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角和钝角》教案、说课、教学反思

2024-04-15

《锐角和钝角》教案、说课、教学反思(精选16篇)

篇1:《锐角和钝角》教案、说课、教学反思

《锐角和钝角》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锐角、钝角,能口述锐角和钝角的特征。2.学会用三角板来判断锐角和钝角

3通过实践,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锐角和钝角与直角的关系,会辨认锐角和钝角。教学难点:学会用三角板来判断锐角和钝角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工具:多媒体、三角板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小朋友们,在上课之前,老师问一问你们,在周末或放假的时候,爸爸妈妈会带你们去哪里玩呢?谁来说一说?(2-3人回答)

看来同学们周末时过得丰富多彩!今天呢,老师就带大家一起去参观上海的黄埔大桥,大家看到这幅图,多么美丽壮观啊!建这样的桥需要运用到许多角的知识。那么细心的小朋友能不能找到这桥上隐藏的角呢?把书翻开到38页找一找,并用尺子和铅笔把找到的角描绘出来,现在赶紧动手找一找吧,看谁找得又快又准!

好!我看到许多聪明的小朋友已经找到了,看一看老师找到的跟你们找到的是不是一样的。我们刚刚找到了这么多角(那我们想想看,这些角有什么区别呢?)现在呢,我们从图中取出6个角,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六个角。

(二)将角分类

在这幅图中你能找到我们的老朋友直角吗?

现在呢,我要请同学们将这些角分分类,把直角分为一类,比直角小的分为第二类,比直角大的分为第三类。看看同学们的观察判断能力强不强。好,同学们可以相互讨论一下,将它们分出来。

好,我现在请同学们来说一说你们的讨论结果,谁来?

(三)认识锐角和钝角

好,我们将这些角分为了三类,那么除了直角这位老朋友之外,比直角小的角和比比直角大的角又叫什么名字呢?在认识它们之前,我们来回顾一下角的知识,角时由什么构成的呢?谁来告诉我?

角时由一个顶点,两条边构成的图形。

很好,这位同学真棒,角是由一个顶点引出的两条边而形成的角。好,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是我们的老朋友直角,现在呢,我们来认识两个新朋友,锐角和钝角。锐角长什么样子呢?这就是一个锐角,我们把比直角小的角叫锐角。那么,钝角长什么样子呢?这就是钝角,我们把比直角大的角叫钝角。好,大家记住了吗?请第一大组的同学们一起告诉我,什么叫锐角和钝角?全班一起告诉我。

好,同学们都说对了。我们现在认识新朋友锐角和钝角,刚才呢,我带同学们欣赏上海的黄埔大桥。现在我要带同学们一起去游乐场看一看,请同

学们翻开书37页,看一看,这个游乐场有哪些好玩的呢?

好,有这么多好玩的,那聪明的小朋友能在这个游乐场找到老朋友直角和新朋友锐角和钝角吗?

赶紧用你们的火眼金睛找一找并把它画出来(请2-3个同学上来)

好,同学们真是非常了不起,有一双会发现的小眼睛,老师也找到这么多角,这个是„,„,..(四)画角

好,我现在知道了同学们的观察能力非常强,不知道同学们的动手能力怎样,你能用自己的巧手画一画这些角吗?在画之前,老师给同学们演示一下怎样画,这就要运用到三角板先画一个直角。首先画一个直角,先画一个顶点,由顶点引出一条射线作为角的边,再将另一条画出来。再来画一画锐角,同样的画法,因为锐角比直角小,另一条边要落在里面还是外面?那要将三角板向左移还是向右移,向右移,那么钝角呢?向左移。好,现在同学们自己画一画,并写上它们的名字。好,同学们都画好了,那同学们能画的是不是锐角,直角和钝角呢?我们怎么来验证呢?同样要用到三角板。谁来到黑板上来验证一下,(三角板的直角顶点与角的顶点重合,将其中的一条边与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也重合,看一看另一边是落在直角的里面还是外面)好!同学们自己看一看,验一验,自己是不是画对了。

好,同学们会画了,也会验证了,现在请同学们看到书39页第2题,大家量一量,并连一连,帮这些找找家,开始。

好,现在我知道了同学们的动手能力很强,我再来靠一靠同学们的判断能力,你能比一比直角,锐角和钝角的大小吗?哪个是大哥,哪个是老二,哪个是老三呢?

锐角<直接<钝角

(奇读)

(五)小游戏(如果有时间)

好,同学们刚刚又动脑又动手的,现在来轻松一下,同学们想不想玩一玩游戏呢?

好,你能用玩具变出自己喜欢的角吗?(3-4个同学)你能用三角板变出这些角吗?

(六)小结

(七)板书

锐角和钝角

锐角 <

直角

<

钝角

《锐角和钝角》说课

一、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锐角和钝角》。

这堂课是在二年级上册中学会了如何辨认直角的基础上进行的。所用方法与上学期的一致,都是利用三角板中的直角来比较的。这节课要求学生对锐角,钝角会认,会画,会判断。

三、说教法、学法

这一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年龄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在四十分钟的教学中容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据这一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我采用了愉快式教学方法为主,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图所创设的情境中学习。同时我还采用了发现教学法,让孩子们通过合作交流去发现角和展示角,这样既活跃了学生的思想,激发了认知兴趣,而且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为了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摆一摆、分一分、画一画、找一找、拼一拼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积极动眼、动手、动脑、动口,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来学习新知,积极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

二、说教学目标

1、认识锐角和钝角,能口述锐角和钝角的特征。2、学会用三角板来判断锐角和钝角,通过观察、操作、分类、比较等数学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通过实践,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锐角和钝角与直角的关系,会辨认锐角和钝角。教学难点 :会用三角尺的直角判断角。

四、说教学准备

1.教具准备:课件,三角板。

2.学具准备:每人一组三角板,活动角一个

五、总体设计和说明

本节课我安排了五个教学环节:(1)情境导入,复习铺垫。(2)自主参与,探求新知。(3)精练育能,内化新知。(4)引导学生总结全课。(5)课堂练习作业

第一层:情境导入,复习铺垫。在这个环节中,我首先利用拍手游戏让学生减压,轻松进入课题,以伸懒腰的姿势引出角,既而复习角的旧知。回顾上学期所学的有关角的知识(角的组成、角有大小之分、角的大小与张开程度有关),为学习新知作铺垫。接着引入上海杨浦大桥的图片。让学生去观察,发现图中的角。目的在于引发学生强烈的兴奋感和亲切感,营造积极活跃向上的学习氛围,为学习新知创设良好的情景。

