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山虎托物言志作文

2024-05-22

爬山虎托物言志作文(精选17篇)

篇1:爬山虎托物言志作文

爬山虎托物言志作文

无论是长廊旁边的白灰柱上,还是顶部的细棱柱上,到处都有爬山虎的踪迹。但它一年中只有秋季最辉煌。

到了秋天爬山虎扁扁的叶子红似朝霞,在秋风的吹拂下,来回舞动,煞是好看。别看它们红红火火的连成一片,进入长廊,才发现它们都是依靠着藤蔓上那些细细得似蛛丝般得“小脚”往上爬的。一排排、一行行,爬山虎的脚紧紧地依附在白灰柱上,时刻都不放松。这种步步为营、不屈不挠的执着精神,正是它顽强生命力的写照。

就这样努力攀爬着,爬山虎背后隐藏的这副小脚,是爬山虎支承着向上攀爬的动力。经过春天的洗礼,在夏天温暖阳光的爱抚下,枝叶渐渐由翠绿变成火红,便在秋天以崭新的姿态来展示自己生命中最美的一面,从远处看宛如一幅流动的红色画卷。在金秋时节带给人们最美的视觉享受。

我走近这种顽强的植物,触摸了它那又细又小弯曲的.小脚。原来爬山虎的小脚并不像我想象中的那样柔软,它其实挺硬像铁丝一般。这份倔强,执着的个性令我惊奇,令我佩服……在它们小脚下还有一个小圆片,牢牢的扒在白灰柱上。我轻轻地把它扒离白灰柱,明显的吸引力让我清楚地感受到了。我赶紧松手,它又“吸”到白灰柱上,很难分开。

望着这片红红的爬山虎,感触颇深。爬山虎这种不怕挫折、不断蔓延的精神,值得我们去思考,去学习。这就像我们的人生,天上不会掉馅饼,人生路上没有平坦大道,没有坐享其成,只有不怕困难,努力向前,才能有所收获。

片刻间,爬山虎似乎更红了,照红了天,照红了地,照红了我的心。

篇2:爬山虎托物言志作文

想起儿时玩耍的庭院,想起那布满墙壁的爬山虎,仍仿佛置身于此。

小时候,满怀好奇的我,总会站在那面墙前驻足痴望,那爬山虎将墙壁包裹得严严实实,密不透风。仿佛有宝藏身墙壁之中,我仔细地翻找着,连一片叶子也不放过,每次都带着满满的期待,可迎接我的却是一次次的失望。花了几个小时,却一无所获。从此,我与那墙爬山虎闹了别扭,不再搭理它,也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俩又悄悄地和好了。

那天正下着雨,雨中的爬山虎绿的耀眼,绿的透明,周围的颜色全都融于这水灵灵的绿中。仔细一看,呀!昨天还在这面墙上的爬山虎,转眼已爬到了另一面墙上,真是不可思议。如此顽强的生命力,让我心头怦然一震,这一震,让我明白了生命的意义在于力争上游。

雨停了,一阵微风吹来,满墙的爬山虎有规律地摇曳着,“沙沙沙”、“沙沙沙”……像一支阵容庞大的乐队优雅地演奏着。锯齿状的外形使得两片叶子摩擦出“兹兹兹”的声响,我用心聆听,沉醉于这美妙的音符之中。

突然,风停了,演奏声戛然而止。我不由得叹了口气,为什么不让我再多听一会儿,剩下的时间不多了呀!一星期后,我在风中与老屋道别,那一刻仿佛是永恒。最终,房子还是被贴上封条,此时,我的思绪又被拉回现实中……

篇3:如何写好托物言志的作文

所谓托物言志, 就是作者借助物的象征义来表达个人胸怀心志的一种艺术手法, 或叫感物抒怀, 又叫咏物抒怀。中学语文课本上, 选择了大量优秀的托物言志的文章, 诸如那些题为“咏怀”、“咏史”、“感遇”、“感怀”的作品, 通过描写客观事物, 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根据笔者多年的研究心得, 托物言志的作文, 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加强训练, 提高认识, 学生才能写出优秀的托物言志的作文来。

一、探究优秀作品

中学课本有多篇著名作家写的托物言志的文章, 如 《陋室铭》, 《白杨礼赞》等。在这类作品中, 作者往往只是借助常见的平凡的事物就能把自己所言的“志”托出来。通观几篇文章, 妙笔生花的作者都不约而同遵循一个思路:即先设定一个特定的背景, 接着把所要写的事物放在这个不利于物成长的环境中, 进行一番全面细致的叙写和描绘, 然后对这个事物所表现出来的优秀品质进行赞美感叹, 同时进行相关的联想, 完成由物到人的转化, 进而来赞美这类人或赞美这个事物所表现出来的精神, 最后进行号召或表明自己向它学习的愿望。语文老师在进行这方面的教学时, 要有的放矢, 引导学生反复读诵这些经典的名家佳作, 细细品味和揣摩, 认真探究, 学会方法, 对托物言志的文章, 有了认识和基础, 再让他们动笔写, 至少他们不陌生, 容易上手。

二、细致观察事物

在对中学生进行托物言志的作文教学时, 要引导学生细致观察事物。观察是学生作文前的重要准备, 也是学生从生活中获取素材的重要途径。学生不去观察, 得不到材料, 作文当然就写不好, 进行托物言志方面的作文写作时, 容易陷入空洞, 肤浅, 事物写不好, 缺乏精彩和亮点, 要想言志出彩, 要想整篇作文浑然一体, 那是不可能的。写作就是写生活, 要想写出好文章, 尤其写出托物言志方面的好作文, 观察是第一课, 一定要学会观察。如《白杨礼赞》中对白杨树干、枝、叶、皮的描写, 对其颜色、形状、性质, 进行细致描写。这些都是建立在作者仔细认真观察的基础上的。

