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秋天的作文

2024-04-28

那秋天的作文(通用14篇)

篇1:那秋天的作文

那美丽的秋天作文

有些人喜欢生机勃勃的春天,有些人喜欢炎热的夏天,还有些人喜欢洁白无瑕的冬天,可是我却最喜欢硕果累累的秋天。秋天在那湛蓝的天空中,那大雁排着整齐的队伍向南方飞去,云朵把大地遮着,送来阵阵清凉。

秋天在硕果累累的果园里,红彤彤歌苹果露出了红红的脸颊。石榴咧开了嘴冲你傻笑着,吃一个石榴,又酸又甜。一串串葡萄在架上打秋千,想紫色的.玛瑙,晶莹透亮。

金灿灿的桔子三五成群挤在一起,惹人喜爱。秋天在丰收的田野里,玉米金灿灿的,像一个个可爱的小娃娃,咧开嘴笑了,露出了金黄的牙齿。高粱涨红了脸,像一把把胜利的火把。一阵风吹过,花椒的香味扑鼻而来,一颗饱满的花椒挂在枝头,好像在说:“今年又是丰收的一年啊!”

秋天是我最喜欢的一个季节,我喜欢秋天的天空,也喜欢秋天的果园,跟喜欢秋天的田野,你喜欢吗?

篇2:那秋天的作文

大自然里有许多美,一花一草都有美的地方,但我觉得一年四季中的秋天最美。

秋天到了,各种树的叶子都变得干枯发黄,但这也是美的:一阵风吹过来,叶子开始随风摇动,慢慢飘落,就像天上下起了黄金雨。当树叶被踩碎时还会发出“喀嚓,喀嚓”的`声音,就像一曲迎接秋天的乐曲。从高处鸟瞰,一棵棵树就像披了一件金灿灿的盔甲,无比壮美。

秋天,果园里可热闹了,树上结满了红的黄的水果:苹果红彤彤的,好像在比谁的颜色最红;柿子长得又大又圆,它们你挤我碰,好像争着让果农摘下;橘子挂满树梢,像一个个金色的小太阳……

田园里一派丰收景象:金黄的稻子笑弯了腰;火红的高梁在微风中点头……

农民伯伯忙坏了,在田园里东奔西跑,忙着摘取丰收的果实,收割成熟的水稻、高梁……

篇3:《家乡的秋天》作文课例及分析

如何缩小城乡学生间作文水平差距呢?我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思考与探索。

我首先调查分析了所教班级新生作文的态度及心理。通过问卷调查与个别谈话分析: (1) 喜欢作文的人数与不喜欢作文人数相当, 只是不喜欢作文人数中乡村学生居多; (2) 喜欢作文的人中却有很多人为作文得不到高分而苦恼, 很希望得到老师的指点帮助; (3) 不喜欢写作文的学生中主要存在以下几种写作心理障碍: (1) 畏惧心理, 多年作文失败的记录, 使他们有一种“谈文色变”的畏惧心理; (2) 自卑心理, 总认为自己不是写作的料, 不可能把作文写好; (3) 无所谓心理, 自己作文成绩好也罢, 不好也罢, 觉得都无所谓; (4) 自我满足心理, 认为自己作文还行, 不求新的突破和长进。

心病还得心药治。消除学生写作的心理障碍是当务之急, 教师必须依据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采取作文教学与学生心理发展同步的方法, 进行集体疗救。《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阶段学生写作要求是“写作要感情真挚, 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要“多角度地观察生活, 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 捕捉事物的特征, 力求有创意的表达……”初一学生正处在思想开放期, 易于接受新事物, 敢于用自己的笔书写生活中的喜怒哀乐, 乐于表达自己的向往和追求。

鉴于此, 我决定放手让他们写自由文, 培养他们讲真话, 抒真情, 求真务实的写作态度, 进而实现大面积提高作文教学效益, 缩小城乡学生间作文水平差距的目标。

一.课例实践

开学第四周学校安排我上公开课, 我选了何其芳的《秋天》。这天适逢周末放月假, 课堂上我布置了一道课外练笔题———《家乡的秋天》或《感悟秋天》, 要求农村学生利用周末休息的机会回家乡转转, 城里的孩子可以到邳州公园、街道、小区、河岸等处遛遛, 慢慢看, 细细听, 静静想, 感受秋天的气息, 把自己的身心融化到秋天的美景之中, 像何其芳那样记下自己的感受, 形成一篇感悟秋天的文章。写作形式可以写成诗歌样式, 也可以写成记叙文。 (投影)

我略作指导, 提出要求:

1.出门前带好纸笔, 定下“寻秋”路线。农村孩子可以看看丰收的原野、乡村小路、母校校园、路边树林……城里孩子关注街道公园、小区广场、街上行人、运河风光带等等, 做到实地观察, 切身感悟。

2.观察时, 留心身边一草一木, 注意空中微风和周围的人群状貌, 记下写作素材, 触发联想与想象。例如:你到邳州公园来悟秋, 可以记下:秋天的花园里有些什么?颜色、味道、样子?人漫步其中有什么感觉?

