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与制药技术系迎春宴会致词

2024-04-25

生物与制药技术系迎春宴会致词(精选4篇)

篇1:生物与制药技术系迎春宴会致词

生物与制药技术系迎春宴会致词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晚上好!日月开新元,天地又一春。值此新春佳节即将来临之际,我谨代表生物与制药技术系向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和朋友们致以最亲切的慰问和最诚挚的祝福!

回首过去的一年,我们心怀喜悦、充满自豪。过去的一年,是我校发展史上不平凡的一年,是全体教职工团结拼搏的一年,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改革奋进的一年。在这一年里,我校通过了示范院校建设项目验收、我们高兴地搬进了新校区、我们的课程改革取得了骄人的的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凝聚着各位领导的亲切关怀,凝聚着校内各部门的大力支持,更凝聚着全体老师的辛劳和汗水,在此,我们向大家表示最崇高的敬意和最衷心的感谢!

展望未来,重任在肩。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我们一定抓住机遇,认真贯彻执行学校党委行政的工作部署,以师范院校建设项目为标准,加强内涵建设,将开放、包容、合作的办学理念融入职业教育发展的各个环节,不断扩大学校的知名度,不断提升学校的整体形象,为宁夏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最后,向各位领导、各位老师提前拜个早年,祝愿各位及家人工作顺利、身体健康、阖家幸福、万事如意!让我们携起手来,去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干杯!

篇2:生物与制药技术系迎春宴会致词

目前,制药废水的处理方法有物化处理、化学处理、生化处理以及多种方法的组合处理等。其中,高级氧化技术(Advanced Oxidation Processes, AOPs)和与生物技术的联合运用受到了广泛关注,这是因为高级氧化技术具有反应速度快、处理完全、无公害、适用范围广等优点,但成本较高;而生物法虽然处理成本较低,但对于难降解有机污染物处理效果较差,因此,两者结合可同时解决高级氧化技术运行费用高和传统生物法效果不佳的问题[5,6]。对于制药废水的处理,联合技术的运用具有相当独特的优势,应用前景广泛。

1 高级氧化及生物联用技术的原理、特点以及在制药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1.1 Fenton法/类Fenton法和生物法联合应用

Fenton法是难降解有机物处理过程中研究较多的一种高级氧化技术,与其它高级氧化技术相比,其操作简单、快速、可产生絮凝等优点而倍受人们的青睐[7,8,9]。Fenton试剂是Fe2+和H2O2的结合,在pH为酸性条件下,二者反应生成具有高反应活性的羟基自由基·OH,·OH可与大多数有机物作用使其降解以至矿化。采用Fenton试剂既可以独立地进行处理,也可在其它方法(如生物法)处理前作为预处理方法,或在处理后进行后续深度处理,最终达到排放要求,并将各类经过改进的Fenton试剂统称为类Fenton试剂,如:UV/Fenton法、Fe3+/H2O2法、UV/H2O2法和电/Fenton法等。

1.1.1 Fenton法/类Fenton法用于制药废水的预处理

Mohamed[10]处理两种制药生产废水,废水成分复杂,COD分别高达13 023 mg/L和4 100 mg/L,且含有难降解和有毒物质。单独采用活性污泥法处理时,COD去除率只有51%和56%,TOC去除率只有48%和36%,如果先进行Fenton法处理,废水的生化性可大大提高,有利于后续的生物法处理,最后总的COD去除率达到92.07%和99%,且各种药物成分几乎全部去除。唐玉芳等[11]采用的电-Fenton法利用电解辅助Fenton法,将电解和Fenton技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电解作用能使Fenton反应产生的Fe3+持续有效地还原再生Fe2+,提供更多的Fe2+催化H2O2,因而电-Fenton法对废水的COD去除效果明显大于Fenton法。COD去除率达70%,BOD5/COD由0增至0.41。翁宏定[12]采用“Fenton+接触氧化”工艺处理土霉素生产的废水,Fenton试剂反应的COD平均去除率为87%,最终出水COD,BOD5分别小于132 mg/L,52 mg/L。该工艺用于处理土霉素生产的废水时要耗费用约为3.0~3.5元/t,其运行成本较高,因此只适宜于小规模的制药废水处理。易婷等[13]利用芬顿试剂与SBR组合工艺处理中药提取废水博落回,当进水COD为7 300 mg/L,反应120 min后COD去除率为65.3%,BOD5/COD由0.14上升到0.22,可生化性得到提高。Fenton氧化出水经SBR工艺处理后COD可控制在500 mg/L以内,达到三级排放标准,有利于后续生物处理。

