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部大开发中必须加强环境道德建设

2024-04-20

在西部大开发中必须加强环境道德建设(共12篇)

篇1:在西部大开发中必须加强环境道德建设

在西部大开发中必须加强环境道德建设

环境道德是规范人对环境的观念和行为,调整人与人之间和人与环境之间相关利益关系的.行为准则.经过多年的环境教育,我国公众及各级领导者掌握了一定的环保知识,但在环境保护行为上参与意识薄弱,“知”和“行”严重分离,环境道德缺乏.加强环境道德建设是实施西部大开发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前提,其目标是提高公众特别是各级领导者的环境素养和环境道德意识,实现“知”和“行”、他律和自律的统一.

作 者:盛世兰 作者单位:云南省委党校,云南,昆明,650111刊 名:科技进步与对策 ISTIC PKU CSSCI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年,卷(期):20(9)分类号:X24关键词:环境道德 环境教育 环境素养 西部大开发

篇2:在西部大开发中必须加强环境道德建设

西部大开发中必须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

文章认为,西部大开发必须要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作者就搞好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措施。

作 者:金炳镐 熊坤新 作者单位:中央民族大学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研究所,北京 100081刊 名:中南民族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PKU CSSCI英文刊名:JOURNAL OF SOUTH-CENTR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HUMANITIES AND SOCIOL SCIENCE)年,卷(期):200222(1)分类号:F127:X3关键词:西部大开发 生态环境保护 生态环境建设

篇3:在西部大开发中必须加强环境道德建设

一、完善工会制度, 实现道德建设科学化

完善、科学的工会制度能将工会会员凝聚在一起, 同时也是促进工会会员健康发展的保障。当前需要对青年会员进行道德引导,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因此应完善工会制度, 规范会员的行为与思想。完善职业培训机制, 定期组织青年会员开展职业培训, 以职业道德教育作为主要培训内容, 将职业道德规范化。完善考评监督机制, 与企事业单位合作制定考评标准, 定期开展员工考评, 对青年会员在工作中的思想道德情况进行评定。完善激励制度, 根据考评结果评定优秀员工, 给予其一定的奖励, 并利用报纸、电视等媒体对优秀员工的先进事迹进行宣扬, 扩大道德模范的影响力。完善处罚制度, 对在工作、生活中违反职业道德、社会公德等不道德行为处以相应处罚, 提高职业道德、社会道德等对青年会员的约束力。完善工会活动制度, 定期开展活动, 确定活动开展的流程、主题及参与人员等。

二、加强道德模范宣传, 发挥模范引导作用

青年会员需要模范做榜样, 从而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 因此工会应加强道德模范精神的宣传, 引导青年会员培养职业道德。联合其他组织、部门开展“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优秀职工”等评选活动, 从中挖掘典型人物作为模范, 号召青年员工向模范人物学习;可组织青年会员观看道德模范的相关纪录片, 或者邀请道德模范开展讲座, 为青年会员讲述先进事例。通过电视、网络等途径扩大道德模范精神的宣传范围, 提高青年会员对模范精神的认同感。开展向道德模范学习的活动, 号召青年会员在工作、生活中向道德模范学习, 组织青年会员在工作中开展技能竞赛, 在生活中为空巢老人义务做家务等, 在实际行动中逐步提高道德水平。

三、加强社会法制建设, 营造良好的道德培养环境

青年会员也属于社会中的一员, 社会环境也会对青年会员的道德水平产生影响。因此工会应与相关部门配合, 为青年会员提供生活、工作中的法律、政策支持;采取法律手段维护青年员工工作、报酬、福利等各方面的权益。同时对青年职工在社会公德、个人美德及职业道德等方面做出规定, 严厉打击青年会员及其他社会成员不遵守职业道德、社会公德的行为, 捍卫道德的威严。同时加强社会对青年职工的舆论监督, 对青年职工的不道德行为给予强烈谴责, 促使青年会员遵守社会公德。

四、丰富工会活动, 推进道德建设

开展道德建设的主体工会活动是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形式, 因此工会可以以三八妇女节、五一劳动节、教师节、植树节等节日为契机开展工会活动。如五一劳动节可开展技能比拼或者文体活动, 以提高青年会员的社会归属感, 提高会员对工会制度、社会公德的遵守能力;教师节开展师风展示活动, 与老教师互相交流, 相互学习, 以促进青年会员提高道德建设水平;植树节、重阳节等节日组织青年会员开展种植植物、慰问孤寡老人等具有社会公益性的活动, 培养青年会员的社会责任感。开展丰富多彩的工会活动能促进青年会员自身的健康发展。

加强青年会员的思想道德建设, 有利于个人的健康发展, 也利于单位的发展, 更有利于促进社会进步。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 当前青年会员的思想道德建设中仍存在较多的问题, 需要社会各方面力量的支持, 以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目标。

参考文献

[1]杨一凡.浅谈如何做好青年员工思想道德教育工作[J].科学时代, 2015, (4) .

篇4:在西部大开发中必须加强环境道德建设

特别是今年,在特大冰雪灾害,汶川特大地震,北京奥运会等一系列事件中,互联网作为新兴媒体,充分展示了在凝聚民族精神,激发爱国热情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显示了强大的传播力和广泛的影响力。今年6月20日,胡锦涛总书记到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时更是指出,必须加强主流媒体建设和新兴媒体建设,充分认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社会影响力,高度重视互联网的建设,运用和管理,努力使互联网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沿阵地,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效平台,促进人们精神生活健康发展的广阔平台。

但近年来,我国互联网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新变化、新情况。从运用领域看,我国互联网正从信息传播和娱乐消费为主,向商务服务领域延伸 电子商务迅速发展,互联网逐步深入到国民经济更深层次和更宽领域,这对于优化我国互联网的消费结构,促进经济发展模式转变,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同时也对网络诚信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

从服务模式上看,互联网正从提供信息服务,向提供平台服务延伸,以博客等为代表的Web2.0等服务模式,使互联网的服务更加突出,网民也越来越多地成为信息提供者,这也对网民的守法自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传统互联网正在向移动互联网延伸,网上信息的获取、发布、利用更加便捷,这大大拓展了网络信息的传播渠道,同时也对规范网络信息传播秩序,提出了制度建设的要求。

如何规范好互联网的发展?目前我们首先要在以下6个方面做好工作。

一、要大力推动网上内容建设。网站要坚持用高品位、高格调的文化产品,占领网络阵地,大力开发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产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努力在网上形成具有中国气派,体现时代精神,品位高雅的主流文化,要关注广大网民需求的新变化,吸引网民,服务网民,赢得网民,要培育健康向上的网络消费习惯,使互联网在社会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

二、要积极推进网络诚信建设。目前,互联网上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失信服务,对公众和社会利益造成了严重的损害,随着互联网运用向社会生活深层次领域的推进,必须加快推进网络诚信建设。从某种意义上说,互联网的前途在于诚信。互联网的发展,依赖于诚信,互联网的各种有效运用都必须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之上。互联网业界要共同努力,将法律法规,公众监督和行业自律结合起来,建立和完善网络诚信体系,形成诚信为本,守信光荣的良好风尚。

三、要认真落实依法办网。网上淫秽、欺诈、赌博、暴力等违法内容屡打不绝,这与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要求格格不入,与构建和谐网络的要求背道而驰。网络形象,关系到国家形象和民族声望,网络文明是社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互联网的影响力越大,承担的社会责任也越大。各类网络服务单位和广大从业人员,要严格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增强自律意识,自觉做到不为违法游戏提供生存空间,不为蝇头小利失去公信力,把依法办网,文明办网的要求落到实处。

四、要积极倡导文明上网:近年来,网上恶搞,网上暴力,人肉搜索等情绪化和非理性行为,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担忧,这些行为,侵犯和损害他人利益,危害公共利益,应加以引导和制止。建立安全诚信的网络空间是广大网民的共同愿望,需要广大网民的共同参与。网络平台为网民施展才华提供了广阔空间,要多创作高品位、高格调,体现和谐精神的文化产品。要自觉坚持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遵守法律法规,恪守道德准则,规范网上行为。

五、要完善网络治理,建设和谐的网络环境。互联网发展在造福我国经济社会的同时,也带来了亟待高度重视的网络信息安全问题。相关部门透露的数据显示,在奥运前夕,木马病毒数量猛增,是去年的8倍。所以我们要坚持两手抓,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管理,安全与发展同步推进。但要强调的是,管理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发展,而不是管死。

篇5:在西部大开发中必须加强环境道德建设

实施西部大开发必须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

本文从西藏参与西部大开发实际出发,对西藏的生态环境形势进行了分析,对于西藏在顺利实施西部大开发中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出了几点具体措施.

