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儿初中一年级作文

2024-04-14

灵儿初中一年级作文(通用8篇)

篇1:灵儿初中一年级作文

灵儿初中一年级作文

终于来到了天庭.别的神仙都以为她们是新来的小神仙,便没有注意.只有一位叫萧的,非常注意他们.

萧偷偷的去偷听它们讲话.

灵儿说:“看来我们扮得很成功.”

雪说:“真是的,一点意思都没有,太成功了,缺少刺激感!”

“你呀!”灵儿说着点了一下雪的鼻子,又说:“不过我总觉得有人好象很注意我们.”

“不会啦,是你太多心了吧!凭我们的天才演技,谁会发觉啊?”

“但愿如此.”

“可是,我不明白,为什么要隐瞒你的身份啊?”

“我想,那件事离现在有很久了,我们不说反倒好.”

“为什么?”

“你怎么有这么多问题啊?好了,以后你会明白的..”

萧在外面听的莫名其妙,不过听了她们的谈话就更加怀疑了.但是,灵儿就要走出来了,他只好无功而返.回到自己的府邸,他左思右想,认为来者不善,善者不来,以后要更加注意这两个人,不过还好,他决定在事情还没搞清楚前,先不禀报玉帝.

灵儿喝着清澈甘甜的泉水,心情好极了.这时,凡间的万物都更加茂盛,充满生机.

灵儿是女娲的后人,女娲的灵气来自天地万物,当灵儿高兴时,万物都更加有生气;而当灵儿伤心时,万物枯萎,死气沉沉.灵儿后来也听说了,她就竭力克制自己的悲伤心情.

灵儿非常希望看看其他的姐妹,就画了个玄光镜偷偷的看.大公主仙月正与二公主雨情玩雪球呢;

四公主心闪扶栏看花,旁边的七公主紫兰摇着扇子,看似十分柔弱;五公主玉儿可没有那么安分,她活泼好动,正在玩秋千呢;六公主旋儿生性胆小,被一只小虫吓得直尖叫.灵儿看着姐妹们的样子,不禁笑出了声.

雪来了,看见灵儿在偷看,也笑出了声.灵儿一惊,转头一看,看见是雪,松了一口气.

“你呀.”灵儿笑着说.雪听了,吐了一下舌头.

篇2:灵儿初中一年级作文

小河边,一位妙龄少女站着,眼中充满忧伤。飘逸乌黑的长发随风飘着,雪白的衣服与她的皮肤极其相配。加上那脖子上的丝带,真是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其实,又有谁知道,如此美丽的女子的背后,却有一段曲折的故事……

话说一千年前,天庭发生了一件大事,从来都没有风霜雨雪的天庭竟然一时风云变色,下起了鹅毛大雪,玉帝惊慌失措,神仙各个手忙脚乱,不知这一景象是福是祸。而在清欲宫,也发生了一件事——三公主出生了,就在三公主出生后哇哇啼哭的`时候,天庭不再下雪,远处出现了一道彩虹,美丽极了。于是,神仙们都认定公主将来必定有一段不平凡的命运。三公主生来就笑,非常惹人喜爱。天庭的神仙各个都喜欢她。三公主过得很好,也很开心。

好景不长,三公主的母亲——女娲为练就五彩石补天,最后筋疲力尽而死。

玉帝很伤心,他决定好好补偿三公主,因为女娲只生了她一个。福无双至,祸不单行,事与愿违,三公主也失踪了。天庭里的神仙各个伤心不已,他们甚至以为三公主以死了。可是玉帝仍抱有一丝希望。他相信,三公主一定在天庭的某个地方

其实,玉帝猜的没错,三公主到了天庭的一个世外桃源,过得很开心。那里有很多仙女,也很疼爱她,三公主在她们的关怀下茁壮成长。三公主长大了,她的美貌无人能比。后来,那里的长老因中毒太深,无法医治而死了,他临死前告诉三公主事情的真相:

原来,当日女娲为了三公主以后更加坚强,死前将三公主托给了长老,并将三公主取名为灵儿。而她身上的玉佩就是信物。长老不想把这个秘密带进棺材,才将真相告诉了灵儿。

灵儿知道后,犹豫了好久,才决定与一个叫雪的小仙女去帮助天庭。为了更加方便行事,灵儿决定女扮男妆。

篇3:初中一年级英语入门教学之我见

一、重视中小学衔接教学

中小学英语无论在知识程度、能力要求以及教材的内容编排上, 还是在教学模式上都有很大的不同。由于小学与中学英语教学内容的衔接严重脱节, 跳跃性大, 相当一大部分学生进入初一后, 会感到中学英语难学, 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因此受到伤害。久而久之, 成绩也会大不如小学。到头来, 中学英语教师难免会埋怨小学英语教师没有为学生学习英语打下良好的基础, 而小学英语教师又会责怪中学英语教师没有顾及学生的年龄特点, 一味强调英语知识的传授而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中小学英语教学各自为阵, 相互脱节, 给中小学师生造成了不良的心理负担。好在上级教育部门早就注意到了这一点, 及时组织编写出版了《初中英语预备课程》 (Starter) , 供中小学衔接教学之用。这本书让初中英语老师教学时对小学英语内容心中有底, 也让初一学生对小学英语进行了很好的复习巩固。

为保证初一上学期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我通常对初一新生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教授《初中英语预备课程》 (Starter) 。在教学过程中, 对于学生掌握得较好的前面几个单元适当用时少一点, 对于后几个难度较大的单元则要多花点时间加以适当的训练。同时, 结合教学内容, 让学生进行必要的单词听写、句式背诵和课堂练习等, 以便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著名心理学家林格伦对兴趣的调查结果表明, 兴趣占影响学习成功因素的25%, 占影响学习失败因素的35%。可见, 兴趣对学生学习成败有多么重要, 尤其对于那些刚升入中学后对初中英语学习有畏惧心理的初一学生来说更是如此。因此, 在实际教学中, 我总是想尽办法, 充分挖掘教材的趣味性, 唤起学生情感共鸣, 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 我在教单词“museum”时, 我边写边说:你先从这扇门进去 (前面写上mu) , 再从那扇门出来 (后面写上um) , 里面的东西多得看不够 (中间添上se) , 就成了“museum”, 并且告知学生:藏品多得游人看不够的地方就是“博物馆”。用这样的方法, 学生能很容易地掌握这些单词的拼写和词义, 而且很久都不会遗忘。

