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模式改革调查报告

2023-01-04

由于报告格式复杂,内容要求简要明确,很多人对写作报告,甚是感到苦恼。非常需要一份正确的报告格式范文。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学模式改革调查报告》,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第一篇:教学模式改革调查报告

课堂教学模式改革自查报告

新堡子小学构建课堂教学新模式改革

工作自查报告

自课堂教学新模式改革工作启动以来,我校结合自身实际,整合校内外各种有利因素,积极促使课改新模式理念深入人心。从实验准备阶段到现在,学校紧紧抓住课堂新模式改革知识培训、课程标准的再学习,校本课程开发、发展性教师和学生评价这些重点工作,勇于实践,大胆创新,取得了课程改革实验的持续发展。然而改革离不开反思,我们应该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进步。

一、以校为本,实施多层次多形式的课堂教学新模式改革培训。

1、进行通识理论培训,让教师感知新课改。

三月份,组织全校教师集中学习国家《朱王堡中心小学构建课堂教学新模式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本次课堂教学新模式改革指导思想,学习内容和实施步骤及工作要求,利用每周四业务学习时间对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新模式改革知识培训,引导教师进入新课改实验,帮助教师树立新的课程观,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逐渐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我校还推荐教师周明花参加了“杜郎口”教学模式培训,培训回来后,及时汇报了培训心得,还上了汇报课,让老师们感受到了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到底新在哪里,改向何处。四月份,组织教师参加中心小学的课堂教学新模式改革观摩课,每位教师写出了听课后的心得体会,使教师对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的认识有更进了一步。

2、分组参与培训,系统学习《语文课程标准》《数学课程标准》《英语课程标准》和学校所设置的其它科目的《课程标准》的基本理 1

念,通过不断学习,教师逐渐明确了新一轮课程改革目标,明确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方面的基本要求,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地位关系。为了学生的发展,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经验,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逐渐改变以课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学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活动中成长。

3,根据学校实际,确定我校 “三阶段八步骤”的教学模式,制定了该模式的实施方案。对教师进行新模式认知培训,下发了新模式解读,对每位实验教师明确分工,落实责任,保证了新模式改革的顺利实施。

二、用新课程理念指导课改实践。

如何将课堂教学新模式改革理念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去,还需要经过很长的时间探索与研讨。

1、我们成立了课堂新模式改革指导小组,与实验教师一同分析教材,研究教学方法,重点放在如何创造性地用好新教材。我们发挥实验指导组的作用,每周安排集中备课活动,为实验教师提供备课研讨机会,指导组阐述备课思路及说明、教学案例及设计思路,帮助教师设计典型课例,提高备课的实用性和实效性,从教育理念和教学策略上对教师进行具体指导,解决教师在备课中遇到的疑难问题,以典型引路,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方法、新形式,同时引领其他实验参与教师在新课程理念下使用旧教材。着重探讨如何将学生的学习建立在原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上;怎样创设问题情境,哪些知识学生能自

己学会,哪些知识教师要讲解,也就是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

2、组织和指导实验教师按照新理念和课程标准的要求大胆探索和创新。学校在四月份了安排三位教师上好新模式的探究研讨课,并及时组织教师说课、评课,督促教师对进行教学自我反思,及时总结经验和不足,促进教师在自省自悟中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3、积极探索评价机制的改革。

逐步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过分甄别与选拔功能。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过程的评价,突出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推行评价方法灵活多样,以激励性和指导性评价为主。促使学生产生自信心,感到成功的喜悦,以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

三、教师的观念发生了质的变化

现在实验教师备课时不再只是关注如何处理教材,而是能注意分析学生的情况,注重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出发,考虑如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望,促进独立思考和探究,把知识学习、能力培养与情感体验结合起来。

驾驭教材,灵活使用。以往教学,教师都是一成不变的使用教材,不管教材内容是否贴近学生的生活,是否符合学生的心理,只是一味地照本宣科,成为教材内容的忠实的阐述者和传递者,而我们现在要求教师,首先要吃透教材,深刻领悟教材的编写意图,然后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身边找例子,灵活地处理教材,展开课堂教学。通过一段实验,教师能把学生的生活引进课堂,让学生感到生活离不

开学习,学习也离不开生活。例如:有的语文教师在识字教学时,把生字的组合编成儿歌,在课堂上老师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鼓励和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肯定和欣赏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重视学生的经验与体验,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数学的概念是抽象的,而低年级的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抽象能力较弱,实验教材侧重以学生的已有的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活动情境,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构建有关的数学知识。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通过操作来体会数学知识的含义,例如:在教数的组成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用小棒摆一摆,分一分,有几种分法?每种分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怎样把这几种分法即不重复又不遗漏的分出来呢?从而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为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打下基础。

四、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初步形成。

新课改实验后,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已经出现,学生的求知欲、表现欲得到了激发和保护,积极活跃地投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认识、探索学习,为了弄清课内学到的知识,课外还会主动向别人请教,主动搜集资料,并与他人讨论、交流新的发现。

