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川田家,渭川田家王维,渭川田家的意思,渭川田家赏析

2024-05-03

渭川田家,渭川田家王维,渭川田家的意思,渭川田家赏析(共12篇)

篇1:渭川田家,渭川田家王维,渭川田家的意思,渭川田家赏析

渭川田家,渭川田家王维,渭川田家的意思,渭川田家赏析 -诗词大全

渭川田家

作者:王维朝代:唐 斜阳(一作光)照墟落。

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一作僮仆)。

倚杖候荆扉。

雉[句隹]麦苗秀。

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一作立)。

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

怅然吟式微。

篇2:渭川田家,渭川田家王维,渭川田家的意思,渭川田家赏析

【原文】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注释】

斜光:夕阳余辉。墟落:村庄。穷巷:偏僻的里巷。野老:村野老人。

雉雊:野鸡鸣叫。秀:禾类植物开花。蚕眠:蚕蜕皮时不食不动,如睡眠状,经四眠才吐丝作茧。

依依:依恋不忍离去的情状。

式微:《诗经·邶风·式微》:“式微,式微,胡不归?” 【赏析】

这首五言古诗选取了农村初夏薄暮时节的几个特写镜头,把田家放牧、种田、养蚕等极平凡的生活情景写得非常自然、逼真,野老、牧童、田夫等人物也写得勤劳自持,悠闲自得,表现了作者厌倦宦游,鄙弃世俗,醉心隐逸生活的心境和情趣。

全诗无论记人、叙事、写景、抒情大都采用白描手法,显得自然、真切,结尾水到渠成,又以典归结全篇,写作者羡慕田家闲逸生活,怅然吟诗以表退耕之意,给人以言有尽而意无穷之感。

夕阳西下、夜幕将临之际,夕阳的余辉映照着村落(墟落),归牧的牛羊涌进村巷中。老人惦念着去放牧的孙儿,拄着拐杖在柴门外望他归来。在野鸡声声鸣叫中,小麦已经秀穗,吃足桑叶的蚕儿开始休眠。丰年在望,荷锄归来的农民彼此见面,娓娓动情地聊起家常。这美好的情景使诗人联想到官场明争暗斗的可厌,觉得隐居在这样的农村该是多么安静舒心;惆怅之余不禁吟起《诗经》中“式微,式微,胡不归?”(意即:天黑啦,天黑啦,为什么还不回家呀?)的诗句,表明他归隐田园的志趣。王维精通音乐、绘画、书法,艺术修养深厚;苏东坡评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上面这首诗就可以说是一幅田园画。

诗的核心是一个“归”字。诗人一开头,首先描写夕阳斜照村落的景象,渲染暮色苍茫的浓烈气氛,作为总背景,统摄全篇。接着,诗人一笔就落到“归”字上,描绘了牛羊徐徐归村的情景,使人很自然地联想起《诗经》里的几句诗:“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诗人痴情地目送牛羊归村,直至没入深巷。

篇3:渭川田家,渭川田家王维,渭川田家的意思,渭川田家赏析

关键词:杜甫,王维,田园,荒凉,温暖

田园诗是唐诗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以其独特的姿态在唐代诗坛上久盛不衰,而唐代的许多诗人或是写出了有关田园的名篇佳作。杜甫和王维便是其中两位著名的诗人,但两人虽同处于唐代由盛转衰的进程中,却因其二人的生活际遇的不同,使二人在田园诗的表达中形成鲜明对比。如杜甫的《日暮》与王维的《渭川田家》异同并存,其原因当然也是多种多样的。

一、杜甫和王维田园诗的相同点

(一)从写作时间看。《日暮》作于杜甫在夔州瀼西东屯流寓期间,已处于杜甫晚年时期 ;《渭川田家》也同样是王维的晚年作品。由此可见,二人创作作品时都已饱经世俗的沧桑与磨炼,其想要表达的感情应是复杂的,其思想应是较为成熟的。

