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就是执行力

2024-05-23

领导就是执行力(精选8篇)

篇1:领导就是执行力

執行力是近年來工商界比較熱門的話題,對執行力的困惑、關注和探討一直就沒有停止過。那麼,執行力究竟是個什麼東西?執行力關係到那些人群?執行力體現在哪些方面?如何才能培養企業的執行力?

世界組織行為學大師、領導力大師保羅-赫塞博士(Dr Paul Hersey)曾經說過:成功企業的經驗和研究結論表明,“執行力”問題就是“領導力”問題!

赫塞博士的話可謂“一語驚人”,它直接揭示了執行力的本質——領導力!

1、戴爾的成功:邁克爾-戴爾本人執行力的體現

戴爾電腦是個很好的案例,戴爾電腦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可以歸結為創始人邁克爾-戴爾先生的執行力。用前戴爾亞太採購負責人方國健的話說就是:“邁克爾-戴爾的特質之一是極有遠見,他通常在認定一個大方向以後就親自披掛上陣,帶領全公司徹底執行。”

有兩個例子是邁克爾-戴爾本人領導力(執行力)作用的明證:

一個例子是戴爾電腦推動國際互聯網的深度運用與普及化的過程。邁克爾-戴爾很早就意識到,互聯網將徹底改變人的生活形態與工作習慣,而且是直銷的一種利器,有必要大力宣傳、推動對互聯網的重視。為了做好這項工作,邁克爾-戴爾安排在公司內部到處張貼一種大海報,在這章海報上,邁克爾-戴爾本人一臉酷相,半側著身子,一手直指向畫外(觀眾),海報上印了一行大字:“Michael wants you to know the net!(邁克爾希望你把互聯網搞通!)”戴爾還在好幾個公開演講中熱情洋溢地重申他對互聯網的看法。此番努力的結果是:戴爾電腦有70%的營業額可以通過網路下單成交,公司的多數管理制度及工具可以在網路上實行。

另一個案例是關於戴爾公司供應商的選擇管理。戴爾電腦是依靠OEM模式來運營的企業,原材料供應商和產品製造商的管理是戴爾公司的關鍵,戴爾本人非常重視,不僅對各個供應商的報價和產品標準細節瞭若指掌,不僅派高級管理人員不斷巡視這些廠家,而且每年要親自到供應商的生產現場考察數次,對生產細節深究不已。

2、容易被領導人忽視的一面:選拔人才

如果仔細觀察那些長盛不衰的企業,觀察最高管理者和最高執行者,你就會發現,它們的領導人都非常重視人員的選拔。GE前CEO傑克-韋爾奇曾經說過:“管得少,就是管得好。”如何才能管得又少又好呢?答案是:用人是關鍵!優秀的領導人每年都會把大量的精力花在幹部選拔上,這是領導者最重要的執行內容,3、執行能力的核心所在:對項目的追蹤和跟進

除了選人,對項目的追蹤、跟進也是企業領導人執行能力的核心所在,所有善於執行的人都會帶著宗教般的熱情來跟進自己的既定計劃。通過跟進工作能夠暴露出計畫和實際之間的差距,並迫使人們採取相應的行動來協調整個工作的進展。

此時,領導人(不一定是企業的總裁或CEO)一定要制定出一份清晰的跟進計畫:目標是什麼?誰負責這項任務?什麼時候完成?通過何種方式完成?需要動用哪些資源?下一次專案進度討論在何時進行,通過何種方式進行,將有哪些人參加?如果沒有精力對某個項目進行徹底跟進直到其最終滲透到整個組織當中,就千萬不要批准這個專案。

4、人才訓練:領導人培養團隊執行力的手段

優秀的領導者不僅自己具有強大的執行力,而且能訓練出一批一流的執行人才。傑克-韋爾奇曾經說過:“如果我們想讓員工成長,就應該去增加他們的自信心,賦予他們更多的責任。如果我們能將他們最好的想法加以利用,我們就有了贏得競爭的機會。”這句話也得到了包括保羅-赫塞博士(Dr Paul Hersey)及眾多知名工商界領導人的高度認可。實際上,領導人應該像一個火車頭,把自己與下屬的每一次會面都看成一次指導的機會,把每一件託付給下屬的事都當作鍛煉下屬的機會,把下屬的每一次進步都當作自己的進步。請記住,下屬就是你的“替身”,他的能耐越強就表示你的能耐越強,就表示你的執行力越強!

