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示范专业创建规划

2024-05-24

省级示范专业创建规划(精选6篇)

篇1:省级示范专业创建规划

西安市第二十六中学

创建普通高中省级示范校规划及实施方案

(草案)

西安市第二十六中学是一所公办完全中学,地处碑林区建国路中段,与张学良将军公馆、陕西省作家协会一路之隔,是爱国将领张学良将军为解决东北军将士子女的入学问题于1941年所创建,原名先后为“东望中学”、“韩新中学”,1956年学校更名为西安市第二十六中学。2000年7月晋升为省级重点高中,2005年5月认定为首批省级标准化高中,2007年4月通过了省教育厅的“省级标准化高中”复查评估。

多年来,西安市第二十六中学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教育部《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等文件精神,按照《陕西省普通高级中学省级示范学校评估细则》要求,不断创造条件,提出到2013年创建陕西省省级示范性高中,进入陕西省省级示范性高中行列。为达此目的,特制订《西安市第二十六中学创建普通高中省级示范校规划及实施方案》。

一、创办省级示范性高中的现实意义、目标要求及工作思路创建陕西省省级示范性高中,是碑林区在教育“十二五”规划中的一个中期目标,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战略措施,这对于加快人才培养,实施“科教兴区、人才强区”以及建设“五宜城区”战略,推动普通高中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政策,进一步深化教育与教学

改革,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们的奋斗目标是: 2013年上半年创建陕西省省级示范性高中成功!

我们的工作思路是: 坚持一个中心:坚持以提高教育质量为中心;狠抓两项建设:狠抓师资队伍建设,狠抓基础设施建设;推行三制三管理:推行校长负责制,教职工聘任制和岗位责任制,推行教学目标管理,教职工量化管理和动态管理

二、学校目前的现状:

二十六中创建于1941年,迄今为止,已有70年的办学历史。目前有教学班48个,其中高中教学班18个。在校学生2788人。在册教职工人。学校占地面积20余亩,建筑面积1.9万平方米,绿化面积6千平方米,配套篮球、羽毛球等运动场。还设有标准化的理、化、生实验室、微机教室等;有图书馆、阅览室,藏书近5.4万余册;有共青团、少队部、心理咨询等育人功能室15个;以及校园网等为广大师生教育教学提供广阔的平台。

三、与省级示范高中的差距

就目前情况来看,对照《陕西省普通高级中学示范校评估细则》(试行),我校距离省级示范高中还有很大的差距。现分述如下:

1、硬件方面:(1)由于我校是完全中学,没有实现初、高中分离,初中办学声誉较高,属于碑林区热点学校之一,所以班额偏大,在生均校园面积及建筑面积方面距离标准有一定的距离。

(2)校园建设:校园布局基本合理,有校园建设规划。但环境尚需美化。我校校园道路为多次硬化,加上时间久远,需要一次性重新整修。预计此项费用约需资金30万元。

(3)实验室建设:对照《细则》,我校理化生实验室基本符合要求,但是缺少理化生探究实验室,实验仪器尚有一定的缺额,需要添

置。另外,我校尚缺音乐教室、美术教室、地理教室、历史教室。综合实践活动室数量不足。完成此项任务,就是依据最低的标准,也许资金预计40万元。

(4)电教仪器、微机室建设:我校电教仪器及微机室数量基本符合标准,但是有些电教仪器存在老化过时的问题,需要更新上档次。另外微机室尚需添置设备,满足语言实验室和视听阅览室的功能。此项费用伸缩性较大,可依据财力作不同程度的改造,约需资金50万元。

(5)图书阅览室:图书室、阅览室面积不足,藏书数量不能满足生均65册的要求,如果按照标准,我校尚需添置图书10万册。报刊杂志也许增加订阅数量。图书室需要实现电子借阅。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首先解决图书室面积不足的问题,在面积扩大的前提下,最低也需资金40万元,而且我们也能一次到位,图书的补充必须常态化。

(6)体、卫、艺设备:我校现有环形跑道为200米,体育器械的配备上不能达到一级一类标准。有医务室并配有必要的药品,从业人员具有执业医师资格证书。我校艺术教育设备严重不足,需投资添置。依据不同的类别,我们预算资金为30万元。

(7)关于整修两栋楼房 目前,建国路小学占用我校教学楼一栋,16间教室,归还后需要重新装修,地面铺砌地砖、贴墙裙砖,重新装修多功能大厅;目前的初中楼要作为综合楼,建设各种部室,也需要进行重新装修。由于是装修,根据档次的高低,资金需求伸缩性较

大,但是最低也需要200万元。

以上大致预算需资金400万元。

2、软件方面:(1)需要进一步明确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并对办学理念给予新的诠释。要对学校准确定位,要有清晰的学校发展思路。要将办学理念根植于师生的头脑之中,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能够体现出办学理念。

(2)学校管理:目前需要进一步理顺关系,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要将现代技术手段应用到学生管理、课程管理、教学管理、行政管理中来,提高管理的效率。

(3)教育教学:我校虽然为西安市课改样板校,但是必须承认我们的课改现在只是在形式上推进了,必须把高中新课改推向深层次,必须深入贯彻新课改的理念,转变课堂教学模式,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必须创新德育教育模式,开发德育教育资源,充实德育教育内容。

(4)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包含硬件和软件,硬件的文化建设必须投入经费去做;软件的校园文化建设指的就是校园文化活动、社团活动等,必须尽快开展起来。

3、师资队伍:目前我校在册教职工人,其中一线教师人,学历层次情况是 :大专人,本科人,研究生人。职称情况是中学二级人,中学一级人,中学高级人。基本符合标准,研究生所占的比例有所欠缺。

