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劳动关系综述

2024-04-12

和谐劳动关系综述(精选6篇)

篇1:和谐劳动关系综述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工作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委办公室、**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深入推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工作,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认真解决职工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进一步规范劳动合同管理,合理调节企业收入分配,加强劳动争议仲裁调解,切实维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支持和促进企业健康发展,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为全县经济转型跨越发展、社会和谐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二、工作目标

深入宣传劳动合同和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方面的法律法规,抓好当前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重点工作,解决突出问题,使劳动用工行为进一步规范,劳动者和用工单位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维护,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逐步完善,为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发挥长效作用。

具体目标是:到2012年底,全县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

信局、县工商联

配合单位:县委宣传部、县司法局、县广电中心、各乡镇党委、政府)

2、大力推进集体合同制度。深入实施《甘肃省集体合同条例》,建立健全民主、平等的集体协商机制,扩大集体合同覆盖面。到2012年底,已建立工会企业与职工方签订集体合同达到70%以上。积极推行女职工劳动保护等专项集体合同。(责任单位:县总工会

配合单位:县人社局、县工商联、县工信局)

3、建立健全企业民主管理制度。充分发挥职代会在促进企业发展和保障职工利益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依法保障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加强非公企业职代会建设,在中小企业集中的地方,建立区域性、行业性职代会制度,认真落实职代会职权。完善公开程序,大力推进厂务公开制度化、规范化。完善制度,充分发挥职工董事、职工监事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研究决定企业重大事项中的作用。(责任单位:县总工会 配合单位:县人社局、县工信局、县工商局、县工商联)

4、依法规范劳动用工行为。不断提高劳动合同签订率,大力推行劳动用工备案制度,严格落实甘肃省劳动用工备案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加强部门协调配合,共同做好劳动用备案工作。用人单位在向养老、医疗等机构申报社会保险核

相关部门)

2、切实规范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坚持企业负责人薪酬增长与职工工资增长相协调,促进形成企业合理的工资收入分配关系,逐步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上年度企业经济效益没有实际增长的,不得核增企业负责人当年基本年薪;企业职工平均工资不增长的,企业负责人绩效年薪不得增长。(责任单位:县人社局

配合单位:县委组织部、县财政局、县监察局、县审计局)

3、加强国有企业工资总额管理。有效调控部分收入过高行业的工资总额和工资水平,缩小行业间工资水平差距。(责任单位:县人社局、县财政局

配合单位:县委组织部、县监察局、县审计局)

4、健全工资支付保障机制,实现职工工资无拖欠。严格落实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保证金管理的有关规定,依照建设工程项目审批权限,在建设工程项目开工报告审批前,由建设工程项目审批行政部门向建设单位发出《甘肃省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保证金缴纳通知书》,负责通知并监督建设单位向施工所在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指定的银行交纳保证金后,按程序核发施工许可证。并从建设领域扩大到交通、水利等领域。各级公安部门要按照《刑法修正案

(八)》关于“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规定,严肃查处“恶意

3、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和职工人文关怀。要大力加强基层文体活动阵地建设,积极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文化体育活动,加强对职工特别是青工和农民工的人文关怀和心理健康疏导,维护职工文化权益,让职工有尊严生活和体面劳动,推动和谐劳动关系融入企业文化建设。(责任单位:县委宣传部、县总工会、县文广局

配合单位:县政府相关部门)

4、加强困难职工服务帮扶体系建设。各级党委、政府及工会组织要加强困难职工帮扶工作力度,构建救助、维权、服务三位一体的帮扶模式。通过政府支持、社会捐赠等多种渠道,筹集困难职工帮扶资金,切实为困难职工、农民工提供就业帮助、生活救助,实现帮扶工作常态化、长效化。(责任单位:县总工会、县民政局

配合单位:县政府相关部门)

5、健全法律援助机制。司法机构要切实加强法律援助工作,支持工会、团委、妇联等组织开展法律援助工作,建立快速便捷的工作机制,发挥律师服务社会的作用。要加大资金扶持力度,为劳动者提供免费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服务,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责任单位:县司法局

配合单位:县人社局、县总工会、县团委、县妇联)

(四)强化社会公共服务体系配套建设

1、优化就业再就业服务。实施积极就业政策,广拓就

动关系三方的职责、任务、运行程序及工作规则,切实发挥三方机制在协调劳动关系中的作用。每年至少要召开一次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会议。(责任单位:县人社局、县总工会、县工信局

