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诵读国旗下讲话

2024-05-06

经典诵读国旗下讲话(精选8篇)

篇1:经典诵读国旗下讲话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今天我为大家带来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经典润泽童年 书香伴我成长》。

说到读书,很多同学会兴奋起来,因为家里就有不少书,每到节假日,总要父母为自己买书。也有不少同学只要一捧起书,兴许连吃饭的工夫都没有了。是呀,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全世界共同的营养品。如今的你们又是那么幸运,老师正在为同学们营造一个书香校园,让同学们在满是读书气息的校园中、班级里、家庭里快乐地读书。

本学期起,我们要开展诵读经典的活动。我们这次活动的主题是:经典润泽童年 书香伴我成长,我们的口号是:我诵读,我快乐。请跟李老师一起说。我诵读--我快乐---。经典作品博大精深,它承载着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记录了民族的感情和精神,见证了民族的灾难和复兴,它以独特的教育功能,教育和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诸如《三字经》中:“香九龄,能温席;融四岁,能让梨”——尊老爱幼、谦虚礼让的教育。“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勤奋好学的教育„„我们从“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感受过李白的豪放;从“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中读出了白居易的执著;又从“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感受到张若虚对人生的探询。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五千年的文明给我们留下了巨大的精神宝典,诵读中华经典诗文可以加深我们对民族精神和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在诵读中亲近中华经典,在亲近中接受中国文化,在热爱中弘扬中华文明。

常言道:“经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读是非常有必要的,通过诵读经典诗文,积累精美的诗词句段,进而内化为自己的语言,使自己达到“要说口吐莲花,要写笔下生花”的境界。大家可以充分利用早读中辅的时间,本着“用心诵,慢慢读,字字清”的原则,大声地朗诵经典,让自己在朗朗书声中积累经典名言,陶冶情操。诵读经典的目的在于启迪同学们心智,培养大家良好的思想品质,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并懂得爱国、爱家、爱父母的人生道理。经过一阶段的诵读,虽“满腹经纶”但只能闷在肚里,或“纸上空谈”,诵读也就没有什么意义了。因此,我们必须要学以致用,用经典来指导自己的言行,从 “幼不学,老何为”的教诲中了解时间的重要性,勤学需趁早;在“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呐喊中明白生命的价值„„其实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我们要能在经典诵读中真正理解为人处事的道理,升华自己的思想。

茫茫书海,同学们该读什么样的经典作品呢?我们年龄差异很大,哪些书才是比较适合你那个年龄段阅读的呢?在随后的日子,国学经典类,向你推荐:一年级:《三字经》;二年级:《弟子规》三年级:《笠翁对韵》;四年级:《增广贤文》;五年级:《大学》六年级:《论语》,每学年语文老师还会循序渐进的向你们推荐必背古诗十首。我们可以在课前三分钟和路队时吟诵,每周三早上成为全班一起学经典的惯例时间。每学期学校还将开展一系列的诵读活动,如:国学经典诵读比赛,古诗文背诵比赛,以经典诵读为主题的六一大型文艺综合活动。相信你们一定能在朗朗上口的诵读中,充实自己,爱上经典。

最是书香能致远,腹有诗书气自华。同学们,静静地打开一本本经典书吧!因为你不可能在现实生活中结识世界上所有的伟人、大师,但通过读书,就有可能。你不可能走遍世界各地,但书籍可以把你带到地球的每个角落。

静静地打开一本本本经典书吧!因为读书会让我们那玩耍激动的心瞬间平静;读书会让我们举止文明、羞于粗鲁;读书会让我们充满灵性,不屑那些粗俗的游戏。

静静地打开一本本本经典书吧!一个爱读书的人,总会有很多知心的朋友,因为他知书达礼,言谈举止总是那样的赏心悦目。

同学们,让我们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用最高亢的声音诵读经典,用最昂扬的激情书写青春,用最执著的信念成长为中华文明的传承者。

最后,李老师想把朱自清的经典名篇《匆匆》中的两段话送给你们,与大家共勉: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孩子们,时光匆匆而过,珍惜一去不复返的宝贵时光吧,从现在做起,让诵读成为一种习惯,让诵读成为刘升镇小一道最亮丽的风景。那么,我们的童年一定会在经典的润泽中大放异彩,我们也会在书香氛围中快乐地成长,成就最美好的人生。

我的国旗下讲话毕,谢谢大家!

篇2:经典诵读国旗下讲话

诵读经典 让经典引领我们成长

同学们好!今天我讲话的主题是:“诵读经典 让经典引领我们成长”。在这个美丽的早晨,老师想带领同学们先一块诵读几句古诗,好吗?老师说上一句,同学们就说出下一句,看看我们是否心有灵犀。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也许从牙牙学语时爸爸妈妈就教你们背这首唐诗了呢。)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在我们的生命中,有一种最宝贵的东西叫“母爱”。这句诗总能唤起我们的感恩之情。)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多么真挚的情谊,即使相距千里,也想念着自己的朋友,哪怕远隔天涯,也会心心相印,如同近在咫尺。)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希望我们也能做一个珍惜友情的人)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中秋节就快到了,总能令人想起这句诗)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在中秋节来临之际,借此表达我们美好的祝愿)亲爱的同学们,这样的诵读时光令人感到美好与愉悦。知道吗?我国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我们的祖先为我们留下了辉煌灿烂的民族文化,而经典诗词无疑是文化中的瑰宝。她不仅在优美跌宕的音韵中回旋,更是意境悠远,令人回味。春来了,我们“忙趁东风放纸鸢”。夏夜里,我们吟“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过节时,我们说“每逢佳节倍思亲”。新年时,我们诵“爆竹声中一岁除”。从“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我们懂得了珍惜;从“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我们知道了努力;从“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我们悟出了哲理;从“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我们学会了做人。在诵读经典中我们感受着祖国传统文化的厚重典雅,博大精深。