五、师生的关系明显改善。

师生形成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在交往互动中发展。在课堂上见到的是老师的点头微笑,是老师的激励的语言,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愉悦。改变了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和先教后学,学生只能复制教师讲授内容的被动的教学方式。所以,在课改实验中,我们

侧重抓课堂教学,努力实现师生的角色转变,要求教师由课堂的主宰者,向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转变;由高高在上的权威,向学生学习伙伴转移;由单一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促进者转变。要创设能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的学习环境,建立平等、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自由、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真正达到师生交往,平等对话,积极互动,教学相长,共同发展的目的。现在大多数教师上课都与学生商定教学目标,共同完成教学目标,问学生这节课你还想学点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你有什么地方不明白?课堂上师生配合紧密协调,关系融洽和谐。初步形成交往互动、互惠的教学关系,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的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六、存在的不足

个别教师的课改观念没有彻底转变,依然存在你改你的,我教我的这种现象:备课中,教师不能引入新的教学模式,部分教师已经把课备完了,教案上面的批注跟不上。批注也有无从下手的困惑:课堂上学生自学能力过差,往往使主动学习流于形式,这也需要教师耐心的引导培养和长时间的磨合:在探索的尝试阶段,课堂教学效果不是太明显。

构建课堂教学新模式改革

工作自查报告

新堡子小学

第二篇:区域课堂教学改革报告

研教相融:区域“深耕式”课堂教学研究的探索

——小学课堂教学改革行动报告

课堂是基础教育立德树人的主渠道,深入而有效地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一直是我区基础教育工作的重点。新一轮课程改革以来,我区深入学习和领会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教育文件精神,以科学的态度和研究方法,聚焦区域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典型问题,先后进行了“四边”课堂教学研究、“三全”“五优化”课堂教学研究、“新三学”课堂教学研究等专题研究,经历了新理念引领下的区域课堂教学改革三段里程碑式的发展历程:方法的研究——要素的研究——儿童理解的研究,每一个阶段的研究,都解决并推动了课堂教学研究向纵深发展。

多年持之以恒的、有方法路径的、有顶层设计规划的研究,给区域小学课堂教学带来了全新的面貌,多个层面呈现了我区高质量的课堂教学研究水平。国家督学成尚荣先生曾说:“区持续的、全体性的课堂教学研究所产生的成效,值得好好总结和推广,形成教育学。”

在聚焦问题的基础上提炼一个专题开展研究,是很多区域都采取的改革策略。但是如何有效展开?一直是我们苦苦思考,并不断探索的。在十多年的探索中,我们认为“研教相融”是我们教学改革取得成功的路径,“深耕式”是我们课堂教学改革的价值指向和推进状态。

一、特质:“深耕式”课堂教学研究的应然之义

“深耕”是一种耕作方式。《汉语大词典》解释为:耕地深度达

六、七寸以上。适当的深耕可以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增加收成。俗语“积书须善学,隙土可深耕”点明了“深耕”作为治学的一种隐喻。总结反思多年的课堂教学研究的历程,我们用“深耕式”来概括我区课堂教学研究的特质。

纵观我区多年的课堂教学研究行动与轨迹,可以凝练为“深耕式”课堂教学研究的这样几个基本特征。一是研究重心下沉,从先进教学理念出发,但终点在推动教学行为的优化,体现理念转化的“深透性”;二是教学研究全员参与,从教育局行政到教研科研业务部门,到基层学校校长老师,人人都是课堂研究的参与者、改革者,体现改革推动的“深广性”;三是研究过程摒弃碎片式的思考、

一次性的尝试,而采取持续研究、渐进完善的螺旋式线路,不断逼近问题的本质,解决真问题,体现研究的“深刻性”;四是把对学习者——儿童的研究至于研究的中心,立足儿童终生发展思考六年的小学教学,体现研究价值意义的“深远性”。

“深耕式”的课堂教学改革运作模式在我区推行十多年,得到了教育教学高水平发展和显性为绩的强有力支撑,证明这是一条区域教学改革行之有效实践路径,具有实效性和推广性。

二、研教相融:“深耕式”课堂教学改革的应为之举

课堂教学的变革,究其实质是教学观念思想的更新与教学行为的创新与突破,区域课堂教学改革是一个复杂的群体性思想观念更新,继而推动教学行为变化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合理的组织,需要有效的机制,更需要渐进的不断发展的,无限逼近“本真”的行动。

“研教相融”是“深耕式”课堂教学改革所探索的一种行动路径和思维方式。所谓“研教相融”,就是教学研究与教学实践的深度融合,核心要义是“教学研究的过程,就是教学实践的过程;教学实践的过程,就是教学研究的过程。”它包括这样几层意思:一是区域行政领导决策(研)与校本教研(教)的融合;二是区域层面上的教研(教)与科研(研)的融合;三是专家引领性研究(研)与学校课堂实践(教)的融合;四是教师的学习研讨(研)与课堂教学探索(教)的融合。

新课改以来,我区分三个阶段稳步推动课堂教学研究与改革实践,推动区域基础教学质量稳居省市一流水平,联动推进了区域教育文化水平的提升。

第一阶段:“四边”课堂教学研究,从“导教”走向“导学”

