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国学的作文

2024-05-09

有关国学的作文(精选6篇)

篇1:有关国学的作文

有关国学经典作文合集10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说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你写作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国学经典作文10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国学经典作文 篇1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而国学又是中华文化中的瑰宝,学习国学,让我们领悟其中的精髓,并学以致用.记得《论语》中有一句话是“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就在几天前的一个傍晚,我写完作业在院子里玩。这时,邮递员送来了我们家订的报纸,我拿起报纸跑回家,开始翻看。翻着翻着,我被一则文章吸引住了,文章的大体内容这样的:一对母子在逛商场出来的时候,母亲很不经意的把一个矿泉水瓶扔到了路上,孩子看了看母亲说:“妈妈你把那个瓶子捡起来扔进垃圾桶里吧!”妈妈听了,不以为然地说扔小瓶子没事的。”而那个孩子 却不这么认为,他跑过去,捡起瓶子扔进了一个离那里很远的垃圾箱里。读完这篇文章,我合上报纸,思绪万千:“一个那么小的孩子就有如此强的环境保护意识,而一个大人却没有。”“五城连创,人人有责”你看,我们的城市美容师――环卫工人,一天天起早贪黑的工作,目的就是为了保持城市清洁。一方面,我们要尊重她们的劳动,另一方面,城市的卫生也要我们所有人都 来保持。我们都应该有文中孩子那样的思想品德,要从自我做起,从细节做起,贵在坚持。

《三字经》里有一句话“香九龄能温席”这句话的大概意思是黄香九岁里的冬天,每天晚上都用自己弱小的身体替父亲把那冰凉的被褥温暖过来之后,自己才去睡觉。而我们这些新世纪的“小皇帝”们,在家里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无忧无虑的生活。无论做什么事总是想让别人替自己做,而自己不想动手,更不用说去帮助别人了。学习了黄香温席以后,我们要改变自己的做法,做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多关心体贴别人,多给别人一点爱,因为爱是信任,爱是承担,爱是分享,爱是荣耀。

学习国学,我们学会了怎样做人处事,懂得了感恩,我爱国学,更爱中华文化。

国学经典作文 篇2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诗词作为其中的一支,它通过朴实的文字、优美的韵律、凝练的语言来反映生活、抒发情感。儿时的我,就与诗词结下不解之缘。

刚咿呀学语的我,每天便随父母拿着鹅的图片诵着“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虽不明其义,但那简短的句子却朗朗上口,令我牢记于心。每次在电视上或乡下见到鹅时,这首《鹅》就会脱口而出。

大一些时,幼儿园的老师教我“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虽然并不完全懂那些句子,但在我心中种下要珍惜粮食的信念。

读小学时,我已经能够读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瀑布是那么雄奇壮丽,也能够理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亲情是多么可贵,还能够体会“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虽然不一定那么准确,但我对诗词的理解在逐步加深。

升初中后,随着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我读到多美的诗词。当读到“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豪情壮志、“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坚定信念时,我不禁热血沸腾,真想披甲上阵,与诗人共御外敌;当读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爱国情操时,我不禁被深深折服,立志要忠诚爱国,为伟大的祖国奉献一切;当读到“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情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豪放与洒脱时,我倍受感染,告诉自己事无完事、人无完人,不要过于计较得失;当看到“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的悲哀与无奈时,我禁不住神色黯然,深深体会到诗人的愁绪……从诗词中,我学会珍惜,学会欣赏,学会感恩,学会坚强,学会爱国,学会洒脱,学到优美的语言。

中国的诗词,细腻处如少女情怀,欲语还羞;豪放处似天马行空,徜徉恣肆;悲伤时如杜鹃啼血,寸断肝肠,激昂时似金戈铁马,锐不可挡。中国的诗词,国学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是语言中的精灵,它是会燃烧的句子,它激励我前进,它指引我提高,它将一直伴着我成长。

国学经典作文 篇3

在我的小时候,上学前班。老师就天天教我们读《三字经》、《弟子规》、《论语》。那时,谁也不得它讲的是什么意思,只知道声嘶力竭的跟老师朗读。直到现在,我才逐渐明白它的意思,懂得其中所蕴含的意味深长的道理,也理解国学的魅力所在。

从前,我有一个坏毛病——考试成绩好就骄傲自大,觉得这样已经够厉害,目中无人。但书上讲“是君子,就要谦虚,不要高傲自大。”我虽不想做伪君子,但是我不信。毕竟,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老师把年级前五十念一下,我排名后。我明白我的成绩不值得骄傲,那些排名前十的同学谦虚,我羞愧的无地自容。于是,我经过学习《论语》,我就时常约束自己不要骄傲自满。

有一次英语考试我得到第一名,我非常高兴,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骄傲自大的毛病又展现出来,在课堂上总认为自己英语已经觉得好,不再努力学习和认真听讲,“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别的同都在进步,唯我在原地踏步,仿佛是要验证这句话似的,在后来的考试中,结果可想而知,那次考试,是对我骄傲自大的沉重打击。我回到家,拿出试卷,认真分析错题原因,发现这些题都是因为我骄傲,因而没听老师讲的知识点。我谦虚起来成绩也在稳步提升,经常得到班里第一名,还有。我原喜欢斤斤计较,有时为一个橡皮,一支笔,一个错误跟同学吵,甚至打起来,自从学“做事斤斤计较,会失去所有的朋友”我想:一个人不能失去朋友啊!我学会努力控制自己。虽然有时会控制不住,但是我不会气馁,我会加努力做到!

