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资作文

2024-05-05

教资作文(共6篇)

篇1:教资作文

-----,教师的必备素质(通往教育成功的桥梁/飞向教育成功的翅膀)

材料中--,师爱,是教育的前提和开始,是通往教育成功的桥梁,也是最基本的教育原则。作为一名教师,又如何去营造—-呢?

学生是不断发展的人,--就是需要与学生不断进行心灵的沟通;学生是具有独立意识的的人,--需要换位意识;学生是独特的人,--需要讲究艺术的关爱

师爱是心灵的沟通。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真的教育是心心相映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达到人的深处。”作为教师,就要做一个有心人,时时处处去观察学生,关心学生,帮助学生,与他们建立深厚的友谊,达到心灵的沟通。这样,你会感到一种心灵的愉悦,这份愉悦来自学生带给你的感动,它如蒙蒙细雨般滋润,如融融春意般温暖。教育不能没有爱,就像池塘不能没有水一样,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人者,人恒爱之。”只要你付出爱,用心去爱,就能感受到来自学生的爱。

师爱需要换位意识。学生是活生生的个体,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和思维方式的变化,其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有很强的自尊心,需要得到他人,特别是老师的尊重,当有了缺点或错误时,往往害怕老师批评,特别是不希望老师当众批评。教师要懂得学生的这些心理特征。陶行知先生曾告诫师范生:“未来的先生们!忘了你们的年纪,变个十足的小孩子,加到小孩子的队伍里去吧!”的确,我们必须蹲下身子,学会变成孩子,要有一种换位意识,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真正理解学生,真正把师爱转化为激发学生追求进步、积极进取的力量源泉。

师爱需要讲究艺术。有些教师埋怨:“为什么我付出那么多的关怀,那么多的爱心,学生仍不懂礼貌,不尊重老师,一点也不理解老师的一番苦心?”这恐怕就是老师爱的方式不当的原因。有些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不是对学生爱得太过分,失去师之尊严,就是束得太紧,管得太死,以至学生“谈师色变”。有些教师对学生的情感近似溺爱,对学生缺乏基本要求,事事包办代替,从不轻易放手。过犹不及,爱学生不等于放任自流,但更不能吝于施与,关键是要讲究分寸,讲究艺术。没有规矩,难成方圆。教师既要与学生打成一片,也要注意师道尊严,才能得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师爱是催生百花的春风,是抚慰心灵的阳光,是滋长希望的土壤。作为一名教师,就需要卷起袖子,振奋精神,捧着一颗爱心,带着一双慧眼,为伟大的教育事业添砖加瓦!

实施创新型教育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随着科技革命和知识经济的迅速崛起,创新及创新型教育已成为时代关注的焦点。越来越多的人已充分认识到创新型教育对国家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意义。如何实施和推进创新型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已成为每个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课题。

首先,教育的思想和理念需要创新。因为思想理念是一切行动的决定性因素,在教育工作中,思想理念尤为重要。作为创新型教育的实施者——人民教师,必须积极转变落后的教育、观念,确立与时代相适应的观点和理念。从新的教育观来看,教师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传道、授业、解惑者,更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课程内容的建设者和开发者。从新的人才观来看,不仅考上大学的学生是人才,而且只要是个性得到发展和完善,素质和能力得到提高,并能通过自己的创造性劳动为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的人都是人才。我们教育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适合各个领域需要的人才。从新的教育质量观来看,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求知、学会创造,即教育要以人为本,努力提高人的素质,并通过人的发展促进社会的发展。

其次,教师的素养需要创新。没有创新素养的教师就不可能培养出创新型的人才。教育既有传递性又有创新性。教师要有强烈的创新欲望,能创造出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尊重学生的个性。具有激发学生创新欲望的艺术,具有基本的教育科学素质和教育科研能力。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且要教会学生学习;不仅要发挥教师的积极性,而且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再次,教育的内容需要创新,包括创新型教育教学模式、创新型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等等。长期以来,我国的中小学课堂教学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形成了以教师为中心和以传授知识为教学目标的课堂教学模式,传授知识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在这一模式下,教学过程只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创新型教育教学的模式则是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有机融合,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传统的教学知识内容陈旧,重理论、轻实践,缺少灵活性,从而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失去了对知识的自悟。因此,实施创新型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需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我们要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三个层次上着手来调整课堂教学的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改进学生的科研实践活动。将创新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

最后,需要营造创新型教育的良好氛围。好的环境才会有好的发展,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高校机关要转变过去的职能和作风,改变旧的思维定势,实施学校特色建设工程,指导校、系从各学科建设的实际出发,选准改革的突破口。同时,加大政府对教育的投入,加速教育设施建设和教育技术现代化的进程,为信息化远程教学创造条件。

作为国力竞争基础工程的教育,必须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一代新人,这才是创新教育的意义所在。

个性发展因材施教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指出:“许多学生在学习中未能取得优异成绩,主要问题不是学生智慧能力欠缺,而是由于未得到适当的教学条件和合理的帮助造成的。”这启示我们,应最大限度地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这种“合理的帮助”,就如同“学游泳”的故事,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发掘潜质,因材施教。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鸭子天生会游泳,一下水便驾轻就熟。兔子擅长短跑,松鼠擅长爬树,这是由它们的特性所定。如果硬让它们去做自己不擅长的事情,即便费尽心思,付出十足努力,收效也不会很大。这就像让农夫去造机器,让教师去打针一样,即使努力,也必定弄出乱子,无法完成任务。

学校教育的对象是学生.每个学生都有着自己的性格和特点,他们对于学习也有着不同的态度和选择。这就要求教育必须注重个性发展,促使和引导学生个性化,培养学生的个性意识、自主精神和创新精神。再者,社会的繁荣发展需要各行各业、各个层次的人才,这也需要个性发展的教育,在学生先天禀赋的基础上,培养出各有特长的人.从而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素质教育是十分重视张扬个性的教育,其目的就是要让学生的个性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特长得到最充分的施展。有一次。孔子讲完课,回到自己的书房,学生公西华给他端上一杯水。这时,子路匆匆走进来,大声向老师讨教:“先生.如果我听到一种正确的主张,可以立刻去做么?”孔子看了子路一眼,慢条斯理地说:“总要问一下父亲和兄长吧.怎么能听到就去做呢?”子路刚出去,另一个学生冉有悄悄走到孔子面前,恭敬地问:“先生,我要是听到正确的主张应该立刻去做么?”孔子马上回答:“对,应该立刻实行。”冉有走后,公西华奇怪地问:“先生,一样的问题你的回答怎么相反呢?”孔子笑了笑说:“冉有性格谦逊,办事犹豫不决,所以我鼓励他临事果断。但子路逞强好胜,办事不周全,所以我就劝他遇事多听取别人意见,三思而行。”

