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初中一年级作文

2024-05-09

秋意初中一年级作文(通用11篇)

篇1:秋意初中一年级作文

秋意盎然初中作文

秋——踏着欢乐的步伐,迎着习习的秋风,向我们走来了。自古,就有不少诗人爱秋,懂得欣赏秋。“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秋的美在于枫叶,在于菊花,在于落叶,在于丰收,更在于人们的喜悦。

秋天到了,枫叶红了。人们总是这样说。我想,秋的使者就是枫叶吧!捡起一片枫叶,仔细观察,你会发现,每一片枫叶都是不同的,枫叶仿佛是秋天的热情之处。

秋的代表当之无愧是秋菊了,菊花的色彩鲜艳丰富,形态各异。一到秋天,人们马上联想到菊花。从古至今,菊花经历了几百年之久,仍风韵长存,备受人们的喜爱,不愧为“花中四君子”之一。

秋很无私,她慷慨地馈赠给了我们香甜的水果,让我们在盛夏之后,一解口福。

也许有的人偏爱春的生机勃勃,爱夏的终日炎热,爱冬的风雪天地,而我,却偏爱秋。爱秋的枫叶、爱秋的菊花、爱秋的丰收。

秋的落叶曾经碧绿过,枯黄过,衰老了,残破了。每一片叶子都刻录着生命曾经拼搏的历程,只要拼搏过,岁月就会为生命打下深深的烙印,你听,每一片树叶都诉说着树的呵护与自然的`恩赐,大地已是它感恩的地方。“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便是秋的精神啊!

凋零不可避免,是预示着生命的结束。生命的轮回是这样周而复始,明年春天,我们一定会看到新的生命在枝头演绎着同样美丽的风景。

篇2:秋意初中一年级作文

秋末时分,大街上却看不出秋的凄凉和落寂的感觉,它的色彩比任何一个季节都丰富。

这个深秋的季节似乎特别冷,连天空都带着一丝凄凉,它照应着这座繁华的城市,欣赏着人们忙碌的身影;走过街道,顺着小河流淌的足迹,我上前去,一阵阵秋风划过我的脸庞,我体会当了阵阵的寒意,风中伴随着糖炒栗子的香味和那纷纷飘落的梧桐叶,为这凄凉的季节有天机了一道光景。

伸手接住一片旋转而下的梧桐树叶,街上的喧闹似乎离我而去,心中升起一种莫名的伤感,却不知是为什么,或许我就是个多愁善感的人吧。

潺潺的流水,风中巍峨不动的假山,加上风中舞动的垂柳和树叶,构成了一幅悲凉的.画面,是在为谁祈祷吗?难道是为了被钉在十字架上的耶稣?或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呢?或是为了浮想联翩的我呢?

“嘀――”一阵刺耳的车名声打断了我的思绪,我抬起头,发现时近黄昏,太阳放出一缕缕血红的光束洒满了大地,空中掠过几只不知是离巢还是归巢的鸟儿,我感叹大自然的力量。

篇3:初中一年级英语入门教学之我见

一、重视中小学衔接教学

中小学英语无论在知识程度、能力要求以及教材的内容编排上, 还是在教学模式上都有很大的不同。由于小学与中学英语教学内容的衔接严重脱节, 跳跃性大, 相当一大部分学生进入初一后, 会感到中学英语难学, 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因此受到伤害。久而久之, 成绩也会大不如小学。到头来, 中学英语教师难免会埋怨小学英语教师没有为学生学习英语打下良好的基础, 而小学英语教师又会责怪中学英语教师没有顾及学生的年龄特点, 一味强调英语知识的传授而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中小学英语教学各自为阵, 相互脱节, 给中小学师生造成了不良的心理负担。好在上级教育部门早就注意到了这一点, 及时组织编写出版了《初中英语预备课程》 (Starter) , 供中小学衔接教学之用。这本书让初中英语老师教学时对小学英语内容心中有底, 也让初一学生对小学英语进行了很好的复习巩固。

为保证初一上学期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我通常对初一新生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教授《初中英语预备课程》 (Starter) 。在教学过程中, 对于学生掌握得较好的前面几个单元适当用时少一点, 对于后几个难度较大的单元则要多花点时间加以适当的训练。同时, 结合教学内容, 让学生进行必要的单词听写、句式背诵和课堂练习等, 以便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著名心理学家林格伦对兴趣的调查结果表明, 兴趣占影响学习成功因素的25%, 占影响学习失败因素的35%。可见, 兴趣对学生学习成败有多么重要, 尤其对于那些刚升入中学后对初中英语学习有畏惧心理的初一学生来说更是如此。因此, 在实际教学中, 我总是想尽办法, 充分挖掘教材的趣味性, 唤起学生情感共鸣, 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 我在教单词“museum”时, 我边写边说:你先从这扇门进去 (前面写上mu) , 再从那扇门出来 (后面写上um) , 里面的东西多得看不够 (中间添上se) , 就成了“museum”, 并且告知学生:藏品多得游人看不够的地方就是“博物馆”。用这样的方法, 学生能很容易地掌握这些单词的拼写和词义, 而且很久都不会遗忘。

三、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随着学习的深入, 初一学生所接触到的知识难度也逐步加深, 如果缺乏适当的方法加以调整, 他们的学习信心可能会随之减弱。为了让这些学生树立信心, 找回自信, 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

