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管理组织形式

2024-05-09

安全生产管理组织形式(精选6篇)

篇1:安全生产管理组织形式

组织结构也就是一个组织的框架,可以把它看成一架机器,人们可以通过它而发挥各种作用以实现组织的目标,它说明在各个人和各个集团之间的正式关系,计划工作要依循这种关系来拟定行动路线,控制活动也要依靠这种关系把反馈信息输送到整个组织机构中去。由于各个人和各个集团之间的正式关系不同,也就形成了不同的生产组织形式。

在一个组织内部,管理人员对工人行使的权力有两种基本类型,即直线权力和参谋权利。这种权利关系的确认,就产生了相应的直线组织与参谋组织者两种基本的生产组织形式。随着管理科学的不断发展,无论组织结构如何复杂,组织形式怎样更新,都是建立于以上两种基本组织形式的基础之上的。下面详细阐述一下这两种基本的组织形式:

(一)直线组织。在这种组织中,直线权力将赋予上级指挥下级工作的权利。实质上就是一种下命令的关系。这种命令关系从组织的最上层一直延伸到最下层,叫做命令链,

作为命令链中的一个环节的管理人员,有指挥下级工作的权利,但他们又受到上级管理人员的指挥,每个管理人员都是按“直线”向上级汇报工作而且都是直线组织的一部分。

(二)参谋组织。在企业中,参谋组织属于支援性的机构。它们为直线组织提供建、支援、分析和主张。从性质上说,参谋权力是顾问性或服务性的。具有参谋权利的管理人员可给直线管理人员提出建议或提供服务。它的主要职能就是减轻上层管理人员的负担。由于企业规模不一样,管理业务繁简有别,因此就产生了两种不同的参谋形式,个人参谋和专业化参谋。

1、个人参谋。指直线管理人员聘请个人助理来减轻其作业负担。助理只起到单一的参谋职能,没有任何的直线权力。因此,一定要把经理助理与助理经理区别开。经理助理是经理个人的助理,它从经理处得到执行任务所必需的权利,这种权利是相对的和短暂的。他常常没有专门的职能可以行使,其职能是随着被指派的工作任务而变化的。他也没有规定的固定的权力,而仅仅只有被指派的工作任务而变化的。他也没有固定的权力,而仅仅只有完成委派的工作任务而变化的。他也没有固定的权力,而仅仅只有完成委派的某项工作的权力。经理助理只能作为上级的个人代表。而助理经理则完全不同,他不是参谋,相反他属于直线权力的一部分。下级通过他向总经理汇报工作,总经理不在时,他还可以承担总经理的职务及权力,他负有相当稳定的和明确的责任。

篇2:安全生产管理组织形式

秦贵信

吉林省牧业管理局吉林长春 1300

21摘 要:本文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20多年来农村经济发生的新变化和出现的新局面为背景,对农村畜牧业发展面临的生产组织形式和生产管理方式上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梳理,并与一些发达国家的有关情况进行了对比。从扩大饲养规模、改变畜禽饲养方式、畜牧业的企业化和产业发展、畜牧业生产合作和协作组织建设以及市场信息体系建设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创新性的建议。

关键词:生产组织形式;生产管理方式;分析和梳理;创新性的建议

1引言

上世纪70年代末,在我国农村开始实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有效地解决了当时在劳动报酬制度、生产要素流动和生产组织管理等生产方式上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生产力的解放,使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得到了迅猛地发展。畜牧业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也一直保持着很强的发展势头。尤其是在近几年的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以及市场导向作用下,畜牧产业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趋凸显。在许多省(市、区)畜牧业在农业(农、林、牧、副、渔)总产值中的比重已达到或接近50%,成为农村经济和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根据世界一些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历史和经济发展的规律以及我国目前的经济现状、发展趋势和资源条件,畜牧业仍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发展畜牧业将是增加农民收入、壮大农村经济和促进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然而,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入世后市场环境的巨大变化,现行的以农民家庭为主要生产单元的微小规模独立经营的畜牧业生产组织形式和以庭院饲养、散放散养为主的原始粗放的生产管理方式已很难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新形势以及农牧业生产社会化的发展要求。与时俱进地推进生产组织形式的创新和生产管理方式的转变,尽快提高农村畜牧业生产的规模化程度、企业化程度、产业化程度和现代化程度,是我们目前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而迫切的任务。

2国内外畜牧业生产组织形式及我国牧业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虽然畜牧业的总体生产规模和生产单元规模不断扩大,畜禽饲养的集约化和科学化程度显著提高,大型的畜牧业企业和产业化体系建设有了较快的发展,专门从事畜产品运销的组织和经纪人队伍不断地形成和壮大,但是,我们目前的生产经营组织形式、生产管理方式和产品的市场流通体系总体状况与入世后的经济大环境以及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仍有相当大的差距。这些方面存在的问题将是限制我国畜牧业发展的关键所在。