在不同的学习场合。不同类型、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其学习表现也是不尽相同的,需要教师凭着自己的经验和智慧灵活地设计出因材施教的方法。教师要留意观察,分析学生学习的特点。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风格,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方式,而且要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学习风格特点,促使学生把学习风格转化为学习策略。

因材施教是教学中一项重要的教学原则。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素质的差异。选择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发挥学生的长处,弥补学生的不足,激发学生的兴趣。树立学习的信心,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论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当前,新课程改革越来越深入,也越来越多地暴露出传统教学中的一些问题,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学生学习主动性 与积极性的问题。新课程改革要求充分发挥和体现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索的精神,然而这恰恰是目前的教育工作中最薄弱的环节。因此,对于广大教师来说,当前最亟须解决的就是如何通过自身的努力,提高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首先,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其实这是一个很浅显、很基本的道理,或许大多数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都会重视这个问题,但这里要强调的是在教学的起始阶段,教师要能够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在认真分析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状况之后,将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对照起来,进行适当的调整,用学生最容易理解的方式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道理,然后再一步步将内容升华、扩展。任何事物都有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学习也一样,如果一上来就学一些深奥的理论,生涩难懂,就会使一部分理解能力较弱的学生感到学习困难.从而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其次,情景创设,引起关注。恰当地运用生活中的实例,引起学生对问题的关注,进而使学生产生探求问题所在的求知欲,这是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良方。社会的发展为学生提供很多接触社会、了解人生的方式方法,很多学生对周围的人和事都会有一定程度的关注,但基于知识能力的限制.对许多问题无法形成正确的理解和认识,如果我们能以这样的一些问题作为实例引入课堂,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讨问题.必然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再次,循循善诱,解放思想。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有很多.来自于社会、家庭、学校、朋友问的各种不同因素都会对学生学习兴趣产生影响,作为教师不可能一一去解决.但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言传身教.扭转学生的一些思想认识,使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正确认识到努力学习的积极作用.提高学习兴趣.却是能够做到的。因此,作为一名教师,要多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多去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观念上的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当然,这种思想教育和过去有很大的不同.不能再以简单的大道理去说服学生。而是要通过研究学生的思想状况,帮助其解决心理症结以达到说服效果:这就要求教师既要有耐心.还要有说服力.并且要做到持之以恒。

以上是对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些认识.在教学实践中还有很多值得总结和归纳的地方.为了更好地适应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应当在教学过程中认真地反思和总结.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做出自己的贡献。

篇2:教资作文

1、责任相关话题的作文立意

考点:教师的职业道德——爱岗敬业等 浅谈教师的“责任”

古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位卑未敢忘忧国”等流传至今的话语,至今仍在提醒着我们“责任”对于整个社会和国家的重要性。

那么作为一名生在和平年代的人民教师,我们自然没有机会像古时的仁人志士那样投笔从戎、为国尽忠,亦不能如政治家们为国筹谋,忧心国家之命运,民生之疾苦。但是我们可以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做一枚螺丝钉,好好的教书育人,为祖国培养未来之栋梁,亦是“责任”二字在我们人民教师身上的实实在在的体现。

教师的责任有很多,爱国守法、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等等,而在我眼里看来,最重要的便是教书育人了。平凡的岗位普普通通,毫不起眼。每个人的一生之中会遇见很多的老师,有的学识渊博,有的人品令人敬仰。我国有2、2亿的受教育人群,是世界上最为庞大的教育体系。1530万余名教师分布在祖国的各个角落,从事着这一份普通而又不平凡的职业。

教书育人,教书、育人。我想起那个扎根在代乾山下代乾小学的那位藏族“阿爸格干”了。1988年,他和几位同伴们来到这里教学。这里一年只有70天的无霜期,气候条件十分艰难,冬天里,大雪经常封山。闭塞的交通,匮乏的粮食、漏风的校舍,水电不通,夜里只有一盏煤油灯。一批一批的支教老师来了又走。唯有“阿爸格干”一直坚守留了下来。他说:“要是他也走了,孩子们就没有学上了。”就是凭着这份朴素的初心和责任感,阿爸一直坚守在代乾山小学,留在这里教给孩子们知识,为他们日后走出大山铺下了垫脚石,他就是代乾山上那最温暖的阳光。阿爸格干传授给孩子们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那份对于教育事业情怀的坚守,那一份沉甸甸对于要让孩子们上学的责任感。

在日常的教学生活中,我们该如何培养学生们的责任意识呢?无疑,我认为,最好的教育不是多少次的说服教育,而是切实的以身作则。学生们具有向师性,一位好的老师不仅是学生们知识的解惑人、学业上的促进者,更是学生用来衡量自己的标杆。曾是“最美教师”的获得者浙江舟山职业学校的张赛芬老师,更是将自己的做人做事的态度无声之中传递给她的学生们。张老师是一名主管德育的班主任,本专业是英语,却是考虑“钳工”“铣工”“汽车修理”等等职业类技能证书。正如她自己在说自己考“钳工”的动机时说道:“我想向学生们证明,我这么一个女老师,一个非专业的女老师都可以通过努力获得,那么学生们也一定可以的。”也正是在张老师的言传身教下,她那年所带的班级考“中级汽修工”他们班整班过,是学校历史上唯一的一次。其实她所带班级的学生底子并不是很好,都是抱着混混的态度。张赛芬深知:“我们无法改变学生,就只能改变我们的教育方法。”除此之外,她经常和同学们说“一个人一辈子就干一件事,而且要做好”。针对职业学校的教育特点,她提出“蓝金领”的教育理念,希望学生可以体会到,掌握一技之长,也可以在蓝领的工作岗位上创造出金领的价值,同样成就精彩人生。

梁启超曾说“这个社会尊重那些尽到责任的人。”作为一名教师,尽到了自己教书育人的责任,同时用言传身教的方式将自己的这份责任意识传递给自己的学生,使学生成为有责任心的人,为祖国培养未来之栋梁。教书育人,以身作则,我们要时刻保持这种责任之心,将孩子培育为一个有责任的人。

考题: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不要等到坐货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识到他们是你当你的小学生。

破题:1。知识点联系:每个学生有自己的特长,不能一条标准(学生是独特的人)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

