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教育自学材料

2024-05-09

感恩教育自学材料(精选7篇)

篇1:感恩教育自学材料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招生宣传学习材料

一、什么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我国的一种教育制度,是对自学者进行学历考试的高等教育国家考试,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国家考试相结合的高等教育形式。凡中国公民,不受年龄、性别、民族和已受教育程度的限制均可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但在广西的自考助学班的相关规定中,为保证自考助学的质量,仍要求高中毕业生才能报读。

二、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及施行

我国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优势是其他教育形式无法取代的。首先,自学考试与传统高等教育的最大的不同则是自学考试以学生自学为中心,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不限定学生的学习年限、学习进度、学习时间、学习地点,是一种据有中国特色的开放式教育形式。它以学习者为主体,通过国家考试来进行质量检测与评估,合格者发给相应的证书。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于1981年在北京市开始试行;1983年,广西开始推行自学考试,1984年开考的有汉语言文学、党政基础科(后为行政管理)、英语等三个专科专业,我校是中文和行政管理专科专业的主考学校,也是我区第一批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主考学校。目前,我校主考的专业已有8个,分别为:汉语言文学、行政管理学、教育管理、学前教育、小学教育、秘书学、物理教育、旅游管理(本)。

三、关于自考助学班 为促进广西自学考试的发展,1992年在严格执行“教考分离”的前提下,我区率先允许高校利用富余的教学资源,在不影响普高教育、不挤占普高学生教学、生活设施的情况下积极参与自考助学,开办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助学班;举办助学班的单位必须具有高等学历教育办学的资格。助学班的专业计划与社会开考相同专业的计划略有不同,自治区自考委独立为助学班进行命题,并根据助学班的教学规律增加了每年1月、7月两次考试,2006年取消了7月份考试。

我校最早开办助学班是文学院,早在1988年就开办了中文专业助学班,他们都是跟随社会考生同时段(每年四月、十月)参加社会考试。1993年,我校自考助学工作正式起步;1994年,全面铺开;1997-1998年前后达到鼎盛时期,当时在籍考生近三万人。

我校的自考与自考助学工作一直以来都能够遵照国家和自治区的相关政策开展,成绩突出,先后四次被评为自治区自考工作先进单位、去年被评为全国优秀主考学校,我校在全区的自学考试工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目前,我校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助学班共开设20个专科专业和15个本科专业。

四、自学考试与学制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以学历考试为主的高等教育形式,属于非学历教育性质,无所谓“学制”。

五、专业与专业计划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开考的专业,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都是专科 为主,本科专业为数不多;随后,由于社会需要,本科专业逐渐增多。高等教育考试现有专科、本科两个学历层次。自考助学班招生专业必须是经国家考委正式批准设置的专业,新开设专业必须由省市、自治区考委进行论证,经全国考委审核、批准后才能开考。未经批准的专业,一律不准开考。

专业考试计划从总体上确定专业考试标准,是开考专业和实施考试的依据。专业考试计划分为专科、本科(含基础科段)、独立本科段三种类型。我区开考专业的考试计划是参照国家考委的专业目录制定的,基本上与国家计划一致。每个专业计划中的主干课程基本设置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实践性环节四类,总学分不少于70学分,考试课程在15门左右,实践性环节考核另作要求。

六、命题、考试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所有考题都是由国家考委统筹安排,分级管理。实行全国统一命题、省际协作命题、省级命题三级命题制。分别采取全国统一命题、区域协作命题、省级自行命题三种方式进行,除了大部分课程由国家考试中心命题外,省市、自治区开考的特殊专业的特殊课程多数是地方自考委命题。特别是在2002年之后,我区完成对所开考专业的考试计划进行整顿,各开考专业的考试计划完全与国家相同专业的考试计划一致。这样,每年四、十月的考试基本上使用的是国家统一的题,只有当某些课程国家没题的情况下,自治区自考委才进行命题。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各专业的课程考试都是在各省市、自治区自考 委组织下进行,不存在任何主考学校或助学学校自行命题并组织考试。只有经自治区考委批准的部分主考学校才能在自治区考办的领导下组织主考专业的实践环节考核。

七、沟通衔接

为了探索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与其它高等教育形式的相互沟通、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教育途径与模式,以满足广大求学者接受高等学历教育的愿望,2004年自治区自考委在我区试行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与其它教育形式考试课程的沟通。在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通过认定衔接课程和免考课程的方式,承认普通高等教育及其它教育形式(高等教育、社会考试)有关课程的考试合格成绩。

区自考委指定的主考学校在普高及其它教育形式专业教育计划与自考专业考试计划名称相同、学分高于或相同的课程中,根据区自考委确定自考各专业可沟通的课程进行安排。要求是:

1)衔接课程的考试应与衔接对象同试卷、同时间进行,并按统一标准评卷。

2)不能另行命题。

3)不得安排在其他时间考试。4)不得降低评分标准。

5)考生取得的衔接课程合格成绩,仅限本专业有效,不能用于其他专业,不能顶替其他课程,不能转出省外。

6)衔接课程不含实践环节。

7)英语

(二)的衔接课程为同专业第3、4两学期相应的课程。

八、报考与收费

我校自考考点是自治区自考办设立的直属考点,负责组织和协调桂林片自考助学班考生的考试工作,我校自考助学班学生由办学学院统一汇总报考信息后到我校考点进行报考,考试安排在我校育才校区进行。报考费按自治区财政厅、区物价局规定收费,每科34元;《会话》、《听说考核》等特殊课程考试每科70元;单科合格证2元。