四、实施步骤1、2011年10月~2011年12月为宣传动员阶段,要让创建活动深入人心,得到全体师生的认可。要召开教代会,增强创建工作的透明度,取得老师的支持和理解,要让全体老师明确努力方向,以创建为抓手,促进学校各项工作的推进。

在此期间,完善校园文化建设的硬件,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开展各类社团活动,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同时,添置设备,完成化学实验室改造,完成学校信息化管理设备的采购工作,并投入应用。

开始图书室实现电子化借阅的论证与实施。

完成创建工作专家指导小组的组建工作,要聘请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教科研部门的专家、示范高中校长等有关人员,成立我校创建专家指导小组,具体指导我校的创建工作。

2、2012年元月~2012年4月 完成部室建设的论证与准备工作,完成部分部室设备的采购工作。

3、2012年5月~2012年6月 向省、市正式递交验收申请。

4、2012年7月~2012年九月 进入创建工作的冲刺阶段,要完成所有部室建设;完成资料的准备工作。

5、2012年9月~2013年上半年 完成创建工作的初验、整改、复验工作,争取在2013年上半年得到省厅批复并挂牌。

五、资金来源

1、我校常态化的资金来源为初中生均公用经费按照目前每生每年750元计算,每年可有135万元的收入;高中每生每年学费1600

元,按照675人(不含择校生)计算,每年有108万元的收入;高中择校生收入每年67万。合计收入310万元。

2、我校地处商业繁华地段,每年的门面房出租收入约80万。以上两项合计每年收入约400万,学校每年正常运转约需200万元,每年节余约150万到200万。

和建设预算相比较,资金缺口不是很大,如果能争取到市、区政府的支持,应该能够完成。

六、关于校园基建

由于我校地处建国路繁华地段,学校的发展受到校园面积的限制,我们的设想是向空间发展—拆除原有的三层1952年建成的教育楼,新建一座面积15000平方米的六层建筑。这样可解决我校教学用房偏少的局面,其资金预算约需4000万元。资金来源:区政府投资和商业使用权预售,基本可解决所需资金,即使有缺口,也不会太大。

目前,我们要做的就是严密论证可行性,积极争取市、区两级政府的支持。

西安市第二十六中

2011年6月

篇2:省级示范专业创建规划

建规划

为深化争创“巾帼文明示范岗”活动,充分发挥女干部职工的工作特长,展现地税巾帼风采,推进分局的精神文明建设,为圆满完成各项收入任务作出更大的贡献,DD税务分局决定今年申报创建省级“巾帼文明示范岗”,为使这一具有重要意义的活动扎实有序地开展下去,根据省、市、县“巾帼文明示范岗”管理办法,结合办税服务厅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创建规划: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财税工作的中心任务,以“树文明新风,创一流业绩,展巾帼风采”为创建主题,不断提高女干部职工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不断提高涉税服务水平,激励女干部职工发扬“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为提高办税服务厅各项建设,为推进地税事业和地方经济的发展作出新贡献。

二、创建内容

(一)组织有力,提高创建质量

1、专门成立了创建活动领导小组。为确保创建工作的顺利进行,分局成了以陈鹏局长为组长的创建活动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处理创建的日常事务,为创建的开展提供了组织保障。同时推进创建工作责任制,将创建任务量化分解,责任到人,形成齐抓共管的创建格局。

2、将“巾帼文明示范岗”活动列入分局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创建示范岗守则和示范岗工作职责,统一规划、布置、考核和总结,落实创建经费,加大创建宣传力度,创造良好的创建氛围。

3、加强软硬件建设,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关心、关爱女干部职工的工作和生活,积极维护女干部职工的切身利益,保障女干部职工的身心健康,为女干部职工创造一个整洁舒畅、和谐稳定的工作环境,推动“巾帼文明示范岗”创建工作的健康开展。

(二)加强作风学风党风建设,提升干部职业素质

1、弘扬文明新风,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深入开展税务职业道德教育,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开展女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加强女干部对世界观、人生观、权力观和金钱观的正确认识,提高公仆意识,不断增强女干部拒腐防变和自我保护能力;树立先进典型、开展创优争先活动,激发女干部的上进心。

2、鼓励干部职职工进行学习。扎实开展财税文化建设,积极创建学习型组织。分局将坚持职工“自学为主”的学习方针,要求干部职工在工作之余加强学习;鼓励女干部参加第二学历学习及参加职称考试,进一步提高女干部业务素质和技能,从而促进税收工作的扎实运作。

3、加强廉政建设,保持队伍廉洁。严格执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落实好党风廉政责任制。加强反腐倡廉学习和教育工作,在抓干部廉洁自律上花气力,从小事做起,防微杜渐,自觉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做到自重、自醒、自警、自励;健全监督制约机制,完善廉政监督员制度,聘请部分港北区人大、政协代表作为我分局廉政监督员,定期召开廉政监督员会议和民主评议活动;专设廉政举报信箱,拓宽监督渠道,倾听多方意见,塑造“巾帼文明示范岗”女干部公正执法、廉洁自律、勤政高效的新形象。

(三)优化服务,营造和谐氛围

1、完善硬件设施,优化办税环境。分局配置了适应地税现代化发展要求的办公设施和办税条件,全面更新计算机,有安全、规范的税收票证用房,并按规定定期更新防火防盗设施,办税大厅设立了简便易懂的办税流程图、税法宣传栏、公告栏、沙发、饮水机、电脑、打印机等服务设施,大大方便了纳税人。