5、中層管理者的領導力:執行領導人意圖的重要保障

領導者的執行力還包括:啟發下屬認識到自身角色的重要性;告訴下屬工作的目的是什麼;讓下屬知道你對他的期望;及時告訴下屬他做得如何。只有這樣,你的監督和檢查才能順利進行。

中層管理者是企業的中層執行者。如果把企業比做人,老闆就是腦袋,負責思考企業的方向和戰略;中層是脊樑,去協助大腦傳達和執行命令到四肢——基層。可以說,中層就是老闆的“替身”,也就是支持大腦的“脊樑”。作為中層執行者,一旦周圍同仁和領導從中層身上感受到了堅定的力量,他們必然會信任中層,中層的態度必然會影響到他人的態度;反之,如果中層被畏難情緒所左右,連正常的能力都發揮不出來,那麼執行過程的“腰”就軟了。同時,中層管理者必頇是團隊成員和教練,必頇能夠激勵、讚美別人,必頇是充電器,而不是耗電器。因此,一個優秀的中層必頇具備以下執行能力:

一、領悟能力,要先弄清上司希望你做什麼,然後以此為目標來把握做事的方向和方法;

二、指揮能力,工作的分配、協調、臨場發揮,指揮的方法與語氣,激發鬥志和引導前進的能力等;

三、協調能力;

四、判斷能力;

五、創新能力等。所有這些能力都是領導力的體現,並最終體現為企業的執行力。

結語

在結束之前,讓我們重溫世界組織行為學大師、領導力大師保羅-赫塞博士(Dr Paul Hersey)的警世之言:“執行力”的本質是“領導力”!

為了適應未來的競爭環境,企業需要培養更多的具有卓越領導力的經理人。只有這樣,企業的“執行力”才會增強,企業領導人的意圖和既定戰略才會得到貫徹和實現

篇2:领导就是执行力

--明阳天下拓展培训

领导力是一种有关前瞻与规划、沟通与协调、真诚与均衡的艺术。而执行力指的是贯彻团队战略意图,完成预定目标的操作能力,是把企业战略、规划转化成为效益和成果的关键能力。通过学习和实践,我们感觉到二者之间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诚如世界组织行为学大师、领导力大师保罗-赫塞博士(Dr Paul Hersey)所说:成功企业的经验和研究结论表明,“执行力”问题就是“领导力”问题。

执行力对个人而言执行力是办事能力;对团队而言执行力就是战斗力;对企业而言执行力就是经营管理能力。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经常会碰到执行力方面的问题,譬如下达的销售计划和策划方案执行不力,影响销售指标的完成;交办的工作进展缓慢或者离预期相差甚远,这个时候我们很多人经常会责怪下面员工的执行力达不到要求。

为什么会出现执行力方面的问题呢?无非以下几种原因:

1、员工不知道干什么。

2、不知道怎么干。

3、干起来不顺畅。

4、不知道干好了有什么好处。

5、知道干不好没什么坏处。针对以上问题,解决办法有:

1、目标明确。

2、方法可行。

3、流程合理。

4、激励到位。

5、考核有效。从上可以看出,制定合理的目标、寻找有效的工作方法、规范内部流程、建立行之有效的激励考核手段机制这些解决问题的办法都与领导力xuexihr.com/h/l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也是领导力的范畴。我们在责怪员工执行力差的同时是不是也要从自身找一下原因呢?是不是我们的领导力也达不到工作岗位的要求而需要提高呢?

愿景比管理更重要,信念比指标更重要。在下达指标的时候更要善于描绘美好的愿景,营造良好的氛围,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在冷冰冰的指标和考核面前,充满人性化的鼓励和引导有时候更重要。在面对金融危机前,温总理说“信心比黄金更重要”也是这个道理。

团队比个人更重要,授权比命令更重要。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竞争面前,我们更应该时时刻刻注重发挥团队的作用,这样有利于众志成城,万众一心,勇攀高峰,个人英雄主义的做法即使侥幸成功,最后也终归会昙花一现。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对员工的信任和授权也越来越重要,市场信息瞬息万变,一线人员通过授权和提高主观能动性,方能因地制宜,因时而异,顺势而为,与时俱进,一味依赖指令是形而上学的做法。

篇3:论提高领导干部的执行力

一、提高领导干部执行力的重要性

1.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的需要。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任务。贯彻落实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 把中央的决定转化为经济发展、政治进步、社会和谐的现实推动力, 关键在于领导干部的执行力。领导干部的执行力如何, 关系到各种问题能否及时得到有效的解决, 关系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能否及时贯彻落实, 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的成败。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关键在党和各级领导干部的执行。2005年7月, 胡锦涛同志在山西考察时指出:保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各级领导干部要努力增强激发社会创造活力的本领、管理社会事务的本领、协调利益关系的本领、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本领、开展群众工作的本领、维护社会稳定的本领。“六项本领”是对广大党员干部执政能力的要求, 其直接的要求是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执行能力。良好的干部执行力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和基本保证, 是我们党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的重要环节。

3.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 体现到领导科学发展, 促进社会和谐上来。在我国社会转型、城市化推进和改革开放正向更深层次、更广领域推进的过程中, 新矛盾和新问题大量产生。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确保中央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得到落实, 如何科学应对多元利益挑战、科学治理突发性群体事件, 既是对各级党委政府执政能力的考验, 也是对各级领导干部执行力的考验。只有良好的执行力作保障, 才能促使领导干部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化为抓落实的实际行动, 转化为经济发展、政治进步、社会和谐的现实蓝图。

4.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需要。

毛泽东同志说过:“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确定后, 领导干部是关键。”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必须落实到各级领导干部的执行力上。能否自觉自动地、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是领导干部能否完成职责、尽到义务的表现。可以说, 领导干部执行力强, 就能抓住机遇, 加快发展;执行力弱, 势必贻误发展, 影响建设。提高领导干部执行力, 是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领导干部是否有执行力, 是检验领导干部称职与否的首要标准。