从畜禽饲养方式上看,传统的、家庭庭院式的小规模分散饲养仍然是畜牧业的主体。一些原始粗放的散养、放养饲养方式在广大农村普遍存在,这样的饲养方式,一是小规模的各自为政和传统的粗放经营观念不利于畜牧业生产的规范化管理和畜产品规格化的控制;二是分散无序的生产不便于现代化技术和机械化的实施,也不利于新技术的快速推广;三是畜禽的饲养环境和人的生活环境在空间上无法分离,一些人畜共患疾病,如:口蹄疫、禽流感、布氏杆菌病、猪囊虫病等,容易在人畜间形成交互感染,而且,由于畜禽饲养的卫生环境无法控制,其它一些传染病的防疫也非常困难;四是由于饲养环境不能独立隔离,畜禽随时接触和摄入到人们生产和生活排放和废弃的一些有毒有害物质,从而影响到畜禽的健康和畜产品的卫生安全;五是人的生活场所过于靠近甚至被包围或重合在畜禽生产场所之中,畜禽饲养过程排放的粪便等废弃物严重污染人生活环境中的空气、水体和土壤,直接影响到人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从畜牧业生产的组织程度看,大多数畜禽养殖业的生产者还在无组织的状态下进行生产,以农户为单元的独立经营分散饲养仍然是目前畜禽生产的主要组织形式。在大部分地方,养殖业的合作和协作组织还没有广泛地建立起来。已经建立的一小部分畜禽养殖行业协作组织,在组织规模和组织程度上还远远不够,在协调生产、开拓市场和维护行业从业者利益方面所应起的作用也还没有真正发挥出来。以大型企业为“龙头”形成的“公司+农户”式的畜牧业产业化生产体系在现阶段是一种比较适宜而且有效的畜牧业生产组织形式。但是,目前在一些这样的产业化体系中,尤其在新建初期的产业化体系中,公司与农户之间的风险分担问题、利益分配问题、相互负责守信问题,以及龙头企业的资金短缺问题常常影响体系的健康运行。从畜产品的流通状况看,现代化的市场信息系统还没有真正地建立起来,市场体系不够开阔、不够通畅,在沟通、衔接和调整畜产品供求,促进畜牧业发展方面起的作用远远不够。想买无货源,想卖无市场的情况还经常出现。畜牧业生产与畜产品市场之间尚未形成一种稳定的连接关系,生产者在制定产品种类、产品规格、产出时间等决策时常存在盲目性,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畜产品价格波动幅度较大,而且波动周期较短,影响了畜牧业的稳定发展和效益的提高。

欧美等一些经济发达的国家,由于其市场经济发展的历史比较长,生产者和经营者的资本积累、技术资源和管理经验都比较丰富,而且畜牧业生产的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商业化和组织化均已发展到了相当高的程度。零散的、以自给自足为目的的畜牧业生产方式在这些国家几乎不存在了。他们的畜牧业生产和经营,基本上都是以具有一定规模的牧场和不同形式的公司为单元进行。而且,这些单元随着生产专业化和集约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其规模有不断扩大的发展趋势。美国自上世纪后期,养猪业规模结构的变化就反映了这个趋势。1975年美国养猪场的数量大约为70万个,到1996年下降到16万个,而在同一时期猪场的平均饲养头数却有了相应的增加,并且超大型养猪场的数量明显增加。1996年,美国前40个最大的养猪企业拥有170多万头母猪,大约为全**猪总数的三分之一,其中最大的一家猪场养了25万头母猪,另有5家公司的母猪饲养量超过了10万头。

欧洲畜牧业企业生产经营的规模总体上看不如美国那样大,以家庭牧场式的方式进行生产的比较普遍。然而,牧场的生产经营并不是很独立,它们自身很少直接将产品推向消费市场销售。多数牧场往往都是按市场的有关机制,通过合同契约的方式与大公司或大的加工企业形成密切的“大公司+牧场”产业化经营关系,以这种形式将规模较小的一些牧场组织起来,进入大市场、大流通、大的经济循环。

发达国家畜牧业的另一特点是生产者和经营者都按其从业的领域,组成不同类别和不同层次的民间专业生产和经营的行业协作组织,如:养猪协会、养禽协会、肉牛协会、养羊协会、奶业协会等等。这些组织在维护行业内部的生产经营秩序、协调行业与社会及政府之间的各种关系、参与有关政策和标准的研究制定、沟通市场信息、组织产品销售、维护行业组织成员的权力和利益、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等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经过长期的运行磨合,生产经营者、行业组织、政府之间已互相适应,而且,在国际贸易中也扮演重要角色。这类行业组织在解决国际贸易的争端和摩擦,如:解决倾销、壁垒等问题时所起的作用是政府和任何单个企业所不可替代的。

美国之所以成为全球农产品生产和出口超级大国,除了得益于其先进的技术和雄厚的经济实力外,还与这些协会和组织的作用是分不开的。各种协会组织除了协调国内的生产经营外,还向国外派驻分支机构和专门人员宣传推销产品、开展售后服务。并且,与美国农业部农产品出口服务中心(Foreign Agricultural Service)一起,收集、整理、分析世界各地有关的农产品生产、市场供求以及相关政策的调整变化信息情况,为其国内农牧业生产规划和产品结构形成和调整以及其市场流通提供极为有效的服务。例如,美国大豆协会、谷物协会、种子贸易协会、肉类出口协会、家禽协会、种畜基因出口等组织在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都设有分支机构,而且,它们的宣传、促销、服务等活动开展得非常活跃,这些工作的有效开展,大大促进了美国农畜产品在国外市场的销售。

欧洲由于其生产企业的规模相对于美国而言要小一些,生产经营者对协作组织(合作社、综合体、协会等)的依赖程度显得更直接、更具体和更紧密一些。协作组织不仅直接参与产品质量管理、产品价格的制定及产品市场的开发,而且还开展技术的研究开发、信息传递和咨询服务等工作,并参与政府有关农牧业生产经营方面政策的协调制定工作。例如,荷兰的养猪、养牛和养禽等协会组织在产品销售过程中,提取一部分经费委托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进行科学技术研究,解决一些共同性的科学技术问题。农民的行业组织与政府的有关机构积极配合进行新科学技术和科技成果的推广和传递工作。国家和地方政府在制定一些农牧业政策时都会通过协会组织征求农民或其他农牧业生产经营者的意见,协调有关的利益关系,解决制定政策过程中遇到的一些矛盾和问题,使政策能够得到更有效地执行。

3畜牧业生产组织形式创新和生产管理方式的改善

在畜牧业生产单元的规模、生产方式及生产组织机制等方面,我们与一些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差异。尽快地按照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并借鉴发达国家的畜牧业经济发展经验,对畜牧业的生产要素进行科学地整合,扩大生产单元规模,加强畜牧业的企业化

和产业化建设是目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村经济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3.1 扩大饲养单元的规模

