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企业培训的重要性

2024-05-07

浅析企业培训的重要性(通用6篇)

篇1:浅析企业培训的重要性

论文关键词企业员工培训建议与策略论文摘要叙述企业培训的重要性,分析目前企业培训存在的问题,具体说明了对存在问题的解决办法:如何做好培训需求分析、丰富培训内容、科学地选择受训者以及建立科学的培训评估体系。

一、培训教育的重要性

众所皆知,二十一世纪企业的竞争,实际上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竞争,很大程度上有赖于企业人力资源的造就与开发,而培训又是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知识更新越来越快的时代,人只有通过不断的培训来提升自己,才能成为真正有用的人才。世界上很多大公司的成功经验表明,不花时间和金钱去做有效培训,企业很难实现发展目标;培训是企业持续竞争力的“发动机”;培训费用的投入,不是沷出去的水,而是存下来的一份对未来的期望,一份未来的效益。

二、企业员工培训普遍存在的问题

1.存在培训观念风险。观念风险是指由于高层领导或受训员工对培训没有一个正确的熟悉和定位而可能对企业造成的不良影响和损失。目前,一些企业高层领导存在着对培训的不正确熟悉,如认为“培训只会增加企业的运营成本”、“培训会使员工跳槽,造成人才流失”、“培训是为人作嫁衣,赔了钱又折兵”等等,这些无疑会影响着培训工作的开展。

2.培训缺乏战略指导,没有进行培训需求分析。公司制定员工培训计划时,没有深入基层进行培训需求的调查,没有对培训需求进行科学的分析,导致培训工作缺乏明确的目的,没有针对性。

3.培训内容不够全面。公司大都只关注员工岗位技能的提高,只从专业知识、技能培训员工,忽略对员工企业文化、思想观念、态度、价值观以及人际交往技能和心理健康、心理适应的培训,致使员工缺乏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人际交往能力差,不善于应付工作压力,缺乏竞争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力。

4.选择受训者时没有进行科学的分析,没有考虑受训员工的专业知识层次、工作经历以及受训后在工作中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即没有注重培训内容与受训者学习能力的匹配。这就使得一方面造成资源浪费,另一方面受训员工由于培训内容没有针对自己的需求而不关心培训,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低。

5.缺乏系统的培训治理制度,没有对培训效果进行认真考核、评估,没有把培训效果与奖惩挂钩,没有相应的奖惩措施,没有将员工的培训结果与其晋级加薪、能力提升、职业发展等

联系在一起,使员工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培训。

三、改进企业员工培训的建议与策略

1.企业领导人首先要转变观念

企业的培训先从领导人入手,使他们转变观念,对人才培训要看得长远些,企业投资培养出来的人才,即使流动了,也仍然是为国家建设出力,不能因为个别人培训后跳槽就因噎废食,关键在于防患于未然。通过签订《培训服务协议书》,规定员工培训后在公司的最短服务年限;把企业的培训计划与个人发展计划融为一体;着重人才的忠诚培训,让企业文化这只“看不见的手”挽留住受训人才等多种方法来稳定人才队伍。

2.做好培训需求分析

培训工作涉及很多相关环节,每个环节都必须认真设计与规划,包括培训需求分析、培训内容、培训形式、培训时间、培训对象、授课教师选择、培训效果评估等,做到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可操作性强。培训需求分析是培训工作的第一环节,是否能准确地把握真实的需求直接决定了培训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只有让培训真正成为受训者的需求,培训才有意义。

3.丰富培训内容

通过深入细致的培训需求分析,对不同层次的员工,设计不同的培训内容,除了治理、技能类培训外,还应有服务意识、沟通能力、对企业忠诚度及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培训,以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使员工成为“知识型工”。

4.科学地选择受训者

科学地选择受训者,使培训工作有的放矢,避免盲目性,达到预期的效果。要选择好受训员工,必须进行人员分析,即将员工目前的实际工作能力与达到企业工作业绩标准所需的理想素质要求进行比较,发现两者存在的差距,弄清楚谁需要培训。差距原因是源于知识、技术、能力的欠缺,还是个人动机或工作设计方面的问题。让员工做好接受培训的预备。

5.建立科学的培训效果评估体系

培训评估起着一种非凡的信息反馈作用,主要是通过调查受训者和有关人员对培训项目的看法,受训者培训后态度行为的变化是否达到预期目标,以及培训对企业的整体绩效的提高是否与培训目标相吻合。通过对现状与目标之间距离比较,有效地促进受训者不断逼近预定目标,不断提高培训质量。BUCKleycaple把评估定义为“评估是一个试图评价培训整体价值的过程,包括评价培训的成本利润和培训的成果,评价培训公司是否获利,接受培训的学员是否提高了成绩”。可以看出评估的重点是培训项目的最终结果。

培训评估的意义:检测培训目标是否达到。企业经营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达到绩效目标,做培训评估工作就是衡量培训工作是否促进了企业绩效的达成或改善。发现培训中每个环节存在的问题。培训评估涉及到培训需求分析、目标设定、课程设计、合适方法的选择等,培训评估是培训体系中的最后环节,通过建立培训效果评估方法及评估体系,对培训计划是否具有成效等进行检查与评估,评估结果将会反馈给相关部门作为下一步培训计划或培训需求分析的依据之一。建立培训奖惩措施的依据。培训评估体系的制定可作为评估培训者绩效的依据,帮助建立培训者的奖惩措施。一方面对于培训的成绩给予奖励;另一方面指出培训中的不足,帮助培训者有效发挥能力。

培训评估的方法:目标评估。培训结束后,将受训者的测试成绩和实际工作表现与既定的培训目标相比较,得出培训效果。绩效评估。用于评估受训者行为的改善和绩效的提高。培训结束后几个月,对受训者进行绩效考核,与培训前进行对照。绩效考核一般包括目标考核和过程考核。目标考核是绩效考核的核心,可分为定量目标和定性目标。选取目标时,应选取能体现岗位职责的指标,目标达到了,基本上就履行了岗位职责。过程考核能反映员工的工作现状,包括出勤、服务态度、工作饱满程度等指标。将目标考核与过程考核结合起来,就能反映一个受训者绩效提高情况。关键人物评价。关键人物评价是指与受训者在工作上接触较为密切的人,可以是他的上级、同事、下级或顾客等,从不同角度来评估受训者的变化,这种方法对了解工作态度或受训者培训后行为的改变比较有效。收益评价。培训收益评价法是从经济角度综合评价培训项目的好坏,计算出培训为企业带来的经济收益。有的培训项目能直接计算其经济收益,尤其是操作性和技能性强的培训项目。

上述四种综合性培训评估方法,一般可以多种方法联合使用,可以采用问卷调查、座谈会、面谈、观察等取得相关数据,视企业的不同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得到真实、客观的评估结果。

参考文献:

李铁球.基于战略导向的企业员工培训体系研究.时代教育,2006,4.欧阳洁,董国峰,范岚.员工培训.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赵颖惠.试论培训评估.都经济贸易大学,2004,3.首页上一页 1下一页尾页

篇2:浅析企业培训的重要性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开放,企业间的竞争日益加剧,各类组织日益重视人才的培养与发展,培训作为重要的人力资源开发方式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重视,是企业持续竞争力的“发动机”,培训是企业发展的支柱,是企业挖掘本身资源的手段。管理较为科学的企业的培训实践中得到了较好地应用,但是在国内中小企业里,培训体系的构建大多都还很欠缺,而培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培训作为一个强有力的企业发展助推剂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重视,本文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分析,以及提出与之相对应的可行的改进对策。