有人说:“我们要勇于创新,扔掉那些老的、陈旧的东西。”可我认为只有从历史中汲取“营养”,才能好的创新。为什么像美国这样高度发达的现代国家还要回过头来学习莎士比亚、海伦……因为我们自己没有历史,我们要寻找历史,要从历史中寻找智慧。

人类几千年的文化并非简单的能够被精华和璀璨来形容的,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进步,忘记历史就是忘记未来。

读书好似爬山,爬得越高,望得越远;读书好比耕耘,汗水越多,收获越满。让我们多读这些书,让国学和我们一起成长,那个站在山顶人将是我们!

国学经典作文 篇4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伴着琅琅的读书声,学校开始了每天必修的课程——国学。

在我还未进校门的时候,爷爷常常教我念“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当时我还小,只知道这叫《三字经》读起来朗朗上口,但并不理解什么意思。

直到现在,我才逐渐明白他的意思,懂得了其中所蕴含的意味深长的道理,也理解了国学的魅力所在。

我喜爱国学不仅仅在于他无限的魅力,更在于他教会了我很多很多……

关于学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告诉我学习上不能弄虚作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告诉我思考的重要性以及要合理利用书本的知识;“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告诉我们在学习上上虚心请教。

关于孝道,“子欲养而亲不待”告诉我们行孝要及时;“父母教须敬听,父母则须敬承”告诉我们要认真听取父母的教诲;“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告诉我么你要善待照顾父母,用真心爱父母。

关于处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告诉我们自己不喜欢的事不要清强加给别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告诉我们要学会尊敬他人;“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告诉我们要知错能改,就是最好的了。

国学如黑夜中的一颗明星,点缀夜空;国学如沙漠中的一株小草,点染了沙土;而今,他似一位导师,伴着我成长!

国学经典作文 篇5

今天是传统的中秋节,我们一家人兴高采烈地来到奶奶家。奶奶家里聚集了很多亲戚,大人们都在帮忙准备饭菜,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笑容,爷爷奶奶在一边看着笑得更是合不拢嘴。

吃完晚饭我和表姐就迫不及待地把月饼和饮料搬到了阳台的桌子上,打算一边赏月一边吃月饼,然后再到天府广场上去观花灯。这时月亮隐隐约约地出现了,慢慢地越来越圆,越来越亮,就像一块圆润的宝玉挂在了天上,皎洁的月光如清水般洒向大地。我们凝神望着月亮,这时,我的脑海里突然涌现出苏轼的诗: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月亮里面真的有宫殿住着仙人吗?正想着,妈妈就走过来给我们讲起《嫦娥奔月》的故事……我边听边想:嫦娥一直住在月宫里多孤单啊!人间就是她的故乡,她会思念亲人吗?月宫里也有月亮吗?她会不会像李白一样“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呢?不知她那里有没有电脑呢?我多想发QQ信息邀请她到我家来玩呀。听说嫦娥的舞姿很美,我们可以一起唱歌跳舞;我还可以带她去看咱们四川可爱的大熊猫;我们还可以畅游美丽的府南河,参观壮观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正在想得开心的时候,就听到表弟在大喊:“姐姐,广场上好热闹啊!我们赶快去玩吧!”

果然,天府广场上人头攒动,欢声笑语此起彼伏。广场上到处都挂着一排排色彩绚丽的纸灯笼,装扮得五彩缤纷。丰富多彩的灯谜令人大开眼界,大伙儿都猜得兴趣盎然。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在这样团聚的日子里,看着身边的亲人,看着身边与亲人共欢笑的人群,我感到幸福的月光温柔地拥抱着我,还有什么能和亲人相依更幸福的呢?真心祝愿所有思念故乡的游子们和亲人早日团聚,长伴此时。

国学经典作文 篇6

经典如黑夜中的一颗明星,点缀夜空,他又如沙漠中的一颗小草,点染沙土,而在当今,他似一个知识库,点亮我们的心灵。国学,需要我们用一辈子去体会,而国学中的精华,一生也学不完。

儒家文化融合百家而为国学,中国文化海纳百川而成经典。《唐诗》,《宋词》,《三字经》,《弟子规》……这些都是国学,这些都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古往今来,多少文人雅客无不沉浸在这经典中,不能自拔……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是覆舟倒海荡起人生的信念,以春意的盎然引燃前行的火烛;“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是狂风呼啸高吼人生的信念,以沧海的壮阔泛起执着的海浪……这些诗句中蕴含着的是诗人心中的苦乐,哀欢。

诗词伴随着我们的成长。儿时骆宾王的“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是欢乐;后来的“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是责任;长大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珍贵……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我们作为这古老中华的一员,应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将这五千年的华夏文明传承下去。虽然一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但“用众人之力,则无不胜也。”只要每个人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就会积累成一大份。将国学经典传承下去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它如最璀璨的一颗星,照亮中华文明。

国学是先人用尽一生而总结的道理,那是对人生的品读,那里有人世的沧桑,有历史的痕迹,有生命的真谛,那些都是中国的骄傲,那些沉积着一个伟大的名族不变的精魂,国学把我们带到一个新的境界,使我们修身养性,教会我们如何做真人,教会我们分清美丑,明辨是非。国学使我们从圣人和智者的叮咛中品位人生的真谛,从一件小事,从一句话,从一个动作,从一个事物中,我们都能感悟到崇高的境界和高尚的情怀。

