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课堂设计教学思考

2024-04-18

多媒体课堂设计教学思考(共10篇)

篇1:多媒体课堂设计教学思考

多媒体课堂设计教学思考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多媒体教学被广泛的应用于教育领域,与“黑板+口述”的传统教学方法相比,它有效的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效果,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新主题。但是,现在我们老师使用的课件大部分都是自己编写的,质量参差不齐。试想如果老师使用的是一个质量不高的课件,那么再好的环境和设备对教学效果都发挥不了大的作用,因此课件的质量严重影响着多媒体教学的效果。那么,如何才能制作出高质量的多媒体课件呢?本文就自己的实际经验提出几点粗浅看法。

1课件的设计要遵循心理学的原则

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认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学习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影视心理学等心理学知识,特别是人们普遍的认识心理学。教育学中的认知构建主义认为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应包括刺激——反应——加工——迁移等环节。学习的过程就是外界对大脑进行刺激,使大脑对这种刺激做出一定的反应,反复的刺激——反应,才能使这种反应得到强化和加工,通过个体的主动构建,最后将这种反后的信息保存在大脑中。另外在知识迁移的质和量上,心理学家Treichler经过大量的实验证明人类获取信息的83.5篇来自视觉,11篇来自听觉。对所迁移信息记忆的时效性方面,人能三小时后能记住听到内容的30%,三天后降为15%:三个时后能记住看到内容的70%,三天后降为40篇;但如果视听觉并用,三小时后仍然能记住90%,三天后还可保持75%。

课件是一种集文本、图形、图像、动画、音视频于一体的新型高效的教学工具,我们就要充分发挥它多种媒体的作用,通过声音、色彩、动画等调动学习者所有活跃的思维细胞,强化对各种感官的刺激,使所提供的信息得到最大限度的迁移。多媒体课件作为教师向学生传授教学信息的工具,它的设计要符合教育学中的认知规律,遵循由易到难的渐进性的原则,从而容易激活学习的原有知识经验,利于原有的认识结构同化和索引新知识,加速新知识的迁移和巩固。2课件的设计要遵循教育性原则

教学内容是课件赖以生存的生命线,任何形式的课件都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离开了教学内容,再好的形式也是隔靴搔痒。因此在设计课件时,要深入钻研教材,围绕教学大纲,结合教学的实际需要,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把握好节奏、深度、分量,将教学内容和教学思想有机地结合起来。这里所说的内容也包括一定量本学科领域的前沿知识和最新动态。

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教育教学体系改革也在不断地推进和深入。这就要求课件的设计还必须紧跟教学体系改革的步伐,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认知能力。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将教学信息最大限度地迁移到学习者的大脑中,同时在教学设计中还要注意学生认识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启发学生进行创新学习,“授之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们的教育目的不只是让学习者学会课本上的内容,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使他们掌握创新的钥匙。

因此在现代教育理念指导下的教学设计,在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测评方法等环节与传统的设计不同。例如在讲授“二进制”这一内容时,我们可以设计成先给出二进制的概念,再讲二进制数的特点以及二进制与十进制的相互换算,然后让学生自己练习相互换算,也可以设计成先让学生认识十进制的特点,让学生自己在十进制特点的基础上总结二进制的定义和特点,然后让老师对学生的总结进行补充,最后由学生自己类推八进制、十六进制的特点。后一种教学设计不仅教会了学生二进制,而且还教会了学生任意进制,加深他们对进制本质的理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3采用软件工程方法开发课件

软件工程是采用工程的概念、原理、技术和方法来开发与维护软件的一门工程学科。它的基本思想是将开发软件当作生产一个工程产品来处理,把产品的开发过程划分为若干个相对独立又有明确任务的阶段,同一阶段的任务尽可能相同,逐步完成每个阶段的任务,最终完成整个产品的生产过程。课件作为一种教学用的计算机应用软件,我们采用软件工程的思路来开发,不仅可以提高课件的科学性和教育性,还能够极大地提高整个课件的稳定性和可维护性。在采用软件工程方法开发课件时,将开发课件的步骤与软件生命周期的阶段一一对应。

第一阶段就是计划阶段,包括制定开发课件必须完成的总任务和达到的总目标,对此进行可行性分析,制定开发计划。第二阶段即课件开发阶段,进行需求分析,明确教学目的,制定课件的大体框架,完成教学设计和脚本制作,并按既定的教学设计思想选用合适的开发工具制作课件,并用图像、声音、动画等予以润色。最后一个阶段就是测试,通过在不同的运行环境、操作系统及一些有意识的误操作测试课件的稳定性;通过反复运行,测试课件超连接是否正确,动画与解说词及内容是否同步。

4课件的制作要讲究艺术美

课件是一种集多种媒体于一体的混合体,合理地组织搭配这些媒体,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使学习者在充满视觉美的氛围中、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构建新知识。这样学习者就会觉得学习不再是一件乏味枯燥的事,而是在欣赏一件精美的艺术品。试想,假如使用一个纯文字化的课件,大片的文字材料,偶尔配一些简单堆积的图片,或一些单调刺耳的声音,加上或昏暗或艳扎的色彩,这怎么能够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呢?甚至还不如“粉笔加黑板”的传统教学的效果。

具体来说,在课件界面的整体布局上要做到中心均衡,主次分明,图形图像轮廓平滑清晰,色彩丰富均匀。对于图形图像可以先用flash对其边沿进行处理,再用photoshop等工具进行着色和打光,这样图形图像不但色调柔和逼真,而且占内存小。对于动画我们先用3ds.max制作,再用Animotor等工具处理,这样不但能提高动画的输出速度,而且画面流畅形象。对于文本要做到笔画丰满,大小有别,主次分明,呈现方式不宜过于活跃,以免分散学习者的注意力。

对于着色要遵循大统一,小对比,冷为主,突出重点的原则,即在整个课件中选用某一冷色系色彩作为主背景,选择清晰明快简洁的色彩为文本色彩,与背景形成小的对比,对于重点、概念等需要强调的部分选用清晰度较高,对比较强的色彩以提高学习者的注意力。解说词内容紧贴画面内容,语言力求通俗。在背景音乐的选材上要做到素材典型,格调和谐,高信噪比,从而使学习者在情感上形成共鸣。为了达到资源共享和满足不同学习者的需要,多媒体课件也逐步向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在开发多媒体课件时,还需要专业课程老师、课件论证专家、多媒体技术专业人员、软件开发人员及测试维护人员的通力协作,才能紧跟教改的步伐,制作出高质量的多媒体课件。

篇2:多媒体课堂设计教学思考

多媒体教学课堂的思考

作者: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张晓城

(本文浏览次数:

679)【摘要】 当前多媒体技术如何应用于课堂教学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所存在的问题和多媒体教学技术怎样进入日常课堂教学存在着某些认识上的误区。要充分有效的发挥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中作用,必须重视多媒体技术与课程内容整合及其整合方法。从新理解课程的概念、教学概念、学习的概念以及人们之间的教育关系。

【关键字】 多媒体技术;课程整合;认识误区;教育关系

信息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进而影响着教育并导致教育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改变。教育过程本质上成为一种选择的过程,教育的信息化也改变了课程概念、教学的概念、学习的概念,从而改变了人们之间的教育关系,最终全面改变了教育模式。随之而来,教育模式也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必将带来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