3.可以联想与秋有关的诗句, 如咏菊的、咏秋风秋雨的……与古代诗人一起悟秋, 其乐无穷。

4.如遇有特殊天气, 毛毛细雨啊, 轻轻薄雾啊, 会有更特殊的感受……

5.回家后将所记所想变成一篇有自己真实观察、真正体验的文章, 我相信那一定是你最美的创造。

……

作业收上来了, 我发现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超出我的预料。不管是城区学生, 还是乡下孩子, 均有佳作佳句出现, 读后我很激动。现略举两例:

刘欣怡 (城区) 写了一首诗:秋天是一幅画/大雁是秋天的使者/丰收是秋天的心愿//落叶是秋天的蝴蝶/果实是秋天的彩灯/金灿是秋天的衣裳/我愿做秋天的画师……刘晗 (城区) 分别以“红色是那被秋霜染红的枫叶……”“黄色是那被秋风吹黄的稻穗……”“褐色的是那一颗颗可爱的毛栗……”“紫色是那一串串诱人的葡萄……”为中心句领起下文, 结构全篇, 很有些散文诗的味道。

王庭庭 (农村) :“秋姑娘挎着她神奇的小花篮, 迈着轻盈的脚步, 悄然来到人间。她轻轻地挥了一下她手中的花篮, 一瞬间, 门前的那盆玫瑰向着秋姑娘张开了笑脸, 红润润的脸蛋细腻而柔软……”闫宇 (农村) :“……秋国王统领着故乡的这方水土, 你看, 家里忙起来, 学校闹起来, 田野里的农民笑起来……”

针对这次课外练笔, 我精心准备, 认认真真地上了一节讲评课。课上, 我首先整体表扬了这次作文练笔写得很好, 我很满意, 并点名表扬了一大部分学生, 其中特别强调有一些人是开学初调查时不喜欢写作文的人, 我充分肯定了他们的进步。接着声情并茂地范读了4个学生佳作全文, 12个学生作文中的好句段, 并给他们都打了满分, 以示鼓励。然后让学生分组议一议: (1) 被范读作文还有哪些可以修改的地方? (2) 听读同学的作文后有哪些收获? (3) 若让你重写这篇文章你将作怎样的修改?最后让所有学生再次修改自己的文章后上交老师。

这一堂课, 我发现同学们始终精神振奋, 笑容挂在脸上, 听得认真, 议得投入, 发言积极。以此为契机, 我安排了第三单元写作训练——《感受自然》, 并在课后找那些没被表扬的同学谈话, 指出他们作文存在的问题, 了解他们内心的困惑给予个别指导, 提出修改建议。对个别没有经过实际观察应付作文的行为进行了批评, 同时再给他们一次机会, 让他们模仿本单元课文, 重新写自己喜爱的季节, 并表示对有进步的作文我将再次在全班表扬。这些同学态度很端正, 训练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反思提升

我对这次写作训练的教学, 初步做了如下反思。

1.凭借课文引路, 降低写作难度。

何其芳的《秋天》中一个个生动鲜明的画面, 构成一组绚丽多彩的乡村秋景图:农家丰收图——“秋天栖息在农家里”;霜晨归渔图———“秋天游戏在渔船上”;少女思恋图———“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在优美的意境中, 我们仿佛听到诗人在深情絮语, 仿佛看到幽谷、农家、渔船、牧羊女……那么, 乡村秋景中还有哪些景物是你观察知道的, 而诗人没写到呢?请走进乡村, 用你那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尽情观察, 用你手中灵动的笔尽兴描画《家乡的秋天》吧……学生的眼里闪着激动的光芒, 个个跃跃欲试。

仿照课文补画乡村自然秋景图, 像作者那样感悟秋天的诗情画意, 同学们也能做一回诗人啊……凭借课文引路, 降低了写作的难度, 学生勤于观察, 乐于表达, 才能写出好文章, 以后要多做尝试与探索。

2.命题贴近生活, 消除畏惧心理。

“生活就如泉源, 文章犹如溪水, 泉源丰盈而不枯竭, 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叶圣陶先生用这个生动而贴切的比喻阐明了生活与写作的关系。只有让学生“深入生活”, 才能获得生活的赐予, 才能进行写作活动。

这次写作训练我先安排学生去观察自然, 感受生活, 去经历秋天、体验秋天、感悟秋天, 所以他们笔下的秋天才色彩纷呈, 神韵各具。

今天的学生不是没有生活, 而是不会在看似单调平淡的生活中发掘出生活的情趣和意义, 体验到生活的启示和波澜。也不是生活太单调, 而是教师没有教会他们采撷生活浪花的方法。鲁迅先生的童年生活可谓单调, 但他反映童年生活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却写得情趣盎然、耐人寻味。这说明即便是枯燥乏味的生活, 也是写作的源泉。

我想, 只有研究学生, 做到“目中有人”, 想他们所想, 爱他们所爱, 命题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才能为学生所喜爱, 才能让他们有话可说, 有事可写, 有情可抒, 也才能消除他们畏惧作文的心理。

3.观察积累——写好文章的基础。

作文难, 我觉得主要原因是同学们对生活中的人事物熟视无睹, 没留心观察, 不善于观察。因此, 我让学生明白在生活中只要“处处留心, 时时在意, 事事关心”, 做到细心观察、体验分析, 透过现象看到本质, 进而体味到生活的道理, 作文也就不那么难了。观察积累是写好文章的基础。

这次写作训练在指导上还没达到最优化, 没有教给学生采用多种方法对某一事物进行观察的技巧。应当先教育学生养成观察的好习惯, 然后引导他们学会把自己观察事物时所引起的心灵体验捕捉下来, 这种观察不是用眼睛, 而用心去体验, 用心去咀嚼。积累呢, 身边随时备有一个笔记本, 一旦有感悟, 就立刻记下来。这样, 观察才是富有个性的观察, 积累才是个性鲜明的积累, 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会有个性特色, 才会富有灵气。

如果再次安排学生写秋天, 我将调整指导方案: (1) 写作知识讲座:观察与观察方法———教给学生观察事物的知识与方法。我认为, 对初一学生进行基本的写作知识辅导是必要的, 必须教给学生观察、积累生活的本领。 (2) 由何其芳的《秋天》引申到刘禹锡的《秋词》, 再对比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让学生感悟赞秋与悲秋两种不同的情怀, 认识到情不同而景亦有异:作者选的景物必须服务于主旨——抒发感情的需要, 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然后, 再让学生到大自然, 到生活中有针对性的去观察, 去感悟, 效果一定会更好。