可是现在,五花八门的动漫图书,千奇百怪的游戏软件吸引着同学们的注意力。这些东西浪费了我们多少宝贵的时间,更可怕的是还侵蚀着我们的民族文化。不懂中国历史,不知中国文化,怎么谈得上爱国呢?著名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说:“一个民族要生存发展,必须从自身文化中汲取营养,丢掉自己的文化就等于放弃了生存的沃土。” 五年级的同学刚学一篇课文《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文中季羡林先生还说一个小孩至少要背200首诗,50篇古文,这是最起码的要求呢。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儿童时代是一个人记忆力开发的最佳时段,如果训练及时,就可以5倍到10倍的速度快速增长。儿童的吸收能力也是最好的,犹如海绵一样,甚至可以全盘吸收,全部堆存在生命的深处,将来慢慢发酵,就好像种子种下去一样,将来一定会慢慢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所以,同学们应该在记忆力最好的时候,以最便捷的诵读方式获得古诗文经典的基本修养,增强文化底蕴。

诵读古诗好处多:可以培养想象力。我们可以一边诵读一边想象诗句中的内容,在诗情画意中,我们可以领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北国风光,可以欣赏“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南国奇景;我们可以跟着“壮怀激烈”的诗人去西北古战场凭吊,也可以随着采莲姑娘到江南水乡徜徉„„一首首古诗就是一幅幅古朴典雅的画卷,只要你用心去读,去感受,你就能看到这幅美妙的图画。诵读古诗可以陶冶情操,很多古诗中都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我们可以从中得到人生的启迪。诵读古诗还可以提高我们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为写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如果细说的话,诵读古诗的好处还能说出好多呢。

篇3:经典诵读国旗下讲话

文化选择是指对某种文化的自动撷取或排斥[1]。文化选择主要依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对文化做出强有力的选择 , 因此具有较强的主观性。“教育中的文化选择具有两种取向 , 一是按社会的需要选择文化 , 二是按教育的需要选择文化”[2]。课程中的文化选择在可供选择的社会文化中对某种或某部分文化的撷取与吸收 , 或排斥与舍弃。正确合理的文化选择可促进教育和文化的发展 , 但其负面作用是可能造成某些文化的丧失。本研究探讨了如何根据社会需要培养学生的文化选择能力,在课程教学中贯穿文化选择能力培养 , 在课程中呈现给学生的文化应考虑如何满足社会需要。英国课程论专家、现代西方文化课程论主要代表劳顿 (Denis Lawton) 提出的 “文化分析”理论,认为教育关注的是把我们认为文化中最有价值的方面传授给下一代,要使课程规划建立在对文化的合理选择基础之上,课程即对文化的选择[3]。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提出,“时代的进步要求人们具有开阔的视野、开放的心态、创新的思维, 对人们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文化选择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语文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4]。在语文课程教学中,关注学生文化选择能力培养,已经成为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议题之一。但是对于广大一线语文教师来说,“文化选择”仍然是一个较为陌生的术语。 传统观点认为,语文教学的重点是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如何发展学生的文化选择能力成为语文教学过程中经常被忽视的环节。

我国语文课程中的文化选择通常以主流文化、城市文化和精英文化为主体,传统文化和大众文化较少得到体现。校本课程作为国家课程的必要补充,能最大程度地反映社区、学校和学生差异性。作为一种新型的课程管理模式,校本课程以学校为本,基于学校、校长、教师、学生作为校本课程开发中文化选择的主体充分利用地方、学校、学生等资源进行课程开发,为更多元多样化的文化进入学校课程提供了新的空间和视野[5]。通过校本课程的文化选择,培养学生的文化选择能力是新课程背景下的一个有效途径。

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是中国文化断层重整的实验工程,也是探索突破义务教育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文化选择能力薄弱环节的方法和途径。中华经典诵读Moodle课程是在深入分析Moodle平台和网络学习特点的前提下,按照“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针对经典诵读的内容从文化的角度进行拓展设计,详细介绍经典诵读内容的社会文化背景、人文价值倾向,同时结合时代发展和案例分析。学生通过经典诵读,在“经典阅读、 质疑反思、知识重构、文化传承”的过程中,逐渐培育和发展学生文化选择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价值观和历史文化观,从而破解义务教育语文教学所面临的难题。

