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创新发展研究院高层次专业人才招聘启事

2024-05-12

河南创新发展研究院高层次专业人才招聘启事(共8篇)

篇1:河南创新发展研究院高层次专业人才招聘启事

根据中央建设高端专业智库的精神和“深入实施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推进计划,推动高校智力服务能力整体提升”的.要求,经有关领导机关批准,中国(河南)创新发展研究院(CHIDI)已于4月在黄河科技学院正式揭牌成立。CHIDI以区域发展与管理创新研究为特色,内设机构包括区域经济研究部、产业发展研究部、农村农业研究部、创新创业教育研究部、发展规划部(评估部)等。

根据工作需要,CHIDI面向省内外公开招聘高层次专业人才。

招聘人数:10名

招聘形式:

全职、兼职均可。

招聘专业:

国民经济、区域经济、产业经济、城市经济、农业经济、服务经济、国土资源、财政金融、现代物流、公共管理等相关专业。

招聘条件:

应聘人员应具有副高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具有博士学位);年龄一般不超过50周岁,特别优秀的可适当放宽年龄;主持承担过省部级以上研究项目;有从事应用对策研究的经历及代表性成果。符合智库人员应具备的政治条件。

待遇:

薪酬及其他待遇面议。

应聘报名:

在黄河科技学院官网人力资源部网页下载“中国(河南)创新发展研究院应聘人员报名表”,填写后发送至zhcfyjy@126.com。对初审符合条件的应聘人员将组织面试。

报名截止时间:206月15日。

联系人:杜老师 电话:1517081。

地 址:河南省郑州市紫荆山南路666号黄河科技学院南校区。

黄河科技学院中国(河南)创新发展研究院

年6月1日

篇2:河南创新发展研究院高层次专业人才招聘启事

根据工作需要,现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硕士研究生14名。具体情况如下:

一、招聘岗位

二、招聘条件

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2。遵守宪法和法律;身心健康,具有良好的品行;具备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语言表达能力和职业技能;本科和硕士期间未受过任何处分;

3。 择业期内的全日制非定向普通高校毕业生,并满足岗位所需的专业(方向)和其他要求;

4。 1986年1月1日以后出生;

5。 第一学历应为全日制普通本科毕业并取得学士学位,本科和硕士专业应一致或相近;

6。 通过招聘考试后,海归硕士应于208月20日前取得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国外学历学位认证,国内硕士应于年7月10日前取得学历和学位证书,否则不予录用;

7。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报名应聘:

(1)刑事处罚期限未满或者涉嫌违法犯罪正在接受调查的.人员;

(2)尚未解除党纪、政纪处分或正在接受纪律审查的人员;

(3)曾在公务员招录、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试中被认定有舞弊等严重违反招聘纪律行为人员;

(4)国家和河南省另有规定不得应聘到事业单位的人员。

三、聘后待遇

聘期内实行人事代理,享受学校规定的工资福利待遇。

四、报名及其他事项

(一)报名时间及方式

自 招聘公告发布之日起,应聘者可登录河南大学招聘网zp.henu.edu.cn/,注册个人信息,选择意向岗位报名,每人限报1个岗位。 (请上传个人详细简历,简历中应包含以下材料扫描件:身份证正反面,本科学历学位证书,硕士学历学位证书或按期毕业证明或就业推荐表,获奖证书和荣誉证 书,其他需提供的证明材料)。

报名截止时间为2016年6月19日18:00。

(二)现场资格确认和具体招聘方案另行通知,请及时关注学校网站。

应聘者所提交的各项材料内容必须真实,资格审查贯穿招聘全过程,对弄虚作假的,一经查实将取消应聘和聘用资格。

五、咨询电话

外语学院:0371-22822339

欧亚国际学院:0371-22863528

国际教育学院:0371-22828588

大学外语教学部:0371-22866496

公共体育教研部:15003781367

人事处: 0371-22822703

六、监督电话

纪委、监察处:0371-22866053

河南大学

篇3:河南创新发展研究院高层次专业人才招聘启事

目前, 科技创新人才的缺乏已经成为知识经济时代河南省发展的重要瓶颈。河南省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和发达省份相比, 具有高层次人才短缺, 年龄结构老化, 地区分布不均衡等深层次问题。基于此, 对河南省及其他主要发达省份科技创新人才发展环境进行比较评价, 在建立科技创新人才发展环境评价体系的基础上得出河南省科技创新人才发展环境评价结果, 为河南省科技创新人才发展环境的改善提出可操作性建议。

1 科技创新人才研究的代表性文献综述

科技创新人才对一个地区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崔颖 (2012) 认为:科技创新人才作为竞争和科技发展的核心要素, 是国家和地区发展的第一战略资源, 而科技创新人才的创新能力是影响科技人才作用发挥的根本因素[4]。陈俊 (2012) 认为:加快河南省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对河南省全面实现人才强省战略、推进创新型河南和中原经济区建设, 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5]。

人才的发展与其环境关系紧密, 张海燕 (2012) 认为:创新人才成长环境的建设对于区域经济的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6];良好的社会环境的建立应在全社会营造出有利于创新和鼓励创新的社会风气和支持系统[7]。人才发展环境也受到其他学者的重视, 马卫寰 (2011) 认为:要优化人才成长环境, 完善人才引进机制, 强化高端人才智力的柔性引进力度, 营造来去自由的开放空间[8]。

虽然许多学者深知科技创新人才的重要性, 并且也明白发展环境对科技创新人才所起的作用, 但是从目前已知文献中发现, 针对河南省科技创新人才发展环境的研究较少;缺乏针对河南省的科技创新人才发展环境现状的相关分析, 以及科学性的建议和对策。

2 河南省科技创新人才发展环境的现状及其比较

科技创新人才是带动一个国家或地区迅速发展的核心力量。世界超级大国的形成, 中国、印度等国的崛起与科技创新人才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我国是一个日益崛起的大国, 对科技创新人才更应高度重视。2010 年我国颁布了《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提出了未来十年人才优先发展的战略布局, 首先是培养建设创新性科技人才队伍。

河南省是一个拥有众多人口的大省, 也汇聚着各个方面的优秀人才。从制定出台的《河南省科技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 (2011-2020) 》可以看出, 河南省正在努力变人口压力为人口资源优势。随着各项吸引人才政策的出台, 将改善科技创新人才生存的环境, 增加科技创新人才的发展机会。