第二层:自主参与,探求新知。

通过找角、分类,总结锐角和钝角的概念。

我首先注重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新旧知识间的紧密联系,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商量得出分角的方法,并给角分成几类。同时,通过让学生说说怎样知道有的角比直角大,有的角比直角小,使学生明确判断锐角、钝角的方法,为本课的教学重点“能辨认锐角和钝角”提供了依据。再告诉学生,他们的分类方法与数学家想得完全一样,让学生感受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其次,我从具体的素材出发,适时地上升到抽象概念,即让学生根据自己对锐角和钝角特征的认识,给这两类角分别取名。这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再及时地进行巩固,找一找课件中房子图的角哪些是锐角,哪些是钝角。在学习过程中,孩子更愿意去经历、去实践。他们更相信自己看到的,亲自感受到的。

第三层:认识锐角和钝角,内化新知。

在这个环节中,我寓教于乐,让学生在玩乐中巩固知识。在这里我主要设计了三项练习:

1、找角

2、摆角。

3、画角。

4、折角。在这一环节中,充分重视了学生的体验学习,在找角、摆角、画角、折角几个环节中,每个活动都给学生充分提供了“看、想、说、动”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经历了角的产生,通过锐角、钝角的一系列巩固活动,顺利、稳固地建立了锐角、钝角的概念。

1、找一找生活中的物体表面上的角,教师给出一定的描述语句让学生学会用简洁的语言表达数学知识,逐渐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把学生的思维从课堂带到了生活中,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无处不在。『学生朱洋成在教室墙壁上找到一个角,但是用眼睛判断不出是锐角还是钝角,一时楞在那里不知所措。于是我引导他判断角的大小的方法,他说出来后,将教学用的三角板交给他,让他自己动手去寻找答案。』我认为当学生遇到困难,不能说出很多生活中各类角时,教师不立即给予回答,而让学生思考、说说解决的办法,使其懂得要走进生活去观察、去发现、去解决。这样的练习设计,让学生学有困难,学有疑问,学有思考,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为了理清锐角、直角、钝角的关系,我先让学生运用三角板摆锐角、钝角、直角,进一步加深对三种角的认识,让学生建立三种角的模型。

3、让学生利用三角板或直尺在纸上画一个锐角,一个钝角,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正确的画角的方法和验证各类角的方法。同时也讨论得出画锐角的多种方法。

4、通过折一折:用纸张折出一个锐角和一个钝角。进一步加深对锐角和钝角的认识。

第四层:引导学生总结全课。

这个环节中,我让学生说说在这这堂课里学会了什么,是通过什么方法知道的。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巩固。

第五层:课堂练习作业『由于时间紧张,本层内容没上,本层内容本该放在第二课时上。』

学生自主完成练习九的练习,进一步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的重点掌握情况。

六、说板书设计 本堂课板书比较精简,先将课题板书,再教学生画角,加深学生对锐角、钝角特征的认识,便于学生辨别。

《锐角和钝角》教学反思

《锐角和钝角》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新课标实验教科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认识图形的内容。学生在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中,已经学会如何辨认角和直角,本节课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了角的外延,完善了学生对角的认识,让学生认识锐角和钝角,并能够用更准确的、更具体的数学化语言描述生活中的角。所以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认识锐角和钝角,掌握锐角和钝角的特征。

2.学会运用直角三角板来判断锐角,直角和钝角,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分析能力。能独立画出直角,锐角和钝角,并比较它们的大小。教学重点:认识锐角和钝角,并能判断和画出这些角。教学难点:判断并画出锐角和钝角。

根据小学生好动、精力容易分散的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我采用了愉快式教学方法为主,利用多媒体创设生动的情境,设计了生动有趣的游乐画面,让学生在所创设的情境中找角,然后让学生自己进行分类并说出分类的根据。同时我让孩子们通过合作交流去发现角和展示角,这样既活跃了学生的思想,激发了认知兴趣,而且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通过本堂课的教学,让我有很大的收获,数学教研组的评课,给了我很多宝贵的意见,同时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 语言亲切自然,清晰流畅。教学环节设计严谨,能由生活场景引入课堂教学。3 层次鲜明,由浅入深。课堂互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这节课的不足在于: “锐”和“钝”这两个字学生不熟悉,可以教同学们读一读,写一写。2 情节二设计的时间太长,可让同学们把角画在本子上。3 表扬学生的方式可以尽量多样化。在以后的教学当中,我还应该继续学习,不断积累经验,尽量让自己上好每堂课。

篇2:《锐角和钝角》教案、说课、教学反思

太平明德小学二乙班太灿华 教学内容 :

教科书第38~39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学生对“角”、“边”、“顶点”、“直角”的认识,熟悉比较角的大小。力求学生能够通过多种方法实现大小的比较。

2、在新课的导入中提示一种角比直角大,还有一种角比直角小。从而揭示出锐角和钝角的概念。力求以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主导思想。在运用板书画一画,学生读一读的方法加深对锐角和钝角的认识、理解。

3、实践练习,注重学生知识的的形成过程,从判断推理、寻找发现、到小组合作的画一画、拼一拼、折一折的实践练习,在充分展示学生个体的优势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精神。

4、整个过程体现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探究的乐趣。充分体现生活数学、快乐数学。

教学重点:

1、认识锐角和钝角,并理解与直角的关系。

2、在认识理解的基础上,能够动手折叠或正确的画出锐角和钝角。

3、围绕生活,通过比赛的方式,巩固理解锐角和钝角。

教具准备:三角尺,纸张

学具准备:学生三角尺,纸张

教学过程:

一、引导入课,复习旧知。

1、复习内容。引导学生回忆关于角的知识。

出示角。根据图例回答这是一个(角)

角是怎么组成?请你在图上填出“边”“顶点”“边”

出示直角。这是一个什么?(直角)除了这些,你还知道了哪些知识?小组讨论汇报

2、比较两个角的大小。

两组:一组是移动后完全重合,即相等;一组是移动后不能完全重合,即不等。(第二组可请学生指出哪个角大,哪个角小)

3、比较锐角和钝角的大小(注意,此处不揭示出两个角的概念,只当作两个普通的角出现)。采用借助直角的方法完成比较。

二、自主探究,导入新知的学习。

1、出示上海杨浦大桥的情境图,请大家认真观察,在这幅图中,你们能找出角吗?指一指它在什么地方?