三、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随着学习的深入, 初一学生所接触到的知识难度也逐步加深, 如果缺乏适当的方法加以调整, 他们的学习信心可能会随之减弱。为了让这些学生树立信心, 找回自信, 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

1. 适度降低要求, 帮助学生获得成功。

帮助自卑者找回自信, 让自信者更自信, 让他们也能享受到成功的快乐。如, 我在要求大部分学生一次背完课文的同时, 却让一小部分学生分两次或三次来背诵课文;我在要求大部分学生一次听写20个单词的同时, 却让一小部分学生一次听写10个单词;我还适时地在这些“后进生”的作业中写上“Good”“Wonderful”“Excellent”“work harder”之类的词, 以示鼓励。

2. 适当牵线搭桥, 帮助学生创造条件。

“后进生”之所以成绩差, 原因是多方面的, 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们不懂不敢问, 尤其不敢问老师, 他们担心一旦问老师这么简单的问题怕被老师“笑话”。为此, 我在班中指定了几位英语成绩比较过硬的学生担任“小老师”, 让其他同学有不懂的多向“小老师”请问, 并且比一比看哪一位“小老师”帮教的同学多、帮教的效果好, 以此作为评选班级学习标兵的一个重要依据。这样, “后进生”敢问了, “小老师”辅导也更细致、更有耐心了。

3. 适时扩展引申,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指以新颖独创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如, 在学生学习了《牛津初中英语7B》Unit 3中的Reading部分A lucky escape关于找路径的说法后, 我就结合我们的居住地———同里镇的地理情况出了这样一个题目:How do you go to Tuisi Garden from Tongli Middle School?先让学生口述, 再把它写到作业本上, 以此来巩固本课中学到的几个关于走路的词语:go along, walk across, go over, turn right, take the second turning on the left等等。通过这样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四、增强学生的学习自觉性

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 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 而不是知识的提供者和灌输者。学生是学习信息加工的主体, 是意义建构的主动者, 而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简言之, 教师是教学的引导者, 并将监控学习和探索的责任也由教师为主转向学生为主, 最终要使学生达到独立学习的程度。

大多数初一学生的学习自觉性不是很强, 教师应多做深入细致的工作, 促其完成。让他们逐渐“养成能力, 养成习惯, 使学生终身以之” (叶圣陶语) 。我在教学中, 经常结合身边的事例告诉学生, 当今社会是信息社会, 当今时代是知识经济的时代。面对日新月异的时代和激烈竞争的社会, 我们必须努力学好英语、掌握科学文化知识, 才能立足于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

学生明确了学习目的, 才会有学习的自觉性。我在教学中经常结合教材内容向学生灌输学习英语的重要性:借助英语可以让外国人了解中国, 让中国人了解世界。如, 《牛津教材7B》Unit1中的Reading部分Homes around the world讲述的是几个国家的房屋特点, 我在讲授时鼓励学生利用这些信息进行复述, 看谁说得准确、说得全面。久而久之, 他们学习英语的自觉性增强了, 逐渐由“要我学英语”变为了“我要学英语”。

几年来, 我在初中一年级英语入门教学方法的探索中, 做了一点尝试, 目的在于让初中一年级学生尽快适应初中阶段英语的学习, 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调动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为今后学业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院孝.培养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1998 (4) .

[2]新课标初中英语预备课程 (Starter) 前言[M], 2004.

[3]叶奕乾, 何存道, 梁宁建.普通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11) .

篇4:灵儿初中一年级作文

【关键词】新生 作文写作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1-0196-02

学生由小学升入初中后,由于学习环境、课程内容、教师和教师的教学方法等发生了很大变化,对许多初一新生来说会有新奇、新鲜的感觉,但学习方面也可能会感到无所适从。从小学到初中的语文课程标准有了很大变化,对学生作文写作教学的目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初一新生的作文写作教学应该怎样去做,才能让学生学习自然轻松的过渡,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觉得要重点做好以下几点:

一、加强对学生阅读的引导

学生升入中学也就进入了七-九年级的第四个学段,中学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要“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要在“欣赏文学作品时,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这些课程目标都要通过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来达到,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学校的图书馆(室)和学生家庭藏书等,对学生的阅读量提出明确的要求,每周读一篇文章,每学期要读两部名著。倡导广泛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阅读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学会写读书笔记,对学生自己感觉优美的词句、动人的篇章、感人的名人事迹和典故等能做好读书摘录,通过大量的阅读使学生在写作的遣词造句、文从字顺、语言达意等方面得到很大提高,为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加强对学生写作素材积累的引导

学生经常反映作文:“没有什么可写的,不知道写什么,认为自己的生活内容单调乏味,不值得去写,写的言之无物、空洞乏味”等等,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在校园内、回家途中、家庭生活等各各方面,引导学生去观察、去发现、去体验、去思考,要学生自己从身边看到的或听到的一人一事、一物一景等等找出写作的素材,中学初始的学生作文写作不要去刻意限定学生作文的字数,不要求多长,可以是几十字、一二百字组成的篇章,学生根据自己看到的、想到的能写出多少就写多少,要让学生能“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引导学生要通过循序渐进、以少积多的方式让学生去积累写作素材。曾经有一次我一个学生写了一篇不足400字的小作文,记述了他的父亲要出国去打工,自己帮着母亲一起为父亲收拾行装的过程,作文表达了学生为父亲远行的不舍和父亲不在时母亲劳作的辛苦,因为现在的很多家庭都是类似的情况,小作文在班上由学生自己读出来后,在全班同学中产生强烈的共鸣,借利用这个机会我让所有学生对自己的家庭情况进行描述,引导他们和这个同学一样写了一篇对他们来说非常有意义的习作,同时也使他们懂得了去收集作文写作素材的方法。