要在目前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农业劳动力从土地中向外转移过程中,按照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通过制定适宜的土地流转政策、优化利用集体资产和社会信贷等措施,因势利导,进行农村生产要素的再整合,促进农民在从业内容上的分化。积极地倡导和支持农民从原来小而全的自给自足的生产经营向专门化和规模化生产经营方向转变。改变原来那种“一户几头猪、几只鸡”的家家户户养畜禽的畜牧业发展理念,鼓励一部分农户成为专门从事某种畜禽生产的专业生产者。在一些资源和环境具有适合于饲养某种畜禽的特点,并且有一定生产基础的农村社区(村屯或乡镇),可以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和组织机制将其建设成为某种畜禽饲养比较集中,既有专业化特色又具较大规模的畜牧业生产专业区域,以其地域的比较优势来推进畜牧业生产的专业化和规模化发展。

3.2 改变畜禽饲养方式

要按照现代畜牧业生产的规范要求,并根据目前有关方面现有的条件情况,采取有效措施大力推进农村畜禽饲养方式的改变。要通过法律的形式对一些不科学、不卫生、不安全的原始粗放的饲养方式加以制约。要加强饲养方式科学化的宣传,积极引导养殖农户实行舍饲圈养。并在土地征用和贷款等方面实行一定的优惠政策,鼓励和支持农户在远离村屯的地方建设规模大、防疫条件好、适合于现代化生产的畜禽圈舍,形成畜牧业生产的专业化小区或家庭牧场,实现人与畜禽在生活空间上的分离,促进畜牧业生产的集约化、现代化和与国际畜牧业生产规范的接轨。

3.3 加强畜牧业生产的企业化发展及产业化生产体系建设和完善

要积极地创造条件吸引社会多方面的资金向畜牧业产业化建设投入。积极倡导、鼓励和支持各种所有制形式的资本参与畜牧业企业的组建和产业化体系的发展。各级政府都应制定有利的政策大力扶持畜牧业产业化体系的发展,在目前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环境条件下,努力为龙头企业的建设和发展以及养殖基地农户的生产搞好协调和服务。龙头企业和农户都应充分认识到自己在产业化生产体系中的作用、地位、义务和权力,认识到彼此之间的依赖关系。在生产、经营、管理等环节中,做到既为自己负责也为合作对方负责;在风险的分担和利益的分配上,做到公平合理;在理性、理解、诚信的基础上,努力建立科学有效的畜牧业产业化运作机制。总之,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推进畜牧业产业化健康快速地向前发展。

3.4 加快畜牧业生产合作和协作组织建设

要提倡畜牧业生产和经营者在自愿的基础上建立和扩大合作社、行业协会等不同形式的生产经营合作或协作组织,并不断强化它们的功能。努力使这些组织在组织产品生产、维护经营秩序、规范生产技术、协调产品流通、优化行业服务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通过这种形式把分散独立、规模微小的畜牧业生产经营单元有序地组织起来,达到大型集约化畜牧业的生产效果。使我们的畜牧业在以农户家庭为主要生产单元的情况下,也能够适应入世后参与

国际大市场竞争的要求。

3.5 努力建设市场信息体系

入世后畜产品的市场空间急剧增大,市场的变化将非常复杂,畜牧业生产经营对信息的依赖将显得十分突出。生产经营的决策需要依靠信息,产品的市场流通也离不开信息。信息收集、传播的广泛程度和快捷程度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生产经营的成败。所以,各级政府、有关部门、牧业企业及农户都应关心、重视和支持畜牧业市场信息体系的建设。应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快电子信息网络体系建设,要把信息终端连接到基层、企业、农户。要广泛开展一般性信息网络使用技术的普及教育,使更多的生产经营者都能够掌握索取和传送信息的基本技能。另外,还要不断地培育和扩大专门从事畜产品市场流通业务的经纪人队伍。充分发挥他们在沟通供求关系、建立产销连接中的重要作用,为在新环境条件下畜牧业的大发展提供流通服务。

作者简介

篇3:安全生产管理组织形式

1 烟叶生产组织形式现状

1.1 种烟专业户(大户)

种烟专业户(大户)是指种烟面积在0.67~6.67 hm2,以家庭自有劳动力为主要劳动力的烟叶生产组织形式。云南省主要有职业烟农和烟叶种植租赁承包专业户。

1.1.1 职业烟农。

文山州砚山县小舍姑村,在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不变的基础上,针对土地资源丰富、种烟规模小、种烟发展潜力较大,但地块破碎、分散,埂多、路多、路窄,既占用了大量的土地资源,还不方便耕作,尤其是机械作业难以实施的现状,积极争取地方党委、政府的领导和支持,采取政府领导、烟草主抓、部门配合、烟农参与的机制,对小舍姑片区进行调查摸底,按照科学规划、统筹安排、综合配套、完善体系、发挥整体功能的思路,推进土地倒埂、复埂整理和重新划分,使烟农土地由分散变为集中;实施烟水、烟路、烤房、农机等综合配套建设,有效改善烟叶生产条件,规划建设1 453.33 hm2基本烟田。在此基础上,推行合理轮作、连片种植、规模化生产和统一育苗、统一机械、统一技术、统一物资配送、统一培训、分户经营的“五统一分”生产组织形式,有效提高了烟叶生产组织化程度和整体水平。玉溪市青龙镇、大理州宾川县、丽江市永胜县等地积极探索通过土地整合,培育职业烟农和以职业烟农为中心的烟叶生产互助合作形式,都是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充分尊重农民意愿,采取租赁、互换、转包、转让、合作等形式,整合土地资源,激活土地要素和人力要素,释放烟叶生产活力。