写学生的时候,要往教育观,学生观去靠

赏识教育

著名的哲学家雅思贝尔斯说过:“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而我则认为这些唤醒的最好手段就是:赏识我们的学生。赏识拉进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教师是学生们的朋友,是那个经常鼓励他们的知心人。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2017最美教师张赛芬说过:“我们无法改变学生,只有改变自己的教育方法”。是她提出了“蓝金领”的概念:在蓝领的岗位上创造出金领的价值。让她的学生们以自己所掌握的一技之长自豪。其实她所接手的班级学生底子并不是很好。我记得在颁奖晚会的介绍视频中,曾经她所带班级的班长说自己当初中考只考了7分,也有学生说自己当初就是抱着混混的态度过来上学的。是张老师让他们意识到自己也可以在自己的岗位上创造出自己的价值。蓝领同样值得赞美。也正是如此,视频中后来在国家某船舶二厂的工作的学生说:“我在这里工作中很自豪。”由此可见,赏识教育让曾经只是混日子的学生们成为了日后工作岗位上的佼佼者,各自在他们的岗位上为祖国的建设添砖加瓦。

如何进行赏识教育呢?首先出发点便是“爱学生”,一个老师如果在教学中没有爱学生,又怎么可能赞赏学生呢?被誉为“民国闺秀”、“最后的才女”张充和在考取北大时,其他三科考的均很不错,超过了录取总分,不过她的数学确是0分,当时北大有一条规定“凡数学为0分者,一律不得录取”。而她的国文分数是满分,作文写得非常好。胡适知道了这位因为数学因为是0分而不能被录取的学生之后,非常惜才。跑到批阅数学试卷的老师那里恳求能够找出几分出来。而那位老师也很坚持原则,坚持不改。最后胡适在学校校务会上求情,终于破格录取了张充和。张充和也成为当年北大仅录取的两名女生之一。若是没有胡适的爱学生之情,或许后来我们再历史上便不会知道有这么位“最后的才女”。张充和在赴美的50多年里,先后在哈佛、耶鲁等20多所大学执教,传授书法和昆曲,为弘扬中华文化默默耕耘了一生。

赏识教育的第二点,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当初默默无闻看上去有些愚笨的孩子或许日后却是某方面的专家学者。每个学生都有自己个性特点,有的人大器晚成,有的人早熟聪慧。然而我们不应该由于自己的功利之心就丢开了那份为师之心。须知每一朵花终会盛开。著名物理学家钱伟长当初考清华大学时,物理0分,化学和数学加起来也不过20分,历史和国文却是满分,或者我们会猜想他将会成为一名国学大师和历史学家。不过我想大家后来知道的是钱伟长是我国著名的物理学家、现代力学的奠基人。所以没有什么事是绝对的,今天我们不看那个数学很差的孩子,或许他日后也有可能在数学领域取得很大的突破。亦或许他会在自己擅长的领域成为一名大家。所以要想赏识就必须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关爱并赏识我们的学生。“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三国的吕蒙尚且可以令他人赞叹,更何况我们可塑性这么强的学生呢?不讥讽、不嘲笑每一位学生,赏识他们的优点,在教学中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我们的学生,相信他们日后必能成为一位国之栋梁!

2.终身学习话题或教师要读书

庄子有云:“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这句话诠释了终身学习的深刻内涵。在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迅猛发展的今天,终身学习更是显得尤为重要。

·

破题点:很简单,这道题一看就是要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在综合能力里有一条教师的职业道德:就是要终身学习,并且这个点,在教育教学知识里也可能会作为简答题回答。在教师资格证备考书籍中,教育在21世纪的新特征,都是要促使教师要终身学习的出发点。

活到老,学到老

说到“活到老,学到老”这句话,大家都很熟悉。现代社会已经基本进入了学习型社会,任何一个不懂得终身学习的人,终将落伍。教师亦如此,作为一名新时代的老师,更需要将这种终身学习的意识渗透自己生活的方方面面。

为什么教师需要终身的学习?新课改下的教师观有一条,教师要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课程的开发者。试想如果没有终身学习的意识,一个墨守成规不知改变教育理念的教师,如何适应这一要求呢?现在国家大力推行课程改革,提高了地方和校本课程的比重。一个需要编写校本教材的老师,不仅仅需要了解教育教学的基本知识,还需要了解当地的文化和本校的校风历史一系列知识,如果没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如何完成这一项校本课程的教育呢?其实不仅仅是参与校本课程编写的老师需要终身学习的意识,这边只是举了一个例子。课程开发者也不仅仅指校本课程开发的老师。一个老师教育学生,必然要想法子让学生接受知识,如何引起孩子们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是广义的课程开发者的体现。

我们常说老师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我们固然还是要赞扬老师们乐于奉献的精神。在我看来,如果从学习的角度来看老师们不是春蚕,不是蜡烛,是一个充电宝。春蚕、蜡烛的寿命会因为消耗自己,一味的只是在输出光和热,却没有自己的输入。

这个时代的发展日新月异,如果不学习是跟不上时代的步伐的。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育方式,远程教育、微格教学、翻转课堂、网上慕课等等。“智慧课堂”越来越多的走进课堂,学生们的学习方式也早已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网络作业、在线提交、课程直播、云课堂等等,都是新形式的学习方法。教育现代化、网络化成为一个明显的特征。对于这些新的教学媒介,教师们也要与时俱进,学会如何使用并在课堂上运用好这些新的媒介方式来推广自己的教育教学。最评为“最美教师”的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冯务中老师,正是在他的思修课堂、毛泽东思想等课程,深为学生们的喜爱。让原本觉得这些无趣的课程变得有趣起来,运用手机,用弹幕和学生交流,课堂用微信。课下雨课堂,还把这门课程开到全球最大的慕课网站,Edx使国外的学生也了解到这门课程。学习方式的改变,我们的学生已经远远不是一成不变对于知识了解甚少的孩子了,他们可以通过网络获取他们想要的课程。过去“教师一桶水”的比喻已经远远不够了,教师应当成为一个不断喷涌的泉水。现在的学生,他的好奇心和创新能力已经比以前有了很大进步,更多地具有想要探求的心理,不仅仅想要“知其然”,也更多想“知其所以然”。面对于学生的提问,作为教师有解惑的义务,所以终身学习是必须的。

前面所说的终身学习都是从教育教学角度出发,其实学习对于一个人来说,本身就是快乐的。正如同法国巴尔扎克所说“人生最美好的主旨和人类生活最幸福的结果无过于学习”。教师的终身学习不仅有利于教育教学,亦是有益于自己的人生。

3.赏识教育

材料: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长成大树,不是每一朵花都能结出果实。同样的,不是每一个人都能享有完美的人生,不是每一颗心灵都能获得宁静,也不是每一份感情都能走向永恒。缺憾是一种常态,是理应坦然面对的存在。

