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定点屠宰场畜产品安全监管责任书

2024-05-06

2024定点屠宰场畜产品安全监管责任书(精选7篇)

篇1:2024定点屠宰场畜产品安全监管责任书

2014年曾都区动物屠宰场畜产品

质量安全监管责任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湖北省动物防疫条例》《动物检疫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及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相关规定,为切实加强我区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保障动物和动物产品安全,维护公共卫生食品安全,明确职责,特签订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责任书。

一、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责任人的责任:

1、依法对动物屠宰场的动物卫生防疫及畜产品安全进行监管。

2、做好检疫工作,落实查证验物制度,做到出厂两章两证(动物检疫合格证、肉品品质合格证、动物检疫合格验讫滚花印章和肉品品质检验合格验讫印章),做好检疫记录台账,严把动物及其产品进出检疫关口。

3、监督动物屠宰场对病死或死因不明的动物进行无害化处理。

4、按照要求进行“瘦肉精”等违禁物质抽检。

5、制度健全。包括:检疫申报制度、消毒制度、动物入场和动物产品出场登记制度、同步检疫制度、无害化处理制度。

6、记录完整。包括:检疫申报记录、疫情报告记录、动物入场和动物产品出场登记记录、同步检疫记录、无害化处理记录、“瘦肉精”等违禁物质抽检及报告记录、耳标及产地检疫证明回收。

7、检疫工作室张贴法律法规、检疫管理制度、检疫程序、岗位 责任制、投诉电话,悬挂执法标志。

二、定点屠宰场的责任:

1、动物屠宰场必须符合动物防疫条件并取得《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

2、具备有与屠宰规模相适应的防疫、消毒及无害化处理设施设备。

3、制度健全。包括:消毒制度、无害化处理制度、动物隔离观察制度、“瘦肉精”等违禁物自检制度。

4、记录完整。包括:消毒记录、动物入场和动物产品出场登记记录、待宰急宰记录、动物隔离观察记录、同步检疫记录、无害化处理记录、“瘦肉精”等违禁物质自检及报告记录。

5、按照规定开展“瘦肉精”等违禁物自检,并做好登记、存档。

6、按规定和要求对屠宰场所进行定期消毒。

7、对病死或死因不明的动物进行无害化处理,做好记录。

8、场内设置有与屠宰规模相适应的独立检疫室、办公室、休息 室,检疫工作室。

本责任书一式三份,监管单位和动物屠宰场各一份,一份交区 动物卫生监督所存档。

监管单位:代表签字:

动物屠宰厂(场):代表签字:

年月日

篇2:2024定点屠宰场畜产品安全监管责任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动物检疫管理办法》《生猪屠宰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及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相关规定,为切实加强我县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保障动物和动物产品安全,维护公共卫生食品安全,明确职责,特签订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责任书。

具体内容如下:

一、屠宰场必须严格遵守《动物防疫法》《生猪屠宰管理条例》的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自觉接受驻场官方兽医的监督管理,确保合法经营和肉品安全。

二、屠宰场企业负责人为动物产品质量第一责任人,一旦出现重大动物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将依法追究屠宰场企业负责人的相关责任。

三、屠宰场必须符合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规定的防疫条件,依法取得《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定点屠宰许可证》后实施屠宰。

四、屠宰场应严格执行入场准入制度,待宰动物必须凭免疫耳标,有效检疫证明入场屠宰。

五、屠宰场必须有与屠宰规模相适应,水质符合国家规定标准的水源条件。有符合国家规定的待宰间、屠宰间、急宰间以及屠宰设备和运载工具。有两名以上,经培训考核合格,依法取得健康证明和资格证书的屠宰技术人员。有两名或两名以上经畜牧部门考核合格的专兼职协助检疫人员、肉品品质检验。

六、屠宰场应当提供与屠宰规模相适应独立的官方兽医驻场检疫检验室、办公室、休息室。有必要的肉品品质检验设备、检疫操作台、冷藏设施、消毒设施、消毒药品和污染物处理设施及健全的卫生等管理制度。

七、生猪定点屠宰厂(场)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GB/T17236---1998《生猪屠宰操作规程》屠宰生猪。