1.1.2 烟叶种植租赁承包专业户。

其经营形式是种烟能手在自有土地基础上,租赁、互换部分土地,自主经营,户均种植面积一般在0.67~3.33 hm2;也可以租赁承包专业户为中心,联合6 666.67 m2左右的种烟农户,一户带多户,形成种植生产单元,统一技术,统一操作,连片种植,分户经营,农户之间以换工的方式互相帮助,合理调节劳动用工。这种生产经营形式,烟农部分土地自有,管理简单直接;农户之间协商土地租赁、互换,土地流转相对容易;每户种植规模比较适宜,劳动力以自己为主,雇工较少,费用低,是一种较为符合当前农村生产力发展规律的有效组织形式。曲靖市罗平县罗雄镇、宣威市热水镇等地,充分发挥烟草扶持、政府引导作用,在计划、物资、技术、设施配套等方面对租赁承包专业户适当优先和倾斜,有效促进了租赁承包专业户的发展,发挥了规模种植效益,降低了种烟成本,提高了烟叶生产整体水平。这种形式,通过能人牵头、大户示范,带动土地合理流转,实现了以大带小、共同增收致富。培育扶持发展适度规模专业种植户,引导鼓励把撂荒地、分散土地、劳动力短缺农户的责任田租赁、转包、互换给种植专业户,达到了农田不撂荒、分散地块变为连片种植的目的,有效解决了土地不多人人种、规模不大效益低的状况,盘活了土地资源,激活了人力要素,让种烟能手通过规模种植,实现规模效益、烟农增收和烟叶生产发展。

1.2 专业合作社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农村经济的体制创新[3],是解决传统小生产与大市场对接问题的一项有效举措。云南省主要有股份合作社和烟叶种植管理服务中心。

1.2.1 股份合作社。

曲靖市师宗县红土村、楚雄州禄丰县西河村和红河州弥勒县路体村等地,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有关规定,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鼓励和引导烟农自觉自愿地组织起来,以土地入股,组建烟叶种植专业合作社统一经营管理,将家庭经营的个体劣势转化为群体优势,在更大范围、更广空间优化配置资源,降低成本、提高收益、共享成果,通过联合、协作,取得了“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实现了烟农收益的增加。

1.2.2 烟叶种植管理服务中心。

它是建立在烟农土地使用权属不改变、烟叶生产经营权不改变的基础上,烟农依照加入自愿、退出自由、民主管理、盈余返还的原则,按章程进行共同生产经营、服务活动的互助性经济组织,是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一种。楚雄州法邑村和马街村以独立核算的方式建立管理服务中心,通过管理服务中心集中采购烟用物资,为烟农提供有偿专业化服务,实现了统一物资配送、统一生产管理、统一农事操作,促进了实用技术的落实到位,提高了工作效率、工作质量和烟叶整体生产水平,降低了生产成本,增加了烟农收益。这种形式,将家庭经营的个体劣势转化为群体优势,实现了烟叶生产资源在更大范围、更广空间的优化配置,提高了烟叶生产的综合效益。管理服务中心实行“两统一分”。“两统”即村民小组管理服务中心把基础设施、公共资源统一起来,把烟叶生产过程统一,对种植农户实行统一种植规划、统一机耕、统一供苗、统一技术措施、统一植保、统一工场化烘烤。“一分”是把烟农能自理、技术和劳动强度大的生产环节由农户自我投劳、自我管理;其余环节分户操作。既放大“统”的功能,用活了烟叶配置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又激活烟农“分”的作用,提高烟叶生产整体生产水平,促进烟农减工增效。

1.3 家庭农场

家庭农场是发展现代烟草农业、创新的生产组织形式之一,能够有效地实现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经营。家庭农场是指种烟面积在6.67 hm2以上,以家庭自有劳动力为主要劳动力的烟叶生产组织形式。楚雄州新柳村、曲靖市海嘎村、保山市大黑山村等地,在依法自愿的基础上,协调整合连片种植土地,由业主竞标租赁承包,实行烟叶生产农场式经营管理,取得了初步成效,明显提高了烟叶生产机械化作业和专业化水平、工作效率和质量,初步实现了减工降本、提质增效。在有集体土地和能够实现土地以合理价格流转的地方,扶持发展6.67 hm2以上规模的农场式经营方式,能够实现烟叶生产的规模化种植和集约化经营。

2 存在的问题

2009年,通过政策引导、示范带动、算账对比,普遍推行专业户种植模式,引导组建专业合作社,探索农场式经营,全省发展种烟专业户25.9万户,种烟面积逾23.87万hm2、占全省种植面积64%;家庭农场713个,种烟面积6 666.67 hm2,占全省种植面积1.78%;专业合作社993个,种烟面积3.65万hm2,占全省种植面积9.75%。全省户均种烟规模7 733.33m2,比2008年提高了4 000 m2,烟叶生产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目前,云南省烟叶生产组织形式仍处于较低水平发展状况,不太适应现代烟草农业发展的需要。主要表现为:一是烟叶经济价值不高,而农民对土地依赖性较强,致使土地流转成本较高。二是家庭农场生产成本大大升高,增加了土地租赁费用、雇工费用等,而生产管理粗放、自然灾害等因素也限制农场收益。三是专业合作社多由村委会领导成立,数量偏少,规模偏小,活动不规范,管理漏洞较多。这种较低水平的烟农组织现状,目前还难以有效构建烟叶生产方式转型的现代经济社会基础。

3 发展对策

3.1 政策引导

烟草行业具有国家垄断的特殊性,因此国家的政策会对烟农的行为产生巨大的影响。一是制订优惠扶持政策,加大生产激励措施。如在烟叶种植计划、烟用物资、生产技术、设施配套等方面向种植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适当优先和倾斜等。二是积极整合多方力量,推动土地流转。按照“效益驱动、大户带动、政策推动”的思路,遵循“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通过政府引导、部门组织、农户参与,租赁或置换土地,签订租赁或置换土地协议,约定双方权利和义务,推动土地向种植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有偿、有序流转。三是建立风险防范机制,降低经营风险。在灾害投保的基础上,建立“政府主导、烟草补贴、烟农投保、保险运作、州市统筹、滚动使用”的基金式保险体系,提高赔付额,按生产阶段实际受灾情况理赔,切实减轻烟农规模化种烟后顾之忧。

