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什均衡名词解释

2024-05-02

纳什均衡名词解释(精选6篇)

篇1:纳什均衡名词解释

圈 子

------学习“纳什均衡”理论有感

给我们上财政学的李景友教授在讲解博弈论提到了“纳什均衡”理论。该理论的核心观点是:合作是有利的“利己策略”。引申一下,在任何领域,只有与他人合作,形成“圈子”或者进入“圈子”,才有话语权,随着自身实力的增强,在“圈子”中的话语权的分量会加重,进而拥有决策权。这是我学习“纳什理论”的最深感受。

我们的大唐王朝之所以疆域广阔、物产丰饶,除了当时生产力较为发达、社会相对稳定这些因素之外,也与它的“鼓励通商、互通有无”的外贸政策是有关的。而在清朝末期,国家固步自封、夜郎自大,最终换来的只是贫穷、落后和挨打的局面。开放与封闭,其实质就是融入圈子和被圈子排斥在外。融入圈子,让国家进步;被圈子排斥在外,让国家落后。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我们改变了原来的固步自封政策,采取了对外开放的政策,积极融入全球的制造业市场和贸易市场,学习了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理念,赚取了大量的外汇,积累了财富,同时大力发展了我国的经济,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这就是一个融入全球市场这个“圈子”的过程。进而我们才可以参加诸如G20峰会、G8财长会、达沃斯论坛……直到现在的金砖五国峰会,并逐渐在这些论坛和峰会中发出越来越受关注的声音。其实这个过程,就是融入圈子、争取话语权的过程。随着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的 不断增强,我们在这些“圈子”中的话语权将会越来越受重视。

在我们比较熟悉的体育界和娱乐圈,如飞人刘翔,之所以能够在2004年奥运会上夺得金牌,除了有强大的科技团队和他本人的努力这些原因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不断参加国际大赛,和国际跨栏界的顶尖高手同场竞技,相互学习,不断进步;在娱乐圈,赵本山和宋祖英、朗朗、央视的朱军、香港的曾志伟都是朋友,这些人相互抬庄,共同进步。

“纳什均衡”理论,强调建立“圈子”,运用在经济上就是要建立专业市场,这样才有规模优势。联系到我们湖北省的实际,九省通衢,到北京、上海、广州、重庆等地都非常方便,地理位置非常优越,建立强大的物流行业专业市场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况且我省是鱼米之乡,已经建立的“仙洪基地”就是很好的模式。回良玉同志在今年两会的湖北省座谈会上提出对湖北省的要求是“不动摇 不懈怠 不折腾”,在湖北省获得“创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这个政策支持、在迎来中部崛起近10年这样一个黄金发展机遇期的背景下,我们财政青年干部更应该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湖北融入更大的“圈子”做出应有的贡献。

(黄石市财政局 程敏)

篇2:纳什均衡名词解释

选择在假期期间认真阅读这本传记是有两方面原因的。一方面,由于我大学时代主修经济学,所以在微观经济学里学到了著名的“纳什均衡”,这是博弈论广泛应用于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政治学、军事科学等领域的坚实的理论基础,具有划时代的深远影响。另一方面,纳什的人生太曲折了,不到20岁就是著名学府普林斯顿大学数学系的博士,20岁出头已成为闻名世界的数学家。然而,纳什天才的发现却遭到冯·诺依曼的断然否定,在此之前他还受到爱因斯坦的冷遇。在从小学到大学乃至研究生院的成长期间,由于受到排挤和误解而触发的一些奇怪倾向,使他壮年之时身患精神分裂症,但纳什的忠实而勇敢的妻子和朋友们陪伴在他左右,经过近40年的漫长治疗,使他最终战胜精神分裂症,他们将一个天才拉回我们身边。他们树立了震撼人心的榜样,证明发自内心的爱具有超越想象的力量,他值得广为传扬。

首先让我来解释一下何为“纳什均衡”,也叫非合作均衡。再来谈谈它的划时代意义。

“囚徒的困境”是指警方抓住的两名罪犯,他们两人都是在坦白与抵赖策略上首先想到自己,这样他们必然要服长的刑期。只有当他们都首先替对方着想时,或者相互合谋(串供)时,才可以得到最短时间的监禁的结果。这是指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的冲突,各人追求利己行为而导致的最终结局是一个“纳什均衡”,也是对所有人都不利的结局。

这个原理是对西方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的原理提出挑战。按照斯密的理论,在市场经济中,每一个人都从利己的目的出发,而最终全社会达到利他的效果。不妨让我们重温一下这位经济学圣人在《国富论》中的名言:“通过追求(个人的)自身利益,他常常会比其实际上想做的那样更有效地促进社

会利益。”从“纳什均衡”我们引出了“看不见的手”的原理的一个悖论:从利己目的出发,结果损人不利己,既不利己也不利他。两个囚徒的命运就是如此。从这个意义上说,“纳什均衡”提出的悖论实际上动摇了西方经济学的基石。因此,从“纳什均衡”中我们还可以悟出一条真理:合作是有利的“利己策略”。但它必须符合以下黄金律:按照你愿意别人对你的方式来对别人,但只有他们也按同样方式行事才行。也就是中国人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但前提是人所不欲勿施于我。其次,“纳什均衡”是一种非合作博弈均衡,在现实中非合作的情况要比合作情况普遍。所以“纳什均衡”是对冯·诺依曼和摩根斯特恩的合作博弈理论的重大发展,甚至可以说是一场革命。

综观纳什的经历,他写的文章不多,就那么几篇,但已经足够了,因为都是精品中的精品。这一点也是值得我们深思的。国内提一个教授,要求在“核心的刊物”上发表多少篇文章。按照这个标准可能纳什还不一定够资格。

199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莫尔里斯当牛津大学艾奇沃思经济学讲座教授时也没有发表过什么文章,特殊的人才,必须有特殊的选拔办法。

篇3:混合战略纳什均衡及应用

一、非合作博弈

一般地, 将不允许存在有约束力协议的博弈称为“非合作博弈”。在该博弈中,每个博弈方的策略都是针对其他博弈方策略或策略组合的最佳对策。事实上,具有这种性质的策略组合,正是非合作博弈理论中最重要的一个概念——“纳什均衡”。

在博弈论里,有各种各样的均衡概念。混合战略均衡是纳什均衡的一种,混合战略概念使博弈论的研究范围更加广泛。混合战略纳什均衡在非合作博弈分析中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和地位,因此将着重介绍混合战略纳什均衡的定义。

定义1:在个参与人博弈的战略表述式G={S1, …, Sn;u1, …, un}中, 假定参与i人有k个纯战略:Si={sil, …, sik}, 那么, 概率分布σi= (σil, …, σik) 称为i的一个混合战略, 这里σik=σ (sik) 是i选择sik的概率, 对于所有的k, 0≤σik≤1∑1kσik=1。

混合战略纳什均衡的求解,通常可以采用得益矩阵表示出在不同策略下各博弈方的效益。来看一看这样一个问题:懒惰的儿子失业在家, 父母有两个战略:资助或不资助;相应儿子也有两个战略:寻找工作或在家。父母想帮助儿子,但是前提是后者必须试图找工作,否则不予帮助;而儿子认为只有在得到父母资助时才会去寻找工作。表1给出了该博弈的得益矩阵:

显然,给定父母资助, 儿子的最优战略是在家;给定儿子在家;父母的最优战略是不资助,给定父母不救济,儿子的最优战略是寻找工作;而给定儿子寻找工作,父母的最优战略是资助。

该博弈的显著特征是每个参与人都不能猜出对方的战略。参与人是以一定的概率选择某种战略,故称这样的战略为混合战略。

在该博弈中, 设想父母以的概率选择资助, 的概率选择不资助。那么, 对儿子来说, 选择寻找工作带来的期望效用为, 选择在家带来的期望效用同样为。可见,选择任何混合战略带来的期望效用都是相同的。因此,儿子的任何一种战略都是对父母所选择的混合战略的最优反应。

二、治理污水排放的博弈分析

随着重庆永川区经济的飞速发展, 以前河水清澈的临江河, 现在却受到了一定的工业污染。企业排污既损害了人民的健康, 又损害了国家的利益。虽然政府已经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正在加强环保方面的管理,但是如何才能在实施治理污染的过程中与污染源之间进行合理、高效博弈是我们要分析的重点。

治理污水排放是合理合法的,但是, 对治理污水排放的企业而言, 必然在此过程中需要增加生产成本, 因此作为一个以追求利润最大为目标的企业来说, 都在尽可能想方设法不增加生产成本, 而采取直接排污的方法。政府作为国家的代理人, 检查、制止排污是理所当然的职责。故政府和企业之间必然存在一种博弈所具备的一切条件,于是博弈产生了。

这个博弈的参与人包括政府和企业, 政府的战略选择是检查和不检查, 企业的战略选择是排污或不排污。不妨作如下假设:

