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翔教师进修学校创建省级示范性进校经验材料

2024-04-10

凤翔教师进修学校创建省级示范性进校经验材料(精选7篇)

篇1:凤翔教师进修学校创建省级示范性进校经验材料

凤翔教师进修学校创建省级示范性进校经验材料

宝鸡市凤翔县教师进修学校

凤翔县教师进修学校位于宝鸡市凤翔县城西两公里处,占地面积15亩,建筑面积7000平方米,总资产280多万元。学校创建于1976年,1985年经省教育厅验收,被确定为首批全省重点建设的21所具有师范资质的教师进修学校。近年来,学校累计培训各个层次教师17000多人次,为教师队伍建设和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较好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

一、高度重视,科学安排,积极推进创建工作 创建省级示范进校工作开展以来,各级领导给予了我们极大的支持,市教育局局长李万勤同志于2005年4月、2006年5月年两次来我校视察指导,市教育局师管科科长刘西安同志多次来我校检查指导,副县长刘文华亲自来校视察并参加我校的培训与评估工作,县教育局局长鲁立同志、副局长王新立同志多次亲临我校,现场办公,解决创建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为了加强创建工作,县教育局成立了以主管副局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拟定规划,确定目标,认真部署,精心组织,落实分工与职责,保证了创建工作顺利进行。我校成立了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和创建工程质量监督小组,健全工作机制,调整了校内处室设置,加大经费投入,完善设施建设,使创建工作有位子,有专门机构,有专职人员,有经费支持,有工作场所,成为学校工作的主体,确保了创建工作积极、健康、有序的发展。

二、加大资金投入,建设现代化的教学设施体系

针对学校过去建筑面积偏小,设施设备不足的情况,我们制订整体规划,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争取和自筹资金120多万元,2005年征地2.5亩,于2006年3月份动工修建师训楼,经过紧张的施工,师训楼各项建设质量达标,于九月份交工,现已投入使用。与此同时,我们加紧了各部室的建设,投资60多万元,购买仪器100多件台、图书1万多册、仪器柜、档案柜8个,添置台式电脑45台、笔记本电脑15台、投影仪2部、数码电视机10台,建起功能齐备的多媒体网络教室2个、多功能厅2个、电子备课室、音乐室、美术室、仪器室、档案室、心理咨询室各1个,能够满足各个层次教师培训的需要。

三、加强师资建设,打造高素质的培训者队伍

根据示范性进校评估标准要求,我们采取多种措施,狠抓教学、管理、技术队伍的建设。一是补充数量,从中小学一线工作8年以上的教师中选调骨干教师,充实了专业教师队伍。二是学校出台经费支持政策,鼓励教师在职业务进修。近几年,学校用于这方面的资金就达3万多元。目前已有7人本科毕业,2人研究生进修学习完成,取得学位证,5人研究生在读。三是加强兼职教师管理,建立了兼职教师资源库。先后为60多名高校专家、教授、县区的名师、名校长颁发了聘书,专兼职教师比达到了1:2。四是抓队伍素质提高培训。学校聘请专家、教授、研究人员为教师作现代教育理论报告10余次,进一步开阔了视野,端正了教学思想,更新了教育理念。加强全体教职工的信息技术与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专职教师全部获得了计算机一级证书,青年教师计算机操作能力达到二级。学校还派28人次去西安、宝鸡等高校学习进修,进一步提高了教育教学艺术水平。近几年,我校教师中涌现出市级教学能手2人,市、县级教学骨干4人,凤翔县优秀教师4人,十佳教师1人。目前,一支业务精湛,知识渊博、技能先进,师德高尚的教职工队伍已初步形成。

四、进行资源整合,构建教科研训“三位一体”的师训实体

2004年6月,县教育局对教师进校、教研室、电教中心等机构按照人事关系不变,资源优势互补的原则进行了优化整合,以进校为中心,教研室、电教中心为后盾,实施资源补充,发挥各自的优势,相互促进,形成全县教师教育的培训合力。为深化教师培训体系建设,我们积极实施了进校、教研室和电教中心人员与全县中小学校联系和沟通的工作机制。同时,我们借助高校的师资优势和科研优势,先后与陕西省宝鸡教育学院、陕西教育学院、陕西师范大学、宝鸡文理学院、陕西电大宝鸡分校等高等院校联合举办了相关学科的中师、专科、本科、研究生进修四个层次的学历提高教育。形成了上挂高校,下联中小学校,有效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办学机制,发挥了进校的教研、科研和培训的作用。目前,我校已经成为一个现代化的教师学习培训中心、教学研究中心、电化教育中心和资源信息交流中心。

五、体会和做法

(一)坚持科学管理方略,建立和完善管理机制。为了规范办学行 为,提高管理水平,学校制定完善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分为四大类共155种,其中,各处室管理制度、工作人员职责类58种;学员管理制度,工作规程类24种;电大开放教育管理制度47种,学历提高教育函授站管理制度26种。制订了《凤翔县教师进修学校2000---2005年发展规划》和《凤翔县教师进修学校2006---2010年发展规划》、《凤翔县十五期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实施意见》、《凤翔县“十一五”期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实施意见》,宏观上指导了各项培训工作,同时,每项具体的培训我们都制定了比较完善的实施性教学计划。

(二)注重过程管理,培育强有力的督查和监控体系。为使培训不走过场,我们建立了《质量监控、检查、评估制度》、《教师培训学习考核制度》、《辅导教师条件与职责》、《学历教育辅导教师管理办法》等,使培训与考核、测试、评估紧密结合起来,规范管理,保证了培训质量。同时,我们主动发放征求意见表,利用座谈会、个别谈话、下乡专访等形式广泛征求基层领导和教师的意见,为不断改进管理和教学提供建设性的意见。此外在培训中我们还重视了培训学员的学分登记、继续教育证书的填写,对全县教师的培训及时、规范、准确地予以记录,学分登记率100%。加强了资料保存、收集和装订,各类培训档案资料管理科学规范,资料齐备,分类合理,符合档案管理要求,为今后培训工作积累了大量的翔实资料,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三)充分发挥培训功能,切实提高培训效果。近年来,我校在教师继续教育和学历教育上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自1999年第一轮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以来,我校开展有①新教师培训1289人,覆盖面达100%;②小学一、二教师岗位职务胜任培训1021人,覆盖面达96%;③骨干教师培训425人,95%的小学骨干教师接受了各种层次的培训;④教育技术中小学教师一级全员培训3299人,培训率97%;信息技术与现代教育技术(计算机二级)培训3026人,培训率96%。⑤新课程师资全员培训2380人,覆盖面达到100%。⑥五年一轮的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率达95%,内容包括现代教育思想、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现代教育技术等。⑦中小学领导干部培训458人,使98%以上的小学校长持证上岗。⑧提高学历培训,中师毕业448人,毕业率98%,专科毕业1634人,毕业率96%,本科毕业285人,毕业率92%; 2005和2006年的提高学历教育招生1030 人,目前在校就读专科、本科、研究生学员共1155人。这些培训的开展,使我县教师的学历达标率由2004年的小学99%、初中85.3%、高职中63.3%提高到目前的小学100%、初中94.6%、高职中81.8%。为我县教师队伍的建设注入了现代教育思想和现代教育艺术的新鲜血液,为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四)以教育科研为先导,努力提高办学水平。近几年我们积极参与省、市级课题研究6项,其中取得市级课题立项资格并结题2项(《创新教育》和《快乐教育》),省级课题立项1项(《新课程课堂教学策略研究》)。每年组织本县教师进行示范课教学、新教材教法、课件制作比赛、论文征集等都在5次以上,收到了良好的教育示范作用。近3年来,我校教师教研员撰写了有一定水平的科研论文,获得国家、省级以上优秀教研论文6篇,市级10篇。《中国教师报》等国家、省、市级以上刊物上发表的教科研论文达32篇,达到人均一篇,有力地推动了各项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提高了教育教学实效性和社会效益。

