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基础知识学习口诀(特实用,会计人必看!)

2024-05-03

会计基础知识学习口诀(特实用,会计人必看!)(通用6篇)

篇1:会计基础知识学习口诀(特实用,会计人必看!)

会计基础知识学习口诀(特实用,会计人必看!)

会计基础知识学习有决窍吗?不少会计学员认为会计课程学习单调,整天和会计分录以及公式计算打交道,知识点非常琐碎,一般中有特殊,特殊中还有特殊,苦于没有好的方法去记忆和理解会计核算的规律。应该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会计学习必须依勤学苦练,没有什么“终南捷径”,但是会计学习自有其内在的规律,我们需要在学习中借助一些窍门,提高我们的学习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里介绍的“口诀法”(你

还可以称其为“打油诗”。)应该就属于这种窍门。

一、最基本的口诀——读书口诀

所有学科的考试学习,包括会计学习,都必须仔细阅读考试指定教材和考试大纲。如果你是参加社会助学的会计应考者,那么从你听辅导教师授课到最后准备考试,应该至少读五

遍指定教材。我将其总结为“自考五读口诀”,具体内容如下:

一读课前预习先,从师二读课堂间。

温故知新读三遍,四读再把习题练。

五读复习迎考试,胜利通过笑开颜。

这主要强调课前预习、课堂听讲、课后复习、做题巩固以及总复习迎考都要把读书放在基础性地位。我每门课开课第一次,我都将这个口诀写在黑板上,要求同学作为参加会计考试的座右铭,这其实对所有科目的考试中都是有用的。如果你是纯粹的自学,那么读书的意义就更是不言自明了。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或者“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

会吟”都是这个道理。

二、利用口诀理解记忆账户记账规则

借贷记账法下的记账规则是基础会计学习的入门规律,是需要同学们深刻记忆和理解的最基本知识点之一。我们一般把账户区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成本、损益五大类。资产、成本类账户一般都是借方登记增加,贷方登记减少;负债、所有者权益账户(二者合并称为权益)一般都是借方登记减少,贷方登记增加;损益类账户则需要区分是费用类还是收入类去分别登记,收入与费用之间的登记也是相反的。为便于初学者理解,提高其学习兴

趣,我编写了以下口诀,并命名其为“记账规则之歌”。

记账规则之歌

借增贷减是资产,权益和它正相反。

成本资产总相同,细细记牢莫弄乱。

损益账户要分辨,费用收入不一般。

收入增加贷方看,减少借方来结转。

曾经有一个女学员用“四季歌”的曲调在课堂上演唱,大大加深了初学者的记忆痕迹。我们在基础会计考试中记账规则直接考查一般都采取简答题的形式,如果你能记住这首“打

油诗”当有好处。

大家也许还记得,会计核算有七种基本核算方法,即:设置会计科目(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成本核算、财产清查、编制会计报表。我们也可以把

七种方法总结成为以下的口诀:

会计核算方法七,设置科目属第一。

复式记账最神秘,填审凭证不容易。

登记账簿要仔细,成本核算讲效益。

财产清查对账实,编制报表工作齐。

如果问你某项内容是否属于会计核算方法,只要对照上面的口诀便一目了然。

三、利用口诀理解记忆跨期摊提账户的账务处理

跨期摊提账户主要包括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账户。待摊费用实际是先付费后分摊的费用,主要属于资产性质。预提费用实际是先预计后付费的费用,主要属于负债性质。他们的共同点是收益期是若干个会计期间(月)。他们的核算规律可以结合以下的口诀进行理解记

忆。

待摊预提之歌

待摊预提都跨期,权责发生来摊提。

先花货币是待摊,后掏腰包走预提。

支付待摊借方记,贷方资金来放弃。

摊销需从贷方转,借走费用进损益。

预提费用贷方提,四费借方来对应。

付费借方减预提,现金存款别忘记。

这个口诀可以这样解释:

第一句指出按照账户的用途和结构进行分类,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都属于跨期摊提费用,二者核算的基础都是“权责发生制”。第二句指出了二者在资金耗费时间先后的区别。第三句对应的待摊费用在付费时候的会计分录,即“借:待摊费用贷:银行存款”。第四句对应的待摊费用在分摊时候的会计分录,即“借:管理费用贷:待摊费用”。其实这个分录的借方可能是制造费用,也可能是管理费用等,主要是期间费用,所以言其“进损益”。第五句对应的预提费用在提取时候的会计分录,即“借:管理费用贷:预提费用”。其借方主要是制造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费用,所以是“四费”。第六句对应的预提费用在付费时候的会计分录,即“借:预提费用贷:银行存款”。当然,以上会计分录中的银行

存款也可以是现金,二者都属于货币资金。

四、利用口诀理解记忆长期股权投资核算的成本法

股利核算口诀

当年分以前,成本来冲减。

当年分当年,利益算一算。

以后分,两者比较看。

股利减净利,差额细判断。

“当年分以前,直接冲成本”:比如96年1月1日进行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进行核算,96年5月2日被投资企业宣告分派95股利,于是投资企业就要全部冲减投资

成本。

“当年分当年,利益算一算”:如果假设例题中96年5月2日分派的股利,还包括本的,那么就计算一下属于投资前的部分和属于投资后的部分,前者冲减投资成本,后者

计入投资收益。当然了,这种情况下,出题者一般都会假定各月的利润平均分配。“以后分,两者比较看”:97年以后不是还要宣告分派股利吗,这时我们就可以比较两个值:其一,就是投资企业按比例从被投资企业分得的累积股利(截止本年末);其