三、积极为学生提供多种形式的作文写作练习机会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教师可以坚持在每次作文写作课堂上要求学生用几分钟的时间,不拘于形式和内容进行口头说话方面的训练,学生们可以评议时事和社会现象、讲述自己的童年趣事、倾诉家庭中的亲情、朗读优美的诗词、说说有趣的笑话;可以通过开展各式各样的读书活动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充分利用学校的图书馆(室),也可以利用学生家庭藏书来每周组织一次读书会,以同桌或是学习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读书心得,相互点评,教师选择适当时机组织大家展开讨论,指导学生多角度阅读,培养阅读理解和欣赏能力,开阔学生的视野;还可以通过在班级中定期的举办朗诵会、故事会、名篇名著讲解、读书知识竞赛等活动,在活动中引导学生去大胆的怀疑,大胆的想象,大胆的创新,可以鼓励学生对同学之间共同的看法或意见提出质疑,以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充分利用多种资源为学生提供体验和展示的机会

在初一新生的作文写作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的利用手写报、黑板报、学习专栏等主导资源,把学生中写得好的,或者是有很大进步的学生习作和文章在班级或学校里展现出来;可以成立中学生文学社,自办小报和校刊,鼓励学生积极写作和投稿;让学生自己来当小记者小编辑,积极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和寻找校园内外的新面貌、学生中的新事物等素材,自己动手进行收集和整理,在班级和学校专栏上进行刊登;指导学生积极参加校、市、省、国家等各级组织的作文写作竞赛,开展作文写作评优活动;鼓励学生动手写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重视学生向报刊杂志投稿。努力为作文写作教学搭建一个开放、自主的、独具特色的课程资源平台,促进学生作文写作能力的全面提高和协调发展。教师还可以利用学校所在地的自然景观、名胜古迹、历史人物等文化资源,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调查研究、参观访问,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民俗民情、民间文化,使他们的写作能拥有独特的自身特点,富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以上几点建议是平常自己在作文写作教学所体会到的,希望能对大家的初一新生作文写作教学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篇5:灵儿初中一年级作文

对于初中一年级新生而言, 在起始阶段比较系统地培养学生使用仪器和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 初步学会部分常用仪器的使用和基本的实验操作规范, 尤为重要。

1. 常用仪器使用规范的形成

根据教材的设计, 初一学生应首先掌握试管 (试管夹) 、胶头滴管、烧杯、酒精灯、玻璃棒和量筒等常见实验仪器的使用, 这就决定了规范使用必须成为一项基本的培训内容。

(1) 课前的准备工作。组织学生参观化学实验室、仪器展览室, 通过实物、挂图、模型等对学生进行直观教育, 给学生以感性认识, 同时激发他们学习化学、进行实验操作的兴趣。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以下材料, 初步了解常用仪器的主要用途和正确的使用方法。

(2) 抓课中教育。在实验课上先由教师对相关常见仪器的主要用途和正确操作方法, 逐一边讲解边演示, 然后让学生按小组进行独立操作练习。根据学生的特点, 加以个别辅导, 做到人人过关。

(3) 课后及课外教育。布置一定量的书面作业, 指定学生阅读下发材料中的基本操作内容并回答有关问题。将部分简单仪器 (试管、胶头滴管、玻璃仪器、酒精灯等) 放入指定的实验室, 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进入实验室进行操作练习。

2. 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

基本实验操作技能中, 最常用的就是药品的取用和玻璃仪器的洗涤。

(1) 药品的取用要规范

包括粉末状固体、块状或金属颗粒药品和液体药品取用的训练。如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 要用药匙盛少量药品或将药品装入纸槽送入试管底部, 再将试管直立起来, 让药品落入试管底部, 取用固体块状药品可用镊子夹取等。

对液体药品的取用, 要记牢瓶塞倒放在桌上, 试剂瓶标签向手心, 瓶口紧挨试管口, 盖好瓶塞放回原位, 试剂瓶标签向外。

此外, 药品取用量的多少也会影响实验结果, 因此, 应指导学生从一毫升水约有多少滴, 一滴水约为多少毫升等具体项目开始, 逐步积累经验, 进行练习。

(2) 玻璃仪器要会洗涤

实验教学中最容易损坏的仪器就是玻璃仪器, 很多时候是由于学生不知道正确洗涤方法造成的, 因此在教学中应教会学生玻璃仪器的洗涤方法, 了解常用的洗涤要求。

3. 实验基本技能的评价

在对学生进行一段时间的实验技能培训之后, 应当进行实验操作技能评价活动, 可以采用纸笔测验和具体实验操作评价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其中实验操作评价可以选择一些简单的实验, 例如量取一定量的液体、量取少量食盐并溶解于水、用酒精灯加热液体等, 实验操作的分数占实验评价的50%。学生实验技能评价还应结合平时的具体表现, 做出综合的评价。

篇6:走进广告世界(初中一年级)

广告引发了消费,促进了经济发展,也对政治、经济、文化、生态,乃至人们的思想观念产生了冲击,已经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如何评价广告的作用和影响,可谓众说纷纭。到底应该怎样看待广告呢?

基本活动

初步认识广告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广告”的定义是:向公众介绍商品、服务内容或文娱体育节目的一种宣传方式,一般借助报刊、电视、广播、招贴等形式进行。

说说看法,互相启发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对广告有各种各样的说法。有人说:

广告是一种宣传工具,可以使人或物扬名;

广告是激发顾客或潜在顾客产生购买欲望,推销商(产)品的手段;

广告是一把双刃剑,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作用,有成功也有失败;

……

说说看,广告到底是什么,我们又是怎样认识的呢?

查阅资料,调查研究

1. 查阅。到图书馆或上网查询,了解广告的概念、类型及功能。

2. 收集。收集有关广告的法规和成功广告、违法广告的典型案例。

3. 调查。拟定一份调查表,了解公务员、商业营销人员、生产厂家、家庭主妇、广告设计人员、教师、医生等社会各界人士对广告的看法、态度、评论等。

4. 了解。到街头巷尾广泛收集广告画、广告语,了解广告宣传方式。走访广告制作者,熟悉广告设计的基本方法。

5. 评论。收集中央电视台和地方电视台中你所喜爱和不喜爱的广告各5则。有条件时,可将广告词及其伴音录制下来。

比较分析,相互交流

1. 交流。在小组或班级交流对广告的认识和看法,或者举办一场关于广告利弊的辩论赛。

2. 展示。展示收集的广告画、广告语。开阔思路,促进思考。

3. 评析。将展示的各类广告,依内容等不同的要素分为优、良、差、劣四级。将个人的评析结果填入表1;汇总全班的评析结果,评选优秀广告画、广告语和广告创意。

4. 研讨。举办“我喜欢的广告”研讨会,就大家喜欢的广告,从创意构思、画面设计、广告语言、音乐效果等方面进行研讨,指出其成功与不足。还可以与“我不喜欢的广告”作对比,谈谈对这些广告的改进思路,也可以对不喜欢的广告进行重新设计。