品读国学,就是在品读人生。懂得国学,你就懂得人生!所以多读国学经典,让国学经典陪伴我们成长吧。

国学经典作文 篇7

在文学的沙滩上,最大最精美的贝壳便是国学经典。无事时,翻开书,品国学经典,与圣人为友。

——题记

世界上有千千万万的香气,在这沁人心脾的香气中,我最爱的便是书籍那浓郁的墨香。

翻开书,坐上精神的船只,与圣人面对面交谈,领略圣人的与众不同的精神世界。当我飘荡在唐诗的水域上,我感受到崔颢”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的人生失意和怀乡之愁;我领略到王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境界;我读出了李白‘’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的万丈豪情,喜悦和昂扬的激情;快到水的尽头时,我从“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中看到杜甫为国家前途发愁到头发都白了。

船缓缓的向前漂着。随即,我看到陆游“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默默奉献和不怕挫折的精神;我感受到苏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的热爱生活、旷达乐观的性格;我知道了李清照“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相思之苦;我领略到苏轼“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对英雄人物的无限怀念和敬仰和“人生犹如一场梦,且洒一杯酒祭奠江上的明月。”对怀才不遇的无限感慨

游着游着,我不禁感慨道:“中国的国学经典真是多啊!简直比长江的水都多;国学经典的真是意境深厚,反复咀嚼也终究有味道。岂是我现在能参透完的?”

国学经典犹如良药。在失意时读,你会犹如多了一个和你有同样遭遇的知己,可以陪你一起消愁;的成功时读,你会的到一个好朋友,和你一起分享快乐,你会更加快乐!现在,让我们一起吟诵国学经典吧!

国学经典作文 篇8

有人说,学习就要端正态度,好比“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有人说,学习就要讲究学习方法,好比“学而实习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一切学习的好方法尽在于此。

一个迂阔率性、明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孔子,一个多才多艺、诲人不倦的孔子,一个食不厌精、懂得生活乐趣的孔子。他从自身的经验中体会出这些学习的好方法。

打开《论语》去读,像是穿越几千年的时光隧道,看到群雄逐鹿,争霸天下的春秋时期。孔子,一个20xx多年前的.学者,他的思想、教育理论、教育方法、他的言行在今天看来依然是那么先进,那么贴切。读完《论语》,才知道“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国学经典作文500字作文。”“道不同,不相为谋”这些平时我们常说的语句竟然出自《论语》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也就是父母的年纪,不可不知道并且常常记在心里。一方面为他们的长寿而高兴,一方面又为他们的衰老而恐惧。

可是,这样伟大的天才,竟然被一个年幼无知的小孩给难道了,这难道不是很好笑吗?也许是因为那时侯人们的知识还不够丰富,对大自然研究得还不够透彻吧。可我们呢,生活在科技发达的21世纪,不仅随这古人的脚步往前走,还可以上网查阅资料,还可以翻阅书籍,如果我们碰上一个小朋友也问了个问题,可自己也答不出来,那不就成为了自己人生的一大笑柄吗?

我们现在正值学龄期,应该多学习知识,少玩电脑游戏,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吧!

国学经典作文 篇9

“国学”,顾名思义,中国之学,中华之学。

而在这个“全球化热潮”席卷全球的时代,英语,成了一种国际化的语言。理所当然的,各个国家都将英语这门语言搬进了课堂,正在努力融入国际社会的中国也自然不会例外。更甚者,视英语重于语文。

而中国的不少学生也认为,学语文不过就是读读背背,应付考试的。好在,中国已有许多学者发现了这个问题,并促使有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例如有的学校专门开设了“国学”这门课程,或者将英语的分值压低等。但是,只靠学校和有关部门的努力,那也只是让“国学”重新成为一种选拔优等生的课程,学生们只会像重复英语单词那样来回念叨那几句固定的诗词,心里只想着通过考试。

那么,“学国学”的关键就是是我们了,中国的新一代青年。如果我们肯稍稍将应试心情降低一点,或者在图书馆中习惯性地翻几页中国古典文学的书,那我们自然会渐渐培养起阅览国学的爱好。想一想那种画面,清闲的下午,暖暖的阳光弥漫在房间中,捧起一本封面古朴的《诗经》,领略那民风质朴的《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对于心中女子的爱慕之情,毫无遮掩地在纸上展现出来。感受将士们保家卫国时所作的《雅》: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将士们离家出征远方时,杨柳飘扬春风荡,如今归来路途中,却已是雪花纷飞漫天扬。

《诗经》的韵味有一些是在它的描写中展现出来,但更多的还是在诵读吟唱时给人更深刻的感受。同样的,《楚辞》、《论语》等经典诗词,当我们试着诵读时,我们才真正能体会到当事人的万千思绪。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当我们诵出此句千古名句时,是否也能体会到荆轲为国家献身时的刚毅、壮烈!而如今我们的祖国,正面对着严峻的国际形势,却仍有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我想,这时候,没有比一句激昂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更有震撼力的斥责了。

再回到我们的学习生活中,虽有诸多不如意,但当我们豪迈地诵出“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心中的郁结之气便荡然无存。当我们在西湖河畔漫步或是在沙洲中前行,是否会联想到“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或者“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等对美景细致描写的千古名句?吟咏诗歌似乎在何时何地都能让我们陶冶情操,开阔胸怀,并能站在古人的位置看事物,赏美景,论天下。

长久在这样浓郁的中华诗词的熏陶下,我们的话语便会不知不觉沾染上那清雅的“淡香”,但若想整个人都德艺双馨,那就要从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做起。

大多数人都会认为美德是个“高大上”的词,只有文人雅士,知识分子才能拥有它。其实不然,我们与父母交谈时,更心平气和一些,为他们考虑一些,便是“孝”。我们与他人相处时,要礼貌待人,尊重他人,这便是“礼”。对于我们自己,接受自己的缺点,保护好自己,便是“自爱”。我们做的各种助人小事,便是“善”……如此,你还会觉得美德遥不可及吗?

