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囧不正当竞争案例

2024-04-11

泰囧不正当竞争案例(精选4篇)

篇1:泰囧不正当竞争案例

泰囧的网络营销案例

最近最热的电影莫过于《泰囧》了,8天的时间里就突破了4.5亿的票房,并多次刷新了多项票房纪录,就如电影市场的一批黑马。那么这匹黑马是如何创造如此高的票房的呢?其爆红的背后又有着怎样的营销策略呢?今天就来谈谈《泰囧》中的营销卖点。1水军的力量不可忽

在豆瓣网上,《泰囧》的评分前一阵一直保持在8.9分,而随着这几天观看的人越来越多,分数也略有所下降。不难发现,这其中就是动用了水军的力量,不得不说在这里水军也将是自己推广的一把利器,特别是在电影评价之中最高的豆瓣之中,好的分数往往就代表了好的电影质量,如果在前期就建立起分数的优势,往往就会对票房产生至关重要的作用。利用水军去造势,在已经成为了各界公开的秘密了。这也是抓住了观众的心理,很多人看一部电影之前一般都会关注评价,在决定看不看,这样就需要依靠水军了。当然,关键还在于影片本身的质量。如果质量很烂,纵然有水军的支撑,但最终会成为大家会被大家唾弃。当然不可否认,前期推广,水军的作用确实是很有效的,至少勾起了很多人看影片的冲动。2微博掀起了口碑营销

看过电影之后,很多人都反映《泰囧》中笑点十足,让人完全是忍不住大笑一场。

在微博之中,随着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点,以及主角们的采访视频,泰国的异土风情也会慢慢的浮现在我们眼前。在微博上,《泰囧》也成为了大家议论的热点话题,微博上好不热闹!据说在微博上关于泰囧的消息就多大420万条,让微博用户无法不去关注到它。一部小成本电影却带来了如此多的欢乐,不得不说本身就是一种能力中,在微博之中,大家的疯狂传播,几乎都是推荐大家去观看的信息无处不在。

而其中几乎没有说泰囧不好看的,这样也为泰囧的票房得到了最有利的宣传,在这年代,口碑营销的尤为重要,为借助于微博这个快速传播媒体,短时间内就是一传十。然后推广,多做宣传,这种包括视频,相信每一个想看的人都会去看的,而且流传度也会不断的扩散开来。

3.2B青年欢乐多,泰囧营造真欢乐

今年有一句话叫做“2B青年欢乐多”,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吧,看到泰囧直接打出了2B青年,让我们都不禁怦然大笑,的确是这样,相信每一个人都有这样的时候。很多看完了1942之后,观众也特别期待有一部电影可以顺势改善沉重的影视气氛,于是乎,泰囧做到了,在之后用一部换了无比的电影让每一个人都感受到了快乐。

观众都喜欢快乐的东西,尤其是新年即将来临之际。现代人们的生活压力很大,如此搞笑的电影也可以让他们开怀大笑,舒缓心中的压力。

在营销的时候,我们也需要多去关注生活,而且适时的推出自己的产品,这样的营销方式才是恰到好处的,也是会满足更多的人的需求的。

营销应该是快乐的,是能让大家觉得是一种享受。欢乐是一种营销,更是一种策略,适时而出,更加的突出。

4.明星效应不容小觑

王铮、王宝强作为国产喜剧片的“王牌组合”,受到广大影迷的喜爱,二人在《人在囧途》中的精彩表现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在在电影前面,导演就不断范冰冰是压轴的。而打牌明星的加入,无疑让大家更想去观看这部电影。虽然在电影中总是在提及到范冰冰,但是很多人并没有料到范冰冰会出现,这就是导演的一种暗示,吸引你继续观看下去。

大牌压轴,如果你做营销,那么肯定是希望通过明星效应带来更多的用户,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品牌都会请大牌明星代言的缘故。因为这些明显本身就具有相当大的个人魅力,并拥有很多的粉丝,当他们出现的时候,就很容易吸引用户的关注。

5.多渠道营销成制胜法宝

在电影宣传上,泰囧充分利用了各个网络媒体,PPTV、PPS、优酷等视频网站上进行全面覆盖,线上进行大幅的造势。同时还结合了线上营销,不但上映前召开新闻发布会、庆功会、影迷见面会等活动,为影片造势,影片多位大牌主演也做客《快乐大本营》、《天天向上》等有名的收视率高的娱乐节目,在节目中反复推荐。影片的宣传海报也在各大影院突出展示,引人关注。看到线上线下泰囧都如此火爆,那些还没看过的关注自然是忍不住去电影院观看一番了。

线上线下有机结合起来,才能让所要推广的东西覆盖到更多的群体,让更多的人知道你的产品或是服务。现今很多企业开展网络营销后,就完全忽略了线下营销,这是十分错误的。不可否认,泰囧是一部不错的电影,而其中的营销之道更是值得我们去借鉴。营销就是如此,我们需要不断的去学习,去创新,去改变营销策略,才有可能将产品或是品牌传达给更多的目标群体。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info.asp?id=808