1.1.2 Fenton法/类Fenton法用于制药废水的深度处理

杨健等[14]采用厌氧+好氧+Fenton试剂+絮凝沉淀工艺处理洁霉素生产的废水,该废水BOD5/COD为0.38~0.42,具有较好的可生化性,经“厌氧+好氧”生化工段处理后,COD由16 800~24 300 mg/L降为1 000 mg/L左右,BOD5 降至100 mg/L以下,COD去除率达94%以上, BOD5/COD达0.1,此时废水中可生化降解物质基本得到去除;再经Fenton试剂+絮凝沉淀工段进一步去除废水中难生化降解的有机物,COD去除率达73%,最后出水COD、BOD5分别降至267 mg/L,30 mg/L。在这里,Fenton试剂作为后置深度处理,对难生化有机物起到进一步消减的作用。Josiani Berto等[15]处理医药废水时,采用Fenton法作为生物法的后续处理工艺,既减少了废水的COD和BOD5的含量,提高了废水的可生化性,也减少了出水的病原体所产生的生态毒性。苏荣军等[16]采用Fenton试剂深度处理胃必治制药废水,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在最佳条件下,COD去除率达到89.5%,出水COD浓度降到66 mg/L,达到国家排放标准要求。

Fenton氧化技术的缺点是处理时对pH有一定要求,若将强碱性废水调至低pH, 必耗费大量酸。处理后出水含有大量Fe2+,导致废水色度加深,且容易引起二次污染,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该系统的推广应用。因此,近年来出现了各种对Fenton氧化技术进行改进的研究。申婷婷等[17]通过络合水溶液中的Fe3+,使反应能在中性条件下进行,从而有效拓宽Fenton试剂的pH值范围,虽然反应时间延长,但仍然能达到较好的处理效果。如采用Fe3+与EDTA络合物为催化剂,在中性条件下阿莫西林降解率和COD去除率分别为86.0%和78.0%,可生化性BOD5/COD由0增至0.48。另外,铁离子的固定化技术引起了关注[18],人们以膨润土等作为铁离子的载体,通过离子交换等方式,制备含铁的固体氧化剂,进行异相Fenton反应,可降低成本,同时避免了出水中铁离子引起的二次污染。

1.1.3 Fenton法/类Fenton法与生物法联合应用

在众多的类Fenton法中,应用于制药废水处理较多的是UV/Fenton法。UV/Fenton体系是 UV/H2O2系统与H2O2/Fe2+系统的结合, 其优点是:可降低Fe2+的用量,保持H2O2较高的利用率;紫外光和 Fe2+对H2O2的分解具有协同作用,即H2O2的分解速率远大于Fe2+或紫外光催化分解H2O2速率的简单加和;有机物在紫外线作用下可部分降解,使有机污染物矿化更充分。

C. Sirtori等[19]采用光-Fenton+固定生物膜反应器(IBR)组合工艺处理工业制药废水,通过废水的可生化性和毒性的检测,光-Fenton法能完全降解废水中的主要污染物质萘啶酮酸,并生成可生物降解的中间产物,经IBR工艺处理废水剩余DOC少于35 mg/L。整个工艺DOC去除率为95%(光-Fenton为33%,IBR工艺为62%)。类Fenton 试剂氧化PPG生产废水, pH为3、Fe2+浓度为 1.5 mmol/L、H2O2浓度为25 mmol/L时, 无光照降解30 min, COD去除率达44%, TOC去除率35%, BOD5/COD从0.1升至0.24; 而用紫外光照射相同时间, COD去除率升至56%, TOC去除率升至42%, BOD5/COD从0.1升至0.45。毒性测试表明UV/Fenton法能完全去除PPG的毒性并将其部分氧化[20]。Puangrat[21]处理医药废水时,采用UV/Fenton法进行预处理,BOD5/COD从0.3增至0.52,通过毒性测试,经高级氧化处理的废水对微生物没有毒害作用,之后采用活性污泥法处理,废水的COD,BOD5和TOC几乎全部去除。