立意:坦然面对学生的缺憾,也学会欣赏他们的不完美。学会赏识。

赏识教育

综合能力知识点联系:“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学生是独特的人。

坦然接受学生们的那份不完美 不是所有的花朵都能结出果实,不是所有的种子长成大树。自然界尚且如此,我们对于学生又何必苛求每一个学生都日后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呢?自然界正是由于不是每一粒种子都长成大树,这才有了自然界的生态多样性,这世界本来就有很多的不同的存在,彩虹正是由于赤橙蓝绿青红紫这样多彩的色泽,才为人们所赞美。我们的学生也理应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他们身上的缺点。

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人,是具有自己的思想独立意义的人。这个时代强调多元化,我们不能永远使用同一种评判标准去看待他们的优秀。过去的那种应试教育只以分数论英雄的教育观已经过时了。老师手里多一把评价学生的尺子,就会涌现一批人才。2016年最美教师王伟平在大枳镇任教全科老师,教龄已经30多年了,他的事迹简介视频中,令我印象最深的不是他自制了多少多少的教学用具,而是他所在大枳镇的校长一次和他的对话。王伟平所带的班级那次有一个学生成绩考的很差,数学才30多分,校长找到王老师,聊了聊这个学生。校长当时说了句大概意思是那个学生是差生,而王老师当场就很生气的反驳道“我们班级没有差生,这个孩子动手能力很强,我可以给他加30分70分。”正是在王老师这样的教育观念下,他的学生都很爱上他的课,在他们幼小的心中播下了一颗热爱科学的种子。谁说当年那个数学不好的孩子不能成才呢?

我们固然知道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不止那些在各个领域很杰出的人才,更多的是普普通通的在社会岗位上工作的人们。社会是一个大的组织体系,每一个人都很重要。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获得最美教师的浙江舟山职业技术学校的张赛芬老师提出了“蓝金领”的职业教育培养理念。我们都知道职业技术学校日后培养出的学生大多从事的是生产一线的工作。一线的工作不重要吗?重要,非常重要。正是由于一线工人们的敬业和一丝不苟,才有了我们国家的航天事业的起飞。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出光和热,做好一颗螺丝钉。所以成就有大小,但我们的学生无差别之分,日后一个设计神舟飞船的设计师和一个在一线生产飞船上一颗螺母的学生同样需要我们的关爱。

坦然接受孩子们的“不完美”,尊重每个孩子的天赋特长,不必强求人人都很杰出。普普通通又何妨?一样都是值得我们去关爱。不用同一种标准去评判每一个学生,给孩子多一些其他方面的鼓励和赞扬,因为我们不知道这样的鼓励会在他们的心中播下什么样的种子,唯有不带有色眼镜,平等对待他们,才是教育的真谛。

其实在教师资格证的备考中,综合能力的备考是否成功就看作文是否写对了。

写作文的第一个点就是仔细读题。因为比如2017年下半年的小学综合能力作文明确要求写论说文,所以论说文的格式要正确。如果文体写错了,我想不管怎么写都是错的。

作文一定要在考试之前,自己动手实实在在的去写几篇。作文的备考,作文题目一定要破题对了。尤其现在可能越来越偏向于材料作文。2017年小学综合能力城里父亲带儿子去乡下度假,问儿子觉得怎么样?这题我破的题意为,简单一句话就是,我们成年人以为好的,并不是孩子们心目中所想要的。

所以我这次的作文题目就是:教育要从学生出发,第一段联系材料亮出自己的观点,下面的每段开头都是:教育要从学生出发。

教育要从学生出发,怎么写呢?其实再把题目仔细分析就是说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观,这个点大家都背的。结合一下内容,自然能得出写作的点。

这样写完之后,如果你觉得还不够,就举反例论证。一定要多看作文题目,分析立意。学会化归,把材料中提及的东西和教师的职业联系起来。

上面所有的分析,我没有在任何一个纸质的书籍上看见过,希望大家尊重原创。

这次的备考就写到这里。

下面还要再单独上传:“最美教师的事迹”整理,因为是笔记的,还要再整理成电子档。

以上的作文都为原创。

篇3:“作文”之外学“作文”

利兴趣和爱好是取得成功的前提条件。﹃学生在“作文”之外学作文, 在不经作意间爱上古人说:了作“欲想文, 写提高了好诗, 写作水平工夫在诗。文外。”当有人问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老“师答提高学:“生我的秘诀是让学生每成绩的秘诀是什么?”天坚魏

持5000米长跑。”这话令人深思。

1. 教师常发表稿件, 影响学生。

《大语文教学法》编著者姚竹青老师说过:“语文教师要当教练, 不当讲师。”《礼记·学记》中说:“善歌者, 使人继其声;善教者, 使人继其志。”教师首先要有其志, 对于作文教学更是这样。教师经常把生活中看到的、想到的写一些习作, 把教学中遇到的现象和问题写成论文、实验报告等, 发表在各类杂志、报纸上, 这样, 学生在报刊上看到自己老师的文章, 对学生自己将产生很大影响。学生将会认为自己的老师了不起, 对老师产生崇拜和敬佩之感, 从而产生行为模仿, 积极写作文。如教师的论文《教师非语言沟通效应》、《要选准课文的最佳切入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研究实验报告《农村小学生广阔性敏捷性思维品质培养实验报告》等在刊物上登载。教师的小小说《救济》、《军军的生日》、《提水》, 散文《家乡柿子红》, 寓言故事《小猴子捞皮球》, 杂谈《“混沌之死”的启示》, 游记《观海印象记》等习作以及多篇新闻稿件常在本地报纸上刊发, 对学生的示范作用很大, 学生看后, 习作欲望高涨, 大大促进了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

2. 推荐发表学生习作, 激励学生。一般来说, 遥远

的榜样没有身边的榜样影响作用大。平时, 教师在向学生推荐报刊上的优秀作文的同时, 着重在学生作文里, 发现好的有深意的就推荐给当地报纸发表出来。学生一看见自己同学的作文登在报纸上, 喜不自禁, 争相传阅, 并积极仿效, 欲也试之。于是学生写作之火被点燃。社会生活丰富多彩, 大自然千变万化。处处留心皆文章。学生什么都可以写, 只要有真情实感。这样一批好的作文写出来了。如《党的恩情比海深》、《家乡的小庙》、《永亮哥》、《星》、《为春天喝彩》、《爷爷的老屋》、《书与生活》、《我愿———献给我的老师》、《校园美》、《一只风筝》、《带灰尘的风筝》、《表哥家的大门》、《自行车摔坏之后》、《老槐树下》、《春游黑鹿河》等学生作文, 陆续登载于当地报纸上。《家乡的小庙》一文编者还加了《编后话》:“一个中学生, 能从农村的变化中, 感受时代的脉搏, 宣传科学, 反对迷信, 确实难能可贵。希望以后多出现这类作品。”学生看到自己的习作居然也能变成铅字, 欣喜若狂, 对写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也觉得可写的东西到处都有。这样, 大大地鼓舞了学生。

