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报告案例教学

2024-05-05

调查报告案例教学(共6篇)

篇1:调查报告案例教学

一、更新教学观念,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

长期以来,小学音乐教学一直承袭着应试教育的理念,小学音乐教学活动的实施也是以学生的音乐知识掌握作为唯一的教学目标,没有以素质教育作为小学音乐教学的根本出发点与落脚点。教师在小学音乐教学的实施中,始终以教师的教学需要作为教学实施的依据,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教学开展的核心,小学音乐教学活动的开展始终围绕着教师的活动而展开,学生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主体地位缺乏应有的重视,学生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主体性没有得到有效的彰显。

因此,要改变这样的教学现状,就要求小学音乐教师要从教学观念的更新入手,小学音乐教学的实施要以学生的学习需要为依据,要以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为目标,充分尊重学生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调动小学生音乐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要以生本思想作为小学音乐教学的指导思想,以新课程所倡导的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理念开展小学音乐教学活动,这样的教学理念的转变,对促进小学音乐教学活动的高效开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创新教学方式,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

在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方式的运用中,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式,大多都是以音乐知识的机械讲述为主,教学的内容枯燥乏味,对学生缺乏吸引力,教学活动的开展都是围绕着知识的传授与缺乏个性的音乐训练为主,学生在小学音乐教学的实施中难以满足其音乐学习的需要,学生的学习实效性不强,教师的教学活动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不利于小学音乐教学效率的有效提升。

应该看到,在新课程改革开展以来,小学音乐教学的方式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小学音乐教学方式的转变也比较大,但是我们应该明白现有的小学音乐教学方式依然有许多需要改进之处,即便是一些已经改革的教学方式由于各种原因的影响,也没有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有的教学方式改革只是流于形式,不仅没有促进小学音乐教学效率的提升,还有可能成为小学音乐教学效率提升的绊脚石。

因此,要改变小学音乐教学方式的不尽如人意之处,就要求教师要根据小学音乐教学的实际,以及小学生音乐学习的现实需要,创新现有的小学音乐教学方式,教学方式的创新要善于在原有的小学音乐教学方式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一些实效性的小学音乐教学方式保留下来,将一些不适应现阶段小学音乐教学的方式淘汰,与此同时,还要对小学音乐教学的方式进行创新,通过小学音乐教学方式的创新促进小学音乐教学效率的有效提升。

三、创设教学情境,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

在以往小学音乐教学活动的开展中,教师缺乏对小学音乐教学情境创设的重视,教学中很少根据教学的内容需要设计出充满吸引力的教学情境,这样的小学音乐教学活动对于学生学习活动的开展来说也是缺乏吸引力的。我们应该看到,良好的小学音乐教学情境的创设对促进小学音乐教学活动的开展是大有益处的,好的小学音乐教学情境的创设是小学音乐教学效率提升的催化剂,好的教学情境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教学活动的有效实施。

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想提升小学音乐教学的效率,就要充分重视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教学情境的创设要根据教学的重点与难点,以及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点,结合现有的教学内容,在小学音乐教学的诸多环节中,分层次地开展教学情境的创设,在不同的教学情境创设中都要尽可能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这样的小学音乐教学情境的创设一定是充满魅力的。

如,在小学音乐教学活动的实施中经常看到一些充满大自然气息的音乐作品,教师如果运用那种填鸭式的教学开展教学活动,很难引起学生学习这部分音乐内容的兴趣,因此,教师要根据这些教学内容的特点,通过多媒体播放一些有关的自然风光片,教师要让视频内容的播放与音乐作品巧妙地联系起来,让学生通过这样的情境创设充分感受这类作品的审美意蕴,让学生在音乐作品的欣赏中享受充满魅力的视听盛宴,这样的教学情境创设是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与心理特点的,学生在诸如此类的教学情境创设中,音乐学习的兴趣会变得越来越浓,也越来越喜欢参与到音乐学习活动中,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是非常必要的。

对小学音乐教学效率的提升进行研究,对促进小学生音乐素养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现阶段小学音乐教学的实施依然有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因此,开展相关的研究活动是非常必要的。

篇2:调查报告案例教学

一、设计动画,让课文起“死”回“生”

语文尽管有丰富的文字语言,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说,远远不及画面有吸引力,他们还是没有太大兴趣去学习。小学生的天性是好动,他们不喜欢安静。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飞舞的蝴蝶远比静静绽放的.花朵更能吸引他们的眼光。所以,老师需要把握小学生的这一心理,懂得投其所好,让看起来平淡的课文起“死”回“生”,吸引他们的兴趣。老师可以在课前针对课文内容设计或下载动画,然后运用多媒体在课堂上播放。

例如,小学语文中会学到一首很著名的古诗DD李绅的《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那么怎么才能让小学生很好地理解这首诗,让其印象深刻呢?在上课伊始,老师可以先设计这样一幅动画:“骄阳似火,炙热地烤着大地,一个头戴草帽的农民手里挥着一把锄头,一下一下地锄地。豆大的汗珠从他的额头滴下,一滴滴地滴到地上,发出‘吧嗒’的声音。”这样的动态画面,相信一定会让小学生记忆深刻。面对此情此景,他们对于将要学习的这首古诗也会有一个比较深的理解,接下来的学习,就会轻松简单得多。

二、图片展览,让学生身临其境

小学生是一群追求新鲜的孩子,他们喜欢明媚的颜色,喜欢色彩斑斓的图片。语文课本大部分是黑白的,只有极少数的彩色图片,这些,远远不能满足小学生的需要。而我们也知道,很多时候,图片比文字更有说服力,更容易让人理解,一篇好几百字的文字介绍,有时还不如一幅图直观明了。比如,小学语文会学到很多描景状物的文章,为了让学生深入理解,就需要图片加以说明,仅靠课本上的那几张图片肯定是不够的。这时,就需要运用多媒体技术,搜集更多的图片,在课堂上展示,对文章进行辅导,帮助小学生理解课文。

例如,小学语文会学到一些描写景点的课文,比如《日月潭》;或者介绍动物、植物的文章,比如《珍珠鸟》。这些课文所描述的,都是很多学生没有见过的,仅靠单纯的文字,让他们发挥想象,实在是有点强人所难。这时,老师需要用多媒体展示图片,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好像自己看到了作者描写的实景,一切都在眼前,学起来也就不会那么吃力了。多媒体在这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一种载体,让小学生进入书本,与作者一起看那时的风景。