1.2 光催化氧化法和生物法联合应用

光催化氧化的本质是半导体微粒充当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传递体,该法一般以TiO2作为光催化剂,通过光激发TiO2产生高活性光生空穴和光生电子,从而形成氧化-还原体系。水溶液中发生光催化氧化反应时,导体表面失去电子,氧化的主要是水分子。经过一系列可能的反应之后,在溶液中就产生了大量高活性的·OH。

赵梦月等[22]采用光催化降解法和生物降解法联合处理有机磷废水,将光催化技术作为预处理,使废水COD得到部分去除,大大提高废水的可生化降解性,后续生物降解效果提高。采用本工艺,COD的去除率达到90%以上,机磷的去除率达100%。用自然光代替紫外光照射时,虽然处理效率略有下降,但仍可做到达标排放。但预处理工艺控制失当,会产生大量毒性更大、稳定性更强的难降解中间产物而使后续生物处理工艺更难进行[23]。

胡大锵等[24]采用水解酸化+A/O+催化氧化+接触氧化处理卡马西平、氟派酸、SDM、SASP等医药中间体生产的废水,废水的COD为14 000 mg/L,BOD5为5 500 mg/L。由于经一级A/O生化处理后,BOD5/COD大大降低(约在0.05以下),单靠兼氧氧化已不能使BOD5/COD改观。故应引入催化氧化单元,以较大幅度地提高BOD5/COD,从而提高COD去除率,保证出水的达标排放。左红影[25]采用自制光催化氧化试验装置处理经ABR厌氧处理后的半合成抗生素制药废水,废水的COD为823 mg/L,经光催化氧化处理,当废水流速200 L/h、空气流速70 L/h、光解时间90 min时,COD去除率达93.1%、COD降至56.8 mg/L。

1.3 臭氧技术和生物法联合应用

臭氧是一种强氧化剂和消毒剂,广泛地应用于各种制药废水的处理[26,27,28,29]。O3不仅能处理有机污染物,还能去除不完全生化处理后的病原体,起到除臭、杀菌等作用。为了提高污染物的去除效率,O3一般需与其它氧化技术联用,如H2O2/O3技术和UV/O3技术[28]。在水中O3生成·OH 主要有以下3种途径:在碱性条件下分解生产·OH,在紫外光作用下生产·OH 和在金属催化剂催化下生产·OH。

Arslan Alaton等[30]利用H2O2/O3氧化工艺处理青霉素发酵液废水,经过滤,COD为830 mg/L;用O3处理, COD去除率平均为30%;用H2O2/O3 (20 mmol H2O2)处理,COD去除率为83%。O3输入量为 (40 mg/L)/min时,BOD5/COD最高为0.45。经O3处理后的污水再经活性污泥法处理,COD去除率达81%,出水为100 mg/L,充分证明了H2O2/O3部分去除了难以生物降解的物质。高健磊等[31]利用H2O2/O3预处理制药废水,研究了H2O2/O3氧化对克林霉素、左氧氟沙星、阿奇霉素等生产综合废水可生化性提高的影响,结果显示在最佳反应条件下,废水的OUR值从0提高至0.578 mg/(g·min),可生化性得到改善,能够满足后续生物处理需要。UV/O3 兼可杀菌、除臭,适于污水处理厂深度处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陆续在英国、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国家实现工程应用。德国市政污水处理厂采用UV/O3处理含有5种抗生素、5种β-阻抗剂、4种抗炎剂、2种脂类代谢产物和抗癫痫药物酰胺咪嗉、天然雌激素、雌素酮等药剂的废水,15 mg/L的O3接触反应18 min,所有的残留药剂均已低于LC/MS/MS检测限[32]。

