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教案和反思

2024-04-10

桥教案和反思(共8篇)

篇1:桥教案和反思

《桥》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研读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感悟洪水肆虐的危机情境,体会老汉的大山形象。过程与方法:

1.通过重点词句的赏析品味,感受任务的情怀。2.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体会人物形象。3.启发想象,理解人物内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文中人物无私无畏、设计就认得高尚品质和人格魅力。

课前准备:

学生: 读通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找出描写洪水的句子。教师: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我们小学阶段都学习了哪些与桥有关的课文?这些课文都从不同的角度介绍了桥,今天我们再来学戏一篇与桥有关的文章,看看作者写的又是一座怎样的桥。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说桥

刚才同学们书读得很认真,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这篇课文的题目是《桥》可苏老师发现课文里真正写桥的句子却很少,这是一座怎样的桥呢?谁能找出文中相关句子?

齐读这个句子,读出木桥的窄

(生齐读此句,将窄窄的重读以突出桥窄。)

这座木桥可能年岁已高,平日里,很少有人关注他,可是就在这一天的黎明,人们不得不关注这座木桥,这个句子里的哪个词让你觉得到?

下面请大家齐读这个这个句子,读出它的重要性和窄的特点来

三、谈洪水,指导朗读

请你们拿起手中的笔,默读课文,迅速标出课文里写洪水的句子,比一比看谁找得多,找得快,(生读课文,划有关句子)

(课件出示5个句子)

1、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师:“咆哮”是一种怎样的喊叫声? 生:愤怒地喊叫

师:那请你愤怒地喊叫一下。生感情朗读

让咱们再来通过画面感受一下吧。(播放一段洪水肆虐的视频)师:让咱们通过朗读表现这种画面,请齐读这一句 生感情朗读,读得很有气势

2、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师:第二句谁来读?

师:近一米高的洪水在翻滚在咆哮啊!谁再读——(生读,仍然很轻柔,可能是受跳舞一词的影响)师:同学们,这是一支怎样的舞蹈啊? 生:应该是死亡之舞

师:对啊,洪水疯了似的在路面上翻滚,这分明就是死亡之舞啊!请你带者这种感情再读

3.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师:看第三句,狞笑是怎样的笑? 生:凶恶、恶狠狠的 师:那你来读,要读得让我们感觉心惊胆颤。师:有谁能把洪水在逼近的感觉给咱们读出来? 师:真是让我感到洪水逼近了,太可怕了!

4、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你认为怎样才能读好这个句子?抓住重点词语读。比如:蹿、舔 师:还有什么方法能把这个句子读好? 生:想像画面读。(读得也很好)

师:这个办法多好啊,一边想象画面一边朗读,把自己置身其中,真不错!

生:再读

5、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

师:最后一句我想请咱们班朗读水平最高的同学来读。生读得深情并茂

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五个句子,第一个句子是比喻句,后四句呢?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

让我们再来齐读这些句子,感受文字的形象、生动以及洪水的可怕。

四、谈村民 如果你就是村子中的一员,你感觉到了什么?用四字词语归纳,看课件读村民逃生的句子,指导朗读。

五、感受人物

是啊,大家一起涌上木桥就会桥毁人亡,就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是谁力挽了狂澜呢?

这是个怎样的老汉呢?请

师:下面让我们再次走进文本,从字里行间来体会老汉这个人物 课件出示 句

1、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 的老汉。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2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面!

句3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从他的言行里你看到一个怎样的老汉? 反复强调重点词语——拥戴 配乐师生合作读完21至27自然段。

是啊,也许他对不起父母,对不起妻儿,但他对得起村民,对得起曾经那铿锵的誓言,对得起他所忠诚的----党!师板书“党”

六、拓展升华情感

师:其实,生活中总有无数个老汉这样的党员在演绎着伟大的奇迹。让我们来重温这一幕幕感人的画面。(播放CAI课件)请同学们边欣赏视频边思考:,课文学到这里,你想对老汉说些什么?请把你最想说的那句写下来。最好用到“桥”字。

学生交流自己写的句子,教师总结升华情感。板书计计:

党--------老汉 ——-百姓

拥戴

朗读方法

抓重点词语

想象画面

《桥》教学反思

南小巷小学

韩洁英

《桥》这篇课文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一座不朽的桥梁。这座桥梁是我们党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密切联系的“桥”,这正是课文以“桥”作题目的深刻内含。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感悟老汉的人物形象,难点是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意。这篇课文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语言简练生动,极富韵味。在表达方法上有三个突出的特点:构思新颖别致,设置悬念,前后照应;多用简短的句、段,来渲染紧张的气氛;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增强表现力。

在上完这节课后,我反思了自己的教学,主要有以下感想: 成功之处:

1.准备充分,教学中,我通过看一段视频学生感受到当时水势的汹涌,情况的危急,并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描写洪水肆虐的句子。然后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来引导学生感受老汉高大的形象和无私的品质,并通分角色朗读,表演“咆哮”“狞笑”等重点词语把学生带到当时的情境中去,惟妙惟肖,课堂气氛也很活跃。

2.以读促悟,读中感悟。教这样一篇文章短,句子短,但立意深的小小说应从全篇着手,应抓住课后题 “老汉是个怎样的人?”来贯穿整堂课,理解他的言行决不能把当时的情景与行为割裂开。然后让学生认真把课文读进去,自读自悟。同时少提琐碎的问题,多读,以读代讲。同时给予朗读方法的指导,水到渠成。我认为这种抓住重点词语,联系语境,激发想象,想象画面的阅读方法,不仅能让学生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与人物产生共鸣,而且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会推敲语言,掌握上挂下联的读书方法。从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朗读等效果上来看,这一点还是成功的。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善于抓住语言的生发点,情感的突破点,想象的链接点,把抽象的语言变成生动的形象。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走进作者、文本的情感世界,语言与思维得到真正的发展与提升。