篇3:调查报告案例教学

在本人长达近十年的一线教学中, 案例教学、模拟法庭、辩论赛等是我也是目前国内实践教学的几种主要方式。但是这些教学形式所需要的案例都主要靠精简的经典案例, 相关细节材料都是靠学生自己想象补充, 真实感不强, 不能最大化地锻炼学生的实务操作能力。虽然, 近期我国法学教育也是越来越重视真实案例指导教学, 民商法方面有台湾王泽鉴老师的《实例研习》等书籍, 近年我国国内也出现了《刑事案例指导》等著作, 更多地把真实案例编纂成册。但是, 这些真实案例也是经过精选精简, 删去了过多的细节和过程材料, 但是如果要培养学生的实务能力, 则需要接触最真实的过程材料, 再现案件发展流程, 从繁杂的材料中学会处理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从具体情境中学会法律文书的写作方式与方法, 也让模拟法庭辩论更具有对抗性。

目前, 我国大部分高校法学院模拟法庭教学和训练刚刚起步, 虽然我国各个院校几乎都有模拟法庭, 缺乏规范化、系统化的运行机制, 大部分时候被闲置。模拟的案例也并非真实案例, 远离学生生活, 学生只是被动地在表演, 只能叫做表演式模拟法庭, 真正的实战式模拟法庭还比较少。形成风气和氛围的模拟法庭大赛在国外都是传统和盛事, 但国内却只是个别名校较少参与的机会。

总之, 在我国, 法律实践教学还都只是流于表面化, 不能让学生更加充分地参与进来, 不能让学生主动寻找真实案例, 切入角色、发挥主观能动性来体验整个案件流程和真实情境, 所以也不能充分体现实践的本质。所以用真实的过程材料让学生体验实践教学才是提升他们实务能力的核心。

二、国外实践教学的形式和发展趋势

国外非常重视学生实务能力的培养, 无论是英美法系还是大陆法系, 虽然着重点不同, 但是都有较为全面的提升学生专业实务的方式方法。

案例教学方面, 在德国, 老师和学生都要经常研究判决, 国家司法考试的案例就是在真实判决基础上加工的。美国有“个案教学法”, 德国有“实例研习”以及起源于美国并风靡全球的法律诊所教育。“个案教学法” (Case method) 是由著名法学家、哈佛法学院前院长朗代尔 (Langdell) 教授于1870年初创立, 但它忽略了法律实践中其它领域诸如接待、咨询、谈判、起草文件中的许多基本技能训练, 而且也忽略了在判断力、职业责任心以及理解法律和律师的社会角色等方面对学生的培养。所以, 从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 开始遭受不断质疑, 催生了以训练法学院学生实际能力为宗旨的实践性法学教育模式, 即:诊所法律教育 (Clinical Legal Education) 和“法庭辩论课” (Trial Advocacy) 等教学方式, 以弥补个案教学法的不足。

但是, 法律诊所教育成本太昂贵, 适用于小班教学、个体辅导, 实践应用性不是很强。在美国实际生活中, 教学成本较低的模拟法律诊所在美国也比较流行。模拟法律诊所从真实律师事务所等机构获得第一手案例材料, 针对性地挑出具有代表性的部分或者全部, 让学生直观地获得对案件材料的感性认识并激发其模拟整个案件流程, 尽管不接触真实的当事人, 但有当事人的会见记录、证人证言等具体材料。所以模拟法律诊所既可以给学生带来真实的情境切入, 同时这些案例又可以反复使用, 既能达到法律诊所的效果, 成本又大大降低, 可以迅速地得以推广。

美国“模拟法庭”等法律实践活动是中小学法制教育最重要的形式, 所谓“模拟”, 由从事律师工作的学生家长提供的真实的复杂案例。通过一系列与社会接轨的模拟活动的训练。这种全方位的隐形的渗透式教育能突出行为养成教育和对青少年的社会化过程, 乃至终身。另外在美国高校还有常态化每年一度的模拟法庭大赛。高度专业化的模拟法庭专职辅导团队, 在全国蔚然成风的模拟法庭大赛, 已经成为美国公民社会、美国高校活动与社区生活必不可少的部分。日本和欧洲地区利用模拟法庭进行对抗性的审判教学活动, 注重学生亲身实践, 感悟实践教学。

正是基于此, 我引用章武生教学团队的方法—个案全过程教学方法, 精心选择律所真实案例及相应材料, 应用于班级实践课程教学, 三年来, 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效果。下面就是我引用赣州市赣县的一个真实案例指导学生教学的实证过程。

三、实践教学应用个案全过程教学法的实证个案

训练素材———李明挪用资金罪 (来自赣州市海融律师事务所)

(一) 选择素材案例

1.代表了刑事案件挪用类犯罪的特点。

2.本案属于被告人自认其罪案件, 要适用《关于适用普通程序审理“被告人认罪案件”的若干意见 (试行) 》, 让学生对此类案件有一个更加感性的认识。

3.本案件成功从轻从宽处罚, 在量刑问题上, 律师的辩护意见起到了重要作用, 所以, 让学生学习辩护的方法和技巧, 具体体验辩护的过程。

(二) 实训方法和过程

本案涉及刑事诉讼程序, 训练分两个阶段, 每周4节课, 完整训练时间为两周。

第一阶段:首先, 任课老师介绍训练素材案例的背景和训练目的及要求。然后, 将案件材料、文书等发给学生。最后, 对学生进行分组, 布置学生第二节上课要交的作业, 比如委托书、起诉书、辩护词、公诉意见书等。

第二阶段:学生上交上一次课布置的作业后, 以组为单位相互间对已完成作业进行交流, 并推举出优秀者;其次, 由各个小组推荐出优秀者参加课堂辩论;再次, 老师对学生辩论进行点评, 听取学生意见;最后, 学生相互间交流对本案训练的感想和收获, 教师对整个训练进行总结。

(三) 本案的训练材料目录

1.授权委托书。

2.江西省赣县人民检察院起诉书。

3.律师事务所证明。

4.会见笔录 (2013年7月8日;2013年7月26日;2013年9月4日) 。

5.单位谅解书。

6.家庭经济情况证明。

7.违法犯罪记录证明。

8.关于适用普通程序审理“被告人认罪案件”的若干意见 (试行) 。

9.卷内文书目录:公安局提讯证、犯罪嫌疑人诉讼权利义务告知书、讯问笔录四次、被害人权利义务告知书、询问笔录 (3份) 、报案材料、证人诉讼权利义务告知书、证明及工资明细、转账明细、工作计划总结表、扣押物品文件清单、福利彩票、飞信记录、入职申请表复印件、劳动合同复印件、经济担保协议复印件、户口本身份证复印件、应收款管理制度、销售出库单、关于李明挪用资金案申请从宽从轻处罚报告、逮捕必要性的说明、抓获经过、户籍证明。

10.江西海融律师事务所辩护词。

11.江西省赣县人民法院刑事判决书。

(四) 实训效果

1.学生面对真实的、全面的, 尽量真实地再现现实中我们可能遇到的情景细节。根据老师布置的作业, 学生主动自发地通过查找资料、研读文本、在网络上搜集类似情况的辩护词等, 通过自学和摸索来完成文书的学习。