(二)从写作内容看,两首诗均描绘了日暮下的田园之景。杜甫《日暮》中的“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以及王维《渭川田家》中的“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都采用用典的方式写出夕阳西下,牛羊徐徐归村,耕作的人们也都纷纷回到家中的情景,这一典故则来源于《诗经 · 王风 · 君子于役》中的“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 如之何勿思?”杜甫和王维两位诗人运用这一典故,写出自己触景生情,虽二人所指的具体内涵不同,但均以“暝色起愁”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思归之情。《日暮》中的“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以及《渭川田家》中的“野老念牧童, 倚杖候荆扉。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立,相见语依依。”写出此时无论是村巷中万事万物都找到了自己的安歇之处,从而激发出诗人内心深处的强烈的归宿感。

(三)从写作手法来看。两首诗都运用了用典、反衬以及寓情于景的写作手法。首先,除了之前所提到的用典的例子外,《渭川田家》中的“即此羡闲逸,怅然歌式微”来自 《诗经 · 邶风》中“式微!式微!胡不归?”,王维借此来抒发自己对田园生活的渴望 ;其次,杜诗中的“头白灯明里, 何须花烬繁”,以烛花闪烁的温暖感觉来反衬自己孤单零落的荒凉之感,王诗中则以“雉雊”、“蚕”、“田夫”等来反衬自己漂泊无依,只有空羡农家闲逸的状态,抒发自己渴望归隐的情怀 ;最后,两首诗都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将自己的情感寄寓其中,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

二、杜甫和王维田园诗的不同点

(一)从诗人角度出发。两人生活经历等许多方面的不同决定了两人对同一题材诗歌不同的著写和诠释,杜甫在759年弃官入川,他虽因躲避战乱而拥有了相对稳定和平的生活,但他仍时刻表达出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农民仍然过着苦难的生活的关注。而王维一生官路曲折,深谙世事, 对官场上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十分厌恶,晚年对归隐尤其渴望。他虽有短暂的隐居生活,但却并未真正触及到下层劳苦人民真正的生活情境,因此王维笔下的田园诗通常都描绘了一种和谐美好的景象,令人神往。

(二)从写作内容出发。前者为五言律诗,后者为五言古体诗,虽然同写日暮之景,但给人的感觉一个荒凉,一个温暖,二者截然不同。首先,杜甫的《日暮》描绘的应是荒凉寥落的深秋之景,而王维的《渭川田家》则是繁荣明媚的春天之景。两诗所描绘的田园风光所处在不同的季节,决定了它们各自不同的感情基调 ;其次,杜诗笔墨更多地放在日落之后,而王诗更多地描绘了日落之前的景色。《日暮》仅首联是日落之前牛羊归来,各家柴门关闭的情景,从颈联开始记叙夜晚的景色,清风拂面,月亮高高地升起,“我”孤身一人在这田园中独自神伤。而《渭川田家》整首诗都在描绘“我”在夕阳斜照时所看到的村落中的一切景象,牛羊结伴归来,田野间的老人正倚靠在柴门旁惦念着出门放牧的牧童,鸡叫声中麦苗正在成熟,蚕已经睡去,桑叶变得稀少, 种田的农夫扛着锄头归来。王维笔下的这一幅幅画面给人以温暖之感,将其自身对田园美好生活的追求融入其中。

(三)从思想感情出发。两首诗虽然抒发的都是一种“思归”的情绪,但二者“思归”的内容也是略有差异的。杜甫在《日暮》中因看到牛羊归圈,柴门闭户的情景,触景生情, 发出“江山非故园”的慨叹,不仅仅表达出他对家乡的思念, 更写出他对国家的担忧,隐含着自己渴望再次回到官场从而为国家建功立业的渴求 ;而王维在《渭川田家》中则因看到田园安定和谐的情景而产生渴望远离官场,归隐田园的心情。

总之,不论是杜甫《日暮》中的荒凉,还是王维《渭川田家》的温暖,这两首诗都已成为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的精神财富。“以情为主,景为宾。景物无自生,惟情所化。情哀则景哀,情乐则景乐”。或肃杀冰冷,或温情平和,二者无所谓对错,只是不同的人所追求的也各不相同,不同的个体都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两位诗人的两篇作品经过岁月的洗礼,穿过漫长的时空隧道来到当代人的面前,使人领悟从前的田园带给现在的人们的荒凉与温暖。