1. 适度降低要求, 帮助学生获得成功。

帮助自卑者找回自信, 让自信者更自信, 让他们也能享受到成功的快乐。如, 我在要求大部分学生一次背完课文的同时, 却让一小部分学生分两次或三次来背诵课文;我在要求大部分学生一次听写20个单词的同时, 却让一小部分学生一次听写10个单词;我还适时地在这些“后进生”的作业中写上“Good”“Wonderful”“Excellent”“work harder”之类的词, 以示鼓励。

2. 适当牵线搭桥, 帮助学生创造条件。

“后进生”之所以成绩差, 原因是多方面的, 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们不懂不敢问, 尤其不敢问老师, 他们担心一旦问老师这么简单的问题怕被老师“笑话”。为此, 我在班中指定了几位英语成绩比较过硬的学生担任“小老师”, 让其他同学有不懂的多向“小老师”请问, 并且比一比看哪一位“小老师”帮教的同学多、帮教的效果好, 以此作为评选班级学习标兵的一个重要依据。这样, “后进生”敢问了, “小老师”辅导也更细致、更有耐心了。

3. 适时扩展引申,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指以新颖独创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如, 在学生学习了《牛津初中英语7B》Unit 3中的Reading部分A lucky escape关于找路径的说法后, 我就结合我们的居住地———同里镇的地理情况出了这样一个题目:How do you go to Tuisi Garden from Tongli Middle School?先让学生口述, 再把它写到作业本上, 以此来巩固本课中学到的几个关于走路的词语:go along, walk across, go over, turn right, take the second turning on the left等等。通过这样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四、增强学生的学习自觉性

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 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 而不是知识的提供者和灌输者。学生是学习信息加工的主体, 是意义建构的主动者, 而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简言之, 教师是教学的引导者, 并将监控学习和探索的责任也由教师为主转向学生为主, 最终要使学生达到独立学习的程度。

大多数初一学生的学习自觉性不是很强, 教师应多做深入细致的工作, 促其完成。让他们逐渐“养成能力, 养成习惯, 使学生终身以之” (叶圣陶语) 。我在教学中, 经常结合身边的事例告诉学生, 当今社会是信息社会, 当今时代是知识经济的时代。面对日新月异的时代和激烈竞争的社会, 我们必须努力学好英语、掌握科学文化知识, 才能立足于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

学生明确了学习目的, 才会有学习的自觉性。我在教学中经常结合教材内容向学生灌输学习英语的重要性:借助英语可以让外国人了解中国, 让中国人了解世界。如, 《牛津教材7B》Unit1中的Reading部分Homes around the world讲述的是几个国家的房屋特点, 我在讲授时鼓励学生利用这些信息进行复述, 看谁说得准确、说得全面。久而久之, 他们学习英语的自觉性增强了, 逐渐由“要我学英语”变为了“我要学英语”。

几年来, 我在初中一年级英语入门教学方法的探索中, 做了一点尝试, 目的在于让初中一年级学生尽快适应初中阶段英语的学习, 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调动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为今后学业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院孝.培养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1998 (4) .

[2]新课标初中英语预备课程 (Starter) 前言[M], 2004.

[3]叶奕乾, 何存道, 梁宁建.普通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11) .

篇4:秋意_四年级作文

早晨,每当雾帘被掀开的时候,小院里马上就会充满了欢乐的气氛。

看!菜园中的豆角兄弟身穿一身青色的礼服,炫耀着自己的神气,身高二尺的大白菜稳站小院的东头,叶子一层裹着一层,只有最外面的叶子像扇子一样朝外 展开,朝天椒最贪杯了,被瑟瑟的秋风灌得脸像火焰似的,红萝卜也从地里慢慢地探出头来,天真地观察这个世界的美丽……从九月以来,那些奈不住寒冷的花便相 继了断了自已的生命,而那些顽强的花儿们还在奋勇地成长。

牵牛花像一个小喇叭,演奏着对秋天赐予的恩惠的感激,鸡冠花像一团团火,燃烧着对秋天的热情!

站在小院里向上看,天空就是一幅长方形的画卷,小鸟在画卷中嬉戏,云朵在画卷中遨游……一切都是那么祥和。

篇5:秋意甚浓六年级作文

群山的“绿衣”,像是被人放进了染缸,变成了“花衣裳”,红的、黄的、绿的……五颜六色,美丽极了!田野里的水稻在秋姑娘地吹拂下,由草绿逐渐地变成了嫩黄、鹅黄……最后变成了金黄金黄。瞧,它们正摇动着动人的身姿,告诉农民伯伯们:“稻子成熟了,快来收割呀!”看那片橘林,千千万万个橘宝宝们调皮地把自己藏进绿叶丛里,让我们找不着,但压弯的腰枝却告诉我们它们藏在这里。在这浓浓的秋意里,又响起了一首和谐的歌,它是农民伯伯对丰收的喜悦、赞美谱成的,是农民的心声,是他们对党的政策的赞颂,更是祖国祖国日益强盛的见证!

