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x所招生宣传

2024-04-15

中科院x所招生宣传(精选4篇)

篇1:中科院x所招生宣传

中科院宁波材料所2013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2013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简章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简称“宁波材料所”)是由中国科学院、浙江省、宁波市三方共同出资组建的浙江省首家中科院直属科研机构,是着眼于集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科技服务、人才培育于一体的综合性工业技术研究机构。

截至2012年9月,我所在读研究生278人(其中博士生80人,硕士生195人,留学生3人),课题研究生55人。 2013年我所计划在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加工工程、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有机化学、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工程、化学工程和机械工程等8个专业招收硕士研究生36名,其中拟接收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20名。

一、专业目录

二、招生问答

欢迎广大考生报考我所2013年硕士研究生,现将有关情况问答如下。【详情】

三、联系方式:

地 址: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庄市大道519号

邮 编:315201

网 址:www.nimte.ac.cn

职能部门:研究生部

联 系 人:杨 方

电 话:0574-87911122、86685287

传 真:0574-87910728

E - mail:yangfang@nimte.ac.cn

欢迎有志于我国新材料、新能源及先进制造领域研究的青年学者来所学习深造,施展才艺。

篇2:中科院x所招生宣传

学院历史

甘肃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组建于2004年1月,由原农学院植物学、植物生理生化及遗传学,草业学院动物学,动物医学院动物生理生化,动物科学技术学院普通遗传学,林学院生物统计学等学科合并而成。学院的生物技术本科专业系由1995年经教育部批准招生的我校生物技术专业(大专)发展而来,分4个专业方向,1998年生物技术(植物)专业招生,2001年生物技术(动物)专业招生,2004年生物技术(生物制品)专业招生,生物技术(生物质能)专业将于2011年开始招生。到目前为止,本专业已培养毕业生1400多人。

学科建设 学院现有“作物生态生理”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作物生态生理”、“植物学”、“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和“发育生物学”硕士学位授权点。2011年获得“生物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目前在读研究生95人。

师资队伍

学院现有在岗教职工51人,其中专职教师42人,教学辅助人员5人,行政管理人员4人。其中,教授11人,研究员1人,副教授12人,讲师11人,助教7人。博士生导师7人,硕士生导师16人;专职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者22人,具有硕士学位者17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获得者1人,甘肃省领军人才1人,甘肃省“333”和“555”创新人才3人,高校跨世纪学科带头人1人,甘肃省高等学校青年教师成才奖获得者3人。

办学条件

学院设有植物生物技术系、动物生物技术系、生物制品系、生物统计与生物信息系4个教学系和“植物生物技术实验室”、“动物生物技术实验室”、“生物制品实验室”、“细胞工程实验室”、“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和“生物统计与信息实验室”等教学实验室,总面积1680 m2,仪器设备300多台(件),总价值400多万元。有校外实践教学基地5个。并与美国北亚利桑那大学、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卡尼尔分校等美国大学共同实施《1+2+1中美人才培养计划》,联合培养生物学本科生,目前已有6名学生在国外大学学习,2人已获两国学士学位。

教学改革

为了适应21世纪生物技术快速发展的需要,学院积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人才培养体系和课程建设,“植物生理学精品课程建设与实践”获甘肃省政府教学成果一等奖,4门课程被评为甘肃省省级精品课程,3门课程获校级精品课程。主编、副主编和参编教材15部,发表教育教学改革论文30多篇。

人才培养

自生物技术专业招生以来,已培养1400多名本科生,10多名博士生,150多名硕士生,其他各类生物技术人才300多人,对促进我国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科学研究

学院先后承担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项目、教育部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甘肃省科技攻关项目、甘肃省农业生物技术专项、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等30多项科研项目,获省部级科技奖励10多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200多篇,其中10多篇被SCI收录。主编各类专著10多部。

培养能力

学院年招生培养本科生230~250人、硕士研究生40~50人、博士研究生4~6人。

生物技术(植物)专业简介

专业前景

生物技术是21世纪最具发展前景和活力的学科之一,对提升传统产业技术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植物生物技术已广泛地应用于农业、园林、工业、医药、食品、环保等众多领域,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前景十分广阔。

专业特色

甘肃农业大学是我国较早开设生物技术(植物)专业的院校之一。本专业的教学注重农理结合,加强基础理论和学科前沿知识教学,重视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使毕业生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及较宽的就业能力。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生命科学的基本理论和较系统的生物技术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能在农业、医药、食品、环保、园林等相关行业的企业、事业和行政管理部门从事与生物技术有关的技术研究与开发、生产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工作的高级人才。