篇3:省级示范专业创建规划

近日, 广东省农业厅、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派出联合考评工作组, 采取抽查农机安全示范村、听取汇报、查阅资料和调查走访的方式, 按照《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 (区、市) 考评标准》的内容, 对广州市番禺区创建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区进行复评。联合考评工作组对该区创建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区工作给予了高度的评价。番禺区创建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区工作顺利通过省级复评。

番禺区自2 0 0 6年底开始开展“创建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区”活动, 由区农业局、区农机管理办和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联合制定实施方案, 开展多渠道的宣传发动, 落实农机安全生产责任制, 构建区、镇 (街) 、村和机手共同参与的农机安全生产管理网络, 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管理制度, 按照“平安农机”示范县 (区) 的建设标准, 选定3个镇、2 0条村和分布在20条村的112户农机户, 进行了示范镇、村、户的建设工作。

联合考评工作组一行抽查了该区榄核镇顺河村和大岗镇庙贝村两条农机安全示范村, 听取了番禺区农机管理办领导的工作汇报, 认真查阅有关资料后, 对该区创建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区工作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联合考评工作组认为番禺区各级领导对创建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区工作非常重视, 宣传工作到位, 制度建设完善, 牌证管理工作扎实, 申报材料内容丰富、紧扣国家两部的精神要求, 同意番禺区通过省级复评, 报全国考评领导小组进行总评。

篇4:省级示范专业创建规划

一、动力:深入创建省示范性县级教师发展中心

一是创建省示范性县级教师发展中心,是主动适应新型教育变革的需要。教育要发展,改革是根本,也是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主动变革”是如皋教育多年来持续高位发展的法宝之一。当教育开启“十一五”大门的时候,原有的师训干训、教研科研、电教装备等固有体制、功能等已经不能适应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需要,不能适应更高水平教育现代化的需要。比如,从培训的重点来看,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学历达标任务基本完成,原有的以学历补偿教育为重心的教师培训,显然不能适应中小学教师培训逐步转入以“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为目标的继续教育新阶段”的需要;再如,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制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倡导研究性学习……这些问题的存在,只有通过改革,抢抓教师发展中心建设。以及省级示范性县级教师发展中心的创新机遇,在改革中破解难题、激发活力、获得新发展。

二是创建省示范性县级教师发展中心,是能动推进区域教育均衡的要求。推进区域教育均衡,实际上就是聚焦教学均衡。而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对于提高教学质量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推动教学均衡,关键是要实现教师素质的全面均衡。县级教师发展中心作为“以全面提高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和中小学、学前教育质量为目标,以服务教师发展为主题”的“教科研训一体化的教师专业发展新型机构”,无疑对区域教师素质优质均衡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建设省示范性县级教师发展中心,其实就是启动了教师队伍优质均衡建设的强力引擎。有了这一动力,区域教学质量均衡和教育均衡发展,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

三是创建省示范性县级教师发展中心,是打造特色教育品牌的抓手。由于没有形成自己的教改品牌,区域内教师也就难以对教改形成较高的认知度、忠诚度、美誉度和满意度,所以教育改革有一定的难度。而依托教师发展中心“进修、教研、教科、电教”四位一体的资源优势、专业优势,就能有效地解决在教育改革中遇到的一些难题。可以由县教育局、教师发展中心牵头,结合区域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立足当前教育改革前沿,博采众长,顶层设计区域教育改革之路。同时,依托教育行政部门的系统力量,以及教师发展中心较为完善的研训模式,切实让每一位教师都积极投身教育改革之中,形成区域教育改革的“生态场”和“系统链”,让教育改革真正落地生根,进而打造区域教育改革特色品牌。品牌效应的发挥,可以更好地推动教育改革,并把改革引向深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格局。建设省示范性教师发展中心的过程,其实就是打造区域教育改革品牌的过程,更是区域教育腾飞的过程。

二、路径:创建省示范性

县级教师发展中心的具体做法

多年来,如皋市紧紧围绕《江苏省示范性县级教师发展中心建设标准》和《江苏省示范性县级教师发展中心评估指标体系(试行)》的要求,低点起步,高点定位,统筹规划,全面推进省示范性县级教师发展中心的建设。

1.健全保障体系,在固本强基中积聚前行的力量

一是加大投入保障。如皋市委、市政府设立“如皋市中小学教师研修中心”,把教学研究室、教育科学研究室、电化教育与教育技术装备室、教师进修学校等进行整合,促进了研训—体化;投资1600多万元,按标准新建“如皋市教师发展中心”,实现了教师发展中心软硬件现代化、优质化、—体化、充裕化。市财政还建立了以部门预算为主的经费保障机制,确保了经常性经费、基本建设经费和专项经费的按时足额拨付。

二是加强队伍保障。按编制要求配备教师发展中心领导班子,合理设置组织结构,下设“一办五部”,即办公室和教育教学研究部、教育科学研究部、教育技术装备部、师资培训部和项目研发部,保障了教师队伍的优质、稳定。同时,教师发展中心还通过严格规范的选聘程序,选聘组建专任(兼职)教师,努力建设“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三是完善制度保障。在机构重组、转型升级的背景下,教师发展中心狠抓制度文化的建设工作,先后出台《培训项目管理考核制度》《继续教育学分管理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40余项,着力引导工作重心的转移、思想观念的转变、教师职能的转轨和工作方式的转型,使全新的管理运作机制得到有效落实。如皋市建立健全了由教师发展中心、各镇(区、街道)教育管理中心(市直学校)和定点学校构成的三级管理网络,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2.推进科学整合,在转型升级中提升运转效能