在这浓浓的秋的气息中,我却来不及好好欣赏,秋将跟着时光悄悄流逝。我何曾发现夏的离去,秋的到来;又何曾好好去领略秋的画卷,去融于这秋的气息之中。我想好好地寻找秋天,赞美秋天,可我又要忙于往脑海里塞疑难词句、好词佳句、阿拉伯数字以及那些解题公式。我抓不住秋天就找个借口来安慰自己,可还是无法驱赶我心头的烦恼。

篇6:风吹秋意凉六年级作文

早晨,秋风的第一缕阳光映照在我的身上,烟囱中冒出几缕烟来,斜斜的向空中飞去,现在空中弥漫着烟火的味道,可以想到某户人家在做早饭,一阵秋风吹走了烟火味,迎面飘来的却是清新的空气。天空雾蒙蒙的打开窗户,果实的飘香迫不及待的闯入我的房间。

午后,太阳变得火辣辣的,放在室外刚出苗的仙人掌享受那温和又温暖的秋风,随风飘扬。天空蔚蓝的很,那些白云孩子和秋风老师在空中玩耍,白云一会儿变出梯田、一会儿变成一头绵羊,就连秋风老师一时也没认出来。田野里长满了苹果、梨、橘子、栗子等,栗子炒出来晒在院子里吸引了许多孩子,他们闻着香味找来,馋的口水都流出来了,一个个跑到家中吵着要吃。在乡村,园子里、田野里安静极了,我走在银杏林中,金灿灿的扇叶飘落到我的头上,我拾起来拿在手中,才知道,秋天真的来了。草儿将原来生机勃勃变成一大片一大片的枯黄色。

农民伯伯们也在每天忙碌地收割大豆、玉米、花生。刀镰在沙沙的响,虽然现在有了专门的玉米收割机、可有的农民还在用传统的工具收割。刀镰在响,大豆变趴在了地上;玉米从玉米梗上掰下来,还有许多个玉米掉落的声音和农民丰收的喜悦都组成一支交响乐曲,响彻云霄。一阵阵秋风吹过,这是对他们辛勤劳动的奖励。

篇7:秋意初中一年级作文

对于初中一年级新生而言, 在起始阶段比较系统地培养学生使用仪器和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 初步学会部分常用仪器的使用和基本的实验操作规范, 尤为重要。

1. 常用仪器使用规范的形成

根据教材的设计, 初一学生应首先掌握试管 (试管夹) 、胶头滴管、烧杯、酒精灯、玻璃棒和量筒等常见实验仪器的使用, 这就决定了规范使用必须成为一项基本的培训内容。

(1) 课前的准备工作。组织学生参观化学实验室、仪器展览室, 通过实物、挂图、模型等对学生进行直观教育, 给学生以感性认识, 同时激发他们学习化学、进行实验操作的兴趣。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以下材料, 初步了解常用仪器的主要用途和正确的使用方法。

(2) 抓课中教育。在实验课上先由教师对相关常见仪器的主要用途和正确操作方法, 逐一边讲解边演示, 然后让学生按小组进行独立操作练习。根据学生的特点, 加以个别辅导, 做到人人过关。

(3) 课后及课外教育。布置一定量的书面作业, 指定学生阅读下发材料中的基本操作内容并回答有关问题。将部分简单仪器 (试管、胶头滴管、玻璃仪器、酒精灯等) 放入指定的实验室, 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进入实验室进行操作练习。

2. 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

基本实验操作技能中, 最常用的就是药品的取用和玻璃仪器的洗涤。

(1) 药品的取用要规范

包括粉末状固体、块状或金属颗粒药品和液体药品取用的训练。如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 要用药匙盛少量药品或将药品装入纸槽送入试管底部, 再将试管直立起来, 让药品落入试管底部, 取用固体块状药品可用镊子夹取等。

对液体药品的取用, 要记牢瓶塞倒放在桌上, 试剂瓶标签向手心, 瓶口紧挨试管口, 盖好瓶塞放回原位, 试剂瓶标签向外。

此外, 药品取用量的多少也会影响实验结果, 因此, 应指导学生从一毫升水约有多少滴, 一滴水约为多少毫升等具体项目开始, 逐步积累经验, 进行练习。

(2) 玻璃仪器要会洗涤

实验教学中最容易损坏的仪器就是玻璃仪器, 很多时候是由于学生不知道正确洗涤方法造成的, 因此在教学中应教会学生玻璃仪器的洗涤方法, 了解常用的洗涤要求。

3. 实验基本技能的评价

在对学生进行一段时间的实验技能培训之后, 应当进行实验操作技能评价活动, 可以采用纸笔测验和具体实验操作评价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其中实验操作评价可以选择一些简单的实验, 例如量取一定量的液体、量取少量食盐并溶解于水、用酒精灯加热液体等, 实验操作的分数占实验评价的50%。学生实验技能评价还应结合平时的具体表现, 做出综合的评价。

篇8:八年级秋意正浓作文

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如水的夜色笼罩着笑语纷飞的兴致,人们喜欢在中秋节之夜伴着一轮明月,漫步遐想。那圆圆的月亮,圆圆的月饼,圆圆的笑脸,花儿在夜月里摇曳,夜空中繁星点点像千万盏盛载着思念和祝福的孔明灯熠熠生辉。格外皎洁的月光洒得一地流银,朦朦胧胧的一色天景,似清泉流溢出淡淡韵致。