一、多媒体技术进入课堂教学的认识误区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以往的信息加工、获取、传递方面的落后局面。能用图、文、声、像和动态视频等效果直观地把传统媒体技术条件下难以表述的现象与过程主动而形象地显现出来。通过形象的手段来表达抽象的内容,引导学习者去认识事物的本质,使教学方法多样化,教育手段多样化,信息技术传递立体化,符合认知理论模型,对现代教育技术产生巨大的推进作用。

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却存在令人担忧的问题和认识误区。比如在理论上显的超前和乐观。把多媒体技术会带来的优质课堂教学可能性当成了必然性。同时片面的否定传统教学模式。导致多媒体教学模式

难以发挥应有的优势,甚至起到了负面的作用。在课堂教学环节方面尤为突出,表现在以下各方面:

1.“黑板搬家” 把传统课堂上板书的内容全部搬到了电脑屏幕上,再用投影仪设备投射到大屏幕上来代替黑板。其他教学方法依旧。老师眼不离显示器,手不离鼠标、键盘。成为无章法的机械式教学模式。“电灌” 在多媒体课堂教学中,使用最多的是powerpoint制作的演示型课件。它起到的作用成了替代板书。对技术问题讨论的很多,而对教育本身却淡化了。教育理论告诉我们,课堂教学不能“满堂灌”。不能讲得天衣无缝。要使学生有自学、思考的余地。而有些教师只管低头盯着电脑屏幕“念”或者操控电脑演示多媒体课件或者引用大量信息。大屏幕成了信息海洋,不管学生能否来得及阅读和消化。

3.有“肉”就不吃“豆腐” 完全抛弃了传统,有多媒体教学手段,决不考虑传统教学手段。忘了“豆腐”中含有“肉”不具备的营养成分。殊不知,“最好的技术”+“最先进的理论”≠“最佳的学习效果”。信息技术虽然本身具有一些其它教学媒体和教学手段所不具备的优良的特性,但是在带来优良特性的同时,信息技术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些局限。比如,网络教育可以实现教师和学生在时空上的分离。这打破了传统教学在时空上的限制,但同时也打破了面授教学所特有的师生交互性强、学习氛围佳的特性。研究证明,在所有的沟通形式中,面对面进行沟通的形式影响最大,也最有利于促进学习者之间相互知识建构、社会建构。可见,只吃“肉”而不吃“豆腐”也会造成“营养不良”。4.“血”不溶于“水” 教师在常规的教学环境下,一般均能表现出良好的教学设计能力。但是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普遍缺乏相应的教学设计能力。这里的“信息技术环境”指多媒体教学环境,网络教学环境。虽然通用教学设计理论和方法也能用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但是并没有体现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设计的特殊性。如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有的教师只让学生观看或操控用flash或3Dmax制作的实验动画完全替代了实物操作。根据戴尔的“经验之塔”理论,人的经验从直接经验、代替经验到抽象经验,依次排成一个“经验之塔”。教学活动应从具体到抽象,而真实的实验经验属于直接经验,不进行真实试验而直接播放试验录相或课件,违背了“经验之塔”所蕴含的教学原理。有的教师甚至在实验网络教学时,即使与学生近在咫尺,却非得通过BBS对话方式才可以交流,认为这才发挥了信息技术的作用。其实恰恰相反,人为地拉远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早在1998年,我国中小学教师考察团就对美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状况作了实地考察。发现几乎所有学科的课堂教学中,都是用了投影仪,多媒体等工具。教学几乎不采用传统教学方式。然而值得我们深思的是,“美国在九十年代后期和21世纪初,在教育信息化进程快速实现的前提下,基础教育质量不仅没有提升,其教育部门的高层主管还承认有较大程度的削弱。” 有人撰文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势有目共睹,模式不再单调,案例不乏精彩,推广却不理想”,发出了“整合课程为何叫好不叫座”的疑问。可见,教师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设计能力才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关键。而目前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设计理论比较匮乏,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完善。

二、媒体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

多媒体教学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多媒体进入日常课堂教学无疑是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但在课堂教学中为何出现了一些不理想的情况,不是多媒体技术的问题,而是理念上,使用方法上的不当而引起的,应将多媒体与课程教学进行整合,抓住其切入点,扬长避短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

1、教育现状的反思

回顾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历程。可以发现任何一阶段的教学活动都不能脱离教学理论作指导。南国农教授曾在电化教育的定义中明确提出“电化教育,就是在现代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主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育活动,已实现教育过程最优化。所以,我们应首先加强理论学习与研究,树立正确的多媒体教学观。多媒体技术只能是教育活动的一种辅助手段,而不能是教育本身。那么我们可以通过总结可以发现,目前在多媒体技术应用方面,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信息技术整合于课程,但是不是简单地应用与教学,而是应该创造数字化的学习环境,创设主动学习情景,创设条件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接触信息技术,让信息技术成为学习者强大的认知工具,最终达到信息技术改善学习的目的,以期最大限度地达到预期学习效果。

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其主体是课程,而非信息技术,切务为使用技术而使用技术,甚至不惜牺牲课程目标的实现为代价,应以课程目标为最根本的出发点,以改善学习者的学习为目的,选用合适的技术。特别切忌在使用传统教学手段能够取得良好效果,生硬地使用信息技术

3、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并不等于放弃教师的主导作用,而是教师主导作用的侧重点发生了变化。然而,有些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把主体回归的课堂变成了主体放任自流的课堂,过度弱化了教师的作用。在教学中出现了放手让学生在网络中自学而不进行监控,在讨论区中自由发言而不围绕主题的现象。这样,在网络环境下学习的优势不但没有发挥出来,而且连传统教学的任务也没有完成。教师应在实际教学中系统考虑教学活动诸要素和诸环节的相互作用,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方式优化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学生在通过信息技术、多种学习策略和多种活动形式主动学习的同时,不断地将反馈信息传递给教师,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不断地对教学过程实施随机调控,达到和谐共振的状态。整个教学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双向交流互动、不断循环、不断调控的过程。

4、过分依赖网络资源而忽视其它教学资源。从来就没有唯一的教学媒体,网络亦然,有很多方法可以提供学习资源,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影视广播、图书馆等。不能认为信息技术就是网络技术,只有网络资源才是唯一的资源和最好的资源。

5、过份偏重于素材性资源。很多教师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教学时,只是把通过搜索引擎找到的相关网页资源提供给学生,把大量素材性资源罗列在一起,这样,学生在互联网上学习获得的都是无层次、无系统、针对性差的素材性资源,同时,一些信息垃圾也会给学生带来负面影响。所以,教师在提供相关网页资源前,要做好引导学生对那些无关信息的筛选、过滤工作,有条件的学校可建立“防火墙”或把教育资源下载到学校的服务器上,利用局域网教会学生上网学习的方法,来防止学生受到不良影响。

二、应对措施

任何一种媒体都有其各自的优点和特殊功能。不存在一种“全能媒体”传统教学中教师书写板书所特有的亲和力、口头讲解及形体语言所特有的感染力是多媒体教学所无法替代的。在这种模式中,教师是主动的施教者,知识的传授和灌输者,并监控整个教学活动的进程。这种模式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便于师生间情感的交流,有利于传授系统和科学知识。不足之处是:教师主导课堂,忽视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不利于创新思维及个性化发展。而通过网络或多媒体的教学过程中,往往易忽视教师的作用,过分的依赖于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教学成本也大幅度提高。如,教学仪器的配置、资源的管理、开发等这与“有效学习”相违背。

