范城市”称号。

陈章良一直强调,广西要实现富民强桂新跨越,必须充分发挥“山青水秀生态美”的品牌优势,加快建设经济与资源协调发展、生态产业发达、自然环境优美、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文明示范区,努力走出一条生态立区、绿色崛起之路。

nlc202309021739

生态经济——

唯有“博观而约取”,方能“厚积而薄发”

2011年底,在“五级书记抓林改”的大力推动下,全区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基本完成。林改后农民造林育林积极性空前高涨,但十年树木,林业生产前期投入多、生产周期长,“绿色银行”满目葱茏,“取现”却不易。如何解决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陈章良将目光投向了看似不起眼的林荫之下。

“广西适宜发展林下经济的林地近9000万亩,相当于耕地总面积近1.5倍。农户人均有林地7亩左右,是农户人均拥有耕地的3倍。充分利用林下的土地资源和林荫优势发展林下种养,投入少、见效快,使林农近期得利、长期得林,实现以短养长、长短结合,破解了林业生产周期长与林农投入有限的难题。”陈章良认为,发展林下经济既顺应了广西的区情、林情,又有利于林业可持续发展。

为了解民意,研究政策,陈章良多次前往各地调研,要求要像五级书记抓林改一样,五级书记抓林下经济发展。2012年5月29日,他再次来到广西乐业县雅长保护区管理局扶持社区群众林下种植铁皮石斛的示范点,与种植户陈善文亲切交谈。当他得知保护区与当地农户合作,通过对农户进行资金、技术的扶持,发展独具特色的兰花产业,使保护区和社区得到共同发展时,陈章良对雅长保护区管理局这种大胆创新社区共建的保护模式表示赞赏,并指出林下发展铁皮石斛的种植,不仅解决了“石山地”的利用问题,而且还解决了农民群众的致富问题,是农民脱贫致富的好路子。

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积极推动下,广西林下经济迅猛发展。2011年,广西实现林下经济产值230亿元,经济总量和综合效益领跑全国。2012年全区林下经济产值达到360亿元,通过发展林下经济实现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的林农突破800万人。

在林下经济蓬勃发展的背后,凸显的是整个林业强区战略谋篇布局。2010年底,自治区党委、政府出台了《关于建设林业强区的决定》。按照这一战略,全区建设“林业强区”分为“三步走”。其中,2008年到2010年为“打基础”阶段;2011年到2013年为“攻坚”阶段;2014年到2015年为“巩固”阶段。计划到2015年,全区林业总产值达到2000亿元,森林覆盖率提高到60%以上。

围绕这一目标,全区上下加快转变林业发展方式,着力抓好林权改革、造林绿化、林业产业和林下经济发展。“十二五”开局第一年,全区林业产业总产值达1672亿元,是2007年527亿元的3.2倍,总量从2007年的全国第11位跃居到第6位。2012年全区实现林业产业总产值2190亿元,实现5年翻两番,提前3年实现建设林业强区的发展目标。

经济与保护齐抓,发展与生态共赢。在陈章良看来,良好的生态环境就是生产力、竞争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生态民生——

唯有“先天下之忧而忧”,方能“后天下之乐而乐”

从中国农业大学校长到广西壮族自治区副主席,陈章良深知民生艰辛。改善农村面貌、促进农民增收对于陈章良来说,是他心中的头等大事。

为此,陈章良经常深入田间地头,实地调研扶贫工作。2012年2月22日,他来到西林县平安村群众茅草房改造施工现场,和群众一起拆除危房。在平安村新寨丫口,他还召集干部和村民代表开起了露天座谈会,向群众了解目前最需要解决的实际困难。

“改善民生的核心就是满足民生需求。广西75%以上的土地是山区丘陵,全区90%以上的贫困人口分布在山区。要提高广大山区群众生活的幸福指数,潜力在山、希望在林。”在陈章良看来,只有坚持生态改善与民生建设并举,才能在谋发展中更好地为人民谋福祉。

多年来,留不住土、留不住水的石漠化给广西的生态和经济带来严重威胁。据统计,广西是全国石漠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石漠化土地面积3500多万亩,涉及10个市77个县(市、区),1100多万人口。

要脱贫,就要征服石漠化这个“地球之癌”。2008年以来,广西各级政府部门将石漠化治理与恢复重建生态、改善民生与发展经济紧密结合,探索出“猪—沼—果”三位一体生态农业治理模式,“山顶林,山腰竹,山脚药果,地上粮,低洼桑”的立体生态治理模式等多种治理模式;总结出了“封、造、管、沼、保、扶、移、圈、用、补”的石漠化治理十字要诀,初步确立治理、保护与开发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思路。