配合单位:县政府办公室)

3、加强维权服务平台建设。加强基层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强化基层人民调解组织、劳动争议仲裁调解委员会、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基本建设,提高劳动关系协调服务能力。(责任单位:县人社局

配合单位:县政府相关部门)

4、加强劳动监察执法。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两网化”监察执法模式,实现劳动关系的适时动态监管。加强劳动监察的联动执法,有关部门要积极配合劳动监察部门实施执法监察。切实充实劳动保障监察力量,真正发挥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在协调劳动关系中的功能。要切实加大以劳动用工、劳动合同签订、工资支付、社会保险、工作时间等为主要内容的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专项执法检查活动,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畅通用人单位执行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情况举报投诉渠道,及时高效处理职工的举报投诉案件。(责任单位:县人社局

配合单位:县总工会、县工信局、县工商联、县信访局)

5、完善劳动争议调处机制。高度重视劳动关系矛盾处

1、指导各类企业中的党组织紧紧围绕企业生产经营开展专题活动,充分发挥其在推动企业发展、凝聚职工群众、促进和谐稳定中的作用。(责任单位:县委组织部 配合单位:县人社局、县工信局、县工商局、各乡镇党委、政府)

2、坚持党建带群团建设、提高工会、共青团在非公有制企业的组建率,不断增强企业群团组织活力。(责任单位:县委组织部、县工商局、县总工会、团县委、县妇联、各乡镇党委 配合单位:县政府相关部门、)

3、把各类企业党组织建设与企业文化建设结合起来,通过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和党员作用,引导企业牢固树立尊重职工、依靠职工、关心职工的理念。通过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文化娱乐活动,不断培育广大职工爱岗敬业、遵纪守法、诚实劳动、争创一流业绩的优秀品格,解决好部分企业忽视职工发展需要、缺少人文关怀的问题。特别是在保障农民工各项合法权益的基层上,更加注重对他们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更加注重教育培训和素质提升,更加注重基本公共服务。(责任单位:县委组织部、县人社局、县总工会

配合单位:工信局、县工商局、县工商联、县政府相关部门)

四、工作步骤

(一)安排部署。各部门按照本方案要求,结合各自实

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等法律法规的行为,要在新闻媒体上曝光,在全社会营造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良好氛围。

(三)深入调研,强化工作措施。要按照承诺的任务,采取深入基层、深入企业进行调研或召开座谈会、查阅资料等方式,广泛听取企业和各方面的意见,找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薄弱环节,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要重点到问题较为突出的地区、行业和企业中进行调查研究,及时解决与企业和广大职工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实际问题,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四)密切协作,形成落实合力。要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形成共同参与、共同落实的工作格局。人社部门、工会组织、工信局三方要相互协调、密切配合,充分发挥三方协调机制的优势,共同组织实施并抓好落实。各责任单位要切实负起第一责任,精心组织实施,主动联系协调各配合单位,抓好整改落实。各配合单位要积极主动搞好配合,认真抓好相关工作,并及时与责任单位沟通情况,共同推进工作任务的完成。

(五)探索总结,建立长效机制。要加快建立完善劳动关系制度体系,重点探索建立健全劳动合同制度、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工资合理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劳动关系矛盾调处等机制并努力将工作中好

篇2:和谐劳动关系综述

和谐劳动关系需要和谐的企业文化,最大限度地发挥企业文化的影响力和渗透力,以文化的力量融合劳动关系,实现劳资双赢,是树立和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维权观的新途径。因此,积极参与企业文化建设,工会责无旁贷。

一、参与企业文化建设是对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新探索

回顾建国以来的历史,我们就会发现,工会的各项社会职能,都与企业文化建设密切相关。以教育职能为例,无论对企业职工进行思想教育还是文化技术教育,本质上都是在参与企业文化建设。教育职工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增强职工的责任意识和敬业意识,引导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确处理国家利益、企业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自觉履行社会责任和公民义务,做一个对国家、对企业、对社会负责任的公民,这本身就是企业文化建设的范畴,只不过随着时代的变迁,其内容和形式都有了新的发展。当前,在职工中广泛倡导爱国、敬业、节约、友善等道德规范,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并把诚信建设作为道德建设的重点,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良好氛围,这既是对以往工会履行教育职能的直接继承,也是对新形势下对工会工作的进一步拓展。再比如工会的参与职能,从过去的“三老四严”、“两参一改三结合”、职代会,到现在的职工董事、职工监事、集体合同制度,都是企业文化的 制度性沿革。再比如建设职能,劳动竞赛、合理化建议、技术练兵、劳模评选等工作,也都是企业文化的题中之义。从这个意义上看,以企业文化建设为动力促进工会重点工作,是对工会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扬,也是对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新探索。