篇4:那秋天的作文

请以“走在队列中”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立意:

选材:

构思:

文体:

提示 请写出你是如何审题、立意、选材、构思的。

提示 本题的写作对象是“队列”,提示语中已经基本列出了对于队列的两种认识:认同和排斥。从这两方面立意均可。但要注意把“队列”的比喻义揭示出来,而不要停留在现实的队列中。队列可以代表团结、关怀、磨练,也可以意味着盲从、压抑、纪律、约束……另外,“走在”暗示了要写自己的体验,提示语中也有相应提示。从写作上,可以采取由实到虚的写法,从军训、运动会的队列,写到班级、集体的队列,再升华到人生的队列中与人同行。如果能辩证地看队列的作用,效果更佳。非洲有一句谚语:要想走得快,一个人走;要想走得远,你选择一些人一起走。

【优秀例文】

走在队列中

南京市金陵中学 史韫杨

人们都是喜欢队列的,它象征着秩序,整齐划一,总让人觉得赏心悦目。因而在很多方面,人们都乐于走在队列中,遵循统一标准。

我却觉得:有些队列很可恶,甚至可恨。

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曾做过一个实验:让一群松毛虫沿着花盆爬行,在花盆中间放上可口的松针。结果,这些松毛虫首尾连成一个圈,整齐地走在队列中,直至饿死,都对松针视而不见。至此,它们都没有走出队列。

人比松毛虫聪明很多,但这并不代表人不会走入这种队列,不会因此迷失自我。

比如,写作的队列。我读过历年来许多高考高分、满分作文。每一篇的辞藻都是一样的华丽,每一篇的风格都是如此轻盈,甚至与风格都是如此相似:美好而忧伤。就像一排美女列队走来,可每人脸上都挂着一模一样的微笑。写作是个人思想的宣泄,可为什么大家都失去了自己独一无二的锋芒?

比如,学习的队列。我常在周末看见家长带着孩子去上补习班,或是在书店柜台前排队结账,怀里是几十本书。孩子小小的脑袋硬是被分成了几个小格:语文、数学、外语……等着不同的老师用知识把它填满。我不明白:学习本是自身需要,人各有异,学习方法也不会雷同,可为什么所有人都学得如此痛苦?

比如,城市的队列。处处高楼大厦,人人脚步匆匆。楼房设计是一样的了无生趣;人们的表情是一样的焦躁漠然。我们的城市似乎在排着队,等着被整形:楼房要高,街道要宽,汽车要多,工厂要大。殊不知,正是这些随大流的盲目改造,让南京失去了最辉煌的文化底蕴,转而成为了众多灰暗的城市之一。

罗素曾说:“须知参差不齐,乃是快乐的本源。”我们走在队伍中,学着别人,却失去了自己。获得了统一,却失去了灵魂,得到了秩序,却抛弃了快乐。文字、思想、文化,本是自由的精灵,为何要将他们束缚于队列之中?呆板在左,灵动在右,只有舍弃队列,才能拥有多彩与美丽。

篇5:瞧,那美丽的秋天作文

秋天带着五彩的颜料盒,来到了我们身边。

瞧,一阵寒冷的秋风吹来,树上的落叶像一只只翩翩起舞的蝴蝶在风中摇曳。大雁似乎也感觉到这刺骨的寒风,纷纷排着整齐的.队伍飞向南方。

瞧,桂花已爬上枝头,泛出鲜艳的金黄色。菊花儿也不甘示弱,争着抢着穿上美丽的新衣,有黄的、白的、红的,为秋天增添了许多乐趣。

瞧,果园里一派丰收的景象。红通通的柿子像一个个红灯笼挂在枝头,黄澄澄的鸭梨压弯了枝头。果农们也摘着那金灿灿的桔子,一筐一筐的,可真是果实累累。

瞧,田野里稻子金灿灿的,远远望去,稻子一望无边,好像铺上了一地的金色地毯。谷穗看到这美丽的情景,笑弯了腰,倾斜着,可是长得太“肥胖”了吧,要趴在地上歇会儿。那一串串玛瑙般的高粱,像羞红了脸的姑娘低着头,一阵秋风吹来,摇曳多姿,点头含笑,像是在向你致意。这可真是金风吹拂,稻浪滚滚,高粱致意,真是一番丰收在望的情景啊!

篇6:秋天的作文:我爱那美丽的秋

被鲜血染红的土地上,断箭和长戈零落遍地,横尸遍野,死亡的气息弥漫,让每一个幸存的战士战栗。

他,西楚霸王项羽,伫立在江边,身披一件黑色的大氅,手握一把乌黑的宝剑,黑色的发丝被风撩起。他面若寒冰,目光凛冽的怒视着不守信用的刘邦。

他败了,他西楚霸王失败了,败在刘邦手下。

漫山遍野的凄凉的歌声侵入他的脑海里,四年来的刀光剑影在他眼前闪烁不定,他想起了自己手握长剑驰骋沙场的雄姿,想起了刘邦俯首称臣时的卑躬屈膝的样子,更想起了那令他痛彻心扉的一幕:月下,一位孱弱的女子,一身素衣,手持一柄宝剑,如蝶一般起舞着。夜风吹得她衣抉飘飘,恍若谪仙。突然,利刃抹过她的颈间,白玉般的颈上立即沁出殷红殷红的鲜血,开出绝艳的玫瑰,美的有些不真切。她望着他,绽开凄美的笑容,甜蜜而又满足。

“虞姬!虞姬!”他在心中痛苦地嘶喊道,两滴英雄泪涌出眼角。他想起了她对他的深情,他想起来他们以前一起在月下起舞的情景。他举起了他的宝剑,那柄泛着寒光的宝剑上沾着他一生中最爱的女人的血,他要和她走进一个只属于他们的世界,没有人可以阻挡他们!