官网地址:

篇2:泰囧不正当竞争案例

1 互联网不正当竞争的典型案例

奇虎360和腾讯QQ的纠纷已经过去了近5年, 下面将对360和QQ大战事件进行回顾:2010年9月末, 360首先推出了隐私保护器, 称腾讯QQ能够窥探用户的隐私, 这种行为侵犯了用户的隐私权。紧接着, 腾讯QQ反应迅速, 立马做出反击, 指出360借助色情网站进行推广。360对此声称腾讯是对其进行“造谣、诽谤”并立即向有关部门报案。至10月中旬, 腾讯正式起诉360, 之后腾讯还联合金山、百度等一起抵制360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10月末, 360和腾讯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弹窗之战”, 之后360推出了扣扣保镖, 腾讯称其为“非法外挂”, 并宣称会追究其法律责任。之后腾讯宣布在安装360软件的电脑上, QQ软件将会停止运行, 直至纠纷解决。11月初, 在相关部门的协调与干预下, 360与QQ最后恢复兼容, 360将扣扣保镖召回, 腾讯向广大用户致歉。这场声势浩大的纷争最终告一段落。两者之间的不正当竞争案诉讼标的额巨大、当时双方均为企业巨头, 虽然事件最终得以解决, 但是在此过程中却给无辜的消费者带来诸多不便。

2 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分析

竞争法律制度分为反垄断法与反不正当竞争法两大部分的内容, 在这个事件中我们主要从反不正当竞争法角度进行研究。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指“经营者在市场交易中, 违反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原则以及公认的商业道德, 损害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扰乱社会经济利益的行为”。该法规定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具体有商业诽谤行为、搭售或附条件交易行为、滥用独占地位强制交易行为、滥用行政权力限制竞争行为等。奇虎360和腾讯QQ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也包含在其中。

2.1 360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1) 奇虎360对QQ进行商业诽谤, 称其侵犯用户隐私, 属于不正当竞争。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商业诽谤行为是“经营者捏造、散布虚伪事实, 损害竞争对手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行为。360宣称腾讯QQ侵犯用户隐私是捏造虚伪事实, 而且故意将这一虚伪事实在网络上向不特定第三人进行了传播, 这造成腾讯用户减少, 使其商誉受损。所以, 360宣称腾讯QQ侵犯用户隐私的行为属于商业诽谤行为, 是不正当竞争行为的一种, 构成了不正当竞争。

(2) 360推出扣扣保镖, 损害腾讯QQ的合法利益, 属于不正当竞争。《最高人民法院公报》指出:“具有竞争关系的市场主体损害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违反诚信原则和公认的商业道德的, 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的第二条原则性规定, 应当认定其构成不正当竞争”。扣扣保镖将QQ插件中的著作权人的权利管理信息去除, 将其改为扣扣保镖, 该行为侵犯了腾讯的软件著作权。此外, 360推出“扣扣保镖”, 这种行为也违反了企业应当遵守的商业道德及诚实信用原则。360的扣扣保镖不仅能够去除广告, 同时还可以关闭QQ宠物、QQ游戏、QQ秀等几乎所有的增值收入渠道, 这显然损害了QQ的合法利益。由此可知, 360针对腾讯采用的非法技术手段推出扣扣保镖的行为, 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

2.2 腾讯QQ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腾讯使QQ与360软件不兼容, 让QQ在装有360软件的电脑上停止运行, 迫使用户只能选择其中之一, 这种行为是强行给相关用户附加了一个不合理条件。《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经营者销售商品, 不得违背购买者的意愿搭售商品或者附加其他不合理的条件。”网络用户作为软件服务的消费者, 有自由选择商品和服务的权利, 即消费者完全有权利自由选择使用QQ软件或者360软件, 或者同时使用这两个软件。所以, 一方面, 腾讯让用户二选一违背了消费者的自愿原则。另一方面, 这种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对360的公平竞争进行了限制。所以, 腾讯的这一行为符合“附不合理条件交易”的构成要件, 应当被认定为不正当竞争行为。

3 不正当竞争产生的原因

3.1 处罚力度过轻, 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的代价低

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的法律责任是指由于行为人违反法律而应当承担的不利法律责任。相关主体的竞争行为只要符合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对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认定, 就属于不正当竞争, 因而必须承担相应的后果。《反不正当竞争法》同其它经济法律一样, 综合地运用民事、行政和刑事的法律责任来制裁不正当竞争行为人。