拓展与延伸

设计一则广告

广告,因服务对象不同,也有不同的内容和要求。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以组为单位,自主选择主题,设计一则广告。在实践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广告的认识。

设计任务与要求

设计任务(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1)设计一则公益广告(为公众利益服务、无偿使用的广告)。公益广告的主题可选为:保护森林、节约用水、义务献血、交通安全、爱惜粮食、尊师爱生等。

(2)设计一则商品广告(生产企业和经销商为推销其产【商】品所用的广告),如推销本人所喜爱的学习用具或服装的广告等。

设计要求(参考下图各案例,按要求进行设计):

(1)要有创意。创意就是要创造意境,要求别出心裁、独创一格。创意要有原创性和震撼性。原创性就是要求突破常规、出人意料、与众不同,是“自己”的创作。震撼性则要求能深入到消费者的内心深处,触及心灵和精神。

(2)广告的文字、字体、画面、色彩等要有艺术性。

(3)广告语要切题、简洁、通俗、易读和便于记忆。

交流与评比

广告设计完成后,尽可能组织交流与评比活动,形式可多种多样,丰富多彩;通过交流实现分享,吸取别人的意见,完善自己的创意,努力使自己的成果发挥应有的社会效益。

(1)展示各小组的作品并进行讨论、交流与评比。

(2)请优秀广告的设计者介绍广告的创意和设计思想。

(3)举办“优秀广告设计展”。

(4)将适用于学校的优秀广告画做成广告牌,挂在学校的适当地点。

(5)为适用的优秀广告语配音乐,在校园播放。

(6)为优秀商品做广告,为广告配词、配乐,尝试将该商品推向社会。

创新活动建议

虚假广告的危害及对策研究

阅读下面的文章,就文章中提出的问题,经过思考,提出对策、建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于1995年2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将对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促进广告业健康发展起到重大作用。从此,在我国对广告的管理有了法律依据。

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广告业蓬勃发展,广告信息已进入千家万户,为广大消费者提供了商(产)品和服务信息。然而,广告的形象并不理想,不少人对广告有反感,持排斥态度。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些广告夸大其词,令人难以置信;有些广告名曰创意,实则玩弄噱头,低级庸俗,叫人望而生厌;更严重的是利用广告推销假冒伪劣商(产)品,欺骗、误导、坑害消费者,严重损害消费者的利益;利用广告贬低竞争对手,搞不正当竞争的现象也时有发生。此外,广告活动中的广告主体、广告经营者和发布者的责任、权利和义务不尽明确,各自的行为也缺乏规范,违法现象屡见不鲜,屡禁不止。凡此种种,都影响了广告在广大群众中的形象,损害了广告业的声誉和国家、群众的利益,干扰了社会主义市场的经济秩序和健康发展。

阅读了上面的文章,同学们有什么感想吗?在我们当地是否也存在着如文中的虚假广告呢?

建议同学们就当前虚假广告的现象,进行调查和研究。

(1)上网搜索或查阅报纸书刊,收集虚假广告的典型案例。

(2)思考、分析虚假广告较多的商(产)品或行业的有关问题。

①虚假广告的表现形式如何?

②虚假广告的危害有哪些?

③虚假广告泛滥的原因是什么?

篇7:灵儿初中一年级作文

“三生教育”是关于人的生命、生存和生活的教育,三者是有机联系的统一体,是人生的三个方面,教材以生命、生存和生活分块编写,突出了生命教育内涵的丰富性和层次性,初一“三生教育”教材针对学生特点,考虑与小学的衔接,生命部分侧重生命价值教育,生存部分侧重生存技能和意志教育,生活部分侧重生活方式和理想教育。全书共15个主题。

1. 生命

生命教育部分以“认识生命,发展生命,提升生命价值”为主线,共设计了5个主题。

(1)生命的奥秘

本课是初中“三生教育”的起始课,本课在小学“三生教育”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人的生命具有多重属性,人类生命是自然生命和精神生命的统一,这也是人和动物生命的根本区别。

课文包括四个内容:“自然生命的诞生”,让学生了解人类自然生命的诞生过程,懂得我们的生命是父母孕育的,体会母亲孕育生命的艰辛。“精神生命的习得”旨在让学生懂得人类与动物的生命不同,不仅有自然生命,而且还有精神生命。自然生命来自于父母的遗传,但精神生命必须通过后天的学习才能获得。自然生命是有限的,而精神生命却是无限的,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创造,使精神生命得到扩展和延伸。“生命与爱同行”让学生知道我们的成长离不开父母、亲人的关爱,懂得父母的关爱应当得到回报,孝敬父母要体现在行动中。同时,还要让学生知道一个人的成长,同样也离不开社会的关爱,初步树立感恩的意识。“奉献爱心延续生命”让学生懂得,在不危及自己生命的前提下,有时我们奉献一点爱心,就可以让他人的生命得到延续,是前面内容的延伸和深华。

在教学中,应注意整合相关学科的知识,如关于人的生命诞生过程的知识,在初中生物课中已有详细的介绍,为避免与相关课程重复,我们可以生物学知识为基础,重点引导学生体会父母生、养我们的辛苦,培养感恩之心,并在此基础上,树立关爱其他生命的意识。进行感恩教育时,可以适当渗透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教育,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从古至今我们都把尊重、孝顺父母视为一种美德。并引导学生讨论、思考,当今时代孝敬父母的表现是什么。

(2)生命的蜕变

大多数初中学生开始进入青春期,此时,身体和心理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而且青春期是人生长发育的第二次“生长高峰”期,身体外形的剧变、内部机能和性的成熟等,对初中生心理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让学生正确认识身体、心理的变化,进行正确引导是非常重要的。但青春期教育的内容在其他课程中也有涉及,为避免重复,本课着重帮助学生提高对青春期阶段重要性的认识,从而能够有意识地关注自己的青春期发育状况,了解有关的保健知识,树立保健意识,并在此基础上,树立乐观心态,坦然面对变化,悦纳自己。