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生物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受到应用技术研究和技术开发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及初步的研究、开发与管理的基本能力。

主干课程 植物学、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基础生物化学、植物生理学、分子生物学、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细胞工程、酶工程、基因工程、发酵工程、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等。

就业方向

毕业后可进入有关高等院校、高职高专和研究单位从事与生物学和植物生物技术相关的教学与研究工作;进入与植物生物技术相关的各大企业、公司从事研究和技术开发工作;在各省、地、县、乡镇的各级农业技术部门和农业管理部门从事与农业有关的研究推广和行政管理工作。

继续深造

毕业生可在全国范围内报考与生命科学相关的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微生物学、遗传学、发育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生态学、作物遗传育种等专业方向的硕士研究生。本院设有生物学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和植物学、发育生物学、作物生态生理、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4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年招收全日制硕士研究生40~50人。近年来,有30%左右的毕业学生考取硕士研究生继续深造,其中一半以上考入中国科学院、211、985院校和中国农业科学院。部分学生进入国外大学攻读硕士学位。

生物技术(动物)专业简介

专业前景

生物技术是21世纪最具发展前景和活力的学科之一,对提升传统产业技术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动物生物技术已广泛地应用于农牧业、工业、医药、食品、水产、环保等众多领域,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前景十分广阔。

专业特色

本专业是以生命科学为基础,研究动物的遗传规律及其分子基础,并利用细胞工程、基因工程、发酵工程、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等生物技术手段进行动物的遗传改良、产品设计和生产、检验检疫等的新型学科。甘肃农业大学是我国较早开设生物技术(动物)专业的院校之一,是面向全国招生的新型本科专业。本专业的教学注重农理结合,加强基础理论和学科前沿知识教学,重视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使培养的毕业生能够广泛地从事与动物生物技术相关研究和管理工作。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生物科学的基本理论和较系统的生物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科研机构或高等学校从事科学研究或教学工作,能在动物、水产、农业、环保、工业、医药、食品等相关行业的企业、事业和行政管理部门从事与生物技术有关的技术研究与开发、生产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工作的高级人才。

培养要求

本专业主要学习生物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受到应用技术研究和技术开发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培养较好的科学素养及一定的教学、研究、开发与管理能力。

主干课程 动物学、动物生物化学、动物生理学、细胞生物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动物解剖与组织学、免疫学、实验动物学、细胞工程、动物胚胎工程、基因工程、发酵工程、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等。

就业方向

毕业后可进入有关高等院校、高职高专和研究单位从事与生物学和动物生物技术相关的教学与研究工作;进入与动物生物技术、动物养殖、营养饲料、动物检验检疫等相关的各大企业、公司从事研究和技术开发工作;在各省、地、县、乡镇的各级农业技术部门和农业管理部门从事与农业有关的研究推广和行政管理工作。

继续深造 毕业生可在全国范围内报考与生命科学相关的动物学、动物生理学、发育生物学、动物生态学、微生物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动物遗传育种、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等专业方向的硕士研究生。本院设有生物学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年招收全日制硕士研究生40~50人。近年来,有30%左右的毕业学生考取硕士研究生继续深造,其中一半以上考入中国科学院、211、985院校和中国农业科学院。部分学生进入国外大学攻读硕士学位。

生物技术(生物制品)专业介绍

专业前景 本专业是以现代生物技术理论和技术为基础,研究和开发动物疾病预防、诊断和治疗,以及医用或保健用的生物制品,是现代生物技术制药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领域宽、涵盖范围广、基础性强且应用性突出的学科,是借助于现代生物技术与相关学科间相互交叉、融合的新兴综合学科,被誉为21世纪的“黄金产业”,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需求,对保障人类健康和生物安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专业特色

甘肃农业大学生物技术(生物制品)专业是全国较早以生物制品专业人才培养为目标的新兴专业。本专业立足“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重创新”的专业人才培养理念,强调基础理论教学和专业实践教学并行,强化专业实践,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科研创新能力,使毕业生具有较强的择业竞争能力及较宽的就业适应能力。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生物制品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生物制品相关研究及生产单位、业务部门、各级政府机关和行政事业单位等从事教学、科学研究、新产品研发、生产经营、生物制品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人才。

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生物制品学、生物活性物质分离工程、生物技术制药及现代生物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能,具有从事生物制品的生产及研发、生物技术制药、生物制品的管理和营销等方面工作的基本能力。