参考文献

[1]陈鸿祥《人间词话人间词注评》,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159页

[2]顾可久,陈铁民《王维集校注》,中华书局1997年版,第38页

[3]王夫之《唐诗评选》卷二,文化艺术出版社1997年版,第46页

[4]王国维《人间词话》,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篇4:渭川田家,渭川田家王维,渭川田家的意思,渭川田家赏析

【关键词】杜甫 王维 《日暮》 《渭川田家》 衰丧 闲适

描写田家生活和山水风情的诗歌,中国历史上很早就有出现。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可以被看作是中国山水诗创作的萌芽。《诗经》里面的诸多作品,要么就以自然景物作比兴,要么就直接用白描的手法描绘田园农家生活,例如《秦风·蒹葭》里的句子:“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又如《诗经》收录的其他作品——《豳风·七月》等等,都出现了大量的对田家四季农时的劳动的叙述。《楚辞》里面同样出现了大量描写山水的句子,如《湘夫人》中的“洞庭波兮木叶下”写的就是萧瑟秋风,落叶纷纷的场景。虽说这一时期田园山水描写是局部的,不完整的,田园和山水还没有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但是情景交融等书写艺术方式,对于中国田园山水诗创作的发展,仍然具有开拓性意义。到了建安时期,曹操的一首《观沧海》被认为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然而山水诗真正形成的时代是魏晋南北朝,此时,山水诗和田园诗的创作蔚然成风,并且出现了一系列此种诗歌派别的大家。如我国第一个大量写作山水诗的诗人——谢灵运,以及田园诗鼻祖陶渊明。

山水田园诗在魏晋时期开始具有独立的价值。到了唐代,我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黄金高峰时期来临,山水诗在这一时期也逐渐发展完善,唐之前的山水诗和田园诗在唐代开始合并为山水田园诗,一大批山水田园诗人群星璀璨,共同活跃在唐朝山水田园诗坛领域,初唐时期诗人王绩,开创了田园诗中的山水诗,使南北朝分道而行的山水诗和田园诗出现河流端倪;初盛唐之交的两位影响巨大的诗人——陈子昂和张九龄,留下大量名篇,如《感遇》、《滁州西涧》;盛唐时期出现了以王维和孟浩然为代表的盛唐之音并形成了以这两位诗人为中心的诗人群体,除此,李白借山明水秀来抒发自己的狂妄不羁和浪漫情怀的诗歌,达到了中国古代诗歌最高水平,成为典范;中晚唐时期,出现了杜甫、白居易等人的悯农情怀主题的诗篇。

山水田园诗从春秋战国时期发不断发展,到了唐代并未终止,继续向宋代以及宋代之后往前行进。在唐代,山水田园诗可以说达到一定水平,但是上述内容也提到,具体时代的山水田园诗各自具有不同的特点,现在,就以杜甫的《日暮》和王维的《渭川田家》为例,对比分析这两首诗的异同,从而了解到具体的唐代山水田园诗在两个不同时段各自具有的特点。

一、两首诗所处的时代不同,作者的人生经历也各有千秋

王维是盛唐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他年轻时游学长安,并且中进士,后遭贬谪,开始了半官半隐的生涯,曾先后隐居在淇上、嵩山和终南山,并在终南山筑辋川别业以隐居。后又再次进入仕途,晚年已无意于仕途荣辱,于辋川别业开始一种以禅参悟的生活直至上元二年卒于世。王维早年同样跟其他青年男子一样,追逐功名,对生活有着积极的生活态度,曾到塞外当节度使,面对大漠的壮美,吟唱“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的边塞诗洋溢着状阔情思和雄浑气势,但是真正奠定王维在诗歌史上地位的是他的山水田园诗。王维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在描绘山水田园诗的时候,体现出来的是一种清新空明的自然趣味,人与自然合二为一,营造山川秀美与内心安宁的氛围。就拿这首《渭川田家》来说,诗人描绘了一幅幅清新的画面:日落时分,牧童驱赶牛羊回村,麦苗在旺盛地生长,桑叶稀稀落落,远处传来了鸡的鸣叫声,农夫们时而劳作,时而倚着锄头惬意畅谈。整首诗中呈现了农家生活的简单惬意,作者最后也发出了:“及此羡闲逸,怅然歌式微”的羡慕的感叹。