二、提高领导干部执行力的途径

(一) 培育政治品质

1.在党性修养上树立标杆。

领导干部的党性修养, 是提高执行力的重要保障。邓小平同志说过:“政治路线确定了, 要用人来具体贯彻执行。用什么样的人来执行, 用赞成党的政治路线的人, 还是不赞成的人, 或者是用持中间态度的人来执行, 结果不一样。”领导干部要始终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摆在第一位, 始终树立忠诚、敬业、责任、服从的理念, 在思想和行动上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确保中央政令畅通, 切实增强贯彻执行上级重大决策部署的坚定性和自觉性。

2.在思想品行上树立标杆。

领导干部的思想品行是一个组织的风向标, 是干部职工的参照物。孔子说:“为政以德, 譬如北辰, 居其所而众星拱之。”领导干部只有在政治上与党中央和上级党组织保持高度一致, 提升政治品质, 才能立场坚定, 避免执行中的主观性。只有时刻想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 想到党员的权利和义务, 以良好的个人操守成为社会的典范, 以高尚的道德品行成为干部的表率, 才能赢得干部群众的尊重和信赖, 也才能让执行力产生带动力。

3.在工作作风上树立标杆。

作风问题既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 也直接影响到党的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党员干部直接面对广大群众, 是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具体实践者。对当代政府, 人们希望得到更公正、更廉洁、更优质、更高效的公共服务, 转变政府职能的价值取向就是建立服务型政府。领导干部必须转变执行观念, 强化服务意识、公共意识、大局意识, 坚持求真务实, 以优良的作风诠释党和政府的形象, 树立干部队伍的公信力。

4.在进取状态上树立标杆。

保持进取心是提高领导干部执行力的内在动力, 也是增强执行坚定性的重要保证。良好的进取状态主要体现于工作的责任心和精神状态。领导干部对工作要有激情, 要始终保持昂扬的状态, 坚定“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信心和决心。要始终保持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意志, 才能化解前进中的矛盾和困难, 才能带领干部创业创新。

(二) 提升能力素质

1.提高政策理解力。

政策理解力, 是指领导干部正确理解上级政策的内容和精神实质的能力, 主要表现在正确判断形势的预测力、科学把握全局的领会力、推动组织执行的计划力上。“没有金刚钻, 不揽瓷器活。”领导干部提高政策理解力, 首先必须要认真学习并深刻理解政策。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只有通过各级领导干部的透彻领会、深刻把握和高度认同, 才能变成一种自觉的执行力量, 才能使执行更加全面、规范、完整、准确, 保证党的各项方针、政策以及规章制度真正落到实处。

2.提高战略决策力。

战略决策力是将上级精神转化为决策部署、真正落到实处的能力。拿破仑说:“世界上有两种东西最有力量, 一是剑, 二是思想, 而思想比剑更有力量。”思想的高度, 就是战略决策的高度。领导干部要加强对事关全局和影响深远的关键因素的研究, 善于把握全局, 把握形势, 立足当前, 着眼长远, 培养战略思维和宏观思考问题的能力, 在谋划决策中整体考虑、系统规划, 增强控制力, 推动各项政策的顺利执行。

3.提高组织协调力。

执行的过程是一种组织行为, 离不开分工协作, 这就需要领导干部具备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领导干部要善于做沟通和协调工作, 要统率和调动各方力量, 发挥各种积极性, 最大限度地发掘各种资源, 有效地进行组织实施。同时要适应社会利益多样化的新情况, 善于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 兼顾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 体现社会公平、利益共享、共同发展的价值取向。

4.提高实践创造力。

创造力是指领导干部在坚持政策原则性基础上, 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变通地执行政策并取得实际成效的能力。面对新情况、新问题, 领导干部要善于找准上级决策精神与本地本部门实际的结合点和切入点, 把实施决策的原则性和解决问题的灵活性统一起来, 提出切实可行的实施思路和具体措施, 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5.提高决断应变力。

事物的发展具有不确定性, 在执行政策的过程中, 必然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 需要领导干部临时决策。决断能力是领导干部不可或缺的。领导干部在复杂问题面前, 既要保持清醒的头脑, 遇事不慌, 又要能学会快速适应, 灵活变通, 抓住机遇, 果断决策, 因时、因地、因事而变, 以较强的应变决断能力, 适应不断变化的新情况新问题。

(三) 摆正自身位置

1.摆正自身在全局中的位置。

领导干部是执政能力的主体, 党的执政思路、执政意图、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的落实, 最终都是要通过各级领导干部的贯彻执行来完成。“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领导干部要深刻认识自身在全局中的位置和作用, 注意自觉的角色定位, 认清自己的角色, 做知识、经验和智慧的传播者, 做联合群众、设计组织、执行政策的控制者, 做领导技能的传播者和未来潜在领导的培养者。

2.摆正自身在执行体系中的位置。

领导执行过程也是领导执行责任划分的一个过程。传统的管理理念认为, 领导者是决策者, 而执行是下属的事情。究其原因是一些领导干部不能正确认识领导角色包括决策与执行双重职能的内涵。在领导活动中, 领导干部既是决策者, 也是执行者和实践者。