观察的时候, 一定要认真仔细, 对任何细小的地方都不能放过, 要进行多次观察, 了解事物的特征。比如说我们观察一只猫, 对猫的大小、颜色、形貌, 要有大体上的认识, 再观察它的头、耳朵、眼睛、鼻子、嘴等五官特点, 它的叫声有无变化?它在来生人、外出、进食、睡觉时, 又是什么样子的等等, 这些都离不开学生的细致的观察。在描写的时候, 就要对观察得来的材料, 根据文章内容需要进行选择, 把最生动具体, 最有用的材料写进文章里, 这样写出来的托物言志的作文, 就内容详实, 为言志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三、入笔饱含感情

描写的事物, 一般都是自己熟悉的或是家乡的特产、小吃。所以要求学生要带着感情去写, 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为此, 我们可以巧妙使用一些修辞方法, 尽量使所写的物品生动形象。最好能用人物或事例, 以情感人, 以情取胜。

在进行托物言志的作文的写作时, 学生要把自己的感情表现出来, 如果只是描写细致具体, 而看不出作者感情态度, 那还不能算是好文章。一般首先可以在文章开头、结尾, 通过叙述和抒情, 表达自己的感情, 但重要的还是要在描述当中, 自然融入自己的感情, 使文章声情并茂, 分外生动。没有感情, 写出的作文就干巴巴的, 不容易感染人, 连作者都感觉写出的文章不好读, 更别说影响别人了。

四、中心积极乐观

在对事物进行一番有计划、有目的、饱含情感的描写之后, 就要展开联想。

篇4:托物言志 寓意深远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在这首诗里,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抓住竹的典型特征,从不同的视角进行简笔勾勒,画面感特别强烈。“也只有沿着坚硬的环节/向天空/步步高升/才是你不变的志向”组成第一幅画,其主题是奋发向上,力争上游;“也只有绿/才是你一生想说的/那句话”组成第二幅画。“绿”,是其中唯一的色调,满目苍翠、终年常青的直观感受不仅显示了竹顽强的生命力,而且引发我们美妙的遐想:“在忠臣传里/才能读到/茹冰饮雪/终于成为你生命的全部”几句诗凸现了竹傲立冰雪的英姿。接着扑入我们眼帘的是竹子面对“风的构陷”甚至“最冷的朝代”仍然笔直挺立、宁折不弯的坚影。四幅画分开来看,卓尔不群,超凡脱俗,拼起来又组合营构出竹的完整形象、品格和气质。

当然,出色的诗人绝不是个机械的素描家,诗人笔下流出的竹也绝非单纯的、静止的物象描摹,而是经过了诗人主观情致的浸泡,渗透了诗人对民族底蕴和民族灵魂的深邃探索。这种在“物”境中建构“情”境的艺术追求,使得他笔下的竹除了固有的具象意义、给人以具体的艺术美感之外,还成为我们民族性格的一种象征。不言而喻,竹直插云霄的“不变志向”、“一生”追求“绿”的不变信念、“茹冰饮雪”的无畏壮举,分别寓意着“龙的传人”披荆斩棘、锐意进取的高贵精神,执著顽强、不屈不挠的生存意志以及藐视强暴、勇于牺牲的豪迈气概。在第四幅画里,“人”的影子已十分明显——竹的坚影慢慢地变成了一个不因赞美而酥软、不因诬蔑而屈服的具有强烈独立的自我意识和坚贞不屈品格的龙的传人。而“父母兄弟都是/这样的个性”更是全诗画龙点睛之笔。它不仅使每幅极具感染力的独立画面及其象征意蕴得到了巧妙的整合和升华,而且把对个体“龙人”人格的由衷赞美自然扩大为对整个民族精神的纵情讴歌。我们仿佛看到,一个个自强、自尊、自信、自立的“中国脊梁式人物”在诗人明朗清新、朴实有力的笔端流淌下跃然纸上,傲然挺立!

篇5:爬山虎作文托物言志500字

正当我们垂头丧气准备返回的时候,无意中发现一幢楼房的外墙上长了满墙的爬山虎!我们高兴得一蹦三尺高。

远远望去,爬山虎像一块绿色的布贴在墙壁上。微风吹过,爬山虎的叶子随风摆动,荡起阵阵绿色的波纹。

我们迫不及待地跑到爬山虎跟前一睹它的真面目。爬山虎的叶子好像有谁指挥一样,叶尖一顺儿朝下,又像犯了错的孩子,个个低着脑袋认错。刚长出来的叶子是红褐色的,摸上去嫩嫩的,非常舒服。慢慢地,叶子的颜色不断加深。它的老叶子到了秋天,从叶尖开始渐渐发黄枯萎,像火烧了一样。

爬山虎是靠什么来不断往上爬的呢?带着这个疑问我仔细地观察起来,拨开密密的叶子,我发现了爬山虎的脚,它长在叶柄的反面,一般有六到七个触角,刚长出来的脚是如针头大小的小圆球。慢慢地,小圆球变成小圆盘,紧紧贴在墙壁上。调皮的妹妹跑上前去想拉一根爬山虎,她出吃奶的劲也没拉下来,连忙喊爸爸帮忙,爸爸也是好不容易才拉下一根,但它的触角已经断了。想不到这小小的植物竟隐藏着这么大的力量。

篇6:植物朋友爬山虎托物言志作文

天灰蒙蒙的,我慢慢地从学校走了出来。鲜艳的花朵、精美的海报、高立着的大楼,都没能够吸引我的注意力。我孤独地走在街道上,周围嘈杂的喧嚣声都化作袅袅青烟从我耳边飘去。我考试考了个低分,想到回到家后还要经受妈妈批评,不自觉放慢了脚步,默默地走着,再怎么美丽的风景在我看来都是如此的黯然无色。

这时,一株绿色的小巧植物“嗖”地吸引了我的眼球。我走过去定睛一看,原来是一株爬山虎,一株在墙与地板缝间生长的爬山虎。看到爬山虎,我心中不禁起了疑问:为何爬山虎会生长在这种环境之中?正当我百思不得其解时,老师曾经说过的一句话使我有了答案:“爬山虎的生命力顽强,在艰苦的环境下也能生长。”

原来爬山虎是这么的有生命力,这小株植物不禁引起了我的好奇心。我走过去,低下了身子,慢慢地观察起了爬山虎。它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受不到阳光的照射,地处潮湿的位置,艰难地在缝中生长着。不知是错觉还是怎地,我感到一股清芬的香味扑鼻而来,闻起虽很淡雅,但却有种使人放松身心的强烈魔力。再看看爬山虎的叶子,嫩嫩的,绿绿的,透露出一种新生命特有的活力。纵使爬山虎再怎么香,再怎么美,在缝间生长的它,想必也是柔蝡无力的吧,我在心里默默地想。正当我用手去触摸它时,我发现,这小小的身体里,竟蕴含着如此大的力量。当我想拔掉它时,我发现,它竟如此坚强,使我怎么拔也拔不掉。它那坚劲有力的根,仿佛是要告诉人们:我有力量生长下去,我会用坚持不懈的努力突破重重困难,获得成功!