教师发展中心以整合为契机,按照“以块为主,条块结合”的思路,围绕“一体四位”的岗位要求,科学统筹机构设置、岗位职能、教学资源、研训活动等,既注重切块分工,明确部门工作的着力点,又强调对接合作,明确部门效能的增长点,推动了职能的转型升级,提升了机制的运转效能。

一是在资源整合方面,突出信息技术装备、图书资料、活动场所等教育设施设备的统一管理和共建共享。以信息技术平台的研发为抓手,将信息化改革拓展到教学资源开发、学科研修、教学质量监测评估等研训领域,开设了多样化的区域性信息化研训平台。全市建成了教师发展中心网站、教育研究网站、微型课题研究网等,为教师专业发展、教学质量提升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

二是在活动整合方面,以“在研究中做培训,在培训中做研究”为总要求,切实加大研训活动的优化整合力度,丰富研训形式,充实研训内容,提升研训实效,逐步形成了“名师名校长培养、学校管理干部培训、中青年教师培训、德育研修、教育教学研修、现代化装备管理与使用研修、职业教育研修、学历提升、读书活动、校本研修”十大精品培训模块,实现了各学段、专业、类别的全覆盖。

3.创新研训模式,在内涵发展中凝练办学特色

在“服务于教师幸福成长”办学理念的指引下,教师发展中心坚持走内涵发展之路,积极打造区域研训工作的新特色、新亮点。

一是课改领航全员发展。如皋市以区域推进的“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为抓手,领航教师的专业发展。成立“课程改革研究小组”和“活动教学研究中心”,深入开展“活动单导学”教学理论研究和操作体系建构;采用“蹲点指导、骨干示范、分片展示”的形式,送培到基层一线;举行多种形式的专题展评竞赛活动,激发自我成长的内驱力;成立“如皋市教育质量监测中心”,构建区域教育质量监测体系,开展学业质量、学习素养、体艺素质等10多个门类的监测,为课程改革保驾护航。5年来,教师发展中心相继出版“活动单导学”课改专著7部。

二是名师引领高端发展。如皋市注重名师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引领优秀教师实现高端发展,形成了“主题论坛”“雉水名师工作室”等教师专业发展平台。两年一次的“两岸三地有效教学如皋高层论坛”活动,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已成为教师发展中心对外交流的品牌活动。聘请本市资深特级教师,建立“雉水名师工作室”,形成了“名师带领工作室团队”,工作室成员辐射所在学校和有关镇区的教师专业发展新格局。

三是校本强基长效发展。如皋市坚持“校本研修”工作不动摇,加强校本课程调查研究,出台《如皋市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如皋市中小学校本课程建设评估方案》等文件,规范、引导各学校校本课程研究工作。实施研训员蹲点联系制度,主动送培到校,指导校本研修活动。加强校本研修基地建设,组建研修共同体,坚持“理念共享,资源共享,方法共享,考核一体”,每月开展现场交流活动,促进优质资源效益最大化。

四是课题牵引智慧发展。实施“课题牵引”战略,推行“课题式研修”范式,引导教师步入智慧发展的轨道。首先,实施“微型课题”研究普惠工程。出台了《如皋市微型课题研究规程》,建立了全国首家“微型课题研究网”,出版了《微型课题研究指南》等专著,让全市教师人人参与微型课题研究,促进了教师的理论素养,提高了教师的科研能力。其次,实施规划课题质量提升工程。不断强化课题研究的规范化管理,依托“如皋市教育科学课题管理网”,对所有规划课题实行动态监管。“十二五”以来,如皋市共有全国规划课题5项,省级规划课题44项,南通市级规划课题134项。

五是网络助推全面发展。加强网络研修平台建设,借助网络的力量推动教师全面发展。教师发展中心建有千兆以上局域网,拥有专门网站,具备支持区域内中小学开展网络培训和技术研修的平台、资源库和相应的软硬件设施,并与区域内各级各类学校实现了硬件的互联互通和资源的共享共建。教师发展中心以教育技术装备部为实施主体,以“有规划、有质量、有成效”为目标,狠抓教师网络学习资源库和管理平台建设,建成以学科远程培训、专题研修、网络管理、学科资源库四大模块为主的立体化网络研修体系,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三、展望:如皋市教师发展中心未来走向

省示范性教师发展中心的建成,仅仅是教师发展中心建设迈出的一小步,还需要进一步大胆实践,勇于创新,努力将教师发展中心建设成“设施一流,管理先进,人文深厚,业绩卓著”的现代化教师发展中心。

一是围绕科学发展规划,描绘美好愿景,发掘成就感,营造归属感,让“教师发展”成为教师发展中心每一位成员“享受工作与生活,成就事业,成长自我”的幸福事业。二是完善激励评价机制,实施人文关怀,尊重差异性,鼓励创造性.进一步拓宽综合人才培养渠道,发挥研训团队的最佳效能,实现教师发展中心“研究、指导、服务、引领”的功能价值。三是提升中心办学内涵,彰显教育魅力,突出发展性,追求艺术性。尊重教育规律,引导教师提升个人素养,提高教育艺术,促进受培训者的身心和谐发展。继续与省内外高校和科研机构加强沟通与联系,积极寻求理论培训与学术指导,努力形成既有如皋传统文化底蕴又有现代时尚气息的研训文化。

总之,教师教育要依托教师发展中心,只有努力推动教师发展中心科学发展,才能在更高的起点上谱写如皋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新篇章。

篇5:创建省级示范学校自查报告

跨越发展铸辉煌

——延安市富县北教场小学创建省级示范学校自查报告

根据省级示范学校标准,我校严格对照自查总结,现报告如下:

学校概况与发展创业

富县北教场小学地处县城以北,太和山下,是富县富城镇北教场行政村村办的一所六年制完全小学。

学校占地10000.5平方米(合15亩多),其中硬化校园6700平方米,美化面积560平方米。有教学楼三栋,办公楼、教师公寓各一栋,总建筑面积4090.9平方米。现有教师61人,其中专任教师60人。大专学历43人,中师学历17人,学历达标率100%。小学高级教师39人,占教师总数的65%,一级教师以上职称58人,占教师总数的96.7%。教师中省、市、县级讲课能手11人。6人次获国家、省级优秀论文奖。11人次获国家、省、市先进个人奖,56人取得了计算机等级证书。有教学班24个,学生1257人。

学校建成“一部十五室”,即:少先队部1个;微机室1个、语言室1个、音美室1个、自然实验室1个、仪器室1个、会议室1个、播音室1个、档案室1个、课件制作室1个、图书室2个、阅览室2个、体育器材室2个。现有藏书31654册,生均28册,师均32册,实行开架借阅。体育器材和各类仪器均按国家颁布的I类标准配备,并按教学大纲和课程要求组织实验,自然教学和分组实验开出率为100%。同时我们还安装了校内程控电话14门,教师办公电脑17台,开通了教育宽带网,基本实现了学校管理网络化,教师办公自动化。

近年来,我校始终坚持“素质第一,育人为本”的办学目标,深化教育改革,积极实施素质教育。经过多年的艰苦创业,已成为一所布局合理,环境幽雅,部室齐全,教学手段先进,师资结构合理,实力雄厚的完全小学。教学质量和校长目标责任制考核连续6年居全县第一。2002年全市首届中小学校长绩效考核中居全市88所中小学第一。同时,学校先后被延安市委、市政府授予“文明校园”和“精神文明先进集体”;延安市教委命名为全市首批“示范小学”;延安市关工委授予“延安精神教育先进集体”;被团省委评为“红领巾示范学校”;省爱委会授予“卫生先进单位”;省教科所确定为“基础教育科研项目学校”;省体育局、教育厅确定为“体育传统项目学校”;2003年2月省委、省政府又授予“文明校园”。

跨越发展与励精图治

我校创建示范小学以来,在省、市、县、镇、村的重视支持下,在校长王保健的带领下,我们审时度势,抢抓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锐意创新求发展,励精图治创名牌。狠抓内部管理改革,实行岗位目标管理,坚持科研兴校、质量立校办学思想,把精力集中在学校事业发展上,把功夫用在不断丰富办学内涵上,使学校面貌焕然一新,办学条件彻底改观,内部管理更加科学、规范,教学质量大面积提升,办学效益显著提高。

一、端正办学思想,明确办学方向

1、全面创新办学理念

我校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学校以“会做人、会求知、会劳动、会创造、会审美、会健体、会生活、会报国”为校风,以“严谨、博学、爱生、善诱”为教风,以“尊师、守纪、勤学、进取” 2 为学风,学校教学秩序井然,教育质量逐年提高。面对教育改革的大潮,我们进一步转变传统教育观念,确立现代教育观念,通过办学目标,管理机制的重新探索,不断丰富和 发展“三风”的文化内涵。确立了“素质第一,育人为本”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为了使办学理念成为全校师生员工共同的价值取向和自觉行为,我校在四个层面上进行了进一步的实践和探索:一是德育工作创新。开展了“周有主题,月有核心点击”德育教育系列活动,设计了班队会操作手册,实行德育工作量化考核,增强了德育工作的针对性,提高了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从而丰富办学理念的内涵。二是教学工作创新。结合新一轮课程改革,坚决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走进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让课堂充满活力。以丰富多彩的兴趣活动为载体,拓展与延伸课堂,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而发展理念的内涵。三是管理创新。确立以人为本管理理念,发扬严谨求实的治学精神,设立了“红领巾值岗制”、校领导“值日制”和“家长接待日”等,进一步完善办学理念的内涵。四是校园文化建设创新。致力于创建学习型、思想型校园文化,以文化橱窗、名人画像、体育壁画、“红领巾”播音室等为内容,力图让校园的块块墙壁能说话,一草一木能表情,以此来深化办学理念的内涵。

2、制定近、远期发展目标

我校从富县的实际出发,站在21世纪大教育观发展的高度,经过认真分析论证,适时提出抢抓发展机遇,创办特色学校的办学思路。2001年学校制定了三年发展规划,即2002年争创省级“卫生先进单位”,2003年争创省级“文明校园”,2004年争创省级“示范小学”,三年三大步。并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强化管理,优化队伍,抢占教育制高 3 点,再用三年时间,把学校建成精神文明优先,办学条件优越,育人环境优美,教师队伍优秀,管理手段优化,教学质量优良的省级名牌小学。

3、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创建以来,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以教学为主,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坚持课内外,校内外教育结合,对各类学生因材施教,通过课程改革和教学方法改革,切实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学校以学科为组织成立了各类兴趣小组,通过定期开展活动,有效培养了学生的爱好和特长。以茶坊烈士陵园为爱国主义基地,以北教场苗圃为绿色教育基地,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以家长学校和家长委员会为桥梁,加强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网络教育。重视校园精神文明建设,校风建设,优化育人环境,确保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二、抓关健、打基础,全面改善办学条件

全面改善办学条件,是争取省级“示范小学 ”的基础,其中领导班子和师资队是关健。对此,我们首先狠抓了领导班子建设,重点加强了师资队伍建设,同时努力改善基础设施,为我校的创建活动奠定了坚定的基础,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1、领导班子率先垂范

