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友兰名言

2024-05-03

冯友兰名言(共3篇)

篇1:冯友兰名言

论冯友兰的中国哲学观--纪念冯友兰先生诞辰110周年

作为中国哲学史这门学科开创者之一的冯友兰,早在20世纪上半叶就形成了自己的中国哲学观,其中既包含对中国哲学的总体看法,又有具体的`儒学观、道家观、佛学观等.在中国哲学的合法性受到质疑的情况下,重新解读冯友兰的中国哲学观有着重要的认识意义.

作 者:柴文华 CHAI Wen-hua 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哲学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80刊 名: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PKU CSSCI英文刊名:JOURNAL OF HENAN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BIMONTHLY)年,卷(期):32(1)分类号:关键词:冯友兰 中国哲学观 儒学 道家 佛学

篇2:冯友兰的读书法

我国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把其80年的读书经验概括为十二个字:精其选、解其言、知其意、明其理。

“精其选”。 冯老认为,人生有涯,书海无边,因此读书须有所选择。 他把书分为精读书、泛读书、翻阅书三大类。 既有反复阅读“一一寻究,得其要领”的一批精读书作为学业的基础,又要有一批“观其大略”的书作为开阔眼界,扩充知识面的略读书,还要有随手翻阅以便撷 取的翻阅 书 。 精其选, 意味着一旦选定的书,就要认真地、扎扎实实地一个字一个字地读,把所有精力都用在刀刃上。

“解其言 ”。 读书必须首先扫清文字障碍,弄懂文字, 因为文字是书的语言, 是书的桥梁,要到达彼岸,如果不攻破这道语言文字关, 那怎么行呢?

“知其意 ”。 即要深入钻研,领会书中的意味。 读书不能只注意字面上的意思,死读书,而必须注意字里行间,要在文字以外体会它的精神实质。 如果仅局限于语言文字, 死抓语言文字不放, 那就成为死读书了。 读书要探求“弦外之音,味外之味,这就要详查深思,好问设疑,才谈得上举一反三, 收到融会贯通之效果”。

“明其理”。即读书要做到有自己的见解, 读书仅知其 “意 ”还不行 ,还要明其理 ,才不至为前人的“意”所误。只有做到这个程度,才算是把书读活了。 能够用书而不为书所用,读书就算读到家了。 因为 “意”只是写书人主观的认识, 不一定完全符合客观真理,所以读书时要注意用客观真理的标准来检验。要在与古人或者书中的意 见互相补 充 、比较、纠正的过程中,形成比较正确的观点。

篇3:冯友兰的沉默

年轻人转过脸看着顾颉刚,却没有说话,只是微笑着点点头。

“出去……求学的?”顾颉刚继续找话。

年轻人仍是微笑着点头。一时间,的谈话因为一个人的不配合陷入僵局。

“你什么……时候……到终点站呢?”顾颉刚不甘心受此冷遇,继续追问。

年轻人依旧沉默不语。而这时,坐在顾颉刚不远处的一位室友看不过去了,责问道:“你这个人怎么回事?没听见他正和你说话吗?”年轻人只是一个劲儿微笑。

顾颉刚伸手示意室友不要为难对方。

当他们快到上海站准备下车的时候,顾颉刚突然发现年轻人不知什么时候已经走了。只剩下果盘下压着的一张字条:“兄弟,我叫馮友兰。很抱歉我刚才的所作所为。我也是一个口吃病患者,而且是越急越说不出话来。我之所以没有和你搭话,是因为我不想让你误解,以为我在嘲笑你。”

顾颉刚看完信很感动,在心里记住了这个心思缜密的年轻人。不久,冯友兰考上北大,恰巧又分到顾颉刚所在的学院。顾颉刚再见到这个懂得尊重人的师弟,十分开心,便对他格外看重与照顾,经常与其讨论学问。冯友兰也没辜负师兄所望,最终成为著名的哲学家。

(编辑/张金余)

上一篇:手的自述作文400字下一篇:胡市镇莲艺幼儿园食品安全应急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