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推荐的电视节目分析

2024-04-29

不推荐的电视节目分析(共3篇)

篇1:不推荐的电视节目分析

《变形记》分析

短暂成为别人,是中国神话小说经常使用的手法,也是很多人平日磨练想象力最常用的技巧,遐想是人类生活很多细节的润滑剂。遗憾的是几乎没人能在现实生活中完成这一转换。湖南卫视《变形计》使得神话变成了现实,当观众看到节目中的人物奇迹般地成为别人时,他们的心理快感在想象力的助推下,腾云驾雾。《变形记》运用纪录片+真人秀模式的创新模式,号称中国“新生态纪录片”。这档节目结合当下社会热点,寻找热点中的当局人物,安排他们进行互换人生体验,参与节目的双方就在七天之中互换角色,体验对方的生活。节目同时全程每天24小时跟拍,粗加剪辑后原生态低成本播出。

一、节目内容多样化

真人秀节目在美国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萌芽阶段发展至今,其节目内容从单纯的偷窥人们的日常生活,已经拓展到关涉人们日常工作的各个方面,包括求职、人际关系、选秀、才艺展示、居家生活、衣着审美、心理素质、婚姻家庭等。随着真人秀的继续发展,其制作内容的尺度将进一步加大、加深,必将涉及社会的一些敏感问题这也直接影响着这类节目的收视率。

二、节目表现手法的纪实性与情节化

《变形记》这类真人秀节目的概念中,“真”一方面是指节目参与者并非扮演特定角色,而是参与者通过互换角色在特定情境和规则下真情实感、语言、行为、自我个性的自然流露。另一方面则是强调表现手法的纪实性。《变形记》中存在大量记录元素,在节目拍摄的过程中大量采用了纪录片的跟踪拍摄,有的为了过于追求真实性、刺激性甚至使用监视镜头、偷拍、24小时全程拍摄手法,实现了节目的具体进程和细节展现的真实性。《变形记》作为湖南卫视娱乐节目的一种,在当下“限娱令”的大的背景下,节目形式要继续追求新颖、能够吸引观众眼球,在强调“真”的同时更应该强调“秀”的成分。兼顾整档节目的社会性和娱乐性。

三、受众的积极参与

《变形记》当年在卫视开播后,就疯狂受到电视观众的追捧。其很大的功劳在于节目给足了观众的参与自由。如今受众越来越重视自己在媒介的中心地位,他们希望看到的节目内容形式是大众化的而不是专为精英阶层所制作的,是真实的而不是可以做作的,并且他们拥有强烈的自我展现欲望,希望可以更多地参与节目活动。这些因素使“人”在此类节目中成为核心—— 节目参与者来自广大平民百姓,成为节目的主角,推动节目在相应规则下向前发展;而广大受众在观看节目的同时,通过短信、weibo、《变形记》节目百度贴吧、等网络平台参与节目互动预知更多节目进展,而节目编导也可根据观众的这些反馈,适当控制节目并适当奖励受众参与者以提高收视率。

四、参与者最大限度地展现个性

在以往电视节目中,节目内容、进程以及参与者的一举一动通常都会受到导演的严格控制,《变形记》则是将权力最大限度地交给了参与互换角色的选手,因此他们有了更大的主动权和发挥空间。这一自主权的回归,尊重了选手的自我发挥空间,使其在参与节目时可以淋漓尽致地展现自我。最大限度地放大了选手之间的个体差别,进而为《变形记》这类真人秀节目设置了欲望客体。也极大刺激了观众的眼球。

《变形计》以真人互换角色为基础,演示出一幕幕极富未知数的人间玄幻剧,罕见地在电视屏幕中通过光束扫描刺激观众的想象力,使其大脑在眼睛紧张工作时同步上岗,形成了自电视机问世以来观众大脑最繁忙的景象。

《天天向上》节目形态分析

在改革开放的大浪潮下,在经济全球化的席卷下,中国在不断的对世界发出属于自己的声音。随着中国舆论环境的不断成熟,中国文化复兴,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声音越来越高涨,中国观众对电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这样的大背景下2008年暑假抢在奥运会开幕仪式前期,湖南卫视率先推出了自己独创的电视节目《天天向上》。《天天向上》开播之初导演张一培希望国人看完节目后,学习一些传统的礼仪,在奥运会、世博会这样的大型活动到来时,懂得如何表现自己的大国风范和礼貌。

节目定位:娱乐+公益+励志模式。在寓教于乐方向进行了有益的尝试,节目避免了只追求纯粹的感官刺激功能,游戏功能与娱乐功能的病垢,而是借助于脱口秀、情景剧等本身具有娱乐因子的形式,围绕着嘉宾职业秀、中华民族礼仪等内容,从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中汲取资源,巧妙地将大众文化与传统文化进行整合,使传统的文化资源在同文化产业的运作与互动中重新包装开发,把文化中的认知功能、教育功能以及审美功能充分发挥出来。

节目主持阵营:《天天向上》节目中以涵哥汪涵为班长的男主持团队,打造了中国第一“男人帮”主持群。从成员和人数上看,堪称内地主持超强超豪华阵容,矢野浩二和小武的加入让节目本身更加国际化。清一色的俊男,虽然缺乏美女的陪衬,但在女色当红流行的娱乐圈,具有相当大的突破和挑战。制片人张一蓓直言不讳地说,“我们打造的就是男色系”。以汪涵为首的班长,带领一班同学学习文明学习礼仪。《天天向上》的洋气还体现在日本籍明星矢野浩二和台湾著名主持人欧弟的加入,使整个班级“洋气十足”很有国际范儿。