二,就是投资企业按照比例享有的被投资企业的累积净利。然后判断:

1、前者累积股利=后者累积净利,将以前已冲减的投资成本转回。

2、前者>后者,将(前者累积股利-后者累积净利-以前已冲减投资成本)的差额冲减投资成本。将投资企业当年应收取股利计入应收股利,将应收股利和冲减成本的差额计入投资

收益。

3、前者<后者,则不用冲减成本,若以前已冲减成本,就将其全部转回,注意并不是将(前者累积股利-后者累积净利-以前已冲减投资成本)的差额恢复,不管这个差额是否大于、小于以前已冲减成本数额。

整个过程都是借助于在累积股利和累积净利之间求差,以判断是否存在“过头分配”,从而确定是需要冲减投资成本,还是恢复投资成本。如果不能确定投资成本的变化,也就无

法确定投资收益的大小。

举例如下:假设以前已经冲减的投资成本是10,000,以前已经收取的累积股利是10,000.①分派值30,000

累积股利10,000+30,000=40,000

累积净利润数40,000

借:应收股利 30,000

长期股权投资 10,000

贷:投资收益 40,000

②分派值50,000累积股利10,000+50,000=60,000累积净利润数40,000差额

20,000

借:应收股利 50,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 10,000(20,000-10,000)

投资收益 40,000

③分派值250,000,已分累积股利10,000+25,000=35,000,累积净利润数40,000差额-5,000即使-5000-10000=-15000也不是按照差额恢复成本,还是恢复原来已经冲减

成本的全部数额(不超过这个数额)

借:应收股利 25,000

长期股权投资 10,000

贷:投资收益 35,000

如果分派值150,000,已分累积股利10,000+15,000,累积净利润数40,000差额-15,000,同样即使-15000-10000 =-25000也不是按照差额恢复成本,还是恢复原来已经冲减成本的全部数额10000(不超过这个数额)。若被投资单位当期未分派股利,即使“应冲减

初始投资成本”为负数,也不确认当期投资权益和恢复初始投资成本。

五、利用口诀理解记忆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

现金流量表是会计考试中十分令人头疼的内容,丢三落四是现金流量表编制中最容易出现的错误。下面的口诀基本上概括了现金流量表的全部编制过程。口诀的具体内容如何理解,我们在口诀后边详细阐述。

看到收入找应收,未收税金分开走。

看到成本找应付,存货变动莫疏忽。

有关费用先全调,差异留在后面找。

财务费用有例外,注意分出类别来。

所得税你直接转,营业外找固资产。

坏账工资折旧摊销,哪来哪去反向抵销。

为职工支付有多少,单独处理分类思考。

解释:第①句话针对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因为直接法是以利润表中营业收入为起算点,所以,我们看到营业收入,就要找应收项目(应收账款,应收票据等)。未收的税金再单独作账(收到钱的增值税才作为现金流量)也就是说应收账款中包括的应收取的税金部分,若实际未收取现金则贷记应交税金,另外,有关贴现的处理,将应收票据因贴现产生的贴现息(已计入财务费用)作反调。例如:应收票据发生额10万元(假如3月发生)后5月份贴现,贴现息为1万元。但是从期初,期末的报表看,应收票据未发生变动,但你

不能不作现金流量的调整,因为实际现金现流量为9万元。

第②句“看到成本找应付,存货变动莫疏忽”告诉你在进行“购买商品支付的现金”的处理时,找应付科目,同时考虑存货的期初,期末变动值,看是否与此项目有关,有关的调

整。

第③句“有关费用先全调,差异留在后面找”是指先把“管理费用”“营业费用”的数额全部调整“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而后面把6项内容仅调回来。这6项内容是:坏账准备,待摊费用,累计折旧,无形资产摊销,应付管理人员工资,应付管理人员的福利费(营业费用无任何调整)

第④句“财务费用有例外,注意分出类别来”指的就是上面说的贴现息。

第⑤句“所得税直接结转,营业外找固资产”所得税直接结转,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

出,都是从固定资产盘盈,盘亏那来的,自然就要找固定资产了。

第⑥句是指这几个项目不影响现金流量,那么就反向抵回来就可以了。

第⑦句支付给职工,和为职工支付的现金项目较特殊,需单独核算。

总的来说,有三项需要注意的:①在进行“销售商品收到的现金”核算时,需调整2项内容。财务费用中贴现息和应交税金中收到的现金。②在进行“购买商品支付的现金”核算时,需调整5项内容。累计折旧,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待摊费用,应交税金(进项税额)。③在进行“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的核算时,需要调整6项内容。坏账准备,待摊费用,累计折旧,应付管理人员工资,应付管理人员福利费,无形资产摊销。大家可以参考一下我为大家总结的间接法核算规律。①与损益有关的项目(9项)调整

净利润。固定资产(4项):减值准备,折旧,处置损失,报废损失。无形资产(1项):无形资产摊销。财务费用:反映本期应属投资筹资的财务费用,不包括贴现息(我们上面已经谈过,贴现息是一项特殊的财务费用,实际做题时一定要留意。)投资损失、预提费用、待摊费用。②与损益无关的项目(四项):存货,递延税款,经营性应收及应付,这几项的调整可以应用平衡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当使所有者权益增加时,调减净利润;当使所有者权益减少时,调增净利润,从而实现了将权责发生制下的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去除不影响现金流量变化的项目。例如:若固定资产折旧增加,则说明“资产”方减少、负债不变情况下“所有者权益”减少,因为折旧不影响现金流量,所以要把这部分往

