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大开发知识扶贫论文

2022-04-15

热点材料2010年7月5日至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召开西部大开发工作会议。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和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等国家领导人在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西部大开发知识扶贫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西部大开发知识扶贫论文 篇1:

联动扶贫 实现多赢

按照中央部署,从2002年开始,中国银行连续12年在陕西省咸阳市及其所辖的四个国家级贫困县开展定点扶贫工作。十余年来,中国银行紧密结合西部大开发和陕西省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实际,先后派出7批34名优秀中青年干部驻咸阳挂职扶贫,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他们逐渐摆脱金融机构重资金扶助,轻能力开发的主观意识,从输血到造血,积极帮助贫困对象增加自我发展能力,先后累计实施了“安全饮水、道路交通、校舍建设、移民搬迁、文化进村、产业扶贫和能力提升帮扶”等126个项目,累计为永寿、长武、旬邑、淳化四县无偿投入扶贫资金4500余万元,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2012年5月,在咸阳市召开的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中国银行的定点扶贫工作经验成为全市扶贫的典范,被咸阳市委、市政府授予扶贫工作队扶贫工作最佳单位。同年,中国银行被陕西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评为“中央赴陕定点扶贫先进单位”。2013年,中国银行扶贫工作队又被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评为“中央国家机关等单位定点扶贫先进集体”。

因地制宜 充实自己

扶贫工作是一项特殊工作,专业性很强。中国银行定点帮扶的咸阳四县不仅有条件艰苦、老百姓思想观念陈旧等条件的制约,还有现代农业发展意识不强,农业产业化程度低,农村金融服务水平不高等特点。但同时,咸阳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各类企业对资金需求缺口较大,对改善农村金融服务要求迫切,贫困地区发展潜力巨大。

为切实做好这项工作,中国银行针对扶贫队员来自金融部门,对党和国家各项扶贫政策掌握不够深,对基层了解不到位,扶贫工作仅局限于资金投入、项目管理,效率不高、影响不大的现状,积极组织队员学习中央扶贫开发和农村工作理论政策,深刻领会新时期党和国家关于扶贫开发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方针、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

在实际工作中,他们充分利用中国银行品牌资源优势,科学务实地筛选、确定扶贫项目,侧重研究国家关于贫困地区金融服务方面的政策保障内容,努力推进扶贫工作从现有的输血式资助到造血式开发的模式转变,把扶贫项目从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向能力开发转化提升。他们在持续实施民生项目帮扶的同时,深入研究农村金融服务的现实需求,积极探索借鉴国际先进扶贫经验的可行性,进一步加大对促进定点扶贫县发展能力的帮扶力度,增强扶贫对象的自我发展能力。

融资融智 多措并举

在定点扶贫工作中,中国银行除进行传统的资金扶贫外,还融资、融智,不断创新扶贫工作方式,积极探索“中行模式”扶贫工作特点。

第一,知识扶贫智力支持。中国银行采取承担培训师资费用的模式,出资20万元与咸阳市政府合作,在中国农业大学举办了一期由分管金融、农业(扶贫)的县、市(区)长参加的咸阳市党政领导干部“银政合作”研讨班,邀请了清华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国务院扶贫办、中国银行等单位的著名专家、教授进行集中面授和讨论。通过举办金融知识方面的培训,提高了当地领导干部学金融、懂金融、用金融的意识,为加强和改进当地的金融工作,促进贫困地区早日脱贫致富,实现跨跃发展提供必要的智力支持。

第二,牵线搭桥服务地方。结合咸阳市农村金融服务组织体系建设的需求,中国银行扶贫工作队专程赴北京中银富登村镇银行总部,邀请其到咸发展分支机构。之后,通过扶贫工作队的协调配合,中国银行咸阳分行与旬邑县人民政府签署了20亿元人民币授信规模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如今,咸阳市政府金融办公室已将支持中国银行在咸设立村镇银行列入重点工作内容,而中国银行咸阳分行也被咸阳市政府确定为“清华大学中国银行总行支持咸阳市经济社会发展产、学、研对接项目”定点金融服务机构。