2.课堂采取小组讨论、辩论的方式方法, 能够引导学生更加积极深入地参与讨论思考;同时老师点评, 现场教学的方式比纯理论教学更有效率。

3.真实个案全过程训练, 具体真实的案件材料和法律文书, 使得学生切身体会到如何与法律运行中的各种人物和机构打交道, 如何收集、分析证据材料, 如何运用语言、行为等综合性的技巧, 注重系统的训练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4.真实个案全过程训练, 模拟法律诊所的方法, 可以更好地还原案件办理的整个过程, 利于学生实务操作能力和技巧的形成, 同时还可以更好地把模拟法庭、法律文书、刑事诉讼知识等更加立体地链接起来, 形成实务教学体系, 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摘要:通过比较中外关于案例教学、模拟法庭、辩论赛等实践教学的不同, 反思中国实践教学与深入提升学生实务能力的差距, 吸取国外运用真实案例盘活实践教学的经验, 引入并推行“个案全过程教学法”模拟法律诊所教学并进行实证效果论证。

关键词:真实案例,模拟法律诊所,案例教学

参考文献

[1]章武生, 杜宇, 杨严炎.“个案全过程教学法”初探[J].中国律师, 2013 (1) :78-80.

篇4:护理院校推广案例教学的现状调查

【摘 要】 目的:了解护理院校护理教师开展案例教学的现状。方法:对山西省8所医学高校的70名护理教师进行问卷调查,采用百分比进行统计描述。结果:回收有效问卷65份,有效回收率92.85%;60.0%的教师曾经或正在开展案例教学,52.3%不愿意开展;56.9%的教师认为教学效果明显;73.8%的教师通过书籍和网络文献获得案例教学相关知识;开展的主要目的是科研需求(50.8%);案例来源主要为经典案例(46.2%),运作模式以大课堂讨论为主(35.9%),考核形式以撰写案例分析报告者占多数(36.8%);无开展案例教学原因各异,主要有课时、学生人数、教师水平及教学资源限制。结论:护理院校护理专业教师对案例教学已有一定了解,并付诸实践,但仍处于探索阶段,存在诸多不足,教育管理者应重视并给予大力支持,教师也应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从而改进案例教学效果。

【关键词】 案例教学;护理院校;教师

【中图分类号】R-0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5)17-0149-02

案例教学法( case based learning, CBL)是指为达到教学目的,以真实的案例或者经过精心设计的案例为基本教学载体,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情境中,对案例进行分析,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法[1]。这种教学法国内外已广泛应用,以哈佛大学为代表,完善并推广,已证明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2]。近年来,国内各地的医学高校也大多采用案例教学法,取得了比传统教学更为满意的教学效果[3]。然而,这些研究主要以应用研究为主,具体应用过程存在于教师、学生和管理层等方面问题的研究报道较少。本研究试图通过调查山西省8所护理院系教师CBL的开展情况,发现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护理院校更好的实施CBL提供借鉴。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随机选取山西省8所医学高校(本科和专科各4所)的护理教师70名于2014年4月至6月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70份,收回65份,有效回收率92.85%。

1.2 调查问卷 自行设计,参考相关文献,征询护理专家意见,预调查后形成,信度和效度均高于0.82。内容包括:①教师基本情况:性别、年龄、学历、教龄、职称、所授课程。②案例教学运行情况:内容涉及开展CBL情况、认知态度、案例来源、案例运作形式、考核方式以及无开展CBL的原因6个方面。

1.3 统计分析 运用SPSS 13.0进行统计分析,采用百分比进行统计描述。

2 结果

2.1 护理教师基本情况 男教师4名(6.2%),女教师61名(93.8%);年龄低于35岁者29名(44.6%),35~50岁者32名(49.2%),高于50岁者4名(6.2%);本科及以下者42名(64.6%),本科以上者23名(35.4%);教龄10年以下者26名(40.0%),10~20年者25名(38.5%),20年以上者14名(21.5%);职称为讲师36名(55.4%),副教授18名(27.7%),教授11名(16.9%);所授课程为基础护理学者23名(35.4%),临床护理学(内、外、妇、儿、五官科)者35名(53.8%),其他7名(10.8%)。

2.2 护理教师CBL开展情况(表1) 有39名(60.0%)的教师曾经或正在开展CBL教学,主要是个别章节开展,以单个案例为主,开展课程主要是护理学基础,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等。

2.3 护理教师对开展CBL的认知态度(表2) 了解CBL的教师57人(8.7%);了解的渠道通过书籍和网络文献获得48人(73.8%);开展的目是科研需求33人(50.8%),占大多数;不愿意实施的教师34人(52.3%),认为教学设计和实施环节较困难;认为教学效果明显的有37人(56.9%)。

2.4 案例来源、运作模式及考核形式 已开展CBL的护理教师中案例来源为已有的经典案例者18人(46.2%),采集临床现有病例者13人(33.3%),自行设计案例者8人(20.5%);运作模式大课堂讨论者14人(35.9%)、实践演示者12人(30.7%)、小组讨论者10人(25.6%)、现场案例者3人(7.7%);案例教学效果考核形式撰写案例分析报告者14人(36.8%)、平时综合表现者10人(25.6%)、理论考试+平时表现者8人(20.5%)、理论考试者7人(17.9%)。

2.5 无开展CBL原因 教学课时限制者18人(69.2%)、学生人数影响者17人(65.4%)、教学教师水平限制者13人(50%)、资源限制者11人(42.3%)、学校政策影响者8人(30.8)。

3 讨论

3.1 案例教学重要性尚未体现 调查显示仅有60.0%的教师曾经或正在开展CBL教学,52.3%的教师不愿意实施,学校要求开展的仅占到18.4%。分析直接原因可能是教师不重视或没有过多的时间和精力,而根本原因,在于高校的教学管理层面,没有对案例教学这一模式展开尝试,针对案例教学缺乏明确的激励机制、扶持政策以及相应的硬件环境。在开展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教师个人的力量是解决不了的,如果得不到相应的支持,就会影响到其积极性,从而避难趋易,最终放弃开展。

3.2 护理教师的认知态度尚不足 调查显示尚有12.3%的教师不了解案例教学,有的教师甚至将案例教学与举例教学混为一谈,有的教师即使了解案例教学,但仅限于关注,真正付诸于实践的为数不多,或者仅仅是一过性的尝试而已;此外,教师了解CBL的主要途径是通过阅读相关文献,开展目的以科研需求占多数,主要在个别章节开展,以单个案例为主,开展课程主要是临床护理课程,说明护理教师对这种教法感兴趣,但对它的进一步探索没有上升到以院系或教研室为整体的研究行为,仅停留在个人行为。