九、毕业与毕业证颁发

考生通过所修专业的考试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考试,成绩合格;修完考试计划规定的学分,通过实践性环节考核;思想品德合格即符合毕业条件,可获得毕业。

符合毕业条件的考生,在每年六月、十二月规定的办证时间,经自治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审核合格者,由自治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发给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毕业证书(主考学校或办学学校副署),国家承认学历。

十、毕业论文写作与答辩

自考本科专业考生在取得专业考试计划规定的课程考试合格成绩后,根据考试计划中实践性环节的要求进行毕业论文撰写并答辩。进行毕业论文撰写与答辩应向所在学院(社会考生向考籍所在考办)提出,填写申请表后由办学学院交到学校考点,再由学校考点交到我校考生考籍所在考点;考籍所在考点审核后交自治区自考办审批;区自考办审核后将符合条件者批转主考学校安排进行论文写作和答辩。

主考学校接到区自考办批转的申请表后,根据考生的论文写作方 向选派指导老师,并将论文写作的相关要求通知考生。考生根据通知的要求直接以适当、便捷的方式与指导老师联系并进行论文写作,直至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定稿。

毕业论文答辩每年五月、十一月各安排进行一次。答辩根据考生写作方向分若干答辩组,每组由三到五位副高职称以上或教龄较长的讲师组成,答辩在一天内完成。不能通过答辩者可申请参加下一次答辩。

十一、学位授予

自考本科毕业生在获得毕业后一年内,符合条件者,可向主考学校学位委员会提出授予学位申请,时间为每年五月一日前,申请材料有:书面申请、毕业证复印件、毕业登记表复印件。

学位授予条件:

1、修完专业考试计划规定的学分。

2、考完专业考试计划规定的考试课程,平均分65分(2007年下半年开始执行)。

3、通过自治区学位办组织的成高学位英语考试,成绩合格。

4、非计算机专业毕业生通过自治区教育厅组织的全区成高计算机统一考试。

5、毕业论文成绩中等以上。

十二、待遇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毕业生的待遇,非在职人员录用后,与普通高等学校同类毕业生相同;在职人员的工资待遇低于普通高等学校同类 毕业生的,从获得毕业证书之日起,按普通高等学校同类毕业生工资标准执行。

广西师大自考办

篇2:感恩教育自学材料

感恩教育在人的一生中,小而言之,从小时候起,就领受了父母的养育之恩,等到上学,有老师的教育之恩,工作以后,又有领导、同事的关怀、帮助之恩,年纪大了之后,又免不了要接受晚辈的赡养、照顾之恩;大而言之,作为单个的社会成员,我们都生活在一个多层次的社会大环境之中,都首先从这个大环境里获得了一定的生存条件和发展机会,也就是说,社会这个大环境是有恩于我们每个人的。感恩,说明一个人对自己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有着正确的认识;报恩,则是在这种正确认识之下产生的一种责任感。没有社会成员的感恩和报恩,很难想象一个社会能够正常发展下去。在感恩的空气中,人们对许多事情都可以平心静气;在感恩的空气中,人们可以认真、务实地从最细小的一件事做起;在感恩的空气中,人们自发地真正做到严于律已宽以待人;在感恩的空气中,人们正视错误,互相帮助;在感恩的空气中,人们将不会感到自己的孤独……

人生道路,曲折坎坷,不知有多少艰难险阻,甚至遭遇挫折和失败。在危困时刻,有人向你伸出温暖的双手,解除生活的困顿;有人为你指点迷津,让你明确前进的方向;甚至有人用肩膀、身躯把你擎起来,让你攀上人生的高峰……你最终战胜了苦难,扬帆远航,驶向光明幸福的彼岸。那么,你能不心存感激吗?你能不思回报吗?感恩的关键在于回报意识。回报,就是对哺育、培养、教导、指引、帮助、支持乃至救护自己的人心存感激,并通过自己十倍、百倍的付出,用实际行动予以报答。

感恩是一束金色的阳光,能化解冰雪,让我们学习感恩,让这束阳光也照耀我们大家的心!

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继续前行 1.我从遥远的家里赶来

就是为了让孩子吃一口可口的饭菜 我可以在校门口苦苦的等待

就是为了不打扰孩子读书的宁静 我不想放下手提的饭菜衣物 就是怕沾附了地面的灰尘 我虽然没有机会再走入课堂

可我打心里希望孩子能考上大学 2.沉甸甸的包 殷切切的心 爬满老茧的手

提来一家人的牵挂

那已经慢慢衰老的背影 正承担着我们的今天未来 亲爱的爹娘 滚烫的亲情

不能用语言表白的感恩

就用我们的誓词和行动来证明 3.从来没想过家里的收入 很少珍惜手头的零花钱

直到今天即将高考方才长大 看似简单的生活背后 隐藏了父母多少的 汗水辛酸

4.总有一种眼神 让我们伏案苦读 总有一份责任

承担在我们柔弱的肩头 总有一种感动 让我们泪水盈眶 总有一种力量 让我们继续前行

学会感恩,你将飞得更高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早上好!我们刚刚度过了一个温馨的寒假,同时也度过了一个享受大家庭团聚、充满着天伦之乐的中华民族代代相传了千百年的新春佳节,在这新学期的第一天,面对新的起点,我们每个人都会有一份新的激励,一份新的责任。因为在这个假期里,我们都感受到来自父母、亲友的太多太多的关爱、太多太多的呵护,从美味到衣食,从问候到祝愿,那是一种自然和谐的显露,都让人隐隐有一种感动。

站在春天的地平线上,我想和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谈谈感恩的问题,我讲话的题目就是《学会感恩,你将飞得更高》。