3. 择优广播学生习作, 鼓励学生。教学中, 我们发

现, 学生对熟悉的人、身边的事, 以及自己的进步与成功特别感兴趣, 且能从中产生内驱力, 使自己再奋进前行 (其实成人也是如此) 。如有一学生的作文《割麦大有学问》, 写得生动形象, 且有一定深意。老师在课堂上给以称赞, 并读给大家听。这位学生很受鼓舞, 此后对作文产生了浓厚兴趣, 作文水平提高很快。还有一位学生写了一篇读后感, 很有内涵, 条理也很清晰。在校园广播播出后, 他也同样产生了强烈的写作热情, 以前平常不能按时交的作文, 后来不但能按时交, 有时还能一次交两篇。校园广播组成员具有开放性, 除固定几个学生外, 尽可能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谁的文章写得较好, 就可以自己到广播组播出自己的文章。这样学生有了体验的机会, 对作文又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写出的文章也有了较高的水平。

4. 自编校园习作集, 鼓动学生。

我校语文组常年指导学生办校刊《山里红》, 刊登学生优秀习作, 对学生影响很大, 使学生的写作兴趣有了很大的提高, 写作水平也显著提高了。《山里红》刊发学生优秀作文和学生自愿交上来的习作稿件。稿件先由各语文老师审阅, 发现优秀之作由学生自己工整抄写。学校给抄写者发放统一的纸张, 告诉学生要留出页面的天、地、左、右, 天地左右统一要求, 以便于美观和装订。不满整页的可以用格言、警句、古诗或插图补满。抄写后再由老师择优编排目录、页码。然后交到学校文印室进行复印, 再由学生分捡、装订, 最后成册, 发放到各班及校领导和老师手中, 一般一个月出一期。学生自己的文章能拥有读者, 这无疑是一种激励。在这种形式的影响下, 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 写作兴趣很浓。学生交稿者多, 参与者众, 活动促进了学生能力的发展。学生通过体验当作者、编辑、出版者的感觉, 他们很有成就感和自豪感。

总之, 通过以上的探索与实践, 学生对作文有了爱好, 产生了兴趣, 写作时有内容可写了, 文章不空洞了。只有有了真情实感, 学生的作文水平才会有明显的提高。学生在“作文”之外学“作文”, 不是学作文,

篇4:教资作文

2016年春节期间,央视记者随机采访路人:“什么是孝顺?”回答是众说纷纭。有人说:“孝顺,就是常回家看看。”有人说:“孝顺,就是满足老人的心愿。”有人说:“孝顺,就是要给予老人健康、快乐。”有人说:“孝顺,就是多陪伴,学会倾听。”……

面对各种孝顺的方式,请根据你的生活阅历、社会现状及掌握的历史知识等,选择一个角度来阐述你的看法。体裁不限,文体自拟,不少于800字。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构思导引】

自古以来,“孝”是中国家庭生活乃至社会生活中基本的道德规范,古代的《二十四孝》曾经影响了中国社会几百年。今天,在发展和谐的社会,人们是如何尽孝的呢?许多人认为“只要让父母感觉幸福满足就是孝顺”,但是孝顺的方式是因人而异的,远远超越了“二十四孝”的范畴。

思路一:我们可以写自己为家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让他们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比如,写在家人忙碌的时候,在看书之余洗一家人的衣服,或者学会了做饭,让劳累的父母回家能有热腾腾的饭菜,感受在家做“厨师”的快乐和家庭的温馨。

思路二:在家里,长辈有絮絮叨叨的许多话,做为晚辈要学会倾听。陪老人聊天,尊重他们的话语,只要是能表现出对长辈真心的爱戴。他们的人生经历,是晚辈的财富,认真倾听他们的故事,也就懂得了敬重。如果在外读书,心底要铭记父母劳作之苦,以书信的方式告知自己的境况。

思路三:父亲节、母亲节、感恩节。在他们特殊的节日里奉上自己精心制作的礼物,或者是一声声真情的问候。利用自己在学校美术课获得的知识,在母亲节父亲节等,送长辈一精美的贺卡,给他们一份欣喜。

其实,长辈对晚辈的付出是无私的,我们不能刻意的去表现怎样去孝顺他们,应该从自身实际出发,凭借自己的个人能力去做一点点事情而已。故而,在表现和选择文章内容时,不能做一些违背常理的事情,但也不能落入俗套,关键是在“情感真挚”“情深意切”这方面多给予关注。

【学生优秀作文一】

我们如何孝顺亲人

安徽省歙县二中高三(1)班 吴穹

百善“孝”为先,“孝”作为中华民族心理文化的积淀物,正以尊敬父母、赡养父母等崭新内容,为我们的时代所继承和发扬。因此,它可以成为当代家庭生活的道德规范而存在。“孝”也是一种亲情的感恩反馈,即对自己生身养育的父母应尽子女的本分和义务。

“孝顺”并不是个名词,而是一个动词,是要子女为父母做出让他们感到生活的幸福,心安理得的行动。“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的”,天下人子,尽孝的方式可以大相径庭,但孝心却一样。有人大而化之,有人细致入微。这也是为什么按现代伦理看古代的二十四孝,某些事情已显得不可思议,却仍然被称颂至今的道理。但如果想树立现代人孝顺的标准,无疑应该具有与时俱进的精神。

如果仅以父母是不是吃好了、穿好了来衡量,现在大部分人都可以算做高等孝子。天寒地冻时,晋朝王祥想给继母寻找鲤鱼,只能到河面上用身体融化冰层,最后还是鲤鱼自己跳出来救急。而现在,别说吃鲤鱼,就是想吃螃蟹、龙虾,也并非什么难事。更别说想吃橘子、西瓜、荔枝什么水果了。

周朝曾参之母,为了让儿子回来迎客,只能咬疼手指让其感应。现在,我们现代人用电话乃至高科技,就能成为古代人梦寐以求的千里眼、顺风耳,今后实现心理感应也未尝不可。我们还可以用营养品代替鹿乳让父母健康长寿,用蚊香驱除蚊虫换来父母好的休息环境,用空调来为父母创造舒适的生活环境,用汽车带着父母去欣赏自然风光……

随着社会进步、科技发展,让我们越来越方便于尽孝。工作繁忙,社会竞争压力大是我们现代子女面临的共同问题,但只要做到心中有父母,心中有孝道,有时候打个电话,道句问候,留下叮嘱,就可能胜过送长辈名车豪宅。

母亲节、父亲节、感恩节,这种特别的节日里你想为他们做些什么?在这样的日子里,你最想对亲人说的话又是什么,是祝福,是遗憾,还是思念,抑或是一件深埋在心头的小事。在通讯设施高速发展的今天,电话、电子邮件、视频聊天等方式,为我们生命中最爱的人祈福。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是一种人生的遗憾。“找点时间,找点空闲,带着孩子常回家看看……”这才是一份至诚的亲情,是一份人间的大爱!