3.2 科技支撑

加快现代烟草农业建设,夯实烟叶原料保障基础,核心和关键支撑力是科技创新与进步。一是充分发挥云南省烟草农业科学研究院和烟叶生产技术中心在全省烟草科研和技术创新中的“引领”和“骨干”的作用,紧紧围绕全省烟叶生产发展的实际,开展实用技术研究和关键技术、共性技术研究攻关及技术推广,为烟叶生产自主创新提供技术支持。二是加强烟叶科技推广网络服务体系建设,建立专业化、信息化、规范化的科技推广网络,有计划、有步骤地对技术人员和烟农进行培训,提高技术人员和烟农的整体素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充分发挥科技对烟叶生产发展的促进作用。三是集成技术推广应用[4]。紧紧围绕“稳定规模、优化结构、突出特色、提高质量”的烟叶工作重点,集成实用技术配套推广,构建烟叶生产标准化体系,提升标准化生产水平,改善品质,提高单产和效益,进一步彰显云南烟叶“清甜香韵”风格特征。进一步研发与推广先进实用、易于推广的烟用机械,大大提高机械化作业率。通过专业化服务,把烟农从技术难度高、劳动周期长,管理风险大的生产环节中解放出来,切实解决烟叶生产强度大、费工费时问题,提高技术到位率,实现减工降本、增产增收、提质增效。

3.3 管理保障

适度规模是现代烟草农业的主要标志之一。一是随着烟叶生产规模的扩大,一家一户的粗放型管理已完全不适应需求,推行市场化、专业化服务,最大程度降低劳动力成本,提高土地产出率,增加农场主、合作社理事长等收益。二是随着烟叶生产规模的扩大,经营风险不断增加,需建立质量保障体系,强化生产经营和财物管理,降低生产经营成本。

参考文献

[1]王元英,董国智,陈江华.现代烟草农业学术论文集[C].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128-131.

[2]邱军,王先伟,李晓,等.对我国烟叶农场化生产的思考[J].现代农业科技,2007(20):137-138.

[3]王丰.对发展烟叶生产合作经济组织的思考[J].中国烟草,2008(11):61-63.

篇4:安全生产管理组织形式

关键词 烤烟;烟叶生产;烟农增收

中图分类号:F426.8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4)10--2

1 实现烤烟适度规模种植

要大力宣传当前国家对烤烟种植的惠民政策及地方政府对烟草产业的投入政策,改变当前烟农较为零星分散、单家独户的小作坊种植模式,鼓励个人集资兴办农场,引导农民扩大种植面积自办农场,培养一批具备一定规模的种烟大户、种烟专业户及家庭农场,实现适度规模种植,促使烤烟种植从分散向规模发展转变、从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并在政府的帮助和引导下,促使农村土地以互换、转包、租赁等方式进行流转,让有管理能力、懂生产技术指导、有烤房群及配套有中小型农机具的大户和专业户、家庭农场成为种烟主体,确保流转后的土地具有一定规模和相对集中连片,并在10~15年之内得到固定和保护。因此,要把培养种烟大户、专业户和家庭农场作为一个突破口,在政策引导、技术扶持、烟用物资补贴、自然灾害赔偿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给予优惠和照顾,使他们成为烤烟种植的主力军,以稳定烤烟种植规模。

在实现烤烟生产规模化种植的同时,还应考虑种植烟地块的条件及当地的自然条件。要改变当前按计划下达分配种植任务的模式,让那些不适宜种植的地方退出种烟。让自然条件好、光照足、土地肥力好、地势较平坦且相对集中连片、利于中小型机械操作的地区尽量种烟。相关政策向这些生态条件优越、基础设施完备的地方倾斜,以保护基本烟田规划,为烤烟生产稳步发展奠定基础。

2 探索使用权归烟草企业的中小型烟叶种植基地

当前的烤烟生产组织形式,多为单户种植和人畜作业,烤烟种植零星分散。同时,农村青壮年因外出打工致使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种烟队伍老龄化现象突出,加上种烟比较效益不明显,烤煤价格大幅上涨等因素的影响,导致烟农种烟积极性不高;更由于种植烤烟劳动强度大,耗费时间多,生产周期长,技术含量高,以至于在目前形势下许多烟农不愿再种烟。此外,烤烟生产受自然气候条件的制约和影响较大,特别对以干旱、冰雹为主的自然灾害的抵御和防范能力较弱。一旦发生严重自然灾害,烟农将损失严重,甚至会连生产垫本都难以收回;再加上收购中可能会受烟叶市场因素的影响、收购政策产生的波动,也会影响烟农收益,使烟农种烟积极性受挫。所有这些因素,导致烤烟种植规模极不稳定,面积逐年下滑,种植区域逐渐萎缩。以本站辖区为例,烤烟种植最高年达2 197户、1 166.7 hm?,至2014年仅为424户、333.3 hm?。

因此,在有条件的烟区,要积极探索使用权归属于烟草企业的小、中型烟叶种植基地。由烟草公司、烟叶站点作为生产、收购主体,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界定适宜种烟的区域和地块,将烟农的土地进行租用,并因地制宜建成多个具有一定规模的烟叶种植基地,明确较长的租赁时间。同时,可返聘出让土地的烟农到基地内打工,或通过劳动力入股等形式加入相应的专业服务队,由基层站点人员负责烟叶生产的组织实施,确保规范化生产措施的落实。在此基础上,与烟草工业企业密切联系,将种植基地纳入烟草工业的基地单元建设,整合相关投入补贴资金,夯实和巩固基础设施建设,使投入的大额扶持性资金能在较长时间内持续发挥作用。同时,由烟草工业企业派员参加烟叶生产的组织和指导,按工业需求来安排原料生产,结合当地土壤及气候条件,立足烟区生态形势,依靠科技创新,开展好品种选育和改良、大田移栽及精细化管理等各项具体工作。在烟叶收购中由烟草工业企业直接派人参与或组织烟叶收购,减少中间环节,实现原收直调,形成“基地共建、生产共抓、资源共享、品牌共创、发展共赢”的工、商合作新机制。