元月25日的《扬子晚报》报道,镇江 “精华书店”的老板巫先生曾经在2004年出资10万元资助过100名高三贫困学生。他说,他也不图什么回报,只是同情和敬仰这些品学兼优的学子。新年来了,他收到了许许多多的贺卡和祝福的短信息,有来自朋友的,有来自亲人的,有来自客户的,但没有收到一张他曾经资助过的大学生的贺卡,哪怕是一条短信息。作为政协委员的巫先生,在镇江市政协会议期间谈到了这件事,认为学校、家庭和社会在感恩教育上还有许多许多的工作要做。

其实,巫先生所遇到的并不是个别情况,而是一个已经很普遍了的社会问题――感恩问题。就是在我们学校也存在着这样的现象:一些同学常常对别人给予自己的帮助、情谊和恩惠,认为是理所当然,习以为常。比如,我们父母给予我们的爱,常常是细小琐碎却又无微不至,有的同学却嫌烦。除了父母的养育,还有师长的教诲,朋友的关爱,他人的各种服务,甚至是大自然的赐予等等。但对于这种种的恩惠,有时我们却浑然不知,更不要说有一种感激,这样的例子实在太多了。有的同学对老师长年累月的付出不知感恩,却为老师的一次真诚的批评而耿耿于怀;有的同学对班集体的包容不知道感恩,却认为这个集体与他毫不相干;有的同学对食堂师傅、宿舍管理员的起早贪黑的劳动不知道感恩,甚至会因为一次的扣分而生出怨恨和谩骂……这些现象的背后,都是感恩心的缺失,其实――

感恩,是一种千古传唱的美好品德。中华民族有24孝的美好传说,更有“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训导,西方文明也非常重视对“感恩”品质的引导,粗放不羁的美国先民甚至把“感恩”定为节日,这就是每年11月的最后一周的星期四---感恩节。我们国家虽然没有感恩节,但“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我们小时候背诵的诗句,讲的就是要感恩。“羔羊跪乳、乌鹊反哺”的现象,告诉我们的也是要感恩。通俗歌曲《常回家看看》,唱的也是感恩。西方哲人康德曾说“世上只有两种东西令我感动,一个是仰望夜空时璀璨的星空,另一个是人世间至高无上的品德”。感恩就是一种美德,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仅仅有点成绩、有点才能还远远不够,仅仅看重自我的才华,而忽视别人的帮助也是不

够的,只有具备了美好的品德,拥有了感恩,才能拥有和谐生活,才能拥有光明的前途。

感恩,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有一个五岁便得了怪病的孩童,走路时脚跛得像只小鸭子,面对周围小朋友的嘲笑,懵懂的孩子将乞求的讯号发向了父母,父母忍着泪水骗他说: “孩子,这不是病,只要经常走走,锻炼就会好的。” 孩子相信父母的话,一直走着。孩子就这么在父母善意的谎言中,在父母慈爱的滋润下,在父母的祈求里漫漫成长起来。长大后,他毫无失落之感,怨悔之意,因为父母的爱为他搭起了成长之桥,他心中的感恩足以消除一切的不如意。可见,学会感恩,就能虔诚、认真地面对生活的挑战。因为对生活心存感激,所以心中时常保持一份欣喜与热爱,为了梦想而执著追求。当然,一些人对生活中温暖却视而不见,口中只有抱怨和叹息。孰不知,换种心态看人生却是多姿多彩,必然有一番新天地,生命自然也就能充满活力。

感恩,是一种促进成功的重要法宝。最近,我在《智慧背囊》上读到一则故事:有个老木匠一直是个好工人,后来,他想离开建筑行业,回家与妻儿享受天伦之乐。老板舍不得他走,希望他再建一座房子,老木匠答应了。但是,他已无心去工作,却建了一座质量差的房子。当他离开公司的时候,总裁把那座房子的钥匙交给他,说:你为我公司付出了一生的努力,我想把这房子送给你。到这时,老木匠后悔莫及。老板懂得感恩,工人却没有学会回报,回报老板长期对他的关爱。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对待工作要认真,对待他人要感恩。其实,每个人一生都在建造着房子,为别人,也在为自己。成功法则中有条黄金定律:待人如己,懂得感恩。也就是凡事为他人着想,站在他人的立场上思考。作为子女,应该多考虑为人父母的难处;作为学生,应该多考虑老师的难处;作为教师,应多考虑学生和学校的难处;作为教干,应多考虑普通教职工的难处。如果我们人人都能换位思考,都能待人如己,懂得感恩,就会在帮助别人成功的同时,促进自己不断走向成功。

在新的一年里,我希望每一名洪中人都要积极做一名懂得感恩的人,能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对单位要心存感恩,因为她是我们衣食的依托;对父母要心存感恩,因为他们给予了我们生命,让我们健康成长;对学校应心存感恩,因为她给予我们知识的力量,让我们能放飞起青春的理想;对师长应心存感恩,因为他们给了我们教诲,让我们明晓事理、遨游在知识的海洋;对食宿管理员心存感恩,因为他们给我们提供了温馨的服务和可靠的生活保障。

感恩,她是一种境界,是对别人所给予关心帮助的良知回应。有了感恩心,才会对他人宽容;有了宽容心,才会时时谦和;有了谦和心,才会心生敬畏。其实,感恩就是一种力量,同学们的成长需要她,老师们的发展也需要她,优秀班集体的形成同样需要她,建设高质量、高品位的泗洪中学教育品牌更需要她,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也离不开她!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生命就像一条大河,时而有宁静,时而有波涛,有了感恩,你就有了力量,你将走得更远,飞得更高。