关键词:培训

企业

重要性

手段

目录

一、培训的相关理论

(一)培训的概念„„„„„„„„„„„„„„„„„„„

(二)培训的内容„„„„„„„„„„„„„„„„„„„

(三)培训的作用„„„„„„„„„„„„„„„„„„„

(四)培训的手段„„„„„„„„„„„„„„„„„„„

二、企业培训的相关理论

(一)培训在企业中的作用„„„„„„„„„„„„„„

(二)我国企业在培训中出现的问题„„„„„„„„„„„„„„

三、改进我国企业提高培训质量的建议和手段

(一)分析企业发展规划,构建长效的培训机制

(二)突出培训内容的针对性

(三)因材施教,注重培训对象的差异性

(四)增强培训方式的多样性

(五)强化培训的间续性,提高培训质量

一、培训的相关理论

(一)培训的概念

培训是一种有组织的知识传递、技能传递、标准传递、信息传递、信念传递、管理训诫行为。目前国内培训以技能传递为主,时间在侧重上岗前。为了达到统一的科学技术规范,标准化作业,通过目标规范设定、知识和信息传递、技能熟练演练、作业达成评测、结果交流公告等现代信息化的流程,让员工通过一定的教育训练技术手段,达到预期的水平提高目标。而在当今社会,培训则带来更多的含义,它包含了个人的素养提高与企业的发展愿景相结合的产物,企业要创造更多的价值,必须依靠员工的技能素质的提高,这就催生了培训行业的兴起,在我国企业里,培训往往是老员工给新员工或现有员工传授其完成本职工作所必需的正确思维认知、基本知识和技能的过程。

(二)培训的内容

培训在对方主体上可以分为个人培训和企业培训,在培训内容上可以分为心理培训和技能培训两种

通常培训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理念培训

理念培训是使组织成员在思维方式和观念上发生转变,树立与外界环境相适应的新观念和思维方式、培养从新角度看问题的能力。

2、心态培训

心态培训应该作为培训的中心和重心,却最容易被忽略。心态培训旨在建立个人或员工(或其他社会关系)的心态,从而为完成某项任务创造心理条件。

3、能力培训

能力培训是培训的基础,建立个人或员工(或其他社会关系)的能力基础。应包含对完成任务的理解(内容掌握和控制)与支持(技术、管理、协调、辅助等)。

4、个人技能

个人技能培训种类非常的繁多,包括英语培训、贸易、小语种培训、职业技能、资格认证、金融会计、建筑、计算机、学历学位、健康、文体艺术、出国留学、学生课外,个人技能的培训在我国也是最多选择的培训方式。

5、企业培训

企业培训中分四类:一是公开课;二是企业内训;三是企业咨询;四是企业网络培训。

(三)培训的作用

1、补偿作用

企业培训有支持经营机能的补偿作用。企业内“文化”育成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企业经营战略。由于不断追求更高的经济增长率,只有恰当的利用人力资源,才能取得更高的劳动生产率,而技能培训对人力发展极为重要的。

2、保持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高素质的企业队伍是企业最重要的竞争因素。通过培训,可以提高员工的知识水平,提高员工的首创精神和创新能力,提高员工工作绩效而提高企业效率,促进企业员工个人全面发展与企业可持续发展,提高员工适应性,为其进一步发展和担负更大的职责创造条件,从而满足员工自我成长的需要,扩展员工价值。

3、提高生产力

员工通过有效的培训,在生产商品或服务时,能减少所需工作时间,从而降低人力及推销成本;减少材料的浪费和不良产品的产生,从而降低了供应成本;改进由企业将产品或服务输送到用户手中的方法,因而降低了服务成本。

(四)培训的手段

培训的手段包含讲授法、演示法、研讨法、视听法、角色扮演法和案例研究法、模拟与游戏法等。各种培训的方法具有各自的优缺点,为了提高培训质量,往往需要将各种方法配合运用。

1、讲授法

就是培训师通过语言表达,系统地向受训者传授知识,期望这些受训者能记住其中的重要观念与特定知识,这种培训方法有利于受训者系统地接受新知识,让培训对象容易掌握和控制学习的进度,有利于他们加深理解难度大的内容,而且这种培训方法可以同时对许多人进行培训。

2、演示法

就是运用一定的实物和教具,通过实地示范,使受训者明白某种工作是如何完成的,这种培训方法有助于激发受训者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利用多种感官,做到看、听、想、问相结合,可以帮助受训者获得感性知识,加深对所学内容的印象。

3、研讨法

研讨法就是通过培训师与受训者之间或受训者之间的讨论解决疑难问题。这种培训方法能让受训人员能够主动提出问题,表达个人的感受,有助于激发学习兴趣,在培训过程中,培训师鼓励受训人员积极思考,有利于能力的开发,在讨论中取长补短,互相学习,有利于知识和经验的交流。

4、视听法

视听法就是利用幻灯、电影、录像、录音、电脑等视听教材进行培训,多用于新进员工培训中。这种培训方法是利用人体的五种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去体会的一种培训,所以比讲授或讨论给人更深的印象。并且教材内容与现实情况比较接近,不单单是靠理解,而是借助感觉去理解,这种培训模式比较生动形象且给听讲者以新近感,所以也比较容易引起受训人员的关心和兴趣,而且视听教材可反复使用,从而能更好地适应受训人员的个别差异和不同水平的要求。

5、角色扮演 这种培训方式就是借助角色的演练来理解角色的内容,从而提高主动地面对现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的好处是有助于训练基本动作和技能,提高人的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训专门技能,最后可训练态度仪容和言谈举止。

二、企业培训的相关理论

(一)培训在企业中的作用

在如今现代化越来越发展的社会中,企业不仅仅需要的是技能上的培训,更需要的是精神领域及企业文化方面的培训,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的全过程,说明,中小企业必须加强员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培训,尤其是新时期员工的道德品质培训。其次进行企业分析。根据中小企业各自的经营计划、远景和整体战略,预测企业未来在技术及组织结构上可能发生的变化,了解现有员工的能力并预测未来将需要哪些知识和技能,只有在融合了新时期社会主义精神的培训方式,才能真正做到为企业发展添动力,明方向。

一个优质的培训可以让企业发展如虎添翼,它对企业的作用有 1.优化人岗匹配。以岗择人、人岗相适是企业发挥员工积极性的重要途径。随着企业的发展,大部分员工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达不到岗位要求的情况,企业需要通过培训使员工更好地胜任自己的本职工作,以在自己的岗位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2.提高员工的能力和技术水平。企业的发展对员工的能力和技术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只有通过培训才能使员工的能力和技术水平的提高与企业的发展同步。

3.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员工的素质包括思想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心理素质等。员工的综合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公司的发展。通过企业培训可以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

4.有效沟通、团结合作。通过培训使得企业各部门之间及员工之间能够有效地进行思想、观念、信息、情感的交流以促进彼此间的了解,形成企业内部和谐的人际关系、高效的工作团队,团结合作完成企业的目标。

(二)我国企业在培训中的问题

企业培训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但是目前我国企业培训工作开展得还很不够,特别是对于在市场竞争中面临弱势竞争的中小型企业而言,企业培训远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著名企管专家谭小芳老师认为:中小型企业培训存在着认识的误区、培训动力不足、缺乏培训文化、培训效率低效果差等四方面的问题,归根到底还是成本问题,因为培训投入要人力、物力、场地和时间,这需要一部分金钱。但是中国企业老板对待员工的态度还是不够重视,这就导致企业青黄不接,一些熟练员工受重视程度不够,造成别的企业一高薪就挖走啦,这就造成一个恶性循环,没有老员工给新员工来培训技能,会导致很多企业都不愿意花大力气投入培训新员工而是高薪挖别的企业熟练工,短期是减少成本但长远看对企业是不利的。

三、改进我国企业提高培训质量的建议和手段

(一)分析企业发展规划,构建长效的培训机制

培训要从企业发展战略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认真分析企业战略,抓住企业战略意图实现过程中的一些障碍,并努力通过培训帮助组织清除这些障碍。脱离战略性考虑的培训计划,虽然在企业现阶段工作中可能会起到一定作用,但必将因与企业整体发展规划脱节而落后被动,所以企业要从长远的角度明确培训的需求。