六、创新办学理念,突出办学特色

(一)采用集中、分散、设点、下乡指导等灵活多校的培训形式,着力解决工学矛盾问题。从2000年起,我们打破了单一的在进校集中培训模式,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方法。在面授形式上采取了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校内办班与校外设点培训相结合,双休天、节假日培训与周内一至四晚上学习为补充等培训形式,下乡镇,进学校,送教下乡,深入课堂调研,跟踪指导,切切实实解决基层学校教师的工学矛盾,受到了普遍欢迎。仅计算机二级培训设点就达32个,新课程师资培训我们在校外设点17个,方便了基层学校和教师,密切城乡关系。

(二)增加实践环节,努力提高培训质量。在实践基地建设中,我们以石家营中学、石家营小学为重点进行了实践基地建设,同时又在全县其它中小学建立起了13个教学实践基地。同时我们还建立了实践环节资源库,将学员每期的实践资料(调查报告、教案设计、实习总结、毕业论文等)分门别类装订成册,共整理装订历年优秀实践报告、社会调查、毕业论文20大本,领导干部论文9大本。并将优秀的论文资料在指导学员实践过程中作为典型案例推荐给学员赏析,以便相互学习、借鉴、充实、完善实践内容,促进学员高质量、高水平完成毕业实践任务。

(三)建立并实施了便捷的教学支持服务体系。首先,学校免费为学员开放多媒体网络教室等学习场所和设施,全部免费向学员提供借阅、上网服务,方便学员对媒体资源的学习使用。并利用凤翔进校网站,为学员提供资源下载,制作教学课件,刻录光盘,指导教育教学。其次,学校为教师配备了教学用笔记本电脑,办公用的台式电脑,数码照相机、摄像机、打印机等教学设备,并进行了相应的操作培训,专任教师达到熟练使用,及时有效地服务于了各项培训之中。再次,专任教师利用网络设施进行远程辅导。定期向学员公布进校教师的电话号码、电子邮件地址等,让专任教师与学习者进行互通交流辅导、网上答疑、心理咨询、信息发布、政策咨询、校本研修辅导等,拉近了距离,节约了时间,实现了对话,有力地支持了学习型社会的构建。

(四)扩大办学规模和层次,提高办学水平。我们不等不靠不要,主动寻求合作伙伴,联合办学,扩大办学规模,特别在学历教育上取得了突破。2000年秋,与电大宝鸡分校办起了本科教育,并突破招生瓶颈,吸引了凤翔周边县区的教师也来参加学习,使在校学员逐年增加,电大本科人数最多时达到了500多人。目前与陕西教育学院、宝鸡文理学院、陕西师范大学等联合开设专科、本科、研究生班共14个专业。培训规模和人数居宝鸡市各县区之首。

(五)坚持以人为本,实施优惠政策,建设和谐育人环境。一是降低收费标准,实行保本教育。启动开放教育至今,我们本科专业每个学分只收60元,专科每个学分只收40元,均降低20元,每位学员分别少交1420和1520元学费,仅这一项,几年来我校开放教育就少收入90多万元。学校的收入减少了,可我们的工作赢得了人心,保存了实力,促进了发展,因而我们开放教育始终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二是照顾弱势群体,落实“扶贫帮困”政策,采取有力措施解决困难学员学习难的问题。对年龄在40周岁以上的学员、山区学员、夫妻、同胞兄弟姐妹共同学习的学员、外县区学员每个学分减免5元;对家庭拖累重的学员允许缓交学分费,每学期可分几次逐步交清;对特困生、残疾生发放助学金,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对优秀学员发放奖学金,鼓励争先创优。近几年用于这方面的资金达6万多元。优良的环境,优质的服务,高水平的教学,人性化的管理,赢得了社会各界广泛的赞誉,保证了我校开放教育和教师继续教育健康持续发展。

篇2:凤翔教师进修学校创建省级示范性进校经验材料

陕西省碑林教师进修学校

陕西省碑林教师进修学校是省政府审定批准的我省首批重点建设的21所教师进修学校之一。正式成立于1978年7月,1993年,碑林区教学研究室并入碑林进校。2006年率先成立碑林教研网站。至此,碑林进校已经成为全区中、小学、幼儿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师训干训中心、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小实体、多功能、大服务”的新型教师教育实体已初步形成,并为学校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多年来,碑林进校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下,以“创一流管理、办一流学校、出一流成绩”为目标,践行“务实、和谐、创新、高效”的管理方略,充分发挥进校工作职能,为碑林基础教育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先后被评为“全国成人中等专业教育先进学校”、“陕西省职工教育先进集体”、陕西省 “学习科学研究与学习指导实验”先进单位。2002年获西安市首届教师进修学校综合素质比赛团体第一名,2003年被评为 “西安市中小学继续教育先进集体”。学校及个人近年来获市级以上奖励100多项。

一、高度重视创建示范进校工作,加快学校发展步伐

2006年4月,碑林进校根据市教育局[2005]141号文件精神,按照“省示范性进校评估标准”,全面开始了创建工作。碑林区政府和市、区教育局领导对此项工作高度重视,多次到进校指导创建工作,积极解决硬件建设方面和创建工作存在的相关问题。区教育局制定了《教师进修学校五年发展建设规划》,印发了《关于成立创建示范教师进修学校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并将《加强进校建设的局长办公会会议纪要》下发到各基层学校,使全局上下形成合力确保规划和各项工作落到了实处。2005年以来区教育局先后投入资金180多万元,极大地改善了办学条件。对照评估方案,以评促建,以评促改,碑林进校全校教职员工齐心协力,积极投入到创建迎检工作之中,使创建工作与培养团队精神有机结合,成为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的教育过程。同时创建为进校发展提供了一次难得的机遇,不仅进一步优化了资源配制功能,加快了学校发展步伐,还将进一步拓展服务功能。

二、规范管理体制,构建一流师资团队

碑林进校是一个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办学实体,校级领导成员和中层干部,平均年龄 43岁,研究生学历和大学本科学历共8人,高级职称5 1

人,中级职称3人。领导班子成员多年从事中小学教学和教学管理,具有较高的政策理论水平和业务工作能力,现有教职工42人,分设五个职能部门,主要承担全区中、小学、幼儿教研工作和师训、干训工作。专任教师34人中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占教师的97%;研究生及在读13人,占38 %;中、高级职称31人,占教师总数的90%,其中,高级教师职称13人,占教师总数的38%。均超过评估要求。省、市、区级教学能手8人,教学骨干7人,市级优秀教师2人,“碑林区师德旗帜”2人,“碑林十杰” 2人。仅2005年,就有三人被评为全国优秀教研员,占全市13区县被评为全国优秀教研员的1/3。同时,学校根据教研、培训任务需要,聘请了30多位师大、省、市教科所专家,教学能手和教学骨干教师作为学校兼职教师。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整体办学实力

我校共占地面积15亩,建筑面积5500多平方米,其中新校址占地面积8亩多,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现有三层教学楼和图书实验楼各一栋,配有微机室、电子备课阅览室、多媒体教室、专用语音教室、教育心理实验室、物理实验室、生化实验室、图书资料等16室。具备400人以上同时参加培训的能力。另外,原南门老进校2000多平方米培训教室继续用于日常培训、上课。学校各种教学资源丰富,图书资料17000余册,电子图书4万余册,报刊杂志70多种,录音带、录像带、光盘、软盘等教学资料3000小时以上,图书音像资料每年不断更新补充,资源使用效率高。

为适应现代远程教育的飞速发展,创建了碑林进校教研网站,内含10多个栏目,提供教师教育课程的辅导资料、优秀教案、课件,开展教科研博客活动等,实现了教学信息与资源的共享以及教学和教研工作的互动。学校具备符合远程教学要求的ADSL宽带接入、建有总装机70台的多媒体网络教室2个,另外各办公室联网机共30台,笔记本电脑2台,大屏幕数字投影机4台,实物展示台1套,普通电视、摄像机、DVD等多台。

四、精心组织各类培训,促教师专业理念转轨、我校培训部以教师继续教育为重点,以干部培训为龙头,兼顾学历教育,充分发挥了区域性教师培训机构的作用。2003年至2006年,中小学教师各类培训累计13200人次,培训覆盖面达到了98%;在学校领导干部培训方面,先后举办了“中学教导主任培训班”、“中学政教主任培训班”、“小学教导主任培训班”、“社会力量办学”法人培训班、全区中小学领导干部短训班,2006年11月举办全区中小学中层以上干部200余人的安全专项培训班等等,这些培训有效提高了领导干部的政治素质