3、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作用。在感受老汉高大形象以后,在学生的情感已经推向高潮时,这时安排播放一段优秀共产党员的视频,让学生为老汉说几句话,把内心涌动的情感倾注于表达,升华感情,不足之处:

1、要善于大面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我的课堂上,虽然一部分学生举手很积极,但我还是没有把全班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只限于景馨苇,李盛鑫,荆凡这几个善于表现,活跃的孩子。

2、由于是公开课,想更多的展示自己的特色和优势,所以我把两个课时的内容整合在一起。课堂容量很大,虽然通过指导朗读,学生朗读的一次比一次有感情,效果很明显,但时间有限,读的还是不够充分,意犹未尽,比如:对于“老汉像一座山”这句学生体会的还不够深入,要是再体会体会,加上老师点拨,读起来效果会更好。课堂结构上也有点前松后紧。

总之,认真备好课是讲好课的根本,深入研究教材是备课的根本。自己的想法还有不妥之处,希望与老师们共同探讨。

篇2:桥教案和反思

一、教学基本信息

《桥》是小学语文人教版课标本第10册第四组教材中的一篇课文,本文作者是谈歌。谈歌,原名谭同占。1954年出生,祖籍河北完县(今河北省顺平县)。1984年考入河北师范大学。1986年毕业。1996年调入河北作家协会至今。现任河北作家协会副主席。

二、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本单元讲述了一些感人至深的故事。本组单元训练重点为两个方面:一是引导学生在阅读这些感人故事的同时,情感得到升华;二是领悟文章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三是引导学生搜集一些感人的故事。

三、教材分析:

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果断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他高风亮节,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这座桥梁是我们党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桥”,这正是课文以“桥”作题目的深刻内含

这篇课文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语言简练生动,极富韵味。在表达方法上有三个突出的特点:

1.构思新颖别致,设置悬念,前后照应。

2.本文多用简短的句、段来渲染紧张的气氛。

3.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增强表现力。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继续引导学生在感人的故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感染,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二是帮助学生在读书思考中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四、学情分析

本文涉及到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很抽象,他们没有亲身体验过这种场景。学起来有一定难度。针对这种情况,我充分利用现有的多媒体展示洪水暴发的图片,再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本文的学习。

五、教学目标

1.理解“跌跌撞撞”、“依次”等重点词语,体会作者语言表达简洁而丰富的特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洪水的肆虐与可怕,体会灾难面前的村支书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

六、教学重点

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受村支书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高贵品质。

七、教学难点

理解题目“桥”所蕴涵的深刻含义。

八、教学过程

(一)回忆、联想、读题、整体感知

1、回忆学过的有关“桥”课文 并说说这些课文讲了哪些内容?

2、本文作者又会写些什么呢?这又是一座怎样的桥呢?

3、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填空。

本文写了()在山洪暴发的时候,将一百多村民安全通过小桥撤退,最后自己和儿子()了。

(二)学习课文第一部分(1—6自然段),体会洪水的肆虐和人们的慌乱。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用不同颜色标出描写洪水和人们慌乱的句子。

2.师生共读,再次感受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老师朗读环境描写内容,学生朗读人们的慌乱。

3.再读课文,再次感受洪水的肆虐和人们的慌乱。

(1)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2)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的呻吟。(3)水渐渐窜上岸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师: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生:人们疯了似的地向那木桥拥去。

生: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

(三)学习课文第二部分(7—13自然段),体会村支书的高贵品质。

1.师生合作朗读第二部分,感受故事的发展过程。

教师读描写群众的句子,学生读描写老汉的句子。师:„„ 生:„„

2.理解关于桥的句子,感受村支书的品质。

(1)出示句子:一百多人很快排成队,依次从老汉身边奔上木桥。

提出问题,根据课文回答:

问题:“依次”是什么意思?人们一开始是依次上桥吗?

问题:老汉如何让人们从“乱哄哄”变成“依次”的?

问题:老汉是这样要求一百多人依次过桥的:群众──党员──老汉。

老汉有机会先过桥吗?不过桥意味着什么后果?为什么他要这样做?

(2)再次与学生角色对话。

(四)指导朗读课文第三部分(14—23自然段),体会老汉的舍己为人。

1.学生齐读相关片段。

2.师生分角色朗读。师读关于人物的句子,生读环境描写的句子。

3.理解关于桥的句子,感受村支书舍己为人的品质。

讨论:过桥的顺序实际上变成怎样?(村民──党员──儿子──老汉)老汉把生的希望让给他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和儿子,这不仅是舍己为人,更是不徇私情。

(五)指导学习课文第四部分(24—27),理解课题的含义。问题:作者为什么最后才点明老汉和儿子的关系?你认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六)感情读文,升华感受

课文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动?画出有关语句,并在旁边写上你感动的原因。试着把你的感动涌过朗读表现出来。

九、板书设计

洪水——咆哮 势不可当 疯了似的 放肆 群众——惊慌 你拥我挤 乱哄哄

老汉——盯着 像一座山(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

十、教学反思

我让学生先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并谈一谈自己读文后的感受,然后围绕“课文中的老汉是个怎样的人”细读课文,画出描写老汉的有关语句,在旁边做简单的批注,之后与同学交流自己对老汉的认识。在学生对老汉有了一定的认识后,我又让学生画出课文中令自己感动的句段,谈一谈原因,然后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表现出自己的感受,从而升华对老汉的真正理解和认识。朗读时,引导学生读出洪水的肆虐,情况的危急,人们的慌乱和老汉的沉着、镇定。还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人物的情感,加深对老汉的理解,并通过朗读表达出自己的感受,从而使学生与作者达到情感上的共鸣。

篇3:架起阅读和写作的五彩桥

高中语文教材主要包括两大板块, 即阅读教材和写作教材。作为教材, 他们只是向学生提供了一个蓝本, 是学生获取体验和技能的载体。而阅读写作是学生语文素养的必备者, 也是检测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依据。