中秋节是诗情画意的节日,也是极富人情味的一个节日。在绽放笑靥的温馨里,心语点点,祝福声声,我最爱的中秋博饼活动也开场啰!在我们闽南地区,这一特有的习俗经久不衰。按民间风俗,若谁博到状元,就意寓着他来年运气很好,我特别喜欢这有趣而又好玩的博饼。中秋节那日,我们小区物管会组织了一场业主博饼活动。那天下午,我和外婆兴高采烈地来到小区会所,刚到门口就听到阵阵笑声,大伙你一言我一语,有的在讨论博饼的各种礼品,有的在猜测哪一户将会博到状元,有的在掷着骰子小试自己的手气……个个喜笑颜开,整个氛围一派祥和温馨。博饼开始了,大家一个一个有序地轮流掷着骰子,“叮叮当当”随着骰子落碗的清脆声不断,欢叫声也此起彼伏。这样来来回回轮流几圈,还没有人博到状元,礼品也剩不多了。轮到外婆了,只见她两眼紧盯着大碗,拿起六个骰子在手心里左摇摇,右晃晃,然后往碗里猛地一掷骰子,“哇,是状元插金花啊!”旁边的保安叔叔眼力好,一下子就喊了出来,我也跟着激动得大叫起来。邻桌也叫了起来,原来他们桌状元也“名花有主”了。“哈,哈,哈……”整个会所顿时沸腾起来成了欢乐的海洋……

赏月、品茶、博饼,我感到很幸福!又见中秋,那一轮清清朗朗的明月,给人以美好的向往……

篇9:秋意渐浓五年级优秀作文

时光飞逝,九月的残黑勾勒出十月的轮廓,一缕缕幽色的清风早已暗淡无味,只剩下愈来愈冷的风,我们穿得与愈来愈多,秋意也渐渐转浓。

我看着校园里银杏叶一天一天的掉落,我不禁回想起去年秋天回母校时的情景:操场边的梧桐树的叶子早已开始掉落,落叶给大地妈妈铺上了一层厚厚的`金色棉被。是操场上一群穿着熟悉的校服的孩子旋风般从我面前跑过,留下一串串悦耳的笑声。那样清脆和圆润的笑声,真有点像荷叶上的露珠,风吹过来时就滑来滑去,圆滚滚的、晶亮亮的,我不禁觉得有些黯然。

突然,过道里传出一阵阵交谈声和脚步声。我伸头望去,她穿着一件淡蓝色的连衣裙,最具有代表性的还是那银白色的复古手表。我心想:老师还认得我吗?老师好像看到了我,对我笑了笑。我心想:原来老师还认得我......我正洋溢在喜悦之中,又一下子掉进了冰窟窿—她把我当成了其他老师教的学生,和我擦肩而过。我心里觉得很失落:熟悉的教室变得陌生,熟悉的人也变得陌生起来......豆大的眼泪顺着脸颊雨帘般掉落下来,久而不止。飒飒秋风挑逗着眼角残留的泪珠,我才发现已满脸泪痕,慢吞吞地走出了母校......

时光易逝,过去的事终究回不去了。每天我都能在充满凄凉气息的空气中闻到愈来愈浓的丰收的气息。秋天,每当走进校园时,便会闻到浓郁的桂花香气。走近桂花树,桂花一团团、一簇簇地挨在一起。阳光洒在团团簇簇的桂花上,就好似一条流动的金色瀑布。开学快过去一个月了,我也该奋起努力,去追赶明天的太阳!

篇10:三分秋意一分冬情美文

虽然习习的秋风已送去了可爱的秋,但是十月的北国依然是秋意昂然,都知十月已是冬的季节.

树叶变黄已落了,绿草枯萎已死了,清山绿坡已有青石,黄土显了,河水徘徊已盖被了大地山河,河山大地,都已呈现出一派冬的景象,但时时出出人们都能感觉到秋的滋味仍然存在。

我怀着一本书来到沙暖睡野鸭的水边,水蔚蓝的与天一色,真让人心旷神怡,不知觉中我的书从怀中落地了。

远处的山,近处的水,都显得那么和谐。和谐中不时有人来回轻轻走动,更增添了和谐的气氛。我宁视无叶的树,枝枝靠拢且向上,让人感到即使无叶的它们也是相依为命,奋斗向前的,阳光的温暖撒向他们,也能让人体会到,母亲的博爱与父亲的慈祥。

我沐浴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清风拂面而过,带走了我心中的烦闷和失意。

吹吧!吹吧!吹走了树叶,吹走了燕子,但吹来冬,吹来了白皑皑的雪。

这时,从远处传来一对情侣的言笑声,随着声音的渐近,他们的身形也显了,携手并肩,轻盈的`言语是那样的甜蜜。啊!甜言清水,处处给人以强烈的诱惑!冬天,你这透着秋天气息的冬天怎能让人用言语说的出?

篇11:秋意初中一年级作文

“三生教育”是关于人的生命、生存和生活的教育,三者是有机联系的统一体,是人生的三个方面,教材以生命、生存和生活分块编写,突出了生命教育内涵的丰富性和层次性,初一“三生教育”教材针对学生特点,考虑与小学的衔接,生命部分侧重生命价值教育,生存部分侧重生存技能和意志教育,生活部分侧重生活方式和理想教育。全书共15个主题。

1. 生命

生命教育部分以“认识生命,发展生命,提升生命价值”为主线,共设计了5个主题。

(1)生命的奥秘

本课是初中“三生教育”的起始课,本课在小学“三生教育”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人的生命具有多重属性,人类生命是自然生命和精神生命的统一,这也是人和动物生命的根本区别。