(1) T是企业向政府缴纳的固定金额。

(2) W是政府对企业排污所收取的罚款金额, 为罚款率。

(3) F是政府检查成本。

(4) Y为企业的实际收入。

(5) C为企业排污时,如果政府检查, 企业所具有的心理成本。

(6) G是企业排污所造成的污染而对社会利益的损害。

由此可得企业和政府对应不同战略组合的得益矩阵 (见表2) :

在上述假设条件下,不存在纯战略纳什均衡, 因为参与者都只能以一定的概率选择某种战略,因此只有求解混合战略纳什均衡。反之, 如果假定条件不成立, 通过劣战略剔除可得到占优战略, 即 (检查、不排污) 或(不检查、排污)为占优均衡。

给定政府检查的概率Q,企业选择排污 (P=1) 和不排污 (P=0) 的期望收益分别为:

如果政府检查和不检查的预期收益相等,则可求解企业选择排污的可能性。

令E1 (Q, 1) =E1 (Q, 0) 得Q*=G/[ (1+n) G+C], 即:

当时Q>Q*, 企业的最优选择将是不排污;

当时Q

当时Q=Q*,企业可随机的选择排污和不排污。

给定企业排污的概率P,政府选择检查 (Q=1) 和不检查 (P=0) 的预期收益期为:

如果企业排污和不排污的预期收益相等,则可求解政府选择检查的概率。

令E2 (1, P) =E2 (0, P) , 得P*=F/ (W+G) , 即:

当p>p*时,政府的最优选择将是检查;

当Q

当Q=Q*时,政府可随机的选择检查和不检查。

这里的最终目标是降低企业的排污概率,达到环境保护的目的。这样不仅可以降低污水对环境的污染,而且还可以降低政府行政费用支出。根据的结果,可以采取两种举措:

(1) 增大分母,采取重罚措施,使企业不敢轻易铤而走险。

(2) 减小分子,降低成本,现阶段可以采取设立热线电话或建立投诉网站等这样一些比较行之有效的办法,这样可避免政府盲目出击检查,做到有的放矢。

换言之还可理解为,对排污的惩罚越重,企业因排污所获得的生产成本越少,企业的排污概率就越小。反过来,企业因排污所获得的生产成本就越多,企业的排污概率就越大。

实际上,企业因排污所获得的生产成本大小,政府是难以精确把握的。以上所讨论的企业都是以利润最大化为目的企业,这适用于民营企业的情况。但现实情况是,排污屡教不改者,大多数是以乡镇企业为代表的集体所有制企业和部分小型国有企业,这里就牵涉到一个企业经营的控制权收益问题。

政府在治理企业排污的时候,应设法考虑收益权的收益问题。由于国民待遇的要求,不可能因企业性质不同而采取不同的罚款数量。所以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只能采用行政手段,这样可更好地达到治污目的。同时也要注意地方政府在治理污水中的角色。首先,地方政府的行为要受制于中央政府既定的制度,具体地说就是需要全面贯彻中央的法律、法规,从而规范地方政府的行为。其次,地方政府亦可亲自组织创新或担当其制度创新的重任。最后,地方政府是制度的执行维护者,对违法排污者实施重法。

摘要:博弈论是运筹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类型众多。其中, 非合作博弈是现代博弈理论中的核心内容和重要基础。本文在简要介绍了博弈论相关内容的基础上, 重点介绍了非合作博弈中最重要、最核心的部分即Nash均衡。在此基础上, 以纳什均衡作为理论支撑点, 结合得意矩阵分析解决了经济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例如治理污水排放的制度设计问题。

关键词:博弈论,均衡点,得益矩阵,纳什均衡

参考文献

[1]谢识予.纳什均衡论[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1999.

[2]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6.

[3]孙恩棣.生活中的博弈论[M].北京:京华出版社, 1992.

篇4:纳什均衡名词解释

一、问题的提出

会计的发展深深地植根于国际经济贸易的土壤之中。2001年12月11日,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在WTO协定中,涉及会计服务的协定主要是《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和GATS框架下的两份文件,其他相关准绳主要来自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发布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作为WTO的成员,面对IFRS,中国有三种选择:一是退出IASB,单独搞独立的国家化会计制度;二是全盘接受IASB制定的IFRS;三是将IFRS与本国会计结合起来,部分接受IFRS,坚持本国特色的会计准则,使IFRS本土化。 事实上,中国不可能选择退出的途径,因为它背离了国家改革开放的大方向。理性的选择一定是在全盘接受的国际化还是坚持本国特色的国际化之间平衡。

二、非合作博弈论与纳什均衡模型的假设

博弈论是研究人们的策略互动行为的一门学科,是深刻理解经济行为和社会问题的基础。博弈论认为:(1)人是理性的,即人人都会在约束条件下最大化自身的利益;(2)人们在交往合作中有冲突,行为互相影响,而且信息不对称。纳什在1950年和1951年发表了两篇关于非合作博弈的论文定义了纳什均衡,与囚徒困境概念一起,奠定了当代非合作博弈论的基石。从此,博弈论可以划分为合作博弈和非合作博弈。它们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博弈局中的行为人在互动时是否能达成一个对行为主体的行为有约束力的协议。如果有就是合作性博弈,反之就是非合作性博弈。合作博弈强调的是共同理性,非合作博弈强调的是个人理性。现在人们说的博弈论,一般指非合作博弈论。它的特征是:人们行为相互作用时,当事人不能达成一个有约束力的协议。或者说,行为人之间的合约对于签约人没有实质性约束力。各国会计国际化是否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就是现实中的非合作博弈问题的典型例子。

下面,为了说明方便起见,笔者做出一个纳什均衡模型的假设:把所有国家分成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和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两个集团,在各国会计环境约束下,假设各自会计发展战略都可以有以IFRS为代表的全盘国际化与坚持本国特色的国际化两种战略选择。这样就可以产生如下四种选择结果:

(一)假设两类国家集团都选择坚持全盘国际化战略,那么就都没有为此而需要付出的成本,当然也就没有由此而得到的收益。收益组合为(0,0)。

(二)发达国家集团单独实行坚持本国特色的国际化战略,发展中国家坚持全盘国际化。设前者成本为3,后者成本为0,总收益为6。由于实施坚持本国特色的国际化战略具有正的外部性,发达国家得到5个收益,净收益为2(5减3),发展中国家则因此得到1个净收益。收益组合为(2,1)。

(三)由发展中国家单独实施坚持本国特色的国际化战略,发达国家集团坚持全盘国际化。由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国际化程度较低,实行坚持本国特色的国际化战略更加合理。但因其基础差,实行坚持本国特色的国际化战略的目前成本比发达国家稍高,设为4。而发展中国家因其区域广大且其环境、制度问题更为突出,实行坚持本国特色的国际化战略的全球效益会更加显著,总收益同样较发达国家单方面实行坚持本国特色的国际化战略为高,设为7。其中,发展中国家获得6个收益,净收益为2(6减4),其余1个净收益为发达国家获得。收益组合为(1,2)。

(四)发达国家集团与发展中国家集团同时实行坚持本国特色的国际化战略,设总收益为13,发达国家的成本为3,发展中国家的成本为4,总净收益为6(13-4-3),各自获得3个净收益。其收益组合为(3,3)。

三、纳什均衡模型的构建

在博弈论看来,各国会计国际化是由一些均衡预期行为组成的。也就是说,它们都是均衡的博弈结果。在双人囚徒困境中,很显然,一次博弈的最佳选择是坦白,这时的均衡行动策略就是双方都选择坦白,在这种一次性博弈中,这是行为人在个人理性趋势之下的一种必然的选择,一次性的博弈在彼此双方没有契约或协议的情况下,当然不会存在合作问题,因而合作就不符合行为理性的假设。但如果双方的博弈是无限次重复的话,尽管(坦白)仍然是一种均衡策略,但不是帕累托最优的,这是双方在个人理性的趋势之下可能采取合作的形式。即都选择抵赖的战略,如果不惩罚,这显然不是行为人希望出现的结果。因此,在无限重复博弈的情形中,行为人在个人理性收益最大化原则的趋势之下,它的最佳选择应是合作,其实,在博弈论的专业书籍中,这种合作策略称作是针锋相对的策略组合。