篇3:终身教育与自学

关键词:知识经济,浪潮,学习

一、问题的提出

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 使人们深刻认识到未来的文盲将是没有自学能力的人。因为任何知识都有老化、过时的过程, 都有除旧、更新的问题。如果不具备高度的自学能力, 那么在知识爆炸现象面前, 就会感到知识陈旧、方法过时、技术落伍、手段单一, 就不能胜任时代赋予的重任。

1. 终身教育:

人类自古以来就困惑于人生有限与知识无涯间的深刻矛盾, 然而这种困惑从没有像今天那样强烈。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导致了知识爆炸性发展, 人们很难将其某一阶段性学习所获得的有限知识有效地运用于其整个人生。曾经在农业社会、工业社会早期颇有成效的阶段性学习方式在后工业社会却面临严峻挑战, 所以我们只有以一生的持续学习回应时代急剧变迁的挑战, 后者正是终身教育的初衷。终身教育是教育系统的一种新观念, 它改变“20岁前学习, 20岁后工作”的观念, 主张人的一生都必须学习并且应有能力进行学习。而这种学习打破了教育原有的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 教育的可能性扩展到所有的社会单位, 也将持续学习要求推及每个人的每个人生阶段。

2. 自学能力: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身教育局长保罗·郎格朗说:“未来文盲, 不再是不认识字的人, 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据统计, 一个学生从小学到大学所学到的知识, 只占他的一生所应用的知识的20%。所以只有从学会到会学, 掌握了自学能力, 才能不断地去获取新知识, 使自己所学的的知识产生广泛的迁移, 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有了自学能力, 无论知识更新周期如何缩短, 科学技术综合化的洪流如何迅速奔腾, 都能运用自学能力迎头赶上。从信息论的观点看, 所谓自学能力, 就是指一个人对信息能够独立选择、吸收、储存、适应的能力。自学能力是能力中具有独立性的部分, 它不是单一的能力, 而是综合性的能力, 是能力的核心。

二、自学模式

自学能力是人们获取知识并促进成才的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种能力。不论任何人, 要想有所作为, 都离不开自学。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在人的一生中, 进学校靠别人传授知识的时间, 毕竟是短暂的, 犹如妈妈扶着走, 在一生中是极短的时间一样。学习也是绝大部分时间要靠自己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 才能不断地积累知识。一切发明创造, 都不是靠别人教会的, 而是靠自己想象, 自己做, 不断取得进步。”而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教师, 应积极投身到这一时代赋予我们的教学改革大潮中, 大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生存能力、交往能力等。

1. 动机:

自学是通过复杂的心理活动指导进行的。在学习过程中, 人们需要敏锐的感知、清晰的记忆、丰富的想象、灵活的思维、热烈的情绪、坚毅的毅力来参与, 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而这需要有正确的自学动机。自学动机是一种能对自学起极大推动作用的心理因素, 它能促使人们把全部精力积聚起来进行自学。正确的自学动机应以正确的价值观为指导, 以社会责任感为前提, 通过自学提高自身素质, 以此服务社会, 报效祖国。

2. 影响因素:

教学改革的实验时间长、对象活、可变因素多, 故需尽量得到领导的支持、其他科任教师的协助、家长和学生的配合。而要得到这些条件是不容易的, 因为衡量一种教学改革的成败与否有四条标准:升学率、能力得到提高、相关学科得益、社会公认。这其中的第一条如果不能保证的话, 其他什么都是空谈。若要想获得社会的认同, 必须先过学生关。而学生们由于长期接受注入式的教学, 已经很习惯于被动地学习, 习惯于被人牵着鼻子走, 一旦要改变这种模式, 教学改革将会受到巨大的反弹, 随之引起家长的不信任, 直至改革不了了之。所以, 若要想进行教学改革, 必须做好细致的思想工作。另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是教材及相应资料, 由于教材就算是最新教材, 若要从培养现代人才角度来考虑的话, 现行教材的作用并不大。故提供给学生自学材料就成了一大问题。若提供的资料太多太难, 会打击学生自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所以, 要想教改成功, 必须先解决这些问题。

三、途径探索

“教”是为了“不教”, 学是为了逐渐摆脱教, 也就是从学会转向会学。当前提倡的素质教育, 其实质就是能力教学, 而自学能力又是能力的核心, 看来, 国家重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时间为期不远了。下面就笔者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是如何对学生进行自学能力培养的做法做一介绍, 希望能得到同行的指点。

1. 培养情感:在学生的心目中, 教师是社会的规范、

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父母的替身。教师的情感对学生有直接的感染力, 特别是对中小学生更为突出。有感染力的教师, 不仅能使学生更好地接受他在课堂上指导或传授的东西, 而且也会使学生无意中受到教师的人格感化。教师用心灵的温暖可以医治学生心头的创伤, 用精神的甘露来荡涤精神的污染。如果教师对顽皮学生或“学困生”感到厌烦的话, 那么他的任何严厉的批评和苦心的教导将很难引起学生改正错误的愿望。教师只有做到爱生, 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调动他们的学习动机, 促进他们好学上进的主动性。皮格马利翁效应告诉人们, 当我们热爱学生、希望学生成才时, 就会引起学生与教师的情感共鸣, 才能促进全体学生的不断进步。

2. 培养阅读能力:

教会学生阅读的主要内容之一是教会学生“粗放、细致、精确”。所谓“粗放”, 就是浏览教材或资料, 知其大概意思, 找出不了解而需要细读的问题;所谓“细致”, 就是对教材或资料要逐字逐句地读, 要钻研有关的内容、概念、公式和规律, 分析并掌握关键的字词、语句和其他标记;所谓“精确”, 就是要进行内容的概括, 在深入理解教材的基础上进行有意义记忆, 并由短时记忆转化为长期记忆。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后, 可刻意提供一些课外材料, 强化学生接受、分析综合、当场处理信息能力, 使学生的阅读能力不断提高。