对比王维,杜甫的一生却没那么幸运,尤其到了晚年,穷困潦倒,疾病缠身。杜甫出生在唐代由盛转衰的时期,他的诗歌犹如一面镜子,真实形象地反映了唐朝安史之乱带来的社会生活的改变。杜甫的青年时代,仍属于盛唐时期,因此杜甫也曾度过了一段裘马轻狂的生活,然而随后的十载长安生活,杜甫考试落第,也无法在仕途受用。“卖药都市,寄食友朋。”长达十余年的长安生活,使杜甫饱经人生磨难,在颠沛流离的日子里更加关心百姓疾苦和国家存亡。因此,杜甫描写田园山水的诗歌自然没有了盛唐时期像王维、孟浩然等人那样的清芬明丽。杜甫的山水田园诗,绝大多数打上了混乱时代的烙印,描写山河破碎和社会动荡,百姓流离,居无定所。两首诗的感情基调不同:一为衰丧,一为闲适。

这一点上述内容也有提及,从杜甫的这首《日暮》中,我们不难感受出全篇都充斥着一种冷清落寞,作者在诗里没有流露出刻意炼字的痕迹,但是对客观物象的描绘却构造出了一幅幅具有强烈感染力的悲哀画面,使人不禁有身临其境的切身体验之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处在乱世时期,过着迫不得已的四处飘泊、妻离子散的生活,夜深人静时寒冷的夜晚,诗人早已忘了月夜这般皎洁美丽的风景,投影到心里的,是对家乡故园的思念,对身世浮沉的无可奈何,晚年时期疾病缠身,使生活又增加了一层困难,心里也更加悲伤与无望。说杜甫的山水田园诗有一种衰丧之感,完全是情有可原的

总之,王维的《渭川田家》和杜甫的《日暮》虽说都是描绘山水田园,但是由于杜甫和王维两位诗人所处的时代不同,人生经历也不同,因此这两首诗在表达感情时就出现了不一样的风格,但是,这两首诗毫无疑问是山水田园诗中的佳作,并且各自具有不同的价值。对比研究这两首诗能丰富对山水田园诗的认识,在这两种不同的山水田园诗所体现出来的美中感受不同的情感体验,学习与借鉴不同的艺术形式和手法,也能以小见大,从这两首诗所表现的内容中去了解这两首诗所处的时期的诗歌特点。

【参考文献】

[1]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2]唐菀,“唐代山水詩略论”,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年12月第I卷第 3期

[3]李晓红,“试论田园诗与山水诗的区别”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1998年8月低期第30卷

篇5:唐诗 《渭川田家》 (王维)

《唐诗三百首》【第一卷:五言古诗】

14、王维:渭川田家

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注解】①渭川:即渭水。源于甘肃鸟鼠山,经陕西,流入黄河。田家:农家。②墟落:村庄。③穷巷:深巷。④雉雊(zhì gòu):野鸡鸣叫。⑤荷(hè):肩负的意思。⑥式微:《诗经》篇名,其中有“式微,式微,胡不归”之句,表归隐之意。⑦野老:村野老人。⑧倚杖:靠着拐杖。⑨荆扉:柴门。⑩蚕眠:蚕蜕皮时,不食不动,像睡眠一样。⑾即此:指上面所说的情景。【韵译】

村庄处处披满夕阳余辉,牛羊沿着深巷纷纷回归。老叟惦念着放牧的孙儿,柱杖等候在自家的柴扉。雉鸡鸣叫麦儿即将抽穗,蚕儿成眠桑叶已经薄稀。农夫们荷锄回到了村里,相见欢声笑语恋恋依依。如此安逸怎不叫我羡慕?我不禁怅然地吟起《式微》。【讲解】