纳什均衡就是一种策略组合,给定对手的策略,每个参与人选择自己的最优策略。也就是说,纳什均衡是一种僵局,其他参与人的策略一定,没有任何人有积极性偏离这种均衡的局面。经济学中的完全竞争均衡,就是纳什均衡,因为买卖双方都是按照既定的价格进行交易量的选择,结果导致了零利润。非合作博弈下形成的纳什均衡,使得各国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去寻求合作的可能与途径,借以达到福利改善的双赢目标。会计国际化就是一个社会博弈过程。在这个博弈局中,两个最大的主要行为主体就是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和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通过两个行为主体的重复博弈,使得国际会计制度重新确立和实施,因而会计国际化的路径就是由于博弈局中行为主体力量优势发生变化,而导致博弈均衡不断变迁的过程。各国会计国际化战略选择是一个将政策收益由零和博弈转向非零和博弈的重复博弈过程,而IFRS结果形态便是一种纳什均衡。由于参与者拥有的不完全信息,一次博弈并不能使IFRS处于各方满意状态,它需要多次重复博弈,并掌握相对充分的信息,才能达到一种纳什均衡,也是一个由非合作走向合作、由不完全信息走向相对完全信息的重复博弈过程。可以把上述数据构成一个纳什均衡模型(见附表1):

(表中,每栏的前一数字为发达国家的净收益,后一数字为发展中国家的净收益)

从附表1中不难看出,发达国家实行坚持本国特色的国际化战略的收益分别为3和2,实行全盘国际化战略的收益为1和0。因而以坚持本国特色的国际化战略为优战略。而不论发达国家实行何种发展战略,发展中国家都以实施坚持本国特色的国际化战略收益为最大,即3>2>1>0。在这个博弈中,采用坚持本国特色的国际化战略对发展中国家是一个上策,不管发达国家选什么战略,坚持本国特色的国际化战略对发展中国家的结果都较好。因此,发达国家应该预期到发展中国家采用坚持本国特色的国际化战略。在这种情况下,发达国家采用坚持本国特色的国际化战略(盈利3)比全盘国际化战略(盈利1)要好。因此(3,3)是这个博弈的一个纳什均衡点。因此,根据各国会计环境等约束条件,综合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各自的经济环境差异和战略的成本收益差异,可以得出结论,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在会计国际化中采取合作博弈方式,实行坚持本国特色的国际化战略,都是最优的战略选择。这一结论对于以美国为代表发达国家的提示意义是:如果实施会计全盘国际化的发展战略,发达国家同样终将为此付出沉痛代价。会计国际化战略中的极端利己主义同样会是成本大于收益的。

四、纳什均衡模型对中国会计国际化的意义

2006年2月15日,中国财政部发布了39项新会计准则,并与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在京召开联合新闻发布会,正式宣布中国会计准则将从2007年1月起与IFRS趋同,标志着中国会计国际化进入了一个以会计国际趋同为重点的总体攻坚的新阶段。新的会计准则体系将包括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全面建立起与中国国情相适应同时又充分与IFRS趋同的、涵盖各类企业各项经济业务、独立实施的会计准则体系。把纳什均衡模型得出的合作博弈思想应用于现实中国会计国际化,可以得出许多有益的启示,加深对于中国建立新会计准则体系的认识:

(一)虽然理论上会计国际化是大势所趋,但面对后WTO时代我国会计环境的特殊性和复杂性,要求我国在会计国际化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保持自己的特色

纳什均衡模型表明不论发达国家实行何种发展战略,发展中国家都以实施坚持本国特色的会计国际化战略收益最大,只有持之以恒地实施坚持本国特色的会计国际化战略,才能够最终确立起自己的国际会计地位。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中国新会计准则体系采用的是以规则导向的模式、仍然以历史成本为基础和将基本准则作为一项法律规范。

(二)不同的国家集团对IFRS有不同的偏好

目前,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所充当的正是这种利益协调者的角色。IASB必须要对不同利益国家的偏好作深入细致的考察,一方面要了解不同利益国家偏好的同质性;另一方面要寻求各国家对不利于自身利益的“异质偏好”的可容忍程度。要使IFRS为各国所接受,即形成合作博弈,关键在于确定为各利益国家所认可的准则制定程序。

(三)中国会计国际化可以看作是中国与国际社会的一个重复的社会博弈过程,每次博弈的均衡就是一项新会计准则体系的产生

篇5:纳什均衡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与统计口径(试行)

自评数据统计总要求

1.自评数据原则上按照国家统计口径执行,并与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督导统计口径一致。

2.有关区域社会和经济的常态数据按上年年末统计数据填报,优质均衡发展的数据按即时状态填报。如即时数据与年报数据有差异的,要具体说明。

3.所有数据应有根有据,或年报数据,或学籍平台数据,或汇总数据,切忌弄虚作假,也不能马虎出错。

4.列入区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评估的数据,除注明统计范围的,均涵盖辖区内所有公办与民办、直属与他属、普通学校与特殊教育、独立与一贯制学校,九年一贯制学校在相关指标里应分拆统计、核算。

5.严格按公布的《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督导评估指标名词解释与统计口径》和《自评表》限定的时段、对象统计,不能随意变动。

6.《自评表》所指近三年,包括指从当年向前推算的两年。如2012年申报,当年指2012年,上年指2011年,前年指2010年。

7.自评评分应严格按照《评估手册》“评估实施”中的“评分细则”客观评定。8.凡表格列项而又无法提供数据的应在相应位置以“0”表示。9.所有汇总数据应与相关学校的台账数据一致,并有案可稽。10.凡特殊情况样表不能容纳的情况可在相关表格中增加行和列,予以补充。

江苏省教育评估院 二〇一二年十月十七日

县(市、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评估指标

名词解释与统计口径(试行)

江苏省教育评估院 二〇一二年十月十七日

自评数据统计总要求

1.自评数据原则上按照国家统计口径执行,并与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督导统计口径一致。

2.有关区域社会和经济的常态数据按上年年末统计数据填报,优质均衡发展的数据按即时状态填报。如即时数据与年报数据有差异的,要具体说明。

3.所有数据应有根有据,或年报数据,或学籍平台数据,或汇总数据,切忌弄虚作假,也不能马虎出错。

4.列入区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评估的数据,除注明统计范围的,均涵盖辖区内所有公办与民办、直属与他属、普通学校与特殊教育、独立与一贯制学校,九年一贯制学校在相关指标里应分拆统计、核算。

5.严格按公布的《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督导评估指标名词解释与统计口径》和《自评表》限定的时段、对象统计,不能随意变动。

6.《自评表》所指近三年,包括指从当年向前推算的两年。如2012年申报,当年指2012年,上年指2011年,前年指2010年。

7.自评评分应严格按照《评估手册》“评估实施”中的“评分细则”客观评定。

8.凡表格列项而又无法提供数据的应在相应位置以“0”表示。9.所有汇总数据应与相关学校的台账数据一致,并有案可稽。

10.凡特殊情况样表不能容纳的情况可在相关表格中增加行和列,予以补充。

1.普及巩固与机会均等(1-1)

【主要指标】

1.每名适龄儿童少年按时入学,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9%以上,辍学现象基本消除。

【评估要点】

(1)适龄健康儿童少年按时入学率达到100%。

(2)控制儿童少年辍学措施落实,成效显著,小学、初中义务教育巩固率均达到99.9%以上。【名词解释及统计口径】 1.“适龄”儿童少年:指的是区域内户籍人口中,符合《江苏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办法》(2010)所指“凡当年八月三十一日之前(含八月三十一日)年满六周岁的儿童”。

2.“健康”儿童少年:指的是非残障儿童少年。

3.“按时入学”:指的是符合法定入学年龄的儿童少年不得延迟入学。适龄儿童少年确因身体状况等原因需要延缓入学的,根据有关规定,“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提出申请,提供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出具的身体状况证明,由当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

4.“入学率”计算原则上按普九统计口径执行。入学率=起始年级入学人数÷适龄儿童数(不含残障儿童)*100%。

5.“巩固率”计算原则上按普九统计口径执行。参考公式:巩固率=本年6年级(9年级)在校生数÷(当年起始年级入学人数+转进人数-转出人数)*100%。分子分母均含保留学籍外出借读或休学人数,所有数据均以学籍平台记录和基层单位年报表为依据。

2.普及巩固与机会均等(1-2)

【主要指标】

2.公办学校(含区域内市属学校)实行划区招生、免试就近入学,每所公办学校择校生比例低于招生总数的10%。【评估要点】

(1)区域内所有公办学校“学位”不少于适龄儿童少年数的90%,区域内所有公办学校均实行划区招生、免试就近入学,民办学校规范招生、免试入学。

(2)区域内每所公办学校选择性招生比例控制在招生总数的10%以内(主要面向具有个性发展需求的学生),无收取择校费等违规行为。

(3)不得要求学生提供各种学科竞赛成绩、奖励和各类考级证书并将其作为入学条件和依据。【名词解释及统计口径】

1.“公办学校”:就是由教育行政部门利用财政拨款主办的学校,它是区域义务教育的主要承担者,包括目前由省辖市教育行政部门直接主办主管的“市属学校”。凡国有资产投资主办的、控股的,公办学校出资控股并管理的,均视同公办学校列入评估。