净利润中增加,其他各项都仿照进行处理。

六、利用口诀来理解记忆资产负债表有关项目的填列

在编制资产负债表,填写“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应付账款”、“预收账款”这四个项目时,要区分对应明细账户的借方或者贷方余额来计算填列。我曾经总结了四个计

算公式给学员,如下:

1、资产方应收账款项目金额=“应收账款”明细账户借方余额+“预收账款”明细账

户借方余额(假定不考虑坏账准备)

2、负债方预收账款项目金额=“应收账款”明细账户贷方余额+“预收账款”明细账

户贷方余额

3、资产方预付账款项目金额=“预付账款”明细账户借方余额+“应付账款”明细账

户借方余额

4、负债方应付账款项目金额=“应付账款”明细账户贷方余额+“预付账款”明细账

户贷方余额

后来发现学员对这四个公式的理解不是十分全面,计算时还是容易出错,我就在这四个

公式的基础上总结了以下的“五言”口诀,帮助同学们加深记忆:

两收合一收,借贷分开走。

两付合一付,各走各的路。

应该说第一句用来配合公式1、3,第二句可以配合公式2、4.这样学员填制有关项目的准确性就大大提高。比如某个企业只设置了“应收账款”、“应付账款”账户,而没有设置“预付账款”、“预收账款”账户。其“应收账款”账户有两个明细账户,余额分别是借方400和贷方700,“应付账款”账户也有两个明细账户,余额分别是借方500和贷方600,则根据口诀可以迅速计算出“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应付账款”、“预收账款”这

四个项目的金额依次分别为400、500、600、70

篇2:会计基础知识学习口诀(特实用,会计人必看!)

高职会计专业是培养具有比较扎实的会计、税法、财务管理、审计等专业理论知识,熟练会计手工、电算化操作、成本计算、纳税申报、审计鉴定等职业技能,具有经济分析、判断、决策、管理等职业发展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会计专业学生首先需具备会计核算技能,通常开设《会计基础》课程学习基本的会计核算原理与会计核算工作流程,开设《财务会计实务》课程具体学习企业各项经济业务的会计核算,开设《会计电算化实务》学习如何应用财务软件;其次,需具有成本计算能力,开设《成本会计实务》课程学习产品生产成本或企业运营成本的计算;再次,具有纳税申报技能,开设《税法实务》课程学习企业各项税费计算与纳税申报;最后,具有初步的财务管理、审计鉴定技能,开设《财务管理实务》与《审计实务》课程。

由上可见,会计核算技能是会计专业首要技能,是其他职业技能的基石。《会计基础》课程是会计专业学生接触的专业入门课,如何让初学者了解会计行业、会计职业,对会计职业产生兴趣并学有所获,是《会计基础》课程设计的着手点。

二、现行会计基础教学模式及弊端

(一)现行高职会计基础教学模式

目前多数高职《会计基础》教学,仍以会计理论知识为体系,首先介绍会计科目、账户以及借贷记账法等基本会计理论;然后单独设一章,按筹资、供应、生产、销售、财务成果五个方面介绍借贷记账法的应用;最后讲述编制凭证一登账一编报表的会计核算流程。此教学模式将各项业务的会计核算与会计核算流程分离,分别阐述,虽强化会计实践教学,但多数还是先理论教学再开设单独的实践教学,理论与实践分离。

(二)现行高职会计基础教学模式的弊端

1. 重理论,轻实践

《会计基础》课程具有很强的认知、操作特点,但传统教学模式仍侧重教学生理论知识并予以应用,不是让学生感受会计工作,在接受工作时为能完成任务而去学习必备的知识,边做边学,课程体系的设计上重理论,轻实践。

2. 重阐述,轻理解

传统《会计基础》课程侧重阐述会计基本理论与方法,而未从会计需要反映何信息,如何归类信息并记录,这一理解性角度环环相扣,逐渐展开介绍,重阐述,轻理解。

3. 多制造业核算,少行业对比

各行各业均会涉及会计工作,但不同行业的经济业务不同,会计核算内容也不相同。传统《基础会计》《财务会计实务》等课程教学均以制造业企业活动为例,虽比较全面涵盖各类型经济活动,但教学重复,耗费学时,而且缺乏对不同行业会计工作的对比性认知,导致实践经验局限于制造业。

4. 入门课缺失行业、职业的了解

《会计基础》作为会计专业的入门课,需让初学者了解企业、认知专业、熟悉行业、掌握会计方法、拓宽思路。而传统《会计基础》课程开篇讲解会计理论,缺失行业、职业的了解。

三、基础会计课程教学设计思路

《会计基础》作为会计专业的启蒙入门课程,遵循学生由浅入深、由简到繁、螺旋式上升的认识规律,首先从认知筹建新企业需要的工商税务登记等工作为起点,由新建企业开业经营发生的一系列经济业务,自然而然的引入会计是做什么的,会计专业学什么,会计有哪些职业岗位,会计工作的基本原理、会计核算方法及工作流程。本课程设计以浅显易懂的小型商业企业经营活动作为任务载体,按照认知规律和会计工作流程,归纳并制定了与实际工作任务对应的“六个学习项目”。即:企业会计工作认知、认知会计核算基础知识、会计核算之一(编制会计凭证:分筹资、费用、资产采购、销售日常业务核算和期末税费、利润核算)、会计核算之二(登记会计账簿)、会计核算之三(编制会计报表)、整理会计档案。同时,结合学习项目配以相应的综合实训强化巩固。