高等学校是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的一个重要场所, 所以高等学校的数量对一个地区科技创新人才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河南省高等学校的数量自2004年以来也在不断增加, 由2004 年的82 所增加到了2013 年的127 所;高等学校毕业生在2013年也增加到45万多人, 年平均增长率为15%, 这说明河南省有较大规模的人力资源存量基础。从2004年以来, 有R&D (研究和发展) 活动的单位数也在增加, 截至2013年底已经达到2 051个, 相比2004年的1 000个增加两倍多, 这样便为河南省的科技创新人才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 也可更大程度的吸收国内外人才。同时这也反映了河南省近几年对研究和发展的日益重视。与此同时, 近些年河南省三种专利的申请量也是迅猛增长, 2004 年河南省的三种专利发明量为5 786 项, 到了2013 年, 其数量达到了55 920 项, 这说明了河南省的科技创新能力拥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

关于科技创新人才发展环境的省际比较中, 笔者选择了影响河南科技创新人才发展环境的三个主要指标分别与江苏省、浙江省进行比较。数据皆来源于各省份的统计年鉴。

首先, 高等学校数量。由于科技人才资源主要来源于高校的输出, 因此一个省份的高等学校数量可以在很大的程度上评价该省的科技创新人才发展环境。从2004-2013 年河南省和浙江省的高校数在极缓慢地上升。截至2013 年, 河南省有127 所, 浙江省有106 所, 而江苏省一直遥遥领先, 并且呈逐年增长的态势, 截至2013年有801 所。这表明, 近年来河南省科技人力资源力量日益壮大, 但与经济发达省份相比, 科技人才的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 科技人力资源总量稍有差距。

其次, 研究与实验发展经费支出。由于河南省的经济实力与部分发达省之间存在较大差距, 投入到科技创新人才发展的有效资金也不及发达省份。

第三, 河南省所具有的科技人力资源的数量和规模看, 河南在总人力资源规模上名列前茅, 仅次于广东, 人才资源居第四位。但从河南所具有的人力资源的质量看, 当前现状不容乐观, 高级人才资源在总人力资源当中所占的比重较低。河南省人才科技创新力的综合实力整体较弱。

3 河南省科技创新人才发展环境评价体系的构建

3.1 科技创新人才发展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

根据河南省的自身发展状况和指标体系设置的基本原则, 设置了27 个科技创新型人才发展环境评价指标, 具体指标体系如表1。

3.2 河南省科技创新人才发展环境评价模型

为了保证数据的权威性和研究的科学性, 河南省科技创新型人才发展环境评价体系中的指标数据, 主要来自于近些年的《河南省统计年鉴》和《中国统计年鉴》。

因子分析是将研究对象的多个相关变量化为少数几个不相关的变量的一种多元统计方法。河南省科技创新型人才发展环境评价体系是一个多层次的综合体系, 所涉及的变量众多, 并且指标彼此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本文用的是SPSS进行的因子分析, 其分析原理及步骤不再进行详细介绍。

本文选取了河南省有关科技创新型人才发展环境指标的10年时间序列作为样本, 对河南省科技创新型人才发展环境进行综合评价。使用SPSS19.0计量软件进行计算, 按照因子分析原理, 首先自动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 得到特征值、方差贡献率和方差累计贡献率。

前三个特征值根大于1 且累计贡献率已达到97.808%, 大于95%的累计方差比例。故可以用F1、F2、F3 三个主因子代表原来的28 个指标评价河南省的科技创新型的发展环境。为了便于对提取的主成分进行解释, 将原始的成分矩阵进行方差最大的正交旋转。

通过旋转成分矩阵可以发现, 主因子F1 在变量X2 (R&D机构数) 、X3 (公共图书馆藏书总量) 、X4 (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 、X6 (项目课题经费内部支出) 、X7 (经费外部支出R&D) 、X8 (经费内部支出R&D) 、X9 (公共财政预算支出) 、X10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X13 (教育投资) 、X14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社会组织投资) 、X15 (工业投资) 、X16 (水利、环境、公共管理业投资) 、X17 (卫生和社会工作投资) 、X18 (有效发明专利数) 、X19 (发表科技论文) 、X20 (项目数R&D) 、X22 (三种专利授权量合计) 、X24 (有R&D活动单位数) 、X25 (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人数) 、X26 (科技活动人员) 、X27 (河南省人均生产总值) 、X28 (在岗职工平均工资) 共22个变量上有较大的系数。这些变量主要包括了科技创新型人才发展环境体系的规模性指标和若干宏观性指标, 可以概括为“科技创新型人才基础环境促进因子”。

主因子F2在变量X1 (高等学校数量) 、X5 (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 、X11 (科学研究与技术服务业投资) 、X21 (期刊出版数) 、X23 (三种专利申请量合计) 上有较高的系数, 可以概括为“科技创新型人才发展潜力促进因子”。

主因子F3 在变量X12 (信息传输、软件、信息技术服务业投资) 上有较高的系数, 可以概括为“科技创新型人才信息发展环境促进因子”。

使用主因子F1、F2、F3的方差贡献率为权重 (分别为0.877、0.060、0.042) , 可以得到科技创新型人才发展环境指标的序列值的计算公式为:

F=0.877*F1+0.06*F2+0.042*F3

最后得到综合评价序列值变动曲线如图1。

从综合评价序列图1 可以看出:2004-2013 年, 河南省科技创新型人才发展环境整体上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2009 年以前, 整体效果呈现平稳上升趋势, 在2009-2011年突然变得比较缓慢, 增长幅度较小;2011年后显现出较快速的平稳上升的趋势。

3.3 评价结果阐释

针对河南省科技创新型人才发展环境整体的综合评价序列值在2009 年至2011 年表现出缓慢上升的演进趋势, 而2011年以后出现快速上升的趋势。

科技投入是衡量一个地方科技实力的重要指标, 也是推动科技创新人才发展环境的必要保障。现阶段河南省基础研究的投入起伏较大, 所占R&D经费比重有回落现象。2008 年河南省基础研究经费只有14 289 万元, 低于2006年和2007年, 所占比重1.15%, 是近十年来的最低值, 该年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两项指标仅占R&D经费的7.2%。这是河南省科技创新型人才发展环境整体的综合评价序列值在2009 年至2011 年表现出缓慢上升的演进趋势的原因。

此外, 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也是影响科技创新型人才发展环境综合评价序列值的重要因素。为了加快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省”战略, 建设一支高水平, 高素质的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 推进创新型河南和中原经济区建设, 河南省委组织部、省科技厅等部门决定深入实施高层次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工程。随着此工程的深入实施, 各级政府, 教育局以及各大企业都逐渐的制定了一系列有利于创新人才发展环境的战略。河南省委、省政府坚持教育优先发展, 高度重视教育人才工作, 教育人才队伍规模不断壮大, 结构逐步优化, 专业能力持续增强, 整体素质明显提升, 在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同时, 该工程也促进了各级政府对科技创新人才发展环境经费的支出。所以2011 年后科技创新型人才发展环境整体的综合评价序列值显现出快速的平稳上升的趋势。

