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教学反思

2024-04-17

j教学反思(共12篇)

篇1:j教学反思

《j q x》教学反思

本学期开学,我们全体新教师进行了课堂亮相。本次活动中前辈教师和领导在认真听取了我们讲课之后,除了对于我们做得好的地方予以肯定,更多的是为我们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提出了宝贵的意见。

《j、q、x》这篇拼音教学中,主要的教学目标是让孩子们学会声母,认识声母j、q、x的形,能够读准声母jqx的音,初步掌握ü上两点省写的规则。j、q、x与ü相拼省写ü上的两点的拼音规则是这堂课的难点。

针对于低年级孩子学龄段学生学习特点,我在课堂教学中注意了以下几点:

一、创设故事情境,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以《小ü历险记》的故事贯穿学生课堂学习始末。故事中的小ü在旅途中认识了j、q、x三位好朋友,并且把自己的韵母朋友介绍给了小ü,有礼貌的小ü以后每次见到j、q、x三位好朋友都要摘掉小帽子。

二、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给予他们想象空间。在学习声母j时,我利用小鸡的图片和j声似,形似的特点,创编了一则小儿歌帮助孩子记忆。而到了第二个声母开始,我便以小ü的口吻像同学们求助,帮助小ü创编儿歌,帮助小ü。这样一来,学生的积极性很高,而且因为是自己编的,记忆也犹为深刻。实践证明,让学生自己创编儿歌学拼音,不仅能让枯燥的拼音课变得有趣味性,而且还能发展学生的语言,从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注重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语文教学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我们不但要做到“教书”更重要的是要做到育人。因此在创编《小ü历险记》过程当中,我创设了鸡妈妈送给小鸡气球作为礼物,但是小ü却没有礼物。小鸡看到可怜的小ü想要把自己气球送给小ü,并提问学生“猜一猜小ü会不会要?”孩子们各抒己见,有说不要的亦有说不要的。在揭晓了小ü没有要气球的答案之后借势渗透德育教学。

虽然本次课堂教学较为新颖,但是还是有很多不足之处。首先,故事与知识之间的转换衔接不够好,孩子们在听课中很容易有跳戏的感觉。在拼读音节时大家一起读好象没有任何问题了,可是抽读,却发现还是有混水摸鱼、滥竽充数的孩子。于是我就通过开火车的形式读,发现不会的孩子,就亲自教他们读,但是一节课下来,仍然有不会读的孩子。原因还是部分孩子听讲出现走神情况。这就需要在平日的课堂教学中注重孩子的倾听习惯培养。

其次,课程设计中并没有很好的考虑学情。没有很好的抓住知识点,我的教学设计中把时间过多的浪费在独个声母学习,而没有关注到声韵母结合的音节拼读才是孩子拼音学习中的重中之重。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要做到“舍得”。舍得把学生已知知识舍弃,舍得把浅显知识点略讲。课堂教学中,有时并不一定要做到面面俱到。

最后,一堂成功的课关键在于课堂中学生的学习效率。除了要学会新的知识,还要注意复习巩固旧知,做到温故而知新。而这一项我在课堂上没有很好的做到,前面的故事和声母学习耽误了过多时间,导致后面的j、q、x与ü相拼省写ü上的两点的拼音规则学习过于仓促。极易造成学生对知识点掌握不扎实。拼音教学的方法需要我们来创造,只要我们善于把干巴巴的抽象符号变活,善于寻找规律,善于抓住儿童年龄特征,让学生感受到汉语拼音的优美与奇,就可以使孩子好学,乐学拼音,为识字教学打下坚实基础。

篇2:j教学反思

(四)(边说边板书),谁知道声母

(四)是指什么?”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很快就明白“声母

(四)”是指第四部分声母,j q x 教学反思。简明扼要的开场白让学生对声母有一个系统的认识。接着我又对学生说:“声母

(四)”就藏在这些图片中(边说边贴图),同学们快找找,看看它们长什么样?叫什么名字?通过找找看看的游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利用生动有趣的插图,让学生从图中体会字母的形和音,通过认真观察,对字母有了一个形象直观的感性认识,有效地帮助学生识记和发音。采用这种方法,学生学的轻松,并愿意主动探求和辨别声母的形和音,教学反思《j q x 教学反思》。

在jqx与韵母相拼时我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教学,小组里有序的拼读,做到倾听、纠错、评价、挑战,然后叫小组展示,其他组进行评价,让学生在小组学习及展示、评价中和在听别人展示、评价中学会拼读的方法。

jqx与ü相拼省写ü上的两点的拼音规则是拼音教学中的一难点。其难在一是容易忘记省写ü上的两点;二是不知为什么要省写ü上的两点;三是学会了省写规则后,又将其它声母(如:n、l)与ü相拼时也去掉ü上两点;四是省掉两点后又将ü读成u,造成拼读错误。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在课前让一个小组的四个学生排了一个小游戏:三名学生当jqx,一名学生当ü,当jqx见到ü时总是调皮地下小ü的眼镜。同时让学生编儿歌:“jqx”很调皮,见到小ü下眼镜,下了眼镜还读ü,学生只要念着儿歌,就会想起游戏,就会想到jqx与ü相拼的拼音规则。

