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儿识字学语研究

2024-04-07

聋儿识字学语研究(精选4篇)

篇1:聋儿识字学语研究

学前聋儿识字学语教育策略的研究

松江区永丰幼儿园颜连芳

摘要:文章主要针对学前聋儿识字教学进行教育策略的研究。在聋儿语言训练的过程中,充分了解聋儿语言训练基本方法,另僻溪泾,提出了借助文字识读来辅助聋儿教学的方法。由此,提出了识字学语的依据,从汉字的主要特征、聋儿识字学语的基本条件切入,分析了其方法操作的可行性。其次,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研究并总结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主要有:直观演示法、语境游戏法、情景表演法、参观法、个别辅导法、家庭辅助法等,让学前聋儿在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环境中借助文字识读辅助语言学习。结果表明,从实际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教育训练计划,并辅以多种适宜的方法进行早期聋儿语言训练,可以获得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学前聋儿:识字学语:教育策略

一、引言

学前聋儿识字学语是指语言康复训练时,借助文字识读来辅助语言学习。本人从事学前语言康复教学多年,尽管不是这类科班,但在教学中还是充满着激情去努力做好,在教学中,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方法,力求让聋儿语训效果达到最佳。我知道听障儿童要通过直接经历获得知识是有限的,他们不能用语言进行交往就会丧失通过语言获得信息的机会。他们入学时尚不具备学习活动所需的认知能力,然他们的视觉、味觉、嗅觉也许比耳聪人更敏感,因而在教学实践中,我尝试着让学前聋儿进行识字学语,充分发挥聋儿的视觉功能,拓展其语言训练的能力。因此,这几年,我在教学中有意识、有计划、有目的开展了这方面教学,并在工作中不断总结、积累,深感有所收获。我感到识字学语不仅能加速聋儿语言康复进程,而且能有助于帮助其掌握词义、句式和积累词汇,有助于增强语言记忆和提高思维能力,为聋儿与正常人进行语言交流和日后随班就读奠定了基础,下面就如何进行学前聋儿识字学语的教育策略谈谈几点认识。

二、识字学语的依据

语言康复旨在使用听力残疾如同眼获得所要求的语言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而识字学语就是根据汉字形、音、义三方面相联系的特点来充分调动聋儿视觉器官作用,强化聋儿各感官交替参与语言学习,力求做到语言训练“视、听、说”一体化。

1、汉字的主要特点

语言分口语和书面语,而书面语系指文字,也就是汉字,它是一种语言的书写符号,是语言的视觉形式。汉字的特点就是一个字是一个音和一个意义单位,是一个独立的方块形,体现了具体、直观和形象。一般来说,辨认汉字字形,就能联想到字的音和义。同时,汉字的形、音、义还充分调动和使用了人的左右脑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功能。

2、聋儿识字学语的条件

聋儿识字,主要是认字,即看到字形,能准确地读出字音,并在一定语言环境中知道字义。这使聋儿“以目代耳”的功能得到了发挥。要知道聋儿与正常儿童一样有着健全的大脑和发音器官,由于听力残疾致使聋儿的语言发展较晚,思维能力形成较迟。因此,识字学语,就是充分利用聋儿视觉敏感度较高的特点,以克服听力障碍所带来的不利影响。以文字的识读来帮助聋儿对语言的理解,从而使聋儿的记忆力、注意力及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得到提高,并可缩短聋儿语言康复的时间。

三、识字学语的教学策略

1、直观演示法:适用于初学汉字的聋儿,主要学习名词、动词。方法是循序渐进(1)认识词语卡片:在每天活动中,教师抽出一部分时间来让幼儿认识卡片,从两三张开始,教师示范演示,让幼儿在理解词语意义的基础上跟读。(2)找出卡片,对已经教过的卡片,教师采用“找一找、看一看、对与错”的方法来复习,先是教师念一张卡片并伴有动作的演示,然后教师找出一张卡片,请幼儿来判断老师找的卡片是否正确,如错,请幼儿根据老师的意思找出正确的一张卡片,运用此方法时注意,对不同的孩子采用不同的方法,如:对于听力差的幼儿一定要用实物、动作进行操作演示,对听力好的幼儿训练找卡片时,可不用动作演示,而且要避免无关动作和实物对所学词语的影响。