因此,我们认为应积极借鉴和吸收传统教学设计的原则。在保留“传递——接收”式教学活动的基础上,加以改造。积极利用计算机、网络等信息技术手段,提供知识内化和外化的机会及条件,促进学习者学习动力系统和原认知技能的发展。在同一地点,同一时间实施网络教学,教师和学生的交互应和普通课堂一样进行直接交互,这样才能交流更流畅。此时并不排斥信息技术手段在面对面的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但应该用在能体现信息技术优势的设计中。

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具有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可交互、可操作等优势,但也存在一些负面影响(如上述所说)。在实施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过程中,应采取以下措施

1、高度重视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对学生进行人文、伦理、道德和法制教育,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

在推进信息技术教育的同时,不能忽视信息垃圾带来的负面影响。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为教育的发展与改革开辟了广阔的空间,但也带来了令人不安的问题,不科学、伪科学、不健康的甚至有害的信息垃圾泛滥。对此,许多地区和学校采取了建立“防火墙”或把教育资源下载到学校的服务器上,利用局域网教会学生上网学习的方法,来防止学生受到不良的影响。

2、加强信息技术教育与其它课程的整合。

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确实具有优化教育、教学过程的多种宝贵特性,集中体现就是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从而为学生创新能力和信息能力的培养营造最理想的教学环境,这样的环境正是创建新型教学活动进程的结构所必不可少的。而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能够有效地改进课程的教学,实现下面的目标:

1)增强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合作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使信息技术的运用成为学习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从而便于学生掌握信息的收集、检索、分析、评价、转发和利用的技能;

3)不仅促进了班级内学生的合作交流,通过互联网还可以促进本校学生与全球性学习社区的合作交流,从而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进一步探索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课程的整合,应该从传统的课件制作,转移到在各个学科的学习中应用信息技术和学习信息技术;积极探索应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只有这样,才能进行有效的整合,真正发挥信息技术对教育的推动作用。

篇3: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的点滴思考

一、多媒体教学可以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 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 积极思考, 求知探索的内动力。由于传统手段和教学模式都是:一本历史书, 老师一张嘴, 学生一支笔, 老师上边说, 学生书上画。其结果是讲者乏味, 听者无味, 学生的兴趣很难调动起来。而多媒体辅助教学, 利用生动活泼的画面和悦耳动听的音响刺激感官, 使学生耳目一新, 身心愉悦, 产生兴趣,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情景感染, 情绪体验, 内心产生共鸣, 得到启迪, 寓情于理、情理交融。例如在学习《改革开放》时, 为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伟大变化, 我借助了多媒体技术, 运用大量的图片采用对比的方法, 把改革前和改革后从衣、食、住、行等方面进行比较。最后用一首《走进新时代》结束本课。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 也培养了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多媒体教学可以增加课堂容量

历史学科有着比其他学科更多的图片、图像等文献资料, 中学历史课本中所涉及到的历史事件仅是众多历史事件的一部分, 而且, 课本中有一些历史事件只用几句话或几个字一带而过, 而这些历史事件又是需要被学生了解的。此时若利用在制作课件中收集到的音像资料、图片等, 就可以弥补课本的不足, 进而丰富课堂内容, 增加课堂教学密度, 使学生扩大了自己的视野。尤其是上历史复习课时, 使用多媒体教学更可以把繁琐丰富的知识点归结在一起, 节省了学生课堂反复查找课本的时间。如在讲专题《大国崛起———美国》时, 我选取了一段视频介绍美国的发展历程, 让学生带着问题观看, 总结出视频中谈到的美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视频效果很好, 既避免了复习课的枯燥乏味, 又将几本书中涉及到的知识归结到了一起, 加大了课堂的容量, 提高了复习的效率。

三、多媒体教学可以加强直观性

历史学科讲授的都是过去的东西, 对于现在的中学生来说, 不具有吸引力。如何让这些抽象而遥远的东西被他们喜欢呢?还是要借助多媒体教学。在历史课本中有许多战争场面, 这些战争在课本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是重点。传统教学中教师处理这些内容时是用语言和挂图向学生讲解, 不但教师费力, 而且学生也难于理解, 效果不好。我们可以运用电脑把战争的路线、经过在课件中演示出来, 再配上相应的视频, 这比教师枯燥的讲解效果要好得多。我们可以在课件的地图上做出战争的路线图, 交火处用火球闪烁, 再配上爆炸的声响效果。把整个战争活灵活现地展示在学生面前, 使枯燥乏味的历史活起来, 很好地解决用语言和挂图难于表述大规模战争的问题。如在讲授《二战》的时候, 我使用了电脑演示的战争路线, 学生们对于二战的整个进程有了很清楚的了解, 更有助于他们记忆二战这一课繁琐的知识。学生是很愿意接受这种教学方式的。

四、多媒体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传统的教学手段往往只是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理论、历史事件的原因和结论时被动的接受。要知道“论从史出”, 历史理论, 历史事件的原因和结论, 都是从历史史料中得来的, 然而传统的教学手段没法在课堂上引用大量的史料。多媒体教学在历史课堂上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多媒体辅助教学在历史课堂上的应用可以穿插大量的史料, 拓宽学生的视野, 可以使学生通过史料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锻炼了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确实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使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方式发生了变化。但是多媒体只是辅助教学的一种手段, 切不可喧宾夺主, 课堂教学依然要注重以学生为中心,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起引导的作用。

摘要:近年来,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 多媒体这一现代信息教育技术引进课堂教学, 大大活跃了课堂气氛, 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扩大了课堂容量, 提高了教学质量。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也充分的认识到了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

篇4:多媒体有效课堂教学思考

关键词 教学手段 多媒体技术 课堂效率

隨着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发展普及,课题研究在我校逐步深入,多媒体技术在老师们的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广泛运用。在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却存在不能发挥应有优势、达到“加分”效果的情况,究其根本原因,不是多媒体技术的问题,而是教学理念上、使用方法上不正确引起的。这就要求我们应将多媒体与课程教学进行整合,扬长避短使其发挥最佳效果。下面我就谈一谈对多媒体有效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首先,在多媒体技术应用方面,我们要加强四个认识:

1.信息技术整合于课程,但不是简单地应用与教学,而是应该创造数字化的学习环境,创设主动学习的情景,创设条件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接触信息技术,让信息技术成为学习者强大的认知工具,最终达到信息技术改善学习的目的,以期最大限度地达到预期学习的效果。

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其主体是课程,而非信息技术,切勿为使用技术而使用技术,甚至不惜牺牲课程目标的实现为代价,应以课程目标为最根本的出发点,以改善学习者的学习为目的,选用合适的技术。切忌使用传统教学手段明明能够取得良好效果,却生硬地使用多媒体技术。

3.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并不等于放弃教师的主导作用,而是教师主导作用的侧重点发生了变化。然而,有些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把主体回归的课堂变成了主体放任自流的课堂,过度弱化教师的作用。教师应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方式优化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将反馈信息传递给教师,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对教学过程实施随机调控。形成一个双向交流互动、不断循环调控的局面。