节目板块构成:每期《天天向上》共分 节目导视+开场音乐+主持人出场+嘉宾出场+嘉宾访谈(或采访)+游戏(嘉宾才艺)+主持人与嘉宾组队PK+节目总结(结束)。由于《天天向上》节目不断的创新不拘一格、打造复合型节目形态,它的节目板块因此常常是变动的。

节目制作流程:湖南卫视《天天向上》属于录播节目,每周一和周日各录制一期。每周两期节目合并一期播出,时长将近两个小时。节目在策划之初编导会通过网站、电视、报纸等相关媒体寻找当下最热门的最时尚的话题和热门事件。这些话题和事件涉及的群体各行各业都有,主要集中于大学高校、特殊行业、影视娱乐圈、以及涉及一些相对敏感或是特殊边缘化的行业例如节目中经常请一些空乘人员、ZD列车员、IT专员。由于节目日趋于高端化、国际化节目中有时也聘请一些在国际上有影响的嘉宾团体。确定好话题之后,编导就会组织联络涉及话题的人物嘉宾,了解他们的生活走进他们的事件故事,挖掘嘉宾的一些隐私以增加节目的卖点,通过嘉宾来探讨相关行业的礼仪文化知识,根据嘉宾身份的特点设置一些匹配的服装道具,制定一些有趣的游戏。

话题的制作与炒作:《天天向上》节目话题炒作是指节目中经常营造一种“熟悉的陌生化”效果。节目的主题固定为世界礼仪知识,节目本身包含了公益性,教育性,知识性和脱口秀固有的娱乐性。《天天向上》在传播内容上做足功夫,为了增加节目最大看点,尤其是嘉宾职业秀的推出,营造了典型的“陌生化”效果传播。在节目中,唐乐府创始人陈美娥女士、四川缙云山绍龙观的李一道长通过传布各自专精的中国汉唐乐府礼仪以及道教养身文化,使观众对中华礼仪的内涵和外延有了更加具体的认识;为了体现节目对于传播中华文明礼仪的诉求点,节目更是邀请了中国手影大师沈晓、中国沙画艺术家大宝、全国普通话泰斗级人物张颂、国内著名服装设计师计文波、著名民族歌唱家李谷一等名家,通过他们的精彩演绎,诠释出节目在传播中华文化以及道德礼仪过程中的意义和价值。在节目主持人也经常爆料一些嘉宾不为人们熟知的个人生活隐私和行业生活隐私以满足观众的偷窥猎奇心理,取悦观众最终提高收视率。

节目运作方式:《天天向上》独创的 娱乐+公益+励志模式 把“青春励志”和“传统礼仪”作为节目传播的必守的原则。

节目观众定位:《天天向上》的观众定位为 15到22周岁的青少年,所以它的节目定位一直趋于时尚高端。它的收视观众在社会中占据一定的消费力属于主流费群体。这为节目带来了丰厚的商业价值。

节目招商冠名:《天天向上》商业色彩很浓厚,它的招商分季冠名和年冠名两种,节目制作大部分经费来源于冠名的商家。

节目的电视包装:《天天向上》主持人“清一色”的男色系包装使它在中国内地娱乐主持节目群中独树一帜。霸气时尚的开场音乐、奇幻的片头特效、欢乐的开场秀、时尚的道具、娱乐镜头(摇臂、轨道、运动镜头)的视觉运用节目整体带给人年轻时尚和动感。场内观众:在电视节目日趋大众化的今天,电视现场观众对电视节目的影响越来越重要。节目现场观众也成为电视节目重要组成元素。《天天向上》每期节目现场 1400座座无缺席位,观众现场的尖叫声、鼓掌声、呐喊声 以及对节目火热参与度吸引了大量的场外电视观众眼球为节目收视创下了良好的收视效果。

平民化和娱乐化是中国电视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电视传播的特性,电视娱乐是人们观看电视的唯一理由。过去我们电视人片面追求经典和理想主义,但是到了如今随着新媒体的到来互联网的兴起,电视的本性越来越暴露出来,它不仅仅作为政治工具以宣传功能作为唯一追求,其消遣和娱乐功能也逐渐成为主要功能。随着市场经济和社会生活模式的悄然来袭,大众面临诸多压力与变动需要宣泄排解的途径,电视节目能否创造出收视奇迹关键在于电视媒体制作者是否真正跟进观众的需求创新激发观众的收视热情。“电视回归大众,娱乐优先平民”这是《天天向上》节目制作团队的宗旨。

《百家讲坛》栏目分析

《百家讲坛》作为一档带有学术性的电视栏目出现在公益性质的电视上,决定了它的经营策略、目标受众定位、节目形式会与其他类别的电视栏目有很大的不同。早期的《百家讲坛》,一个老师、一个讲台、一架摄影机、一个蓝色的背景还有台下的“学生”几乎就是这个栏目的全部,和平时在学校听课没什么区别,无非是一种转录,甚至像某专题的教学片。选题方面也都是些学术性很强的课题,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接受这样一个抽象枯燥的节目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可《百家讲坛》就是奇迹般的让收视率突飞猛涨,直至今天成为一个家喻户晓的栏目。那么,它是怎么做到的呢?