但俗话说,“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换句话说,我们还要将中华之美德,传给其他人。那些接受过我们帮助的人,那些关注我们的人,那些有心人,他们,会从我们的言行举止中感受到那春风般的美德,并会努力使其在自己的言行举止上生根发芽,直至开出和我们一样的“清香素花”。我想有一天,我们在街上漫步的时候,随处都可闻到那清幽淡雅的“香气”。

有人说我们的传统文化正在被遗忘,有人说我们丝毫没有传承中华民族的美德,还有人说……当听到这些流言蜚语时,我们不禁想厉声反驳,但那反驳似乎显得苍白无力,甚至会被认为是狡辩,因此,我们要用行动来告诉他们:

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并没有被遗忘,我们的美德也仍旧“存在”着,它们,在我们中国新一代青年的手中,会重新生根发芽。待它绽放之时,即是我中华民族美德与文化的浓郁香气散播到世界各处之时。

国学经典作文 篇10

在中国几千年历史中,有很多经典名著。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等等,还有很多名著。

从小学习名著,对我们的知识和身心的修养都很有帮助。在名著的故事中,文字、图片,形形色色的人物,他们都是故事的关键,是不可缺少的。在故事中,你可以学到很多东西,他们有可以让你去学习的,他们也有行为不好的,作为你的提醒,来修养你的身心。

我在小时候,我就学过《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他们教会我很多做人的道理,这些是每个人都应该学的,他是做人的基本,永远的道理。百行‘孝’为先,一个人如果不孝,那他就不配做一个人。国学经典,我相信,无论在过千年,他都会是经典,那是人类良知的代表。

那么,你又学过多少名著?多少国学经典?古圣人的教诲,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永远的经典。

从小受我母亲的教诲“国学”是必须学的东西,每个人都要做到的行为。他会让你不断提升自身修养,改正你的错误,完善那你平日的行为,做一个文明,有修养,又内涵的完美的人。所以,让我们一起去学习它,朗读它,把它当作一个很好的例子。圣人的教诲,吸取他们的经验教训。

篇2:有关国学的作文

刘冰先生带着她的徒弟们冒着风雨风尘仆仆地来到我们学校。五、六年级的同学们坐满了阶梯教室,大家的目光聚集在大门,期待着刘冰先生的到来。

终于,阶梯教室的大门开了,从门口走进来一位慈祥的老奶奶,她快步走上台,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这一鞠躬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国学讲究礼貌。接下来刘冰教授开始自我介绍,先生的言行举止处处显示着“礼貌“二字,让人看着非常的舒坦,原来“礼貌”待人会让人心情舒畅。

刘冰教授将她徒弟中的两个小徒弟请上了台,一个是只有三岁的小妹妹,一个是十岁的小弟弟。刘冰奶奶说:“我的这两个徒弟很厉害,小小年纪已经会背《弟子规》、《百家姓》、《三字经》、《千字文》、《女儿红》……,这些可都是小学的必修课呀。”说完,她让两个徒弟在现场背起了《弟子规》来,只见他们背得头头是道、滚瓜烂熟,我的心中不由得对他们产生了一种敬佩感。是呀,同样作为小学生的我对这些却一无所知,我感到万分惭愧。他们不但会背,重要的是他们还能理解其中蕴含的意义。

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学习我们祖先遗留下来的一册册育人佳作,将我们伟大祖国的文化美德永远流传下去。

用国学武装自己,用国学成就美丽人生。

篇3:国学的传播研究

一、国学传播的价值

国学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在传播的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传播价值, 那么, 主要是表现在以下的几个方面:

(一) 提升人文精神

在中国的社会主义转型时期, 容易面临着诸多的问题, 那么, 在精神层面上, 国学传播具有提升人文精神的作用。目前, 在我国的转型社会时期, 出现了众多的问题, 比如世界观、价值观等的混乱, 那么国学的传播价值中其中具有提升人文精神的作用。在国学的传播过程中通过弘扬中国的优秀文化传统, 让人们能够能够继续恪守传统的道德文化。这具有重大的意义, 所以在提升人文精神方面, 这是国学传播价值的一个重要的方面。

(二) 弘扬中国文化

国学作为中国优秀的文化, 那么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对中国文化的弘扬。这种中国文化的弘扬是通过国学这样的一种途径来实现的。一方面, 针对于国人来说, 国学的传播能够让国人对国学更加有一个深入的了解, 更加能够认识到自己的文化。另外一方面, 国学的传播史通过国际渠道, 国学在向外传播的过程当中, 通过传播给他人, 从而让外国人能够了解中国文化, 并且更深次了解中国, 这是国学的文化传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

(三) 担负中国文化价值观念传播

中国的文化价值观念是体现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 国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国学的传播也是中国文化价值观念的传播。这种价值观念是体现在国学中的, 比如, 通过国学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中国在和谐社会的建立过程中需要正确的文化价值挂念, 以和为贵的思想, 在中国的和谐社会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 国学传播就担负着中国文化价值观念的传播, 这是中国文化价值观念的一个重要的文化传承。在中国, 处理人际关系中是一种中庸的思想, 主张谦让, 在处理民族关系中同样强调双边的一个和谐关系, 所以国学承担的是一个凝聚人心, 维护中国与世界和谐稳定的重任。

二、国学传播中面对的问题

国学具有重要的传播价值, 但是在目前国学的传播过程中还是面临着诸多的问题, 那么, 国学传播面对的问题有以下的几个方面:

(一) 国学传播的大众庸俗化

在前几年中掀起了一阵的国学热潮, 大家对国学有着一种非常深厚的热情, 但是国学传播中走向了庸俗化。以《百家讲坛》中的论语为例, 自从于丹讲论语之后, 掀起了一股对于论语的热潮, 但是也走向了一种庸俗化, 很多人已经不关注国学本身, 转而却是关注的是于丹本人的一些花边新闻, 所以国学在传播的过程中就面临着庸俗化, 在经济效益面前, 一些媒体机构拿国学当幌子而大行一些欺骗之术, 这就使得国学就走向了一种庸俗化。

(二) 国学传播的迷信化

在国学中还是存在着一些糟粕, 但是在国学传播过程中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 比如在国学中的易经等, 很多人在传播国学的时候, 借助国学于是传播一些迷信思想, 比如风水理论等等, 他们正是借助国人们对于国学的信任, 于是就出现了国人们对于国学的盲目崇拜, 国学的迷信思想也是在泛滥。这种迷信思想是国学传播中一些不法分子采用了偷梁换柱的概念, 于是让国学传播走向迷信化。

(三) 国学传播的极端化

国学中既有好的部分, 也有不好的部分。但是在传播的过程中往往容易出现两极化的现象, 也就国学走向一种极端化。比如有些人认为国学非常好, 于是他认为国学一切都是好的, 于是在传播的过程中盲目传播国学, 将国学里面的部分进行全部传播。而有的人认为国学是落后的一部分, 于是在传播的过程中就出现了对于国学进行极端的排斥。

三、如何优化国学传播方向

我们应该理智看待国学, 在未来我们应该明确国学方向, 关于国学传播, 笔者认为应该要从以下的几个方面进行:

(一) 担负社会责任

国学应该担负起社会责任的重任, 在传播的过程中应该传播优秀的文化部分, 而对一些落后的思想应该进行自觉的理智。国学传播的社会责任就是自觉传播中国传统的优秀文化, 将其发扬高大。一方面, 能够让广大的中国人民学习到中国传统的文化精髓, 同时在另外一方面让国学走出国门, 让国学的优秀文化部门能够弘扬到国外去。这是国学的社会责任的一个重要的体现。

(二) 处理好社会与经济利益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国学也是走向了市场化, 那么国学在传播的过程当中应该正确处理好社会利益与经济利益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说, 国学在传播的过程中一方面既要顾及到社会效益, 同时应该兼顾经济效益。在国学传播的过程中一些有相当人文价值、有一定思想深度的作品, 一些有较强思想性、教育性的高品位的作品没有人看从而造成较低的经济效益。那么, 我们应该很好权衡这两者之间的关系, 更多的是兼顾社会效益。

(三) 传播的通俗化

国学在传播要进行通俗化, 只有通俗化才能够被大众所理解, 才能够发挥他应该有的功效, 比如针对于繁体字来说, 很多大众却不认识, 而认识的很多是一些研究者, 那么在传播的过程中就尤其要注意国学的通俗化。比如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许嘉璐在一次讲演中就提出国学典籍的内容, 可以放在U盘里, 可以建立数据库, 而研讨国学问题, 可在网络虚拟社区进行。国学传播需要深入简出, 用大众能够接受, 可以理解的方式来进行传播。

摘要:国学作为中国文化的精髓, 历来关于国学有多种多样的看法。那么, 国学的传播研究关系到国学未来发展。在本论文中通过探讨国学传播的价值, 以及国学在传播中所面临的问题, 为我国未来国学的传播方向提出我自己的几点具有建设性的建议。

关键词:国学,传播,问题,优化

参考文献

[1]张立文.国学的新视野和新诠释熊贤君.现代中国国学教育运动形成原因破译[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06 (1)

[2]单璐丹.对当前学校推展国学启蒙教育的几点思考[D].东北师范大学2007

篇4:国学中的国学

北京外国语大学中文系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汉语音韵学和中国古代文学。出版过多种汉语音韵学和中国古代文学领域的学术专著和两种散文集。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是中文系(也叫汉语言文学系)的一个传统专业,主要基础课程有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等,包括文字、语音、词汇、语法、方言等方面的内容。

经过一番思索,我选书目的标准是:原创性和系统性。所谓原创性,包括原典、创造两个方面,资料、方法都包括在内了;所谓系统性,指有限的几本书要基本覆盖一个学科领域,对本科学生而言,专业知识范围宜宽不宜窄。这里提供的“汉语言文字学专业本科学生必读书目”,基本上都是古书。对一般本科学生而言,可能会有些深奥,困难不小。而这,正是为了体现为学当“取法乎上”的意思。好在,学习者对于浅显明白、循序渐进、最新成果等方面的诉求,都有教科书予以提供,加以满足。所推荐的著作,同学们一时间难以完全读懂,不必着急。阅读这份书单的主要作用是,一窥门径。这些著作,就是专门研究它们的学者,也是活到老、读到老的,而且谁都不敢说自己彻底读懂了它们。

此外,现在的人们喜欢谈国学。我所推荐的这几种著作,可说是国学的基础,国学中的国学。

《说文解字》,许慎

东汉许慎,生前有“五经无双”的名声,他是一位研究经学的权威。众所周知,从经典著作问世的先秦时期传到汉朝,汉语言文字发生了不小的变化。人们阅读孔子等儒家学者留下的著作,已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从语言文字上加以注释,疏通。因此,在经学的名下衍生出了“小学”,研究文字的形音义,即语言文字之学。作为经学家,许慎撰写《说文解字》的目的,主要是为经学服务。换言之,《说文解字》是一部阅读经典著作的工具书,一部带有规范性质的字典。但是,由于许慎是一位治学严谨的学者,《说文解字》是一部思虑周详、体例完善的著作,加上其所处的时代去古未远,使得这一部字典成为我国文字学的开山之作,同时具有集大成的水准和成就。直至今天,它仍是研究古文字学、甲骨学最重要的参考著作,一座无法绕过的桥梁。