二、参与企业文化建设是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维权观的重要体现

从劳动关系演进史看,企业管理的人文化趋向,也是部分地吸收了工会价值观的结果。企业在合法赚取利润的同时,对职工的需求考虑更多、更全面、更人性化一点,目的就是提高工人物质权益和精神权益的实现程度以及合理配置程度,而工会的基本职责就是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提高职工在精神和物质方面的待遇,是其基本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维权观,不反对企业追求效益,而是要在企业价值观与工会价值观的契合点上、在企业利益与社会责任、总体利益与具体利益、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等各个维度寻求平衡,这是工会参与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点,也是工会维权必须坚持的原则。尽管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是企业,但推动这一建设,有助于实现工会的主张———维权。因此,工会参与企业文化建设的目的非常明确,这就是寻求职工与企业双方利益的一致性。双方的具体利益交错在企业里,其文化价值也交错在企业里,于是才有可能形成共同的信念,这个共同的信念就是企业文化。

三、参与企业文化建设是工会以文化资源为动力构建和谐社会的途径

政治、经济和文化因素,都有可能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其中,文化不仅仅具有反作用力,同时也能发挥“第一推动”的作用。我们可以通过文化融合各种矛盾,包括劳资矛盾。先进的企业文化,既是一种时代价值观,也是劳资关系的平衡器,是企业发展的助跑器,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源。工会参与企业文化建设,就是要发挥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社会发展的推动力量。当前,这个推动力的指向非常明确,就是实现劳资和谐、社会和谐。中国传统文化非常强调“和为贵”,既崇尚法律,也崇尚和谐文化。现实生活中,一些劳动纠纷的圆满解决,是工会干部和法律工作者深入实际,调查研究,调和双方,最后让双方当事人都达到满意的结果。所以,工会处理劳资矛盾,既要坚持依法维权,也要用和谐文化弥合利益冲突,这也需要工会积极参与并大力推进企业文化建设。

浅议工会在和谐企业中的作用

一、处理好企业与职工的关系

工会在建设和谐企业中发挥作用,最重要的就是妥善的处理好企业与职工的关系问题,这就需要工会在企业中发挥引导和协调的作用,通过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管理文化、行为文化来提高全员素质,培养企业与职工之间的感情,增强企业与职工之间的信任,不断改善企业人际关系,激发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实现企业、职工之间的真正和谐。

二、把握好工会在和谐企业建设中的切入点

一是把握好民主管理是和谐企业的基本标志,也是工会工作的重要内容的切入点,强化企务公开,促进职代会建设。

二是抓住企业文化这个企业灵魂,发动职工、贴近职工、凝聚职工,培养团队精神,实现企业与员工双赢。

三、处理好现阶段工会组织在建设和谐企业中的突出问题

比如企业当前工资集体协商制度、职工政治权利的落实、民主管理、民主参与渠道与方式、就业安置、职工之家建设等一些职工关心的焦点的问题进行完善解决,让职工先居安而后乐业,既给职工一个快乐的工作空间,又给企业创造一个稳定的发展空间。

四、把握好工会在企业改革与发展过程中的自我定位和自我完善全总《企业工会工作条例》的颁布,给企业工会工作又带来了春天,工会要结合企业特点建设特色工会、在企业的发展中做有为工会、在职工群众中做满意工会、在企业对外窗口上做品牌工会,发挥工会桥梁和纽带作用。

总之,工会代表和维护好广大职工利益的同时,也要促进企业的不断发展;在不断以建设和谐工会组织为契机的同时,更要不断通过各种方式促进企业的和谐。

企业工会要立足于办实事

首先,要转变工作作风。企业工会领导干部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生活作风的状况总体上是好的。然而,在有的企业里,工会领导干部身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不思进取,漠视职工,形式主义,4 官僚主义,铺张浪费,贪图享受等等。这些工会领导干部必须转变作风,与职工群众打成一片。只有这样,工会工作才能营造出和谐企业的氛围。