课文包括四个内容:“自然生命的诞生”,让学生了解人类自然生命的诞生过程,懂得我们的生命是父母孕育的,体会母亲孕育生命的艰辛。“精神生命的习得”旨在让学生懂得人类与动物的生命不同,不仅有自然生命,而且还有精神生命。自然生命来自于父母的遗传,但精神生命必须通过后天的学习才能获得。自然生命是有限的,而精神生命却是无限的,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创造,使精神生命得到扩展和延伸。“生命与爱同行”让学生知道我们的成长离不开父母、亲人的关爱,懂得父母的关爱应当得到回报,孝敬父母要体现在行动中。同时,还要让学生知道一个人的成长,同样也离不开社会的关爱,初步树立感恩的意识。“奉献爱心延续生命”让学生懂得,在不危及自己生命的前提下,有时我们奉献一点爱心,就可以让他人的生命得到延续,是前面内容的延伸和深华。

在教学中,应注意整合相关学科的知识,如关于人的生命诞生过程的知识,在初中生物课中已有详细的介绍,为避免与相关课程重复,我们可以生物学知识为基础,重点引导学生体会父母生、养我们的辛苦,培养感恩之心,并在此基础上,树立关爱其他生命的意识。进行感恩教育时,可以适当渗透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教育,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从古至今我们都把尊重、孝顺父母视为一种美德。并引导学生讨论、思考,当今时代孝敬父母的表现是什么。

(2)生命的蜕变

大多数初中学生开始进入青春期,此时,身体和心理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而且青春期是人生长发育的第二次“生长高峰”期,身体外形的剧变、内部机能和性的成熟等,对初中生心理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让学生正确认识身体、心理的变化,进行正确引导是非常重要的。但青春期教育的内容在其他课程中也有涉及,为避免重复,本课着重帮助学生提高对青春期阶段重要性的认识,从而能够有意识地关注自己的青春期发育状况,了解有关的保健知识,树立保健意识,并在此基础上,树立乐观心态,坦然面对变化,悦纳自己。

课文包括四个内容:“变化的身体”主要讲的是青春期男女生身体变化的情况,在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知道,青春期的身体变化是一种正常、健康的现象,要从心理上予以接纳。“丰富的心理”讲的是青春期的心理变化,重点讲了应正确对待“逆反”心理。“萌动的青春”其实也是心理特点的一个反映,因为初中生在这方面存在较多的困惑和误区,因此单列一目,主要从正面阐述了与异性交往的几个原则。“悦纳自我、快乐成长”是本课内容的一个落脚点,主要强调二点:一是正确认识青春期身体心理的变化,做到悦纳、欣赏自己。二是要了解相应的保健知识,树立保健意识,顺利度过青春期。

教学中应注意针对性,应对学生在青春期方面的一些困惑给予具体的指导。可以利用“悄悄话”活动,或事先收集学生在青春期方面的困惑和问题,选择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讨论,予以解答。在教学中应特别注意引导学生正确面对成长中出现的一些令人烦恼的问题,如外貌、身体的一些缺陷和不足,男女生交往的问题等,引导学生用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自己的变化。

(3)生命的潜能

人的生命具有超越性的特点,人总是生活在一种对理想生活的不断追求之中,人们总是想通过自己的生命活动,使自己“活得”比现实状况更好些,从这个意义上,我们说生命是一个不断超越自己的过程。而人拥有巨大的潜能这是生命能够实现不断超越的条件和基础。

课文包括三个内容:“生命有无限可能”让学生懂得从生理和智能上看,人的生命拥有巨大的潜能,人的生命发展都具有无限的可能性,关键是要去积极挖掘、发展,使生命更加精彩和辉煌。“认识自我”强调正确认识自我的重要性和方法,这是发掘潜能的基础。“做最好的自己”告诉我们每一个人只要充分认识并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就能使自己向最好的方向发展,做最好的自己。

本课部分内容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以及《心理健康》教育中也有涉及,教学时应注意与相关课程的整合。在相关学科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引导学生在平时生活中树立自我观察的意识。初步掌握认识、观察自己的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树立自信心。

(4)生命的价值

本课设计了三个内容:“生命的价值”主要是对生命价值的认识,“生命的真正价值在于奉献和创造”是本课学习的重点。“尊重生命”包含三层内容:第一,人是生命世界的奇迹,人的生命理应得到尊重;第二,人类的生命状态却又是不尽相同的,我们不仅要尊重自己的生命,也要尊重他人的生命;我们不仅要尊重完整的生命,更要尊重残缺的生命;第三,世界是由丰富多彩的生命构成的,地球上的各种生命都是息息相关的。如果我们随意践踏地球上的其它生命,就必然会破坏我们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因此,我们必须尊重和关爱地球上的其它生命,与其它各种生命和谐共处。三者是层层递进的关系。“让生命更精彩”告诉学生每个生命都是有价值的,生命价值的实现体现了生命的精彩。只要我们持之以恒地进行道德修养,“人皆可以为尧舜!”即每个生命都可以成就属于自己的精彩!