3.3 案例的来源、运作及考核形式尚不合理 在案例教学中,案例选择、教学环节的设计和考核都要服从于教学目的[4],医学的发展是动态的,许多新理念、新方法、新技术应该在教学中体现,但调查显示46.2%的教师采用经典案例,这种“盲目拿来”的教学,对案例不加修改,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特点,缺乏实效性。案例的运作主要以大课堂讨论为主(35.9%),采用现场案例者最少,仅占7.7%,这种运作形式势必会造成部分学生偷懒,不积极主动参与进来的现象出现。案例考试的主要目的是考核学生判断问题、分析问题、推理的逻辑性和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但调查发现,各个教师使用的手段不尽相同,撰写案例分析报告者(36.8%)占到多数,也有采用平时综合表现、理论考试+平时表现者、理论考试者。撰写案例分析会有个别学生搭便车,蒙混过关,而理论考试题型较为死板,不利于学生的创新和发挥。所以如何评价案例教学效果及其评价标准亟待解决。

3.4 教学硬件及软件不能满足案例教学的需要 调查显示教学的课时相对不够、教学资源的限制以及学校的政策等均是影响案例教学无法开展的原因。学院的教学服务管理系统与硬件设施是CBL教学顺利开展的有力保障和成功实施的关键因素。大部分院校虽已基本具备CBL教学条件,如教学医院、图书馆、多媒体、网络等,但在教具、化妆材料等方面的资金投入仍不足,尚未建立小组讨论式教室,所以有必要进一步改善和优化以上的硬件设施以及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来满足CBL的教学需要。

4 建议

4.1 加大案例教学宣传力度,建立有效激励机制 各护理院校要充分认识到CBL的益处,加大对CBL的宣传力度,通过教研活动、学术讲座、教学观摩等形式,使广大教师真正了解CBL的内涵与教学要求、基本环节、规范案例编写方法、教学质量监控办法、考核办法等。教学管理制度层面也要有相应的、健全的激励机制,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在评先评优的评价标准中,可以规定必须有—定比例的案例教学。安排教学课时时,也相应的做些调整,保证个别章节CBL的教学时数,这样教师会根据所讲授课程的实际情况自觉采用案例教学。

4.2 加强师资培训,优化教学硬件 CBL教学成功与否,教师起着关键的作用[5]。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主持课堂,又要控制案例分析讨论的进程,还要引导案例讨论方向与深度和总结案例教学结果。整个过程,要求教师有足够的学问和技巧,角色转换得心应手。所以,高校为推广CBL应该对从事案例教学的一线教师进行培训、深造、观摩等培训。此外,教学场地和设施等硬件也应提升。可以增加设置专门的案例教学教室,配备有活动桌椅、多媒体、活动挂布、化妆用物等,有条件的话还可以创建网络案例教学教室,来缓解时空限制的矛盾。

4.3 规范案例教学及考核形式 在CBL教学中,案例的选择、使用与考核,每一个环节都很重要。案例并不一定越典型、越新颖,其作用就就越大[6],其选择或编写以及教学环节的设计都要紧扣培养目标和课程目的。可以广开案例来源,总结临床护理中一些成功经验,同时,还应该考虑学生的层次水平,建设具有本校自己特色的案例库,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案例教学模式。结合CBL要提高学生理论应用能力的初衷,案例方案运行模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创新,本着教师扮演“导演”角色,学生扮演“主角”的原则,将教学目标的精髓体现出来即可。另外,要寻求更合适的考核方式来反馈教学效果。重视学生平时的表现,分工明确,成绩评定分别赋予个人表现与小组整体不同的权重,杜绝个别学生搭便车的现象,鞭策表现不积极的学生,还要体现出公平公正的原则,期末考试试卷题型要灵活且要与临床工作接轨,能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临床工作的实际问题。

5 小结

CBL教学符合现代教育的新理念,更注重个体素质、技能的提高,因此,护理院校应大力推广实施案例教学。目前,我省部分护理院校已开展了案例教学,也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但仍处于探索阶段,尚没有全面发挥案例教学的作用,还存在一些不足需要改善。相信在各护理学院教学管理层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通过护理教师积极努力的工作,CBL教学一定会显示出它的优越性,从而为临床工作输送更合适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郑弘,陶莉,彭艾莉.案例教学法在《基础护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 ( 6C) : 73-74.

[2]黎建新,瞿民华,刘洪深.对高校管理类课程案例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2,(10):62-63.

[3]孙国珍,林征, 刘扣英,等.病例教学法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现状调查与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11 ,13(26):1165-1167.

[4]董海涛,王志中.医学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特殊性研究[J].中国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3,12(1):33-35.

[5]宋晓英.情景-案例教学法在常用救护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国际护理学杂志,20l3,32(6):1335-1336.

[6]关海霞.论知识类型与案例教学法[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2):190-192.

篇5:课题教学案例 中期报告

徐沟中学体育组: 王志龙 【案例背景】——引言、背景

徐沟中学是一所省示范学校,学生的体育课、体育活动是学校的一个窗口,因此学生体育活动必须形式多样,丰富多彩。学校每个月都安排有大型的体育活动,各不相同,尽量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也是要想让学生有一个健康的身体,让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习,提高学习质量,在紧张的学习之余通过体育活动陶冶情操。在每年的三月,学校组织跳绳与踢毽子比赛,因此三月里的每一天,在学校的每个角落里都能会看到很多学生在进行跳绳与踢毽子活动。在学生练习之前,老师都会认真的把动作,规则教会学生,因此也就必须上一节毽球与跳绳课。让学生尽快的掌握并能提早的练习。

【案例描述】——问题与解决

一、开始部分:

教师整好队后,师生问好,提出课的内容与要求,制定个人的学习目标,激发学生活动的兴趣。

教师:“这节课我们要一起探讨集体跳绳与踢毽子运动,集体跳绳是一个团队项目,在有效的时间里,依次跳过次数最多为优胜队。踢毽子的同学要发挥想像力,可以用不同的花样进行单人或多人练习,看谁踢得多。”

学生 :“老师,我们怎样进行才能提高速度呢?”

