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石教学设计简介

2024-05-10

搭石教学设计简介(精选8篇)

篇1:搭石教学设计简介

设计简介

《搭石》是一篇精读课文,文章语言朴实,意境优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体现了乡亲们无私奉献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本文截取了农村生活的几个非常平凡的镜头,但平凡中透出了深意,朴素中闪烁着美好的思想。本课的设计意图一是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中体会其中的人性美,二是学习作者善于从不起眼的小事中发现美,感受美。

根据新课程基本理念,针对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在本文中采用“创设情境”“读中感悟”“想象理解”等教学方法,重点以读为主,让学生在读中品味,读有所思,读有所悟。在教学设计时,我力求抓住“美”这个中心,让学生在读中感悟文中的情境“美”,心灵“美”,通过寻找“美”,感受家乡人民一心为他人着想,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传统美德。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紧紧围绕“美”这个中心,安排了五个教学环节。以“美”为立足点,直接导入,引出课题,在检查完生字的预习情况后,让学生再度课文,说说预习课文后的收获,充分发挥在学习中学生的自主性,然后在学生全面感知课文内容的情况下,点面总结引导学生理解摆搭石的乡亲都是一心为别人着想,想象一行人走过搭石时的动作美,声音美、画面美、和谐美。想家两个人过搭石和年轻人背老人过搭石的情景,让学生说说,把自己的思维过程展示出来,通过想象感受谦让美、敬老美。在品读感悟的教学环节中,引导孩子们通过想象,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学生更好地体会乡亲们的美好品德。尤其是课文中的几个重点片段,让学生在反复朗读后,抓住重点词句,细心体会,畅所欲言,感受人间真情。

在拓展延伸中,抓住“延伸点”,书写平凡小事的美,拓宽学生的语文学习。《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中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造新活动的,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因此要让学生开阔视野,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初步获得现实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语文教学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张。在拓展这一环节中,我选取了生活中一组图片,让学生欣赏,希望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让学生回忆生活中能体现出美的小事,并畅谈自己的感受,让学生更广、更深地体会身边的“美”,感受人间的真情。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也是感情的升华。引导学生通过与文本的对话,实现文本的熏陶感染作用,实现情感态度价值的维度目标。

作业环节,让学生写一写生活中体现美的故事,让学生学习作者善于从小事中发现美,写出美的方法,再次感受人性美。

板书作为课堂的浓缩,力求精简,展现课堂的精华。

总之,本节课,我以学生为主,通过朗读体会,情感交流,让学生深入文本,体验搭石的美,并安排小练笔,让学生回忆平凡的美。设想总是偏向完美,然而教学却是一项充满遗憾的艺术,希望在我的课堂里,我和学生都能有所得,有所提高。

篇2:搭石教学设计简介

1、学习课文2~5自然段,理解“理所当然”“协调有序”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重点段。

3、感受乡亲们相亲相爱、友好互助、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一、复习导入,自主寻美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21课《搭石》,请看老师书写课题。

2、通过上节课学习我们知道就这几块普普通通的搭石,构成了这里一道亮丽的风景(板书)需要我们用心去体会,去感受的。

3、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着刘章爷爷,跟随着家乡的人们一块去走走搭石吧

请大家静静地默读2-4自然段,用波浪线划出家乡的人们走搭石的相关语句,再想一想那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二、深入体会,品味搭石

交流:学生说到哪句话,就随机教学哪一小节

预设:第三自然段:众人走搭石图

从哪儿体会到这幅画面的美呢?

1、抓住重点词协调有序来体会

A、怎样的动作才是协调有序的呢?让我们加入到走搭石的人群中,合作着读一读。

B、再次引读: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没有人踩脚,没有人跌入水中,该是有人指挥吧?(没有)对,其实又没有人指挥,那么默契,那么有序,这样的动作就叫做――协调有序

2、抓住“清波漾漾 人影绰绰”体会到画面的美,感受到水波和人影都很美。

理解: “人影绰绰”的“绰”是什么意思?

3、想象 “清波漾漾 人影绰绰”在文中描绘的是怎样的画面?

4、听你这么一描述,我感受到水光、人影两相和的美!像画一样――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5、大家的朗读把我带到了画前,谁能把大家带进画里呢?(抽生赛读)

6、同学们,刘章爷爷在大山里工作了13年,每年都有200多天走在搭石上,他常常看到这样的情景,读―― (生齐读)刘章爷爷在搭石上一遍遍走,一遍遍数,一天走上62道,一共踏过了166400多道搭石啊,他怎能忘记这样的情景,生再次融情朗读。

总结:是呀,这一行人在搭石上走出了协调之美,这的确是家乡的――一道风景

预设:第四自然段:谦让搭石图

过渡:行人走搭石是美丽的风景,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地走搭石,又是怎样的情景呢?谁来读读文中的句子?自由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找到相应的句子。

1、指名读。你体会到了什么? (心灵很美,是一种互相谦让的美)

2、让我们再来一起感受一下这种美吧!齐读。

3、如果碰上青年和老人来走搭石,又是怎么样的情景呢?(哪个词语打动了你?)谈谈你的体会,抓住伏、理所当然加以体会

(1)过了溪后,你需要老人向你道谢吗?(不需要)为什么?(这是理所当然的事)听了你们的回答,我想这个老人年轻的时候一定也伏下身子帮助过别人,因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事;

(2)当这个年青人老了的时候,也必然会有人去背他,因为――

这是理所当然的事。透过这一代又一代人的“理所当然”,你又看出了什么?(3)通过这个“伏”字,你感受到了什么?