年轻时,王维好求上进,积极参与政事,并希望得到名人的授引,后经张九龄提拔当了右拾遗。但由于朝廷奸臣当道,王维看破红尘,失去了对朝廷的希望,于是半隐半退,内心异常痛苦。为了聊以自救,排遣心中的痛苦,他开始走向山水林泉,领受大自然的绮丽风光,并写下了许多优美的山水诗和山村农家生活的田园诗。《渭川田家》就是其中的一首。

这首田园诗意思是:村庄处处披满夕阳余辉,牛羊沿着深巷纷纷回归。老叟惦念着放牧的孙儿,柱杖等候在自家的柴扉。雉鸡鸣叫麦儿即将抽穗,蚕儿成眠桑叶已经薄稀。农夫们荷锄回到了村里,相见欢声笑语恋恋依依。如此安逸怎不叫我羡慕?我不禁怅然地吟起《式微》(式微乃《诗经·邶风·式微》“式微,式微,胡不归?”)。

诗的一开头“斜阳照墟落”,就描绘出夕阳西下,夜幕将临,夕阳斜照村舍的萧疏景色。这里既交代了时间,有点名了地点,并拉开了全诗背景的帷幕。接下来诗人饱蘸生动和亲切的笔墨,满怀激情的写下了“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仗候荆扉。”这种景象,在乡村来说是极为平常的。但是,正是这种极为平常之事,才感染了诗人:慈祥的老人,心中惦念着孙儿,他步履蹒跚,拄着拐杖,倚门而望,迎候孙儿的归来。这种爷孙之间的深情深深地感动了诗人。使人仿佛从中看到了这种野老候归、爷孙相见那欢快的情趣。诗人从这幅恬静、静谧的图画中,寻找到了自己的归宿。接着,诗人又描绘了另一幅田园山水画“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前两句是描写的静景:在麦子吐华之际,野鸡鸣叫,召唤家人快快回归;桑叶稀疏,桑蚕休眠。后两句是描写的动景:夕阳下的农夫们扛着锄头,踏着暮色,带着一身泥土的芬香,走在归家的途中,遇见乡亲,亲切絮语,相互问候,显得非常亲切。这一静一动的描写,显得那么的自然、协调,仿佛这天然成趣、不假雕饰的田园山村的风光情趣就在眼前,使人倍感亲切!

农村的生活是美好而充实的,农夫的心底是善良而淳朴的,他们之间的关系是诚挚而纯真的。诗人目睹这一切,联想到自己坎坷不平的政治生涯,联系到当朝之间尔虞我诈而感慨万分,心中不免顿生羡慕与惆怅之情。诗人写此诗时,正是自己官场不得志、希望破灭之时。当眼前看到田园山川这一幅幅美景与自己身处在险恶官场生活一对比,不免发出了“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的感慨。诗人在最后用《诗经·邶风·式微》中的“式微,式微,胡不归”这一反复咏叹的诗句,正是表达自己想摆脱尔虞我诈的官场争斗,归隐田园的愿望。所以,这最后两句不仅在意境上与“斜阳照墟落”相照应,而且在内容上也点明了诗的主旨所在。

全诗从内容上紧扣一个“归”字,如牛羊归圈、牧童牧归、野鸡归鸣、桑蚕作茧、农夫归家等,都在写“归”。诗人写他(它)们的有“归”,实际上反村自己的无“归”。整首诗不仅描绘了一幅优美、怡静、安宁、闲逸的山村农家晚归图,而且借此抒发了内心的惆怅之情与摆脱官场,归隐田园的愿望。

王维此首《渭川人家》在写法上有独到之处。诗人为了表达自己的心情与愿望,以农村斜阳西下做背景,描绘出农夫(牲畜)们“归”的情形和“归”后的“语依依”情景,来反衬自己的痛苦、苦闷和孤单的心情与归隐田园的愿望。整首诗结构层次分明,环环相扣。首句交代背景,中间写“归”的各种情景,最后两句点明主旨,使得整首诗意境完整,首尾照应,读来分外亲切。【评析】