在全面完成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林业项目建设任务的同时,通过整合“绿满八桂”造林绿化工程、退耕还林等林业重点生态工程项目,大幅度增加森林植被,改善石漠化地区生态环境和生产生活条件。2008年以来,全区累计完成退耕还林工程221万亩、珠防林工程111万亩、海防林工程104万亩、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166万亩,全面推进了西江千里绿色走廊和北部湾绿色生态屏障建设。

目前,全区石漠化面积比2005年第一次监测时减少679万亩,减幅达19%,减少面积占全国同期石漠化减少面积的47%,治理成效居全国8个石漠化省份第一位。

陈章良告诉记者,民生连着民心,群众只有安居乐业,民心才能稳定,社会才能和谐。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启动的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中,他不断强调要把扶贫工作与生态建设结合起来,全面推进石漠化综合治理,大力发展珍贵树种、林下经济等绿色产业,把生态优势转化为扶贫开发的经济优势。

在凤山县,小小核桃让昔日石漠化严重的大石山变成农民的“绿色银行”。凤山县通过在石山地区种植核桃,使核桃成为解决石漠化地区生态和脱贫问题的一剂“良方”。

在脱贫的同时,广西的生态文化也日趋丰富。2008年以来,全区先后开展了“世界湿地日”、“爱鸟周”、“国际生物多样性年”等丰富多彩的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活动,公众生态文明教育得到加强,初步营造出讲生态、讲环保、讲低碳的良好氛围。

展望未来——

“美丽广西”即将来敲门

“庭前看花开莺飞,听鸟鸣水声,入则可坐享都市生活之繁华,出则可静观自然山水之纯美……”如今的八桂大地,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空气更清新,人与自然更和谐,“山青水秀生态美”已成为广西的发展优势和名片!

历史的沧海桑田赋予广西深厚的历史底蕴,峥嵘的奋斗岁月让八桂人民更加充满希望。进入“十二五”,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了“生态立区、绿色崛起”的战略思路,继续加快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确保生态文明和经济发展“两不误”、“双促进”。

视野在拓展,思想在转变,实践在深化,5年来的生态建设历程告诉人们:在探索实践环境保护新道路的征程上,广西已经迈出铿锵有力的脚步。陈章良充分相信,“生态立区,绿色崛起”的理念正在全社会逐步树立,建设山川秀美、和谐宜居的生态广西已经成为共识。

篇5:美丽乡村宣传标语

1、环境美、语言美、行为美、心灵美!

2、勤劳是幸福的右手,节俭是幸福的左手!

3、邻里和睦心情舒畅,村院整洁身体健康!

4、保护乡村风情,培育特色乡村,建设美好家园!

5、热爱美好家园,创造美好生活,建设美丽乡村!

6、村庄有规划、环境美如画、产业特色化、生活传佳话!

7、人人学雷锋,处处讲公德,家家树新风,村村更和谐!

8、心要净化,屋要亮化,路要硬化,山要绿化,村要美化!

9、崇尚科学,抑制迷信,移风易俗,破除陋习,倡导文明新风!

10、爱岗敬业劳动致富,精打细算聚财致富,遵纪守法诚信致富,家庭和睦同心致富,邻里互动共同致富!

11、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美丽乡村!

12、提高幸福指数,满足幸福需求,建设美丽乡村!

13、评议完善乡规民约,加强基层民主管理,努力构建美好和谐乡村!

14、发展特色经济,突出特色产业,用产业提升农业、城镇化带动农村、产业化富裕农民

15、因地制宜,依托当地资源,发展特色经济,推动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16、培育新农民、发展新产业、树立新风尚、建设新农村!尊重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发挥农民群众建设美丽乡村的主体作用!

17、建设美丽乡村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提高农民群众幸福指数的一项民心工程!

18、扎实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把道路建成风景线,把村庄建成景区,把庭院建成景点!

19、要想心情好,卫生先搞好!20、共建美丽乡村,共享美好生活!

21、美丽村落是我家,农村不比城里差!

22、为小家,为大家,搞好卫生人人夸!

23、管住脏、乱、差,留下真、善、美!

24、草儿绿、花儿香,环境美,人健康!