教师:“

1、需要团队精神

2、在练习时同学们要从中找一下其它原因,好不好?希望每个人给自己定一个学习目标。”

“好”学生们兴奋的回答。带着问题进入了下一个环节

二、准备部分

1、教师带队慢跑400米

2、热身操,学生同教师一道做

3、要求:注意安全,动作优美大方

三、基本部分

跳绳与踢毽子小组各自都拉开了帷幕

跳绳方法:每队22人,2人摇绳,其余男女各10人,列队依次跳过长绳,以此循环,以三分钟内跳过长绳的人次数最多为胜,运动轨迹为“ ∞ ”字型。

教师讲清规则、方法,学生分组后进行练习,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发现了很多问题,比如

1、摇两次绳才能过一个学生,放慢了速度。

2、学生跳进去出不来。

3、学生跳的时机与摇绳的时机不符,破环了节奏。

4、出现相互指责等等。教师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一一提出了解决方案,同时也让学生了现问题后以讨论的方式,从失败中总结经验,在失败中成长,在成长中总结。学生由开始的不熟练慢慢地变得流畅,团队意识增强了,个人灵活性提高了,进出的时机掌握准确了,跳绳中断次数少了,学生们变得自信了,有的学生开始边唱边跳,操场上变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一节课的练习学生们一点都不觉得疲惫,枯燥,反而显示着学生时代的纯真,直到下课还意犹未尽。

踢毽子小组也玩出了多种花样,吸引着很多学生一起研究、探索,有的几个学生围在一起玩起了对传,相互交流着,相互鼓励着。整节课学生都参与进了活动中,充满了欢乐,向着自己的学习目标奋斗着。

四、结束部分

1、放松

2、小结

3、课后作业 跳绳踢毽子练习【案例反思】——反思、讨论、评价

通过这一堂课的教学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启示:

课前我对跳绳、踢毽子课信心不足,担心教学效果会不好,可经过精心准备,又耐心、细心地组织学生上课后,学生的表现让我松了一口气,学生表现良好,练习也认真,达到了锻炼效果。

跳绳与踢毽子是一项很好的运动,不受场地大小的限制,不用担心学校其它器材的缺乏,又能让大部分学生参与进来,陶冶了情操,愉悦了心情,锻炼了身体。踢毽子跳绳运动不公能锻炼学生的速度、灵敏、协调素质,还能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培养了学生团队精神。

跳绳、踢毽子也是一项耗时小,耗能大的有氧运动,对心脏机能有良好的促进作用,让心血管系统保持强壮和健康,对减肥作用也十分显著。跳绳也是全身运动,人体的各器官和肌肉、神经同时得到锻炼,长期练习可防止胃病、肥胖、失眠等病状,也可使练 2习人的弹跳、速度、平衡、耐力等。同时培养准确性、灵活性、协调性以及顽强意志。踢毽子能增强人体下肢各个关节的灵活度。

综上所述,我们要多进行跳绳与踢毽子教学,更高质量的完成教学法任务,提高全民健身意识。

课题名称:《高中体育校本毽绳课程的开发 》

《跳绳与踢毽子》教学案例

篇6:小学数学教学案例研究课题报告

分享到: 8

浏览量:8226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随着我国教育重心逐渐从外延发展转向内涵发展,越来越多的教师走上了研究之路。教师从事教育研究,不仅被视为振兴学校、提高教育质量、推进新课程实验的重要策略,更被看成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现在的课堂教学越来越教师的自我反思,倡导“以行为反思行为”的教学研究模式,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领会、理解、实践、充实、升华新的教育理念,探究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的新途径。

在新的教学理念下关注国内外的教学现状,我们深刻的认识到当今国际最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手段乃是数学课堂普遍采用的建构主义观点下的,如何进行数学教学,我们尚无借鉴的成功经验。因此,我们从2005年起,进行了《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教学案例研究》,此课题申请经审核后批准立项为省级课题,我们研究的目的

1、是通过案例的形式来告诉人们如何将所学习的理论运用于实践,可以有效地加深理解。

2、将解决同一主题的不同问题的零散经验进行整合,形成经验串和经验集。通过反思,提炼并明确有效的教育行为及其理论依据,从而更有效地指导今后的实践。案例还是教师梳理记录自己教学生涯中经验的一种很好的形式。在学校和课堂里,有许多值得思考、研究或回味的人和事。将这些撰写案例不失为一种好的方式。案例不仅叙述了教学行为,也记录了伴随行为而产生的思想、情感及灵感。它是个人的教学档案和教育史,有独特的保存和研究价值。因此,撰写教学案例还可以是为了将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发现的规律和解决问题运用的策略,将解决不同问题的零散经验以主题为单位进行整合,形成经验串和经验集。经过梳理的经验更便于教师在教育实践中解决问题时,有效地提取相关信息,也便于其他教师学习并在实践中再运用。

3、作为校本培训和校本研究的载体,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案例中所描述的教育情境故事,不同的人对故事会有不同的解读,因此案例十分适于用来进行交流和研讨,可以成为校本培训和校本研究的有效载体。首先,教育案例集中反映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遇到的问题、矛盾、困惑,以及由此产生的想法、思路、对策等,就这些问题和想法开展交流讨论,对教师提高分析能力和专业能力非常有益。与论文相比,案例更适合一般教师的需要,案例的内容贴近实际,材料来源丰富,写作形式自由,易于传播交流,更为广大教师喜闻乐见。撰写案例的过程还是教师自我培训的过程。撰写案例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对教育教学实践进行全面的审视,对现象背后的东西进行分析和思考,必须将自己的实践行为与理论对接,这就需要教师学习如何客观地观察和纪录自己与学生的行为与表现,学习掌握一定的观察反思方法,学习相关的理论。撰写教学案例的过程也是进行校本研究过程中的一部分,是教师自我进行学习研究的过程。通常教学案例由案例背景、案例事件、案例分析与启示和案例问题四部分构成。故教学案例撰写的过程也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回顾的过程,对教学行为进行反思的过程,对教育经验进行归纳整理和理论提升的过程。它能将教师内在的感性经验显性化,将成功的实践过程固化,供其他教师共享。学校和教师可以根据教改实际情况,围绕确定的某个主题或专题收集材料、撰写案例,以教师撰写的教学案例为靶子,组织教师进行交流研 1 讨,通过相互交流信息和不同观点的碰撞,可以相互启发,帮助教师加深对问题的认识,达成一定的共识,同时结合研究的问题学习有关理论,进行实践反思,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形成对对未来的共同发展愿景,使校本培训和校本研究活动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课题的含义及主要概念的界定

1、概念界定:

课程:课程是教育理念中专业化程度最高,但同时又是争议最多的范畴之一,在我国,长期以来,课程多被理解为“教学内容”,而教学内容又体现在“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里,于是课程便为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总和。目前,随着课程理论和实践的发展,课程的内涵已超出了“教学大纲”或“为学而设计的教学材料”的范围。简而言之,课程是在学校里,我们试图教给学生的一切东西,即课程主要解决“教什么”和“为什么教”的问题。