1.4 超声波技术和生物法联合应用

超声波能促进空化气泡的形成和压缩。空化气体在被压缩的过程中产生局部高温和高压,形成·H,·OH,·O和H2O2等。它们与污染物反应,从而降解水中有机物,其中降解反应机理为局部高温热解和·OH氧化。超声氧化降解速度快,对于非极性、易挥发的有机污染物降解效果显著。如对硝基苯这类半挥发性有机物的制药中间体进行处理,用100 W输出功率超声降解60 s,硝基苯降解率达80.9%;引入Fenton试剂可使硝基苯降解率提高到92%,同时可降低声波强度、缩短反应时间[33,34]。肖广全等[35]采用超声波+好氧生物接触法处理庆大霉素,链霉素等的制药废水。结果表明:虽然用超声波处理制药废水COD去除率仅在13%~16%之间,但是经过超声波预处理后,再进行好氧生物接触处理,COD去除率可以达到70%左右,组合工艺对该制药废水的COD去除率可达到96%以上,最后出水COD在200~300 mg/L之间。可见,该处理技术对COD的去除是非常有效的。

1.5 电化学和生物法联合应用

电化学-生化法处理COD为5 603 mg/L的高浓度生物制药废水[36],如果原水直接生化处理COD去除率为43%;若先进行电化学处理,污水的COD下降13%,继而进行好氧生化,COD总去除率达到81%。王志荣等[37]采用电解-SBR串联工艺处理化学合成制药废水,经过电解预处理后,废水的BOD5/COD比从原来的0.17提高到0.51,可生化性大大提高,电解预处理COD去除率为37%~47%,再进行SBR生化处理系统处理,COD去除率达80%~86%。

2 高级氧化及生物联用技术在制药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前景展望

高级氧化技术处理废水时,有时其氧化产物比原废水的化合物更具毒性,如氯气与扑热息痛反应而产生多种产物,其中两种有剧毒[38],可能是因为氯气与萘普生反应产生了比萘普生更具毒性的产物[39]。因此,在处理难降解废水时,需先了解废水中的药物特性,并分析氧化产物的结构与特点,以避免对后续生物处理产生不利影响。另外,传统的生物处理工艺由于活性污泥中杂菌多需要消耗较多的氧气与营养物质,抑制了正常细菌的生长和作用的发挥,缺乏高效降解优势菌株,处理效率低。

篇3:生物技术制药现状与中国对策探讨

关键词:生物技术;制药;发展对策

引言

始于1971年的生物制药技术指的是基于医学、生物学、微生物学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对化学、微生物学、生物技术、药学等原理与方法进行综合应用,从而制造出在疾病预防、诊断与治疗等方面的制品。生物技术制药技术目前正在赶超传统化学制药,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与重点,市场前景巨大。然而,因为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中国生物制药产业发展还比较缓慢,在生物技术诊断、现代生物支撑技术、酶工程、生物制剂等方面要加大研究的力度。

一、中国生物制药发展现状

第一,中草药。作为中国国粹的中草药历史悠久。中国拥有种类繁多的中草药,同时,中草药质量非常好。根据有关数据表明,全球大约3%的中草药都是中国出售的。目前中国中草药领域主要是对中草药原料进行出售。中草药的发展需要先进生物技术的支持。我国对中草药有关的技术研究工作要给予重视,使得科技水平不断提升,从而会死的中国中草药国际市场竞争力提高。

第二,生物技术药物。单克隆抗体药物因为具有较强稳定性、较高特异性等优势,因此,单克隆抗体技术是当前生物技术制药领域人们研究的重点。基于此,中国对单克隆药品的研发给予极大重视,众多制药企业在单克隆药品的研发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基因工程是生物技术制药最关键的及时,对生物技术制药的发展有决定性作用。我国政府多方面扶持生物技术制药与基因工程的发展。但是,中国部分基因工程制药还处于试验时期。

二、目前中国生物技术制药存在的不足

第一,资金投入不足。生物技术制药需要大量资金的支持,1997年美国投入到生物工程资金高达500亿美元,同时以每年50亿美元的速度增加。我国近年来虽然加大了对生物技术制药的资金投入,然而,相对发达国家而言投入不够。因此,新产品的研究缓慢,竞争力缺乏。

第二,当前中国科研成果产业化比较缓慢。基于生物工程药物而言,在实验时期我国部分生物技术达到甚至超过国际先进水平,肝细胞生长因子、治疗用单克隆抗体、人血代用品、人源性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等生物高科技产品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这些生物高科技产品已经实现了临床试验或者进入后期阶段。然而,中国中试环节不足,造成了生物制药产业科研成果转化慢,生物工程产业化水平比国际先进水平要低。