作 者:王元林 龚红梅 作者单位:西藏农牧学院刊 名:森林工程英文刊名:FOREST ENGINEERING年,卷(期):17(2)分类号:F4关键词:生态环境 西藏 西部 大开发

篇6:论西部大开发中的人文环境建设

之三,内在人文素质的提高。西部大开发不仅要求人们外部行为的理性化、规范化,同时也要求人们内在行为――心理的、精神的诸方面水准的提高,也就是说要内外主客一齐俱到。众所周知,中国哲学思想很早就踏上了内在化和“合内外”之路,在战国时期就出现了心性论心理思想的高潮,精神哲学是中国哲学最具代表性的传统,中国古人在心灵生活、心灵境界方面有着世界公认的不可忽视的成就。儒、释、道都是重要的关于精神生活的资源。儒家关于修心养性和慎独诚明的教导、道家关于万物一体的超越体验、理学家关于安身立命的理论、佛学的解脱觉悟方法等都可以大加发明,裨益现代人可能遭遇的精神飘零虚脱。西部开发圈中12个盛市、自治区,生活着50个少数民族,各民族都有自已提高精神素质的文化资源,在大开发的过程中应多加交流、互动、发展。过去边疆文化以其开放交流而给中华文化输入了很多活力,今天相信还会大有收获。就陕西周边来说,这里是西周立国兴邦的筑基之地,曾为礼乐文明渊薮。西周在政治、外交、风俗、教化、人格各方面都崇尚礼乐精神,这给西周兴盛提供了活力。后来有秦一代首先解放思想,以公利主义为杠杆,向君主法制化转轨,使得国力强盛最终完成了统一天下的大业,秦的强盛可以说是克服地域局限,通过文化制度突破获胜的典型例证。中国封建社会西汉、唐朝两个波峰都在这里建都垂治天下。汉唐两代,武威四方而文功独胜,封建时期的文化发展达到颠峰,政治外交和文化开放,封建社会的人文塑造取得了高度成就。这份传统资源保护利用开发得好,就会为现代西部大开发的人文素质建设提供动力。延安曾经为革命根据地,积累了在偏僻落后条件下克服困难实现文化、人文素质先进发展的丰富经验。考虑到今日世界发达文明都可以说是海洋性资本主义文明母体的繁植,经济与社会进步一般都从沿海向内陆扩散这条现代化规律,而陕西和西部处于内陆,人文素质就更具有战略地位。缺少了人文素质水准,西部社会就会从缺少魅力变得更缺少魅力;提高了西部人文素质,等于占有文化优势,西部社会等于坐而增加价值。

当然,传统文化的优势条件不是西部开发获胜的充要条件。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西部大开发显然是处于世界全球化和后现代转型期背景下中国现代化的一个课题,所以传统文化精神资源有个如何现代化的问题。有些需要话语形式的现代转换,有些需要从内容上转换,还有些中国传统文化中匮乏的则必须从世界文明史中吸取移植。在现代化转换过程中,广泛吸收西方心理哲学、宗教哲学、教育哲学等和其它精神学科的精华和方法论,是重要环节。另外我们在接受世界学界对中国精神文明史颂扬的同时,也要看到西方决不止是物质文明有优长,他们也有渊源流长的精神文明成果,象希腊科学精神之光、文艺复兴人文主义价值观、启蒙运动的理性精神、现代性浪潮、后现代主义新观念等,西方都捷足先登,其中值得鉴取的地方十分丰富。吸纳西方人文素质成果,从国人认识到西方列强发达不止是船坚炮利、法治制度先进的时候算起,我国已做了至少一百年,到目前仍不能说成功,但这不能是我们抱悲观失望的理由,只能说明我们在深入研究并加以民族化、本土化方面还有大量工作做得不足。

上述之

一、之

二、之三三点,不能涵盖西部人文建设全部精神内容,但这三点个人以为是西部人文精神内容中最重要的“三纲”,沿这三个方面开展工作应引起全社会重视。

三、如何使新人文精神社会化、大众化

适应西部大开发的新人文精神之现实化依赖于社会化过程。一定社会的人文精神从总体上有所提高才是人文精神环境成熟的标志。而总体上提高,有待于“社会化教育”。这里的社会化教育是指公众教育,指全社会都参与到人文精神的学习、传播、创新和实践中来。长期以来,我们强调的教育概念偏向于孤立化的学校教育,特别是把大学的学位教育作为终点。教育、学校、社会的关系如何处理?没有受到认真对待。结果呢?学校与社会脱离,教育被打成两橛子。实际上,公众是社会运动潜在的主体,是社会最伟大的实践能量的载体。中华民族公众自古也都是热爱新思想、热爱高尚的新价值的,我们却多有疏忽了,逐渐断送了这些优势。全体公民、社区公众、各种职业劳动者等等,他们本应该充分享受优良的公共教育机会,接受到高级进步的思想和精神上的关顾。但是施教者未做到,到头来学校教育面临社会庸俗~时缺乏抗体,大学教育对社会应有的前导作用的功能残废;而社会呢?公众大多处于盲目蒙昧状态,面对社会问题缺乏正确的判断力和自我选择能力,全社会理性化的内在机制始终难产。这种局面不改变,新人文精神传播不开、扎根不了,西部大开发可能是陆地行舟。今天我们应当怎么做呢?

回头看看西方,在西方社会化教育曾经一直是宗教组织、教会的辖管领地。宗教本来就是特殊精神高度社会化的产物,先天的具有这方面效能。宗教通过入教、集体仪式,培植大众的“亲和力”、“聚议性”。宗教交流生活有利于提高世俗生活中大众的开放度、超越意识、社会境界、公共秩序感。人们常常说西方文化有三大支柱,即法制、科学技术、宗教,而正是宗教的社会作用使得西方公共意识合理化、道德自律成为自觉行动、社会凝聚力得以茁状成长。相对于东方,我们固然可以说西方文化是个人本位主义的文化,但是千万要记住,这个说法只是相对的。实际上西方社会意识、公共识意也远比东方发达,只是对于他们自已的文化,个人与社会意识在进展上不平衡,大多情况下个人意识更突出一些,遮盖了其社会公共意识成就,倒不是说西方缺乏社会公共意识!东方社会由于历史原因,社会关系抽象、单调、简单、人情化,功能不发达,就象缺乏社会分工体系也就缺乏社会合作整体性一样,同理个人意识缺乏也就制约着社会意识的发达。拿美国作个例子就可看清这一点,1994年美国人向教育和慈善机构捐款达到1628亿美元,而且绝大多数是私人捐的(p138);在美国把业余时间献给各种社会福利事业的志愿者是中国社会的数百倍也许还?恢梗∥艺饫锸撬得鞣⒋锏纳缁嵝枰ü缁峤逃嘌⒋锏墓惨馐叮饩鸵游幕峁股喜樵颉⒄叶圆摺N沂遣皇窃诠拇底诮袒坎皇堑模∧呛苣研械猛ǎ∫蛭泄酚刑厥庑裕拦敲拦歉鲅樱鞘怯伤睦肪龆ǖ模砦颐且惨谎V泄笊淌逼谑钦毯弦唬宰诮涛幕荆墒俏髦艿轮胃锪苏庵肿诮涛幕哟艘院螅泄筒辉侔醋诮袒宦纷呦氯ィ慰鼋裉烊澜缱诮桃踩找媸チ宋羧帐⒖觯晕胰衔诮袒谥泄狈ψ匀焕犯荨?/p>