看到勇敢生长的爬山虎,我不经意地联想到了自己:面对一点小失败、小挫折,就退缩、就放弃。可爬山虎呢,再艰难的环境都没有阻拦它生长,它在那小小的角落里大大地绽放属于它的光芒。挫折和失败对于它来说不算什么,它用它坚持不懈的努力去战胜它们,我应该像爬山虎学习,学习它的精神。人生道路上有很多阻拦,既然我们无法化解它们,那我们只能用自己的行动改变它、战胜它!看到爬山虎,我重新获得信心,心情不再忧郁,书包里的那份考卷,仿佛就像一个阻拦、困难、失败,既然无法改变,那我们就用自己的努力去证明我们可以!

篇7:植物朋友爬山虎托物言志作文

爬山虎沿着墙而上,很快占领了半个房顶,此时百花争艳,爬山虎也抽出嫩叶,开始生机勃勃的生长。

到了夏天,烈日炎炎,我奶奶池塘边的爬山虎,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好似小精灵在那一片片叶子上跳跃,闪烁着迷离的光点。

火烧云上来了,一阵微风吹过,院里的爬山虎便漾起波纹,一声呼,一声应,此起彼落,就像水纹一样,在灿烂的火烧云中,又增添了一份神秘而优美的画面。

火烧云过去了,只剩下最后一抹晚霞,那一墙的爬山虎,变得浓重,好似一头老虎,在黄昏时叫了一声虎啸,在血色的红霞上又抹上了一层十分恐怖的色彩。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可院子里却没有一点儿灯光,但南边的桑树旁,却有一群萤火虫,绕着爬山虎飞来飞去,把池塘也照的十分明亮,水里的鱼儿也随着灯光付出水面,因此这时候是上佳的捕鱼时机。即使在清晨,也有几只鸟儿在屋顶的爬山虎上歇息,或是在爬山虎根上捕食,到处是一片和谐的景象。

篇8:托物言志的名篇——《陋室铭》

文章开头用古人常语:“山不在高, 有仙则名。水不在深, 有龙则灵。”接着写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说明房屋虽简陋, 但它的主人却有高尚的情操、安贫乐道的情趣, 就不会觉得其“陋”。

文章对陋室的环境、交往的人物和日常生活的描述:“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 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写陋室环境 (景色之雅) 一“上”一“入”, 生动传神, 化静为动, 一“绿”一“青”衬托陋室别致宁静。写人际交往 (交往之雅) , 前句实写, 后句虚写, 一“有”一“无”对比, 虚实相映。写陋室中的日常生活 (情趣之雅) , 前两句实写, 后两句虚写, 一三句相照应, 二四句相照应, 一正一反, 虚实相生, 相映成趣。

文章最后写道:“南阳诸葛庐, 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收束全文, 说明“陋室”不“陋”。文章境界至此突然升华, 令人拍案叫绝。

同学们学完课文除了要能背诵、能翻译、有感受, 更主要的是需要领会“托物言志”这种写作方法的高明之处。

篇9:托物言志激励人生情怀

1.适逢改革开放无意中发了横财,家里经济宽裕,父母文化浅薄,影响到子女不认真读书。

2.父母贪官受贿,金钱来得容易,对读书不感兴趣。

3.父母离异,无人看管,无拘无束,对读书抱着无所谓的态度,且经常旷课甚至在社会上打架斗殴。

对于以上缺乏励志,而尤其是没有上进心、厌学的中学生来说,倘若不对他们在精神上加以深入教育,长此以往,必将大面积影响到那些爱好读书之人。作为一个人民教师,我有义务、有责任将这些缺乏励志的中学生的教育工作重担肩挑起来。结合自己所教中学语文学科,除了教好自己的学科之外,借助八年级上册课文中的《陋室铭》《爱莲说》两篇短文,以自己的几种教育模式,对阻碍当今中学生的励志消退起到了一些小小的作用。

一、以短文精髓为“底蕴”,促进学生好学行为增长

《陋室铭》《爱莲说》两篇短文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文字优美,意味深长。学习时反复诵读、用心品味,可以从中慢慢领会作者的人生观在当时社会背景下的不同之处,从而了解两位作者志趣高远、博学力行,有古人之风的内在灵魂。刘禹锡、周敦颐虽然不是同一代人,但是文章所表现的思想境界却是相同的。两位古人共有的文人气质尽管我们不能去相继模仿,那种以狭小陋室为乐、以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成为做人的圭臬,与我们当今部分人们追求豪华享受、贪图腐败等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首先,我点名那些学生朗读这两篇短文。虽然他们极不情愿,但我还是反复鼓励:“同学们,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这些同学朗读这两篇课文!”教室里报以经久不息的掌声。在这种压力之下,几位同学再也不好意思拒绝,其中一位同学主动要求由他起头,我欣然答应。朗读正式开始了。虽然不算铿锵有力,但也比他们平时懒得张嘴好得多。朗读结束了,我又向这些同学其中一位提出问题:“王××同学,读了这两篇短文以后,你心里有什么感想?是否能给我们分享?”说句心里话,以前我提问总习惯偏向那些成绩好的,今天我专门指向那些不愿读书的学生。当然,我的这一“新举措”他们自然也心中有数,看来今天老师要拿我们“开刀”了!停顿了大约十秒钟,那位同学开口了:“读了两篇短文,我的感想是两位作者有着比一般人不一样的思想境界。”听到这一回答,我非常高兴,紧接着我又将问题深入一步:“好的,请问王××同学,你能否将这不一样的思想境界说得更具体点?”我的声调明显比平时温柔了许多。又大约停顿了五秒钟:“这不一样的思想境界就是他俩以德至上,看待问题和一般人不一样,托物言志,体现了他们的志向和情操。”