第三,教育扶贫提升能力。2011-2013年,中国银行出资在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举办了三期“教育局长和中小学校长管理能力提升培训班”,为咸阳市13个区县重点中小学免费建立清华大学伟新教育远程二级网站,为咸阳贫困地区争取了一批(80人次)中小学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免费培训机会。通过培训,切实提升了贫困地区骨干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推动了贫困地区教育长足发展。

第四,联动扶贫开拓视野。在发挥各自优势的基础上,中国银行扶贫工作队与中联部(中央国家机关驻咸定点扶贫单位)合作,采用由中联部负责对外联络协调、中行进行项目资金补助、咸阳市政府牵头组织的形式,带领贫困地区分管农业(扶贫)的区县长、扶贫办主任赴日学习日本现代农业经营管理模式,及农业金融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支持和服务的先进经验,探索适应贫困地区金融资本链条与现代农业产业链条有机结合的有效途径。

查漏补缺 确保质量

扶贫工作是一项严肃的工作,容不得半点虚假,更不能走形式、走过场。因此,在落实扶贫资金上,中国银行主抓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抓立项决策,由工作队长带队组成项目评估组,深入各县、镇、村,对各县申报项目中的每一个项目都进行实地勘察,根据考察结果,由扶贫工作队展开项目评审会民主决策、择优选定。

二抓进度控制,扶贫工作队制定了《中国银行咸阳扶贫工作项目评价管理办法》,由各驻县扶贫队员采用自查、互查和复查的方式,进行项目进展情况全方位跟踪管理。

三抓资金兑付,根据项目管理办法,对于核查项目评价结果在A级以上的项目给予资金兑付,对于评价结果低于A级标准的责成驻县队员协调项目所在地政府限期进行整改,整改结果达标后方可给予兑付资金。而对于对外合作项目,则按照总行法律合规部统一培训合同文本与有关培训合作单位签署正式合同,同时按照总行财会部和人力资源部门有关要求支付相关培训费用。

通过对咸阳市及四县的定点扶贫工作,中国银行不仅很好地达到了帮扶目的,也进一步提升了自己的品牌影响力,更重要的是,扶贫队员在个人能力建设和自我发展方面得到了很好的历练,为中国银行总行、分行急需或适合的岗位进行了良好的人力资源储备,取得了“政府支持、群众满意、银行放心”的三赢效果。

中国银行表示,今后还将继续认真贯彻落实农村扶贫开发纲要及各项扶贫政策,发挥自身的金融服务优势,进一步加大对促进定点扶贫县发展能力的帮扶力度,增强扶贫对象的自我发展能力,按照“着眼长远、注重民生、推动发展、塑造品牌、实现多赢”的原则,立足实际、突出重点实施相关扶贫项目,有效帮助贫困群众增收致富,积极推动贫困地区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作者:张雨薇

西部大开发知识扶贫论文 篇2:

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西部大开发工作会议

热点材料

2010年7月5日至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召开西部大开发工作会议。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和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等国家领导人在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胡锦涛强调,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要任务,事关各族群众福祉,事关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今后10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全党全国一定要从大局出发,深刻认识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奋力将西部大开发推向深入,努力建设经济繁荣、社会进步、生活安定、民族团结、山川秀美的西部地区,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知识链接

一、经济生活

1 社会主义的本质。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逐步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实现全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最终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2 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相结合。温总理在讲话中强调,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充分发挥政府推动和市场机制两方面的作用,全面增强西部大开发活力。鼓励和支持西部地区在改革中大胆探索、先行先试,支持西部地区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更好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3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胡锦涛在讲话中强调,要大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深入实施以市场为导向的优势资源转化战略,努力形成传统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协调发展新格局。

4 财政的作用。在此次会议上,中央提出加大对西部地区均衡性转移支付力度,逐步缩小西部地区地方标准财政收支缺口,用于教育、医疗、社保、扶贫开发等方面的专项转移支付重点向西部地区倾斜。这表明财政可以有效地调节资源配置。

5 税收的作用。此次会议强调,推进资源税改革,对煤炭、原油、天然气等的资源税由从量计征改为从价计征,增加资源产地地方财政收入。这体现了税收组织财政收入、调节收入分配、改善社会民生的作用。