4.过分依赖网络资源而忽视其他教学资源。从来就没有唯一的教学媒体,网络亦然,有很多方法可以提供学习资源,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影视广播、图书馆等。不能认为信息技术就是网络技术,只有网络资源才是唯一的资源和最好的资源。

具体到实际教学运用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甄别可供选择的媒体类型

课堂教学中良好的教学效果的取得,有赖于选择恰当的教学媒体,帮助学生做出各种学习的反应。同一媒体,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其教学效果不一样;而不同的媒体,对同一教学内容,其教学效果也不一样。因此,多媒体必须同其他媒体相互协调。如:挂图、板书、模型、演示等手段相统一,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清晰的挂图、优美整洁的板书,逼真的模型、动感十足的演示等对课堂教学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对各种媒体的运用在组合上要体现科学、合理、高效,需要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对象等出发,组合媒体。一节课中使用的种类不易过多过杂,各种媒体使用间隔不宜太紧凑,要把各种手段所表现的内容有机合成一个整体,课堂上操作越简便越好。

二、明确多媒体课件制作主旨

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必须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有明确的教学目的和学习目标;必须符合教学规律,体现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艺术。为确保课件的质量,在课件开发的初始阶段,设计教师在选题时,要认真钻研教材,明确要达到什么目标,解决教学中的什么问题,突出哪些重点,突破哪些难点(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对学生而言,某些教学内容抽象,二是传统教学手段对文字、图像、动画和声音等信息的处理能力),采用何种方式,实现目标等,并按要求写出教学方案,教学过程结构的流程图。教师在执教之前,还可以听取学科教师的意见,分析课件的成功与否,在此基础上对课件进行修改完善。课件的制作不是老师现代教育技术制作水平展示,不可以花样繁多,而不合实际教学使用,要充分体现其教学“辅助”手段的功能。

三、把握运用多媒体的最佳时机

多媒体有丰富多彩的视听效果,可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但在课堂设计和运用时,又常常容易使教师在追求丰富多彩的视听与动画效果时,忽视学生的注意规律,导致学生的最终注意的落点不在文本,而在媒体。过多的无意注意使学生无法专心于视听媒体所蕴含的教学内容,容易造成学生没时间读文本,削弱了学生思索和解决问题等学习能力的训练。因此,在课堂上应把握住运用多媒体的最佳时机。

1.用于创设情景、激发兴趣时。教学中只有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调动起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而激起兴趣必须创造条件。现代教育技术的直观、生动、具体、形象、新颖等特点,都易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2.用于活化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气氛时。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使用,有助于语文教学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借助生动形象的画面理清学习思路,与作者进入同样的境界,从而领会课文的主旨;有助于数学课堂激发学生思维的灵敏度,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多媒体使用就是要成为“星星之火”点燃学生的课堂,使之形成“燎原之势”。

篇5:多媒体课堂设计教学思考

黄陂七中 李毕

进入信息新时代,我国现代教育技术已由过去的单媒体电化辅助教学发展到现在的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继而发展为网络教学。其功能也从解决重难点,发展为全方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地理学科的空间性、综合性和学科交叉性的特点决定了现化化教育手段必将在地理教学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多媒体辅助地理教学,作为一种崭新的教育技术、教学手段,正广泛地进入各级学校各门学科。

一、探究——为什么要利用多媒体辅助地理教学

地理是一门区域性、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在时间和空间上跨度大、延时长,内涵具有跨学科特征。尤其在自然地理部分,一些抽象难懂的地理概念、地理规律,单纯采用口头讲授或简单的板书、幻灯等教学媒体,较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多媒体教学能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延伸和拓宽教学时空,通过图像、声音、色彩和动画,传递教学信息,解决了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所造成的教学难点,使学习内容变得容易被理解和掌握。因此,计算机多媒体辅助地理教学,在说明概念、规律时具有简明准确的优点,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轻松的课堂学习环境。优越性1.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加快教学速度,减小教材难度,易于理解教材。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是多媒体教学的特点之一,它可以大大提高单位时间内学生掌握知识的数量,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从而使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变得容易;使学生能感知到传统教学手段无法表现的东西,如从大到宏观现象的天体运动,小到微观世界的生物循环,这比仅靠教师的语言讲解,更容易使学生理解和巩固。优越性2.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由于地理事象的广远性、复杂性、综合性,学生难以进行广泛的观察和深入的体验。而现代地理教学媒体不受时间与空间、宏观与微观的限制,可以无限延伸人的各种感官、思维,通过图像、音响、色彩、动画将地理教学涉及的地理事物、形象、情景、过程、分布、联系等直接展现于课堂,使学生可以生动、形象、直观、具体地感知和认知地理事象;通过现代地理教学媒体化虚为实、化远为近、化隐为显、化模糊为清晰、动静互化、快慢互化,便于突出地理教学重点,突破地理教学难点,使抽象事物具体化、形象化,使具体事物抽象化、概念化,从而缩短认知结构,提高学习兴趣,为师生的教与学活动提供极大的便利。优越性3.有利于改善教学环境。

利用多媒体系统,可以突破原有的时空限制,大大节省师资、校舍和其它教学后勤设备。电子白板教学还可以真正实现无粉笔教室,使教学有一个清洁的环境;减轻教师教学的负担,将教师从简单再造的环节中解脱出来,如利用多媒体教室的投影或幻灯媒体避免了低效的重复板书等,这样教师就可以将时间、精力和智慧分配到创新研究上来,为科研活动提供更多时间和精力。优越性4.有利于优化教学过程。

在地理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接受能力、记忆速度、理解程度、掌握进度客观存在着个性差异。比如有的善于观察和想象,有的善于思考和表述,有的善于应用和操作。运用传统教学模式和传统教学媒体,难以顾及学生个性差异,抑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借助现代地理教学媒体,则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选择地理教学内容的表述方式,选择地理学习进度和策略,使每个学生的潜力都能得到发挥,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学习基础上取得进步,从而使全体学生都能达到

基本要求,降低淘汰率。现代教学媒体用于地理教学,还改进了教和学的互动方式,使师生的教与学配合更加紧密。

优越性5.有利于促进地理教师素质提高。

现代教学媒体的应用可以弥补传统教学媒体的不足,比如对赛课教师的示范课,对优秀教师的公开课,对资深教师的研究课,都可以通过实况录音、录像,多次播放,分析评价,在广泛地研讨中提高教师教研的水平。利用录像电视系统可以全面观察地理课堂教学过程,分析地理教学情境,研究学生行为表现,改进教学活动和方式,既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又有利于加强教学研究。现代教学媒体的应用和发展,不仅可以承担地理教师的一部分职能,对减轻教师劳动,提高地理教师素质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实践———如何利用多媒体辅助地理教学

多媒体辅助教学,是一种把文本、图形、图像、视频、动画、声音等表现信息媒体的优化组合,并通过计算机的综合处理和控制,完成一系列人机交互式的操作。要制作高质量的地理课件,素材的搜集与整理很重要。教师有必要做到:

1.加强课前备课,建立资源库。

课前研究是教学的准备,只有课前进行充分的研究,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在备课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实际,充分利用现有条件下的网络信息资源素材库和教学软件,以及相关的CD、VCD资源,选取适合教学需要的内容来制作自己的课件,从而适应不同教学情境的需要。

