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工作总结

2024-05-21

校企合作工作总结(精选8篇)

篇1:校企合作工作总结

校企合作工作总结

校企合作工作总结

通过与企业合作,我们深深体会到中职学校所培养的人才合格与否,企业最有发言权;中职学校办学水平的高低决定于学生受社会的欢迎程度。中职学校要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必须将教学过程与企业的生产岗位相结合,依托企业的技术、设备、生产和管理优势,把学校的教育功能与企业的生产需求相结合,办出特色,使中职教育走上健康、良性循环的发展道路。

一、校企合作 共建工学一体化专业课程体系

我校2013年调整专业指导委员

会,聘请行业、企业、专家为指导委员会成员;聘请相关企业的总监、经理、部门主任、技术骨干为一体化课程改革专家,外聘校外专家共19人。于2013年9月30日召开了专业建设委员会,共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专业课程体系。

二、校企合作 共建”订单”培养模式

我系2013年与鑫广安集团、株洲云田公司、三益葡萄园等多家企业签订了”订单培养”协议,企业按照岗位特点提出培养要求,并提供教学内容和相关资料,由教师将这些内容融入到相关课程的教学中,或由企业派技术骨干到学校来开设讲座,将岗位工作要求、员工素质要求、企业文化、企业理念教授给学生,实现学生与企业、学生与就业岗位的”零距离”对接。

三、校企合作 共建”工学交替”合作模式

我系与鑫广安集团、株洲云田公

司、三益葡萄园校企合作,是一种典型的”工学交替”合作模式,开展了包括项目教学、现场教学、情境教学、教学观摩、勤工俭学、学生实习、生产——技术指导——销售一条龙服务等多方位合作。对三年制中职开展校企合作”2+1培养”模式,即在校集中学习两年,在对应的企业综合实习1年,前两年有效的保证了学校常规教育教学内容的开展,最后1年学生通过面试进入企业实习。借助企业的实训,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操作技能,参加技能鉴定获得中级技能资格证书,为今后的就业争取更多的竞争筹码。与三益葡萄园合作,将教学实习基地作为该公司的生产基地,()他们出资金,我们提供场地,共建校内实训实习基地。部分课程的项目教学、现场教学、情境教学、教学观摩即可在基地上完成。

四、校企合作 共建优秀教学团队

我校与多家知名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每年安排5-6名教师在企业参与生产实践,提高教师的实践动手

能力,为教学服务。同时聘请企业技术骨干担任我系教学任务,形成了专兼结构合理的”双师型 “素质的优秀教学团队。

五、校企合作体会

1、学校受益:校企合作符合中职教育发展的内在规律,有利于促进中职教育的发展。(1)校企合作有助于合理分担教育投入;(2)校企合作有助于合理组建优秀教学团队;(3)校企合作有助于学校教学改革;(4)校企合作有助于建立稳定的教学实习基地。

2、企业受益:校企合作符合企业培养人才的内在需求,有利于企业实施人才战略。(1)校企合作有助于企业降低招工、用人方面的成本和风险;(2)校企合作有助于扩大企业品牌的影响。

3、学生受益:校企合作符合学生职业生涯发展需要,促进学生就业,有利学生提高就业竞争力。(1)校企合作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2)校企合作有助于学生就业创业。(3)企业

为学生提供奖助学金,今年鑫广安集团为我校学生赞助2万元。

在校企合作方面进行了探索实践,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校企合作精神,进一步完善制度措施,加大工作力度,推进校企深度合作,努力开创教育教学新局面。

湘潭生物机电学校

2014年1月15日

校企合作工作总结

(二)为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及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提出的中等职业学校改革要实现五个对接即职业教育要对接产业,职业学校要对接企业,专业要对接岗位,课程教材要对接职业标准,教学过程对接生产工作过程。2014年我校贯彻落实教育部有关教育教学改革精神、实现学校工作计划中提出的校企合作要有起色,学校与接企业深度融入,专业对接地方产业,人才培养服务当地经济,学校要成为合作

企业的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合作企业要成为学生的实习就业基地,企业现场专家要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方面做了一些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实践”校企合作专业教学+公司实习+正式入职”的”订单式培养”模式。

与湖南唐人神集团特深度合作,实现联合培养。湖南唐人神集团现场专家参与制定”唐人神”的教学方案;开设专题讲座,植入唐人神企业文化;完成畜牧兽医专业课程的学习;满足学生真实企业岗位技能培训的要求;选拔合格的学生进入企业实习;根据综合考核聘用合适的学生为正式员工。形成专题讲座+在校专业课学习+公司实习+正式入职的”订单式培养”模式。按照”专题讲座+考核、组建‘唐人神班’+在校专业课学习两年+公司实习一年+正式入职”的培养流程,实现”订单式培养”目标。

2014年上学期”唐人神班”29名学生通过正式进入湖南唐人神集团实习,在公司实习半年时间内学生稳定,生活工作愉快,深受企业好评。本学期二年级畜牧兽医专业41名学生通过湖南唐人神集团面试录取组建了”唐人神二班”.”订单式培养”规模逐步提高。

二、与湘潭市月意生态园林公司、中南农机大市场、湘潭市三益农业生态科技有限公司等公司开展校企合作。

(一)由企业现场专家、工程技术人员、技师、课程专家、专业教师组成专业建设委员会共同制定、实施人才培养方案,实行企业实习和学校专业技能模块教学的”工学结合”培养模式。

(二)本学年我校共派出200多名学生4名指导教师带队到这些企业为期3到6个月的教学顶岗实习。行政管理人员、专任教师先后20多人次到这些企业通过问卷调查、与一线工人技术人员交流进行调研了解农业行业各工种职业岗位的专业技能相关知识要求、职业素养、工作职责、工作任务、工作要求、工作标准,工作过程,企业文化、产品开发、生产组织管理过程,及现场”6S”管理标准及要求。为下一步我校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开发与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通过校企合作教学顶岗实习,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素养、专业知识、基本技能都有较大提高,在实习中初步具备了顶岗生产的能力,学生在生产、服务第一线接受企业管理,在实际生产岗位上接受师傅手把手的教学,和企业员工同劳动、同生活,切身体验严格的生产劳动纪律、一丝不苟的技术要求,感受劳动的艰辛、协作的价值和成功的快乐,使顶岗实习与就业接轨。也对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观念、良好的职业道德、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以及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和坚定乐观的生活态度都有极大的帮助。这些企业已成为我校学生的实习就业基地。

三、校企合作”服务就业、服务经济、服务企业” 积极开展劳动力技能、高技能培训

提升专业服务社会的能力,积极拓展技能培训的领域和项目,努力推动区域经济建设的发展。积极服务湘潭市产业群;探索构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服务的长效机制。本年实现为农业从业者提供高技能力培训共341人、劳动力技能培训450人,学校已成为湘潭市10大培训基地。

通过今年的校企合作实践证明,”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是发挥学校和企业各自优势,共同培养社会与市场需要的人才的有效途径。校企双方互相支持、渗透、双向介入、优势互补、资源互用、利益共享,是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促进生产力发展、使教育与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科技、经济及企业发展的有效手段,为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 “技能型”人才的提供保证。校企合作也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公益事业,是贯彻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有益实践和重要举措。同

时在努力探索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新模式的同时,更需要加快完善法律规章,明确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责任与义务,推进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持续发展,提高职业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湘潭生物机电学校

2014年11月11日

篇2:校企合作工作总结

唐山海森电子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水利、电力计算机控制产品、机电仪一体化产品开发、生产、销售的高科技企业。公司秉承“科技兴企,节能报国”的理念,为丰南区乃至唐山市经济发展作出一定贡献。我校与该公司成为了校企合作伙伴,我系电气工程系是校企合作的直接参与者,而我所带的09电气一班接到了为唐山海森电子有限公司生产组装该公司产品的任务。

我们此次为海森电子做的是该公司节水灌溉智能控制柜,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在企业技术员的指导下我们全体同学按时保质保量的完成了工作任务,学生通过校企合作在以下方面取得了进步,总结如下:

一是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传统教学模式是实习材料的反复使用,学生缺乏严谨操作的态度;与海森电子的合作使实习成为实战化,培养了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