然而在法律实施过程中, 违反了《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行为人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与需要付出的违法成本是比较低的。在现有的司法实践中, 互联网领域的违规惩罚基本没有超过百万的。然而, 这些罚款与互联网企业的高收入相比, 对其基本上不构成震慑与约束。就如在本次事件中, 虽然360与腾讯QQ及其他企业之间的官司已经败诉了十几场, 但是360最终只需要付出相当低的违法代价, 其所要支付的赔偿金额只是在几千到几十万之间, 对于获利能力极强的互联网公司而言, 这点赔偿根本起不到震慑与约束作用。然而, 360与腾讯之间的纷争与诉讼, 吸引了全国媒体的关注, 也聚集了消费者的目光。因此, 360搜索的使用率大幅上升, 这相当于为360做了免费的广告, 360的收获远远超过了其所受的惩罚。然而, 对于胜诉的QQ而言, 其得到的赔偿却远远不能弥补不正当竞争对其造成的损失。所以低廉的违法成本并不能对市场主体形成足够的震慑力, 也才会有了如360这样的企业屡次违法, 在败诉且受到制裁之后, 依然采取一些不正当竞争行为。由此可见, 对于互联网行业中存在的一些不正当竞争, 当前的法律和处罚均不能起到有效的威慑和约束作用, 这种行为甚至在业内被其它企业纷纷效仿。

3.2 相关法律的缺失

《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列举了几类不正当竞争行为, 然而对于360推出“扣扣保镖”这种行为, 并没有与之相适应的具体的法律条文。因为没有明确的相关法规, 所以360才会采取一些法律没有明令禁止的不正当竞争的行为。尽管《反不正当竞争法》中没有明确具体的相关法律规定, 但是该法总则的第二条规定———“自愿、公平和诚实信用原则”可以被看作是一种“兜底条款”, 但是只有明确具体的法律规定才能对企业的不正当竞争行为进行有效的约束。法律要让企业自身明确其竞争行为是否合法, 而不是依靠企业对其中某项总则的解读。而且, 互联网产业的发展有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快、覆盖对象广泛等特点, 完全依赖司法手段难以对行业发展进行有效规范。

3.3 立法的滞后性

法律具有稳定性、权威性的特点, 然而互联网信息服务业发展迅速且容量大, 因此法律在互联网行业难以发挥有效且及时的规范作用。腾讯与360之间的纠纷事件是互联网行业反不正当竞争的典型案例, 该纠纷的解决主要依据《反不正当竞争法》。该法在1993年正式颁布实施, 距今已有约22年的时间。由于在法律制定时, 网络领域的问题还没有显现, 所以我国并没有网络主体行为规制的法律, 该法条文简单且相对落后, 所以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5-15条的具体规定和列举的一系列的市场主体不正当竞争的行为, 是我国目前认定网络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具体标准。然而这些简单且高度概括的法律条文已经无法满足高速发展的互联网行业复杂的经济环境。因而完善相关的经济法规, 规制网络不正当竞争行为, 促进网络良性竞争势在必行。立法滞后, 执法时无法可依, 让网络公司有机可乘钻法律的空子, 极大的扰乱了互联网行业的健康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

4《反不正当竞争法》的优点

该法的总则第二条规定:“经营者在市场交易中, 应当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 遵循公认的商业道德。”这条总则在多年后的今天, 对已经发生巨大改变的经济领域的企业行为, 仍然具有约束力。如在本次事件中, 360与QQ的很多竞争行为, 在该法的分则中并没有列举性规定, 在案件审理中正是根据总则中的这条规定, 对360的扣扣保镖等行为进行认定, 最终判定其行为构成不正当竞争。

虽然立法者在当时无法预见当今社会互联网经济的蓬勃发展, 没有做出关于该行业的具体的法律规定, 但这条基于道德与伦理角度的法律条文, 在今天仍然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在互联网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司法实践中, 有许多案件是根据总则的上述规定作出裁判的, 对法律中没有明确规定的行为进行认定与约束。这种高度概括的法律条款, 由于其涵盖范围广泛, 在一定程度上也弥补了立法的滞后性。

5 对策建议

5.1 完善相关立法

现有的法律相对于如今的经济环境而言太过简单, 我国并没有网络主体行为规制的法律, 现行法律已经无法有效规制快速发展的网络经济。传统的法律需要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 因而, 需要从源头上完善相关法律的结构, 提高互联网领域的公平竞争水平。同时要紧跟国际立法趋势, 借鉴国外的法律经验。

5.2 合理规制政策

互联网行业的发展变化十分迅速, 合理的政策比法律更为及时、有效, 成为了促进互联网服务业健康发展的现实治理途径。合理的规制政策一方面可以对企业的发展加以正确引导, 另一方面能够及时且有效地对互联网行业的企业进行约束。而且, 政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相对固定的法律存在的不足, 在“无法可依”时对企业的行为、管理提供规范。

5.3 加强执法力度

执法力度的薄弱会减轻法律应有的震慑力, 所以要加强执法力度, 严格执法, 公正执法。可以相应提高不正当竞争的赔偿额, 让触犯法律的主体承担应有的责任, 付出相应的代价;让受到损害的一方得到应有的赔偿。充分发挥法律的作用, 在法律的震慑与约束下, 减少企业的不正当竞争。