2.加强地图素材积累。

地图作为地理的第二语言,在传统地理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建立起对地理对象的地域直观认识起了巨大的作用。因此,在地理课件的制作中合理的应用大量的各种类型的地图是课件制作的重要一步,地图的来源由四种主要方式产生。

1、来自扫描仪

2、来自电脑手工画图

3、来自电脑光脑光盘

4、来自网络教师要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要处处留心积累地图,媒体资源库的建立需要日积月累。

3.充分利用网络。

网上资源具有信息量大、更新快等特点,网络环境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库、资源库。教师应指导学生访问相关的教育网站,如中小学教育教学网中国地理教育网等等很多的地理教学网站,查看相关内容,以扩充教学知识,使学生视野开阔、思路广博。资源利用时要按教学大纲、教学目标、教学规律精心设计,善于取舍,切忌滥用。

三、注意———利用多媒体辅助地理教学局限性

第一,多媒体课堂教学节奏快,图文容量大,有时像电影一样,一闪即过,有时反映知识点不够系统。因此,过分依赖多媒体教学,常常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内在联系掌握得不够,各个知识点像没有被串联,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零散,不能形成整体性印象,容易被遗忘。而且从多媒体教学过程上来说,多媒体教学过程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相矛盾。因为,课件是事先设计好的,教学思路一定要按课件涉及来进行,学生只能按照教师固定的思路来思考问题和学习知识。也就是说,教师事先设计好了个有起点到终点的严密轨迹,而学生只能沿着这个轨迹走。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思维。

第二,过多地使用动画、视频、图片和声音,对学生的注意力造成干扰。一些课件背景五颜六色,学生无法看清字幕;课前就是一段躁人的音乐,似乎是活跃课堂气氛,实际上是扰乱了学生思维。数学课必须实在,落到实处,不能讲究华丽的外表。而且从对学生的影响上来看,多媒体教学有时会使学生产生视觉疲

劳。学生长时间注视显示屏幕,会使眼睛产生疲劳的感觉,还有一部分学生认为“屏幕转化太快,使人眼花缭乱”。

第三,鼠标点击代替板书,不利于构建学生知识体系。板书是教师的一项基本教学技能,可使教师随着思路灵活地改变预设,也可让学生随时参与到教学中,师生互动性更强。很多老师把所有的教学内容都直接做到课件里,课堂上以“鼠标点击”代替板书,这种即“击”即现、即“击”即逝的板书具有短暂性与局部性,给学生理解、记忆知识带来了很大的不便,不利于学生构建知识体系。而黑板板书随写随看,内容删减方便。条理清晰、系统性强的板书,则能较完整、科学地展示知识的发生、形成过程,有助于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内化知识。

四、思考———制作多媒体辅助地理教学课件应该注意

1.择要而行,防止“滥用”。一般来说,无论哪门学科,哪一课题,都可以实施计算机辅助教学,但是,对那些用常规的教学方法就能达到教学目标的内容,就完全没有必要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更没有必要去自制教学课件。制作地理课件,应该选择那些教学中难点问题较突出的内容。对学生来讲,一般的地理成因,地理分布,地理原理等内容,学生看不见、摸不到,难于想象,教师又很难用语言把它们描述等十分到位,而且采用其它教学手段也不能达到理想效果。这样的内容就研究制作地理课件,像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地震火山,泥石流、地形的变化。锋面雨带的移动规律,世界各科自然带的特征及景观。

2、制作课件要突出主题,不能“喧宾夺主”。精力主要花费在疑难上,对那些学生难以理解和想象的地理成因和地理分布知识制成动画过程。动画过程要尽量逼真,以启迪学生思维,增强学生的想象力,突破难点。对那些学生难以见到的地理景观,搜集有关图片和录像,编制成课件一部分,演示给学生,以增长学生的见识,了解和丰富地理知识。

3、设计要体现艺术性,切忌“故作玄乎”。

一个成功的多媒体课件,应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强烈的感染力。这样才能使学习者在学得知识的同时受到美的熏陶,情感的陶冶。屏幕对象包括文字字体的大小,类型、颜色、图形的大小、位置;静止图像的艺术处理,出现、消失方式;声音的大小,是否循环,是否作为背景。动画视频的显示位置。艺术设计涉及多个要素,因此要综合考虑,要从屏幕整体显示效果,设计各自的艺术特性。

4、设计要“团结协作,资源共享”。

一个优秀的课件所体现的不只是软件操作水平,也是课件设计者教学水平的体现。在学会了课件的初步制作方法之后,要进一步设计,制作出优秀的课件还得在教学方法有脚本的设计上多下功夫。我们广大课件制作教师们要做到素材共享,课件共用。其目的在于减少重复劳动,同时在使用他仍所制素材和课件时学习他人之长,借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篇6:多媒体视频课堂的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4课。

前一课《水结冰了》和这一课《冰融化了》探究的是水的液态和固态之间的变化。本课内容分为观察冰的融化和加快冰的融化两部分。

(二)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在前一节课的学习中,知道了水在0摄氏度的时候开始结冰。已经具备了初步的实验观察能力和记录实验数据的能力,能够通过小组合作等办法解决一些探究中的问题。

三年级的学生,实验方案的设计对他们来说有难度;在数字实验设备的使用上,熟练程度不高。但是《温度与水》这单元的内容贴近生活实际,学生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学习兴趣浓厚。

(三)教学环境分析

在数字实验室中、网络环境下开展教学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当环境温度高于0℃,冰的温度升至0℃时开始融化;冰在融化过程中,温度会长时间保持在0℃,直至完全融化成水。2.理解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热量是使冰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二)过程与方法 1.观测并记录冰块融化过程中的温度和现象,以及冰块周围空气的温度变化情况。2.设计、选择、应用一个快速融化冰块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养成在实验观察活动中保持认真、细致的态度,意识到细致的观察能获得更多的发现。感受、体验物质状态变化的可逆性。

2、意识到保护环境、低碳生活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观察冰融化成水的过程中温度的变化。

解决策略:利用数字实验设备的准确性,观察记录冰融化过程中的温度变化情况。

(二)教学难点:冰融化成水的实验设计

解决策略:学生利用学习网站、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小组合作,探讨设计实验方案。

四、教学方法、过程及整合点

(一)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充分运用已知的知识和方法进行分析和探索,使学生在实践中亲自体验实践出真知的重要性,形成愿意运用科学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去解决问题的科学价值观。本节课的教学就尝试采用实验探索、问题启发式教学法,加强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学习,使学生通过亲自参与探究冰融化时的温度变化情况和周围空气的温度变化情况的全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使他们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得到发展和提高。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环节说明 1.创设情境引入

多媒体播放一段冰雪消融、春暖花开为主题的视频,提出问题:那厚厚的冰雪在什么条件下就融化成水了呢?