3. 启、练、结相结合:

“启”就是从旧知识引进新问题,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他们跃跃欲试, 更加主动地进行阅读, 积极地解决问题。启发不是讲课, 而是恰到好处地点到为止, 引而不发。“练”变被动练为主动练, 就是让学生通过自学来解决问题, 期间教师并未给予过分的帮助。这样做目的在于让学生在发现中学, 在学中发现, 这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而一旦碰到学习过程中仍不能解决的问题, 就迫使他去进行探索, 或思考、或讨论、或请教老师。经过这一过程, 对问题的认识就会更加深刻。作为教师则不急于当场辅导, 但当有关问题较难解决或现象比较普遍时, 应及时给予指点, 以免引起思路的“堵塞”, 结果既浪费时间、又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结”就是归纳、小结, 学习经过一段时间后, 应提醒同学们及时进行小结。如一章内容学完后, 可向学生提出要求, 按照相关标准对本章内容进行自行编码、自己编写复习提纲, 这样做既有利于复习巩固, 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综合能力。

4. 采用变式训练:

巩固知识的主要方法是重复 (不应是简单的重复) 。学习上的重复可以有多种多样, 如机械性重复和变式重复等。如果能善于采用变式重复, 往往能使问题的本质属性更清楚地显露出来, 便于被学生掌握。以下是几种常用的变式训练的做法:

(1) 一题多变以训练对概念的掌握。

例一、根据溶解度概念,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并说明理由。

(A) 20℃时, 20克氯化钠溶解在水里达到饱和, 所以氯化钠的溶解度为20克。

(B) 把20克氯化钠溶解在100克水里达到饱和, 所以氯化钠的溶解度为20克。

(C) 20℃时, 把20克氯化钠溶解在100克水里, 所以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20克。

(D) 20℃时, 把30克氯化钠溶解在100克水里恰好饱和, 则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

分析:通过与溶解度四大要素的比较, 发现这四种说法都不正确, 从而使得学生对溶解度概念理解的完整性有了一个全面的认识, 使问题的难度大大下降, 这种变式训练既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又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2) 一题多变以训练思维能力。

例二、完全燃烧某些有机物, 只要总物质的量不变, 当下列量也不变时有哪些可能的组合, 并说明理由:

(A) 生成的CO2物质的量不变时:

(B) 生成的H2O物质的量不变时:

(C) 生成的CO2、H2O物质的量均不变时:

分析由题意可知, 总物质的量不变, 生成的二氧化碳就不变, 这就要求混合物应满足下列条件:二种物质的碳原子个数相等;同理可得二种物质所含的氢原子个数相等以及二种物质所含的碳、氢原子数均相等。当然, 还可以推广至总质量保持不变时的相关情况的讨论。这种训练对培养学生的拓展性思维非常有利。

5. 采用讨论法:

通过讨论, 容易理解有关知识, 且相互之间能够很好地取长补短。因为是互相议论着对一个问题进行思考的, 所以对解决问题的过程了解得一清二楚, 在头脑中易于留下深刻的印象。常见的讨论方法有:

(1) 讨论法:以小组为单位, 提供给学生若干问题, 通过一段时间自学后, 要求展开讨论 (应向同学们说明讨论对所有学生均有好处) 。学生们会从不习惯到逐渐习惯。过一段时间后, 进入小组讨论的第二阶段, 也就是先花10分钟让每位学生写出5至10个存在的问题 (这段时间内学生之间互不干扰) , 写好后再通过小组讨论解决之, 相信同学们尝到甜头后, 对讨论会持欢迎的态度。

(2) 答辩法:由1个或若干个学生代表出场, 在讲台上演讲或黑板上书写有关问题的解决过程, 然后由其他同学给予评论, 期间学生之间可以进行争辩。由于台上站的是学生, 是自己的同学, 所以同学们往往没有了以往的顾虑, 而是怀着挑剔的目光寻找问题, 而台上的学生也会为悍卫荣誉而竭尽全力, 这样的结果, 我想教师们大概不会不欢迎罢。

综上所述, 自学是能力的核心, 通过对自学能力的培养, 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 掌握良好的自学方法, 就能抓住学习的主动权, 从而为终身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鲁克成, 罗庆生.创造学教程[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1998.

篇4:感恩教育自学材料

关键词:教学方法;自学讨论;环境材料学

作者简介:刘景宏(1972-),男,福建闽清人,福建农林大学材料工程学院,副教授。(福建福州350002)

基金项目:本文系福建农林大学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项目编号:011933)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10-0102-01

在当今“知识爆炸”的时代,新旧知识更替速度极快,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知识往往不能满足社会所需,为保证今后职业生涯具备不断发展的潜力,在大学学习阶段不仅要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更重要的是培养自学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因此,福建农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计划将“环境材料学”设置为自学讨论课,安排在大四上学期。课程教学重心从知识储备式逐步转向能力开发式,注重培养学生的文献信息检索能力,对专业资料的分析理解,并进而扬弃吸纳的能力。

一、“环境材料学”课程的特点

环境材料学是跨材料和环境两大领域的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医药等学科的综合知识,涉及农业、生物和几乎所有主要工业,如钢铁、非金属、石油化工、矿产和建筑等。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是将环境意识引入材料科学与工程,赋予传统结构材料、功能材料以特别优异的环境协调性,倡导材料工作者在环境意识指导下,或开发新型材料,或改进、改造传统材料。[1]