5.4 结合信息技术, 采用多样化管理手段

互联网行业具有开放性与特殊性, 因而单纯依靠立法、行政或是市场手段都难以有效的管理与促进其发展。因此, 政府要运用信息技术, 采用多样化的管理手段。技术上的落后使行政机关无法及时掌握互联网企业的行为动态, 因而必须引进相关的互联网技术人才, 以提高执法水平。此外, 互联网企业还可以相互联合, 共同组成行业协会, 制定行业规范, 这样可以利用互联网自身的技术优势对本行业进行监督和管理。能够及时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也能够根据互联网行业的发展现状及时作出调整, 弥补法律的不足。

5.5 企业增强社会责任感, 自律守法

企业作为经济活动的重要主体, 必须要懂法并严格遵守平等、公平、自愿和诚实信用的原则, 遵循市场秩序和行业规范, 进行公平竞争。而不是打擦边球, 进行恶性竞争。恶性竞争只会损害声誉, 失去消费者的信赖。因而, 企业要增强社会责任感, 尊重用户, 保护消费者的利益, 公平竞争。在提供互联网服务的质量方面进行竞争, 积极创新, 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提高客户粘性。

5.6 消费者提高维权意识

企业间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毫无疑问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如本案例中腾讯使QQ和360两种软件不兼容, 迫使用户选择两者之一, 这损害了消费者自由选择商品的权利, 在一定程度上与“自愿原则”是相违背的;同时这也给用户带来极大的不便。消费者需要提高维权意识, 学会运用法律武器, 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在一定程度上对企业的不正当竞争行为进行监督和遏制。

6 总结

互联网行业不正当竞争事件层出不穷, 根本上是因为法律方面存在一些缺陷。这种不正当竞争行为破坏了互联网行业健康有序的市场环境, 不仅给其它竞争者造成损害, 也损害了无辜的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总之, 促进互联网行业的健康发展, 一方面需要完善相关立法, 尤其是完善经济法关于网络方面的立法, 对互联网行业的不正当竞争行为进行界定;并加强执法与监督。另一方面, 竞争者应该遵循公认的商业道德和现行的法律规定, 尊重消费者的权益, 公平竞争, 共同维护互联网健康良好的发展环境。

参考文献

[1]2012年第35次中国互联网网络发展统计报告——网民规模与结构[EB/OL].http://hy.cebnet.com.cn/20150204/101130800.htm, 2015-02-04.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法[Z].1993-9-2.

[3]杨雷.腾讯与360不正当竞争问题的法律分析[J].科技信息, 2011, (21) :403-404.

[4]郝慧丽.规制网络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法律对策[J].经济视野, 2011.

[5]庚婧, 万劲波.促进互联网信息服务业健康发展的政策思考[J].社会观察, 2014, 10 (33) .

篇3:泰囧不正当竞争案例

第二部分 权利的行使

(二)不正当竞争

诚实信用一般原则 【反不正当竞争法2.1】

经营者在市场交易中,应当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遵守公认的商业道德。

173. 在“LV”商标侵权纠纷案中【(2004)沪二中民五(知)初字第242号】,上海二中院认为,上海楼盘户外广告中一半蹲模特图像,模特手中拎一“LV”提包的图案,虽然并非广告商品的商标、名称或装潢,但仍然违反平等公平诚实信用原则,构成不正当竞争行为。

174. 在“携程”案中【(2007)民三终字第2 号】,最高人民法院认为,不论经营者是否属于违反有关行政许可法律、法规而从事非法经营行为,只有因该经营者的行为同时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并给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时,才涉及该经营者应否承担不正当竞争的民事责任问题。

企业名称对企业名称【反不正当竞争法5.3;反法司法解释 6.1;权利冲突司法解释2】

反不正当竞争法 5.3:经营者不得采用下列不正当手段从事市场交易,损害竞争对手:(三)擅自使用他人的企业名称或者姓名,引人误认为是他人的商品;

反法司法解释 6.1:企业登记主管机关依法登记注册的企业名称,以及在中国境内进行商业使用的外国(地区)企业名称,应当认定为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五条第(三)项规定的“企业名称”。具有一定的市场知名度、为相关公众所知悉的企业名称中的字号,可以认定为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五条第(三)项规定的“企业名称”。

权利冲突司法解释2:原告以他人企业名称与其在先的企业名称相同或者近似,足以使相关公众对其商品的来源产生混淆,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五条第(三)项的规定为由提起诉讼,符合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八条规定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

175. 在“振泰”商标侵权纠纷案中【(2004)苏民三终字第059 号】(6CTMR 243),江苏高院认为,振泰公司诉同心公司商标侵权,因双方均为注册商标,应通过行政程序解决,不是民事诉讼审理范围。同心公司与振泰公司属同一地区、同行业,注册与振泰公司相同企业字号的行为,侵犯了振泰公司在先注册的企业名称权,构成不正当竞争。

176. 在“大众”商标侵权及不正当竞争纠纷案中【(2007)长中民三初字第0074 号】(8 CTMR 242),长沙中院认为,被告将原告商标“大众”突出使用在其生产的发动机油商品及宣传资料和网页上,构成商标侵权,误导相关公众,攀附原告市场地位,属于不正当竞争。

