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国学经典的广播稿

2023-04-27

第一篇:有关国学经典的广播稿

国学的经典语录

国学是个很大的话题,也是个很深的话题。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国学的经典语录,欢迎来参考!

国学经典语录

1、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易经》

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孔子《论语》

3、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诗经》

4、轻则寡谋,骄则无礼。——《国语》

5、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老子《道德经》

6、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屈原《楚辞》

7、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屈原《楚辞》

8、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诗经》

9、智者上善若水,海纳百川;仁者高山仰止,厚德载物。——孔子《论语》

10、坤至柔而动也刚,至静而德方。——《易经》

11、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老子《道德经》

12、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三字经》

13、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老子《道德经》

14、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屈原《楚辞》

15、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孔子《孝经》

16、知我心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

17、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老子《道德经》

18、男儿不展风云志,空负天生八尺躯。——冯梦龙《警世通言》

19、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孔子《论语》

20、春花秋月足风流,不分红颜易白头。试把人心比松柏,几人能为岁寒留?——冯梦龙《警世通言》

21、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老子《道德经》

22、君子以独立不惧,遁世无闷。——《易经》

23、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老子《道德经》

24、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孔子《论语》

25、即鹿比虞,唯入于林中。君子几,不如舍,往吝。——《易经》

26、天地感,而万物化生;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易经》

27、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孔子《论语》

28、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诗经》

29、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论语》

30、时缤纷其变易兮,又何可以淹留?——屈原《楚辞》

31、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屈原《楚辞》

32、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各从其类也。——《易经》

33、要人知重勤学,怕人知事莫做。——冯梦龙《警世通言》

34、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屈原《楚辞》

35、皎皎白驹,在彼空谷。生刍一束,其人如玉。毋金玉尔音,而有遐心。——《诗经》

36、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诗经》

37、世溷浊而不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屈原《楚辞》

38、古人医在心,心正药自真。——冯梦龙《警世通言》

39、山上有泽,咸。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易经》

40、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易经》

41、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孔子《论语》

42、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诗经》

43、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老子《道德经》

44、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老子《道德经》

45、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易经》

46、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老子《道德经》

47、今夕何夕,见此良人。——《诗经》

48、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易经》

49、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屈原《楚辞》

50、君子以俭德辟难,不可荣以禄。——《易经》

51、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老子《道德经》

52、平生不做皱眉事,世上应无切齿人。——冯梦龙《警世通言》

53、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冯梦龙《警世通言》

54、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也。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老子《道德经》

55、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孔子《论语》

扩展:

国学简介

国学,兴起于二十世纪初,而鼎盛于二十年代,然后八十年代又有“寻根”热,然后九十年代“国学”热再次欣起遂至今,无不是今人对于传统文化的反思与正视。于今而言,则正是对传统文化在今日中国乃至世界多元文化中的重新定位。

“国学”一说,产生于西学东渐、文化转型的历史时期。而关于国学的定义,严格意义上,到目前为止,学术界还没有给我们做出统一明确的界定。然后名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普遍说法如国粹派邓实在1906年撰文说:“国学者何?一国所有之学也。有地而人生其上,因以成国焉,然后有其国者有其学。学也者,学其一国之学以为国用,而自治其一国也。”(《国学讲习记》,《国粹学报》第19期)邓先生的国学概念很广泛,但主要强调了国学的经世致用性。

一般来说,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国学既然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那么无疑也包括了医学、戏剧、书画、星相、数术等等,这些当然是属于国学范畴,但也可以说是国学的外延了。

《国学常识》国学简介:国学以学科分,然后应分为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版本学等,其中以儒家哲学为主流;以思想分,应分为先秦诸子、儒道释三家等,然后儒家贯穿并主导中国思想史,其它列从属地位;国学以《四库全书》分,应分为经、史、子、集四部,但以经、子部为重,尤倾向于经部。