其次,要常“送温暖”。要把过春节“送温暖”活动变成“常流水”。工会各级组织要了解贫困职工的家庭生活情况。积极创造条件,建立健全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困有所助、人人参与的保障制度,为困难职工编织可靠的安全网。尤其要注重建立和完善特困职工档案,对有重大疾病和特殊困难的职工,切实帮助解决实际问题。

其三,要钻到“矛盾窝儿”里化解矛盾。所有制形式的多样化、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就业方式的多样化、分配形式的多样化,以及用工制度的市场化,使企业出现了多种矛盾。比如因劳动权益受损引发的矛盾,或因职工经济权益受损而引发的矛盾。包括以延长工作时间、降低计件工资标准掩盖职工低收入现实,在企业快速发展的前提下,职工工资连续多年得不到提升的现象还有发生。再比如因职工民主权益受损而引发的矛盾等等。这些矛盾,给企业的发展增加了不和谐因素。为此,企业工会工作,必须钻到这些“矛盾窝儿”里解决矛盾,做些实事。

篇3:和谐劳动关系综述

“新常态”是习近平总书记于2014年5月提出的中国经济发展的新阶段, 是我国当前及今后很长时期的主要经济形势。在新常态背景下, 国民经济的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成为国民关注的焦点。作为基本的社会经济单位, 企业的和谐和可持续发展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和保障。研究新常态背景下的企业和谐劳动关系问题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1.理论意义

对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问题进行综述能够梳理现有文献的研究成果, 分类整理研究结论, 把握研究动态, 并对现有研究中存在的不足提出建议, 寻找未来最有价值的研究方向。

2.实践意义

新常态背景下的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研究能够为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和维系提供方法、策略, 指导企业建立并保持和谐的劳动关系, 从而规避劳动风险, 缓解劳资双方矛盾、减少劳动冲突, 提高企业竞争力, 从而为国民经济的新常态发展做出贡献。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国内研究现状述评

(1) 关于研究内容的述评。目前国内学术界关于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第一, 和谐劳动关系的内涵。王贤森 (2005) 认为, “和谐劳动关系, 是指处于一定组织状态之下相互沟通、依法协调、有序参与、积极有为、公平正义、和睦相处的劳动关系。”刘铁明、罗友花 (2007) 运用博弈论中的相关概念, 提出“劳动关系被动的合作是一种潜在的和谐劳动关系, 主动的合作则是我们所说的和谐劳动关系。”李培志 (2005) 认为, “和谐劳动关系的实质是劳动关系主体双方利益的和谐, 是劳动关系主体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平衡。”第二, 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途径。常婕 (2006) 认为应该从以下两个层面出发来构建企业的和谐劳动关系:一是劳动关系生成的市场环境层面;二是劳动关系双方的力量博弈对比层面。李培志 (2005) 认为构建企业的和谐劳动关系应完善由政府、工会组织和企业组织构成的“三方机制”。黄启群 (2011) 认为工会组织在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应该善于发挥集体谈判制度在和谐劳动关系构建中的重要价值。第三, 和谐劳动关系的评价体系。中华总工会在文件《深入开展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与工业园区活动的通知》 (2006) 中, 提出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企业的八项评价标准。贺秋硕 (2005) 构建了一套用于评价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评价指标体系, 该体系由目标层、准则层、要素层和指标层构成。詹婧 (2006) 认为劳动者本人是企业劳动关系和谐与否的评价主体, 并从该评价主体出发构建了一套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模糊综合评价体系。姜作培、陈峰燕 (2006) 认为企业的和谐劳动关系应该具备以下三个特征:劳资双方平等、和睦;劳资双方各司其职、各尽所能;劳资双方互惠互利、合作共赢。

(2) 关于研究角度的述评。关于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研究是目前的研究热点, 但是现有文献及作者的研究视角各异, 具体可以总结为以下方面。第一, 从政治学角度展开研究。金银焕 (2007) 认为秉持政治教育理念能够为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提供支持, 具体包括以人为本的理念、公平正义的理念、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理念等。赵倩 (2006) 认为民主管理制度和实践在和谐劳动关系构建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不可替代作用。第二, 从法律学角度展开研究。曹小华 (2006) 认为从法律法规角度构建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效果更好, 例如可以强化相关工作的责任制度、完善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建立并完善劳动者帮扶制度和民主权利保障制度等。程延园 (2007) 认为可以通过完善劳动合同法律法规和规范用工制度构建和谐的企业劳动关系。第三, 从经济学角度展开研究。罗泽胜 (2007) 认为“生产资料与劳动者相结合”的具体表现是劳资双方在实现劳动供给过程中形成的经济利益关系。第四, 从管理学角度展开研究。张静 (2011) 认为从人力资源管理学科的心理契约理论出发构建企业和谐劳动关系更加有效。苏美霞 (2011) 分析了我国民营企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管理理念及创新型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王晓飞 (2011) 在研究辽宁省中小企业和谐劳动关系构建问题时, 同样从管理学学科的专业角度进行了详细分析。