二是学生学习到了在学校课本上学习不到的内容,提高了动手和动脑能力。学习不再枯燥无味,而是丰富多彩。

三是学生在实践中接触了企业文化,接受了企业管理模式,为今后就业快速适应企业管理模式奠定了基础。有利于顺利进入社会,形成了良性循环。

四是学生将在课堂上学到的书本知识转化到具体的生产工艺和技术要求上来,真正克服了“黑板上做科研、课堂上搞生产”的产学脱节问题。通过校企合作,学生对企业有了较深的理解,为进入社会提前做好了心里和精神上的双重准备,学生在生产实习中,不但增强了动手能力,还学到了很多企业的专业知识,我们希望学校跟系里能够多多给学生提供这些实习机会,我们也会努力完成学校交给的每一个任务,为学校、为系争光。

09 2011

篇3:校企合作工作总结

1. 校企双方共建“校中厂”, 创新“双元制”教学模式

2010年8月, 我校电子工程系与深圳市奥迪声电子有限公司合作在我校技能楼共建南昌生产加工基地, 达到把工厂办到学校中来的目的。本基地由企业提供生产设备、检测仪器和产品原料, 学校提供生产加工场地和实习学生, 双方共同参与实习工厂产品的加工生产、生产过程实习教学的组织与实施, 真正做到产教结合、工学结合。

电子类专业学生以班级为单位轮流到“校中厂”实习两周, 每个班级将人员分为生产组、品检组、仓库组、维修组, 推选了班长和组长。班长和组长协助车间管理人员对生产活动进行管理和协调。实习车间管理、技术指导人员由学校与企业人员共同组成。在开始生产实习前, 组织学生学习企业规章制度和技术文件, 让学生了解工厂的管理制度, 掌握生产技术要领。每天早上, 召开一次早会, 对前一天工作进行总结分析, 布置当天工作及要求。对学生在生产实习中出现的不良现象, 及时进行个别谈心, 分析教育, 帮助学生纠正不良习惯和不正确的劳动观念和劳动心态。学生每天在实习手册上记录生产任务情况和完成情况, 实习结束时, 撰写实习心得体会, 小结生产实习的收获和经验。

2. 校企双方共同参与课程建设, 使学习内容与企业技术要求对接

邀请公司技术人员共同制定教学计划, 把企业中“四新”知识纳入到教学内容中来, 如SMT生产技术、新器件应用等。把企业中的案例经过教学化处理后, 作为学习的重要内容。邀请企业技术人员参与《电子技能》等一体化教材的编写, 按照企业的生产过程来开展教学活动。同时, 把企业的评价标准引入到实习教学评价中来, 从企业的角度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3.校企双方共同参与师资队伍建设, 形成一支“教师+师傅”的师资队伍

一方面合作企业派出技术人员长期驻在学校, 共同参与学校的实习教学工作, 指导学生的生产实习, 负责产品生产、维修与调试技术要领和规范, 以及生产实习车间的“6S”现场管理。另一方面, 学校派出教师到企业轮训, 每人不少于两个月的企业学习, 学习企业先进的生产技术, 了解企业的生产管理流程和要求。形成一支“既有工厂技术人员, 又有学校教师, 既是工厂技术人员, 又是学校教师”的双身份师资队伍。

4.校企双方共同参与学生职业素质培养, 缩短了就业学生进企业后的适应期

校内工厂严格制定了车间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考勤制度、仓库管理与出入库制度等制度。学生进入校内生产车间, 严格按照企业生产管理要求开展工作, 按照企业规章制度进行管理, 如:学生进入车间必须穿好工作服, 按指纹记录上下班考勤, 按照出入库要求领用材料、入库产品。在工厂实习期间, 学生就成了工厂员工, 企业员工的标准就是学生的行为标准, 大大缩短了就业学生进企业后的适应期。

经过采用“校中厂”合作方式, 我校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学生职业素养与职业能力培养、专业技能提高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具体表现在:

1.创新了人才培养模式, 实现了“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本土化

把工厂办到学校来的校企合作方式, 创新了人才培养模式, 充分体现了学校“教学生产化, 生产教学化, 学校工厂化, 工厂学校化”的办学思想, 把专业技能教学、品行观念教育、实习就业教育融为一体, 形成了一种新型的“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

2.学生职业素养与职业能力明显提高, 为学生后续实习与就业的个人发展奠定了基础

通过校内生产实习, 学生对企业有了一个较完整的认识, 对企业的管理和工作流程有切身的体会和了解, 学生的纪律观念、质量效率意识及团结协作意识明显加强, 树立了正确的就业观和劳动观, 培养了学生“能吃苦, 有耐心, 不计较”的品质, 为学生今后走上顶岗实习与就业岗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 专业技能得到巩固, 动手操作能力与熟练程度明显提高

刚开始时, 很多班级的产量只有企业员工的1/2, 甚至1/3, 不良率是企业的2倍左右, 经过公司技术人员、实习管理人员及任课教师的指导和教育, 到实习后期, 大部分生产小组的产量能与企业相当, 个别小组甚至超过了企业正常产量, 生产的产品优良率达到95%以上, 学生专业技能的熟练程度和规范性明显提高。

4. 经过“校中厂”的前期练兵, 学生就业后深受用人企业好评

经过了我校生产实习锻炼的学生, 学生的适应能力、工作能力、服从意识都等到锻炼和提高, 进入顶岗实习和就业工作岗位后, 普遍能很快融入企业的工作与生活环境中, 相当一部分学生因前期经过了“校中厂”的练兵, 很快在后续的就业工作岗位中脱颖而出, 走上一线管理或技术岗位, 得到用工企业的高度认可和肯定。学生在顶岗实习和就业企业的稳定率、满意率也大大提高。

篇4:校企合作管理工作模式探究

一、校企合作的重要性及意义

1.校企合作是人才培养的需要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人才规划纲要》中提出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离不开职业教育,要重点建设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和社会工作人才六支人才队伍。其中对于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和社会工作人才的培养,职业教育可大有作为。《人才规划纲要》提出了人才培养的目标:一是培养一支门类齐全、技艺精湛、适应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产业升级要求的高技能人才队伍,高技能人才总量达到3900万人;二是培养一批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和农村经营型人才,建立一支服务农村经济发展、数量充足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农村实用人才数量达到1800万人;三是培养一支职业化、专业化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社会工作人才总量达到300万人。职业教育要适应《人才规划纲要》提出的要求,必须进一步增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能力和水平;必须转变观念,深化改革,改变传统的办学模式,走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之路。为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

技能型人才的成长途径是“做中学,学中做”,即理论联系实际,校企合作使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缩短了学习的周期。同时,只有开展校企合作,才能使学校技能人才培养的方向性和针对性更强,学校才能充分了解企业对技能人才知识结构、技能水平、综合素质的要求。

2.校企合作是当前职业教育改革与实践的方向

校企合作既是目前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也是职业学校寻求自身发展空间的必然要求,职业教育的目的是为企业培养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技能人才,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职业学校只有紧紧依靠行业、企业办学,加强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结合,才能克服办学过程中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相脱节的现象,才能根据企业的人才需求有针对性地确立教学目标、制订教学大纲、开发课程、选编教材等,才能建立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体系。学校自身的发展需要与企业、行业协调互动,随着企业设备、技术、材料和工艺的不断更新换代,职业学校在教学内容、教材开发、课程体系构建、实训实习手段也要不断丰富和完善。同时,教师与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相互交流学习、不断丰富专业知识,加深对企业实际工作的理解,有利于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平。

3.互利双赢是推动校企合作的动力

校企合作解除了“企业招工难,学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困扰,“学校育人、企业用人、供需对接、按需培养”四位一体的合作机制是推进企业与学校改革发展的内在动力。对于学校来说,通过与企业的合作有利于弥补实习实训的不足,使学校的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同步,有利于双师型队伍建设,有利于企业参与制订人才培养计划和人才培训过程,有利于深化教学改革,有利于增强学生技能水平和就业能力,提高办学质量。对于企业来说,可以吸引优秀学生到企业就业,提高经济效益和竞争实力,可以借助学校资源,对职工进行培训,提升员工素质;可以与学校进行新产品研发,加快新产品开发速度。对于学生来说通过工学结合,以学促用,以用促学,学习目的更加明确,能增强学习的主动性。通过融入企业,了解企业文化,提升团队意识、质量意识、安全文明生产意识及职业道德,为今后有效就业打下基础。

二、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学校在专业技能人才的培养实践过程中,应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根据不同行业和企业对应用型技能人才的具体需求,不断加强校企之间的信息交流、技术交流、人才交流和设施交流,促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变革,建立起满足企业需要的各类应用型技能人才的专业体系和教学模式,构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面向个体生涯全程开放式职业教育体系。通过不断拓展合作层面,丰富合作内容,创新合作思路,形成多种符合学校教学发展实际和企业人才需求的合作模式。