八、定点屠宰厂(场)必须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证照齐全,做到制度、证照上墙,加强生产环节责任分工制度建设,确保责任到人。

九、屠宰场必须建立屠宰和肉品品质检验台账纪录,做到进场必登,有宰必验,有验必登以及对不合格肉品和病害肉无害化处理登记制度,认真落实无害化处理责任人制度,加强责任人责任意识,确保数据真实准确,填写信息完整齐全。对瞒报、虚报、提供虚假数据的屠宰厂(场)和责任人将严格按照条例要求进行处罚。

十、屠宰场必须建立肉品质量可追溯体系,对不合格肉品实行召回制度,并承担责任。

十一、官方兽医依照农业部规定,对屠宰动物实施全流程同步检疫,以及必要的实验室疫病检测和肉品检验工作,屠宰场应给予积极配合。

十二、屠宰企业屠宰动物应当提前6小时向驻场官方兽医申报检疫,官方兽医按照《屠宰检疫规程》对屠宰动物实施宰前检疫、同步检疫,在驻场官方兽医的监督下实施屠宰,对未经检疫屠宰的动物,我县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将依照相关法律严肃处理,对出场销售的动物产品造成的一切后果由屠宰企业自行承担。

十三、屠宰企业在做好入场动物“瘦肉精”自检工作的同时,必须对检测的动物逐一建立详细的“瘦肉精”检测档案及出具检测结果报告。

十四、官方兽医依法对屠宰场的瘦肉精自检进行现场监管,对无场方“瘦肉精”检测报告单及无证、无标的动物一律禁止屠宰。屠宰场必须协助驻场官方兽医做好驻场“瘦肉精” 检测监督、检疫监督工作及有关监测检疫记录登记工作。

十五、官方兽医对屠宰的动物要回收免疫耳标和《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回收的免疫耳标和《动物检疫合格证明》要按月存档保存。

十六、对病死动物及检出病害动物及其产品,屠宰场不得随意转移、藏匿和销售,必须在官方兽医的监督下进行无害化处理。

十七、屠宰场不得屠宰、加工下列动物及产品:

(一)与封锁区内所发生动物疫病有关的;

(二)染疫的;

(三)病死或者死因不明的;

(四)经现场检测含有“瘦肉精”等违禁药物及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的;

(五)依法应当检疫而不经检疫或者检疫不合格的;

(六)依法应当报批报验而未经报批报验的;

(七)其他不符合国家有关动物防疫规定的。

十八、禁止屠宰病害猪、注水和注入其他物质的生猪。禁止对生猪和生猪产品注水或注入其他物质。

十九、屠宰场必须保证动物产品持有《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对胴体及

分割、包装的动物产品上必须加盖检疫检讫印章或者加施动物检疫标志和经肉品品质检验合格的肉品品质检验合格印章;及开具的随货通行《产品检疫合格证明》和《肉品品质检验合格证》后出场销售。

二十、发现患有疫病及疑似疫病的动物,屠宰场应及时向蒙阴县动物卫生监督所、乡镇畜牧站报告,并采取隔离等控制措施,防止动物疫情扩散,不得瞒报、谎报、阻碍他人报告动物疫情,也不得随意发布动物疫情。

二十一、屠宰场一旦发生重大动物疫情和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县动物卫生监督所将依照《动物防疫法》《生猪屠宰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予以从严从重查处。

二十二、本责任书一式三份,签订双方各留存一份,报送县动物卫生监督所存档一份,经双方签字后生效,责任期为一年。

监 管 单 位: 代表签字:

动物屠宰厂(场):

代表签字:

篇3:2024定点屠宰场畜产品安全监管责任书

1 加强屠宰行业管理

严格执行生猪定点屠宰许可管理, 强化生猪屠宰企业肉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 屠宰厂 (场) 肉品品质检验员必须持证上岗, 依法开展肉品品质检验工作。