要构建长效的培训机制,把培训当做一项长期的有规划的辩证的机制来看待,因为培训是按一定的目标进行长期的教育和有计划有步骤地使员工具有某种特长或技能,可见培训内含计划性要求。培训涉及为什么要培训、是什么样的培训、怎样进行培训等方面。为什么要培训包括社会、企业、员工等方面的需求。是什么样的培训包括培训对象是新员工、老员工还是管理人员,培训内容有业务知识、工作技能、个人素质等。怎样进行培训包括时间、费用、内外训、在岗或脱产、讲课、讨论、体验及考评等。将上述三方面的各个部分按一定的关系组成一个整体,就构成培训计划的系统。系统原理着重揭示各环节之间内在的联系,显示系统的整体性、相关性、结构性和目的性。同时系统思想也是唯物辩证的思想,强调从个别事物看到与之相关的整体,从整体看到个别事物起到的作用,体现在培训计划安排上,既要全面把握,又要善抓重点。目前,广大中小企业都比较重视员工培训,但培训的目的性比较模糊,培训的随意性、应付式还有存在,因此要提高培训质量,必须强化培训需求的分析和培训考评。一是员工培训需求分析。需求可以从社会、企业和个人三个层面展开。首先进行社会分析。社会的不断变革创新了社会体制和机制,影响到企业运行和个人的生存发展。

(二)突出培训内容的针对性

培训一定要有针对性,这边重点分析一下员工的培训,在很多企业中,员工培训内容一般有三个层次:知识培训、技能培训和素质培训。中小企业在员工培训内容选择上应突出针对性,以此促进培训质量的提高。企业必须根据外部环境变化更新培训内容。,企业生产经营涉及的外部环境是多方面的,从政企角度看,一方面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财政金融体制、社会管理体制、文化体制等改革的有效推进,势必对中小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产生深刻的影响;另一方面伴随中国融入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的发展受国际形势的影响越来越大,经济政策走向的国际化色彩增强。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节能减排等。培训是一个重要的路径,通过培训把企业为适应外部环境而寻求的种种创新和变革转化为员工的个人应知,进而演化为组织的能力,以此实现员工的联合推动企业持续发展,企业还要根据生产经营环节挖掘培训课题。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没有统一的模式,但一般包括(供、产、销)搜集需求信息、产品生产、广告宣传、市场组织、销售执行、售后服务等环节。企业产品生产营销不同的环节具有不同的职责规范和相应重要的运行节点,所以员工的培训可围绕履职,或产品生产的工艺流程、操作技能,或产品营销策略、技巧等挖掘培训课目;三是根据培训阶段确定相应内容。中小企业员工培训从时间看,可分为前、中、后三个阶段。前期培训一般集中在对企业概况、企业的产品(品牌)、企业的文化、企业精神等方面,通过培训使员工在走上岗位以前基本掌握企业产品知识、操作要领和规程等。

(三)因材施教,注重培训对象的差异性

重视培训对象的差异性就是将培训的参与者同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进行有机的匹配,以提高培训质量。中小企业培训对象差异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从组织机构来看。实践中,中小企业组织结构的形式多种多样,但不论采取何种结构形式,从其岗位职责和工作性质来看,企业员工可归类为管理人员、业务人员、一线员工。不同职能、不同职位的员工需要接受的培训差异明显。如一线员工培训必须重技能,如工艺要求、操作规程。业务人员培训必须重潜能,如市场开发与拓展的能力。管理人员培训必须重效能。如规划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二是从员工构成来看。人是具有科学技术知识和工作技能的员工,包括经营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市场营销人员、生产作业人员等。中小企业组织结构反映出人员占比最多的是生产作业人员,因此应成为中小企业培训的主体;三是从员工需求来看。根据培训需求的分析,不同的需求决定不同的培训内容,同时确定不同的培训对象。如对新员工进行培训主要介绍企业运行计划和远景规划,了解企业的规章制度、企业文化、业务、岗位职责,熟悉自己的同事等,为较快适应工作环境和要求奠定基础。对于即将晋升或岗位轮换,或不能适应当前岗位的员工,虽然是企业的老员工,但到新的岗位以后从事新的工作,则会产生新的要求,同样需要进行适岗培训。可见重视培训对象的差异性,就如量体裁衣,贴近实际,会收效明显。

(四)增强培训方式的多样性

统一。要提高中小企业员工培训质量,必须坚持方式为内容和对象服务的原则,以免过于追求形式而冲淡了培训的思想内容或使培训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因此,中小企业要从自身实际出发,在考虑方式多样性的同时,注重相互配合,灵活运用。一是在岗培训与脱产培训相结合。在岗培训即在工作岗位上,进行操作和技术演练。脱产培训是指离开工作岗位或现场,由企业内、外的专家对企业各类员工进行培训;二是内训和外训相协调。内训即内部培训,由企业组织的企业内部管理人员或高技能人员主持的培训。外训即外部训练,由企业选派员工参加社会培训机构组织的有关专业或技能的培训。内训与外训的应用要注重两者的协调使用,因为内部培训更适合与企业生产经营密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专用技能的培养,而外部培训更适合与个人通用技能和智力的开发,前者强调针对性,后者突出个性化;三是适当培训方式的选择。供中小企业选择的培训方式很多,如讲授法、案例法、演示法、视听法、角色扮演法、讨论法等。不同的方式各有其自身的优缺点,为了提高培训质量,达到培训目的,往往需要多种方式配合使用。考虑到中小企业限于生产经营规模、产品品种、成本支出等因素的影响,一线员工的用工量相对偏少,因此,追求业务知识、操作技能掌握的同时,充分考虑技能的宽度,以适应多岗需求。为此,中小企业可采用交叉培训方法,即一线员工到其它部门或岗位学习,使员工在对自己从事业务操作熟练的基础上,了解和掌握另一种相关技能,以减少由于“用工荒”造成一线员工不足而补岗的需要,也可以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促使员工从不同的角度考虑其他人员的实际情况,减少员工之间的摩擦,以利中小企业的正常有序运转。

(五)强化培训的间续性,提高培训质量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个人追求的多元化,中小企业的培训不仅是知识传递和技能传授的手段,也是企业和员工长期共同成长的重要载体,因此,必须强化对员工重复培训的次数,同时制定相应制度和运作机制,确保员工培训的常态化,以期取得高质量的培训成果。原因在于一是知识更新加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经做过一项研究,结论是信息通信技术带来了人类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在18世纪时,知识更新周期为80~90年,19世纪到20世纪初,缩短为30年,上个世纪60~70年代,一般学科的知识更新周期为5~10年,而到了上个世纪80~90年代,许多学科的知识更新周期缩短为5年,而进入新世纪时,许多学科的知识更新周期已缩短至2~3年。另有一份研究资料显示:在知识更迭日益加快的今天,一个本科生走出校门两年内,如果不及时补充新知识,其所学的专业知识将全部老化。其实,就一个人一生所学的知识来说,在校求学阶段所获得的知识充其量不过是他一生所需的10%,而另外90%以上的知识都必须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获取;二是建立学习型企业,拓展员工发展通道。《第五项修炼》一书中指出:“九十年代最成功的企业将会是‘学习型组织’,因为未来惟一持久的优势是有能力比你的竞争对手学得更快”。学习型企业是现代企业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创新,是企业员工培训开发理论与实践的创新。中小企业要有效地开展各类培训,更重要的是有贯穿“以人为本”提高员工素质的培训思路,因为伴随企业的发展壮大,员工自身的发展需求也日趋强烈,只有当他们在获得较高的待遇和报酬的同时,自己不断地得到充实、完善,自我价值才得以兑现。学习型企业这一平台的建立,为企业和员工获得双赢提供了支撑;三是工作环境的变化。除员工的晋升或轮岗,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中小企业装配了新的设备,工艺流程不断变化,同时为适应市场需求,中小企业在不断调整自己的生产经营策略,这些都需要及时对员工进行培训,以适应岗位的需求,更好地履行工作职责。还由于80后、90后员工权益认知迅速从单一的物质利益追求转变为多样诉求,物质追求和精神追求的多重叠加,导致就业不稳定,不少员工在企业之间频繁地跳槽,“短工化”现象加剧,加上企业因招工难而降低录用标准,使得员工技能缺乏和责任心不强,逼使企业不得不以重复的培训予以弥补。因此,多频次且常态化的培训,使员工持续不断地学习、成长、进步,藉此为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人力支撑。

四 小结

随着企业管理的变革和发展,培训将越来越被企业和个人所重视,但是培训工作却经常遭遇冰山或瓶颈。经过这次论文撰写,我希望能通过自己的调查和研究为中小企业如何看待培训上起到一定的作用,感谢江西科技学院的领导及导师,以及帮组我完成论文的同学,我会在以后的工作中精益求精,为母校增光。

篇3:浅析企业文化的重要性

“富士康13跳”事件随着时间流逝似乎已经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但事件背后留给人们的反思却是深远的。一个个年轻生命瞬间陨落, 让人惋惜, 也不禁拷问这群80后、90后新生代员工为什么内心如此脆弱?