《说文解字》行文极其简括,但用词古奥,阅读难度很大,也缺少趣味性。因此,作为初学者,不妨参阅若干专门研究《说文解字》的后人著作。最具系统性且容易读懂的,是当代著名训诂学家陆宗达先生的《说文解字通论》。比较有难度的是清代几位学者的《说文》学著作: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桂馥《说文解字义证》、王筠《说文句读》和《说文释例》、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这些著作,分别在形音义等方面各有擅长,或旁征博引,或深入浅出,各有特色。

关于《说文解字》,有个情况值得一提。大家都知道,现代文学史上两位重要人物鲁迅、周作人兄弟,都是有着深厚国学基础的作家。他们的国学修养,跟他们在日本留学期间曾师从章太炎学习《说文解字》,有一定的关系。从保留至今的朱希祖、钱玄同、周树人(鲁迅)等人的听课笔记看,章太炎当年讲《说文》,是一个字一个字往下讲的。

《切韵》,陆法言

如果说许慎的《说文解字》主要是研究汉字字形的著作,那么,《切韵》则是主要研究汉字读音的著作。正如《说文解字》是文字学的开山之作,《切韵》则是音韵学的第一经典著作,二者在各自领域地位相埒。

《切韵》的出现,不是偶然的。隋朝结束南北朝的分裂局面统一全国后,士大夫阶层的一些人对当时方言分歧、文字缺少明确的标准读音、前人和当时学者的音韵学著作语音标准纷乱等现象,感到不满。一次类似沙龙的家庭聚会上,八位有学问的官员,于夜永酒阑之际,随意地讨论起读音的问题来。讨论显然是认真而热烈的,最后也达成了许多一致的意见。因此,主人家的公子陆法言就在其中一位的提议下,笔录了他们讨论的纲要。几十年后,陆法言在退出官场之后,教授学生之余,根据当年八位长辈那次讨论的纲要,结合自己多年的访学、潜心研究,撰写出了《切韵》一书。

显然,陆法言撰写《切韵》,除了传播先人想法之外,他本人也有规范字音的愿望。书名中的“切”,意思是“正”,就是规范、正音的意思。

书的内容性质,《切韵》跟《说文解字》有相同之处,都是字典,都逐字解释。所不同者,《说文解字》按部首编排(把汉字分为540部),《切韵》按读音编排。先按声调分为平声、上声、去声、入声,接着按韵部排列,一共分出193个韵部。每个韵部内部,再按声母的不同,分出小韵。每个小韵的第一个字下边,用反切的方法注出读音。这样的编排和反切注音,等于分析、归纳出了一种当时的标准语大致包括声母、韵母、声调的语音体系。

《切韵》成书于隋朝仁寿元年(601年),时当中古,因此被当成典型的中古音系。研究汉语音韵学的人,把《切韵》当做桥梁,当做出发点:上推上古音,发展出古音学;下绎近代音,发展出今音学;将其展示为图表形式,发展出等韵学。《切韵》在研究汉语语音史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切韵》问世不久,即受到广泛关注。因此,官私增补、修订者络绎不绝,唐朝有孙愐的《唐韵》,宋代有官修的《广韵》、《集韵》,因为这些增补修订本的流传,原本《切韵》反而湮灭了,只有几种残缺不全的写本流传下来。因此,今天研究《切韵》所代表的中古音系,主要根据是保存完好的《广韵》。

跟《切韵》相关的几种著作,也不能不读。当年参加讨论并且起了重要作用的颜之推,所著《颜氏家训》,其中专谈读音问题的《音辞篇》,跟陆法言《切韵序》有相通之处,是研究《切韵》音系及其性质的重要参考文献。当代著名音韵学家周祖谟先生的《广韵校本》,是诸多版本中校订较为精审的一种。清代音韵学家陈澧的《切韵考》,发现了利用《切韵》反切上下字研究《切韵》声母、韵母的系联法,这是中古音研究的重大发现。作为一种研究方法,系联法的价值远不止研究《切韵》,还可以应用于研究所有反切资料。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制的《汉语方言调查字表》,虽然主要用于调查汉语方言语音系统,进行古今声韵调对比,但是,如果能用心阅读,它也是非常好的了解《切韵》音系具体情况的读本。

《尔雅》

《尔雅》著者是谁,自古以来,有周公、孔子门人、汉儒等不同说法。《尔雅》的重要性主要在于,它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专著,堪称辞书的开山之作。

现代学者归纳《尔雅》的释义方法,主要是以雅言(古时候的标准语)解释方言和以今语解释古语两个方面。我们知道,《说文解字》、《切韵》都是字典,都有释义的内容。《尔雅》不同于它们的地方,主要是编排方法不同:《说文解字》按字形部首,《切韵》按读音,《尔雅》按事类和义类。显然,《尔雅》更像今天的百科全书。因此,阅读《尔雅》可以丰富我们古代语言、百科方面的知识。举例来说,《释亲》一篇,可以让我们知道,我国关于人伦的各种称呼。今天的现实生活中根本不可能出现的关系,在《尔雅》中都有记载。