6 坚持改革开放。胡锦涛强调,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努力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改革的新突破,建立有利于西部地区又好又快发展的体制机制,加快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二、生活与哲学

1 物质与意识的辨证关系。按照中央部署,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不仅有力促进了西部地区发展,使西部大地焕发出勃勃生机,而且为全国发展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2 整体与部分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性能会对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胡主席在会议上强调指出,没有西部地区的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稳定,没有西部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没有西部地区的现代化就不能说实现了全国的现代化。

3 事物的变化发展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胡主席强调,要加大中央对西部地区的政策支持力度,各地区各部门要把支持西部地区发展纳入本地区本部门工作,广泛动员社会各界支持和参与西部大开发。西部地区广大干部群众要顽强拼搏、不懈奋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和汗水建设美好家园。

4 办事情要善于抓重点。会议指出,西部大开发是百年大计,要始终坚持把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作为重点和切入点,要着重建设美好家园和全国生态安全屏障,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继续坚持不懈地抓好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5 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因地制宜。会议强调,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是增强西部地区发展内生动力、提高发展能力的主要途径。新形势下,西部地区发展特色优势产业,要深入实施以市场为导向的优势资源转化战略。

6 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胡锦涛指出,当前,西部大开发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都很突出。虽然西部大开发取得了巨大成就,但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发展水平的差距仍然较大,西部地区仍然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和重点。西部地区发展相对滞后。要如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需要付出更大更艰苦的努力。

7 坚持正确的价值观。会议指出,要始终坚持把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作为重点和切入点,必须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结合点,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体现了坚持正确的生态价值观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8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胡锦涛强调,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践中,我们积累了重要经验,得到了宝贵启示。这些重要经验和宝贵启示,对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具有重大意义,一定要深刻认识和充分运用,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10年来我国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就,充分证明了中央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大决策是完全正确的。

三、政治生活

1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西部大开发工作会议,决定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更好实现西部地区广大人民的利益,体现了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2 国家性质决定国家职能。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国家必须切实履行经济建设职能和公共服务职能,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服务体系,继续促进西部地区教育、文化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着力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3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胡锦涛指出,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关键在党的领导。要切实加强各级领导班子能力建设,优化领导班子配备结构,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善于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坚强领导集体。要充分发挥党的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党的基层干部的骨干带头作用、全体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4 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胡锦涛指出,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求真务实之风、艰苦奋斗之风、批评和自我批评之风,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和群众观点,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5 我国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以及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胡锦涛在讲话中强调,要做好民族工作和宗教工作,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推动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这体现了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

能力训练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西部大开发工作会议,部署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表明了 ( )

①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②国务院是我国的最

高权力机关③中国共产党切实履行经济建设职能和公共服务职能④国家机构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利益的捍卫者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2 胡锦涛在此次会议上讲话时强调,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西部地区广大干部群众要顽强拼搏、不懈奋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和汗水建设美好家园。这主要是因为 ( )

A 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没有办不成的事情

B 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C 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

D 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3 此次会议强调,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进一步加大投入、强化支持,以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为主线,以改善民生为核心,以科技进步和人才开发为支撑。从哲学上看,这体现了 ( )

①事物是变化发展的②主要矛盾对事物的发展进程起决定作用③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④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

A ①②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③

西部大开发在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中具有优先地位,在促进社会和谐中具有基础地位,在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具有特殊地位。据此完成4~6题。

4,我国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目的是 ( )

①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②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③切实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④加强国家对宏观经济运行的调控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5 西部大开发在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布局中占有突出地位。继续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是 ( )

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要任务②事关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③事关国家长治久安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

A 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6 在此次会议上,中央提出加大对西部地区均衡性转移支付力度,逐步缩小西部地区地方标准财政收支缺口。这表明财政可以 ( )

A 优化资源配置

B 促进经济发展

c 促进社会事业的发展

D 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7 胡锦涛总书记在此次会议上强调,新形势下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更加注重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提升发展保障能力;更加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着力建设美好家园和国家生态安全屏障;更加注重经济结构调整和自主创新,着力推进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更加注重社会事业发展,着力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民生改善;更加注重优化区域布局,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更加注重体制机制创新,着力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推动西部地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努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

结合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运用市场经济的有关知识,说明如何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2)上述材料体现了怎样的唯物辩证法道理?