2 严格执行同步检验制度

在畜禽入厂 (场) 时, 开展入厂 (场) 检验, 宰前检验员要查验畜禽的《动物产地检疫合格证》和相关标识, 逐头 (只) 观察畜禽健康状况, 对货证相符、健康状况无异常的准予入厂 (场) , 货证不相符的畜禽坚决不予入厂 (场) , 在待宰期间和送宰时, 宰前检验员开展待宰圈巡查, 签发《准宰证》或《宰前检验合格证明》。在屠宰过程中, 宰后检验员要对屠宰动物的头部、体表、内脏、胴体、复检部位, 开展宰后检验。

3 严格执行出章出证制度

督促屠宰厂 (场) 指定专人负责屠宰厂 (场) 的证章管理工作, 对检验合格的畜禽产品按规定出具肉品品质检验合格验讫印章或《肉品品质检验合格证》, 做好证章的保管工作, 杜绝章、证由业户自行加盖和出具的行为。

4 严格执行肉品品质检验登记制度

屠宰厂 (场) 在每批畜禽入场时, 做好入场查验登记记录, 明确货主名称、畜禽来源、头数、产地检疫合格证编号等相关记录。每日屠宰完毕, 做好宰后检验登记记录, 明确货主名称、屠宰头数、检验合格数、不合格数、《肉品品质检验合格证》编号及流向, 宰前检验和宰后检验登记至少保存2年。

5 禁止收购和加工病死畜禽

企业检验员要履职尽责, 对没有检疫合格证明的畜禽不得入厂 (场) , 坚决拒收病死畜禽, 严格执行病死畜禽不准宰杀、不准食用、不准转运、不准出售、进行无害化处理的“四不准, 一处理”的规定, 禁止注水或含有“瘦肉精”等病害动物及动物产品流入市场, 对宰前检疫检验发现病死或死因不明的畜禽, 依规进行无害化处理。

6 严把无害化处理关

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监督企业严格执行病害畜禽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制度, 对没有无害化处理设备设施、没有无害化处理登记记录、“三员”不按规程进行无害化处理的违规行为要依法查处。

7 规范执法行为

严格规范各项工作记录, 监督检查的每一个步骤都留有痕迹, 每个环节都要实现“凡事有记录, 凡事有程序, 凡事有负责, 凡事有监督”, 查处的违法案件做到事实清楚、法律适用准确, 程序合法, 立案卷宗规范, 建立投诉举报查处机制, 公开联系方式, 建立档案, 明确责任分工。

8 强化巡查力度

篇4:2024定点屠宰场畜产品安全监管责任书

摘要:文章首先介绍了平湖市现有屠宰企业的基本情况与屠宰能力,然后总结了平湖市在屠宰企业监管、保证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采取的主要做法,以期为其他地区提供参考。

关键词:屠宰企业;畜产品;质量安全;屠宰检疫

钱 强.浙江平湖市加强屠宰企业监管 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做法[J].农业工程技术,2017,37(14):72.畜产品质量安全攸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畜禽屠宰环节是畜禽产品进入市场流通、摆上百姓餐桌前的关键一环,推进监管能力和制度机制建设,明确生产经营主体责任,强化源头治理和执法监管,推行标准化生产和全程控制,是维护公众消费安全的重要措施。

一、平湖市屠宰业基本情况

平湖市现有生猪定点屠宰场2个,生猪定点屠宰点1个,牛定点屠宰点1个,两个定点屠宰场均为二星级屠宰场。

2016年1-12月全市生猪消耗量为207231.5头,3个生猪定点屠宰场(点)1-12月共屠宰生猪419047头。调出市外生猪白胴305538头,占本地总屠宰量的72.91%,市外调入生猪白胴93722.5头,占总社会消耗量的45.23%。3个生猪定点屠宰场(点)1-12月份共实施违禁药检测4575批次,抽样92696个,抽检比例达到7.37%。累计检出并处理病害猪153头,病害产品97093.6 kg,折合1078.82头(90 kg折合一头),处理屠亡生猪360头,合计无害化处理病害猪1591.82头。1-12月份屠宰牛7158头,宰前检测365批次,抽检样本11985个,8月后至今抽检比例为100%。