25、黎明即起洒扫庭院,垃圾袋装投放入箱!

26、太阳起山垃圾入箱,太阳落山垃圾清光!

27、改善农村环境,提升农民素质,促进农业发展!

28、人人出力,户户参与,打造整洁秀丽美丽乡村!

29、大力推进生活垃圾集中处置,扎实实施农村清洁工程!30、道路通达渠道清,改水改厕饮水净,垃圾入箱环境美,乡村美好面貌新!

31、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32、父母是孩子的首任教师,要尽心尽力,有爱心,有耐心和恒心。

33、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汇聚实现“中国梦”精神动力。

34、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讲诚实、重信用、守承诺。

35、多一点关心,家人更和气;多一些宽容,家庭更和睦;多一份责任,社会更和谐。

36、礼让三分天地宽,海纳百川容乃大。慈孝为先人伦乐,仁爱礼仪家平安。

篇6:美丽乡村文化宣传标语

1、美好乡村建设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的主抓手

2、扎实推进“三化”同步,加快建设美好乡村

3、原貌整治、塑造特色,让乡村回归乡村

4、移风易俗,破除陋习,倡导文明新风

5、美丽村庄是我家,农村不比城里差

6、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7、人人出力,户户参与,打造整洁秀丽美好乡村

8、尊重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发挥农民群众建设美好乡村的主体作用

9、培育新农民、发展新产业、树立新风尚、建设新农村

10、用足群众智慧,舞好规划龙头

11、管住脏、乱、差,留下真、善、美!

12、建设美好乡村,打造幸福家园

13、新村染绿淮河两岸,和风温暖城乡居民。

14、保护乡村风情,培育特色乡村,建设美好家园

15、构建“两型城市”,建设美好乡村

16、评议完善乡规民约,加强基层民-主管理,努力构建美好和-谐乡村

17、改水改厕改不良习惯,林绿地绿有绿色心情

18、处处讲公德,家家树新风,村村更和-谐

19、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互动,统筹推进美好乡村建设 20、努力打造天蓝、地绿、水清、人和的美好乡村

21、尊重群众主体地位,发挥群众主体作用

22、人人重环保,乡村更美好

23、人人出力,户户参与,打造整洁秀丽美好乡村

24、道路通达河塘清,改水改厕饮水净,垃圾入箱环境美,乡村美好面貌新

25、培育新农民、发展新产业、树立新风尚、建设新家园

26、心要净化,屋要亮化,路要硬化,山要绿化,村要美化

27、严格程序,阳光操作,保障群众的参与权、知情权、监督权

28、建设美好乡村,造福一方百姓

29、村庄有规划、环境美如画、产业特色化、生活传佳话 30、走科学发展之路,建美好幸福家园

31、绘五彩淮南新景,谱美好乡村乐章

32、美好乡村怎么建,要由群众说了算

33、群众满意高于一切,群众利益高于一切

34、美好乡村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35、共建美好乡村,共享美好生活

36、全民动员,人人参与,齐心协力建设美好乡村

37、认识一致、目标一致、步调一致,切实把美好乡村建设抓出成效

38、先规划后建设,不规划不建设

39、建设美好乡村,提高幸福指数

40、齐心共创环境优美乡村,协力打造和-谐美好家园

41、坚持生态优先,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乡村

42、杆是资源,用好赚大钱

43、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美好乡村

篇7:美丽乡村建设宣传标语

2、建立长效机制 保持家园清洁

3、清洁美化家园,让乡村水更清、地更绿、天更蓝。

4、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5、植树栽花种草,清污治乱除脏。

6、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美丽乡村!

7、综合提升村容村貌,携手共建小康社会。

8、从点滴做起,为未来着想。

9、打造美丽乡村,共建幸福家园。

篇8:广西再投巨资建设“美丽交通”

2013年广西将大力加强交通等重点基础设施建设, 坚持交通优先发展, 加快完善城乡路网建设, 推进物流服务向农村延伸;加强与东盟国家在口岸通关、交通安全等环节的沟通协调, 努力构建广西与东盟交通运输合作新格局。

在公路建设方面, 力争建成兴安至桂林、河池至都安、靖西至那坡、防城港至东兴及南宁外环等5条高速公路, 争取开工河池至百色、荔浦至玉林、资源至兴安、吴圩机场至大塘等高速公路, 投产一批路网项目, 安排1 000个以上建制村实施通沥青 (水泥) 路建设。