为了更好地理解《尔雅》,扩展有关知识,还可以阅读晋代郭璞的注、北宋邢昺的《尔雅疏》、清邵晋涵的《尔雅正义》、郝懿行的《尔雅义疏》等。

《释名》,刘熙

东汉刘熙《释名》编排体例,类似《尔雅》,也是逐条训释。客观地说,释义本身无法跟《尔雅》相比,但是它自有特点:大量使用声训方法。具体地说,其声训条例分同音、双声、叠韵三种。《释名》中的声训,因为是前人及当时声训成果的汇总,对于我们了解古人关于词语声音跟意义的关系的认识、研究古代音韵,都是有用的材料。

《释名》历来传本,缺讹严重。清代王先谦将毕沅《释名疏证》、成蓉镜《补正》、吴翌寅《校议》、孙诒让《札迻》加以集萃,成为《释名疏证补》,是阅读《释名》不可或缺的辅助著作。

《方言》,杨雄

《方言》全名《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轩,一种轻便马车,古时候朝廷派出采风官,到各地了解风土民情,包括语言。口吃、有强烈的流芳百世思想的杨雄,搞过文学创作(写过《甘泉》《羽猎》《长杨》等赋),写过哲学著作(《太玄》《法言》等),喜欢研究古文奇字(写过《仓颉训纂》),也曾亲自调查方言。调查的方法是利用当时汉朝类似今天“两会”的机会,向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限于财经统计方面的官吏)调查各地方言词语,然后整理,编排成文,类似今天的方言词典。这就是《方言》。

《方言》全部只有11900余字,词语675条,篇幅很有限,不像是完整的著作。但是,它作为我国第一部方言学著作的意义相当重大。再者,它所记录的词语,也是我们研究当时方言、语音的重要资料。

晋朝的郭璞给《方言》作过精彩的注释。利用郭璞的注释,可以看出汉晋三百年间词语变化的一些情况。清代戴震的《方言疏证》和钱绎的《方言笺疏》,当代学者周祖谟先生的《方言校笺》,都是阅读《方言》的重要参考书。本人所著《秦汉方言》,曾利用杨雄《方言》等资料研究秦汉时期的汉语方言和音韵。

篇5:有关诵读国学经典作文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吧,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你知道作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诵读国学经典作文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诵读国学经典作文 篇1

在国学课上,老师教给我们很多的经典语句,让我感触最深的是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这句话。老师解释道:“土里挖出来的玉石并不珍贵,没有价值,也不讨人喜欢。要经过玉石匠人的雕琢打磨后,才能成为人人喜爱的美玉。人也一样,再聪明的人,如果不学习,或者学习不用功,就不会成为一个有用的人。而你们现在,就像一块块刚出土的玉石,正在接受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打磨,将来才能成为有用之才。”

我每个星期都要去校外兴趣班学习民族舞。不管是寒冬还是酷暑,我一次都没有落下过。在寒冷的冬天,我冻得手脚都僵了也没有叫一声苦;在炎热的夏天,我热得汗流浃背,仍然坚持练功,接受老师严格的训练。有一次练习压腿,很多孩子因为怕疼当场哭叫起来了,轮到我了,我心里很紧张,老师帮我压的时候,疼得我眼泪都冒出来了,但是我咬牙没有哭出声音,并在心里暗暗对自己说:“我要坚持!只有持之以恒地用功,才能成为一块最美的玉。”

现在,我已将《国学经典》熟背于心了,其中这句“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也被我当作座右铭端端正正地贴在书桌旁的墙上,它时刻提醒着我——勤奋好学,一定要从现在开始。

诵读国学经典作文 篇2

在人生的这个阶段,读过的书是可以跟 人一辈子的。笛卡儿说:“读杰出书籍,有如和过去最杰出的人促膝交谈。”阅读经典名言《论语》了解古人的教育方法,倾听老子与孔子对人生的理论,感悟成长。认真阅读经典有时对一个情节乃至细节,可以乐至沉醉,又转生悲凉;有时一个故事及结局,可以忧郁入深,又反为旷达。每一次与经典相遇共实都是与人性照面,与自己交谈成为日后一再提及的永恒记忆。

人生就像一盘棋而学下棋的人,不是在学规格而是在学布局,不一定真正有本事的`人就能坚强的走向成功,而支配人行动的是一颗心,“神于天,圣与地”心是大于天与地之间距离,人心有大小之分它在不停成长。习道家经典把道作为一个自然的航标更加永恒,让心灵澄澈看清人心,让心灵飞扬,心中有一片天空才能建立一个天高地阔的空间。人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能决定宽度。人生的宽度是掌握在自己的手里。世界有多大,心就有多大,目标就有多么高远。

中国社会是一个理论社会,中国人的人生是理论人生。心中要想回报社会的心就要先有一颗“孝心”只有先孝敬父母才会以一颗真诚的心去回报社会,所谓百敬孝为先,古代都以孝为衡量一位君子道德高尚的根本。

假如你问我我的生日是几号,我会毫不犹豫的告诉你,可我却不知道我父母的生日。哪怕每天都会见面,每天生活在一起父母每天你穿什么样的衣服?有什么样的特征?他们每天上班在干什么?我一概不知甚至从来都没有留心观察过。当他们下班后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家后从来都没有给他们捶过背递上一杯温热的茶,送上一句温馨的慰问的话语。当小时侯父母用那双柔软的双手拉着我过马路时,那双手是那么柔软、温暖。现在它变得粗糙了时,我都还没有诚心去抚摸过它,是这双手为拉着我们走过风风雨雨,是这双手为我们撑起了一片湛蓝的天空让我们放飞了梦想。从现在开始为父母捶捶背、洗洗脚、递上一杯热茶、送上一句慰问的温馨话语,不要等失去这次机会后在去后悔。