和管理水平。在各类培训中,我们切实加强针对性和实效性,把新课程理念作为培训的主要内容,为广大受训教师干部尽快完成新课程下角色转变,起到了较大的推进作用。

五、加强教科研指导,促我区教学质量持续保持全市领先地位 我校中小学教研部坚持“服务基层、引领教科研、提高我区课堂教学质量”为目标,深入学校听课调研并积极指导学校的教科研和课堂教学工作。

(一)组建全区三级教研网络,促我区教科研持续在全市的领先地位。进校在课改伊始,就组建了我区从小学到高中教研工作的三级网络系统,并组织各中心组每学期开展不少于两次的研讨活动,实施近五年来,发挥了极大优势,锻造了一批优秀教研员,带动了全区教科研工作持续在全市领先的地位。

(二)加强教材研讨中的互动交流,促教师专业水平提高。我校坚持进行教材辅导,教研员能及时引入新课程理念,采用双向互动等方式,加强与基层教师沟通与交流,帮助一线教师理解教材。每学期至少4次组织全区中、小学进行教学设计、教学论文交流、课堂优质课展示、赛教工作,并进行评比奖励,有效地促进我区教师的专业水平提高。

(三)我区作为教育部首批“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基地”之一,从始建到实施,进校教研员积极参与策划组建,科学制定了我区的校本教研计划,并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充分发挥了进校教研员专业引领作用,也促使一大批骨干教师、业务能手的课堂教学水平和教研能力迅速提高。

(四)加强课题研究,促使教研员专业化发展。我校积极组织对市级以上的教科研课题进行申报,报准数量几年来年年占我市13区县课题总数的25%以上。目前由进校正在组织进行的国家级课题7项,省级16项,市级41项。同时结合一线需要,本着问题即课题的思想,设立区级课题,教研员积极组织,认真实施,设立课题实验基地20余处,课程资源库3处,目前已结题67个,正在进行的186个。通过课题实验及时解决了一线教师课堂教学中的一些困惑,有效地推动了校本教研。

(五)近年来,我校教师教科研论文及教学设计等获国家级奖励17人次,省级奖励22人次,市级奖励30多人次,100多篇论文在市级以上刊物上发表,这些成果,既反映碑林进校浓厚的教科研校园文化氛围,也充分体现了碑林教育大区教科研先行的优势。

(六)心理健康教育一直是我区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和亮点。作为具体组织和指导者,我校协助各校创建学生心理咨询室、悄悄话信箱,指导各校开展一系列学生易于感知和接受的活动。2005、2006年分别组织区内教师参加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杯”优秀成果评比活动,我校连续两年荣获国家级“先进集体奖”,并在人民大会堂颁奖会上作了交流发言。

(七)充分利用和开发我区优质资源,多次组织我区各类型的教学质量分析会,中、高考研讨会,全区课堂教学研讨会等,体现碑林教育思想,展示碑林教育综合实力。2003年,组织教师参加市级教学全过程评优大赛,获团体第一:全区17人参赛队伍中有12人获得一等奖,占全市一等奖获奖人数的60%以上。2004年5月,组织参加市师范处的新课程赛教,又取得了团体第一的好成绩。2005年,组织参加了西安市第二届教师普通话朗诵比赛,获奖率100%,中小学一等奖获奖率均占全市67%以上。连续两年均获得组织奖。2006年5月26日,由我校策划主办,西大附中、华商报教育健康新闻部承办的“教学创新论坛”在西大附中进行。会上,来自省、市各方面的的专家及教师、家长踊跃发言,为我区基础教育改革提出了许多有创造性、切实可行的实施办法,产生了很好的社会影响。

六、在创新中不断求发展

碑林进校新领导班子强化教育科研与功能发挥,加强管理,健全了全体教工管理、考核、教研成果奖励等举措,极大的激发了全体教师的工作积极性,特别是在创新中求发展,一年多来,先后创办了全市首家区级教研网站,开展教研博客等互动活动;成功举办研究生学历进修班,一举提高我区研究生学历8个百分点;恢复停止活动近5年的区教育学会,为我区教科研拓展搭建了一新的平台;近期又创办《碑林教研》期刊,为我区教科研交流工作又开辟一个新亮点。特别是我校教研部的“研点”教研团队,深入陕南、商洛、庆阳等贫困地区,进行爱心支教活动,受到当地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的热烈欢迎,《三秦都市报》、陕西电视台《都市快报》栏目记者参与活动并做了详细报导,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篇3:凤翔教师进修学校创建省级示范性进校经验材料

一、动力:深入创建省示范性县级教师发展中心

一是创建省示范性县级教师发展中心,是主动适应新型教育变革的需要。教育要发展,改革是根本,也是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主动变革”是如皋教育多年来持续高位发展的法宝之一。当教育开启“十一五”大门的时候,原有的师训干训、教研科研、电教装备等固有体制、功能等已经不能适应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需要,不能适应更高水平教育现代化的需要。比如,从培训的重点来看,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学历达标任务基本完成,原有的以学历补偿教育为重心的教师培训,显然不能适应中小学教师培训逐步转入以“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为目标的继续教育新阶段”的需要;再如,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制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倡导研究性学习……这些问题的存在,只有通过改革,抢抓教师发展中心建设。以及省级示范性县级教师发展中心的创新机遇,在改革中破解难题、激发活力、获得新发展。

二是创建省示范性县级教师发展中心,是能动推进区域教育均衡的要求。推进区域教育均衡,实际上就是聚焦教学均衡。而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对于提高教学质量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推动教学均衡,关键是要实现教师素质的全面均衡。县级教师发展中心作为“以全面提高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和中小学、学前教育质量为目标,以服务教师发展为主题”的“教科研训一体化的教师专业发展新型机构”,无疑对区域教师素质优质均衡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建设省示范性县级教师发展中心,其实就是启动了教师队伍优质均衡建设的强力引擎。有了这一动力,区域教学质量均衡和教育均衡发展,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

三是创建省示范性县级教师发展中心,是打造特色教育品牌的抓手。由于没有形成自己的教改品牌,区域内教师也就难以对教改形成较高的认知度、忠诚度、美誉度和满意度,所以教育改革有一定的难度。而依托教师发展中心“进修、教研、教科、电教”四位一体的资源优势、专业优势,就能有效地解决在教育改革中遇到的一些难题。可以由县教育局、教师发展中心牵头,结合区域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立足当前教育改革前沿,博采众长,顶层设计区域教育改革之路。同时,依托教育行政部门的系统力量,以及教师发展中心较为完善的研训模式,切实让每一位教师都积极投身教育改革之中,形成区域教育改革的“生态场”和“系统链”,让教育改革真正落地生根,进而打造区域教育改革特色品牌。品牌效应的发挥,可以更好地推动教育改革,并把改革引向深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格局。建设省示范性教师发展中心的过程,其实就是打造区域教育改革品牌的过程,更是区域教育腾飞的过程。

二、路径:创建省示范性

县级教师发展中心的具体做法

多年来,如皋市紧紧围绕《江苏省示范性县级教师发展中心建设标准》和《江苏省示范性县级教师发展中心评估指标体系(试行)》的要求,低点起步,高点定位,统筹规划,全面推进省示范性县级教师发展中心的建设。

1.健全保障体系,在固本强基中积聚前行的力量

一是加大投入保障。如皋市委、市政府设立“如皋市中小学教师研修中心”,把教学研究室、教育科学研究室、电化教育与教育技术装备室、教师进修学校等进行整合,促进了研训—体化;投资1600多万元,按标准新建“如皋市教师发展中心”,实现了教师发展中心软硬件现代化、优质化、—体化、充裕化。市财政还建立了以部门预算为主的经费保障机制,确保了经常性经费、基本建设经费和专项经费的按时足额拨付。