2.国外研究现状述评

关于和谐劳动关系的研究, 国外学者并无直接涉及。这与“和谐”一词的中文涵义有着重要影响。但是, 国外学者关于劳动关系理论的创立和发展以及劳动关系的应用研究对我国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关于劳动关系的应用问题, 主要从以下方面开展关于具体地域或企业的劳动关系研究:第一, 关于工作场所劳动关系的研究;第二, 关于劳动关系变革的研究;第三, 关于转型期的劳动关系的研究;第四, 关于劳动关系构建的国际化比较分析研究。

三、现有研究的不足和未来研究方向

1.现有研究的不足

现有文献关于和谐劳动关系的研究内容较为全面, 涵盖了和谐劳动关系的涵义、特点、影响因素、评价指标、构建途径等方面。但是关于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途径多集中于企业外部视角, 即更多的是从社会、法律、工会组织的角度提出对策建议, 而针对企业自身管理技能和劳动者责任角度的研究成果较少。

现有文献的研究角度呈现出明显的多样化现象, 涵盖了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等多个角度, 研究人员的学科背景也呈现出同样的“广泛化”现象。基于不同学科背景和研究角度开展和谐劳动关系的研究, 其所获得的研究成果往往具有浓厚的学科色彩和局限性, 尤其是基于政治学、经济学的角度开展研究, 其提出的对策建议往往带有纲领性和指导性特点, 企业无法直接采用。

2.未来研究方向

从管理学科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角度针对我国企业的和谐劳动关系展开研究, 将研究内容具体到特定企业的劳动关系管理方面, 从企业自身管理技能和劳动者责任角度提出相应对策, 指导企业建立并保持和谐劳动关系, 从而规避劳动风险、减少劳资冲突, 提高企业在“新常态”背景下的人才竞争能力。

摘要:和谐劳动关系是企业稳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能够降低员工离职率、培养员工忠诚。在新常态背景下, 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尤为重要。关于和谐劳动关系的研究, 我国学者的研究成果十分丰富, 而国外学者关于劳动关系的研究思路也能够为我国企业和谐劳动关系构建提供参考。通过分析国内外和谐劳动关系构建问题的研究文献, 分析现有研究的成果和不足, 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

篇4:和谐文化研究综述

和谐文化的特征。关于和谐文化的特征,归纳了一些学者的观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主导性。第二,民族性。和谐文化的灵魂来源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第三,开放性。第四,科学性。第五,先进性。第六,差异性。第七,包容性。“兼容并蓄”、“宽容海涵”,既是和谐文化的表现形式,又是和谐文化的特征。第八,发展性。第九,层次性。

和谐文化的内容。规范上来说,和谐文化体现了人们在和谐思想的引导下建立的一系列调整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制度和机制。从社会功能来说,它是全社会形成凝聚力的精神纽带;从存在形态上来说,它贯穿于社会文化的各个方面,是社会发展与文化建设的有机结合。和谐文化是人们依附的精神家园,也是和谐社会具有凝聚力、向心力和感召力的源泉之一。对个体而言,和谐文化起着潜移默化教育作用,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准则;对社会而言,和谐文化具有明确的价值导向作用。内含着人们高度认同的共同价值观念。一个社会的和谐,在本质上体现为一种和谐的文化精神。因此,和谐文化以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塑造人作为始终不渝的追求,以引导、培育人们的和谐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为目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和谐文化既包括先进文化,也包括健康有益文化。

建设和谐文化的必要性。一方面随着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人民群众在物质生活得到迅速改善的同时,对于良好的社会秩序、人际关系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社会更加和谐美好。从这个意义上说,人们对和谐文化的渴望是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另一方面,社会上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如环境污染日益严重、贫富差距拉大、企业内部劳资矛盾突出、人与人之间的诚信危机凸显等等。对于这些问题,群众反映强烈,迫切希望得到解决,希望形成和谐的社会风气。