二、平湖市加强屠宰企业监管的主要做法

1、日常屠宰监管

(1)加强日常监督管理,确保行业规范有序

强化日常检查,做到每月专项检查2次以上,并与各项整治行动联合检查相结合,提高检查频次和检查质量。通过日常检查,督促各屠宰企业严格执行屠宰环节各项管理制度和规定,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落实整改。

(2)强化各项制度落实,形成行业长效监管

全市根据农业部关于印发《生猪屠宰(场)监督检查规范》的通知要求,结合全市实际情况,要求屠宰企业制定了14项制度,分别为生猪进场检查登记制度,“瘦肉精”自检制度,待宰巡查制度,屠工岗位制度,肉品品质检验制度,证章标志牌使用管理制度,生猪屠宰统计报表制度,无害化处理制度,消毒制度,检疫申报制度。在每年年初与各场(点)签订畜禽定点屠宰企业《畜产品安全主体承诺书》下发《畜产品质量安全告知书》,明确了屠宰企业畜产品安全和病害猪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主体责任。

(3)加强技术培训

由于屠宰企业外来人员流动性较大,为了提高检疫人员肉品检验水平,全市每年组织屠宰企业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内容有屠宰环节的基本要求,屠宰加工的操作规范,屠宰检验6大环节,宰后检验的特点,淋巴系统检查的重要意义,旋毛虫检查等,通过技术培训考试合格后发放屠宰资格证书和肉品检疫资格证书。

2、加强屠宰环节监管

(1)严把屠宰检疫关

屠宰检疫是确保畜产品质量的关键。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负责生猪定点屠宰的检疫和监管工作,全市4个屠宰场(点)派驻官方兽医23名,协检员12名,到场实施检疫监管。一是严格按检疫操作规程进行检疫,实行主检负责制;二是对检疫员实行定岗定责,做到严把“五关”,即进场畜禽的产地检疫率100%,屠宰检疫率100%,在检疫的同时按5%的比例进行监督抽取尿样进行违禁药物检测,违禁药物检测合格的方可进入屠宰环节。

(2)加大监管力度

2015年全市根据畜产品安全的严峻形势,由市政府牵头相关部门协调,要求公安对全市的4家定点屠宰场(点)企业内部结构进行定位,布控监控摄像头安装,合计安装监控装置49个。重点监控畜禽进场情况,待宰车间,屠宰车间,无害化处理车间等,建立起生猪入场,宰杀及无害化处理远程监控体系,确保对无害化处理过程的全程监控,有害产品100%得到处理。该系统运行后,畜牧局,所在地派出所和动物卫生监督分所均可通过视频系统终端观看或截取重要屠宰环节的视频资料。畜牧兽医局落实专人,对视频系统日常运行情况进行监管,检查视频拍摄和录制情况,确保视频系?y运行正常。

3、政府重视经费保障

(1)领用办法

由定点屠宰场(点)向畜牧兽医局领用,领取的“瘦肉精”快速检测板只限用于企业自检。畜牧局根据屠宰企业的实际屠宰量对企业领用的“瘦肉精”快速检测板进行核查。

(2)检测要求

定点屠宰场(点)按批抽检进场的生猪(牛),生猪检测比例不上于5%,牛抽检比例不少于20%。

4、加强屠宰行业管理舆论引导

篇5:2024定点屠宰场畜产品安全监管责任书

1 监管现状

1.1 机构设立情况

南华县于1995年5月成立南华县城区生猪定点检疫组, 1997年7月成立南华县动物卫生监督所, 1996年10月成立南华县沙桥镇生猪定点屠宰点, 2012年5月楚雄安友畜牧业有限公司成立安友屠宰场。各职能机构统一按照国务院的有关规定实行生猪定点屠宰, 集中检疫, 统一纳税, 分散经营。

1.2 队伍建设情况

南华县在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完成后, 按照南华县编办批复县动物监督所13人以及10个乡镇监督机构42人纳入官方兽医人员管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动物检疫管理办法》、《云南省动物防疫条例》等法律法规规定, 每个屠宰场 (点) 都配有官方兽医检疫员。驻场检疫员具体承担进入屠宰场的动物及动物产品的查证验物和检疫监管、监督场方对屠宰场地进行消毒以及对染疫或疑似染疫动物和检疫不合格动物产品进行无害化处理等工作。