生命价值教育是“三生教育”的重要内容,但生命的价值又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对初一的学生来说理解有一定难度。为促进学生对生命价值的理解,教师可采用一些通俗的词语来解释价值,比如,可以告诉学生生命的价值就是指生命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有用性。而要使生命“有用”,首先是生命的存在,也就是“活着”,这样也就能理解课文中的“生命的价值首先表现在生命的诞生是人生的起点”和“生命是生存、生活的前提和基础”这两层内容。同时也为下一课珍爱生命的教育奠定基础。对“生命的真正价值在于奉献和创造”的内容,学生理解起来可能会有难度,教学中可以例举一些生活中学生熟悉的案例加以说明,因为此内容在以后学段的“三生教育”中还会多次涉及,这里不必拓展过多,初步有个概念即可。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每个阶段的生命都有其价值,对中学生来说,也有其可实现的生命价值。

(5)生命的宝贵

在学习了生命的诞生、成长之后,有一个问题不可回避,就是生命的死亡问题。在幼儿园、小学进行死亡教育的基础上,本学段侧重让学生学会以平常心对待死亡问题,初步懂得生命虽会消失,但人可以通过对他人、社会的付出,而获得精神的不朽,这是生命价值的体现。

课文包括四个内容:“生命只有一次”强调生命的不可逆特点,即生命只有一次,失去便不会重来。“直面死亡”从生命规律的角度来看待死亡,说明死亡是每个生命必然有的结局,应以坦然的心态面对。“珍惜生命”是前面内容的自然延伸,因为生命只有一次,死亡是每个人的最后归宿,所以我们要珍惜生命。如何珍惜生命,本课提出了一些原则性建议。“让生命不朽”强调肉体生命虽然会消失,但人可以通过自己的劳动实现精神生命、社会生命的不朽,让学生增强关于生命价值的思想。

在进行正确面对死亡的教育中,可以适当补充关于死亡的一些知识,如什么是死亡,导致死亡的主要因素,积极预防和应对各种死亡事件,从而更加珍惜生命。还可以结合青少年实际,对一些轻视生命、曲解死亡和恐惧死亡的现象进行辨析。

2. 生存

初一“三生教育”的生存教育部分,以“了解生存环境,学习生存技能,强化生存意志、提高生存质量”为主线,设计了5个主题。

(1)保护生存环境

人的生存,首先要具备基本的环境条件,本课强调的是人生存的外部条件,即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对于生存的重要性。环境教育在多个学科内容中都有涉及,但大都侧重在对自然环境的认识和保护上。而本课在对自然环境的认识上,增加了对社会环境的保护内容。我们强调人的生存除了要依赖自然环境外,还离不开和平、安宁、有序的社会环境,通过教育,让学生明白,自然环境为人的生存提供了可能,而社会环境则为人的价值实现提供保证。所以我们要珍惜当前和谐美好的社会环境。

课文包括四个内容:“大自然是人类的母亲”强调的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大自然;“自然环境面临危机”列举了当前的主要环境问题;“和谐社会是人类生存的重要条件”告诉我们社会环境对人的生存的重要性;“共建美好家园”强调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是每个公民的义务。

在环境教育中可以视学生情况补充有关“生态文明”的内容。生态文明是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理念。人类文明的发展一共经过三个阶段。原始文明阶段,人类靠集体的采集和渔猎生存,被动地去适应自然;农业文明阶段,人类通过劳动对自然进行初步开发,基本与自然和谐共处;工业文明阶段,人类利用开发自然的能力不断提高。但是,由于对自然过度开发,造成了一系列生态危机,地球几乎无法支持工业文明的发展了。人类需要开创一个新的文明形态,这就是生态文明。它的核心是把人与自然和谐的价值观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中,并主动开展生态建设,实现生态良好、人与自然和谐。所以说生态问题不仅仅是技术问题、资金问题、政策问题,核心是价值观问题。

(2)呵护身体健康

本主题在上一课的基础上,强调生存的内部条件,即健康的身体对人生存的重要性。珍爱生命,首先要做到身体健康。因为虽然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但就是这个“一次”,每个人也是有差别的。有些人能活到九十多岁,而有些人却英年早逝,健全的体魄是事业成功和精神欢快的基础。健康的身体是保证生命质量的一个方面。但当代青少年的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令人堪忧。从1985年开始进行的四次全国青少年体质健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肺活量、速度、力量等体能素质持续20年下降,肥胖率比5年前增长50%,近视的比例初中生接近60%、高中生为76%、大学生高达83%,心理状态、适应能力也不如人意。近年来,青少年中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糖尿病等的患病年龄提前了10-20年。耐力、速度、爆发力、力量等素质,也都显现大幅下降趋势。因此,在“三生教育”中进行健康教育十分必要。

本课内容包括四个方面:“健康是生存的基础”强调健康的含义及重要性,“合理膳食”、“积极健身”、“预防疾病”及“调适心理”则是对如何保持健康身体的具体指导。

本课的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对健康生活方式的了解与选择。什么是健康生活方式?有关专家指出,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良好的饮食习惯、适当的运动和心理健康。还要树立科学文明的观念,包括对健康的正确认识。强调心理健康,一是心理健康有助于促进身体健康,另外,心理健康还有利于人们对环境的良好适应。心理健康的基础应该是建立一个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一个身心健康的人,加上努力学习、奋发向上,有克服一切困难的信心和决心,自然就能很好地适应社会、适应环境。

(3)应对意外灾难

本主题和下一主题主要是对学生进行具体生存知识和技能的教育。本课主要从如何应对意外灾难的角度,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一些自护、自救知识。随着生命教育在全国逐渐引起重视后,忽视生命、漠视安全的现象在减少,但是另一种现象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这就是有些学校和领导把保护生命和发展生命对立起来,为了保护生命,而限制发展生命。如有的学校为了安全取消了受学生欢迎,同时也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益的春游、秋游活动。还有的学校为了安全,体育课中的使用器械的项目不再进行,为了安全,学生在校午餐后,只允许坐在座位内“自由活动”,长期这样下去,学生的体质怎会不下降呢?这些情况的存在,显示出人们认识的误区,保护生命,并不是消极的防护和自我封闭。而是应该积极地培养孩子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所以“三生教育”,既要培养学生重视热爱生命,增强自我保护意识,还应该帮助他们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掌握更多的技能、技巧。