2.公办学校“学位”应依据现有学校总量、既定的办学规模和现代化办学标准规定的班额计算。3.“择校生”:是指未按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划定的学区就学而自行选择其它学校就读的学生。符合入学条件的外来务工子女就近入学、安置入学不在其内。本项评估包括一年以上的借读生。表1-2-2《小学、初中学校本年择校情况统计表》中“择校生数”指本校在校生数中的择校生人数。“择校生占比”的计算为“择校生数/实际招生数”。

4.“主要是面向具有个性发展需要的学生”中的“主要”:数量要求即指比例不低于择校生总数的80%,其余20%以内的择校对象可以是政策性照顾、有其他特殊情况的学生,且不得收取择校费用。

3.普及巩固与机会均等(1-3)

【主要指标】

3.留守儿童少年、残疾儿童少年、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学习困难学生的助学体系完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98%以上,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率达90%以上。【评估要点】

(1)留守儿童少年、残疾儿童少年、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学习困难学生的助学工作有稳定的政策措施,有长效的管理制度,有充足的经费保障,受益面达到90%以上。

(2)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98%以上,随班就读儿童少年享有个别化教育指导。

(3)符合入学条件的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90%以上在公办学校就读。【名词解释及统计口径】

1.“留守儿童少年”: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儿童少年。

2.“残疾儿童少年”:主要是指视力、听力、语言、智力等有残疾的儿童少年。该类学生一般须有地方有关部门的名册为据。

3.“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指城乡低保家庭或持《特困职工证》人员的子女;无生活来源和无法定扶养人或社会福利机构收养的孤儿;持《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人员、革命烈士或因公牺牲军人的子女等。

4.“学习困难学生”:是指那些因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在学习、锻炼、生活等方面处于困境的学生。

5.“符合条件的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是指当地政府明文规定的入学对象,一般指父母离开户籍所在县(市、区),以工作、生活为目的,在本市(县、区)从事相对稳定(一年以上)工作(不包括在设区的市的行政区域内区与区之间异地居住),随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在流入地暂时居住有学习能力的6至14周岁(7至15周岁)儿童少年。

4.普及巩固与机会均等(1-4)

【主要指标】

4.平等对待每名学生,所有学校招生公开、均衡编班,没有分重点班、快慢班、特长班、实验班等违规和各种变相违规行为。【评估要点】 种变相违规行为。【名词解释及统计口径】

“所有学校”:包括区域内的所有招收中国籍学生的完全小学(教学点)、独立初中、九年一贯制学校、完全中学初中部、十二年一贯制小学初中部等,无论公办还是民办,直属还是他属,独立还是一贯制。

(1)所有学校均衡编班,不分重点班、快慢班、特长班、实验班等,无各5.普及巩固与机会均等(1-5)

【主要指标】

5.四星级普通高中等优质学校将70%以上的招生指标均衡分配到所有初中学校。【评估要点】

(1)区域所属四星级高中均按70%的比例分配招生指标并第一批录取,凡在本区域内招生的他属四星级高中均能执行。

(2)所有初中学校按规定公布分配指标、推荐条件、录取程序、录取结果,综合衡量、规范推荐。【名词解释及统计口径】

70%的指标生分配比例:均以江苏省学籍平台、基层单位年报表、年度招生计划文件的数据为基础计算,如有变化需详实佐证。

6.规划布局与办学条件(2-1)

【主要指标】 6.合理规划义务教育学校布局,新农村建设、城区改造、新城建设按规定配建中小学。【评估要点】

(1)合理规划、设置公办学校,民办学校纳入区域学校布局统一规划,满足适龄儿童、少年就近入学的需要。

(2)按照教育部“逐步实现义务教育与非义务教育学校的分离” 的要求规划并促进所有义务教育学校独立办学、均衡发展。

(3)新农村建设、城区改造、新城建设按规定配建符合《江苏省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办学标准》的中小学,并交教育部门办学。【名词解释及统计口径】

高初中实行分离办学:主要依据相关学校的独立法人证书、财政经费独立账户、土地房产证书、校长任命文件、基层单位年报表等。

7.规划布局与办学条件(2-2)

【主要指标】

7.学校规模适度,与基本办学条件相适应,实行标准班额,原则上小学班额不超过40人,初中班额不超过45人。【评估要点】

(1)学校规模适度,小学一般不超过6轨、初中一般不超过8轨,九年一贯制学校的班级总数一般不得超过60个且与基本办学条件相适应。制定并启动超大规模学校分流生源的计划。

(2)实行标准班额办学,小学班额不超过40人,初中班额不超过45人。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数占本地生源30%以上并以公办学校吸纳为主要形式的地区,每班可适度放宽,但不超过10人,并有规划保证3年内逐步达到标准班额。

【名词解释及统计口径】

1.“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数占本地生源总数30%以上”的计算:以相关学校的年级为单元,以当年本地生源总数为分母、当年入学的随迁子女数为分子。

2.关键数据2-2“学校规模”的统计对象包括区域内所有学校。

3.班额的计算:特殊教育学校除外。普通学校以学籍管理系统中全部年级的学生数为分子、班级数为分母分别计算小学初中班额。

8.规划布局与办学条件(2-3)

【主要指标】

8.所有学校基本符合“江苏省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办学标准”,小学之间、初中之间生均办学条件大体相当。【评估要点】

(1)所有学校及办学点的办学条件基本符合《江苏省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办学标准》,达标学校超过80%,且未达标学校的达标项目数不低于80%、不达标项目的实际水平不低于80%。

(2)小学、初中的生均占地面积、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台数、生均图书册数等6项指标的综合差异系数低于0.55。【名词解释及统计口径】

1.“所有学校及办学点”: 包括区域内的所有招收中国籍学生的完全小学(教学点)、独立初中、九年一贯制学校、完全中学初中部、十二年一贯制小学初中部等,无论公办还是民办,市属还是区属,独立还是一贯制。

2.“所有学校及办学点的办学条件基本符合《江苏省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办学标准》”中的“基本”的含义:就是评估要点(1)中设定的三个80%:达标学校超过80%;未达标学校的达标项目数不低于80%;不达标项目的实际水平不低于80%。

3.小学办学条件优质均衡6条基本要求:(1)生均占地面积达到20平方米;

(2)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校舍)面积达到4.5平方米;

(3)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达到8.5平方米;田径运动场不低于200米的环形跑道;

(4)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500元(有关部门按“十二五”教育装备标准2类标准测算的数值);

(5)生机比达到14:1;

(6)生均图书数达到20册,年生均购书1册。4.初中办学条件优质均衡6条基本要求:(1)生均占地面积达到25平方米;

(2)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校舍)面积达到6平方米;

(3)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达到10平方米;田径运动场不低于300米的环形跑道;

(4)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2200元(有关部门按“十二五”教育装备标准2类标准测算的数值);

(5)生机比达到10:1;

(6)生均图书数达到30册,年生均购书1册。5.关于校舍面积与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面积:

按照教育部、城乡建设部标准,学校建筑分为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办公用房、生活用房三块。鉴于小学和初中非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体量较小,有些用房又难以区分功能,“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面积”一项评估数据暂按年报统计口径中的“校舍面积”填报。省优质均衡发展具体指标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保持一致,按小学4.5平方米、初中6平方米核算。

6.非独立小学初中各类资源计算:

(1)对九年一贯制学校,先根据小学、初中各自规模,按照“一个小学生:一个初中生=1:1.1”的比例对学校办学条件进行拆分,再按小学和初中各一所纳入统计。

(2)对完全中学、十二年一贯制学校:先根据初中、高中各自规模,按照“一个初中生:一个高中生=1:1.2”的比例对学校办学条件进行拆分,再将其初中部分按一所学校纳入统计。

7.小学(初中)各评估指标的差异系数计算方式(具体计算可下载江苏教育评估网——项目公告中的差异系数计算器):

小学(初中)各指标的标准差

小学(初中)各评估指标的差异系数= —————————————

小学(初中)各指标的平均数

即,其中s为标准差,X为全县平均数。

ni

S(PPN)XiXi 28.网上上传材料:(1)“县级《现代化办学标准评估办法及评估指标》”,指县级政府或教育部门等按照《江苏省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办学标准》制定的评估办法、评估指标或评价细则。与23条“网上上传材料”目录中的“县级政府制定的《《江苏省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办学标准》实施办法和评估细则”一致。

(2)表2-3-1《县区义务教育办学条件均衡情况分校统计表(小学)》和表2-3-2《县区义务教育办学条件均衡情况分校统计表(初中)》中的“省级标准达标度”是指学校实际数据与表格中省级标准之比。可以到“江苏教育评估网”上“项目公告”栏中下载计算器来计算。

(3)表2-3-1和2-3-2,删除最后一列“综合差异系数”,在每个表格最后一行加两行,一行为“县区单项指标差异系数”,一行为“县区综合差异系数”。

9.规划布局与办学条件(2-4)