(一)基于企业组建引入会计基本知识

会计是企业的一项管理工作,教授与学习会计应从会计工作的来源、所需为切入点,引导学生置身于企业,认知会计,认知职业、专业及行业。本课程设计从新设的商业企业筹建工作导入,通过企业一系列经济业务引申出会计的基本知识。

(二)基于企业运营及会计工作流程传授会计核算基本技能

本课程以11月份新设模拟商业企业的连续两个月(11月、12月)经济业务活动为载体,整合日常的筹资、采购、销售、费用等业务的被动录和期末主动计算税费、利润等典型工作任务,以会计工作的编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会计报表一系列工作流程组织序化教学内容,经济业务由简到难,由日常到特殊,循序渐进。

(三)基于不同行业企业经济活动对比认知会计工作的共性与差异性

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企业的经济业务活动内容不同,为了解各个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统一性、规范性和不同企业信息处理的差异性和灵活性,本课程通过小型商业企业全面、简单的业务活动来讲解会计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提供小型旅游服务业业务活动作为综合实训资料,学生可以对比认知不同行业企业会计工作的共性与差异性,树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处理的会计工作思维。

本课程设计还以附录的形式让学生对比了解商业、制造业企业会计核算业务的不同;会计电算化核算手段相比会计手工核算手段的优越性;从企业纳税角度所分的一般纳税人与小规模纳税人会计业务处理的差异性。

(四)《会计基础》与《财务会计实务》课程活动载体衔接

《会计基础》课程选择商业企业的业务活动为载体,《财务会计实务》课程选择制造业企业的业务活动为载体,两门前后连续的课程活动载体具有相关性,销售商品与制造商品前后衔接,体现了商业与制造业企业间业务的关联性,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和探究性,同时也通过两个行业的两个公司真实业务活动体验,让学生全面认知同一项业务不同主体会计处理的不同(买方与卖方针对同一买卖业务的不同会计处理)。

四、基础会计课程教学实施

本课程实施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教师布置任务,学生接受任务,师生共同分析任务,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学生亲自动手实施任务,充分体现师生互动,学生主动学、教师辅助教,每次课均有教与学双向成果收获。本课程设计了单项、综合两个平行业务训练项目,课程教学过程中采用商业企业编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等多环节、连续的单项实训,课程期末采用服务业会计工作的综合实训项目,达到教学做举一反三训练。

五、与传统课程设计的对比及创新

《会计基础》课程,基于工作过程导向,以会计工作流程为主线,以会计日常被动核算与期末主动核算为辅线,以商业企业筹资、费用、采购、销售等业务活动为载体,采用项目教学设计。《会计基础》课程与传统课程设计对比,具有以下创新性:

(一)全貌了解会计职业、行业,理实一体教与学

本课程设计以新建商业企业为载体,引导学生认知企业设立、经营,引入会计工作、会计职业与会计行业,学生可全貌认知会计。会计核算的基本知识介绍后,按会计核算流程分项、分步骤序化课程内容,与实际工作一致,在会计核算流程的各环节中自然而然按新设企业发生业务的顺序,以原始单据的形式展示将筹资、购置资产、销售、期末业务处理等项目融入各会计核算工作过程中,且经济业务活动载体连续,老师以11月业务教学生如何做,学生以12月业务体验着做,真实感受会计工作过程,将传统的理论学习与实际操作融为一体。

(二)体现会计工作连贯性与多样性

课程设计采用同一企业连续两个月的经济活动,既有亏损又有盈利,既有建账又有连续做账,既体现日常1至11月份核算又体现年末12月份涉及利润分配等业务核算,充分展现了会计核算内容的连贯性与多样性。

(三)商业、服务业、制造业多行业对比学习

本课程设计的最大创新是,《会计基础》课程认知商业、服务业会计核算工作,《财务会计实务》课程认知制造业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由简到难,让学生在不同阶段学习会计感受不同行业的会计工作,不仅循序渐进而且有意识的培养学生会计思维训练——按通用的记账方法灵活记录、反映同类型不同业务信息,让学生开始学习会计就培养了灵活应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注重会计专业思维训练

篇3:会计基础知识学习口诀(特实用,会计人必看!)

其次,把握合作时机。在基础会计教学中,大多数情况下并不需要整堂课从头到尾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只是在有需要时将班级授课和小组合作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师在教学时需要选择恰当的时间,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这样才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一般来说,结合学生实际、针对教学的重点难点、解答开放性问题、学生意见不统一的问题,这时都需要教师设计合作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展开辩论,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找到问题的答案,充分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小组合作学习必须要在自主探究之后进行,给学生留下独立思考的时间,确保学生各自有了初步的认识以后,再让大家进行讨论,最终才会获得高质量的理解。

第三,合理划分小组。小组合作学习就是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对话来达到教学目标的。在基础会计教学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意识地将学生按照性别、智力、性格、成绩等因素划分,照顾到组内成员的互补和组间的公平竞争,合理安排合作伙伴,通常采取四人一组分组方法,在有限的小组合作时间内使每个学生都有时间发言。组内异质比较有利于小组内学生的优势互补,不同程度的学生都可以从中受益。组间同质是让小组之间进行竞争,保证大致相同的水平上展开合作学习。

第四,明确成员分工。在小组合作学习开始之前,基础会计教师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关注个体差异,把合作学习的主要问题向学生讲清楚,对于合作任务提出每个学生都需参与的、具体明确的要求,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这样,每个学生都明确小组合作探究的任务、个体应具体完成的任务,小组成员认识清楚,积极参与,保证了小组合作学习有序地进行。小组成员分工明确,核心成员是小组长,组织小组展开讨论、进行合作学习,共同完成小组学习任务。当然,小组成员之间可以互换角色,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得到充分的锻炼。