80后、90后他们的年龄很容易成为一个标签, 成为一个抗压能力弱, 缺乏韧性的一代。这一大群新生代员工的管理已成为企业倍感困扰的问题。究其原因, “50后、60后”命令式领导和“80后、90后”新生代个体化倾向之间的巨大差异导致在管理体制、领导行为等方面都存在着矛盾。要更好地管理新一代员工, 管理者们需要调整传统的管理和领导方式, 尤其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增强企业员工对企业的认知度, 提高员工参与度, 激发其工作活力。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 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是一种人心凝聚剂, 是提升企业竞争的无形力量和资产, 更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源动力, 它对外是一面旗帜, 对内则是一种向心力。在风云变幻的市场经济中, 要使企业顺应改革开放的大趋势并得以健康发展, 离不开企业文化建设, 在我们的企业当中, 各种规章制度可谓建全, 这些规章制度是企业通过几十年血与泪的教训换来的, 它们保证了企业几十年的发展, 可在新的形势面前, 我们的企业文化却有些滞怠, 先进的管理理念尚未落地生根, 具体表现在:许多员工的观念相对落后, 服务意识特别是主动服务意识不强;员工的归属感、企业的向心力、凝聚力不强, 许多员工没有把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与企业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 或者说, 没有把自己的前途与企业的发展联系起来;员工的创新精神、工作热情和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积极性和责任感没有充分调动起来。

社会在进步, 企业在发展, 企业文化也应该要跟上步伐。长期以来来, 企业内的员工各自有各自的活动范围, 各自的群体, 较为枯燥的生活缩小了各群体间相互的接触, 很多人之间没有交流, 在封闭的环境中少了许多活力, 对很多的事情提不起兴趣, 人与人间的冷漠是员工之间相互交流的阻碍, 使员工间的相互协调, 相互配合不能够从心里产生一种主动, 容易产生倦怠和疲乏, 然而现在的生活工作环境更要求企业员工间紧密的配合, 坚固的团结, 所以企业内部更应该加强文化建设和内部生活文化的发展。企业管理者更应该重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赢得员工的信任, 关爱和善待员工。失去员工队伍这个基础, 企业盈利将无从谈起, 特别是对待企业前端、低岗位员工更要体现管理层对他们的人文关怀, 让他们在企业工作中找到归属感, 愿意把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联系起来。

二、成功企业文化的特点分析

通过对上述矛盾的分析, 我们不难发现, 成功的企业文化应具备以下特点:第一, 能得到员工的广泛认同。第二, 要有正确的企业价值观。第三, 员工要有使命感和责任感。优秀的企业文化不仅能使员工产生使命感和责任感, 而且能激励员工积极的工作, 使员工对未来充满憧憬, 反之, 会使员工产生消极, 悲观厌世。富士康公司的接二连三的跳楼事件, 就证明了这一点。第四, 企业文化要有核心主张。企业文化的核心主张一定要简洁明了, 我们可以看看国内外著名的企业文化, 许多可以精简为一句话或一个词, 如全球著名运动品牌耐克进取文化———Just do it, 豪华汽车品牌宝马的尊享驾乘理念———Sheer driving pleasure。第五, 能使企业产生不可复制的竞争力。事实上企业文化已经超越了管理范畴, 成为了一种具有不可复制的竞争文化。而现代企业的竞争, 归根到底是企业文化的竞争, 或者说是品牌文化的竞争。优秀的企业文化就是企业最有力的竞争武器, 而且是不可复制的。第六, 能使员工对企业产生深厚的感情。企业文化不仅能提高员工主人翁意识和员工高尚情操, 而且能使员工对企业产生深厚感情。无论走到哪里员工对企业总是充满怀念, 听到或看到企业代表人物、logo、广告、产品等总是有一种亲切感。

三、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优秀的企业文化不仅能加强员工的责任感和自豪感, 更能让员工从根本上改变自己的生活认识和生活方式, 让人与人间相互接触, 相互对话, 相互了解, 打破人与人间的隔阂, 让不同环境内的人都相互流动起来, 相互交流, 促进企业的和谐。

同时企业也要建立各层次领导与员工沟通制度和渠道, 强化员工与领导的沟通效果, 在当前很多企业的管理制度改革中, 一部分员工由于自身的利益受到影响而有意见、有想法是很正常的,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 没有哪一次改革是可以得到全体人员的支持和接受的。这就要求领导在改革创新管理机制的过程中要善于排解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 而其中之一就是要加强与员工, 特别是核心员工、问题员工的沟通与交流, 企业应采取制度化的措施完善、明确企业领导与员工的沟通与交流渠道, 让基层员工把自己的意见和想法说出来, 好的意见和想法可以改进工作, 完善创新管理机制;不好的或者说不成熟的意见和想法也应该让员工说出来, 一来管理层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必要的解释、宣传工作, 二来也可以让员工有舒缓心理压力的地方和渠道。

企业文化是一种信念的力量, 道德的力量, 心灵的力量。这三种力量相互融通、促进, 形成了企业文化优势, 这是企业战胜困难, 取得战略决策胜利的无形力量。同时,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也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在要求。任何一个现代企业的维系和发展都需要两个纽带, 一个是物质、利益、产权的纽带, 另一个是文化、精神、理念的纽带, 就好比“硬件”和“软件”, 两者互相支撑, 缺一不可。

“硬件”作用的充分发挥, 需要“软件”的紧密配合, 企业文化的“软件”建设应侧重在企业员工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等方面。同时, 不同的企业处于不同的内部与外部环境中, 企业文化的特征也会不相同, 并产生不同的行为规范以及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因此, 企业文化建设不能千篇一律, 应该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企业的经营环境, 进行具体的设计定位, 这样才能在万变的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 成为一个充满青春活力的长寿企业。

在现代企业中, “以人为本”的管理概念越来越深入地渗透在企业的管理机制和管理行为中, 一个成功的企业必然有其成功的企业文化, 有卓著远见的企业家都十分重视企业文化建设, 在他们的意识框架中企业精神则是高度精神文化的精髓。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意识形态、一种精神, 它对员工行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所以只有通过企业领导和广大员工相结合的方式, 根据其相对应的独特风格建设具有鲜明特点的、深厚基础的企业文化;也只有始终坚持精神文明建设与职业道德教育, 敬业精神与文化素质的再升华有机地结合起来, 从根本上铲除传统论和习惯论, 实施用人不惟厚历重能力, 不惟资历重业绩的新思维、新观念、新方法, 才能真正意义上激发广大员工的职业自豪感、团队荣誉感和主人翁责任感。与此同时, 还要着力倡导一种平等、公开、透明、亲和的人际关系, 员工与企业相互依存, 相互促进, 给员工以感情尊重, 理智尊重, 从而促使企业欲令企业价值, 企业精神, 企业道德, 企业风尚深深植根在每个员工的心中, 造就一种视之有形, 闻之有声, 触之有觉的文化形象氛围, 以此增强企业的活力、动力和凝聚力。