【主要指标】

9.所有学校实现基于教育城域网的“班班通”,共享网络课程、虚拟实验室、数字图书馆等优质教育资源。【评估要点】

(1)所有学校(包括教学点)实现光纤或高速无线网络接入教育城域网、互联网,节点达到每个班级和其他学习、活动场所。

(2)所有学校的每一个师生能通过教育城域网等共享网络课程、虚拟实验室、数字图书馆等优质数字教育资源(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可以市、县为单元共建共享)。

【名词解释及统计口径】

1.“所有学校”包括辖区内所有义务教育学校,无论办学体制、隶属关系,包括完全小学(教学点)、独立初中、一贯制学校的1-9年级、完全中学初中部等。

10.规划布局与办学条件(2-5)

【主要指标】

10.校舍安全工程全面完成,所有校舍达到国家抗震设防要求,校舍安全监控、质量鉴定、维修改造长效管理机制健全,教学设施设备的维护与更新制度完善。

【评估要点】

(1)完成“校安工程”目标任务,加固、新建、改扩建校舍达到国家抗震设防要求,无D级危房,所有正在使用的校舍无安全隐患。

(2)对校舍安全监控、质量鉴定、维修改造,地方政府有稳定政策,有规章制度,有职责分工,有经费保障,有考核措施。

(3)教学设施设备有维护、更新制度并认真实施,做到经费有预算,破损有维修,更新有保障。

(4)按要求单独设置县级校舍档案室、校舍档案资料齐全,管理制度健全;中小学校舍安全信息管理系统基础信息、照片、视频完整,工程进展与工程实施实现同步录入、同步更新。【名词解释及统计口径】 “目标任务”即县(市、区)政府与省政府签订的责任书中确定的数量和时限要求。

11.师资配置与教师素质(3-1)

【主要指标】

11.根据编制标准与教育教学需要配齐配足每所学校教职员工,生师比达省定标准。【评估要点】

(1)按照省定编制标准和学校岗位设置方案配齐城乡学校的教师,年龄结构、学科结构、职称结构等基本均衡。

(2)按照要求配备实验室、图书馆专业专职人员和卫生保健、安全保卫、师生食堂、生活管理等人员(用工形式由地方政府统一确定,人员经费由地方财政统筹解决)。

(3)中小学生师比达到省定标准,小学一般不低于15:1,初中一般不低于12:1,差异系数小于0.55。

(4)教师结构合理,音、体、美教师按规定配备。【名词解释及统计口径】

1.“编制标准”:暂指2002年版《编制标准》,初中、小学学生与教职工比分别为初中13.5: 1,小学19:1。这只是教师配备的底线要求。

2.省定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生师比标准:小学一般不低于15:1,初中一般不低于12:1。

3.年龄结构基本均衡:指校际不同年龄段的教师数大致相当(青年教师35岁及以下,中年教师36-49岁,老年教师50岁以上)。

4.学科结构基本均衡:指不同学科专业出身教师数与课程设置需求基本匹配,特别是音体美、史地生等科目教师的配备。

5.职称结构基本均衡:指教师中初级及未定级、中高级职称教师的比例大致合理。

6.表3-1-3及表3-1-4全县学科教师分布情况表中的“编制合计”这一行,如无分校分学科数据,可只填第一个单元格,即每个学校的编制数。

7.附表3-1-2 《全县(市、区)初中教师年龄和职称情况》中,有的县区中学阶段的教师职称分为“教授级”、“高级”、“一级”等。请在表中注明。

8.本项评估标准关键数据及附表均包括区域内所有学校。只统计直属公办学校的应注明。

12.师资配置与教师素质(3-2)

【主要指标】

12.实施校长定期流动任职制度,校长在同一学校连任一般不超过两届。【评估要点】

(1)校长任用符合省定任职资格,有健全的公开选拔制度、培养制度,校长专业化水平高。

(2)建立城乡公办初中、小学校长定期流动任职制度,有明确的任期、流动的原则和年度流动的比例。

(3)校长流动任职制度实施情况良好,流入学校师生满意率高。【名词解释及统计口径】

1.校长任期:按照《关于江苏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改革发展示范区建设意见》,校长在同一学校连任不得超过两届。公办初中、小学校长的任期,通常每届为三年。

2.“流入学校师生满意率高”:数据来源于县级部门规范组织的专项民主测评结果或综合民主测评中的相关结果,满意率高一般需达到90%以上。

13.师资配置与教师素质(3-3)

【主要指标】

13.根据实际动态均衡配置优秀教师,每年15%左右的骨干教师、专任教师按规定在区域、城乡、校际流动。【评估要点】

(1)地方政府有规范性文件指导和保障骨干教师、专任教师在城乡校际之间流动。

(2)骨干教师、专任教师城乡、校际流动率年均达到15%左右(不低于12%)。(3)教师流动实行信息公开制度,公开学校编制,公开在岗专任教师和骨干教师,公开流动规则程序,公开流动结果,公开流动人员考核结果。【名词解释及统计口径】

1.“每年15%左右的骨干教师、专任教师按规定在区域、城乡、校际流动”:这一指标的对象要求包括专任教师和骨干教师两个层面,流动方式包括轮岗调动、一年以上的支教。主要指好学校与一般学校、城镇学校与农村学校之间的流动。2.“骨干教师”:本次评估中指取得中级以上职称、担任学校中层干部、获得县级部门以上表彰的教师;或市、县明确定义的“骨干教师”。

3.专任教师、骨干教师流动率年均分别达到15%左右(不得低于12%):在县(市、区)范围内城乡之间、学校之间流动的专任教师为分子。作为分母的“专任教师” 是全部在编专任教师(年报数)。

4.学校流动率统一以本校近三年流出人员为分子计算,不包括调动到其他县(市、区)及高一级学校的人员。

5.公办学校教师按地方规定到民办学校支教、到农村学校支教一年以上均计入交流总数。

14.师资配置与教师素质(3-4)

【主要指标】

14.教师分级分层培训体系健全,教师培训经费达到省定要求,县、校教科研工作卓有成效。【评估要点】

(1)教师研修的层级体系、专业模块、管理制度健全,适应区域教师专业发展需要。

(2)县级财政用于教师培训的专项经费支出不低于教师工资总额的1.5%,学校年度公用经费教师培训支出不低于5%。

(3)县、校教科研工作围绕教师发展和学生发展开展,有效提高教育质量。【名词解释及统计口径】

1.“教师培训经费达到省定要求”:“省定要求”就是“评估要点”所提出的“县级财政用于教师培训经费支出占教师工资总额的1.5%以上”和“学校年度公用经费总额中用于教师培训部分不低于5%”两条。

2.“教师工资总额”包括教师的基本工资和绩效工资两个部分的总和,以工资年报为据。

3.教科研成果的关键数据和汇总表3-4-1,同一课题、同一文章如分获不同等级奖励的就高不就低,不重复计算。集体奖、团体奖参评时有明确人员的按实际人数计算,无明确人员按1项计算。

15.师资配置与教师素质(3-5)

【主要指标】 15.师德师风建设良好,教师综合素质整体较高,县级以上骨干教师数量占专任教师的15%以上。【评估要点】

(1)在职教师无有偿家教、校外培训兼职及违法乱纪等行为。

(2)注重师德师风师能建设,整体水平良好,学生和社会对教师队伍的满意度达到80%以上。

(3)重视各类骨干教师队伍的发展,培养有规划、评审有制度、认定有文件、配置有规范,县(市、区)级以上骨干教师总量占专任教师的比例达到15%以上,并达到所属省辖市平均水平。【名词解释及统计口径】

1.“学生和社会对教师队伍的满意度达到80%以上”:是衡量“教师综合素质整体较高”与否的指标。调查主题可以是学校,也可以是教育等主管部门。

2.“骨干教师”:统计口径与第13条一致,指取得中级以上职称、担任学校中层干部、获得县级部门以上表彰的教师,或市、县明确定义的“骨干教师”。“网上申报上传材料”表3-5-1“骨干教师情况统计表”中,有省、市正式文件确认的骨干教师,分别归入省或市级统计,中级以上职称、担任学校中层级以上干部的一律归入县级层次统计。同一人拥有不同等级称号的不重复统计,就高不就低。

3.“骨干教师总量占专任教师的比例达到15% ”,依据基层单位年报表核算区域骨干教师与专任教师的百分比。“专任教师” 是全部在编专任教师(年报数)。

16.师资配置与教师素质(3-6)

【主要指标】

16.小学专任教师具备专科及以上学历的比例达90%以上,初中专任教师具备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比例达80%以上,学校之间中高级职称教师比例大致相当。【评估要点】

(1)小学专任教师具备专科及以上学历的比例达95%以上、初中专任教师具备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比例达95%以上(获得国民教育系列双学历可视同高一级学历统计)。生均高于规定学历教师数差异系数低于0.55。

(2)区域内城乡校际之间生均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教师数差异系数低于0.55。