2、语境游戏法:此方法可运用于每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因为游戏是儿童生活不可缺少的“食粮”,是儿童最基本最喜爱的活动。运用此方法时要注意适时出示词语卡片让幼儿认识。以学习动词、形容词等比较适合。

3、情景表演法:此方法比较适合已经过半年以上学习的聋儿,因为这些孩子已初步学会了简单的表演,有的大些年龄的孩子已能理解情景表演中基本动作,而且已认识了一些简单的词语,为学习简单的句子打下了一定的基础。运用此方法时,要注意情景表演不要太复杂,要根据本班孩子的情况来设计情景。

4、参观法:此方法运用比较灵活,可适用于识字初级阶段以引起幼儿学习汉字的兴趣,也可运用于有一定识字能力的幼儿让其在生活中加以运用。不过在参观前一定要做好准备工作,一方面要注意安全,另一方面又要让幼儿知道参观的内容,让其有一定的思想准备。

5、个别辅导法:此方法可运用于几个年龄阶段的幼儿,优点可根据每个幼儿的实际情况加以指导,使每个幼儿得到发展。缺点在于由于学习汉字比较枯燥,而且一个幼儿学,故竞争意识不够强,因此必须要有吸引幼儿注意力的方法,才能让其专心学习汉字。

6、家庭辅导法:此方法同前,但一定要做好家长工作,在教育过程中一定要得到家长的积极配合。

四、教学策略运用实例:

1、直观演示法

利用实物、图片、字卡(词语卡片并附有拼音),以较为直观的形式来演示一个字的词义,使聋儿的听觉、视觉、味觉等感官同时参与识字学语。初学汉字的聋儿可从简单的生动的真实的实物及图文并茂的图片、字卡中得到刺激、联想,就易记牢所教字的字形、字义及发音。如:教室内摆放着的金鱼缸里养着金鱼,让幼儿先观察金鱼的外形特征,然后让其学说词语,在学说词语中出示“金鱼”的字卡,使其与活的金鱼联系在一起,并进一步教其学说词语的发音。再让幼儿认识“缸”时,问幼儿“金鱼在那里呀?”让幼儿知道“金鱼在金鱼缸里。”再出示字卡“金鱼缸”,幼儿会在观察中感觉到就差一个字,就是两种不同的东西,这样一下记住了“金鱼”与“金鱼缸”。当幼儿掌握一定的名词后,再让幼儿学说简单句子,认识“在”“里”,如出示句式“谁在那里?”幼儿可说“金鱼在金鱼缸里。”“我们在教室里。”等等。又如:在教动词“洗”时,老师先要让幼儿认识名词“手帕”、“脸”等等。然后再做洗手帕、洗脸等动作,同时还要拿出字卡“洗”,让幼儿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认读,再进一步学说短语“洗手帕”“洗脸”等。最后加上名词或代名词,就成了句子,如“老师洗手帕。”“我洗脸。”不过有时幼儿易把“喜欢”的“喜”与“洗脸”的“洗”搞错,这时就告诉幼儿两字间的区别。幼儿们通过直观演示,易于理解词语并能区别词语间的差异。还如绘画、手工制作等活动均可以运用直观演示来辅助学习词语。如折纸时,老师出示纸并告诉幼儿“纸”的同时出示字卡“纸”让幼儿认读;如制作了一样东西就把这东西写成字卡让幼儿认读。最后可学说句式“谁用什么制作了什么?”。可以这样说,本法做到了形象记忆,印象深刻。