在选题策略上,首先做到从零碎杂乱到系列化整合。早期的《百家讲坛》每期请一位嘉宾,就某一课题由嘉宾进行讲解,嘉宾的不同自然每期讲述的课题就不同,每期的节目是一个独立的个体,由于时间的限制和较强的学术性特点使得每一期的节目内容只能是就某一问题泛泛而谈,而嘉宾也只能蜻蜓点水般的点到为止。改版后的《百家讲坛》开始将零散的单元进行整合,某一课题分成几期来做,系列化的做法扩充了节目信息量,给更多量的信息输出提供了可能性,同时为演讲人的表演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另外系列化增加了节目的厚重感,在观众心目中形成强烈的冲击和震撼,并吸引观众持续的关注,扩大影响,为收视率的提高做了保障。

另一方面,避免了过多关注自然科学,造成与时事脱节,而是紧紧抓住当下社会、传媒、观众中的疑点和热点,善于借力发力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改版前的《百家讲坛》经常讲些光学、微电子学、物理学方面的课题,这些抽象理论具有很高的学术性,若非此专业的人才一般很难接受,并且也不会有兴趣关注,因为这样的理论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没有多少实际用处,而专业人才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又远远多于这种大众传播式的电视节目所包含的信息含量,因此就形成了一种受众空缺。注意到这一点,改版后的《百家讲坛》开始关注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一些话题,并紧随市场导向适时推出相关“产品”。如《雍正王朝》、《康熙微服私访》、《铁齿铜牙纪晓岚》等清宫戏在各大电视台热播时,趋势推出了“清十二帝疑案”系列,提高了节目收视率。另外像后宫嫔妃之间的战争之类的选题也大大迎合了观众猎奇的心理。

作为一档电视节目,《百家讲坛》也十分注意品牌的经营与包装。首先在节目中有下集预告片,从而形成受众期待,同时增加了片尾片花,丰富了节目内容。其次为了避免观众的视觉疲劳,在演讲期间充分利用幻灯片、图像、声响等元素,通过滚动的字幕介绍节目内容,力图激发观众收看的兴趣。再次,演讲的嘉宾更是声情并茂,不仅传道授业解惑,而且要“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电视是面向大众的,通过影像形态和线性传播与大众进行沟通,因此不管你多么的满腹经纶,不能吸引观众就无法登坛。

如同品牌节目纷纷包装主持人一样,《百家讲坛》也注重培养自己的明星学者,实现了主讲人的“明星化”,借助各自的系列节目,周思源、易中天、刘心武等专家学者积累了相当的知名度,培养了观众对栏目的忠诚度。有人说《百家讲坛》某种程度上也是一个造星的栏目,将一个个“布衣学者”打造成明星,“乙醚”(易中天)、“海米”(纪连海)的知名度也不比“笔迷”(周笔畅)、“盒饭”(何洁)低,我认为正是由于这些明星学者,才得以将曲高和寡、过专过雅的文化得以普及,真正实现学术平民化。在这样一个浮躁的社会环境下,能将人们的眼球吸引到学论上的明星,应该越多越好。

在当前快餐文化盛行,众娱乐节目大行其道之时,《百家讲坛》以雅来苛求节目的质量品质,以“俗”来追求受众群的多样化,以“雅俗”打击了“恶俗”,让观众从浮躁和眼花缭乱中“解脱”出来,以更为亲和的传播方式来传播品调高雅的文化,是一个“小众”栏目的奇迹,是学术消费的一个良好导向,期待它能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学术享受和惊喜。

篇2:不推荐的电视节目分析

1.液晶电视

优点:

1.比较省电:电辐射也较其他电视相比低很多, 液晶电视与传统CRT和等离子相比一大优点还是省电,液晶只有同尺寸的CRT的一半功耗,比等离子更是低上好多。

2.寿命:液晶电视比等离子体电视优势明显。虽然等离子体电视的寿命各有差异,但降低到一半亮度大约要花2万小时,而液晶可以在5万小时后才降低到半亮度。

3.没有烧屏的问题:并且在高海拔地区也不会出现问题,而海拔不同的气压差会使等离子体电视发出一种难听的嗡嗡声。

4.失真:由于CRT显示器是靠偏转线圈产生的电磁场来控制电子束的,而由于电子束在屏幕上又不可能绝对定位,所以CRT显示器往往会存在不同程度的几何失真,线性失真情况。而液晶显示器由于其原理问题不会出现任何的几何失真,线性失真,这也是一大优点。

5.高清晰:大多数50英寸等离子体电视和几乎所有大于26英寸的液晶电视都没有问题。高分辨率精细的画质,一般液晶电视分辨率可达到1366*768或者1920*1080,比CRT和等离子都有很大的优势。

6.液晶显示器可视面积大:一般CRT显示器在显像时,显示器画面四周会有一些黑边占去可视画面;而液晶显示器的画面不会有这些问题,为完全可视画面。例如:13寸的液晶显示器就相当于15寸的CRT显示器。

7.环保:液晶显示器内部不存在象CRT那样的高压元器件,所以其不至于出现由于高压导致的x射线超标的情况,所以其辐射指标普遍比CRT要低一些。8.计算机与视频游戏:大多数等离子体电视和液晶电视都可以用作电脑显示器,很多电视甚至还提供DVI接口,可以获得更好的显示性能。考虑到等离子体电视有烧屏的可能性,因此液晶电视是一种比较安全的选择。

缺点

1.就是寿命短:通常只有几万小时的寿命,也就是5,6年的寿命,而普通电视有8-10年的寿命。2.性能:在家庭影院效果方面,等离体电视效果强于液晶电视。液晶电视通常无法显示等离体电视那种黑度。所以,液晶电视难以显示更多的细节,视频玩家也会感觉图像的“立体”感不太好。