【名词解释及统计口径】 1.专任教师具备高一级学历的比例:“评估要点”与“主要指标”不一致,这是因为省政府文件发出后,省教育厅有关处室修改“督导评估指标”时,从江苏教师学历现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自评时按“评估要点”明确的比例核算。

2.生均高于规定学历教师数差异系数、生均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教师数差异系数低于0.55 的计算:包括区域内城区、乡村不同地域的学校,包括公办学校也包括民办学校,包括中心学校也包括一般学校,包括独立学校也包括教学点、九年(十二年)一贯制学校。

(原第3点,已删除)

17.素质教育与学生发展(4-1)

【主要指标】

17.优质高效实施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所有学校开齐开足国家课程,开发开设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校本课程。【评估要点】

(1)学校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开展教育教学活动,课时总量符合课程计划要求,无随意停开国家课程、减少教学课时、变更质量要求的行为。

(2)学校均能有规划、有条件、有质量地为学生提供多样化、选择性的校本课程。

(3)全面探索、推广、应用课堂教学改革经验,优质高效实施义务教育。【名词解释及统计口径】

1.“开齐开足”国家课程:指的是课时总量符合课程计划和内容要求,不随意停开国家课程、减少教学课时、变更质量要求。

2.“校本课程”:统计对象应符合下列条件,即:

(1)“有规划”(区域有校本课程开发开设的总体规划,并列入学期、年度工作计划组织实施);

(2)“有条件”(有组织力量、指导专家、师资队伍、教学条件等);(3)“有质量”(学校规划经过论证,课程计划经过审定,开课师资经过培训,课程质量经过评价);

(4)“多样化”(有一定数量,一般每个班级不少于一门校本课程)(5)“可选择”(课程公开、师资公开、学分公开,学生自选、走班教学、专业评价)。

18.素质教育与学生发展(4-2)

【主要指标】

18.实施义务教育质量标准、监测制度和课业负担监控、问责制度,学生课业负担适度,学校无违反国家和省“减负”要求的现象。【评估要点】

(1)认真实施国家义务教育质量标准和课程标准,县(市、区)建立与省相适应的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制度、反馈体系、指导机制,对教学质量低下的学区、学校、年级有改进措施和显著成效。

(2)建立课业负担监控、问责制度,中、小学均无在校超时、教学超标、作业超量现象,无违规推荐、使用教辅材料的现象。【名词解释及统计口径】

1.学生在校集中教学活动时间:小学、初中学生每天在校集中学习时间分别不得超过6小时、7小时。

2.作业量:小学一、二年级不得布置书面家庭作业,小学中高年级、初中学生每天书面家庭作业分别控制在1小时、1.5小时以内。

3.中小学生每天在校体育活动时间:不得少于1小时。

4.学生每天睡眠时间:小学、初中分别不少于10小时、9小时。5.考试次数:小学、初中不得组织市、县(市、区)统一的文化课考试;小学每学期考试原则上不超过1次,科目不超过3门;初中每学期考试不得超过2次。

6.学业负担调查主体可以是学校,也可以是县级教育主管部门等。

19.素质教育与学生发展(4-3)

【主要指标】

19.教育管理者、教科研人员听课评课和教育研究制度健全,课程领导能力和管理水平不断提升。【评估要点】

(1)健全教育管理者、教科研人员听课评课和教育研究制度,掌握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主动权。

(2)定期总结、考核听课评课和教育研究制度执行情况,不断研究新问题、实施新策略、推进新课改。【名词解释及统计口径】

1.正校级领导的教学工作量应不少于同学科普通教师任课量的四分之一;副校级领导的教学工作量应不少于同学科普通教师任课量的三分之一;中层管理人员的教学工作量应不少于同学科普通教师任课量的二分之一。

2.学校领导要坚持听课评课,校长一般每年需听课40节以上,其他领导每年需听课60节以上。

3.数据表按挂网的《自评表》填写。

20.素质教育与学生发展(4-4)

【主要指标】

20.德育与课堂教学和各类活动有机融合,体育教学和“阳光体育”活动多样,艺术、科技等教育活动富有特色。【评估要点】

(1)年度教育工作计划充分体现德育为先、五育并重的指导思想,促进德育与课堂教学和各类活动的有机融合,体育、艺术、科技等教育活动富有特色,为学生个性发展和创造精神培养提供良好的平台。

(2)开齐开足上好体育课、艺术课,阳光体育活动形式多样,持之以恒,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锻炼时间。体育器材使用率100%。

(3)学生体质监测、健康教育和预防近视等学生常见病工作制度化,学生体育成绩和体质状态评价工作科学、规范。《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合格率达90%以上,优秀率达10%以上。【名词解释及统计口径】

1.学生每天一小时锻炼时间:可包括课间操、眼保健操、体育课,课余时间户外运动,放学后学校组织的跑步、打球等体育锻炼。学校自评数据应对一小时分项统计说明锻炼内容。

2.体育器材使用率:应对照体育课程标准和教学、活动需要计算实际使用率。4-4-1附表中的器械数由学校对照省《教育技术装备标准》如实填报。

3.《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合格率、优秀率:按教育、体育、卫生部门的规定统计。

4.附表4-4-1 中的“省辖市以上获奖”单位由“人”改为“人次”,团体奖的按实际参加的人员填报,现场须有原始佐证。

21.素质教育与学生发展(4-5)

【主要指标】

21.每所学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优良率达90%以上,学生学业合格率达95%以上,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合格率达90%以上,每个学生至少掌握两项体育运动技能和一项艺术特长。【评估要点】

(1)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建立学生评价标准、管理机制、信息系统、分析制度;学校规范实施学生素质发展评价体系,特别关注学习困难学生的发展。

(2)每所学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优良率达90%以上,学业合格率达95%以上,体质健康测试合格率达90%以上。

(3)每个学生都能掌握两项体育运动技能和一项艺术特长。【名词解释及统计口径】

1.每所学校:包括区域内的所有招收中国籍学生的完全小学(教学点)、独立初中、九年一贯制学校、完全中学初中部、十二年一贯制小学初中部等,无论公办还是民办,市属还是区属,独立还是一贯制。

2.“学业合格率”:可统一按各校学业考试成绩统计,也可用近三年省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业水平测试成绩统计结果。

3.“体质健康测试合格率”:学校合格率=(优秀人数+良好人数+及格人数)÷应参加测试人数。数据来源于按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及实施办法规范进行并按规定时限上报的数据。因病或残疾免予执行本标准的学生,需填写《免予执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申请表》。

22.素质教育与学生发展(4-6)

【主要指标】

22.积极推进学校文化建设和特色建设,校内外教育资源丰富并充分利用,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教育体系健全。【评估要点】

(1)所有学校在环境文化、制度文化、课程文化、精神文化建设等方面不断创新、形成特色。

(2)充分利用校内外教育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学校活动、班级活动、社团活动,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发展。

(3)重视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家长委员会普遍建立并发挥作用,学校教育与社会、社区、家庭之间的联系密切。【名词解释及统计口径】

1.图书馆(室)实行开架借阅学校比例:计入比例的学校要具备开架借阅的基本条件,如计算机管理图书,学生人人有借书卡,合理规定开架借阅时间,学生自主选择图书等。

2.校务委员会:这是体现教育社会化、现代化的一种学校管理机构,包括名称为学校发展指导委员会、社区教育委员会、学校家长委员会等。

3.附表4-6-1中“文化建设与特色建设水平”自评可以是ABC评价,也可以按县级评价的实际数据填报。

23.素质教育与学生发展(4-7)

【主要指标】

23.区域教育质量优良且校际之间大致相当,学生、家长和社会对学校的满意度达到90%以上。【评估要点】

(1)地方政府树立正确的教育质量观,根据《江苏省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办学标准》组织实施小学、初中办学水平综合评价。

(2)区域内义务教育质量(学生综合素质、学业合格、体质健康、体艺2+1水平)优良,校际水平基本均衡,学生、家长和社会对学校的满意度达到90%以上。

【名词解释及统计口径】

1.“区域教育质量优良”:自评的关键是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优良率、学业合格率、体质健康测试合格率是否达到省定优质均衡发展标准,看城乡学校之间、中心学校与一般学校之间的质量差异度,看教师发展水平、学校管理水平、设施设备利用水平、学校文化建设水平的高度与均衡。

2.“学生、家长和社会对学校的满意度达到90%以上”:本项指标要求地方政府或委托第三方专门进行区域义务教育满意度调查。省级评估也将委托第三方专门进行区域义务教育满意度调查,现场考察进行抽样调查。调查对象应包括学生、家长和社会人士。

3.“满意度”:包括满意、比较满意、基本满意三类比例。

4.“网上上传材料”目录中的“县级政府制定的《《江苏省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办学标准》实施办法和评估细则”与第8条“网上上传材料”目录中的“县级《现代化办学标准评估办法及评估指标》”一致。