宝剑划过他的脖颈,刹那间,血染红了乌江河畔,倒映着半边天空。恍惚间,他又看到了她,笑靥如花的她向他跑来,伴随着漫天的飞花,口中还呼喊着“大王!”,他笑了。

残阳如血,楚歌依然哀婉缠绵,他却倒下了。

在乌江畔,在四面楚歌之中,他选择的宝剑。他用他的死诠释了他的霸气,他的傲骨,他的英雄本色!他,不愧是西楚霸王!他就像一朵飞花,虽然生命形态从此枯萎了,但花香却永留人间。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他的霸气傲骨,让后人铭记。他的名字被刻在千千万万的人们的心中。

篇7:秋天的作文:我爱那美丽的秋

一离开家,一棵挺拔的松柏映入眼帘。它像一个将军,威武而庄严。松柏属常绿科。它们一年四季郁郁葱葱,生机勃勃。这棵大树直径几十厘米,抬头看不到树顶。它的叶子很薄,不像其他的叶子又平又圆。别小看这小叶子,它能戳人!像一根绿色的绣花针。我的眼睛顺着树干往下搜寻。突然,我在树下浓密的松针里发现了一株娇小的蒲公英。蒲公英是多年生草本植物,茎中空。如果骨折了,骨折处会出现白髓。它的叶子是绿松石色的,边缘有小的象牙色锯齿。

我又来到公园,第一眼看到的就是樟树。樟树和松柏一样,属于常绿科。叶子呈椭圆形,芳香四溢。樟树的叶子很特别。有时同一棵树上有几种颜色:深绿色、浅绿色、红色和黄色。

然后,我又看到了竹子。竹叶呈长橄榄形,两端尖尖的,叶子上有一层薄薄的绒毛,两边也呈锯齿状,但你一碰,就会觉得什么都没有;如果你向后碰它,你可能会割破手指。轻轻摘下一片竹叶,一分钟就像稻草一样卷起来。

最后看到的是枫叶,是秋天的预报员。当它变得像火一样红时,人们知道秋天来了。这些小红天使有的像巴掌,有的像鸭脚,有的像五角星,有的像被卷起来的菊花。

篇8:作文课,让我们推开那扇窗

孩子们像鸟儿一样飞出教室。很快我们来到校园附近的农田边, 一条泥土小路从脚下伸向远方, 这是我特地为这堂作文课预先选好的观察点。孩子们或站或坐, 三五成群, 有的叽叽喳喳东指西画, 有的安静凝神, 似乎略有所思。而我则在聆听、在轻轻地走动, 以我的感动拨动他们的心弦。于是他们的眼里, 一切开始有了声音和色彩, 有了细腻的情感交织。他们看到了秋天的成熟, 也看到了丰收的喜悦和汗水, 想起了在外打工的父亲母亲, 也想起在家辛勤劳作的爷爷奶奶。他们情不自禁地唱起了歌谣, 背诵着古诗。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一再强调作文要练习用自己的话, 来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 做到“我口说我心, 我手写我口”。“语文课程标准”关于作文的总体目标也强调“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能根据日常生活的需要, 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义务教育阶段的作文定位为“表达自己的意思”, 这充分凸显了学生的主体意识。所以小学生作文就是写可见可闻, 就是练笔, 是习作。所以我认为教师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多思考。

一、细致观察, 养成习作的好习惯

我们提倡小学生作文的情境教学, 就是让学生在众多具体生动的场景中, 学会如何细致地观察事物、感悟事物, 从而激发学生写作的情绪。学生通过细致地观察获取了素材, 用心灵去感受产生共鸣, 习作的欲望就会随之激起。这种情境可以是推开窗子走出教室, 也可以是教师在课堂上运用丰富的语言描述或多媒体等直观的手段, 如果将观察的情境再现于学生眼前, 就能唤起他们的记忆, 使其思维活动处于最佳状态, 并在情境中构思, 在情境中表达, 从而达到“情动而辞发”的境界。

观察练笔范围广泛而多样, 它对学生认识事物、增长知识、发展智力有着深远的意义。教给观察方法, 更是写好作文的有效方法。首先要选好观察的对象。我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写起, 低年级如观察书包、储蓄罐、小玩具等, 让学生知道观察要有目的, 有重点, 有顺序。以“文具盒”为例, 我在指导观察中, 先提出问题, 让学生按从外到里的顺序, 仔细、具体观察文具盒的特点, 详细描述文具盒的形状、图案、内部结构和作用, 指导学生自觉地、有目的地从一般的“看”上升到真正的观察, 帮助学生把个别、部分的认知加以综合, 把各部分连起来说。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观察方法, 就能获得举一反三的效果。

二、自由表达, 享受习作的快乐

兴趣是主体对客观事物保持的敏感而积极的一种心理状态, 兴趣更是作文起步阶段不可忽视的因素, “写话、习作”教学应首先使学生保持对写作的热情。只有为学生提供广阔的习作空间, 减少对习作的束缚, 才能实现习作的个性化, 使学生无碍地表达出自己的主观感受。教师要把命题出在学生的心坎上, 贴近孩子们的生活背景, 内容应是学生经历过的、熟悉的、感兴趣的, 使学生见到题目就想写, 见了题目就有内容写。也可以提早把作文的题目布置给学生, 让学生有指向地提前介入, 然后再来作文。如三年级一学生, 把一次自己和奶奶掰玉米的事写进习作:今天是星期六, 早上六点我和奶奶一起去地里掰玉米。我看见那一棵棵粗壮的玉米杆扛着大大的苞谷, 就掰了起来。可我怎么也掰不动, 然后我就坐在那里叹气。忽然我想出个办法, 就是两手抱着它使劲儿往下掰, 果然苞谷被我掰了下来。我得意地对苞谷说, “还是我有办法吧!”“还是我有办法”的感慨呈现着自然生活的纯朴。表述源于生活, 自有精彩;我手写我心, 抒发生活感受, 其乐融融。