2、语境游戏法

创造良好的语言交往环境,让聋儿在各种感兴趣的游戏活动中,感知语言的存在及语言交流的需要,培养其语言学习的兴趣。我们知道“玩”是幼儿的天性,游戏是他们生活的“食粮”,华爱华的《幼儿游戏理论》一书中指出:游戏可以促进其感知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能力以及想象能力的提高。因而,只有在游戏中,幼儿可以运用各种感官,通过眼看、耳听、口尝、手模,了解各种事物的特征并加快了认字能力的提高。如:当幼儿在玩水时,出示字卡“水”,让幼儿认识,并把字贴在墙上,当玩水时就让幼儿认读一边,然后玩,幼儿们就会很快记住词语“水”了。其次可通过语言游戏来加深幼儿对词语的理解,从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但运用时要尽可能结合聋儿平时生活所能感受到的事物。(1)在玩中认读词语:如认识词语“拍皮球”,老师先让聋儿玩皮球,在玩中问:“这是什么?”然后告诉他们这是“皮球”让幼儿学说,再拿出字卡让其进一步认读,这样,对“皮球”这个字有了理解,其后,拍皮球示范,并让聋儿跟着拍皮球,这时就教“拍”这个动词,并出示词语卡片“拍皮球”使其知道其短语的含义。(2)开展选字游戏:当幼儿已有了一定的基础认识了一些词语卡片,就可在黑板上贴许多动物彩色图片,同时将相应的字卡放在一个布袋内,聋儿则围成一圈坐好,教师让聋儿做“击鼓传花”的游戏,当鼓声停下,花落在谁的手中,就叫其从袋中摸出一张字卡,要求认读后在黑板上找出相应的动物图片,说对了,配对了,大家鼓掌继续游戏,说错了,配错了,可请其他幼儿加以纠正,然后继续游戏。(3)进行词语连贯游戏:此游戏比较适合识字能力较强的幼儿。

游戏中老师备有各种人物字卡(老师、爸爸、妈妈等)和各种物品字卡(手帕、皮球、书等),另配若干动词的字卡(洗、拍、看等);然后,老师先出示任务与物品的字卡,请聋儿来选择合适的字卡组成句子,如“妈妈”与“手帕”,对应的字卡就是“洗”,“妈妈洗手帕。”这样类似的连词造句有助于聋儿熟悉词语的搭配。

3、情景表演法

情景表演法适用于有一定表演能力以及除懂得“以物代物”外还懂得“以人代人”的含义,因为它类似演员在戏剧舞台上的表演,也称为“角色扮演”是象征性游戏的高级阶段,是随装扮动作和以物代物以后出现的一种活动方式。因此6——7岁的幼儿运用此方法比较适合。但也可根据本班幼儿实际情况选择适合幼儿发展情况 内容,如:刚入园不久的幼儿可让其做“娃娃家”让其认识词语“娃娃”或“抱娃娃”,大些幼儿可教简单的句子“我抱娃娃。”或“我给娃娃喂饭。”等,逐步加深难度。中期时,可以在情景表演中加入形容词,如:教师请幼儿各自选择一辆玩具汽车做表演开汽车(有坏的也有好的),当幼儿选择好后,教师请每个幼儿表演开汽车,坏的汽车开不快,好的汽车开的快,问幼儿为什么?从中让幼儿理解词语并认读词语“好”“坏”,能力强的幼儿可认读句子“我的汽车好的。”“我的汽车坏的。”或句子“好的汽车开的快。”“坏的汽车开的漫。”等等。到最高阶段可进行有情景的表演,如:看图讲述《饭前洗手》,请幼儿扮演姐姐和小明,让幼儿根据故事内容逐一理解与认识故事中的每个字、每句话的含义。还可让幼儿身上带着字,然后请幼儿根据自己身上的字去找朋友,如:有的幼儿身上是“小猫”,有的是“鱼”,还有的是“喜欢”及“吃”。让他们将根据自己身上的字进行排队,并进行认读。对了进行奖励。总之,运用此法时,要避免单一性,要让幼儿学习一样的词语可表演的形式多样性。不断的巩固所学词语。

4、参观法

当幼儿掌握了一定的词汇量,就带幼儿去超市、水果店、小菜场等等地方,让幼儿寻找自己认识的字,这不仅能扩大幼儿眼界,发展其智力与语言;而且还能激发幼儿对识字学语的兴趣。如:我班的种XX,自从进行识字学语后,每当看到认识的字,就会对我们说,而且显得特别的兴奋和自豪。他爷爷也时常对我们说“我孙子已认识许多字了,他姐姐一年级不认识的字,他多认识。”