177. 在“山起”企业名称案【(2008)民申字第758 号】中,最高人民法院认为,对于具有一定市场知名度、为相关公众所熟知并已实际具有商号作用的企业或者企业名称的简称,可以视为企业名称,并可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五条第(三)项的规定获得保护。

178. 在“条形码”不正当竞争纠纷案中【(2004)闽民终字第283 号】,福建高院认为,天龙冒用华能条形码视为侵犯企业名称权。

姓名对姓名 【反不正当竞争法5.3;反法司法解释6.2 】

反不正当竞争法 5.3:经营者不得采用下列不正当手段从事市场交易,损害竞争对手:(三)擅自使用他人的企业名称或者姓名,引人误认为是他人的商品;

反法司法解释 6.2:在商品经营中使用的自然人的姓名,应当认定为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五条第(三)项规定的“姓名”。具有一定的市场知名度、为相关公众所知悉的自然人的笔名、艺名等,可以认定为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五条第(三)项规定的“姓名”。

179. 在“王跃文”不正当竞争纠纷案中【( 2004) 长中民三初字221 号】(5 CTMR 192),长沙中院认为,王跃文因其先前的创作行为而享有声誉,其姓名具有商业标识的作用,被告后在其作品上使用“王跃文”作为作者,是对其作品做引人误解的宣传,使消费者产生混淆,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

180. 在“吴良材”企业字号纠纷案中【(2002)沪高民三(知)终字第74号】(2 CTMR 240),上海高院认为,自“吴良材”被用作企业字号后,她具有了双重属性。被告在长期使用中,“吴良材”已脱离吴良材个人而成为企业名称乃至企业整体的一部分。一般情况下,企业名称权随着企业整体的转让而转让,除非转让双方对此有特别的约定。四原告个人不享有企业字号权。

虚假宣传【反不正当竞争法9】

经营者不得利用广告或者其他方法,对商品的质量、制作成分、性能、用途、生产者、有效期限、产地等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

广告的经营者不得在明知或者应知的情况下,代理、设计、制作、发布虚假广告。

181. 在“8 分钟”不正当竞争纠纷案中【(1999)知终字第13 号】,最高法院认为,118 构成虚假宣传。

182. 在“蓝月亮”不正当竞争纠纷案中【(2001)粤高法终字第57 号】,广东高院认为,广告中使用的瓶型是蓝月亮牌衣领净独特外观,容易贬低竞争对手。

183. 在“南海岸鳗钙”不正当竞争纠纷案中【(2002)民三终字第1 号】,最高法院认为,构成商业诋毁、虚假宣传。

184. 在“杰士邦”不正当竞争纠纷案中【(2002)-中民初字第4266 号】,北京一中院认为,杰士邦虚假标注其产品由英国杰士邦(国际)有限公司生产, 客观上会误导消费者错误地认为杰士邦拥有很长的历史和很高的市场地位,这种误导性的虚假宣传使杰士邦获得了不应该获得的市场份额。

185. 在“携程”不正当竞争纠纷案中【(2007)民三终字第4 号】,最高法院认为,在前述黄金假日公司与携程公司不正当竞争判决上诉案中,最高人民法院还认为,应承担民事责任的虚假宣传行为需具备经营者之间具有竞争关系、有关宣传内容足以造成相关公众误解、对经营者造成了直接损害这三个基本条件;其中对于引人误解和直接损害的后果问题不能简单地以相关公众可能产生的与原告无关的误导性后果来代替原告对自身受到损害的证明责任。

诋毁商业信誉【反不正当竞争法14】

经营者不得捏造、散布虚伪事实,损害竞争对手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

186. 在“南海岸鳗钙”不正当竞争纠纷案中【(2002)民三终字第1 号】,最高法院认为,构成诋毁诋毁商业信誉。

187. 在“ 王”鸡蛋商业诋毁案【(2009)民申字第508 号】中,最高人民法院认为,反不正当竞争法调整的商业诋毁行为并不要求行为人必须直接指明诋毁的具体对象的名称,但商业诋毁指向的对象应当是可辩别的;反不正当竞争法没有对商业诋毁的语言作出限制,诋毁语言并不一定要求有感情色彩。

(三)救济

停止使用

188. 在“星群”不正当竞争案【(2008)民申字第982 号】中,最高人民法院认为,恶意使用他人具有一定市场知名度、为相关公众所知悉的企业名称中的字号,因处于同一地域而极易导致相关公众误认,不停止使用则不足以防止市场混淆后果的,人民法院可以直接判决该经营者承担停止使用其企业名称的民事责任。

赔偿【商标法L.56】

侵犯商标专用权的赔偿数额,为侵权人在侵权期间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或者被侵权人在被侵权期间因被侵权所受到的损失,包括被侵权人为制止侵权行为所支付的合理开支。