第五,积极参与合作。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使得学生在实践中反思基础会计知识和技能,在反思中实践和提高。为了保证小组成员都积极参与合作学习,教师可以给每个小组成员分配明确的任务,组内成员相互交流和配合,这样就会取得最佳学习效率,比如分组填制记账凭证、会计报表,组内成员相互配合,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有利于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个人专业技能水平。为了合作更为有效,学生首先必须具有良好的合作意识,体会与人合作的必要性,掌握合作学习的方法,在实实在在的教学中运用合作,使得合作技能得到巩固。

第六,加强教师引导。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是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指导者和评价者,尤其教师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恰当引导是保证合作学习的关键。教师要想方设法创设一个平等、民主、和谐的氛围,积极参与到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如学生对错帐的更正方法产生分歧,及时点拨、适时调控,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讨论交流,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思考余地,避免学生的合作学习偏离预定的目标。

第七,提供多元评价。在基础会计教学中,教师需要制定出科学、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机制,关注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小组评价和个体评价相结合。教师一定要随时关注学生在合作中的表现,如合作意识、参与热情,并及时给予积极的肯定和激励,力求对合作学习的结果做出客观准确和恰如其分的评价,调动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基本实践技能,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发展。

篇4:会计基础知识学习口诀(特实用,会计人必看!)

[关键词]学习兴趣 课堂气氛 学习目的 教学过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现代的教育实践充分说明,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一种内动力,是使学生产生强烈求知欲的基础。基础会计是会计专业学生接触到的第一门专业课程,让学生对这门课程的知识产生兴趣,显得尤为重要。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一直是职业院校教师探讨的课题。笔者基于会计教学实践认为,良好课堂气氛的营造,多样的教学方法的采用,都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使他们由被动接受转变

为主动参与。

一、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

课堂气氛也称课堂心理气氛,是指班级集体在课堂上的情绪状态。在课堂教学中,需要营造轻松愉快的积极的课堂气氛,学生才会产生主动融入课堂的意愿,才会激发对学习产生兴趣的情绪。

教师应努力营造积极的课堂气氛。首先,要以积极的情绪感染学生。美国心理学家加利·斯梅尔说:“人的情绪像感冒一样会传染。”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有饱满的精神状态和感情真挚的语言表达,以愉快的情绪去感染学生,让他们感觉到学习是有意义并充满趣味的。其次,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育心理学认为:“相容的师生关系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情绪,师生心理相容能提高教学效果。”要做到心理相容,教师必须明确自己的角色和地位,不应高高在上,应起主导作用。“导”,就是启发、引导,教师是引路人、组织者,学生就是教师带领的团队,师生间应是平等的。在整个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感受到互相的理解、尊重和民主氛围,教师要多赞赏、表扬,少斥责、批评,要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在课堂教学中,对于某些学生出现的一些不良情绪或过激反应,教师要善于理解学生的需要,充分体验他们的情感世界,采用合适的态度、行为和合理的方法,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利用暗示这种微妙的手段,让学生的出格行为自行消退。有时,一句幽默的话语、一个简短的提问或是一种注视的目光,都能给学生以适时地提醒、恰到好处地点拨和积极地引导。要力求课堂上看不到师生间的僵局,听不到教师的训斥,师生热情饱满,配合默契,气氛宽松而不涣散,严谨而不沉闷。正因为情感的激发是学生能否乐学的一个重要的因素,所以需要建立“有情感的课堂”,让课堂充满爱、理解、关怀、和谐与温暖。学生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乐其道。

二、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在初、高中所接受的都是应试教育,且早已习惯了“为考而学”的模式,很容易把所学和所用分离开来。进入高职院校后,教师应该首先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改变学习观念,做到“为用而学”,学习要与实际相结合,懂得学习是为了解决生活和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的道理。这样一来,课堂的学习过程就会变得富有主动性和参与性,学生学习的兴趣就会油然而生。基础会计课程是会计专业学生进入高职院校所接触的第一门专业课,在其教学中,教师要一直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产生内动力,变被动为主动。

基础会计课程的第一次课非常重要,教师要让学生对所学的课程感兴趣,除了要让学生明白学习目的与学习方法外,还要让他们对会计有个初步的了解,并告知本学期要学习的内容,让他们心中有数,对课程产生连续而完整的认识。在开课的短暂时间内,教师要巧妙地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让其自觉、主动、愉快地融入课堂。例如,在讲授会计的概念时,可以先让学生谈谈自己对于会计的认识,学生会在讨论中说出“会计就是记账”之类观点,针对这些不全面的认识,教师可以很自然地引入会计的概念及它的产生与发展,学生也很自然地开始思考。此外,学生还会对本学期要学习的内容很好奇,教师则可以因势利导,告知他们本期的学习内容即会计的核算方法。可以让学生翻开目录,让他们看到每一章就是一种核算方法,并且每种方法都是相互联系的,体现了会计工作的基本步骤,是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这样,开课伊始,学生对整个学期的学习就会有一个大概的方向和目标,就会带着好奇的心理,饶有兴趣地继续学下去。