有意义的问题倒是虽无宗教,有没有代行宗教那种社会化教育功能的替换方案?有的,在美国目前蓬勃发展的社区文化事业、社区教育正逐渐补充或替代宗教教育职能。1920年代前后中国就有人讨论宗教功能代用品这一问题。蔡元培曾经说以美育代宗教,梁漱溟倡导伦理代宗教,贺麟说发展礼教充抵宗教,等等。事实是,在漫长的中国历史阶段,社会化教育开展得并不差。儒家是个例子,儒家礼学有些宗教渊源,但到了孔子开创儒家学派时,他很清楚鬼神超出了人类智识范围,所以他只是自觉地利用之搞“神道设教”,裨益风化。儒家在中国社会文化层面影响最巨最深,这是与他们发明的教育方案密切相关的。他们的教育目的是“以道教民”,实行开放式的“有教无类”方针,收纳生徒不拘年龄、职业、等级。孔子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办私学的人之一,由于其私学承诺社会公共伦理责任,又面向公众,所以恰是这种“私学”反而奠定了中华民族普及性的公共教育基矗后来儒者更广泛地立私塾、廷训、经堂、乡校、书院等,愚夫愚妇、渔牧陶樵等来者不拒。陕西关中书院和关中乡学、南方的白鹿洞书院和岳麓书院就是很好的例子。正因为如此,儒家知识分子得以融入大众、嵌进社会;大众得以下学上达,儒家精神成为公共意识形态。儒家的社会影响基于社会化教育之路的开拓;北宋以降,儒家对抗释、老,靠的仍然是这个方案。不过,由于经济的原因,儒家教育社会化仍不充分,多是局限于士人阶层以上家系,因为广大劳动者、平民阶层无经济、无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他们常常是间接地在社会生活中通过濡化而吸收到儒家人文观念

今天我们讲的人文精神创新与普及,是给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中国西部大开发行动服务的,这种人文精神虽然承继了丰厚的遗产,但新内容、现代性内容是主要的。不过,说到社会教育实施机制和模式,我们可以鉴古鉴西。西部大开发中社会化人文教育必须成为当前社会中主导教育之一。只有通过社会化教育,使新人文精神大众化、普及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才能真正地培植出优良的社会人文环境;只有社会人文环境成熟,西部大开发才真正具有深层社会文化基矗在这场社会化教育运动中,大学应充分发挥作用。美国的J·杜威(1859——1952年)曾说:学校不应被动地去适应社会,而应成为典范的社会,应成为社会改造者(p6)(p13),这话对我们今天很有价值。

做好适应西部大开发新人文精神之社会化这件有深远意义的工作,城市里可以从社区教育着手试验;农村里可以搞好村治,通过乡学、学会、夜校、书院等多种渠道入手。各级行政、教育、广播电视、新闻~、司法、立法、文化、社团部门都应充分调动起来,协调公共教育资源,让和西部大开发相适应的进步的人文精神成为公众普遍意识,成为百姓人伦日用的常道常识。

[注释]

[美]查尔斯·哈珀.环境与社会——环境问题中的人文视野[M].肖晨阳等译.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8.谢阳举.杨振宁论科学与人文关系述评[J].西北大学学报.2000年,(3)期.[美]唐纳德·沃斯特.自然的经济体系——生态思想史[M].侯文蕙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新加坡]许通美.美国与东亚:冲突与合作[M].李小刚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美]J.杜威.我的教育信条[A].学校与社会进步[A].华东师大教育系等编译.现代西方西方资产阶级教育思想流派论著选[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参考文献]

篇7:西部大开发与生态环境建设

西部大开发与生态环境建设

我国西部地区主要是指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四川、重庆、云南、贵州、西藏等10个省、市、自治区,土地面积约540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陆地面积的56%,其人口数量占全国人口的`23%,是我国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区.该地区生态脆弱:西北部属干旱气候,植被稀疏,水土流失面积大,草地退化、沙化和咸化严重;长江中上游地区山多、山高,生态环境复杂多样,虽然水资源丰富,但流失严重.加上不合理的围湖造田,加剧了洪涝灾害的发生.水资源的短缺和时空分布不合理,是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的主要矛盾,也是西部地区发展的主要障碍.

作 者:卢文忠 刘辉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刊 名:农村经济 PKU英文刊名:RURAL ECONOMY年,卷(期):2003”"(1)分类号:F323.22关键词:生态环境 可持续发展

篇8:在西部大开发中必须加强环境道德建设

关键词:环境法制,环境管理,环境污染

1 我国环境法制现状

环保工作时关系到国计民生的一件大事, 是一项基本国策。国家制定的环保法律、法规中央制定的环保方面的方针政策以及作出的重大决策, 都必须贯彻落实。近年来, 党中央、国务院对环境保护工作非常重视, 不断加大环境管理力度。我国早在1983年召开的第二次全国环保会议上, 就将“强化管理”作为我国环境保护的三大政策之一。强化环境管理必须严格依法执行各级环境管理制度, 这就需要靠加强环境法制建设来解决环境问题, 改善环境质量。为此, 我国早在1992年, 就下发了加强环境法制建设, 加强环境执法检查的通知。要求各级政府迅速行动起来, 把环境法制建设列入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把环保工作着眼于全国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全局, 继续完善立法、积极开展普法教育以强化环保法制监督、规范行政行为, 推进依法严格监管工作为重点, 充分发挥了法制建设在推动、保障各年度环保目标完成和服务全国改革发展, 稳定大局的作用。

2 加强环境法制管理的方法

加强环境法制建设, 严格进行环境监督管理, 包括三个方面:第一, 加强立法;第二, 严格执法;第三, 加强执法监督。

2.1 加强立法

在立法方面, 多年来, 我国做了大量工作, 基本形成了较完善的法规标准体系, 但也存在着覆盖面不全和可操作性不强的问题, 必须抓紧建立必要的环保法律法规, 填补执法上的空白。一是, 细化法律法规。如完善我国环境法中程序法的立法。目前, 我国现行的环境法规多属实体法规范, 程序法少之又少, 在环境法的实施过程中, 执法人员重实体轻程序, 程序法不完备造成的问题相当严重, 缺乏可操作性。如危害环境行为的法律制裁程序、解决环境纠纷的方法和途径等程序方面的问题, 如何掌握尺度缺乏具体标准, 急需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二是, 努力完善环保地方立法, 为推进污染防治提供有力的法律支持。要目的明确, 针对性强, 紧紧围绕地方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 着眼于地方污染防治工作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积极实施具有地方特色的环保政策、法规、并与国家现行法律、法规相配套, 保障国家环保法律的有效施行, 为地方环保事业提供法律依据。三是, 要增强法制观念, 积极开展环保普法工作, 努力增强环保法制观念。目前, 人们才认识到重视, 从重视到自己行动, 还有很大差距。作为普通人, 可能没人反对环保, 可许多并不反对环保的人, 实际上并没有为环保做点什么, 这就需要进一步加强环境宣传教育工作, 使环保成为一种时尚, 通过举办培训班、环保法律知识赛, 利用新闻媒体, 编印环保普法学习材料等多种形式向社会宣传环保法制知识, 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环境保护。