新课程理念:这里主要指国家教育部制定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标准。

教学案例:教学的科学含义是:教师指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系统的科学文化和知识技能,发展智力和体力,培养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审美情趣的一种学校教育活动.案例,指对一个包含有疑难问题的实际情景的描述.本课题的“教学案例”指课堂教学案例,包括教师的教学设想、课堂教学情景实录和教学反思.三、研究的理论基础: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提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小学数学课程还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而主动参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离不开进行反思性教学.《纲要》和《标准》为小学数学案例研究提供了政策法规依据.2、国内外反思性教学的基本理论是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熊川武教授采撷众说之长提出了反思性教学的定义:教学主体借助行动研究不断研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统一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而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美国当代教育家、哲学家唐纳德·萧恩在他广为引用的著作《反思性实践者》中,提出了反思实践和反思实践者的思想,将反思分为“对行动的反思”和“在行动中反思”两种类型.所有这些都是指导我们进行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3、中、外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理论: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的知识形成过程是外来信息与学生原有知识和思维结构相互作用的过程,学生的数学能力是通过活动作为中介形成的,在活动中思考,在活动中创新,在活动中得到发展.布鲁纳主张以主动探索活动发现客观知识体系中的逻辑结构,从而实现对知识掌握的深入,发展学生的能力.中国数学重视“双基”,但不是等于只抓“双基”,这些都为我们进行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四、研究预期目标

1、倡导“以行为反思行为”的教学研究模式,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领会、理解、实践、充实、升华新的教育理念,开创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教学的新途径,改进教师的教学和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学习。

2、研究案例积累与教师成长、学生学习之间的内在关系,从个别到一般,透过现象看本质来揭示教学规律和教育思想,探索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教研组织结构形式。

3、通过广泛参与的案例研究方式推动新课程理念进一步贯彻落实,促进广大小学数学教师的专业成长,培养一批数学教学、教研骨干。

4、形成有关小学数学教学案例研究资料集。

五、研究方法和手段

实验采取整体规划、专题研究、重点突破、典型引路、点面结合、滚动发展的策略。以学校为基地,进行课堂实录,坚持课堂教学实验和分析点评相结合,访谈问卷调查与统计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融理论与实践为一体。

1、本课题以个案研究法和行动研究法为主。

个案研究法:要求研究者主要从本学科出发,针对某一课例或某一教学片断的教学进行个案研究,提炼出共性的结论来。

行动研究法:即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边实践,边探索,边检验,边完善,把研究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边归纳,边总结,形成有鲜明个性的教学案例。

2、本课题以文献分析法和调查法为辅。

文献分析法:作为学习理论、收集信息的主要方法,其中信息资料主要来源于教育理论书籍、报刊杂志以及网络下载的相关资料等。

调查法:主要调查在该课题研究之初,数学教学的现状、师生理解情况以及对研究过程中、研究之后的状况进行详细跟踪调查,为研究的顺利进行提供事实性依据。

研究的具体操作方法是:

(1)观察法。通过组织观摩课、研究课、示范课,或校本教研互听课等检验数学课堂教学策略是否有效,及时进行分析、总结、调整、校正。

(2)经验总结法。有目的地整理课堂教学中的教学现象,分析研究师生课堂教学行为,提炼出进行教学的规律。

(3)叙事研究法。以教学中遇到的案例为载体进行反思,鼓励教师从自己亲身经历的教育生活中找出教育故事,利用网络进行交流,在此过程中,形成自己独特的眼光。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

根据省市课题总课题组计划总体要求,我校的课题研究分三个阶段进行:

1、启动阶段:2005年9月——2005年12月

(1)课题论证

(2)申报校级课题并进行理论准备、培训学习

(3)申报区级课题;

2、实施阶段:2006年1月——2008年12月

(1)第一阶段:(2006年2月——2007年1月)研究电教媒体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的最佳时机;探究教师成长的新途径——反思教学与案例研究相结合促进教师的专业性成长;理论学习与尝试撰写论文促进教师理论水平的提升。

(2)第二阶段:(2007年2月——2008年12月)继续研究反思教学对教师成长的促进作用;探索新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它对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作用;探究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总结阶段:2009年1月——2009年10月

对前面各阶段的研究所取得的资料和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形成最终的研究结论。

七、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1、充分准备,精心组织

为了课题的顺利开展,我们在理论指导和条件保障等方面都作了充分的准备。

①自主学习。学校根据课题研究内容,为课题组购买了相关的理论书籍,分发给课题组教师学习,课题组定期组织学习交流,围绕反思教学在促进教师成长及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对提高教学效率的相关性组织专题讨论,使全体成员在交流、学习中不断提升理论水平。

②专家引领。没有行家、专家的引领,课题就很难上升到一定的高度。为次,我们想方设法邀请专家来指导课题组成员开展活动。市教研室罗善彪老师、区教研室周俊老师都曾来我校做过专题讲座。

③科研培训。“走出去,请进来,坐下来,走上台”一直是我校校本培训的主要途径,也是课题研究学习的主要途径。这几年,我们多次组织教师到武汉、黄石和本区的兄弟学校参观、学习,学习研讨先进的经验和做法,外出教师学习归来,或汇报心得体会,或仿照开设示范观摩课,将学习所得及时传达给每位教师。

④保障充分。在理论指导和物质条件等方面我们课题组也作了精心安排。本课题组有3位高级教师进行理论方面的指导,他们在课题研究的各阶段都开设了与课题研究相关的专题讲座并积极开展示范课,为实验搭建了丰富的研讨平台。学校为课题的开发与研究设立了专门的奖励条例,每年的教务处工作计划中也都将课题的研究列为工作重点之一。

2、突出重点,分步实施

课题的研究是一个动态的变化的发展过程,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依据研究方案,不断地调整方案,力求使研究工作扎实、有效,符合教育改革的新需求。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我们突出以下的研究重点:

①以“案例研究”为龙头,在实验中研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师生观”等。积极配合课改,以科研促进教师的成长,使教师建立科学的现代的教学理念,并将自己的新的理念自觉转化为教学行动。

②教师在“教”中的“反思”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由“接受式学习”为主变为“探究式学习”为主。

③以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确立“为了教学实践而研究,研究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在教学实践中研究”的目的、内容和方法.树立教学即研究,问题即课题的理念。持续、深入地研究教师的“教学后记”.④以“加强学习、立足实践、认真反思”为工作要求,创造性地开展课题研究工作.以实施素质教育为目标,扎扎实实开展数学教研活动,为提高新课程实施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而努力奋斗。

在前期实践阶段的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年轻教师的科研积极性很高,能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实验,积极撰写教育教学的研究论文,因而35周岁以下教师的论文数量和质量多较以往有明显提高。

在深入研究和推广阶段,我们主要探讨了适合我校实际情况的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发现:在课堂教学中“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很适合我们的学生实际;对新授课提出了“导学——训练”的模式;对试卷讲评课的模式也做了较深入的探究.3、强化管理,措施到位

为提高本课题的研究质量,我们从规范课题研究管理体系入手,促进课题研究活动正常化、制度化.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①经费、设施到位。本课题组的各成员也有明确的分工。本课题的两位教研组长都是我市数学中心组及区数学中心组的主要成员,副组长谢莉校长是伍家区名师,有组织、开展课题研究的经验;有十多名精力充沛的青年教师进行实践研究;我们将课题研究与校本研究有机结合,每周组织一次集体理论学习;每个课题组成员,每学期开一到两次校级或区级公开课;每个课题组成员每月至少听课3次,并写出评课意见。学校拥有二十多台实物投影仪,十多台背投和足够的电脑可供实验研究;有藏书二十多万册的图书馆和丰富的网络资源;