4 完善河南省科技创新人才发展环境的对策和建议

进一步加大科技和研发资金的投入。目前, 河南省自主创新能力明显不足, 关键是对高层次科技创新型人才培养和科技项目实施的投入不足。国际经验表明, 科技投入的力度直接制约着科技发展战略的执行。应采取积极措施, 提高科技投入在财政支出中的比例, 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科技投入体系, 充分发挥政府财政带头增加科技投入的作用, 使全社会研究开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逐年提高, 使科技投入水平同建立创新型河南的要求相适应。

完善激发科技创新人才潜力的各项激励政策。提供优质的科技创新型发展环境的目的就是为了吸引和长期留住科技创新型人才。要留住科技人才, 必须遵循科技人才的价值规律。对科技创新人才的激励可采取长期薪酬激励、股票期权激励、项目提成激励、设立津贴激励和事业情感激励相结合的办法。

优化科技创新人才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基础环境。河南省现行的为科技创新型人才提供的发展环境与国内其他省市相比, 并不具备较强的竞争力。在科技人才的竞争中, 只有提供优质的发展环境才能引进所需的顶尖的科技创新型人才。科技创新型人才发展环境是一个综合的环境, 包括基础设施环境、学术氛围环境、社会服务及保障环境、科研环境以及科技教育发展环境等众多环境。河南省应该优化科技创新型人才发展环境, 吸引更多的高层次的科技创新型人才, 以促进河南的科技发展及经济发展。

摘要:本文立足于河南省科技创新人才发展环境现状, 选定影响河南省科技创新人才发展环境的主要指标, 对河南省及其他主要发达省份科技创新人才发展环境进行比较;建立了科技创新人才发展环境的评价指标体系, 并运用因子分析法进行了实证研究, 得出河南省科技创新人才发展环境状况的演进示意图;提出了完善河南省科技创新人才发展环境的若干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科技创新人才,发展环境,评价,因子分析

参考文献

[1]叶尚志.人才学兴起三十年回忆—兼记人才开发杂志社创办24周年[J].人才开发, 2009 (8) :4.

[2]蒋铁柱, 杨亚琴.构建完善的科技创新政策支持体系[J].上海社会科学院, 2006 (6) :5-14.

[3]陈军旗, 等.十堰市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J].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学报, 2009 (4) :73-77.

[4]崔颖.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河南科技人才创新能力评价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2 (6) :83-87.

[5]陈俊.河南省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研究[J].河南科技, 2012 (13) :36-39.

[6]张海燕.创新人才成长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实证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 2012 (20) :132-135.

[7]张海燕.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科技创新人才政策环境评价研究[J].科技管理基础, 2013 (11) :144-147.

[8]马卫寰.发达国家科技创新人才战略对河南的启示[J].创新研究, 2011 (3) :56-59.

篇4:河南创新发展研究院高层次专业人才招聘启事

摘 要:以服务国家能源发展战略为宗旨,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继续教育学院准确把握石油石化企业市场需求,从分析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培训特点入手,基于资源优化、整合的培训理念,创造性地提出了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的TOP培训模式,并成功应用实践。

关键词:石油石化;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模式创新;培训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为了满足石油石化企业专家型、攻关型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培养,以实现高层次人才知识结构的复合、专业视野的开拓,进而提升其技术创新能力,是当前石油石化企业对继续教育的迫切需求。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继续教育学院以服务国家能源发展战略为宗旨,准确把握石油石化企业培养创新型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这一强烈的市场需求,从分析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培训特点入手,创造性地提出了专于打造创新型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的TOP培训模式,并成功应用实践。

一、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培训特点分析

(一)对课程设计要求高

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已经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他们思维超前,能够洞察影响工作的技术瓶颈所在,对新技术的需求旺盛,这就要求培训内容要与时俱进、紧密贴合国际前沿理论与技术。

(二)对培训师资要求高

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培训的对象在各自领域都有一定的建树,堪称某方面的专家,对教师的专业水平、授课方式以及实践经验都有很高的期待。这就要求必须要由具备较高学术造诣的相关领域学校教授来担任培训师资。

(三)对教学组织要求高

对于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培训而言,传统灌输式培训、单纯理论评介式教学以及一名教师多名学员的互动方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其培训需要,这就要求有更为灵活、开放、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

二、创新型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TOP培训模式的概念

TOP培训模式即:“Timely(及时)”“Open(开放)”和“Professional(专业)”,取这三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组合而成TOP培训模式,同时,“TOP”本身也具有“顶端”和“最高”的含义,与其培训对象——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相互契合。

“Timely(及时)”,表征了创新型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培训的内容。它是指培训内容要“及时”地追踪、反应国内外行业技术前沿,从而可以“及时”的满足石油石化企业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对于行业引领、技术更新等的迫切需求;

“Open(开放)”,表征了创新型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培训的方式。它是指采用包含选修式、专题式、研讨式等多种方式在内的“开放”的培训方式。它区别于传统的面授类培训,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整合、优化各类教学资源,全方位、多角度开拓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的视野,提升其技术创新能力;

“Professional(专业)”,表征了创新型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培训的手段。它是指充分利用学校系统的学科优势、强大的科研实力以及雄厚的师资力量,通过构建“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和培训管理团队,为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打造专业级的培训。

三个关键因素之间的关联性:“Timely(及时)”了解企业的迫切需求,是成功开展创新型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培训的前提,“Timely(及时)”追踪、把握国内外石油石化行业的前沿技术并开拓相关培训内容,是成功打造创新型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培训的核心;采用不拘一格、包罗万象的“Open(开放)”式培训方式,是成功培养具有“Open(开放)”视野的创新型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的有效途径,而“Professional(专业)”的师资团队和管理团队则是成功开展创新型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培训的根本保证。

三、创新型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TOP培训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一)案例1:CNPC两级企业技术专家进修班

该进修项目是中国石油集团公司(CNPC)实施高端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工程的重点项目之一,其主要目的是让进修专家在校系统学习相关专业知识、理论及技术新发展,进一步拓展企业技术专家视野,拓宽思路,丰富和完善知识结构,全面提升其科技创新能力。参加该进修班的学员遴选自CNPC下属的多个油田、炼化企业,均为CNPC集团级和油田级两级企业技术专家,且各自所研究方向不尽相同,所属专业涵盖了油气勘探与开发、油气储运、油气炼制与加工等领域。为了满足上述技术专家“三高”的培训要求,该项目采用创新型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TOP培训模式。

Timely(及时):企业技术专家进校后,根据个人所从事专业方向选择学校专家、教授作为导师,就当下行业热点及工作中遇到的技术难题,依托国家自然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等科研平台进行研究,并于进修期末完成一篇学术论文及答辩。

Open(开放):参加进修的企业技术专家除完成论文及答辩外,还可以选修一定的、学校所开设任意专业方向的研究生课程,选听继续教育学院所开设的各类培训课程,自由参加校内各项前沿学术报告与交流,开展不定期横、纵方向专题研讨,以及参加现代企业参观、野外地质考察等活动。