二、以当今名人事例为范,提高学生励志情怀

为增强学生的励志意识,我在课堂又采用当今名人的事例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同学们,今年在我国,有一位作家获得了世界诺贝尔文学奖,你们知道他的名字吗?”还没等我的话说完,就有一位男同学举手抢先回答:“老师我知道,他是莫言!”其他同学也在下面纷纷议论,有的说他得了750万元人民币,有的说他的著作已脱销……看来同学们对这件事还是极为关注的。“同学们,莫言在我们中国是第一个获得世界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我们在座的同学要不要向他学习啊?”“要!”全班同学立马回答。其中有一位擅长写作文的叫马××的女同学举手,我示意要她发言。“老师,我特别喜欢写作文,长大了我也要和莫言一样获诺贝尔文学奖!”一席天真、富有豪情壮志的言语把全班同学说乐了。“同学们不要笑,我认为马××同学说得很好,我们大家从小就应该有理想抱负,要有励志意识。千万不要浪费时间,因为世间什么都可以买到,唯有时间不可求。至于说到莫言获奖,这不单是他个人的荣誉,也是我们国家的光彩。但在这里我要说明一下,莫言获奖除了他的文学水平高以外,还存在一个机遇问题,不是所有作家都有机会获得这个奖项。有的作家写了半辈子还没有得过任何文学奖,更有的爱好文学之人写了一辈子也没出版过一本书。我认为我们做任何一件事不要过多去考虑什么利益,就像我们写作文不要过多去争论分数一样。语文不像其他自然科学有一个标准答案,例如:刘翔跨栏体育项目,是以科学计时为标准,没有半点讨论可言。但水上芭蕾等一些记分体育项目,就有不同的看法,因此每位裁判所定的分数不一样,语文有点类似于这种记分方法。当然,是金子总会发光。就拿莫言来说,当初他写小说,绝不会为了这个“诺贝尔奖”去废寝忘食、日夜操劳地写,倘若是这样,我想他今天绝对没有资格站在这个领奖台上!一个人只有脚踏实地不为虚荣所迷惑,才能真正创造、创作出不一样的产品和作品。同样,我们学生写文章,能获奖当然是好事,但也不要为了获奖而绞尽脑汁。就拿《陋室铭》《爱莲说》两篇短文来说,我想当时也没有获得什么奖项,只是两篇文章寓意深刻、文字优美,是育人的好教材才得以世代流传下来,刘禹锡、周敦颐的大名才名扬天下。我希望缺乏理想抱负的同学振作起来,认真读书,读好书,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贡献出你们的一切!”也许我的这一段话较为精辟,博得了全班同学的一片掌声。

篇10:植物朋友爬山虎托物言志作文

这次整修,把老办公楼及周围几幢“危楼”都拆了,等建成,那里又将是另一番模样。

走近那片已被拆的“废墟”,砖块瓦砾间还有些许绿意。哦,那是昔日的爬山虎。虎山虎静默地攀附在颓圮的废墟上,夕阳的光辉平铺下来,爬山虎努力抬起头,却无法直视那寂静的光辉,它失败了,了无昔日的生机,它再也无法达到昔日的高度,因为——它没有高楼可以依傍了。

倒塌的楼房不领风情地将砖块瓦砾砸在它的身上,爬山虎柔软的藤蔓哪能禁得住这样残酷的打击,它一点点,一点点地低下头去,像从前攀登时一样的缓慢、静默、无人在意。

从前,从前!为何总是从前?总是过去......

那时,老办公楼的墙曾被茂密的爬山虎依傍着。那些藤蔓总是疯长着,在你不经意间一点一点往上攀,从不疲倦。那柔软、蜷曲着的新藤在微风的吹动下摇晃,在阳光笼罩下舒展,又在风雨来临时低头。那些爬山虎给老办公楼添了生机,做了装饰,它们爬上窗台,充当窗帘,遮住窗外的阳光,不停地生长着。

岁月如梭,烟花易冷,老办公楼的倒下埋葬了虎山虎,埋葬了爬山虎登上制高点的梦。爬山虎的一生,都在为登高而奋斗者。渐渐地,它学会了攀附在高楼、大树上,学会了依靠别人活着,看似聪明的此举却也可以葬送了它自己。

我们常说,风雨过后,才能见彩虹。

但我们都希望,最好能直接坐在彩虹里,他人已经为你设置好绚丽的世界。

可惜别人为你布置的一切,他随时都可以撤走。

夕阳的余晖映照在颓圮篱笆上的爬山虎上,冷漠又惆怅。旁边的大树想:爬山虎的小聪明,究竟是对?是错?不置可否啊!