晚年的王维,深居简出。沉酣于辋川别墅的优美风光中,弹琴赋诗,啸咏终日,因而田园风光,成为王维晚年诗作的主题。

在这首诗中,王维以羡慕田家风光的闲逸为诗的主旨,着重描写了夕阳村落、牛羊下山、野老侯门、麦秀雉鸣、蚕眠桑稀、田夫荷锄等一系列的田舍风景,原本及为平易的事物,却被王维信手拈来,意味怏然。诗人一开头,首先描写夕阳斜照村落的景象,作为总背景,统摄全篇。接着,诗人落到“归”字上,描绘了牛羊归村的情景。在观察村庄景象的时候,使人发现了令人惊叹的一幕:柴门外,一位慈祥的老人拄着拐杖,正迎候着放牧归来的小孩。这种散发着泥土芬芳的深情,感染了诗人,他感到这田野上的一切生命,在这黄昏时节,似乎都在思归。目睹这一切,联想到自己的处境和身世,诗人十分感慨。

全诗在内容上中心就在“归”字上,写景抒情浑然一体,画龙点睛式地揭示了主题。诗人写了那么多的“归”,实际上都是反衬,以人皆有所归,反衬自己独无所归;以人皆归得及时、亲切、惬意,反衬自己归隐太迟以及自己混迹官场的孤单、苦闷。最后一句是全诗的重心与灵魂,“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点评】

夕阳西下、夜幕将临之际,夕阳的余辉映照着村落(墟落),归牧的牛羊涌进村巷中。老人惦念着去放牧的孙儿,拄着拐杖在柴门外望他归来。在野鸡声声鸣叫中,小麦已经秀穗,吃足桑叶的蚕儿开始休眠。丰年在望,荷锄归来的农民彼此见面,娓娓动情地聊起家常。这美好的情景使诗人联想到官场明争暗斗的可厌,觉得隐居在这样的农村该是多么安静舒心;惆怅之余不禁吟起《诗经》中“式微,式微,胡不归?”(意即:天黑啦,天黑啦,为什么还不回家呀?)的诗句,表明他归隐田园的志趣。王维精通音乐、绘画、书法,艺术修养深厚;苏东坡评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上面这首诗就可以说是一幅田园画。

篇6:《渭川田家》王维唐诗鉴赏

全篇以“归”为主旨,以“闲逸”为基调,把初夏傍晚农村中的各种寻常景象贯串起来,构成一幅乡村晚景图。诗一开篇,描写夕阳斜照村落,渲染暮色苍茫的气氛,接着,诗人就点出一个“归”字,描写牛羊徐徐归村的情景。“穷”虽是修饰“巷”字,但却暗示:诗人正站在村口,深情地望着牛羊在斜光和暮色中从田野结群归来,并一直目送它们没入深深的村巷之中。接着,诗中又写一位慈祥老人,拄着拐杖,倚在柴门边,正迎候放牧归来的小孩。诗人对着暮色笼罩的田野沉思,忽然听到野鸡的欢鸣声。麦子吐华了,野鸡大概也在呼唤配偶吧?放眼桑林,桑叶稀少,蚕儿已吐丝作茧,进入了休眠状态,它们都找到了自己的归宿了。农人们扛着锄头下地归来,在田间小道相遇,亲切交谈,简直是乐而忘返呢。这些画面看似散漫无序,其实无不紧扣着一个“归”字,无不洋溢着一种宁静闲逸的情调。这自然要触动仍浮沉于宦海极度苦闷与失意的诗人,使他一方面由衷地羡慕起这种闲适安逸的田园生活,另一方面,更为自己仍傍徨中路、未能找到人生归宿而惆怅感慨。诗的结尾,诗人怅然吟起《式微》,借“式微,式微,胡不归”的诗句,表达自己急欲归隐的心情。妙的是这“式微,胡不归”的诗句又扣紧了黄昏和归家的意蕴,与首联前后映照,从而使全篇写景与抒情,意象与意象,开头、篇中和结尾紧密交融,契合无间,意境浑然一体。