因此,在内容安排上突出材料科学的基础理论,更加强调材料与环境的协调性,同时尽量结合我国目前材料生产、环境状况和材料科学的研究状况,帮助学生掌握材料与环境关系、材料的环境性能评价和环境性能数据库、材料的生态设计、降低材料环境负担性的工艺和技术、开发与环境相容的新材料和绿色产品、发展环境降解新材料以及治理环境的高效工程材料等知识。

由于课程涉及知识面广,传统教学方式在短短30学时的教学计划中,各知识点难以深入展开,而采用自学讨论方式,学生可充分利用课余时间,以教材为基础,在教师指导下广泛检索文献资料,组织讨论讲稿,充分调动学生自学的主观能动性。

二、实施自学讨论式教学的意义

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是讨论式教学法的教育思想,营造了教师引导、学生参与、师生平等、学术民主的教学环境,克服了满堂灌填鸭式教学的单调且压抑自主创新思维的弊端。[2]

1.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讨论式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讨论准备阶段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利用图书馆文献、电子期刊数据库和互联网等检索所需资料,将基础知识与科研前沿成果结合,围绕讨论选题精炼为发言稿。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讨论阶段为在限定的发言时间内清晰表达观点,促使学生运用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方法,锻炼了形成概念、判断、推理的能力。

2.有利于提高教师自身的水平

讨论式教学要求教师善于营造讨论气氛而不冷场,对课堂有很好的主导和把握能力,不仅要求知识面广,备课充分,还要很好地掌握教育心理学,充分调动学生发言积极性。在讨论中教师要能敏锐地发现学生在知识掌握上的疑点、难点、热点,从而能够有针对性地点评、讲解和总结。因此,讨论式教学对教师的知识更新、业务素质提出了更高地要求。

三、自学讨论教学法设计探索

1.讨论题目的选取

自学讨论课能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与讨论题目的选取有密切关系。选题应紧扣教学大纲各章节的教学重点,内容兼顾成熟的基础理论和近年的学术研究热点两方面。讨论题目与教学进度表在学期初就下发给学生,以使学生能够按时自主安排自学过程,收集资料并归纳整理,将自学过程中的心得、疑难记录下来以备讨论交流。

在编制《环境材料学》教案中,拟定各章节讨论题目如下:

(1)论环境材料与可持续发展。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材料科学的发展历程,材料工业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研究环境材料的意义,并指出环境材料的未来发展趋势。

(2)环境影响要素因子的数字表征。试对表征材料环境负荷和环境影响要素的方法加以分析,并尝试提出一种可以表征材料环境性能的无量纲化指标。

(3)煤的应用与中国的材料生产。分析中国的能源结构;从能源利用与材料生产的关系论述材料生产过程对环境的影响,并提出改进材料生产技术的关键问题。

(4)论某种材料或产品的循环使用的意义。分析某一种材料或产品的生产、应用,循环再生现状,再生利用对减少环境负荷的意义;再循环利用的政策建议。

(5)企业的资源再利用调查。调查论述一个企业的生产过程,分析其固体废弃物再循环利用的现状和可能的改善措施,再利用对生产成本和环境的影响分析。

(6)为什么木材可划入环境材料范畴。用LCA方法分析木材生产、使用的生命过程;这一过程对环境的影响,并提出如何减少其加工和使用过程中的环境负荷。

(7)材料对环境的影响与环境材料分类。具体分析你认为应属于环境材料范畴的材料,对其来源、加工、使用、废弃处理等环节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

2.教学过程的组织实施

教学过程中将全班分为10个学习小组,强调在自学讨论学习过程中的分工协作精神。

为逐步调动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将课堂讲授模式与讨论教学模式相结合,根据“环境材料学”课程内容是由基础理论研究、评价方法研究和应用研究三大部分组成的特点,采用循序渐进原则加大讨论课时的比重。[3]

“基础理论研究”部分偏重于课堂讲授,预留一定时间由教师提出问题或鼓励学生提出听课过程中的疑问,并引导学生参与讨论。

“评价研究”部分课堂讲授与讨论课时相同,将学生比较容易理解的教学内容作为讨论部分,安排各学习小组代表发言,并针对学生提问进行答辩,最后教师总结。

“应用研究”部分完全采用自学讨论教学模式,组织学生对重点、难点问题或有意义的论题进行讨论,引导学生吃透所学知识并进行创新。

例如有一个讨论的主题是“聚乙烯(PE)购物袋与纸购物袋的环境负荷评价”。引导学生通过事先广泛的社会调查和资料检索,采集必要的数据,具体应用生命周期评价法(LCA)进行分析,把学生组织成正反两方进行辩论。

在考虑对环境的负荷时,会得到一些出乎意料的结果。在商店购物时,给顾客的聚乙烯(PE)购物袋比纸购物袋更利于保护环境。这似乎同人们的想象大相径庭。在人们的意识中,聚乙烯购物袋用过扔掉后,不能在自然中风化降解,常常随风飘扬,破坏生活景观,造成环境污染。但对聚乙烯购物袋和纸制购物袋的环境负荷对比评价表明,聚乙烯购物袋的能耗量较低。这两种产品的生命周期是:聚乙烯从原油的开采开始,纸是从伐木开始,经过产品的制造、使用,然后将使用后的一部分进行再生循环处理,直到最后作无公害焚烧的过程。环境负荷评价就是对这两种产品在整个生命周期中的能耗量进行分析和计算。在容量相同的情况下,纸袋的能耗是聚乙烯购物袋的1.5~2倍(随再生率的提高,二者能耗差距减小)。类似地,聚乙烯购物袋在产生的固体垃圾数量和废气排放量方面,也要低于紙制购物袋。纸制购物袋在再生循环处理中会排出更多的污水,这是造成纸环境负荷增加的主要原因。这些结果表明聚乙烯购物袋对环境造成的负荷程度比纸制购物袋要低。