《四库全书》是中国古代最大的丛书,然后编撰于乾隆年间,由当时的纪晓岚、王念孙、戴震等等一流学者完成。“四库”指经、史、子、集四部,“全书”指所收都是全本。

第二篇:学习国学经典的感悟

“国学经典”是一个民族博大智慧和美好情感的结晶,所载为至理常道,折射着人文的光芒,其价值历久而弥新,任何一个文化系统皆有其永恒不朽的经典作为源头。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学习,我深深地感受到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文化绵延五千年而没有中断的国家,也是因为国学文化一直贯穿于每一个中国人的成长历程。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在教学中,我们要鼓励学生树立远大志向,但学生树立志向后,又为这个志向做出了什么呢?我们是否只是鼓励学生凭空说出的一种空想呢?这个恐怕有人很少考虑。远大的志向谁都能说出很多,也能说得很大、很远,但关键是要看看是否能付诸实际行动。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却对“远大”的理想大加赞扬,对现实的理想“哂之”又“哂之”,认为这是学生胸无大志的表现,没有出息的表现。好象他做的都是小事,没有什么舍己为人的大理想。但是他的内心是充盈的,他的理想是现实的,可行的,不是空洞的,不着边际的。比如:我们教育学生爱国,怎样做才是爱国?什么样的行为是不爱国?学生心目中有没有一个完整的定位?有的教育专家提出:学生能主动捡起一片纸,这就是爱国!所以我们教育学生励志,不妨把眼光收回来,放在眼下能付诸行动的,哪怕为了理想只迈出一小步。

首先,学习国学经典可以提高自己的素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先要获得完善的知识,只有用知识武装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再谈家国天下。正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再远大的理想,再美好的打算,在没有实现之前一定要先把眼前的做好。知识能够让你更懂得怎么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去完善。比如:在工作中,我们要做的不是发怒不是指责,要从自身找不足,或是制定一个短期和长期目标,放在一个最显眼的位置,能够时时的看到,这样你就能比较容易的实现目标。

其次,《国学经典》让我学会感恩、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孔子说:“学生,在家里孝顺父母,在外要敬爱兄长,做事谨慎而诚实,博爱众人,而亲近仁德的人,躬行实践之后有剩余的力量,再去学习《诗》《书》等经典。”通过学习《国学经典》,我明白了许多人生道理,如对自己的父母应该以感恩的心去对待;对有困难的人应该从乐于助人的心去对待;对犯错的人应该以宽容的心去对待,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孩子从小就被教育要讲礼貌,尊敬长辈等。它在教我们如何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孝顺父母的人、做一个有礼貌的人。可以说,国学知识里面对人生道理仿佛是指明人生方向的一个指南针,在你看不清前方时,为你拨开眼前的迷雾,为你指出正确的方向。

再次,《国学经典》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国粹,它承载着中华五千多年的文化内涵。今后, 我要多加学习,让“国学经典”中的智慧之光,引领自己走出迷茫,使自己的人生轻松而洒脱。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以此为傲,也希望大家能继承并发扬中国传统国学文化,使其在历史的舞台上熠熠生辉、永不衰竭!阅读《国学经典》,在扩大我们的阅读量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塑造着我们的思想、行为,让优秀的《国学经典》始终伴随着我们健康成长,让我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传承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并使之发扬光大! 总而言之,在古文经典中,古圣先贤把思想、理念、精神中的精髓传承给我们,我们颂读《经典》,能够聆听到圣贤的教诲,对我们是莫大的幸事。学贵力行,圣贤文化的学习,贵在把它落实到自己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去,才能从中得到真实的利益。诵读《国学经典》潜移默化地塑造着我们的思想和行为。让优秀的国学经典始终伴随着我们一路向前,让我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传承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并使之发扬光大。诵读《国学经典》,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文化共有的精神家园,以民族精神修炼人格,借圣贤思想启蒙智慧,用文化经典涵养生命。有圣贤藏于心,笃于行,德必向善,学必精进,功自然成。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我会坚持不断地阅读《国学经典》,遵循古圣先贤的教诲,把圣人的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

第三篇:学习国学经典的体会

學習國學經典的體會

國學經典,一開始選修這門課時,我對其概念毫不理解,只覺得它是十分高雅的文化,似乎僅可遠觀,不可靠近。懷著忐忑的心來學習這門課後,才一點一點地瞭解,知道它也不是那麼深奧不可觸碰。同時,隨著學習時間的延伸,自己也漸漸感受到它的魅力所在,認識到了學習這門課的必要性。