【设计意图:使学生感受冰雪消融、春暖花开的美景,培养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将冰雪融化需要吸收热量的道理暗含其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体现从生活走向科学的教学观念。】 2.观察冰的融化

(1)学生猜想:冰在融化的过程中,温度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对周围空气的温度有没有影响呢?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大胆猜想、提出问题。使其乐于对周围生活中的现象提出问题并设法解决。】

(2)实验器材准备:数字实验设备安装及使用注意事项。并说明冰块融化需要的时间比较长,课上选择了融化过程中的5个阶段(全冰、冰多水少、冰水各半、冰少水多、即将完全融化,5杯)进行观察和测量。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数字实验设备,以得到更准确的数据,顺利完成实验。培养学生良好的仪器使用习惯和实验操作习惯。】

(3)设计实验方案:学生登录主题网站,充分利用实验器材,小组合作探讨实验方案。教师给出实验提示。【设计意图:针对学生年龄特点、教学难点,铺设台阶,体现由扶到放的过程。小组合作探讨实验方案,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互帮互助的精神。】

(4)小组合作,探究实验,填写电子实验记录单。大屏幕轮流监看各组实验情况。

【设计意图:小组合作探究,经历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熟练使用数字实验设备,直接在数字实验系统分析软件里填写实验报告,大大提高教学效率。】(5)转播发言学生屏幕,全班交流,总结。

【设计意图:让学生表达探究结果,参与评议,尊重他人意见,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交流、分享。】 3.过渡

多媒体播放贵州雪灾视频,提出新的问题:你有什么办法让冰融化得快一些吗? 【设计意图:结合生活经验和以上结论,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4.加快冰的融化

每组准备两袋冰,一袋自然融化,一袋采取措施,加以比较。又准备了木板、吹风机等多种工具和材料。学生浏览主题网站上的规则,分组进行对比实验,并总结。

【设计意图:设计、选择、应用一种办法,解决问题。注意对比实验的要求,并在实验中注意分工合作。得出结论:只要提供更多的热量就能加快冰的融化。】 5.环保教育

篇7:多媒体课堂设计教学思考

同江市第一小学 费双双

一、学习目标

(一)学习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50页例1及做一做。“倍”在小学数学里是一个重要概念,是在学生学习乘法与除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整数倍”的概念。也是学生后续学习小数、分数(表示率)、百分数、比的内容的重要基础。教材通过学生喜欢的兔子吃萝卜的情景引入,很自然地展开两个量的比较。通过动手操作,在观察比较中由“几个几”转化为“倍”,初步理解“倍”的含义,建立“倍”的概念。

(二)核心能力: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语言表达的能力,以及初步的数学模型思想。

(三)学习目标:1.通过旧知的复习,初步感知“几个几”和“几倍”的联系。

2.在“找一找,圈一圈,填一填”等操作活动,获得“倍”的直观体验,感受倍的实际含义。3.在观察、比较、变化、抽象中,经历“倍”的概念的形成过程,理解“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并初步建立倍的模型。

(四)学习重点:理解“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五)学习难点:建立“倍”的概念。

(六)实施资源:《倍的认识》名师教学课件、《倍的认识》助学单 二.教学过程:

(一)课前设计 1.预习任务

12里面有()个4; 36里面有()个9;72里面有()个8; 6里面有()个6 3个8是(); 5个3是(); 6个2是()。(利用平板电脑抢答功能)

(二)课堂设计

1.游戏导入,活跃学生气氛,引入乘法。2.创设情境

(1)利用花进行整理分析,初步感知“几个几”和“几倍”的联系。(2)初步认识“倍”,建立“倍”的概念。初步认识“倍”的概念2朵3个2朵我们就可以说的朵数是的3倍。(3)要运用数学思想理解倍

(1)去掉()朵黄花,粉花的个数就是黄花的2倍了。(2)增加()朵粉花,粉花的个数就是黄花的2倍了。

3.在丰收的季节里,勤劳的小兔子也忙着收获呢,一起去看看吧。(课件出示主题图)你能找出关于萝卜的数学信息吗?

②如果把2根胡萝卜看成1份,红萝卜的根数可以用几个几来表示?请你试着圈一圈再说一说。

小结:胡萝卜有2根,红萝卜有3个2根,我们可以说“3.巩固练习:(课件出示)的根数是的3倍”。

(利用平板完成选择题,自动批改)

(利用平板完成判断题,自动批改)

4.拍手游戏:(1)1.老师拍2下,学生拍的个数是老师的2倍„„(2)一个同学拍几下,其它同学拍的个数是他的3倍。5.创造“倍”,理解本质

你们能不能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创造出一个倍数关系?(完成助学单)例子: 用()是()的()倍说明它们的关系。

画和,画出你想研究的倍数关系。:

篇8:多媒体课堂设计教学思考

一、现行多媒体辅助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其一, 观念陈旧。在部分老师心目中, 多媒体课就等于优质课。在现在的公开课竞赛中, 不管教者的语音语调、教态、教法和教学效果怎么样, 如果不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就很难评上奖。也有的老师认为多媒体内容越丰富, 形式越多, 教学效果就越明显, 从而出现了英语课堂教学华而不实的倾向。

其二, 重点、难点不突出。多媒体课往往容易上成欣赏课。教者在很大程度上是靠不断变换的画面, 各种各样的声响效果来吸引学生。这样, 在制作教学课件的过程中, 很多教者考虑得较多的是如何使自己的设计显得精美, 如何声、形、色俱佳, 如何才能达到好的视听效果, 而对于教材的重点难点不去深究, 也无暇深究。学生上课就像走马观花, 看似课堂容量很大, 似乎获得不少, 实则所学有限。

其三, 师生缺乏情感交流。有的CAI不仅是将课文内容搬进了电脑, 还附上讲解、说明和演示, 在整个课堂教学中, 学生的注意力全集中在银幕上, 机械地观赏显示出来的画面和文字, 聆听音箱里传出来的声音, 而老师只是一个电脑操作员, 简单地按按Enter键。课堂以教师的操作为中心, 没有师生情感上的交流, 课堂上老师与学生心灵之间缺乏交融。

其四, 多媒体运用的范围太狭窄且内容仅仅限于课本。高中教学是一环扣一环, 课时紧, 任务重。高中英语教学与高中英语毕业会考和高考紧密相关。能否顺利完成大纲所规定的高中阶段英语教学任务是每个英语教师必定考虑的首要问题。利用多媒体教学在很多教师看来只是在公开课, 比武课上使自己提高针对某一课的教学质量而利用。平时没有时间和精力去考虑, 更谈不上利用多媒体强大的功能优势开展研究性学习。

二、多媒体辅助中学英语教学的对策

如何能解决多媒体应用方面出现的种种问题, 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来辅助中学英语教学呢?