1.3 生猪生产情况

2013年, 南华县切实加大畜牧科技推广力度, 农户养殖生猪的积极性不断提高, 养殖规模不断扩大。与此同时, 2013年夏收粮食产量达30 928t, 同比增长248.8%, 为生猪养殖提供了饲料保障, 全县上半年生猪出栏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据统计, 上半年全县生猪出栏83 640头, 同比增长9.6%;肉类总产量达10 021t, 同比增长9.3%。

1.4 生猪屠宰情况

目前, 南华县生猪定点屠宰场年屠宰生猪2.0万~2.5万头;安友屠宰场年屠宰生猪1 500~2 000头;沙桥镇生猪定点屠宰点年屠宰生猪2 300~2 500头;还有部分屠宰场零散分布在各乡镇开展生猪屠宰工作。

1.5 检疫监管情况

2012年, 南华县加强对养殖、加工、贮运、销售等环节的执法监管, 全面开展动物及其产品的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工作。检疫生猪18 515头、肉牛607头、肉羊286只, 检出病害猪68头, 并将所有病害猪进行了无害化处理;产地检疫生猪40 778头、鸡142 710羽;处理案件9件, 结案率100%。由于监管的落实到位, 没有出现食品安全事故。

2 主要措施

2.1 严格生猪入场检查

生猪进入屠宰场前, 严格查检《动物检疫合格证明》、畜禽标识等。《动物检疫合格证明》有效、证件相符、畜禽标识符合要求、健康的生猪, 方可入场待宰;而证件不符、未持证、无畜禽标识、不健康的生猪不得入场, 并通知检疫申报点做好检疫记录, 登记生猪来源、数量、耳标号、畜主信息等, 以便追根溯源。

2.2 加强生猪宰前检疫

生猪实行定点屠宰、集中检疫后, 首先要做好宰前检疫工作。凡进入屠宰场的生猪, 都要进行宰前检疫, 未经检疫者不得进行屠宰。宰前检疫应查证验物, 了解生猪是否来自非疫区、免疫是否在有效期内、是否患病等, 同时进行临床观察, 必要时进行个体检查。经宰前检疫合格的, 签发准宰、急宰等意见, 并做好登记工作;发现有传染病的, 应立即上报疫情, 并采取相应的紧急处理措施, 防止疫情扩散。

2.3 把好宰后检疫关

通过宰前检疫, 确认生猪健康方可屠宰;对屠宰后的头、蹄、胴体、内脏及必检的淋巴结, 采用刀、钩等器械进行严格地检疫。对检疫合格的生猪产品, 出具《动物检疫合格证明》, 加盖检疫合格印章;同步进行“瘦肉精”的抽检, 并重点做好旋毛虫、囊虫的检查。对检疫不合格的生猪产品, 出具《动物检疫处理通知单》;同时, 监督病害产品的无害化处理, 并做好生物安全处理记录。

3 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南华县生猪定点屠宰现状进行调研及分析, 发现南华县生猪定点屠宰工作仍存在一定的问题。

3.1 专业人才不足

从目前南华县生猪定点屠宰工作的实际情况看, 从事检验检疫的专业人员严重不足, 加之检疫员的工作量大, 不能满足检疫要求。如2012年全县出栏生猪306 100头, 而检验检疫人员仅有42人, 人年均检验检疫生猪7 300头左右。然而, 仅生猪一个动物品种平均每人每天必须检验检疫20头, 还有牛、羊、禽等的检验检疫工作也都是由这支队伍来完成。可见, 面对这样的检验检疫工作量, 较难确保检验检疫的有效性。

3.2 设备较为落后

一是检验检疫设备落后。生猪屠宰检疫实质上是运用动物卫生知识加以一定的专业设备对动物疫病进行识别, 专业性较强, 而当前的驻场检疫员仅配有刀、钩、显微镜等检疫工具, 缺少必要的疾病快速检测和检验检疫先进设备, 较难顺利完成屠宰检疫工作。二是屠宰设备落后。目前, 城区屠宰场的机械设备多数仍是20世纪80年代的生产线, 大部分屠宰场仅有屠宰挂钩, 没有电子击晕设备等, 增加了屠宰应激, 降低了猪肉品质。