仔细分析当前语文高考试题你会发现:第二大题的说明文阅读 (9分) , 第三大题的文言文阅读 (9分) , 第五大题的现代文阅读 (22分) , 第七大题的作文 (60分) 共占150分的67%, 其中现代散文阅读和作文共占150分的54%。处理好阅读和写作之间的关系, 就是我们学习语文制胜的法宝。下面, 我们共同来探讨如何在现代散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指导。

高中语文课本中, 有一篇很感人的文章《我与地坛》, 写的是失去了双腿的青年作家感悟人生、感悟亲情的心理历程。

读完了地坛中的写景文字之后, 我是这样引导学生的:“蚂蚁”、“瓢虫”、“蝉蜕”、“露水”是地坛当中的景物, 作者正是在生不如死的日子里审视它们, 因此才有蚂蚁“想透了什么”, 才有瓢虫“爬得不耐烦了”, 也才有蝉蜕的“寂寞得如同一间空屋”, 作者赋予这些小生物以自身的感情体验, 从中, 我们读透了作者受煎熬的心灵。学生通过体会、感悟, 总结出写作中驾驭语言的技巧:那就是“著万物于我之色彩”、“物我一体”。方可有情动人。

作文必须要言之有物, 必须对凡俗的事物有个人独特的感受和见解, 习作才能脱颖而出。大凡学生们的作文中, 人文底蕴已消失了, 人的感情、地位也可怕地消失了。而《我与地坛》正是一篇有“自我”习作的典范。在教学中, 我们不光去了解史铁生, 品读他的美文, 更重要的是体验到了写作的技巧。我们学习散文少不了阅读和品读, 而在阅读中“建立起自己的思想”, 也正是“我以我手写我心”。

李乐薇的散文《空中楼阁》很美吧?作者把一个不起眼的“山间小屋”写得有情有色:“山如眉黛, 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 “这棵树使小屋与人另一种印象, 使小屋显得含蓄而有风度”, “小屋在山的怀抱中, 犹如在花蕊中一般。”清新的文笔, 犹如冬月春风、六月清泉, 有谁不为之耳目一新。认真学习了《空中楼阁》后, 你会有这样的体会:山间的一缕春风, 水上的一轮明月, 路边的一朵小花‥‥‥, 耳得之而为声, 目遇之而成色。把这“声”这“色”写出来, 就是对生活的感悟, 任何一篇文章的形成都是“感悟”的结果。

在学习这样的散文过程中, 有表情地美读一番, “情动于衷而思愈远”, 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心愿, 写作不正需要这样的灵气吗?以读促写, 正所谓“常读名家千百句, 始知文章非天成”。

上述足以向我们论证:从美文中完全可以开发人的写作潜能。

诚然, 课本中的文章是典范之作, 它对学生的写作有引领作用。除此之外, 我认为, 向学生推荐一些优秀的现代散文来阅读也是必不可少的。

李木生的《泰山赋》, 饱含深情地对泰山的文化及品质顶礼膜拜, 呐喊一声“黎明, 站在地球之巅的泰山, 为宇宙司晨!”这一声振聋发聩, 惊醒了多少中国的梦中人。泱泱华夏的炎黄子孙, 只有挺直了腰板, 才能和巍巍泰山和谐相并。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 让我们领略了夏夜荷塘美景。荷花自古高洁, 赏之脱俗;碧波幽幽, 缕缕荷香。让我们感到尘埃涤尽, 纤尘不染;一种静, 一种美, 会默默荡漾在心间。荷叶田田, 花儿袅娜, 月光静谧, 心中升腾起的是一种多么和谐的意念阿!

特别是当我们和郁达夫先生一起回忆了故都的秋天之后, 我们也醉心于秋的清、静、悲凉, 同时, 我们也获得了心灵的沉寂和雕凿。

散文作品中, 往往伴随着作者心灵的搏动。这种跳跃能产生神奇的内化力量, 如同星火燎原般让众多的心灵相互激活, 相互欣赏, 相互提高。

沐浴散文作品的沁人心香, 苏轼的名字久久回荡在我们的心上。它的千古绝作《赤壁赋》让我们看到了英雄末路时的乐观与豪放:即使在偏远的黄州, 也有那清风、白露、明月的秋江美景。

从《赤壁赋》中, 我们读到了“且夫天地之间, 物各有主, 苟非吾之所有, 虽一毫而莫取”。这字字句句, 如珠落玉盘, 成就了苏轼的永恒。是文学的力量扶着词人走出了精神的底谷。芸芸后来人, 正是在这精美的文学散文中得以精神的洗礼和重归。

对于高中学生, 大量的习题是做不完的, 如何变换方式让学生从习题中获得最大收获?对于这一点, 我有以下尝试:试题下发后, 第五大题的现代文阅读, 学生往往是“望而却步”, 干脆告诉学生“文章的习题不一定非得做, 但我们要把文章读完, 因为这种美文值得去品味, 你就全当是从中给自己积累写作素材”。

印象比较深的是散文《乱世中的美神》, 本文围绕李清照而作, 写她的经历、遭遇、词赋、精神, 当你把这篇文章读完后, 即使没有做题的收获, 却也收获了丰厚的“李清照”题材, 并且接受了一次清新语言的洗礼, 真正是“千江有水千江月, 万里无云万里天”,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在现代散文教学中, 渗透写作指导, 实乃是同茎上“花开两朵”, 在美文中获取真情, 真情方可为文, 在作文的磨炼中, 不断发现自我, 完善自我。教学生架起阅读和写作的五彩桥, 让青春与佳作一起焕发生命的辉煌。

摘要:作文是复杂的心志活动, 一篇文章的诞生总是经历了客观内化和主观外化反复思考的过程, 教学生架起阅读和写作的五彩桥, 让青春与佳作一起焕发生命的辉煌。本文中, 笔者谈了以下几个观点:1.处理好阅读和写作之间的关系, 是我们学习语文制胜的法宝。2.写作中“著万物于我之色彩”、“物我一体”, 方可有情动人。3.在阅读中“建立起自己的思想”也正是“我以我手写我心”。4.从美文中完全可以开发人的写作潜能。