三、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教师应抓住学生对新学科的期望和新鲜感这一心理,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可操作性,刺激学生的求知欲,让课堂教学生动起来,活跃起来,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一堂课一般应包括新课导入、讲授新课和课堂小结三个环节。新课导入是教师在一个新的教学内容或活动开始时,有意识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一种教学行为。在教学中,恰当而巧妙地导入新课,可以引起学生对新知识的好奇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起求知的欲望,把他们的注意力迅速引导到学习的课题上来。教师可以通过连环提问的方式,如引入会计科目这一内容时,可以从“会计的对象”问起,而会计的对象即企业能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都可以用会计要素反映出来。接下来,就可将“会计要素”进一步分类、细化,引入新课内容:“会计科目”。

用设问的方法导入新课,可以让学生把前后学习的内容联系起来,学习具有连贯性,也有利于更好地理解新的知识点,做到“温故而知新”。在讲授新课这个环节,教师应结合每次课的具体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比如在讲到企业基本经济业务的核算这一章时,应主要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简单的、具体的经济业务,让学生熟练掌握借贷记账法的基本原理。而在讲到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表这些章节时,可以将实物教学法和实践教学法相结合,把真实的凭证、账簿、报表带入课堂,让学生对它们有直观的、感性的认识,加深对相关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并通过具体的经济业务,让学生自己动手来填制凭证,根据凭证记录再登记账簿,根据账簿记录编制会计报表。

在整个实践操作的过程中,学生对会计核算工作的基本流程会有比较清晰的认识。虽然在实施过程中会出现困难和疑问,但学生会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增强排除困难和解决问题的主观愿望,实际上此刻的学习就已经变被动为主动了。学生会主动地阅读原先看来枯燥乏味的教材,会主动向教师请教,会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主动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对学习产生了兴趣,成为学习的主人。最后是课堂小结,这一环节不容忽视,成功的结课,不仅可以对教学内容起到系统概括、画龙点睛和提炼升华的作用,而且能拓宽延伸教学内容,激起学生参与下一次教学活动的强烈渴望,保持他们对学习的兴趣。教师可以采用总结式结课,通过启发的方式,引导学生总结本次课程所学习的内容。或采用让他们讨论的方式,谈谈本次课程的收获。或采用悬念式结课、延伸式结课,等等。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应该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这样,他们就会对下次课充满期待,对以后的专业课程学习充满期待。

“教未见趣,必不乐学”。基础会计是会计专业学生所接触的第一门专业课程,调动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显得更有意义。笔者深深地体会到,使学生喜欢这门课,让他们对学习有兴趣,其实并不难。只要教师热爱自己的职业,尊重自己的学生,对教学充满热情,给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让他们快乐地学习;只要教师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知晓学习内容,避免盲目学习;只要教师精心设计每次课的教学过程,让学生课后都觉得有所收获,“意犹未尽”。坚持下来,就一定会出现“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喜人局面,就一定会收到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北京未来新世纪教育科学研究所.学生健康教育管理[M].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2006.

[2]北京未来新世纪教育科学研究所.教师行为研究[M].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2006.

[3]杨善德.现代教师新论(下)[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

篇5:会计基础知识学习口诀(特实用,会计人必看!)

关键词:小组合作式学习;高职院校;基础会计实训

中国分类号:F23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会计工作在整个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社会对会计人员的职业综合素养要求越来越高。小组合作式学习由于容易实施,教学效果明显,被广大高职院校的教师们广泛应用于各种专业、各类课程的教学中。高职基础会计实训为后续会计课程的学习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和基本实务操作技能,为培养胜任各个会计岗位的未来会计人才必备的环节。

一、小组合作式学习的内涵

小组合作式学习起源于上世纪70年代的美国,发展至今已成为教学理论与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一种富有成效的教学组织形式。所谓小组合作式学习,是以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学生组成一个群体或小组,以教师为指导,通过教师的推动作用和组员的互相合作达到共同的学习目的。这种教学方式充分利用了团队合作的无穷魅力,达到了提高小组成员学习积极性的目的,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业成绩。

二、高职基础会计实训现状

在基础会计综合实训中,每一个实训子任务都是环环相扣的,一个任务不能按时完成或出现差错,会直接影响后面的任务的完成。当然仅凭个人能力也可以完成实训任务,但是实训的时间是有限的,学生个人的学习能力也是参差不齐的。从以往的经验来看,以一个制造型企业某月发生的60笔左右的业务为实训资料,在两周的综合实训时间内完成从建账直至编制会计报表这一完整的会计工作流程,如果没有小组合作,仅有教师的指导,哪怕教师把嗓子喊破,大多数学生也根本无法自主地、顺利地完成实训任务。当老师将实训任务、实训要求布置下去,将实训材料分发下去,宣布可以开始动手操作时,往往可以看见这样一种尴尬局面:大部分学生无从下手,无所适从,实训室内顿时鸦雀无声,学生们面面相觑。无奈之下,教师只能将在课堂上的已讲授完毕的理论向学生再重新梳理一遍。之后,有少数几个平时比较拔尖的学生小心翼翼地尝试开始建账,但问题仍然源源不断,老师忙得团团转。可见,在高职基础会计实训教学的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刻不容缓,而小组合作式学习恰好能解决基础会计实训中的大多数问题。

三、小组合作式学习在高职基础会计实训中的作用

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学习兴趣

基础会计实训过程中,每个小组都有需要人人参与的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实训任务,教师此时只是一个穿梭于各组之间的旁观者、指导者。比如在进行记账凭证的编制时,由于课堂上大多数习题是根据给定的经济业务编制会计分录,对于只有原始凭证的业务,学生感到十分茫然,不知如何下手,在实训过程中常常可见仅凭某一张原始凭证做题,而不考虑其他凭证的作用,或认为每一张原始凭证都要编制一个会计分录的现象。通过小组合作式的学习这样的问题都不再是问题,学生也不再只知道一味地去寻求老师给予帮助,他们首先会选择翻阅教材例题,再和组员相互讨论,大部分问题到这一步已基本解决,提交到老师面前的问题也就非常少了,这不仅在一定程度增强了学生的主体意识,也弥补了教师不可能同时面对众多有差异的学生的不足。