②组织到位。完善的组织是课题工作正常开展的前提。学校对教育教学科研非常重视,专门设立了教科室,任命主任两位,工作人员一人;另外学校还专门设立了师训中心(专门负责 5 教师培训工作);同时成立了由外聘名师和本校骨干教师组成的青年教师教科研发展专家引领项目组。

③制度到位。学校制定了比较严格的课题管理制度,明确课题小组的职责,实行课题组长负责制。学校定期对课题情况进行督查,月考核和学期考核对课题组成员的理论学习、研讨课的开设、例会参与情况、论文的撰写情况等都做了比较详细的规定。

八、课题研究成果:

1、课题研究的主要结论与观点

1)反思性教学和案例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

2)了解并努力满足学生的合理需要,可促进学习动机的产生。

3)创设丰富的问题情景,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适合我校学情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有:新授课中的“导学、训练式”,公式教学中的“探究式”,习题课教学中的“问题串式”,试卷讲评课中的“讨论、及时训练式”等。

5)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并非媒体使用越多越好,媒体的使用应在于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突出教学重点和突破教学难点方面。

2、成果与分析

我们的课题研究的过程是不断追问的过程,我们在追问中摸索,在摸索中前进,我们和课题共同成长。

1)提高了教师的科研意识,使教师们感受到了课题研究的发展性。

对课题的认识我们经历了三个阶段。首先初步感知为什么选择案例研究这样的课题。其次,实验教师们更主动的学习有教育理论和教育方法了。再次通过比较反思,进一步明确课题的内涵和本质。以课堂教学为依托,借助于对具体课例的剖析研讨来进一步认识案例研究的意义,形成了课后反思的良好习惯。

2)优化了集体备课,提高了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为了改革课堂结构和教学方法,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们围绕课题研究,坚持开展“备教辅改研”系列活动,优化集体备课的形式,让组内教师充分交流教育教学思想。我们将专业引领与同伴互助融入到集体备课中,梳理了“自研教材——中心主讲——问题质疑————修改施教——主题反思”的科学流程,弥补了个人教育智慧、知识上的盲点,引发了参与者的思维碰撞,明显地提高了教育教学效果。两位教研组长自主研读了一至六年级的教材、教师教学用书,将各年级的教学重点与难点牢记于心,教研活动时与组内教师交流想法,建议和补充各单元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以及各单元间的知识衔接 6 点,并提出相关练习重难点的有效突破措施,赢得了组内教师的理解与依赖。接着课题组低数组组长主备了一节《我们赢了(认识时间)》示范课,在组内进行中心主讲,再一次组织全组教师交流讨论。组内教师根据预设目标、重点难点提出相关问题,并积极交流自己的教学设想与建议。碰撞生发智慧,随后对教研组长主备的教学设计进行集体修改并付诸课堂实践。在这一过程中,组内教师广泛参与听课研讨,围绕主题针对症结进行交流反思,求得了最优化的重难点突破途径,达到了令全体课题组教师欣喜振奋的教学效果。随后,各组员分单元担任中心主讲人,依据梳理的这一科学流程展开了各单元或重点练习的集体备课,大面积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更重要的是这种既有个体积极参与,又有群体通力合作的备课方式,有助于教师在高起点上发展,“踩在巨人的肩膀上”,博览众长,有效地提升了全体课题组教师的整体专业素质。

几年的实验研究,我们集体备课达百余次,每位教师听课每学期听课均达20余节。一位教师在教学随笔中写道:“集体备课的形式优化后,令我长善救失,取长补短,补充了我自身个体的不足,获益良多。”

3)深入案例研究,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我们所进行的是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教学案例研究,研究初选用的小学数学课程教材是实验教材,后使用的是北师大版本的,教材发生了变化。教材是课题研究之本。在使用教材方面,我们认为教材凝聚了专家思想和不少实践者的思想,所以在使用教材时,我们努力实现编者的思想意图。因此在这过程中,我们以课堂为主阵地。因为我们都知道课堂是教学主阵地。课堂提问对启发和推动学生积极思维、促进加深理解知识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重要性表现为:提问有利于促进课堂上的交流,有利于老师了解学生的思维状态和真实想法;及时调控学生的学习状态。有利于发展学生高水平的思维;有利于引导学生获取新知;在课题研究之初,我们发现在课堂上老师经常一问齐答;教师提问没有经过精心设计、比较随意,学生只需要回答对或不对,是或不是等等这一类根本不需要学生经过思考就能回答的问题;同时,在课堂上有时候教师为了整顿课堂纪律,针对某些学生进行突发性的提问,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因害怕回答不上来而恐惧老师提问,这样一来,对学生的思维发展就起到了消极作用。那么究竟怎样的提问才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潜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校数学组便针对“数学课堂教师提问的有效性”这一问题进行案例研究,以教师提问为观察点,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尝试着去探究这个教学困惑。把新的教学评价观(关注并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开拓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等)贯穿于对老师的课堂教学评价中,从而改变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充分体现新理念。创设教师间互相关爱、互相帮助、互相切磋、互相交流的学习型研究氛围。一年级田华老师主动承担了研究课,其他老师也不甘落人后,从问题的提出、子课题的选定、量表的制作到集体备课、课堂观察到课后分析,无不渗透了我校教师的教学研究热情。

选定了课题接下来便是观察量表制作。为了使量表更科学合理更能帮助我们有效研究案例,我们找来了四川省凉山教育科学研究所谌业峰老师所著的《教师提问技巧探析》一文。文中精辟的讲解了提问的构成、类型和特点。我们通过深入的学习、讨论、研究,初步将教师提问分为这样五类:

1、回忆情境式提问;

2、理解式提问;

3、运用式提问;

4、分析式提问;

5、综合评价式提问。在提问上我们应当兼顾全体学生,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针对以上考虑,我们制定了五张观察量表,每张量表以三个小观察点来评价课堂。即表一:回忆情境式提问,:

1、教师提问指向明确,设问准确到位;

2、教师提问声情并茂,有效创设学习情境;

3、教 师提问抑扬顿挫,有效维持学习兴趣。表二:理解式提问;

1、针对学生层次来分层设问,提问准确;

2、教师提问有效促进学生对已有知识进行回忆,解释后重新组合,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

3、教师提问有效性促进知识正迁移。表三:分析式提问;

1、教师提问坡度难易适当,帮助学生理解重点;

2、当学生回答简短不完整时,教师能否及时通过提问促进其理解难点;

3、学生回答后,教师及时针对回答进行分析总结,以使学生获得清晰表述。表四:

1、教师提问准确引导学生分析、思考同类型问题;

