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随笔作文

2024-05-07

秋天的随笔作文(精选6篇)

篇1:秋天的随笔作文

告别了夏日,秋天正在向我们挥手!相比那烈日炎的夏天,我更喜欢秋天的丰收,使人联想翩翩的秋雨......

田野里,沉甸甸的麦穗压的秆子弯了腰。紧接着,一阵清爽的秋风吹过,田野马上“炸了锅”,麦穗随风舞动,掀起一片金色的浪花。

我的家乡在宁国,这里的物产十分丰富。尤其到了秋天,清甜的青枣,令人垂涎欲滴的板栗,清香怡人的茶叶,美味可口的山核桃更是宁国的特产!

有生之年,只诉清香不言殇。泡一杯茶,茶芽朵朵,叶脉绿色,好似片片翡翠起舞。静下浮躁的内心,轻轻抿一口,让茶去纯净你的灵魂。有人说,人生就像饮一杯茶,青年品茶,青涩稚嫩,品不出其味;中年品茶,丰富醇厚,有太多故事;暮年品茶,清醒明白,回味无穷。清新的茶色,扑鼻的清香,清茗一杯,滤去浮躁,沉淀下深思。品一口茶吧,顺势迂回,你会被它唤醒,会有淡淡的愁绪,原来清醒的人最荒.唐。

教师评语

绵绵细雨送来了凉爽的秋风,瑟瑟秋风中细品茶香,感受家乡清甜的枣香,咀嚼香脆可口的山核桃,身为小山村的宁国人感到骄傲和幸福,静谧的秋总给人别样的体味。

作者:明梦

公众号:三人行李萍中学语文名师工作室

篇2:秋天的随笔作文

农田里,稻子黄了,像是满地的黄金;高粱红了,像是熊熊燃烧的火焰;棉花白了,像是小朋友爱吃的棉花糖。

公园里,菊花盛开了,蝴蝶在花丛中采蜜,小鱼在池塘里欢快的嬉戏游玩,蚂蚁正在准备着冬眠的粮食。湖边长满了芦苇,芦花随风飘扬。湖里,荷叶碧绿碧绿的,像可爱的娃娃,湖底的藕一节一节的,像娃娃那白白的小手。

一阵秋风吹来,树叶片片落下,像是偏偏起舞的蝴蝶,我拣起几片彩色的树叶带回家,将它们做了一张金鱼的贴画。

啊!秋天的景色真美呀!

秋当至,呈现出 的美景美不胜收。秋景,不禁让我为你停留。

走进秋天,不必为秋叶的凋零而叹息,也不必为秋花的独放而孤独,更不必为大雁的离去而悲伤……要看,天更高了,地更阔了,水更清了。在秋的世界里,看秋的色彩,听秋的密语,感秋的心跳……

路过乡园边,走在小径上,这边的棵棵相思树依然昂首挺胸,那边的丛翠竹依然精神抖擞。只有那山上的枫树,被染成了红色,大红的一片,真是所谓的“霜叶红于二月花”。

走进树林,远远地传来了斑鸠的低音演奏;偶尔,还可听到秋蝉支支动心的曲子;至夕阳西下时,竟惊奇地欣赏到一曲优美的田园笛声,蓦然回首,骑在牛背上的牧童便穿过树林,出现在眼前;在意犹未尽,还往前走时,会发现,在每个角落里,那些叫不出名字的小虫正合奏着秋的歌声,声声回响耳边,声声留入心田,此时此刻,也感觉自己已融入了大自然。

轻轻地趟过小溪,轻踩着软软的草儿,悄悄地来到田野。这里,有一股混着丝丝麦穗的清香随着清风扑鼻而来。远处,几个农民伯伯扛着锄头,略弯下腰,轻轻地托起一簇金黄的麦穗,沉甸甸的。霎时,农民伯伯舒展开了他们那古藤般的脸,像展开了一幅百年画卷。是啊,秋天来了,又该丰收了,心里怎能不甜呢?