课文包括四个内容:“变化的身体”主要讲的是青春期男女生身体变化的情况,在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知道,青春期的身体变化是一种正常、健康的现象,要从心理上予以接纳。“丰富的心理”讲的是青春期的心理变化,重点讲了应正确对待“逆反”心理。“萌动的青春”其实也是心理特点的一个反映,因为初中生在这方面存在较多的困惑和误区,因此单列一目,主要从正面阐述了与异性交往的几个原则。“悦纳自我、快乐成长”是本课内容的一个落脚点,主要强调二点:一是正确认识青春期身体心理的变化,做到悦纳、欣赏自己。二是要了解相应的保健知识,树立保健意识,顺利度过青春期。

教学中应注意针对性,应对学生在青春期方面的一些困惑给予具体的指导。可以利用“悄悄话”活动,或事先收集学生在青春期方面的困惑和问题,选择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讨论,予以解答。在教学中应特别注意引导学生正确面对成长中出现的一些令人烦恼的问题,如外貌、身体的一些缺陷和不足,男女生交往的问题等,引导学生用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自己的变化。

(3)生命的潜能

人的生命具有超越性的特点,人总是生活在一种对理想生活的不断追求之中,人们总是想通过自己的生命活动,使自己“活得”比现实状况更好些,从这个意义上,我们说生命是一个不断超越自己的过程。而人拥有巨大的潜能这是生命能够实现不断超越的条件和基础。

课文包括三个内容:“生命有无限可能”让学生懂得从生理和智能上看,人的生命拥有巨大的潜能,人的生命发展都具有无限的可能性,关键是要去积极挖掘、发展,使生命更加精彩和辉煌。“认识自我”强调正确认识自我的重要性和方法,这是发掘潜能的基础。“做最好的自己”告诉我们每一个人只要充分认识并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就能使自己向最好的方向发展,做最好的自己。

本课部分内容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以及《心理健康》教育中也有涉及,教学时应注意与相关课程的整合。在相关学科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引导学生在平时生活中树立自我观察的意识。初步掌握认识、观察自己的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树立自信心。

(4)生命的价值

本课设计了三个内容:“生命的价值”主要是对生命价值的认识,“生命的真正价值在于奉献和创造”是本课学习的重点。“尊重生命”包含三层内容:第一,人是生命世界的奇迹,人的生命理应得到尊重;第二,人类的生命状态却又是不尽相同的,我们不仅要尊重自己的生命,也要尊重他人的生命;我们不仅要尊重完整的生命,更要尊重残缺的生命;第三,世界是由丰富多彩的生命构成的,地球上的各种生命都是息息相关的。如果我们随意践踏地球上的其它生命,就必然会破坏我们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因此,我们必须尊重和关爱地球上的其它生命,与其它各种生命和谐共处。三者是层层递进的关系。“让生命更精彩”告诉学生每个生命都是有价值的,生命价值的实现体现了生命的精彩。只要我们持之以恒地进行道德修养,“人皆可以为尧舜!”即每个生命都可以成就属于自己的精彩!

生命价值教育是“三生教育”的重要内容,但生命的价值又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对初一的学生来说理解有一定难度。为促进学生对生命价值的理解,教师可采用一些通俗的词语来解释价值,比如,可以告诉学生生命的价值就是指生命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有用性。而要使生命“有用”,首先是生命的存在,也就是“活着”,这样也就能理解课文中的“生命的价值首先表现在生命的诞生是人生的起点”和“生命是生存、生活的前提和基础”这两层内容。同时也为下一课珍爱生命的教育奠定基础。对“生命的真正价值在于奉献和创造”的内容,学生理解起来可能会有难度,教学中可以例举一些生活中学生熟悉的案例加以说明,因为此内容在以后学段的“三生教育”中还会多次涉及,这里不必拓展过多,初步有个概念即可。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每个阶段的生命都有其价值,对中学生来说,也有其可实现的生命价值。

(5)生命的宝贵

在学习了生命的诞生、成长之后,有一个问题不可回避,就是生命的死亡问题。在幼儿园、小学进行死亡教育的基础上,本学段侧重让学生学会以平常心对待死亡问题,初步懂得生命虽会消失,但人可以通过对他人、社会的付出,而获得精神的不朽,这是生命价值的体现。

课文包括四个内容:“生命只有一次”强调生命的不可逆特点,即生命只有一次,失去便不会重来。“直面死亡”从生命规律的角度来看待死亡,说明死亡是每个生命必然有的结局,应以坦然的心态面对。“珍惜生命”是前面内容的自然延伸,因为生命只有一次,死亡是每个人的最后归宿,所以我们要珍惜生命。如何珍惜生命,本课提出了一些原则性建议。“让生命不朽”强调肉体生命虽然会消失,但人可以通过自己的劳动实现精神生命、社会生命的不朽,让学生增强关于生命价值的思想。

在进行正确面对死亡的教育中,可以适当补充关于死亡的一些知识,如什么是死亡,导致死亡的主要因素,积极预防和应对各种死亡事件,从而更加珍惜生命。还可以结合青少年实际,对一些轻视生命、曲解死亡和恐惧死亡的现象进行辨析。

2. 生存

初一“三生教育”的生存教育部分,以“了解生存环境,学习生存技能,强化生存意志、提高生存质量”为主线,设计了5个主题。

(1)保护生存环境

人的生存,首先要具备基本的环境条件,本课强调的是人生存的外部条件,即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对于生存的重要性。环境教育在多个学科内容中都有涉及,但大都侧重在对自然环境的认识和保护上。而本课在对自然环境的认识上,增加了对社会环境的保护内容。我们强调人的生存除了要依赖自然环境外,还离不开和平、安宁、有序的社会环境,通过教育,让学生明白,自然环境为人的生存提供了可能,而社会环境则为人的价值实现提供保证。所以我们要珍惜当前和谐美好的社会环境。

课文包括四个内容:“大自然是人类的母亲”强调的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大自然;“自然环境面临危机”列举了当前的主要环境问题;“和谐社会是人类生存的重要条件”告诉我们社会环境对人的生存的重要性;“共建美好家园”强调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是每个公民的义务。