我校领导班子结构合理,关系协调,人员精干,精通教育教学业务和学校管理业务,勤政廉洁,具有很强的疑聚力,战斗力和感召力。平均年龄39岁,其中小学高级教师5人,一级教师1人,都是中共党员,大专学历,业务精、能力强。在班子建设中,领导成员在作风上做榜样,求真务实,雷厉风行;在政治上做表率,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坚持办学方面; 4 在业务上当骨干,深入教育教学第一线,切实提高指挥效能;在服务中做公仆,密切联系群众,做师生的贴心人。班子责任到人,分工明确,既能独当一面,又能协调一致,既各司其职,又相互协作,不推诿、不拖拉,办事效率高,是一个团结和谐,务实奋进,锐意创新的领导集体。

2、建设了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在创建省级“示范小学”的过程中,必须建好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根据我校青年教师多的特点,我们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师资培训规划,确立了切合实际的培养模式,落实了帮学责任,加快了教师成长步伐。

(1)确立梯队结构,实施层次推进,加快骨干体系建设。

一是根据《北教场小学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学校每学期都要开展全校赛教活动,每年根据赛教和工作绩效全面考核评议,评选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和教学新秀,确立梯队结构,实施层次推进。通过师徒结对,制定培训计划,落实帮学责任。使得每个教师都有尝试成功的机会,使各层次教师的能力和水平都能适时提高。二是建立骨干体系培养机制,主要采用赛场选马的竞争方式,促使教学骨干很快脱颖而出。通过这种激励机制的完善,对教师的培养发挥了积极的导向作用。同时采取动态管理,确保了骨干体系应有的质量。

(2)多种形式练兵,加快教师成长步伐。

一是观摩课模式。学校经常组织教师观看全国名优教师课堂实录或邀请外地、外校名师来我校上课,学习他们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策略。先后邀请省教科所张载锡教授、宜兴市在我县支教的吴永良、申志云老师和在延安东关小学支教的丁老师,延安教育学院杨广广老师等来本校上课或作专题报告,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二是公开课模式。几年来学校先后组织 5 公开课150多节。三是赛教模式。通过组织层层赛讲,培养提高全体教师的授课水平,锤炼其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四是组织撰写论文模式。五是教研活动交流模式。六是外出培训教师回校汇报模式。七是课题牵动模式。我校先后承担了县、市、省乃至国家级多项课题的研究,近三年来有32名教师的43篇论文在各级各类杂志上发表和交流。并汇编了《教海探航》等教学成果专集。

(3)建立外出学习培训和考察机制,抓好教师继续教育。

开展继续教育是教师队伍建设的基础,是一项战备措施。近年来,学校鼓励教师参加相应的在职函授,不断增加知识储量,自我“充电”,自我提高。同时学校十分重视教师的外出学习培训和考察,先后安排教师96人次,赴延安、铜川、西安、无锡、杭州、深圳、云南等地进行培训考察。目前,已有90%的教师接受外出培训。

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学校形成了一支敬业爱岗,乐于奉献的教师队伍,培养了本校的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

3、设施设备全面改观

随着办学规模的逐年扩大,我校不断维修、改造、扩建。特别通过创建市级“示范小学 ”和实施“普九”达标,我校的面貌焕然一新。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区分明显,布局更加合理。校园整洁,环境优美,道路通畅,实现了绿化、美化、净化。创建省级“示范小学”以来,学校更是抢抓机遇再创业,艰苦奋斗上台阶。我们多方筹措资金,对照省级示范小学硬件建设标准,寻找差距,研究措施,保证硬件建设一步到位。一年多来,完成大的校建项目4个,即教工公寓楼工程;北教学楼、办公楼外墙贴瓷及办公室、教室内粉工程;新建大门、巷道铺油工程和校园硬化工 6 程。进一步充实和完善了部室建设,建成“一部十五室”。

三、抓改革,求实效,努力建立现代教育管理新模式

1、全面推行“四制”改革

按照市、县“四制”改革要求,学校全面推行了校长聘任制,教职工聘用制,岗位目标责任制和校内结构工资制改革。一年一聘,有进有出。两年多来,共聘进教师14人,落聘教职工4人。通过改革,学校建立起了领导能上能下,教师能进能出,待遇能高能低的全新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管理运行机制,促进了教师队伍的优化组合,充分调动和发挥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2、稳步推进学校管理体制改革

一是确立了低重心三级管理体制,实行学校,教研组和年级组三级管理。一方面赋予年级组、教研组组织教育教学、检查、考核、评价等全面管理的职权,另一方面加大学校各职能部门对年级组、教研组的工作考核,逐步形成科学性、规范性和责权利相统一的管理体制。二是实行了教师集体办公制度。集体办公有利于教学管理和组织,有利于教学研究和交流,有利于班级学生管理,更为重要的是有利于学校行政管理。三是实行领导蹲教研组制度。要求领导深入教学一线,深入课堂,参与教研教改,及时掌握教学动态和实情,并给予必要的和有力指导。四是实行领导包抓年级制度。要求蹲级领导务必摸清年级现状,及时协助班主任做好特殊学生的管理和思想转化工作。五是建立家长委员会和家长学校,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六是建立警校共建文明校园制度。定期请交警队、公安局、城关派出所同志来校进行法制教育,消防知识教育、禁毒教育、交通安全教育,并对学生进行军训。