让我们捧起书,读课文的3、4自然段,再次去感受走搭石的美。

预设:第二自然段:调整搭石图

1、指生读第二节

2、抓住文中的关联词,谁能来谈谈自己的体会

3、这些上了点年岁的人,如果发现有一块搭石不稳,心里会想什么?(融情想象)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为他人着想)

4、指导朗读。

(1)同学们谈了自己的想法,老师眼前出现了一位善良、勤劳、为别人着想的老人有没有同学通过读把老人形象再现出来?注意你们所找到的重点词。

(2)学生自己练读

(3)指读。

小结:过渡:调整搭石,让我们看到了家乡老人的善良,纯朴、勤劳、一心为他人着想的助人之美。

三、激情提升,让心飞扬。

1、小小的搭石,给作者留下了那么多的回忆,

说到这儿,你觉得搭石还是普通的石头吗?从搭石的背后,从搭石上发生的故事中,你们看到的还有什么?(一颗颗善良的心、家乡人的无私奉献的、……)

齐读: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2、是呀,也许有一天,这条小溪,会架起桥,修起路;也许有一天,家乡的小溪上的搭石会永远地消失,但他们走搭石时留下的一幅幅优美的画面,却深深地留在每一个人的心里,因为:

齐读: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四、自由练笔、小结课堂

1、一行人走搭石的协调有序,两个人面对面走搭石的友好谦让,年轻人背老人过搭石的理所当然,搭石上发生的故事又何止这此,还会有谁从搭石上走过,还会有怎样的故事给我们留下美好的画面呢?

2、学生自由小练笔交流

篇3:《搭石》教学谈

一、以欣赏搭石美为前提

搭石是普通而平凡的, 家乡人却走出了不平凡的画面, 因而欣赏搭石之美就成了教学的重要内容。

检查预习时, 我让学生找出“什么是搭石”的句子, 初步认识搭石, 在理解词语“脱鞋绾裤、汛期”时, 进一步了解搭石的作用——为人们生活带来方便。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一行人走搭石”时, 我将课文转变成诗歌的形式, 引导学生有节奏地朗读, 先慢后快, 节奏感越来越强, 师生之间协调进行。这样, 学生对“协调有序”的理解就简单多了。接着让他们闭上眼听教师范读, 想象“人影绰绰、清波荡漾”的画面, 很自然地把他们带入到有着浓浓乡情的搭石旁边。在朗读中学生们读出诗的节奏美, 更读出人们走搭石的协调美。最后, 背诵积累, 在诵读中, “搭石”之美就植入内心深处了。

二、以感悟风景美为主线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这篇课文内容并不是很深, 但其间传递的情感是丰富的, 构成的风景是美好的, 这正为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提供了想象空间。整个教学紧紧围绕读、思、悟来安排。学生自读课文很快找出几个美的画面:摆搭石、调搭石、走搭石、背老人过搭石等。

如, 教学“老年人摆搭石”时, 我让学生找出关键词句后再练习朗读、感悟。他们找出“无论、怎样、只要、踏上几个来回”等词句, 读得很投入, 很动情。当老年人挽着裤腿摆搭石的画面出现在学生们面前时, 我看到了他们脸上愉快的笑容。接着让他们抓住文本空白点进行体验想象, 感悟风景, 体会人性之美。我提示学生:假如你就是一位老爷爷, 你是怎样想的?展开想象, 自己脑海中会浮现一幅怎样的摆搭石画面?同学们的参与热情很高, 都争抢着回答。有的同学说:“老年人太勤快了, 随手就摆好了搭石。”有的说:“老爷爷想, 下了一场大雨, 搭石被冲走了几块, 这怎么过河啊?赶快搬几块石头摆好吧!”在想象与表达中学生们体会到了一心为别人着想的美好心灵, 人性之美在课堂上熠熠生辉。

教学是一项留有遗憾的劳动艺术, 虽然预设时尽力考虑周全, 但真正上课时也会有达不到预设效果的时候。静心思索, 感觉这节课仍有不足之处。一是课堂评价没有针对性。对朗读教学进行有效的评价将大大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二是学生的思维有其惰性。课堂上学生表现出只喜欢简单不用动脑的问题, 对于思维含量大的问题却避而不答, 这是学生们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 更是值得我们教师深入研究的一个课题。

篇4:《搭石》教学设计

在语文教育中,言语形式更重要。我们要关注由“教教材”变成“用教材教”由“教课文”变成“用课文学语言、用语言。”由过去的分析课文内容的教学,转向以策略为导向的教学,注重读法、写法、学法的指导,以提升阅读理解能力、运用语言能力以及学习能力。

教材分析:

搭石在农村是司空见惯,而城里的孩子却是见所未见,缺少农村生活体验的城市学生,要领会文中搭石的美以及联结着家乡的小路,联结乡亲美好的情感,存在一定的困难。本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读懂字里行间的意思,更要让学生透过朴实的文字感受乡村人们走搭石的情景,感受山里的人朴实、善良的人性之美。

设计理念:

在合作探究中,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感悟,结合画面体验,感受走搭石的情景引导学生充分地研读课文,理解文本。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漾漾、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策化:

一、课前

1、大胆变革教材――将原文删减,“缩水”成一篇“粗布”文章。

2、大胆使用教材――将“粗布”文章,分段裁剪成条状,编上序号,提前放在学生的桌子上。

3、不布置预习作业。

二、课中:

(一)小组合作学习第一次:(约5分钟)

请学生将“碎片课文”重新拼接,说明拼接的道理。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让学生走进文本,担将“碎步头”文字变成“成衣”的使命。旨在理清文章脉络,了解文章主要内容。

(二)第二次小组合作(约20分钟)

独立:请学生将文章空白处补白。(约5――10分钟)

交流:相互读读同伴佳作,欣赏与提出意见均可。(约5――10分钟)

【设计意图】在语文课堂上落实“写”,这次小练笔,提供语境,提供语言环境,鼓励学生大胆与文本接轨,与作者接轨,努力呈现开放的课堂,实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取长补短,打开语文书,教师范读课文,提出要求:(约15分钟)

谁的文笔更好,谈谈你的观点。

【设计意图】“简简单单教语文”的目的是一课一得,既得意又得言,是很难的,短短四十分钟,怎么可能呢?于是,教师需要大胆取舍,在40分钟课堂的天平上,意重?言重?在乎老师的关注点。这节课到此,我的关注点应该放在“重得言,轻得意”上了。

附:《搭石》原文和“缩水后的‘粗布文’”