一是学生就业合作模式。学生就业推荐是学校与企业之间建立最早、形式最普遍的合作模式,根据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协议,通过自主择业,双向选择实现就业。学校与各级各类用人企业形成良好的供求关系,拓宽学生分配渠道,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学生与企业之间的交流,积极创造毕业生就业机会,在提高毕业生就业安置率的基础上,不断优化就业岗位,保证毕业生学有所用,学有所为。

二是顶岗实习模式。这种模式是劳动与教学相结合,工学交替,学生在学校学习系统的课程,掌握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及职业素质,然后在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进行实训,在企业技术人员指导下进行实际操作培训,掌握相应岗位操作标准和要求,通过技能提升训练,做到与工作岗位“零距离”对接;接着学生以企业员工身份进行顶岗实习工作,熟悉企业环境,感受企业文化。顶岗实习,增强了学生的劳动意识和主人翁意识。通过实际劳动,学生认识到自己知识与能力方面的不足,进一步提高了学习动力。

三是订单培养模式。企业订单式培养根据企业的用工需要招生,针对性、目的性与专业性较强,在培养过程中,企业关注度高,专门为学生提供实习场地和条件,同时为学生提供就业。学校应开辟委托培养、定向就业的新型校企联合办学模式,逐步实现毕业生就业从“以产定销”向“以销定产”的转变。

四是参观和见习模式。学校根据教学进程,适时安排学生到企业、工业园区、生产基地作坊参观、见习,使学生了解生产流程和设备、设施及工作原理,学习企业文化,体验企业生活。这样,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也培养了他们爱岗敬业的精神。

五是组建职教集团。通过职教集团来整合教育资源,协调各学校的专业设置、开发教材、评估教学质量。如嵩县于2012年成立了嵩县职教集团,把县城内现有的嵩县中专、洛阳中医药学校、昌琳中专、教师进修学校、洛阳畜牧中专等5所学校重组,调整专业设置,突出学校骨干专业建设,同时为更好地服务于产业聚集区和工业园区建设,促进县城经济发展,又新增了采矿专业、生物制药专业。职教集团采取开放式管理、联合办学、校企合作、阳光工程培训等合作创新模式,对更新教育理念、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开发、学生就业等起到了极大促进作用,满足了企业用工需要。因此,集团化办学是产教结合、校企合作的有效实现形式。

六是专业建设合作模式。作为校企合作的深度模式,专业建设合作主要是根据企业生产的实际需要和市场需求,让企业积极参与学校专业建设,学校与企业共同商讨培养目标、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和实习方式,更紧密地将企业市场需求与学校高技能人才培养结合起来。由企业负责提供专业教学设备,双方共同编制专业教学计划大纲和专业课程标准及教材,共同培训师资,为新专业的建设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篇5:校企合作总结

近年来,在政府大力推动下,我们企业与高校的合作取得很大的进展,通过建立实训基地,加快了企业与高校早日建立起“企校合作、互惠共赢”的体制和机制,同时为企校在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的供与需方面减少盲目性,实现双赢。

为继续深入推进企校合作的工作,加强实验实训基地建设,不断改善实训教学条件,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综合职业技能,培养高技能应用人才,我们公司主要侧重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基地建设目标

为建立实训基地,加大实训基地建设力度,促进学校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为促使实训基地保持稳定、可持续的专业发展方向,同时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兼容性和扩展性,在满足本专业和相关专业教学需求的基础上,积极为周边学校及企业、社会提供服务和技能培训,提高实训基地的利用率。

二、建设布局规划

做为实训基地,要坚持为教学工作和人才培养工作服务,为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科学规划,准确定位,合理布局。

实训专业集中在电子与自动化技术、化工工艺、化工工程、生物制药工程、工业分析、企业管理、仪表自动化、生物技术应用等八大专业领域;

公司根据企业总体发展规划,加大投入力度,建设特色鲜明和水平较高的示范实训基地,我们企业建立的实训基地是归属各高校的主干专业,进行专业技能实训的教学场所。实训基地所属的专业,有综合实践教学功能和模拟、仿真生产实际的实训教学条件,具备组织开展主要工种职业资格证书培训、考试的条件和能力。

三、基地运行和管理

我们公司做为实训基地,要切实发挥实训基地在高级技术应用性人

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加强内部管理,确保基地规范运行。

1、认真制定实训教学计划和大纲,完善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努力

做到教学文件齐全,实训考核记录系统完整。

2、积极开展对外服务,面向全省高职高专院校同类专业开放办学,实现资源共享。要依托学校的智力资源和设备优势,与企业实际紧密结合,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的开发项目,努力成为科技成果转化基地,积极开展技术推广、技术服务、技术咨询和科技信息交流等工作。

3、加大基地实训的设备投入力度,化验室现有实验设备总值在200

万元以上; 投资160余万元建设实训基地培训楼;

四、基础设施与师资生源条件

实训基地建筑总面积在150亩以上;专业基础实训室:包括实验

室、中控室、制剂分析室、质检科,总面积400平方米以上;专业及专业基础实训仪器总值在200万元以上;四个有机合成车间、一个农药制剂车间、一个动力车间,这些为学生在实验和实践操作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专业的基地实训师资队伍:高级工程师5人,中级工程师30多人,高级技工50多人,中级技工150多人,初级技工300多人。现有顶岗实习的毕业生80余人,来自泰山学院化学系、淄博职业技术学院生物科学系的学生以及其他高等院校的应届毕业生。

五、基地其他管理水平

1、基地建设的计划及文件资料齐全完整。

2、基地的管理条例健全、规范。

3、实训计划和方案等教学文件齐全。

4、实训考核等记录系统完整。

5、大型实训仪器设备使用记录完整。

6、基地的仪器设备管理制度齐全。

8、有仪器设备维护及损坏赔偿制度,仪器设备使用有记录。

9、具有开发与创新的激励机制。

3、95%以上的毕业生在基地所掌握的技能适应社会需求表示认可。

公司也派遣内部员工到高校参加正规的培训等,进一步提升工作技能,提高业务水平。这一做法,有利于员工自身的发展,受到员工的一致好评。

在企校合作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学校把学生引荐到企业中锻炼、实训,我们企业肯定是对学生本着负责的态度,用心的培养这些即将走向社会的学生,对学生来说必然是增加了一笔社会阅历,也会给学生带来一个比较好就业的敲门砖,我们企业当然也愿意接收有一定工作经验的学生。但是,对于我们企业来说,培养一些面临毕业的学生存在一定的风险成本,比如人身安全、时间、资金成本等等一系列的问题,更大的是人才流失这个不定性的现象经常发生。我们企业培养出来的许多实习生,在他们毕业之际选择跳槽,到其他企业寻求发展,必然会给我们带来一些影响,从而导致企业培养学生的力度受到影响,这方面工作还有待加强和研究。即使签订一些协议和合同,也会流于一种形式,起不到实质的作用。

在新一年的企校合作中,我们企业一定会进一步加强这项工作,为学生做好实训服务工作,也是我们实训基地建设的本意。希望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学校重视学生的职业生涯这门功课,使学生摆正思想态度,脚踏实地、务实的做好每一项工作。很多学生不明白社会上工作行情及具体实际,不知道哪是适合自己的工作,盲目地频繁地跳槽,浪费了很多时间。学生年轻,需要多学一些东西,对自己将来发展不是坏事,如果好高骛远,一门心思走捷径的话,也是不现实的。

今年的企校合作工作已顺利开展起来了,通过企校合作,我们双方也从中受益匪浅,企业也培养出适合自己的人才,学校也满足企业的人才需求,提供一大批合格的人才到企业中来。虽然还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希望会在以后的工作中得以进一步完善。

泰安联合生物化学科技有限公司

篇6:校企合作经验总结

一、拓展校企合作领域

1.我校与企业联系,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状况,洽谈产学合作事宜,双方就学生实习就业、定单培养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沟通和交流,达成了联合举办订单式合作协议,参加由双方共同进行的培训,考核合格后,安排就业,目前这些学生大多成为企业的技术骨干,生产一线的管理者。

2.组织教师到企业进行实地考察,一方面对我校毕业生在企业的工作情况进行了解,为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做准备,另一方面与企业负责人协商新教材的改革和编制。企业负责人对毕业生质量和教材编制思路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也提出了宝贵意见,希望进一步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并表示对新教材的编制工作将给予一定的支持和帮助。

3.通过与单位合作,邀请以上行业企业共同参与专业教学改革,聘请这些企业的专家、一线技术骨干全过程参与专业教学改革与建设,完善相应的校企合作组织,形成校企合作的工作机制。成立了以学校教师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组成的建设小组,共同进行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课程建设与改革、教材编写等工作。