二、经典诵读课与学生文化选择能力发展

中华经典内涵丰富,语言精练,是古代圣贤思想、 智慧的结晶,是民族文化的瑰宝。推广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无论从历史的责任感还是从时代的需要出发,继承与发扬传统都是我们必然的选择。然而,随着世界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新生一代对中国传统文化理解出现断层,造成文化涵养缺乏和对国家文化认同的缺失。近年来,启蒙教育、基础教育中出现“国学热”和“复古潮”, 很多人对国学精华和糟粕并没有进行系统区分,而是不加甄别地吸收和传播,存在对传统文化资源不加甄别、 简单崇扬的弊病。作为教育领域工作者,我们深刻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复兴不是传统文化的简单重复和复制, 而是传统文化的传承、更新和重构。经典诵读承载实现文化传承与创新,更好地挖掘传统文化中历史积淀的精华,并承担着孕育现代先进文化的职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绵延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我们应该多一份尊重,多一份思考。对古代的成功经验,我们要本着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去之的科学态度,对传统“不能采取全盘接受或者全盘抛弃的绝对主义态度”[6]。任何一种传统的观念在运用到当下的时候,都必须和当下的实际情况和应然的要求相结合,而不能是复古式的照搬。因此,多元文化背景中的学生文化选择能力培养需要考虑人与文化互动的创造性与可能性。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7]。《Moodle国学经典》正是在新课标“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 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的指导思想下开发的校本课程,它从人与文化、人与人的互动出发,主要是教师通过在对文献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与开发基于Moodle的、以促进培养学生21世纪技能,尤其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 创造和革新能力为导向的经典诵读网络课程。经典诵读Moodle课程有利于促进学生文化认知、吸收和传承,对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文化选择能力,全面促进义务教育语文教学目标的实现具有积极的实践价值,也是培养学生文化选择能力的重要途径。

三、Moodle环境下促进学生文化选择能力发展的基本方式

(一)综合性学习的应用

1.设计理念

综合性学习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新课程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亮点。作为一种全新的课型, 语文综合性学习充分体现了语文学习内容的丰富性、学习途径的多样性、学习过程的实践性、学习形式的探究性、学习成果的创新性等特点,是运用语文知识,自主、 多元、开放、探究、创新地打通课堂教学与课外学习, 联系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沟通语文学习与生活实践的学习方式。以校本课程“中华经典诵读Moodle课堂”为例, 结合学校及学生实际,在Moodle平台上开设了“生肖文化”、“广府文化”、“生活国学”、“名人探究” 等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在“生肖文化”综合性学习中, 学生透过当年的动物生肖,在Moodle平台上探究其文化内涵。

2.实践过程

为了进一步说明在经典诵读Moodle课程学习过程中利用综合学习的方法,利用“中国古代龙文化”综合学习案例设计进行说明。“中国古代龙文化”包括“汉语汉字”、“历史传说”、“文学作品”、“艺术作品”、“餐饮文化”等模块内容。学生学习过程中要参加综合探究活动,从最初的搜索龙的汉字书法、图片、传说、成语、 俗语、诗歌,到探究“皇帝与龙的关系”、“中国龙与西方龙的区别”、“龙对现代小说的影响”等,以形成对龙文化的深入认识。学生由浅入深,由表象到思想, 由有限到无穷,通过自主查阅资料、合作探究到质疑反思,最后达到了知识重构、文化传承的目的。

3.典型应用

为了说明综合学习的典型应用,选择“生肖文化” 模块学习进行说明。该模块是基于文化选择视角对内容和探究活动进行设计,通过综合性学习方式,集中探究关于生肖的文化视野,梳理生肖的文化内涵,研究生肖文化的双重性,进而培养学生的文化选择能力。这也是中华千年文化得以传承的基础。通过综合学习探究, 文化选择能力在阅读认知和表达传承中推进语文知识重构,实现文化背景通连、思想情感共识、价值判断冲突。 学生在文化同构中阅知、选择、判断和欣赏,进而创造新文化,促进语文素养的形成和文化精神的浸润[8]。在其中“马年说马”模块中,七年级学生G同学谈到了她的学习收获:通过这段时间的搜索、探讨、研究、辩论,不得不说我在探索“马文化”的旅途中有了更大一步的“飞跃”。让我更深刻地认识和了解到了有关“马” 的中国文化、西方见解,让我领略到了“马”在众多领域的独特性,如文学作品《金庸小说集》、影视作品《小马王》、成语典故《塞翁失马》……也不得不感叹一声, “马”的确是“博大精深”! 最后,我想说,“马文化” 的探讨不仅仅是表现在马的方面,我应该将这种研究探讨的精神发扬于各个学科、各个方面。

(二)项目学习的应用

1.设计理念

项目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自主探究为主的学习模式。它的主要特征是以问题为本,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合作为基础,以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为目标,以多元评价为手段。借助项目学习,学生可以在实践中将已经获得的知识用于问题解决和探究活动中,学习者之间通过自主、合作、交流和分享,达到问题解决和任务完成。 Moodle平台为项目学习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支撑手段。 学习者通过平台共享信息和实现反思,彼此之间的交流更加便捷和深入。

2.实践过程

(1)确立项目。学生在学习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下册古诗词《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时,不少潮州籍的学生会提出这样的疑问:“这首诗歌提到韩愈被贬潮州时,情绪低落,满心委曲、愤慨而悲伤。 但据我们父辈所说,韩愈在潮州不到一年,却兴办了水利、教育、农业,潮州人民感念他,潮州山水都改姓韩。 为什么前后区别如此之大?”