【教师点评】

这是一篇结构严谨、层次分明的议论文。作者通过古今对比,分析种种孝顺的方式,在当今社会已经是举手之劳的事情,关键是身为人子,是否真的牵挂着亲人而热情的付出自己的一份心意,呼吁大家尊重父母,珍惜亲情,铭记父母对自己兢兢业业的付出。全文语言流畅,分析详尽,很好的凸现了文章的主题。

【学生优秀作文二】

儿子的同学来吃饭

安徽省歙县二中高三(1)班 吴良民

儿子打来电话说,爸,多做点饭,我带一个同学来吃饭。不等老李问话,就挂了。

老李的脑子里迅速产生一个疑问,男同学还是女同学?女同学似乎不大可能,他小子不敢。那就是男同学,男同学为什么要来我家吃饭?

儿子打乱了老李的计划。他把早上买好的面条放进冰箱,儿子的同学来了不能让他吃面条,重新奔向市场,一刻钟之后大葱、青椒、豆腐、胡萝卜、青菜就拎进了厨房,还破天荒地割了五块钱羊肉。

老李夫妻早就下崗了,奔50岁的人,只能在一亲戚的厂里做门卫,妻子在找了个扫街的活儿。儿子读高一,想想以后还有大学要读,不得不改变了生活方式,把每月一次的面条增加到了一周五次。周日才到卖肉的摊位前,切两块钱大肉,从不多买。

但是,儿子的同学要来吃饭。在儿子的同学面前不能丢份。采购的时候老李已经计划好今天的菜谱,葱爆羊肉、香菇青菜、家常豆腐外加一盘青椒胡萝卜木耳素炒,荤素搭配,色香味俱全,这应该不算丢份了。

nlc202309090954

老李系上了围裙——很久不用这玩意儿了,下面条或者炒一个简单的菜还用系围裙么。系上围裙的时候心里忽然涌上一丝幸福感,他很久没有这么认真地做饭了。豆腐是用豆瓣烧的,汤水在锅里欢快地翻腾,每一个水泡爆裂后都释放出一股奇香。老李往锅里滴了几滴白酒,顺便倒了满满一塑料瓶盖,一饮而尽。

房门有响动。老婆回来了。

老李对老婆说,今天儿子的同学来吃饭。老婆听了他的话立即出现和他相同的症状:男同学还是女同学?老李说,肯定是男同学。老婆问,为什么来吃饭?老李说,肯定是有原因的呗。老婆说,那不能吃面条。老李说,我已经把面条藏起来了。

老婆说这些话的时候,已经麻利地把地拖了一遍。只要有客人来,老婆一定会整肃环境,她非常注重维护家庭形象,他们家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客人来吃饭了。为了减免不必要的开支,他们总是很小心地回避各种社交活动。老李搬出了折叠圆桌,这张桌子现在也很少用,落满了灰尘。用热抹布擦拭后,这张桌子就鲜亮了起来。桌子鲜亮了,房间也鲜亮了起来。

菜,齐了。尽管只有四个菜,但仍然显得很丰盛,实际上,一顿午饭四个菜对老李家来说确实已经是丰盛的了。

十二点半是儿子放学到家的时间,门锁哗啦响动了一下,儿子傻笑着出现在门口,一个人。同学呢?

老李问,同学呢?老婆问,同学呢?没有同学。儿子回答。

儿子的话让老李吃了一惊,而且顿时有些失落,这顿饭菜可是特意为儿子那个同学准备的。我正要发作,儿子又说话了。老爸,今天可是你的生日呵。

儿子的话让老李鼻子发酸。

儿子打开灯,房间里显得敞亮敞亮的。这顿饭,老李喝得有点多了。

【教师点评】

文章的感人,重在情真意切。作者选取日常生活中的寻常事件,表现了尘世间最伟大的真情――父子之爱!采用先抑后扬的方式,先设置悬念,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一个关爱儿子尊重儿子的家庭,让我们看到主人公家中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与相互的尊重。文章最后点题,一切即在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儿子的孝心赫然可见。

【学生优秀作文三】

让孝跨越“能养”

安徽省歙县二中高三(1)班 章春雨

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很多人以为孝顺,就是赡养老人。在孔子看来,仅仅是抚养老人,是远远不够的,老人还需要的是更多的关心。

回看当下,从“最远的距离是不是天涯海角,而是相坐对面却低头玩手机”,到“最美的距离是一碗汤的距离”;从“百善孝为先”的道德要求到“常回家看看”的提出;从“父母在不远游”到有人歪解“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远离故乡。这些告诉我们,孝不是“能养”,孝不是富裕的物质生活下精神的孤独。生活的富足,儿女的常年不归,寄回诸多的礼物仅仅是“能养”,而非孝。

有这样一个公益广告:门铃被按响,老人欣喜地晃着颤巍巍的身子去开门,来的是送来儿子给他礼物的快递员。老人的微笑没有了色彩,脸上微暗了下来。又一年的某天门铃又响了,来的还是快递员,老人眼里的失落似落叶一样撒了满地。连续几年,不变的是来的仍是快递员,不同的却是老人的发更白了,腰更弯了。终于,当门铃再一次响起时,老人愤怒的开门,但是他却哭了,脸上还挂着许久不见的笑——儿子回家了。

在众多年轻人的眼里,电视中的儿子似乎是孝顺的,他不让父亲缺衣少食。当我们同时可以看到广告中的老人并不快乐,他需要的是家人的陪伴。

孝不是“能养”,让孝跨越“能养”吧!我们不仅需要抚养父母,还要尊重老人,多陪伴。在科技发达的今天,很多子女是常回家,但仍摆脱不了“能养”的怪圈。他们在父母口渴时,为他们倒上一杯水,但眼睛却盯着手机,连瞟都不瞟父母一眼。或是在倒水时,脸上挂着工作和学习上压力带来的烦恼,成为“色难”的又一践行者。

公益广告是现实生活的真实反映,表现了一部分人的“能养”,把“能养”当成了 “孝”。而常伴父母身边的某些人又却“不敬”,亦停留在“能养”上。孔子所言狗和马等牲畜都能得到饲养,如若不敬父母,只停留在“能养”层面上,那养父母与养牲畜又有什么区别呢?

让孝跨越“能养”,让我们在丢失孝的地方,重新寻觅那份真挚的情感吧!用心去孝,用爱让孝跨越“能养”!