Professional(专业):该进修班所配备的导师团队由院士领衔,涵盖了一大批石油石化专业技术领域“973”首席科学家、“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等,师资阵容强大,师资力量雄厚。

这种多元化的TOP培训模式,与传统培训中学员集中被动接受培训不同,它突破了时间、空间对培训的限制,让学员依据自身需求自主选择培训内容,自由选择培训方式、进度和时间,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学员的培训需求。更为重要的是,它搭建了一个不同企业技术专家之间、企业技术专家与学校教师之间相互交流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进修学员之间同专业、跨专业的交流,提高了学员在相关岗位领域的专业水平,拓宽了学员的宏观视野,实现了其知识结构的复合;学员与教师之间的交流是指进修学员结合自身需求选择相应导师,并带着实际工作中的问题与导师进行深度的交流与研讨,一方面,石油企业的技术难题得以解决,企业技术专家的知识得以更新;另一方面,也促使学校导师的科学研究更加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真正实现了校企双方专家的无缝对接,实现了校企“双赢、共赢”的局面。

(二)案例2:绿色低碳高效导向的炼油新技术新工艺高级研修班

此研修班为国家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批准的2013年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高级研修项目之一。是创新型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TOP培训模式成功应用的又一典型案例。

Timely(及时):该项目依托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平台,紧扣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中关于节能减排、增效降耗的重大主题,培训内容涵盖我国石油化工企业当前迫切需要的绿色低碳高效炼油新技术、新工艺。

Open(开放):在培训方式上,该项目采用讲授及互动式教学法,并设置了学员研讨及国家重点实验室参观等环节。通过不同形式的学习与交流,加深了学员在岗位相关领域的专业水平,拓宽了学员的专业视野。

Professional(专业):首先,本次培训项目的研发邀请了以国家973首席科学家为首的专家团队提供课程设计,同时安排了一名本专业的博士作为本次项目研发的具体负责人,从而保证了开设的课程最大限度的体现石油炼化技术的最新成果、最大程度的满足石油炼化企业技术人才的迫切需求。其次,本次培训项目特意聘请了来自学校和企业的9位知名教授、专家为本期培训班授课,其中既有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北京市教学名师,也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等,可谓名家济济,保证了培训效果。

四、结语

实践证明,创新型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TOP培训模式,满足石油石化企业的战略需求,贴合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个性化的发展诉求,是企业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的又一次成功探索与创新。同时,该模式的成功实践,极大的提升了高校的继续教育质量与办学能力,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房新娜,盛湘.基于业务发展需要的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培训[J].石油化工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6).

篇5:河南创新发展研究院高层次专业人才招聘启事

1、以开展《十二五人才发展规划》实施中期评估工作,检查规划实施情况,总结存在问题,特别是对推进高层次人才成长规划及对策进行调研,明确提出解决措施。

2、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考虑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高层次技术人才培养意见》,对人才引进、评价、选拔、培养、激励、管理、考核、成长环境等方面进行规定。

3、逐步建立人才评估制度,建立高层次人才库进行人才发展跟踪。建立人才梯队,动态跟踪管理我委高层次人才成长培养情况。开发人才信息管理系统,动态跟踪人才发展各类信息。

4、强化人才培养考核力度,引导和督促各二级单位加强人才培养力度。将人才培养成果作为单位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

5、建议筹集一定量的人才培养基金(每年100-200万),加强对高层次人才、创新团队的支持力度,支持和引导科研团队加强流域基础研究、热点难点研究。

6、加强创新团队建设,建立健全创新团队工作机制,与委规计、水政、国科等部门协商在委科技创新项目安排、在项目申报上优先考虑创新团队。

7、加强高层次人才评选申报工作,要改变等的思想,事前要提前部署,明确目标,组织委属各单位精心准备申报材料,做好人才等评选跟踪。

8、加强对高层次人才培训,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强化产学研道理。计划每年举办一期高层次技术人才培训班,积极开展科研学术交流活动。建立领导干部上讲台制度,党政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要坚持到干部教育培训机构授课。

9、发挥重大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等机构的平台作用,推进首席专家、学科带头人建设。

10、构建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文化环境,提倡各级领导和老一辈专家做好“人梯”的奉献精神,完善收入分配机制,对有突出贡献的技术人员落实待遇。

篇6:河南创新发展研究院高层次专业人才招聘启事

1 河南省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园区发展情况

随着中原经济区战略发展思想的日趋成熟, 河南省高层次人才创业园区建设进入到一个新的时期, 主要表现为:首先, 数量上得到快速增长;其次, 创业园的类别已经从单纯人才主导综合型创业园发展到人才主导综合型与产业主导专业型创业园并存的局面。目前, 河南省的高层次人才创业园主要集中在各地市的开发区或高新区, 主要有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国河南留学生创业园、郑州高新区郑州留学生创业园、郑州高新区河南省国家大学科技园、河南漯河市留学人员创业园、洛阳留学人员创业园、许昌留学人员创业园等, 另外开封市海内外高层次人才中原创新创业园和河南信阳留学归国人员创业园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建或建设当中。

2 河南高层次人才创业园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河南省高层次人才创业园整体发展, 正呈现发展速度较快, 数量不断增多的良好势头, 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 正因为起步较晚, 目前发展迅速的表象是建立在国家大量成熟政策及借鉴先进地区成功经验的基础上, 其发展过程中也必然存在诸多问题。

2.1 河南高层次人才创业园发展外部因素问题

2.1.1 外在环境的劣势

当前, 河南经济社会发展还相对落后, 各类矛盾和制约因素比较突出, 实现跨越式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主要体现在:第一, 河南省产业层次偏低, 目前仍处于工业化的较低阶段, 还需向更高阶段继续迈进;第二, 投资结构不尽合理, 经济增长方式仍显粗放;第三, 城镇化水平偏低也是制约河南省经济社会向更深层次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第四, 经济对外依存度低, 贸易结构不尽合理, 外贸形式较为单一。

这样的客观环境在很大程度上会制约河南省人才战略的实施, 同时影响河南高层次人才创业园的建设发展, 尤其是在资源分配的层面, 河南省不可能像发达省份和地区那样可以不遗余力地投入大量优势资源抢占高端科技人才项目高地, 所以外在环境的改善是河南省高层次人才创业园取得迅速发展的先决条件。

2.1.2 缺乏操作性强的政策

为了鼓励更多的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 国家和各省、市出台了大量相关政策。河南省各地也相继制定了各类鼓励高层次人才创业的扶持政策, 包括海外人才及留学生归国政策、人力资源政策、科技产业扶持政策、税收优惠政策、鼓励外资进驻政策和招商引资政策等, 虽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和办法, 但力度和可操作性仍显不足。因此, 制定出台更具针对性、操作性政策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越发凸显。