建设和谐文化的积极作用和重大意义。建设和谐文化,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精神文化需求,推动人的全面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工程。其次,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建设和谐文化的途径

朱西周在《论和谐文化建设》一文中提出:建设和谐文化,第一,树立新的文化发展观;第二,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第三,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第四,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第五,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第六,开展和谐创建活动。

建设和谐文化需要处理的几个关系。建设和谐文化,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广泛性与先进性的关系,在实践中实现二者的有机统一。和谐文化建设的广泛性是先进性的基础。和谐文化建设的先进性并不排斥广泛性,相反,需要以广泛性为依托。奠基于广泛性之上,才能为和谐文化的先进性提供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源泉,没有广泛性,和谐文化的先进性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同时,没有广泛性,和谐文化难以贴近生活、切合实际,难以得到社会大多数成员的认同和接受,其先进性难以体现和发挥。

篇5:和谐劳动关系综述

潞安集团常村煤矿

创建模范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活动开展以来,为企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促进了企业健康持续发展。几年来,公司先后被授予‚企务公开先进单位‛、‚全国‘安康杯’竞赛活动优胜企业‛、‚全国模范职工之家‛等称号。

一、统一思想,加强领导,达成对创建模范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的共识

活动伊始,针对部分人员对创建活动的目的意义内容了解甚少,存在顾虑的状况,我们结合公司开展的‚企业建家、和谐发展‛创建活动,广泛宣传,使大家认识到了模范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创建活动的重要性,达成了公司发展壮大的前提必须紧紧依靠职工,企业发展成果必须与职工共识,形成了更加和谐融洽的创建活动氛围。

为加强对创建活动的组织领导,我们成立了由公司领导为组长,分管副矿长、工会主席为副组长的创建模范劳动关系、和谐企业领导组,设立了创建活动办公室,具体负责创建活动的日常组织协调工作。坚持把模范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创建活动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列入公司目标考核责任制,贯穿于各项工作之中,量化细化目标,制定了相应的制度、与本单位的考核挂钩;在创建工作中,工会积极协调好劳资双方关系,维护好职工的合法权益,引导激励职工为集团的发展发挥聪明才智,为创建模范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活动的开展提供根本保证。

二、完善机制,狠抓落实,切实搞好模范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创建工作

创建模范劳动关系、和谐企业作为一项新的系统工程,既无经验可循,又面临很多新情况、新问题。为确保创建活动的深入扎实开展,在创建活动中,我们始终坚持以职工为本的创建原则,正确看待人、充分重视人、有效激励人、全面发展人,做到创建活动明晰化;注重在完善机制上下功夫,通过建立健全制度与制度审查等方式推进各项创建措施的落实。特别是签订劳动合同、集体合同、职工劳动保护、职工关心的热点焦点等重大问题,做到创建活动制度化;坚持把创建活动融汇于集团公司安全生产、经营管理、重大决策、业务流程、激励机制等诸多工作之中,做到创建活动规范化。

一是规范完善劳动合同制度,维护职工的切身利益。多年来,我们坚持依法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内容详实、全面、合法,签订程序规范,做到了劳动合同的签订、续订、解除和终止等各个环节依法运作,劳动合同的期限根据职工所在岗位、工种和年龄,分为有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和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劳动合同签订和履约率达到100%。在此基础上,按照上级有关推行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制度的规定,在工会与行政方协商一致的前提下,分别签订了《集体合同》和《女职工特殊权益保护专项集体合同》,并坚持每年在职代会上进行续签,维护了职工的切身利益和合法权益。

为进一步完善和细化《集体合同》和《女职工特殊权益保护专项集体合同》的签订和履行,我们成立了由工会牵头,有关处室(部门)参加的集体合同监督检查小组,每年对合同履行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的监督检查,对在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形成书面意见,向有关部门反馈,协商解决,并积极与行政进行协商,在下次续签集体合同进行修改完善。多年来,集团公司合同和专项集体合同的履约率、职工满意率均为100%。

二是加强企业民主管理,完善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在模范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创建活动中,我们认识到了‚充分重视人、正确看待人、有效激励人、全面发展人‛的深刻内涵。根据广大职工意愿和有关规定要求,修订完善了《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企务公开民主管理实施办法和考核细则》,使企业民主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和完善。认真落实职工代表大会各项权,坚持每年召开一次职工代表大会,严格执行重大事项提交职工代表大会审议制度。