三、多维阅读, 为习作撑起一片绿荫

阅读、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是学生作文的三个支撑点。“语文课程标准”不但融入了促进学生提早阅读的精神, 还就小学生课外阅读做了硬性要求。课外阅读既是生活经验的间接积累, 又是语言的积累;既可达到“开源”之功, 又有提高学生语言素养之效。它让学生在视野上打开一扇天窗, 感受到世界的明亮。小学生课外阅读面开阔, 自然就“胸有成竹”。而“口语交际”主动地表达, 绝非人云亦云, 制造假话套话, 它和习作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也是学生作文训练的有力支撑点。综合性学习是学生独特的生活天地, 在这领域中, 学生获得的生活知识、体验更是习作的难得素材。新课程的阅读、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是学生“写话、习作”的三个支柱, 应为广大教师所关注, 并成为最优越的“写话、习作”资源。

四、积极评价, 共同欣赏“我”的大作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 我不仅关注学生的写作水平, 更关注学生的发展状况、过程方法、情感与态度、兴趣与习惯, 提倡学生自己修改及同学间的互批互改。实践证明:采用多种形式评改和激励性评价, 如“书面批改”、“口头面批”、“二次作文跟踪批阅”、“同伴互动修改对话”等, 让学生感到练笔成果能得到尊重和认可, 更加激发了他们的习作情绪。同时, 还要为学生习作的成果提供更多的展示平台, 如作文园地、习作小组交流等等, 这些都对学生习作兴趣的培养, 乃至主体精神的建立起到积极重要的作用。

篇9:编辑改作文《秋天的早晨》

清晨,我和好友郑炜散步到河岸边。(建议:此段开头第一句,不妨交代得更详细一些。比如,河叫什么名字?如果是无名河,则可以在河岸处落笔。河流很长,河岸也很长,各处景致不同。可以散步的河岸当然有些特别的地方。意思是,得把到河边散步这件事的真实感受写出来。小编我也喜欢到河边散步,我会这样描述:我和谁到河边散步,这一段河岸很安静,沿岸有桂花树。清秋时节,恰好也是桂树花开时节,一边散步,一边轻闻桂花香。走一段路,心旷神怡……我为什么这样写?因为这是我平时在河岸边散步的真实感受。)  河水清澈见底,如同一面大镜子平铺在大地上,顿时觉得有一股难以形容的凉意透过全身。河边,有许多鹅卵石,我拾了一块看了看后,往水里一扔。呀!“镜子”被我打破了。正当我感到惋惜时,一阵秋风把几片金黄的叶子吹到了河里,像几只小船要去远行了。树木的落叶景象让我很快想起一句名言:“一时的委屈是为了更好地生活着。”我明白了,原来树木是在养精蓄锐,以使来年长得更旺盛。(点评:这段由河水的清澈平静,写到吹落到水面的树叶,然后再联想到秋天树木落叶是为了养精蓄锐……作文的步骤是符合逻辑的,可是读者看完这一段,总会觉得有种空泛之感,觉得太简单。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作者对河水的描写,对落叶的描写不够细致,不够具体。那种河水清澈,落叶飘飞的情景,原本是很有画面感的,一幅秋天意境的图画,清静,萧瑟。可是作者一笔带过,不能详细地把画面展开。所以,文段结尾的联想也同样显得苍白,不像是自然而然的感触。)

远处,火红的太阳慢慢地升起,一会儿就升到了半空中。好温暖的阳光啊!我和好友情不自禁地赞美熠熠照人的晨光。看看美丽的小花,看看翠绿的芦苇,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和勇气在我心中油然而生。(建议:“翠绿的芦苇”?南方的秋天虽然温暖,但一般来说,清秋时节,芦苇是由青绿转为浅黄了。作文源于生活,所观,所察,有所感触,发而为文。观察细致很重要。建议小作者平时多多留心平常生活。有心人,处处皆是神秘世界。)

啊!秋天的早晨,你催人奋进、向上,你鼓舞着我们这代人去迎接新的明天、更美好的未来!(建议:这是经典的结尾,首尾呼应,又升华了主题。形式虽然经典,但不是适用于每篇文章。此段删去,文章更显简洁。“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和勇气在我心中油然而生”,这句结尾已经升华了文章的主题,作为结尾显得更加自然。)

篇10:秋天的作文:我爱那美丽的秋

我一一一片树叶,感到浑身舒畅,便轻轻摇曳着身子。有时,我会和朋友们寒暄几句,也会和秋风聊会儿天。那天,秋风告诉我,它想为 大地织一条棉被。为了完成它的心愿,我纵身一跃,投入了大地母亲的怀抱。

秋风看到我如此勇敢,竖起了大拇指。它告诉我,唯有我融入泥土,化作养分,才会真正给大地带来温暖。不过,在我去融入泥土之前,它可以送我去一个我想去的地方。去哪儿好呢?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这时一只小蚂蚁走了过来:“树叶姐姐我想去小溪里漂流,你能陪我去吗?”看到小蚂蚁真诚的样子,我欣然同意了。于是秋风深吸一口气,鼓起了腮帮子:“呼一呼一”眨眼间,我便和小蚂蚁来到了小溪上。

溪水很欢迎我们的到来,弹奏了一首首动听的乐曲给我和小蚂蚁听。小蚂蚁有些陶醉了,它微闭双眼,很是惬意。我不忍心打扰他,只是默默地载着它漂呀一一漂呀一一,一直漂到了岸边。

一个小男孩拉着他的妈妈站在小溪边,看到了我们,便把我们平安地送上了岸,还得意的对他的妈妈说:“您看,我把落水的树叶和小蚂蚁救上来了!”童言无忌,虽然他不知道我和小蚂蚁的经历,不过,他的善良打动了我。我对他露出了会心的微笑,只可惜他看不见。

为了感谢我,小蚂蚁请我去地下家里做客,我在地下又结识了好多朋友:有凤仙花的种子,有蒲公英的小伞……这些天我一直尽自己所能给大家温暖。直到有一天,我发现自己早已融入大地,化作了无形的养分,滋润着泥土……

篇11:秋天那美丽的色彩作文300字

当我漫步走进公园的时候,看见那一片火红的枫林。枫林一片片,一簇簇,看上去那么可爱,充满生机。就像早晨的太阳,散发着光和热。哦,秋天是红色的!