什麼叫國學?在這個問題裏,我開始了學習國學經典的第一步。聽到老師的發問時頭腦完全空白,不知如何回答,後來在老師具體而詳細的解釋裏我才得知,它最早的意義是國家的學府,是中國古代的中央學府;後來指一國之學,是一國的學術;再後來,一直到現在,主要指以儒學為主體的中央文化與學術。

瞭解到國學的大概意思後,原先空洞而抽象的理念逐漸顯得清晰起來,我對國學經典的看法也開始了第一次轉變。

在之後的學習裏,八位老師陸續對經部·史部·子部·集部的內容進行了講解,對國學經典的理解也隨之越來越深刻,同時更深切地沉浸在其魅力中。對比學習前的認識,轉變頗大。

在以前,我認為國學是死板的課程,而學習過程裏,八位老師輪流教學,各有不同的講解內容和獨特的教學風格,使國學經典課程的學習顯得生動且有吸引力。同時,老師講解的豐富多樣的內容也使人瞭解到國學經典並不是枯燥無味的。

在以前,我認為國學經典只是屬於文學院學生的學習內容,對現實生活沒什麼實際作用,而通過這一學期的學習,我才認識到國學經

典對思想行動,對生活實際的意義十分重大。學習國學經典可以開發人的熟悉想,國學的豐富思想也可以使人思想受到極大啟發,讓人的思想得到洗禮,以更美的思想成就更美的人生。同時,把國學經典的諸多理論運用到學習·生活和將來的工作中,一樣受益匪淺。

在以前,我還認為國學經典只是教條主義類的東西,通過學習,領略到其魅力後,我才感受到它是中華民族五千年燦爛文化的精髓所在,是華夏兒女在歷史中遺留下來的的瑰寶。五千年光陰流轉裏,經典名句被世人流傳,滋潤了一代又一代華人的心靈。漫漫歷史長廊裏,國學如一根堅韌的紐帶,將中華文明連在一起,展現著中華民族的精神,是我國精神智慧的結晶,是值得深入學習體會的寶貴思想財富。

回望一學期的學習歷程,發現前後自己的理解真的發生了很大的轉變。與此同時,在八位老師的講課裏,對經部·史部·子部·集部各自的內容也有所瞭解。

經,最初來源於織絲,引申為書籍;春秋戰國時書籍的專名,主要與儒家有關;漢代時指常發,專指儒家經典。經學,先秦時期指文學,先王經典;漢代開始專指研究儒家經典之學,又稱之為學術,關於儒家經典闡釋學。從五經到十三經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也是經及經學內容的發展完善過程。流傳至今的經學內容多樣,啟發豐富。 厚重的歷史永遠有不可估量的偉大智慧,因此對史部的學習是我們學習生涯裏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正得失;以史為鏡,可知興替矣。學習失學,可以瞭解前人的智

慧,以提高自身思想高度和個人修養;還可以汲取前人的教訓,防止重蹈歷史的覆轍,以更好地行走于自己成長的道路上。

子部的內容分為儒家·墨家·道家和法家四個部分,通過對子部的學習,我對諸子百家的大致內容和諸子百家在中國文化乃至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都有了不同程度的瞭解。看到這些燦如群星的學說和思想深沉,風格各異的傑作,民族自豪感和愛國情感也不知不覺裏增加了,我由衷地為中國的博大文化感到驕傲。

集部的目錄包括賦·詩·詞曲文和小說。在集部的內容裏,我學習了不同體裁的文學,瞭解到不同體裁下的文學各有特色且各具魅力,感受到了中國文化的多樣性。從不同體裁的文學裏,我也瞭解到了不同的文化,得到了多方面的啟發。

在四部分的各自學習和綜合分析消化後,我意識到,在當今社會,我們學習國學經典是非常有必要的。通過讀《國學》,我們的心靈會有所啟迪,有所受益,可以對照前人我們是如何做人和交友的,我們有哪些是君子行為,又有哪些是小人之舉,我們對待學習和生活的態度是否正確……