3.摆正自身在组织系统中的位置。

领导干部因其在组织系统中的位置不同, 在执行中的作用和职能也是不同的。高层领导在执行中要“做正确的事”, 把握方向、勾画愿景、策划战略;基层领导在执行中要“正确做事”, 严格按照上级决策要求, 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中层领导处于组织结构的中间位置, 既要“做正确的事”, 又要“正确做事”, 上情下达, 下情上达, 承上启下, 发挥组织执行的中坚和脊梁作用。

(四) 完善执行程序

1.做好执行准备。

“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领导干部在执行前, 要善于分析执行条件, 包括认同程度分析、人员素质分析、物质条件分析、法律条件分析等, 搞清执行什么、怎么执行、靠谁执行。要认真制定执行计划, 保证执行连续性、完整性和实际可操作性, 解决好做什么、谁来做、怎么做等问题。

2.规范执行流程。

执行流程主要包含组织、控制、应变、指挥、沟通协调等环节。规范执行流程, 目的是进行有效控制。领导干部要善于科学制定执行工作流程, 在环节和细节上将执行力贯穿指导、指挥协调全过程, 推动决策部署的落实。同时, 要善于根据不断发展变化的形势, 及时对工作流程进行调整、对规定进行修正, 使之更加符合工作实际和发展要求, 使执行流程和力量组织更具可行性。

3.把握执行关键。

领导干部要善于抓住执行的关键, 把握重点, 主攻薄弱点, 突破关节点, 解决难点, 争取最佳的效果。把握重点, 就是要注意立足全面和着眼总体战略, 把握政策执行的关键因素。主攻薄弱点, 就是要研究分析产生薄弱点的原因和薄弱的程度, 对症下药, 多策并举, 力求在短时间内解决薄弱问题。突破关节点, 就是要紧紧抓住“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环节, 集中优势力量攻坚。解决难点, 就是要把主要力量放在难点的分析和解决上, 发力攻坚, 达到势如破竹的效果, 迅速打开工作局面。

4.应对执行之变。

当前, 中国正处于这样一个转型期:价值观日益多元、阶层利益分化、社会矛盾多发。正确处理突发性事件, 是各级党委政府部门越来越重要的职能, 也是领导干部执行力建设的重要内容。领导干部要善于增强工作的前瞻性和预见性, 在各类突发性事件到来时, 能够变通、灵活地执行工作流程, 特事特办、急事急办、快事快办, 确保各类突发性事件及时得到妥善解决, 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性事件带来的负面影响。

5.做好执行评估。

执行效果评估是检验决策是否科学, 检验领导执行是否富有成效的重要手段。执行评估主要包括目标完成度、工作进度、工作效率、工作质量与数量、工作制度、措施的有效性、工作人员的情绪情况等。通过执行情况的全面监测、考核、分析和评价, 不断改善执行手段, 提高执行的创造性和执行效率。

(五) 增强领导艺术

1.吃透上情, 领会实质。

增进领导方法和领导艺术的前提, 是加强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学习, 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 做到把政策真正吃透, 从总体上、趋势上和客观规律上把握政策, 防止在执行中避免发生教条主义和极端偏执, 从而更好地实现政策目标。如果离开对上情的深入了解, 就可能产生偏离实际的盲目行动, 达不到政策的预期目标。

2.掌握下情, 实事求是。

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 具体问题具体对待, 是提高执行力的核心。领导干部要善于把党的各项方针政策与当地当时的具体情况和工作实际结合起来, 深入基层, 调查研究, 总结经验, 探索规律, 真正摸清下情和了解各方面的真实情况, 才能在执行政策时有的放矢, 进而指导工作, 解决问题。

3.坚持原则, 灵活变通。

是否合乎政策的基本精神, 是衡量执行政策合理与否的标准和尺度。对于政策的要求, 决不能随意更改, 更不能拒不执行。同时, 一切符合政策精神的灵活变通都是正确的, 领导干部要善于在坚持政策原则的基础上, 进行方式方法的灵活变通, 以实现政策和实际相结合, 从而更好地落实上级的政策。

4.带头示范, 有效沟通。

“群雁高飞头雁领。”领导干部贯彻执行政策, 必须率先垂范, 以身作则, 身体力行, 要求群众做到的, 自己必须首先做到。执行离不开沟通。执行就是领导者和执行者之间的沟通互动过程:领导者要知道执行者干得怎么样, 执行者要知道领导者怎样评判和对待执行的效果。有效的沟通才能提升组织的整体执行力。

5.依靠团队, 充分授权。

执行不仅需要个体, 更需要团队。打造一个有战斗力的团队, 是执行的保证。大雁在飞行时总喜欢排成“一”字或“人”字, 因为在这种队形中, 每只大雁扇动翅膀都会为紧随其后的同伴增添一股向上的力量。团结就是力量, 合作才能共赢。同时, 没有完美的个人, 只有完美的团队, 领导者个人的不足可以通过强有力的团队得到弥补。领导干部不可能事必躬亲, 这就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科学授权, 适度授权比合理分工更重要。