【教师点评】

作者观点鲜明,言之动情。文章开门见山指出当今“孝”的误区,都以为给父母钱财就是孝顺,再结合手机低头族、工作忙碌族对待亲人冷淡无视的态度,义正词严的提出了让“孝跨越能养”,给予老人更多的关注和温暖。

【优秀学生作文四】

帮母亲烧锅

安徽省歙县二中高三(1)班 王若尘

寒假到家没两天,母亲开始忙碌着做米粿,看着面板上一大盆豆腐油渣腌菜和好的馅,还有切成小块的面团,姐系着围裙俨然继承了母亲的厨艺。看着我站在背后,母亲说厨房这么拥挤,还是看电视去,等下吃现成的,你那衣服干净,碰上锅底灰过年就不好穿了。一个揉面做粿,一个烧锅烫粿,母女俩倒也配得好。

看着姐忙着,趁着母亲起身,我钻进到仄仄的灶台,坐在窄窄的小凳上。炉口堆满了手指粗齐人高的干柴,一整捆的豆萁放在边上。我随手拆出两根豆萁,塞进火膛。母亲在锅背后说,你慢点添豆萁,不然粿烫焦成黑碳了,就给你一个人吃。

那里會呢,我在黑暗中笑着。记得小时候,都一直呆在厨房里帮母亲的。那是祖父还在世,他老人家也会做粿,逢年过节的一起围着面板做粿,我都是跟在厨房里,站在边上碍事,都躲避在灶膛前。后来,母亲做粿,我帮忙者添柴,母亲一个人做一个人烫,我是负责添柴,好多年都获表扬。

粿好了,你吃不吃?母亲在锅台前喊我。我起身看时,母亲用锅铲托着一个金黄的粿。刚吃饱的饭,等下吧,我瞧着豆萁在锅膛里碳化,然后冒出通红的火苗,高高低低热情的亲吻锅底,我的脸庞感觉热乎乎的,温馨的感觉不自禁的涌上来。

豆萁烧过,再添一把,我在灶膛前一点都不显得忙。童年的记忆,少年的梦想每个过年我都在变化。可是,在灶膛前低头添柴,然后抬头跟母亲说话,这样的场景却是十几年没有变化。

此时厨房在各种嘈杂而温馨的声音中,有着浑厚拍打面团的声音,有着菜油灼热的尖锐声,还有水开那清脆的提醒声,高高低低的成了过年厨房里一首交响曲,厨房里没有音乐家,却伴奏出这和谐的旋律。

手里忙着事,嘴上却不闲着。我在县城读书,难得回家,今年的菊花啊,明年的茶棵,栏里的肥猪和舍里的鸡鸭,还有舅舅家去年嫁的女儿生小孩了,今年正月又有女儿要嫁了。絮絮叨叨的唠嗑,我感受着多年不变的村巷新闻和乡村琐事。

粿全部做好烫好,才八点钟。寂寞的山村,夜晚只有电视相伴。当然,等一家人都坐在电视前的时候,又可以继续聊未尽的话题。山村的冬夜寒意阵阵,电视节目虽然精彩纷呈,也有火篮焐手烤脚,怀念的依然是厨房帮忙烧锅闲聊的快乐……

【教师点评】

文章看似写在厨房帮助母亲烧锅这寻常小事,却折射出“我”对母亲的尊重和家的温暖。作者观察细致,描述厨房事件词语生动、流畅,彰显着乡村生活的美好和家庭的幸福。

篇5:教资真题

One day, a man called the taxi company to get a taxi to go to the airport, but after a very long time, the taxi did not come.He called the girl in the taxi company again.The girl in the taxi company said, “ the taxi has not come, but you need not to worry about it as the airplane is always late.” the man answered, “certainly, the airplane will be late this morning, because I happen to be flying it.”

3.基本要求:(1)朗读所给段落。(2)配合教学内容适当的板书。

(3)针对该段落中的划线部分,设计相应的阅读后教学活动。(4)试讲时间:约10分钟。(5)用英文试讲。

2.试讲题目:阅读教学试讲 2.内容:

Class 9 had a great time on the school trip.They went to Blue Water Aquarium for the day.First they visited the visitors center and watched about sharks.Then they watched a dolphin show.After that, they went to the outdoor Pool and saw a big octopus.After lunch, they went to the Gift Shop and bought lots of gifts.Finally, tired but happy, they took the bus back to school.At the end of the day, the science teacher was very happy because the class monitor cleaned the bus after the trip.3.基本要求:(1)朗读所给段落。(2)配合教学内容适当的板书。

(3)针对该段落中的划线部分,设计相应的阅读后教学活动。(4)试讲时间:约10分钟。(5)用英文试讲。

教师资格证中学英语面试真题三 1.写作教学试讲 2.内容: Dear Editor, I am writing to say that I am against building a new zoo in our town.Zoos are terrible places for animals to live.I’ve visited a lot of zoos in my life, and I have never seen one I liked or one that was suitable for animals to live in.Just last week, I visited a zoo and couldn’t believe what I saw.The animals are kept in tiny cages and can hardly move at all.And they are only given food once a day.Is this a good way for animals to live? I don’t think so.Sincerely, Disgusted 3 基本要求:

(1)朗读所给短信。

(2)配合教学内容适当的板书。(3)针对该短信的体裁与结构特征,设计相应的书信写作教学活动。(4)试讲时间:约10分钟。(5)用英文试讲。

教师资格证中学英语面试真题四 1.试讲题目:词汇讲学试讲 2.内容:

在初中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复习时,周老师希望帮助学生巩固以下的词汇;

Soccer, strawberry,hamburgers, baseball, enjoy, difficult, boring, uncle,practice 3.基本要求:

(1)朗读所给单词。

(2)配合教学内容适当的板书。

(3)针对所提供的词汇,设计词汇巩固性教学活动。(4)试讲时间:约10分钟。

2013下半年全国教师资格证考试面试真题(中学英语:高中英语)结构化试题(5分钟)汉语问答题:1.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起着榜样作用”,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学生喜欢老师,才会喜欢老师的课。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看法。

英文试讲题(语法讲解,10分钟)

One of the favorite events is the dog-sled race, in which teams of about six husky dogs pull long sleds at great speeds along a snowy track.One person runs behind the sled, shouting to the dogs to encourage them.The sound of the dogs barking, the calls of the drivers and the shouts of the crowd make an exciting Northern experience.The dogs are beautiful strong animals, with long, thick fur and many with blue eyes.读一遍短文,并对文中的语法进行讲解。

试讲后英文问答(5分钟)

What’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3 words: shouting, barking and exciting? Do these 3 words have the same functions?