孔子说过:“入则孝,出则递。谨而信,范爱众而亲人。行有余力则可学问。”在家孝敬父母,出门传递爱心做值得别人信赖的人,面对别人要付出对家人一样的关爱,这样再去学习更多知识,当你对着三句话真正觉悟时心灵就会有很大的提升。真正的看见自己的心在去涵养这颗心,在社会上以忠诚和宽容的心去体谅别人考虑别人的感受将心比心这才是正的觉悟。

诵读国学经典作文 篇3

文化乃民族之本,国学乃文化之基。国学可以开启一个人的智慧,培养一个人的性格,给予一个人通往知识殿堂的阶梯。

我近期读的国学是《唐宋八大家》。翻开这本厚厚的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韩愈的《马说》。看着这字字珠玑,我面前仿佛出现了一个手拿马鞭,洋洋自得的人。而在他身边被抽打的一匹马,却在不停地哀鸣。这可是一匹千里马啊!可是,它为何看起来却显得瘦弱无比呢?原来是马夫没有给它充足的食料,千里马吃不饱,力气不足,越发被当作了普通的马来对待。“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但是千里马何时能等来伯乐?又何时才能盼来脱颖而出的机会呢?假如世上已无伯乐,已无擅于洞察的慧眼,那么世上的千里马也会随之“消失”。

我领悟到了,韩愈所讲的千里马,是暗喻世上的人才。而伯乐,是暗喻发现和挖掘人才的眼睛。名家的古文,并不是高深得让人难以企及,直到今天,也仍然与我们的现实生活息息相关。

再看下面这篇《师说》。“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看到这句话,我不禁想起了老师们经常嘱咐的:“如果课上有不懂的地方,下课再问老师”。可是在现实中,不是每个人都会这样做。大家都弄明白了吗?不一定。甚至有些人以主动请教他人为耻!被动接受和主动请教,都是获得知识的途径,对于我们来说,两者是缺一不可的。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多么一语中的的文字!真理在谁那里,谁就有资格成为老师,而不论他的地位和名气。如果有人对此不以为然,他就会“惑”到永远而一事无成。韩愈的《马说》让我明白了伯乐是多么的重要,那么他的《师说》则让我懂得了学习求知的态度和解疑释惑的方法。国学总是能使我感受到它的博大精深,使我洗涤了心灵,让我明白了许许多多,让我在成长的过程中豁然开朗。

诵读国学经典作文 篇4

爸爸和妈妈都是老师,他们很喜欢读书。受到父母的影响,我也喜欢上了读书。

上三年级后,《国学经典诵读》这本书和我结下了不解之缘。课余时间,我便取出《国学经典诵读》来看。遇到不懂的地方,我便借助书上的插图和注释理解书中的文句。《国学经典诵读》中的“满招损,谦受益”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这句话出自《尚书大禹谟》,意思是“自满于已获得的成绩,将会招来损失和灾害,谦虚并时时感到自己的不足,能因此而得益。”这句话让我明白并改正了自己的不足。

因为我的数学成绩一直很好,我对班里的同学夸下海口:“学数学对我来说是小菜一碟。”于是我不再认真学习。当第一单元数学检测成绩出来后,我傻眼了,班里好多数学考到了95分以上,而我只得了83分。这一切都怪我太骄傲了!

从那以后,我开始认真听讲、认真做题了,我的成绩提高了一大截。我自己知道让我学习态度发生改变的是“满招损,谦受益”这句话,这句话让我明白了做人要谦虚的道理。

现在,《国学经典诵读》已成了我的良师益友。在和《国学经典诵读》相处的日子里,我的知识面渐渐拓宽了,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今后,我会更加用心领悟《国学经典诵读》中词句的内涵,让《国学经典诵读》伴我成长。

诵读国学经典作文 篇5

星期三,我们穿着整齐的校服,来到学校参加古诗经典诵读比赛。

比赛前,陈老师让我们演练几遍,并叮嘱我们比赛时不要紧张,眼睛要看前方,动作忘了,可以看小主持人怎么做。

比赛开始了,我们一个个精神抖擞,“刷”地站了起来。此时,我的心像一只小兔子“扑通扑通”地跳着,但是想到陈老师的叮咛,我挺直胸膛,目视前方,跟随音乐节拍,用最洪亮的声音,最浓厚的感情唱完了《相思》。小主持人领读后,我们一边做动作,一边一字一句,抑扬顿挫,很有感情地诵读了《清明》和《游子吟》。

篇6:有关国学的作文

1、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4、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5、疾风知劲草,岁寒见后凋。

6、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7、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8、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9、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10、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11、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12、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13、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14、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15、尽信书,不如无书。

16、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17、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18、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19、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20、沉舟侧畔千帆进,病树前头万木春。

21、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2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23、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

24、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25、满招损,谦受益。

26、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27、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28、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29、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30、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31、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32、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

33、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愁思落谁家。

34、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35、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36、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37、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38、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3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40、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41、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

42、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43、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44、德高莫高于博爱人,为政莫高于博利人。

45、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46、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47、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48、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49、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50、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51、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52、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

53、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54、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5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56、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57、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58、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59、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60、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61、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62、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63、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64、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65、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66、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67、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68、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69、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70、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71、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

72、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73、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74、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75、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

76、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77、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78、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79、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80、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81、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82、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83、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84、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85、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86、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87、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88、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89、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上一篇:年会晚宴主持人台词下一篇:数学教学叙事研究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