爬山虎无疑给我们上了一课:我们可以寻求他人的帮助,但不可过分依赖于他人。

篇11:托物言志作文

我赞美坚贞的松柏,我赞美勇斗西风的篱菊,我赞美莲花的傲视污泥,可我更赞美梅花的傲雪怒放。

在百花凋谢之时,唯有梅花生机勃勃。迎着漫天飞舞的雪花,傲然挺立在凛冽的寒风中。数九隆冬,地冻天寒,那傲雪而放的梅花,开得那么鲜丽。股股清香,沁人心脾。

那花白里透红,花瓣润滑透明,像琥铂或碧玉雕成,有点冰清玉洁的雅致。有的艳如朝霞,有的白似瑞雪,还有的绿如碧玉。梅花开或有早有迟,在同一颗梅树上,可以看到花开的各种形态。有的含羞待放,粉红的花苞鲜嫩可爱;有的刚刚绽放,就有几只小蜜蜂钻了进去,贪婪的吮吸着花粉;有的盛开许久,粉红柔嫩的花瓣若人喜爱;先前热热闹闹开过的梅花,如今花瓣以凋谢。风吹花落,你不用担心花瓣会摔破,梅花不是娇贵的花,愈是寒冷,愈是风气雪压,它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古人有句话说的好:“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吹拂它的不是轻柔的春风,而是凛冽的寒风;滋润它的不是清凉甘甜的雨水,而是寒气逼人的冰雪;照耀它的不是灿烂的阳光,而是严寒里的一缕残阳。只有具有挑战的生活,才是美好的生活。它是寒意中傲人的芳香,面对如絮飘舞的白雪,她笑得更灿烂了。它从不与百花争夺明媚的春天,也从不炫耀自己的美丽,它有着一副傲骨,也从不骄傲自大。每当寒冬的清晨,一股别具神韵、清逸幽雅的清香就从窗外飘来。

它不仅是清雅俊逸的风度使古今诗人画家赞美它,更以它的冰肌玉骨,凌寒留香被喻为民族的精华为世人所重。梅花以它的高洁、坚强、谦虚的品格,给人立志奋发的激励。

梅花的色,艳丽而不妖。

梅花的香,清幽而淡雅。

梅花的姿,苍古而清秀。

难道,这不正是我们的建筑工人么?他们无论严寒酷暑,无论刮风下雨,无论天寒地冻,他们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认真的工作着。

我要学习梅花,我要做一个像梅花一样的人。【第2篇】

我喜爱各种各样的花,舒展奔放的玫瑰花、典雅脱俗的荷花、国色天香的牡丹花。然而我最喜欢的还是迎风傲雪的梅花。

梅花以它的坚贞不屈、高洁、坚强、谦虚的品格,给人以立志奋发的激励。在严寒中,梅花百开之先,独天下而春。梅花是岁寒三友之一,自古以来,人们都赞颂她的傲雪精神,她的孤独的不与百花争春的高洁之美。

在古代也有一些拥有梅花品质的英雄如:项羽、文天祥、于谦、岳飞……下面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南宋时期的英雄文天祥吧。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汉族,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南宋民族英雄,初名云孙,字天祥。选中贡士后,换以天祥为名,改字履善。宝佑四年(1256年)中状元后再改字宋瑞,后因住过文山,而号文山,又有号浮休道人。文天祥以忠烈名传后世,受俘期间,元世祖以高官厚禄劝降,文天祥宁死不屈,从容赴义,生平事迹被后世称许,与陆秀夫、张世杰被称为“宋末三杰”。他是一个伟大的爱国将领。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最终有一块钢铁蜕变成一把宝剑,是一遍又一遍的在砂石上磨砺出来的,体现出了它自身的价值。梅花最终经历磨难,在寒冷的时刻绽放,成为人们最好的楷模。

跟梅花所处的环境相比,我真是幸福多了。所以我更要学会它那种坚韧不拔的精神,在学习的道路上才能越学越好,越走越远,最终取得好成绩。

人们赞美牡丹,是因为它的富贵,赞美荷花,是因为它的出淤泥而不染,而我赞美梅花,是因为她的那种坚强不屈,傲雪斗霜的精神,同时也象征了那些在困难面前不低头,越挫越勇的人们!

冬天来临了,我仿佛又闻到梅花那特有的清香。【第3篇】

秋风起了,落叶自然就象蝴蝶一样纷纷飞舞,这是秋天的象征。对于落叶一般人都不喜欢。有的人说它难看,有的人说它脏,有的人说它代表没落。总之喜欢落叶的人不多,但是我喜欢!我就是极少数喜欢落叶的人之一。我要为落叶礼赞:落叶其实是生命力的象征,它也是从郁郁葱葱的茂盛时期过来的,它就象一个人一样是有嫩芽时的童年期,也有过苍翠欲滴的青春期,它也有过春夏时节的妩媚和漂亮,也曾是许多人喜欢为它写诗作文的风采。现在虽然进入落叶时期了,只不过是象人一样自然走到中老年罢了,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它依然在秋风中舞动着,它依然那么潇洒浪漫,即使知道自己在向世界告别,但是一点不忧不愁,反而更加沉着老练了。更加无畏了!

我要为落叶礼赞:它不是在走向死亡,而是在做生命的嬗变和涅槃。宇宙里的所以生灵都是在定期的嬗变和涅槃的,不如此就不可能再有新的生命延续。只不过各种生灵的嬗变时期有长有短罢了。而树的嬗变时期就是快速的,一年`一期,那么作为树的嬗变过程的表现者就是树叶,只有树叶才能担当起这个重任,因为树就靠着树叶来披挂它,妆饰它,保护它,树叶如何就是树的生命如何,所以树叶对于树来说是最无私的奉献者,当树需要美化的时候,也就尽量多姿多采,尽量葱茏茂盛,当树要冬眠休息,养精蓄锐的时候,叶主动的离开,不带走树一丝养分。而且还将自己化作养料融入泥土让树吸收!到了第二年树又要张扬了,叶又按时长了出来!

我要为落叶礼赞:树叶对于人类是最无私的。当你在经过冬天长期沉闷之后,希望春天的花草树木都能给我们送来盎然的生机,这时候树叶就非常懂事的悄然出现,并且很快长大,让沐浴在春风中的人特别的心旷神怡!当夏日炎炎的时候,人们特别需要路边的树叶能遮阳除热,这时候树叶就非常勇敢的自己顶着烈日,而为人撑起一处处阴凉!而当秋风起,它知道人们开始喜欢晒太阳了,于是它很知趣的脱落,让阳光直截照到人们的身上。就是到这样,落叶堆成堆的时候,落叶还用它的舞姿和金黄的色泽让你享用,就是走在落叶的堆上都有一种特别脆脆的响声让你觉得一种奇妙,让你心情舒畅!