教师资格证中学英语面试真题一 教授turn up, apologize, keep her word

Li Fang was heart-broken.It was Valentine’s Day and Hu Jin had said she would meet him at the coffee shop after work.But she didn’t turn up.She could be with her friends right now laughing at him.She said she would be there at seven o’clock, and he thought she would keep her word.He had looked forward to meeting her all day, and now he was alone with his roses and chocolates, like a fool.Well, he was not going to hold his breath for her to apologize.He would drown his sadness in coffee.试讲要求:

(1)全英文授课

(2)要求师生互动

篇6:教资小学综合素质

一、单项选择题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规定,明知校舍或者教育教学设施有危险,而不采取措施,造成人员伤亡或者重大财产损失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A.民事责任B.刑事责任 C.一般责任D.行政责任 2.教育法律关系不包括()A.学校与家长B.学校与社会 C.学校与学生D.学校与教师

3.下列符合生物学意义的食物链的是()A.营养物质→鼠→蛇→鹰B.大米→鼠→蛇→人 C.青草→鼠→蛇→鹰D.阳光→草→鼠→蛇→人 4.我国面积最大的平原是()A.东北平原B.华北平原 C.长江中下游平原D.成都平原 5.雕塑《大卫》是()的作品。A.达·芬奇B.米开朗基罗 C.拉斐尔D.鲁本斯

6.秦汉时期设立的国家音乐机构是()A.乐府B.太常寺 C.鼓吹署D.教坊

7.如果用百度搜索引擎搜索网站内关于初等教育方面的信息,则使用()A.insite:初等教育B.site:初等教育 C.初等教育site:D.初等教育insite: 8.下列倡议与“节能减排”的主题不符合的是()A.提倡多步行多骑自行车,少开家庭轿车 B.提倡使用环保购物袋,减少塑料垃圾 C.提倡少用空调,减少用电

D.提倡城市亮丽工程通宵亮灯,美化城市 9.下列关于多媒体的叙述,错误的是()A.媒体是指信息表示和传播的载体,它向人们传递各种信息 B.多媒体计算机系统就是有声卡的计算机系统

C.多媒体技术是指计算机技术把多媒体综合一体化,并进行加工处理的技术 D.多媒体技术要求各种媒体都必须数字化

二、写作题

1.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好老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是这样一个人,他热爱孩子,感到和孩子在一起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们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马克思说:“只能用爱来交换爱,只能用信任来交换信任。”高尔基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才会教育孩子。”

请以“师爱”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1000字以上的作文。

答案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B【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七十三条规定,明知校舍或者教育教学设施有危险,而不采取措施,造成人员伤亡或者重大财产损失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A【解析】在教育领域内,学校与政府、学校与社会、学校与教师、学校与学生的关系因为有相应的法律规定,故皆属于教育法律关系。3.C【解析】食物链的书写应从生产者即植物开始,到消费者结束,中间用箭头隔开。鼠是植食性动物,所吃的食物中有营养物质,还有不能消化吸收的成分,此食物链中缺少生产者,因此A项错误;大米是植物的一部分,不是生产者,而食物链必须从生产者开始,人也不以蛇为主要食物,因此B项错误;阳光是非生物部分,既不属于生产者也不属于消费者,食物链的概念未包括非生物部分,因此D项错误;C项的食物链正确的表示了生产者青草与消费者鼠、蛇、鹰它们四者的关系。4.A【解析】略。

5.B【解析】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被称为“文艺复兴三杰”,《大卫》是米开朗基罗的代表性雕塑作品。鲁本斯是巴洛克艺术的典型代表画家。6.A【解析】“汉承秦制”,于公元前112年设立了“乐府”,是以采集改编民间音乐为主的音乐机构。7.C【解析】略。

8.D【解析】通宵亮灯会浪费很多的电能,不利于“节能减排”,符合题意。9.B【解析】多媒体计算机系统由多媒体硬件系统和多媒体软件系统组成,因此B项错误。

二、写作(参考范文)1.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

谈起教师的形象,人们可以说出许多赞美之词,如园丁、蜡烛、人梯等。但我认为,作为教师,我们首先要有爱心,也就是爱学生。

优秀教师在教育方法上是千差万别、各有千秋的,但有一点却是共同的,那就是对学生的爱。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人类的希望,革命事业的接班人。教师要以满腔的热忱和高度的责任感去热爱他们、关心他们,及时地培养和教育他们,细心地呵护他们,做他们的亲密朋友和指导者。特级教师斯霞说:“人民教师对学生的爱,是爱祖国、爱人民、爱教育事业的集中表现。”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这是古今中外教育家的共识。陶行知曾提出“爱满天下”,因此他才能做到“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正是因为教师有了无私的爱,教师在人们心中才变得崇高起来。我自任班主任以来,时时处处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课余时间加入学生行列,和他们一起做游戏、谈心,给他们讲英雄人物的故事。学生遇到不顺心的事,我及时开导、教育他们,他们也乐意对我说心里话。在一次作文课上,我让学生写“你最敬佩的一个人”,结果全班学生竟都是写我这个班主任老师的,写我如何关心他们,如何教育他们等。由此可见,爱学生的教师才能得到学生的尊重。

教师的爱不是一般的爱,它是严与爱结合的理智的爱、科学的爱,它体现的是党和人民对下一代的关怀。师爱尤其体现在对后进生的爱上。好教师对后进生不是“头痛”而是“心疼”,他们不歧视后进生,对后进生给予厚爱。记得刚接手这个班时,班上有两名学生,曾被许多老师认为是“朽木”,在全校是出了名的调皮蛋。但我并不因此而对这两个学生斥责、挖苦。我通过观察、家访、个别谈心等方式了解他们,发现他们并非“朽木”,而是由于家庭条件太差而影响了学习。为此,我首先给他俩买了一些学习用品,还发动全班学生向他俩伸出援助之手。两个星期后,他俩的思想状况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再没有学生反映他俩搞破坏、违反纪律了。更可喜的是,一个月过后,他俩在一次语文测验中竟考了六十多分,以后他俩的成绩是稳步上升。由此可见,教师的爱有巨大的感染力,它是教育的桥梁。有了爱,师生之间才能思想相通,情感交融。一般来说,教师的爱能吸引学生喜欢上课。师爱还有助于激活孩子的思维,在爱的氛围中,人的想象就丰富了,思维就能达到较高的水平。

教师爱学生是教师搞好教育工作的前提条件,是教师形象的重要标志。假如一个教师讨厌学生,对学生讽刺、谩骂,那他不但教育不好学生,而且还有损自己的形象。

上一篇:形势与政策 心得论文下一篇:村镇建筑设计防火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