课文共包括三个内容:“天有不测风云”主要说明意外事故对人类生命造成的巨大伤害,如何避免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善于发现身边的安全隐患”强调要学会有意识地发现生活中的安全隐患,时刻在头脑中树立安全生存的观念。“积极应对各种危险”则是比较原则地概括一些自护知识。

学生的意外伤害在生活中是比较常见的,但在各地,意外伤害的种类和情况也不完全一样,考虑教材的普适性,本课仅是原则地提到一些内容,需要教师根据本地、本校的实际情况,补充相关知识。教学中可根据实际,多设置一些情景让学生辨别,对避免意外伤害的自护知识,也可以让学生分别查找资料,互相交流,还可以将收集到的资料编成自救自护知识手册。在本课教学时,还可以根据本地情况,补充关于应对某些自然灾害的技能,如地震、泥石流等。

在教学中,应始终注意培养学生树立自我保护的意识。自我保护能力是学会生存、学生自立当中的重要一环。保护自己,当然要依靠政府、社会,依靠周围的朋友,但是如果没有自我保护意识,那还不能说是学会了生存和学会了自立。我们应教育学生把自我保护意识放在第一位,在这个基础上,才能更好地争取社会和别人的援助。

(4)防范暴力侵害

本课是前一课内容的延伸,主要从如何面对生活中暴力伤害的角度进行生存教育。暴力本不应该表现在健康成长的学生身上,暴力更不应该出现在校园中,但当前校园暴力不但存在,而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校园暴力已经成为走向和谐社会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它的存在确实让人忧虑,令人深思。本课设计了三项内容:“机智面对暴力伤害”说明应如何应对校园及社会上的暴力伤害。“警惕性侵害”主要针对初中学生特点,说明在生活中应如何避免受到性侵害。“和谐校园拒绝暴力”说明了校园暴力给学生身心带来的伤害,拒绝暴力,建设和谐校园是每个学校的义务和责任。

教学中,关于校园暴力的问题,可例举现实生活中发生的校园暴力案例,引导学生分析产生校园暴力的社会、家庭和个人的原因,强调加强个人修养的重要性。

(5)学会逆境生存

本课主要是对学生生存意志方面的教育,因为有时候生存意志可能比生存知识和技能还更重要,让学生知道在碰到挫折和困境时应有正确的态度,并掌握基本的应对方法。本课包括三个内容:“生存与挫折”说明挫折是普遍存在的,了解挫折形成的原因。“直面挫折”引导学生如何看待挫折。“苦尽甘来”说明锻炼意志力,提高耐挫力,有助于战胜挫折,品尝苦尽甘来的滋味。

在进行挫折教育时,首先应该强调的是正确面对挫折,通常我们认为挫折不好,但也应让学生了解挫折往往也会成就人。可以列举古今中外名人因挫折成就成功的事例,从而激发学生抗挫折的意识和增长抗挫折的能力。除了提高对挫折的认识外,也需要帮助学生掌握一些有效的策略和方法。在进行挫折教育时,如果能主动地创设条件,让学生体验挫折,一旦挫折到来,由于有了挫折体验,思想压力不会很大,有了抗挫折的经验,方法也会多起来。这种体验,可以学校组织,也可以结合家庭教育进行。

3. 生活

生活教育以“树立正确生活态度,学习基本生活技能,追求幸福生活为主线”,根据这一主线,仍然设计了5课内容:

(1)好好做个人

中国传统文化认为,个体生命在诞生之初充其量只是一个自然人,这时期的人与动物没什么本质的区别,只有经过接受教育,知道并遵守一定社会规范要求,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也就是说,人的社会化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学会“做人”的过程。而到底应该做一个什么人,这是在做人过程中必须要回答的问题。

本课主要从三个方面阐述应该做一个什么样的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这是做人的基本要求,课文结合现实,提出了一些作为公民应具有的最基本的一些道德要求。“勇于担责”也是做人的重要的内容,我们不仅承担要承担个人、家庭的责任,更要有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做对社会有益的人”则是强调人除了要有道德,还应有一技之长,这样才能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这也是实现生命价值的基础。

(2)在和谐中生活

本课以“和谐”为主线,将规则、合作和环保意识的教育内容整合在一起。“遵纪守法是和谐人生的基础”说明在人的生活离不开社会,而遵守规则是社会生活最基本的要求,这也是作为一个公民最基本的义务。“正确面对竞争与合作”,说明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合作与竞争已成为我们生存的基本方式,作为现代公民,我们要学会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绿色生活每一天”说明了,选择绿色生活方式能够改善我们的生存环境,减轻地球的负担,也可以让我们享受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乐趣。

本课实质上是一种生活观的教育,生活观包括的内容很广,本课选取了现代生活应具备的三个基本生活观念的内容,有一定理论性。在教学中可以采用探究式学习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规则、合作、竞争、环保等问题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如果不这样做,又会怎样。在教学中,还要处理好知与行的关系,我们不仅要强调守规则,讲合作,重环保对于现代生活的重要性,更要引导学生将这些观念变成我们的日常生活行为,不能只是停留在对其重要性的认识。