主干课程 动物学、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动物生理学、动物生物化学、遗传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生物信息学、天然药物化学、实验动物学、药理学、现代生物技术、生物分离工程、生物技术制药、生物制品学等。

就业方向 毕业后可进入生物制品或兽医药行政管理、动物疫病预防控制、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进出口检验检疫、公共卫生等机构,以及生物制品生产及销售等企业,从事技术支持与研发、行政管理、检验检疫、疾病诊断与防治等技术和管理工作;可进入大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等单位从事相关教学与研究工作。

继续深造 毕业生可在全国范围内报考生物技术、生物医学、预防兽医学、生物工程、药物化学、制药工程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等专业继续深造。近年来,有30%以上的毕业学生考取硕士研究生继续深造,其中50%左右考入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和211、985院校。

生物技术(生物质能)专业介绍

专业前景 本专业是以现代生物技术理论为基础,以生物发酵、生物化学转换、热化学转换为桥梁技术,利用农业资源、林业资源、生活污水和工业有机废水、城市固体废物和畜禽粪便等生物质,来生产可再生的清洁能源,满足人类日益匮乏的能源物质的需要。生物质能研究与开发已成为世界重大热门课题之一,受到世界各国政府与科学家的高度关注。21世纪的中国将面临着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双重压力,因此改变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开发利用生物质能等可再生的清洁能源资源对建立可持续的能源系统,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具有重大意义。

专业特色 甘肃农业大学生物技术(生物质能)专业是目前全国开设该专业为数不多的院校之一,是以生物质能专业人才培养为目标的新兴专业。强调基础理论教学,强化专业实践教学,多途径、全方位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科研创新能力,使毕业生具有较强的择业竞争能力及较宽的就业适应能力。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现代生物技术的基本理论和较系统的生物质能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能在农业、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等相关行业的企业、事业和行政管理部门从事与生物质能有关的技术研究与开发、生产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工作的高级人才。

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生物技术生物质能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受到应用技术研究和技术开发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及初步的研究、开发与管理的基本能力。

主干课程 植物学、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基础生物化学、植物生理学、分子生物学、现代生物技术、能源植物培育与利用、农作物秸秆开发利用技术、生物质热化学转换技术、沼气原理和技术、生物质能利用原理与技术、生物质能工程等。

就业方向 毕业后可进入农业、清洁能源、节能环保行政管理机构,以及生物质能研发、生产及销售等企业,从事技术支持与研发、行政管理工作;可进入大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等单位从事相关教学与研究工作。

篇3:中科院x所招生宣传

600多所外国高校在北京举办教育展刚刚过去10天, 又将有70多所北美的中学首次来京举办招生展, 中国的留学市场越来越被其他教育产业大国看好。

据悉, 此次共有来自美国、瑞士、加拿大等欧美国家的72所中学。美国寄宿中学协会亚洲巡回招生展去年首次进入中国内地并在上海举办, 今年是首次来京进行招生宣传。

记者了解到, 包括韦伯学校 (加州) 、布莱尔学院、埃玛威拉德中学 (女子学校) 等在内的72所学校全部为私立学校, 通常被称为贵族学校。据介绍, 一年的平均费用一般在3.5万至4万美元。每所学校一般只在华招收四五人, 并且对英语水平都有要求, 主要招收报考高中的学生。

篇4:中科院x所招生宣传

(新华网消息) 由春兰清洁能源研究院、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联合共建的“新能源动力系统控制技术研发分中心”正式在江苏泰州成立。该分中心成立后, 将以镍氢电池为动力, 引入国产“龙芯”芯片技术, 为我国混合动力汽车和电动汽车提供强劲的“中国芯”。

“动力镍氢电池被誉为21世纪的‘绿色环保电源’, 是新世纪能源领域的重要产业之一, 全球市场规模将达到数千亿美元。”春兰清洁能源研究院技术副总孔令国介绍称, 我国正全力推进国家新能源汽车大规模产业化工程, 在2012年前将推广应用6万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 其中90%以上为混合动力汽车。

目前, 春兰集团在动力电池研究和生产领域已处于领先地位。与中科院计算所成立研发分中心后, 双方将展开联合攻关, 建成新能源动力系统控制技术研发平台, 使春兰成为全球最大的车载电源管理系统及控制系统的研究和生产基地。

上一篇:小学生祝老师教师节祝福语下一篇:保密局xx年终述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