搭石(原文)

我的家乡有一条无名小溪,五六个小村庄分布在小溪的两岸。小溪的流水常年不断。每年汛(xùn)期,山洪暴发,溪水猛涨。山洪过后,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必须脱鞋绾(wǎn)裤。进入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秋凉以后,人们早早地将搭石摆放好。如果别处都有搭石,唯独这一处没有,人们会谴(qiǎn)责这里的人懒惰(duò)。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家乡有一句“紧走搭石慢过桥”的俗(sú)语。搭石,原本就是天然石块,踩上去难免会活动,走得快才容易保持平衡。人们走搭石不能抢路,也不能突然止步。如果前面的人突然停住,后边的人没处落脚,就会掉进水里。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xié)调有序(xù)!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chuò)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经常到山里的人,大概都见过这样的情景: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fú)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搭石(缩水后的“粗布文”)

我的家乡有一条无名小溪,五六个小村庄分布在小溪的两岸。小溪的流水常年不断。每年汛(xùn)期,山洪暴发,溪水猛涨。山洪过后,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必须脱鞋绾(wǎn)裤。进入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秋凉以后,人们早早地将搭石摆放好。如果别处都有搭石,唯独这一处没有,人们会谴(qiǎn)责这里的人懒惰(duò)。上了点年岁的人,。

家乡有一句“紧走搭石慢过桥”的俗(sú)语。搭石,原本就是天然石块,踩上去难免会活动,走得快才容易保持平衡。人们走搭石不能抢路,每当

经常到山里的人,大概都见过这样的情景: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假如遇上年迈的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

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生字词,背诵好词语,寻找《搭石》语言文字中隐藏的美。拓展阅读四年级下册《古井》,他们有异曲同工之效。

教学策划:

一、第一次小组合作:

学生生字后,组际交流:重点字词听写竞赛。

二、第二次小组合作:

教师在黑板上板书:美,学生读文,你发现了什么样的美?并有感情的读出美。

【预设】

秋凉在即,人们精心挑选平正的石头摆放在小溪中,几番精心踩踏;

――助人为乐美

急着赶路的老人,发现搭石不稳,及时调整,满意才肯离去;

――勤劳美

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致,声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充满了诗情画意;

――和谐美

如果两个人同时过溪,招手礼让,闲话家常;

――谦让美

要是谁偶遇老人,蹲身下伏,背负过溪;

――尊老美

心灵美、自然美、善良美、奉献美……

三、第三次小组合作:阅读《古井》,画出你喜欢的好词佳句,做简单批注。课文附后:

我们村的东头有一口古井。井里的水清凉可口。村里的人都到这儿取水。古井像一位温情的母亲,用她的甜美的乳汁哺育着她的儿女。

古井离我们家才十来米远。每天从晨光熹微到暮色降临,取水的人络绎不绝地从我家门前走过,桶儿叮叮当当,扁担吱悠吱悠,像一支支快乐的乡间小曲。门前的路面湿漉漉的,老是像刚下过一场春雨似的。

我们家的邻居是一对年过六旬的老人。男的是个老党员,在抗日战争时期腿负过伤,走路一瘸一拐的;女的又矮又瘦,身子很单薄,简直像一阵风能把她吹倒似的。老两口只有一个女儿,在外地教书。

乡亲们见两位老人用水有困难,这个帮着挑一担,那个帮着提一桶,老人的水缸总是满满的。两位老人多次表示,要给帮他们挑水的人一些报酬,可是谁也不肯接受。

“日子长着哩,俺们不能总让大家白出力气啊。”老两口带着歉意说。

“那口古井给人们出了多少力气?可它从来没跟人们要过报酬。”乡亲们总是这样劝说两位老人。

篇5:搭石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认识7 个生字,会写11 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拖鞋绾裤、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漾漾、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

1、同学们,你们爱自己的家乡吗?对啊!我们不仅爱自己的家乡,也常常被自己家乡的景物所折服。哪个同学和老师来分享一下你们家乡的一道风景呢?(学生自由表达)我国著名作家刘章爷爷也非常爱自己的家乡,有一次他到大城市出差,看到路上车水马龙,立刻想到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并且提笔写下了它。大家知道那一道风景是什么吗?今天,老师带大家一起去刘章爷爷的家乡,一睹那一道美丽的风景。教师板书,学生齐读课题。

2、质疑,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读一读课题,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生纷纷提问。

生:a、什么是搭石?(搭石是什么样的?)

b、搭石是做什么用的?(搭石的用途)

c、在什么地方搭石?

d、谁搭石?怎样搭石?

有这么多问题啊,我看出来了,咱们班的同学都很聪明,那么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开始吧。生开始自由读课文。

我们先不着急解决这些问题,老师再来考考你们,你们敢接受吗?

(2)出示生字词“汛期、猛涨、谴责、懒惰、俗语、伏下、山洪暴发、脱鞋绾裤、协调有序、清波荡漾、人影绰绰、理所当然”(学生自由读、个别学生领读、全班齐读)理解“脱鞋绾裤、清波荡漾、人影绰绰、理所当然”等词语。

预设板块:

生:人影绰绰的绰。

师: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别忘了字典这个好朋友啊!“绰”在字典中有三种意思,出示:绰: A宽;不狭窄 B宽裕;富裕 C形容姿态柔美师:想一想,“人影绰绰”的“绰”是什么意思?生:我认为是“姿态柔美”的意思。

师:不错,那“人影绰绰”又是什么意思呢?

生:人的影子的姿态柔美。

师:还有一个词语叫“绰绰有余”,“绰”又是什么意思?

生:我觉得是“宽裕,富裕”。

师:“绰绰有余”的意思就是“很宽裕,用不完”。把这个词写在书上,积累下来吧!