荔红时节,当学生们读到苏轼的“日啖荔枝三百颗, 不辞长作岭南人”时,惊叹大文豪也曾被贬岭南,激起了探究“名人在岭南”的兴趣。基于学生产生这样的疑惑和问题,为了帮助他们解决问题,笔者在Moodle平台设计了两个专题项目学习,分别是“韩愈岭南诗文研究”和“苏轼岭南诗文研究”。

(2)问题探究。利用Moodle课程管理平台所提供的讨论区、投票区、超链接网页等功能,创设网络学习环境,对韩愈和苏轼的生平经历、岭南时期的创作情况、 作品中反映的思想情感、对岭南文化的影响等各方面进行全面探究,从而拓展学生学习和创造的空间,使学生能批判性传承经典,培养思辨能力和文化选择能力。

(3)项目成果。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点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兴趣与问题先行,探究动力十足,成果叹为观止。 学生在项目学习总完成了小论文《苏轼——中原文化的传播者,岭南文化的改造者》、《苏氏岭南美食之旅》、 《潮人的文化偶像——韩愈》;剧本《苏胡子》等作品。

3.典型应用

基于Moodle平台开展项目学习,学生通过文化之旅,让他们有机会以不同的视角去审视和思考传统文化, 有助于在传统文化领域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批判性思维能力。学生的探究成果是他们在当今社会经济背景下对中华经典文化价值的思索,通过批判性传承,经历自主、合作、探究、思辨文化之旅,实现对学生文化选择能力的培养。

(三)辩论式学习的应用

1.设计理念

辩论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反向思维和发散性思维为特征,由小组或全班成员围绕特定的论题辩驳问难、各抒己见、互相学习,在辩论中主动获取知识和提高素养的一种学习方式[9]。Moodle平台为网络环境下辩论学习活动的开展提供了理想的虚拟环境,让辩论活动的资源多样化、开放化、活动评价可视化和多元化成为现实。在中华经典诵读Moodle课堂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传统文化,认识传统文化的历史人文价值,同时辩别其中已不再适应时代需要的糟粕,通过设置辩论式学习方式,让学生达成该课程的教学目的。 在Moodle网络环境下组织学生参加辩论活动,能够有效突破传统课堂的局限性,对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文化选择能力具有积极作用。辩论过程有利于提高学生文化选择能力。他们在参加辩论活动中,能够培养信息收集、分析、处理和利用能力,通过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提升探究能力。同时,学生在自由争论和思维交流碰撞中能够深化思维品质,并且在互助互学中提高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等[10]。

2.实践过程

为在教学实践中应用辩论式学习,根据需要设计了 “四环节十阶段”辩论教学流程模式。该模式包括准备环节、辩论环节、评判环节和反思环节。各环节对学生参与的要求如下:

(1)准备环节。学生要确定选题、进行分组、并准备辩论材料。

(2)辩论环节。学生们需要经历陈词阶段、攻辩阶段、自由辩论阶段和总结陈词阶段。

(3)评判环节。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投票统计,以确定胜负。

(4)反思环节。帮助学生进行体验感悟,以升华对国学经典的认识。

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可以培养发现问题和学会质疑的能力。在激烈的辩论中,学生通过分析、判断和推理找到最佳答案。在收获了质疑和辩论成果后,引导学生将课堂讨论、辩论成果、个人认识及心得体会写成小论文或读后感(反思与收获),并以此作为评价学生文化选择能力的一个标准。

3.典型应用

学生把通过信息甄别筛选、深度思考、讨论评价, 激烈辩论形成的思维判断、价值取向书写成文,这一成果无疑是学生批判性继承中华经典、评价文化选择能力高低的重要尺度。在“勤俭名言”模块的学习中,七年级的学生开展了“生活富裕了还需不需要节俭”的辩论活动,Z同学在她的小论文中谈到对节俭的认识:“必须要节俭的三大理由:一是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我们应该去发扬光大。在资源日益匮乏的今天,节俭已成为人类社会必须面对的课题。没有节俭精神,人类社会就不可能持续发展。二是节俭并不意味着不让你花钱, 只是让你在合理的度的范围内去花钱,杜绝奢侈浪费。 三是节俭有时候还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性格与思想。总之, 当今社会虽然你的生活富裕了,但是我们还是需要节俭的,尤其在当今某些资源日益减少,我们更应该学会节俭,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四、结论

在Moodle平台上开展中华经典学习,利用Moodle平台强大的创建教学活动的功能,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项目学习和辩论式学习,为学生提供了培养和展示各种能力的平台。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充分发挥各自的能力,完成学习任务。对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提高学习兴趣、拓展学习过程的灵活性、实现国学经典深度学习等,能够发挥良好作用。经典诵读Moodle课程在促进学生文化认知、吸收和传承,引导学生批判性继承传统,对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文化选择能力,全面促进义务教育语文教学目标的实现具有积极的实践价值。