篇4:《桥之美》的教学反思

在课后反思中,笔者认为,成功的关键在于笔者引导了学生从语文学科的性质出发,有效地结合了多媒体,使各个教学环节之间的联系紧密而不重复,并能由课文结尾句拓展到学生的生活,进一步深化了桥之美的美学意义。

自从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很多教师为实践其理念,在备课时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课堂上用了较长的时间组织学生合作讨论,课堂的气氛很热烈。学生为主导的形式是有了,但是下课之后学生却往往不知道自己在这堂课里有什么收获。

笔者认为,多媒体课件虽是课堂教学中必要的辅助工具,但也要注意合理使用。在《桥之美》的教学过程中,用多媒体展示课文中所提的各种桥,就能给学生很直观的美学印象。特别是在解决“桥之美在何处”这个问题时,如何紧紧扣住课题,即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形式作用,笔者就利用多媒体展示了两幅图,一幅是文中所提的苇丛边的桥,一幅是无任何环境陪衬的桥,让学生进行对比。学生很快地理解了画家眼中桥之美的特征,这就是多媒体的魅力所在,也是本节课获得成功的环节之一。当然,多媒体除了展示图画的作用之外,更多的是展示教师的教学流程和教学内容。在这一点上,很多教师喜欢把所有的内容都现示在屏幕上,这是不可取的。因为这样会导致学生的注意力全部被吸引到屏幕上,无暇注意老师的口头语言表达。事实上,教师的口头语言和手势语言表达要比文字更加重要,更有助于学生的理解。但因为多媒体的不合理使用,导致教师语言难发挥作用,因此,要慎重地使用多媒体,只要将一些提纲要点出示在屏幕上即可。

当然,影响学生理解的不只是多媒体的使用是否合理,更重要的是教学环节间能否相互联系,做到层层深入。上文提到,笔者在《桥之美》的教学设计中,总共有四个环节,“感知理解”与“精读品析”较容易联系,“精读品析”与“比较阅读”如何联系则是本课教学设计的难点。“精读品析”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欣赏文中所提到的桥的美在何处?“比较阅读”主要是与前一篇较规范说明文《中国石拱桥》进行对比阅读。在笔者上这堂课之前,也曾听过两位老师关于本篇课文的公开课。他们似乎都将这两环节割裂开来,在“精读品析”部分主要抓住桥与环境的配合来引导学生欣赏桥之美,紧扣课题;在“比较阅读”环节都采用讨论合作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究,但学生找不到比较的角度,课堂较沉闷。最终,老师只好自己列个表格告诉学生,它们的不同点在于说明的内容和说明的语言两方面。教师的教学目的未能完成,究其原因,是因为前面的环节未能为“比较阅读铺好路”。在前面的教授中,教师都未提及本课文的说明语言,又让学生如何思考呢?因此,笔者在本课的教学中,先示范欣赏苇丛边的桥,明确告诉学生笔者是从两个方面欣赏的,一是紧扣课题,抓住桥与周围环境的配合,二是从写作语言和写作方法出发,抓住作者写此桥时采用的修辞格或富有特点的词语,说明桥的具体美学特征。举例之后,学生的思路就被打开了,找到了品析的切入点和方法。学生在接下来的讨论中不但热烈,甚至还能提出问题。更为重要的是,在下一环节的比较阅读中,无需太多的时间,学生就能找出两篇课文在说明语言上的不同点。

吴冠中先生是画家,他将桥的美学意义在文章的结尾,通过鹊桥的描绘升华到具有更深的含义,即只要有构成及联系之关键作用的形象都具备桥之美。笔者抓住这点将其拓展到学生的生活中,让学生说说具备这种桥之美的“生活之桥”,但这恰恰又是本课教学的不足之处,原因是笔者对学情预测不够。在备课时,笔者以为学生对课文的说明对象是很清楚的,但是在课堂中,“课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这一问题一抛出,全班的学生都异口同声地说“桥”。这倒让笔者有些紧张,使教学过程未能按原计划展开。另外,这篇课文是自读课,笔者安排的课时是1课时,但是因为教学设计的内容较丰富,所以整堂课的时间比较仓促,特别是最后一个环节,没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思考,更没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动笔训练,因此,拓展的目标未能较好地落实。如果让笔者重新来上这节课,笔者会控制好每一环节的时间,特别是对于“这篇课文说明对象是什么”的问题,会换个问法,如:“作者通过本篇课文主要要告诉我们什么内容?”一下子将文章的说明对象和说明对象的特征糅合在一起,为下面的拓展延伸争取更多的时间。

(陈甜 福建莆田华侨中学 351115)

篇5:小班语言数桥桥教案及反思

活动目标:

1、结合指偶表演,图片和文字进行阅读,让幼儿正确地说出小动物的名称及其过桥的样子。

2、尝试仿编短句“谁过桥怎样”,发展表达和仿编的能力。

3、乐意参与表演,大胆学说角色对话。

4、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5、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大胆参与讨论。

6、知道故事中象声词运用的趣味性。

活动准备:

1、幼儿自制的指偶人手一个

2、幼儿对一些小动物的叫声及走路的样子有一个初步的印象。

3、磁带、挂图4张小熊木偶1个四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出示“小熊”,“今天小熊可高兴了,因为等会儿有许多的小动物要来给它庆祝生日,可是,到小熊家必须经过一座小桥,小熊想:它们能过桥吗?瞧!别担心,谁已经来到桥边了?”

(反思:以故事的形式直接揭示主题,把幼儿的注意力一下子吸引住了。整个开始部分简单;过渡很自然)。

(二)基本部分

1、结合图片,示范仿编儿歌。

(1)老师出示小青蛙、蝴蝶的图片。提问:谁来过桥了?怎么过桥呢了?