秋天到啦,田里的`稻谷熟了,沉甸甸的穗子压得稻杆抬不起头来,一阵风吹过,掀起层层金浪。我沉浸在喜悦之中。哦,秋天是金黄的!

雨开始下了!绵绵的秋雨像一位姑娘在倾吐着自己的心事。雨停了,碧空如洗,蓝得使人心醉。哦。秋天是蓝色的!

在乡间的小路旁开满了白色的野花。它们没有公园里菊花的娇艳,但让人百看不厌,因为它们身上散发着乡间的泥土气息。哦。秋天是白色的!

树儿们开始掉叶子了。枯黄的叶子落在了地上,慢慢堆成了一堆,踏上去软绵绵的。‘落叶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哦,秋天是黄色的!

篇12:那个秋天那片落叶的中学生作文

当最后一股热流拂过我的脸颊,当最后一声知了叫在我的耳边带走盛夏,当最后一丝童稚在我的思绪间融化。

我知道,再澎湃的心潮,也终于被时间的狂潮冲刷殆尽。秋天,还是不尽人意的,按时抵达了。

第一片秋天的落叶在褪热的风中摇摇摆摆不肯着陆,它迟迟不愿接受这残酷的事实。风似乎是感性的,它读懂了叶子的内心,想要助它一臂之力,让它再多飘一会儿,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一小会儿,这样也能让风好受一些。

但毕竟,叶子终究要落地归根,这是它无可选择的命运。

那片叶子,终于缓缓地、慢慢地落在了地上,悄无声息。

风也忍不住叹息,它的心意不经意间凉了;曾与那片叶子共度风雨的知了也流泪了......

而我,就只能站在旁边眼睁睁地看着?看着残酷的时间一点一点地折磨着我们?谁曾知道?那片落叶曾是上个季节中最耀眼的一片!那片落叶曾是整棵树上最有名的佼佼者!那片落叶曾是我的记忆啊!

第一个来,第一个去,轻轻地挥手,不带走一片云彩......

我的心痛极了。我失去的,不仅仅是一片叶子,还有一整棵树上的同伴啊!他们,曾与我一起,有乐同享,有难同当。这些,也都不会再回来了......

时间啊!你为何这般无情?想当年,我与你并肩学习。不论是黎明攻读,还是深夜苦读,你都陪伴在我身边,不离不弃。但为什么一过了小考,你就变了副模样,让我觉得那么陌生,那么无情无义!刚刚吹落了我的.记忆,一霎那,又跑得无影无踪......

此时此刻,我只能凝视着那片落叶,它也选择凝视着我。我把最美丽的欢笑给了它,它却还给我数不尽的泪水与惆怅。我,就这样,默默地看着它渐渐泛黄,委屈之意无以言表......

当其它的叶子也被时间委屈的吹落地时,它被埋没了。从前的绚丽,以往的耀眼也被埋没了,它再也不会发光。我渐渐分不清哪一片才是我的叶子,它混杂在满阶的落叶中,与其它落叶一样,没什么区别。而它们,最终只能共同化作泥土。

我静静地站在那儿,两行泪水不知什么时候涌了出来。

无知的人们从那儿走过,脚下响着的是干枯的落叶。落叶碎了,我的童年梦似乎也破碎了。梦境的残骸化作了柔软的泥土,永远的埋在了我的心田......

我再也忍不住,放声大哭起来。

那个秋天,仿佛是一个终点,童年从此止步不前,所有沉默,所有泪水都化成了句点。取而代之的,将是一个崭新的梦境。然而,为什么我却没有,丝毫察觉?

篇13:那逝去的美丽

当初确诊是白血病时, 对于12岁的瑶瑶来说并不知道意味着什么, 但是对于她妈妈来说那是比一个千斤重的重锤打在头上还要重的打击。女儿是她的唯一, 这个打击对她来说是一个晴天霹雳, 她只能偷偷地躲在角落用眼泪来发泄心中的难受, 瑶瑶面对着妈妈的满脸憔悴, 天真地望着妈妈问:“妈妈你是不是很累啊, 是不是担心我的病啊。”面对这么可爱的女儿妈妈只能强忍眼泪坚强地微笑着告诉女儿, “宝贝, 妈妈不累, 我也不是担心你的病, 我们只要配合好医生和护士姐姐的治疗, 病就很快好了。”

每一天早上, 当我们来到那个病房时我们都能看到一双清澈的、期盼的大眼睛。瑶瑶虽然有着和其她同龄人一样的对打针的恐惧, 但是我们从瑶瑶的脸上仍然看到的是期望大于恐惧。每次来到病房, 她都是笑眯眯地面对着我们, 用她甜美的声音叫着“护士姐姐”紧张地看着我们为她做的每一个动作, 我们能发现她的手在细微地颤动, 手心冒汗。我知道那是恐惧, 瑶瑶的妈妈在旁边鼓励她:“宝贝, 我们不怕, 这个姐姐的技术很好, 只有一点点疼, 就像蚂蚁咬一下, 一下子就没事了。你坚持下就可以了。”每次打完针, 她总是有礼貌地说声谢谢, 声音是那么的动听。我们每一个姐妹都很喜欢这个可爱的女孩。