5、个别辅导法

聋儿由于听力残疾程度的不同及语言启蒙的早晚,致使聋儿语言学习存在一定的差异。为此,每天除了进行正常的语音、语句操练外,还专门抽出一定的时间,针对每位聋儿的具体情况,实施个别识字学语辅导,就是细化集体活动时所学的内容,让识字学语得到进一步强化,使聋儿在不同程度及不同层次上得到提高。这样做,对轻度聋儿,可消化理解所学的内容,加深语言表达能力,并能牢固的记住所学的字。而对重度的聋儿,个别辅导就显得特别需要。

6、家庭辅导法

家庭教育延伸了聋儿在幼儿园里语言训练的内容,家庭对聋儿来说是一个更加亲切、自然的环境,尤其家庭的日常生活内容的丰富、形象、直观,更便于其识字学语,另外,家长往往最了解孩子的习禀性和兴趣,与其接触的时间也较长,这样会更有效、更自然地引导聋儿识字学语。

具体的做法:及时向家长提供聋儿语言康复的信息,便于家长配合老师训练,定期让家长观摩幼儿的一日活动,便于让家长了解聋儿语言训练的常用方法,便于在家庭教育中进行参照,家长也要创设多种识字学语的环境,如:家长可以在家的每个可以贴字的地方多可以贴上字,随时随地多可让幼儿指认汉字。还可经常带聋儿去公园、超市等地方,让其充分接触周围环境,以接受大量信息,以配合老师的课堂学习,聋儿会充分利用联想能力来融会贯通语言学习,如在马路上碰到文字标牌,就让聋儿识读,聋儿碰到课堂上已学过的字,也会主动念,家长应及时的加以鼓励,以提高其学习兴趣,平时,家长要与聋儿多交谈,多引导聋儿进行对话练习,词语卡片接龙游戏,如:妈妈出示“汽车”,宝宝就出示“开了”或“漂亮”。就变成句子“汽车开了。”“汽车漂亮。”总之,家里也应备有图片与字卡,让聋儿在空闲的时间看看、读读、以增加识字学语的机会。

五:效果与总结:

聋儿的听觉、发音、语言表达训练是一项细致、漫长和艰苦的过程,如配有得当、可行的方法,其训练效果就比较明显,而识字学语就是一种学前聋儿语言康复训练的良好方法。三年多的教学均将此方法应用到语言康复训练中,受训的共有10名,其中2名已通过市级语言康复评定,均为一级康复,两人都进入小学随班就读,尤其聋儿沈XX语言康复训练所用的时间仅一年,其他受训聋儿的语言能力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同时受训的聋儿的识字能力要比同龄儿童来得强,识字多的可达700左右,少的也有200——300。总之,我认为,识字学语对聋儿语言康复起着一定的作用。

六、参考文献:

〔1〕华爱华著《幼儿游戏理论》

〔2〕李梵编著《汉字的故事》

〔3〕周兢、等《聋儿早期康复教育》、〔4〕郑慧琦、胡兴宏《学校教育科研指导》

篇2:聋儿识字学语研究

山东省莒县特殊教育学校 张传霞

识字是学习文化的起点,是阅读写作的基础。识字的多少、快慢直接关系到聋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发展与提高。目前聋儿的语言障碍,是困扰聋校教育教学甚至能力培养的难题,聋生的学习、生活、工作更是离不开语言。实践证明,聋生语言信息的获得主要依靠阅读来实现。聋生只有具有一定的识字量才能比较顺利地进行阅读,写作,拓宽知识面,提高学习的能力。因此,识字教学成了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我在学前语训过程中,一边加强发音训练,一边进行识字教学,采用开放式教学方法,注重识字教学方法多样性,让聋生在愉悦中认识汉字,识字、语训相互促进,效果显著。我的具体做法是:

一、寓认于玩,在游戏中认识汉字。

教育心理学认为,保持和再现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有关的心理活动。因此我根据聋孩子年龄特点,用“趣”构建识字教学的组织形式,让聋儿在玩中,快乐地自觉不自觉地认识了汉字。教学过程中我自创了许多小游戏,如“翻牌游戏”看谁得到的卡片多;“走迷宫游戏”,认识卡片上的汉字就可以顺利走出来; 还有“听一听 跳一跳 读一读” 游戏,把地面上画上一个个圆圈,每个圆圈里放上一张字卡。聋儿先听老师敲鼓或其他乐器,也可以听老师说“跳”,跳到圆圈里,然后捡起卡片,读一读,老师给与纠正。说清楚了,再听,再跳,再读。这样,聋儿在游戏中得到了听说读认等多种训练,既促进了他们的语言发展,也培养了他们的识字兴趣。