(二)整体感知全文。

1.、(同学们词语都读的如此准确,相信课文也难不倒大家,大家用小组接龙的方式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全班齐读,开始吧!)学生分小组朗读课文。

2、(同学们读得真流畅,相信大家预习工作做得非常好,掌声送给自己吧!那同学们

读完课文,大家觉得刘章爷爷的家乡怎样呢?)整体感知文本,表达对作者家乡的印象。

(三)品读文本

1、(大家都说刘章爷爷的家乡很美丽,那么是因什么美呢?从课文哪里可以看出来呢?)由过渡句“搭石,构成了家乡一道风景”拓展延伸理解课文。

A那么什么是搭石呢?(“进入秋天„„这就是搭石”)

师:简单地说,搭石就是什么

生:用石头塔成的桥。

师:那是不是随便一块石头都行呢?

生:平整方正的石头,二尺左右间隔,横着摆放在小溪里,让人们从上面踏过。师:为什么要选择平整方正的石头?

生:不平整就走不稳当了。

师:“平整方正”是为了让人们„„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均匀摆放是为了„„从中感受乡亲们的善良、质朴。板书“善良”

B那如果没有搭石,家乡的人们怎么过小溪呢?(山洪过后,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必须脱鞋绾裤。)

师:我们知道了“绾”是卷起的意思。

师:那就是说,如果小溪里没有搭石,人们出工就必须

生1:脱鞋绾裤

师:人们收工就必须——

生2:脱鞋绾裤

师:人们赶集就必须——

生3:脱鞋绾裤

师:人们访友就必须——

生4:脱鞋绾裤。

师:一句话,人们来来往往都必须——

生齐:脱鞋绾裤

学生做脱鞋绾裤动作,一次又一次的脱鞋绾裤啊,你体会到了什么?(麻烦、不方便)C所以到了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就必须靠搭石过小溪了。了解了这些,我们再来读读什么是搭石。(生齐读“进入秋天,„„,这就是搭石”)

D、师小结:透过这小小的搭石我们看到了乡民们的纯朴和善良(板书:善良),难怪刘章爷爷会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是的,那里的搭石处处是美,有看得见的美,也有看不见的美。那么都美在哪里呢?下节课我们再来学习。

作业设计: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格言导入。

著名雕塑大师罗丹说过:“这个世界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上节课,我们不仅读通了课文,还初步了解了什么是搭石,搭石美在哪里?(学生齐读第一自然段)同学们的感情真是饱满,老师相信同学们都有一双发现美得眼睛,同学们自己读课文2~4自然段,用波浪线画出你们觉得美得句子,注意,读课文时字字读响亮,句句读通顺。,开始吧!

(二)精读课文,体会意境,想象拓展

师:好的,我看到很多语句上都画上了美丽的波浪线,咱们一起来交流交流。

预设板块一:出示“每当上工、下工„„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1、指名朗读。

2、理解“协调有序”:

(1)师(质疑):这几句话描述了一个怎样的情景?(一行人走搭石的情景。)

(2)创设情境,小组合作读。

师:作者写得如此生动,使我们如同身临其境,现在让我们一起进入走搭石的行列中,前面的,后面的,前面的,后面的,咱们合作着读一读,我问问你们,现在你们走的是什么?(搭石)走的不好就要掉进水里,有没有信心,好,从这儿开始。

师(引述):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生:抬起脚来),后面的──(生:紧跟上去);前面的──(生:抬起脚来),后面的──(生:紧跟上去);前面的──(生:抬起脚来),后面的──(生:紧跟上去),抬起脚来,紧跟上去,抬起脚来,紧跟上去,抬起脚来,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

师:让我们继续走到搭石上,这边的同学走在前面,这边的同学走在后面,前面的──(生:抬起脚来),后面的──(生:紧跟上去);前面的──(生:抬起脚来),后面的──(生:紧跟上去);前面的──(生:抬起脚来),后面的──(生:紧跟上去)

师:没有人踩脚,没有人跌入水中,该是有人在指挥吧!(没有)对!其实没有,这样的动作,那样的默契,那样的有序。这样的动作就叫做(协调有序),原来,这样的动作就叫做协调有序。体会得多好啊!再看看这个句子,你又从哪儿体会到美呢?(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同学们,刚才走搭石的时候,你都仿佛看到了什么?生1:我看到树的影子倒映在小溪上,随着水波荡漾。生2:我好象看到水清得可以看见水底的石头,一阵风吹来,水面漾起了波纹,人影倒映在水面上,美丽极了。生3:我仿佛看见清清的溪水漾起了粼粼的波纹,姿态柔美的人影倒映在水中,像画一样。生4:我还看到了水中的小鱼。师:这就是课文中所说的——生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师:大家想看看这美妙的图景吗?(播放图片)师:能通过朗读把我们带入到这么美妙的画卷中吗?

3、结合画面,理解“轻波漾漾,人影绰绰”。

再看看这个句子,你又从哪儿体会到美呢?(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同学们,刚才走搭石的时候,你都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1:我看到树的影子倒映在小溪上,随着水波荡漾。(你的想象真丰富)

生2:我好象看到水清得可以看见水底的石头,一阵风吹来,水面漾起了波纹,人影倒映在水面上,美丽极了。(真有感觉,把我们带到了画里了)

生3:我仿佛看见清清的溪水漾起了粼粼的波纹,姿态柔美的人影倒映在水中,像画一样。(预评:你体会到了水光,人影两相印的美,像一幅画一样,能读读吗?)

生4:我还看到了水中的小鱼。师:这就是课文中所说的——生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师:大家想看看这美妙的图景吗?(播放图片)师:能通过朗读把我们带入到这么美妙的画卷中吗?(预评:身临其境了吗?咱们一起来!)

方案二,如学生读不出美的画面,那么示范读,师:这么美的画面,老师也想读读,能给我个机会吗?

4、美读佳句,背诵积累:

全班配乐齐读。(是的,这既像一幅美丽的画,又像一首清沥的小诗,看!谁能读出诗一样的感觉呢!)课件出示: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

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

轻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预评:小朋友们,刘章爷爷再大山里生活了十三年,每一年都有两百多天走在搭石上,每一天他要走上62到搭石,他时时看到这样的情景,读——

预评:小朋友们,刘章爷爷在搭石上一遍遍走,一遍遍数,一天走上62道,一共是踏过了一十六万六千四百多道搭石呀,他怎么能忘记这样的情景呀,读——

(预评:是的,这一行人走在搭石上,走出了音乐美,画面美,走出了乡亲们之间的和谐美。)师:看到人们走搭石的情景,看到人们的心灵这样美,作者发出这样的感叹——(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还从哪里体会到乡亲们美好的情感呢?