学习短句,小青蛙桥过桥呱呱呱(跳跳跳)学习短句:小蝴蝶过桥飞飞飞(反思:这两句的提问采用了递进式的方法,在第一句的学习基础上,幼儿很容易掌握“过桥”的结构句式。

在活动的组织上,灵活地采用集体教学与分组教学及个别教学相结合的`方法。便于幼儿学会儿歌,为仿编打下坚实的基础)。

2,幼儿选择指偶自由表演“过桥”,“可以选个你喜欢的动物,找上你喜欢的朋友,把小动物怎么过桥,一边讲一边表演出来”。

幼儿分组表演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反思:这一环节是幼儿学习的重难点,而幼儿具有好奇、好动的心理特点,他们容易被运动看的事物所吸引,因此。我设计使用指偶把静态的形象转化为动态的形象,有利于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他们自由选择指偶开始自由的说“过桥”,这里安排能力强的幼儿带头,让每个幼儿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分组自由仿编,给每位幼儿提供了活动机会,让他们大胆创作;个别仿编能充分了解幼儿掌握知识的情况,便于因人施教,使每个幼儿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进一步的发展)。

3、结合图谱幼儿表演,幼儿手拿指偶和教师的图谱结合汇编成《小动物过桥》。

“小动物来到了小熊家,它们把过桥这件事编成了一首儿歌,名字就叫《小动物过桥》请小朋友一起来看看。请用完整一句话来告诉老师(反思: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幼儿从表演指偶到结合图片和文字图谱进行阅读。不但让幼儿对作品有完整的认识,还进行了阅读活动于美工活动的整合。小班幼儿注意力容易分散,阅读规则意识差,所以设计图文并茂、生动形象的图片,符合小班幼儿视觉和认知发展特点同时指导幼儿正确阅读图片。)4、”我们带上我班的这些小动物一起去小熊家为它过生日,好吗(唱生日歌结束)。

(反思:整个活动用故事形式串联下来,过渡自然,完整。在本次活动设计过程中,我始终以本班幼儿的实际水平作为出发点,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幼儿的主体性,并在活动过程中充分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通过表演,阅读,来发展幼儿的仿编能力。让每个幼儿积极地参加阅读活动。)

附:作品 小动物过桥

小鸭子过桥呷呷呷,小鸡过桥叽叽叽。

小螃蟹过桥爬爬爬,小白兔过桥蹦蹦跳。

教学反思

篇6:桥教案和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调查初步认识各种各样的桥,讲述桥梁的名称,感知桥的形状及组成,了解桥的发展史。

2、通过阅读《幼儿用书》认识各种各样的桥梁,初步感知桥梁的建筑结构,知道桥的作用。

3、对桥梁感兴趣,积极参与桥的话题讨论。

4、培养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和动手构建能力。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家长帮助孩子一起完成调查表并收集一些桥的图片。并带领幼儿参观附近的桥梁。

2、《幼儿用书》人手一册,实物展示仪一台。

3、制作桥的发展史的PPT。

活动过程:

(一)、展示《桥》的调查表,引导幼儿说说各种各样的桥。

1、幼儿与同伴交流

教师:前几天老师发放了《各种各样的桥》的调查表,现在请你和好朋友说说你调查到了哪些桥?叫什么名字?这些桥是什么样子的?它是用什么材料造的?

2、在集体中交流。

师:现在谁来介绍你调查到的桥?

(二)、用实物展示仪放大《幼儿用书》,引导幼儿初步感知认识各种各样的桥。

1、教师:这是什么桥?你知道它的名字吗?<快思老师.教案网出处>它是什么形状的?它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带领幼儿逐页地观察画面,感知不同结构特点的桥梁。

引导幼儿认识独木桥、木桥、铁索桥、拱桥、公路桥、铁路桥、钢架桥、斜拉桥、立交桥等。

(1)、按建桥地点来分,可分成架在河面上的桥和架在陆地上的桥两类。

(2)、按建桥材料来分,可分成木桥、石桥、铁桥、钢筋混凝土桥等几类。

(3)、按桥的形态来分,可分成桥中间有桥墩的和没桥墩的两类。

2、向幼儿介绍中外比较著名的桥梁。

师:你知道世界上有哪些有名的桥?

例如:伦敦桥、美国金门大桥、中国江阴长江大桥以及日本明石海峡桥等。

(三)、引导幼儿讨论各种各样的桥梁的用途。

1、教师:我们知道了桥有各种各样的。他们有什么一样的地方呢?为什么不是建在河流上,而是建在马路上?为什么有的桥很大、很长,有的桥却很小呢?

2、幼儿开展讨论,说出自己的发现和认识。

3、小结:桥梁的最初功用是用来跨越江河的。如今,除了架在江河上的桥以外,还有架在十字路口的立交桥、人行天桥。这些桥不仅保证了道路的安全畅通,而且已成为现代城市的漂亮建筑。

(四)引导幼儿观看PPT,了解桥的发展史。

1、刚才,我们认识各种各样的桥,我们古代劳动人民依靠自己的聪明才智设计制造了各种各样的桥梁,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设计师和工人有设计造出了各种现代桥梁,我们一起来看看桥是怎样发展的?

2、幼儿观看关于桥发展史的PPT,扩大幼儿的视野。丰富幼儿的经验。

(五)活动延伸

如果你来设计一座桥的话,你想怎样设计?