在环境教育中可以视学生情况补充有关“生态文明”的内容。生态文明是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理念。人类文明的发展一共经过三个阶段。原始文明阶段,人类靠集体的采集和渔猎生存,被动地去适应自然;农业文明阶段,人类通过劳动对自然进行初步开发,基本与自然和谐共处;工业文明阶段,人类利用开发自然的能力不断提高。但是,由于对自然过度开发,造成了一系列生态危机,地球几乎无法支持工业文明的发展了。人类需要开创一个新的文明形态,这就是生态文明。它的核心是把人与自然和谐的价值观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中,并主动开展生态建设,实现生态良好、人与自然和谐。所以说生态问题不仅仅是技术问题、资金问题、政策问题,核心是价值观问题。

(2)呵护身体健康

本主题在上一课的基础上,强调生存的内部条件,即健康的身体对人生存的重要性。珍爱生命,首先要做到身体健康。因为虽然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但就是这个“一次”,每个人也是有差别的。有些人能活到九十多岁,而有些人却英年早逝,健全的体魄是事业成功和精神欢快的基础。健康的身体是保证生命质量的一个方面。但当代青少年的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令人堪忧。从1985年开始进行的四次全国青少年体质健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肺活量、速度、力量等体能素质持续20年下降,肥胖率比5年前增长50%,近视的比例初中生接近60%、高中生为76%、大学生高达83%,心理状态、适应能力也不如人意。近年来,青少年中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糖尿病等的患病年龄提前了10-20年。耐力、速度、爆发力、力量等素质,也都显现大幅下降趋势。因此,在“三生教育”中进行健康教育十分必要。

本课内容包括四个方面:“健康是生存的基础”强调健康的含义及重要性,“合理膳食”、“积极健身”、“预防疾病”及“调适心理”则是对如何保持健康身体的具体指导。

本课的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对健康生活方式的了解与选择。什么是健康生活方式?有关专家指出,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良好的饮食习惯、适当的运动和心理健康。还要树立科学文明的观念,包括对健康的正确认识。强调心理健康,一是心理健康有助于促进身体健康,另外,心理健康还有利于人们对环境的良好适应。心理健康的基础应该是建立一个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一个身心健康的人,加上努力学习、奋发向上,有克服一切困难的信心和决心,自然就能很好地适应社会、适应环境。

(3)应对意外灾难

本主题和下一主题主要是对学生进行具体生存知识和技能的教育。本课主要从如何应对意外灾难的角度,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一些自护、自救知识。随着生命教育在全国逐渐引起重视后,忽视生命、漠视安全的现象在减少,但是另一种现象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这就是有些学校和领导把保护生命和发展生命对立起来,为了保护生命,而限制发展生命。如有的学校为了安全取消了受学生欢迎,同时也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益的春游、秋游活动。还有的学校为了安全,体育课中的使用器械的项目不再进行,为了安全,学生在校午餐后,只允许坐在座位内“自由活动”,长期这样下去,学生的体质怎会不下降呢?这些情况的存在,显示出人们认识的误区,保护生命,并不是消极的防护和自我封闭。而是应该积极地培养孩子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所以“三生教育”,既要培养学生重视热爱生命,增强自我保护意识,还应该帮助他们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掌握更多的技能、技巧。

课文共包括三个内容:“天有不测风云”主要说明意外事故对人类生命造成的巨大伤害,如何避免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善于发现身边的安全隐患”强调要学会有意识地发现生活中的安全隐患,时刻在头脑中树立安全生存的观念。“积极应对各种危险”则是比较原则地概括一些自护知识。

学生的意外伤害在生活中是比较常见的,但在各地,意外伤害的种类和情况也不完全一样,考虑教材的普适性,本课仅是原则地提到一些内容,需要教师根据本地、本校的实际情况,补充相关知识。教学中可根据实际,多设置一些情景让学生辨别,对避免意外伤害的自护知识,也可以让学生分别查找资料,互相交流,还可以将收集到的资料编成自救自护知识手册。在本课教学时,还可以根据本地情况,补充关于应对某些自然灾害的技能,如地震、泥石流等。

在教学中,应始终注意培养学生树立自我保护的意识。自我保护能力是学会生存、学生自立当中的重要一环。保护自己,当然要依靠政府、社会,依靠周围的朋友,但是如果没有自我保护意识,那还不能说是学会了生存和学会了自立。我们应教育学生把自我保护意识放在第一位,在这个基础上,才能更好地争取社会和别人的援助。

(4)防范暴力侵害

本课是前一课内容的延伸,主要从如何面对生活中暴力伤害的角度进行生存教育。暴力本不应该表现在健康成长的学生身上,暴力更不应该出现在校园中,但当前校园暴力不但存在,而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校园暴力已经成为走向和谐社会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它的存在确实让人忧虑,令人深思。本课设计了三项内容:“机智面对暴力伤害”说明应如何应对校园及社会上的暴力伤害。“警惕性侵害”主要针对初中学生特点,说明在生活中应如何避免受到性侵害。“和谐校园拒绝暴力”说明了校园暴力给学生身心带来的伤害,拒绝暴力,建设和谐校园是每个学校的义务和责任。

教学中,关于校园暴力的问题,可例举现实生活中发生的校园暴力案例,引导学生分析产生校园暴力的社会、家庭和个人的原因,强调加强个人修养的重要性。

(5)学会逆境生存

本课主要是对学生生存意志方面的教育,因为有时候生存意志可能比生存知识和技能还更重要,让学生知道在碰到挫折和困境时应有正确的态度,并掌握基本的应对方法。本课包括三个内容:“生存与挫折”说明挫折是普遍存在的,了解挫折形成的原因。“直面挫折”引导学生如何看待挫折。“苦尽甘来”说明锻炼意志力,提高耐挫力,有助于战胜挫折,品尝苦尽甘来的滋味。

在进行挫折教育时,首先应该强调的是正确面对挫折,通常我们认为挫折不好,但也应让学生了解挫折往往也会成就人。可以列举古今中外名人因挫折成就成功的事例,从而激发学生抗挫折的意识和增长抗挫折的能力。除了提高对挫折的认识外,也需要帮助学生掌握一些有效的策略和方法。在进行挫折教育时,如果能主动地创设条件,让学生体验挫折,一旦挫折到来,由于有了挫折体验,思想压力不会很大,有了抗挫折的经验,方法也会多起来。这种体验,可以学校组织,也可以结合家庭教育进行。