第三,有关企业的设施比较落后。生物技术制药形成新的成果、形成成果的进度、成果质量等受到专业服务体系的直接影响。相对于国外发达国家,中国有关服务比较落后,尤其是还没有实现专业化、社会化与市场化的产品开发。发达国家医药研究过程中,存在着委托合同研究机构,这一机构对于医药研发具有重要作用,并且具有一定运行规模与相应机制。中国大部分委托合同研究机构是公关公司,其服务主要是临床实验阶段,国外并不认可这些公司提供的新药临床数据的真实性与可靠性。同时,相对而言中国生物技术制药企业内部管理有待于提高,缺乏具有技术与管理复合型人才,网络销售不完善,缺少开发市场渠道经验等,造成了中国尽管具有重量众多的生物技术制药企业,然而综合实力不强,与国外发达国家缺乏竞争力。

三、中国生物技术制药发展的对策

第一,增加投资,引入风险资金。生物制药企业自身竞争力提高的两个重要举措是科技创新和企业运营规模。生物技术制药的研究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随着我国加入WTO的不断深入,中国生物制药企业存在与发展的前提是对具有自主知识产品的产品进行研发。制药企业各自为营的传统的经营方式与目前日益竞争的市场不匹配。为了加大生物技术制药研发的力度,需要增加投资,风险资金的引入,能够使得研发资金的投入得到有效扩大,对科研成果产业化的转换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成熟、先进的技术与广阔的市场前景是生物技术制药风险投资引入的前提。通过风险资金增加投入,从而极大的推动生物技术制药的发展。

第二,加大人才的培养。生物技术制药作为高科技领域离不开人力的支持。当前,我国生物技术制药的发展依赖于人力资源。人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因此,为了使得研发人才不足得到弥补,中国需要对国外从事生物技术制药的专家与学者进行引入,同时,通过有效的激励机制留住人才。生物技术制药企业发展的动力是对人才的吸引与培养。

第三,重视对药物的创新。对患者治疗有效的药物是制药行业销售的具有真正价值的药品。基于需求开始进行创新,对满足疾病治疗需求的药物进行寻找,从而功能出发对技术构思进行明确,基于技术构造对技术方案进行设计,从而使得生物技术制药研发产品的技术风险降低。对于生物技术制药而言,上游的创新、中游物质分离、产品加工、下游营销构成了整个产业链。因此,生物技术制药要实现“研发——试验——生产——销售”产业链一体化。基于创新,使得中国生物技术制药竞争力水平不断提高。

结束语

生物技术制药前景广阔,具有巨大的潜力,对于生物技术制药中国政府给予了极大的重视。当前生物技术制药领域处于技术变革时期,基因组与后基因组的研究极大的增加了生物技术制药的发展。基于功能基因组的研究,开发基因组药物,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基于组药物进行研发,提高中国生物技术制药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李 珂.现代生物制药技术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0(6)

[2]白全宏.生物制药产业发展概况[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4)

篇4:生物与制药技术系迎春宴会致词

笔者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基础, 注重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系统化构建了高职与本科分段培养的“四平台、四衔接”课程体系, 以及高职与本科分段培养、全程跟踪、高效反应、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反馈系统。力图为推进高职与本科分段培养, 实现高职教育向本科及以上层次发展, 健全职业教育体系提供思路。

1 高职与本科分段培养的课程体系开发程序

根据企事业单位对本、专科人才需求调研以及专业建设与改革需求, 我们组织了行业专家、企业骨干、专业带头 ( 负责) 人、骨干教师进行了课程体系开发。高职与本科分段培养的课程体系的开发程序为:人才需求调研及毕业生跟踪调查 ( 麦可思报告等) , 职业岗位能力分析 (职业标准) , 岗位典型工作过程分析 (行业规范) , 典型工作任务重构 ( 工作领域) , 专业知识、职业技能, 形成课程体系。

2 “四平台、四衔接”课程体系的构建

首先找准办学定位, 确定人才培养目标, 确立既能体现高职教育的“职业性”, 又能体现本科教育的“高等性”的最佳结合点。并在此基础上, 以“制药工程专业高职与本科分段培养” ( 生物制药技术与制药工程专业衔接) 为例, 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基础, 注重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系统化构建了高职与本科分段培养的“四平台、四衔接”课程体系 (如图1 所示) 。