教学反思:

幼儿受生活经验的限制,对桥了解较少,影响了幼儿创造。需要在课前多做一些准备,让幼儿在生活中注意观察了解桥的外形和用途,使经验更丰富些,这样幼儿才能更好的发散思维,进行创新。

篇7:幼儿园中班各种各样的桥教案反思

(1)中班优秀主题教案《各种各样的桥》含反思

内容分析

《各种各样的桥》是《幼儿创新智慧游戏》课程中中班上学期的活动内容。这一活动通过了解桥的重要作用,感受时代进步与科技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激发幼儿“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的创新理念,大胆尝试设计未来的桥。在这个活动中,通过了解桥的发展史,感知了事物的变化。围绕“桥”开展一系列的创新思维活动中,幼儿会发现随着时代的进步,桥在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不仅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更多的方便,还美化了我们的生活环境。从而,培养幼儿对事物进行探究的兴趣和创新意识。

幼儿分析

根据中班幼儿生理、心理的发展认知规律。四岁大的孩子对大千世界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经常会问“为什么?”,会对大人的答案似懂非懂,只是停留在表面现象,记住能解决问题的答案和办法很少,当他们愿意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具体的、真实的、迫切的问题。

中班幼儿动手欲望加强,词汇不是很多,在描述某一物体或表述自己的想法时,用的词语不是很准确,但基本能表明自己的意思和想法,能手、口并用表达自己的愿望。

设计思路

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跟大人外出时,见过各种各样的真实的桥。对桥的外形会提出疑问,家长回答时也只停留在简单的、直观的层面,这就需要家长和老师及时的抓住幼儿的兴趣点,启发调动幼儿的思维兴趣,激活幼儿的创新思维能力,展开它们的思维想象空间。

具体设计思路与设计意图:

1、课前做走桥的游戏,根据幼儿现有经验以谈话的方式引出桥,让幼儿结合生活经验说一下自己见过的桥,猜猜什么材料制作的,走在上面什么感觉等等,根据提供材料让幼儿自己设计桥,鼓励幼儿大胆描述,并告诉周围小朋友,继而锻炼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和相互交往的能力,创设了良好的活动氛围。

2、发散思维活动:看幻灯片让幼儿欣赏各种各样的桥,了解桥的不同外形,使用的不同材料、桥的各种功用等,让幼儿发散思维,再次设计桥,鼓励幼儿说出自己设计一座什么样的桥,准备用什么材料,建在什么地方,让幼儿尝试用多种方法和材料设计桥。

3、动手操作,感受小设计师的乐趣

幼儿分组,自由选择老师为其准备的材料:A组塑木质的各种积木;B组彩色橡皮泥;C组各种线;D组综合材料:木板、各种纸盒、纸杯,鼓励幼儿设计自己喜欢的桥。可鼓励幼儿互相合作,互相帮助,共同设计喜欢的桥。

4、欣赏作品:激发幼儿对自己或同伴作品进行评价或欣赏,体验成功的喜悦。

5、简单了解桥的发展史。

活动目标

1、根据老师的提问,幼儿结合以往经验,能够大胆讲述自己见过的桥。

2、了解桥的不同外形、使用的不同建造材料和桥的各种功用。

3、尝试多种方法和材料设计桥,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和大胆想象创新能力。

4、简单了解桥的由来。

活动重点难点

了解桥的各种功用,尝试自己设计桥。

活动准备

1、课前做过小桥的游戏。

2、各种桥的幻灯片。

3、积木,橡皮泥,纸盒、纸杯、线等等各种搭桥用的材料。

活动流程

(一)导入活动:谈话导入

1、师:小朋友们,刚刚我们在外面干什么了?你还见过什么样子的桥?什么形状的?用什么材料做成的?在桥上走什么感觉?(鼓励孩子大胆描述,并告诉老师和周围小朋友。)根据提供材料让幼儿自由选择尝试把自己见过的桥设计出来。师:“小朋友们说了这么多,那今天老师打算让小朋友们当一次“小小设计师”,请小朋友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把你见过的桥设计出来。”

(幼儿搭建过程中自由发言,互相讨论,个别说用什么材料,什么形状等。)

2、对幼儿搭建的桥给予肯定,让幼儿观看幻灯片认识更多的桥,了解桥的不同外形、使用的不同建造材料、是什么地方的桥、桥的各种功用等。

师:小朋友们设计了这么多种类的桥,你们真棒!有很多的叔叔、阿姨也建造了很多漂亮的桥,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3、提问:幼儿是否认识幻灯片中的桥,是否知道它的名字?(教师作讲解,让幼儿对桥产生兴趣。)

(二)发散性思维:看幻灯片让幼儿欣赏各种各样的桥,了解桥的不同外形,使用的不同材料、桥的各种功用等,让幼儿发散思维,再次设计桥,鼓励幼儿说出自己设计一座什么样的桥,准备用什么材料,建在什么地方,让幼儿再次尝试用多种方法和材料设计桥。

(三)动手操作:感受“小小设计师”的乐趣。幼儿分组,自由选择老师为其准备的材料:A组塑木质的各种积木;B组彩色橡皮泥;C组各种线;D组综合材料:木板、各种纸盒、纸杯,鼓励幼儿再次设计自己喜欢的桥。可鼓励幼儿互相合作,互相帮助,共同设计喜欢的桥。

让幼儿展开想象,大胆构思(老师适当引导)。

(四)欣赏作品。师:“孩子们,老师要来参观你们的作品了,请你们讲一讲设计的是什么样的桥,用的什么材料(借此机会幼儿也可以互相欣赏对方的作品。)肯定幼儿的设计和创新。

(五)结束部分:简单了解桥的由来。

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的桥,也设计了这么多桥,那我要问问你们了,你们知道桥是怎么来的吗?”

播放幻灯片,出示桥的由来。

1、出示船

教师讲解:以前的人们要过河很困难,需要很长的时间,船是过河的唯一工具。

2、出示独木桥、竹桥、石桥。

师:“勤劳勇敢的中国人很聪明,他们想出了一个办法,可以在河上建一座桥,这就是最早的独木桥,竹桥。但由于独木桥和竹桥不牢固,风吹日晒容易坏,人们又在河面上造了石桥。”

(六)延伸活动:鼓励幼儿同老师一起玩过桥游戏,离场。

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活动,能够根据教学目标开展,运用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启发感知。讲述与操作让幼儿积极主动参与活动,逐步激发幼儿动手操作活动的兴趣及强烈的探索欲望。发明创新方法,体验创造带来的快乐。动静结合,注意发挥孩子的主体性,让幼儿思维活跃,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和创新品质。