(一)缘起:变革“高耗低效”课堂

通过综合分析,我们确立把“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作为聚焦性研究的问题。

“四边”课堂教学倡导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做到“边教边导,边学边练”。“四边”课堂教学研究,第一次引导教师从教的向度转到教和学两个向度思考课堂教学。“四边”课堂教学研究的提出,就是要求教师敢于放手,把课堂时间还

(二)路径:深度研究“教”与“学”

“四边”课堂教学研究的提出,从区里到学校,对新课程理念的认识也是处于初级阶段,有一种“摸石头过河的”的状态。这就需要发挥集体的力量,贡献大家的智慧,形成敞开的研究结构,避免个体研究的偏颇和“只说不做”的假研究的状态。因此,区域设计了“四边”课堂教学改革研究行动路径

1、从课堂出发的问题寻找。我们从真实的常态课堂中找普遍的问题、典型的问题,再加以解决。我们组织教研人员、校长、一线教师听课超百节,重点观察教师课堂上“讲什么?”“讲了多少时间?”“问什么?”“问了多少各问题?”观察的结果,让教师大吃一惊。有的教师在课堂上几乎就是满堂讲,有的一节课提了20多个问题。当问题呈现出来时,研究的方向就非常明确。

2、进入学科的问题大讨论。各学科将“教什么?”“导什么?”“学什么?”“练什么?”等问题提出来,组织学科骨干开展讨论、进行演讲。对‘导’‘教’‘学’‘练’”的学科内涵、教学价值、呈现形式等进行深思,达成共识。

3、寻找“四边”课堂研究的支持。 为了促进研究常态化,我们研究形成了“四边”课堂教学备课本。备课本在“教学目标”板块,设计了“教”的目标和“学”目标,促进教师换位思考,多思考学生学什么,怎么学。在“教学过程”板块,将教学流程分为“教的活动”和“学的活动”两个部分,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设计中,把学生的学习活动安排进去。学生“学什么?”“用什么方式学?”“学到什么程度?”都需要教师思考。

(三)突破:课堂教学变革“看得见”

“四边”课堂教学研究,是一次切切实实解决本区问题,由本区创造的“属于自己的教学经验”。同时,也是第一次区域性的、大规模的教学研究尝试。我们觉得有这样的突破。

1、全员参与,我区采取的全员参与式的进入方式。教育行政人员、教科研人员、教研员和一线教师都是学习者、研究者、实践者,大家在一个话语主题和研究语境下交流碰撞,闪现思想的火花,形成教育的智慧。

2、共商共研,促进教师经验提升。“从课堂来,到课堂中去”是这次研究

行动的一个线路图。在课堂中寻找问题后,通过课例研讨、设计评比等形式,把一线教师特别是骨干教师拉进研究中来,促进了教师经验的智慧转化。撰写的《学科课堂教学“双向细目表”》学科教学研究专著等,受到教育同行的高度评价。

3、起于改变,看得见的课堂变革。“深耕式”课堂追求的是合规律的教学效益,是适度的效益。后期的调查与访谈反馈表明,“四边”课堂教学研究是最受教研人员和广大教师欢迎的研究主题。研究形成的《课堂教学“五看五引“策略汇编》《“四边”课堂教学评价表》等对教师有很强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第二阶段:“三全”“五优化”课堂教学研究, 从“经验思维”走向“理念建构”

(一)缘起:探寻理论支持下的课堂改革

随着课堂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深感“四边”课堂教学研究还有就课堂研课堂的局限,追求方法与技术层面的完善。但课堂上“教师为主导”地位的强势作用,“主导主动、 主体被动” 的课堂面貌没有发生本质的变化。区域研究需要一种科学的教学理论作引领。我们以巴班斯基的专著《教学过程最优化》为理论基点,结合梅里尔的《首要教学原理》,提出 “三全、五优化”课堂教学研究。

“三全”指全体、全面、全程。所谓全体,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所谓全面,就是提升全面素质,关注三维目标的有效达成;所谓全程,就是关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在人发展与成长的视域下思考童年的学习课堂应该给儿童什么样的知识。“三全”的提出,就是要每一位教育人从“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高度,审视我们的课堂教学价值目标。

“五优化”指即优化学习目标、优化问题设计、优化互动生成、优化自主体验、优化评价矫正。这些是课堂教学情境中的五个核心要素。通过对核心要素的研究,促进课堂教学观念的改变和课堂教学方法的突破。

(二)行动:让教育理论深嵌于教学实践

“三全、五优化” 研究充分体现了研教相融的路径,做到理念学习理解的全面、深刻、准确,课堂变革行动的全面、系统、整体。

“三全”“五优化”区域课堂教学的研究,是我们认识到科学的、先进的教学理论对课堂教学改革的意义。那么,如何让抽象的理论方法化、国外的理论本土化呢?我们在研究中,采取这样的一些关键行动。