2.2 严格执法

执法方面, 应包括环境行为者遵纪守法, 主动规范环境行为。同时, 也包括政府各部门依法行政。

首先, 环保部门自身要增强法制观念, 杜绝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其次, 政府领导要支持环保部门执法。目前环保工作的管理机制仍以地方政府为主, 环保部门在政府的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 涉及环保执法的很多权限, 如限期治理、停产、关闭等等, 都由政府决定、环保部门只有建议权。只要各级领导重视、关心、支持环保, 就为环保部门的严格管理和执法创造了有利条件。“经济靠市场, 环保靠政府”这是发达国家在进行经济建设中取得的成功经验。

各级环保部门应按照依法行政的要求, 认真规范执法行为, 以查处和纠正环保违法行为, 制止违法排污为重点, 加大环保执法力度, 同时要加强基础工作, 完善执法条件。

在今后的工作中, 我们应该严格执行九项环境管理制度。对立项审批的建设项目要严格把关、工艺落后、污染严重的项目绝不能马上建设, 真正发挥环保“第一审批权”的作用, 要严格按规定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切实把好“三同时”关, 预防和控制新污染源的产生, 要敢于抵制不正当的行政干预。对老污染源要严格执行限期治理制度。污染源达标排放方可准许生产, 否则应依法关停措施, 这是强化环境管理的一项重要制度。

2.3 加强执法监督

建立一个强有力的监督机制, 依法做好监督, 同时协同其他相关部门共同做好环保工作。

执法监督主要按法律规定负责监督检查权利的部门对环境行为者和有关部门依法行政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近年来, 各级政府开展了多次环保执法检查活动, 取得了很大成效, 即促进了立法, 同时又加强了执法。同时, 舆论监督作为社会监督的一种形式, 也日益重要, 近年来, 报社、广播电视对环境问题进行揭露和剖析, 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重视, 促进了许多环境问题的解决。《中国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规定, 各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对本辖区的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各级公安、交通、铁道、港务等监督管理部门对环境污染实施监督管理。环保部门有权依法监督管理其他相关部门是否依法对污染防治进行管理, 对资源保护工作进行管理, 并积极做好对部门之间的协调工作。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 环境保护法制作为保护环境和资源, 促进持续发展的行为规范, 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有力保持, 市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 在当前形势下, 我们必须加强环境法制建设, 通过依法进行环境监督管理, 解决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 以促进经济和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全国污染源普查条例[Z].2007-10-16.

[2]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Z].2007-04-05.

[3]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Z].2006-01-24.

[4]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Z].2008-10-30.

[5]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监察部等部门关于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意见的通知[Z].2008-10-23.

篇9:在西部大开发中必须加强环境道德建设

关键词:西部大开发;环境资源,刑法保护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启动,我国经济建设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西部地区有着丰富的土地资源、矿产资源和光热风力资源,也保存着许多历史文化遗迹和自然景观。但是,由于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对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使得生态环境急剧恶化。水土流失、草原退化、森林剧减、土地沙漠化及资源开采和加工造成的环境污染等一系列环境问题将长期制约西部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与西部脆弱的生态环境,决定了西部大开发中保护资源环境的重要性。刑法作为环境保护法律体系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对预防环境犯罪、保护环境资源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西部大开发中,必须强化刑法对环境资源的保护作用。

一、刑法介入环境保护的作用

1充分发挥刑法的惩罚功能,惩治环境犯罪行为

在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日益恶化的今天,环境犯罪问题日益严重,采用刑事手段预防和惩治环境犯罪是环境保护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环境刑法规定了环境犯罪及其刑事责任,是一个国家打击环境刑事犯罪的有力武器。从刑法介入环境保护的程度分析,环境刑法不仅较其他制裁模式更具威慑功能,而且在环境保护中具有其他法律无法替代的作用,环境刑法有别于传统刑法保护人身生命、健康和财产等法益的价值理念,在大规模经济发展过程中,运用刑法保护环境资源更应突出环境刑法独具的价值理念。

2充分发挥刑法的评价作用,预防环境犯罪的发生

刑法是一部禁止性法律规范,它通过对犯罪的惩罚性规定,为广大公民设定行为模式,在清楚明白地告诉人们怎样的行为,以及行为达到何种程度便要追究刑事责任的同时,表明了刑法的价值导向,即告诫人们远离犯罪,否则可能遭受刑罚之苦。在刑罚的强大威慑之下,人们往往出于趋利弊害的本性会直接或间接地放弃犯罪,避免被追究刑事责任。可见,在刑法中规定环境犯罪,追究环境刑事责任,能够引导人们规范自己的行为,严格地遵守环保法的规定,不去实施危害生态环境的行为,这就对预防犯罪起到了积极作用。

3充分发挥刑法的教育作用,提高公民的環保意识

由于生态环境恶化的直接的、主要的原因是人的行为造成的,所以适用法律来引导、制约、规制人的行为,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更为有效。刑事立法的另一层价值所在,就是要通过对某一类犯罪的打击程度或重视程度来确立一种刑法(刑罚)道德观。这种道德观成为人们从事一定行为(包括犯罪行为)的标准。它虽然不具有直接的强制力和约束力,但能逐渐地通过时间的叠加和空间的延续来影响人们的思维和观念,形成一股变革现实的力量,那就是每一个人都会用实际行动去保护环境,减少破坏环境资源的犯罪,从而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

4充分发挥刑法的保障作用,促进经济有序发展

任何不利于生态平衡、有悖于生态规律的经济社会活动,必然有阻、甚至摧毁人类发展的道路。如果我们不顾生态规律,一味掠取自然资源,以获取眼前的经济效益,这个经济效益将随着自然资源的枯竭而递减,直至不再有经济发展的资源基础。环境刑法的预防、威慑及刑罚功能是良性环境秩序的最好保障,而良性环境秩序又是促进生产力发展及繁荣经济的必要基础。因此,环境刑法的实用价值在于控制和平衡经济发展,并通过对环境的保护使经济发展步人一种有序的循环状态。

二、刑法介入环境保护的理论基础

1可持续发展理论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提出,源于全球性的环境危机,是人类对于环境问题认识不断深化的结果。所谓可持续发展,就是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要考虑后代人的需要,并且尽可能地为后代人提供良好的发展条件。可持续发展涉及经济、生态和社会方面的协调统一,要求人类在发展中讲求经济效益、生态平衡和社会的公平、公正,达到人类生活质量的全面提高。通过科学进步,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以促进经济的发展;要求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i经济结构优化,资源合理配置;要求进行清洁生产、环保生产和文明消费,达到经济发展与自然的承载能力相协调,实现人与自然关系的平衡。西部地区由于历史的社会的原因,生态环境比较恶劣,而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极大地制约着西部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加重了西部大开发的难度,同时对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也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也就成为西部大开发中的重中之重。所以,为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为了人类的生存必须对危害环境的行为进行严厉的制裁。