篇3:j教学反思

J.TEST[1], 即实用日本语鉴定考试, 是对日语学习者的日语运用能力进行检测的考试。它有两个突出的特色, 直击日语学习者的软肋。一个是强调听力的重要性, 另一个是记述题。比如AD级的记叙题满分为60分, 每小题6分, 评分十分严格, 即使有微小错误, 该小题得分也是0分 (每小题得分只有0分和6分两种可能) 。

以下是J.TEST的AD级考试记述题真题中的两个小题。

记述题型1

(注:按照例句要求, 在A、B处填入合适的词语组成句子)

昔はAな街だったのに、今ではすっかりB。

参考答案:A=にぎやか, B=さびれてしまった

记述题型2

(下例是要求用给出的词语完成乙的回答。)

甲:この書類は、データにミスが一つも見つからない。

乙:【1いかにも2田中さん3完璧】

参考答案:いかにも田中さんらしい完璧な仕事ぶりだ。

由此可见, 该考试记述题的设计并不似我国英语四、六级考试, 没有作文题, 但是, 看似简单的记述题, 不仅要求书写规范, 而且要求语法功底扎实, 遣词造句符合日语表达习惯, 击中了考生对于日语知识掌握的软肋。事实上, 考试结果也显示, 有些考生总分虽然已经很高, 比如, 经J.TEST中国事务局证实, 2011年曾有一位考生总分高达828分, 却因在记述题中写不出足够的、规范的日语短句, 未达到单项不得低于20%的最低得分要求, 而无法获得能力认定证书。

二、高职日语写作教学现状

从国内日语教师发表的关于日语写作的论文考察, 高职日语教学中, 《写作》课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时态、助词、接续、标点符号错误比比皆是, 出现大量不符合日语习惯的“中式日语”, 思维紊乱, 读起来不知所云[2]。对于高职日语来说, 尽管教师水平总体偏低的因素不可忽视, 但是日语写作的教学要求偏高, 学生没有建立扎实的造句基础却要求“建立楼阁”。就像学校逼迫老师写“论文”一样, 也逼迫学生写“文章”, 从而导致教师现有的能力无法体现。

高职教学强调以够用为度, 这个宗旨被充分运用到听、说、读的教学活动之中, 却没有很好地运用到写作教学中, 从高校使用的写作教材可知, 中国日语教师似乎也对写作教学具有极大的自信, 但教学效果却不尽如人意。

不可否认, 很多高职日语专业学生用中文写“文章”也很勉强, 但是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无意引导学生先写出中文, 然后进行转换为日语的翻译活动, 这样就把日语写作与翻译混同, 而把中文表达本身就有问题的文章翻译成日语, 从而创作出令人无法理解的中式日语“文章”。

三、关于改革的几点思考

1.回归造句原点

对于高职日语专业学生的写作教学, 可以回归教学原点, 从认识日语本身的结构规律逐步深入。在理解日语句子核心是谓语的前提下, 从句节成分功能入手, 过渡到简单的名词句、形容词句、形容动词句、动词句, 在能够正确运用每个词汇、词组后, 再视可能过渡到复杂句, 上升到描述过程、抒发感情、阐述论点的高度。

2.不与翻译混同

日语写作必须与翻译, 特别是中翻日完全区别对待, 遵循日语语法的规律, 充分理解并掌握语法体系中句子构造与句节成分、功能。先写中文再翻译的写作教学, 则忽视了日语逻辑与汉语逻辑的不同点, 此举不仅无法杜绝中式日文, 而且无法形成对日语逻辑思维的正确认识。即使运用日语思维有难度, 必须通过母语翻译中介来开展写作活动, 也必须先形成日语句子, 然后通过翻译对自己的创作进行再检验再认识。

3.及时、公开的评议

作文教学的效果很大部分取决于是否及时、认真、有效地进行评议[3]。但作文评议极其艰巨、困难, 甚至可能耗尽教师所有的业余时间。因此, 如果设定过高的目标, 评议就会陷入形式主义。

作文的个别评议工作量大往往导致事倍功半, 甚至徒劳。与其徒劳, 不如在课堂上进行公开评议, 这样能发现学生共同的不足, 既能加深印象, 又能活跃气氛。不过, 这也要求写作教学的课时达到一定量, 不然学生平均得到的指导时间太少, 也不能收到教学效果。

4.训练对网络资源的利用

现代信息技术突飞猛进, 依然抱着陈旧的日语写作教学方法不放, 也不免会被能熟练运用CTRL+V和CTRL+C的学生嘲笑。事实上, 高职日语专业学生毕业后不太可能写长篇大论, 一般只是商务往来的文书、信件, 极少存在抄袭、学术不端等问题, 放着现有的丰富资源不会利用反而问题更严重。如果学生在校期间就已经能够写准确每一个句子, 加上能够熟练运用网络资源, 就可以更容易地找到解决今后工作中涉及写作的问题的途径。