3.3 工作经费缺乏

目前, 由于检疫经费少和相关制度欠缺, 驻场检疫员的必须办公用品和防护用品落实还不到位, 造成检疫员工作责任心不强、难以开创工作新局面, 检验检疫达不到预定的效果。

4 建议

4.1 加强专业人员培训

为了做好生猪定点屠宰的检验检疫民生工程, 必须定期对各级检验员进行法律和业务培训, 强化检疫人员的专业知识储备, 提高其业务能力, 增强其工作责任心, 调动其工作积极性, 打造一支懂法律、有技术、精通业务的动物检疫执法队伍。通过对检验检疫人员进行专业的技术和技能培训, 保证检疫工作到位, 确保猪肉产品安全。

4.2 完善屠宰检疫设备

积极争取政府和相关部门的经费支持, 为检验检疫人员配备必要的检疫设备, 提高检疫质量, 切实保障动物食品卫生安全。同时, 在每个定点屠宰场 (特别是大型屠宰场) 设立简易的动物化验室, 加强动物检疫硬件建设。

4.3 建立检疫追溯系统

篇6:2024定点屠宰场畜产品安全监管责任书

9月9日, 农业部部长韩长赋主持召开部常务会议, 听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和生猪屠宰体系建设等情况汇报, 研究部署相关工作。会议强调,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是发展现代农业、转变政府职能的一项重大而艰巨的任务, 必须抓紧、抓好、抓实;生猪屠宰监管正处在工作交接时期, 要敢于负责、敢于担当, 尽快理顺职能, 提升能力, 加强监管。

会议指出, 近几年,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取得明显进展, 为保障人民群众消费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 农产品质量安全总体稳定向好, 但问题和风险仍然存在, 必须持续切实加强监管。一要落实监管责任。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纳入地方政府绩效考核范围, 解决基层机构、人员、经费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理清关系, 明确分工, 推动形成“一盘棋”、各有侧重的工作格局, 把质量安全和产业转型升级结合起来, 推动形成合力, 努力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二要加快监管能力建设。加大基层特岗计划的扶持力度, 加强培训, 解决基层没人干事、没能力干事的问题。三要抓好监管示范县创建活动。通过示范县创建活动, 打造一批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定可靠的先进县, 总结行之有效的监管制度和机制, 不断增强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

会议强调, 生猪屠宰监管职责调整是国务院深化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的一个重要方面和重要任务。当前正值生猪屠宰监管职责调整过渡阶段, 工作千头万绪, 各地进展不一, 要明确重点, 点面结合, 统筹推进。一要抓督导落实, 确保不出问题。重点督导屠宰监管职责未交接的省份, 同时做好市、县两级职责调整的指导。抓好生猪定点屠宰资格审核清理、行业准入、监督执法、综合治理、统计监测、专项整治等工作的落实, 确保不发生重大畜禽产品质量安全事件。二要抓法规修订, 坚持依法行政。加强沟通协调, 加快修订《生猪屠宰管理条例》, 完善相关技术标准, 提高屠宰管理法制化、科学化、规范化水平。三要抓规划引领, 促产业转型升级。统筹生猪生产与屠宰加工, 通过研究和制定生猪产业化发展规划, 破解发展难题。四要抓机构队伍, 强化能力建设。积极争取相关配套政策, 解决编制、经费、着装、执法条件等方面的突出问题, 提高监督执法能力和水平。五要抓协调配合, 形成工作合力。抓好各项工作的研究部署和推动落实, 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 按分工做好各自工作。深入调查研究, 加强政策创设, 研究提出促进屠宰行业整合升级的政策措施。 (摘自农民日报2014年09月10日01版)