2刑法关于犯罪本质的理论

按照我国刑法学界通说的理论,一种行为之所以被立法确定为犯罪行为予以刑事处罚,就是因为该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换言之,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本质特征,它揭示了国家将某种行为规定为犯罪的原因,阐明了犯罪与社会的关系,揭示了犯罪的社会政治本质。我国目前的环境现状十分严峻,尤其是西部地区,整个生态系统处于十分脆弱的境地,生态结构趋于单一,生态服务功能下降,生态系统很不稳定,生态形势严峻。如果西部地区的生态破坏得不到有效遏制,随着经济开发强度的加大,生态退化形势将进一步加快,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将持续削弱,国家整体生态安全也将受到更为严重的威胁。而危害环境的行为不仅危及人类的生命和健康,而且还给公私财产造成重大的损失,并且给社会带来的间接损失远大于直接损失,同时破坏生态安全的行为还危及人类的基本生存条件。由此可见,严重危害生态环境的行为具有犯罪的本质特征,将其纳入生态犯罪的范畴,追究刑事责任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必须的。

三、加强西部环境资源刑法保护之途径

1增设环境犯罪的罪名

现行刑法在破坏环境资源罪的罪名设置上还不够完善,很多客观存在并时有发生的严重危害环境行为都没有相应的规定。因此,增设罪名以严密我国的环境刑事法网,是与破坏环境资源罪作斗争的需要。从目前我国破坏环境资源行为的现状来看,至少需增设以下几种犯罪:

(1)破坏草原罪。尽管自2003年3月1日起开始施行的新修订的《草原法》第61至63条规定了草原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草原管理方面应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形,但对应追究何种刑事责任、定以何种罪名并无具体的规定;对上述人员以外的其他公民严重破坏草原的行为也无相应的立法措施,不利于对草原的保护。因此,刑法应当增设破坏草原方面的犯罪。

(2)破坏土地资源罪。我国现行刑法对破坏土地

资源犯罪的立法规定仅限于非法占用农用地罪。然而,土地除了农用地这种类型外,还有荒地、滩涂、山地等其他类型,如果对这些非农用地的土地违反其自身特点,随意开采、滥用,就会造成土地沙化、水土流失等,影响到土地的正常使用。因此,将刑事保护的范围扩大到全部土地,对不合理地开垦、挖沙、采土、破坏植被而造成水土流失,导致土壤严重风蚀、沙化,引起水淹、水蚀或土地盐碱化、沼泽化等行为予以犯罪化,会更有利于对土地资源的保护。

(3)破坏野生植物罪。西部地区蕴藏着丰富的植物资源,其中包括一些珍贵、濒危的野生植物物种,这些植物对于防沙固土、涵养水源和保持物种的多样性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对于植物物种资源的保护,我国刑法只规定了针对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的犯罪,而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只是植物资源的很小一部分。因此,规定破坏野生植物罪,对保护我国所有的植物物种、保持水土及生态平衡至关重要。

(4)破坏湿地保护罪。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具有多种生态功能并因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蕴含着巨大的物种库和基因库。我国湿地面积居亚洲第一位,总面积达2500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2.6%。但近些年,湿地面积急剧下降,引起植物物种减少、水资源污染、局部气候变化等一系列环境问题。目前我国开展了大量保护湿地的运动,因此,增设破坏湿地保护罪用来促进湿地的保护具有积极的作用。

(5)噪音污染罪。为了防治环境噪声污染,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保障人体健康,我国制定了环境噪声排放标准,任何个人和单位都有义务遵守关于噪声排放标准的法律规范。我国也应借鉴西方的立法经验及工业化发展的趋势,将排放噪声超过国家规定标准,妨碍人们学习、工作、生活和其他正常活动、危害人体健康的行为规定为犯罪。

2完善环境犯罪的刑罚

(1)对环境犯罪应该注重罚金刑的适用。罚金刑代替自由刑是现代刑法转换刑制的一个方向,特别是在环境犯罪的立法中表现得更为明显。这主要是因为:一是环境犯罪的犯罪人多数由于主观的过失造成。犯罪人不具有主观恶性,更不具有人身危险性,将这些犯罪人收监执行刑罚,对犯罪人的主观改造是一种过剩,环境损害也得不到补救。二是环境犯罪的主体大多为单位或是法人组织,对他们实施罚金刑具有独特的惩罚效果,毕竟单位或法人组织不太适用于生命和自由刑。

(2)环境犯罪应该增设资格刑。为了发挥资格刑在环境犯罪的作用,在以后的刑事立法中应该考虑设置停止执业权利的处罚规定,如吊销营业执照等等。毕竟环境污染或环境破坏的主体大多是单位或是法人,污染较輕的,可以停止其执业权利,让其整顿待环境好转后恢复其经营权;如果污染严重,则可以永久停止其从事某项职业的权利。如此处罚可以使违法者在心理上产生压力,在决策前首先考虑环境的影响,这对防止环境犯罪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确立严格责任

严格责任又称无过错责任,是指在某种特殊情况下,不以行为人的主观罪过或犯罪心理状态为必要条件,只要具备一定的危害行为或危害结果,即可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严格责任是近代英美法系刑法理论中的刑事责任理论之一。我国现行刑法规定,成立环境犯罪行为都必须具备故意或过失这两种心态。但实际上,由于现代工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人们利用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的程度大幅度的提高,高危行业不断地涌现,人们的环境行为日趋复杂,这些都为环境的保护带来了相当大的难度。如果仍以故意或过失的心态来衡量环境犯罪行为的成立,势必会纵容某些对环境带来严重损害的行为。因此,在现阶段的环境刑事立法中引进严格责任是极其必要的。

4完善我国的环境犯罪司法程序

(1)对环境犯罪应当适当放宽立案的标准。多数污染环境的犯罪为隔时犯,现行刑法规定污染环境的犯罪须有重大危害后果方能成立,但是危害后果一旦出现,往往会造成大面积的、影响时间久远的损害。放宽立案的标准,只要存在可能会造成严重危害的环境损害事实就可以立案,这样能够使一般公民根据常识及时向立案机关报案、控告、举报可能存在的环境犯罪行为,这样既能更大范围地追究环境犯罪,又能使犯罪得到及时的追究,减少环境犯罪造成的损失。

篇10:在西部大开发中必须加强环境道德建设

浅谈我国西部大开发中软环境建设的重点

实施西部大开发,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并且西部各省区在改善投资软环境方面也做了很多工作,但是仍存在许多问题.软环境的.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必须高度重视.

作 者:程荣昌 蔡军田  作者单位:胜利石油管理局石油学校,山东,东营,257000 刊 名: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SHANDONG ADMINISTRATIVE COLLEGE SHANDONG ECONOMIC MANAGEMENT PERSONNEL COLLEGE 年,卷(期):2002 “”(6) 分类号:F207 关键词:西部   大开发   软环境   转变观念   主体换位  

篇11:在西部大开发中必须加强环境道德建设

一、汉中在西部大开发中的地位和处境

汉中位于陕西省南部, 北依秦岭, 南屏巴山, 西接甘陇, 东控荆襄。汉江横贯其中, 物华天宝, 人杰地灵。有“西北小江南”之称, 还有“天汉”之美誉。

美丽的汉中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经历过几次大的发展, 繁荣时期, 尤其是唐代以前, 汉中和西部许多地区一样, 曾经也辉煌过, 但后来由于种种原因, 西部无可挽回地衰落下去, 甚至成为落后闭塞的代名词。今天, 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深入进行, 汉中和整个西部一起已经迎来历史上最佳的发展时期, 而汉中在这一大开发的浪潮中处于非常重要的特殊地位, 处境极其微妙。

汉中处于我国东西、南北交汇的重要地带, 境内已建成阳安、宝成、襄渝三条重要的铁路通道。北面连接“帝王州”的关中平原, 进而与以陇海铁路为主干的“陇海经济圈”相联系;西南紧靠“天府之国”的成都平原, 从而与成渝经济区相联结;向东以阳安铁路、江汉水运为依托, 面向湖北江汉平原经济区及东部发达地区, 地理位置非常重要。从党中央作出西部大开发的伟大决策, 西部大开发的战役打响以来, 汉中越来越显示出它特殊而显要的经济地位, 当国家战略重点由东部向西部转移的时候, 汉中正好处于一个“二传手”的地位, 能否及时转变观念, 制定恰当的方针战略, 担当好自己的角色, 将直接关系到西部大开发的宏伟战略能否顺利实施, 同时也关系到汉中的前途和命运, 甚至是生死存亡。因为二传手固然重要, 但当不好就要“换人”。因此, 面对新的形势, 我们首先要清醒地认识到自己所面临的形势和处境。