2、采用回忆的方式,进一步的加深对新知的认识理解。并进行板书。①、一个是锐角,一个是钝角。(板书“锐角”和“钝角”)

②、说一说锐角与直角的关系。(在锐角的下方板书“比直角小”);在回忆钝角与直角的关系。(在钝角的下方板书“比直角大”)

③、按照学过的方法请学生分别在“锐角”和“钝角”字样上方板演两个直角。④、根据概念用不同色彩的笔在一个直角上画出锐角,在另一个直角上画出钝角。以加深对锐角和钝角的理解。

⑤、读一读,加深记忆。并在练习本上分别画一个锐角和钝角,教师巡视。⑥、抢答。教师根据锐角和钝角概念的不同说法进行提问。活跃课堂气氛。例:A、锐角比直角()B、比直角大的是()

三、巩固实践阶段,将数学知识与生活相联系,实行小组活动教学,在合作中完成。

1、引导学生动手操作。

(1)请大家用事先准备好的纸片折出一个直角。

(2)请在大家再折出一个锐角和一个钝角。

(3)请大家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出一个锐角、一个钝角和一个直角。

2、自由活动:找一找!

老师带我你们去小海龟的家。瞧!小海龟的家都是由我们学习过的图形组成的,有锐角,钝角,还有直角。小朋友们仔细看一看,哪些角是直角?哪些角是锐角?哪些角是钝角?并说出原因。

3、出示两道判断题:(课件板演比较的方法)

A、下面图形中哪些角是锐角? B、下面图形中哪些角是钝角?

4、小组合作完成三部分内容,限制时间。关注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任务、时间的合理统筹。

A、拼一拼。把小组内所有小朋友的三角尺集中在一起,拼出大小不相等的锐角和大小不等的钝角。

B、画一画。以固定点为顶点分别画一个锐角和钝角,C、折一折。用纸张折出一个锐角和一个钝角。

四、总结,深化阶段。

①、小组内讲解什么样的角是锐角?什么样角是钝角?

②、体会,在我们做早操时,经常有两臂的运动,想一想,两臂伸展到什么程度时是锐角,什么程度时是钝角,什么时候又是直角。

五、课堂练习作业:p39第1、2、3题。

《锐角和钝角》课后反思

太平明德小学二乙班太灿华 《锐角和钝角》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四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

学生在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中,已经学会如何辨认角和直角,并已经建立了正确的表象。本节课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拓展角的外延,完善学生对角的认识,让学生认识锐角和钝角,并能够用更准确的、更具体的数学化语言描述生活中的角。根据小学生好动、精力容易分散的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我采用了愉快式教学方法为主,创设情境,设计了生动有趣的简笔画,让学生在图所创设的情境中学习。同时我让孩子们通过合作交流去发现角和展示角,这样既活跃了学生的思想,激发了认知兴趣,而且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了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摆一摆、画一画、找一找、拼一拼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积极动眼、动手、动脑、动口,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来学习新知,积极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

儿童学习概念一般都要经过直观感知──形成表象──抽象特征──内化成概念这一过程。锐角和钝角的教学属于概念教学。考虑到建立锐角和钝角的概念要以直角为判断标准,我就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直角出发,通过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生动活泼且富有童趣的生活情境──角的家,让学生在角的家族里找出直角的哥哥和直角的弟弟在哪里。学生先自己探索,然后和同桌交流,准确地找出直角的哥哥和直角的弟弟,自主建立锐角和钝角的表象,直观地认识锐角和钝角的概念,再抽象出锐角和钝角的平面图形(几何角),顺应儿童认识的规律。学生亲身经历了数学知识的抽象过程,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和无限趣味,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萌发学习兴趣。

为了让学生在活动中“做”数学,演绎数学,我利用练习九的第2题的一个为学生用眼睛不能很快看出来的直角。让学生感觉又像直角又像钝角,产生争辩。然后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探索用三角板的直角进行判断的方法,在矛盾冲突中自然地突破难点。通过 “走进生活找锐角和钝角”、“利用身边的物体做锐角、钝角和直角”、“用巧巧手画出锐角和钝角”等活泼有趣的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做中学,玩中学,体验到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最后课外延伸让学生应用锐角、直角和钝角设计活动小人,加深了对这三种角的认识,又还原于生活,让学生个性化地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同时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创造力,还渗透了数学美,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和实践能力。在这节课中,我也有处理得不好的地方,请各位老师给我多提宝贵意见!

《锐角和钝角》说课稿

太平明德小学二乙班太灿华

本节课学习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角和直角,也多次观察过锐角和钝角这两类角的形状,并在头脑中存储了它们的表象。但是因为学生对其本质特征没有清晰的认识,所以既叫不出它们的名称,也没有形成锐角和钝角的概念。面对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和锐角、钝角的认知特点,怎样来引导学生学习这似曾相识的知识呢?我们组老师在反复研究中,一方面深挖教材,准确地把握好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另一方面也挖掘了学生自身的学习潜能,在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教学资源的基础上,不落俗套,精心设计了具有新视角的教学活动。

本节课是节概念课,小学的数学概念,大部分是具体的可以感知的,低年级的孩子对具体的材料和经验性的知识很感兴趣。于是我们在设计这节课时,就抓住儿童这一特点,按照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采用直观演示、动手操作、新旧知识相联系等方法,深入浅出地讲清概念。

纵观本节课的教学流程:找角---给角分类---辨认角---生活中找角---折角---画角---数角---拼角游戏。教师自始自终都是“配角”,起到了引导的作用,学生才是主角,是学习的主体。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分一分、折一折、画一画、找一找、拼一拼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积极动眼、动手、动脑、动口,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来学习新知,积极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

三、总体设计和说明

本节课我们安排了三个教学环节:

1、创设情境,诱发兴趣。

在这个环节中,首先由大雁图来引出角,然后利用学生较感兴趣的一幅游乐园图为情境图,让学生去观察,发现图中各种各样的角。目的在于引发学生强烈的兴奋感和亲切感,营造积极活跃向上的学习氛围,为学习新知创设良好的情景。

2、自主参与,探索新知。

这一部分内容,我分两个步骤来完成:

(1)分角,认识锐角和钝角

首先,我们注重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新旧知识间的紧密联系,引导学生将事先准备好的学具——6个大小不同的角平铺在桌面上,同桌互助,商量出分角的方法,使学生知道分类时,是以直角为标准,比直角大的分为一类,比直角小的分为一类。其次,我们从具体的素材出发,适时地上升到抽象概念,让学生根据自己对锐角和钝角特征的认识,给这两类角分别取名,这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在学习过程中,孩子更愿意去经历、去实践。他们更相信自己看到的,亲自感受到的。在这一环节中,充分重视了学生的体验学习,使学生的学习成为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动手实验——分类思考——概念概括——表达陈述”的探究过程,让每个学生都经历了角的产生,通过锐角、钝角的形成的一系列过程,使学生对锐角、钝角的认识建立在以直角为轴心的知识体系中,从而顺利、稳固地建立了锐角、钝角的概念。

(2)辨认角

当学生对锐角和钝角有了初步的认识后,我们及时地进行巩固,让学生辨认3种角。首先先出示的6个角,学生一眼就能辨认出来,再出现的两个角,学生用眼睛不能很快地看出来,有的学生说直角,有的学生说钝角,产生争辩。我们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探索用三角板的直角进行判断的方法,在矛盾冲突中自然地突破了难点