幼儿受生活经验的限制,对桥了解较少,影响了幼儿创造。需要在课前多做一些准备,让幼儿在生活中注意观察了解桥的外形和用途,使经验更丰富些,这样幼儿才能更好的发散思维,进行创新。

(2)中班教案《各种各样的桥》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根据老师的提问,幼儿结合以往经验,能够大胆讲述自己见过的桥。

2、了解桥的不同外形、使用的不同建造材料和桥的各种功用。

3、尝试多种方法和材料设计桥,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和大胆想象创新能力。

4、简单了解桥的由来。

5、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6、愿意与同伴、老师互动,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重点难点

了解桥的各种功用,尝试自己设计桥。

活动准备

1、课前做过小桥的游戏。

2、各种桥的幻灯片。

3、积木,橡皮泥,纸盒、纸杯、线等等各种搭桥用的材料。

活动流程

(一)导入活动:谈话导入

1、师:小朋友们,刚刚我们在外面干什么了?你还见过什么样子的桥?什么形状的?用什么材料做成的?在桥上走什么感觉?(鼓励孩子大胆描述,并告诉老师和周围小朋友。)根据提供材料让幼儿自由选择尝试把自己见过的桥设计出来。师:“小朋友们说了这么多,那今天老师打算让小朋友们当一次“小小设计师”,请小朋友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把你见过的桥设计出来。”

(幼儿搭建过程中自由发言,互相讨论,个别说用什么材料,什么形状等。)

2、对幼儿搭建的桥给予肯定,让幼儿观看幻灯片认识更多的桥,了解桥的不同外形、使用的不同建造材料、是什么地方的桥、桥的各种功用等。

师:小朋友们设计了这么多种类的桥,你们真棒!有很多的叔叔、阿姨也建造了很多漂亮的桥,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3、提问:幼儿是否认识幻灯片中的桥,是否知道它的名字?(教师作讲解,让幼儿对桥产生兴趣。)

(二)发散性思维:看幻灯片让幼儿欣赏各种各样的桥,了解桥的不同外形,使用的不同材料、桥的各种功用等,幼儿发散思维,再次设计桥,鼓励幼儿说出自己设计一座什么样的桥,准备用什么材料,建在什么地方,让幼儿再次尝试用多种方法和材料设计桥。

(三)动手操作:感受“小小设计师”的乐趣。幼儿分组,自由选择老师为其准备的材料:A组塑木质的各种积木;B组彩色橡皮泥;C组各种线;D组综合材料:木板、各种纸盒、纸杯,鼓励幼儿再次设计自己喜欢的桥。可鼓励幼儿互相合作,互相帮助,共同设计喜欢的桥。

让幼儿展开想象,大胆构思(老师适当引导)。

(四)欣赏作品。师:“孩子们,老师要来参观你们的作品了,请你们讲一讲设计的是什么样的桥,用的什么材料(借此机会幼儿也可以互相欣赏对方的作品。)肯定幼儿的设计和创新。

(五)结束部分:简单了解桥的由来。

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的桥,也设计了这么多桥,那我要问问你们了,你们知道桥是怎么来的吗?”

播放幻灯片,出示桥的由来。

1、出示船

教师讲解:以前的人们要过河很困难,需要很长的时间,船是过河的唯一工具。

2、出示独木桥、竹桥、石桥。

师:“勤劳勇敢的中国人很聪明,他们想出了一个办法,可以在河上建一座桥,这就是最早的独木桥,竹桥。但由于独木桥和竹桥不牢固,风吹日晒容易坏,人们又在河面上造了石桥。”

(六)延伸活动:鼓励幼儿同老师一起玩过桥游戏,离场。

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活动,能够根据教学目标开展,运用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启发感知。讲述与操作让幼儿积极主动参与活动,逐步激发幼儿动手操作活动的兴趣及强烈的探索欲望。发明创新方法,体验创造带来的快乐。动静结合,注意发挥孩子的主体性,让幼儿思维活跃,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和创新品质。

幼儿受生活经验的限制,对桥了解较少,影响了幼儿创造。需要在课前多做一些准备,让幼儿在生活中注意观察了解桥的外形和用途,使经验更丰富些,这样幼儿才能更好的发散思维,进行创新。

篇8:桥教案和反思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4月—2012年4月来我院经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 (CTA) 证实的心肌桥和心肌桥并发严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患者120例, 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为单纯前降支近端或中段心肌桥无其他合并心脏病的患者56例, 均伴有心绞痛症状, 同时硝酸甘油试验显示肌桥血管收缩期狭窄≥90%;观察组为心肌桥并发严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患者64例, 硝酸甘油试验显示肌桥血管收缩期狭窄≥90%, 有心绞痛症状56例, 合并急性心肌梗死8例。

1.2介入治疗方法

应用雷帕霉素涂层冠状动脉支架, 按标准方法行支架置入术, 观察组行介入治疗, 但不治疗心肌桥;对照组对单纯肌桥病变患者行介入治疗, 为防止支架受心肌桥压迫回缩, 所选用的支架直径要比参考血管直径大0.25mm~0.50mm, 以保证贴壁良好, 支架长度覆盖整个心肌桥。无禁忌证患者术前常规给予抗凝或抗血小板聚集药物,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手术前给予负荷量抗血小板聚集药物 (阿司匹林300mg, 氯吡格雷300mg) ;所有患者造影前给予普通肝素钠2 500U, 术前再根据病情追加5 000U~6 250U肝素钠。术中根据病情应用临时起搏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IABP) 、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等;术后给予抗凝、双联抗血小板聚集及他汀类药物, 根据病情给予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 、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 (ARB) 等。

1.3诊断与随访

分组诊断标准:两名以上影像学主治医师分别独立读片, 观察左主干、前降支、回旋支、右冠状动脉走行和心肌的关系及心肌桥所在冠状动脉是否存在动脉硬化, 两人同时确定存在心肌桥时, 诊断为心肌桥患者, 并测量心肌桥长度、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等。介入治疗成功标准:术后冠状动脉内径残余狭窄小于20%, 术毕即刻血流TIMI 3级, 无其他并发症[4]。随访:所有患者在术后7个月~12个月复查冠状动脉造影, 以确定介入治疗疗效。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观察组年龄、吸烟比例大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两组患者在血压、血糖、血脂、左室射血分数 (LVEF) 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情况