2.1.3 社会服务体系尚不健全

目前我河南社会服务体系建设与国内先进地区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 各创业园所在地政府及相关单位仍需采取有效措施, 并积极改进工作方式、提高办事效率, 以切实构建完善的社会服务体系, 给高层次人才营造一个优越适宜的创业环境。

另外, 高层次人才创业涉及高新技术领域所需科技服务环境也需进一步完善, 加强各类服务机构和资源平台建设, 推动技术交易市场、无形资产评估、专项咨询、各类服务事务所、创业投资金融体系的集成发展, 争取全社会的支持和协同, 构建助推高层次人才创业发展的科学机制。

2.2 河南省高层次人才创业园建设运营层面的内在不足

2.2.1 运营管理体制不灵活

目前, 河南省的高层次人才创业园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政府主导事业型创业园、企业性质民营创业园、大学科技园、政府与企业合作建设的创业园等。不同类型的创业园在具体建设、运营、管理过程中会出现方方面面机制与体制上的问题与困难。其中大多由政府投资建设的创业园, 往往会落入政企不分的圈子, 直接创造价值紧迫感不足, 且营利渠道匮乏单一, 仅依靠政府有限的财政拨款和低廉的房租、物业管理费用为主要收入手段支撑园区的运营管理。创业园非营利与营利、公益性和商业性运营模式的含混不清, 制约了园区管理体系、服务功能的逐步完善以及服务水平的快速提升。

2.2.2 创业园孵化资金及发展资金问题突出

创业园所在地政府除需向在孵项目提供服务及相应的扶持资金外, 园区自身发展也需要大量资金支撑, 比如, 园区规模的扩大、各种配套设施的完善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撑, 入园在孵项目需要扶持资金, 与外部单位合作需要协调资金等。目前河南省各园区的资金渠道主要是依托政府拨款和银行贷款, 形式单一, 一定程度制约了创业园的持续发展, 主要体现在:第一, 公共信息网络、技术研发、资源共享平台等各类硬件设施建设资金不足;第二, 项目企业扶持资金存在缺口;第三, 园区服务过程中需举办各类活动, 如信息提供、宣传推广等方面的资金严重不足。

2.2.3 专业的园区管理人才缺乏

目前, 河南省高层次人才创业园的工作人员主要通过政府部门借调、政府部门兼任、社会公开招聘、应届毕业生考录等几种形式补充。这样的队伍构建方式会面临不少问题, 如管理队伍构成学历层次不高、服务不够专业, 管理能力与服务能力难以满足实际工作要求等。据统计, 河南省各园区管理队伍的职称构成中, 中、高级职称所占比例仅为20%左右, 说明各园区中的专业人才比较缺乏;从学历构成来看, 本科以上学历的人数超过一半, 但硕士以上的人员所占比例仍比较低。这说明各园区管理人员的受教育水平及文化素质正逐步提升, 但高层次人才仍相对缺乏;从专业角度着眼, 河南省各园区人员构成中的技术类和管理类人才都占30%左右, 基本持平。创业园工作最需要的是精通管理、经济和企业服务的专业人才, 而河南省各园区管理队伍中此类人才依然紧缺。

2.2.4 河南省园区发展竞争优势不明显

高层次人才创业园的竞争优势, 与其所具有的独特区域环境、良好的文化氛围、完善的资源共享平台以及公共技术平台等因素的关系愈发密切。所以, 从创业园的长远发展与深化企业服务的角度出发, 单纯依赖优惠的房租来吸引项目落户已经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而优质的服务、完善的技术平台、浓厚的创业氛围等因素对创业园核心竞争力的支撑作用日益凸显。河南的高层次人才创业园在上述各方面与我国很多先进地区相比仍显不足。主要体现在特色服务不够突出, 服务层次需进一步提高。现阶段河南省部分创业园仍然以提供厂房、车间及办公用地出租和物业管理为主, 更高层次的资源共享平台建设、信息网络平台建设、创新创业培训等服务相对较少。另一方面, 河南省创业园发展的产业集聚效应不明显, 而稳步从“企业孵化”向“产业孵化”进行目标转移, 需要创业园具有明显的产业特征并具有相当规模。就目前的情况来看, 河南省的大部分高层次人才创业园规模偏小, 集聚效应不明显。

3 推动河南省高层次人才创业园区快速发展的对策

3.1 优化河南省高层次人才创业园发展外部环境的措施

3.1.1 进一步强化河南“人才强省”战略思想

人才兴则河南兴。河南省需继续深入实施人才强省战略, 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布局, 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 改革创新人才发展体制机制, 健全完善人才发展政策体系, 积极实施重大人才建设工程, 打造中原人才高地, 以人才带动产业, 以产业推动经济, 实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

3.1.2 优化软硬件环境, 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

河南省各级政府在制定、完善相关引才政策的同时, 要切实加强城市自身环境建设。一要充分认识城市的发展不能靠自己, 打造新兴产业要充分考虑周边城市的产业发展, 加强与周边城市的交流, 加强上下游产业合作, 寻求共同发展, 打造联动的中原经济圈, 建立完善的生产、物流、仓储、销售网络,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二要完善城市公共服务体系, 搭建高层次人才服务平台, 跟踪提供全方位服务, 设立服务反馈渠道, 广泛听取意见, 持续改进各项服务工作, 提高区域服务层次和服务质量;三要协调政府内部管理机制, 尽量避免出现多头管理、相互牵制的现象, 阻碍企业的发展;四要切实解决高层次人才生活中的常见问题, 针对一部分海外高层次人才的户口问题, 及时出台相关政策, 保障其子女入学, 提供过渡性住房保障, 享受国民医疗保障等, 帮助解决高层次人才的后顾之忧, 为人才较快融入环境创造各种条件, 全面提升河南省的人才吸引力。

3.1.3 形成一套完善的人才保留激励机制

各级政府在积极搭建并逐步完善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平台的同时, 要努力将各项扶持人才发展的优惠政策落到实处, 进而不断改善高层次人才的生活、学习、工作和科研条件, 最大限度激发高层次人才的创新创业热情, 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和创造性, 促其主动形成由个人信念与职业期望相结合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 有效地提高人才对区域环境的依赖度和忠诚度。再者, 不断完善人才激励机制, 让领军人才有职有权有责, 坚持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 提高高层次人才的社会地位、社会影响力以及社会责任感是制定高层次人才引进策略中一项不容忽视的内容。

3.1.4 加大对创新创业型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

第一, 加强政府与企业间合作, 为鼓励高层次人才更积极地投身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发和生产, 政府要给予适当的政策倾斜。一方面鼓励企业加大科研投入, 加大面向企业的科研项目资助, 引导企业转变发展思路;另一方面对进入到企业的高层次人才给予特殊补贴, 鼓励高层次人才进入企业, 将高层次人才先进的理论知识, 应用到企业的实际生产过程中, 实现智力带动科技发展。第二, 搭建中小企业融资平台, 优化创业园发展的投融资环境, 打造全方位资金扶持体系。