1、课题先行,寻找理论与课堂对接的载体。我们首先申报立项了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重点规划课题《深入实施素质教育背景下区域推进“三全”“五优化”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为区域教研人员和广大学校推荐理论学习书籍,并为课堂教学深度研究作好理论上的准备,提出说得清楚的“三全”“五优化”课堂教学的内涵与外延。

2、 重点突破,深度研究影响课堂的要素。教研员结合教培活动,从“学习目标、问题设计、互动生成、自主体验、评价矫正”中选取一到两个要素,组织学科教师进行研究。结合公开课、视导,借助录像、摄影、教案、听课笔记等视频、图文资料,研究“何谓?”“为何?”“如何?”等问题。

3、走向校本,生成学校智慧。成立由校长挂帅,学科教研组长和骨干教师组成的学校研究小组,加强开展“三全”“五优化”课堂教学研究的校本力度。将“三全”“五优化”课堂教学研究作为一项重要工作纳入学校工作计划,并融入学校校本研修、教育科研、教师培养、教学管理、考核评价等各项工作中。

(三)突破: 实现新思想引领下的结构优化

1、促进了教学研究由基于经验的走向基于假设的研究思维。引导教师审视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主张,在学理层面进行一个质疑和深思,探寻合方法合规律的变革道路。为课堂教学的“变”找准方向,而不至于滑入“穿新鞋走老路”表面化的研究。

2、催生了学校课堂教学经验的提升,形成了学校课堂样本。本阶段研究,促进了学校的校本研究。校本研究采取了以下行动路线:校本学习,寻找理论——校本寻找,发掘亮点——校本设计、系统建构——校本实验,形成模型——校本推广,形成主张。如传承斯霞教育思想的“爱的课堂”、在情智教育思想基础上提出的“情智课堂”的整体设计与思考,在全国范围都产生一定影响力。获得全国基础教育成果奖。

3、促进了课堂在结构上的重组与优化。在课堂情境下的变革,不是教学技巧的改变,不是教学细节的完善,而更多的是课堂结构的重组和课堂时间分配的调整,学习活动的模块化。以海英小学的“追问课堂”教学研究为例,在课堂结构上,就进行了重新规划:“课前悦问,引发兴趣—课中追问,促进深思—课末留问,走向生活。”这样变线性流程为块状活动设计,显然在结构上优化,保障

了基于学生问题何问题解决的生生对话型学习活动的展开。

第三阶段:“新三学”课堂教学研究, 从“从知识本位”走向“儿童本位”

(一)缘起:让课堂离儿童更近些

随着教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我国新时期的课堂研究方向,逐渐由“知识本位的课堂”转向“儿童本位”的课堂。我们认为,学生在走出校门之时,是否形成了“带得走”的核心素养,这应当是衡量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核心标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点一滴的努力,给学生留下的不仅仅是拥有学科知识,更要形成学科学习能力和思维方式,还包括意志力、责任感、 纪律性、自觉性的养成,包括情感、 精神、 信仰的形成。课堂应该是儿童心灵的归依与远足,是儿童生活的一个特殊场域;是一段充满馨香与温暖的记忆。课堂应该离儿童更近些。 “新三学”是在落实国家立德树人教育思想,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背景下提出的。

“新三学”即理解学生、支持学习、提升学力。“理解学生”指从儿童身心规律和发展成长需求的角度理解学生,从当代学生成长的社会环境、技术环境的变化角度理解学生,从理解儿童“无边的好奇、无限勇气与无偏见”的自然秉性,唤醒他们无限的潜能。“支持学习”是指通过教的改进和优化而引发学生深度的“学”,“支持学习”着力提升的是课堂上教师服务每一个学生发展的能力,核心是帮助学生理解自身的学习与成长,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对学生的意义。“提升学力”是指通过积极唤醒,提升学生的学习内驱力;给学生完整的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确定学习目标并支配其行为克服困难实现预定学习目标的状态;创造适合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接受新知识、新信息并用所接受的知识和信息分析问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智力,主要包括感知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等。

(二)行动:专家介入促进研究科学化

“新三学”课堂教学的研究,是课堂教学研究的再出发,是回溯基础教育目标和办学理念的再思考。“新三学”的课堂教学研究,如何超越技术层面,超越课堂的视野来开展研究呢?我们采取的是“专家介入式”的研究路径。在研究的全过程中,有这样一支专家团队,跟踪、服务、指导我们的研究,在深层次的互动对话中,促进教学的理解、儿童的理解、课堂的理解。沉淀属于我们的课堂文化理解。专家介入,给了我们一双隐形的翅膀,专家介入是解决我们自己的问题。

在研究中,有这样几个关键性行动。

1、多重论证,建构基于儿童理解的课堂文化。新世纪以来开展的课程改革,是一场思想观念的革新与选择。然而,各种舶来的教育观念芜杂而混乱,各种断章取义的观点会引向偏颇。 如何较为准确地把握教育本真,在教育哲学、教育学、教学论领域找到“真经”呢?我们依托专家的指引,我们重读教育学经典,一路探寻理解儿童的路径。