3.可视角度过小:以前的面板一般只能做到160度,现在虽然技术在不断发展已经出现了 176度甚至178度的面板,不过人家CRT和等离子根本没有这个问题。

4.容易产生影像拖尾现象:足够快的响应时间才能保证画面的连贯。这一点在玩游戏、看快速动作的影像时十分重要。刚才我们也说了,现在主流LCD面板还是在8ms左右,高端面板做到了4ms,很多厂家还宣传做到了3ms 1ms,小编是在不能相信,就算电路做到了,面板显示不了不是白搭么。

5.液晶电视的亮度和对比度不是很好:由于液晶分子不能自己发光,所以,液晶显示器需要靠外界光源辅助发光,也就是背光。所以这是显示原理决定的,不好改进。虽说各个厂家在技术上做了很多努力。可是对比度上依然远远落后于CRT和等离子。

6.液晶“坏点”问题:液晶显示屏的材料一般采用玻璃,很容易破碎,再加上每一个像素都十分细小,常常会造成个别的像素坏掉的现象,俗称“坏点”,这是无法维修的,只有更换整个显示屏,而更换的价格往往十分昂贵。

2.等离子电视

优点:

1:动态清晰度

等离子的动态清晰度强化对60FPS的画面是没用的,等离子的动态清晰度强化功能能够把30FPS的运动画面变成如同60FPS的运动画面,同一价位内~大部分等离子的动态清晰度表现比液晶更好~ 2:极高的对比度

如现在很多等离子电视可以达到5000:1或10000:1,而液晶能达到1000:1都比较难; 3:响应速度非常快

等离子是微秒级别,而LCD-TV是毫秒级别,整整三个数量级上千倍的差别。而LCD分子本身的特性决定其响应速度永远都不会低于1毫秒;

4:可视角度大,最佳可视距离不局限 黑色表现 5:画面层次感,比较容易实现大屏幕和超大屏幕 6:健康电视,对人没有伤害 7:对高清游戏的完美优化

实现全数字化,在CRT、液晶、等离子的直视型电视机中,唯有等离子电视可以实现全数字化,即端到端的传输过程中,都是数字信号处理,不经过D/A变换,不会产生信号的失真和图像信息的丢失而使图像质量下降,可以说等离子电视机作为数字电视显示终端是有广阔应用前景的。

8:色彩更自然?更丰富?等离子具有好的色彩显示能力,最高能达到50亿种颜色,而液晶一般是1677万色;

缺点

1:老生常谈的烧屏问题

2:电影燥点极多及锐利度不足(感觉放1080P不清晰的时候)3:闪烁

先锋机型及松下PZ800C,PZ880C,V系列在抗闪烁方面做得不错~ 4:耗电量

耗电量比较大,一般一台42寸的耗电量为380W,像60寸的要达到600W;在使用46W380A以来,2个月电费基本保持在285元附近,同一条件下,玩50PZ800C两个月电费保持在305左右,平均值采用半年。也就是说每个月相差10元左右

5:屏幕反光现象.深黑色层次表现不好 6:黄绿色残影

等离子在表现物体运动画面时,物体运动的越快,越容易看见物体轮廓边缘产生的黄绿色拖影,这是每台等离子都会出现的问题。7:尽管等离子电视很薄,但其实际并不轻 8:屏幕较大,特别容易碎

3.关于软屏硬屏

现在液晶面板的生产厂商主要有夏普、三星、LG-飞利浦、友达光电、奇美电子、京东方等。液晶电视面板的广视角技术又分为TN+Film(软屏)阵营、IPS(硬屏)阵营和VA(软屏)阵营。它们之间又各有千秋,我们现在来细看一下。

一、TN+Film视角扩展膜(软屏)这种技术依然基于传统的TN模式液晶,只是在制造过程中增加了一道贴膜工艺。TN+Film广角技术最大的特点就是价格低廉,技术准入门槛低,应用广泛。总的来说,TN面板是优势和劣势都很明显的产品,价格便宜,输出灰阶级数较少,液晶分子偏转速度快,致使其响应时间容易提高,使其响应时间能满足游戏要求是它的优势所在,可视角度不理想和色彩表现不真实是其明显的劣势。因此现在市场中所出售的采用TN面板的液晶显示器普遍采用改良型的TN+FILM(补偿膜)用于弥补TN面板可视角度方面的不足,同时色彩抖动技术的使用也使得原本只能显示26万色的TN面板获得了16.2M的显示能力。

二、IPS(In Plane Switching平面控制模式)广视角技术(硬屏)的最大卖点就是它的两极都在同一个面上,而不象其它液晶模式的电极是在上下两面,立体排列。由于电极在同一平面上,不管在何种状态下液晶分子始终都与屏幕平行,会使开口率降低,减少透光率,所以IPS应用在LCD TV上会需要更多的背光灯。它所还原的黑色要比PVA稍差,因此需要依靠光学膜的补偿来实现更好的黑色;IPS模式的液晶显示器还有一个特性就是在斜45度角上观察的话会看到有类似TN模式那样的灰阶逆转现象,可以作为判别IPS的标志。IPS也有响应时间较慢和对比度较难提高的缺点。(S-IPS、AS-IPS是IPS技术的改良型)