3.2 推动河南省高层次人才创业园深入发展的措施和办法

3.2.1 积极探索新的高层次人才创业园运营体制

首先, 创业园可以考虑建立风险投资机制, 有选择地入股园内企业, 并予以资金支持, 从各方面确保企业的孵化成功率, 待企业孵化成功正式产业化后, 以股份红利反哺创业园, 继而推动孵化新的项目, 形成一个良性生长循环, 保障园区健康有序发展。其次, 对有意愿进入园区孵化的, 有良好发展前景, 但自身缺乏运作资金的项目, 园区可以考虑直接投资, 创办成创业园所有的企业, 在其孵化成功后所得到的利润直接投入园区发展建设和管理运营。另外, 还可以考虑通过招投标的形式, 充分利用社会资源, 广泛吸纳各种非公资金, 积极探索政府主导以外的运营体制。

3.2.2 完善创新管理体制

目前, 河南省各高层次人才创业园的管理架构和运营模式呈多元化发展趋势, 主要表现为:事业化运作与企业化运作并存、公益性与商业性并存、政府主体管理、政府与民营机构合作运营等多种形式。其中大部分创业园都是非营利性, 以政府为主导的科技人才服务机构, 并采用行政事业管理模式。从长远发展看, 这种管理模式过于单一, 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创新管理架构和运营模式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第一, 探索民营企业化运营, 即民营企业所有股权并主导管理园区的运营方式;第二, 探索政府主导的企业化运营, 即政府所有股权, 实行企业化管理的运作形式;第三, 探索联合管理体制, 即企业所有、政府参与, 政企联合管理的运营形式。

3.2.3 努力整合各种相关资源

高层次人才创业园区的良性发展需要整合资本、市场、科研、信息、人力、政策、专业机构等多种资源。因此, 统筹调动全社会各种力量的加入, 把创业园打造成整合各种资源的综合型平台就成为必由之路。

第一, 在园区建设方面, 除了政府资金、企业资金之外, 可以结合实际情况, 适宜地邀请风险投资机构参与, 进而解决园区自身建设及入园企业扶持资金的部分需要。

第二, 在提供服务方面, 随着园区和企业的不断发展, 我们迫切需要充分整合政府、各种中介服务机构、专业人士的力量, 以提供更多更专业的服务与资源, 包括:资金、公共实验室、公共技术平台、资源共享平台、专家智囊咨询、政府政策咨询等。为满足各种各样的需求, 各创业园必须善于从政府获得更多的优惠政策和相关信息、从政府与投融资机构争取更为充足的资金、从行业协会及专业咨询机构获得更丰富的信息, 整合并充分利用所获取的各种资源为入园企业和项目提供最大力度的支持。

3.2.4 切实提升创业园区服务能力

第一, 切实提升创业园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 培养其积极主动的服务意识和全面深入的服务能力。尤其要注重“学习与素质”能力、“整合与发展”能力、“战略与拓展”能力、“运营与活动”能力、“规则与方式”能力、“基础与网络”能力等核心能力的培养, 从而适应园区本身的服务要求和企业发展的实际需求;第二, 及时对服务实践工作进行总结并开展相应的培训与指导;第三, 与专业服务机构建立合作关系, 可直接由其向入园企业提供服务, 在此过程中, 既可直接提升园区的服务能力, 又可促使园区的工作人员在学习观摩中提升自身的服务水平。

建议河南省可在省、市两级政府下设专门的孵化器或创业园管理机构, 以统筹、协调、管理辖区内诸多孵化器或创业园的外部事务, 并藉此建立相应的数据库进行详细系统的数据管理, 为区域内有关决策的制定及政策的实施提供依据。在专门机构的协调下, 区域内孵化器和创业园可以更加客观地把握自身发展状况, 并明晰周边资源分布情况, 进而科学准确地制订自身的发展计划, 并随时根据具体情况调整工作方向和工作方法, 以切实提高工作效率, 降低管理成本, 推动区域内各园区统一、协同、持续发展, 力求实现河南省各地园区发展规模效应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陈晓芳, 王喜, 崔伟.武汉留学人员创业园发展的瓶颈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J].理论月刊, 2009 (7) .

[2]方晓波.河南科技企业孵化器的调查与分析[J].企业导报, 2011 (22) .

[3]喻新安.中原经济区研究[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2010.

篇7:河南创新发展研究院高层次专业人才招聘启事

关键词:创意产业,高校,培养模式

在“建设中原经济区、加快中原崛起和河南振兴”的背景下,河南省的经济发展脚步进入到了“高铁时代”。尽管河南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虽然也开始形成自己的特点,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但是,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严重制约着河南经济的快速发展。因此,在新的经济形势下,河南经济正在强烈呼唤河南高校尽快制定出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具有创意型新型人才的培养方案。

新的人才培养方案要站在适应创意产业发展的高度,分析创意产业发展对高层次艺术人才的需求以及河南省高层次艺术类人才所呈现的普遍现状与根源,推动河南省高层次艺术人才的具体定位,探索创意人才的培养出路。尽可能地为提高河南省城市发展的竞争力,为促使河南省文化创意产业与经济产业的转化等做出有益探索。

1文化是创意产业的本质内涵

“创意产业是建立在全球化、新经济、科学与技术、艺术与文化等新条件下,以创造、创新为根本手段,以文化内容、创意成果为核心价值,以知识产权实现或消费为交易特征,向大众提供文化、艺术、精神、心理、娱乐产品,为社会创造财富,并提供广泛就业的一种新的产业形态”[1]。创意产业的核心内容是进行具有创新性的生产活动。

1.1创意产业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撑。

科学技术对一个产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创意产业必须具有创新性的特征,创新和创意是创意产业的核心生产力,也是产品和服务附加值的主要构成部分。

1.2文化是创意产业核心生命力。

创意产业是在固有的分属于原有行业的产品开发、设计的部门中分离出来并在创意消费需求急速升温的环境下形成具有较强独立的新型产业模式。这一产业模式很大程度上都要依赖于文化创意。“因此,创意产业对文化产业的渗透性也就显得格外突出,并在创意设计过程中能将文化、创意与服务等相互渗透,全盘把握,体现了很强的融合性”[2]。就像改革开放时期,大批国企的倒闭凋零,就是由于企业无法适应新的市场需求而被迫接受被市场淘汰的命运。其中的部分因素也是由于老的企业自身缺乏文化底蕴、不符合当下审美需求、产品时尚元素匮乏等,这一系列的因素导致产品无法附带高额的文化附加值,从而更无法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