3、巩固练习,丰富感知。

为了使学生对锐角和钝角有更清晰的认识,我们又安排了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在玩中学,在操作中巩固。如:寻找生活中的角,我们在设计时把锐角和钝角放在了现实的生活中,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哪些地方存在着角,引导学生把学过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再如:折角,画角,数角,通过这一系列活动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给学生创设一个运用新知充分发散思维的空间,引导学生去发现、去创造,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最后的拼角游戏,更是巩固了学生对锐角和钝角的清晰认识,也提高练习的趣味性。学生思维活跃,可以用2个、3个、4个、更多的三角板来拼,让学生个性化地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同时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创造力,还渗透了数学美,培养了学生合作的精神和实践能力。

篇3:《锐角和钝角》教案、说课、教学反思

过程描述

一、激发兴趣, 调节情感

兴趣, 是学生学习知识、探索真理的源泉, 是调动学生主动、认真学习的根本动力。当我们的学生对学习知识产生兴趣时, 他们的心理活动就会处于兴奋状态, 他们就会富有成功感和愉悦感, 从而积极性高涨, 思维活跃, 注意力集中, “我要学”的意识也增强了。因此, 课一开始我就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 让学生玩玩、转转活动角, 创设快乐的教学情境。事实证明, 学生都被活动角吸引, 老师和学生之间的陌生感也一下子消失了。

【教学片段】

(课前谈话) 师:老师带来了一样学具, (出示活动角) 你玩过吗?谁想上来玩玩?

(学生跃跃欲试, 都想上来玩玩老师手中的“东西”。在学生玩后, 我立刻将活动角变身为“直角”固定在黑板上。)

师:老师把这件学具贴到黑板上, 大家看, 它变成了谁? (直角)

师:大家都说是直角, 到底是不是直角呢?谁来验证? (生验证) 告诉大家你是怎样验证的。

接着再通过玩活动角, 让学生自己说出锐角是比直角小的角, 钝角是比直角大的角。

【设计意图】

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验, 是新课程理念之一。所以在课始部分我特意安排学生玩活动角, 在玩一玩、移一移中不但复习了旧知, 而且很清晰地使学生知道了锐角是比直角小的角, 钝角是比直角大的角, 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他们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二、创新体验, 升华情感

怎样的学习才是有效的学习?多年的课堂教学, 使我深深感受到:只有让孩子在体验中学习、在探索中学习, 在创造中学习, 才会真正理解数学, 理解知识, 自身的各种能力也才能得到真正的培养。

【教学片段一】

描角

出示作业纸, 让学生观察, 是钝角的用红笔描一描, 是锐角的用绿色的笔描一描, 其他的不用描。 (怎样验证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

【设计意图】

当“连一连”这样的题目已经遍布我们的数学课堂时, 让大家描一描, 可以说是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 看似简单的描一描, 却验证了学生对角的进一步认识, 对锐角、钝角和直角的区别, 而且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 又给了学生成功的体验。

【教学片段二】

用身体创造角。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锐角和钝角, 还在生活中找到了角, 那你能用自己的身体创造一个角吗?

【设计意图】

当学生一个个冲上讲台, 用身体创造一个个意想不到的角时, 我们可以看出, 他们已经进入一种自主探究的学习状态, 体验到了创造的乐趣与成功的幸福;看来, 只要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 并按其认知规律给予适当的点拨, 相信他们会迸出智慧的火花。

【教学片段三】

1. 用三角板拼角

师:刚才我们用身体的部位创造了角, 你能用两块三角板拼一个角吗?

2. 用角创造图案

学生尝试用角创造图案。【设计意图】

用学过的锐角、直角和钝角创造美丽的图案, 可以说是对这一堂课的提升, 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是我们不可预测的。

教学反思

反思这一节课, 我觉得要挖掘课堂中学生的积极的情感因素, 我们可以尝试从以下几方面开展, 这也是我自己觉得做得比较好的几点体会。

一、师生互染是情感体验的有效催化

课堂中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来自师生互相感染, 来自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沉浸, 对数学知识的倾情表达, 来自教师的及时捕捉和巧妙引发。

在设计本课时, 我让学生在找生活中的角后安排了学生用自己的身体创造角这样一环节。但是在具体实践时, 在学生找了几个生活中的角后, 出现了这样一幕:

有一个女孩子站起来说:我们身上也有角, 我们的身体也可以创造角。

我马上说:真的吗?你能上来用自己的身体创造一个角吗?

女孩子马上用手臂创造了一个角。孩子们立刻被她吸引了。

我问大家:你能找到她身上的角吗?是个什么角?并及时给予女孩表扬:你真厉害, 用身体创造角这样的金点子都能想到。 (大家可以想象孩子此时的心情是何等的心花怒放)

仿佛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块巨石, 教室里立刻热闹起来, 学生纷纷要求上来用身体创造角, 面对他们五花八门的“作品”, 台上台下, 笑声不断。

这些不经意的细节是闪亮在课堂中的火花, 是学生生发愉悦体验的契机。在此, 教师的引导作用是不可小视的, 及时捕捉学生的信息, 适时点燃学生的热情, 融于学生的快乐之中, 并跳出学生的愉悦, 推动学生乐于参与, 越学越开心, 越学越活跃, 越学越感到有趣!同时, 教师也在这浓浓的氛围中体验到一种教学成功的幸福, 体验到课堂是老师和学生所走过的一段共同的生命历程。

二、自主体验是情感体验的基石

动手操作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重要手段, 通过多种感官参与数学活动, 不但使学生积累了丰富的感性知识, 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挖掘出了学生自身的学习潜能。

在教学《锐角和钝角》这一课时, 无论是引入新知、探求新知、内化新知, 都通过学生自己动手、独立探索、合作交流来完成。课始, 玩玩活动角, 移移活动角, 从直角到锐角和钝角, 都是学生自己动手创造和发现的;接着, 让学生描一描、找一找、比一比、说一说、画一画, 充分感知锐角、直角和钝角三者的区别与联系, 在这一系列活动中我也不忘让学生交流与合作, 使学生之间互相补充、完善, 让学生争论, 在争论的同时明确新知。为了使学生对锐角和钝角有更清晰的认识, 我又安排学生用自己身体的各个部位创造角, 用三角板拼角, 使学生在玩中学, 在学中玩, 真正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篇4:锐角和钝角教学

一、复习导入,引出新课

……

师:一个角是由哪几个部分组成的?

生:一个顶点,两条边。(学生边讲老师边画出一个角)

师:那么怎样判断角的大小呢?

生:张口大就大,张口小就小。

师:你们认识什么角?

生:直角。

师:谁来画一个直角给大家看看?