三、VA类面板是现在高端液晶应用较多的面板类型,16.7M色彩数和大的可视角度是该类面板定位高端的资本,同时VA类又可分为MVA面板和PVA面板。

1、MVA(Multi-domain Vertical Alignment)(软屏)模式的液晶显示器,其液晶分子长轴在未加电时不像TN模式那样平行于屏幕,而是垂直于屏幕,并且每个像素都是由多个这种垂直取向的液晶分子组成。

2、PVA(Patterned Vertical Alignment,垂直取向构型)广视角技术(软屏),PVA广视角技术同样属于VA技术的范畴,实际上它跟MVA极其相似,可以说是MVA的一种变形。PVA采用透明的ITO电极代替MVA中的液晶层凸起物,透明电极可以获得更好的开口率,最大限度减少背光源的浪费。这种模式大大降低了液晶面板出现“亮点”的可能性,在液晶电视时代的地位就相当于显象管电视时代的“珑管”。三星主推的PVA模式广视角技术,由于其强大的产能和稳定的质量控制体系,被日美厂商广泛采用。目前,该技术广泛应用于中高端液晶电视中。(S-PVA是PVA技术的改良型)

四、CPA(Continuous Pinwheel Alignment,连续焰火状排列)模式广视角技术(软屏),CPA模式广视角技术严格来说也属于VA阵营的一员。各液晶分子朝着中心电极呈放射的焰火状排列。由于像素电极上的电场是连续变化的,所以这种广视角模式被称为“连续焰火状排列”模式。而CPA则由“液晶之父”夏普主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夏普一向所宣传的ASV其实并不是指某一种特定的广视角技术,它把所采用过TN+Film、VA、CPA广视角技术的产品统称为ASV。其实只有CPA模式才是夏普自己创导的广视角技术,该模式的产品与MVA和PVA基本相当。也就是说,夏普品牌的LCD电视未必就是采用夏普自己生产的CPA模式液晶面板,它有可能采用台湾厂家的VA模式面板或者其他厂家的液晶面板。

4.于点对点显示

不能点对点显示,影响了显示效果。点对点显示面临的障碍 障碍一:非正方形像素 障碍二:非标准分辨率 障碍三:过扫描现象

实现点对点显示的要点 1:选择平板电视机的时候,要避开长方形像素的等离子电视机。判断的方法很简单,屏幕的比例是16∶9,那么分辨率的纵横比也应该是16∶9。目前,满足这个要求的等离子电视机的分辨率应该是1366×768或者1920×1080。

2:首先确定你要采用的连接方式(VGA、DVI或者HDMI),然后在选择电视机的时候要保证输入这种信号时不会出现过扫描。有一个问题需要说明一下,有的电视机的过扫描是可调节的,其控制菜单中就提供了关闭过扫描的选项。

3:选择一块带有DVI接口的显卡是必要的,但是要注意有的显卡DVI接口最高只支持1600×1200分辨率,因此无法在1920×1080分辨率的电视机上实现点对点显示,比较新的显卡通常不会有这个限制。此外,也不是所有显卡都支持1366×768分辨率,笔根据笔者的经验,NIVDIA的GeForce 6xxx和7xxx系列对该分辨率的支持较好,实现也比较简单。

4:正确设置显卡的输出分辨率,使其与电视机物理分辨率完全匹配,从而实现点对点显示。这里的难点主要是1366×768分辨率

5.买家建议

液晶和等离子没有什么输赢只要适合自己就是最好的~~~我个人建议如果你是玩游戏的玩家,选择等离子是正确的~如果是看电影为主~我建议还是找一下液晶比较好~而且动态清晰度非常重要~短时间没什么长时间你会承受不了的~ 而且无论是等离子还是液晶,哪怕贵一点都请买高端~~ 尺寸的问题:

有的厂家标32寸,可是给人的感觉像是30寸的,比如有的32寸给我的感觉就是小,更像30寸的产品,当然也许是我的感觉不对,所以大家多去卖场转转,拿量衣尺去量量对角线的长度,注意用裁缝用的那种量衣尺,小心地量,避免刮伤液晶屏。sharp的产品介绍单上介绍的lcd tv画面的尺寸,我写出来给大家做个参考: 37寸对角线94cm,32寸对角线80cm,26寸对角线64.8cm 对比度的问题:

对比度当然最大越好,好多厂商在规格上灌水,比如panasonic 32LX1D 这款,最初上架地时候,宣传单上写的对比度是 500:1,过了一阵子,它重印的宣传单上 竟然写 对比度 1100:1。如果去美国的网站上看看,这款的对比度 就是500:1,根本不是什么1100:1。所以对规格大概看看就可以,最重要还是看实际的表现。关于对比度大家还是要看typical 对比度,就是说典型的,标准的对比度这个项目,现在又有什么 动态对比(dynamic),比如三星LA3B2R51这款写的动态对比是3000:1,觉得这种也有点文字游戏的感觉。我认为它的标准对比度应该是600:1。还有松下32LX500说对比度是1800:1,大家也要注意,这不是液晶电视本身的标准对比度。还有什么几亿色也不太可信,几亿色只是说液晶电视芯片能处理的色彩,而不是液晶面板本身的颜色,液晶电视面板一般是VA或IPS技术,这种面板是8bit面板,有1670万色。所以大家也不要被一些文字游戏骗了。

3时候注意看看屏幕的坏点多少:

仔细听听音响如何,每个接口都试试,注意看做工细不细致,看画面的时候,把各项指标从0调到100,看看都正常否。一般来说,做工好的LCD质量不会差的。

4牌的选择:

还有,很多日本牌子的液晶电视,美国区和中国区的产品 接口不太一样。简单讲,就是美规的产品有HDMI和DVI 接口,而在中国同型号的产品省去了HDMI 接口,有的甚至连DVI接口都省了!比如 sharp G系列的液晶电视,在美国区 和台湾地区的产品有 HDMI 和DVI,可是在中国sharp G系列的产品 只有DVI,省去了HDMI。还有 panasonic 32 LX1D,这款在美国区的产品既有HDMI 又有DVI,在中国区的产品,竟然这两个接口全省了!买液晶,没有数字接口,那还买什么液晶呀。还有DVI接口,要看看是否支持HDCP协议,HDCP是数字电视的内容保护协议,如果没有HDCP,那么DVI只能接电脑,不能接带DVI接口的电视内容 和 带DVI接口的dvd机。

5持高清数字信号:

因为将来全球的数字电视的主要标准是 1080I/50HZ,(比如我国),1080I/60HZ(美国,日本),720P/60HZ(美国)。所以买液晶电视最好买兼容这三种数字格式的。因为将来的 蓝光dvd 或者HD DVD 将用这三种数字格式去灌录,所以万一不兼容的话,很麻烦。sharp 的宣传单上没写清楚到底兼容哪种数字格式,要是你买的话,找售货员要说明书看看,再做决定。比如松下32LX1D,在美国区的兼容所有数字格式,可是在中国区的只兼容 1080I/50HZ 和 60HZ的,根本不支持 720P,现在已经有720P格式的HD dvd 碟了,所以如果 lcd tv不支持720P格式,那么以后的新一代的720P dvd影碟(蓝光 或 HD dvd),你就看不了。

6于数字接口:

真正的数字接口是HDMI 或DVI。我去卖场的时候,松下sales硬和我说32LX1D 有数字接口,后来才知道他指的只是色差端子能接收数字机顶盒的色差输出而已。还有好像是海尔的20寸液晶电视 有scart接口,sales说这就是数字接口。我后来才了解scart接口是模拟视频和模拟音频的复合接口,是模拟的。HDMI才是数字视频和数字音频的复合接口,是数字的。用HDMI 或 DVI来接收数字信号,才是真正的无损的数字效果。比如带HDMI接口的dvd机,将来的带HDMI接口的HD DVD机,我很期待带HDMI接口的数字机顶盒,杭州已经有了带HDMI接口的高清数字机顶盒了。这样就可以把1080I的数字信号 无损地传到tv里。现在美国已经规定高清数字机顶盒必须带HDMI或者DVI接口了,我想这是一个趋势。还有最好确定 lcd tv的HDMI 和DVI(要带HDCP)能够处理1080I 50HZ和 1080I 60HZ 和720P 60HZ 的信号,能兼容所有这三种高清格式。所以大家买的时候不要只听sales说,自己多了解一下再出手。

7于分辨率:

现在32英寸的液晶电视1366*768的分辩率是最好的,是真正的16:9。1280*768的分辨率实际上是 15:9,是老款的液晶面板。为什么会是1366*768呢? 因为普通网页都是1024*768的,那么纵向的分辨率必须是768,以方便组成HTPC。那么就决定了横向的分辨率要是1366,这样才可以是16:9,1366:768约等于16:9(更精确地16:9 应该是1365点几)

8于组建HTPC:

说到好多人用pc 的dvi接LCD的dvi 组HTPC。一般的显卡新驱动应该支持1366*768这个分辨率,实在不行下载个 powerstrip 软件,显卡就应该可以支持这个分辨率了。不过,问题是很多lcd tv自身接pc 不支持1366*768,这可能是电视自身的问题了,有的虽然是1366*768的液晶面板,可是内部芯片却没有支持这个分辨率。philips 32LD300的宣传彩页上就写明支持的显示分辨率是1280*768。

9应时间:

液晶电视反应时间全程16ms以下是必须的,这样才比较不会有拖影。但是因为不能全信厂商的广告,所以你好带着动作片的 dvd,去现场让售货员播放来看看。这样比较放心。关于反应时间,除了全程反应时间,现在又有了什么Gray to Gray 反应时间,G2G 8ms呀什么的,觉得好像有点玩文字游戏,到底反应快慢,您还是实际带着dvd碟去试试吧。

10坏点、黑边和编号问题:

在没有电视信号的情况下,好像是蓝屏,在距离30厘米的地方看看有没有亮点和暗点。在2。5米左右的地方看看画面的亮度是否均匀。

买16:9的液晶电视,播放dvd影碟时有的液晶电视上下有两条非常宽的黑边(就像在老的4:3电视上看到的那么宽的黑边),这样就把图像压得非常扁,最好买播放dvd时 有去宽黑边功能的电视,这样可以按照正确的图像比例去播放。

买 lcd tv时,要看好机器本身的编号 和 包装盒保修卡的编号是否一致(具体到底如何编号我不是很清楚,只是看到有网友说 商场好像是把样机卖给他,机器号和 保修卡的号不一样)大家买的时候注意一下。我想也许还有返修机或者问题机的可能性。