基础会计实训是会计相关理论知识的运用,需要扎实的理论作指导。而会计相关理论知识相对繁琐、枯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此时在基础会计实训过程中运用小组合作式学习方式,将有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与发挥,能让每一个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而不用关心答案的对错,因为如果你的观点是错误的,也就会经不起同学们的讨论、推敲,反而能让学生及时发现自已知识的漏洞。有时即使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却又需要以激辩的方式,用“过五关斩六将”的气势去加以证明。这个过程中产生的挫败感和成就感都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会计知识的兴趣,使学生开始自动地去学习。

2、有利于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现代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人们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繁杂的社交关系、微妙的人际关系常常困扰着职场打拼的人们。而目前高职院校的在校学生独生子女占有比重逐年增大,特殊的成长环境,使他们或多或少的会形成孤僻、羞于表达、不善于与人沟通和合作等性格特征。小组合作式学习方式的基本方法是合作,在合作学习中少不了彼此间地交流和大量地互动。例如在编制资金试算平衡表时,由于业务量多,学生又是第一次进行专业实训,根本没有解决问题的经验和技巧。在传统的实训模式下,当无论怎么都无法试算平衡时,无奈、泄气、懊恼甚至气愤的情绪会油然而生,很多情况下我们的学生会选择放弃,或等待别人做完后再一抄了之。可是在以小组合作式学习为教学方式的基础会计实训过程中,学生不再是孤立的,各自为阵的。这时可以看到小组成员聚在了一起,相互对答案,查找问题的根源,激烈地讨论着,你报数,我按计算器这样的分工合作随处可见。

小组合作式学习方式下,学生被分成若干小组团团围坐在一起,面对面地相互交流与探讨,有时为了一个问题会争执得面红耳赤,有时又会为了一个低级错误而开怀大笑,这种自由的学习方式,给学生营造了一个非常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实训过程能畅所欲言,始终保持着愉悦的、充满活力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很乐意去学。

3、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学会关心和幫助他人

小组合作式学习实行的是组长负责制,组长负责本组任务的安排,组员的考勤和指导协调等,同时每位组员必须大力配合,将自己完全融入到群体中。在实训中,每一个组员的表现影响本组的最终得分,本小组的得分也会直接影响每一个组员的等级评定,所以在这种相互制约的小组合作式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责任意识明显加强,不再是只顾埋头苦干,在完成自己的任务的过程中,还要时刻关注其他组员的进度,发挥自己在小组合作中应有的作用,与其他成员进行积极的交流探讨,帮助小组的其他成员共同完成任务。会计凭证的装订是基础会计实训的最后一个任务,进度稍慢的同学往往没时间或没用心看老师演示的装订凭证的相关要求与技巧,但在组员们手把手的帮教下,也会顺利地完成任务。

4、能有效地控制学生中“搭便车”的现象,后进生进步明显

在基础会计实训过程中采用小组合作式学习的方式,并非只注重学生的合作过程,相反每个学生的基本会计技能是否在实训中真正提高才是最重要的。因此,在所有实训任务结束后,每个学生都要接受老师随机选取的、与实训任务相关的一至两个问题的抽考,抽考结果对实训成绩有着决定性作用。此举对那些平时课堂教学过程中不爱学或不学,抱着侥幸心理,以期在实训中通过“搭便车”蒙混过关的后进生来说是一个极大的考验。抽考题目的不确定性,让学生倍感压力,然而俗话说得好。“有压力才有动力”,大部分后进生从实训一开始起就不得不跟上团队的步伐,慢慢的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逐渐体会到了合作学习所带来的乐趣,学习劲头与课堂判若两人,不懂即问,甚至能够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笔者有过很多这样的学生:平时上课时到课率很低,但实训期间天天坚持按时到,与小组成员积极讨论,认真、努力完成实训任务,基本会计业务处理能力突飞猛进,以至于在最后组内评价时,大家一致赞同将“优秀”等级评给他,抽考也顺理成章地顺利通过。

四、总结

在基础会计实训过程中,采用小组合作式学习方式并非完美无缺,也暴露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比如小组成员间不能和睦相处,个别学生借机讲小话,玩手机游戏等。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任务不能公平合理地分配给每一个成员,造成个别成员无所事事,个别成员却不得不挑大梁,甚至独揽所有任务的现象。因此将合作学习有效地应用在基会计实训中,首先需要教师科学合理的对小组合作式学习模式进行利用;其次学生要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不仅要懂得如何合作,还要学会独立思考,对每一个问题要有自己的观点,并不断创新,忌讳人云亦云;最后就是教师和学生要积极配合,不断改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建立起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积极互动的格局,从而进一步提高基础会计实训教学的效果与水平。

参考文献:

[1]梁秀梅.合作学习在会计实训中的应用[J].新课程学习(上).2012(10)

篇6:会计基础知识学习口诀(特实用,会计人必看!)