预设板块二:

(二)出示“上了点年岁的人„„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师:你能想象的出,这上了点年岁的人可能会怎么想?

生1:我得把这搭石搭好。生2:要不别人走到这该掉水里了。

师:你不是急着赶路吗?

生:可是,如果我走了,别人就不方便了,所以不管多急,也得搭好了搭石再走。师:原来家乡人心里想的是别人啊!

1、指名朗读,质疑:读着读着,哪些词语最让你感动?

2、理解“踏”:

师(质疑):你们觉得这是怎样的踏?

师(朗读指导):是啊!正是这个小心的踏,踏了几个来回的踏,踏了又踏的踏,踏出这位老人的善良,你还能把这种形象读出来吗?

3、体会淳朴乡风,丰满人物形象:

师(引述):看见上了年岁的老人还这样的为他人着想,如此善良,你觉得中年人会怎样做呢?青年人呢?那,像我们这样大的孩子呢?(更换主语,引读句子,例:一身风霜的中年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这真是──淳朴乡风,代代相传啊!师小结:在这平常的小事中,我们感受到了老人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心灵,还从哪儿感受到了乡亲们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心灵呢?

(二)出示“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1、指名朗读。

2、师(质疑):你从这段话中感受到了什么?

是的,一块块普通的搭石,演绎着山里人特有的的淳朴、善良、谦让和敬老,也深深地敲击着我们的心灵!来,让我们把心中的这份感动,通过朗读告诉大家。

师:引读:经常到山里的人,大概都见过这样的情景: 如果──();假如──()。

3、此情此景,多么感人,让我们情不自禁地要表达自己的赞美,如果你当时正站在岸边,你准备用怎样美好的语言来赞美他们呢?(但是刘章爷爷他们会去赞美吗?他们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事。)

4、理解“理所当然”:

师(质疑):说说你对这个词语的理解。(生交流)这里的人把什么看作是理所当然的事?

5、先扶后放,写话训练:

师:好一个“理所当然”,这里面藏着的不仅仅是一颗谦让的心,一颗敬老的心,其实这里面藏着的是一种习惯,家乡的人们还把许许多多美好的行为看成理所当然的事,假如遇到残疾人来走搭石„„假如遇到孕妇来走搭石„„假如──还有哪些假如呢?小小的搭石上,还有哪些感动我们的画面吗?请你把心中想象到的情景写下来。

(出示作业纸,轻声播放歌曲《让世界充满爱》)小小的搭石,演绎着人间的真情,我能试着写一写:

课件出示:

假如遇到,总要,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假如遇到,总要,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假如遇到,总要,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假如(碰上赶集的日子„„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假如(遇到了下雪天„„ 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假如(遇到孩子上学„„ 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学生交流。

三、总结全文,升华课文人文内涵

1、师小结:

一排排平凡的搭石是家乡的一道美丽风景,其实比这道风景更美的是走在搭石上的人啊!难怪作者在最后一段发出这样的感叹——齐读第5自然段。

2、也许有一天,这条小溪上会架起桥,修起路,也许有一天,家乡小溪上的搭石会永远地消失了,但人们走搭石时留下的一幅幅优美的画面,却深深地留在了每一个人的心里,因为——齐读最后一段

3、透过这一排排搭石,你感受到了什么?

预设:一排排搭石,象征着村民们一颗颗善良的心、是传递村民们情感的纽带、更是家乡人无私奉献精神写照„„

作业设计:

1、每课一练

2、美,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这篇课文的作者刘章爷爷从生活中不起眼的小事中发现了美,我们也来做个生活中的有心人,细心观察一下周围的人和事,看看谁也能从平凡的小事中发现美。把大家看到的美写下来。

板书设计:21.搭石

景美

一道风景

篇6:《搭石》教学设计

任盼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关键词句,想象画面,感知课文,寻找由搭石构筑的风景,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好习惯。学习重难点:

重点:抓住关键词句,想象画面,并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难点: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课前准备:师制作ppt,生预习课文。课时安排:1课时 学习过程:

一、诗意导入,引出搭石

(出示情境图)同学们看----这个美丽的小山村就是作家刘章爷爷的家乡。(鸟鸣声流水声起)那里有连绵起伏的山峦,有郁郁葱葱的树木,还有一条清澈见底、潺潺而流的小溪。但刘章爷爷每每忆起家乡,觉得最美的还是家乡的搭石。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村头小溪感受那平凡而美丽的搭石,感受那浓浓的乡情。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初识搭石

(一)出示读书要求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说说什么是搭石?在文中划出句子。

(二)出示搭石的图片

大家请看,这就是搭石。其实搭石就是一块块普普通通的方便人们过河的石头,可作者却给予它高度的评价,文章第二自然段有一句话写出了搭石的美,请你找出来。

怎么能说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呢?让我们一起跟随作者,深入到课文第三自然段中去,找找那片独特的风景。

三、围绕风景,欣赏搭石

1、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用波浪线划出让你感受到美的句子,说说这是一种怎样的美?

2、学生交流,课件出示走搭石的句子。(1)你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画面的美?

①理解“协调有序”怎样的动作才是协调有序?

指导朗读:师生合作读、男女合作读(读出节奏、读出和谐之美)②“清波漾漾,人影绰绰”描绘的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出示图片,你似乎看到了什么?

指导朗读:一行人踩着他她的音乐,协调有序地走在搭石上,水光人影两相和,如诗如画。谁能读出这种美?(指生读)(2)配乐朗读,读出诗一般的节奏。师引读,学生跟读。

3、小结:小小的搭石上有音乐美、动作美、画面美,难怪作者说这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4、一行人行走在搭石是那么和谐,那如果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搭石,又是怎样的画面呢?请同学们默读第四自然段,划出让你感受到美的句子,说说这是一种怎样的美?