2、教师提问促进学生举一反三;

3、教师提问时机恰当。表五:综合评价式提问;

1、与学生互动回答中,教师积极肯定,表扬方法得当;

2、学生回答后教师及时评价,意见中肯;

3、教师评价言辞肯切,鼓励学生学习积极性。

一教中,我校教师进行不同侧重点的观察和记录。课后我们迅速开展了一教后的讨论和研究,在观察中我们发现,量表五中综合式评价中观察点2、3的设计只关注了教师的语言评价,无法观察教师综合式提问是否激发了学生想像力和创造力,与观察主题不符。针对这些现状,我们及时修改量表,反复学习讨论后重新制定出这样的表五:

1、与学生互动回答中,教师积极肯定,表扬方法得当;

2、教师采用针对性提问,对重难点进行分析,使学生愿意并能够回答;

3、教师提问循序渐进,建立起适宜的难度基础和问题情境,使大多数学生愿意并能够回答。

同时根据观察结果来看,一教中存在的最大问题在于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时对理解式提问、分析式提问及综合评价式提问理解不够深刻,把握不准确,因此导致了课堂上学生不能正确理解提问,无法明确前后位置相对性,当学生回答不完整时教师也没有及时分解提问帮助学生理解重点,明确当方向变化时前后也应发生改变。但回忆情境式提问运用较好,森林运动会的情境创设到位,因而学习情绪高,课堂显得活过了头。为此,我们专门请来了区教研室的周俊老师为我们做了专业引领,他为我们重新诠释了课堂提问的内涵,使我们更清晰的认识到在课堂提问中,不应刻意去追求课堂气氛的热闹性,使整个课堂变成“满堂问”式的教学,要追求那种问得及时、问到重点、问得有价值的问题。正如田华老师在反思中的那样:由于没有找准学生的认知起点,导致在课堂上我的提问往往超出了学生的能力范围,使学生有点摸不着头脑,学习的积极性也大打折扣,这样的教学效果自然不会理想。内化理论后我们重新讨论确定了二教的教学预案。

二教结束,我们再次讨论,从五个观察点来看,教师的课堂提问的准确性大大提高,针对性加强。当学生回答后教师重点提问“谁在谁的后面?谁在谁的前面?”来突破难点。注重通过小组说,全班交流说等多种方式来促进学生理解前后,教师的理解式提问指向明确,分析式提问难易适当。学生的课堂反应和教学效果显著提高。李兰老师在反思中这样评价:一教中,教师这样设计:开火车说一说你的前面是谁,后面是谁,部分学生,特别是学困生根本不知道怎么回答。在二教中,教师改变了设计:先提问:“谁来说一说你的前面是谁,你的后面是谁?”在指名几个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再开火车说一说,教师提问遵循了循序渐进的原则,我觉得效果好多了。问题由易到难,学生很容易就掌握了所学内容。

在校本教研活动中教师的群体智慧得到充分发挥,课前准备不流于形式,变成一种实实在在的研究,课后及时反思、回顾写下自己执教(听课)时的切身体会或疏漏,记下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或困惑,积累下最宝贵的第一手资料。通过校本教研活动一方面学习了别人的经验;另一方面也为自己积累了反思的素材,调整、优化自己的教学决策和行为,总结出许多宝贵的经验。而这是促进我们教师专业成长不可多得的一笔财富。

4)创新评价手段,促进了师生和诣发展。

课堂教学是主渠道、主阵地,是教学教研工作的重中之重,扎实而有效地开展课堂教学,不仅为教师们才能的施展提供了一个自我挑战的舞台,更是培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学习实践基地。客观全面的对学生进行评价可以有效激励学生学习热情。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获得了那些进步,具备了什么能力。更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抓基础知识的落实,抓课堂作业的课课清,使评价结果有利于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促进学生的发展。我们把创新评价手段作为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也作为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结合小学生年龄特点,我们以五星评价等级方式来激励学生,一张笑脸、一面红旗都是学生进步的标志,一句温馨的“加油啊!”提醒学生还要努力,一句充满激情的“你真棒!”让学生信心十足,星级争夺榜让学生实实在在的体验了成功,树立了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也知道了哪些方面应该继续努力。

以下是部分学生的感想摘录:

“通过老师的教学,我学到一些有价值的东西。”“通过老师的教学,我对该学科的兴趣提高了。”“通过老师的教学,我理解并学会了该课程内容。”“通过老师的教学,我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

在这研究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也得到了加强,教师的教学机制也有了明显的提高,对课堂上出现的突发性的问题的处理能力有了明显的增强。老师们能够根据课堂生成的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及时有效的调整。

回眸这三年的课题实验,我们不时为研究带来的全新感受而惊奇,为研究促进的师生发展而欣喜,为研究引发的人本回归而欢悦。张惠音、郭磬莲、吴红菊、李兰、田华等一批年轻教师迅速成长。他们既是科研课题的参与者、研究者,又是教科研的直接受益者。至目前,我校数学组的一个数学案例代表宜昌市参加了全省案例研究研讨活动交流,一个课例获得全国课例评比一等奖。本课题组一位教师参加省级数学优质课比赛获得一等奖,一名教师参加市级数学优质课竞赛获得一等奖,一名教师在宜昌市录像课比赛中获得三等奖,还有一名教师参加省级数学课展示。在连续四届我区组织的小学数学校本研究展示活动中均获团体一等奖,两人次获展示课一等奖,一人次获特等奖,一人次获二等奖。本课题组教师通过参与课题的研究在各级报纸、刊物、网站上发表论文和教学反思、课例片段共计百余篇,其中有十多篇论文、课例获得省级一、二等奖,十五篇获得市级一等奖。

九、结论与反思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为教师提供了一个记录自己教学经验的机会,使教师更为深刻地认识到自己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促进教师对自身行为的反思,提升教学工作的专业水平。同时能够让教师之间能够更有效的分享教学成果,加强交流。

十、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设想 虽然课题组做了大量的工作,在理论上进行了一些探索,并积累了丰富的实践材料,但由于我们的科研能力有限,理论素养还有待提高,本课题研究的内容还有待进一步深入挖掘,研究方法还有待进一步完善,调查研究的能力、归纳总结的能力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如反思性教学评价标准的构建、少数教师的教科研能力还很弱、适合我校学情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还需进一步探究等。本课题研究结束后,我们将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将实践转化为理性的思考,丰富研究的内涵,推广研究成果的应用效应。

十一、参考文献

汉森:《案例》

傅维利主编:《教育问题案例研究》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4年

朱小蔓主编:《教育的问题与挑战——思想的回应》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朱宁波著:《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年

施良方崔允漷主编:《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

朱慕菊:《走进新课程》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6

张大均主编:《教育心理学》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上一篇:网上商城购物系统 用户手册下一篇:描写清风皓月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