前款所称侵权人因侵权所得利益,或者被侵权人因被侵权所受损失难以确定的,由人民法院根据侵权行为的情节判决给予五十万元以下的赔偿。

销售不知道是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能证明该商品是自己合法取得的并说明提供者的,不承担赔偿责任。

189. 在“敌杀死”商标侵权纠纷案中【(1999)知终字第11 号】,最高法院认为,回函确认立即通知后还继续使用具有明显故意,应该加重赔偿责任。

190. 在“嘉裕长城”商标侵权纠纷案中【(2005)民三终字第5 号】(7CTMR 247),最高法院认为,因被控侵权商品单位利润无法查明,法院根据原告提供的注册商标商品单位利润与被控侵权商品销售数量的乘积计算,认定被告侵权获利10 614 090 元。

191. 在“雅马哈”商标侵权纠纷案中【(2006)民三终字第1 号】(2 CTMR 412),最高法院认为,原告选择被告侵权获利为计算赔偿标准具有法律依据。计算方法是以双方所认可的审计报告中的成本、销售量等相关数据,参照当地同类产品市场平均价计算侵权产品的销售价格,扣减现有证据能够计算的经营成本,非法获利为8 300 440.43 元。

192. 在“蓝色风暴”商标侵权纠纷案中【(2007)浙民三终字第74 号】,浙江高院认为,判赔300 万元。

193. 在“G2000”商标侵权纠纷案中【(2006)杭民三初字第131 号】,杭州中院认为,法院根据案件中的证据以及赵华的主张,分别使用3 种方法对被告的销售获利进行推算,上述3 种计算方式得出的侵权获利数额都远远超过了原告赵华要求的人民币2000 万元赔偿数额,因此,确定被告纵横公司赔偿原告赵华人民币2000 万元。

194. 在“傲时”商标侵权案中【(1999)知终字第6 号】,最高法院认为,赔偿应该细分。

195. 在“红河红”商标侵权纠纷案中【(2008)民提字第52 号】(10CTMR),最高法院认为,侵犯未实际投入商业使用的注册商标,侵权人应该承担停止侵权的民事责任并赔偿权利人制止侵权的合理支出,但可以不判决承担赔偿损失的民事责任。

196. 在华纪平与斯博汀公司等“手提箱”专利侵权案【(2007)民三终字第3号】中,最高法院认为,在侵权产品销售数量可以确定的情况下,根据专利产品或者侵权产品的利润率,即可以计算出被侵权人的损失或者侵权人获得的利益,并以此来确定赔偿额;在有关产品的利润率难以准确计算时,人民法院可以酌定一个合理的利润率来计算;在确定知识产权侵权损害赔偿额时,可以考虑当事人的主观过错程度确定相应的赔偿责任,尤其是在需要酌定具体计算标准的情况下,应当考虑当事人的主观过错程度。

197. 在 “手提箱”专利侵权案中【(2007)民三终字第3 号】,最高法院认为,权利人为调查、制止侵权行为所支付的各种开支,只要是合理的,都可以纳入赔偿范围;这种合理开支并非必须要有票据一一予以证实,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案件具体情况,在有票据证明的合理开支数额的基础上,考虑其他确实可能发生的支出因素,在原告主张的合理开支赔偿数额内,综合确定合理开支赔偿额。

诉讼费分担

198. 在 “手提箱”专利侵权案中【(2007)民三终字第3 号】,最高法院认为,在侵权案件中,案件受理费的分担不仅要考虑原告的诉讼请求额得到支持的比例,更要考虑原告主张的侵权行为本身是否成立,同时还可以考虑原告的其他诉讼请求得到支持的程度以及当事人各自行使诉权的具体情况如有无明显过错等因素,不能仅按照原告请求额与判决支持额之间的比例确定。

(四)商标侵权抗辩

正当使用 【商标法实施条例49】

注册商标中含有的本商品的通用名称、图形、型号,或者直接表示商品的质量、主要原料、功能、用途、重量、数量及其他特点,或者含有地名,注册商标专用权人无权禁止他人正当使用。

199. 在“片仔癀”商标侵权案【(2009)民申字第1310 号】中,最高人民法院认为,当注册商标具有描述性时,其他生产者出于说明或客观描述商品特点的目的,以善意方式在必要的范围内予以标注,不会导致相关公众将其视为商标而发生来源混淆的,构成正当使用;判断是否属于善意和必要,可以参考商业惯例等因素。

200. 在“敌杀死”商标侵权纠纷案中【(1999)知终字第11 号】,最高法院认为,未采取措施存在疏于管理的情况,但在没有撤销前仍然受商标法保护。

201. 在“雪花”商标行政诉讼案中【(2004)高行终字第303 号】(5 CTMR 336),北京高院认为,原告系“雪花”商标注册人,被诉行政行为并未直接确认“雪花”文字为面粉的通用名,其答复并无不当。