生:在黑板画直角。

师:他画对了吗?(指名回答)

生:对了。

师:请你给大家说说你是用什么办法判断他画的是直角,好吗?

生: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就可以了。(或者看出來的)。

师:真厉害,都知道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的办法来判断。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创设一个问题情境,(在这个环节我设计了两个问题:一是一个角是由哪几个部分组成的?二是认识了什么角?)给学生造成悬念,引发学生自主参与学习活动,激发他们的探索意识,帮助他们温旧导新。】

二、分类比较,认识锐角和钝角

1.找一找

活动要求:小组合作,根据直角的特点把所有的直角找出来。

汇报:(略)

2.分一分

活动要求:(1)小组合作,把剩下的角分成两类。

(2)在分类之前,组织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商量讨论分类方法,在小组内得出统一的分类标准。

(3)以小组为单位,按照商量好的方法进行分类。

反馈汇报:各小组的分类情况。

(按照角的大小分)比直角小的为一类,比直角大的为一类。

引导全班同学讨论:

师:大家都同意这样分吗?

生:同意

师:你们真棒!跟数学家的想法是一样的,数学家也是这样分的。他们分别给这两类角取了个好听的名字,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名字吗?

生:想。

师:猜猜看。

学生边讲老师边板书:锐角和钝角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就是锐角和钝角

全班齐读课题:锐角和钝角

翻开教材再齐读1遍。

3.说一说

建立概念:

师: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样的角叫做锐角?什么样的角叫做钝角?

生:比直角小像这样的角叫做锐角,比直角大像这样的角叫做钝角。

在直角的两旁分别画锐角和钝角。

3.建立锐角、直角、钝角三者之间关系的表象

(1)每位学生用活动角先表示直角,再表示锐角,同时交流是怎样操作的。得出:把直角的口变小就是锐角。用同样的方法先表示直角,再表示钝角,得出:把直角的张口变大,就是钝角。

(2)闭眼想锐角、直角、钝角的特征,用喜欢的方式比划,建立三种角的模型。

板书:锐角和钝角

锐角比直角小,钝角比直角大

【设计意图:让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把不是直角的角进行分类。在分之前,学生必然会考虑分类的标准(以什么做标准?),分类的标准实际上就是锐角和钝角的含义,正是这节课要学习的重点内容。学生能够分类,并且能够说出自己是怎样分的,这个过程就是学生感悟锐角和钝角的含义,建立概念的过程。】

三、巩固练习,丰富感知

1.画一画

(1)请同学们利用直尺或三角板,分别画一个锐角和钝角。

(2)展示部分同学的作品,并请同学演示画的过程及方法。

2.摸一摸

活动要求:(1)学生闭眼在盒子里摸出老师指定的角。(每小组代表摸一次)

(2)老师闭眼在盒子里摸出学生指定的角。(学生评价)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画一画”“摸一摸”这两个操作活动,进一步体验、感悟,掌握锐角和钝角的特征,从而形成锐角、钝角的明确、清晰的表象。】

四、实践应用,挖掘数学的应用价值

找生活中的角。

生:红领巾展开

……

【活动目的: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找角的过程中不但巩固了对角的认识,更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都有角(数学)。】

联系生活实际画一幅图画。(要求用上今天所学过的角)

生:(如图)

……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经历活动的全过程,既加深了对这三种角的认识,又将所学的数学知识还原于生活,很好地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教学思想。让学生个性化地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空间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五、评价小结,揭示课题

师:通过今天对角的进一步学习,你们有什么新的收获?

生:认识了锐角和钝角。

师:谁能说一说锐角和钝角有什么特点?

生:锐角比直角小,钝角比直角大。

【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畅谈收获。将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条理化、系统化,在揭示课题的同时又训练了学生的数学语言,发展了数学思维。】

(全课结束)

篇5:锐角和钝角教学反思

低年级的学生学习概念一般都要经过直观感知──形成表象──抽象特征──内化成概念这一过程。锐角和钝角的教学属于概念教学。考虑到建立锐角和钝角的概念要以直角为判断标准,我就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在他们熟悉的游乐园中找出不同的角,再分类的方法引出锐角和钝角。

学生再通过自行预习,已经在头脑中建立了锐角和钝角的表象,直观地认识锐角和钝角的概念,再抽象出锐角和钝角的平面图形(几何角),顺应儿童认识的规律。学生亲身经历了数学知识的抽象过程,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和无限趣味,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萌发学习兴趣。

二、让学生在有趣的综合活动中巩固和应用锐角和钝角的概念

为了让学生在活动中“做”数学,演绎数学,分类后如何判断锐角和钝角展开讨论,然后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探索用三角板的直角进行判断的方法,在矛盾冲突中自然地突破难点。通过“摆一摆”、“连一连”、“画一画”、“选职业”等活泼有趣的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做中学,玩中学,体验到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最后课外延伸让学生分小组,应用三角板“拼一拼”,加深了对这三种角的认识,充分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和创新能力。

不足:

1、在时间安排上有些前紧后松,新授部分中三种角之间的关系没有讲透。

2、联系形式上“一对一”的练习过多,缺少全员参与的练习。

篇6:《锐角和钝角》教学反思

回想新授课时,我参照书本比较直白地介绍锐角和钝角,就是利用队旗和红领巾上一个角,跟三角板上的直角比,比直角大的是钝角,比直角小的是锐角。

后来我看到有一个老师是这样设计教案的:减去长方形纸的一角,有几种减法,分别还剩几个角,剩下的角有几个是直角,还剩下三个角的除了一个直角,还有两个都是锐角,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较一下,发现比直角小,说明比直角小的是锐角。观察还剩5个角的有几个直角,是3个,还有两个角是钝角,跟直角比较一下,比直角大,说明,比直角大的是钝角。剩下4个角的,请学生数一数有几个直角,几个钝角,几个锐角。

篇7:《锐角和钝角》教学反思

(1)提供富有挑战性的学习材料,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和交流等数学活动”。有意义的学习必须建立在学生的主观愿望和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我在本案例引入环节中创设了让学生猜一猜的问题情景,使学生产生了迫切的学习愿望。当学生通过尝试知道了剩下角的个数后,学生的第二个需求随即产生,即剩下来的角都是什么角。这样学生在具体的学习材料中感受到角的产生和变化。这节课的学习材料、研究材料都来自于活动的结果。从学生那儿获取情境。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智力开发的价值。这样的学习内容对学生来说是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

(2)运用学具,突出探究活动,让学生亲历“做数学”的过程。

数学学习应该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过程。教学中努力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亲身实践、合作交流的氛围中进行剪角、画角、比一比、分类、两块三角板拼角、在圆形上创造角等活动,去发现、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如:在活动中让学生感悟角的.大小、在操作中让学生发现角的分类方法等。