3 抓好烤烟集约化生产和专业化分工

烤烟生产作业环节多、协作关系复杂、季节性强。烟叶从生产到收购,要经历土壤改良、烟田冬翻晒垡及育苗、烟田预整、移栽及大田中后期管理、烟叶烘烤、分级扎把到烟叶交售等环节,造成用工多,需工日数大,效益较低。以烤烟育苗为例,若由烟农自行负责育苗,育苗期长达2个多月,不仅费工费时,且烟苗质量参差不齐,品种纯度更是难以保证。近年来,按照“矮育高用”的原则推行集约化育苗、商品化供苗,缩短了育苗时间,确保移栽节令,降低了烟农的生产成本和劳动强度,烟苗质量也得到进一步提高。

由此可见,规模化的生产必然产生专业化的分工。应依托现有的烤烟生产合作社及当地村委会的力量,成立相应的专业服务队(育苗、机耕、植保、烘烤、预检或分级、运输等专业服务队),形成专业化分工、集约化经营的有效形式,为烟叶生产主体提供规范化的生产技术服务,把烟农从劳动强度大、技术要求高的环节中解放出来。对现有烤烟辅导员的管理、使用及技术指导业务也整合到烟农合作社及专业服务队中,以加强对专业化服务队的有效管理,相关生产投入和补贴尽量倾斜专业服务队,确保专业服务队应得利益最大化,使其最大限度地提升服务水平,减少烤烟生产劳动投入和劳动强度,达到“减工降本、提质增效”的目的。

总之,转变烟叶生产组织形式是烤烟生产的发展方向和奋斗目标,是促进烟农增收的基本途径,也是烟叶生产稳步发展的客观需要。在工作中,要通过政府引导,采取土地入股、农户互帮互助等方式,推进土地正常有序流转,促进规模化种植,形成以种烟大户、种植专业户、家庭农场及种植合作社等多种烟叶生产组织形式为主导的种植格局。并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努力开创烟叶生产组织形式工作的新局面,提高烤烟种植的组织化程度,促进合理的区域化布局和专业化生产,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新形势,确保转变烟叶生产组织形式的各项工作扎实有效推进。

篇5:安全生产管理组织形式

场会上的经验材料

新兴煤矿是集团公司主力矿井之一,现有职工6570人,女职工482人。几年来,我们紧紧贴近安全生产的实际,充分发挥女工家属和协管小组的自身优势,不断强化安全协管工作,有力地推动了全矿安全形势的稳定发展。

一、突出灵活性,发挥情感优势

实践证明,企业安全生产的基础在于职工的自主保安意识,而提高职工的自主保安意识教育是关键。我们根据每个阶段安全生产形势的不同特点,创新安全教育形式,充分发挥女工家属的情感优势,使安全协管教育入耳入心,常做常新。

在诸多安全教育活动中,寓教于乐的形式是职工最容易接受的最佳形式之一,它能使职工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在欢声笑语中提高自主保安意识。为此,我们不断调整思路,创新载体,使安全协管工作更加贴近一线职工、贴近安全生产。新兴煤矿协管组织动脑筋、想办法,为使安全教育不乏味,又易接受,别具一格的开展了富有女工特色的安全教育活动,让职工在寓教于乐中受到启示和接受教育。开展了“牵手安全”夫妻安全知识竞赛、“与安全明星面对面”交流会、安全教育流动课堂、安全知识进区队进家庭、“安全话语温馨提示”、班前安全小故事等活动,组织各类安全演讲会、座谈会、知识竞赛、安全文艺演出、安全幸福家庭评选、发安全信、送安全卡、绣安全心声、举办安全漫画展等活动并在活动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安全教育形式,收到了较好的教育效果。安全教育天天讲,但最能打动职工心灵的是发生在身边的人和事。为教育和感化职工,矿女工委每年坚持组织一次伤残人员、伤亡职工家属报告会或以“安全心声”、“生命的嘱托”、“珍爱生命,关注安全”为主题的演讲赛等活动,并通过报告会以及组织报告团巡回宣讲等形式,让她们讲述因违章作业导致事故给自己和家庭造成的后果,提醒职工切忌重蹈覆辙,收到了震撼心灵的教育效果。2009年9月我们举办了全矿“筑牢安全第二道防线”演讲比赛,并在此基础上选拔出了优秀演讲员到各大班前进行巡回报告。每场报告台上如泣如诉,台下一片哽咽。有的职工留言:“教训必须接受,悲剧不能重演,我们再也不能违章蛮干拿自己的生命和老婆孩子的幸福当儿戏”。这种殷殷夫妻情、拳拳父母愿、深深儿女盼,呼唤安全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到生产采区送温暖是我们多年来始终坚持并已经形成制度化、经常化、规范化的活动,深受一线广大职工的欢迎。为把这项活动搞的更加活跃,更受广大职工的欢迎,协管小组不断拓展外延,丰富内涵,使这一活动不断焕发出新的活力。一是用亲情感化职工。亲属在日常生活中充满温情的督促和规劝,能使职工轻松自然地接受,达到入脑、入心的教育目的。为达到这一教育效果,协管小组坚持每月在井口组织一次“亲情三送保安全”活动,即母亲送儿子、妻子送丈夫、姑娘送恋人,嘱咐一句安全寄语活动。定期组织一线职工家属及子女到亲人所在区队开展“情系安全欢乐家庭”联谊会及送温暖活动。为发挥家庭在安全教育中的作用,协管小组每年在父亲节,举办“安全点亮生产,父爱凝聚幸福”安全联谊活动。儿女们对父亲深深的爱和衷心的祝福,激励父亲更加坚定地承担起对家庭的责任。职工与家人的心紧紧地连在了一起,收到了较好的教育效果。协管员在活动中与他们拉家常,了解他们的安全生产和家庭生活状况,嘱咐他们要搞好自主保安,按章作业,别让亲人牵挂。