2、课标为本,开展学科核心知识与素养研究。教研室组织教研员基于课程标准,深入开展学科课程标准的研习。进行学科核心概念及框架体系的梳理,开展细化课程标准的研究,更准确地对学科课程价值、核心知识、思想方法与学习策略的统整性认识。在研究课标的基础上,拟定“学科建设方案”从“学科课程建设”、“学科教学改革”、“学科质量监控”、“学科团队学习”、“学科特色项目”等方面调研和分析本学科的发展状况,进一步明确学科建设愿景,规划学科建设的基本路径,为全面推进学科课程与教学改革奠定坚实基础。

3、工具支持,寻找指向教学质量的反思手段。关注成果成效,检验成效的方法手段的科学化应用。在专家指点下,我们开展了“儿童认知目标双向细目”的研究与论证,开展了指向儿童自主学习的“课堂观察”量表的研制与分析,运用了“态度量表”对小学生自主阅读课堂数据测评与分析,力图依托数据分析数据背后的规律。

(三)突破:追寻儿童成长的教学自由

亚斯贝尔斯说“教育的目的是帮助人超越自我,不但是知识范围的超越,更是精神世界的扩展与延伸。„„教育本质理论的核心,就是人的自由发展”②“新三学”的研究,就是要教师超越自我,超越课堂,回到对儿童的认识和追溯上,回到对人的发展的本质上,寻找为儿童发展创造可能性的学习情境。

1、回归核心知识和核心素养,筛选最适合儿童学的内容。对学科核心知识的研究,促进教师在整体上把握学科系统知识,理解学科思维特点,把最适合学生的知识交给学生,关照学科思维方式的培养,促进儿童“知识把握——能力提升——素养积淀”的三重发展。

2、突破课堂的课堂教学设计自由路径。回归学科、回归儿童的发展成长,帮助教师突破“40分钟”课堂的边界,突破教材内容就是教学内容的边界,突破课堂学习就是学科学习的边界。教师可以根据儿童的需求、学习的环境,开放

而自由的和学生共同创造学习课程,在学科课程视野下,自主而灵动的成长。

三、反思:追求指向合规律的教学改革应期之效

回顾我区课堂教学研究15年的历程,体现了从课堂教学规范指导教学技术提高,从课堂教学“关键要素”的优化到“走向儿童”的课堂文化凝练,从重点研究教走向深入研究儿童成长。以下是我区小学课堂教学看得见的、可描述的成效。我们更看中洋溢在我区小学教师和学生脸庞上幸福快乐的笑容,课堂上自由而灵动的师生对话,儿童在丰富而多样的课堂活动中获得成长体验。

如今区的小学课堂散发着“以研立教,以教促学”的精神气质。每一所小学都形成校本的课堂教学主张,探索了课堂教学研究的策略路径,寻找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载体。

(一)在教师的专业支持和成长道路上,形成互助成长的“公共圈” 课堂改革的关键因素是教师。教师的变革课堂需要唤起原动力,需要必要的理论基础,需要学科知识结构和背景,需要学科教学知识,需要„„对于摆在面前的教师变革课堂的难题,如果用静态思维去对待,就会出现累加式培训,给教师带去无尽的负担,形成教师推向被动成长的局面。而我区“深耕式”课堂教学研究,却让我们发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可喜成绩。

普通教师实现了教学实践与经验总结的专题化。在我区,100%的教师实现教学反思专题化,即每一位教师能上一节好课,能写一篇论文(案例)。以研促教,以写促研,良性促进。

骨干教师形成自己的教学思想、探索了属于自己的教学经验。新课改以来,我区有60多位教师公开出版了个人课堂教学研究专著,在全国基础教育成果奖评比中,两项课堂教学成果奖获得二等奖,有17项获得江苏省第

一、二届江苏省教学成果奖,成果数量和奖次据江苏省区县首位。“十二五”立项86项省级课题、131项市级课题,其中绝大多数聚焦课堂教学改革。我区校长、骨干教师在大中华、长三角地区活动和被邀请到浙江等地作课堂教学研究报告50多场;孙双金、张其华、贲友林等一批名师成为全国课堂教学改革的榜样。

我区推送的参加全国、省、市教研部门组织的课堂教学竞赛选手,在激烈的竞争角逐中,总是取得

一、二等奖的好成绩,在兄弟区县中遥遥领先。

我区在优秀青年教师、学科带头人、先进学科组等评比中,也均以区县第一的好成绩收官。

(二)在课堂的理解和课堂创新上,呈现了“有灵魂的课堂” 历时10多年的课堂教学研究,我们聚焦的是主题,立足于改变的行动,内核生长的是课堂文化的积淀。我区的课堂教学变革已经初步显现出我们研究的成效。

全区25所小学都形成了本校课堂教学研究的重点,有解决自己学校问题的方法,通过调查与访谈,100%的老师认为课改以来,我们的课堂有实质性改变。有15所小学明确提出了本校课堂教学的主张、操作策略,并通过研究案例和课堂观察、访谈等形式,持续跟进研究的效果。优秀学校建设了体系完善的学校课堂文化。新课改以来,我区承办了全国课程改革现场会、江苏省小学课程改革现场会、多场不同级别的大规模的小班化研究现场会。我区接待了胡厅长等教育厅领导的课程改革调研,受到好评。我区课堂改革的经验成果在《中国教育报》《上海教育科研》《江苏教育》等报刊上发表。