(3)利用计算机呈现事物的变化,表现事物的特性,使数学概念直观化。

概念对学生来说往往抽象难懂,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难点。利用CAI软件,可以把一些概念直观化,使知识简单明了,让学生容易接受。如学生汇报“一个长方形剪一刀,剪掉一个角,还剩几个角”时,教师在大屏幕上动态呈现剪的过程,并闪现角的两条边,这样学生就能清晰的看见角的变化和角的特征。避免了教师枯燥的讲解。

(4)利用生活素材建立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

篇8:“锐角和钝角”教学建议

鉴于此,在教学“锐角和钝角”(课标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38页)时,我们要根据上述要求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会辨认直角、锐角、钝角,掌握直角、锐角、钝角的概念,为进一步认识角、学习角的度量及三角形的分类奠定基础。

一、结合情境图,教学几何概念

小学低年级学生在学习抽象的几何概念时,需要借助具体的形象来认识和理解。如从学生熟悉的实物入手,感知各种各样的角。教学“锐角和钝角”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回想生活中见过的角,进而让学生观察教材呈现的游乐场的情境图。如,风车上相邻两片扇叶成直角,秋千架上有直角,滑梯上有钝角等等,通过边观察边比较,再让学生联系上学期所学的角的知识,自己说说图上哪里有角,这些角各有什么不同,从而引出课题“锐角和钝角”。当学生大体认识了锐角和钝角的“形象”后,可以再次利用教材中的主题图,说说图中哪些是直角,而那些不是直角的角又叫什么角。判断一个角是否是直角,可以利用三角板中的直角与之比较。当学生从上海杨浦大桥的夜景图中找出角后,再让学生用三角板上的直角与之比较,反复感知角的大小,从而引导学生把大小不同的角分为三类:直角(90度),比直角小的是锐角,比直角大的是钝角。

二、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

1.做角。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让学生动手操作,学会边做边思考。如用纸折出不同的角,用铅笔搭出不同的角或自制活动角。相互说说自己做的是什么角,然后用直角去比一比,判断说得对不对。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思考比较,有效内化了所学知识,真正落实了教学目标。

2.画角。在学生动手折角、摆角之后,再引导他们用三角板(或直尺)画角。如,先画一个直角,再画几个不同的锐角、钝角,并进行比较、交流,看谁画得正确、匀称,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使教学活动丰富多彩。

3.拼角。拼角活动前,可以先让学生简单认识一副三角板上不同的角(45度角、30度角、60度角和直角),然后引导学生用两块三角板拼出不同的角(如下图),分别说说是些什么角,加深对角的大小的印象。

三、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体验生活中的数学

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尽量灵活地应用于生活,体会身边的数学。如:(1)让学生留心日常生活中见到的角,辨别这些角各是什么角。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比较,加深认识。(2)认真找角,深化理解。如,下面的字或字母中有哪些角,各有几个角(举例说明)。

学生通过练习,知道语文中也有数学。同时还培养了学生善于观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良好习惯。

作者单位

宣威市务德镇新店完小

篇9:《锐角和钝角》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的学习,学生已经学会如何辨认角和直角,并在判断直角的例题中渗透了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知道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程度有关,并会用三角板来判断一个角是否为直角。所以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应该是使学生建立锐角、钝角的表象,并且能正确的辨认锐角和钝角。

但是由于我对本节课的目标定位处理得还不是很妥当,使本节课听上去更像是一节关于直角的复习课,只是多揭示了锐角和钝角的定义,没有突出教学的重点。

片断一:在新授部分

1、创造角。

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一个角,可以用上老师课前发给你们的东西。

学生独立操作。

2、展示。

3、分类。

给他们分分类,你打算怎样分?揭示课题。

本以为学生们很容易就会按照直角、比直角大的角、比直角小的角进行分类,却没想到一连五个学生有的说是根据角的材料分的,有的说是角的造型,一直到了第六个,好不容易才说到了我所想听到的答案。

这是为什么?学生的思维总是有一个从形象到抽象的过渡,此时他们还停留在这些生活中的角。如果,我能够把这些他们创造出来的角,或者直接从生活中引入的角中再抽象到我们数学中的角,结果就不会是这样了。

片断二:在拼一拼环节

虽然,我原来的目的是想让学生了解到锐角和钝角也还能创造出锐角和钝角来,并且更进一步理解锐角和钝角的定义。但还没等他们的拼,我就已把事先拼的角画给他们看了,束缚了学生的能力。不如大胆一些,直接放手让他们拼,让他们从拼出的结果可以看到,有的钝角是由一个直角和一个锐角组成的,也就是证明了钝角要比直角大。

二、没有及时把握住课堂中动态生成的资源。

在上这节课的最后一部分内容的时候,我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存在着今天学的锐角和钝角?

学生们开始纷纷举例,但总的来说,直角比较多。这时,有一个学生指着一把椅子说:“老师,这里也有一个角!”

因为我是正面看这把椅子的,以为学生说的是这把椅子的靠背,就匆匆否定了。其实,到课后,我才知道,那把椅子的椅脚里,正好有我们这节课学到的直角、锐角和钝角。如果当时我能再走近点,低下头,观察仔细些,这个有效的资料就不会浪费!

篇10:《认识锐角和钝角》教学反思

王乐井中心小学 王荣荣

学生在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中,已经学会如何辨认角和直角,并已经建立了正确的表象。本节课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拓展角的外延,完善学生对角的认识,让学生认识锐角和钝角,并能够用更准确的、更具体的数学化语言描述生活中的角。

根据小学生好动、精力容易分散的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我采用了愉快式教学方法为主。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上,我力求做到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数学,学生通过在“找角——认角——画角——创造角”等多层次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创新和想象能力。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找一找、画一画、拼一拼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积极动眼、动手、动脑、动口,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来学习新知,积极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但在教学中,我觉得我仍需改进以下两点:

一、没能很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说得较多,因为总是担心学生说不出预想的答案,所以教师总是帮学生回答,如在学生上台说用一副三角板拼钝角时,教师没有充分把机会让给学生,其实学生能说出方法,但是由于比较紧张,所以反应比较慢,教师担心耽误时间又担心学生说不出预期的答案,所以教师直接说出拼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感觉教师一直在不停地说话,学生能充分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太少,应该把话语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掌握课堂的主权。

二、课上细节仍需完善

篇11:锐角和钝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一、让学生在动手中建立锐角和钝角的表象

儿童学习概念一般都要经过直观感知――形成表象――抽象特征――内化成概念这一过程。开始我就从学生的旧知入手,我在黑板上提前画好了5个角,让学生用三角尺来比一比他们是不是直角,并且是比直角大还是比直角小来导入本节课,让他们感受不同的角。