篇7:生猪定点屠宰场安全生产技术

1 规章制度的建立

1.1 工作岗位职责

1.1.1 屠宰场场长负责屠宰场的全面管理工作, 是本场肉品质量安全和生产安全的第一责任人。

1.1.2 动物检疫员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认真做好宰前、宰后检疫, 对合格的肉产品出具检疫合格证明, 并在胴体上加盖验讫印章, 对检疫结果及出具的检疫证明负责。

1.1.3 屠宰场工作人员必须持有效的健康证明, 无人畜共患的传染性疾病, 必须按规定经培训考核合格持证上岗, 必须凭准宰证方可屠宰, 并按屠宰加工工艺流程操作, 屠宰过程中发现所宰生猪有异常情况, 必须立即向检疫检验人员及肉品品质检验人员报告, 并协同处理。

1.1.4 肉品品质检验人员必须经培训考试合格, 持证上岗。品质检验员负责肉品及其产品的检验工作, 肉品品质检验必须与生猪屠宰同步进行, 对检验中发现不合格的、劣质肉品 (含种公、母猪及晚阉猪) , 坚决制止出场、上市, 并监督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

1.2 生产制度

主要是生猪进场 (厂) 验收制度、生猪销售台账管理制度、生猪销售信息报送制度、屠宰及检验环节的具体操作程序的建立、工作人员持证上岗制度、肉品品质检验证章标志管理制度的建立。

1.3 安全制度

主要是屠宰场食品安全工作制度、猪肉质量安全追溯制度、不合格肉品召回制度、屠宰场卫生消毒安全工作制度、病害肉无害化处理制度、检疫申报制度、疫情报告制度的建立。

2 屠宰环节的操作

2.1 进场 (厂) 验收

动物在进入定点屠宰场时, 应持有有效的产地检疫合格证明并须经驻场检疫人员查证验物, 证物相符的方准入场, 同时做好记录。证物不符或无有效产地检疫合格证明的或未经检疫的动物, 关入隔离观察圈, 隔离观察30 d后进行重新检疫, 合格动物方可屠宰, 不合格动物进行无害化处理。

2.2 宰前管理

2.2.1 病健分离:进场应当逐一检查

生猪的健康状况, 按检查结果进行分圈、编号。健康生猪赶入待宰圈休息。可疑生猪赶入隔离圈继续观察。对检出可疑病猪, 经过充分饮水和休息后, 恢复正常的, 可以赶入待宰圈;症状仍不见缓解的和病、伤残猪, 签发《急宰证》送急宰间进行急宰。死亡及患有传染病的, 签发《无害化处理登记表》进行无害化处理。

2.2.2 签发《准宰证》:

送宰前, 应当停食静养12~24 h, 充分喂水至宰前3 h, 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 确认健康的签发《准宰证》。

2.2.3 屠宰生猪:

按照国家规定的操作规程和技术要求, 实施淋浴、致昏、放血、脱毛或者剥皮、开膛净腔 (整理副产品) 、劈半、整修等基本工艺流程。肉品品质检验应当与生猪屠宰同步进行。同步检验应当设置同步检验装置或者采用头、胴体与内脏统一编号对照方法进行。具体部位和方法, 按照《生猪屠宰产品品质检验规程》和其他相关标准规定执行。

3 屠宰检疫

3.1 宰前检疫

主要是查证验物、消毒、盐酸克伦特罗等抽样检测、群体检疫和个体检疫、巡检及送宰检疫, 经过以上五个程序, 检疫合格的生猪签发宰前检疫合格证准许屠宰, 不合格的生猪按照相应的规定进行急宰、缓宰、销毁等处理措施, 杜绝一切不合格生猪进入屠宰车间。

3.2 宰后检疫

主要是头部检疫、皮肤检疫、内脏检疫、肉尸检疫、摘除甲状腺, 经过以上5个程序, 对于合格的猪胴体加盖检疫合格验章及签发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合格证明。对于不合格的病猪、残猪按照相应的规定进行剔除、高温、销毁及工业用等处理。详细做好检疫结果记录, 包括各个岗位的检疫情况, 病猪的主要病变、诊断结果及处理情况, 并保存资料2年以上。

3.3 屠宰检疫的意义

上一篇:经典诵读国旗下讲话下一篇:中国56个少数民族名称_节日和风俗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