所以我要赞美落叶!它们是美的使者一种,它们不代表没落,它们是勇敢和顽强最好的体现者!要知道,我们每个人都有到落叶的时候,但是我们是否可以象落叶一样无畏无私呢? 【第4篇】

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花。

我见过雍容华贵的牡丹,见过婀娜多姿的水仙,见过出污泥而不染的荷花,也见过朴实无华的小麦花、高粱花-------。

然而,在我的记忆深处,使我难以忘记的却是这种花,它不是开在阳春三月而是开在秋高之时,它不是在暖房里开放,而是在秋风呼啸中怒放。迎接它出生的是寒冷的秋风,而不是和煦的春风,滋润它成长的是秋日的水露,而不是贵如油的春雨。

它就是我们开封市的市花-----菊花。

菊花是开封的魂。开封有城摞城的的美誉,有人会问,为什么开封的先人不在异地重建而在老城上建呢?那是因为开封的坚持。我们开封人身上有一种气质,那就是人定胜天,这也不是和菊花一样吗?谁说秋天不可以开花,我偏要和寒风对抗。相传在很久以前,花儿都是四季开放的,但有一天,天气大变,寒风呼啸,把所有的花儿都打死了,年年如此,花儿便想到,不如我们不在那时候开了,只有菊花坚持下来了,年年同寒风斗争,终于战胜了风霜,在秋日独放。菊花的这一种坚持精神难道不在开封人身上体现吗?

菊花是开封的神。上帝在创造花儿时,给每一种花一个独特的颜色,但忘记菊花了,只给它最普通的黄色。在许多年后,菊花敢于斗争的精神让上帝后悔了,便把五彩缤纷的颜色降临菊花园。菊花王说,当年的那最普通的颜色在我们千万年的努力下,终于变成了五光十色。这种自我提升的精神在开封人的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开封人总是在不满中前进。

菊花是开封的根。有人说,一个城市的竞争力在于这个城市是否有一个团结的心,我认为,菊花就是开封的根,菊花就是开封的本。开封人的骨子里是菊花的脚踏实地。如果问什么花儿的根最大?毫无疑问是菊花。因为它要同寒风竞争,要让寒风屈服,没有强大的根本作为支撑是不行的。开封的兴起正是这样的脚踏实地,从创造省级文化名城到国家级书法名城,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出来。从提升全民素质到文化建设,开封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世界文化奇迹,这是什么,这是我们脚踏实地干出来的。

菊花是开封人心中的家园。我们中国人心中有一个家园情怀。在开封人身上体现得更加明显。当开封人在流泪的时候,开封的菊花精神给了他心灵的依靠,当开封人受伤的时候,是开封的菊花精神给开封人栖息的家园。

篇12:托物言志作文

油菜花稀落地缀了几支在路旁,伛着身子摇曳着。焦枯的黄色花瓣撒在地面,反倒让人注意到褐色的泥土间,柔软的白色。

杂草里冒了几株蒲公英。

那些细微的存在溺在轻轻浅浅的晨光里,舒展枝叶呼吸芬芳的晨露,淡黄的茎身隐匿在枯叶的遮掩里,丝丝的羽翼微不可察地颤抖着,也许在恐惧,也许在兴奋为了将近的征途。

这是初的几朵,又是从何处飘来的呢?

也许是某片枯草地,也许是某个湖畔,又或者是沿着公路迎风而来。他们都曾追寻过最美好的东西,最想看到的风景,放荡不羁过,失落不安过,但当天放晴了,风也停下,尘埃落定,将梦想的种子延续下去,作为使命安定下来为下一代织一张供它们飞翔的网。

如今,那些细白的绒毛蠢蠢欲动,离开这贫瘠的土地,去享受光明与雨露。

但待到风将美好的希望撒在每一个远方,这生长在枯叶堆间矮小瘦弱的蒲公英,终究只余下青黄色的枝茎,黯然地委身于丛丛草木之间。

它却依旧积蓄着力量,待到风起,散去的都将是最顽强的种子,种下的都会是最炽热的希望。

不挽留,只是为了更加美好。

而那随着风离开的,又是否会留有怀念呢?

我想,它们最真挚的怀念,便是飞的更高、更远,再将每一点星星之火,生长、燎原。

待它们扎根,使命便始终传递。

这是一朵蒲公英的力量,也是一个种族生生不息的基础。

视线再次回到那株蒲公英,晨光满溢,一天中最灿烂的时间,映着这些生灵顽强的生命力的绽放。它依旧微曲着身子,绒毛微微颤动着。

仿佛在告别。

那些生长在山间、溪流、石缝中的渺小生灵的使命如此,生而为人的我们又有何权利逃避传递希望的使命呢?

比碌碌无为更可怕的,是在他人蓄力的时间里碌碌无为。时光就是时光,没有停下来的权利。那么你将如何书写属于你的那一份时光的前缀?也许我们终其一生的努力便是让它看上去更完美。

顽强生长,随风飞翔,而后,燃烧希望,燃烧梦想。

篇13:借景抒情和托物言志的区别

借景抒情和托物言志是两种常见的表现手法, 各自有其独特的作用, 但学生易将二者混淆, 这与二者在形式上相似有关。它们都是借助外界事物抒发或表达自己的情感或思想, 但只要仔细分析其区别还是很明显的。