二是加强队伍保障。按编制要求配备教师发展中心领导班子,合理设置组织结构,下设“一办五部”,即办公室和教育教学研究部、教育科学研究部、教育技术装备部、师资培训部和项目研发部,保障了教师队伍的优质、稳定。同时,教师发展中心还通过严格规范的选聘程序,选聘组建专任(兼职)教师,努力建设“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三是完善制度保障。在机构重组、转型升级的背景下,教师发展中心狠抓制度文化的建设工作,先后出台《培训项目管理考核制度》《继续教育学分管理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40余项,着力引导工作重心的转移、思想观念的转变、教师职能的转轨和工作方式的转型,使全新的管理运作机制得到有效落实。如皋市建立健全了由教师发展中心、各镇(区、街道)教育管理中心(市直学校)和定点学校构成的三级管理网络,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2.推进科学整合,在转型升级中提升运转效能

教师发展中心以整合为契机,按照“以块为主,条块结合”的思路,围绕“一体四位”的岗位要求,科学统筹机构设置、岗位职能、教学资源、研训活动等,既注重切块分工,明确部门工作的着力点,又强调对接合作,明确部门效能的增长点,推动了职能的转型升级,提升了机制的运转效能。

一是在资源整合方面,突出信息技术装备、图书资料、活动场所等教育设施设备的统一管理和共建共享。以信息技术平台的研发为抓手,将信息化改革拓展到教学资源开发、学科研修、教学质量监测评估等研训领域,开设了多样化的区域性信息化研训平台。全市建成了教师发展中心网站、教育研究网站、微型课题研究网等,为教师专业发展、教学质量提升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

二是在活动整合方面,以“在研究中做培训,在培训中做研究”为总要求,切实加大研训活动的优化整合力度,丰富研训形式,充实研训内容,提升研训实效,逐步形成了“名师名校长培养、学校管理干部培训、中青年教师培训、德育研修、教育教学研修、现代化装备管理与使用研修、职业教育研修、学历提升、读书活动、校本研修”十大精品培训模块,实现了各学段、专业、类别的全覆盖。

3.创新研训模式,在内涵发展中凝练办学特色

在“服务于教师幸福成长”办学理念的指引下,教师发展中心坚持走内涵发展之路,积极打造区域研训工作的新特色、新亮点。

一是课改领航全员发展。如皋市以区域推进的“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为抓手,领航教师的专业发展。成立“课程改革研究小组”和“活动教学研究中心”,深入开展“活动单导学”教学理论研究和操作体系建构;采用“蹲点指导、骨干示范、分片展示”的形式,送培到基层一线;举行多种形式的专题展评竞赛活动,激发自我成长的内驱力;成立“如皋市教育质量监测中心”,构建区域教育质量监测体系,开展学业质量、学习素养、体艺素质等10多个门类的监测,为课程改革保驾护航。5年来,教师发展中心相继出版“活动单导学”课改专著7部。

二是名师引领高端发展。如皋市注重名师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引领优秀教师实现高端发展,形成了“主题论坛”“雉水名师工作室”等教师专业发展平台。两年一次的“两岸三地有效教学如皋高层论坛”活动,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已成为教师发展中心对外交流的品牌活动。聘请本市资深特级教师,建立“雉水名师工作室”,形成了“名师带领工作室团队”,工作室成员辐射所在学校和有关镇区的教师专业发展新格局。

三是校本强基长效发展。如皋市坚持“校本研修”工作不动摇,加强校本课程调查研究,出台《如皋市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如皋市中小学校本课程建设评估方案》等文件,规范、引导各学校校本课程研究工作。实施研训员蹲点联系制度,主动送培到校,指导校本研修活动。加强校本研修基地建设,组建研修共同体,坚持“理念共享,资源共享,方法共享,考核一体”,每月开展现场交流活动,促进优质资源效益最大化。

四是课题牵引智慧发展。实施“课题牵引”战略,推行“课题式研修”范式,引导教师步入智慧发展的轨道。首先,实施“微型课题”研究普惠工程。出台了《如皋市微型课题研究规程》,建立了全国首家“微型课题研究网”,出版了《微型课题研究指南》等专著,让全市教师人人参与微型课题研究,促进了教师的理论素养,提高了教师的科研能力。其次,实施规划课题质量提升工程。不断强化课题研究的规范化管理,依托“如皋市教育科学课题管理网”,对所有规划课题实行动态监管。“十二五”以来,如皋市共有全国规划课题5项,省级规划课题44项,南通市级规划课题134项。

五是网络助推全面发展。加强网络研修平台建设,借助网络的力量推动教师全面发展。教师发展中心建有千兆以上局域网,拥有专门网站,具备支持区域内中小学开展网络培训和技术研修的平台、资源库和相应的软硬件设施,并与区域内各级各类学校实现了硬件的互联互通和资源的共享共建。教师发展中心以教育技术装备部为实施主体,以“有规划、有质量、有成效”为目标,狠抓教师网络学习资源库和管理平台建设,建成以学科远程培训、专题研修、网络管理、学科资源库四大模块为主的立体化网络研修体系,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三、展望:如皋市教师发展中心未来走向

省示范性教师发展中心的建成,仅仅是教师发展中心建设迈出的一小步,还需要进一步大胆实践,勇于创新,努力将教师发展中心建设成“设施一流,管理先进,人文深厚,业绩卓著”的现代化教师发展中心。

一是围绕科学发展规划,描绘美好愿景,发掘成就感,营造归属感,让“教师发展”成为教师发展中心每一位成员“享受工作与生活,成就事业,成长自我”的幸福事业。二是完善激励评价机制,实施人文关怀,尊重差异性,鼓励创造性.进一步拓宽综合人才培养渠道,发挥研训团队的最佳效能,实现教师发展中心“研究、指导、服务、引领”的功能价值。三是提升中心办学内涵,彰显教育魅力,突出发展性,追求艺术性。尊重教育规律,引导教师提升个人素养,提高教育艺术,促进受培训者的身心和谐发展。继续与省内外高校和科研机构加强沟通与联系,积极寻求理论培训与学术指导,努力形成既有如皋传统文化底蕴又有现代时尚气息的研训文化。

总之,教师教育要依托教师发展中心,只有努力推动教师发展中心科学发展,才能在更高的起点上谱写如皋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新篇章。

篇4:凤翔教师进修学校创建省级示范性进校经验材料

走进××县国土资源局,醒目的治局方针映入人们的眼帘——以严明的纪律建设队伍,树立精诚团结、奋发向上的部门形象;以廉明的作风规范行政,树立忠于职守、乐于奉献的敬业形象;以开明的形式监督执法,树立秉公办案、不循私情的廉政形象;以文明的方法提供服务,树立公道正派、满腔热忱的办事形象。跨入新世纪以来,该局始终遵循这个方针,奋力开拓、顽强拼搏、不断创新、深入改革,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台阶,凭扎实的苦干精神、靠敏锐的超前意识,成功地把××国土资源局创建为××市五个先进单位之一,成为全市国土系统唯一的一个“省级依法治理示范单位”。

一是用廉明的制度规范行政。依法治理的首要一条就是实现依法行政目标。该局首先对国土资源管理的法律法规进行全面梳理,建立了局机关行政执法责任公示制;其次,严格了行政执法本文来源于的程序,对×个行政股室和×个事业单位的×项主要工作程序、运行程序、操作规则和受理时限进行科学划分和严格界定,强化了集体决策制度。该局还紧紧抓住“批地”和“查案”两个关键环节,着重建立和健全了“五审”制度。

二是用严明的纪律公正执法。行政执法的公正公平是否是依法治理的又一显著标志。该局在严格“五要五不准”廉政建设制度的基础上,坚持正面教育与从严警示相结合的办法,重点建立和推行行政过错追偿责任制,有效地约束和规范了工作人员的具体行政行为,提高了依法行政水平,很好的维护了国家土地法律的尊严和国土部门执法监察的威信。

三是用鲜明的主题深化普法。几年来,该局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国土法制宣传教育活动,每年都有新主题,每年都有新办法,使全县的土地国情国策宣传教育覆盖面达到98%以上。同时召开用地大户和县四套班子以及有关部门参加的专题座谈会,总结节约集约用地经验,畅谈科学发展前景,共谋和谐社会宏图,收到较好的宣传教育效果。