1.3“产业化”运作是创业产业发展的根本。

创意卖点只有经过产业化运作使其规模化、产业化,将买点做成真正的产品(或服务)时,创意产业才能真正地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实现其创意价值,从而创造更高的经济价值。也只有将研发设计环节、生产制造环节与营销服务环节整合为一体,才能称之为完整的创意产业链。

2人才是创意产业发展的根本

2.1想象力为创意插上翅膀。

创意产业作为一门具有强烈交叉性的新兴学科,我们要更加重视人才培养过程中文、法、史、经、管、政等多学科跨越能力。同时,还要根据不同学科、不同的专业培养方向来构建科学的人才培养体系、合理的知识矩阵和精细丰富的课程体系。深厚的文化内涵是创意型人才可持续发展的巨大动力。只有具备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情怀,从业者才能从社会需求、市场需求、应用需求、审美需求等各方面全方位的思考、策划、研发、设计,制造、生产或改造、改良出好的产品。

2.2专业知识为创意夯实基础。

我们从其创意产业的策划特征、管理特征及设计特征分析出:目前我国创意产业最缺乏的创意型人才可以分为四大类,创意管理人才、创意策划人才、创意设计人才和创意实施人才。根据创意产业的特征以及创意类人才应掌握的能力来看,创意设计人才不但需要深厚的文化底蕴,更需要扎实的行业专业知识,以及多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只有将多学科知识同专业知识共通共融于创意设计中,才能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创意设计人才,才能更加符合当今经济社会各产业链发展的需要。

2.3实践操作让创意如虎添翼。

从社会产业链和创意产业自身所独有的融合性特征来看,创意设计者只有熟悉和掌握自身设计项目的整体研发生产、推广销售的全过程,才能严格遵循其特征,对设计项目的设计的定位、使用表现以及行销服务等进行全面考虑,从而适应消费需求。创意设计不是空中楼阁,它的本质目的就是通过创造性地生产活动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市场需求、应用需求、审美需求等各种需求。这就要求我们培养出来的创意型人才不仅要具有前瞻性的目光、跳跃性的思维,同时还需掌握一定的本专业的具体岗位的操作技能,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的创意真正的转化为生产具有可实施性、推广具有强吸引力、销售具有高附加值、使用具有高效率,消费者喜闻乐见的好产品,为企业提供高效能服务。

3高校助力创意产业发展

纵观近十年发达国家的发展,尤其是欧美国家,创意产业所创造的财富占到了整个GDP50%以上。而这些国家一条重要的成功经验就是十分重视本国高端等教育中创意型人才的教育和培养。“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河南省要想加快中原崛起就必须尽早,尽快地把高等教育培养创意人才提上议事日程。充分发挥河南省高校建校时间长,积淀深厚,教学规范,师资雄厚的资源优势,积极适应市场需求,积极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对创意人才特别是对高端创意人才的教育与培养,发挥高等教育在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中的重要的作用。

3.1高等教育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智力支撑

创新型人才培养,既是现代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的客观要求,也是今后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从起步较早的发达国家高等教育改革中,我们看到以欧美各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为促进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都不约而同地把培养创新型人才作为提升社会生产力的主要目标之一。为了使我国高等教育跟得上社会生产力的飞速发展,缩小与世界先进生产水平之间的差距,就必须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快实施创新教育。高校具有智力密集、人才集中、科研力量雄厚等特点。所以,高校在很大程度上承担起了社会生产所需要的提高个人素质、提升工作技能、开展科技研发等任务,这也为创意产业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和条件。

3.2高等教育是创意产业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

高校是城市创意经济的中心,随着创意产业的发展,现代化城市发展的趋势已经从商业导向转向大学导向[3]。资料表明,从世界范围内着眼,以美国纽约,日本东京,英国纽卡斯尔和法国巴黎为代表的创意经济的发展迅速的城市大多依托于一所或多所著名大学。目前,我国许多北京、上海、广州、杭州、郑州、绍兴等大中型城市也逐渐开始依托大学城或大学科技园区,利用高校的学术资源、科技资源和人力资源,为当地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全方位技术支持。

4河南省高等教育中创意产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河南省地处我国的中部地区,作为“中原崛起”的核心发展区域,自2004年河南省委省政府确立建设文化强省的战略目标以来,我省文化创意产业得到了迅猛发展。但是,河南省文化创意产业虽然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基础。但同京津沪广深珠等发达城市相比较,由于受原有教育机制制约,在整体认知、配套体制、扶持政策和人才培养等方面仍有不足之处。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对创意人才的培养重视不够,没有长远规划,截至目前,河南省没有一所独立的设计(艺术)学院(大学)。

第二,各高校设计专业均缺乏国际眼光的专业领导队伍,各高校培养方案过于陈旧,对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不明确,不适合当下文化创意人才培养模式的需求。

第三,设计类专业教师队伍高学历高职称的教师比重偏低,课程体系与课程内容的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

第四,教学管理机制过于刚性化;专业实践能力过于薄弱;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力度不强。

第五,高校人才培养过程局限性大,无法做到立足世界,服务河南的需要。对河南省独有的文化资源、红色资源等特色资源挖掘不够。

5河南省艺术类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设想

5.1根据市场需求,提出培养模式

市场需求多种多样,高校办学方向百花齐放。我们只有紧跟市场经济下河南省创意产业的发展方向,根据各高校自身的办学定位,量体裁衣,量力而行的提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创意型人才培养的目标,设置合理的培养模式。在此基础上,根据新的培养方向更新办学理念,改革教学手段与方法,才能够培养出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策划能力和执行推广能力,能够创造性地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创意设计人才,为地方企业服务。

5.2优化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

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目标的实施依据,是实现培养目标的总体规划。只有明确定位培养目标、优化课程结构、整合教学内容,才能构建出高校课程体系的主线。只有做到培养目标、课程结构与教学内容高度的协调与统一,才能实现人才培养方案的整体效果。同时,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丰富的想象力和关注未来的意识能力。注重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新的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目的之一。创意思维能力是创意型人才的基本能力,通过新的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帮助学生打开创意设计思路,拓宽视野,激发创作激情。

5.3改革教学方法,培育教学团队

每一个专业的知识链都是严谨而繁复的,这就需要一个能够协同作战,互为补充的教学团队共同努力,将本专业相关联的知识以知识链的方式,通过合理安排的教学安排逐步实施完成,使得学生能系统地、完整地、熟练地掌握运用。同时,还要注重学生创造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以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学生为例,这一类的学生进入社会后,自身实践能力的强弱将直接影响这些同学们的就业成功率。为此,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注重这一方面的培养,在实践教学中更多地增加实践性课程的开设,利用真实课题促进实践能力的培养,建立校内外实训基地。还可以结合竞赛、结合项目等方式促进教学方法的改革。