篇4:执行力就是竞争力

执行力就是学校发展的竞争力。中层干部作为学校发展的中坚力量,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其执行力的强弱,直接决定学校的办学质量。如果中层干部不得力,学校就不能政令畅通,或执行不力,或事倍功半,这都将阻碍学校的迅速发展。

中层干部应具有哪些执行力

中层干部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要做好管理工作,关键在于布置与检查的落实上,在于调动系统进行有效管理上。执行力强的中层干部总是善于思考、主次分明、指挥有方、协调有度。中层干部应该具有以下八种执行力。

领悟能力。学校工作是常规工作,学校的决策也是公开透明的,但是我们在做任何一件事之前,都要弄清楚它的目的意义,便于我们制订工作方案,首先是方向正确,其次是措施有力,这就需要“悟性”。千万不要一知半解就埋头苦干,到头来落得前功尽弃。想好了再做一件事,胜过草率地做十件事。

计划能力。一项工作要做得有头绪,有重点,必须计划行事。计划的制订要有轻重缓急,要列出行事历,分工明确,职责清楚。立足今天,着眼未来,不断理清明天、后天、下周、下月,甚至下学年的计划,越是有前瞻性,工作就越顺手。

指挥能力。计划周密,需要有效有力地执行,因此,统一下属的工作方向,适度的指挥是必要的。指挥一项工作,要考虑量的大小,专业的对应性,和谐的人际关系,指挥的激励性语言。

控制能力。控制就是执行制度进行考核,确保各项工作的落实。要不怕得罪人,怕得罪少数人实际上得罪了多数人,这是一种不公平,是对制度的不恭。要加大力度制止“三乱”、要有敢于负责、不怕得罪人的精神,“好好先生”当不得。

协调能力。应该说一项工作从领悟到计划,从指挥到控制,不会有问题了。但在实际工作中,中层干部必须花一定的时间协调方方面面的工作。比如大到各处室、部门、年级组新学期工作任务和人员的分配,小到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都需要协调。

授权能力。权力对中层干部来说就是一种责任。给“权”就是给“事”,一个部门的人琢磨事,肯定胜过一个脑袋琢磨事,给“事”也就是给一份“责任”,在管理学中,信任他人不仅可以成就他人,同样可以成就自己,更主要的是分担事务,可以腾出手来抓重点工作。

判断能力。工作方案的执行,不可能完全与预设一致,要随着情况的变化,准确判断,冷静处理,并将结果及时汇报给领导。判断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处理的结果。因此,常常需要洞察先机,未雨绸缪。就是说,判断一件事,要有全局思想,能纵横沟通,理清因果关系,从而努力提升自己的领导能力。

创新能力。要提高执行力,还要在正确执行决策的前提下创新,事事开动脑筋,创新工作方法。善于发现新问题,研究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如果有了创新,将会速度更快,力度更大,效果更好。

中层干部执行力存在的问题

得过且过,蜻蜓点水——应付执行。学校的决定或布置的工作,不去认真执行,不求实效,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随便对付走过场。

断章取义,为我所用——选择执行。执行上级指示拈轻怕重,有利则干,无利则推。甚至开口讲价钱,伸手要利益,稍有不满意,工作搁浅。

上不推,下不动——被动执行。工作缺乏主动性,推一推,动一动,甚至是“铁牛”的屁股推不动。当一项工作需要多方参与配合时,有的部门左推右挡,以没人、没钱、没时间为借口,要么不愿参与,要么不负责任,要么出勤不出力。

照抄照搬,本本主义——机械执行。缺乏创新意识,求稳怕乱。没有干事创业的锐气、化解矛盾的勇气、攻坚克难的志气,遇到矛盾绕着走,致使一些疑难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

令不行,禁不止——拒不执行。对三令五申的事,充耳不闻,无动于衷;或阳奉阴违,表里不一,当面说好、背后“放炮”;或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我行我素;或用条条框框作挡箭牌,拖着不办、顶着不办。

中层干部提高执行力的方法

树立执行观念。观念决定思想,思想支配行为,行为决定结果。观念是行动的基础与核心,有好的观念才会有好的执行。观念不同于一般的方法,方法只能解决具体问题,但是观念却能从根本上改变一个人的素质,改变一个人的行为方式。

提高学习能力。当今时代,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更新不断加快,当今社会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学习力的竞争,谁能又快又有效率地学习,谁就能赢得未来、赢得发展、赢得主动,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重视学习,善于学习,终生学习。

热爱本职工作。作为中层干部,不论在哪个工作岗位,都必须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不能把自己的工作和手中的权力,当作一门谋生的职业,而要把它当成为单位为职工谋利益的光荣职责,只有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才能使自己的工作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

有创新思维。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中层干部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敢于突破思维定势和传统经验的束缚,善于创新。在遇到问题的时候,要不断地追问为什么,多思考几个为什么,我们的思想就会逐渐变得深刻,就会发现许多未见事物,就可能打开创新之门。