我們要用心去讀,認真品味,才能夠蕩滌內心深處的污垢,淨化我們的心靈,提升我們的道德水準,做一個實實在在的好人。我們也只有用心領會,將國學的思想運用到學習生活裏,才能使它發揮出實在的作用。

第四篇:《10部必读的国学经典》

读《周易》,学会最高明的思考

读《诗经》,熏染最纯粹的诗意

读《老子》,悟天之大道,明人之至德

读《论语》,好好做人,做个好人。

读《庄子》,超然物外,安顿身心

读《孟子》,成阳刚之骨,养浩然正气

读《史记》,观天识人,察古知今

读《坛经》,修心合道,明心见性

读《近思录》,明天理,正道统

读《传习录》,看顾内心,知行合一

读这十部经典,也绝非读了十本书这么简单,而是在郑重接过先贤的十大衣钵,并对自我人生、家国天下予以十种大安顿。

读书,是一种修行;读经典,是一种修炼;读顶级经典,是一种境界

此生必读的十本国学经典名著!

此十本国学名著,既是国学经典中的经典,又是广受现代人欢迎的畅销图书(豆瓣评分均在8.7分以上)。这些书目集成了中国智慧的精华,每一本著作的背后都站立着一个伟大的智者!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读书当从国学经典开始!

1、司马迁《史记》 《史记》是我国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所著的史学巨著,列“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一直到汉武帝元狩元年(前122)三千年左右的历史,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读中国历史,不能不读《史记》。

豆瓣评分 9.7/2283人评价

在线阅读:

2、《诗经》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康、崇伍、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豆瓣评分 9.4/10132人评价

在线阅读:

3、老子《道德经》 《道德经》被誉为“万经之王”、“百科全书”。有说它是言哲思的,有说它是言智术的,有说它是言兵事的。但它总的是说如何“得道”的大道理,故《道德经》或可称《得道经》。《道德经》文约义丰,全书5千余言,81章,分上下两篇,上篇称《道经》,下篇称《德经》。《道经》讲述了宇宙的根本,道出了天地万物变化的玄机,表达了宇宙和自然的总规律,《德经》说的是处世的方略,道出了人事进退之术,表达了人类的人生观和道德观。“道”是“德”的根本,“德”是“道”的载体,是“道”的体现。《道德经》的智慧源于老子对世情的洞察和精微的思索,内容涉及人性修养,处世哲学,治国之道、军事哲学,等等,老子思想根本上是经世致用之学。

豆瓣评分 9.4/9627人评价

在线阅读:

4、司马光《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及其助刘攽、刘怒、范祖禹等根据大量的史料编纂而成的一部编年体史书,记载了上起周威烈士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讫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共1362年的历史。书中描绘了战略至五代期间的历史发展脉络,探讨了秦、汉、晋、隋、唐等统一的王朝和战国七雄、魏蜀吴三国、五胡十六国、南北朝、五代十国等几十个政权的盛衰之由,生动地刻画了帝王将相们的为政治国、待人处世之道,以及他们在历史旋涡中的生死悲欢。时至今日,《资治通鉴》仍是一本了解和学习中国历史的必读之书。 豆瓣评分 9.4/922人评价

5、蘅塘退士《唐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是一部流传很广的唐诗选集。唐朝(618年~907年)二百八十九年间,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云蒸霞蔚,名家辈出,唐诗数量多达五万余首。孙琴安《唐诗选本六百种提要·自序》指出,“唐诗选本经大量散佚,至今尚存三百余种。当中最流行而家传户晓的,要算《唐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选诗范围相当广泛,收录了77家诗,共310首,在数量以杜甫诗数多,有38首、王维诗29首、李白诗27首、李商隐诗22首。它是中小学生接触中国古典诗歌最好的入门书籍。

豆瓣评分 9.3/8654人评价

6、孙武《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孙子兵书》《孙武兵书》等.《孙子兵法》被奉为兵家经典。诞生至今已有2500年历史,历代都有研究。李世民说“观诸兵书,无出孙武”。兵法是谋略,谋略不是小花招,而是大战略、大智慧。如今,孙子兵法已经走向世界。它也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世界军事史上也具有重要的地位。