4.与 进行相关合作,并着手开始相关方面的合作研究。5.积极为企业提供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和员工培训。6.聘请企业技术人员为学校兼职教师,进一步拓展合作空间,加强合作的紧密度。

二、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我们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选择了设备工艺先进、管理水平高的企业作为实践基地,依托他们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场所。在学生的实习实训过程中,聘请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担任现场兼职教师,使学生在实践中获得职业训练和工作体验,为学生的实习提供真实的职业技能训练环境。学生通过在企业进行顶岗实习、毕业设计,参与企业的科研和生产,增强了学生对社会的了解和职业技能水平,有效地缩短了毕业生的社会适应期,也为学生就业创造了条件。每年学生都到实训基地进行认识实习、保全实习、顶岗实习等实习、实训。

三、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中,围绕专业的职业能力培养要求,将技能培养和素质教育结合起来,依据培养目标和职业岗位群、培养规格所需能力要求,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企业专家充分参与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设置相关的专业基础课、专业课、选修课,安排实验、实习内容和制定教学要求。按照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零距离、课程标准与职业能力要求零距离、实践教学与岗位技能零距离的思路,深化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体系改革。

1.以专业技能培养为主体,实施“工学交替、能力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采取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的教学模式,即“工学交替”的培养模式。与企业共同设计学生的实践教学内容,多次进行校外实践教学,达到校企合作的目的。

2.进一步规范和更新了实践教学内容,构建了更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 系。按照“必需够用”的原则,压缩理论学时,合理设置实践教学环节,保证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时数相对稳定并适当增加。教学计划中实践课时比例超过了50%,通过强化实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专业理论知识,增强学生专业技术的实际应用能力,更好地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机器的结构和机器的传动,增加学生对设备的理解。同时增加学生下厂实习的次数,增加学生的工作实践经验,基本使学生能真正掌握专业必备的实践技能,毕业生的就业率达到100%,毕业生的能力受到了社会、企业的好评。

在专业课程体系中注重了人才培养目标与职业标准的沟通,增设了职业资格培训课程,实现了培养计划与职业资格标准逐步衔接。我们要求学生在校期间能够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或技术等级证书,学生毕业时,均获得了1个以上职业资格证书。

3.加强实验教学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实验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保证实验、社会实践、顶岗实习等各实践环节的时间及效果。充分利用现有实验、实习设备,提高其利用率,认真做好各项实验的开出记录,详细记录实验室人员工作日记、值班情况。每年都圆满完成了教学计划中各项实验和实训课程的开出,取得了较好的实习效果,提高了学生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

4.我们在教学内容中渗透新科学、新技术、新工艺;在教学方式上和教学过程中由校内向校外,由教室向生产现场延伸。带学生去企业,了解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力争在教师的指导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在实战中锻炼和提高自己,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检验学习成果。5.组织学生利用寒、暑假进行生产实习,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四、积极参与企业技术服务

积极推进教师担任企业技术顾问,开展科技咨询,我校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都担任了企业技术顾问,企业技术力量相对较弱,针对我校教师的专业技术优势,我们着力服务中小企业,多名教师担任企业的技术顾问,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支撑,承担横向科技项目。

经常有已毕业的学生就本单位的技术难题向我们咨询解决办法,我校教师都会尽力提供技术支持,部分教师等厂技术改造、新产品的开发等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我校与企业长期合作,多次为该企业举办培训班,在学员不脱产的情况下,教师去企业上课,为其培养了大批用得上、留得住的技术人员;同时企业也分批选送人员来校跟班上课,目前这些人已成为企业各部门的技术和管理骨干。提高了企业员工的技能素质,适应了纺织企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

篇7:校企合作总结

(一)我校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的办学理念,把校企合作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作为学校一项重要的工作,是我校创建国示范中职学校内涵要求,也是中职教育的基本要求和核心。

2015年,校企合作办在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各部门的大力配合下,校企合作办按照服务学生,沟通服务企业,搭建平台,合作共赢的定位,采取校政合作、校企合作等多种工作方式,发挥主观能动性,开拓创新,认真研究实践,充分利用现有资源,配合教学进行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取得显著的成效,全面提升实践教学质量,为我校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同时积极开创校企合作工作的新局面,优质高效地完成全年各项任务。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校企合作办工作制度的完善

制订了校企合作办公室2014年工作思路,确定了校企合作办公室工作职责,并对办公室正常运转作了相应的筹划。校企合作办作为一个新部门,注重内部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经过几年的努力,校企合作办内部制度的完善有了一个新的提高。

(一)内部管理制度日趋完善 完善了学校校企合作工作管理办法以及一些相关制度。如校企合作项目审批流程、校企合作项目专家评审办法、校企合作工作奖励办法、学生顶岗实习的规章和制度等,并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征求相关部门意见,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文本。(二)与政府部门建立工作沟通机制 借助长株潭劳动就业服务中心、长株潭工商联、长株潭经贸局与各行业建立了工作沟通机制,同时也借助长株潭等厂商会与各行业建立了工作沟通机制,及时了解到当地企业的用工需求、岗位需求。建立学校校企合作办与各政府部门沟通联系的长效机制。(三)参与职教集团建设调研草案 在相关调研广泛征求各方意见的基础上,完成了《关于军工职教集团的筹备实施方案》建议稿,已提交领导审核。

二、校企合作工作的正常开展,合作的具体内容及取得的成绩

我校通过和企业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合作模式灵活多样,促进了双方共同发展,达到学校、企业和学生三赢。(一)订单培养合作

我校与天天电工厂、湘潭市恒欣企业、江南工业集团等公司签订联合培养协议,共同建立以企业名称冠名的恒欣电子班、天天电工班,校企双方共同制订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实训标准,部分企业培训课由企业承担。

(二)参观、教学见习、工学交替等方面的合作 我校教师和学生在天天电工厂、湘潭市恒欣企业、江南工业集团等企业进行参观学习;校企共同规划与实施的认知性职业教育;(三)顶岗实习(工学结合)合作

我校学生前二年在校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后,采用学校推荐与学生自荐的形式,到合作企业进行为期半年的顶岗实习。如徳善数控、德豪润达、富士康、深圳力劲等近三十家企业,学校和用人单位共同参与管理,合作教育培养,使学生成为用人单位所需要的合格职业人。

(四)产学研合作及技术交流、师资培训

发挥学校专业师资优势,加强校企合作研发,走利用专业优势办专业,办好产业促专业的新思路,使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帮助中小型企业走健康发展之路。(五)共建校外实习基地及就业基地合作 我校根据专业设置和实习教学需求,本着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原则在有发展前景又有合作意向的企业建立了二十多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如江南工业集团、徳善数控、深圳日技城、湘潭华菱有限公司、湘潭恒欣实业、北京紫竹惠机械公司、华中数控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力劲机械有限公司等实训基地,这些基地不仅可成为师生接触社会、了解企业的重要阵地,而且学校可以利用基地的条件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动手能力,增加专业教师接触专业实践的机会,促进专业教师技能提高;基地也可以从实习生中优先选拔优秀人才,满足企业日益增长的用工需求,达到双赢的效果。(六)数控专业部为企业进行产品加工合作 我校数控专业部和江南工业集团合作,利用学校实训设备、场地和实习学生,进行产品加工。企业可以减少生产成本,获得更大利润,学校借助企业技术指导,减少教育成本,学生可以提前接触生产过程,更早、更好地由学生向职工的角色转变,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赢。

(七)积极主动协助各专业部开展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根据各专业的不同特点,校企合作办聘请了行业、企业专家与我校各专业部共同组建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明确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确定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提供市场人才需求信息,参与我校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调整,根据企业、行业的用工要求及时调整专业计划和实训计划,协助学校确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八)举办企业家、专家报告会百名技师进校园。

聘请有较高知名度的企业家来校为学生作专题报告,让学生了解企业的需要,尽早为就业做好心理和技能准备。我们聘请了绿叶居食品罗总、优速快递罗总等企业高管和专家来我校讲学

(九)校企合作引企业文化进校园

已申报学校在校园内建立校企合作文化墙,将近年来校企合作企业的牌匾以及企业的相关文化公示在校企合作文化墙,通过校企合作文化墙的展示促进我校学生对企业先进文化氛围的了解,切实认识到当今现代企业对人才的要求,真正架构一座沟通企业与校园的桥梁。

三、总结存在的问题及不足。

1、我校校企合作虽然取得一定成绩,但目前的校企合作仍处于浅层次及中层次合作,离深层合作还有一定的距离。

2、有部分企业合作以后,因生产订单不足,而导致顶岗实习学生中途转实习单位。

3、运行机制需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考核指标和奖惩措施及相关的保障措施有待完善。