我们还可以探索将抽象的企业文化理念具体落实到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先进人物和典型事例。通过对先进事例的宣传, 发挥榜样的作用, 企业文化扎根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土壤之中, 才是鲜活的、生动的, 才具有说服力和感召力。企业可以组织专业人士来整理、挖掘一批典型事例和先进人物, 本着“让每块金子发光”的理念, 加大对各类先进典型的发现、培养和宣传力度。逐步形成在每一个部门、每一个班组、每一个工种都有员工公认的先进领军人物, 树立标杆和榜样, 从而带动整个员工队伍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以此来加大企业文化的感召力和渗透力。

当然, 企业的管理者也必须对企业文化的发展和方向进行控制和监督, 企业文化不同于社会上流行的文化, 它是为企业服务的, 目的是保证企业的正常发展和有序运营。企业文化的发展方向是由企业的发展所左右和控制的。必须利于企业的发展, 企业文化的发展必须保证企业的利益和形象是往一种好的态势上发展, 对于不利的方面要进行修正和指导, 企业管理者必须保证在文化方面的主导权, 利则用, 有利则疏, 把握住企业政治思想的方向性。

同时企业文化也应该避免走入盲目效仿和空泛化的误区, 只有明确了企业文化建设的意义, 走出企业文化建设认识上的误区, 才能有助于企业建设不同特色的企业文化。

四、促进企业文化建设的策略分析

第一, 企业领导者必须成为推动企业文化建设的中坚力量。企业文化从某种特定意义上可以说是“企业家”文化, 因为企业是由领导者进行管理的, 企业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者的决心和行动。企业领导者应该带头学习企业文化知识, 对企业文化的内涵要有深刻的认识, 对建设本企业文化有独到的见解, 对本企业发展有长远的战略思考。要亲自参与文化理念的提炼, 指导企业文化各个系统的设计, 提出具有个性化的观点, 突出强调独具个性和前瞻性的管理意识, 通过长远目光、人格魅力和管理艺术, 感染和影响职工发挥最大的潜力, 推动企业科学和可持续发展。

第二, 企业文化建设必须与企业管理相互触合。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并不意味着抛开制度管理。没有较完善的规章制度, 企业就无法进行有效的生产和经营活动。但是, 不论规章制度多么完善, 也不可能包罗企业的一切活动, 不能从根本上规范每一个员工的行为意识。而企业文化则是一种无形的文化上的约束力量, 形成一种规范和理念, 来弥补规章制度的不足。它的优势是可以增强企业的内聚力, 加强员工的自我控制;能激励员工工作激情, 提高生产效率;有助于提高企业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有利于改善人际关系, 产生极大的协同力;有利于树立企业形象, 扩大企业影响……通过文化对管理的先导作用, 实现员工与企业的共同目标, 使企业不断提高品位, 提升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第三, 企业文化必须得到企业所有员工的认同。要增强内部凝聚力和外部竞争力, 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 必须使员工形成同一的理念, 并且贯彻落实。通过在职培训等形式, 增强员工对企业文化系统的认识, 让员工人人参与在其中, 从“要求我这样做”转化为“我应该这样做”, 才能按照企业文化管理的要求, 用文化理念指导个人行为, 使之符合企业发展的需要。

第四, 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坚持长期建设和不断创新。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长期性, 在于它伴随着企业建设和发展的全过程, 要使文化理念化为员工的自觉行为, 必须有长期“作战”的准备。企业文化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它需要一批批、一代又一代企业家和员工在经营企业的过程中去营造、培养和发展。只有这样企业才能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总之, 企业文化是企业综合素质的体现, 是知识时代生存发展的土壤。我们要以求真务实的态度适应新时代经济发展的要求, 努力建设符合现代企业发展的企业文化, 以此来全面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以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摘要:新生代员工的管理已成为现代企业倍感困扰的难题, 越来越多的问题折射出构建企业文化的重要性。大凡成功企业都必然有其成功的企业文化, 都必然重视企业文化的建立, 在社会日益发展的今天, 企业文化如何跟上时代的发展将成为企业家们新的课题。

篇4:浅析企业员工培训的重要性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 企业培训 作用与意义

21世纪,随着企业管理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培训被赋予了越来越高的地位和作用。如何培训员工、如何保证员工能够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素质,并进而与企业共同发展,成为摆在企业经营管理者面前所必须面对的问题。人才是企业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资源,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如何把“人”变成“才”可以说是重中之重,关系到企业发展的长远问题。在人力资源管理上,员工培训与开发是指企业通过各种方式使员工具备完成现在或将来工作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并改变他们的工作态度和价值观,以改善员工在现在或将来职位上的工作绩效,并最终实现员工与组织同步成长的一种计划性和连续性的活动。

具体来说,培训对企业的作用与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对企业而言

1.1 提升企业竞争力

有效的培训开发工作能帮助员工更好的掌握新技术和新工艺,学习创新思维,促进员工对经营战略目标、制度和工作标准的理解。从而提高工作效率,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1.2 有利于吸引优秀人才,稳定员工队伍

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关于人才的竞争,没有优秀的人才,就难在激烈的商场竞争中站稳脚,并务求发展。那些注重员工培训,能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发展机会和学习机会的企业,并以培训员工而形成一种企业文化,增加企业的外在吸引力。IBM每年的培训投资站到经营额的1%-2%,另外还专门为潜力员工提供全球统一的培训计划等,这样的蓝色染缸加上强大的培训,有几个人舍得离开?企业良好的培训机制,可以改变不良的管理思维,完善管理行为,这可以减少优秀人才的流失,增强企业员工队伍的稳定性。

1.3 有利于营造优秀的企业文化

优秀的企业文化是现代企业追求的一个目标,它可以增强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使员工与组织的目标趋于一致。培训能够使员工逐步理解并接受企业的文化,进而改变员工的价值观、工作作风及习惯,使其行为更利于企业发展,增加员工的归属感,形成企业凝聚力,将员工与企业团结一致,共同发展。摩托罗拉公司给全体雇员提供每年至少40小时的培训,这是很多企业做不到的,虽然有些员工会因为受到培训,掌握了一门新技能而跳槽,但摩托罗拉能一如既往秉持发展人的理念,进行员工培训,他们认为,从数量上讲,可能会损失一个人才,但因为这种文化,会吸引两个人才,甚至更多。很多人只看到了有人跳槽,而没有看到有更多的人投靠,这正是摩托罗拉精明的地方。

2 对员工而言

2.1 使新员工尽快进入角色,提高员工的积极性

新员工培训是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基本培训,在新员工培训中,通过培训师对企业文化、企业战略目标、企业概况等情况讲解,可以使新员工熟悉并了解企业,尽快进入角色。同时,通过培训,特别是技能提高类的培训,员工的技能得到提高,工作能力得到企业认可,从而激发员工工作的激情,更加主动应用和发挥所学知识,为企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2.2 有利于打造一支学习型的员工队伍

学习型组织致力于知识的获取和创造,以知识作为发展的动力和基础。在这种企业氛围中,员工总是有机会去学习、接受到新的知识,并活学活用的应用到日常工作中去,而且这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通过培训,可以培养出一个共同参与、积极认同的学习型员工队伍。

2.3 有利于实现员工自我价值的需求

随着经济的发展,员工已从单纯对薪酬的追求,转而对自身发展的追求。他们不但想通过自己的才能获得更高的薪酬待遇,而且也想自己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和提高。而企业的培训,正是给予员工这个提升自己,完善自我的机会。这不仅让员工得到物质上的满足,通过培训技能提升,收入增加;而且,还在工作中获得更大的成就感,实现员工对自我价值的需求。

对于企业培训员工这件事,有人曾作了这样生动的比喻,把培训工程比喻成防洪工程,投进去很多钱,表面上看不出什么效果,好像只是花钱,创造不了直接的经济效益。有些人认为企业花费上千万美元培训新员工,结果他们都流失到了其他企业。“不要教员工任何东西。另一家企业正准备将他们偷偷挖走。还是让他们愚蠢一些好”。这些都是人们对培训认识上的误区,只有认清这些误区才能真正理解培训对企业发展的重大意义。日本著名企业家松下幸之助曾说过:制造产品先制造人,一个天才的企业家总是不失时机地将员工的培养和训练提上重要的议事日程。培训是现代社会背景下的“杀手锏”,谁拥有了它,就预示着成功。只有傻瓜和把自己企业推向悬崖的人才会对培训置若罔闻。

因此,只有通过培训才能使员工的素质得到提升;只有通过培训才能使管理者的意图得到贯彻;只有通过培训才能使公司的制度得到具体落实;只有通过培训才能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优势。所以,员工的培训不仅仅是必需的,而且还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文献:

[1]沈莹.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修订本)[M].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

[2]张煜.我国企业员工培训的现状和对策[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8(09).