参考答案

1 D 2 C 3 A 4 B 5 B 6 A

7 (1)①市场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因此,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就必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继续将西部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②市场不是万能的,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因此,实施西部大开发,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国家必须利用财政这一宏观调控的重要经济手段优化资源配置,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民的共同富裕。因此,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要着力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民生改善。④市场经济具有开放性。因此,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必须更加注重体制机制创新,着力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推动西部地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①六个“更加……着力……”体现了主要矛盾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办事情要善于抓重点,并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②更加注重经济结构调整和自主创新,着力推进特色优势产业发展,这体现了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与时俱进。同时,还体现了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③着力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推动西部地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这体现了要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法,全面地看问题。

作者:曾 钊 柯尊国

西部大开发知识扶贫论文 篇3:

我国西部地区精准扶贫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 要:自精准扶贫攻坚战役打响以后,我国的西部地区成为主要攻坚战场之一。了解西部地区的地理环境和自然环境等因素,能够更好的推动西部地区的精准扶贫工作开展。由于我国西部地区地理位置偏僻,大部分地区较封闭,扶贫对象集中,且致贫原因又存在多样化,给我们的精准扶贫工作开展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对我国西部地区精准扶贫工作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研究其解决对策,为我国西部地区精准扶贫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解决路径。

关键词:西部地区;精准扶贫;对策研究;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伴随着西部大开发的实行,原本落后的西部经济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是跟我国其他区域相比,还是存在比较落后的情况。由于我国东西部之间发展差距越来越大,我国西部大部分地区贫困人口集中性相对比较严重。精准扶贫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高全民经济为目标开展工作,针对西部特殊的自然环境和交通条件、致贫因素等方面制定了精准扶贫方案,提出了基础性框架的战略。通过对资源的精准扶贫配置,促使我国西部贫困地区有效利用地域资源,结合国家精准扶贫政策,提升经济发展,提高全民生活质量水平,以此来达到我国实现西部地区精准脱贫的目标。

精准扶贫工作全面展开以来,我国西部地区逐渐围绕区域精准扶贫和个体精准扶贫两个方面展开工作。通过对精准扶贫对象的识别和精准扶贫工作的管理以及根据西部地域环境的封闭性研究出针对我国西部精准脱贫的方案,做好精准扶贫工作。

一、我国西部地区精准扶贫工作中面临的问题

我國进入扶贫阶段,也在逐渐的转换着扶贫模式,由一对多转变成一对一的扶贫模式。通过对贫困人口的精准排查、对扶贫对象的精准扶持、对扶贫项目资金的精准使用,来实现减少贫困和降低贫困的工作目标。我国西部地区贫困区域具有连片的特性,且地域环境较封闭,贫困扶持对象人口密集,致贫原因又存在着多样性,所以给精准扶贫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以下是在精准扶贫工作常遇到的问题。

(一)贫困区域的连片特性给精准扶贫带来的影响

我国西部地区,由于地域环境和人口的影响,贫困范围呈连片特性。精准扶贫工作现状包括:贫困区域范围大、扶持的贫困人口较密集、并且贫困的程度相当严重。据不完全数据统计,贫困连片区域的面积达140万平方千米,区域跨19个省市500多个县,整个连片区域贫困人口数达1亿人以上。这些地区,地理环境偏僻,自然条件差,生态环境也存在着薄弱的情况,虽然我国西北部的资源较丰厚,但是开发一直存在滞后的状态。在经济发展方向来看,在连片的贫困区域所产生的人均总收入,跟整个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相比,还不到50%。

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目标就是实现全面脱贫、减贫、向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我国西部地区,连片地区的贫困现状十分恶劣,给精准扶贫工作带来了重重困难,要想实现脱贫的终极目标,还需要不断完善精准扶贫工作开展模式和方向。以精准扶贫对象排查,制定新的扶贫工作攻坚策略为主。