到 了晚上,夜空是如此的美丽,在漆黑的衬托下,星星是如此的明亮,一闪一闪的,很是可爱。在这安静的夜里,能使人忘掉一切烦恼。

篇3:《家乡的秋天》作文课例及分析

如何缩小城乡学生间作文水平差距呢?我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思考与探索。

我首先调查分析了所教班级新生作文的态度及心理。通过问卷调查与个别谈话分析: (1) 喜欢作文的人数与不喜欢作文人数相当, 只是不喜欢作文人数中乡村学生居多; (2) 喜欢作文的人中却有很多人为作文得不到高分而苦恼, 很希望得到老师的指点帮助; (3) 不喜欢写作文的学生中主要存在以下几种写作心理障碍: (1) 畏惧心理, 多年作文失败的记录, 使他们有一种“谈文色变”的畏惧心理; (2) 自卑心理, 总认为自己不是写作的料, 不可能把作文写好; (3) 无所谓心理, 自己作文成绩好也罢, 不好也罢, 觉得都无所谓; (4) 自我满足心理, 认为自己作文还行, 不求新的突破和长进。

心病还得心药治。消除学生写作的心理障碍是当务之急, 教师必须依据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采取作文教学与学生心理发展同步的方法, 进行集体疗救。《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阶段学生写作要求是“写作要感情真挚, 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要“多角度地观察生活, 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 捕捉事物的特征, 力求有创意的表达……”初一学生正处在思想开放期, 易于接受新事物, 敢于用自己的笔书写生活中的喜怒哀乐, 乐于表达自己的向往和追求。

鉴于此, 我决定放手让他们写自由文, 培养他们讲真话, 抒真情, 求真务实的写作态度, 进而实现大面积提高作文教学效益, 缩小城乡学生间作文水平差距的目标。

一.课例实践

开学第四周学校安排我上公开课, 我选了何其芳的《秋天》。这天适逢周末放月假, 课堂上我布置了一道课外练笔题———《家乡的秋天》或《感悟秋天》, 要求农村学生利用周末休息的机会回家乡转转, 城里的孩子可以到邳州公园、街道、小区、河岸等处遛遛, 慢慢看, 细细听, 静静想, 感受秋天的气息, 把自己的身心融化到秋天的美景之中, 像何其芳那样记下自己的感受, 形成一篇感悟秋天的文章。写作形式可以写成诗歌样式, 也可以写成记叙文。 (投影)

我略作指导, 提出要求:

1.出门前带好纸笔, 定下“寻秋”路线。农村孩子可以看看丰收的原野、乡村小路、母校校园、路边树林……城里孩子关注街道公园、小区广场、街上行人、运河风光带等等, 做到实地观察, 切身感悟。

2.观察时, 留心身边一草一木, 注意空中微风和周围的人群状貌, 记下写作素材, 触发联想与想象。例如:你到邳州公园来悟秋, 可以记下:秋天的花园里有些什么?颜色、味道、样子?人漫步其中有什么感觉?

3.可以联想与秋有关的诗句, 如咏菊的、咏秋风秋雨的……与古代诗人一起悟秋, 其乐无穷。

4.如遇有特殊天气, 毛毛细雨啊, 轻轻薄雾啊, 会有更特殊的感受……

5.回家后将所记所想变成一篇有自己真实观察、真正体验的文章, 我相信那一定是你最美的创造。

……

作业收上来了, 我发现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超出我的预料。不管是城区学生, 还是乡下孩子, 均有佳作佳句出现, 读后我很激动。现略举两例:

刘欣怡 (城区) 写了一首诗:秋天是一幅画/大雁是秋天的使者/丰收是秋天的心愿//落叶是秋天的蝴蝶/果实是秋天的彩灯/金灿是秋天的衣裳/我愿做秋天的画师……刘晗 (城区) 分别以“红色是那被秋霜染红的枫叶……”“黄色是那被秋风吹黄的稻穗……”“褐色的是那一颗颗可爱的毛栗……”“紫色是那一串串诱人的葡萄……”为中心句领起下文, 结构全篇, 很有些散文诗的味道。