在日语原文的网络上不仅能找到个别词语的自然表达方式, 而且任何情形下的商务文书范文均可以通过“ビジネス”“例文集”等关键词在日语网页搜索获得。教师必须熟悉这些丰富的资源, 并反复训练学生将其熟练运用于各种商务场景。

5.引导有目的的课外学习

大量的阅读、视听等必然对写作有良好的帮助, 但高职日语教学课时少, 学生学习任务重, 不可能投入很多的时间阅读日语原文、开展视听活动。怎样消化理解、如何指导让课外学习内容运用到写作上也是教学中应该留意的问题。

四、结语

高职日语写作教学不应浪费精力“做表面文章”, 而应在写“符合日语句法、符合日语逻辑、符合日语表达习惯的句子”方面下工夫。当今世界的网络功能足够强大, 所有日常交往的书信、商务信函范文都能在网络中找到, 学生们能写出符合日语规范、符合日语思维逻辑习惯的句子, J.TEST考试就足够了。这说起来虽然简单, 但对高职日语教师提出了再学习、再提高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实用日本语鉴定工作网.http://www.j-test.com/.

[2]洪林青.论高职日语写作教学现状及对策.华章, 2011, (6) .

篇4:“j、q、x”教学反思

在孩子的精神世界里,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新课程也十分注重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发音认形环节先看图,练习发音,师由熟悉的字音“鸡”带出声母“j”的发音,形象生动帖近生活,学生易于接受,再半扶半放学习“q、x”。小组合作观察图画,编儿歌,认形,交流,汇报,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脑子去思考,主动参与,积极探索,充分调动了学的欲望,使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生自读自悟,将学生推向了学习的主体位置。

拼读环节中,先让学生认读“鸡、七、西”三个字,再给“qī、xī、jī”找朋友,《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很感兴趣,学习兴致高,适时练习拼读,使拼读不再枯燥无味。再玩找伙伴拼读的游戏,进一步巩固了“j、q、x”与韵母的拼读。学生在玩乐中尝试自己学有所用,从而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能让每一个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发展。

篇5:《j q x》教学反思

去年我也教了半年的一年级,说句实在话,拼音并不是我喜欢教的内容,因为整个拼音教学结束后发现学生掌握的并不是很好,老师还要花一定的力气去巩固复习,烦琐而没有味道。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jqx与ü相拼的规律,讲了又讲,学生依旧一错再错。今天上这节课在完成了第一环节之后,重点探究j、q、x与ü相拼的规律,我先在黑板上写上j-i—ji j-ü-ju,板书后让学生自由拼读,这时有些细心的`孩子就发现了:“老师,你写错了。”我吃惊地说:“是吗?”,其他的小朋友也是眼巴巴地看着黑板,看看老师哪里写错了,见我没有说话部分学生就议论开了,趁这个时候我就问他们:“你们为什么说老师写错了呢?错在哪里啊?”这个时候就有学生把小手举得高高的,有的说:“jqx与ü相拼时怎么去掉。

篇6:《j q x》教学反思

教学中,我通过创设情境、编顺口溜、听儿歌等形式,让孩子们在自主实践中兴趣盎然地学习。从提升孩子语文综合素养的目标出发,我整合教学资源与目标,促进孩子观察、思维、表达等多方面能力的提高。教学中我始终以人为本,始终把自己放在引导者、参与者、服务者的位置上,真正让孩子成为课堂的小主人,鼓励孩子联系已有生活经验及知识基础,学习新知,探究拼音方法及识记声母的方法,让孩子在课堂上尽情地发挥,尽情地展现。

1、复习巩固,迁移运用。

学生在学习时记得快忘得也快,因此许多知识要不断的复现。拼音教学之前我让学生复习已学声母,从而巩固了声母的发音方法:又轻又短。学生能将它迁移运用到本节课jqx的学习当中。同时,创设情境,为课堂营造了一种和谐、宽松的氛围,学生倍感轻松,学习兴趣大增,也使课堂教学自然引入,避免知识出现的突然性。

2、看图说话,导入拼音。

儿童已有了较丰富的语言基础,他们可以完整地说很多话,发很多音,只是还不懂得分音节拼读。因此本课教学时,我利用课本插图,让学生看图说话。在看图说话过程中,也适时点评适当引导,培养学生说话完整、看图细致的习惯,并能让孩子在倾听的过程中积累语言。从而引出j的教学,水到渠成。结合拼音的插图学习拼音的音和形,既渗透了声母的读音,又激起了学生学习兴趣。

3、出示字母,教学发音。

教学发音是学习的重点,因此,教师的示范极为重要。因此教学时,我在范读时做到口齿清楚,声音响亮。同时也用心来倾听学生的发音,及时纠正。练习时面向全体,利用各种形式读音,争取在最短的时间里让尽量多的孩子有站起来的机会。

4、自编儿歌,识记字形。

只要学生能记住新学字母的音和形,什么办法都可以试试。因此课堂上,我鼓励孩子自己编顺口溜、儿歌来帮助记忆。课堂上,孩子们想出了许多有特点的顺口溜。

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重点不突出。这节课的重点是jqx与ü相拼时省去两点的规则,这也是这节课的难点,应用多的时间去解决,可从我的整节课看来,每个环节用力平均,没有突出重点。这使得学生不知道该重点掌握哪些知识,眉毛胡子一把抓,到最后什么也没掌握了。