(二)贫困区域的封闭性导致跨区协作工作难以推进

要想做好跨区域的资源协调工作,就要冲破西部地域性的特质,提高贫困地域的人们自理发展能力,走出贫困环境,加速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实现全面小康社会。

我国西部地域环境多数存在省地交叉情况,例如:云南、贵州、重庆等省市。这样就给精准扶贫工作带来了跨区协作上的影响。无法做到统一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中来,使精准扶贫工作进度缓慢,成效不理想。对制定的精准扶贫工作策略无法开展实施,导致领导干部对精准扶贫工作多数存在观望的态度,无从下手。导致扶贫工作被搁置。所以,在精准扶贫工作中,我们应该重新制定扶贫策略和精准扶贫模式,做好各区域之间的协调工作,共同发展,最终实现脱贫目标。

(三) 环境保护对精准扶贫工作开展的影响

我国西部部分地区被国家列为生态保护区域,且区域范围较广,同时也是我国西部地区贫困扶持的主要地域,一方面是重点保护生态区域,一方面要精准扶贫开发,所以存在着很大的矛盾。由于我国提倡西部大开发,一度过于开发利用,造成严重的环境资源失衡、水土流失和生态不平衡的现状,这些都增加了精准扶贫的难度。不但要展开扶贫开发,同时还要兼顾生态资源的过度破坏。

越是贫困的地域,地理位置越是偏僻,地理环境越是糟糕。面对着如此落后的西部地区,想要实现精准脱贫,无疑是难上加难。就地理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的状态,都给扶贫工作带来了相当大的影响。其次,保护生态环境发展也是西部开发的重要意义,因此导致与精准扶贫开发的矛盾性,阻碍了精准扶贫工作的推进。

(四)贫困地区人们整体素质偏低,给精准扶贫带来一定的影响

由于我国西部地区教育普遍比较落后,居民整体素质偏低,给精准扶贫工作开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人们的文化水平低,自我提升能力差,缺乏脱贫意识,对生活质量要求不高,安于现状,并且存在懒惰个性,不愿意劳动,这些大大增加了精准扶持的难度。

二、 我国西部地区精准扶贫工作开展合理化建议

跟我国的东部地区、中部地区相比较,西部地区乃是扶贫攻坚战的首要推进区域。作为重点扶持的对象,我们要冲破地理环境的阻碍,针对精准扶贫工作开展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扶贫政策,解决扶贫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促进我国实现全民脱贫奔小康的终极目标。实现我国经济发展,改善我国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状态,体现我国精准扶贫工作重大意义。要想解决我国西部地区扶贫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可以试着从几个方面着手,如下:

(一)重新展开精准识别工作,实行多元化帮扶,实现脱贫、减贫目标

要想做好精准扶贫工作,我们就要针对精准扶贫的区域进行精准的筛查。掌握地理环境的现状,包括:水资源、生态环境、致贫因素、发展目标等。根据贫困区域范围,实施资源整合。合理化建设旅游资源,开展生态环境建设,促进经济发展,实现脱贫减贫目标。

第一、有效利用科技信息发展,建立信息识别体统。精准识别出贫困人口数量、致贫原因、贫困状态、收入情况等。在了解基础信息的基础上,结合经济发展制定出精准扶贫相关政策,有效利用环境资源、生态资源来促进经济发展。针对基础建设的缺乏,我们要根据贫困区域的实际情况实行农村基础建设工作,稳步向前,逐步推进精准扶贫工作。

第二、由于西部地区致贫原因的多元化,我们在制定精准扶贫策略的同时,可以几个方向入手:资源帮扶、资金帮扶、医疗卫生帮扶、教育帮扶等。针对不同贫困对象的致贫原因,制定不同的帮扶策略,提高资源利用,开展以经济发展为主,教育、卫生为辅的扶持观点展开精准扶贫工作。提高贫困地区的医疗卫生条件,改善贫困地区居民的健康状况,提高自主创收能力,实现脱贫。同时要加强教育工作,实现九年义务教育,让儿童享受到良好的文化教育,提高知识水平,同时也促进整个西部地区的人文素质建设。