3. 生活

生活教育以“树立正确生活态度,学习基本生活技能,追求幸福生活为主线”,根据这一主线,仍然设计了5课内容:

(1)好好做个人

中国传统文化认为,个体生命在诞生之初充其量只是一个自然人,这时期的人与动物没什么本质的区别,只有经过接受教育,知道并遵守一定社会规范要求,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也就是说,人的社会化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学会“做人”的过程。而到底应该做一个什么人,这是在做人过程中必须要回答的问题。

本课主要从三个方面阐述应该做一个什么样的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这是做人的基本要求,课文结合现实,提出了一些作为公民应具有的最基本的一些道德要求。“勇于担责”也是做人的重要的内容,我们不仅承担要承担个人、家庭的责任,更要有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做对社会有益的人”则是强调人除了要有道德,还应有一技之长,这样才能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这也是实现生命价值的基础。

(2)在和谐中生活

本课以“和谐”为主线,将规则、合作和环保意识的教育内容整合在一起。“遵纪守法是和谐人生的基础”说明在人的生活离不开社会,而遵守规则是社会生活最基本的要求,这也是作为一个公民最基本的义务。“正确面对竞争与合作”,说明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合作与竞争已成为我们生存的基本方式,作为现代公民,我们要学会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绿色生活每一天”说明了,选择绿色生活方式能够改善我们的生存环境,减轻地球的负担,也可以让我们享受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乐趣。

本课实质上是一种生活观的教育,生活观包括的内容很广,本课选取了现代生活应具备的三个基本生活观念的内容,有一定理论性。在教学中可以采用探究式学习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规则、合作、竞争、环保等问题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如果不这样做,又会怎样。在教学中,还要处理好知与行的关系,我们不仅要强调守规则,讲合作,重环保对于现代生活的重要性,更要引导学生将这些观念变成我们的日常生活行为,不能只是停留在对其重要性的认识。

(3)有智慧地生活

追求幸福生活,还必须具备基本的能力,根据“三生教育”的内容要求,并结合初中生特点,主要选择养成好习惯、学会理财,以及正确处理学习和休闲关系三个方面的内容。“好习惯助你成功”说明了好习惯对人生的重要意义以及中学生应养成哪些基本行为习惯。“钱该怎样花”介绍了一些理财的基本知识及基本原则。“学习与休闲”提出了闲暇时间的概念,说明闲暇时间也是生活的组成部分,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使自己的闲暇时间过得健康、文明。

智慧生活其实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本课只是选择了追求幸福生活应养成的最基本的生活能力,而不是智慧生活的全部内容。在教学中应让学生理解,好习惯、会理财,会休闲对于提高生活品质的重要性,从而能初步树立起生活需要智慧的观念。

(4)追求幸福生活

追求幸福生活是“三生教育”的终极目标和追求,我们不仅要关注个人的幸福,也应该关心社会、国家的幸福。本课内容主要涉及如何认识幸福,获得幸福的途径,理解个人幸福与国家的关系。“解读幸福的密码”从古今中外学者对幸福的理解,说明真正的幸福应包括物质的富足和精神的充实。“幸福就在你的手中”说明幸福生活要靠我们自己去创造。“家和、国兴是个人幸福生活的基础”是本课内容的升华,说明个人的前途和命运和国家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此,我们不仅要关注个人的幸福,也应该关心社会和国家的兴旺发达。

幸福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与人们的感受有着很大的关系,不同的人对幸福的理解是不一样的。本课的教学不是要告诉学生一个幸福生活的概念,而是引导学生对生活意义的思考,为实现自己心目中的幸福生活而努力。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很多学生对幸福的理解仅停留在物质和感官的享受上,如一些学生对幸福的理解就是好车好房,或是口腹之欲的满足,对这种情况,教师不能轻易全盘予以否定,因为幸福本身就包括了物质和精神方面的富足,但由于我们的传统文化历来有轻视物质追求和享受的倾向,使得很多教师在教学中不敢理直气壮地肯定幸福包括的物质层面,而一味强调精神的享受。这种和现实脱节的教育,培养出的学生只会是说一套做一套的伪君子。因此,我们在教学中,既要肯定物质的富足是幸福生活的基础,但又要引导学生,我们的追求不能仅停留在物质的层面上,毕竟物质的满足只能带来一时之快,而不能为人提供持续幸福的感受,只有追求有意义的生活,才是生命的价值所在。

(5)过有目标的生活

追求幸福生活是人一生的追求,但在追求幸福的道路上肯定会有挫折,会有倦怠,这就需要我们树立理想,志存高远,人生才会有不懈的动力。因此,选择了这一内容作为本书的结束课。本课包括三个内容:“人生要有目标”说明目标对人发展的重要性。“理想指引我成长”说明理想是人前进的动力,制定理想要切合实际,还要坚持不懈。“科学规划人生”说明人的一生是短暂的,但我们可以通过规划人生,在有限生命中实现人生无限的可能。

在理解理想对人生的作用时,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宜采取以古今中外名人的事迹材料来说明,让学生初步懂得理想对于人生的重要性,进而明白人生需要规划,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树立自己的近期或远期目标,并思考如何根据自己的目标及规划改善自己的行为,朝着自己的理想努力迈进。

二、教学策略

初中“三生教育”课程应以人为中心,以“三生教育”的理念为指导,关注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和个性差异,努力使每个生命都能得到适宜、充分、全面的发展,使课堂成为学生生命成长的乐园。在确定“三生教育”课堂教学策略时,应坚持以下原则:

1. 整合多元课堂教学目标

“三生教育”的综合性特点,决定了课堂教学不能仅以传授知识为唯一目的,而要促进学生在情感、意志、行为等方面的全面发展。我们在制定“三生教育”的教学目标时应注意以下因素:第一,依据学生现有的水平制定共同的目标和个人的目标。青少年的发展有一定的阶段性,既存在某些共同特征,也具有个体的差异。课堂教学目标的制定,既要关照全体学生的发展,又要兼顾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第二,教学目标的制定,既要考虑认知方面的目标,更要体现情感、意志等方面的目标。良好的课堂教学不仅应包括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培养,更重要的是通过丰富的课堂教学发展学生的主体性,通过课堂中多样生活的体验来习得适应社会的基本技能。第三,教师要依据自身的能力和水平确立能够达到的教学目标。