打造团队精神。只有优秀的团队,才有强大的执行力。也只有执行力得到不断提升,才能打造出高绩效团队。中层干部应注意培养班子成员的团结协作意识,更应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身体力行。中层干部有较强的示范带头作用,才能增强团队的执行力,否则团队就会软弱涣散,没有执行力,耽误工作。

掌握科学的执行方法。在现实工作中,许多干部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究竟选择哪个办法才最科学?相同的目的,不同的方法,执行的效果却大相径庭。所以说,提高执行力,关键要得法。执行是方法的表现,方法是执行的载体和手段;执行只有依靠方法才能实现,方法只有通过执行才起作用。因此,加大执行力度,强化执行效果,必须熟练掌握科学的执行方法。

确立“没有任何借口”的执行态度。管理学研究表明,影响工作进程和结果的因素很多,但知识和技能是基础,态度是关键。在客观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劳动质量的优劣、工作效率的高低,取决于执行者的态度。“没有任何借口”就是下级在执行上级的正确决策、指令、部署时,要想尽一切办法,不折不扣地完成任务,绝不能有半点的推卸和搪塞,是一种服从、诚实的执行态度,一种负责、敬业的执行精神,不执行或执行不力就意味着失职,没有任何借口可讲。

要有科学的分工。要提高执行力,就必须杜绝“三个和尚没水喝”的现象,切实做到“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同时必须提出衡量个人努力程度的指标,这样才能使个人的努力更科学地体现出来,从而更有效激励先进者,鞭策落后者。因此,在任务面前,科学合理地安排、严谨地管理很重要。如果没有让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管理就会效率不高,甚至无法开展。在分工中,除了要做到科学、公平、公正、公开外,还要做到精细。

篇5:工作态度就是执行力

一个好项目的实施是一个系统性过程,需要有一个完整、周密的策划。但如果整个过程策划的很完美、很周全,而所有人都不去配合执行,那么这个项目仍将会事与愿违,计划落空.

从这一点来讲,员工的工作态度和配合程度是一个关键问题。它关系着每一件事情能否顺利进行和最终结果。体现在公司日常工作中的执行力层面。而执行过程又是一个系统流程,要求在这个流程中渠道畅通、人人配合、时时把控,才能使执行结果没有偏差,达到事半功倍,高效率工作。

“执行管家”正是基于这样的管理理念和工作流程特点,开发思路就是要求工作在执行的过程中能够时时把控而不至于偏离目标。它从工作任务的布置、工作任务的发布、工作任务的执行、工作任务的验收、工作结果的统计等重要环节入手,责任到具体人,落实到具体事,能使整个流程始终保持渠道畅通。任务发布者时刻能监控、把握整个流程中工作任务的进展情况和状态;执行者随时检查任务的完成情况,校正执行的偏差,及时解决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良好的执行力能使工作的各个环节时时把控。执行管家管理系统能帮助企业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提升整体执行力和团队之间的协作能力;使工作化繁为简,通过简单操作达到最终效果;统一的目标管理,将每个人职责划分清晰,目标明确,减少内部消耗;对员工工作的科学统计评价,激励员工的工作热情,帮助员工找到激情和动

篇6:浅谈执行力就是效益

2005年,在全公司范围内对余世维教授的《赢在执行》进行了系统讲解和学习,学后,感触良多。

为什么企业拥有庞大的人员队伍而在现实执行中显得如此无助?为什么战略不错、思维不错,做起来就错了?为什么每次激励大会,听听感动,想想激动,回去不动?为什么总是议而不决,决而不行,行而无果?究其根源,就是执行不力。没有执行力,就没有竞争力和生命力!为什么好的决策总是一而再、再而三地付之东流?为什么付出比计划多了10倍,结果却不到计划收益的1/10?为什么企业陷入怪圈:高层怨中层,中层怪员工,员工怨高层?—— 一切皆因执行力。

执行力是什么?其实执行力我们不大常用,我们很多时候是用的最多是贯彻落实,比如贯彻落实党的文件,贯彻落实一些讲话。如果说执行是实现既定目标的具体过程,那么执行力就是完成执行的能力和手段。你要实现目标就要讲一个过程,这样具体的过程就是执行,执行力是用来完成能力和手段。我有一个好的决策,好的目标,如何把决策目标转化为既定的计划,既定计划与目标又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是执行。执行是一种纪律,是策略不可分割的一环,执行是企业领导人首要的工作。企业的领导者不仅仅是做决策的,他更要执行。针对企业家,他首要的工作就是执行,执行力是企业文化的核心成分。如果一个企业没有文化,这个执行是肯定不行的。

提升执行力是企业领导者和每个员工所面临的一项极其重

要的任务!

执行的关键是人,它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企业领导者和每个员工的执行能力。我由此想起了“木桶效应”和“指头理论”的问题。决定木桶盛水量的是那块最短的 “木板”,决定触摸最高点的是那根最长的“指头”。企业要从平凡走向成功,就必须及时发现和补齐“最短的木板”,让企业没有人是平庸的;就必须积极发现和发挥“最长的指头”,让企业每个人是优秀的。其次是企业领导者和每个员工对执行的自觉性和责任性。我由此想起了邱少云自觉执行战场纪律,从而保证了整个战略目标的实现;无数孔繁森、焦裕禄式党员自觉执行党的纪律,从而保证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有了每个人的自觉性和责任性,才能令行禁止、高效有序,才能成为战无不胜的铁军。

随着公司战略定位的逐渐清晰,决策层提出的很多目标,在贯彻中每每流失,“无以伦比的精品工程”是多么需要强有力的支持因素。董事长适时察觉到这一问题,在2005年的职代会上指出2005年三大主题:即精细化,信息化,国际化。将这三大主题贯彻落实到我们的日常工作中就需要管理者提高执行力。那么,作为一名执行者,如何才能更好地提高执行力呢?