对实践过程进行反思,也存在不少困惑之处,主要包括如何发挥Moodle平台的优势服务于教学,探索更多的教与学方式满足师生和教育变革的需求;经典教育博大精深,内涵丰富,如何在浩如烟海的国学经典中找准突破点,找到更适合培养学生文化选择能力的落脚点; 如何在Moodle平台上构建针对学生文化选择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能够有效指导语文教学中针对学生文化选择能力发展的评价。这些问题是进一步研究与探索的方向和重点,期待通过经典诵读Moodle课程使用,进一步丰富学生的传统文化知识,培养学生文化选择能力, 提高学生中华传统文化认同,实现中国传统价值观现代化建设新突破。

摘要:经典诵读是中国文化断层重整的实验工程,也是探索突破义务教育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文化选择能力薄弱环节的方法和途径。本文以Moodle课程《中华经典诵读》教学为例,探讨了通过经典诵读提高学生文化选择能力的方法和途径,包括综合性学习、项目学习和辩论式学习。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所探讨的几种方式对于提高学生的经典诵读能力均有积极的影响和作用。

篇4:经典诵读国旗下讲话

一、小学阶段开展经典诵读的必要性

在我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的祖先创造了震惊世界的灿烂文化,这是一笔丰厚的世界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最深厚的源泉;它铸造了文明古国的中国心、民族魂,深远而深刻地影响着每一个中华儿女,给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深深地烙上了龙的传人的印记。从小多读些经典诗词,不但可以开阔视野、增长知识,而且能够陶冶情操、培养起对真、善、美的热爱,领悟人生的真谛。还能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培养对文学的兴趣爱好,打下扎实的文学功底,陶冶他们的情操和审美情趣,全面提高整体素质。经典诵读、古诗词吟诵活动对于塑造少年儿童的灵魂,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更具有无与伦比的作用。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低年级学生要认识600~1800个常用汉字,这一巨大的任务让很多从事低年级教学的老师感到很茫然。很多老师花大量的时间进行教学,学生花大量的时间进行书写。可到后来学生的回生率和错误率依然居高不下,这是什么原因呢?在此,我想引用托尔斯泰的一句名言:“知识应当靠积极的思维得来,而不是凭记忆得来的时候,才是真正的知识。”这就告诉了教育者,我们不能为了教字而教字。在教学生识字时,我们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使他们的思维极大的活跃。唯有这样才有利于知识的有效吸收。我校努力建设“书香校园”,营造读书氛围。伴随着优秀经典诗文的阅读内容而来的是诵读方法的兴起,让学生去整体感悟、吟咏、体味。

二、小学阶段开展经典诵读的可行性

小学低年级阶段是大量识字、培养其阅读兴趣的最佳时期,整个小学阶段是形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可塑时期。错过了这些机会,学生进入了小学高学段或中学,老师即使付出再多的教育努力,往往也是“事倍功半”。学生最重要的阅读就是读经典,读那些读了之后一辈子也忘不了的著作文章,达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曾经沧海难为水”的阅读境界。

经典诗文是古代圣贤思想、智慧的结晶,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因为经典教材以文言文居多,经典诵读就可以让我们的孩子像我们的古人一样接受文言文的滋养,奠定雄厚的语言基础。而且它所具有的文学价值以及它所包蕴的人文精神更是毋庸置疑。诵读它,可以修养身心,增加智慧,开启成功之门;诵读它,可以让人懂得认识美、领略美、欣赏美、享受快乐人生。开展经典诵读,有利于使学生树立远大目标,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专家认为,“道德”“品性”“气质”等重要价格素养,很难“教”成,靠的是“陶冶”“熏习”或“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培养出来的。经典教材中皆是美心美文,嘉言懿行。让学生熟诵于口,濡染于心,会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品性和修养,比单纯的说教效果要好得多。

经典诵读还能开发学生右脑,使人增强智慧,学习效率倍增。在诵读过程中,孩子完全无心而放松,反复念唱的音韵律动与眼看经文的视觉作用,皆能刺激右脑。在左右脑同步运作下,学生的学习能力可以开发三至五倍,并可以同步开发孩子的记忆力、专注力、理解力与创造力。心理学研究表明,0~13岁是人的机械记忆能力最强的时期,这个时期的孩子学东西,不光记得快,而且记得牢。阿拉伯谚语曰:“少小时学习如金子上的雕刻,志大时学习如沙土上的记录”。因此,抓住孩子记忆的黄金时代,让他们诵读些经典的、高雅的、有深度的东西,既涵养身心,又开发智力,还增强能力,真会使他们牢记终生,也受益终生。

三、小学阶段开展经典诵读的内容与途径

1、小学阶段开展经典诵读该选择哪些合适的内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我校学生的实际,我们以经典文章、优秀诗文、格言警句、成语等为教材,在低年级活动课程中专门设经典诵读课,将经典诵读课的教学与一、二年级课外识字有机结合;在高年级中以午间阅读和课外阅读为主,增大学生的识字量,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经典教材选择以《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论语》等为主,《诗经》《增广贤文》《千字文》《唐诗300首》《史记》为辅,背诵吟唱相应相和。