这种讨论经过教师的适当引导和提示,往往很热烈。学生开动脑筋,思维非常活跃,通过这样的讨论,很多学生牢固掌握了相关知识并印象深刻,开拓了知识面。

3.考核方法

为了保证自学效果,主要通过课堂发言、平时作业、期末课程论文等形式考核学习的全过程。[4]为保证学习小组各成员在自学阶段的文献资料收集、讨论讲稿的组织过程中的分工协作,杜绝个别成员的依赖性,每个讨论题目完成后都要求小组成员互评成绩,并将成绩分别通过电子邮件直接发送给教师,避免人情分。总评成绩由教师打分与学生互评成绩构成。客观、公正的考核能起到鼓励先进、督促落后的作用。

四、结论

总之,自学讨论式教学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增强师生间的互动,使教学效果发生了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左铁镛.环境材料基础[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5-12.

[2]宁曼荣.讨论式教学法及其在《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中的运用[J].教学探索,2006,(8):268-269.

[3]王金柱.无机化学教学中开设讨论课的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5,(5):77,83.

[4]祁亨年.程序设计自学讨论课的设计与实践[J].中国林业教育,2002,(6):50-52.

(责任编辑:孙晴)

篇5:感恩教育案例材料

18班杨丽娟

一、活动背景

很多孩子已经习惯于接受,而不知道付出,不知道回报。孩子们渐渐远离了感动,忘却了感恩,以为父母的养育和教诲都是理所当然的。于是在父母面前任性、无礼、挥霍钱财毫不怜惜、愧疚;在校厌烦学习、逃课上网;缺失得体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不尊敬老师、不珍惜老师的劳动成果的现象也屡见不鲜。为改变学生中独生子女感情淡薄,以自我为中心,道德缺失的现状,不让学生荒废学业,误入歧途,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上学年以来,学校政教处协同校团委在全校学生中积极开展以“心存感恩 与爱同行”为主题的感恩教育活动。全方位实施“感恩”教育,营造“感恩”文化,让孩子们在“知恩、感恩、报恩”的一系列活动中培养感恩意识,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同学,懂得“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道理,养成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关心他人、热爱学校、回报社会的崇高道德风尚。让孩子找回感恩的心,领悟生命的真谛,同时也让学生明白:懂得感恩,绝不是对父母对老师之恩简单的回报,它是学生本身的一种责任意识、自立意识及自尊意识,又是一种精神境界,更是健全高尚人格、铸造美好灵魂的体现。

二、活动目的通过具体的活动,让学生懂得感恩,懂得只有付出,才有回报,争做德、智、体、情、义全面发展的公民。

三、活动范围

12.18全体学生

四、主要做法

(一)宣传发动开班会发动学生

(二)组织实施及推广普及

1、感激父母

教育学生要对自己的父母感恩,因为他们不仅赐予我们生命,更把我们养育成人。感激父母是最起码的要求,是做人的道德底线,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父母都不爱,又怎么可能爱家乡、爱祖国呢?

(1)与语文组配合开展征文活动。

学生每人写一篇“亲情作文”,校内评比。参考题目:《我的父亲母亲》、《写给父母的话》、《父母的手》、《还给父母一个吻》、《我和父母在一起》等。

(2举行主题班会:“算算亲情账,感知父母恩”

①将自己的学费、书杂费、生活费、交通费、零花钱等支出加

起来,算出家长为自己的投资。

②计算学习投资的成本。

③假定自己毕业后的收入,计算自己大致需要多少年才能回报父母。

(3)为父母过节。

适逢母亲节、父亲节,感恩节给父母过节,向父母说一声谢谢,道一声辛苦了。为父母送上一个温馨的祝福,让父母享受一份感动。

(4)开展“爸爸、妈妈,你们辛苦了”主题一封家书活动,要求每一位在校学生以此为题,给父母写一封家信。

2、感激老师之恩

教育学生要对自己的老师感恩,因为老师不仅赐予了知识,更是教会了学生如何做人,正是老师们春风化雨式的教育解开了学生成长路上的心结。

(1)举行征文比赛,参考题目:《世恩难忘,师情永存》、《给老师的一封信》、《母校——我成长的摇篮》

(2)开展以“六个一”(写一封信,谈一次心,做一张贺卡,献一束鲜花,提一个建议,表一个决心)为主题的学生向老师献真情活动。

(3)教师节,帮老师做一件有意义的事,道一声“老师辛苦了”。组织“感谢师恩”感恩贺卡制作大赛。

五、基本成效

篇6:感恩教育汇报材料

大家好!