二、开发资源,在生活中认识汉字。

生活中蕴涵着丰富的教育因素,聋儿的校内外生活是学校教育资源开发的重要领域。在识字教学中,老师要树立“大语文”观,加强认字与生活实际的整合,走出语训只教聋儿说话的局限,有针对性地将识字引向生活。聋儿在生活环境中,可以接触到很多汉字,引导聋儿平时留心观察,注意收集,随时随地进行识字训练。再就是平时聋儿吃零食的包装袋,在大街上看到的广告牌,衣服上的商标品牌名字,看电视时的字幕,都是很好的识字资源。要让聋儿养成随时随地认识汉字并且不会就问的习惯。同时加强家长培训,让家长也帮助聋儿养成这个习惯,家校协力进行语训与识字,这样聋儿认识汉字的速度自然会加快。然后再把识字融入生活中,聋儿们有了成就感,自然对识字乐此不疲,有时他们还把一些自己掌握的“字”拿出来,互相考一考,真是“乐在其中”!利用聋儿生活经验进行识字,事半功倍。

三、形体相近,在区别中认识汉字。

无论做什么事都要用心,记字当然也如此。我们要善于引导聋儿把观察到的字形通过大脑的加工与生活经验、已有知识联系起来,得出最好的记忆方法,储存在大脑中。这里要特别强调与生活经验的联系,经过这种联系,字就记得特别牢。有些形近字可以放在一起教学。像学“青蛙”这个词的时候,我就把“清水”“心情”“晴天”“眼睛”这几个词放在一起学,让聋儿学会对比观察,能自己区分形近字的细微差别。这样的方法小朋友会比较出“清”字是三点水,和水有关,清水。“情”字是竖心旁,和心情有关,心情。“晴”字日字旁,和太阳有关,晴天。“睛”字,和眼睛有关,眼睛。通过比较聋儿用部首分析法区分出这几个字的区别,这种学习方法适合已经掌握了一定数量的汉字的聋儿。

四、人人是老师,在交流中认识汉字。

一个人拥有一件快乐的事,把他告诉另一个人,这样世上就有两个人拥有了这件快乐的事,快乐在传递中延续。把这一平凡的道理应用于识字教学,你认识一个字,我认识一个字,两个人一交流,两个人就都认识了两个字。如果每天都这样交流,那么一个班级五、六个聋儿,每天一个聋儿就能多掌握五六个字。我尝试着这样做,让聋儿当一回老师,把自己认识的字词让家长写在卡片上,然后教给同学们。在教聋儿的过程,既巩固了汉字,又能得到语言训练。极大的提高了聋儿认识汉字的积极性。在学校时可以当同学的老师,在家里也可以当小弟、小妹、父母、爷爷、奶奶的老师。正好也增加了家长与孩子的交流时间。聋儿为师的快乐,成功的喜悦,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得到提升。这样识字教学中就多了一份快乐,多了一份进取,多了一份责任。

五、创造环境,在不自觉中认识汉字。

我注重教室文化的布置,力求给聋儿一个良好的识字环境,让聋儿在不自觉中就认识了汉字。如,在黑板前的下方,我拉上一根铁丝,上面夹上字卡。早上到校时,聋儿一进教室,就会向自己的父母炫耀认识的汉字,这样,聋儿不仅有了成就感,也及时地巩固所学的汉字。然后结合语训内容更换卡片。下课时,聋儿们都会在前面互相比比,看谁认识的的字多,努力记准记牢,以便明天向家长“炫耀”。积累一段时间,我就这些熟悉的卡片放在一个箱子里,课余时间让聋儿随意摆弄一番,他们有时也模仿老师组织一些小游戏,在玩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了所学的汉字。同时,我也要求家长在家里给孩子这样一个环境,把孩子认识的汉字贴在墙上,或者制成卡片,放在他随手就能拿到的地方。