202. 在“挖坑、保皇”系列商标案中【2008)民三他字第12 号】,最高法院认为,“挖坑、保皇”系扑克游戏通用名称,商标专用权人无权禁止他人正当使用,被告使用该名称不易引起相关公众的误认混淆。对于在一定地域内的相关公众中约定俗成的扑克游戏名称,如果当事人不是将其作为区分商品或者服务来源的商标使用,只是将其用作反映该类游戏内容、特点等的游戏名称,可以认定为正当使用。

204. 在“金州”商标侵权纠纷案中【(2004)辽民四知终字第176 号】,辽宁高院认为, “金州牌”商标中含有金州地名,权利人未能经商标使用金州二字产生特定含义,不能禁止他人正当使用。

205. 在“百家湖”商标侵权纠纷案中【(2004)苏民三再终字第001 号】(5 CTMR 305),江苏高院认为,原告“百家湖”与地名“百家湖”相同,其权利应受到一定的限制。

206. 在“汤沟”商标侵权纠纷案中【(2006)苏民三终字第0094 号】(7CTMR 347),江苏高院认为,商标权人将地名汤沟作为商标注册,无权禁止他人在相同或近似商品上正当使用,商标权人未使用商标,“汤沟”地名知名度高于“汤沟”商标。被告在产品包装上使用“珍汤”商标,与原告商标区别显著。被告对“汤沟”的使用属于对固有权利的正当使用,不会造成混淆或误认。

207. 在“茅山”商标侵权纠纷案中【(2004)苏民三终字第3 号】,江苏高院认为,“茅山”为地名,被告在自制卤菜中使用“茅山”二字,以表示产品产地的来源,该卤菜在当地有一定名气,享有在先权利。“茅山”后被注册为商标,在后注册的商标权人无权禁止他人正当使用在先权利,侵权不构成。

208. 在“BIOFRESH”商标侵权纠纷案中【(2008)沪高民三(知)终字第61号】(9 CTMR 329),上海高院认为,被告博西华公司为描述被控侵权商品的功能使用“Biofresh” 字样,与他人注册商标“BIOFRESH”相似,被告使用的方式、部位、目的、后果等均不会引起相关公众对商品的来源产生混淆或误认,不构成侵权。

209. 在“DP”商标不侵权诉讼案中【(2008)甬鄞民一初字第2691 号】(9 CTMR 336),宁波鄞州区法院认为,“DP”是一种服装面料抗皱整理技术的通用缩写,注册商标专用权人无权禁止他人正当使用。

210. 在“宅急送”商标侵权纠纷案中【(2003)朝民初字第22372 号】(3 CTMR 350),北京朝阳区法院认为,原告注册的“绿色猴子图形加文字”组合商标中放弃了“宅急送”文字的专用权,被告注册了“必胜宅急送”文字商标同样放弃了“宅急送”专用权。“宅急送”三字在快运行业已经丧失显著性而成为通用名,不会使相关公众产生误认。

211. 在“金华火腿”商标侵权案中【(2003)沪二中民五(知)初字第239号】(6 CTMR 323),上海二中院认为,原告注册商标专用权保护范围的核心是“金华火腿”。被告永康火腿厂标注“金华火腿”的目的是表明原产地域产品,不构成对原告商标专用权的侵害。

212. 在“法律人”商标侵权纠纷案中【(2005)海民初字第17769 号】,北京海淀区法院认为,被告对于“法律人”三字本意的使用,并不是商标意义上的使用,属于正当合理的使用。同时,由于原告及其合作伙伴尚未出版过相关的书籍,在图书市场上没有形成相应的影响力和读者群,被告对于“法律人”三字的使用不是出于误导公众的考虑,也没有使得读者产生误认的结果。

214. 在“薰衣草”商标侵权纠纷案中【(2007)高民终字第968 号】(8CTMR 299),北京高院认为,被控侵权商品包装上的显著位置标示有醒目的“心相印”商标,而“薰衣草”三字明显小于该商标,因薰衣草可作为香料用于纸巾的制造,该使用属于正当使用,不会产生混淆或误认。

215. 在“避风塘”商标侵权纠纷案中【(2003)沪高民三(知)终字第49号】(2 CTMR 386)根据“避风塘”的来历,是在长时期、不断发展的经营活动中,逐步成为一类特色风味菜肴和饮食经营方式的名称。“避风塘”一词并非由原告首先使用在餐饮业的经营中,原告不能排斥其他经营者使用该文字。但最高院认为可以对抗。

216. 在“For Volvo”商标侵权纠纷案中【(2005)浦民三(知)初字第40号】,上海浦东区法院认为,被告突出使用“For Volvo”,文字含义不清,容易让人误解,不属合理使用。

217. 在“TOFEL”商标侵权纠纷案中【( 2003)高民终字第1393 号】(5 CTMR 278),北京高院认为, “ETS”对“TOFEL”文字享有商标专用权。新东方在由其发行的TOFEL 考试试题出版物封面上及听力磁带上在醒目的位置使用与注册商标相同的“TOFEL”字样,属于为说明和叙述有关资料而作的使用,不构成侵权。

