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品三国散文

2024-04-08

再品三国散文(共4篇)

篇1:再品三国散文

再品三国散文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重拾旧卷,再一次体验历史那非同一般的厚重感。

操长戈,跨战驹,好男儿征战四方;摇羽扇,抚名琴,弹指挥毫决成败。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好一场毒辣的天下棋局;老谋深算,步步为营,怎一个阴险的纷争霸业。

褪去了幼时的懵懂稚嫩,眼中再不只是那热血厮杀的战场,再不只是那义愤填膺的拍案叫绝,也在不只是那单纯无知的指认谁是英雄,好人和坏人的光环再也不肯轻加于人,取而代之的是以一种审视的,客观的态度来评价每一位人物,以一种细致的,缜密的思维来分析每一个局,一种神态,一个眼神,往往隐藏着令人捉摸不透的诡计。这便是人生,一个局,一场大的注,小则殒命于无形,大则失国于无道。

“天下之乱,其源在于人心之丧乱,所以欲安天下,必先安其心。”一介枭雄刘备先用其独到的眼光洞察了天下大乱的根源,再以其表面宽厚仁慈的长者之风收拢世间英雄之心。取人之地必先表其忠,受人之惠必先达其义,择人之利必先示其礼,尽人之才必先晓其能,出之则有关张赵誓死卫其身,入则有卧龙凤雏尽力守其势,取汉中,占西蜀,以一织席贩履之身而成就帝王之业,缘何?其必答,会做人,其表面的宽厚仁慈无非是虚伪的遮羞布。青梅煮酒之雷炸出了他的野心,在即将暴露之际,能将客观事物运用的如此得当,其应变能力实属一绝;解徐州之围,三让徐州才肯接手,夺刘表之荆州,需以借为名,再派其弟关羽守之,夺刘璋之成都,需以其供粮不济、凤雏之死为名,在每一件不义之事之上都能加以一个十分道义的理由,看上去真的是理所应当,其伪装能力实属一绝;解徐州之围而借子龙,视子龙为忠实的贴身保镖,三顾茅庐而请孔明,视诸葛亮为鞠躬尽瘁的三国第一谋士,事事请教,白帝托孤而论马谡,视马谡空谈兵法,不可重用,历史证明,他说的无一例外都是对的,子龙单骑救主,七进七出,孔明六出祁山,九次北伐,马谡失街亭,葬送北伐大业,能知人善用,人尽其才,其识才能力实属一绝。这与我儿时所见刘备实有天壤之别。

“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一句道出了曹操多少的无奈,纵横战场,官场的孟德心机的确也让人佩服的`五体投地,起兵于谯郡,收黄巾,讨董卓,败袁术,破陶谦,平张邈,杀吕布,灭袁绍,定乌恒,降刘琮,走赤壁,克马超,战孙权,收张鲁,封魏王,挟天子以令诸侯,带甲百万,千秋功业,成为三国之中实力最强的君主。纵观曹操一生,其实并非有很多污点,只是那个时代的他不得不担起谱写新纪元的先驱,他认为汉室不可救,乱世之中只有发展自己,才可以有一禺安身之地,才可成就霸业,这也正是一个强者,一个王者应具备的必要胆识。曹操的身上,我看到的不仅仅只有儿时所见的奸诈多疑,更多的是作为一个男人应具备的品质,刚毅,果断,胸有大志,壮志凌云,用人唯才等等。

乱世纷纭,一部书,道尽世间阴谋,迷雾重重,一场梦,演尽世态炎凉。浪花淘尽的不只是英雄,还有岁月,惯看的不只是秋月春风,还有花开花落,笑谈的也不单单是坛中美酒,还有这多变的人生。

篇2:再品三国散文

淡看三国史:前半部是曹操为了得到貂蝉拳打脚踢玩转北方,后半部则是曹操为了得到二乔屡屡吃瘪战长江。刘备则是穿针引线为曹操找女人的索引,期间偶遇孙权看不惯曹操人高马欺负侄子辈的小孙权,也不甘心老是打酱油,于是叔侄二人联手殴打曹操,曹操一败,孙刘两家也掰了,至此三分天下。