执行总是至上而下,计划的实施也是至上而下的,明确计划的细节与目的才能保证执行者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这需要执行者具有执着的精神,带动并激励他的团队。这里有一个关键的问题:团队建设。对员工进行深入而准确的评估,不能只注重眼下和以前的表现,要最大限度的挖掘他们的潜力,并为他提供发展的空间,给予相关知识的培训。作为公司提升的不仅仅是员工的基本技能,更要提升他们的服务质量,并建立起与顾客沟通的渠道,训练有素的员工才能真正构建企业的执行文化,那也正是我们所追求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一个优秀的执行者要保证企业的关键部门,激励使他有更好的动力做事情,建立监督反馈制度,一个是建立监督机制,也是反馈机制,反馈是非常重要的,不是所有的事情要监督,所有的事情要反馈,反馈是形成一个汇报的制度,见到下属的时候,让他自己主动去汇报,要形成一个主动汇报的习惯。这是扮演执行者的一个重要的决策。

作为执行者,他要把具体的目标转化为具体的行动方案,要标在时间表上,标注具体的运作系统,作为一个执行力所扮演的角色,他既是管理者也是执行者,他是像人的脊梁,是一个中坚力量,管理者核心的价值是执行能力。一个有执行力的管理者他还具备以下的能力:

第一是,领悟能力,上级分配给你的任务,告诉你想法以后,你是不是完全的领悟,如果你领悟不了,那你作的越好,离领导的意思越远。你的想法与上级领导整个实际的想法都会偏离。这些是领悟能力。

第二个是,指挥能力,你要给下边一些人员作这些事情,你分配工作指挥扮演这个角色,还是指挥能力和协调能力,做一件事情并不是完全独立地作这件事情,还有许多:有财务、有供应、有销售部之间的协调,有协调能力,判断能力,在企业的运作的过程。在运作的过程中遇到各方面的问题时候,能不能准备地判断事情,如何去判断、去解决?我们的执行者,要具备这五种能

力,他就具备了执行力。作为一线的执行者,根据行业的不同,有的叫做班长、组长等,在一线指挥员工作,指挥下边包括原材料机械,生产一些产品的。这是企业的出发点,企业的活力。所有的问题在一线完成,意志最终要通过现场操作来体现。作为一线执行者,要做到第一个生产者,作为企业我把生产目的、完成任务、我们执行的是完成一项工作,执行是把事情完成。这是达成一个生产目的,要达成生产目、完成任务。还有管理底下的员工,有些分配下去的活不愿意干,生产出来的产品是否有残次品,不遵守规章制度,不能做活,这是一线执行者做得事情,执行现场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我们做得一些。比如,现场管理,通过现场管理,提升每个人地良好的习惯、素养,让我们整个运作、整个生产过程在有序的、规范的、情况下作。有一个良好的生产环境,良好的生产现场是重要的,现场要管理好,至少把5S做好。

第三就是激励员工。给下属多激励。鼓励下属自己去解决,鼓励下属参与,让下属在作自己的工作中有自己。宽容员工的错误,让员工感觉是一个大家庭,让我们做事情有激情去做。大家做事情都是有弱点、自私的,用再好的方式去激励他,他也不会作。

用压力激发下属潜能,为员工设置最后期限。我的工作一定在10月31号完成,这样做是给他一个压力,产生一个动力,第二让员工有紧张感,不是慌张,始终用高的节奏去作,没有空闲的时间去抽烟,没有空闲的时间去打牌,没有空闲时间做别的事情;第二为员工设置一个竞争对手,我们可以从一个鳗鱼的故事,日本海,人们打鳗鱼打上来以后就死了,有一个老渔夫,他的鱼是活的,别人问他,你的鱼为什么是活的?他避而不答,老头死了以后,人们发现他在鱼里放上鳗鱼的天敌,有竞争对手,他的鱼才能活下来。再就是不断地该批评的批评,该鼓励的鼓励。

我们要形成一个团队的执行力,无论是老总还是员工,企业形成一个有执行力的文化,有执行力的文化是非常的重要,作为员工在这个企业里要融入进去,这才能和企业息息相关和企业利益联系一起,企业实行执行力的关键,其中一点是我们的员工必须有敬业精神,我们的企业要把企业的理念影响到每一个员工,在文化理念里,把企业文化贯穿到每一个员工心里,贯穿到团队里。