六、背诵儿歌古诗,在指读中认识汉字。

在学前语训中,我教聋儿背诵了许多儿歌和古诗。聋儿先跟我学会了儿歌或者古诗,然后再让聋儿一边背诵一边指出来相应的字。这样时间长了,聋儿也会通过这种方式,认识很多汉字。如聋儿会背《一望二三里》后,我就让他们指着古诗一个一个的对应着念,不久,我发现聋儿在别处也认识了“烟、里、村”等字。这样就潜移默化的增加了聋儿的识字量。

七、分析字型,在形象分析中认识汉字。

这种方法适合大班的聋儿或者是低年级的聋儿。这个阶段的聋儿已经掌握了一定量常用汉字和一些偏旁部首,联系聋儿长于形象思维的特点,我用“趣”构建识字教学的组织形式,教给聋儿识字的方法。有些汉字用简单形象的语言解释出来,聋儿很感兴趣,也就很容易记住了汉字。如“捉”字,有个聋儿总是无法记住这个汉字,我就问聋儿:这个字是什么偏旁呀?聋儿答:提手旁。我又问:那“足”代表什么?聋儿答:“脚”。我接着说:你们看,提手旁一般与手有关,如,提、扫、等字。足代表脚,那么只有手脚并用,才能捉到你想捉的东西呀。这样聋儿一下子就记住了这个字。再如“泪”,单独认识这个字,聋儿很容易混淆,我就告诉他们:三点水代表水,目代表眼睛,眼睛里的水,就是“泪”。聋儿自然很容易地记住了这个字。

篇3:识字学语在听障儿童康复中的运用

一、直观教学法

适用于小班教学中,以学习名词、动词为主。利用实物使听障儿童的多种感官同时参与识字学语。第一步,认识字卡与实物,与动作相结合,让孩子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跟读,直到认读;第二步,进行听辩训练、听音找卡片、听音找实物,做到音、形、意相结合。注意对听障儿童用一些实物、动作进行提示。

二、游戏法教学

“玩”是幼儿的天性,让听障儿童在各种感兴趣的游戏活动中感知语言的存在以及语言交流的重要性,可以培养孩子学习语言的兴趣。在游戏中,听障儿童可以运用各种感官,通过眼睛看、鼻子闻、嘴巴尝、手触摸和有限的听觉功能来了解各种事物的特征,从而加快认字能力的提高。

1.在游戏中学习词语,如认识词语“搭积木”,先让听障儿童玩积木,问“这是什么”,告诉幼儿“这是积木”,聋儿跟读,再出示字卡进一步认识后,再搭积木示范,让聋儿跟着搭积木,演示“搭”这个动词,并出示“搭积木”。

2.选词游戏,先认读再给词语找到相应实物或图片。这样能保证听障儿童对所学词语在音、形、意三者统一的认识。

3.词语连贯游戏,先备有各种人物字卡和各种物品字卡,另配若干动词字卡,然后老师出示人物与物品的字卡,请听障儿童选择合适的字卡组成句子,如“老师”与“苹果”对应的字卡就是“吃”。这样,类似的连词造句有助于聋儿熟悉词语的搭配。

三、情景演示法

适用于中班以上的听障儿童,经过初期的康复,幼儿除了懂得“以物代物”“以人代人”的含义,还初步理解了“角色扮演”。听障儿童通过角色扮演,为学习简单的句子打下了一定的基础,注意演示的情景内不要太复杂,如,看图讲故事《宝宝找朋友》,请听障儿童扮演宝宝、熊猫、老虎、猫咪,让幼儿根据故事内容逐一理解与认识故事中的每个字,每句话的含义,并延伸到现实生活中。

四、个别化指导教学法

听障儿童由于听力残疾程度不同、听力补偿不同和进行语言康复的早晚不同,幼儿在语言学习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为此,教师不光应在教学中穿插语音、词语、语句训练外,还要利用每天的个训时间针对每位听障儿童的具体情况,实施个别识字学语辅导,把语言活动教学中所学的词语进行延伸,让识字学语得到进一步强化,使听障儿童在不同程度及不同层次上得到提高。对听力补偿好的幼儿,可消化理解所学的内容,加深语言表达能力,并能牢固地记住所学的字。而对听力补偿差的幼儿,个别辅导就显得特别需要。