很荣幸能够有机会站在这个舞台上和大家分享我的成长经历。我来自农村,从小父母就教育我“只有付出才有回报”。我时刻牢记着这句话,不断的努力,不断地拼搏。终于 2009年9月,我如愿怀揣新的梦想与希望,来到了让我放飞理想的地方——长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两年来,我不断的感受着学校这个大家庭带来的温暖,可以说,我今天的每一份荣誉,都离不开老师和同学们的关爱和帮助。是这浓浓的爱、深深的情让我在不断的成长中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感恩。

成长篇——两年的时间,我在平凡中感动着,也在感动中成长着。从一名普通的干事到一名优秀的学习委员,从大一的一名干事成长为药学系团总支副书记,我经历了很多,深知职位越高,责任就越重。为了处理好学习和工作的关系,我给自己下了命令:那就是 “今日事今日毕”!日久天长,我便养成了一种习惯,我习惯了凡事都提前做好规划,习惯了在别人已经进入梦乡的时候依然挑灯夜战;习惯了晚睡早起,所以,两年来,我从没有因为工作而影响了学习。我曾连续两年获得药学专业总成绩第一名,同时也荣获校“十佳大学生”、“实践活动优秀个人”和“优秀志愿者”等荣誉称号。与此同时,在工作上我也是尽心尽力,曾协助老师成功组织过 “学习经验交流会”、“树共青旗帜,展青春风采”党团活动和“药学系元旦晚会”等一系列活动。这些经历使我懂得:经历就是一种财富!因为每一段经历的背后,都有一个让我成长的理由!

实践篇——为了让自己更快的成长。在校期间,我也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在参加“农民工子女帮扶”活动时,为了让小朋友过一个快乐的六一,我们顶着大雨去给他送礼物,虽然到那里时全身都湿透了,但是当听到他说会努力读书,长大报答父母,报答老师,也会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时,我心里装着满满的快乐。在参与 “社区志愿者助残”活动时,我们到大爷家里陪他聊天,给他讲笑话,帮助他扫地、擦玻璃、打扫卫生。虽然辛苦,但是看着大爷脸上温暖的笑容,我也会有一种自豪感。参与志愿者活动,不仅让我不断地收获着快乐和感动。也让我真正体会到了什么是“生命有限,大爱无边”。我坚信,志愿者团队有了我们大学生的加入,奉献的路会越走越宽,爱心的火会越燃越旺,我们的社会会越来越和谐,生活也会越来越美好!

篇7:中学感恩教育活动材料

主办单位:贵州省□□□□□中学

承办单位:贵州省□□□□□中学团委 协办单位:各班级班主任级班委

活动时间:2012年11月2日

□□□□□中学感恩教育活动材料

一、活动背景:

所谓感恩,不仅感恩亲情,也感谢师恩,还感谢社会上所有为自己成长和发

展付出的人,同时感谢自然,感谢国家,感谢时代。本方案旨在通过感恩班会活动,使学生懂得感恩之心,化感恩为学习的动力,今后回报他人,回报社会。

反观当前,受到社会风气的影响,众多独生子女对亲情漠视,淡然地对待父母,只索取,不奉献,缺乏自理能力,没有责任感。为了加强学校德育工作,根据学校工作意见,我校决定开展“常怀感动之情,常为感恩之行”主题活动。

二、指导思想:

认真落实学校关于加强中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意见精神,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原则,全面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及《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让学生懂得回报家长,回报老师,回报他人,回报社会的重要意义,从而把感恩之情化为强烈的责任感,并付之于服务社会的实际行动,培养关怀他人,服务社会,忠于祖国、道德高尚的有用之才。

三、活动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感受父母之爱、教师之爱以及博大的社会之爱,体验爱的圣洁、无私和伟大。

2、帮助学生学会理解关心父母、老师,树立回报意识和奉献意识,以实际的行动报答父母老师,努力学习,回报社会。

3、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帮助他们逐步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

4、培养学生感恩的价值观,真正促进学生的主体性的发展,激发学生的自我要求。

总体要求:学生从最基本做起,懂得知恩图报和施恩不图报的道理,既有报恩心,更有感恩行。在家庭尽孝心,在学校献关心,在社会献爱心。即至少做到:在家庭,孝敬父母,孝敬前辈,孝敬老人,讲文明礼貌;在学校,尊敬老师,友爱同学;在社会,遵守公德,遵纪守法,尊老敬贤,关爱他人,关爱社会,爱护自然。

四、活动内容:

感恩父母——感谢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学会孝敬父母长辈

(1)以“爸爸、妈妈,你们辛苦了”为主题给爸爸妈妈写一封家信,各班以这封书信的内容为材料在班里组织交流。

(2)布置爱心家庭作业。利用课余时间经常为家里做四件家务:打扫卫生、叠被、洗碗、洗衣物,体会。学校将下发家长会信息反馈表,检查完成情况。(各班班主任负责)

感恩师长——感谢老师的教诲,尊师重教

(1)开展《我爱我师》诗歌、散文诵读活动。各班利用早读课时间组织学生诵读,并推荐一名优秀选手在升旗仪式上诵读。(各班班主任负责)

(2)征集感谢老师的格言,各班上报最精彩的格言五条到少总部。(各班班主任负责)

感恩社会——感悟社会的馈赠和祖国的关爱,增强社会责任意识,树立报效祖国的思想

(1)收集“祖国之最”以及祖国的自然风貌,人文景观、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军事强大、文化繁荣等有关文字、图片资料,在班会课上向同学们讲一讲自己收集的“祖国之最”。(各班班主任负责)

(2)查找相关资料,了解20年前与现在人们生活条件的差距,了解社会发展为我们的生活带来的便利。

(3)通过宣传让同学们了解到社会对我笑学生的资助情况,培养大家的社会责任感。

感恩自然——感谢大自然的赐予,热爱自然,增强环保意识

(1)收集本地自然风景名胜、博物馆、各种矿业的相关资料,了解自然为我们人类提供了无尽的财富。

(2)通过图文资料使同学们了解当今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造成的破坏,以及破坏后的严重后果,呼吁同学们感恩自然、保护自然。感恩他人——感谢同学、朋友,爱心相助,促进互助互爱。

五、活动成果:

上一篇:对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的点滴体会论文下一篇:教师读书沙龙主持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