首先, 英语教师不仅要掌握多媒体运用技术, 更重要的是要理解现代教育技术的本质。利用多媒体教学, 要在“辅助”二字下工夫, 要明白多媒体教学只能发挥其辅助作用, 而不是用它来代替教师来充当课堂的主导。传统教学方法并非一无是处, 不可全盘否定。教师既要了解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 又要看清楚多媒体教学的局限。要在教学手段方面既发扬传统教学的优点, 又要适当采用, 合理利用多媒体, 以求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实际上, 并非每堂英语课都要自始至终使用多媒体。

其次,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同时要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奈斯比特曾说:“处于伟大的知识经济时代, 我们最需要的是创造力和创新精神”。当今世界知识更新速度很快, 学生学习的性质应当由传授性、继承性转变为探索性、创造性。研究性学习已经成为世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趋势,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成为了整个教育改革的灵魂。而这一切并不是CAI中的内容可以代替的。在灵活多变的英语教学课堂上, 程序化的电脑语言并不能创造出良好的学习环境, 更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 要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要善于抓住和保护学生瞬间的创造性火花。要灵活运用CAI, 善于舍弃一些过时的, 可以称之为“鸡肋”的东西, 让学生变被动地观看电脑屏幕为主动参与课堂教学。

其三, 课件的制作和利用要围绕教学重点和难点而定。教师如果自己设计制作课件, 要注意抓主流, 弃旁支, 简单明了, 不能为吸引学生注意力, 寻求感官刺激, 而讲究多多益善, 或制作得华丽虚空。

其四, 拓宽多媒体的辅助范围。多媒体辅助教学不能仅仅限制在利用现存的CAI软件, 也不能仅仅只是为提高课堂评课得分时才利用。否则就没有真正发挥多媒体的功效。高一高二新授课, 高三复习课, 甚至是试卷讲评课都可以巧妙地利用多媒体, 将教学内容拓宽, 掘深。在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时, 不妨把研究课题分为若干子课题交给学生, 利用电脑制作相应的辅助材料, 提交课堂, 进行讨论研究。

篇9:多媒体教学运用数学课堂的思考

一、借助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多媒体教学是建立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科学技术基础上的教学模式。多媒体教学设备包含多种功能,不仅能上网查询资料,还能以图片、视频等形式向学生展示相关内容,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随着电脑的普及,许多学生对计算机较熟悉,且对互联网的兴趣较高,而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数学课堂教学,可有效提高学生对课堂模式的兴趣。例如,数学教师在讲解《平行和相交》的相关知识时,可利用网络将生活中常见的平行、相交等现象显示出来,如铁轨、双杠等,引出该数学知识,将这些平行关系分别用两条直线表示出来,并引导学生思考两条直线之间的关系,这几对直线的特点等,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现象中对抽象的平行与相交相关概念进行理解。在此过程中,熟悉的生活现象,动画、图片展现形式均会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受,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学习的兴趣,从而强化数学教学效果。

二、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提高学习效率

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与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有着紧密联系,如果学生无法充分地参与课堂,则无法理解和吸收数学教师所讲解的内容,学生的学习效率会降低。而多媒体可通过创设情境来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因此,数学教师应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模式的作用,根据数学课堂的相关内容,设计出数学情境,引起学生对数学知识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融入该情境中,并引导学生对其中蕴含的数学关系进行思考,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例如,数学教师在上《长方体与正方体》时,可创设一个情境,小兔子要收拾自己的玩具,需要将多个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积木放在装积木盒子里,但是小兔子怎么也放不下去,小兔子应该怎么放积木?数学教师可据此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概念提出,引导学生思考小兔子该如何摆放积木,并让学生说出长方体和正方体各自的特点。不仅如此,数学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将生活中多种与长方体、正方体有关的生活现象展现出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该数学知识,从而引导学生思考,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三、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许多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时,如果某个数学知识理解的难度较大,则学生不容易记忆该知识点,且可能会回避相关的重、难点知识,长此以往,学生会形成畏难情绪,这种负面、消极的态度会直接影响学生后期的学习,不利于学生的成长。而数学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设备,将数学知识中理解难度大以及重点的知识进行专题讲解,利用图形化、立体化、动态化的技术来针对该难点进行全方位的讲解,从而促使学生理解该内容。例如,数学教师在上《比的意义》时,可利用动画的模式将该知识表现出来,如某班4个学生分12个苹果,男生3名、女生1名,让学生思考如何分,之后移动屏幕上的苹果,按照比的方式分给4个学生,并对该知识进行讲解。

四、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激活课堂气氛

多媒体教学模式具有直观性和趣味性。数学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时,可采用动画、图形、视频等形式来讲解数学知识,这种形式可有效活跃课堂的气氛,激发学生的感官,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教学上。例如,数学教师在上《长方体与正方体》时,可播放《喜洋洋与灰太狼》的动画,让学生指出在该动画片中哪些物体是长方体,哪些物体是正方体,学生在动画的吸引下,会积极地参与课堂学习和讨论,使得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从而让学生的注意力均集中在课堂上。

五、多媒体辅助数学教学的运用要科学合理

多媒体教学模式有助于改善教学质量,但是教师应合理地利用多媒体技术,以多元化的形式来展示数学知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活跃课堂的气氛,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多媒体技术始终处于辅助地位,数学教师应注意把握课堂的重心,利用多媒体技术设计出适合学生的课件,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引导学生思考,从而让学生理解、掌握相关知识。多媒体教学模式是优化课堂教学的重要方式,数学教师应科学应用该技术,创设具有趣味性、针对性且层次分明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活跃于课堂,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篇10:多媒体课堂设计教学思考

目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师严重缺乏,大班教学暂时还不可避免。在大量补充教师来源之前,大力提高大班教学效果也许是当前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之一[1]。为了解决这个实际难题,多媒体教学手段纷纷被应用到外语课堂教学中去,这样既符合语言教学和学习的特点,又能够弥补和增强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无疑会缓和高校师生比例失调的矛盾,节约教学资源。但是现代多媒体技术和英语大班精读课程各自的特性要求相关的教学要件必须与之相适应,这其中就包括对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结构设计的内容重新调整。采用现代多媒体技术的英语精读课程的课堂教学结构设计必须根据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内容、学生需求和水平、教学条件和学生的特性等要素对媒体进行取舍。对师生的教学过程,形式需求设计的多媒体组件和方法等多种教学要素的整体安排必须到达最优化组合,并形成特定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

二、大班和精读课教学

国内外研究证明, 班级大小跟教学质量之间无直接的关系[2]。因此英语教师往往对大班教学褒贬不一。持怀疑甚至反对态度的教师认为大班教学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1)学生多,语言练习机会少,同教师的交流少;(2)课堂纪律有时难以控制;(3)教学效果差,四级通过率底;(4)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教师难以把握教学的程度和进度;(5)课堂教学空间小,不便于组织师生互动活动,难以活跃课堂气氛;(6)教师批改作业负担加大等等[3]。肯定和支持大班教学的教师认为其有一些好处:课堂环境轻松,气氛活跃,学生没有压力,不用担心点名,班上总有人能够回答老师的问题并大胆发言;能够增加竞争意识,可以博采众长,结交朋友等等。同时我们应该清楚地看到,大班教学不失是缓解当前外语教师严重不足的无奈之举,更何况目前大班教学是否能达到教学效果仍然难以确定。

传统的精读课程主要采用语法翻译法,教学活动采取深入细致地分析课文范本,向学生传授语言知识,操练常用句型,注重语言的正确性。教学步骤以教师讲授生词开始,然后介绍语法,逐句地讲解课文,为巩固新的单词、语法和重点和难度句式,教师向学生提出相关问题或是布置作业。勿庸置疑,传统的精读课教学存在着一些缺陷,但它对打好学生的外语基本功是非常有帮助的。现代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外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新的精读课程开设以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为最终目标。课程设计以实现这个目标为原则。为更好地实现这个目标,部分教师已经开始着手有关如何提高英语大班精读课程教学效果的方面的研究。如王建新等人[4]提出四条策略:(1)集体备课,发挥团队优势;(2) 提高讲课的主动性,以激情讲课;(3) 科学运用多媒体教学,合理控制教学信息量;(4) 应用认知心理学研究成果,合理安排讲课和练习。