豆瓣评分 9.3/4641人评价 在线阅读:

7、庄子《庄子》

《庄子》又名《南华经》 ,是道家经典。《庄子》一书主要反映了庄子的哲学、艺术、美学与人生观、政治观等等。庄子的文章,想象奇幻,构思巧妙,多彩的思想世界和文学意境,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瑰丽诡谲,意出尘外,乃先秦诸子文章的典范之作。庄子之语看似夸言万里,想象漫无边际,然皆有根基,重于史料议理。鲁迅先生说:“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被誉为“钳揵九流,括囊百氏”。

豆瓣评分 9.3/4630人评价

8、吴楚材《古文观止》

“观止”一词表示“文集所收录的文章代表文言文的最高水平”。它是清朝康熙年间选编的一部供学塾使用的文学读本。《古文观止》300年来流传极广、影响极大,在诸多古文选本中独树一帜,鲁迅先生评价《古文观止》时认为它和《昭明文选》一样,“在文学上的影响,两者都一样的不可轻视”

豆瓣评分 9/9696人评价

在线阅读:

9、孔子《论语》

《论语》作为孔子及门人的言行集,内容十分广泛,多半涉及人类社会生活问题,对汉民族的心理素质及道德行为起到过重大影响。是儒家学派经典之作直到近代新文化运动之前,约在两千多年的历史中,一直是中国人的初学必读之书。作为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它以含蓄隽永的语言,记述了孔子的言论。 《论语》中所记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诲之言,或简单应答,点到即止;或启发论辩,侃侃而谈;富于变化,娓娓动人。而且论语教给了后人如何为人处世的道理。《论语》与《易经》、《老子》,共为中华民族的几部源头性经籍,它们不仅是道德跟文化的重要载体,而且是古代圣哲修身明德、体道悟道、天人合一后的智慧结晶。

豆瓣评分 9/6812人评价

在线阅读:

10、曾国藩《曾国藩家书》

《曾国藩家书》内容广博,既有治军为政之道,又有人生处世之谈,自1879年初刊以来,广为流传,是研究其人及这一时期历史的重要资料。曾氏家书行文从容镇定,形式自由,随想而至,挥笔自如,在平淡的家常事中蕴含真知良言。曾国藩一生勤奋读书,推崇儒家学说,讲求经世致用的实用主义,成为继孔子、孟子、朱熹之后又一个“儒学大师”;他革新桐城派的文学理论,其诗歌教文主持了道光、咸丰、同治三朝文坛,可谓道德文章冠冕一代。