(叫两名学生表演画面,感受谦让之美。)

5、如果遇上老人走搭石,又是怎样的画面? 出示句子

(1)这句话中哪个词语令你心头一颤?(伏)伏就是“弯”的意思。我们再看看这个“伏”字,什么结构?(出示字理图)左边—— 一个人,右边——生一条犬

在甲骨文时代,“犬”是人类崇拜的一种象征,弯得是那样恭敬,是那样心甘情愿啊,(展示“伏”字从甲骨文到篆书到楷书的字理变化过程)我们的祖先就这样造了“伏”字。

(2)透过这个“伏”字,你看到了什么美?(尊老敬老美)(3)激发想象,练习表达

展开你们的想象,每天有多少人走搭石呀,假如怀抱着宝宝的妈妈来走搭石。假如遇上年幼的孩子来走搭石。

假如遇到扛着一大包行李的外乡人来走搭石。假如有残疾人来走搭石。

6、总结:淳朴的民风已经在你心中播下了种子,这真是一道感人的风景!这真是一道联结人们美好情感的风景!

四、写法总结

作者从普通的事物中发现美,欣赏美,这种写法就叫以小见大。如何做到以小见大:

1、善于观察生活,留心生活,在生活中积累点点滴滴的写作素材。

2、通过形象生动的语言巧妙表达。

五、读写结合

1、完成小练笔

美在身边,美是 ______________。美在身边,美是 ______________。

美在身边,美是 ______________。美在身边,美是_______________。

2、再读一首小诗《美是什么》

3、总结:让我们用美的心去对待他人,以美的言去温暖他人,以美的行去付诸行动,我们将会发现世界如此美好,人生如此美妙,最后送同学们十六个字:用慧眼去观察生活,用慧心去感受生活。

六、板书设计

21、搭石

动作美

声音美

一道风景 画面美 以小见大

谦让美

篇7:搭石教学设计简介

一、初知“搭石”, 浏览“风景”全貌

1. 明白“搭石”的意思。

为让学生尽快把握课文内容, 浏览搭石这道亮丽的风景, 教师可先让学生轻声读课文, 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然后再默读课文, 画出带有“搭石”的句子, 联系句子想想“搭石”的意思, 通过交流点拨, 让学生明白“搭石”在文中有三个意思: (1) 石头; (2) 在小溪里摆上石头; (3) 小溪里摆成的石头路。

2. 读中感悟内容。

接着, 让学生再读课文, 边读边思:课文围绕“搭石”写了哪些内容?你从这些内容中分别感受到了什么?自由交流后, 鼓励学生用小标题概括内容, 并同时说出对各部分内容的感悟:摆“搭石”, 提供方便—→重“搭石”, 确保安全—→走“搭石”, 动作快捷—→让“搭石”, 谦让互助。

3. 初步了解内涵。

整体感知课文后, 让学生联系课文, 说说对“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句话的理解, 并说说自己从这道风景中感受到了什么, 以促使学生整体把握课文, 感受家乡人民的淳朴善良, 使学生初步了解“风景”的内涵。

二、亲近“搭石”, 感受“风景”内涵

课文最后这样叙述:“一排排搭石, 任人走, 任人踏, 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 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这是文章的点睛之笔, 作者叙述“搭石”, 就在于赞美家乡人民美好的情感。教师可抓住情感蕴含的重点句子, 引导学生走进文本, 想象情境, 描述画面, 感受那亮丽的风景。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最后一句, 让学生说说对句子的理解, 使其明白:“搭石”是桥梁, 联结着故乡的小路;“搭石”像纽带, 联结着人们的情感。进而由“美好的感情”引导提问:文中哪些句子表现出了乡亲们的美好感情呢?让学生画句子, 写体会, 进行互动交流, 教师适时点拨, 引导想象, 相机训练, 充分展示小溪边的“风景”, 让学生感受乡亲们的“真情”, 理解“风景”的内涵

1. 在摆搭石的“风景”中感受真情。

对“搭石”的形成, 课文这样交代:“进入秋天, 天气变凉, 家乡的人们会根据水的深浅, 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 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 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 让人们从上面踏过, 这就是搭石。”仔细阅读可知:“搭石”虽简单, 但却是家乡人民汗水和智慧的结晶, 善良和淳朴的体现;“搭石”是一道风景, 而搭石的过程更是一道风景。可依据上述句子, 引导学生弄清搭石过程:测水深、选石头、搬石头、摆石头, 进而结合课文插图, 以“那天, 我来到小溪边, 见村民们在忙着搭石, 好一派热火朝天的场景啊!你瞧……”为开头让学生想象描述, 在劳动场景的再现中感受人们美好的情感。

2. 在重搭石的“风景”中感受真情。

课文有这样一段话:“上了点年岁的人, 无论怎样急着赶路, 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 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 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 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 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这表明“搭石”难以一劳永逸, 随时需要“调整”, 这任务总由村中“上了年岁的人”自发而主动地承担。对此, 作者虽一笔带过, 但其形象内涵和情感内涵都很丰富, 可让学生在形象再现中感受情感。可先引导学生想象:有哪些上了年岁的人, 他们为什么赶路, 看到“搭石”需要调整, 会怎样停下脚步“修路”, 然后让同桌想象表演, 展示情境, 并指名登台展示。可以展示这样的情境短剧:

(画外音:这天早晨, 爷爷送小强去上学, 他们来到了小溪边。)

爷爷: (停住脚步, 用手指了指脚下) 小强, 这块石头不平稳了, 我找块石头替换一下, 你等会儿。

小强:爷爷, 我得赶去上学, 要不会迟到的, 等您送我去学校回转时再换吧!

爷爷 (摇摇头) :不行啊, 这样不安全。特别是小孩和老人从上面走, 不小心会踩到水里去的。

小强 (环顾四周) :周围不见一个人, 暂时不会有人从这里走的, 先去学校吧!