为了让低年级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加深对祖国五千年文化的认识,增强民族自豪感。其次,可以让孩子们接受优秀文学的熏陶,提高孩子们审美能力,丰富知识、启迪智慧、发展潜能。更重要的是通过古诗词经典诵读教学活动,可以激发孩子们识字的持久热情。下面摘錄我校一位低年级老师的教学随笔:记得有一次,我第一次教孩子们学文中的一首小诗: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看着孩子们认真的可爱的样子,我灵机一动,便把在书看到的这个故事绘声绘色地讲给孩子们听:一个小孩儿,牵着妈妈的衣襟去姥姥家,一口气走出二三里;眼前要路过一个小村子,只有四五户人家,正在做午饭,家家冒炊烟。娘儿俩走累了,看见路边有六七座亭子,就走过去歇脚;亭子外边,花开得茂盛,小孩儿越看越喜爱,伸出指头点数儿,嘴里念叨着“……八枝,九枝,十枝”。他想折下一枝来,戴在耳丫上,把自己打扮得像个迎春小喜神儿。他刚要动手,妈妈喝住他,说:“你折一枝,他折一枝,后边歇脚的人就不能看景了。”小孩儿听了妈妈的话,就缩回了手。后来,花越开越多,数也数不过来了,此地就变成一座大花园……孩子们听得入迷。在背诵时,孩子们兴趣盎然,很快就把诗背了下来,并默写出来,每个字都写得那么工整,漂亮。此后,我多次利用先把古诗编成故事讲给孩子们听,再引导孩子们在诵读中识字,孩子兴趣高,识字的效果也很好。

除了课内的,我们还充分利用课本以外的教育资源进行识字,识字教学需要课本,但仅靠课本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把教材向课外延伸,把学生学习生字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把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最常接触的《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里的内容、还有《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论语》等,都可以成为学生识字的最好材料。让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广告牌,商标、报刊,商品包装物,还有各种杂志,这些都可以成为小学生识字的最好材料,让他们收集起来,并摘抄在本子上。不认识的字可以请教爸爸妈妈或者查字典读一读,并记住它。老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开展活动,让孩子在课前背一背,使学生积极地参与识字教学,鼓励学生想象、实践,学生就能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使枯燥的识字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发现兴趣的热土。精选与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材内容相辅的经典古文,并尝试在课堂教学中以合适的方法将古文与现代文融合起来进行教学。如《晏子使楚》、《负荆请罪》、《伯牙绝弦》、《临死前的严监生》等课文的教学时,穿插相对应的经典古文著作,或对照、或比较、或拓展皆可。

2、小学阶段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的途径与方法。最初,为丰富学生的语文积累,拓展学生的视野,几个班的老师结合课堂教学,旁征博引,走进经典,引领经典诵读之先。他们有的以《三字经》、格言警句、成语为主题,有的以唐诗宋词为主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诵读活动,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明显得到提升,特别是在表达、理解、分析、习作等方面优于其它班级。在模范班的影响下,所有班级也相继开展了诵读活动:晨读、午读的时间进行阅读文学经典,让学生多背诵一些具有人文价值和审美价值的经典诗文、妙词佳句,让它们滋养学生的语言,激活学生的心灵。读《三字经》,诵唐诗宋词,读经典美文等。在探索中,老师们形成了共识:经典诵读可以积淀学生的文化底蕴,加大识字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老师们采取的教学活动方式多种多样,主要途径有听、看、读、抄、讲、赛等。

①听。即听广播、听录音。通过播放国学经典、古诗文录音,以及古诗词为词的名曲。让学生通过名篇名句朗读、赏析及有关的趣闻轶事,使古韵悦耳,沉浸其中,继而遐想联翩,心旷神怡。

②看。即利用学校的多媒体设备,让孩子观看经典故事,还通过开辟“古诗角”“经典墙”,以及利用手抄报、黑板报等形式让学生随处可欣赏到古诗文佳作佳句。班级黑板报,开辟经典诵读专栏,教室走廊、楼梯墙壁,学校会议室等处,张贴经典字画。学生于课余可随处欣赏这些佳作名言,感受经典气息。

③读。每天读10分钟,诵读是学生走进经典的主要途径,每周有固定的课堂诵读经典时间。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朗读、吟诵,或者跟着多媒体设备反复诵读。此外,布置学生在课余诵读、阅读经典名作。给学生诵读情况反馈时间,由语文教师专门指导学生进行有感情的朗读。

④抄。让学生摘录、办手抄报、进行经典诗文摘记等,引导学生办手抄报、做节日卡片、编写文集、写诵读日记、给诗配画等活动,也是引导学生诵读经典发展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生把自己喜欢的诗文、名句抄下来,把自己对诵读经典的感受、体会进行编辑,装订成一本本精致的小诗集,不仅仅是制作,更是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口诵心惟,熟读精思”后的思想积淀。

⑤讲。学生在背诵古诗文的基础上,讲解诗文的大意和所描绘的形象,讲诵读诗文的感受、心得和体会,通过“小手拉大手”,和家长一起,在诵读了许多经典作品的基础上,在活动中,让学生尽力发挥各自的表演才能。

6)赛 即按班级、年级、学校逐层举办诸如“经典诵读”表演赛、以经典诵读为主题的书画等比赛,学生积极参加,在五、六年级中开展的《草船借箭》、《晏子使楚》、《景阳冈》等课本剧表演,孩子们演绎的活灵活现,特别是课本剧《晏子使楚》多次搬上县市级舞台,成功的表演有效地激发了学生读书的兴趣,诵读经典的热情迅速升温。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

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经典诵读与识字、阅读、表达相伴而行,并最大限度地融合到语文教学之中,作为语文教学的补充、拓展和延伸,实现语文教学与经典古诗文诵读的良性互动。如在识字中积累成语;在阅读中品读诗文;在习作中引用诗词名句等,既加大识字量,也為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打下扎实的基础。

篇5:中华经典诵读国旗下讲话稿

大家上午好!