在医院住了一段时间, 虽然她的病情没有很大改善, 但是也没有恶化, 慢慢的瑶瑶好像意识到了她自己的病情, 脸上也多了一份担心。从她们家每次交住院费的情况来看, 我们了解了她是单亲家庭, 一直是妈妈一个人带着她抚养着她, 家里就是靠妈妈微薄的收入来支撑。这次的灾难使这个收入微薄的家庭一贫如洗, 她妈妈也越来越憔悴了, 越来越寡言少语了。当知道这些后, 我们每次的催款都是那么地小心翼翼, 生怕触动这位母亲伤心的心。而我们也是尽自己力所能及的去帮助这位可怜的小女孩。我们请来了媒体想为她呼吁一下, 呼吁下大家的力量。这个世界还是温暖的, 有很多好心人来帮助她, 经常会有人过来尽上自己微薄之力, 都希望这个可爱的女孩能早点好。对此, 瑶瑶和她妈妈很感激, 感谢我们为她做的一切, 感激的话语挂在嘴边, 虽然没有华丽的词语但是是那么的真实。

就这样日子一天天的过去, 瑶瑶并没有摆脱病魔的折磨, 反而是越来越恶化了, 人也越来越憔悴, 也失去了往日的灵气。但是她很坚强, 仍然坚持用她仅有的力气, 用微笑, 用简单而礼貌的语气跟我们沟通。看着她, 我们是那么的心痛, 感叹着老天的不公平。就在那绝望的季节里, 我们意外得知了小女孩的生日, 终于有个机会让我们给这个可怜的小女孩做点什么了, 我们决定给她一个难忘的生日派对, 地点就选在我们的示教室。定蛋糕、做卡片、定好菜、准备生日礼物, 虽然是很小的东西, 但是这都代表着我们的心意。生日如期来临, 我们把没有力气的瑶瑶带到我们精心为她准备的派对地点, 见到我们为她准备的这些, 瑶瑶憔悴的脸上马上露出了微笑, 虽然是那么的无力, 但却是那么的美, 那么的动人。我们纷纷把自己准备好的礼物送到了瑶瑶的手上, 为她唱生日歌, 她的妈妈感动得在一边流泪, 偷偷的跟我们说她从来没有为女儿过过生日, 说对不起她女儿, 瑶瑶站在蛋糕前面感动地望着我们每一个人, 强忍着泪水, 慢慢的闭着眼睛许愿了。我们问着她的愿望, 她告诉我们许了三个愿望, 第一个是希望各位姐姐每天都开心, 第二个是希望妈妈不要为我流泪了, 不管我在不在妈妈身边, 我都希望妈妈能开心地生活。第三个是希望自己能好起来感谢每一位帮助她的人。听了这些我们都忍不住流泪了, 都感动了, 都不相信这是12岁的女孩能说出来的话, 也许这就证明了穷人家的小孩早当家吧。

篇14:《家乡的秋天》作文课例及分析

如何缩小城乡学生间作文水平差距呢?我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思考与探索。

我首先调查分析了所教班级新生作文的态度及心理。通过问卷调查与个别谈话分析:(1)喜欢作文的人数与不喜欢作文人数相当,只是不喜欢作文人数中乡村学生居多;(2)喜欢作文的人中却有很多人为作文得不到高分而苦恼,很希望得到老师的指点帮助;(3)不喜欢写作文的学生中主要存在以下几种写作心理障碍:①畏惧心理,多年作文失败的记录,使他们有一种“谈文色变”的畏惧心理;②自卑心理,总认为自己不是写作的料,不可能把作文写好;③无所谓心理,自己作文成绩好也罢,不好也罢,觉得都无所谓;④自我满足心理,认为自己作文还行,不求新的突破和长进。

心病还得心药治。消除学生写作的心理障碍是当务之急,教师必须依据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采取作文教学与学生心理发展同步的方法,进行集体疗救。《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阶段学生写作要求是“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要“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初一学生正处在思想开放期,易于接受新事物,敢于用自己的笔书写生活中的喜怒哀乐,乐于表达自己的向往和追求。

鉴于此,我决定放手让他们写自由文,培养他们讲真话,抒真情,求真务实的写作态度,进而实现大面积提高作文教学效益,缩小城乡学生间作文水平差距的目标。

一.课例实践

开学第四周学校安排我上公开课,我选了何其芳的《秋天》。这天适逢周末放月假,课堂上我布置了一道课外练笔题——《家乡的秋天》或《感悟秋天》,要求农村学生利用周末休息的机会回家乡转转,城里的孩子可以到邳州公园、街道、小区、河岸等处遛遛,慢慢看,细细听,静静想,感受秋天的气息,把自己的身心融化到秋天的美景之中,像何其芳那样记下自己的感受,形成一篇感悟秋天的文章。写作形式可以写成诗歌样式,也可以写成记叙文。(投影)

我略作指导,提出要求:

1.出门前带好纸笔,定下“寻秋”路线。农村孩子可以看看丰收的原野、乡村小路、母校校园、路边树林……城里孩子关注街道公园、小区广场、街上行人、运河风光带等等,做到实地观察,切身感悟。

2.观察时,留心身边一草一木,注意空中微风和周围的人群状貌,记下写作素材,触发联想与想象。例如:你到邳州公园来悟秋,可以记下:秋天的花园里有些什么?颜色、味道、样子?人漫步其中有什么感觉?