四是用开明的方式监督行风。一个部门的行风好坏,直接关系着依法治理目标的实现。这个局采取“请进来,走出去,沉下去”三种方式广泛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主动邀请社会各界人士召开研讨会、座谈会、评议会共商土地管理大计,共绘建设发展蓝图。他们还聘请四套班子退下来的老领导、“老土地”和民主人士担任局常年行风监督员,聘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基层干部群众担任乡村两级土地监督员,经常利用节假日慰问机会上门征求有关人士的建议、听取意见。

五是用文明的方法优质服务。“保护资源,保障发展”不但是国土部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一贯宗旨,也是依法治理的根本所在。×年来,该局始终把服从肥务于全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优化服务环境,大力推行政务公开,建立公开办公制度,所有服务项目全部实行办事内容、办事程序、办事权限、办事时限、办事结果、收费依据和标准“六公开”。为全县的重点工程项目和改制企业土地处置发挥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连年被县委县政府授予“服务经济建设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篇5:凤翔教师进修学校创建省级示范性进校经验材料

创建河南省县级示范性教师培训机构自评报告

陕县位于豫西丘陵山区,全县面积1763平方公里,辖4镇9乡,总人口34.5万,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畜牧兼并的山区县。全县拥有成建制中小学119所,幼儿园36所,在职教职工3900余人。

为贯彻落实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开展标准化示范性县级教师培训机构评估认定工作的通知》(教师2008[158号])和三门峡市教育局《转发河南省<关于开展标准化示范性县级教师培训机构评估认定工作的通知>》(三教文2008[101号])精神,进一步推动我县教师培训机构和教师培训工作发展,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陕县教师进修学校在2009年6月通过三门峡市标准化县级教师培训机构验收的基础上又向省级示范性进修学校迈进。我们对照《河南省示范性县级教师培训机构评估标准(试行)》,逐项进行了自评。现将自评结果汇报如下:

一、组织领导

长期以来,县委、县政府始终把优先发展教育,特别是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作为发展县域经济、提高人口素质、推动社会进步的奠基工程来抓,把教师学习与学校建设作为当地基础教育发展和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来抓。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各项有关教师教育的政策法规,制定了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建设的发展规划和相关政策,采取一系列具体有效的措施,形成了县人民政府领导、县教体局主管、教师进修学校具体承办的教师培训体系。陕县教师进修学校是我县唯一一所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县级教师培训机构。有一个管理水平高、业务素质精、工作作风好的领导班子。现有领导班子成员8人,平均年龄47岁,研究生学历2人,本科学历2人,均具有中级以上职称。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团结务实,严谨进取,富有政策理论水平和组织管理能力,为本校的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应得分10分,实得分9分。

二、功能定位

为切实加强教师教育工作,县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室、电教馆实现了优势互补,形成了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良性运行机制。上和湖北长江大学、河南师范大学等高等院校联合合作办学,下与实验中学、实验小学、实验幼儿园等中小学校建立了联系和沟通,具有承担全县教师教育的组织、协调、指导、管理和服务功能,形成了组织严密,协调一致,管理规范的“小实体、多功能、大服务”的现代教师培训体系。配合县教体局统一组织实施全县中小学教师、幼儿园教师培训及培训管理工作,圆满地完成了教师教育的各项任务。积极参加和推动中小学开展教师教学研究活动和教改实验,为全县小学开展教师校本研修提供指导和服务,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配合县教体局实施教师资格证书制度。帮助本县中小学教师利用现代远程教育设施开展自主学习,为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提供支持和服务, 为全县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应得分8分,实得分7.5分。

三、规划管理

我校坚持从制度建设入手加强管理,保证学校各项办学目 2 标的实现。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健全,对各职能部门都实施了明确的目标责任制,人人有目标,个个有任务,形成了高效的运行机制。在师资管理上,学校制定了一系列师资队伍建设目标、规划、管理制度,完善了相配套的执行机制;全体教师都制定有个人成长规划,执行良好。学校每年选派专任教师蹲点,研究一线教师实际需求并认真落实。

学校根据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有关法规和教育行政部门要求,结合本县实际,制定了具有时代性、前瞻性、可行性的《陕县中小学教师培训规划》。学校建立、健全了教师培训质量监控、检查、评估等一系列制度,保证各类教师培训规范有序、过程管理资料翔实、培训质量不断提高,培训学员满意率保持在95%以上。

能通过多种渠道及时反馈培训中存在的问题,保证培训质量不断提高。建立了全县小学教师、校长培训和本校教师学习业务进修档案。各类档案资料齐全,分类合理,管理规范,基本符合上级档案部门管理要求。实施了小学、幼儿园和校长培训学分登记管理制度,学分登记率达100%,培训活动登记及时、规范。

应得分6分,实得分5分。

四、基础条件

我校占地20.5亩,建筑面积7722平方米,其中培训楼一幢,建筑面积4611平方米,办公楼一幢,建筑面积800平方米,学员住宿楼一幢,建筑面积1611平方米,其他建筑695平方米,可一次性承担人500以上的培训。建有标准教室29个(多媒体教室2个,电子阅览室、专用语音室、综合实验室、卫星接收室、光 3 盘播放室、图书资料室各一个)。图书室在册书籍16000余册。音响资料总量达1000余小时。三年内更新图书1600册,更新率达10%以上。图书音像资源内容丰富,针对性强,利用效率较高。

依托本县实验小学为教育教学实践基地,开展了教学研究和教育教学改革等实践活动,使教育教学实践基地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

学校建有校园网,实现在局域网上存储和共享教育资源,能满足全县中小学教师培训和教科研等工作的需要。

2名专职管理人员,均参加过省、市专业培训,能保证远程教育教学和设备设施的正常运转。

应得分19分,实得分18分。

五、经费投入

由于受历史和自然条件的制约,我县财政比较困难。但县委、县政府认真落实“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不断加大对教师教育的投入,现已建立了以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建设经费的教师教育保障机制。人员经费能做到按人、按时足额拨付到位。县政府财政拨付的年教师培训经费能满足培训需要。

应得10分,实得8分。

六、队伍建设

我校拥有一支结构合理、师德高尚、业务过硬的专兼职教师及管理人员队伍。

现有教职工26人,专任教师15人。研究生学历3人,本科学历8人,专科学历4人。省级骨干教师1人,市级教学名师、学科带头人、教学骨干5人,拥有中高级职称的比例占教师总数的80%以上。多年的基层教学实践,使他们拥有丰富的中小学和幼儿 4 园教育经验,有较高开展和组织教师进行有关继续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熟悉基础教育,能够深入中小学课堂,参与和指导中小学教师进行教学改革和研究。具备一定的学术水平、较强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和专业引领能力。

根据我校的性质和任务,我校邀请河南教育学院、开封民权县实验中学、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县教研室、基层中小学的优秀教师20余人作为兼职教师。在对兼职教师的管理上,我们做到了规范化、制度化,与每位兼职教师签订了聘用合同,明确了他们的工作任务和职责。兼职教师每年参加有组织的活动都在30学时以上。兼职教师作用发挥突出,工作成绩有实效。

应得12分,实得10分。

七、功能发挥

我县地域广阔,东西狭长。我们在培训工作中牢固树立为农村基层教师服务的意识,创新培训形式,注重提高实效。坚持向农村倾斜,采取校内培训和送教下乡培训相结合,集中培训和分类培训相结合,集体培训和个人自学相结合,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专家主持引领和全员互动相结合,远程教育培训和面对面培训相结合等多种形式开展培训工作,在与教师平等对话、合作交流中开展教学研究。

各类培训覆盖面宽、管理严格、资料齐全、效果明显。开展了中小学校长培训、幼儿园园长培训、班主任培训、骨干教师培训、新上岗教师培训、小学英语教师培训、继续教育培训、信息技术培训、新课程培训和学历培训等。其中,校长培训、新上岗教师培训、新课程培训、骨干教师培训等培训率均达100%;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率达97%;有效地组织了全县中小学教 5 师通过参加湖北长江大学、河南师范大学函授学习等多种途径进行学历补偿培训和学历提高培训,中小学教师学历水平逐年稳步提高。全员参与的培训,更新了教师的观念,丰富了教师的教育手段,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果。

结合我校实际进行培训者培训。狠抓师德教育,聚浓教师职业情感;开展教师读好书活动,收看网络视频,拓宽教育视野;选派骨干外出取经,为培训工作注入新的活力。

利用师资优势和场地面向农村基层培训农村剩余劳动力。近三年通过培训输出劳务务工人员已达1000余人次,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在学习型社区的建立方面发挥了独特作用。