关键词:高职 会计实用软件 课程建设

“会计实用软件”课程是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也是一门专业技能和实务操作课,是现代会计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会计实用软件”课程建设中必须优化课程内容,突出实践能力和实务操作技能的培养,符合职业技术教育的办学要求。笔者依据多年从事“会计实用软件”课程教学的实践经验,对“会计实用软件”课程的建设谈几点思考。

一、准确定位课程地位,明确课程教学任务

“会计实用软件”课程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务操作技能,是培养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技能型、实用型人才的一门重要专业课。要求学生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掌握会计实用软件的基本理论和现代通行财务软件,熟悉会计电算化技术,了解现代企业財务软件的功能和特点,能够熟练运用财务软件进行账务处理,最终出具会计报表的能力;能够利用财务软件提供的管理功能,具备参与企业管理,为管理层决策提供会计信息的能力。课程初级任务是获得电算化会计证书,终极任务是具备企业会计信息化的能力,为企业信息化服务。

1.课程开设符合经济发展、企业管理升级对会计工作电算化日益增长的需要。经过改革开放,我国市场经济得到飞速发展,我国企业管理已经进入市场经济时期的“新管理”时代,企业管理正在实现国际化、信息化、系统化,传统的手工记账方式已越来越难以满足各方面对会计信息的需要。进入21世纪后,顺应市场经济瞬息万变的需求,企业行为必须快捷、灵敏,要求企业在管理理念、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上不断创新,借助当代信息科技的最新成果,优化和加强企业的运营和管理,提高企业会计人员参与管理、为决策服务的功能,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会计人员的参谋职能。“会计实用软件”课程正是顺应这一需要而产生的一门学科。

2.课程开设符合职业技术教育对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会计电算化专业培养的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具有诚信、敬业的良好职业素质,具有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通晓国际实用会计、审计以及相关经济领域知识,具有一凭多证(一个文凭,多种证书:计算机等级证、外语等级证、珠算证、会计电算化证、会计从业资格证),一专多能(一个专业,多种能力),胜任本专业工作需要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办出职业技术教育特色,会计电算化专业多次进行了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以及教学模式的改革,并初步尝试了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其中“会计实用软件”课程改革就是强化实践技能的一个突破口。

3.课程开设符合企业管理信息化的要求。现代企业管理要求会计工作者能够准确、快捷、系统地提供会计信息,并且参与企业管理,为企业管理层的决策服务,而目前由财务软件公司开发的ERP软件可以满足企业这一需求。学生通过理论学习与实践技能训练掌握作为会计电算化核算岗位工作人员所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能够熟练运用财务软件进行账务处理,最终出具财务报表,达到财政部对会计人员的初级会计电算化要求。同时能够利用财务软件提供的管理功能,为管理层决策提供相关的会计信息,具备会计信息化的能力,财务软件的高效、自动、准确、及时、数据量大、完整、全面为企业信息化的实现提供了有力保证。

二、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会计实用软件”课程教学设计以培养学生会计职业能力为重点,与用友财务软件集团及其他企业合作进行基于会计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课程在设计上以企业实际业务为依托,在实际操作中以企业的具体经济业务为例,根据会计电算化工作岗位的基本流程为主线组织教学。采用举例法、比较法、讨论法、演示法、一揽子实验、岗位轮换、顶岗实习等方法组织课程教学,课程设计充分体现会计电算化核算工作岗位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突出培养学生的会计电算化职业能力。教学设计中以企业的具体经济业务事项核算处理为教学内容,顺序开展教学。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巩固课堂知识,熟练职业技能,而且可以培养学生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为学生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改革教学内容,强化技能训练

“会计实用软件”课程针对会计职业岗位要求以及完成会计电算化岗位的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来设计课程教学目标和安排课程教学内容。为了突出职业技术教育特色,强化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我们将“会计实用软件”教学由学期课程改为阶段性课程,并将课堂教学和实训教学紧密联系在一起,在组织教学时以理论够用为度,序化教学内容,注重会计电算化核算岗位的职业能力培养。

在教学安排上,“会计实用软件”课程的教学以用友ERP-V8为蓝本,按照强化职业能力要求组织教学。本课程的教学分为两周理论教学(合计60学时,其中理论讲授34学时,上机操作26学时);两周会计实用软件实训教学,学生通过岗位轮换提高对财务软件的综合应用能力;五周会计综合实训,将会计理论课程转化成职业技能,并比较手工账与计算机账的异同,深刻体会财务软件对企业信息化的作用与意义;最后为期3个月的顶岗实习,让学生在真实的会计职业环境中进行实务操作,弥补课堂教学不足。

四、课程主要的特色与创新点

1.以任务驱动序化教学内容,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会计实用软件”课程教学的任务是取得电算化会计证,达到财政部对会计人员的初级会计电算化要求。无论理论教学还是实践教学紧紧围绕会计电算化岗位职业能力展开,按照教学任务序化教学内容,由浅入深,由易入难,每名学生在课程教学结束后均能独立完成企业从电算化资料的准备、建账、记账、结账、自定义报表到生成财务报表的全部工作。

2.实现会计技能与实际会计工作的“零距离”对接。课程教学与企业会计核算密切结合,教学内容根据企业会计核算和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进行了多次修改和完善。近几年来为解决“信息孤岛”的问题,很多企业已从原来单纯使用财务软件转变为在企业整个范围内使用ERP软件,因此我们在课程内容设计上随着企业的变化而做了相应的调整,讲课及实践用的软件升级为用友ERP-V8软件,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中突出学生的职业或岗位技能训练,使学生毕业后到企业上手快,操作技能强,实现了会计技能与实际会计工作的“零距离”对接。

参考文献:

[1]张玉胜.高职会计专业《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2007(3).

上一篇:杨昆《警惕电子雾》初中说明文阅读题与答案下一篇:光盘行动演讲稿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