爷爷 (斩钉截铁) :事不宜迟, 重搭石头要紧!保证你不会迟到的。

通过情景展示, 学生对句子蕴含的形象和情感有了深切的感受, 再引导借助朗读, 体会蕴含在“无论”“只要”“一定会”“直到”“才”等词语中的情感, 并通过朗读表达这种情感。精彩的表演, 动情的朗读, 会使学生的语言得到训练, 情感得到熏陶。

3. 在过搭石的“风景”中感受真情。

对人们过“搭石”的情境, 课文作了较多的叙述:“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 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 招手示意, 让对方先走。”“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 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 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上述句子, 集中表现了乡亲们互敬互让、尊老敬老的品质。为让学生感受真情, 可先引导学生朗读, 想象情景, 进而要学生设身处地回答问题: (1) 如果你来到小溪边, 恰好看到对面也有人要过河, 你会怎么说、怎么做呢? (2) 如果你是青年人, 看到老人恰巧也要过搭石, 你会怎么说, 怎么做呢? (让同桌选择上述一种情况, 想象练说, 然后上台表演。) 可以展示这样的表演:

表演一:

甲 (招手) :这位大哥, 你先过吧!

乙 (摇摇头) :我没有什么急事, 你先过。

甲:我也没有什么事, 你就别谦让了。

乙:你比我年长一些, 还是你先过吧。

甲:别推了, 我们几乎是同时到的, 谁先过都无所谓。

乙:所以你先过吧, 反正都要过, 下次碰到这种情况, 我先过不就得了。

表演二:

甲: (一抬头) :老爷爷, 您早!您老要过河?

乙: (点点头) 是啊, 小伙子, 你早哇!

甲: (摇摇手) 老爷爷, 您先别走, 等我来背您。

乙:谢谢你!小伙子。没事, 我能走, 你先过河, 我稍后走。

甲: (快步上前) 好的, 我来了。好了, 老爷爷, 您看这“搭石”, 不很平整, 我不放心, 来吧, 让我背您。

乙: (推让) 不要!不要!我能自己走。

甲: (看了看对岸) 老爷爷, 那边人就要到了, 我赶紧背您, 来吧。 (伏下身子背老爷爷)

乙:真是太谢谢你了!

甲: (摆摆手) 别谢!别谢!这是理所当然的事嘛!

这样的表演, 让语言变成了画面, 学生进入了角色, 展示着语言情境, 让学生置身于道德实践, 充满友情的话语在耳畔响起, 和谐悦目的画面在眼前浮现。这既是语言的训练, 也是精神的浸润。

为强化言语训练, 还可再让学生选择上述情境, 通过口述或练笔, 对人物的动作、神情、语言、心理进行描述, 以促进感悟, 训练表达。如:背老人的情境可这样叙述:这天, 有位年轻人走到小溪边, 看到一位老爷爷也要走搭石, 心想:老人走搭石很不方便, 我应该背他。于是, 他连忙走过去说:“老人家, 让我来背你过去吧!”说着伏下身子, 可老爷爷说:“谢谢你, 年轻人!还是我自己走吧, 不麻烦你了。”“没关系。”年轻人不容分说, 背起老人就小心翼翼地走搭石, 还不时提醒老爷爷要抱紧自己。走过了搭石, 老爷爷笑着说:“真是太谢谢你了!”年轻人摆摆手说:“这是理所当然的事嘛!”

对走“搭石”的技巧, 课文这样叙述:“每当上工、下工, 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 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 后面的紧跟上去, 踏踏的声音, 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 人影绰绰, 给人画一般的美感。”这是看得见、听得到的奇妙风景。在感受了“搭石”情感内涵后, 上述句子可借助朗读想象而感悟。老师可先范读, 让学生闭上眼睛, 想象画面, 进而引导描述所见所闻。如:大家秩序井然, 动作整齐, 步调一致;如:溪水清清, 清波荡漾, 人影若隐若现, 仿佛一幅美妙的画……再让学生自由朗读, 想象画面, 要求读出节奏感。这样引导, 既是课文的朗读, 也是画面的展示;既是情境的描述, 也是情感的表达。

三、完善“搭石”, 丰富“风景”意蕴

过搭石的技巧, 对山区的人们不足为怪, 而外来人并不知晓。可见, 为了让每个过小溪的人都知晓过搭石的方法, 需要对“搭石”进行完善。而对过搭石的方法和技巧, 文中作了详尽的叙述。为此, 可这样引导:同学们, “搭石”是家乡的一道亮丽的风景, 有这么一天, 家乡成了著名的旅游景点, 吸引着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那么, 走搭石是需要技巧的, 如稍不注意, 虽不会出什么大事, 但把衣服鞋袜弄湿会让人扫兴的。如果我们是家乡的孩子, 不妨在小溪的两岸各立一块“警示牌”, 对过搭石的技巧进行提示, 让游客顺利地过小溪, 满意地欣赏景点, 这不但尽到了我们的一份责任, 同时也让“搭石”这道风景会更加亮丽。

篇8:《搭石》教学设计

1、同学们请看,这是作者刘章爷爷的故乡,那里有连绵起伏的群山,有郁郁葱葱的树木,还有一条清澈见底、潺潺而流的小溪,但每每回忆起故乡,作者觉得最美的还是故乡的搭石。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21课《搭石》。(板书:搭石)

2、看到这个题目,听到这个陌生的名字,你有什么要问的吗?

(1)什么是搭石?(2)为什么需要搭石?(3)怎么搭石?

二、初读课文

1、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遇到不好的词语或句子就多读几遍,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把课文读通顺。

2、出示生词

间隔

联结

猛涨

相背而行(注意多音字的读法)谴责

懒惰

俗语

平衡

山洪暴发

脱鞋挽裤

理所当然 协调有序

清波漾漾

人影绰绰 图片理解:山洪暴发、清波漾漾 容易写错的生字:“暴”下面不是“水”;“序”里面不是“矛”

三、课文学习

1、现在你知道什么是搭石了吗?谁能用课文中的句子来说一说。(你找的很准确!)(1)(出示少了搭石特点的句子)进入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会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石头,在小溪里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你有没有发现它和文中的句子有什么不同?(2)那漏了这些词句行吗?