6.推荐品牌

本人强烈推荐买液晶的 :夏普,索尼, 显示效果那叫一个好字!推荐!还有三星,海信,LG,创维,东芝,海尔,PHILIPS。

现在国产电视都很好, 现在国产的话TCL 和长虹都挺不错的,相比较说TCL的液晶电视很不错,价格也不高。

现在最HOT的当属创维新产品,酷开系列产品,全面采用IPS硬屏技术,无拖尾,画质清晰,长久耐用,而且最主要的是超低辐射的

补充

如果有7000的话,就已经可以购买洋品牌的一些不错的产品了,比如日立的东芝的甚至三星的

如果在5000的话,个人认为创维、海尔、长虹的产品质量较差,其他的夏华、夏新、TCL、康佳的水平都差不多的。另外据说台湾的BENQ和优派的LCDTV也不错,质量和效果肯定比大陆的好,而且价格不贵

网站电视机品牌对比

1:http://product.pchome.net/digi_home_lcd_tv/class_170.html 2:http://detail.zol.com.cn/price_search.php?subcatid=314&ref0=http:///s?wd=%B5%E7%CA%D3%BB%FA%B1%A8%BC%DB中关村报价最新价格,什么牌子都有

篇3:智能化电视节目推荐专利技术分析

随着数字电视和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 电视节目资源越来越丰富。一方面用户为能够收看到如此之多的节目而感到兴奋不已, 另一方面又为如何从成百上千个节目中找到他们真正喜爱的节目, 而感到苦恼。电视节目个性化推荐技术就是针对这个问题而提出的。电视节目个性化推荐是指系统根据有关用户偏好和行为的知识, 主动对节目进行裁减, 将用户想看的节目提供给用户, 实现“在你想要得时候看你想看的电视”这一目标。

针对过多的电视节目, 近年来出现了一些个性化的电视系统, 它们提出了各种思路来实现电视节目个性化服务, 其中包括不同的用户兴趣学习方法和节目推荐技术。Multi-A gent System采用了显式输入和隐式反馈对用户兴趣进行跟踪, TV-Advisor则使用了显式反馈, TV Recommender和P-EPG同时使用了显式和隐式反馈, Video Indexing使用了基于内容的视频分割、分类和索引, 并且同时结合了语法和语义特征, PTV和TV-Scout采用了混合的推荐策略, 将基于内容过滤和协作过滤结合使用, Dynamic Recommendation同时利用了显式和隐式反馈信息, 并且将基于内容过滤和协作过滤结合使用, 形成动态推荐过程。Virtual Channel为个性化电视中节目的动态组织和表现提出了一种虚拟频道的模式, 对用户来说好像就存在一个频道始终为其播放喜爱的节目。

为了实现电视节目个性化服务, 首先需要组织好节目和用户信息, 并选择一种合适的特征表示模型。为了尽可能准确反映用户真实的节目观看喜好, 需要跟踪和学习用户的兴趣和行为。为了把电视节目推荐给用户, 需要采用合适的节目推荐策略。因此, 电视节目个性化服务通常由三部分功能组成:特征表示模块、合作过滤模块和节目推荐模块, 各模块组成及模块间相互关系如图1所示。特征表示包括节目特征表述和用户特征表示, 为推荐模块提供数据。用户兴趣学习通过分析用户的观看历史和当前行为, 不断调整用户兴趣, 用户特征表示为合作过滤模块提供学习所需的源数据和表示方法, 合作过滤模块经过学习, 将结果输出到用户兴趣表示中。推荐模块采用推荐技术为用户生长个性化的节目单展现给用户[1]。

2 电视节目推荐发展路线

电视节目推荐技术起源于基于内容的特征匹配技术。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 基于内容的特征匹配技术就被用于运动目标跟踪、身份识别等领域。随着识别率的提高和成本的降低, 人们很快意识到该技术能带给用户前所未有的用户体验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于是在基于内容的特征匹配技术的基础上, 产生了提高用户体验度的节目推荐技术。早期的与电视相结合的节目推荐技术出现在1992年, 是由美国的发现通讯公司提出的电视节目发送系统推荐节目的可重编程序终端的申请US7/991074。该申请通过收集和分析用与向节目预订者建议选择节目的数据、驱动菜单程序选择系统, 从而向节目预订者建议选择及演示观看节目。

早期的电视节目推荐技术发展主要集中在单一的推荐算法。如基于内容数据关联的推荐算法、基于用户行为分析数据的退推荐算法、基于场景的推荐算法以及其他算法的单一改进, 从2001年开始, 多元化的应用也对电视节目推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电视节目推荐技术因而进入快速发展期。经过前一阶段的技术积累, 节目推荐的一些基本功能已经实现, 因而当前阶段出现了大量改进型专利申请, 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2009年以来, 智能网络化电视进入人们的视线, 因此, 社交网络化电视兴起, 随之而来的与用户社交化网络、web技术、云端、搜索引擎相结合的节目推荐方法成为其主力军。

通过梳理电视节目推荐技术的各中推荐算法下的基础专利, 可以获得电视节目推荐领域推荐算法的技术演进路线[2], 如图2所示。

在电视节目推荐技术的演进过程中, 早期的基础专利出现在1992年, 其由美国的发现通讯公司提出, 具体涉及电视节目发送系统推荐节目的可重编程序终端。

随着时间的推移, 用户不再满足于简单地实现电视节目推荐, 其对于节目推荐的精确度、用户满意度等方面有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用户的需求, 节目推荐领域的推荐算法逐步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趋势。在2000年提出的基础专利中, 节目推荐领域的推荐算法涵盖了根据内容和观众概况推荐节目的推荐算法、利用决策树推荐电视节目的方法等方式。相应地, 涉及节目推荐算法的基础专利EP00/09221在同期基础专利中被引用的频次较高。