诗中描写的各种意象和画面,如牛、羊、雉、蚕、麦苗、桑叶,是农村中常见的`禽畜和作物;墟落、穷巷、荆扉,是农村的普通景物环境;而野老倚仗,牧童晚归,田夫荷锄,村头絮语,又都是农村平常的人事活动。诗人运用白描手法,以自然而精炼、朴质面清新的语言将这些意象画面平实地一一展现出来,从而荡漾着亲切的人情味,散发出浓郁的乡土气息,充满了诗情画意。

篇7:王维《渭川田家》的诗词鉴赏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描写村晚归牧,夕阳斜照村落的景象。夕阳的余晖照射在村庄中,偏僻简陋的里巷,徐徐走着归来的牛羊。作者把视线投在寻常农民家中,一个“归”字,隐透出作者的向往。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写归牧图中的一个场景:老人因牵挂放牧的小孩,拄着拐杖在柴草编织的门前迎候。这个动人场景洋溢着一种独有的农家乐,一切是那么亲切、静谧、安详。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写蚕麦丰收,野鸡在田野上鸣叫着,麦地里的庄稼长势很好,蚕开始吐丝人眠,桑叶也稀少了。这又是从人民最关切的生计角度写出农家恬淡自足的生活。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写淳朴交谈。农夫们如有相遇,扛着锄头亲切交谈,是那么恋恋不舍。这是从感情上写农家的和平宁静、怡然自得。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写作者感慨。作者想到自己在官场上的不顺,看见农村的安逸,不禁产生了羡慕之情。“《式微》”,指《诗经·邶风·式微》“式微,式微,胡不归”;“吟《式微》”即希望归隐田园之意。作者借此表达了自己欲归田园的急迫心情。

本诗通过对夕阳田家晚归图的描绘,表现了自己欲归田园之意。

篇8:《渭川田家》的诗眼是‘归’吗

《渭川田家》的诗眼是“归”字还是“羡”字呢?笔者认为应该是后者。为什么这样说呢?下面先从诗眼这一文论的历史的角度来看一看。

诗眼这个词最早见于苏轼诗:“天工忽向背,诗眼巧增损。范成大也在诗中写到“道眼已空诗眼在,梅花欲动雪花稀。”范温的诗话更以“诗眼”为名,题为《潜溪诗眼》。两晋南北朝时,随着声律论的兴起与骈骊文的盛行,在文人创作中追求警策、秀句(其中也包含了对诗眼的追求),成为一时风气。宋、元时代的诗论家,正是在千百年来诗歌的语言艺术日益精迸的基础上,在诗人们愈来愈自觉地注意锤炼字句的情况下,概括出“诗眼”、“词眼”这些诗学的新术语的。清朝刘熙载在《艺概·诗概》中说:“诗眼有全集之眼,有一篇之眼,有数句之眼;有以数句为眼者,有以一句为眼者,有以一、二字为眼者。”他还说“词眼二字见陆辅之《词旨》。其实辅之所谓眼者,仍不过某字工,某句警耳。余为眼乃神光所聚,故有通体之眼,有数句之眼,前前后后无不待眼光照映。若含章法而专求子句纵争其竞巧,岂能开合变化,一动万随也。”(《艺概·词曲概》)

他的这段议论比“诗眼”所论更为精当,强调词眼为一篇之神光所表,即照亮通篇的闪光点。不是“某字工”或“某句警”。

通过以上对诗眼词眼的历史回顾,我们不难看出诗眼词眼有三方面的含义:一是“工”字“警”字,二是文章的主旨句,三是文章或文集的闪光点。

《渭川田家》的诗眼是哪个字,结合答案来看这道考题问的应该是文章的主旨句或者能够表现诗歌作者思想感情倾向的字眼,所以诗眼应是“羡”字而不是“归”字,至少“羡”字比“归”字更直接准确表达了作者的归隐想法。