全面指导小学校本研修档案规范管理工作。采取“分片试行,整体推进”的思路,深入基层指导,校本研修示范点达到25余所,为提升全县小学教师的整体素质奠定良好基础。全县各中小学都建立了校本研修制度。我校对中小学开展教师校本研修提供有效的师资与资源支持、指导和帮助。为县级及以上行政部门提供教师教育、教师管理等方面工作的政策咨询建议和咨询报告,部分被教育行政部门采用。

应得29分,实得27.5分。

八、社会影响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经过我们不懈的努力,教师教育培训工作受到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校长和教师的较高评价。2005年,三门峡市校本研修现场会在我校召开,“五环五扣”模式在全市推广。在2008年“全省教师培训年”活动中受到省高校工委、省教育厅表彰,学校被授予河南省教师培训年先进单位。在首届教师进修学校教师技能竞赛中,我校教师李晓宁 6 获得省级二等奖,段红霞、卫秋丽获得省级三等奖,我校获得先进集体奖。《三门峡日报》分别于2006年和2009年两次宣传报道了我校的培训经验。《发挥“五员”角色,积极推进整体研修工作》经验材料,在全国师训工作会议上交流。河北省邯郸市教师进修学校和辖区兄弟学校相继到我校参观学习。

应得4分,实得4分。

九、特色创新

本着“塑师表,铸师魂”的校训,秉以“敬业、务实、求真、创新”的校风,坚持 “以人为本抓管理,以情治校多激励,锐意进取提素质,创新举措求发展”的管理理念和“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中小学新课程改革与校本研修为主线,以提升全县中小学领导干部和教师综合素质为目标,以提高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为根本”的工作思路,在教师培训工作中,走出了一条具有陕县特色的道路,得到社会各界普遍好评。

应得2分,得分1.5分。本次自评共得分90.5分。存在的问题:

通过自评,我校还存在以下问题:

1、专业教师结构不是很合理,知识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

2、办学条件还不能完全适应教育发展的需求。

3、创新办学理念有待进一步提高。整改措施:

针对存在问题,我们的整改措施是:

1、有效利用网络资源,拓宽教师视野,更新教师知识结合,提高教师素质。

2、充分利用培训经费,真正使培训工作发挥有效作用。

3、创新办学理念,提高办学层次。

通过这次创建示范性教师进修学校的评估,我们看到了自己的成绩,同时也更清醒地认识到存在的问题。回顾过去,欢欣鼓舞;展望未来,任重而道远。全体教职工决心在上级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下,扬长避短,不断创新,使学校各项工作走向更加灿烂的明天,为陕县教育的发展谱写华美的篇章而努力奋斗!

篇6:凤翔教师进修学校创建省级示范性进校经验材料

申报省级示范性县级教师培训机构自评报告

接到省教育厅《关于申报2014年省级示范性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候选单位的通知》,学校党委非常重视,重新学习了省教育厅下发的一系列文件,认识到参与申报省级示范性县级教师培训机构,不仅可以进一步引起广大教师对培训工作的重视,调动教师自觉投身教学改革的积极性,而且可以按照评估标准的要求,从中发现存在的问题,并适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完善和提高,这是难得的契机,更是强大的发展动力。为此,提出了“高度重视,以评促建,着力推进教学改革与建设,全面提高管理水平和培训质量,全力做好迎评工作”的要求。在教体局党组的统一领导下,成立了以进修学校吕兆伟校长为组长,办公室、教务处、招生办等相关科室抽调骨干力量为成员的自评工作领导小组。我们严格对照评估标准进行了认真的自我评估,对各科室的档案材料及自评结果进行了分析、审核和汇总,对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了督促整改,达到了以评促建的目的。现将自评结果汇报如下:

一、组织领导

1、组织保障

多年来,县委、县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高度重视县级教师培训机构专业化建设与发展,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有关政策法规,把教师进修学校的建设列入我县教育发展规划,将我县中小学教师培训经费列入

政府预算,按我县教职工工资总额的1.5%拨付教师培训经费,对农村中小学按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5%拨付教师培训经费。县教体局不断强化对教育培训工作的指导,并对所开展工作进行有计划地督促检查落实。

2、机构管理

民权县教师进修学校始建于1981年,民权县教师进修学校是一所由县人民政府政府领导、教育行政部门主管、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公办成人教育学校。多年来,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和帮助下,积极贯彻落实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所制定的方针政策,负责我县教师培训和教学研究的策划设计、组织实施、服务指导、管理评价,已逐步走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办学之路。

2012年,我校已实现与教研、科研、电教等相关机构的职能和资源的有效整合,共同参与培训工作,发挥了教育合力。不定期聘请商丘师院等高校的专家到校讲课,和这些高校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办学关系;民权县实验小学、第三小学作为我校的实践基地,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形成上联高校、下联中小学的区域性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

3、领导班子

根据高层次学历培训和开展继续教育工作的需要,依照选聘干部的标准,我校与组织、人事部门配合,逐步调整充实了领导班子,改善了领导班子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他们平均年龄36岁,全部本科及以上学历,中级以上职称;工作中我们不留真空,明确职责,各负其责。具体来说:吕兆伟校长抓全面;李彦华副校长主抓学历培训

和校长培训;李思强副书记主抓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和岗前培训。从学校目前的组织建构来说,管理层成员政治素质扎实,业务水平过硬,是一支热爱教育工作,懂得教育发展规律,富有开拓创新精神的领导班子。近三年考核综合满意率达95%以上。

4、经费保障

我县建立以财政拨款为主的经费保障机制,保证经常性经费、基本建设经费和专项经费,按时、足额拨付。经费预决算制度和审计监管制度健全。近三年经费审计合格。

二、基础设施

1、校舍条件

进修学校是经省教育厅批准备案的全县唯一的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基地。有独立的校园校舍,规划合理,功能明确,校园环境文明整洁。占地220亩,建筑面积60000平方米,学校现拥有综合实训楼1栋、教学楼2栋、办公楼1栋、学员宿舍楼2栋。现代化教学设施设备有:微机室6个,电脑350台,多功能学术报告厅1个,网络教室1个,多媒体教室12个,心理健康辅导室1个,图书资料室2个,电子阅览室1个,能同时承担开展800人的专项集中培训。

2、培训条件

学校建有自己的网站,配备了独立专用的服务器,具有与教育网、公网进行有效连接的网络环境。电脑350台,有足够而先进的电子白板、教学录播系统、双向视频等设备。能为本地中小学教师提供网络研修和校本研修有效的支持和服务。学校藏书丰富,图书资料3万余

册,订阅报刊80余种,音像资料1500多小时。各类资料管理有序,借阅有专门人员负责登记。每五年图书音像资料和数字资源补充更新率达20%。另外,学校和县招办密切联系,建有覆盖全县的学习资源平台和资源库,实现了全县中小学教师教育资源共享。

三、教师队伍

1、专任教师

民权县有人口110万, 46所幼儿园,367所小学,52所初中,共有中小学教师8832人,专职教师8401人。进修学校作为中小学教师培训基地,深知高水平师资队伍是师训工作取得实效的根本,学校通过多种渠道,努力提高培训者的素质,目前一支年龄结构合理,专兼结合,具有较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已经建成。学校现有教职工74人,其中专职教师60人,管理人员9人,后勤人员5人。在60名专职教师中,51人达到本科学历,研究生9人,35人具有中级职称,25人具有高级职称,特级教师3人,市级骨干教师16人。专任教师管理纳入中小学教师管理系列,积极推进培训机构专任教师与中小学教师双向流动。专任教师按要求参加培训者培训,每年培训时间达72学时。

2、兼职教师

为引进校外资源,学校先后在县高中、实小、县教研室、县教体局和省、市高校等聘请名师、名校长、教研专家及教育行政领导100余人做兼职教师。通过签订聘用合同,同样对于他们实施动态管理。学校定期检查他们的工作情况,他们也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达30学

时。兼职教师工作也富有成效,学员满意率达90%。目前,已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人才库。