再细说说三国便是:曹操结实刘备得知吕布貂蝉在他那里,于是曹操不管三七二十一擒杀小孩一般的吕布,如愿以偿邂逅了貂蝉,但是“情”这个字谁也说不清,打死曹操也想不到貂蝉自杀了,曹操也无奈,心想找个适合的好妻子不容易,也不灰心,决定继续找。随即刘备又将曹操的视线引入江东的二乔,周瑜孙权一个为了保护自己的妻子一个为了保护嫂子开始和曹操大战,刘备觉得不能再打酱油了,转眼三国时代就要过去了,自己要搞点事情,于是带着打架高手关张赵大嘴巴诸葛亮,唯恐天下不乱助软不助强为江东文武摇旗呐喊助威,最后打的`曹操鼻青脸肿灰头土脸的回去了,边走嘴里还骂这刘备不是东西,故作仁义,其实就是大尾巴狼。

曹操一败,孙刘两家也掰了,后来因为刘备赖着荆州不给孙权导致两人刀剑相向,但谁也打不过谁,还有曹操虎视眈眈,于是罢兵言和,此战两家都很感慨,以前共患难的兄弟现在也不复当年了,刘备最亏送了命,此后天下真正三分。后来诸葛亮决定给刘备讨个说法,质问曹操骂自己主公不仁义,刘备可是一向很把仁义看的比命还重啊,作为属下当然要维护自己主公清誉,于是六出祁山恐吓曹操子孙,估计曹操在地下也是气的骂诸葛亮不要脸去欺负自己的儿子孙子,有种来找我曹操,反正诸葛亮才不管那些,就是欺负你死了。曹操也不是吃素了,生前为子孙留下一个人才司马懿,这时司马懿跳出来和诸葛亮斗智斗勇当然也是斗斗谁脸皮更厚。结果证明不分胜负,都是厚颜无耻的老家伙。

篇3:《三国》之再续随笔散文

自打姜维挥军北上,再行伐魏失败后,蜀国便一蹶不振,直到被魏国侵占。吴地也在此后的时间里被魏国掠夺。但刘备的儿子刘禅在魏营却存活下来,一天天装疯卖傻,不务正事。在一次宴会上,魏国的大将问:“刘禅还思念蜀国吗?”刘禅回答说:“不思念,这里有锦衣玉食,美人美酒相伴,想一个灭亡的蜀国干嘛?”这就是后世所说的“乐不思蜀”成语的由来。与此同时,孙权的子民正在施行一个复仇计划,然而魏王却丝毫不知。

计划开始了。吴国的臣民在行动,计划着一切,而刘禅也暗地里学习着诸葛亮所留下的.兵书,等待时机光复蜀国。魏王却不以为然,认为只要安抚好这些残兵败将,足以稳住他的江山。

这天晚上,刘禅正在房中休息。突然一道黑影掠过,刘禅一惊,立即下床拿起佩剑准备刺向黑影,但定睛一看,那人只在桌上留下一封书信便逃了。刘禅打开书信,上面写着:“想要光复蜀国,明日亥时到东边小树林一见。”此刻,刘禅心里想:“光复蜀国的计划只有我一个人知道,他人怎得知的?这其中必有隐情,需一见。”第二日亥时,刘禅带着面具到了小树林中,不见有人来,正要走时,后面传来一声:“人说阿斗扶不起,我看未必。”来人正是吴国的臣民。刘禅问:“我怎知道你是何居心,为什么要助我,条件是什么?”刘禅直言不讳,来人也不啰嗦:“我的目的和你一样,为光复我吴国,我助你灭亡魏国,事成之后,我南你北,怎样?”刘禅说:“我不需要任何人的帮助,我一人足矣。”来人又说:“你有兵马吗?我知道你有诸葛亮亲手所写兵书,但一人之力可以抵千夫之力、万夫之力吗?”刘禅说:“兵马我可以私底下去买,去招募。”来人再说:“你一个人的胜算及得上两个人的胜算大吗?”刘禅稍作思量便说:“好,我可以和你合作,你有什么需求可以找我,我尽量满足你。”两人几句言谈便建立了互相利用的关系。刘禅走前说:“待我完全取得魏王信任后再联络你。”来人也说:“静待佳音。”

篇4:再品三国散文

谈起诸葛亮,中国人没有不知道的,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有很多精彩的诗篇和对联渲染其不凡的业绩。

过去有一幅对联几乎概括了诸葛亮的一生,上联由数字巧妙地排列而成:“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但此联出来后,很久无人对出,几成“绝对”,过了很长时间才有人对出下联,它运用方位词和八卦五行术语对出:“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草爻卦,水面偏能用火攻。”很明显这是历来神化的观点(或者说带有演义的色彩),但却非常生动传神。