篇5:浅析企业培训的重要性

浅析煤炭企业中信访工作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作者:董燕

来源:《商品与质量·学术观察》2013年第08期

摘要:信访工作是群众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的生产工作中越来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受到了各级领导和群众的充分肯定。但信访工作机构现在的形式已经完全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为了响应中央提出的“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的思路,结合信访工作者的工作经验,来开展信访工作,不断进行创新发展。

关键词:煤炭企业 信访工作 建设 企业发展 重要性

一、加强信访工作的意义

1.加强工作建设

信访工作在企业的建设过程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因为企业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新问题,这就需要信访部门从基层抓起,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解决这些问题。这样就需要建立一套由党委领导的行政工作,保证员工的积极参与,由信访部门亲自抓,从基层开始,开创信访工作的新格局。针对煤炭企业内部离退休人员较多的局面,建立分区管理小组,邀请具有较高思想觉悟的同志来担任信息员和管理员,解决职工生活中的难题,随时掌握群众的思想动态,化解矛盾纠纷。

2.提高员工的思想规范

在煤炭企业中,员工无疑是企业的支柱,加强对员工利益的考虑与支持就要从加强信访工作开始,积极解决员工的内部矛盾,因为一旦员工之间,或者员工和领导之间存在矛盾,就应该进行下访处理,保持企业内部的和谐稳定。让员工充分认识到信访工作可以帮助他们,才能对企业产生一定的信任,在企业中长期稳定的发展下去,并以企业的发展为己任,切实保障企业的利益。

3.加快企业建设

在面临信访工作的问题中,要做到切实为群众考虑,加强信访工作的力度,为企业带来最大效益。在社会新形势下,企业的合理建设是很重要的,信访制度的设立就是完善企业建设,加强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保证企业可以又快又好的发展下去。加强信访工作的管理,可以提高企业内部的团结,使企业员工适应新的工作方式和工作环境。

二、加强信访工作的重要性

1.提高企业员工的责任感

在煤炭企业中,员工无疑是企业的支柱,加强对员工利益的考虑与支持就要从加强信访工作开始,信访稳定工作是构造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和关键环节,必须充分认识做好信访工作的重要性,稳定企业的内部发展,实现煤炭企业的健康、快速、和谐的发展。在企业中合理的解决信访员工的问题,可以提高员工对企业的信任和忠诚度,也可以解决员工的思想问题,保证企业内部的和谐发展,解决企业员工之间的矛盾,从实践的高度解决信访问题,保证企业的高效快速生产。

2.巩固党的政治地位

在信访工作的建设过程中,要始终保持党和人民的联系,赢得人民群众对党工作的支持和拥护,在企业中,信访工作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帮助企业员工解决思想问题,可以加强员工对党的信任,巩固党在员工心中的地位。让人民群众可以广泛的认同党的思想,并且予以一定的拥护,巩固党的政治地位,有利于及时化解内部矛盾,提高党的凝聚力和号召力,促进企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3.保证企业的快速发展

在煤炭企业内部,良好的企业环境可以为企业创造一个和谐良好的工作环境,促进煤炭企业又好又快的发展。确保群众的利益不受到损害,是确保矿区稳定的前提和基础。尤其是在员工的利益上,从社保政策开始到养老政策,都要切实的为员工考虑,落实低保,保证困难家庭利益,对每个员工的情况进行调查存档,掌握每个员工的基本情况,真正帮助有需要的家庭,一旦发现员工出现困难情况的时候,积极进行解决,在矿区建设这方面,要顺应民意,做好矿区的美化,增设一些运动器材,为员工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使员工能够安心进行工作,保证企业的稳定发展。

三、如何加强信访工作开展

1.提高群众的思想认识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信访工作也应该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一定的提高,因为信访部门已经不仅仅的是一个接收意见的部门,它的角色转变成了协调各部门关系,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营。在进行信访部门制度的建设时,将“民主协商”与“政府推动”相结合,将信访工作做深入,做到实处,让信访部门可以切实的为领导工作打下好的基础,贴近群众的切实利益,主动的调节群众的不满情绪。将信访工作的工作内容和重点放到群众这里,不仅要处理已经发生的事故,还要对没有发生的事件进行提前的预知和处理,遏制住恶性事件的源头,从基层开始预防和化解,这些新的工作内容要求信访部门必须提高对自身工作的认识,跳出以往信访工作的局限性,从群众工作的高度理解和把握新形势的信访工作。

2.开展信访工作的广度

在信访工作原有的基础上来看,工作的职能和工作的对象的力度在前来信访部门反映问题的群众身上,而没有抓住群众的诉求点进行有效的关注和改善。开展信访工作的广度,在原有的工作基础上进行一定程度的提高,加强对群众信息和矛盾纠纷发展的动态关注,尤其在煤炭企业中,防止员工内部矛盾的进一步激化,深入了解群众的思想和诉求,真正改变信访的工作方式,变“上访”为“下访”。开展信访工作的广度,加强对企业内部员工的思想了解,不断关注员工的思想动态,保证员工的发展和企业的中心目标相一致。

3.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

信访部门的工作从来不是一个单独的项目,而是与企业内部各个部门息息相关的一个工作。信访问题源于基层,从企业的员工内部、企业生产和企业政策方面共同促使,作用就是将这些问题集中处理,进行分级负责管理。建立起健全的信访管理机制,要按照等级管理,将各个相关部门进行协调处理,再根据信访部门的反馈情况回复给信访者,一套完整的信访管理制度,可以将群众的工作职能进一步加强,形成各部门共同制约管理的信访局面。以群众为基础,使信访者的诉求取得更快捷、高效和有力的解决,杜绝了信访工作“拉长线”的情况,保证工作质量以及企业的生产状况。

4.多项措施相结合,灵活发展

信访工作因为牵扯到的部门比较多,因此工作比较复杂,需要各级领导共同进行化解,甚至需要一定的资金。但信访工作不能全部靠钱来解决,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的投入,把资金投入做到最小,让职能和财力相结合,利用专项资金进行解决。在面对信访者时,要能够整合群众的部门资源,积极主动地为群众解决各种诉求,在这方面要从员工的基本利益出发。例如:解决员工中一些困难家庭的生活困难,解决职工子女就业难的问题,保护企业员工的合法权益,和一些法律机关和单位合作,积极处理员工问题,在群众的利益上开展信访工作,使信访工作逐渐向多样化和多种形式进行灵活发展,为员工谋求合理的解决诉求的措施,使信访工作合理多样的展开。

5.加大投入力度,营造良好的工作基础

因为信访工作中涉及的内容多样,工作量大,工作程度复杂,覆盖面广,因此信访部门应该重视改变力度,在原有的工作基础上加强信访部门的人员和制度的建设。以信访部门为基础开展群众工作,加大人员的整改以及物力和财力的投入,给予信访部门一定的职权,从而能够有效的开展群众工作,可以进行人员的合理调配和信访工作的及时处理。

四、总结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煤炭企业不可避免存在各种矛盾,因此加强信访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信访工作的工作范围已经涉及到由员工内部到外部的整个管理。在煤炭企业中,加强信访工作的管理,可以提高企业内部的团结,使企业员工适应新的工作方式和工作环境,而在面临