篇9:美丽广西宣传标语

5月2日,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召开“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电视电话会议。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彭清华作重要讲话,自治区主席陈武作工作部署,自治区党委副书记危朝安主持大会。

彭清华强调,“清洁乡村”关系到全区五千多万壮乡各族儿女的生存发展环境、关系到广西对外开放形象、关系到人民群众文明素养和健康水平的提高、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实现,需要全区动员、全民参与、全社会共同行动,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让广西以更加洁净、更加优美、更加和谐、更加自信的形象展现在世人面前。

彭清华强调,开展“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就是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布局要求,以“美丽广西”为主题,以“清洁乡村”为切入点,把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建设美丽中国”的战略任务在我区具体化。要把开展这项活动作为我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实践活动,把开展这项活动作为改进干部作风、密切干群关系的一项重要“民生工程”,把开展这项活动作为检验各级领导班子、领导干部战斗力、动员力、执行力的一个重要标尺。各级党委、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周密部署这一活动,坚持不懈地抓下去,实现机制化、常态化;希望社会各界、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关心、全力支持和参与这一活动,为改变家乡面貌多做一些事、多出一份力;各有关方面要加强监督,为这一活动的顺利开展营造良好氛围,把群众对生活环境的满意度和对干部作风的满意度作为评判活动成效的重要依据。

篇10:美丽广西宣传标语

“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开展以来,我区迅速行动,把党的十八大确立的“建设美丽中国”的战略任务在广西具体化,并成立了“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领导小组,就我区如何开展“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进行了研究部署。全区各市、县、村积极行动起来,精心组织策划,清洁乡村活动在广西隆重开展。

明确主要任务,做好准备工作。我区开展“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以“清洁家园,清洁水源,清洁田园”为主要任务。首先开展乡村垃圾分类、收集、转运和处理工作,整治农村坏境卫生,让清洁乡村深入人心,调动群众的积极性; 其次,治理乡村小河流、排水沟,清理水面漂浮物,处理污水排放,加强清洁力度,扩大清洁乡村的范围;最后,清除各种农业生产废物,控制农药的过量使用,大力推广农业生产使用技术。

成立领导小组,确保活动实效。为确保清洁乡村活动的实效,我区迅速行动起来,成立了“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领导小组,由自制区主要领导任组长,各市县区党政一把手亲自抓。与此同时,我区还将活动作为改进干部作风的“试金石”,作为开展群众路线实践活动的重要抓手,活动实行分级包片指导推进,将派出工作组进驻1.4万余个建制村,以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篇11:在广西“美丽广西范文

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2014年11月14日)

彭清华

同志们:

自治区党委、政府决定开展“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活动,是我区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新期盼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广西实践,对于实现“两个建成”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今天的大会,就是要对“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进行阶段性总结,对“美丽广西〃生态乡村”活动进行动员部署,进一步统一思想、鼓足干劲、持之以恒,下大力气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好。

去年以来,围绕“清洁家园”“清洁水源”“清洁田园”三个专项活动,全区上下掀起了一场乡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攻坚战,取得了明显成效,乡村面貌为之一变,人民群众拍手称快,一些在外务工的广西人回来后强烈感受到家乡面貌的巨大变化,很多外地朋友来到广西,对“山青水秀地干净”的生态环境和壮乡人民发自内心的幸福感、自豪感留下了美好印象,“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成为我区一张靓丽的新名片。清洁乡村活动的开展,不仅带来了环境卫生状况的改善,还通过环境塑造人、改变人,使人们精神风貌发生了可喜变 化。群众普遍反映,通过开展清洁乡村活动,建立或重新修订了村规民约,乡亲们的环境卫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主人翁责任感增强了,村里乱扔垃圾的少了,搞封建迷信活动的少了,打牌赌博的少了,参与各种公益活动的多了,有的地方社会治安状况也明显好转。随着活动的深入开展,部分群众由一开始的观望、等待、依赖,逐步转变为主动配合、主动投入、主动参与,沿袭多年的一些陈规陋习逐步改变,新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逐步形成,长效机制逐步建立。据统计,目前全区有77%的自然村屯组建了保洁员队伍,78%的自然村屯成立了清洁乡村自治组织,95%的自然村屯制定了清洁乡村村规民约,多数村屯配备了垃圾收集、转运设备,部分县乡建立了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广西壮族自治区乡村清洁卫生条例》开展立法,这些都为活动常态化开展积累了宝贵经验,奠定了坚实基础。