3、能力建设

为保证培训质量,我们对培训教师有较高的要求:培训教师具有策划设计能力,能根据本地教育改革发展需求与教师需求,策划培训方案,研发课程资源,设计培训活动; 培训教师具有组织管理能力,能规范有效地组织实施各项培训活动,与学校教师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 培训教师具有研究指导能力,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和技术方法,能深入研究课堂教学和教师成长规律,具体指导校本研修和网络研修;培训教师具有评估服务能力,能对课堂教与学的质量与效果进行科学观察与分析评价,培训前能对教师进行需求调研,培训中能对过程进行有效监控,培训后能对培训绩效进行客观评估,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有效的专业支持和服务。

四、专业效能

1、培训管理

我校具有明确的培训者队伍建设目标和发展规划,指导区域内全体中小幼教师制定专业发展计划。协助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制定中小幼教师全员培训五年规划,组织指导本地区教师培训、校本研修。加强教师培训需求调研和培训项目研发,优化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方法,加强教师培训的自主性和选择性。采取集中培训、远程培训、校本研修等多种手段,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建立教师培训质量监控和测评制度,完善教师培训质量评估机制和体系。培训满意度

100%。

并能采取多种有效方式,对培训项目实施过程评价和绩效评估。培训管理制度健全,过程管理规范,培训服务周全,培训考核严格并有记载。培训过程有记录表单,培训结束有总结反馈及整改措施。教师培训实现信息化管理,信息登记及时,电子档案齐全,学时学分登记率100%,无差错。

2、功能发挥

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程理念的不断深入,配合“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结合示范性县级教师进修学校评估要求,针对我县实际,开展了多层次、多类别的继续教育师资培训工作。五年来,组织了小学校长提高培训共计1580人次。有计划地开展教师五年一周期的全员培训。实施新任教师岗前培训、在职教师岗位培训和骨干教师培训。近五年内曾参与组织省级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参训率达99%,合格率达96%。利用暑期和双休日有效组织了班主任、课程改革、师德修养、心理健康、安全教育、教育技术、紧缺学科等各种培训。制定了《民权县小学校长培训规划》、《民权县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规划》。同时,配合教体局做好本地区教师学历提升规划。充分利用成人高招,通过脱产、自考、函授等培训形式,对己进入培训岗位的教师,帮助其解决工学矛盾,给予优惠政策,确保培训质量。目前,我县中小学教师学历达标率95%以上。搞好培训的同时,还积极加强课题研究,近五年来,参与地市级课题研究6项其中3项获一等奖。参与省级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每学期都要组织一次教师专业

发展科研成果交流活动。我校教师公开发表论文等科研成果170多项,专任教师人均超过2项。能有效组织和指导我县教师开展教育科学研究和实验,成效显著。

为了解小学课堂实际,我校培训机构主管领导每学年深入中小学校了解指导教学、听课50节以上;专职教师每学年下校听课、蹲点指导、送教上门80节以上。及时发掘、总结、推广本地区优秀教师的先进教育教学经验。每学期都要组织一次区域性的校本研修工作会,交流推广校本研修经验和成果。为我县中小学开展校本研修提供有效的支持,并指导他们制定校本研修计划,建立和完善校本研修制度。定期开展工作调研,为政府提供教师队伍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的政策咨询建议;近五年被采纳和采用的成果和建议达10项。我们还为中小学、幼儿园,提供有效的专业咨询服务。为相关机构、组织、社区提供学习资源、设施设备与咨询指导等服务,在推动学习型社会建设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通过以上努力,学校先后被授予省、市级“师德教育先进校”、“高学历培训工作先进单位”、“全市教育培训工作示范性窗口学校”、“小学校长培训先进基地”、“五一巾帼集体奖”、“教师培训年活动先进单位”。

五、特色影响

多年来,我们坚持“让学员满意、让上级领导满意、让社会满意”的办学原则,为学校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实现了“三满意”。暑期培训工作多次在民权新闻中报道。在教师培训、教学研究、资源建

设、教育科研等方面有效创新,已形成显著的办学特色。

1、加强培训模式和培训方法的改革及探索,努力提高培训质量提高广大农村教师的素质,是摆在我们师训面前最紧迫的任务。开展具有时代性、针对性、实效性的培训模式和培训方法的探索,是提高培训工作的关键。我校在开展教师培训工作中注重实效,不断学习,积极探索,不断改进培训方法,积极倡导新的学习方法,强化落实新的学习方式在培训模式和方法的选择上,既注意继承传统培训的优点,又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创新,学员主动参与培训全过程,提出问题,共同解决问题,培训实效得到提高。

2、改变服务方式,送教到校、送教下乡,按需施训。教师培训不仅要体现素质教育对教师的专业要求,还要体现教师发展的需求,关注教师工作中的困惑和问题,找到两者之间的结合点,才是最佳的教师培训。我们作为培训者、组织者、服务者,在新课程实施以来,根据我县实际,积极组织教师走向各乡、校、村小课堂听课、评课、调研,并应学校要求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专题讲座,教师在合作学习的组织、激励方式的选择、评价语言的应用等方面有新的认识和提高;在教学理念的把握、教学设计的创新方面有新的突破;在教材把握、知识点落实、重难点处理等方面有新的进步。

3、立足校本,加强业务培训,努力提高培训者队伍素质

多年来,学校始终把培养、提高培训者队伍素质放在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克服各种困难,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创造各种有利条件,积极开展校本培训,并取得了明显效果。结合学校实际,我

校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校本培训:

(1)、新课程、新理念、新方法培训。(2)、教育信息技术培训。

(3)、成立学科备课组,共同研讨、解决各学科培训问题。民权县教师进修学校一路走来,历尽艰辛,却硕果累累。在省、市教育主管部门及县委、县政府、县教体局的领导下,通过全体教职工的不懈努力,学校各项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为全县基础教育的发展、中小学教师素质的提高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展望未来,任重而道远。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教育改革的深入,我们还面临着许多机遇和挑战,新世纪教育改革的大潮需要进修学校去做更多、更好的工作,我们将从实际出发,以人为本,尽最大的努力去满足人民群众对教师教育提出的要求,不断努力探索,孜孜以求,在上级的领导下,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使学校各项工作走向更加灿烂的明天,为教师培训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篇7:创建示范家长学校先进经验材料

我校一贯重视学校、社会、家庭三方面教育力量的整合,以学校教育为主导,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积极引导家长配合学校教育,使三股教育力量形成合力,构建了教育工作的立体化格局。近年来家长学校运转正常,教育成效十分显著,赢得了家长和社会各界的一致赞誉。

一、认识到位,机构健全,制度完善。创办家长学校是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品德教育的要求,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要求。

1、目标明确,认识到位:《教育法》明确规定,学校、教师可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指导。教育部、全国妇联下发的文件也明确要求学校要成立家长学校,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有专职或兼职干部负责家庭教育工作,并对家长学校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和希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和谐统一,成为我校实现“造化和谐,创建名校”的有力保障。

2、层级管理,机构健全:我校十分重视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在学校教书育人的总体框架下,努力构建立体化的育人网络。成立了“家校互动机制”下的家长委员会,它分为两级组建,即校级家长委员会和班级家长委员会。校级家长委员会由廖伟明校长担任家长委员会主任,何爱玲副校长担任家长委员会副主任,日常工作由德育主任具体负责,邀请各年级的家长代表参加,并适时让他们参与到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来,定期召开会议,认真倾听他们对学校教育的意见和建议,共同商讨家庭教育中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集思广益,找到家庭教育的切入点,有针对性的开展家庭教育。各班级还由班主任牵头设立和组建了班级家长委员会,分级管理,层层落实,与此同时还聘请了黄连中队的吴国荣同志为法制副校长,为学校、社会、家庭三方面的教育形成活力搭建了平台。

3、制度完善,管理规范:要办好家长示范学校,必须在管理上下功夫,我们建立和完善了家长学校的《家长委员会章程》、《家长委员会职责》、《学员考勤制度》、《评好学员条件》、《家长委员会条件》、《学员学习情况记载》(包括考勤、效果)、《家长行为规范》、《社区、家长联系制度》等各种规章制度,制度的完善使学校管理逐步迈向系统化、规范化和序列化。