(3)有智慧地生活

追求幸福生活,还必须具备基本的能力,根据“三生教育”的内容要求,并结合初中生特点,主要选择养成好习惯、学会理财,以及正确处理学习和休闲关系三个方面的内容。“好习惯助你成功”说明了好习惯对人生的重要意义以及中学生应养成哪些基本行为习惯。“钱该怎样花”介绍了一些理财的基本知识及基本原则。“学习与休闲”提出了闲暇时间的概念,说明闲暇时间也是生活的组成部分,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使自己的闲暇时间过得健康、文明。

智慧生活其实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本课只是选择了追求幸福生活应养成的最基本的生活能力,而不是智慧生活的全部内容。在教学中应让学生理解,好习惯、会理财,会休闲对于提高生活品质的重要性,从而能初步树立起生活需要智慧的观念。

(4)追求幸福生活

追求幸福生活是“三生教育”的终极目标和追求,我们不仅要关注个人的幸福,也应该关心社会、国家的幸福。本课内容主要涉及如何认识幸福,获得幸福的途径,理解个人幸福与国家的关系。“解读幸福的密码”从古今中外学者对幸福的理解,说明真正的幸福应包括物质的富足和精神的充实。“幸福就在你的手中”说明幸福生活要靠我们自己去创造。“家和、国兴是个人幸福生活的基础”是本课内容的升华,说明个人的前途和命运和国家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此,我们不仅要关注个人的幸福,也应该关心社会和国家的兴旺发达。

幸福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与人们的感受有着很大的关系,不同的人对幸福的理解是不一样的。本课的教学不是要告诉学生一个幸福生活的概念,而是引导学生对生活意义的思考,为实现自己心目中的幸福生活而努力。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很多学生对幸福的理解仅停留在物质和感官的享受上,如一些学生对幸福的理解就是好车好房,或是口腹之欲的满足,对这种情况,教师不能轻易全盘予以否定,因为幸福本身就包括了物质和精神方面的富足,但由于我们的传统文化历来有轻视物质追求和享受的倾向,使得很多教师在教学中不敢理直气壮地肯定幸福包括的物质层面,而一味强调精神的享受。这种和现实脱节的教育,培养出的学生只会是说一套做一套的伪君子。因此,我们在教学中,既要肯定物质的富足是幸福生活的基础,但又要引导学生,我们的追求不能仅停留在物质的层面上,毕竟物质的满足只能带来一时之快,而不能为人提供持续幸福的感受,只有追求有意义的生活,才是生命的价值所在。

(5)过有目标的生活

追求幸福生活是人一生的追求,但在追求幸福的道路上肯定会有挫折,会有倦怠,这就需要我们树立理想,志存高远,人生才会有不懈的动力。因此,选择了这一内容作为本书的结束课。本课包括三个内容:“人生要有目标”说明目标对人发展的重要性。“理想指引我成长”说明理想是人前进的动力,制定理想要切合实际,还要坚持不懈。“科学规划人生”说明人的一生是短暂的,但我们可以通过规划人生,在有限生命中实现人生无限的可能。

在理解理想对人生的作用时,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宜采取以古今中外名人的事迹材料来说明,让学生初步懂得理想对于人生的重要性,进而明白人生需要规划,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树立自己的近期或远期目标,并思考如何根据自己的目标及规划改善自己的行为,朝着自己的理想努力迈进。

二、教学策略

初中“三生教育”课程应以人为中心,以“三生教育”的理念为指导,关注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和个性差异,努力使每个生命都能得到适宜、充分、全面的发展,使课堂成为学生生命成长的乐园。在确定“三生教育”课堂教学策略时,应坚持以下原则:

1. 整合多元课堂教学目标

“三生教育”的综合性特点,决定了课堂教学不能仅以传授知识为唯一目的,而要促进学生在情感、意志、行为等方面的全面发展。我们在制定“三生教育”的教学目标时应注意以下因素:第一,依据学生现有的水平制定共同的目标和个人的目标。青少年的发展有一定的阶段性,既存在某些共同特征,也具有个体的差异。课堂教学目标的制定,既要关照全体学生的发展,又要兼顾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第二,教学目标的制定,既要考虑认知方面的目标,更要体现情感、意志等方面的目标。良好的课堂教学不仅应包括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培养,更重要的是通过丰富的课堂教学发展学生的主体性,通过课堂中多样生活的体验来习得适应社会的基本技能。第三,教师要依据自身的能力和水平确立能够达到的教学目标。

2. 感悟教学内容的人文内涵

“三生教育”是一门综合性的人文课程,我们的教育目的不是单纯地传授有关生命、生存、生活的已有知识,而是要把学生的创造力诱导出来,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和价值感。在教学中我们应做到:第一,加强书本知识与生活的联系。直面现实生活,关注学生在生活中的困惑和误区,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第二,引导学生自己去感悟、体验。感悟、体验是人类一种重要的把握世界的方式。只有通过感悟,内化为人的知识,才有真正的价值,只有通过体验,才有可能达到心灵的震撼和情感的共鸣。所以教师应善于挖掘教学内容的人文意义,走进学生的内心,引导学生积极体验,用心感受,用情感悟,师生在情与情的交融、心与心的碰撞中共同完成生命意义的创造和生命价值的提升。第三,加强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的联系。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知识、应用知识,从而感受知识的价值,提升人的价值。

3. 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三生教育”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课程,涉及到多学科、多领域的内容,这应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应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4. 营造民主宽松的教学气氛

上一篇:行测言语理解带解析下一篇:手术患者安全核查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