4、与学校各部门的沟通协调有待提高。

四、今后校企合作的思路

为学生毕业后尽快适应工作岗位,实现学生在校、企之间的零过度,今后校企合作主要工作思路是加强深层次的合作:

1、接受教师参观、调研、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方面的合作;

2、实现资源共享,互派专业人员讲学、企业培训、职业技能培训等方面的合作;

3、共同参与人才的培养,双方专业技术人员共同开发精品课程和教材;

4、导引企业进校园,营造教学工厂,共建办学实体,成立股份公司,共建实验实训室和生产车间;

5、完善企业校区项目的建设与管理。

校企合作总结

(二)一,前言&1 二,校企办外联

(三)赴江浙调研与台湾修平技术学院合作项目

2014年11月校企办组织了市科工贸信局的领导考察了浙江工业大学,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在与台湾修平技术学院合作项目的前景,合作方式,合作成果,注意事项等进行了深入学习交流,更好的指导学院校企合作的进行.(四)参加省高职教育研究会校企合作专题研讨会(五)顺利开展学院第一次的校企合作评优工作(六)积极创造条件,参与相关社会实践活动

2014年10月13日,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主办,教育部高等学校能源动力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和华中科技大学承办的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活动圆满结束.此次活动在校企办精心组织,工程信息学院的大力支持下,我院参赛团队提交的《关于珠海市节能减排工作现状的

一,建立健全的组织架构 为了尽快开展

基地的宣传和培训工作,学院迅速建立了基地的管理体系,并联合相关单位成立了节能降耗专责工作小组,并安排专职人员负责基地工作的开展.(一)构建省市院三级工作管理体系

基地工作管理体系可分为三级.第一级为市科工贸信局对省经信委负责汇报工作,珠海市科工贸信局节能主管局长直接对省经信委节能主管主任负责,汇报基地重要工作事项及工作动态,指导基地发展方向,实践科学发展观.第二级为学院对市科工贸信局负责汇报工作,由学院基地主管院长直接对珠海市科工贸信局节能主管局长负责,珠海市科工贸信局部署基地发展规划,下达各项节能降耗培训和宣传任务,检查督促各项工作的执行情况.第三级为校企办对学院负责汇报工作,由校企办主任对学院主管院长负责,与市节能监察中心,节能协会等共同推进相关工作的实施,负责基地节能降耗宣传和培训的落实,师资培养,课程设置等工作.重大事项则由省经信委节能主管主任与珠海市科工贸信局,学院领导直接商定.(二)成立节能降耗专责工作小组

为把基地做实做强,形成一套具有协调性和规范性的工作机制,在市科工贸信局领导的支持下,成立了广东省(珠海)节能降耗培训基地专责工作小组,成员包括市科工贸信局,学院(基地),市节能监察中心,市节能协会相关人员.工作小组的职能包括文件的上传下达,接待任务的协调,节能培训班的开办,节能宣传工作的开展等方面,工作小组将严格遵行季度(三)承办珠海市循环经济示范工业园区企业培训班

2014年5月26日,珠海市循环经济工业示范园区企业培训班在珠海市高栏港工业园区开班.本次培训班由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办,基地和珠海市节能监察中心承办,珠海经济贸易局和珠海市高栏港经济区协办.培训班邀请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部室主任周宏春研究员和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杨中艺教授等专家,介绍了循环经济的基本概念,国内外循环经济的发展状况,广东省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开展状况,解读了《循环经济促进法》和《清洁生产法》,并就如何在工业园区推进循环经济和企业进行清洁生产的方式做了详尽到位的讲解.珠海

市各区经信局,各工业园区相关主管领导及高栏港工业园区企业负责人共75人参加了本次培训.通过培训,学员对循环经济尤其是循环经济产业链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为高栏港经济区作为循环经济试点单位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四)协办2014年珠海市重点耗能企业能源利用状况填报培训班 三,节能降耗宣传工作

为提高广大市民节能降耗的意识,结合节能工作形势的发展,基地开展了七次大型的节能降耗宣传活动:(一)参加以节能降耗为主题的中小企业博览会

2014年9月22日,基地在广州参加了第五届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展出以节能降耗为主题的宣传展板,发放了基地宣传画册,与众多

(五)举办隆重的广东省(珠海)节能降耗培训基地揭牌仪式

2014年4月15日,广东省(珠海)节能降耗培训基地(以下简称基地)揭牌仪式,在我院成教学院隆重举行.广东省经信委副主任毕志坚,珠海市副市长邓群芳为基地揭牌,珠海市政府副秘书长刘华强,市科工贸信局副局长鄢赤军,郑卫东以及学院领导出席了此次揭牌仪式.揭牌仪式由市科工贸信局局长杨川主持,学院党委书记党益群介绍了我院作为全省第一个省级节能降耗培训基地的基本情况,并表示学院将把基地建设

作为重点工作之一,积极配合省,市经信部门,开展各类节能专题培训,加快推进全省节能培训工作.邓群芳副市长代表市政府致贺辞,她希望我院借助挂牌东风,不断完善节能培训内容,提高培训质量,培养一支业务过硬,高效务实的节能工作队伍,促进企业节能降耗工作的深入开展,更好地服务全省,充分发挥基地的重要作用.毕志坚副主任强调:虽然我省去年超额完成节能降耗阶段性任务,但节能降耗工作仍不能放松,在严峻的节能形势下,迫切需要培训一大批熟悉节能工作的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成为省级节能降耗培训基地,将更有力推动我省节能降耗工作的开展.(六)开展09年节能宣传周系列活动

(七)珠海特区报专题报道基地节能降耗工作

12月30日,《珠海特区报》在a3版刊登了题为《充分发挥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省级培训基地作用,以一流培训促节能降耗》的专题报道,对基地在省市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完善各种宣传培训机制,宣传节能相关政策,推广节能产品及技术进行了深入报道,对基地在提升全民节能意识,推动在全社会范

围内实现节能增效所起的作用予以高度赞赏.四,多途径提高基地节能降耗培训讲师业务水平

为提高讲师团成员的理论水平,基地有针对性地派讲师团成员参加了各种节能降耗培训班.其中有广东省节能技术服务单位培训班,珠海市重点耗能企业节能考核培训班,珠海市循环经济示范工业园区企业培训班;同时还参加了国家发改委培训中心举办的能源审计与能源规划,节能评估研讨班以及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举办的高等学校节约型校园示范建设研讨班.通过培训学习,理论强化,使讲师团成员对用能形势,节能政策,节能技术有了较为系统的理论认识.为丰富讲师团成员的实践经验,基地有计划地组织讲师团成员参加了珠海市科工贸信局对重点耗能企业节能工作现场考核工作,了解耗能企业在节能审计,能源利用报告填写,节能自查报告填写中存在的问题,找出此类培训的着力点,提高培训的效果.另外还到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考察循环经济建设,了解循环经济规划,实施,管理等方面的内容.另外,我基地讲师李耀熙老师被市科工贸信局聘为节能专家,参加了市科工贸信局节能技改项目的评审工作,工作态度和专业能力受到了市科工贸信局和节能技改单位的一致好评.五,开展节能降耗相关专业调研及课题研究

为充分体现高职院校的优势,基地采取多种方式展开节能降耗专业建设的调研工作.首先,在节能降耗宣传和培训工作的过程中,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收集分析重点耗能企业和节能技术服务单位所需节能相关人才的种类和数量;然后,走访耗能企业,节能技术服务单位和节能产品生产单位,分析各单位在用能和节能上的管理方法和技术手段,挖掘节能人才的潜在需求量;另外,基地还通过参加各种节能展览会,走访已开设节能相关专业兄弟院校和研究院所,了解节能人才的培养和需求状况.为了科学研究节能降耗的培训工作,赋予实践以理论指导,基地积极向市科技局申报课题,召开珠海市节能宣传培训机制的研究课题研讨会,对提高节能降耗的实效性起到了促进作用.六,加入节能协会,关注节能企业需求 为了及时了解节能工作相关信息,把 握珠海市节能工作形势,更大限度的发挥基地的功能,基地于2014年4月正式加入珠海市节能协会,以促进珠海市节能技术人才培养,拓宽节能技术培训的广度,加大节能产品宣传的力度,实现节能产品与用能企业的良好对接.市节能协会是由各生产和使用节能产品的企事业单位,用能大户,从事节能服务相关的科研机构单位和科学技术人员组成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基地密切与节能相关企业的联系,了解企业对节能降耗宣传及培训的需求.七,着力打造循环环保学生公寓示范单位 八,困难与不足