短短一年多时间,我区乡村面貌就发生这样大的变化,这是全区各级组织特别是基层组织扎实工作的结果,是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村干部、工作队员和农民群众共同努力的结果,也是社会各界关心支持的结果。这次会议对百佳村屯、百佳带头人、百佳保洁员、百佳工作队员进行了表彰,他们是“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千千万万个先进集体和个人的优秀代表。在此,我谨代表自治区党委、政府,向受表彰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表示热烈祝贺和崇高敬意!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清洁乡村活动的同志们表示衷心感谢!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清洁乡村活动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是:活动的深度、广度需进一步拓展,一些地方还存在盲点和盲区,少数干部存在松懈情绪,农村污水垃圾处理设施落后、技术水平较低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推动工作持续开展的激励机制、投入机制、长效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巩固扩大活动成果任重道远。

行百里者半九十。“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活动不是一阵风,不是心血来潮的权宜之计,而是自治区党委、政府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建设新农村、发展新产业、培育新农民、打造新风貌的重大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按照自治区《“美丽广西”乡村建设重大活动规划纲要(2013-2020)》安排,整个活动分为清洁乡村、生态乡村、宜居乡村、幸福乡村四个阶段,每一阶段为期两年,目的是通过8年乃至更长时间持续不断的努力,使全区乡村面貌发生明显的、全面的、稳定的、不可逆的根本改变。

这是全区各族人民的殷切期望,也是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坚强决心,必将成为全区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意志和自觉行动。

这次会议之后,生态乡村活动将全面启动,但并不表明清洁乡村活动就此结束了。生态乡村活动是清洁乡村活动的深化和拓展,是清洁乡村活动的升级版,两个阶段相互衔接、相互促进、逐步深化,是一个有机整体和系统工程,必须一起部署、一起检查、共同推进。开展生态乡村活动,我们确定以“村屯绿化”“饮水净化”“道路硬化”三个专项活动为主要抓手,各地还可以结合实际,大胆探索,主动作为,在完成“规定动作”的同时,做好“自选动作”。

今年5月,总书记首次提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三期叠加”的新常态。经济发展新常态不仅表现为发展速度的换挡,更表现为发展质量的提升,包括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创新驱动、民生改善、环境保护等丰富内涵。现在,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和生活环境越来越重视、越来越关注。PM2.5这么一个学术词汇,现已成为全国人民的口头禅;“雾霾”这个以前陌生的词语,现已成为街谈巷议的话题,成为人民群众的心病。在国家修订的全面小康指标体系中,与生态环境和群众幸福指数相关的指标权重大幅提高。广西实现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应力求经济发展接近全国中等水平,人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感达到中上水平,生态环境保持一流水平。客观地讲,我们与发达地区比总量、比规模、比实力差距较大,但比特色、比生态、比人居环境还是有优势的。我们要充分发挥这一优势,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在加快发 展、做大蛋糕的同时,更加注重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改善人民的生活条件,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开展生态乡村活动,其目的、意义和价值就在于此。

经自治区党委常委会审议同意,自治区“两办”已经下发了《“美丽广西〃生态乡村”活动指导意见》及三个配套文件,对“生态乡村”建设及三个专项活动作出全面部署,各地各部门要紧密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农民群众是乡村的主人,开展生态乡村活动必须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农民群众世代居住在乡村、劳作在乡村,对乡村的环境最了解,是生态乡村活动的直接受益者。充分激发农民群众的积极性,既是清洁乡村活动的成功经验,也是生态乡村活动必须遵循的根本原则。我们要把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贯穿活动始终,在制定方案时,结合当地条件,就村屯怎样绿化、饮水怎样净化、道路怎样硬化与群众一起想办法、共商量,充分尊重群众意愿、汇聚群众智慧,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在实施过程中,要探索建立有效的群众参与机制,不断提高群众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组织化程度。探索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完善以奖代补、以工代赈等政策措施,让群众投工投劳有回报、出资出智有收益,充分激发群众的创造活力。要发扬基层民主,接受群众监督,把投票器、表决器交到群众的手中,以群众认同、群众参与、群众满意 作为检验活动的标准。只有把群众的无穷力量动员起来、发挥出来,生态乡村活动才有活力、才有实效。