区域着力研究学科课程标准,形成学科核心知识,学科教学、培训研究的创新走在同行前列。

(三)在儿童的理解和儿童的发展上,凸显了活跃童心的生态

课堂是儿童成长的舞台,创造健康而适宜的生态,是促进儿童发展的前提。我区的课堂教学语境中,始终把“儿童”两个字写得大大的。在文化营造上,尊重儿童、理解儿童成为我们的追求。学校通过“童心课堂”、“幸福课堂”、“天性课堂”、“小先生课堂”等研究,深入走近儿童的内心世界,将成长中的儿童的特点与需要,以及他们鲜活的生活体验作为课堂教学的背景和依据。在学习方式的研究上,注意倾听儿童的声音,力图采用儿童的方式。学校通过“魔方课堂”、“卡通课堂”“追问课堂”、“小游戏”课堂的研究,将学习的快乐元素、儿童元素充分挖掘、改造,为创造快乐的童年学习时光。在课堂的组织结构上,遵循儿童认知规律,研究儿童动机、情感、归宿感、社会认知等需求。学校通过“多维互动课堂”、“目标导航课堂”、“任务导向式课堂的研究,在遵循学理规律的基础上,优化调整课堂结构。

在我们的课堂上, 儿童正以一种快乐的心情、积极的姿态、主动学习的行动、学习学习的过程,迈入属于他们的童年学习时光。

课堂教学的研究,和我们时代对“人”的认识,对育人目标的理解是分不开的。课堂教学研究永远在路上,我们愿与同行在课堂教学变革的路上。

深耕既是一种诉求,也是一种行走方式。以课题为引领,重点突破核心问题,形成课堂的校本经验,这是被证明了的有效课改经验。在此基础上,出概念:“四边”教学、“新三学”,从教和学的维度,提出易于接受,容易理解,便捷操作的抓手,得民心,有实效,值得点赞。

第三篇: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进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受教育部委托,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联络办公室对五十多所不同地域、不同层次和不同办学类型的院校开展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情况进行了调研。4年来,在高等学校广大教师的积极努力下,改革取得了重大进展,大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普遍得到了提高,在引领和推动中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取得的成绩

(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赢得更多支持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是我国高等学校教育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这次改革任务艰巨,是对整个教学体系进行的重新构建,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随着网络教学而来的是教学观念、学习方法、师生关系等多方面的变革,教师和学生都需要重新定位,适应新的教学环境,扮演新的角色。角色转变的快与慢、好与坏,直接影响着网络环境下的学习效果。

改革之初,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在以往的调研中,我们发现一些学校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持怀疑态度,观望等待多于行动。一些教师对新教学要求、新教材、新教学模式有种种不适应,出现被动局面。如:改革之初,教师工作量增加,学校管理机制跟不上,使得部分教师对改革有情绪;一些学生缺乏自觉性,在网上玩游戏、聊天,部分学生还在考试时利用计算机技术作弊。这些都给改革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大多数试点高校的领导、教务处深刻领会教育部有关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指示精神,充分调动试点教师的工作热情、积极性和创造性。在调研中,我们真真切切听到一些教师说企盼使用多媒体及网络的教学改革已经很多年了。改革之初,他们忘我工作,勇于探索,付出了别人所体验不到的艰辛,更新了教学理念,加强了专业知识和多媒体知识的学习,加强了科研意识。随着改革成果的逐步显现,一些对改革持怀疑态度的教师逐渐转变了观念,不断加入到改革的队伍中,扭转了改革之初怀疑多、阻力大的不利局面。如,北京邮电大学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试点研究紧紧围绕着以提高学生听说能力为主这一重点,在不增加课时和师资投入的情况下,采用基于网络的多媒体课件教学模式。他们采取整体抽样的方法选取学生样本,采取自荐和考察的方法选取教师样本,对新、旧两种教学模式进行对比研究。通过对学生的前测和后测,通过实验前和实验后对学生和教师的问卷调查,部分验证了研究初始的假设。此外,在新的教学模式引导下,学生

能适时地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大大加强了学生学习自主性。教师也从单一的以传授语言知识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转向以语言知识传授、学习方法和应用技能指导的,课堂教学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上来。对此,学生普遍欢迎,他们感到自己学习英语的兴趣增强了,听说能力也获得不同程度的提高。学生的表现极大地激励了教师的教学。因而北京邮电大学认为非常有必要将研究进一步深入下去,进行深层次的实验,同时开展相关拓展项目的研究,相信将会得出更可信、更科学的结论。随着改革的推进,各个层面的问题逐渐迎刃而解。对于引进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大学英语教学是一些教师多年的心愿,他们认为改革是时代的要求,是一次改变传统教学体系的契机,对国家、对学生都有好处。他们以极大的热情积极投身于这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之中,进行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新教学模式实验研究。