通过诵读经典诗文,我了解了什么是儒家风范,什么事道家精髓,什么是千古美文。

其中我对“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有很深的见解。这句话的意思是:有许多人行走,他们之中必定会有我的老师。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有我学习的地方,就拿我们年级来说吧!在这个100多人的大集体里,就有我许多的良师益友:学习天才__,跳舞能手__,唱歌能手__,小书法家__。他们的才华和智慧都值得我好好学习。这样我不就可以在这万顷绿田中增添自己更多知识的养分吗?这正是《论语》孔子传与我的做人学习的道理啊!

人的一生犹如一条长路,有许多岔道,我们有时候会走错路,但有人会来提醒你,它就是国学,就是经典诗文,因为它聚集了所有成功人的经验,是民族智慧的结晶,其价值历久弥新,我们没有理由不继承和发扬这一民族的瑰宝。而且对于我们少年儿童来说读诵经典,自幼就开始接受五千年文化的熏陶,就定能奠定一生优雅的人格。读诵经典的同时也可以提高我们的古文和白话文水平,有助于我们对其它知识领域的领悟和旁通,更能促进各科学业的进步。

假如说我们的心田是一块最普通的土地,需要阳光、雨露、肥料和辛勤的耕耘,那经典诗文就是那阳光、惠风和细雨。只要你愿意时时刻刻去吮吸去领悟去诵咏,那我们的理想之花一定会开得更艳持得更久。

那我们就继续诵读吧!好好地拥有它,记住它。让它来净化我们的心灵,让它来耕耘我们心中的土地,提升我们的品位,弘扬中华民族之精髓,更让它引领我们克服重重困难,向成功迈进吧!

篇6:经典诵读国旗下讲话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今天我为大家带来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诵读经典

品味书香 传承文明》。

说到读书,很多同学会兴奋起来,因为家里就有不少书,每到节假日,总要父母为自己买书。也有不少同学只要一捧起书,兴许连吃饭的工夫都没有了。是呀,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全世界共同的营养品。如今的我们又是那么幸运,老师正在为我们营造一个书香校园,让我们在满是读书气息的校园中、班级里、家庭里快乐地读书。

上周五我们开展了诵读经典的活动。经典作品博大精深,它承载着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记录了民族的感情和精神,见证了民族的灾难和复兴,它以独特的教育功能,教育和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诸如《三字经》中:“香九龄,能温席;融四岁,能让梨”——尊老爱幼、谦虚礼让的教育。“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勤奋好学的教育„„我们从“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感受过李白的豪放;从“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中读出了白居易的执著;又从“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感受到张若虚对人生的探询。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五千年的文明给我们留下了巨大的精神宝典,诵读中华经典诗文可以加深我们对民族精神和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在诵读中亲近中华经典,在亲近中接受中国文化,在热爱中弘扬中华文明。

常言道:“经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读是非常有必要的,通过诵读经典诗文,积累精美的诗词句段,进而内化为自己的语言,使自己达到“要说口吐莲花,要写笔下生花”的境界。大家可以充分利用时间,本着“用心诵,慢慢读,字字清”的原则,大声地朗诵经典,让自己在朗朗书声中积累经典名言,陶冶情操。诵读经典的目的在于启迪我们的心智,培养我们良好的思想品质,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并懂得爱国、爱家、爱父母的人生道理。经过一阶段的诵读,虽“满腹经纶”但只能闷在肚里,或“纸上空谈”,诵读也就没有什么意义了。因此,我们必须要学以致用,用经典来指导自己的言行,从 “幼不学,老何为”的教诲中了解时间的重要性,勤学需趁早;在“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呐喊中明白生命的价值„„其实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我们要能在经典诵读中真正理解为人处事的道理,升华自己的思想。

最是书香能致远,腹有诗书气自华。同学们,静静地打开一本本经典书吧!因为你不可能在现实生活中结识世界上所有的伟人、大师,但通过读书,就有可能。你不可能走遍世界各地,但书籍可以把你带到地球的每个角落。

静静地打开一本本经典书吧!因为读书会让我们那玩耍激动的心瞬间平静;读书会让我们举止文明、羞于粗鲁;读书会让我们充满灵性,不屑那些粗俗的游戏。

静静地打开一本本经典书吧!一个爱读书的人,总会有很多知心的朋友,因为他知书达礼,言谈举止总是那样的赏心悦目。

同学们,让我们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用最高亢的声音诵读经典,用最昂扬的激情书写青春,用最执著的信念成长为中华文明的传承者。

五一班

篇7:诵读经典国旗下演讲稿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在国旗下讲话的主题是:“诵读经典诗文 传承中华文化”。