篇7:执行力就是生命力

军事上有句话:三分战略,七分执行。

道理很简单:执行能力强,排除万难,千方百计的实现战略目标。执行力弱,就会找借口,谈条件,错失良机,导致战略目标一塌糊涂。

正因为,“成也执行,败也执行”。

如何提高执行力?提高工作执行力,有两个条件,一个是工作能力一个是责任心两者孰轻孰重,责任心胜于工作能力!执行力源于责任心,责任心决定执行力。要营造增强工作责任心的氛围,以责任心提高工作执行力。有责任心的人,工作不会找借口,不会挑肥拣瘦,不会推诿扯皮,而是发挥聪明才智,想办法打开思路,千方百计化解矛盾,解决问题。

其实工作意味着责任,有了责任心,时时刻刻把工作挂在心上,抓在手上,做到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就会使我们把克服阻力、解决困难作为一种勇于担当的责任、推进工作的动力,高效完成任务,就会使我们不找借口,不患得患失,以最佳的精神状态投入工作,将自己的潜能充分发挥。

有一位管理学家曾说:“如果你能真正钉好一枚纽扣,这应该比你缝制出一件粗制滥造的衣服要更有价值”。

责任就是对职位的坚守,以责任之心提高执行力,这样才能使我们多一些实干,少一些空谈;多一些深化、细化,少一些空话;多一些激情,少一些推诿,这样才能把我们的工作完成的更好。

篇8:领导者如何打造团队执行力

一、团队执行力的含义及重要性

从单一角度来说,执行就是按照明晰的目标而不折不扣的去做。执行力是将决策或目标转化为成果的能力。而团队执行力就是把企业战略决策以最快的执行速度、以最准确点的执行尺度、以最狠的执行力度,达到最佳结果的能力。

团队执行力是企业竞争之道,是个人生存之本。团队执行力的打造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企业文化的建设与企业管理的高度有机结合,具有强大的企业文化和科学管理体制的企业团队,才会培育出无数的优秀管理者和企业优秀员工,才会最终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

二、打造优秀团队执行力的途径

企业在战略既定后,前提是要把战略按照各部门分工,实施战略规划,而后部门根据个人分工逐一落实责任,从而检验团队执行力的强弱。作为部门领导或团队的领航者,要做到以身作则、身体力行、树立威信、务实工作,这样才有利于提升领导在团队中的领导力,从而对员工产生强大的感召力,促使员工也乐意服从和跟随,严格落实领导的各项安排,做到一呼百应,以更加出色的表现完成部门战略实施。

团队执行力,不仅取决于团队领导力提升和员工的团队执行力,还取决于团队所建立的执行氛围和环境。拥有良好的执行环境,才能充分发挥个人的团队执行力。

1. 加强团队内部的沟通。

通过沟通,可以促进彼此间的交流,实现技能和能力的互补;可以统一思想,增进协作和配合;可以了解情况,反馈执行,有效地发挥团队的作用,提升团队执行力。

2. 坚持“因能定岗、人尽其才”。

每个人的能力和兴趣不是完全相同的,所适合的岗位和工作也是有差异的。这就要求团队掌握每个人的能力和特长,对人员进行科学、合理地配置。既不能“大材小用”,也不能“小马拉大车”,要做到“人尽其才”。这样才能充分利用每个人的能力和兴趣,发挥各自的特长,调动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帮助员工实现价值。

3. 树立目标。

目标是指引团队前进的旗帜,是团队发展的动力。树立明确的、可实现的目标,可以得到团队成员的认可,激发他们努力去实现目标。另外,目标还需要细化和量化,尽量做到可衡量。量化的目标,可以实现用数据说话,让大家明确掌握工作的具体标准,促使大家重视执行的力度和完成的效果,提高整个团队的团队执行力。

4. 强调执行速度。

在激烈竞争的现代社会,速度决定一切,快慢决定成败。机会人人都能看见,反应的速度、执行的速度决定了能否抓住机会,把握机会。因此,执行,就是要坚定决心,毫不犹豫,快速行动。

5. 坚持“以身作则”。

团队的执行力,需要每个人都保证强大的团队执行力。团队犹如一个链条,任何一个环节的薄弱,都会直接影响到整个团队。因此,团队的每个成员,特别是领导和关键人物,必须“律人先律己”,坚持“以身作则”。

6. 打造团队执行力文化。

团队文化,对团队执行力的强弱有很大的影响。优秀的企业文化,能统一员工的思想,增强团队的凝聚力,为实现团队目标奠定基础。

7. 建立激励体系。

实现目标,需要团队建立完善的激励体系,对员工进行及时的奖励,促使员工为实现团队的目标而努力拼搏。激励的方式有很多种,包括物质激励、精神激励、培训激励、职位晋升、情感激励等。

8. 营造竞争氛围。

竞争,能激发活力,调动员工的热情和积极性。另外,科学的竞争,能挖掘员工的潜能,提高员工的能力,树立双赢思维,促进团队成员的互相协作,实现团队与成员的共同发展。

9. 坚持“团结就是力量”,相信团队的力量。

个人的团队执行力,只有建立在团队执行力的基础上,才有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团队的每个成员,要相信团队的力量,要坚持“团结就是力量”。实行捆绑式管理,培养每个人的团队意识,以团队为核心。

上一篇:2011秋季小学校长国旗下讲话安排表下一篇:201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