在技术多元化发展的趋势下, 为兼顾多方面的需求, 一个技术方案中往往会结合多种推荐算法的推荐系统。例如, 2001年提出的基础专利EP01/10337中融合了显式观众偏爱和电视观看行为组合 (隐含偏爱) 两种推荐算法的方式, 以便产生节目推荐。并且在2001年, 用户行为的推荐方法得到进一步发展, 出现了基于用户心情 (US09/718, 260) 、获得听觉和手势反馈的推荐方法的基础专利。2002年, 节目推荐算法再次扩展, 出现了用于生成基于用户偏好和环境特点的推荐的方法, 并且出现了使用其他人的简档的个人推荐器、基于选择的第三方偏好来推荐感兴趣项目的方法 (US10/014, 202) , 从而形成了基于用户间的推荐算法的基础专利。另外, 节目推荐算法进一步增加了基于用户交互的推荐技术。在2003-2004年, 节目推荐技术可谓百家争鸣, PHILIPS、三星、松下、索尼等公司专利申请分布分散, 但主要还是侧重技术细节的改进。2005年的基础专利进一步扩展了节目推荐的手段, 出现了通过移动通信终端来推荐节目, 并出现了获取一个用户群共同兴趣度的方法 (IB2006/050120) , 2006-2008年的基础专利, 则集中在进一步扩展推荐方式以及组合多种推荐算法。2011年至今, 随着智能电视、网络电视的出现, 出现了基于社交网络信息、基于Web技术、分布云端以及搜索引擎相结合的节目推荐算法。

通过前期的技术演进, 节目推荐领域的推荐算法技术领域的技术发展由最初的新技术不断涌现, 已然演化为侧重技术细节的改进以及与网络化相结合的发展路线。

3 电视节目推荐重要申请人的技术路线

由智能电视节目推荐技术的演进路线可知, 重要申请人按申请量大小排名依次为PHILIPS、索尼、三星等, 其技术发展过程总结如下。

以下为PHILIPS为例, 介绍其技术发展路线, 首先图3 示出了PHILIPS在节目推荐领域的各年份的专利申请量:

由上图可以看出在1999年以前, PHILIPS公司在节目推荐方面的专利申请比较少, 主要是集中在对视频处理电子芯片等方面的研究。

在2000-2001年, PHILIPS公司的申请量出现了增长态势, 这期间专利申请主要是对单用户单一算法, 主要包括基于用于根据内容和观众概况推荐节目的电视系统、以及基于用户观看历史等用户行为的推荐算法系统, 其中, 为了推荐算法的准确性, PHILIPS提出了通过结合多种推荐算法的单用户组合算法。

为了迎合市场需求, 增加用户的体验与交互, PHIL-IPS对用户行为分析做了更深入研究。在2001年下半年, 提出了根据用户的当前心情产生推荐的方法和装置 (US09/718, 260) 、以及推荐系统中获得听觉和手势反馈的方法, 同时提出了用于采集媒体内容收视率并有助于适应内容推荐器的用户界面, 进一步增加用户的互动性。

在2002-2004年, PHILIPS从实用性的角度出发, 提出了通过使用其他人的简档来建立的个人推荐器、基于一个或多个第三方的推荐向用户推荐感兴趣项目的方法和设备, 丰富了推荐的渠道, 并在此基础上, 形成了基于用户间的基础专利, 另外, 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成基于用户偏好和环境特点的推荐的方法和装置 (US09/825, 328) 。

在2004-2008年, PHILIPS进一步改进了推荐算法的用户交互性, 提出了用于向用户建议电视节目的方法以及设备通过接收用户输入和反馈更新用户偏好, 并进一步提出了用户群信息兴趣度的概念 (IB2006/050120) , 形成了社区网络用户群推荐的基础专利。

在2009至今年, 随着社区网络和移动终端的飞速发展, PHILIPS在不断更新节目推荐算法细节的同时, 提出了结合社区及其家庭网络的推荐算法, 进一步扩充了推荐的广度。

从PHILIPS的上述技术发展过程可以看出, PHILIPS在节目推荐的发展历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它的很多研究都致力于增加用户的交互控制性, 从而实现推荐算法的准确性, 从而更好的增加用户的体验, 特别是在增加用户行为分析方面花费了大量的研发投入[3]。

4 小结

根据以上分析, 可以看出, 目前基于用户偏好的电视节目推荐算法的专利申请主要集中在国外企业, 一些关键技术和核心专利主要集中在申请量较多的国外企业手中, 但随着社交网络的发展, 中国的专利申请也在逐渐增多。相信通过中国企业的自身技术研究的发展以及对于知识产权意识的提高, 中国企业还是能够在该领域专利申请方面获得一席之地。

摘要:在电视智能化进程中, 基于用户偏好的电视节目推荐算法不断为用户带来全新的体验, 成为智能电视的标志性技术, 并被视为将用户重新吸引到电视机前的关键切入点。本文介绍了基于用户偏好的电视节目推荐算法的发展历程, 绘制了该技术演进路线图, 并分析获得了电视节目推荐领域重要申请人的技术发展路线。

关键词:智能化,节目推荐,个性化,兴趣度,特征表示

参考文献

[1]於志文, 周兴社, 谷建华, 等.电视节目个性化技术的研究[J].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2005, 26 (1) :105-110.

[2]陈燕, 黄迎燕, 方建国.专利信息采集与分析[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

上一篇:在素描风景的注意事项下一篇:引进人才工作要克服几种不良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