二、加强学习,更新观念,提高质量。教学质量的好坏,教师是关键,为了保障家长学校的教学质量,为使广大教师对家长学校有正确的认识和足够的重视,校领导经常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教育法规、教育理论和家庭教育知识,探讨教育教学规律,强化育人意识。

1、加强学习,提高认识:长期以来,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之间存在着错位现象,要使两者有机融合,就必须举办家长学校,它是全面培养学生,充分发挥“三结合”教育的有效机制,也是我校开放性德育得以真正实施的有效途径。通过宣传、学习和教育,教师们充分地认识到校风校纪的转变、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能力的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等等都离不开家庭教育,离不开家长的大力支持和紧密配合。

2、更新观念,培育队伍:为了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我们组织了一个稳定的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和教学水平的专职教师队伍,除校长、主任、班主任兼职授课外,还特别聘请了重师的心理学教授进行授课和心理咨询,聘请法制副校长进行法制讲座,聘请离休老师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等等。为结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实验,办出家长学校特色,我校还成立了心理咨询室,开通了心理咨询热线,派专职辅导教师麦建松老师(总辅导员)值班负责接受家长和学生的咨询。对每一个接受咨询的家长和学生建立个案并进行追踪,经过几年的实践,得到家长的好评。同时,学校还派出多名教师参加心理健康教育的专职培训,并已获得了心理健康教育的资格证。学校德育处在教师队伍素质方面也做了很多工作:进行班主任的基本功大赛;组织班主任学习家教理论知识;倡导“两个一”的形象工程(即:为家长端上一杯茶,递上一把椅),旨在营造一种家校沟通的和谐氛围;积极推行“承诺制”,促进教师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我们提倡班主任主动与家长联系,通过家长会、家访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家庭教育情况,为学生家庭教育提供帮助。同时,鼓励班主任进行家教方面的研究,大力推广班主任在家教方面的经验和论文。

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寓教于乐。几年来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们,家长学校的教学仅靠讲座是不够的,还要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寓教于乐,才能使教育落到实处。

1、循序渐进,彰显授课特点:家长来自社会各个方面,从事职业、思想水平、知识层次、道德修养、兴趣爱好等各不相同,为了避免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我们在安排教学时,充分考虑到参加对象,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适合家长特点的计划。学年授课4—5次,由学校领导、教导主任、优秀班主任、以及外聘工作人员共同授课,提前确定专题,征求家长委员会的意见,在课堂上解决一两个家庭教育方面的实际问题,如:针对外来工子女多的实际,讲了《怎样指导孩子干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怎样与人和睦相处》等;针对家长重智轻德的思想,讲了《怎样教育孩子从小学做人》、《育人的重要性》等;针对单亲家庭,讲了《父母离异后要对孩子尽责任,给孩子付出爱心》等;针对教学方法讲了《阅读的重要性》、《数学的辅导》等等。结合学校参加的国家级课题《性健康教育》我们还对家长进行童年期、少年期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点和教育方法,使家长有了较大的收获,真正体现家长学校的办学宗旨。为保证教学效果,我校在家教资料方面也做了不少工作。首先,为各年段的家长定了不同的教材,其次,我校还利用家长会等各种机会向家长发放家教方面的资料。在学校的校园网上还专门开辟了家长信箱、家庭教育、家教论坛等园地,促进了家长与教师的多渠道沟通,提供了家教经验交流的平台,提高了家长的家教能力。

2、多彩活动样式,家长共享喜悦:(1)为配合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学校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将“家校互动机制”下的家长委员会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相结合,让家长走进新课程,参与学校的新课程实验,参与学校校本课程的编写,共同担负起开发校本课程资源的任务。家长委员会代表龙军还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题会上向全校家长进行了动员报告,为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的成功开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通过共同的努力,我们开发了《火锅文化》、《车祸猛于虎》、《磁器口文化》、《生命之源—水》以及《永生的眼睛》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2)向实验班家长举行“开放日”活动,特邀全班家长到校,参观学生从早读到下午放学的学习生活,他们同学生一起生活,一起听课,一起参加课外活动,一起召开主题班会,让家长亲自了解学校的教育工作和体验孩子的在校生活。完后召开家长研讨会,在会上家长们对一天的学习深有感触。并争先恐后地发言,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了充分的肯定,对素质教育有了新的认识纷纷表示了对学校工作的支持和配合。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家长与学校达成了共识。(3)学校传统的“体育节”和“艺术节”也成了家长学校展示艺体教育教学成果的窗口。我们请来家长观看“体育节”的开幕式,和自己的孩子一起参加“亲子活动”;让家长了解孩子在“艺术节”上各种能力的展示,书画、文艺节目、剪纸、集体舞蹈、学生自编韵律操等纷纷登台表演,长们为自己孩子的表演而感动,纷纷感叹到:这样的活动每展示一次,家长与孩子、家长与教师的距离就更进了一步,家长对学校的了解也就更深了一层。

(4)每学年向存端校长都要针对家长、学生及社会单位的问卷调查,有针对性的组织和进行2—4次研讨会和专题讲座,如:为发挥校级家长委员会的有效作用,进行了以“探讨现代学校管理制度”为主题的研讨会;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向家长进行了“让家长走进新课程”的专题讲座等等,他为家长们带来的先进思想和现代理念,感染和触动了每一位家长,受到了家长的高度赞誉,家长们表示:关注学校发展,提高自身素质,共同创建名校,自己责无旁贷!在此基础上,各班级也在每学年组织1—2次家长教育经验交流会。在各班家长委员会的支持和组织下,家长们座谈热烈,互相交流孩子的思想动态,教子心得。推选教育方法成功的家长谈自己的教子秘方,并形成稿件,交流推广,以点带面,提高家长的整体水平。对于比较特殊的家长进行个别辅导,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帮助他们认识到教育孩子的重要性。

四、跟踪调查,帮教转化,科学育人。由于前几年轰轰烈烈的应试教育的影响,使不少家长在家庭教育上走入了误区,同时,独生子女的诞生又使得家长们望子成龙心切,怎样教育子女成了家长们的一个心病。为此,我们开展了以下工作。

1、跟踪调查,科学育人。对家长进行了调查,了解他们的教子观念,并针对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单独对这一些家长进行讲授,纠正他们的重智轻德的偏差,引导家长加强孩子思想品德教育,重视教育孩子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与人共处,具备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成为德、智、体、美、劳等多方面发展的人。为了提高家长的理论水平,还组织教师自己编写家教讲稿,要求家长认真学习,认真掌握,在“用”字上下功夫。积极鼓励家长撰写自己的教子经验写心得体会或家教论文。

2、帮教转化,树立信心。学校十分重视对后进生的帮助教育工作,坚持后进生档案管理,帮教措施记载和随班就读的跟踪教育记录。召开这部分家长的专题研究会,针对家长们对孩子失去信心,过分溺爱等思想进行面对面咨询和辅导,引导他们认识孩子是社会的一员,同样具有独立的人格,要尊重孩子的人格,培养他们的自尊和独立的个性,坚强的意志品质,让家长们树立信心,相信这样的孩子同样能培养成人。

五、团结协作,携手奋进,共育英才。几年来,我校家长学校规范管理,有计划系统地教学,向家长传授系统的教育方法和理论,使在校家长,特别是高年级家长素质和家教水平有所提高,初步掌握了科学育人的方法。在问卷调查中显示80﹪以上的家长能自觉参加家长学校的学习,重视自身形象在孩子心目中的影响。每学年举办“好家长”表彰大会,每班表彰3—4名好家长,在会上请好家长介绍教子经验,使广大家长从中受到鼓励和启迪。由于我们在家庭教育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家长与学校之间目标一致,关系融洽,学生精神面貌良好,得到了街道和区的肯定。不少学生的书法、美术作品、电脑作品、科技小发明等获国家、市、区级一、二、三等奖,在家长的支持下,近年来,学校学生在集体参加街道各种比赛中获舞蹈“一等奖”、学生篮球赛“一等奖”、田径运动会总分第三名,为学校争得了荣誉。

上一篇:[张掖财政局]甘肃张掖初级会计职称准考证打印9月1日起下一篇:2017年吉林高考英语真题及答案解析(文字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