同时,运用识字学语的教学方法也容易使我们走入误区,在教学中,教师如果没有很好地将词语与词义相结合,听障儿童对意义的理解就不充分,会使他们在表达上出现词不达意的现象。例如,听障儿童对“破了”一词的认识不够,会对任何事物的损坏都用“破了”来表达;还会使听障儿童对已掌握的词汇不能灵活运用,学习因果复句“因为……所以……”时孩子只会在教师的指导下用“因为……所以……”句式说话,自己表达时就不知道如何来说;也会使聋儿在阅读书稿时朗朗上口,一旦脱离书稿就不会表达的现象。

综上所述,经过长期的实践证明,在听障儿童语言康复训练中进行识字学语教学,不仅能加速听障儿童语言康复进程,而且能够帮助他们掌握词义、句式和积累词汇,而且日后其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这为听障儿童的沟通能力和融入主流社会奠定了基础。识字学语就是一种学前聋儿语言训练康复训练的良好方法。

参考文献

[1]程凯.听障儿童语言康复对策研究[D].山东大学,2007.

[2]陶烨.听障儿童学前语言康复训练个案分析[D].西北师范大学,2013.

[3]华爱华.幼儿游戏理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篇4:识字教学在聋儿康复训练中的意义

【关键词】聋校 语言教学 识字教学 性游戏 认读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2-0094-01

一、寓认于玩,在游戏中认识汉字。

教育心理学认为,保持和再现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有关的心理活动。因此我根据聋孩子年龄特点,用“趣”构建识字教学的组织形式,让聋儿在玩中,快乐地自觉不自觉地认识了汉字。教学过程中我自创了许多小游戏,如“翻牌游戏”看谁得到的卡片多;“走迷宫游戏”,认识卡片上的汉字就可以顺利走出来; 还有“听一听 跳一跳 读一读” 游戏,把地面上画上一个个圆圈,每个圆圈里放上一张字卡。聋儿先听老师敲鼓或其他乐器,也可以听老师说“跳”,跳到圆圈里,然后捡起卡片,读一读,老师给与纠正。说清楚了,再听,再跳,再读。这样,聋儿在游戏中得到了听说读认等多种训练,既促进了他们的语言发展,也培养了他们的识字兴趣。

二、开发资源,在生活中认识汉字。

生活中蕴涵着丰富的教育因素,聋儿的校内外生活是学校教育资源开发的重要领域。在识字教学中,老师要树立“大语文”观,加强认字与生活实际的整合,走出语训只教聋儿说话的局限,有针对性地将识字引向生活。聋儿在生活环境中,可以接触到很多汉字,引导聋儿平时留心观察,注意收集,随时随地进行识字训练。再就是平时聋儿吃零食的包装袋,在大街上看到的广告牌,衣服上的商标品牌名字,看电视时的字幕,都是很好的识字资源。要让聋儿养成随时随地认识汉字并且不会就问的习惯。同时加强家长培训,让家长也帮助聋儿养成这个习惯,家校协力进行语训与识字,这样聋儿认识汉字的速度自然会加快。然后再把识字融入生活中,聋儿们有了成就感,自然对识字乐此不疲,有时他们还把一些自己掌握的“字”拿出来,互相考一考,真是“乐在其中”!利用聋儿生活经验进行识字,事半功倍。

三、形体相近,在区别中认识汉字。

无论做什么事都要用心,记字当然也如此。我们要善于引导聋儿把观察到的字形通过大脑的加工与生活经验、已有知识联系起来,得出最好的记忆方法,储存在大脑中。这里要特别强调与生活经验的联系,经过这种联系,字就记得特别牢。有些形近字可以放在一起教学。像学“青蛙”这个词的时候,我就把“清水”“心情”“晴天”“眼睛”这几个词放在一起学,让聋儿学会对比观察,能自己区分形近字的细微差别。这样的方法小朋友会比较出“清”字是三点水,和水有关,清水。“情”字是竖心旁,和心情有关,心情。“晴”字日字旁,和太阳有关,晴天。“睛”字,和眼睛有关,眼睛。通过比较聋儿用部首分析法区分出这几个字的区别,这种学习方法适合已经掌握了一定数量的汉字的聋儿。