“借景抒情”是指借助描绘景物而抒发感情, 感情寓于写景之中。如鲁迅《故乡》开头一段, 作者并没有直接抒发“我”的心情, 而是通过生动的景物描写来表达“我”当时的心境:压抑、窒闷、悲凉。“托物言志”是指通过描写客观事物, 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爱莲说》就是一篇借物咏志的散文, 文章通过描述莲花的形象和品质, 借莲喻己, 托物言志, 表明自己鄙弃功名利禄, 要在污浊的世间洁身自好的人生态度, 讽喻趋炎附势, 追求富贵的世风。二者有相同点。首先, 都是间接抒情, 不同于直抒胸臆。它们借助于叙述、描写和议论的方式来抒情, 使抽象的感情客观化、具体化、形象化, 易于被人理解接受。其次, 它们都可以使用象征、变形等艺术手法和比喻、排比、夸张、拟人等修辞方法, 以增强艺术感染力。它们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 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风景, “借景抒情”是借助写景来抒情, 或景中含情, 时时流露;或情寓景中, 蕴而不露。托物言志是通过描写的物来表明心迹, 以及人生的态度和对人生的感悟。常常借助于某些具体植物、动物、物品等的一些特性, 委婉曲折地将作者的志向表达出来。第二, “托物言志”中的“志”, 含义很广, 可以指感情、志向、情趣、爱好、愿望、要求等。“借景抒情”中的“情”, 专指热爱、憎恶、赞美、鞭挞、快乐、悲伤等感情。如“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 写景的目的就是为了抒情, 所以是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零落成泥碾作尘, 只有香如故”, 诗人写“石灰”“梅花”的目的就是言志, 表现自己的高洁情操, 所以是运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第三, “托物言志”, 只要作者的某种感情、志向通过与之相关的实物传达出来, 即达到写作目的。“借景抒情”要求达到思与境谐, 情与景会, 寓情于景, 情景相生, 内容形成情景交融、形神结合的有立体感的审美意境。

下面我们对比两首古典诗词, 来分析二者的区别。 (1) 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 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百鸟时时见, 照水红蕖细细香。村舍外, 古城旁, 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 又得浮生一日凉。全词上阕写景, 连用林、山、竹、墙、蝉、草、池塘七种典型意象描写了夏日雨后的景物。最后以“翻空白鸟”与“照水红蕖”相对, 一个诉诸视觉:“时时现”;一个诉诸嗅觉:“细细香”。下阕写散步。江村小景绘好之后, 视角则陡然一转, 步入画中:“村舍外, 古城旁, 杖藜徐步转斜阳”。最后两句乃点睛之笔, “殷勤”二字是拟人化手法, 含有自嘲的辛酸和词人的感慨, “又得浮生一日凉”则又更进一层。透过幅幅画面, 我们可以隐隐看到诗人那种百无聊赖、自寻安慰、无可奈何的心情。 (2) 小松:自小刺头深草里, 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 直待凌云始道高。小松刚出土, 路边野草都比它高。但它虽小而并不弱, 在“深草”的包围中, 它不低头, 而是“刺头”——那长满松针的头, 又直又硬, 一个劲地向上冲刺, 锐不可当。小松原先被百草踩在脚底下, 可现在它已超出蓬蒿的高度;小松尚幼小, 和小草一样貌不惊人, 如能识别出它就是“凌云木”, 而加以爱护、培养, 那才是有识见, 才有意义。然而, 时俗之人所缺少的正是这个“识”字, 故诗人感叹道:眼光短浅的“时人”, 是不会把小松看成是栋梁之才的, 有多少小松, 由于“时人不识”而被摧残啊!读到这里, 我们会发现这首诗名义上写不为人识“小松”, 实际上在写人。诗人通过描写“小松”坎坷的经历描写, 表达了对人才成长的思考。这种写法就是托物言志。

篇14:托物言志作文

路过这里,一定要停下脚步,好好欣赏。这是一场多么美丽的芒果花!一团簇拥在一起,像一个花球。仔细看,每朵花都开得十分艳。一朵花,只不过有米粒大小而已。再凑近些,可以隐约看见芒果花的花瓣,弯弯的,连接在一起,紧抱着中间的花蕊,显得花蕊十分娇弱,好像一不小心就要受伤似的,蜷缩在中间,成了一个点。芒果花如此小,也会开花,有点“青苔如米小,也学牡丹开”的意境了。

芒果花是淡白色的,也有淡黄的;仔细嗅嗅,有点像芒果成熟的味道,香气也像是白色的,香浓悠远。

在整个白黄相间的花球中,一朵挨着一朵,一朵接着一朵,一朵挤着一朵,争奇斗艳,竞相开放;在阳光的照耀下,每朵都像是一滴水珠,顺着枝条飞溅出来的,溅得越高,越闪亮,在天空中画出一条细小弧线。

起风了,芒果花随风摇摆,从树上飘落,一朵一朵融入风中,吹呀吹呀,在风中飘荡,荡进我的心中……记忆的闸门忽然打开了……

那一次,我和小李、小刘组成一个团体去参加比赛。比赛当天,我们由最开始的团结协作,慢慢的发生矛盾,最后甚至各做各的了,完全不是一个团体。比赛结束,结果不堪设想,完全不是样子了,以最低分淘汰。

如果有这么一棵芒果树,一串枝条开一朵花,东一串西一串,分散开来,即使每朵有多香,在树旁也难以闻到。

我们就是这样一棵树啊!

抬头望一望那团花球,密密麻麻的小花满枝头,开的那么艳丽,香气那么浓郁,在风中飘荡。

篇15:托物言志作文

没有水就如同没有太阳,太阳可以给人光明,水则可以给人们以力量,水和太阳是等价的,就像我们每天都要饮水,晒太阳一样。

有一个大家所熟悉的人物霍金,他生来残疾,只有一根手指能够自由活动,但他不绝望,不悲伤,他有着坚韧的勇气,有着面对困难时那乐观的心态,是这样的心态使得原本破旧的花架变的繁花似锦,让原本黑暗的星空变的星空闪烁,他仅用一根手指就敲出了《时间简史》,他提高了自己的地位,凭借着他的坚持,他成为了我们众所周知的耀眼明星,如同水滴经过坚持努力穿透了石头一般,他也凭借着自己的坚持不懈获取了成功。

水能穿石也如同我们的梦想般,水在一天天的不懈努力中,一点一滴的打击在坚固的石头上,每一次的目标都在同一点,并奔着目标而准确出击,水的滴滴弱小,一点一点的在石头上留痕,穿洞,坚持到最后的胜利,那我们呢?我们是否有水一般的毅力,我们是否能向水一般的追求成功,在梦想中,我们也应像水一样,刻苦努力的一步一脚印的追求梦想,每一次都出击的准确无误,一点一点的在梦想上留痕,直至穿越梦想。付出与收获成正比,梦想应像水滴一样,从未止步。

我们应像居里夫人发现镭般,多次失败过后便是成功,我们应像霍金一样坚韧,不绝望悲伤,我们也应像水滴般,穿透那石头,努力的奔目标前行,最后获取成功。

篇16:托物言志作文

樱花开始随风凋零,曾经最美;地上的花瓣依旧红艳,洒落黄尘。在这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城市里,春去秋来、花开花落、已经度过了几年。该是离开的时候,该是面对的时候。曾经我一直选择逃避,即将毕业了,我的生活需要我自己去改变。

树上残留的花瓣已经渐渐随风飘落,手里拿着离校清单;望着这熟悉而又陌生的一切。内心深处有说不出的酸楚;不知道应该伤心还是应该开心。心中感觉很矛盾,也许是因为这一切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吧!