所以在以后备课中,自己要很清楚这节课的重点与难点,针对重点和难点要舍得花时间和力气让学生去说,去读,去练,让学生真正做到明明白白,清清楚楚,而不能象蜻蜓点水一样轻轻带过,否则,自己白费了力气,学生还是糊里糊涂。就拿今天的课来说,在教完jqx与ü相拼的顺口溜后,我只是让学生带上声调读ju,qu,xu读了两三遍,觉得都会读就进行了下一个环节,等读到带这三个音节的词时,好多学生就读不出来了,这说明学生还未掌握ju,qu,xu的带声调读,这同时也说明了刚才在处理重点上处理的不到位,没有用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多读,多练。

篇7:《j q x》教学反思

刚开始在设计这堂课时,我在上课内容选择和课堂教学设计开展颇有几分疑问。低段识字和课文教学我已有一定经验,但是拼音课堂教学一直还是传统的教学方式,无非是借助图片、儿歌等方式来引导学生掌握拼音的拼读,在反复读中逐步掌握拼音的拼读。

在本堂课中,我通过创设童话情境的方式借助图片分别引入 q x 这三个声母,借此通过引入韵母i a来进行两拼音i qi xi 和三拼音ia qia xia来拼读,同时使用个别读、齐读、师生读、小老师领读等方式来引导学生在多种方式朗读中逐步掌握拼音的读音。在这堂课教学中,自我感觉设计还不错,但是一年级学生由于刚入学不久,课堂教学纪律还不够完善,需要在今后的课堂中逐步强化。

篇8:j教学反思

1 当今国内翻译教学现状

我国历史上对翻译教学的记录可以上溯到唐朝,但真正把翻译教学归入翻译研究的范畴,并在英语专业课堂中普及是在1979年《基础阶段英语专业学生教学大纲》实施以后。三十年多年来,在广大一线教师、学者的一致努力下,我国翻译教学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据统计(张春芳,2004:10),仅1999年到2003年6月,我国在国内21种期刊上发表翻译文章数百篇,其中包括127篇翻译教学、17篇翻译测试以及7篇翻译教材;出版教材60来部。近年来,随着翻译地位的日益凸显,翻译教学的研究也受到了更多的重视,翻译课堂呈现多元化趋势,但仍存在下列一些不足:

首先,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以语法纠错为主要内容的翻译课堂模式仍然存在,尤其在二、三线教学型院校。笔者在多所高校外语专业师生中进行的调查发现,目前通用的翻译教学模式大致可分两种:教师单向地向学生传授翻译理论与技巧并进行一定量的练习;教师课前布置学生进行语篇翻译实践,课堂上以讲授语法错误为主并辅以一些语篇分析。这样的模式在某种程度上巩固了学生的语言基本功,但忽视了翻译教学的本质。其次,注重翻译结果。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翻译练习后,教师会对照“参考译文”进行讲解,指出翻译中的“错误”;另一种常用的方法则是教师从不同视角对同一原文的两个或多个翻译版本进行对比分析。重视翻译结果的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归纳、运用翻译技巧;对同一原文不同翻译版本的对比分析更有利于学生在实践中选择最优翻译方法。然而,不可否认它在理论和实践上也存在相应的不足。在理论上,翻译的最终产物对读者或译者很重要,然而对翻译学习者更有帮助的是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产生的思想,他/她在翻译中遇到了什么问题,如何解决了这些问题;在实践上,过多地强调纠错容易挫伤学习积极性,滋生学习者对教师的依赖性。另外,教师在课堂上选举了不同体裁的语篇,在实际讲授中却很少对翻译严格分类,针对性不明显。

由此可见,尽管近年来翻译教学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仍有不断完善的空间。在我国政治、经济、文化高度国际化的今天,汉-英翻译发展的必要性与迫切性已为翻译界公认。翻译理论和实践的发展离不开翻译人才的培养,因此我们要大力加强翻译教学改革的力度,为向社会输送高质量的翻译人才做准备。

2 J.House及其翻译质量评估模式概述

J.House是当代德国著名的翻译家、语言学家以及系统翻译评估的先驱者。她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建立的翻译质量评估模式在国际翻译批评界尚属先例;90年代末,在实践基础上,House又对原来的模式进行了修正,增加了新的内涵。笔者(2007;2008)曾发表过专门介绍House翻译质量评估模式的文章,因此本文中为了叙述方便,仅作简要介绍。

1)基本假设

House(1997)认为翻译是语义、语用的篇章等值,用译语取代原语的活动。翻译质量评估的重要任务之一是通过对比原语和目的语的语篇特征,寻求它们在同一整体情景语境中是否具有相同的意义及功能。House对语篇的分析是建立在英国语言学家Halliday M.A.K系统功能语言学语篇分析模式之上的,强调语言是一种交际选择,具体表述如下:

语言功能在语言表层结构的实现与社会文化环境紧密相连。社会文化环境决定语篇体裁,后者由语境三要素,即语域分析中的三个变量:语场、语旨和语式决定。语场指正在发生的事,进行的社会活动的性质、特点,语言所谈及或描述的内容;语旨指交际者、交际对象、他们之间的地位、角色关系;语式指交际形式,如书面体、口语体等。语场、语旨和语式与语言的三大元功能相联系:语场体现了语言的概念功能,语旨体现了语言的人际功能,语式体现语篇功能。从词汇语法层面看,与语场相关的概念功能由语言的及物性结构实现,与语旨相关的人际功能由语言的情态系统实现,与语式相关的语篇功能由主位-述位结构以及衔接手段实现。综上所述,正如张美芳(2007:12)教授在一篇论文中总结,运用这系统功能语言学语篇分析模式来研究原文和译文,“可以象剥茧抽丝一样从外到内,从上至下进行全方位的考察”。

2)评估步骤

House的翻译质量评估模式融入了Halliday语域分析,包含了对原文和译文在语篇轮廓(textual profile)上的系统对比。具体方案如下图所示:

评估的具体步骤为:

a)对照上图,分析原文语域轮廓;

b)增加原文通过语域实现的语篇体裁或风格描述;

c)得出原文“功能分析报告”,包括人际功能和概念功能信息,即原文传递了什么信息,信息发送者和接收者间有何关系;

d)对译文进行相同的描述。

e)对比原、译文轮廓,找出误译或不对称的翻译。语境层面的误译称为“隐性错误性误译”,而指称方面的非对称或目标系统方面的误译则称为“显性错误性误译”;

f)得出译文“质量报告”;

g)最后,译文将被分为显性译文或隐性译文。

3)显性翻译和隐性翻译

House在翻译评估的最后一个步骤,将译文区分为显性翻译或隐性翻译。通俗来说,显性翻译,如演讲、文学文本等,“明显”是翻译。它是一种“语言涉及”,对照评估模式的四个层次,原文和它的显性翻译可以在语言/文本、语域和体裁上对等;但在文本功能上,虽然对等仍旧可能,但性质发生了改变。隐性翻译,顾名思义就是让读者看不出文本是翻译,具有很大的欺骗性。隐性翻译包括商业、科学文本、旅游手册等,在译语文化中与原文享有同等的地位。它在原文中不与特定文化、,读者相联系,其功能是要使原语的语言文化框架和话语世界在译文文本中得到再现,而不是把译语读者带入原语的语篇世界。从四阶分析模式看,隐性翻译要求在功能和体裁上实现完全对等。也正因为如此,语言/文本和语域将有所改变,这些变动将由一种基于跨文化研究的“文化过虑”手段来完成。另外,House也指出“显性-隐性”并不是二元对立,而是一条变化的弧线,因此在评估中要避免文本分类绝对化。

3 J.House的翻译质量评估模式对我国翻译教学的启示

从上文看,House依据系统功能语言学、语篇分析等理论建立的翻译质量评估模式视角独特,系统性、科学性较强。模式自提出以来受到了国内国外翻译界的广泛关注。其中不乏批评,矛头集中在对评估范畴细化、评估科学客观标准、评估取样等各方面的质疑;然而House基于实证的推理及她对翻译过程、翻译能力的描述无疑也给翻译教学带来了一些启示。

1)基于翻译评估模式的原、译文质量分析法

翻译教学看重翻译结果,但更看重翻译过程,后者是翻译课堂或翻译能力培训过程的中心。在课堂上采取House建立的翻译质量评估模式来分析原、译文;对比两者在功能上的对等;或对比同一译文的不同翻译版本不仅能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也有助于学生探索学习翻译技巧的灵活运用。为了证明该方法在翻译课堂的有效性,笔者曾对自己所教学生进行了实证尝试。实证中采用的原文选自学生熟悉的《现代大学英语精读3》第八课《寂静的春天》,译文为张鑫友教授的版本。课上学生被分为不同的小组,要求将原、译文在语场、语旨、语式各方面的特点一一列出,然后做出相应的质量功能报告,最后对比两大质量功能报告得出结论。学生讨论出的最终质量报告表明:张鑫友的译文在概念功能和人际功能方面大致符合原。由于原文作者的语气-警告人们不要滥用各种杀虫剂和化学肥料,基本被保留了下来。即使译者付出了很大的努力,读者还是能察觉到这种语气的存在,因此译文可归为显性翻译。译文在概念功能方面没有发生改变,与原文对等;但在人际功能方面则变化稍大。首先从语场角度看,译文使用了大量中文中的四字结构和复合短语,使译文看起来比原文要正式;译文中由于严格遵守英文句式,因此使用了许多英式汉语结构;一些必要的连词没有翻译等都说明译者没有在翻译的这些层面留意。语旨上,原文随和、亲切的用语,教育性的体裁被一种严肃、正式的语体取代。语式上,译文大量使用了书面语、成语等,使源文简单的“媒介”变复杂。通过这样以学生为主,教师指导为辅的方法,学生积极性提高了,在分析的过程中潜意识地接受了翻译技巧的训练。100%的学生认为,用翻译质量评估模式来分析原、译文有助于更灵活、更有针对性地进行翻译实际操练。