二、创设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

给学生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也就是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我通过让学生自己在游乐园里找角,找到了你就可以到那里去玩了等童稚话的语言环境让孩子轻松愉快自主的参与到学习中来。在辨别中了解角,在巩固中画角,做角等一系列的交流、延伸性实践和策略性引导等措施,扩大学生的知识来源,在丰富多彩的环境中绽放自己的精彩。

在判断一个角是哪一种角时,如果一个角很明显看出就直接判断,如果看不出来时,就需要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来比一比。

三、不足与困惑

1、课堂中,学生的数学语言不够规范,教师在教学中虽能及时纠正和引导,但还有待他们去加深理解,反复训练。

2、在整节课中学生自主探究,动手操作的时间很充分,但真正操作起来,比较耽误时间,为了达到预定的教学目的,处理不好会适得其反,该如何把握,我一直在思索。

篇12:“锐角和钝角的认识”教学设计

在“图形的认识”的教学中,体现“从生活抽象出图并应用于生活”的教学理念。图形的认识是低年级学习的基础,由开始的点、线段、角到后来的复杂的图形,学生的认知水平的提高不断深入,循序渐进。为此,在低年级的时候教师就要让学生感受到认识图形的方法,要重视从生活中抽象出图形的过程,还要反过来将图形及其特征应用到生活中去,才是最佳选择。《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也曾说过:“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再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这就是认识真理、认识客观实在的辩证途径。”因此,我在教学“锐角和钝角”这一教学内容时,就以这些理论为依据,引导学生在生动活泼的学习活动中,先从身边的实物、熟知的景物中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从直观到抽象),然后,在学生发现锐角、钝角的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再进行角的制作(再从抽象到直观)。下面就来谈谈我在教学中是如何利用这一理念寓教学于实践活动之中的。

教学内容

人教版实验教材二年级数学下册第37~39页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能结合生活情景辨认锐角和钝角,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锐角和钝角的特征。

过程和方法:

通过观察、操作、分类、比较等数学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践,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能辨认锐角、钝角。知道锐角、钝角的特征。

教学难点

能辨认锐角、钝角。

教学准备

课件、红领巾、三角板一套、卡片。

教学过程设计

一、情境导入,复习铺垫

1.在情境中抽象出角

(课件出示游乐园画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画面,这里面藏着哪些秘密?

(课件显示,去掉背景图后的大小不同的角)他们长得一样吗?有你认识的角吗?

2.初步感知角

引导学生根据这些角的形状分一分。

设计意图:创设这一生活情境,引发学生自觉参与学习过程,从具体的情境中抽象出角的形状,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为学习新的知识作了铺垫,同时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二、探究体验,获取新知

(课件出示:上海杨浦大桥的画面)

1.分一分

(1)引导找出桥上的角

(2)小组合作,给角分类

(3)揭示课题:锐角和钝角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谁能说说锐角长什么样子?钝角呢?

设计意图:同桌合作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和谐的交流氛围,使学生学会倾听、交流;给两类角取名,意为理解锐角与钝角,教师适当地评价,让学生充分体验成功的喜悦。

2.做一做:用身体的某个部位表示角。

三、巩固新知,丰富感知

1.找一找

(1)找图片中的锐角和钝角

(课件展示)毛衣“V”字领、跳高架、双面梯、路灯、剪刀……

学生指出锐角和钝角藏在哪里,并用手势表示出来。

(2)找身边的角

设计意图: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在找角的过程中不仅巩固了对角的认识更使学生感受到“角”就在我们身边,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这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快速说出各角的名称

3.猜一猜

这是什么角?为什么?

4.画一画

动手画自己喜欢的角,看谁画角技术最好,动作又快。汇报画的是什么角,并说说你的想法?同桌互说。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分角、做角、画角一系列的活动,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创造能力及合作意识。

四、联系实际,应用概念

活动:小小设计师

直角、锐角、钝角和学过的其他图形设计一幅美丽的图案画出来,并给你的画取一个好听的名字。

设计意图:把本课的知识融入生动有趣的画面中,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在学生创作过程中,激活了学生的已有经验,放飞了学生的想象,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五、全课总结

安静地想一想。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是怎样学的?

(2)教师总结。

数学知识就藏在我们身边,只要同学们认真观察,就一定能找到它,不信你就去生活中找一找吧,下节课告诉老师你的收获。

板书设计:

锐角和钝角的认识

篇13:《锐角和钝角》说课稿

圆柱表面积是九年任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二单位的学习内容,应当在学生掌握了长方形以及圆的面积盘算的基础上举行教学。这部门内容的学习为背面学习一些立体多少知识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

凭据《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学生的学习目标应将知识与技能、历程与要领、情绪态度与代价观这三方面融为一体,为了落实这几点,本节课我们的教学目标订定如下:

1、知识与技能。

通过想象和操纵等运动,加深对圆柱特性的了解,明白圆柱表面积的的寄义,知道圆柱的侧面睁开后可以是一个长方形。

2、历程与要领。

学生通过触摸、视察、操纵等多种要领进步阐发、归纳综合的本领,明白空间看法,并能利用知识公道机动地阐发、办理现实题目。联合详细的情境和动手操纵,探索圆柱侧面积的盘算要领,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盘算要领,能准确盘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3、情绪态度与代价观。

让学生切身材验到数学运动满盈着探索性和挑衅性,通过自主探索和互助交流,使他们敢于颁发自己的看法,可以大概从交换中获益。通过学生们自己的了解来订定教学目标切合学生学习数学的认知纪律,让他们切身履历题目标办理历程,进步他们对题目标感性了解,颠末一系列的实践和盘算,进步他们对题目标理性了解。能凭据详细情境,机动运用圆柱表面积的盘算要领办理生存中的一些简朴的现实题目,领会数学与生存的接洽;造就学生的视察、操纵、想象本领,生长学生的空间看法,渗透排泄转化的头脑。也可以造就学生精良的本性品格,包罗大胆料想勇于探索的创新精力,坚强的学习毅力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圆柱体的侧面积和表面积在本课课本中占重要职位地方,它们是学习别的多少知识的基础。以是本课的重点是:探索圆柱体侧面积、表面积的盘算要领,并能运用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盘算要领办理生存中的一些简朴的现实题目。

由于圆柱体的侧面积盘算较为抽象,加之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不敷富厚,以是本课的难点是:明白圆柱侧面睁开的多样性,将睁开图与圆柱的各部门接洽起来,并推导出圆柱体侧面积和表面积的盘算公式。而办理这一难点的关键是:把圆柱体的侧面睁开后所得到的长方形各部门同圆柱体各部门间的干系。

四、教学要领:

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并遵照“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要根据学生从感性了解到理性了解、从特别到一样通常的了解纪律,遵照开导式引导学生睁开头脑、探究证明思绪、循规蹈矩的教学要领,最大限度进步学生的到场率。如许的教学要领重要是让学生自动、自发地学习,让他们在学习中学会学习,这现实上交给了学生自由飞行的党羽,交给了他们点石成金的金指头。

五、学习要领:

在本课的学习运动中注意造就学生的空间看法、想象力、动手操纵本领、探索本领和推理归纳综合本领。以是学生的学法以学生自备的圆柱形纸盒、长方形纸、铰剪等学具为载体,在老师的引导下举行学习运动。学习运动以小组配合探索、交换讨论、互助学习为重要情势,老师适时举行点拨,建立同等、自主、调和的教学情况,通过学生的动手操纵、视察、比力、推理、归纳综合等充实变更学生多种感官的到场,让学生全面到场新知的产生、生长和形成历程,并学会操纵、视察、比力、阐发和归纳综合,学会想象,学会与人来往。在运动中得到乐成的体验,从而造就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得到“大家学有代价的数学”这个目标。

六、教学历程:

篇14:《锐角和钝角》教案、说课、教学反思

1教学反思

课标在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本课例试图以改变教与学的方式为突破口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情境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讨论,自主建立概念、理解概念和应用概念,体验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有效地激发乐学的情感。

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上,我力求做到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数学,同时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设充分参与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创新和想象能力。课后,我有如下几点感受:

一、让学生在富有童趣的生活情境中自主建立锐角和钝角的表象

低年级的小朋友学习概念一般都要经过直观感知──形成表象──抽象特征──内化成概念这一过程。锐角和钝角的教学属于概念教学。在第一环节的教学中,我合理重组教材,创设了参观蓝精灵的游乐园的具体情境,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知道数学来源于我们的生活。

二、让学生在有趣的综合活动中巩固和应用锐角和钝角的概念

活动化、个性化是课程发展的重要趋势。为了让学生在活动中“做”数学,演绎数学,我创造性地处理教材,第二环节选取各种各样的角让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给角分类,引导学生去独立探究,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然后学生在找一找、议一议、分一分、说一说的活动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自然而然地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锐角和钝角。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亲身体验什么样的角是锐角,什么样的角是钝角。让学生通过折角、拼角、比角、找角、动手去量角,感受角的大 1

小。整个环节充分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学习,体现了新课程的精神。利用电脑的动态演示使学生再一次更加形象直观地对知识进一步强化。通过“找平面上的锐角和钝角”、“走进生活找锐角和钝角”、“用巧巧手折角”、“用身体的某些部位比画角”和“生活中三种角相互转换的例子”等活泼有趣的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做中学,玩中学,体验到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最后一个环节我设计了“数一数,看谁的眼力棒!”主要是让学生在操作中再一次感受什么样的角是锐角,什么样的角是钝角,从而使学生在头脑中对锐角和钝角形成更深刻的印象。

四、不足与困惑

1.课堂中,学生的数学语言不够规范,教师在教学中虽能及时纠正和引导,但还有待他们去加深理解,反复训练。

2.在整节课中学生自主探究,动手操作的时间很充分,但真正操作起来,比较耽误时间,为了达到预定的教学目的,处理不好会适得其反,该如何把握,我一直在思索。

通过这节课我感受到只有教学设计上紧扣新课程理念,学生在课堂上才会乐学、愿学,学到真正有价值的数学。

本节课中也存在某些问题:

1.关注的面不够广,也就是说对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的关注不够;

2.本节课虽然我力求自己放手让学生动手去体验,去探究新知,但还是没能“放开”;

3.语速过快。

篇15:《锐角和钝角》教案、说课、教学反思

2教学反思

×月××日那天,我在阶梯室上了一堂《锐角和钝角》的研究课,整节课我将观察、操作、演示、自学讨论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引导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采取了找一找、分一分、做一做、画一画、、拼一拼、说一说等多种活动方式,让学生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掌握知识,形成能力。教后反思如下:

一、情境设置,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课始,从和学生的谈话中,引入游乐场的主题图,先让孩子们仔细观察主题图,在主题图中寻找阴藏的数学知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观察比较中抽象出角,同时也为探索新知作好了准备。

二、挖掘教材中的生活资源,让数学生活化。

教学中,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生动活泼且富有童趣的生活情境——角的家,让学生在角的家族里找出直角的哥哥和直角的弟弟在哪里。比如,新课开始,我设计了让学生找出游乐场中也就是我们熟悉的生活情境中的角,把学生的个人认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看成重要的课程资源,尊重‘儿童文化’,发掘童心童趣的课程价值,从观察实物到抽象出角,帮助学生在厚实的感性经验的支撑下,初步建立起角的表象。

三、在活动中探索,在交流中发展。

为了让学生做数学,本节课通过找角、做角、画角、拼角等活泼有趣的操作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用手中的材料创造角,让学生从无到有,体验角的产生,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利用各种感官去感受角,学生在做中学、玩中学,兴趣盎然。在学生找角的活动中,教师 1

及时鼓励学生,引导学生,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了最开阔的发展,当学生找出的不是钝角时,教师没有一概否定,而是通过探究发现不是钝角的理由。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讨论交流中澄清一些困惑,在探索中发展了数学思考和交流的能力。学生通过比角、找角、动手去量角,感受角的大小,这样学生不仅巩固了对角的认识更使学生感受到“角”就在我的身边,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这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让学生以打电话的形式告诉自己的家人。有一种亲切感。

篇16:锐角和钝角反思

龚鑫江

今天,教学了“锐角和钝角”。这节课是在上学期认识直角、比直角大的角、比直角小的角的基础上进行的,所用的方法是和三角板上的直角来比较。分析锐角、钝角、直角之间的关系后,又通过画角、折角、拼角等活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其中,帮助学生理解了感念、培养了创新意识和能力.总之,这节课我主要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的观察、操作,在操作中理解知识,培养能力。学生学的有兴趣,效果不错。我觉得,这节课之所以成功,主要在于我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创设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

给学生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也就是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课一开始我通过开放式设问:“在上个学期我们学习了角,关于角,你已经知道了些什么?你能做出一个角吗?并且和你的同桌之间相互摸一摸这个角”学生在这一环节里相互合作,互动性的交流由此开始了。接下来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画角,画一个自己喜欢的角,并且我在这里特别提出了要借助工具先用铅笔画角,然后才能借助水彩笔把所画的角涂上颜色,并标出角的顶点和边。然后就取材于学生,在学生所画的角中选取合适的角在黑板上展示。让学生观察对比,发现不同,从而导出这堂课的内容:锐角和钝角。

二、让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巩固和应用锐角和钝角的概念

上一篇:超净工作台的注意事项下一篇:成长记录袋评价研究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