3.可以联想与秋有关的诗句,如咏菊的、咏秋风秋雨的……与古代诗人一起悟秋,其乐无穷。

4.如遇有特殊天气,毛毛细雨啊,轻轻薄雾啊,会有更特殊的感受……

5.回家后将所记所想变成一篇有自己真实观察、真正体验的文章,我相信那一定是你最美的创造。

……

作业收上来了,我发现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超出我的预料。不管是城区学生,还是乡下孩子,均有佳作佳句出现,读后我很激动。现略举两例:

刘欣怡(城区)写了一首诗:秋天是一幅画/大雁是秋天的使者/丰收是秋天的心愿//落叶是秋天的蝴蝶/果实是秋天的彩灯/金灿是秋天的衣裳/我愿做秋天的画师……刘晗(城区)分别以“红色是那被秋霜染红的枫叶……”“黄色是那被秋风吹黄的稻穗……”“褐色的是那一颗颗可爱的毛栗……”“紫色是那一串串诱人的葡萄……”为中心句领起下文,结构全篇,很有些散文诗的味道。

王庭庭(农村):“秋姑娘挎着她神奇的小花篮,迈着轻盈的脚步,悄然来到人间。她轻轻地挥了一下她手中的花篮,一瞬间,门前的那盆玫瑰向着秋姑娘张开了笑脸,红润润的脸蛋细腻而柔软……”闫宇(农村):“……秋国王统领着故乡的这方水土,你看,家里忙起来,学校闹起来,田野里的农民笑起来……”

针对这次课外练笔,我精心准备,认认真真地上了一节讲评课。课上,我首先整体表扬了这次作文练笔写得很好,我很满意,并点名表扬了一大部分学生,其中特别强调有一些人是开学初调查时不喜欢写作文的人,我充分肯定了他们的进步。接着声情并茂地范读了4个学生佳作全文,12个学生作文中的好句段,并给他们都打了满分,以示鼓励。然后让学生分组议一议:①被范读作文还有哪些可以修改的地方?②听读同学的作文后有哪些收获?③若让你重写这篇文章你将作怎样的修改?最后让所有学生再次修改自己的文章后上交老师。

这一堂课,我发现同学们始终精神振奋,笑容挂在脸上,听得认真,议得投入,发言积极。以此为契机,我安排了第三单元写作训练——《感受自然》,并在课后找那些没被表扬的同学谈话,指出他们作文存在的问题,了解他们内心的困惑给予个别指导,提出修改建议。对个别没有经过实际观察应付作文的行为进行了批评,同时再给他们一次机会,让他们模仿本单元课文,重新写自己喜爱的季节,并表示对有进步的作文我将再次在全班表扬。这些同学态度很端正,训练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反思提升

我对这次写作训练的教学,初步做了如下反思。

1.凭借课文引路,降低写作难度。

何其芳的《秋天》中一个个生动鲜明的画面,构成一组绚丽多彩的乡村秋景图:农家丰收图——“秋天栖息在农家里”;霜晨归渔图——“秋天游戏在渔船上”;少女思恋图——“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在优美的意境中,我们仿佛听到诗人在深情絮语,仿佛看到幽谷、农家、渔船、牧羊女……那么,乡村秋景中还有哪些景物是你观察知道的,而诗人没写到呢?请走进乡村,用你那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尽情观察,用你手中灵动的笔尽兴描画《家乡的秋天》吧……学生的眼里闪着激动的光芒,个个跃跃欲试。

仿照课文补画乡村自然秋景图,像作者那样感悟秋天的诗情画意,同学们也能做一回诗人啊……凭借课文引路,降低了写作的难度,学生勤于观察,乐于表达,才能写出好文章,以后要多做尝试与探索。

2.命题贴近生活,消除畏惧心理。

“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叶圣陶先生用这个生动而贴切的比喻阐明了生活与写作的关系。只有让学生“深入生活”,才能获得生活的赐予,才能进行写作活动。

这次写作训练我先安排学生去观察自然,感受生活,去经历秋天、体验秋天、感悟秋天,所以他们笔下的秋天才色彩纷呈,神韵各具。

今天的学生不是没有生活,而是不会在看似单调平淡的生活中发掘出生活的情趣和意义,体验到生活的启示和波澜。也不是生活太单调,而是教师没有教会他们采撷生活浪花的方法。鲁迅先生的童年生活可谓单调,但他反映童年生活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却写得情趣盎然、耐人寻味。这说明即便是枯燥乏味的生活,也是写作的源泉。

我想,只有研究学生,做到“目中有人”,想他们所想,爱他们所爱,命题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才能为学生所喜爱,才能让他们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情可抒,也才能消除他们畏惧作文的心理。

3.观察积累——写好文章的基础。

作文难,我觉得主要原因是同学们对生活中的人事物熟视无睹,没留心观察,不善于观察。因此,我让学生明白在生活中只要“处处留心,时时在意,事事关心”,做到细心观察、体验分析,透过现象看到本质,进而体味到生活的道理,作文也就不那么难了。观察积累是写好文章的基础。

这次写作训练在指导上还没达到最优化,没有教给学生采用多种方法对某一事物进行观察的技巧。应当先教育学生养成观察的好习惯,然后引导他们学会把自己观察事物时所引起的心灵体验捕捉下来,这种观察不是用眼睛,而用心去体验,用心去咀嚼。积累呢,身边随时备有一个笔记本,一旦有感悟,就立刻记下来。这样,观察才是富有个性的观察,积累才是个性鲜明的积累,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会有个性特色,才会富有灵气。

如果再次安排学生写秋天,我将调整指导方案:(1)写作知识讲座:观察与观察方法——教给学生观察事物的知识与方法。我认为,对初一学生进行基本的写作知识辅导是必要的,必须教给学生观察、积累生活的本领。(2)由何其芳的《秋天》引申到刘禹锡的《秋词》,再对比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让学生感悟赞秋与悲秋两种不同的情怀,认识到情不同而景亦有异:作者选的景物必须服务于主旨——抒发感情的需要,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然后,再让学生到大自然,到生活中有针对性的去观察,去感悟,效果一定会更好。

如何缩小城乡学生间作文水平差距呢?这是一个复杂而又综合性的课题,不是一两节课或一两个课例能解决的,我将对它作长期而深入的研究。

上一篇:假如,你来看我诗歌下一篇:入单位工会申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