2. 感悟教学内容的人文内涵

“三生教育”是一门综合性的人文课程,我们的教育目的不是单纯地传授有关生命、生存、生活的已有知识,而是要把学生的创造力诱导出来,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和价值感。在教学中我们应做到:第一,加强书本知识与生活的联系。直面现实生活,关注学生在生活中的困惑和误区,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第二,引导学生自己去感悟、体验。感悟、体验是人类一种重要的把握世界的方式。只有通过感悟,内化为人的知识,才有真正的价值,只有通过体验,才有可能达到心灵的震撼和情感的共鸣。所以教师应善于挖掘教学内容的人文意义,走进学生的内心,引导学生积极体验,用心感受,用情感悟,师生在情与情的交融、心与心的碰撞中共同完成生命意义的创造和生命价值的提升。第三,加强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的联系。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知识、应用知识,从而感受知识的价值,提升人的价值。

3. 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三生教育”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课程,涉及到多学科、多领域的内容,这应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应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4. 营造民主宽松的教学气氛

篇8:初中一年级历史教师授课理念探析

关键词:学习兴趣;学习方法;使命感;责任

一、培养学生的兴趣

我们要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历史。所谓历史,通俗的理解,就是这个世界,或者某个国家在过去所发生或经历过的事,以及在这个长期的过程中所发生的重要或重大的事件,从中涌现出的举足轻重的人物等。简言之,历史就是国家的经历,经历中的人。浅明易懂地让学生明白他们将要学习的是什么,这门学科能够带给学生什么等等。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呢?

首先,教师要为学生讲解我们人类的过去,教材基本上也就是这样安排的,第一课就是介绍人类的起源,如北京山顶洞人、陕西蓝田人以及云南元谋人等,让学生了解其祖先的由来,才会对祖先的经历产生兴趣。其次,要巧妙利用有趣的历史典故或故事来吸引学生,例如,二战爆发在1939年9月1日,但按照纳粹正常的准备来说,德国应该在六天前闪击波兰,由于希特勒结交的盟友墨索里尼并不靠谱,准备得不充分,使德国不得不六天后才得以发动战争,而在战争的后期,又是墨索里尼偷偷投入同盟国的怀抱,使得希特勒失去了帮助,间接加速二战的结束。最后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不要结交坑自己的队友。以这样幽默的故事去发掘学生的兴趣。最后,要让学生感受历史的宏大与壮丽。略微了解中国历史的人都会有这样一种感觉,那就是历史时空转换所带给我们的震撼。秦始皇一扫六国用了大约九年多的时间,而我们学习他统一六国的过程只需要45分钟;初一阶段学生只需要用一个学期大概几十个学时就可以粗略地学习一遍中国历史;改革开放前,中国经济一穷二白,如今不到四十年,我们可以看到遍地的高楼大厦、豪华会馆等。这是历史带给我们的特殊感受,是其他学科所不能带来的。

二、从学科角度介绍学习方法

历史作为一门学科,学习起来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尤其是在考试的过程中。由于历史在初中阶段作为开卷考试,难度就大大降低了。但是在高中阶段,历史是闭卷考试,所以对于有文科倾向的学生而言,历史基础还是应该打牢,不然到高中阶段,学习会变得异常困难。教师在教学生具体的方法时,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第一,掌握时间。这是学习历史的基础,初中阶段学习的一般都是对某个国家或整个世界产生重要影响的大事件以及人物等比较熟悉,比如说一战二战的爆发,“日不落”帝国的诞生,中国的内战等。事件发生或人物诞生的时间都要掌握或者熟悉,考試过程中通过翻书能够找到。第二,兼听则明。实际上,绝对真实的历史几乎是不存在的,我们所学习的历史知识也是经过一代代史官书写,流传至今的,人书写就难免会影响历史的客观性,汉武帝“宫刑”司马迁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好在某些史官刚正不阿的性格才使得我们所学习的是比较接近事实的历史。老师要告诫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时刻保持客观的态度,不要被记录历史的主观感受左右,要用批判性的眼光去看待历史,多读历史书籍,从不同的角度去学习历史。

三、培养学生的使命感

我想每一个中国人在学习中国近代史的时候,都会义愤填膺、愤懑不平。因为我们伟大的国家,曾经的天朝上国,曾经的世界中心,辉煌了五千年,却在近代的100年间被无数列强侵略、被帝国主义占尽便宜,百姓被屠杀、文物被抢走、建筑被焚毁、资源被掠夺。这种屈辱感贯穿着我国整个近代史的过程。我们教材讲这段历史就是要让我们记住曾经受到的侮辱与侵略,要让我们的一代代年轻人明白我们的国家曾经沦落到如此地步。但是,绝不是让我们带着仇恨的目光去看待曾经的帝国主义列强。正所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学习我国近代历史的目的是要告诫学生:我们的国家曾被欺负是因为自负与墨守成规,不懂变通。而未来肩负在年轻人的肩上,学习了曾经的错误经历,日后要以史为鉴,避免同样的错误再次发生。

一个人,并不是孤立地存在的,而是国家中的人,国家是个人生存的根本,生活在这片土地上,要有为国家奉献的精神,要具有历史使命感,要承担起对国家和人民的责任。历史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我国的一些伟大先驱的事迹。如顾炎武曾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范仲淹与民同乐,亦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大禹治水,为了国家,为了解决人民的疾苦,曾经三过家门而不入等等;要让学生认识到,他们是国家的主人,国家的繁荣与衰败与其息息相关,正所谓:“少年强则国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为自己的未来而努力学习,更要将自己的前途与国家的命运联系起来。

总之,一个人,只有在了解自己的国家、自己的民族的过去的基础上,才能审视现在,从而展望未来。老师在讲授课程的过程中要让学生知道,学习历史不但是为了考试,更是为了站在一定的高度去看待未来。学生应该热爱自己的国家,要有强烈的责任感。我们虽不曾经历过先人经历过的事,但是我们却脚踏前人踩过的土地,感受着这片土地上曾经发生的一切。

参考文献:

[1]陈兰芳.初中历史如何进行历史教学[J].中国历史教学研究,2012(1):23-25.

[2]隋岩凤.文史结合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

上一篇:公司员工新年祝词下一篇:宜良县白莲寺小学教师队伍建设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