基地成立一年多以来,在节能降耗宣传培训,循环经济方面作出了较大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工作中还存在一定的困难与不足:(一)需进一步完善节能降耗宣传培训的机制

从基地成立一年来组织实施节能宣传培训的实践来看,目前的机制还不够完善,主要体现在组织实施一次培训的周期太长,各耗能企业和节能技术服务单位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不高,基地培训证书的影响力不够.(二)需加快基地节能降耗讲师团的培育

基地成立时就组建了节能降耗讲师团,但在目前完成的培训中,授课讲师多为珠海市外专家,基地节能降耗讲师的业务能力提高速度不快,与省内节能降耗专家的沟通联系较少,外出学习培训次数较少,培训团队的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总之,一年多来,在省市经贸领导部门的关怀和大力支持下,基地在节能降耗宣传培训工作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初步确立了基地的管理体系和工作制度,举办了各类型的节能宣传和培训活动,逐步开展了师资培养和专业建设调研工作,广泛接触了用能企业,节能技术服务单位和节能产品生产单位,初步建立起节能工作网络,出色的完成了各项培训和宣传工作,获得了省市相关部门的一致好评.珠府函[2014]296号决定,授予基地2014珠海市节能先进单位,授予校企合作办主任杨莲清教授为2014珠海市节能先进个人称号.校企合作总结

(三)1.教学参观化的校企合作模式。为了让教师和学生了解市场、了解企业,了解行业,掌握行业发展的前沿动态,让学生认识所选择专业的岗位,培养学生职业观念,帮助教师和学生制定好职业生涯,我系组织服装教师和新生参加江苏省第12届服装展览会、海澜集团、盐城众润服装厂,组织电子商务师生参观阳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人寿电销事业部盐城电销中心,开展专业、行业、企业调研和识岗位活动。

2.劳动锻炼化的校企合作模式。在学生对所学专业有了大致了解的情况下,为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增强学生了解企业文化、企业制度,我系于昆山皓冠包装材料厂签定了长期的学生劳动锻炼工学交替协议,先后派出二年级学生近260名学生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劳动锻炼。

3.教学实训校本化的校企合作模式。在学生进入专业学习过程中,为培养适应企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我系提出校内实训基地工厂化的思路,即按照工厂化、车间式的模式,把企业生产流水线的方式引进实训室,按照企业管理制度、工艺流程、生产设备和生产规程开展生产性实训,承担学生工作服生产任务,不断提高设备利用率,增强实训的效果。我系在4月6日举行了众兴服装厂揭牌仪式并开始了学生工作服的生产,已接纳服装08级、09级168名学生的服装设计、服装加工的实习,生产学生工作服500套。

4.自创企业化的校企合作模式。为解决财计专业难以找到对口企业实习,我系提出财计专业建设由模拟实训与实战实训结合的思

路,于5月自创盐城市事索是财务咨询公司,作为财计专业学生的培训、实践的基地。目前已接纳8名持会计证的学生为我系实体(托馥咖啡店、温馨茶吧、众兴服装厂、顺丰速运、财务咨询公司)进行财务核算。

5.引企化的校企合作模式。为解决旅游与酒店管理、电子商务、物流专业建设中存在实训资源不足的情况,我系提出引企入校作为校企合作的支点,实现与企业的紧密联系。在3月初,我系邀请盐城托复咖啡公司董事长和总经理、联通公司盐城分公司经理来我校一起研讨校企合作发展事宜,在学校支持下,3月18日恢复托复咖啡店经营。4月10日联通盐城分公司增送并安装8台电脑,创建网络营销创业平台,让学生真正体验网络营销实战经验。4月12日我系又举行了与顺丰速运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分公司签定了校企合作协议,设立校内顺丰代办点,按物流企业化模式经营,增加2个现代物流实习岗位。

6.教学实习化的校企合作模式。为弥补电子商务专业教学环境、教学资源的不足,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接受教学实习,我系于11月10日阳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人寿电销事业部盐城电销中心达成电子商务专业《客服》教学实习协议,由企业帮助我系培训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客服》理论和技能,使学生的培养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达到提高技能,积累经验,提高素质的目标,实现教学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7.冠名化的校企合作模式。为探索校企双方共育酒店管理技能型人才的路子,我系立足盐城餐饮业的发展,把握餐饮业对人才需求的标准,实现校企优势互补,培养符合餐饮行业需求适用技能型人才,解决学生就业出路,打通学生就业渠道,努力拓展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可持续发展的空间,与盐城迎宾馆达成联合办学的意向,于9月28日在盐城迎宾馆举行盐城迎宾馆班鉴字仪式,校企双方共同参与课程改革、教学活动、技能培训、师资队伍建设及招生和就业、考核上岗等一些列教育教学活动,10月4日我系中西餐摆台的8名师生观摩了盐城迎宾馆职工中西餐摆台技能比赛,11月20日我系送7名中西餐摆台选手到盐城迎宾馆接受为期限一个月封闭技能培训,盐城迎宾馆派出今年盐城旅游与酒店管理业中西餐摆台技能比赛冠军指导学生的技能训练,其他的专家还就我系学生的技能训练提出了宝贵的意见,所有这些都标志着我系校企合作向全方面发展。8.预就业化的校企合作模式。毕业生通过双选落实对口实习单位,在企业一线不断磨练和培训中获得专业知识和过硬的职业技能,在实习中不仅熟悉岗位,展示自己,寻求自己合适的发展岗位。

二、紧密联系产业,广泛合作企业,促进专业建设和发展。我系在推进校企合作中紧紧跟着盐城第三产业发展而走,围绕盐城品牌企业技能型人才需求而转,逐步形成多种校企合作模式,实现了我系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有盐城迎宾馆和盐城托复咖啡公司,物流专业有顺丰速运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分公司,电子商务专业有联通公司盐城分公司和阳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财会与市场营销专业与盐城市财政局会计处、盐城市事索是财务咨询公司等企业联手,形成校企优势互补,资源互通,信息共享,技能型人才共育的新格局,有效地促进了我系各专业建设和发展。

1.完善了我系6个专业14个人才培养方案。在推进校企合作过程中,我系不断加强与企业合作、沟通和交流,开展专业调研活动,聘请企业专家指导我系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通过业务联系的机制,把专业建设与与行业企业的发展和劳动就业紧密联系起来,争取行业企业对我系专业建设的支持与参与,使得我系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更加贴近企业工作岗位、工作过程,课程标准不断向企业需求靠拢,教学内容不断向岗位能力看齐。

2.补充了我系电子商务、物流、旅游与酒店管理三专业教学设备的不足。在推进校企合作过程中,我系通过项目研发,联通盐城分公司给我系添置并安装8台价值四万元电脑建成网络营销平台,供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创业;我系通过引企入校、造岗实习,与顺丰速运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分公司签定了校企合作协议,顺丰速运提资价值近二万元的设备设立顺丰代办点,供物流专业学生上岗就业;我系通过股份合作,与盐城盐城托复咖啡公司创办托复咖啡连锁店,供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教师和学生学习研究咖啡技术,培养咖啡师。3.推进了我系教师到企业锻炼和名师建设的工作进程。我们深知:职业学校要培养满足企业、行业需求的学生,关键是教师;教师不仅要做教学上的名师行家,更要做操作中的能工巧匠。为此,我系在推进校企合作过程中,注重开展企业调研、组织师生参观企业学习、安排教师带学生工学交替、听企业专家技能讲座等活动,走访企业,了解企业内部对企业员工的要求,了解企业文化、企业管理模式以及专业前沿技术信息,让教师到企业生产一线锻炼教师的实践技能,提高教师双师能力。于此同时,紧贴行业企业,培养优秀教师,使课堂与市场零距离对接,始终把握产业转型的脉搏跳动,我系依托众兴服装厂,以服装教师为团队,建设服装与设计名师工作室;依托电子商务网络营销平台,以电子商务专业教师为团队,建立网络营销名师工作室;依托盐城市事索是财务咨询有限公司,以财会经管教师为团队,建立财会名师工作室。