王庭庭 (农村) :“秋姑娘挎着她神奇的小花篮, 迈着轻盈的脚步, 悄然来到人间。她轻轻地挥了一下她手中的花篮, 一瞬间, 门前的那盆玫瑰向着秋姑娘张开了笑脸, 红润润的脸蛋细腻而柔软……”闫宇 (农村) :“……秋国王统领着故乡的这方水土, 你看, 家里忙起来, 学校闹起来, 田野里的农民笑起来……”

针对这次课外练笔, 我精心准备, 认认真真地上了一节讲评课。课上, 我首先整体表扬了这次作文练笔写得很好, 我很满意, 并点名表扬了一大部分学生, 其中特别强调有一些人是开学初调查时不喜欢写作文的人, 我充分肯定了他们的进步。接着声情并茂地范读了4个学生佳作全文, 12个学生作文中的好句段, 并给他们都打了满分, 以示鼓励。然后让学生分组议一议: (1) 被范读作文还有哪些可以修改的地方? (2) 听读同学的作文后有哪些收获? (3) 若让你重写这篇文章你将作怎样的修改?最后让所有学生再次修改自己的文章后上交老师。

这一堂课, 我发现同学们始终精神振奋, 笑容挂在脸上, 听得认真, 议得投入, 发言积极。以此为契机, 我安排了第三单元写作训练——《感受自然》, 并在课后找那些没被表扬的同学谈话, 指出他们作文存在的问题, 了解他们内心的困惑给予个别指导, 提出修改建议。对个别没有经过实际观察应付作文的行为进行了批评, 同时再给他们一次机会, 让他们模仿本单元课文, 重新写自己喜爱的季节, 并表示对有进步的作文我将再次在全班表扬。这些同学态度很端正, 训练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反思提升

我对这次写作训练的教学, 初步做了如下反思。

1.凭借课文引路, 降低写作难度。

何其芳的《秋天》中一个个生动鲜明的画面, 构成一组绚丽多彩的乡村秋景图:农家丰收图——“秋天栖息在农家里”;霜晨归渔图———“秋天游戏在渔船上”;少女思恋图———“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在优美的意境中, 我们仿佛听到诗人在深情絮语, 仿佛看到幽谷、农家、渔船、牧羊女……那么, 乡村秋景中还有哪些景物是你观察知道的, 而诗人没写到呢?请走进乡村, 用你那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尽情观察, 用你手中灵动的笔尽兴描画《家乡的秋天》吧……学生的眼里闪着激动的光芒, 个个跃跃欲试。

仿照课文补画乡村自然秋景图, 像作者那样感悟秋天的诗情画意, 同学们也能做一回诗人啊……凭借课文引路, 降低了写作的难度, 学生勤于观察, 乐于表达, 才能写出好文章, 以后要多做尝试与探索。

2.命题贴近生活, 消除畏惧心理。

“生活就如泉源, 文章犹如溪水, 泉源丰盈而不枯竭, 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叶圣陶先生用这个生动而贴切的比喻阐明了生活与写作的关系。只有让学生“深入生活”, 才能获得生活的赐予, 才能进行写作活动。

这次写作训练我先安排学生去观察自然, 感受生活, 去经历秋天、体验秋天、感悟秋天, 所以他们笔下的秋天才色彩纷呈, 神韵各具。

今天的学生不是没有生活, 而是不会在看似单调平淡的生活中发掘出生活的情趣和意义, 体验到生活的启示和波澜。也不是生活太单调, 而是教师没有教会他们采撷生活浪花的方法。鲁迅先生的童年生活可谓单调, 但他反映童年生活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却写得情趣盎然、耐人寻味。这说明即便是枯燥乏味的生活, 也是写作的源泉。

我想, 只有研究学生, 做到“目中有人”, 想他们所想, 爱他们所爱, 命题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才能为学生所喜爱, 才能让他们有话可说, 有事可写, 有情可抒, 也才能消除他们畏惧作文的心理。