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是实现高职与本科分段培养的核心。“四平台、四衔接”课程体系体现了专本衔接贯通、一体化培养人才的思路, 高职阶段和本科阶段均由通识基础课平台、专业课程平台、实践专项平台和素质拓展四个平台组成, 四个平台在横向上层层递进, 在纵向上贯通衔接, 高职、本科阶段课程学时与学分比例见表1。

2.1 通识基础课程平台

主要培养学生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素质。主要开设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体育、大学英语、高等数学等课程。

2.2 专业课程平台

包括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拓展课, 主要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技术。主要开设医药学基础、要用微生物学、药物分析技术、药物制剂技术、生物制药工艺与设备等课程。

2.3 实践专项平台

主要培养学生的综合专业职业能力、创业创新能力、技术拓展能力。主要开设认识实习、药物分析工技能训练与考级、药品生产与检验综合实训、顶岗实习等课程。

2.4 素质拓展平台

主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自然科学、经营管理等综合素质,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主要开设制药企业管理、文献检索、药品营销、职业道德与修养等课程。

3 高职与本科衔接课程设置的反馈系统

通过行业需求调研、职业岗位能力分析、典型工作过程分析和工作任务分解重构来构建高职阶段的课程设置;通过行业工程技术需求调研、行业标准要求研究、行业规范分析和领域拓展分析来构建本科阶段的课程设置;两阶段的课程设置融合为“高职与本科分段培养课程体系”。高职与本科院校共同制定课程标准, 编写校本教材, 优化师资队伍, 提升实践教学条件。通过毕业生跟踪调研、行业评价、企业评价、专家评价等多方评价机制, 反馈到课程开发的源头。最终, 构建一套高职与本科分段培养、全程跟踪、高效反应、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反馈系统。

4 分段培养的转段升学课程考核模式

我们成立了“转段升学考核工作领导小组”, 负责转段升学考核工作。转段升学的基本条件为:学生修完全部前段课程及环节, 取得相应学分, 符合高职学校毕业条件, 取得专科毕业证书;4 门以上专业核心课程 ( 共5 门) 成绩取得良好及以上成绩 (75 分以上) ;通过省大学英语三级考试, 通过全国或江苏省计算机等级一级测试;获得本专业职业资格鉴定中级工及以上等级证书。

参加课程考试的学生应符合转段升学的基本条件。课程考试采用文化考试加专业能力考试的形式进行, 即1 门基础课程加2 门专业课程, 具体考试课程见表2。

学生在校期间参加全国及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并获得优异成绩的 ( 获得国赛二等奖、省赛一等奖及以上) , 可不参加课程考试 ( 免试) 。

5 结束语

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是实现3+2 分段“贯通”培养的核心。笔者依据《2012 年江苏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精神, 以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与淮阴工学院共同实施的“制药工程专业高职与本科分段培养” ( 生物制药技术与制药工程专业衔接) 项目为例。构建了以就业为导向, 以服务为宗旨, 对接现代制药产业要求, 体现终身教育理念, 高职与本科衔接的课程体系及课程设置的反馈系统, 制定高职与本科转段培养的“准入”机制, 对探索高职教育向本科及以上层次发展, 健全职业教育体系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摘要:以生物制药技术专业 (高职) 与制药工程专业 (本科) 分段培养为例, 系统化构建了高职与本科分段培养的“四平台、四衔接”课程体系、课程设置的反馈系统和分段培养转段课程考核模式。对探索高职教育向本科及以上层次发展, 健全职业教育体系具有一定的意义。

关键词:高职,本科,分段培养,课程体系

参考文献

[1]马天芳.3+2分段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构建研究与实践[J].潍坊高等职业教育, 2014 (1) :23-26.

[2]苏宝莉, 孙华林.专本衔接、实践导向的课程体系构建[J].教育与职业, 2013 (10) :124-125.

[3]苏宝莉, 顾惠斌, 杨长春.高职与本科分段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探析—以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 2012 (26) :10-13.

[4]余雁, 金小花, 胡舒洋.高职本科分段培养内衔外接多元立交衔接课程体系构建[J].课程教育研究, 2014 (12) :8-9.

[5]朱云峰, 季本山.高职本科分段培养课程体系衔接的研究策略—以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 2014 (5) :29-32.

上一篇:硅胶项目申报材料下一篇:旌湖写景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