4.提升了我系学生整体素质。今年我系共有800人次参加了不同模式的校企合作活动,其中校内工学交替、半工半读的学生300人次,校外校修理工合作的学生500人次。参观学习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帮助学生制定职业生涯;劳动锻炼是学生明事理,明确学习目的。通过劳动锻炼,培养了学生的劳动毅力,做到我坚持我成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做到我合作我快乐;培养了学生的工作严谨,做到我认真我成长;让学生体验到愉快劳动,做到我锻炼我快乐;让学生体验到收获的喜悦,做到我付出我收获;教学实习是学生掌握技能,培养学生就业意识;顶岗实习是学生熟悉岗位,实现学生角色的转变,预就业是学生,培养学生创业意识。通过校修理工合作,我系学生学风有了明显的改进,学生文明礼仪水来有了明显进步。

三、分析制约因素,建立长效机制,推进校企合作可持续发展。校企合作是校企双方围绕人才互动培养需要而共同开展的一个

复杂的系统工作,它的维持与发展应构建在学校、企业、学生多赢的利益驱动机制上。目前我系在校企合作过程中感到有以下因素制约着校企合作的发展。1.企业的用人与学生的毕业时间不一致。企业需要新员工补充力

量的时候,学生还没有到实习期,有时候校企合作错失良机。2.学校与企业的深层次合作目的不一致。学校与企业的合作的真

实目的是利用企业人才、设备、技术、管理等资源优势培养适应企业工作岗位、工作过程的技能型人才。而企业与学校合作的目的需要吸收新的员工,但更希望在生产旺季、急需增加劳动力的时候,使用廉价的劳动力(学生)、企业为了考查、选择合格的学生,也会同意接收实习学生,目的是选择优秀者提前录用;一些企业仅考虑利益,而不愿意付出,使学生与企业合作很难进入较深的层次。

3.工学目标不一致。在冠名班学生培养中,冠名单位按照经营和 服务的需求来安排使用学生,不能满足轮岗实习要求;在顶岗实习中,企业管理人员注重的是生产任务,很难履行教育的责任,企业接纳实习时间往往与原有的教学计划相冲突。4.校企合作愿望不一致。校企深度合作的焦点非常明确,企业要的主要是技术、优质的人力资源,学校能给的主要是培训。企业希望学校能提供一些技术改造、技术创新方面的服务,但学校师资缺乏核心优势,科研技术水平不高,对企业的帮助不大,企业与学校的合作是学校主动找上六去的,企业对学校的合作没多少兴趣。

5.校企合作的风险程度不同步。有合作就有风险,对于企业来讲,学生进入企业实习,加大了企业安全生产的工作难度,由于学生的生产经验少,对于操作规程和企业的具体情况不甚了解,境加了安全隐患,易发生工伤事故和纠纷,风险性进一步增大。对于学校来讲,学生进入企业长期实习,境加了流生的控制难度,由于学生的年龄少,平时享受父母庞爱,对于实习艰辛甚至屈辱和工作强度不能适应,爱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再加上没有教师跟踪教育管理,增加了学生安全、流失的隐患。

针对以上制约因素,我认为要保持校企合作健康的可持续发展,学校必须建立校企合作的动力机制和培养机制。

1.要建立引导、推动校企合作开展的动力机制。建立校企合作指

导委员会,设立校企合作基金,制定校企合作制度。2.要制定和实施双师型教师职称评聘制度。调动广大教师下

企业的积极性,让教师的教学能力达到企业的要求。3.要密切关注行业企业发展的最新动态。要积极推行行动导向教

学法。要最大限度地满足企业对技能型人才需求,可根据企业实际需要,实际灵活的学制制度和教学管理,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完善教学内容,灵活调配教学过程。4.要拥有自己的优势资源。要拥有自己的优势资源,才能吸引企

篇8:校企合作工作总结

关键词:校企合作,意义,现状,举措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已成为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校企合作是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前提基础, 工学结合是校企合作实施教育教学的有效途径。高职院校如何贯彻落实“四个合作”的基本要求, 如何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 不断深化校企合作, 培养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为行业企业和社会提供科学技术服务, 是每一个高职院校在由外延发展向内涵建设转变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一、深化校企合作的重要意义

(一) 深化校企合作是实现校企互利共赢的重要举措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基本模式, 是满足行业企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需求的重要途径, 是校企双方在各自利益诉求基础上寻求共同发展的一种组织形式, 是基于市场和社会需求为目标导向的校企共育人才的普遍模式。开展校企合作有利于促进校企之间的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和共同发展。其本质在于把学校教育与企业生产紧密联系起来, 以实现校企之间的深度交流和良性互动, 其核心在于工学结合、双元参与。校企双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其目标是增强学校办学效益和企业竞争优势, 实现校企共赢。

(二) 深化校企合作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方式

通过校企合作, 将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紧密结合在一起, 能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劳动者的素质。校企合作涉及到人才培养目标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专业课程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双师素质队伍建设、教学内容的更新、教育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以及教学效果的评价等诸多方面。

(三) 深化校企合作是推动学生就业的有效途径

校企合作最终实现的是学校、企业、学生、家长、社会的多方共赢。通过校企合作, 学生可以提前接触企业, 了解企业的文化, 熟悉专业所对应的岗位职责, 掌握岗位所需的技术技能, 更快地适应企业的岗位需求。通过校企合作, 企业可以更早地了解学生, 参与学生的培养过程, 为更好地选择适应企业发展所需要的员工打好基础, 提升企业的人才竞争力。因此, 开展校企合作, 可以更好地推动学生的就业。

(四) 深化校企合作是构建现代职教体系的必然选择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就业结构矛盾的不断显现, 我国政府明确提出了要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这就要求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等要符合市场需求的结构, 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都要紧紧围绕市场, 这不同于传统职业教育, 需要职业院校紧跟行业企业发展, 灵活调整办学机制。

(五) 深化校企合作是推进高校产权制度改革试点的前提基础

职业教育需要充分利用市场的力量来办学。我国政府提出了下一步将试点实行高校股份制、混合所有制的办学体制, 就是要对这类学校进行产权制度改革, 产权结构和分配机制都发生变化。学校的院系主任可以做教师, 也可以到企业做管理或生产部门的经理, 学校的校长可以做学校管理者, 同时也可以到企业做老总, 这些改革都需要校企深度融合作为前提。

二、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现状分析

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思想指导下, 各高职院校都在不断努力探索实践深度不同、形式多样的校企合作形式, 但仍然存在“合作层次不够深、规模效应不够大”、“管理不细致、成效不明显”、“少数领导干部热、广大教师冷”、“机制不健全、目标不明确”、“氛围不浓厚、激励不到位”等问题。

(一) 合作层次不高

合作企业中, 行业龙头企业较少, 大部分企业规模不大, 在行业内影响力较小, 企业承载能力有限, 导致合作层次不高。合作项目零散, 导致资源未能有效整合, 形不成规模效应。

(二) 项目管理不到位

合作项目未能紧密围绕学校的人才培养全过程。有些二级院系甚至为了完成学校的考核任务, 与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书, 但双方并未按照协议书的内容真正开展合作, 学校对协议执行情况的监督、管理与考核方面缺乏有效措施, 导致很多合作流于形式。

(三) 教师参与度不高

很多学校校企合作工作从学校到二级院系都只有几个行政领导在关心, 广大教师基本上不关心, 也不了解。虽然大部分学校都安排教师赴企业实践锻炼, 但教师并没有带着开发校企合作项目的任务赴企业, 导致教师挂职锻炼与校企合作变成了两张皮的工作。

(四) 长效机制不健全

由于学校与企业的利益诉求不同, 社会分工与社会责任存在一定的差异, 校企合作目前还处于“学校一头热”的状态。很多学校也尝试牵头组建职教集团、校企联盟等形式的校企合作组织, 搭建校企合作平台, 但由于这些组织都是非法人型的松散组织, 学校对企业的牵动力有限, 因此在校企合作运行机制上还存在一定瓶颈, 校企长效合作的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

(五) 合作氛围不浓厚

大部分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还比较薄弱, 尤其是校企合作文化, 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有机融合, 校园内企业文化氛围的营造方面还不浓厚。

三、深化校企合作工作的举措建议

如何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工作, 调动合作企业、二级院系和广大教师的积极性, 深化校企合作内涵, 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是每个高职院校急需考虑解决的问题。

(一) 提升合作企业层次

学校应引导与支持各二级院系与大型企业开展合作。譬如可以聘请有关政府机关、行业协会、知名企业家等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社会人士担任二级院系的名誉院长 (主任) , 发挥他们的资源优势, 加强与大型龙头企业的联系与交流。在校内开展“一院 (系) 一企”行动 (一个二级院系至少与一个全国500强企业合作) , 从政策、资金等方面鼓励二级院系选择主营业务与本院系专业吻合度高的全国500强企业为重点合作对象, 采取各种形式开展全面、深度战略合作, 全面提升合作企业层次。