3.观察积累——写好文章的基础。

作文难, 我觉得主要原因是同学们对生活中的人事物熟视无睹, 没留心观察, 不善于观察。因此, 我让学生明白在生活中只要“处处留心, 时时在意, 事事关心”, 做到细心观察、体验分析, 透过现象看到本质, 进而体味到生活的道理, 作文也就不那么难了。观察积累是写好文章的基础。

这次写作训练在指导上还没达到最优化, 没有教给学生采用多种方法对某一事物进行观察的技巧。应当先教育学生养成观察的好习惯, 然后引导他们学会把自己观察事物时所引起的心灵体验捕捉下来, 这种观察不是用眼睛, 而用心去体验, 用心去咀嚼。积累呢, 身边随时备有一个笔记本, 一旦有感悟, 就立刻记下来。这样, 观察才是富有个性的观察, 积累才是个性鲜明的积累, 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会有个性特色, 才会富有灵气。

如果再次安排学生写秋天, 我将调整指导方案: (1) 写作知识讲座:观察与观察方法———教给学生观察事物的知识与方法。我认为, 对初一学生进行基本的写作知识辅导是必要的, 必须教给学生观察、积累生活的本领。 (2) 由何其芳的《秋天》引申到刘禹锡的《秋词》, 再对比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让学生感悟赞秋与悲秋两种不同的情怀, 认识到情不同而景亦有异:作者选的景物必须服务于主旨——抒发感情的需要, 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然后, 再让学生到大自然, 到生活中有针对性的去观察, 去感悟, 效果一定会更好。

篇4:编辑改作文《秋天的早晨》

清晨,我和好友郑炜散步到河岸边。(建议:此段开头第一句,不妨交代得更详细一些。比如,河叫什么名字?如果是无名河,则可以在河岸处落笔。河流很长,河岸也很长,各处景致不同。可以散步的河岸当然有些特别的地方。意思是,得把到河边散步这件事的真实感受写出来。小编我也喜欢到河边散步,我会这样描述:我和谁到河边散步,这一段河岸很安静,沿岸有桂花树。清秋时节,恰好也是桂树花开时节,一边散步,一边轻闻桂花香。走一段路,心旷神怡……我为什么这样写?因为这是我平时在河岸边散步的真实感受。)  河水清澈见底,如同一面大镜子平铺在大地上,顿时觉得有一股难以形容的凉意透过全身。河边,有许多鹅卵石,我拾了一块看了看后,往水里一扔。呀!“镜子”被我打破了。正当我感到惋惜时,一阵秋风把几片金黄的叶子吹到了河里,像几只小船要去远行了。树木的落叶景象让我很快想起一句名言:“一时的委屈是为了更好地生活着。”我明白了,原来树木是在养精蓄锐,以使来年长得更旺盛。(点评:这段由河水的清澈平静,写到吹落到水面的树叶,然后再联想到秋天树木落叶是为了养精蓄锐……作文的步骤是符合逻辑的,可是读者看完这一段,总会觉得有种空泛之感,觉得太简单。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作者对河水的描写,对落叶的描写不够细致,不够具体。那种河水清澈,落叶飘飞的情景,原本是很有画面感的,一幅秋天意境的图画,清静,萧瑟。可是作者一笔带过,不能详细地把画面展开。所以,文段结尾的联想也同样显得苍白,不像是自然而然的感触。)

远处,火红的太阳慢慢地升起,一会儿就升到了半空中。好温暖的阳光啊!我和好友情不自禁地赞美熠熠照人的晨光。看看美丽的小花,看看翠绿的芦苇,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和勇气在我心中油然而生。(建议:“翠绿的芦苇”?南方的秋天虽然温暖,但一般来说,清秋时节,芦苇是由青绿转为浅黄了。作文源于生活,所观,所察,有所感触,发而为文。观察细致很重要。建议小作者平时多多留心平常生活。有心人,处处皆是神秘世界。)