2)显性/隐性翻译分类法

很明显,不同文体的文章对翻译的要求不同。House在质量评估的最后将译文进一步区分为显性翻译或隐性翻译,认为:显性翻译是对与始发语所属语言、文化息息相关的原文的翻译,始发语的语言、文化有自己的独特性,在翻译中应尽可能维持这种独特性,因此译文明显不是直接面向目标文化读者;而隐性翻译的目的是让读者读起来象原文,具有很大的欺骗性,它在译语文化中和原文享有同等地位。因此诸如显性翻译中的人际功能不对等,隐性翻译中的语域、语言/文本不对称都不能简单地归纳为“错误”。在翻译课堂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先对原文进行功能质量分析,然后决定是翻译成显性版本(version)还是隐性版本,强调不同分析层面的不同对等要求。这种做法目标更明确,也可以增加学员的翻译效度。

3)跨文化意识

翻译是一项跨文化的传播活动。作为信息载体的语言只有在其作用的文化背景中才有意义。离开文化,则无法达到两种语言间真正的交流,因此对一名合格的翻译学员来说,熟知两种文化的异同十分重要。文化不仅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它还体现在语言上。House通过大量的分析,得出了英语和德语语言在直接/间接、自我/他人中心等五个层面习惯用法的不同。这种不同同样存在于汉英两种语言中,因此在翻译课堂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不断探索、总结,并在翻译操练中尽量避免语言习惯造成的不对等。譬如,英文的一大特点是好用被动语态,尤其在说明性文体中,而中文的习惯用法应尽可能使用主动态。下面的例子选自佳能打印机的说明书翻译。

原文:The four digit number automatically assigned whenthe document is accepted for sending is printed.

译文1:当文件许可发送时,文件会被自动分配一个四位数的序号,该序号会被打印出来。

译文2:打印文档成为可接受发送对象时自动分配的四位数编号。

很明显,译文2更符合翻译要求,译者除了恰当地将英文的被动态转换为汉语主动态外,在语言的组织上也更显简洁。

4 结束语

除上述三点外,House翻译质量评估模式中诸如体裁和翻译策略等理论都可以运用于翻译教学。由此可见,翻译教学作为培养翻译人才的重要手段有不断拓新的空间,因此翻译教师应不断学习新理论,深入研究翻译教学的各方面,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使我国翻译教学事业更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House,Juliane.Translation Quality Assessment:A Model Revis-ited[M].Tubingen:Narr,1997.

[2]陈浪,柴明颎.多元化:翻译教学的必然发展趋势——以英国高校的翻译教学为例[J].外语界,2008(2).

[3]李广践,郑禄英,朱莉安.豪斯论翻译质量评估模式[J].井冈山学院学报,2007(7).

[4]李广践.对J.House翻译质量评估模式的反思[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8.

[5]张春芳.中国翻译教学初探[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

篇9:j教学反思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 语音教学 z与j偏误 教学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8-0120-02

一、韩国学生在使用z与j时存在的偏误分析

在对韩国学生进行汉语语音教学时不难发现,很多学生对于汉语z和j的区分存在问题,在“说”和“写”时常将二者混用。

本文以韩国??高中二年级汉语班第一次随行评价(????)内容为基础,对其中涉及z和j的汉字进行归纳,总结存在的错误类型并统计错误率。

本次随行评价的内容为简单的汉语自我介绍,其中涉及z和j的汉字共9个:叫、今、级、家、姐、自、介、再、见。通过对这些汉字的简单统计,这九个汉字全部正确的学生共70人(参加本次随行评价的学生共209人),仅占学生总数的33.5%。此外,除去空白试卷,我们发现,“家”、“姐”、“再”、“见”四个字出现错误的人数均超过50人,超过学生总数的25%。

通过对这些汉字存在错误的具体分析可以发现,除“叫”字外,其他几个字都存在不同比例的z与j的混用情况,其中“自”字的混用情况最为严重,占错误总比的52%,此外,“再”、“见”、“级”三个字的z与j混用情况也比较明显,其所占错误比率分别为43%、32%和29%。“家”、“姐”、“今”、“介”四个字的z与j混用情况虽然不像“自”、“再”、“见”、“级”四个字那么明显,但其错误比率也都在15%以上。

二、韩国学生在使用z与j时存在偏误的原因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韩国学生在使用z和j时存在一定程度的偏误现象。究其原因大概可以归纳为以下两点。

首先,从汉语的角度来说,z和j的发音方法相同——均为不送气、清、塞擦音,只在发音部位上有所不同——z为舌尖前音而j为舌面音。这就会使有些学生因为不能很好的区分出发音部位而导致二者的混用。

其次,从韩汉对比的角度来说,韩语中?的发音与汉语z发音相似,它们的发音用国际音标表示都为[ts],但在发音部位上却有所不同:汉语z在发音时是由舌尖抵住或接近上齿背阻礙气流而形成,而韩语?在发音时则是舌尖抵住下齿,舌面前部向上接触上齿龈和硬腭堵住气流,使气流冲破阻碍摩擦发音。