第五篇:人生必读的国学经典语句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译:作为君子,应该有坚强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努力加强自我修养,完成并发展自己的学业或事业,能这样做才体现了天的意志,不辜负宇宙给予君子的职责和才能。)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志》(译: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却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3.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论语》(译: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4.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论语》(译:干活抢重的,有过失主动承担主要责任是“躬自厚”,对别人多谅解多宽容,是“薄责于人”,这样的话,就不会互相怨恨。)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论语》(译:君子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全心全意促使别人实现良好的意愿和正当的要求,不会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或是唯恐天下不乱,不会在别人有失败、错误或痛苦时推波助澜。小人却相反,总是“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6.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译: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灾难、祸事……),就不要把它强加到别人身上去。)7.当仁,不让于师。 ――《论语》(译:遇到应该做的好事,不能犹豫不决,即使老师在一旁,也应该抢着去做。后发展为成语“当仁不让”。)8.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论语》(译:君子不会夸夸其谈,做起事来却敏捷灵巧。)9.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周易》(译:同心协办的人,他们的力量足以把坚硬的金属弄断;同心同德的人发表一致的意见,说服力强,人们就像嗅到芬芳的兰花香味,容易接受。)10.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译:自满于已获得的成绩,将会招来损失和灾害;谦逊并时时感到了自己的不足,就能因此而得益。)1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译:如果我有了某些成就,别人并不理解,可我决不会感到气愤、委屈。这不也是一种君子风度的表现吗?)12.言必信 ,行必果。 ――《论语》(译:说了的话,一定要守信用;确定了要干的事,就一定要坚决果敢地干下去。)13.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论语》(译:讲事实,不凭空猜测;遇事不专断,不任性,可行则行;行事要灵活,不死板;凡事不以“我”为中心,不自以为是,与周围的人群策群力,共同完成任务。)14.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论语》(译:君子总是责备自己,从自身找缺点,找问题。小人常常把目光射向别人,找别人的缺点和不足。)15.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译:君子心胸开朗,思想上坦率洁净,外貌动作也显得十分舒畅安定。小人心里欲念太多,心理负担很重,就常忧虑、担心,外貌、动作也显得忐忑不安,常是坐不定,站不稳的样子。)16.不怨天,不尤人。 ――《论语》(译:遇到挫折与失败,绝不从客观上去找借口,绝不把责任推向别人,后来发展为成语“怨天尤人”。)17.不迁怒,不贰过。 ――《论语》(译:犯了错误,不要迁怒别人,并且不要再犯第二次。)18.小人之过也必文。 ――《论语》(译:小人对自己的过错必定加以掩饰。)19.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论语》(译:有了过错而不改正,这就是真的过错了。)20.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论语》(译:君子致力于根本,确立了根本,“道”也就自然产生。)21.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论语》(译:君子认为说得多做得少是可耻的。)22.多行不义必自毙。 ――《左传》(译:坏事做得太多,终将自取灭亡。)23.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译:人都有可能犯错误,犯了猎误,只要改正了仍是最好的人。)24.不以一眚掩大德。 ――《左传》(译:评价一个人时,不能因为一点过失就抹杀他的功劳。)25.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中庸》(译:人家一次就学通的,我如果花上百次的功夫,一定能学通。人家十次能掌握的,我要是学一千次,也肯定会掌握的。)26.以五十步笑百步。 ――《孟子》(译:以为自己的错误比别人的小,缺点比别人少而沾沾自喜。)27.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孟子》(译:君子最大的长处就是用高尚、仁义的心去对待别人。)28.人皆可以为尧舜。

――《孟子》(译:只要肯努力去做,人人都可以成为尧舜那样的大圣人。)29.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

――《韩非子》(译:千里大堤,因为有蝼蚁在打洞,可能会因此而塌掉决堤;百尺高楼,可能因为烟囱的缝隙冒出火星引起火灾而焚毁。)30.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 ――《孔子家语》(译:好的药物味苦但对治病有利;忠言劝诫的话听起来不顺耳却对人的行为有利。)31.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明代谚语(译:一句良善有益的话,能让听者即使在三冬严寒中也倍感温暖;相反,尖酸刻薄的恶毒语言,伤害别人的感情和自尊心,即使在六月大暑天,也会让人觉得寒冷。)32.千经万典,孝悌为先。 ――《增广贤文》(译:千万种经典讲的道理,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是最应该先做到的。)33.善恶随人作,祸福自己招,

――《增广贤文》(译:好事坏事都是自己做的,灾祸幸福也全是由自己的言行招来的。)3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译: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应当说 不知道,不弄虚作假,这才是明智的行为。)35.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韩愈(译:事业或学业的成功在于奋发努力,勤勉进取。太贪玩,放松要求便会一事无成;做人行事,必须谨慎思考,考虑周详才会有所成就。任性、马虎、随便只会导致失败。)36.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朱熹(译:用心思考,用眼仔细看,有口多读,三方面都做得到位才是真正的读书。)37.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译:努力学习却不感到满足,教导别人不感到厌倦。)(译:不把半步、一步积累起来,就不能走到千里远的地方,不把细流汇聚起来,就不能形成江河大海。)38.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译:想看到更远更广阔的景物,你就要再上一层楼。想学到更多更深的知识,你就要比原来更努力。)39.强中自有强中手,莫向人前满自夸。