(二) 开展绿色建设,创建生态平衡,促进经济发展

有效协调环境保护和扶贫开发之间的矛盾,在开展精准扶贫开发的过程中,我们要实现环境保护和扶贫开发共同推进。面对生态保护区域,我们将尽可能的以保护生态环境为主,然后开展合理的扶贫开发项目,做好两者之间的协调,促进发展,实现我国西部地区绿色扶贫发展,确保精准扶贫和生态扶贫两个项目的顺利展开。

要想顺利开展精準扶贫,还要合理利用贫困区域的生态资源,促进绿色发展。将西部地理环境作为重要资源。科学合理的利用资源,建设农业项目和旅游项目,带动整个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实现全面脱贫的目标。开发农业可以在养殖业和种植业两方面着手,带动旅游业的发展,同时也充分利用了地域的优点来推动其它产业的发展。最终实现精准扶贫的重要意义。

(三) 建立健全精准扶贫管理机制,完成精准扶贫首要目标

要想实现精准扶贫工作的最终目标,首先要建立精准扶贫工作管理机制。提高精准脱贫意识,加强团队管理。管理团队将由国家统一领导部署,可以成立精准扶贫攻坚小组,配合当地政府相关部门,做好资源管理,人员调配,将管理团队服务发挥出最大作用。实行统一管理模式,实现资源管理利益最大化。

另外,做好精准扶贫工作效果反应制度。首先要制定精准扶贫管理团队工作制度和工作实施计划,按照工作开展实施计划逐步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在扶贫工作过程中,要及时将工作成果上报管理部门,通过对工作的上报和总结,我们可以及时的发现问题,并能及时研究解决对策,保证精准扶贫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其次,建立科学的监督制度,做好职责分工。在精准扶贫工作中监督他人,督促自己,约束自己的行为的同时也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实现统一领导部署,严格按照管理制度开展精准扶贫工作。还要做好考核制度,制定详细的考核标准。成立考核领导小组,定期对精准扶贫工作进行督导和考核,将考核结果进行组织通报。这样一来,可以实现发现问题,第一时间解决的工作目标,造成严重后果的由责任人承担相应的责任。

最后,科学的公共产品供给是推动精准扶贫工作顺利开展的主要条件。依靠财政部门的公共产品供给,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开展,实现全面脱贫的终极目标。但是就我国目前财政情况而言,完全依靠财政部门,也是有相当大的压力。所以在财政部门的支持下,我们可以自己有效利用环境资源,开展经济发展,促进经济收入。另外还可以由政府出面,开发融资项目,开展招商引资工作。根据西部地区的环境建设,和生态基础建设,面向广大社会展开招商引资,引入投资,促进经济开发,带动整个西部地区经济发展。

结 语

由于地域生态环境等影响,我国西部地区发展一直处于落后状态。跟我国中部和东部相比较,经济水平较低。自2013年我国开展扶贫工作以来,西部地区作为我国精准扶贫主要扶持对象,虽然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实现脱贫、减贫的伟大目标上,还相差很多。为了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状态平衡,实现全国奔小康的终极目标,我们还要加大对我国西部地区精准扶贫的工作力度,发开旅游资源、建设经济开发项目。改善我国西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西部社会发展实现我国精准扶贫工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艳琼,戴月舟.精准扶贫视域下我国西部贫困地区农业发展模式及产业脱贫对策[J].改革与战略,2018,34(04):70-73.

[2]王定智.精准扶贫视角下西部地区农业产业链构建与PPP融资模式研究——基于恒大“精准扶贫模式”的思考[J].山西农经,2018(03):18-19.

[3]陈鸣声,钱东福.精准扶贫视角下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农村高血压患者个人卫生支出致贫影响分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7,34(09):661-663+668.

[4]张世珍.关于进一步发挥职业教育在西部地区精准扶贫中作用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7(15):5-7.

[5]都永浩,丁岚峰,左岫仙.职业教育服务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研究——以黑龙江省为例[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7(01):50-57.

[6]奂文俊.强化精准扶贫措施 促进民族教育发展——合作市开展“教育精准扶贫”工作纪实[J].甘肃教育,2016(20):8-10.

作者:陈松

上一篇:房地产企业财务管理论文下一篇:公开审判的网络舆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