汉中得到大自然的格外恩赐, 有着优越的自然条件, 气候湿润, 雨量丰沛, 河流纵横, 物产丰饶, 自然资源非常丰富, 这些都是发展经济的良好条件。但是汉中又是一个以山地、丘陵为主的地区, 山峦起伏, 沟壑纵横, 河谷坝子, 星罗棋布, 土地总面积为27246平方公里, 折合4086.9万亩。其中山地面积3072.9万亩, 占土地总面积的75.19%;丘陵605.3万亩, 占14.81%;平坝 (盆地) 只有408.7万亩, 仅占土地总面积的10%。这样的土地类型和构成, 极不利于农业的大规模机械化、集约化生产, 对汉中农业生产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制约作用。

汉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 在战乱频仍的年代, 往往是各方争夺的焦点, 在封建社会分裂时期, 更是“立国于南北者”争夺的战略要地。但在当今的和平发展时期,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大环境下, 昔日“四塞险固”、地势险要的优点, 在很大程度上已表现为缺点, 直接的后果便是交通闭塞、信息不畅, 从而对工商业的发展造成诸多不便, 也制约着对外开放的程度, 导致和外部经济文化的交流不够, 直接影响了汉中经济文化的繁荣。

汉中固然有自己的优势和特点, 但和省内其他地区相比, 又有自己的不足, 面临着危机。处于八百里秦川的关中, 占据着天时、地利、人和, 地势平坦, 交通便利, 科技力量雄厚, 既有全国有名的关中高科技开发园区, 又有全国唯一的农业高科技开发区——杨凌, 还有西北地区最大的城市和经济中心——西安市。位于关中地区的咸阳、宝鸡、渭南, 经济水平相对都比较高, 优势较为明显。

汉中位于秦岭褶皱系与南部杨子准地台间的松潘——甘孜褶皱带的结合部, 地层发育齐全, 地质结构复杂, 成矿条件优越, , 矿产资源丰富。到2000年已发现矿产92种, 产地1000多处。但是对国民经济尤其是工业生产关系重大的能源类矿产并不富足, 而且开发利用价值不大, 所以在这方面又不及陕北。陕北既是革命老区, 又有非常丰富的能源, 石油、煤炭、天然气储量巨大。昔日的革命老区, 又成为新时期的能源战略基地, 西气东输的基地, 其经济地位不容忽视。

和汉中同处于陕南的近邻安康, 目前经济水平尚不及汉中, 但随着汉江航道的疏通, 西康铁路的建成, 其交通地位日趋重要, 逐步成为陕南最大的水陆交通枢纽。优越的交通条件必将带动安康经济飞速发展, 并对汉中造成很大的威胁。如果汉中不果断采取措施, 积极应对挑战, 安康将极有可能取代汉中, 成为西部大开发这场伟大战役中的主力二传, 而主力的地位一旦失去, 将对汉中的长期发展极为不利。

因此, 对于汉中而言, 在这场战役中, 挑战与机遇并存, 危机与希望共生。

二、汉中的发展措施

面对这千年不遇的发展良机和有史以来最严峻的挑战, 汉中既不能袖手旁观, 错失良机, 更不能麻木不仁, 甘心落后。必须以积极的态度, 主动迎接挑战。必须立足现实, 认清形势, 采取措施, 合理应对。具体而言, 要在思想、经济、文化、环境、交通等方面做到新、特、杂、美、通。

1. 新, 即思想观念的更新。

我们坚持物质决定意识的唯物主义观点, 但绝不可忽视意识的反作用力, 这一点对于汉中的发展至关重要。长期以来, 在交通闭塞、外部影响较小的情况下, 汉中人逐渐形成了一种自我满足的盆地意识, 注重物质享受, 缺乏竞争和进取意识, 文化较为落后, 思想较为保守。这种状况无形地影响和制约着汉中的发展, 而且这种影响是广泛而巨大的。因此, 参与西部大开发, 首先必须解放思想, 更新观念, 彻底根除盆地意识, 否则汉中人将依然处于这种生活频率慢, 缺乏竞争意识的状态之中, 汉中的大发展将无从谈起。而思想观念的更新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西汉高速公路的开通将有利于从客观上打破这种局面, 但依然需要政府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需要通过广泛而深入的宣传, 大力引进竞争和激励机制, 彻底转变“山高皇帝远”、“官本位”、“质朴无文, 不甚趋利”、安于现状等旧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 鼓励各行各业人士在自己的岗位上努力拼搏, 开拓创新, 逐步营造一种开拓进取、生机勃勃的社会氛围。

2. 特, 即发展特色经济。

新世纪开始之际, 汉中市委市政府在《汉中开发将实施六大战略》当中, 明确指出:经过长期调研, “一直认为只有走具有汉中特色的开发之路, 才能使汉中经济实现新的腾飞。”这一认识是非常明智的。纵观中外许多经济发达的城市和地区, 一般都有自己的特色产业和拳头产品, 从而激活和带动其他各个行业尤其是经济领域的发展。现在汉中市委市政府已制定了“开放兴市、工业强市、农业稳市”的三大战略, 以确保经济全面发展, 并确定了食品、机械、医药化工、轻纺、建材、高新技术等六大支柱产业。而要真正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 还要经过充分考察、研究和论证, 在这些产业中精中选精、优中选优, 加大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的扶持力度, 努力做大做强一两个在全国乃至世界上拿得出、叫得响的, 具有相当规模的特色行业及知名品牌, 从而以点带面, 推动全市经济的迅速发展。同时还要充分利用汉中的资源优势, 将工业和农业结合起来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 逐步形成一些上规模、有特色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和名牌产品。比如茶叶方面, 汉中毗邻茶树的最早栽培地巴蜀, 是其向外传播的首经之地, 因而也是较早的茶区之一, 具有品种资源丰富, 内在品质良好, 茶文化源远流长等特点。现在已开发研制出了秦巴雾毫、五子仙毫、汉水银梭、城固银毫、秦巴毛尖、西乡翠芽、午子翠柏、金井早、衮血香茗、定军茗眉、金峡云芽、城固银峰、灵岩仙茗、绿笋针茗等十八种名优茶。这众多的名茶的确具有上乘的品质, 但却没有形成相应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主要是因为各自为战, 相互竞争甚至相互削弱, 而没能形成一个统一的、强大的品牌效应, 相对于江浙等地一斤名茶动辄售价几十万元而言, 我们的名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可想而知。因此在发展特色经济的过程中, 一定要使我们的特色有规模、有效益, 要让我们的特色为更多的人所认可和接受, 这样才能使汉中经济真正实现质的飞跃和新的腾飞。