二、坚持持久性,发挥阵地优势

井下作业环境特殊而繁杂,要实现安全生产,方方面面的安全宣传与教育固然重要,但女工家属为职工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让职工吃好、休息好,没有思想负担,坚持嘱咐安全,更是保证职工高高兴兴上班,安安全全回家的必要条件。因此,我们充分发挥女工家属在家庭中的特殊情感优势,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竞赛活动。如,争当“安全好后勤”、“贤内助”、“好矿嫂”、“安全光荣家庭”竞赛,“三管三不让三个比一比”、“三嘱咐、两询问、一把关”、“四保证、四不让、四个比一比” 等活动。为进一步推动“安全好矿嫂”、“争当安全好后勤竞赛”活动的深入开展,我们根据家属感情细腻的特点和职工工伤后受害最深的就是妻子这一现实,坚持每月召开一次“三违”人员家属座谈会、夫妻话安全座谈会,及时向她们通报职工违章的情况,分析职工违章的原因及其危害,引导她们从职工违章作业的教训中意识到自己的责任,从而用家属的亲情与温情吹好安全枕头风,不断提高职工的自主保安意识,使他们把正规操作变成自觉行动。

为了让广大女工家属进一步了解丈夫艰苦的工作环境,自觉强化当好安全好后勤的自觉性,新兴煤矿女职工协管委组织矿工家属开展“走千米巷道,知亲人艰苦,保亲人安全”、“下井一日知艰辛,升井当好好后勤”和家庭亲情筑安全、亲人安全互保活动。尤其组织亲人在井下工作的女工家属到亲人的工作面进行“参观”、送温暖活动。由于井下环境又苦又累又脏,许多职工脸上布满灰尘,有的家属来到自己亲人的身边竟辩认不出来。六井吴成的妻子候淑琴,在女职工协管小组的组织下来到了丈夫的工作面,当丈夫走到她跟前,冲她嘿嘿直笑时,她竟怀疑此人有精神病,惊慌的连连后退。当丈夫亲切的喊叫她的名字时,她才听出是丈夫的声音。她走到丈夫跟前看到丈夫穿着湿漉漉的工作服,满脸的灰尘,手里还拿着沉重的生产工具,她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不顾一切的扑到丈夫的怀里哭了起来。通过情感教育系列活动,广大女工家属对井下职工的工作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煤矿的安全工作有了新的认识,积极争当安全协管好矿嫂的热情和积极性也日益高涨起来。广大女工家属自觉地与从事井下工作的亲人签订了母子、夫妻安全公约,家庭安全承诺书等,从而更好地将夫妻情、父母心、儿女愿融合在了一起,把安全生产的责任落实到了家庭,形成了家庭促安全的强大攻势,形成了人人为安全勤嘱咐、勤询问,家家共把安全关的新局面。

三、增强实效性,发挥组织优势

万事人为本。只有充分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才能使协管工作更具有活力。女工、家属协管工作是群众安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充分发挥女工、家属协管组织的作用,明确责任,加强管理,年初下发了《2009年度“彩虹杯”竞赛活动实施方案和安全协管工作竞赛考核办法》。从组织建设、工作制度、宣传教育、协管培训、工作总结表彰和协管工作创新六个方面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了协管工作制度。我们抓的第一项工作就是对全矿女工、家属协管组织普遍进行一次调整和充实,在基层区队也建立了联保网络。目前全矿有联保组织机构10个,协管小组6个,协管员36人。从增强协管员的工作责任感,提高协管队伍的整体素质入手,在协管委之间开展了安全协管工作竞赛活动。坚持月检查季考核年表彰。做到了学习有标准,工作有规划,考核有依据,使协管任务、协管责任、协管安全对象得到落实。确保了协管小组和协管员职责明确,管理到位,使协管工作走上了规范化、制度化的道路。

四、注重群众性,发挥典型优势

实践中我们体会到,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推动新兴煤矿协管工作中,我们不断总结经验,注重选树好典型,用安全协管工作中好做法和先进人物的事迹带动和激励协管工作,使安全协管工作不断上台阶、创水平。先后开展了“优秀协管员”、“优秀协管干部”、“十佳矿嫂”等评先树优活动。在她们先进事迹的影响下,带动了更多的矿嫂投入到煤矿安全中来。如:50多岁的优秀协管员王凤兰,尽管做协管工作已经二十多年,依然在这个没有编制的岗位上无私的奉献着,在做严重“三违”人员、安全薄弱人员、旷工缺勤人员的跟踪帮教工作中,走村串户行程几百公里,仅去年就帮教职工320多人次,到区队、井口送温暖、自编自演安全文艺节目15场次,为10多对年轻夫妻化解了家庭矛盾,为安全生产做出了突出贡献。“十佳矿嫂”王萍,她不仅是一名矿嫂,还是一名安全协管员,丈夫在采煤一线工作,她不仅自己相夫教子,赡养公婆,照顾已逝的小叔孩子,从无一句怨言,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保证丈夫在井下安全生产,今年她的丈夫又被集团公司评为安全标兵,在职工家属中传为佳话。拨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在她们先进事迹的感召下,新兴煤矿干部职工唱响了安全生产的正气歌,安全协管工作一年一个台阶,有力地促进了全矿安全生产形势的健康发展。

篇6:安全生产管理组织形式

中储粮的面试形式以结构化面试为主。结构化面试是对面试的测评要素、面试题目、评分标准、具体操作步骤等进行规范化和系统化,使同一职位不同应试者的评价结果之间具有可比性的一种有效的面试手段。从规范程度上来看,结构化面试是典型的标准化面试。结构化面试比较适合规模较大、规范性较强的招聘面试。

(二)人际沟通交流题

【例题1】单位安排你负责一次外出活动,而另一位协作的同事与你有矛盾,你怎样处理?