预设一:平整方正是写搭石的样子——外形特点,不能删 预设二:有二尺左右的间隔写清了搭石间的距离——摆放搭石不是随随便便的,是动了脑筋的,是为乡亲们行走方便而搭的

预设三:横着摆上一排是写它摆的方式——如果我左一块右一块摆可以吗(3)读一读,读出搭石的特点。

2、如果没有搭石,家乡的人是怎么过小溪的呢?

出示: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必须脱鞋挽裤。(1)“挽”是什么意思?(卷起)

(2)如果没有搭石,人们出工就必须——(脱鞋挽裤),人们收工就必须——(脱鞋挽裤),人们赶集就必须——(脱鞋挽裤),人们走亲访友就必须——(脱鞋挽裤),一句话啊,来来去去就必须——

(3)这样的脱鞋挽裤,你体会到了什么?(辛苦、麻烦、不便)

(4)不便、麻烦甚至是辛苦,那还大多是在夏天啊,到了秋天,天气变凉呢?

(5)那家乡的人们就必须靠搭石过小溪了,可见搭石是多么重要啊!了解了这些,我们再来读读什么是搭石。

四、课文小结

刚才我们通过自己的研读,可以发现,作者考虑到了读者的心理,在第1自然段就基本解答了我们的问题。作者还想告诉我们什么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五、作业布置

二、课文学习

1、读了课文,搭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方便、美、)

2、你们说的都不错,和刘章爷爷的心是想通的,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有一句写搭石很美的句子,找一找。

出示: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板书:一道风景)

3、你觉得搭石这处风景美在哪儿呢?请大家静静地默读2-4自然段,找一找,划一划,再想一想那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4、老师看到很多语句上都划上了美丽的波浪线,咱们依顺序来交流交流。(1)“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直到满意了才离去。”

①上了点年岁的人,这么急着赶路,肯定有什么急事,大家想想可能会是什么急事呢? ②你们说的这些事都有可能发生,尽管事情紧急,但是,一旦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人们是怎么做的呢?

③原来家乡人心里想的是别人啊!(有感情地朗读)从这里你体会到什么?(善良)(板书:善良美)(2)“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①你找的是这幅画面,(“行”变红),这是一个多音字,读什么?

②这还有几个词语,谁再读一遍?(协调有序

清波漾漾

人影绰绰)

③怎样的动作才是协调有序的呢?(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

④让我们加入到走搭石的人群中,(分为两大组)咱们合作着读一读。(指这组问)你们现在走在哪?(搭石上)不好走啊,走得不好要掉进水里,有信心吗?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后面的——(速度渐快)前面的——后面的——(速度再渐快)前面的——后面的——抬起脚来,紧跟上去,抬起脚来,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

⑤没有人踩脚,没有人跌入水中,是不是有人指挥啊?对,其实没有人指挥,那么默契,那么有序,这样的动作就叫做——协调有序!(板书:协调有序)

⑥体会的好。你们还从哪儿体会到画面的美呢?(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绰”是生字,它在字典里有三种意思,出示: A、宽;不狭窄 B、宽裕、富裕 C、形容姿态柔美

想一想,人影绰绰的“绰”是什么意思? 还有一个词语叫“绰绰有余”,“绰”又是什么意思呢?(很宽裕,用不完)那么“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在文中描绘的是怎样的画面呢?想一想。

(水清得可以看见水底的石头,一阵风吹来,水面漾起了波纹,人影倒映在水面上,美丽极了;清清的溪水漾起了粼粼的波纹,姿态柔美的人影倒映在水中,像画一样。)听你这么一描述,我感受到水光、人影两相和的美!像画一样!请读读这两个词语。(板书:画面美)全班齐读

真美!这既像是一幅美丽的画,又像是一首清丽的小诗,你看—— 每当 上工 下工 一行人

走搭石的时候 动作

是那么协调有序 前面的 抬起脚来 后面的 紧跟上去 踏踏的声音 像轻快的音乐 清波漾漾 人影绰绰 给人

画一般的美感

谁来读?读出诗一般的韵律美。

是呀,这一行人在搭石上走出了音乐美、画面美,这的确是家乡的——(一道风景)

5、一行人走搭石是美丽的风景,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地走搭石,又是怎样的情景呢? 能谈谈你对这句话的感受吗?(谦让)(板书:谦让)你读懂了文字里含着的美,男同学,一起来感受这份美

6、如果“青年人”和“老年人”来走搭石,又是怎样的情景呢? ①生字(伏)齐读三遍

②这个句子读一遍是不够的,你们再读读,读着读着,有的词语会让你心头轻轻一颤,你就抓住它多读几遍。“伏”:伏是什么意思?(弯)假如你就是那位年轻人,你能来做做“伏”的动作吗? 你真是年轻人的知音,这样,老人就能轻而易举地趴在你的背上,舒舒服服、安安全全地过小溪了。到了对岸,你需要老人像你道谢吗?(不需要)(因为我们家乡的人都习以为常了,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多好的年轻人,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听了你的回答,我就在想,当这位老人年轻的时候,他一定也曾经——伏下身子背其他的老人——因为——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当这位年轻人老了的时候,也一定会有——因为—— 透过这个“伏”字,你看出了什么?(尊老)(板书:尊老)你们的这份美好的情感也是——家乡的一道风景

通过这一代又一代人的“理所当然”,你又看出了什么?(一代又一代人都是这么做的,这已经积淀成了山村淳朴的乡风、民风。景美情更美,这更是家乡的——)

7、此时此刻,我们眼前的搭石,已经不是普普通通的搭石了,它搭出了人们的(协调有序),它搭出了人们的(谦让),它还搭出了人们的(尊老),它搭出了人们的心灵美。出示: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上一篇:企业集团统计报表制度建议下一篇:预防职务犯罪现场汇报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