3. 杂, 即文化上的杂。

这种杂, 并非杂乱无章、鱼龙混杂, 而是一种更加开放、更加积极的吸收、融合和扬弃。传统史学界一般认为秦无思想可言, 所谓“孔子西行不到秦”, 因为秦王朝所采用的《吕氏春秋》是杂凑百家思想, 即杂家。然而正是这杂家思想, 帮助秦王朝创建了前无古人的丰功伟业。现在人们已经越来越多地给予《吕氏春秋》以充分的肯定, 甚至认为“《吕氏春秋》上承先秦诸子, 下启汉代学术, 在实质上最初完整地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发展方向。”现在我们姑且不论《吕氏春秋》的学术价值, 专就它能针对当时形势, 有效权衡、选择、吸收各派学说, 从中汲取营养, 为我所用, 方展壮大秦国国力, 既没有扼杀异己, 也不是统统拿来, 就像吕不韦所希望的那样取诸子思想之“众白”而成治国方针之“粹白之裘”。这一点就非常值得我们借鉴, 位于“天下之中”, 处于典型的中国中部的汉中具有吸收东西南北优秀文化最好的地缘优势, 在改革开放及西部大开发的大好形势下, 汉中应该勇敢地张开双臂, 充分吸收和接纳来自四面八方, 丰富多彩的优秀文化, 尤其是富有进取精神的一些现代文化及富有地方特色的一些民俗文化。这样一方面可以使汉中文化更具生气与活力, 另一方面, 可以使之更加丰富并对各地来汉的人更具吸引力, 使人们在这里不仅可以饱览丰富多彩的三国两汉文化, 而且可以领略到一些极具特色、趣味盎然的民俗风情文化。这将使整个汉中文化更加多姿多彩、气象恢宏, 更加大气, 更具魅力。而且将有利于汉中走出盆地, 走向开放。

4. 美, 即创造优美的环境, 并将山川秀美工程和旅游业结合起来, 大力发展生态旅游。

旅游业是二十一世纪的朝阳产业, 而且旅游是汉中的五大优势资源之一, 汉中具有非常丰富的旅游资源, 但旅游业并不发达, 旅游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远不及全国水平, 更比不上旅游业较为发达的关中地区, 汉中的旅游业实有“拿着金碗要饭吃”之嫌。因此, 如何充分发挥汉中的资源优势, 是关系到汉中经济能否全面发展的重要步骤之一。

汉中地兼东西南北, 气候温暖湿润, 生态资源极为丰富。一般认为北纬25度~40度是人类生存最好的地方, 事实证明, 位于这一区域之间的汉中不仅是人类生存最好的地方, 而且是许许多多动植物生存最好的地方。因此, 我们一定要充分利用汉中优越的自然条件, 除了继续保护和发展汉中特有的一些珍稀动植物资源之外, 还要大力引进、培植全国其他地区一些有特色的生物资源, 将汉中建成一个享誉全国, 极具吸引力的大型生态园林基地。同时利用汉中的山水资源, 进一步加大环境改造力度, 将美化环境和山川秀美工程有机地结合起来;将汉中的历史人文资源和自然环境资源有机地结合起来;将汉中真正打造成一颗镶嵌在秦巴之间、中国心脏上的璀璨明珠;装扮成一位兼具南北特色, 秀外慧中、丰姿绰约的佳人。让北方的粗犷雄奇、飘逸大方, 南方的山清水秀、柔婉细腻都在这里尽情展现;让东西南北的人们争相来汉中揽胜、投资;让汉中的美为汉中创造更美的未来。

5. 通, 即汉中的交通信息。

从历史上不难发现, 汉中在和平年代往往不够发达, 这主要是受交通地理条件的制约。今天的汉中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现在汉中市已确定了发展“铁、公、机”的战略, 这是非常必要和及时的, 尽管汉中的铁路、公路、机场和全国其他同类地市相比出现得并不算晚, 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就有了机场, 通了汽车, 五十年代就通了铁路, 但发展和现状却不容乐观, 铁路、公路、机场质量不高, 更新换代较慢, 且交通的瓶颈制约依然存在, 直接导致交通落后, 信息闭塞。因此, 西汉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就显得意义尤为重大, 它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长期困扰汉中的交通瓶颈问题, 使汉中的交通状况发生明显改观, 并且提高了汉中和交通条件优越的安康相抗衡的能力, 从而也可巩固自己的二传手地位。在此基础上, 进一步加快交通及信息网建设, 新建质量较高的汉中机场, 扩能改造阳安铁路, 真正构建高质量、高效能的“铁、公、机”大交通体系, 并加快全市信息宽带网络建设, 缩短与外界的时空距离, 加快与外界的联系和交流, 真正起到二传手的作用, 及时有效地传递东西部、南北方之间的物流、人流、文化流、信息流, 使未来的汉中更加开放, 更加充满活力和希望。

改革开放的春风正在拂去长期笼罩在汉中上空的阴霾;西部大开发的号角正在唤醒所有生活在这片热土上的人们奋发图强。只要真正做到以上几点, 一个思想活跃、视野开阔、经济发达、文化丰富、美丽如画、四通八达的汉中必将迅速崛起, 并在西部大开发的伟大战役中冲锋陷阵、与时俱进!

摘要:当西部大开发如火如荼进行之际, 汉中不可避免地被卷入这场大潮之中, 而且地位及其特殊, 处境极其微妙。当西汉高速公路开通后, 面对新的形势, 汉中只有在思想、经济、环境、交通等方面做到新、特、杂、美、通, 才能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真正实现新的腾飞。

关键词:汉中,西部大开发,二传手,新,特,杂,美,通

参考文献

[1]汉中地区计划委员会编.汉中国土资源[M].西安地图出版社, 1988

[2]汉中市人民政府、汉中市地方志办公室.汉中年鉴[M].三秦出版社, 2001

[3][唐]魏征等撰:《隋书》[M].中州古籍出版社, 1998

[4]汉中市农业局、汉中市茶叶学会.汉中茶业[M].三秦出版社, 2002

篇12:在西部大开发中必须加强环境道德建设

一、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中, 勇于面对领导干部道德建设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德先腐, 而权后败”是诸多领导干部腐败案件中揭示出的普遍规律。对于领导干部而言, 道德不仅是立人之本, 为官之基, 而且是治世之策。当前, 领导干部道德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应当讲, 主流是好的, 是积极向上的。但是, 也有少数领导干部在道德观念、道德修养、道德行为等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

(一) 道德观念淡化。

道德观念是道德主体对特定的道德心理、情感原则、规范标准的自觉认同, 是道德行为发生的基础和动力。有的领导干部放松世界观改造, 出现道德观念淡化、理想信念动摇, 对共产主义失去信仰, 对社会主义丧失信心;有的道德意识模糊、意志动摇、思想空虚, 寄托于封建迷信, 甚至信仰宗教迷信;有的道德境界不高, 人生观、价值观扭曲, 存在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思想, 不以为耻, 反以为荣。实践证明:一个党的干部腐化堕落, 首先是道德品质的腐化堕落。

(二) 标准要求降低。

在社会生活中, 领导既是组织者又是引路人, 理所当然, 他们不仅要遵守一般公民的道德规范, 还要遵守更高层面上的“官德”规范。但从现实情况看, 有的领导干部对自身道德要求不高, 长期不注重学习, 新知识、新观念较少, 思想不解放, 发展思路不宽, 对一些新问题、新困难采用老方法、老套路, 或者干脆一筹莫展, 束手无策;有的干部认为工作按部就班就行, 无需搞什么创新, 因而自降标准, 不再有思进、求进、奋进的朝气;有些干部自认为“看破红尘”, 缺少理想信念, 事业心、责任心日趋淡薄, 满足于当太平官、怕得罪人、过安稳舒适的日子, 做好人思想严重, 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有的干部工作消极, 自认为提拔嫌老, 退休嫌早, 混混拉倒, 不求有功, 但求无过, 事业心严重弱化;有的不能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 过分强调个人利益。这表明部分领导干部放松了自我道德要求。