早年游三峡的时候逛白帝城,里面有个托孤堂,堂上有一组塑像,主题就是“草堂托孤”的故事,诗圣杜甫有一首五绝描绘诸葛亮此时的情形非常恰当:“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前两句极言诸葛亮之功名,后两句说此番兵败东吴,遂成千古遗恨。此时,三国的`格局已不可能再打破,弱小的蜀国再也无所作为,只能修养生息,以待天时。

杜甫还有两首七律写诸葛亮,对其评价极高。“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蜀相》)”“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咏怀古迹五首之五》)”第一首充满了悲情色彩,尤其是读到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一面总觉得沉闷,并多次以弱小的蜀国去攻打强大的魏国在我看来实在是勉强而为。第二首将诸葛亮说成超过伊尹和吕尚、胜过萧何和曹参这些历史上的名相,但汉家气数已尽,并非诸葛亮无能!最后一句也点明了诸葛亮“事无巨细,亮皆专之。(三国志“诸葛亮传)”“昔萧何荐韩信,管仲举王子城父,皆忖己之长,未能兼有故也。(三国志”诸葛亮传)”很显然诸葛亮不是那种“知人善任”的丞相,拿现代人的话说是“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正是因为诸葛亮大事小事都不肯放手而操劳过度导致中年去世,蜀国也后继乏人。

唐朝的另一位伟大的诗人李商隐也有一首有名的七律咏怀诸葛亮,“鱼鸟犹疑畏简书,风云常为护储胥。徒令上将挥神笔,终见降王走传车。管乐有才真不忝,关张无命欲何如。他年锦里经祠庙,梁父吟成恨有馀。(《筹笔驿》)”从这首诗里面可以鲜明地看到李商隐的观点:以管乐自比的诸葛亮是当之无愧的,可惜关羽和张飞无命来保护蜀国完成统一大业;诸葛亮一生所运用的那些军事才干当中的神来之笔不过是徒劳――最终后主还是投降了魏国;当人们从成都武侯祠经过的时候一定会感叹诸葛亮的《梁父吟》而抱恨,无疑在叹息中我们能读到诗人对诸葛亮的敬意和惋惜之情。

南宋大诗人陆游也有诗句:“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这是爱国诗人《书愤》当中的最后一联,意思是诸葛亮的《出师表》名垂千古,又有谁能与之比肩呢?结句也包含陆游仿效诸葛亮式的自比管仲乐毅的反问,从中我们能读到诗人对诸葛亮的惺惺相惜。

显然在历代诗人的诗句和对联中多数是对诸葛亮的崇拜和敬意。那么到了现代,对神坛上的武侯提出质疑的人也逐渐多了起来,请看现代人徐文华的《武侯叹》:“七纵七擒强压弱,六征六败将非神。鞠躬尽瘁雕枯朽,徒弄聪明误蜀人。”初看此诗有点别扭和刻薄,细细品味,才发现它的新颖之处,历来都把诸葛亮当作神一样的供奉,他是我们民族智慧的象征,其实里面有很多历史原因,过去的“尊刘贬曹”的正统思想都有拔高诸葛亮的倾向?!不用说三国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但我们要拔开历史的迷雾来还原历史的真相,《武侯叹》的作者比较清醒,他提出的观点值得我们思索。虽然诸葛亮为刘备创造了一个神话,也为“士为知己者死”作了一个很好的注脚,或者说诸葛亮的选择本身就带有匡扶汉室的正统思想。

“然亮才,于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而时之名将无城父、韩信,故使功业陵迟,大义不及邪?盖天命有归,不可以智力争也。(三国志"诸葛亮传)”从这段文字来看,西晋陈寿的分析是非常清晰的,也是后来李商隐诗中的“关张无命欲何如”的来历,还看出诸葛亮在将少兵乏的蜀国难有大的作为。假如诸葛亮早点追随曹操,历史又会是怎样的呢?虽然他不一定比在刘备政权里得到的丰厚,但是金子总会闪光,说不定中国早就统一了,且老百姓还少了许多的战难之苦,可惜历史不容假设,人算不如天算!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再品三国散文】相关文章:

三国志与三国演义论文05-14

三国志与三国演义论文提纲11-15

梦三国名字04-07

三国 论文题目05-02

三国论文题目05-02

三国演义07-31

三国典故精选04-16

论三国英雄04-19

赵云三国成语04-30

三国游记作文05-01

上一篇:林赛地铁作文范文下一篇:激励中学生的名言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