24.教育管理与经费保障(5-1)

【主要指标】 24.义务教育管理“以县为主”,政府统筹推进县域义务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部门、乡镇(街道)、社会力量促进改革和发展的职责明确。

【评估要点】

(1)义务教育管理“以县为主”,实现教育布局统一规划,教师资源统一配置,教育教学统一管理,教育经费统一保障,公共服务统一提供,并对薄弱学校实行倾斜、帮助。

(2)部门、乡镇(街道)、社会力量协调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职责落实,尊师重教、支持办学的成效显著。

(3)小学、初中由县(市、区)管理。【名词解释及统计口径】

1.“以县为主”:关键看区域内所有公办学校有没有实行“五个统一”,即义务教育布点规划由县统一编制并组织实施,校长任免和师资调配由县统一负责,教育教学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管理,教育经费由县财政统一标准予以安排,公共服务(如基本建设、技术装备等)由县统一提供。

2.小学、初中由县(市、区)管理:看区域内所有小学、初中是否由县(市、区)统一行政管理、统一经费供给、统一人事调配、统一计划招生、统一质量监控。原则上区域内不再有市直属初中、小学、一贯制学校、完全中学,尚未交县、市、区管理的应有明确规划。义务教育阶段的民办学校同样属地管理。

3.附表5-1-2近三年乡镇财政用于教育的经费,指本级财政收入用于本乡镇所在地义务教育学校的经费,不包括代支的教师工资、学校公用经费、上级财政转移支付和教育费附加返还、捐资助学款等。

25.教育管理与经费保障(5-2)

【主要指标】

25.义务教育经费全面纳入县级财政保障范围,县级财政教育拨款增长比例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比例,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不低于省基准定额且逐步提高。【评估要点】

(1)义务教育经费全面纳入县级财政保障范围,上级人民政府义务教育转移支付资金专款专用,并不得抵消同年财政已安排经费,中小学教师全面实施绩效工资制度。

(2)县级财政教育拨款增长比例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比例,教育财政支出占一般预算支出比例达到或超过省定考核要求。(3)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高于省规定的基准定额且逐步提高。【名词解释及统计口径】

1.义务教育经费全面纳入县级财政保障范围:所谓“全面”,就是包括教师工资、生均公用经费、贫困学生资助经费、校舍维修经费等全额纳入县级财政保障范围,不留缺口,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上级下拨的义务教育转移支付资金专款专用,中小学教师全面实施绩效工资制度。这是义务教育经费保障的基础性要求。

2.教育财政支出占一般预算支出比例达到或超过省定考核要求:依据《江苏省财政厅关于加强对市县2011-2012年财政教育收入状况分析评价的通知》及每年省政府下达的比例自评。

3.财政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按省下达当年的基准标准执行。2012年为每生每年小学550元、初中750元。

4.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分别按3%、2%的比例足额征收,并及时足额拨付教育行政部门按规定用途进行使用。

5.土地出让收益中计提教育资金:按《省财政厅、教育厅关于从土地出让收益中计提教育资金有关事项的通知》(苏财综〔2011〕48号)要求,足额计提教育资金,并及时足额拨付教育行政部门使用。

26.教育管理与经费保障(5-3)

【主要指标】

26.教育经费的分配向农村学校、薄弱学校、特殊教育学校、寄宿制学校、小规模学校、留守少年儿童较多的学校倾斜。【评估要点】

(1)农村学校、薄弱学校、特殊教育学校、寄宿制学校、小规模学校、留守少年儿童及接受外来工子女较多的学校的发展得到重视,专项经费、生均教育经费明显高于其他学校。

(2)农村学校、薄弱学校、特殊教育学校、寄宿制学校、小规模学校、留守少年儿童及接受外来工子女较多的学校无经费短缺问题,对教育经费分配的满意度较高。

【名词解释及统计口径】

1.薄弱学校:由县及教育主管部门自行定义。

2.教育经费分配的满意度较高:自评应了解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对学校现状及倾斜政策带来的变化是否满意,是否以经费投入为推动力,促进办学条件、师资水平、办学质量的提高。“满意度较高”的要求,一般不低于80%。

27.教育管理与经费保障(5-4)

【主要指标】

27.教育经费和资产管理制度完善,经费使用绩效评价体系建立,实现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评估要点】

(1)制定并实施教育经费管理办法、教育资产管理办法、教育经费使用绩效评价办法,完善教育经费公共服务体系,无乱收费或挪用、乱支教育经费等违规现象。有关部门和学校不得以任何形式收取与入学挂钩的捐资助学款。

(2)做好市县年度财政教育投入状况分析评价工作,建立教育投入年度预算和决算情况公告制度。【名词解释及统计口径】

1.市、县、区年度财政教育投入状况分析评价工作:依据《江苏省财政厅关于加强对市县2011-2012年财政教育收入状况分析评价的通知》及每年省政府下达的比例自评。市辖区未单独进行年度财政教育投入状况分析评价工作并上报材料的,请参照《通知》精神和要求自评并提供经市财政局审定的书面材料。

2.财政教育投入分析和决算公告制度:一是定期,至少每年一次;二是定向,必须向每年一次的人代会报告,并通过区域内的公开媒体公告人民群众。

3.5-4评估要点达成数据“上年财政教育投入评价4项指标得分”指依据《江苏省财政厅关于加强对市县2011-2012年财政教育收入状况分析评价的通知》精神,对区域财政教育支出增幅、财政教育支出比例、教育附加征收率、土地出让收益教育资金计提率4项考核实绩。本项工作是由各地财政部门负责的。

28.教育管理与经费保障(5-5)

【主要指标】

28.学校教育秩序依法保障,所有学校安防、消防设施配套到位,校车按规定配备且管理制度健全,校园周边环境安全、稳定、无污染。【评估要点】

(1)认真贯彻落实涉及学校教育秩序的各项法律法规,健全相应的管理制度和应急机制。

(2)所有学校安防、消防设施配套到位,建立定期检查、更新等制度,学校食堂符合管理要求。(3)地方政府统筹管理校车安全,各部门职责明确,按规定及标准配备校车,健全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

(4)地方政府及部门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和环境保护,两年内未发生安全、稳定、污染等严重责任事故。【名词解释及统计口径】

1.“两年内未发生安全、稳定、污染等严重责任事故”:两年内一般指申报前两个年度,或24个月内。规定时间段内发生的相关事件是否属于“严重责任事故”,以县级及以上政府、部门处理决定或通报为准。

29.教育管理与经费保障(5-6)

【主要指标】

29.学校发展指导、教师成长服务、学习资源供给、信息技术支撑等服务平台全面建成,县级义务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建立。【评估要点】

(1)教育财政逐步提高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投入,生均公用经费有一定比例用于本校公共服务体系的运行。

(2)学校发展指导、教师成长服务、学习资源供给、信息技术支撑等服务平台体系健全、运行顺畅、发挥效益。【名词解释及统计口径】

1.“学校发展指导体系”:主要包括促进学校发展的制度、组织、运行机制和评价标准等。

2.“教师成长服务体系”:主要包括服务教师发展的人才开发、人事调配、岗位管理、继续教育、科研指导、网络资源、职称聘评、教师评价、后勤保障等工作制度、运行机制和保障措施等。

3.“学习资源供给体系”:主要包括图书报刊阅读资源、网络信息资源、电化教育资源、课程学习资源、社会实践资源等的开发、供给、维护制度、实施、保障及评价。

4.“信息技术支撑体系”,主要包括技术队伍建设、信息技术培训提高、教育局域网内涵提升、教学场所信息化普及、校园信息化水平评价等方面的制度和机制建设。

5.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投入:包括教育财政投入,生均公用经费按比例使用,均不包括按规定标准装备硬件的经费投入。

30.教育管理与经费保障(5-7)

【主要指标】

30.城乡一体化义务教育格局初步形成,区域内城乡、校际差距基本消除,学校和社会对县级政府的满意度达到90%。【评估要点】

城乡教育一体化的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城乡学校校际差距基本消除,学校和社会对县(市、区)级政府教育工作的满意度达到90%。【名词解释及统计口径】

1.“区域内城乡、校际差距基本消除”:指 “七个一样”,即城乡学校校园环境一样美、教学设施一样全、公用经费一样多、教师素质一样好、管理水平一样高、学生个性一样得到弘扬、人民群众一样满意。

篇6:纯战略纳什均衡理论及应用

关键词:均衡点,得益矩阵,Nash均衡

博弈论是运筹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是研究决策主体的行为发生直接相互作用时的决策, 以及这种决策的均衡问题。一个完整的博弈一般由以下几个要素组成:博弈的参加者、各博弈方各自选择的全部策略或行为的集合、博弈方的得益、结果、均衡等。