在发汉语j音时,舌面前部抬起紧贴硬腭前端,然后再将舌面稍微离开,与硬腭形成缝隙,使气流从缝隙中流出发音。韩语中没有与汉语j功能相同(即做声母)的子音(相当于汉语中的声母),与汉语声母j发音相似的音为?,是由韩语子音?与母音(相当于汉语中的韵母)?组合而成。这种情况就使韩国学生在学习汉语遇到j声母时,出于习惯将其读成或写成z。

另外,通过比较可以发现,与汉语z相比,韩语?音的发音部位与汉语j更为相似,这也导致学生在学习汉语时对于二者不能很好的区分,因此在使用时常造成误用。

三、针对韩国学生z与j偏误的教学建议

通过对韩国学生在学习和使用汉语时出现z与j的偏误原因的分析可以看出,造成韩国学生z与j误用的原因首先是韩语?与汉语z发音相似,但其发音部位却更接近于汉语j。其次,韩语中没有作为子音的j音,但却有由子音和母音组合而成的、与汉语j音相似的?音。由于这两方面的原因,就造成很多韩国学生在学习和使用汉语时不能很好的对z与j进行区分。

针对上述情况,对外汉语教师尤其是面向韩国进行汉语教学的教师应在进行汉语语音教学时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面向韩国进行汉语教学的教师在进行语音教学时,不应全部照搬已有教学经验,只对汉语中有、韩语中无的语音进行强调,而要根据学生实际学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说明。

其次,在进行z与j的教学时,汉语教师应突破单纯靠反复朗读进行教学的方法。汉语教师在进行z与j的教学时,要指出二者在发音方法上的共同点:均为不送气、清、塞擦音,在学生了解二者相同点的基础上,教师可以通过图片展示的方法,指出二者在发音部位上的不同之处,使学生对其不同有直观上的感受。

第三,将汉语与韩语进行对比,指出汉语z与韩语?在发音部位上存在的不同之处;同时也要将汉语j与韩语?在发音部位上的相似进行说明,并指出二者在发音方法上的不同。

此外,在对韩国学生进行汉语语音教学尤其是初级阶段的教学时,为了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汉语语音,汉语教师可以适当以韩语为媒介来帮助学生对汉语语音进行识记。但在采用这种方法进行教学时,教师要注意适度原则,尽量避免学生在以后的汉语学习过程中对韩语产生长期的依赖。

四、余论

通过对韩国学生在本次随行评价中涉及的9个与z和j的相关的汉字错误类型的分析不难发现,除z与j的混用外,这些汉字的其他错误类型也有一定的相似性,如都存在声调错误和韵母错误。另外,除“自”字外,还都存在声调位置的错误。

此外,通过对此次随行评价中其他汉字在拼写时存在问题的简单统计发现,上述错误同样存在于其他汉字的拼写中。

对于韩国学生在汉语语音学习过程中出现的这些具有趋向性的错误,汉语教师要针对不同的错误提出不同的教学方法,尽量减少或避免学生在使用汉语时出现这些错误。

参考文献:

[1]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延边大学等25所大学《标准韩国语》教材编写组共同编写.标准韩国语[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篇10:j教学反思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j、q、x与ü相拼的规律,讲了又讲,学生依旧一错再错。本学期上这节课的时候,我很认真地分析了本节课的难点,一是学生容易忘记省写ü上的两点;二是不知为什么要省写ü上的两点;三是学会了省写规则后,又将其它声母与ü相拼时也去掉ü上两点;四是省掉两点后又将ü读成u,造成拼读错误,为了攻破这一难点,这节课的设计思路是: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创造性地使用多种教学形式,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去获取知识,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我设计了三大教学环节:一发音认形,二拼读,三探究与ü相拼的规律。

在完成了第一和第二环节之后,重点探究j、q、x与ü相拼的规律,我先在黑板上写上j、i、ji、jü、ju,板书后让学生自由拼读,这时有些细心的孩子就发现了:“老师,你写错了。”我吃惊地说:“是吗?”其他的小朋友也是眼巴巴地看着黑板,看看老师哪里写错了,见我没有说话部分学生就议论开了,我觉得这种故意设置错误的方法对吸引学生注意力,启发学生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都是十分有利的。趁这个时候我就问他们:“你们为什么说老师写错了呢?错在哪里啊?”这个时候就有学生把小手举得高高地,有的说:“n、l与ü相拼时就没去掉上的两点。”有的说:“j、q、x与i在一起时,i上的那一点就没去掉。”有的说:“如果去掉ü上的两点,就不是ü而是u了。”还有的说:“老师没写错。”(可说不出理由)……大家七嘴八舌,各抒己见,争论十分激烈,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全班绝大部分学生都参加了这个问题的思考与争论。在争论中既巩固了前面所学的知识,又激发了学生对新问题的思考。