四、人人是老师,在交流中认识汉字。

一个人拥有一件快乐的事,把他告诉另一个人,这样世上就有两个人拥有了这件快乐的事,快乐在传递中延续。把这一平凡的道理应用于识字教学,你认识一个字,我认识一个字,两个人一交流,两个人就都认识了两个字。如果每天都这样交流,那么一个班级五、六个聋儿,每天一个聋儿就能多掌握五六个字。我尝试着这样做,让聋儿当一回老师,把自己认识的字词让家长写在卡片上,然后教给同学们。在教聋儿的过程,既巩固了汉字,又能得到语言训练。极大的提高了聋儿认识汉字的积极性。在学校时可以当同学的老师,在家里也可以当小弟、小妹、父母、爷爷、奶奶的老师。正好也增加了家长与孩子的交流时间。聋儿为师的快乐,成功的喜悦,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得到提升。这样识字教学中就多了一份快乐,多了一份进取,多了一份责任。

五、创造环境,在不自觉中认识汉字。

我注重教室文化的布置,力求给聋儿一个良好的识字环境,让聋儿在不自觉中就认识了汉字。如,在黑板前的下方,我拉上一根铁丝,上面夹上字卡。早上到校时,聋儿一进教室,就会向自己的父母炫耀认识的汉字,这样,聋儿不仅有了成就感,也及时地巩固所学的汉字。然后结合语训内容更换卡片。下课时,聋儿们都会在前面互相比比,看谁认识的的字多,努力记准记牢,以便明天向家长“炫耀”。积累一段时间,我就这些熟悉的卡片放在一个箱子里,课余时间让聋儿随意摆弄一番,他们有时也模仿老师组织一些小游戏,在玩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了所学的汉字。同时,我也要求家长在家里给孩子这样一个环境,把孩子认识的汉字贴在墙上,或者制成卡片,放在他随手就能拿到的地方。

六、背诵儿歌古诗,在指读中认识汉字。

在学前语训中,我教聋儿背诵了许多儿歌和古诗。聋儿先跟我学会了儿歌或者古诗,然后再让聋儿一边背诵一边指出来相应的字。这样时间长了,聋儿也会通过这种方式,认识很多汉字。如聋儿会背《一望二三里》后,我就让他们指着古诗一个一个的对应着念,不久,我发现聋儿在别处也认识了“烟、里、村”等字。这样就潜移默化的增加了聋儿的识字量。

七、分析字型,在形象分析中认识汉字。

这种方法适合大班的聋儿或者是低年级的聋儿。这个阶段的聋儿已经掌握了一定量常用汉字和一些偏旁部首,联系聋儿长于形象思维的特点,我用“趣”构建识字教学的组织形式,教给聋儿识字的方法。有些汉字用简单形象的语言解释出来,聋儿很感兴趣,也就很容易记住了汉字。如“捉”字,有个聋儿总是无法记住这个汉字,我就问聋儿:这个字是什么偏旁呀?聋儿答:提手旁。我又问:那“足”代表什么?聋儿答:“脚”。我接着说:你们看,提手旁一般与手有关,如,提、扫、等字。足代表脚,那么只有手脚并用,才能捉到你想捉的东西呀。这样聋儿一下子就记住了这个字。再如“泪”,单独认识这个字,聋儿很容易混淆,我就告诉他们:三点水代表水,目代表眼睛,眼睛里的水,就是“泪”。聋儿自然很容易地记住了这个字。

小小汉字,不仅蕴藏着无穷的奥妙,还能有效地提高语训效果,促进聋儿语言和思维的发展。所以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调动聋儿的求知欲和表现欲,使聋儿积极地快乐地参与识字教学,让单调重复的语言训练变得丰富多彩,趣味横生。在语训中识字要结合聋儿的年龄、思维特点和活动范围,鼓励聋儿多说多认多用,从而使枯燥的语言训练教学成为培养聋儿发现兴趣和热情探索的热土,让语训课堂充满趣味和快乐,也为聋儿走进普通学校和以后的自主阅读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上一篇:分腿腾越―――跳山羊下一篇:旅游英语常用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