信访工作的问题中,要做到切实为群众考虑,加强信访工作的力度,为企业带来最大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付增战.浅析新形势下国有煤炭企业的信访工作[J].陕西煤炭,2011(03)

[2]罗文杰.关于做好转型期煤炭企业信访工作的思考[J].先锋队,2011(24)

篇6:浅析成本管理在企业的重要性

浅析成本管理在企业的重要性

中文摘要

追求经济效益是企业永恒的主题,也是企业生产经营的根本目标,而在现代企业的经营当中,加强成本管理是企业以较少的耗费获得更好的收益的最有效途径之一。因而,成本成为了现代企业的一项非常重要经济指标,加强企业的成本管理,不仅可以增加企业自身利润和职工群众的利益,同时对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如何突破传统思维模式,实现高效率的成本管理,降低生产成本,取得最佳效益,实现资产的保值和增值,成为现代企业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成本管理 成本控制 重要性 实现途径

浅析成本管理在企业中的重要性

目录

中文摘要.......................................................................................................................1

一、成本管理的概念...................................................................................................3

二、企业实行成本管理的重要性...............................................................................3

(一)成本管理企业发展的基础............................................................................3

(二)加强成本管理是企业增加盈利的根本途径................................................4

(三)成本管理体现了企业内部管理的本质和核心............................................4

(四)成本是企业经营决策的依据........................................................................4

(五)加强成本管理是控制各种劳动耗费的手段................................................5

三、现代企业成本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5

(一)缺乏成本战略思想........................................................................................5

(二)企业成本管理缺乏市场观念........................................................................6

(三)企业员工参与成本管理意识淡薄................................................................6

(四)成本管理手段落后,信息不畅....................................................................6

四、成本管理的实现途径...........................................................................................6

(一)引进战略成本管理思想................................................................................6

(二)构筑成本管理系统观念................................................................................6

(三)建立健全成本管理内控制度........................................................................7

(四)提高全员成本管理意识................................................................................7

(五)充分发挥计算机技术在企业成本管理中的作用........................................8

(六)建立成本管理保障措施................................................................................8

(七)加强市场调查和信息反馈在成本管理中的应用........................................8 参考文献.......................................................................................................................9

浅析成本管理在企业中的重要性

一、成本管理的概念

成本管理是从产品设计到生产、销售及售后服务的整个过程中,围绕所有耗费而发生的制造成本、各项费用所进行的一系列管理工作。

成本管理是企业日常经营管理的一项中心工作,在企业生产经营实践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企业的成本水平不仅决定着企业生产经营效率的高低,还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竞争能力、抵抗内外压力、求得生存和发展的能力。

现代成本管理的主要职能是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

二、企业实行成本管理的重要性

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在市场经济中,现代企业的管理目标已经不再仅仅追求利润最大化,而是如何取得企业的长期竞争优势,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长期以来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一直是以经济资源的大量消耗为代价,在财务上表现为成本高、盈利少,制约我国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原因进行了归纳主要有:成本管理观念落后、成本管理方法陈旧、价值管理与使用价值管理的结合较差、不良利益动机驱动、分工过细导致分工成本过高、人力资源浪费严重等。

要提高经济效益,就不能不把降低产品成本放在首位,不能不把加强成本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龙头,以成本管理来带动和促进企业其它各项管理工作,从而达到提高经济效益和企业整体素质的目的。企业管理行为本质就是运用科学管理方法来降低企业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成本管理是企业生产发展和增加利润的决定性因素,企业只有十分重视成本,运用成本管理,加强成本管理责任制,严格控制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种耗费,才能真正保证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笔者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和资料,将成本管理的重要性主要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成本管理企业发展的基础

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外有同业竞争、政府课税和经济环境逆转等威胁,内有职工改善待遇和股东要求分红的压力,经常遭受内外夹攻。企业用以抵抗内外压力的武器,主要是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创新产品设计和增加产销量。其中,降低成本是最主要的。降低成本

浅析成本管理在企业中的重要性

可以提高企业价格竞争能力;

可以提高安全边际率,使企业在经济萎缩时能生存下去;提高售价会引发经销商和供应商相应的提价要求和增加流转税负担,而降低成本可避免这类外部压力;成本降低了,才有力量去提高质量、创新设计或者提高职工待遇和增加股利。只有把成本控制在同类企业的先进水平上,才有迅速发展的基础。成本降低了,可以削减售价以扩大销量,销售扩大后经营基础稳固了,才有力量去提高产品质量、创新产品设计、寻求新的发展。许多企业陷入困境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在成本失去控制的情况下盲目发展,一味在促销和开发新产品上冒险,一旦市场萎缩或决策失误,企业没有抵抗能力,很快就会倒闭。

(二)加强成本管理是企业增加盈利的根本途径

企业的产品成本和经济效益存在着直接的紧密联系,成本工作管理的好坏,直接左右着企业的经济效益。要提高经济效益,就不能不把降低产品成本放在首位,不能不把加强成本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龙头,以成本管理来带动和促进企业其它各项管理工作,从而达到提高经济效益和企业整体素质的目的。成本指标是一项综合性指标,它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经济效益,也反映生产总消耗水平,而且反映企业的生产水平、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

(三)成本管理体现了企业内部管理的本质和核心

在我国,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独立的法人实体和竞争主体,之所以要通过股份制改造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目的在于通过转机换制,彻底突破长期以来计划经济所形成的传统管理模式,使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从原来的完成国家下达指令性计划,转变成以满足市场需求及创造经济效益为目标上来。企业管理行为本质就是运用科学管理方法来降低企业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成本管理体现在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之中,企业管理的一切活动实际上也是成本活动,没有成本的发生和运行,研究企业管理也就失去意义。

(四)成本是企业经营决策的依据

产品价格的制定,要体现价值规律的要求,大体上符合产品的价值。同时,制定产品价格也要考虑国家的价格政策和产品的供求关系。商品价值是以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基础,经营好的企业个别劳动成本低于社会平均成本,产品售出后,就能获得超额利润,反之,经营差的企业,个别成本高于社会平均成本,产品售出后,由于不能获得社会平均利润率而逐渐丧失竞争力。由此可见,成本最低起到了鼓励先进、鞭策后进的作用,企业只有提高物料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改进经营管理,才能降低成本,从而获得更多利润,最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总之,成本是企业生产过程中资金耗费的尺度,企业必须按照成本这个尺度从产品销售收入中得到补偿,才能维持简单再生产,否则,企业生产就会有中断的危险。

浅析成本管理在企业中的重要性

提高经济效益,首先要正确计量和控制产品成本,保证产品成本能得到足额补偿,才能保证企业的生产营销活动连续进行,保证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

(五)加强成本管理是控制各种劳动耗费的手段

成本是综合反映企业生产耗费和工作质量的一项经济指标,生产中的各种劳动耗费,都能在成本中得到直接或间接的反映,因此,加强成本管理可以起到控制各种劳动消耗的作用。企业发生的一切损失和浪费都可以在成本中得到反映,都可以通过成本控制采取措施加以纠正,并可采取防范措施,防患于未然。在市场体系日益完善、价格关系日益理顺的情况下,企业产品只有物美价廉,才能在市场竞争中求得发展。成本管理是企业生产发展和增加利润的决定性因素,企业只有十分重视成本,运用成本管理,加强成本管理责任制,严格控制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种耗费,才能真正保证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成本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以成本预测、成本决策、价值分析、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考核等为内容的科学管理体系,是现代企业参与市场竞争,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工具。因此,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强化成本管理对于提高经济效益,确保企业效益保值增值,加快国家经济建设速度,都具有重要意义

三、现代企业成本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企业管理无止境。在以市场、价格为导向的竞争体制下,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成本管理的重要性,并已经着力制定、推行适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的内部控制制度。当前,但受传统成本控制模式影响,实践中的成本管理存在诸多局限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缺乏成本战略思想