三、大班精读课多媒体教学结构设计现状

多媒体技术运用到外语课堂教学去也是教育部大力提倡的。为了更好地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技术到外语教学中去,各高校纷纷采用多媒体教学,开展相关调查和研究。研究认为,多媒体技术在大班英语精读课教学中使用有如下优点:(1)多媒体能够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学生能够学到纯正的发音;(2)多媒体图文并茂,画面动感,学习内容易记难忘;(3)便于提供真实材料,操作灵活,资源共享;(4)加大了授课量,节省了师资;(6)有助于学生自学;(7)学生焦虑度降低等等。同时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中的使用也暴露出一些问题:(1)教学量过大。部分教师采用多媒体手段组织教学,目的是避免写粉笔字,电子教案成为手写教案的翻版,授课仍然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忙于作笔记,学习非常被动:(2)教学方法单一,部分教师仍然主要采用传统的语法翻译法组织教学;(3)教学材料选择不合理,学生外语交际能力差,上课容易走神;(4)多媒体配套设备不全,功能难以充分发挥;(5)课件形式设计、内容安排、难度等忽略学生实际水平和个体差异等等。

Kenneth等人[5] (p 61)认为课堂教学的关键是课堂活动。那么就英语教学而言,课堂教学设计是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前提和基础,它为英语课堂教学的实施提供可靠的“蓝图”。采用多媒体手段的大班英语精读课程课堂教学设计中的重要一环就是媒体的选择与应用。媒体的选择一般依据教学任务,教学内容,学生的需求和水平,教学条件而取舍[6] (p 246)。而多媒体的实际运用主要是根据教学结构设计预先安排好的步骤进行。而教学结构的设计要根据教学内容和任务的要求,以及教学目标的规定,确定多媒体和教学方法的应用,安排师生活动形以式及活动程序。

四、多媒体课堂教学结构的最优化设计

我们认为,在大班精读课堂上采用多媒体技术授课是必要的。发挥多媒体技术授课的关键是设计出合理的课堂教学结构。教学结构设计的最优化就是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特点,对教学中师生的活动过程、形式涉及的.教学媒体和方法等多种要素进行整体最优化的安排,形成特定的最佳的结构或模式。大班多媒体精读课程教学结构的最优化设计就是在明确的教学目标,具体的学生,特定的教学环境的前提下,我们必须依据教学任务、教学内容、学生的需求和水平等教学要素,对多媒体的使用进行最优化的组合,保证能够达到最优教学效果。

多媒体大班英语精读课教学最优化设计的前提是,要明确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环境、教学条件和授课对象。最优化的教学活动目的是将教学目标实现到最佳程度。董宏乐[7] 的对比研究显示:不同层次的学校的教学目标和施行措施不尽相同。大部分的非重点院校和地方院校外语教学的目标是功利性的,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四级通过率,绝大多数学生学习的首要任务,乃至唯一任务是通过四级考试。多媒体的选择必须依照完成教学任务的需要。当前部分教师对外语课堂采用多媒体技术产生误解,课堂讲授时展示大量的图片或是播放原声录音或电影;其结果往往是既

[1] [2] 下一页

不能按时完成教学任务,又使学生上课容易走神。现代教学认为,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主要充当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因此多媒体的选择要考虑教师和学生的特点。

教学方法的最优化选择。有的教师发现,多媒体教学实践活动在学生中产生了强烈的反响。根据学生平时的反映、课堂表现与最后的反馈意见,多媒体教学比传统教学的模式具有更大的优势,但是如果两者结合起来,取长补短,可能将产生更佳的效果[8]。因此对教学法的选择上应该针对不同的教学活动做出最优的选择。具体来讲:语言结构部分以示范教学法最佳,对话部分以情景教学法为佳,阅读和写作部分以语法翻译法为佳,互动活动部分以任务型教学为佳。最佳的教学方法要求使用最佳的多媒体组合。比如对话部分以情景教学法为佳,但是情景教学法要求多媒体再现或是创设教学所需的情景。以投影仪和媒体播放的声像材料必须是与对话内容最佳关联的;在媒体的选择上媒体播放工具优先于投影仪,因为媒体播放工具能够非常方便地再现情景,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达到精神的集中和愉悦并存的境界,从而加速对情景的感知和理解。因此英语课堂教学结构设计中,教师必须对教学法及其需要的多媒体组件做出最佳选择。

对输入和多媒体手段的最佳选择。精读课堂教学的直接目的就是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多媒体教学中的输入不应该是手写教案的翻版,必须符合多媒体大班精读课教学的特点。输入内容应该主要是能够激发学习兴趣的不可理解的输入,而不是可理解的输入,因为我们坚信显形教学比隐形教学更有效[9]。认知心理语言学研究成果显示:语境因素是理解的另一关键因素。多媒体技术运用非常便捷地创设相关语境。遗忘是造成记忆困难的直接原因。而造成遗忘的原因不是时间因素,而是语料在短时记忆种会互相干扰,即前摄和倒摄的作用[10]。通过再现教学内容和设计相关语境,多媒体技术的采用无疑会非常方便地达到克服此类干扰目的。教学内容的最优取舍同样是非常必要的。精读课堂上投射的教学内容必须是在课程结构计划时经过教师精心选择的。重点单词、句型结构和情景的合理再现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教学内容的媒体再现方式应该根据需要做出最优取舍:教师讲解语言结构部分时应该采用图片、幻灯片等形式引导词汇和语法结构;对话部分应通过教师文本讲解和媒体播放录音形式讲授;阅读和写作部分多采用投影方式显现重点和难点。

课堂活动的最优化设计。课堂教学的主要弊端是设计的语境大都是虚构的,不利于对学生实际的交际能力的培养。多媒体技术通过视频,播放小电影,对话等形式完全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些丰富多彩的实况外语节目,能够弥补以上不足;同时能够保证纯正的语音,有利于学生口语的提高。大班课堂教学设计可以采用全班、双人练习等组织形式,同时为了突破空间的限制,我们完全可以将课堂当作英语角,让学生自由寻找训练对象,而且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性相对较高。同时多媒体课堂教学设计往往包括相关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软件,非常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

五、结 语

多媒体大班精读课程教学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外语综合运用能力,同时适应了现代科技发展和我国高校当前发展的实情而应运而生。为适应这种新的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优势,我们必须要设计出与之相宜的最优的教学结构。

参考文献

[1、3、8] 刘润情,戴曼纯.中国高校外语教学改革:现状与发展策略[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5] Kenneth T. Henson & Ben F. Eller. Educational Psychology for Effective Teaching [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

[4] 王建新等.扩招后提高英语大班精读教学效果的对策与试验[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3,(5) .

[6] 南国龙,李运林.电化教育学[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7] 董宏乐.复旦大学和云南大学在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上的比较[J].云南教育, 2002, (82) .

[9] Norris, J., & L. Ortega. Does type of instruction make a difference? Substantive findings from a meta-analytic review [J]. Language Learning, , 51(1):157-213.

[10] 桂诗春.记忆与英语学习[J].外语界.2003, (3) .

上一篇:取用地下水 申请范文下一篇:有路让我秒回童年七年级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