观察组中8例合并急性心肌梗死, 在行球囊扩张再通后, 将支架置入在心肌桥近端的斑块狭窄处, 心肌桥本身未行支架治疗;另外56例均为肌桥伴心绞痛, 造影显示心肌桥近端血管动脉硬化伴严重狭窄, 治疗病变81处。对照组56例严重心肌桥病变本身行支架治疗, 共治疗病变73处, 均位于前降支的中段。两组患者术中即刻造影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和闭塞处及置入支架的心肌桥缩窄影像消失, 血流恢复, TIMI3级, 管腔无残余狭窄, 支架治疗成功率100%。两组患者支架置入情况详见表2。

2.3 预后情况

根据术后冠状动脉造影支架内径狭窄>75%判定再狭窄, 两组患者在手术结束后7个月~12个月复查造影, 观察组发生再狭窄5例 (7.81%) , 对照组发生再狭窄19例 (33.93%) , 观察组再狭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在造影复查中两组的相关管腔内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但是最小管腔内径观察组 (2.26mm±0.58mm) 要大于对照组 (1.45mm±0.37mm)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随访期间未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 如再发心肌梗死、冠脉破裂、恶性心律失常和猝死等。观察组5例发生再狭窄, 1例脱漏, 4例再行介入术于治疗9个月内随访无再狭窄以及任何心脏不良事件发生。对照组19例发生再狭窄, 5例脱漏, 14例再行介入术于治疗9个月内随访有4例发生再狭窄, 14例患者无任何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

3 讨论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冠脉狭窄, 部分或完全阻断了心肌的供氧, 导致了冠心病的发生。在发达国家, 冠心病是严重的社会问题和医学难题, 是主要的死因和致残原因[5]。心肌桥近端因为切应力增加导致内皮细胞受损出现“虫蚀样改变”、震荡流动和逆流、冲击力增加及一系列炎症细胞因子增加, 导致心肌桥近端较远端、桥-壁冠状动脉本身更容易出现动脉粥样硬化。目前关于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因还不是十分的清楚, 本研究亦发现心肌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与年龄和吸烟史相关。当前对于心肌桥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外科手术及支架植入术3种方法, 药物治疗目前还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心肌桥病变, 而对于严重心肌桥病变需要考虑外科手术或支架植入治疗。郭少先等[6]指出:壁冠状动脉收缩期狭窄>50%者, 可以选择药物、介入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或支架) 或手术治疗。单发心肌桥有症状者, 内科治疗无效则具备介入治疗指征;心肌桥合并其他需要手术治疗心脏疾病者, 壁冠状动脉收缩期狭窄程度>50%时, 可行介入治疗。

支架植入术后支架远期再狭窄率偏高, 这与本研究结果是一致的, 所以在临床上需权衡利弊。植入支架后再狭窄多是由平滑肌增殖, 向支架远端伸展导致, 推测由于血管壁受到的机械压力和冠状动脉内的血流特征不同导致再狭窄率不同[7]。另有研究认为有症状的心肌桥血管或合并靶血管病变时也可以应用支架术治疗, 虽然需要再次血管重建的再狭窄率高达36%, 但再次介入治疗后其远期疗效均令人满意[8], 不过有关这方面的病例研究例数都偏少。Ge等[9]用血管内超声显像发现86%的心肌桥患者近端血管有粥样斑块, 临床研究已发现, 由于受肌桥收缩的异常血流动力学影响, 肌桥近端血管易发生病变, 出现血管痉挛、斑块和血栓等改变。但目前尚不清楚应用支架置入术治疗心肌桥近端粥样硬化严重狭窄病变的疗效如何, 其远期疗效是否会像肌桥本身支架治疗一样受到影响。其远期疗效和有创性治疗的适应证和治疗方法的相关研究还需要进一步证明。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 对于单纯肌桥病变患者行介入治疗, 再狭窄发生率较高, 但对于心肌桥并发严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 应用支架置入术治疗心肌桥近端的血管严重病变, 其疗效不受心肌桥影响, 再狭窄发生率较低, 是一种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Kim SS, Jeonq MH, Kim HK, et al.Long term clinical course of patients with isolate myocardial bridge[J].Circ J, 2012, 74 (3) :538-543.

[2]Schwarz ER, Gupta R, Haager PK, et al.Myocardial bridging in absence of coronary artery disease:Proposal of a new classification based on clinical angiographic data and long term follow up[J].Cardiology, 2009, 112 (1) :13-21.

[3]Newsome LT, Kutcher MA, Royster RL.Coronary artery stents:Part I.Evolution of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J].Anesth Analg, 2013, 107 (2) :552-569.

[4]McGinty S, McKee S, Wadsworth RM, et al.Modelling drug-eluting stents[J].Math Med Biol, 2011, 28 (1) :1-29.

[5]Deconinck E, Sohier J, Scheerder ID, et al.Pharmaceutical aspects of drug eluting stents[J].J Pharm Sci, 2008, 97 (12) :5047-5060.

[6]郭少先, 吕小东, 吴清玉, 等.冠状动脉肌桥的外科治疗[J].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2004, 20 (5) :300.

[7]Kawamato A, Gwon HC, Iwaguro H, et al.Therapeutic potential of ex vivo expanded 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 for myocardial ischemia[J].Circulation, 2011, 103 (5) :634-637.

[8]Koo BK, Yang HM, Doh JH, et al.Optimal intravascular ultrasound criteria and their accuracy for defining the functional significance of intermediate coronary stenoses of different locations[J].J Am Coll Cardiol Intv, 2011, 4 (7) :803-811.

上一篇:羞愧六年级作文下一篇:仿李白将进酒而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