3、强化和创新德育工作,增强德育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素质第一,育人为本”是我校的办学宗旨。我们始终把德育放在学校各项工作的首位。学校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德育处主任任副组长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由各思品教师、班主任、少队辅导员组成一支强有力的德育工作队伍。把如何上好思品课作为学校教育科研的重要课题,改进教法,不断提高思品课教学质量。各科教学相互渗透,寓思想教育于各科教育之中。逐步形成教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良好德育教育氛围,使德育工作有人抓,有人管,落的实,效果好,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有了很大提高。

同时,我们认真贯彻《爱国主义教育纲要》和《公民道德建设纲要》,以爱国主义教育和行为养成教育为重点,以各种高品位、特色化系列性德育活动为载体,诸如开展的“三规范”教育活动,“五个一”活动等。不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理想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法制教育。学校还利用清明节,“六一”、“七一”、国庆、元旦等节日开展各种主题活动。定期邀请关工委、团县委、公安局、家长委员会的同志作各类专题报告。通过各种丰富多彩的德育教育活动,寓思想教育于乐,对学生潜移默化,不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和高尚情操,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日益提高。爱集体、爱学习蔚然成风,好人好事层出不穷。几年来,全校累计做好事30000多件,受到社会和家长的一致好评。

特别创建省级“示范小学”以来,我们不断改进和创新德育工作,逐步变教师管理模式为学生自我管理模式。实行学校管理上的“红领巾值岗制”和“巡回检查制”,即少先队员坚持在校门口每天四次值岗,检查学生个人卫生、仪容仪表及到校情况;少先队大队部每周定期与不定期检查 8 各班教室布置,室内卫生、个人卫生、文明礼仪等。此项活动开展以来,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的主体地位明显体现,学生的自律意识和主人翁意识明显增强。学生自己就学习、做人、生活等方面行为进行自我评判、自我管理,大大促进了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

4、不断创新强化教学管理

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加强教学管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在长期的教学管理实践中,我们根据新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在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辅导,考核等常规管理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和创新,逐步形成具有自己特色,包括过程管理、课题管理、活动管理所组成的新的管理体系。

(1)过程管理,突出重点。一是备课管理,主要是落实组内集体备课,设计了具有我校特色的表格式教案,采取教导处——教研组——年级组三级检查制度;二是质量管理,以考核为手段,对质量进行验收。

(2)课题管理,重在到位。实行行政分管,课题组组长全面负责制。组内推行《实验流程记载》跟踪制,开展“一周一自学,两周一汇报,一月一小结”活动。实验教师每阶段要做到“六个一”:阅读一本理论专著,上一节研究汇报课,完成一份优秀教案和一篇研究论文,写一份实验体会和一份总结。

(3)活动管理,注重实效。我们坚持新聘教师必须上一节“汇报课”,外出学习考察教师回来必须上一节“观摩课”,每学期每个教师必须上好一节“公开课”。同时开展“两课一会”活动,即实验教师的汇报课,骨干教师的示范课;教改经验或优秀论文交流会。

通过过程管理,切实落实教学责任;通过课题管理,有效提高教师教 9 学教研水平;通过 活动管理,增强竞争意识,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特别是创造性。三者有机结合,在教学管理上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5、坚持科研兴教,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要实现教学的高质量,不仅要重管理,更要精心研究,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有效途径。我校的做法是:一是加强教育理论学习,提高教师对教育科研重要性的认识,增强科研意识;加强科研知识学习,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掌握课题研究的具体步骤和方法。二是规范实验管理,狠抓环节落实。坚持开展“三个一”活动 和“两课一会”活动,实行《实验流程记载》跟踪制。三是及时总结推广,点面结合,全校开花。近年来,我校先后承担了市级课题“愉快教育”的研究,省级课题“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与减负的研究”,国家“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家庭教育与学生发展相关性的研究”等。通过科研活动的深入开展,教师的素质迅速提高。教学质量也大幅度提高,在全县教学质量调研考查中,我校连续六年名列第一。小学毕业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去年有11名毕业生考入延安实验中学。(全县指标 28名,占39.3%)。

6、贯彻“两个条例”,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学校对体卫工作十分重视。每学期在工作计划中都要全面规划,合理安排,提出具体要求,并不断完善体卫规章制度,严格考核落实。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坚持开好两课两操,保证学生在校体育活动总量。同时成立传统项目专项训练队,坚持常年训练。每年举行一次田径运动会,不断提高学生体质和竞技水平。学生体育达标率在98%以上。在全省两届少儿传统项目学校体育比赛中获延安、榆林赛区团体总分第一名、第二名。

在卫生工作方面,学校建立了各种卫生检查评比制度,对学生的公共卫生和个人卫生提出了明确要求。每年都对师生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建立了学生健康档案。同时,我们还通过广播、文化橱窗、黑板报、专题讲座等形式,宣传卫生保健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根据季节性要求,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对常见病、多发病、传染病进行预防和治疗。学生的近视率一直控制在2%以下。

7、强化艺术教育,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创建活动以来,我们建成了音美室,并投资15622元购置、充实了美术、音乐设备和器材,进一步加强了音美工作。在校园文化建设上尽量体现以美育人的功能,营造美的氛围。同时通过歌咏比赛、文艺汇演、书法美术作品展览、手工制作、演讲比赛等活动,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创造美、审视美的能力。

办学效果与办学实绩

1、德育工作成效显著

近年来,我校在提高德育实效上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逐步形成了思品课与各科教学相结合,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相结合,教师管理与学生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德育工作特色,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先后涌现出县优秀少先队员 6名,市 “十佳少年”2名,省优秀队员1名。六二中队获市“优秀中队”,大队部被省团委命名为“优秀红旗大队”。市关工委授予学校“延安精神教育先进集体”;市委、市政府授予“精神文明建设先进集体”;团省委授予“红领巾示范学校”,省委、省政府授予“文明校园”。《延安日报》2003年第9268期以“步步登高”为题对我校 11 作了专题报道。