(二) 组建校企冠名学院

学校与企业共同组建冠名学院, 切实加强校企冠名学院的建设, 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与工作计划, 加强与企业的沟通与联系, 列出具体拟开展的项目并有序推进, 充分发挥校企冠名学院的示范引领作用。此外, 根据大型企业需求面广量大的特点, 还可以考虑跨二级院系跨专业联合组建综合型校企冠名班和校企冠名学院, 立体化、全方位带动校企合作工作的各个方面。校企冠名学院实行双院长制, 建立结合企业实际的教学管理制度和教学组织模式 (根据企业需求灵活运作) , 组建校企双方人员共同组成的专业教师队伍, 校企共建实训体系 (有些实训课可以到企业里进行) 等。

(三) 加强与行业组织合作

学校利用场地优势, 积极承办行业协会有关会议活动, 通过会议和活动, 搭建校企合作平台, 拓展校企合作领域, 深化校企合作内涵。有些行业 (例如汽车行业) 的企业活动多是在行业的组织下开展的有序的经济活动, 经济运作已逐步转为行业为主导的形式。学校加盟到这些行业, 可以享受到这些行业内企业群的诸多资源。通过行业协会内企业多的优势, 解决单个企业容量有限, 很难与学校开展全面合作的难题。

(四) 强化合作项目内涵建设与实施监控

高职院校在合作项目开发过程中, 要把握合作的主要内容应紧密围绕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原则。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 有所侧重地在不同的环节加强合作, 每年度明确不同环节合作的成效, 并进行量化考核, 产生可量化的标志性成果。譬如会计专业顶岗实习是一个很难突破的瓶颈, 校企之间可以在兼职教师、课程建设等其他育人环节加强合作, 并产生可量化的实效性成果。学校要建立科学完善的校企合作考核管理办法, 办法兼顾全面的同时, 要加大围绕人才培养开展的合作项目在考核体系中的比重, 突出校企合作的根本目标, 提高合作的效率与成效。

(五) 加强校企联络工作

学校要加强与政府联络, 强化政校合作效应, 依托政府平台, 发挥政府主导作用。要制定教师赴企业实践锻炼管理办法, 调动教师积极性, 广开资源。在大型企业与企业聚集的经济开发区建立“校企合作工作站”, 划分责任区, 指派专人负责联络、走访企业, 及时了解企业需求, 收集校企合作项目意向, 开发各类项目。

(六) 开展引企入校工作

利用学院场地、师资等资源, 有针对性地开展引企入校, 校企共建校中厂、校中店等, 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源参与。根据企业发展需求, 按照“学院出人力场地、企业出资金设备”的方式积极引进企业在校内建设“营销中心”、“展示中心”、“技术研究推广中心”、“科技研发中心”等校内企业常驻机构。此类机构的建成将成为校企合作双方合作的中转站, 既可以方便学校帮助企业解决问题, 又能深化校企合作, 推动校企合作长效、良性运作。

(七) 举办职业技能竞赛

举办由在校学生与合作企业在职员工参加的各类职业技能竞赛 (牵头组建职教集团或校企联盟的学校可扩大到集团或联盟内学校) , 可以争取由合作紧密的大型企业冠名赞助, 大赛获奖选手优先推荐给冠名企业与合作关系紧密的企业。

(八) 在合作企业建立“学习中心”

企业出场地、设备等硬件设施, 学校出师资、学生与技术成果, 在合作企业建立“学习中心”。一方面, 可以解决学生顶岗实习管理难的问题。“学习中心”是学生顶岗实习的一个载体, 是企业生产环境中的一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性工作场所, 从空间和组织形式上都能够较为容易地融入到学生的实习工作中, 学生在“学习中心”的学习与实际的生产环境紧密相连, 一定层度上强化了学生作为“学习者”地位。另一方面, 也有利于企业根据自身实际需求选择培训内容。企业员工可以在工作之余较为方便地参加“学习中心”定期举办的各类培训, 节省培训时间和培训成本。校企双方可以“学习中心”为纽带, 将校企双方的培训机构融为一体, 学校的培训中心成为企业的培训中心, 企业的车间门店成为学校的实践基地。学校教师和企业专家共同组建“学习中心”培训师资团队, 从培训计划、培训内容、培训效果都由双方共同完成。

(九) 校企合作开展横项课题研究

学校积极主动承担企业的横向课题研究, 不仅可以提升学校社会服务能力, 同样企业也会在合作研究中获得长远发展的不竭动力和现实效益。对于学校来说, 教师在横向课题的研究中, 其理论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和完善, 教学案例更加丰富, 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素养在实践中得到潜在的发展。同时, 学生也会相应地参与到横向课题研究的调研或者资料的整理等有关工作中去, 因此也有机会全方位地体验理论知识和实践相互结合的状态, 平时不同专业课程所学习的理论知识也会因此而进行有效的整合, 有利于形成相对完整的专业知识体系。

(十) 深化校企合作组织体系建设

牵头组建职教集团或校企联盟的学校, 在理事会运作的基础上, 可以考虑按专业 (群) 设置二级理事会, 完善二级理事会组织架构, 明确工作职责。可考虑由合作紧密、规模较大的企业负责人担任二级理事会理事长, 其他合作较紧密的企业负责人担任副理事长, 二级学院院长担任秘书长, 充分调动企业参与学校办学的积极性。学校还可以按照校企合作涉及的内容和学校职能部门划分, 成立职教集团不同板块的专业性工作委员会, 将全校合作企业按照重点合作项目的不同, 分别纳入专业建设、招生就业、社会培训、科研服务、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相应的工作委员会中, 以便于学校相关职能部门进一步做好统筹协调工作, 在原有合作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合作的深度。形成纵向有各级理事会、横向有各类专业性工作委员会的校企合作组织网络体系。

(十一) 加大校企合作考核激励力度

学校建立合作项目立项资助机制, 通过项目立项资助, 引导二级院系主动与大型企业开展全面深入合作, 学校要做好项目监督管理、验收评价工作, 确保合作不流于形式, 真正能对学校人才培养起到实质性的推动作用。同时对贡献较大的二级院系与教师个人, 给予奖励, 激发二级院系与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十二) 提升职业资格认证广度与深度

随着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劳动密集型岗位向知识、技术密集型岗位转化, 企业对技术和技能型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也都普遍实行了“双证书”教育, 要求学生毕业时同时能够取得相应的职业技能证书。但目前各院校的普遍做法是与职业技能鉴定机构 (一般为政府的劳动局、人社局) 合作, 培训内容以应试为主, 考试也多流于形式, 因认证过程中行业企业的参与度不够, 甚至造成一些认证标准偏离行业的实际工作需要, 带来的结果是证书的实用性和社会认可度越来越低。高职院校可加强与政府主管部门、行业组织的沟通、交流与协商, 努力争取更多职业资格认证考试与培训资质的同时, 在学校已有的一般职业资格认证培训、考试基础上, 提升认证资质的层次, 完善证书培训内容, 做到全级化 (初级、中级、高级) 立体覆盖。

(十三) 加强校企合作特色校园文化建设

学校与企业作为两个负有不同社会使命、承担不同社会角色、采取不同经营管理模式的社会实体, 两者在文化方面存在诸多差异。企业需要员工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能够为企业创造实实在在的效益, 因此就希望学生进入企业后能够很快适应岗位并融入到企业当中来。作为高职院校, 可以通过引进企业, 建立企业冠名班、企业冠名学院、企业冠名活动、企业冠名奖助学金、企业展示中心、营销中心、研发中心等, 在校园内营造校企合作文化氛围, 彰显校企合作成效, 在推广企业文化的同时推动学院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有机结合, 营造职业教育校企深度合作的特色校园文化。

参考文献

[1]朱有明, 赵善庆.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工作质量提升对策研究[J].当代职业教育, 2013 (11) .

[2]徐雪亚.企业冠名班级深化校企合作[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1 (13) .

[3]杜庆波.以行业协会为平台深化校企合作[J].教育与职业, 2008 (33) .

[4]朱有明.职业教育引企入校问题探析[J].教育探索, 2012 (10) .

[5]田秀萍.以“学习岛”为载体深化校企合作机制改革[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2 (12) .

[6]金辉.高等职业教育深化校企合作的应然路径[J].教育研究, 2010 (4) .

[7]刘菊, 郁建生.加强横向课题研究, 深化校企合作内涵[J].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 (6) .

[8]王爱广, 周美茹, 张丽霞, 王宙.校企合作推动职业资格鉴定[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 2011 (3) .

上一篇:财政预算编制下一篇:七年级英语下册测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