学生们经过一番激烈的争论,我说:“同学们,老师想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听完故事后,再请同学们来说说老师到底写没写错。好吗?秋天来了,大个子j,中个子q,和小个子x要到龙山公圆游玩,去那里采摘红红的大枣,像灯笼的柿子。韵母ü听说了,哭着闹着也要跟着去。你们看看,这个ü的眼泪都出来了。j、q、x看见了,说:“想和我们一起去也行,不过得把你的眼泪擦干净。”“好的,好的!”ü高兴的说完,就擦干眼泪和j、q、x拉起了手。”我绘声绘色地讲完故事后,从学生们脸上的表情能够看出他们已经明白了问题的`答案。于是让他们齐声回答老师黑板上写的错没错。在一声响亮的“没错!”声中,j、q、x与ü相拼时省写ü上两点的规则便深深地印入了学生的脑海之中。于是我让学生认真拼读后,继续讲故事:韵母u听说j、q、x要去绿色庄园,也闹着要去。j、q、x说:“不行呀!你看,小ü擦掉了眼泪和你长的一模一样,要是我们带你去,就分不清你们俩了。你还是让别的声母带你去吧!”“好吧!”u又去找别的声母了。所以呀,j、q、x是不能和u在一起拼的。这样j、q、x与ü相拼的规律学生掌握得更加扎实了。

篇11:j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参考2)j q x

这是我教的第三个一年级了,第一次接触拼音时觉得没什么好教的,孩子们在幼儿园都学过,小学学习只是复习巩固,教后发现孩子根本一知半解,有的孩子竟掌握了很多错误的知识,开始的不重视使得学生习得效果不佳。第二次教学时细而全的过了一边,浪费时间而且效果亦不佳。迎来了第三次拼音教学,针对上两届的经验,每节课前我都会预设将孩子们普遍掌握和不易接受的分开,确定重难点,努力创造高效课堂。

《j q x》一课计划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定为学习j q x的读法写法及学会拼读j q x的音节。有了前车之鉴,所以教学中将j q x与ü相拼的规律作为教学重难点。分析孩子易错点:一是学生容易忘记省写ü上的两点;二是不知为什么要省写ü上的两点;三是学会了省写规则后,又将其它声母与ü相拼时也去掉ü上两点,造成拼读错误,为了攻破这些难点,这节课的设计思路是: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创造性地使用多种教学形式,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去获取知识,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我设计了三大教学环节:一发音认形,二拼读,三探究与ü相拼的规律。在完成了第一和第二环节之后,重点探究j、q、x与ü相拼的规律,我为引起学生注意力在黑板前突然问道:“我是谁?”无聊的问题引起孩子们的注意,看看我要出什么花招,看后,不以为然的回答:“你是许老师呗。”“再看。”齐声答:“许老师。”“我要变身了,看看我是谁?”这是伸出两个拳头放在头顶上方,高兴地喊道:“小ü。”于是我开始了小v的自我介绍“大家好,我是小v,他们总说我是爱哭鬼(带着哭腔说),其实只要和j q x y在一起游戏,我就会变得坚强,他们是我最好的朋友。”我绘声绘色地讲完故事后,从学生们脸上的表情能够看出他们已经明白了问题的答案。趁热打铁把ü变到了黑板上j-ü-

jü,刚写完,孩子们立刻发表意见了“老师给ü见q不哭了要去点”。我急忙改错j-u-j u,改写完后,“这次对了吧?”话音刚落,引起了孩子们的争论,有的说对了,有的说错了,“我已经给ü差点眼泪了啊?”有个孩子立即反驳“他和j在一起时擦掉眼泪,前一个不是还没和j在一起呢吗?”我装作恍然大悟“哦,是啊!”其他学生也被一语惊醒。之后顺利的完成了q x的板书。板书后在一声响亮的“没错!”声中,j q x与ü相拼时省写ü上两点的规则便深深地印入了学生

【部编版】2018年一年级上册语文《汉语拼音》精品教案 的脑海之中。于是我让学生认真拼读。结束了本次教学。不足之处:

篇12:j教学反思

8、9加减法的应用》是在学习9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安排的,教材是根据一幅主题图,让学生通过图里的数学的信息解决数学问题,经历数学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掌握计算方法,并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索精神。本节课采用主动探究的教学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体会到教学的乐趣。

首先让学生复习和巩固8和9的加减法,为今后熟练地口算打基础。

然后我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设计闯关游戏,通过设计三关,使学生体验了学习数学的无穷乐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添了课堂情趣。通过设立三关,让学生闯关这样的形式,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第一关,主要,放手让学生提问题,并用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让学生探索出“一图四式”,并掌握复习巩固8和9的加减法计算,掌握 8和9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第二关,通过观察图,获取信息,列出一图四式;第三关,加入了常用的数学符号,让学生观察图,列出式子。三关层层递进,由浅入深。通过三关后,说明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表扬全体同学,增加学生的团队意识,智慧之门打开,来到智慧森林,学生观察主题图,用同学喜欢的小动物,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且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本节课我主要通过让学生多说,锻炼学生的观察,说话,能力。反复说明算理,让学生能够在解决问题上,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并通过练习及时巩固新知。

将数学知识融入生动有趣的活动中,结合学生感兴趣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玩中学,为学生营造一种愉悦的学习氛围。不仅轻松愉悦地掌握新知,更加重要的是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上一篇:市(新)个人课题实施方案撰写条目下一篇:2011-2012-2渠道开发与管理实训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