成本管理战略是企业围绕成本费用而展开的一种长期谋划,与经营战略一样,具有全局性、长远性、抗争型、纲领性四个特点。许多企业在成本管理中往往以产品的生产过程为中心。只注重对生产成本的管理,却没有考虑到企业内部其他非生产部门对成本费用的影响,如管理部门的管理环节、产品开发设计部门的设计环节及供销环节等。对企业外部的价值链更是视而不见。这种成本管理观念远远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环境的要求,使企业未能获得全面的发展竞争战略,更削弱了企业的竞争能力。同时由于不能把生产与经营相统一,导致产品大量积压,资金沉淀,严重影响资金的周转和生产的正常运转。最终使企业效益受损,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

浅析成本管理在企业中的重要性

(二)企业成本管理缺乏市场观念

表现在对成本管理范围、目的及手段方面认识存在偏差。成本是企业经营效率的综合体现,是企业内部投入和产出的配比关系,低成本意味以较少资源投入提供尽量多的产品和服务,意味着高效率,但绝不等于高效益。

(三)企业员工参与成本管理意识淡薄

长期以来,人们存在一种认识偏差:把成本管理作为财务人员、少数管理人员的专利,认为成本、效益都应由企业领导和财务部门负责,而把各车间、部门、班组的职工只看作生产者,导致管成本的不懂技术、懂技术的不懂财务,广大职工对于哪些成本应该控制、怎样控制等问题无意也无力过问,成本意识淡漠。职工认为干好干坏一个样,感受不到市场压力,控制成本的积极性无法调动起来,浪费现象严重,企业的成本管理失去偌大的管理群体当然难以真正取得成效。

(四)成本管理手段落后,信息不畅

成本管理主要具备三项功能:为定期财务报告目的,计量销售成本和估计存货价值;估计和预测作业、产品等成本对象的成本;为企业提高业务效率,进行战略决策提供经济信息和反馈。这就要求成本信息及时、全面、准确,而企业目前成本管理的手段仍处于手工操作阶段,很难达到这些要求。

四、成本管理的实现途径

(一)引进战略成本管理思想

战略管理的核心是要寻求企业持之以恒的竞争优势,竞争优势是一切战略的核心,它归根结底来源于企业能够为客户创造的价值,这一价值要超过该企业创造它的成本。一个企业要获得竞争优势就需要做出抉择,即企业要就争取哪一种优势和在什么范围内争取优势的问题做出选择。这就要求在成本管理中引入战略管理思想,实现战略意义上的功能扩展,从而形成了战略成本管理。战略成本管理指管理人员运用专门方法提供企业本身及其竞争对手的分析资料,帮助管理者形成和评价企业战略,从而创造竞争优势,以达到企业有效地适应外部持续变化的环境的目的。

(二)构筑成本管理系统观念

成本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应树立成本的系统观念,将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视为一项系统工程,强调整体与全局,对企业成本管理的对象、内容、方法进

浅析成本管理在企业中的重要性

行全方位的分析研究。通过研究每种成本管理方法的本质及其适应的经济环境的特色,构建出系统的成本管理方法体系。

一方面,为使企业产品在市场上具有强大竞争力,成本管理就不能再局限于产品的生产过程,而是应该将视野向前延伸到产品的市场需求分析、相关技术的发展态势分析,以及产品的设计;向后延伸到顾客的使用、维修及处置。按照成本全程管理的要求,就会涉及到产品的信息来源成本、技术成本、后勤成本、生产成本、库存成本、销售成本,以及对顾客的维修成本、处置成本等成本范畴。对所有这些成本内容都应以严格、细致的科学手段进行管理,以增强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如在产品设计阶段推行价值分析。

另一方面,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非物质产品日趋商品化。与此相适应,成本管理的内涵也应由物质产品成本扩展到非物质产品成本,如人力资源成本、资本成本、服务成本、产权成本、环境成本,等等。

(三)建立健全成本管理内控制度

为保证为成本管理而采取的各种措施的有效、顺利实施,需要建立成本管理保障措施,主要是通过建立一系列的业务处理与报告应该遵循的程序和规范,以及通过对组织结构的设定、职能的划分与分工等,来保证组织内的各项活动按照有利于降低成本、有利于进行成本管理的方式进行。这些措施的功能不直接作用于成本发生过程本身,而是对处理业务的行为按照成本管理的需要加以倡导或约束,其作用是基础性的和防范性的。另外,在市场激烈竞争环境下,建立成本预警分析系统是必须的,以便及时了解外部环境、自身条件和竞争对手的变化,对可能出现的重大变化、以及给企业可能带来的机会与威胁能及时作出预报,使企业决策者尽可能有充裕的时间作出反应。

(四)提高全员成本管理意识

在企业成本管理中,人起决定性的作用,对其加以重视,可更有效地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对于改善企业成本管理工作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要提高全员成本管理意识,首先,将成本控制意识作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消除认为成本无法再降低的错误思想,对企业全体员工进行培训教育,要求企业各级管理人员及全体员工充分认识到企业成本降低的潜力是无穷无尽的,每个人都能够对成本管理和控制有足够的重视。其次,在企业内部形成职工的民主和自主管理意识。在日常成本管理中,积极运用心理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和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成果,努力在职工行为规范中引入种内在约束与激励机制。按照西方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人类基本需求的五个层次,引入内在约束与激励机制,就是注重人的最高层次需求,浅析成本管理在企业中的重要性

即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需求。这种机制强调的是人性的自我激励,不需要任何外在因素的约束。改变企业常用的靠惩罚、奖励实施外在约束与激励的机制,实现自主管理,这既是一种代价最低的成本管理方式,也是降低成本最有效的管理方式。

(五)充分发挥计算机技术在企业成本管理中的作用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企业成本管理信息的处理提供了现代化的工具。电子计算机技术、现代通讯技术和数据处理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又推动着计算机信息处理系统的发展。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企业成本管理,可大大提高企业现代化管理的进程。LOTUS、EXCEL等电子表格软件有强大的表格处理、数据库管理与统计图表处理功能,是办公自动化的常用软件。它们不用编程,灵活方便,使用成本低、效率高,利用这些软件可以方便快捷地辅助管理人员对成本进行预测、决策,并可对控制过程实施监控分析,收到良好的效果。

(六)建立成本管理保障措施

成本管理保障措施是为了保证成本管理方法措施的有效性和保证成本管理方法措施的顺利实施而建立的各种规范。建立成本管理保障措施主要通过建立起一系列的业务处理与报告应该遵循的程序和规范,以及通过对组织结构的设定、职能的划分与分工等,来保证组织内的各项活动按照有利于降低成本、有利于进行成本管理的方式进行。这些措施的功能不直接作用于成本发生过程本身,而是对处理业务的行为按照成本管理的需要加以倡导或约束,其作用是基础性的和防范性的。另外,在激烈的竞争环境申,为了及时了解环境、内部条件和竞争对手的变化可能带来的机会与威胁,还应该建立成本预警分析系统,对外部环境、竞争对手及企业自身条件的变化进行长期的观察,对可能出现的重大变化、对可能面临的机会和威胁作出及时的预报,使企业能够有充裕的时间作出反应。

(七)加强市场调查和信息反馈在成本管理中的应用

信息作为企业经营活动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企业成本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的发展,成本管理越来越复杂,尤其是在现代成本管理又与科技进步紧密相联,企业成本管理水平能否随形势发展而提高,经营能否顺利进行,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对成本的信息反馈水平。因此,企业成本管理也必须适应这一客观要求,不断提高信息管理水平。尽可能地吸收和借鉴中外成本管理的成功经验,抓住机遇,真正成为市场竞争中的强者。

浅析成本管理在企业中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王学军.《论战略成本管理》【J】.《财会通讯》, 1992(2).【2】焦跃华,袁天荣.论战略成本管理的基本思想与方法【J】.会计研究,2001(5).【3】吴利红.成本观念的更新和现代成本控制

上一篇:写景作文的好句好段下一篇:大一扶贫申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