再说从词义的角度来分析,将“归”解释为归隐是不确切的。原诗句是说“穷巷牛羊归”,归是指牧童撵着牛羊回家。考题答案将归解释为归隐显然是不准确的。羡字的含义是羡慕,羡慕诗人前三联所描绘的自由闲适温情脉脉的田园生活,对于官场险恶生活的厌恶就不言而喻了。

综上所述,判断诗眼首先需要弄明白诗眼的几个含义,其次审清楚提问的角度,再次结合语境来作出解答,作到字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这样方能万无一失。

篇9:渭川田家阅读答案

斜光照墟落, 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 倚杖侯荆扉。

雉雏①麦苗秀, 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 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 怅然吟《式微》②。

【注】①雉雉(gòu):野鸡呜叫。

②《式微》是《诗经》中的一篇,诗中反复咏叹:“式微,式微,胡不归?”

8.这首诗首联中的“归”字是关键字,全诗围绕“归”描绘了哪几幅画面?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

9.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举例分析。(5分)

参考答案:

8.(6分)围绕“归”字描绘了三幅画面:④夕阳斜照村落,牛羊归巷;②柴门外,野老拄者拐杖等候牧童;③农夫们下地归来,亲切絮语。(1点1分,意思对即可)表现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向往和归隐田园的愿望。(3分)

篇10:《渭川田家》阅读题答案及简析

渭川田家

王维

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荷(hè):肩负的意思。至:一作“立”。

即此:指上面所说的情景。

式微:《诗经》篇名,其中有“式微,式微,胡不归”之句,表归隐之意。

1、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答:诗人面对一幅恬然自乐的田家晚归图,油然而生羡慕之情,抒发自己急欲归隐田园的心情。

2、就本诗的表现手法、语言特点,请选一角度,谈谈自己的看法。

答:描写上:不事雕绘,纯用白描。结构上:卒章显志。语言上:自然清新,诗意盎然。

3.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举例分析。

答:运用反衬手法。如:“穷巷牛羊归洲田夫荷锄至”,以动物、人皆有所归,归得惬意,反衬自己独无所归,归隐太迟的惆怅。或:运用白描手法。如;“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不加渲染地描绘出老人等候牧童回家的画面,亲切质朴。

简析

《渭川田家》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此诗描写的是初夏傍晚农村夕阳西下、牛羊回归、老人倚杖、麦苗吐秀、桑叶稀疏、田夫荷锄一系列宁静和谐的景色,表现了农村平静闲适、悠闲可爱的生活。开头四句,写田家日暮时一种闲逸景象;五、六两句写农事;七、八句写农夫闲暇;最后两句写因闲逸而生羡情。全诗用白描手法,描绘了渭河流域初夏乡村的黄昏景色,清新自然,诗意盎然。

篇11:渭川田家,渭川田家王维,渭川田家的意思,渭川田家赏析

王维

斜光照墟落①,穷巷②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③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④。

【注释】①墟落:村庄

②穷巷:深巷

篇12:渭川田家,渭川田家王维,渭川田家的意思,渭川田家赏析

丁宇田家有赠

作者:王维  朝代:唐 〔英华作田家赠丁禹。注云。集作丁宇。误也。〕

君心尚栖隐。

久欲傍归路。

在朝每为言。

解印果成趣。

晨鸡鸣邻里。

群动从所务。

农夫行饷田。

闺妾(一作妇)起缝素。

开轩御衣服。

散帙理章句。

时吟招隐诗。

或制闲居赋。

新晴望郊郭。

日映(一作[日失])桑榆暮。

阴昼(一作荫尽)小苑城。

微明渭川树。

揆予宅闾井。

幽赏何由屡。

道存终不忘。

迹异难相遇。

此时惜离别。

再来芳菲度。

★ 赠父亲的诗-

★ 《于令仪赠盗》阅读答案

★ 送别诗——《赠汪伦》

★ 赠汪伦的诗

★ 白居易《赠韦处士》全诗

★ 文天祥诗《过零丁洋》教学反思

★ 《赠裴十四》的全诗翻译赏析

★ 检讨书仪仪表

★ 剪彩仪主持词

上一篇:复仇者联盟赏析论文下一篇:搬迁工作新成效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