(三) 道德人格双重化。

说领导干部是一个特殊群体, 是因为他们掌握着公共权力。为了保证领导干部对公共权力的行使, 能够真正用于公共目的, 这就要求领导干部具有超出一般社会道德水准的较高的道德素养。应该说, 相对于其他社会群体而言, 领导干部确实具有较高的道德认知能力。一般来说, 领导干部公开说的、讲的总是具有较强的合理性的, 至少他们宣传的道德原则和公众心理期待是吻合的。问题在于, 道德认知能力并不等于道德实践能力, 更不等于道德实践结果。人们经常看到, 有的干部说的和做的有两套不同标准, 对人和对己有两个标准, 他们具有较为明显的二元道德性格。“台上说人, 台下人说”, 传达的正是公众对一些领导干部双重人格的不信任。客观地说, 有“言行不一”表现的领导干部, 未必少数。

(四) 道德行为失范。

在职业道德方面, 有的存在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家长制作风, 高高在上, 脱离实际, 脱离群众, 导致党群、干群关系紧张, 同级关系、上下级关系异常。在家庭美德方面, 追求奢华、追求刺激, 缺乏家庭道德责任, 认为生活问题是小事, 生活作风是小节, 有的甚至认为婚外情是时尚, 有的8小时以外把主要精力花在应酬和玩乐上。近年来, 发生的一些影响较大的领导干部违法案件, 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共性问题:在经济犯罪的同时, 他们还有一个共同的违纪行为, 即道德败坏, 生活腐化, 严重败坏了领导干部的人格形象。在社会公德方面, 有的领导干部缺乏爱心、缺乏社会道德责任, 满足于吹吹拍拍、吃喝玩乐、请客送礼, 重义气忽视原则、重情意忽视制度成为一些领导干部处世的方式。

二、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中, 深入分析领导干部道德建设方面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 社会环境的影响。

首先, 市场经济的利益最大化原则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 拜金主义、金钱至上等观念影响着人们的思想, 许多官员也受到这些思想的影响。从观念上来看, 封建主义“官本位”观念、等级观念和封建的管理社会、统治社会的观念仍有市场, 资本主义腐朽道德观念蔓延泛滥, 社会主义主流道德观念迷失严重。其次, 从作风上来看, 社会风气还有诸多不良因素, 假、大、空和形式主义、潜规则仍普遍存在, 个别官员的作风不好, 也直接影响了整个官德建设。再次, 我国民众的现代公民意识缺位也是官德建设面临的主要原因之一, 道德是靠舆论来维系的, 这需要民众具有现代公民意识。而我国民众的特点是, 臣民意识残余较多, “官本位”意识还比较严重, 民众的政治参与不论从广度还是深度上来说都还比较低, 对于涉及不到自身利益的公共事务态度比较冷淡, 这使得我们的官德建设缺乏坚实的舆论基础。

(二) 相关机制运行有漏洞。

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利益驱动机制的引入, 领导干部扮演着既是公共权力的掌握者、人民群众的“公仆”, 又是普通社会成员、被改革激活利益主体的双重角色, 经常会遇到公与私、权与钱、情与法、灵与肉的搏斗, 这就迫切需要建立一个健全的体制机制。由于我们的管理体制还不完善, 虽然制定了很多文件、办法, 但真正落实的不多;在领导工作体制方面, 有的单位虽然建立了专门机构, 设有固定场所, 但活动流于形式, 导致道德建设的随意性;干部评价机制也不完善, 虽说干部标准是德才兼备, 但长期以来, “德”作为软实力, 一直是党委和组织部门考察中的难点和弱点, 有时甚至处于盲区。有些性情耿直、敢于直言而对工作又兢兢业业的官员不但得不到重用, 反而受到冷落, 而那些善于曲意奉承且伪造政绩者却能够飞黄腾达;在监督机制方面, 有的单位内部监督流于形式, 班子成员之间一团和气, 避重就轻, 相互监督形同虚设。有的自我监督弱化, 有规不遵, 导致诸多道德规范低效甚至无效。

(三) 自身道德修养不够。

道德修养, 是领导干部养成高尚品德和情操、达到高尚的道德境界的重要途径。少数领导干部放松对世界观的改造, 忽视思想道德修养, 存在“小错无害”的麻痹思想, “左顾右盼”的攀比意识和“下不为例”的侥幸心理, 导致道德判断标准的混乱与道德行为的失范, 以至蜕化变质, 私欲膨胀, 腐化堕落。

三、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中, 不断加强领导干部道德建设

(一) 加强领导干部的教育和培养。

道德教育是领导干部道德建设的重要形式, 加强道德教育可采取多种方式, 如坚持经常性学习, 在干中学, 在学中干;根据工作需要, 急用先学, 立竿见影;参加中心组理论学习和培训班等, 坚持正面教育和反面教育相结合, 励志教育和警示教育相结合, 集中教育和个人教育相结合。把道德教育同学习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内涵、精神实质、基本要求和根本方法紧密结合起来。同时, 要注重对干部的培养。邓小平同志说过:“中国要出问题, 还是要出在共产党内部。对这个问题我们要清醒, 要注意培养人。”我们党高度重视对领导干部的教育培养, 不仅明确了“党管干部”的原则, 赋予中央到各级组织部门教育培养干部的责任, 还把“德才兼备”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必备条件, 并且颁布实施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法规。

(二) 细化和完善道德规范体系。

如果仅靠宣传来树立道德风气是远远不够的, 要从具体化、层次化、法制化、可操作化等方面进一步完善领导干部的道德规范体系。首先是层次化, 要根据机构的不同层次或道德境界的不同层次, 针对不同的领导干部提出不同的道德规范。其次是具体化, 领导干部道德规范的具体化, 意在强调干部道德规范与不同领域不同部门领导干部的实际工作相结合, 把领导干部日常工作的要求提升为道德规范。要概括出具体的道德规范, 强化道德他律, 让领导干部切实有规可守。同时, 强化自律, 并使其不断提升道德境界、完善道德人格, 在道德进步的阶梯上不断迈进, 促使领导干部从道德他律开始, 走向道德自律。

(三) 建立领导干部道德考核评价体系。

对于领导干部的道德考评要从模糊笼统的定性判断走向相对科学的定量测评, 根据道德评价的指标体系, 对领导干部的道德行为随时跟踪, 分阶段测评, 要用社会主义道德标准和科学发展观要求考察、识别、使用干部, 领导干部道德考评结果应当成为干部选拔的重要参考依据。要把那些政绩突出、道德高尚、群众拥戴的干部选拔出来委以重任, 对那些经不起时间和实践考验、追名逐利、群众反对的干部, 决不能重用, 对于道德上有不良记录的领导干部实行一票否决制度。领导干部任期内如发现有违德败德行为, 要追究其道德责任, 根据行为的性质和程度, 给予相应道德惩罚, 甚至罢免职务。通过正确的用人观把领导干部的道德建设转化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强大动力。

(四) 充分发挥党内外的道德监督作用。

领导干部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 必须也只能用来“服务人民”。没有监督的权力是危险的, 要重点搞好党内监督和班子成员之间的监督, 在党内形成开展积极健康的思想斗争、相互帮助的良好氛围。邓小平曾经指出:领导干部的真实情况, 上级不是天天能看到的, 下级也不是天天能看到的, 而同级的领导成员之间彼此是最熟悉的。除此以外, 建立外部的监督机制也很重要。群众是道德监督的主体, 畅通群众道德监督渠道, 保障群众道德监督的权利, 就能调动群众道德监督的积极性, 就会把对领导干部的道德监督落到实处, 对一些问题能及早发现、及早提醒、及早制止, 把错误消灭在萌芽状态, 把对党和人民以及干部个人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把领导干部的道德建设提高到一个新境界, 从而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五) 引导领导干部加强道德修养。

上一篇:《我在为自己读书》下一篇:学校食堂问卷调查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