这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网络环境下的英语学习不仅给他们带来了从未有过的紧密的师生关系、图文声像并茂的学习资源、形式多样的课内外教学模式,而且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提升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扩展了知识视野、提升了文化修养、提高了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参加试点的学生在近几年的全国英语竞赛中频频获奖,取得优秀成绩。在调研中,学生对改革的支持高于教师。改革使英语基础好的学生有了很大的发展空间,向更高的层次迈进,也使基础差的学生在教师分级教学中得到有效提高,增强自信。学生喜欢形式多样、能施展自己才华的课堂活动。有些学生还积极参与改革,为教师献计献策。上海交通大学自课程实施改革以来,学生网上评教结果显示学生对大学英语课程的满意率有了较大提高,达到了86.79%,在全校的公共基础课、两课等课程中位居第一。一大批试点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师在学生网上评教中名列前茅。

2005年下半年,许多高校领导更加重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他们密切关注试点情况,组织力量进行深入调研,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认真研究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措施。中山大学于12月初将一线教师分成南片、北片,对取得成效的试点高校进行了广泛调研,经过论证后调整了教学计划,在网络环境方面借鉴了北京理工大学学生自主学习系统。北京交通大学则在改革试点阶段取得可喜成果后,在05级新生中全面铺开了大学英语新教学模式,并重点建设课程体系、师资队伍、网络平台、校园英语环境,投资600万元的大学英语教学基地已进入建设阶段。

这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引起了外语界专家的高度重视,他们密切关注改革的发展态势,提出了大量推进改革的宝贵意见,并通过讲座、文章等形式,在改革实践中提高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方面,对中青年教师发挥了很好的传、帮、带作用。

(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规模迅速扩大

在调研中,我们看到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正处在国家推进、重点突破、全面展开的进程之中,并取得了积极的成效。大部分试点院校经过两年多的改革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进一步扩大了规模。如北京理工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北京林业大学、武汉大学、西南大学、大连民族学院等部分试点高校在05级新生中已经全面实现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西北工业大学、北华大学、山东大学、东北大学、南开大学、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等高校都于05年在新生中进一步扩大了规模。2006年,有更多的试点院校将在06级新生中全面推行新教学模式。

第一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扩展项目立项的试点高校在改革方面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规模也逐渐扩大。如,广州大学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积极探索、不断总结、多方论证,随着效果的日益显著,规模也从03级的295人,到04级的1420人,再到05级的4034人全部采用新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第四篇:深化教学改革调研报告

深化教学改革 打造特色学院

3月12日,根据中央和省委、市委有关会议和文件的精神,我院召开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动员大会,并发布了我院《关于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实施意见》,这预示着一场声势浩大,深入人心的学习实践活动拉开了帷幕,为我院的发展注入了一股清新的活力。自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以来,各党支部科学谋划,合理安排,以促进工作为中心,把如何开创学院各项事业科学发展新局面作为学习实践活动的重要工作,扎扎实实的开展了一系列的理论学习活动,取得了一定成效,为调研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调研阶段,我们紧紧围绕我院“科学管理上水平,突出特色求发展”这一实践载体,主要针对深化教学改革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调研。在调研过程中,深入系部广泛听取师生员工的意见,注重发挥团队作用,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现将调研结果汇报如下:

一、深化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教学中心地位,切实把学校工作重心转移到内涵建设上来,加大教学投入,强化教学管理,发挥科研优势,打造办学特色,增强办学实力,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深化教学改革的建设目标:通过三年努力,树立以人为本,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特色求发展的办学理念;切实加强以重点特色专业为核心的专业建设,形成省、市、校级重点专业体系;积极探索符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研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强化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的改革,探索“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改革,形成省、市、校级精品课程体系,组织编写出版一批体现“工学结合”要求的特色教材;以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为核心,培养一批省、市级专业(学科)带头人、优秀教学团队和专业骨干教师,努力提高教师实践能力;持续加大投入,加强实验实训条件建设,高标准建设农类种养殖技术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和相对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进一步完善院系两级教学管理,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顺利通过省政府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

三、深化教学改革的建设内容:

1、树立高职教育理念 通过外请专家来院作报告、外出参观考察、专题研讨等形式,认真学习领会上级有关高等职业教育建设、改革、发展的一系列指导性文件的精神,进一步明确学院办学指导思想、办学定位和服务面向。进一步熟悉教育部及省教育厅关于新一轮人才培养工作评估、重点专业建设、精品课程建设、教学团队建设等指标内涵和要求,在教育教学管理、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人才培养模式和实训实习基地建设等方面有新的认识和提高。建立高职教育研究所,切实加强教育教学、办学特色和学院发展战略研究。

2、专业设置规划与重点(特色)专业建设

主动适应和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紧密依托***地方优势产业,优化专业设置,科学制定专业设置规划。农类专业要努力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办出特色,做出品牌;非农类各专业要充分结合***经济模式特别是民营经济发展的特点和要求,做优做强。各系部要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制订专业建设规划,着力打造特色专业和专业特色。开展专业建设校内自评,推动专业建设与改革向纵深发展。