干部是生态乡村活动的组织者、推动者,开展生态乡村活动,各级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必须承担起责任。要转变发展理念和工作方式,克服把乡村建设活动与经济发展、农民增收、基层建设对立起来的思想,消除畏难情绪、疲沓情绪和应付情绪。要充分认识到,“山青水秀生态美”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是加快发展的金字招牌,开展生态乡村活动是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的重要举措,是做好新时期农村工作的必然要求。要把开展生态乡村活动与建设新农村、发展新产业深度融合起来,推动生态经济、绿色经济、有机经济、循环经济一体化发展,生态人居、生态环境、生态文化、生态家园同步建设,让绿色生态有机成为广西农产品的公认品牌,让环境整洁优美成为广西乡村的鲜明形象。要把生态乡村活动作为巩固拓展教育实践活动成果、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抓手,通过活动的开展更好地造福群众,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不断增强基层组织的动员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开展生态乡村活动,一定要充分考虑我区农村实际,突出乡村特色。我区民族民俗多样,地形地貌复杂,既有大江大河哺育的富饶之地,也有干旱贫瘠的大石山区,各地在经济发展、基础设施、民俗民风、资源禀赋等方面都不尽相同。活动开展要坚持不同条件不同要求,不同地方不同标准,石山有石山特色,丘陵有丘陵风格,河谷有河谷韵味,平原有平原风貌。要巧借山形、善用水势、活用资源,形成别致多样、各具特色、和谐自然的美丽乡村。村屯道路硬化不一定都搞水泥路,人行道路就地取材,石板路、青砖路更有乡村特色;农村房屋改造,也不必追求一律,砖瓦房、吊脚楼更具民族风情;村屯绿化要尽量多种乡土树,多种果木经济林,房前屋后、种瓜种豆更受群众欢迎;农村的泉水、溪水、井水,只要符合安全卫生标准,也都是很好的饮用水源,要善加保护和利用。要充分挖掘我区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保护好古村落、古民居、古建筑、古树名木和民俗文化,努力培育乡村文化产业,发展乡村休闲旅游,打造地域文化名村,形成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把我区农村独特的山、水、田、林、路充分凸显出来,把丰富的民族文化、边关文化、海洋文化和岭南文化深度融入进去,就能够让壮乡儿女为自己的家乡感到更加自豪,就能让更多的人由衷感叹:“遍行天下,心仪广西”!

开展生态乡村活动,还需要突破资金的瓶颈。无论是村屯绿化、饮水净化、还是道路硬化,都涉及基础设施的投入,清洁乡村活动的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也需要大量资金。作为后发展欠发达地区,我们财力有限,钱从哪里来、投到哪里去,是开展活动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要积极探索多元投 入方式,开动脑筋、多想办法、广开财路、聚沙成塔。要充分发挥各级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杠杆”作用,搭建各类投融资平台,最大限度利用社会资金,积极争取社会捐助,发动群众投工投劳。对各种资金和物资要科学合理安排、加强使用监督,使之用得其所、发挥最大效用。即使经济特别困难的地方,也不能坐等“天上掉馅饼”,正像一位老乡所说的,不富裕有不富裕的搞法。要把群众发动起来,把能办的事情先办起来。

搞好“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是一件深得民心的好事,又是涉及千村万户的难事;看上去是小事,办好了就是大事。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发扬钉钉子精神。钉钉子,需要一锤接着一锤敲,忌讳东一榔头西一棒。我们要大力弘扬钉钉子精神,咬定青山不放松,善始善终、善做善成,确保活动推进取得实效和长效。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将活动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周密部署,强力推进,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各有关部门要牢固树立大局意识、责任意识,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主动作为,勇于担当,充分发挥各自优势,调动各方面资源,全力支持活动开展。各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驻桂部队等要通过定向发动、合力共建、结对帮扶、捐资捐物等方式支持活动开展。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在生态乡村建设中挑起大梁。广大乡村建设(扶 贫)工作队要改进作风、沉下身子,与群众打成一片,积极引导、督促、协助基层党组织把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各级乡村办要切实负起责任,抓好活动的推进落实和督促检查,集中督查、专项督查、常态督查、随机督查相补充,自查、互查、普查、抽查相结合。要将生态乡村活动纳入各级各部门绩效考评内容,作为统筹安排“以奖代补”专项资金、评价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对工作不力的部门和个人严肃问责。要加大新闻宣传和舆论监督力度,做得好的宣传表扬,做得不好的批评曝光,拒不整改的唯领导是问,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大力支持、广泛参与、严格监督的生动局面。

上一篇:上海律师记件收费标准下一篇:古朗月行 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