篇6:和谐劳动关系综述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关系是劳动合同关系。劳动合同制度和集体合同制度为规范劳动关系双方行为,保障双方正当权益,维护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和生产工作秩序的基石,企业内部的沟通和企业文化建设,为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创造条件。同时,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和程序化是和谐稳定劳动关系的基本要求。

新劳动合同法于2007年6月29日经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并将于2008年1月1日正式实施。这部法律在1994年劳动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对员工的保护力度,提升了用人单位人力资源的管理成本。新法出台后,必将给实施多年的各地劳动合同条例和已确定的劳动关系立法模式带来重大调整,同时,将对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促进和推动和谐企业建设,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产生深远影响。

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本质是劳资双方的“互利共赢”、“双赢共生”,建立和谐劳动关系,应当坚持“促进企业发展、维护员工权益”的原则。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需要企业和员工双方共同努力,并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的积极作用。

一、以公平促和谐,切实维护员工合法权益。

当前部分企业的劳动关系不太和谐,员工不积极、有怨气,究其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不公平造成的。在资强劳弱的形势下,公平最直接体现在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上。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的责任除了为股东追求利润外,也应该考虑相关利益人,即影响和受影响于企业行为的各方的利益。其中,员工利益是企业社会责任中的最直接和最主要的内容,也可以这么说:企业社会责任的中心内容之一就是员工问题。

这是因为,企业的社会责任并非是个创新概念。这一概念是在上世纪二十年代,随着资本的不断扩张而引起一系列社会矛盾,诸如贫富分化、社会穷困特别是劳工问题和劳资冲突等而被提出的。

企业社会责任之员工权益问题,在员工的基本劳动条件上主要集中表现在生产条件、生产安全、职业中毒、加班、劳动关系紧张、员工基本权益保障这六个方面。

1、建立平等的劳动关系。为了充分保证劳动者知情权,企业在招用劳动者时,应当如实告知劳动者工作内容、工作条件、工作地点、职业危害、安全生产状况、劳动报酬,以及劳动者要求了解的其他情况。

2、强化和完善企业的民主管理体制。建立健全企业的员工达表大会或员工大会制度,强化与企业工会组织的沟通,积极支持企业工会的活动,保障并尊重工会组织在调整劳动关中的职权,遵循平等合作原则,充分发挥民主管理形式在实现劳动关系稳定中运行机制中的功能。进一步健全完善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工资集体协商、劳动争议调解等制度,民主管理可以实现劳动关系运行中的自行协调和事前协调,预防劳动争议。

3、完善劳动关系管理体制,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劳动规章制度,保障劳动者享有劳动权利、履行劳动义务。制定、修改或者决定有关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员工培训、劳动纪律以及劳动定额管理等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时,应当经员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员工讨论,提出方案和意见,与工会或者员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企业应将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公示,或者告知劳动者。

4、完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实现管理的程序化、标准化。

二、以发展促和谐,实现企业发展与员工个人发展相协调。

企业的发展是和谐的重要前提,企业的和谐是发展的重要保障,充分发挥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实现企业和谐发展的根本因素。

企业效益和员工收入必须同步增长,确保员工坐下来气顺、干起来带劲,同时,应积极打造员工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实现企业效益和员工素质的共同发展,在发展中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

1、积极为员工创造干事业的平台,引导员工不断增强能力和提升技能,在为企业发展做贡献中体现自我价值,实现自身利益。通过了解员工的认知动机、期望等心理与员工沟通思想和情感,使员工理解企业发展的远景,进而凝聚群体合力,焕发出员工的自主创新精神,推动企业的良性发展。一方面,企业领导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实现员工自身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必须心系群众,全面了解员工的诉求,特别是工资发放、奖金分配、福利待遇等利益冲突方面的诉求,使企业与员工真正互相理解,双赢共生。

2、积极教育引导企业牢固树立“劳资一家亲”的经营理念,真正把员工作为企业的财富来看待,积极为员工提供贴近生产工作实际的素质、技术、技能培训,实现员工个人能力的提高。

3、营造积极进取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作为精神激励的主要手段,应充分发挥激励、沟通、内聚和导向功能,促进形成企业和员工共同的宗旨、理念和价值观以及道德行为准则,引导企业和员工的发展目标和努力方向,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以稳定促和谐,积极帮助员工解决后顾之忧。

上一篇:关于数学文化的论文下一篇:书边事,书边事张乔,书边事的意思,书边事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