5.4参与市场竞争,加大双师型师资队伍

高等院校要培养出能够适应社会需求的具有创新性、实践性的创意型人才,就必须了解社会和市场的需求。如何能够获得市场需求的第一手资料,只有深入市场之中去调查研究。因此,高校要积极鼓励教师下到企业去挂职锻炼,让高校老师有与社会、与市场、与企业更多接触的机会;同时,我们还要做出合理的课程安排,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学机会,鼓励他们走出校门,步入社会、企业中,在需求第一线去获得更加真实的经验,再利用实习报告的方式帮助学生们进行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融合。

作为教育工作者,更要根据未来发展趋势与社会需求的变化明确办学定位,明晰培养目标,优化教学结构,更新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革新教学方法,建立一套能够适应河南省创意产业发展实践性教学体系,培养一大批既能走进来又能走出去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总之,创意人才是河南发展创意产业的第一资源。在加大力度从外面积极引进人才的同时,河南需要高度重视本土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充分利用独有的教育资源优势,另辟蹊径,摸索出一套适合河南高等教育特点的创意人才培养模式,以促进和满足河南文化创意产业的快速和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唐谢芬.高等教育中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的瓶颈与对策分析[D].上海:复旦大学,2009.

[2]刘英武.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与湖南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9.

篇8:河南创新发展研究院高层次专业人才招聘启事

科技创新是保持经济快速和健康发展的永恒动力,科技创新的关键在于人才,科技创新人才对于一个地区乃至国家的经济发展具有要意义。近十年间,吉林省的人才发展环境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无论是吉林省本土的人才培养、输送能力还是对于外省、外国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吸引力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但是,相对于其他省份,吉林省还有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高层次创新人才”的界定一直较为模糊,“高层次创新人才”既不同于宽泛的“科技人力资源”概念,也不单纯地限定于“科学家和工程师”[1]。对于高层次创新人才的界定可分为广义和狭义两方面。广义的高层次创新人才主要指专业技术人员,而狭义的高层次创新人才指科技活动人员[2]。科技活动人员是专业技术人员中的核心部分,指从事包括基础研究、研究和试验发展(R&D)和发展研究三个层次科学研究活动的科技管理人员、课题活动人员和科技服务人员。

2 吉林省高层次创新人才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

从总体上来看,高层次创新人才发展主要包括人才的积累和人才的运用两个方面的工作。在吉林省高层次创新人才发展的过程中,具体存在以下两方面的问题:

2.1 吉林省高层次创新人才外流严重

由于我国各地区在政治、文化、经济等方面存在着一定差距,所以高层次创新人才在地区间流动非常频繁。京津沪等较发达省市在经济发展和科技投入上较为领先,而且比吉林省先行一步开展了人才引进战略,使得吉林省每年有大量高层次创新人才流向这些省份[3]。同时,随着科技研发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家之间的人才流动也成了一种新常态,吉林省每年会有一部分优秀的科研人员流向其他国家。最终造成了每年从外省迁移到吉林省工作的高层次创新人才人数要远远小于迁出的人数。吉林省人才积累方面的另外一个特点是人才政策缺乏灵活性,科技资源分配不合理。人才政策的制定往往并没有优先考虑重点产业、薄弱产业、人才培养基础薄弱产业的高层次创新人才引进问题,而是使之和一般的产业享受同等待遇。高层次创新人才政策也没有起到对高层次创新人才的行业结构做出提早布局的作用。这就使得在公平的政策下,重点产业的高层次创新人才明显不足而某些产业又呈现高层次创新人才相对过剩的态势。这既造成了另一种不公平,同时也是对有限的人才资源以及政府科技投入的极大浪费。

2.2 科研评价体系不合理

至今为止,围绕科研评价体系的建立健全已经有了很多研究。首先,吉林省在很多年前就开始探索科研评价体系改革,但是至今为止尚未取得突破。即使在一定程度上将传统的论文评价与发明专利的结合,也只是促使了某些科研人员“为了评职而申请专利”,而并非在市场中实现其科研的价值和取得相应回报。其次,科技管理部门对于高层次创新人才的职业生涯管理缺少足够的关注。现代科学体系分工非常细致,作为具有某种知识和技能的高层次创新人才,由于其存在难以替代性,一旦选择在某一组织工作,事实上无论是学科上的转行还是研究项目上的迁移都会付出很大的机会成本,这也是高层次创新人才普遍会拥有的顾虑。吉林省的人才政策更多地强调的是硬件研究设施的保证以及生活条件上的保障等最基础的待遇,吉林省在对高层次创新人才职业生涯规划的保障管理等软件上面还有所欠缺。第三,对于现有人才的科研产出水平缺少控制和激励。我省在探索对人才的引进和培养的方法的同时,也应该对现有人才的科研产出加以控制和激励。

3 吉林省高层次创新人才发展对策建议

为了推进吉林省高层次创新人才建设工作的发展,实现新时期吉林省高层次创新人才的战略措施,结合调研主要省市高层次创新人才政策环境的实际状况,解决吉林省高层次创新人才相关政策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3.1 强化激励机制建设,加大对高技能人才的有效激励

首先,完善机制,逐步形成培训、鉴定与使用待遇相统一的激励政策;其次,要对获得全国技术能手或在全国、全省性技能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人员,授予相应的荣誉称号,并可在待遇上有所倾斜[4];第三,对于企业聘用的高级技工、技师、高级技师等高技能人才,可比照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的水平,享受相应待遇。

3.2 加强与协调高层次创新人才配套政策

为了加强吉林省高层次创新人才相关政策的统筹与规划,要建立完善的高层次创新人才政策体系【5】。高层次创新人才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必须具备全面而长远的眼光,随着吉林省高层次创新人才状况的变化,适时地推出和执行相应的高层次创新人才政策。同时,还要对国家的宏观政策进行及时跟进、充分借鉴其他省市高层次创新人才政策。

3.3 完善政策执行体制和监督制度

当前需要推进吉林省高层次创新人才相关政策的执行体制改革,完善政策执行活动中的各种制度规范约束政策执行单位及人员。建立有效的政策运行机制,推动政策的有效执行。另外要完善监督制度,努力形成科学、多元的监督制度体系。从而达到健全高层次创新人才政策的执行环境,提高高层次创新人才政策的执行效率的目的。

通过以上措施,吉林省省高层次创新人才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有望得到明显的改善。

参考文献

[1]李明明.吉林省科技人力资源配置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10.

[2]刘勇.吉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1.

[3]刘芳.河南人才现状及问题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07.

[4]崔丽娟.吉林省高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困境与破解路径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4):86-89.

[5]杨东风.加强高层次人才选拔培养的机制创新[J].人才资源开发,2015(13):12-14.

上一篇:安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合同书下一篇:古代诗文《山行》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