2、素质教育硕果累累

多年来,我校始终坚持“素质第一,育人为本”的办学宗旨,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明天”的办学理念,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非常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提高。学校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教育,成立了数学奥林匹克班、声乐兴趣小组、鼓号队、田径队和电脑制作小组。经常举办故事会,演讲比赛以及各种技能展示活动,既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又使每个学生的爱好和特长得到发挥,素质得到提高。在近年的各种比赛中,我校学生有130人(次)获国家、省、市奖励,110人在全国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中获奖,20人在作文竞赛 获省、市奖励。常明同学获全国奥赛数学一等奖,赵丹、任丹同学获全国小学 书画竞赛铜奖。2003年全县首届中小学电脑作品制作大赛中我校48人获奖。在全县“素质教育展示”活动中,17名学生的书画作品获一、二等奖,学校获团体一等奖。《延安日报》2003年10月21日以“春风花雨育新苗”为题对我校推行素质教育作了记实性报道。

3、教师队伍建设积累了丰富经验,教育科研成为延安教育的一个新亮点

在教师队伍建设上,我校走内涵发展 为主道路。在加强师德教育,推进校本培训,确立梯队结构,实施层次推进的同时,我们大力开展教育科研工作,使教育科研不仅成为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更成为教师队伍建设的新动力。随着教育和科研的深入开展,教师更加刻苦钻研,敬业爱岗。他们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创新,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迅速提高,一大批优秀教师脱颖而出,成为全县乃至全市 的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12 成为教育质量稳步推进的坚实基础。在全市2003年9月安塞召开的“两改”现场会上,我校以“树科研兴教战略,走科研兴校之路”为题作了经验交流,受到市教育局和市教研室的高度重视,我校科研兴教、兴校的经验正在全市150多所实验学校中推广应用。

4、办学特色独树一帜

我校是一所村办小学,经过多年的努力,我们经历了集资建校,质量立校,科研兴校,创建名校的创业历程,创出了一条贫困山区村办小学 教育跨越式发展的新路子。那就是“素质第一,育人为本”的办学宗旨;抢抓机遇,跨越式发展的办学理念;自强不息,奋发图强的办学精神;勤奋钻研,不断创新的教风;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育人目标和人本管理与科学管理相融合的管理模式。《延安日报》2004年5月30日以“励精图治建名校”为题对我校创建省级示范学校做了专题报道。

以上是我校创建省级示范学校的自查汇报,在实现教育现代化和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作出了很大努力,也取得了一定成果,但还存在一定的不足,我们将以本次评估验收为动力,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加大教育管理力度,切实提高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为把我校创办成名副其实省级示范小学而努力奋斗。

篇6:创建省级示范村申请报告

2、引导村民创建安全、卫生、和谐的宜居环境。

为了保障安全,村上成立了综治信访领导小组和建立治安执勤点。定期组织专人查访民情民意,及时了解村民的所思所想,及早化解矛盾纠纷,做好后进青年的帮扶教育工作,全村没有出现上访案件,没有出现刑事案件。

为了确保村容村貌整洁卫生,彻底远离“脏、乱、差”的现象。在抓好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建立卫生管理制度,责任落实到每家每户,实行“门前三包”制度;公共卫生地方请专人每天进行打扫,做到日产日清;引导和帮助农民重点解决柴草乱垛、粪土乱堆、污水乱泼、垃圾乱倒、禽畜乱跑、住宅与畜禽圈舍混杂等问题;教育引导农民群众增强健康意识、卫生意识、环境意识,逐步养成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实现村庄环境的整洁卫生。

为了建设和谐的宜居环境,每年的妇女节都要在全村范围内召开“好媳妇、好公婆、好家庭”评选活动,定期开展“文明标兵”“道德松模范”的评比,大力弘扬中华民族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使村民们和谐共处、守望相助、家庭和睦,尊老、爱老蔚然成风。

3、加强民主法制建设,落实基本国策。

加强法制教育,深入开展农村普法教育,切实提高农民的法制观念,使“遵纪守法”成为每一个村民的行为准则。加强民主建设,村内重大事项的决策程序民主规范,凡是与农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都能坚持民主决策程序。村内民主渠道畅通,民主管理科学,坚持村务、财务、党务、事务定期公开,重大事项随时公开,接受村民监督,群众有了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干群关系融洽,集体资金运作良好,实现了保值增值和良性循环。认真开展计划生育工作,做好育龄妇女的健康检查,三查率达100%;几年来,全村无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人,计生率达100%。

三、 今后发展规划

(1)、继续加大宣传发动攻势。在村内部悬挂创建“省名村示范村”的宣传牌和标语,出版宣传橱窗,召开群众大会,真正使群众认识创建“省名村示范村”的目的意义,自觉支持创建、参与创建。

(2)、继续开展翻新扩建工程。预算投入300万元对文化广场的健身器材进行更新,改造村中下水道和修缮破损的村道。同时,扩建一批荷花池和休闲凉亭。

(3)、继续开展环境整治。加强环境的综合治理,巩固上阶段工作成果,落实卫生管理制度,狠抓卫生死角清理,改进垃圾处理方式,确保持村庄的长期整洁、卫生和美观。

(4)、继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组织各类文娱活动、学习培训,举办多种“争先创优”活动,提高村民的文化素质和法制观念,培养学习型、文明型新农民。

申请人:XXXX村民委员会

上一篇:驾驶员交规考试纪律(以此为准有章的)下一篇:四年级语文管理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