啊!秋天的早晨,你催人奋进、向上,你鼓舞着我们这代人去迎接新的明天、更美好的未来!(建议:这是经典的结尾,首尾呼应,又升华了主题。形式虽然经典,但不是适用于每篇文章。此段删去,文章更显简洁。“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和勇气在我心中油然而生”,这句结尾已经升华了文章的主题,作为结尾显得更加自然。)

篇5:描写秋天的作文:秋日随笔

面上那叶叶轻舟,百花争春,春光明媚,这是人们对春天的赞美,其实秋天也很美丽,秋天的色彩灿烂绚丽。秋天,稻田里的禾苗成熟了,田野边一片金黄;树上的叶子不断地改变着颜色,逐渐变成深红色、淡黄色、粉红色、金黄色、浅黄色、橙色??呈现出五颜六色。

看!田野中金灿灿的,一片收获的景象。颗粒饱满的大玉米,像小棒槌似的,沉甸甸的,被农民伯伯挂在自家院子的房顶上、树杈上,黄澄澄的,映着丰收后人们脸庞上绽放着喜悦。一片片即将成熟的稻子,在微风的吹拂下微微波动,向前涌来,像一片金色的海洋。金黄色的谷穗压弯了腰,粉红色的高粱扬起了张张笑脸,他在秋风的吹拂下,身姿摇曳,像是在向人们点头致意。

秋天,雨量开始减少,气候变得干燥,给人一种秋高气爽、天高云淡的感觉。

人们都说红枫是最浓的秋色,走在红枫林中,就像落入了红色的海洋。那多彩的树木,还有那辽阔的旷野,那长长的炊烟,那黄昏的牧童,那夕阳的晚霞,那暮色里的笛声,那溶溶的月色中的阵阵馨香,那阵阵馨香中的美丽背影,让人遐想,让人陶醉。

秋天,我们全家去郊游。

我们来到果园里,一棵棵梨树上挂满了黄澄澄的梨,好像一个个可爱的小葫芦,走进一看,梨子脸上还长着好多小斑点呢。梨子很多,把梨树枝压弯了腰,有的梨子就像小娃娃撒娇一样一屁股坐在了大地妈妈的怀里。红艳艳的苹果像小妹妹可爱的脸颊,她好奇地扒开树叶往外瞧,眨眨眼睛,好像在问:“谁来了?”一串串紫中带绿的葡萄像晶莹的珠子,在阳光下闪烁着。一个个柿子像一盏盏橘黄色的灯笼在风中一摆一摆的,好像在说:“欢迎,欢迎”。红彤彤的枣子像一颗颗红宝石挂满枝头。

篇6:关于大自然的秋天作文随笔

从一阵一阵的秋风中,也再也闻不到盛夏里骤雨带来的干燥水泥地板散发的特有的热气。在阳台摸着头看着落发的我,终于惊悟,今年的秋天,就算是来了吧。可等到乌云退场时,秋风只扫地扫不了落叶的次日,太阳依然火烈焦灼。南方的秋天根本无法像郁达夫先生笔下的北国之秋那样“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有些悲凉”,恰恰相反,南国秋天来得轰轰烈烈,来得凶猛。却只是在常青树林上空过了下场子,若即若离。待到云雾顿开时,依然像夏天那般炎热难耐,它不仅像夏冬间的插播广告,更像是盛夏煎熬后一段难于调和的附庸。

看不见落叶,看不见萧瑟,看不见交替,永久生机也同样意味着毫无生机。诗人历来都爱悲秋,而生长在南方的诗人本身就是一个悲哀,或者说没有真正的秋天也就没有真正的诗人。在常青树下装愁悲伪秋,能掬一把落叶时,早已是冬至了。

无端落发,就算是囚禁了一个小小的秋天吧!从沾满双手的少年落发中,似乎可以看出几分秋天的萧瑟与悲凉。心上搁了个秋,是“愁”;手上沾着个秋,则是“揪”了。青春还未褪尽时,黑发已薄命。

上一篇:公司节能降耗出效果下一篇:福建省交通经济科技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