【中公国企参考答案】

我和同事外出活动,必须以工作为重,以大局为重,应该把个人感情与好恶抛在一边,注意讲求团结。外出之前,领导会把此次工作的性质,任务,目的交代清楚,领导让我来负责这次活动,我想那位同事也一定能正确认识和对待。在工作过程中,我会严格要求自己,时时考虑工作,事事出于公心,处处注意化解矛盾,化大为小,化干戈为玉帛,争取做到求大同,存小异,精诚团结,共同圆满完成领导交代的任务。

【例题2】你单位有同事处处为难你,总是跟你叫板,你怎么办?

【中公国企思路点拨】

首先应该检讨一下自己是否确实有工作中的问题。如有,则应该积极改进。不 管有无缺点,都不能对该同事在心里产生隔阂,乃至嫌隙。而是应当本着把握适当分寸的原则,努力同这位同事搞好关系。

最后表态,用两点来证明一切:一是自己的工作,二是用时间来检验的真诚。只要自己能把握这两点,自己一定会有融洽的工作环境、优秀的工作业绩的。

(三)情景应变题

工作中,有可能会遇到刁蛮的客户,你会如何对待?

【中公国企参考答案】

客户是否满意是衡量服务的唯一标准。在工作中,要避免与客户发生直接冲突,尽最大努力满足客户要求,使客户满意。

如果遇到刁蛮的客户,首先我会调整自己心态,一如既往的认真聆听客户需求,尽可能使我的良好情绪影响到他,使他能保持平静或者改变态度。

其次,客户的刁蛮,很可能有一定原因的,而并非空穴来风。因此,我会通过诚恳的沟通了解客户需求,寻找客户不满的原因。对于他的需求在符合单位规定的情况下我会帮他尽力解决,让他得到满意的服务。

总之,不管客户态度怎么恶劣,我都会始终保持平和,不与客户发生冲突。在日常工作中,我也会不断积累相关经验,以便能够更好的处理与客户间的关系,更加圆满的处理各类突发事件。

(四)综合分析题

有人说“爱一行,干一行”,也有人说“干一行,爱一行”,请谈谈你对这两句话的看法?

【中公国企参考答案】

在我看来,“爱一行,干一行”,就是长期持续的兴趣和对某一职业目标的终身追求,这是敬业精神的本原。“干一行,爱一行”,反映的是一种毫无保留的服从精神。但这其中的忠诚奉献和不计个人得失的敬业精神,仍然是值得学习的品行。当然如果兴趣能与工作相合,那将是最理想的工作环境也是最理想的人生目标。这两句话应该辩证地看待,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

首先,从择业观上来说,爱一行,干一行,这句话是有一定道理的。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工作对于我们来说,不仅是谋生的手段,也是发挥自身才能、实现人生价值的平台,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我们在择业的时候,应该尽量选择自己愿意去倾注热情的、适合自身条件的、能最大限度发挥自己才能、实现自己价值的工作。

其次,从对待工作的态度的角度来说,我们不能一味地强调“爱一行,干一行”,否则一旦眼前的工作不是完全符合自己的设想,就很容易导致消极对待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在当前,社会分工日趋细化,我们在择业的过程中,有着多种多样的机遇,但同时,职位竞争也日趋激烈,很多时候,我们往往不能从事我们最理想的工作而是选择其他工作,这种时候,我们应该发扬“干一行,爱一行”的职业精神,怀着强烈的工作热情去投入工作,并在工作中培养自己对工作的热爱,继而发自内心地爱岗敬业,使自己成为优秀的人才。

综上所述,我们在择业的时候要尽量选择符合自己意愿的工作,在工作的过程中,又要发扬爱岗敬业的精神,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五)组织管理类题型

单位要和一家企业举办一次联欢活动,领导叫你去组织,你怎么做? 【中公国企参考答案】

联欢的目的在于增进单位和客户之间的友谊,因此我将以此作为活动的宗旨来组织联欢。比如举行联欢舞会,联欢晚会等活动,这样既能增强两个单位员工之间友谊,也能让大家拥有一种愉悦的心情。同时也应该注意提醒员工在活动中要放开业务关系,这样才能真正达到联欢和谐的效果。

我会事先制定计划,分为事前、事中和事后三部分。

事前的工作包括时间、地点、人员名单、性别的统计、活动物品的准备、经费预算、准备邀请函、领导演讲稿件、精美小礼物等。由于联谊活动不仅仅是加强单位间的文化交流,也是宣传单位整体精神面貌和开展业务的一次好的机遇。因此,还要准备一些单位的最新业务或相关资讯穿插其中。晚会需要的节目要提前做好彩排,包括演员的服装、造型、道具等安排专人做好筹备工作。晚会中尽量安排两单位共同参与的项目,增进彼此的友谊是晚会的宗旨,因此像情歌对唱、交谊舞、即兴配对等游戏都可以放在这次晚会中。因为单位是主办方,我会告知我们的同事积极、主动、热情的去邀请对方企业的异性同事一起游戏、娱乐。后期动员大家写一篇晚会后的感想,跟企业的朋友们交换观看。另外,全程摄像,将影像资料刻成光盘发给大家留作纪念。

最后,总结经验,将本次活动记录存档,为以后类似的活动做参考。

【中公国企思路点拨】

对于组织管理类的题型,总体的答题思路有三个:

第一,要有始有终。这个思路是指在答这类题时,要注意按照事情发展的时间顺序和逻辑顺序,按照准备、组织、协调、控制、总结的步骤依次进行计划和安排。

第二,要注意对人的安排是核心。在进行准备时,不仅要确定活动的形式和流程,还要将人、财、物、地、时等活动要素考虑到位。在此须牢牢把握,一定要把对人的安排放在首位,把相关的人都安排好了,事情也就计划好一大半了。

上一篇:新闻稿政治时事下一篇:施工资料协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