3、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

加快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和实践,切实做好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工作。充分发挥农业科研优势,开展研学结合实践,努力将科研和社会服务优势转化为人才培养优势。大胆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发挥专业指导委员会的作用,加大企业参与人才培养过程的力度,不断探索校企合作的途径和方法。探索建立创业创新实验班,积极开展创业教育。主动确立一批重大教学改革课题,开展人才培养领域的研究和实践。

4、精品课程建设

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按照“直接、必需”和“够用、实用”的原则,依据技术领域、职业岗位和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构建以专业能力和职业素质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逐步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要求。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推进“教、学、做”一体的教学形式,加强课程实践教学环节。

5、特色教材建设

制定激励政策,大力支持教师跟踪学科研究前沿,鼓励教师与行业企业专家合作开发实训教材,积极组织各级各类高职教材和校本教材的编写工作。编写一批体现工学结合要求的特色教材。

6、实训基地建设

根据学院总体建设发展规划,持续加大投入,科学制订实验实训基地建设规划。依托浙南作物选育种省级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充分发挥在培养农类专业学生技能和实践教学中的作用。确保实验实训开出率,增加开放时间,提高实训室利用率,完善实践教学管理。

7、实践教学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

积极探索建立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和考核标准,认真制订各专业技能训练大纲。实践教学要及时吸收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最新成果,改革实践教学内容,增加工艺性、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实训。

大力推行“双证书”制度,把职业资格证书课程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将证书课程考试大纲与专业教学大纲相衔接,强化学生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创业能力,增强毕业生就业竞争能力,使具有职业资格证书的毕业生人数达到90%以上,外语及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累计通过率要高于同类学校。

发挥学生社团作用,重视和加强学生课外科技创新、创业活动、科技竞赛、技能竞赛的组织管理。各系部要组建技能集训队,开展有针对性的技能训练,落实各项鼓励性措施,大力表彰获得市级及以上竞赛荣誉的学生和指导老师。

8、教学团队与骨干教师队伍建设

制定制度措施,开展优秀专业教学团队、专业带头人、教学名师、教坛新秀等的评选,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制定《教学建设与改革成果奖励办法》,大力表彰在教学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教师。进一步完善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的制度,提高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注重双师结构,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多形式聘请行业企业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

9、教学管理与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健全教学管理制度,严格教师教学工作业绩考核,落实相应奖惩措施。认真组织期初、期中、期末教学检查和教学专项检查,定期召开师生座谈会了解教学情况,做好学生对教学情况和教师教学的测评工作。学院领导、各级教学管理人员要经常深入课堂第一线,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完善院系两级教学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落实院系两级管理职责,学校教学职能部门侧重于目标管理和宏观管理,系(部)侧重于过程管理和微观管理。进一步加强院系两级教学督导队伍建设,建立多元化质量监控制度,不断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10、人才培养工作评估

根据教育部、省教育厅关于新一轮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的要求,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方针,把握新评估方案的核心和内涵,建立评估建设办公室,分解指标,落实责任,确保顺利通过省政府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建立《状态数据采集平台》的管理和奖惩制度,各系部要将此项工作纳入到日常教学管理中,要有专人负责,即时采集、及时汇总《状态数据采集平台》信息。

第五篇:课堂教学改革实验调查问卷

(教师卷)姓名:

本问卷的目的在于全面了解参与试验教师对课堂教学改革实验进行以来的真实看法。您真实的回答对我们的课改的顺利推进将大有帮助。非常感谢您的支持与合作!

一、我对课堂教学改革实验的认识:

1、课堂教学改革实验以来,我认为课堂中老师的地位()

A、还是和以前一样的师道尊严B、传道、授业、解惑

C、和学生完全平等互动

2、学生之间实行小组合作学习后,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A、学习兴趣更淡薄了B、和以前差不多

C、比以前浓厚了

3、对于学习形式的改变,学生的表现()

A、大部分的学生反对B、学生没有什么反应

C、大部分的学生喜欢

4、我具备的业务知识适应课堂教学改革的需要吗?()

A、完全不适应B、基本适应,但要加强学习

C、完全适应,不需要进行学习充电

5、我认为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关系成败的因素是()。

A、学校的重视与支持B、上级领导的重视和督导

C、教师大胆尝试、勇于创新的敬业精神

6、学生在课堂教学改革中,知识、技能的掌握率大概能达到()

A、25%B、60%C、80%D、95%

7、学生在改革后的课堂中,对知识生成的过程和方法掌握率能达到()

A、25%以上B、60%以上C、75%以上D、95%以上

8、调动小组内每一个学生的展示积极性,我是这样做的()

A、学生举手自由发言B、按顺序轮流发言

C、由组长指派发言D、建立发言的平衡协调办法

9、为了比较各组的学习效果的,我的办法是()

A、根据小组展示的优劣B、根据发言的次数多少C、制定了评比的办法

10、最令我高兴的是:各学习小组内的学生在学习中()

A、自由学习、互不干涉B、指定了“一帮一”对子

C、优生能主动帮助学困生D、为了小组利益、有团队精神

上一篇:检修期间安全管理总结下一篇:竞选实践部部长自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