我们生活在一个诗的国度。从牙牙学语时爸爸妈妈就教我们背诵唐诗宋词。到了小学我们学的古诗就更多了。春来了,我们“忙趁东风放纸鸢”。夏夜里,我们“听取蛙声一片”。中秋节,我们说“明月几时有”。过年时,我们吟“爆竹声中一岁除”。从“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我们懂得了珍惜;从“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我们知道了努力;从“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我们悟出了哲理;从“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我们学会了做人。我国的古典诗词博大精深,诵读经典诗文能够使我们感受到祖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更加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著名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说:“对于本民族文化的珍视是一个国家屹立千年的基石。”他还说,一个小孩要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这是最起码的要求。

儿童时代是一个人记忆力开发的最佳时段,如果训练及时和得法,就可以5倍到10倍以上的速度快速增长。儿童的吸收能力是一生中最好的时期,犹如海绵一样,甚至可以全盘吸收,全部堆存在生命的深处,将来慢慢地发酵,就好像种子种下去一样,将来一定会慢慢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诵读经典的目的在于启迪同学们心智,培养大家良好的思想品质,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并懂得爱国、爱家、爱父母的人生道理。因此,我们还要学以致用,用经典来指导自己的言行,从 “幼不学,老何为”的教诲中了解时间的重要性,勤学需趁早;在“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呐喊中明白生命的价值??我们要能在经典诵读中真正理解为人处事的道理,升华自己的思想。

“最是书香能致远,腹有诗书气自华。”同学们,让我们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用最高亢的声音诵读经典,一所书声琅琅的学校,必定是一所美丽的学校;一个书香充盈的家庭,必定是一个和谐的家庭;一个喜爱读书的孩子,必定是一个优秀的孩子。让我们一起捧起书本,诵读经典,使得我们的校园更加美丽!

我的国旗下讲话完毕,谢谢大家!

篇8:经典诵读国旗下讲话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符合社会主义的基本思想和发展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社会主义在不断摸索发展中,逐渐形成的社会最稳定,并且能够很好地吻合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价值观念。从前人的经验总结来看,中华民族的发展离不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且其已经成为增强国力的基础。青年大学生作为中国的新生力量,十分有必要深入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且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当学生具有较高的道德品质、能够明辨是非的能力,才可以更加专注于自身专业的学习。倘若一个人没有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至于产生了扭曲的人生价值观,就会对社会造成前所未有的威胁,因此,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与培育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二、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不足之处

(一)追求享乐,缺乏吃苦耐劳精神。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经济的发展,如今的大学生正处于一个物质生活充裕的世界中,开始滋生了一种“好吃懒做”的现象,缺乏中华民族吃苦耐劳的传统精神。另外,随着国家人才数量的激增,大学生就业也变得异常艰难,也就出现了很多大学生在毕业之后,想要获取较高的工资,又不能够吃苦耐劳,甚至出现了抱怨社会、埋怨父母的情况。这都是由于青年人未曾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至于享乐主义作怪。

(二)拜金主义盛行,功利心强。商品种类日益丰富, 也让大学生产生拜金心理,而且以自我为中心,同时同学之间也有着较强的攀比心,造成了一些盲目的消费、冲动消费。 如果不能及时纠正这些问题,会造成社会的风气下降,甚至对社会和谐发展带来一定的威胁。

(三)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由于当代大学生的意志不强,倘若不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那么在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时,就会让大学生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例如面对高校严格的考试规章制度,依然有学生不顾风险地违反考试纪律。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也导致大学生不知所措,更多的大学生还是希望能够在内心建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引导自己的人生健康发展。

三、经典诵读强化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培养的方法

(一)营造环境,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培育当代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要任务就是要树立当代大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为学生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和培养阅读兴趣是非常关键的环节。诵读只有人人参与才能最大化地体现它的价值。“办学校就是要办一个氛围”。到处充满着的诱惑让大学生变得迷茫且彷徨,需要通过传统的经典诵读来坚定自己的信念,给学生营造阅读环境,特别是学校应该要负起更多的责任。比如,《大学》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让大学生能够修身养性的重要性。通过中华经典著作的诵读,感受古人的智慧和伟大,这是中华五千年文化的传承,是智慧的结晶,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手段。

(二)活动体验,体会艰苦拼搏精神。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准也得到了较大的改善,以至于很多大学生成为了“饭来伸手”的孩子,对于艰苦奋斗的说法也仅停留在书面文字上,对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起到严重的阻碍作用。这种艰苦奋斗的拼搏精神一旦缺失, 不仅对青年大学生的自身发展和国家未来带来较大的影响, 其更不能担负起中华民族复兴希望的重责。因此,可以设置一些活动体验,去体验宋濂艰苦的求学之路,冰天雪地中为了学习而冻伤;去体验古人闻鸡起舞的勤奋;去体验头悬梁锥刺股的刻苦。在现在一个物质丰腴的时代,如果我们能够做到按时完成每天的任务,这将是自我提升的一种体现。

(三)加强对中华经典诵读的重视程度。加强对中华经典诵读的重视程度。中华经典诵读对培养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可以组织学生们每天上课之前集体诵读,还可以组织中国经典知识大赛,一方面促进了当代大学生对中华经典文学的了解,另一方面也促进校园文化的发展。总之,通过中华经典诵读来加强对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

四、总结

上一篇:保险合同案例(公开课用)下一篇:2024定点屠宰场畜产品安全监管责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