――《警世通言》(译:尽管你是一个强者,可是一定还有比你更强的人,所以不要在别人面前骄傲自满,自己夸耀自己。)40.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礼记》(译:玉石不经过雕琢,不能成为有用的玉器;人不经过学习,就不懂得事理。)41.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劝学》(译:年轻的时候不知道抓紧时间勤奋学习,到老了想读书却为时已晚。)(译:知道自己的不足并努力学习就是聪明的人,不好问又骄傲自满的人是可耻的。)42.学不可以已。

――《荀子》(译: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43.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论语》(译:学过的知识,在适当的时候去复习它,使自己对知识又有了新的认识,这不是令人感到快乐的事吗?)44.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译:学了新的知识又常常温习已学过的知识,不断地学习,温习,学问和修养一定会很快得到提高,这样的人就可以成为老师了。)45.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杜甫(译:读书读得多,写起文章来就会笔下生花,像有神助一样。)46.读书百遍而义自见。

――《三国志》(译:读书必须反复多次地读,这样才能明白书中所讲的意思。)47.学而不化,非学也。

――杨万里(译:学习知识但不能灵活运用,不能称为学习。)48.好学而不贰。 ――《左传》(译:爱好学习但不三心二意。)49.学如不及,犹恐失之。(译:学习知识时生怕追不上,追上了又害怕再失去。)50、知而好问,然后能才。 ――《荀子》(译:聪明的人还一定得勤学好问才能成才。)

51、学之广在于不倦,不倦在于固志。

――葛洪(译:学问的渊博在于学习时不知道厌倦,而学习不知厌倦在于有坚定的目标。)52.学而不知道,与不学同;知而不能行,与不知同。 ――黄睎(译:学习知识不能从中明白一些道理,这和不学习没什么区别;学到了道理却不能运用,这仍等于没有学到道理。)53.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苏轼(译:广泛阅读,多了解古今中外的人和事,把其中好的部分牢牢记住;积累了大量的知识材料,到需要用时便可以很自如恰当地选择运用。)(译:做任何事情,开始一定要认真地做好,如果做差了一丝一毫,结果会发现相差很远。)54.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陶渊明(译:美好的青春年华过去了就不会再来,一天不可能有两个早晨,要珍惜时光啊!)

55、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左传》(译:文章讲的内容或题材都很好,可表达不适当,那么欣赏的人就不会很多,难以传播千古。)56.人之为学,不可自小,又不可自大。

――顾炎武(译:学习时不要在渊博浩翰的知识面前感到自卑,也不能因为学到一点点知识而骄傲自满。)57.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中庸》(译:勤奋好学就接近智,做任何事情只要努力就接近仁,懂得了是非善恶就是勇的一种表现。)

58、笨鸟先飞早入林,笨人勤学早成材。

――《省世格言》(译:飞得慢的鸟儿提早起飞就会比别的鸟儿早飞入树林,不够聪明的人只要勤奋努力,就可以比别人早成材。)59.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增广贤文》(译:勤奋是登上知识高峰的一条捷径,不怕吃苦才能在知识的海洋里自由遨游。)60.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增广贤文》(译:学习要不断进取,不断努力,就像逆水行驶的小船,不努力向前,就只能向后退。)61.位卑未敢忘国。

――陆游《病起书怀》

(译:虽然自己地位低微,但是从没忘掉忧国忧民的责任。)6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汉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译:自古以来,谁都难免会死的,那就把一片爱国的赤胆忠心留在史册上吧!)6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乐而乐。

――范仲淹《岳阳楼记》(译:为国家分忧时,比别人先,比别人急;享受幸福,快乐时,却让别人先,自己居后。)64.忧国忘家,捐躯济难,忠臣之志也。

――曹植《求自诚表》(译:忧虑国家大事忘记小家庭,为拯救国家危难而捐躯献身,这都是忠臣的志向。)65.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

――陈蕃语(译:有志气的人活在世上,应当敢于跟各种不利于国家的行为作斗争,哪能只满足于处理好自己小家的小事呢?)66.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庄子》(译:君子之间的交往,像水一样的平淡、纯净,这样的友谊才会持久;往小人之间的交像甜酒一样的又浓又稠,但不会长久。)

上一篇:有关爱岗敬业的演讲稿下一篇: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