与自己相处了几年的兄弟、朋友、同学挥手吗?潇洒的微笑着说再见,然而我却做不到那样潇洒;因为我们分开了就不可能再见。她走了,去远方过她想要的生活;樱花树下,后花园内、曾经快乐而又美丽风景,现在却成了四目相对泪两行的秋残。彼此都有着太多的牵挂与不舍;痛、如同生离死别。因为一句毕业阻断了多少情缘,把两颗紧紧相拥的心割舍。

这缭乱的城市让彼此相遇,也许是因为缘分牵动彼此的心扉;然而,为什么还要让彼此苦苦分离?也许是因为外面的风景比樱花还要美丽,也许是因为这个缭乱的城市容不下我的痴。这么大的城市里我也许属于多余,我本来就是一个寄人篱下的过客。无奈的割舍冲刺着我的心扉,难道曾经不变的誓言都只是对彼此的一种敷衍。还是属于一种善意的谎言?

独自坐樱花树下,望着蔚蓝天空、淡淡云彩;树上残留的樱花已经无几。独自品尝最后的那份孤单与寂寞。曾经我说过:待到明年樱花烂漫时,就是我们即将离校、离别之日。今天,一切都是如此……

微风轻轻佛过,一片片花瓣随风飘落。伸手接住一片,依旧那样红艳。轻轻地将她放唇边一吹,飘远了,手中还残留淡淡的余香。我们的离别是因为毕业,樱花儿凋落是春风的捉弄吗?花儿飘落随风飘飘洒洒,而我们离别为什么还带着不舍与牵挂呢?难道真的是爱到深处生不由己吗?一切花落尽,离愁相思魂。草木皆春起,旭阳异东升。

篇17:爬山虎托物言志作文

高考诗歌专题复习中, 托物言志与象征手法这两个概念使用的频率很高, 但有些学生却常把二者混淆起来, 甚至有些教师有时也分不清这两个概念。二者同为诗歌的表现手法, 都需要借助具体事物来寄寓某种情感, 那么, 它们又有哪些细微的区别呢?

一、从内涵理解上来看, 运用托物言志手法的作品内涵易于理解, 而运用象征手法的作品内在含义却委婉曲折

要理解托物言志的内涵, 无需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作家的生活经历及特定的环境, 往往只需明确所咏之物 (意象) 的特点即能揣摩到作者的用意, 其目的是为某种情感或哲理寻找寄托的载体, 形象地表现出来。如虞世南的《蝉》:“垂绥饮清露, 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 非是借秋风。”这里物象 (蝉) 的自然属性很容易把握:生性高洁, 啜饮清露, 居高声远。作者借咏蝉所抒发的情感就是:贤能之人, 并不需某种外在的凭借, 自然能声名远扬。这种物象的自然属性与诗人情感的内在联系和推断是很明显的, 所咏之“志”往往在字面上就有所提示。

象征是通过某一具体事物表达一种概念、思想和感情。它贯穿在一个句群、一个段落甚至整篇文章中, 是含蓄深沉的, 它着重于阐明内在含义, 对内在含义的理解, 必须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文章所描绘的特定环境和具体形象, 而且这种内在的含义一般不出现, 需要读者展开联想才能委婉、曲折地表示深远的思想意义。如郑思肖的《画菊》:“花开不并百花从, 独立疏篱趣无穷。宁可枝头抱香死, 何曾吹落北风中。”要想得知“菊”的象征义, 非得联系此诗的写作背景不可, 非得对诗中的一些形象展开联想不可:诗人郑思肖生活在宋元之际 , 这首诗写于宋亡之后, 文中的“百花”象征丧失民族气节, 依附新朝的人们;“疏篱”象征恶劣的政治环境;“抱香”寓指坚持民族正义;“北风”象征元朝统治者。这样一联想, “菊”的象征义就明确了, 它象征着坚守大义、宁死不屈的崇高民族气节。再如, 鲁迅《药》的结尾、茅盾《风景谈》的结尾, 整个段落是象征。高尔基的《海燕》、陶铸的《松树的风格》、茅盾的《白杨礼赞》等更是象征贯通全文。

二、从形式运用上来看, 运用托物言志侧重于形似而抒情, 而象征却重在神似而明理

托物言志的特点是由实到虚, 由所咏之物的自然属性到社会属性 (情感、意趣) , 不苛求“神似”, 只在乎物之特点与人之情感的相通。如梅花, 它最先开放、傲雪斗霜 (自然物性) , 表达着敢为人先, 不畏权贵的情感 (意趣) 。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 百花皆后香”, 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 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写梅花因风布远, 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 只留清气满乾坤”也是以梅花反映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 言浅而意深。

象征则是一种艺术表现手法。通过某一特定形象表达某种抽象概念或思想情感, 特点也是由实到虚, 以物示义, 但却苛求本体与象征体之间的“神似”。如杜牧的《早雁》:“金河秋半虏弦开, 云外惊飞四散哀。仙掌月明孤影过, 长门灯暗数声来。须知胡骑纷纷在, 岂逐春风一一回。莫厌萧湘少人处, 水多菰米岸莓苔。”诗中“早雁”象征了遭射四散, 流离失所, 欲归不得的征人形象, 表面写“雁”, 实际句句写人, 婉曲细腻。

三、从运用范围上来看, 二者也有细微的区别

上一篇:油气田开发新技术分类介绍下一篇:小学品德教师岗位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