非合作博弈是现代博弈理论中的核心内容和重要基础, 而Nash均衡则是非合作博弈的核心部分。用博弈论解决现实纳什均衡是现代博弈论中的核心内容和重要基础。要用博弈论解决现实经济生活中的决策问题, 对现实经济生活中的发展变化趋势进行预测, 其关键在于如何根据行为中的支付矩阵得出纳什平衡点, 通过分析决策者的心理活动来得到相关模型, 从而依据模型来针对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制定相关的政策以预防不良现象的发生。

一、非合作博弈

一般地, 将不允许存在有约束力协议的博弈称为“非合作博弈”。在该博弈中, 每个博弈方的策略都是针对其他博弈方策略或策略组合的最佳对策。事实上, 具有这种性质的策略组合, 正是非合作博弈理论中最重要的一个解概念“纳什均衡”。

在博弈论里, 有各种各样的均衡概念, 上述定义是所有均衡概念的共同特征。而在一个博弈中, 可能有多个均衡存在。纯战略纳什均衡在非合作博弈分析中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和地位, 因此将着重介绍纯战略纳什均衡的定义。

1. 纯战略纳什均衡

一般常用G表示一个博弈;如G有n个博弈方, 每个博弈方的全部可选策略的集合称为“策略空间”, 分别用表示s1, …, sn;表示sij∈st博弈方i的第j个策略, 其中j可取有限个值 (有限策略博弈) , 也可取无限个值 (无限策略博弈) ;博弈方i的得益则用ut表示, ut是各博弈方策略的多元函数。n个博弈方的博弈G常写成

有了博弈、博弈方的策略空间和得益的表示法, 可以给出纯战略纳什均衡的定义如下:

定义1:在博弈 中, 如果由各个博弈方的每一个策略组成的某个策略组合 中, 任一博弈方i的策略s1*, 都是对其余博弈方策略组合 的最佳对策, 即

对任意sij∈Si都成立, 则称 为G的一个“纯战略纳什均衡”。纯战略纳什均衡的求解, 通常可以采用得益矩阵表示出在不同策略下各博弈方的效益, 下面通过囚徒困境问题可进一步加深对纯战略纳什均衡概念的理解。

该博弈问题是1950年图克提出的, 它虽然非常简单, 但却很好地反映了非合作博弈的根本特征, 并且该博弈模型是解释众多经济现象, 研究经济效率问题的非常有效的基本模型和范式。其故事如下:

警方抓到两个盗窃犯, 惜证据尚不足, 遂寄希望于嫌犯自己招供。警方把两个犯人隔离起来, 分别审问, 交代政策如下:坦白从宽, 抗拒从严!如果你招了, 另一个人没招, 那么就将你释放, 另一人判1 0年;同样如果你不招, 另一个人招了, 那么你得被判1 0年, 另一个人被释放。如果两个人都招, 警方证据就足了, 两人都判8年。至於两个人都不招的情况, 不用警方交代, 两个人都得判, 但因证据不力, 判得都要轻许多, 比如1年。警方最后说, 那边还有个警察, 对你的同伙交代一模一样的政策呢。

对于囚徒A和囚徒B来说, 其双方想法如下:

(1) 如果对方招了, 我招是8年, 不招是10年, 还是招划算。 (2) 如果对方不招, 我招是无罪释放, 不招是1年, 还是招划算。 (3) 如果对方不招, 我招是无罪释放, 不招是1年, 还是招划算。下面可将双方整个博弈过程的结果用一矩阵形式表示出来。这种矩阵称为博弈的“得益矩阵 (支付矩阵) ”。

由于法庭对罪犯分别审讯, 因而该问题还可以归结为非合作博奕模型。

其中 , 局中人集合 , 1代表囚徒A, 2代表囚徒B。两个人具有相同的策略集合: , 其中C代表坦白, D代表抗拒的策略。对于策略组合 两个局中人的支付函数如下:

由支付函数可以看出, 囚徒A的策略是坦白, 囚徒B的最佳策略也是坦白, 故纳什均衡点为 (坦白, 坦白) 。

在囚徒困境中, 每个参与人都能猜出对方的策略, 故称这种纳什均衡为纯战略纳什均衡。

囚徒困境反映了一个很深的问题, 这就是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的矛盾。即使两个囚徒在被警察抓住之前建立一个攻守同盟 (死不坦白) , 这个攻守同盟也没有用, 因为它不构成纳什均衡, 没有个人要积极性遵守协定。

囚徒困境问题在经济学上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两个寡头企业选择产量的博弈。如果两企业联合起来形成卡特尔, 选择垄断利润最大化的产量, 每个企业都可以得到更多的利润。但卡特尔协定并不是一个纳什均衡, 因为给定对方遵守协议的情况下, 每个企业都想增加生产, 结果是, 每个都只能得到纳什均衡产量的利润, 它严格小于卡特尔产量下的利润。

二、纯战略纳什均衡在经济生活中的具体运用

1. 偷水问题

针对盗水现象, 供水部门常采用罚款的手段处理那些被发现的盗水用户, 但随着居民的科技文化水平的提高, 盗水手段越来越高明, 因此被发现的概率越来越小, 那么采用通常的罚款手段对防止用户盗水的作用越来越微弱, 看来利用新的经济原理、采取新的制裁措施显得尤为必要了。

假定用户每家都有一个水表, 而且每家实际用水没有通过此水表。假定水表测量准确无误。

(1) 设N家总水表测出的实际用水量为A。

(2) 第i家水表所示用水量 为, B为N家盗水总和。

不妨设每度水的单价为1元, 则供水局对第i家征收水费为Ai+B即可防止用户盗水, 理由如下:

为说明方便, 不防简化为两家用户甲和乙, 甲和乙都有两种策略选择:偷水和不偷水, 在甲和乙之间就形成了一场博弈。

设甲和乙的实际用水量分别为A1和A2, 偷水量分别为A1和A2, 相应的得出甲和乙的得益矩阵:

可见: (1) 对甲来说, 在不做损人而不利己的事的前提下, 他会选择不偷水, 因为甲若选择偷水, 则他期望乙不要偷水, 此时他的最大利益为0, 既然利益为0, 他选择不偷水也可以达到, 又何必劳神又费事。甲若选择不偷水, 乙必定也会选择不偷水, 因为此时乙无论偷水还是不偷水, 利益都为0, 在不做损人而不利己的事的前提下乙必定会选择不偷水。

(2) 对乙来说, 由于同样的道理, 他也会选择不偷水这一策略。这样, (不偷水, 不偷水) 就成了一个纯战纳什均衡点。甲和乙谁改变策略都得不到好处, 当然就会维持均衡点, 那么这个均衡就是相当稳定的, 这样供水部门也达到了防止用户偷水的目的。

另外, 即使有人做损人而不利己的事, 供水局也有办法对付, 那就是对第i家征收水费为 , 其中 .即可达到目的。同样, 以两家用户为例, 此时用户i所收水费 , 同样地可得出甲和乙的得益矩阵。

显然, 对甲和乙来说为了使自己得益最大, 都会不约而同的选择不偷水.对于多个用户同样可以进行分析, 最后所有的用户都会选择不偷水的策略。因此供水部门只需任意选择一个大于1的a, 宣布对用户i征收 的水费即是防止用户偷水的有效措施。

接下来, 谈谈对偷水用户进行一次性罚款和对偷水量由N家共同分摊做法的无效性.

供水局若发现偷水户i则往往采取一次性罚款M, 对用户i来说:

(1) 不偷水, 得益为0;

(2) 偷水, 若被发现, 得益为; ;

(3) 偷水, 若被发现, 得益为 .但是用户偷水被发现的概率往往是很小的。

假设被发现的概率为P, 则用户i偷水损益的期望值为:

因此只有 , 即 时才能使用户不偷水。

假设偷水被发现的概率为1%, 用户偷水Xt′=100, 则罚款M>1000元才可能使用户不偷水。因此一般性的罚款并没有达到应有的目的。

由上可知, 利用纯战略纳什均衡理论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实际现象确实可以进行一定的定量分析, 以此做出更好的决策安排。但是本文探讨的只是博弈论的一个很小的方面, 对于均衡问题中的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等问题本文没有讨论。对于纳什均衡还可以进一步进行推广。如日常生活中, 小到下棋打牌, 大到企业之间的竞争与合作, 国家之间的倾销与反倾销、制裁和报复等, 都可以归结为博弈问题。

参考文献

[1]谢识予:纳什均衡论[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1999

[2]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6

[3]全贤唐张健:经济博弈分析[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

[4]李本庆丁越兰:环境污染与规制的博弈论分析[J].海南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 4:541~544

[5]潘天群:社会现象的博弈论解读[M].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

[6]黄涛:博弈论教程[M].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1996

[7]陈芝兰:博弈论及其在经济生活中的应用[J].经济新论, 23-24

上一篇:表工作努力决心的句子下一篇:退运协议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