218. 在“狗不理”商标侵权纠纷案中【(2008)民三监字第10-1 号裁定】,最高法院认为,判断使用他人注册商标行为是否构成正当使用时,应当充分考虑和尊重相关历史因素,对使用行为作出必要和适当的限制。被告在菜谱上使用不侵权。

219. 在 “白市驿及图”商标侵权纠纷案中【(2005)渝高法民终字第90号】,被告在其商品上“驿”字去掉,使用“白市风味板鸭”只是将“白市驿风味板鸭”进行了拙劣缩减,不改变搭便车之主观意图。虽然“白市驿”是地名,但被告不在白市驿地区,不属合理使用。

220. 在“彼得兔”商标侵权纠纷案中【(2004)一中行初字第231号,(2005)高行终字第85号,(2004)高民终字第675 号,(2003)一中民初字第6356号(6 CTMR)】(6 CTMR 336),北京高院认为,“彼得兔”作品的著作权已经进入公有领域,任何人可自由使用。商标权人将“兔子小跑图”注册为商标,不能限制他人对公有作品的合理正当使用。被告在出版的《彼得免的故事》上使用与注册商标相近似的图形,属于合理正当使用,但在其他童话书上重复、多次使用,已起到商标标识作用,有产生混淆或误认的可能。

在先商标抗辩【商标法9】

申请注册的商标,应当有显著特征,便于识别,并不得与他人在先取得的合法权利相冲突。商标注册人有权标明“注册商标”或者注册标记。

221. 在“康乐磁”商标侵权纠纷案中【(1994)高经知终字第17 号】,北京高院认为,被告并未注明在先使用,且在先使用不能抗辩。

222. 在“扭扭”商标侵权纠纷案中【(2000)知终字第1 号】,最高法院认为,在先使用不能抗辩。

223. 在“老槽坊”商标侵权纠纷案中【(2001)民三终字第9 号】,最高法院认为,在先使用不能抗辩。

224. 在“万达”商标侵权纠纷案中【(1999)知终字第8 号】,最高法院认为,两家共同创造了特有名称,可以共同使用。

225. 在“张小泉”商标侵权纠纷案中【(2004)沪高民三(知)终字第27号】(6 CTMR 267),上海高院认为,原告的张小泉注册商标与被告的张小泉企业名称权均依法取得,均受法律保护。权利冲突有历史原因,应根据公平、诚实信用原则处理。被告的字号早于原告注册商标,不构成商标侵权和不正当竞争,属于合理使用,但被告不得再扩展使用。

226. 在“诸葛亮”商标侵权纠纷案中【(2007)民三监字第37-号】,最高法院认为,“诸葛酿”是知名商品特有名称使用在先,“诸葛亮”注册前已有一定的知名,虽然读音、文字近似,但不会造成混淆。

227. 在“荣华月饼”商标侵权纠纷案中【(2007)粤高法民三终字第412号】,由于“荣华月饼”的优良品质和香港荣华公司对该产品长期、持续、大量的宣传和销售,使得市场一般公众已将“荣华月饼”与香港荣华公司联系在一起,故应当认定为知名商品的特有名称。尽管余国华在澳门注册了与香港荣华公司“花好月圆”图形商标相似的商标,但仅限在澳门地区使用,无权授权他人在中国内地使用。

228. 在“好帮手”商标侵权纠纷案中【(2003)沪二中民五(知)终字第9号】,上海二中院认为,爱特福公司在蓝迪公司注册“好帮手”商标之前就已经开始使用“84 好帮手”名称。 “好帮手”注册商标还没有达到驰名的程度,因而不能禁止爱特福公司在他们生产的知名商品上继续使用“84 好帮手”的名称。

商标注册抗辩【冲突司法解释1.2】

原告以他人使用在核定商品上的注册商标与其在先的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为由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一条第(三)项的规定,告知原告向有关行政主管机关申请解决。但原告以他人超出核定商品的范围或者以改变显著特征、拆分、组合等方式使用的注册商标,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为由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

229. 在“玉兔”商标侵权案中【(2003)苏民三终字第008 号】(4 CTMR 232),江苏高院认为,商标权人在使用商标时,明显突出强化某些字形的排列,淡化其他字形的标识作用,使相关公众产生混淆,对产品来源产生误认,商标权人将构成权利滥用,侵犯他人商标权。

230. 在“金鳄”商标侵权及行政诉讼案中【(2007)高民终字第1243 号】,北京高院认为,“金鳄”商标所有人在使用商标时,明显突出强化某部分,淡化其他部分的标识作用,与他人的注册商标构成近似,构成商标侵权。

231. 在“中农”商标侵权案中【(2004)海民初字第8212 号】(5 CTMR286),北京海淀区法院认为,原、被告注册商标近似,但核准商品类别不属于同一类。被告不规范使用注册商标,超出核准商品的合理使用范围,其商品类别与原告注册商标核准范围构成类似商品,是侵权行为。

232. 在“浪登”商标侵权纠纷案中【(2007)穗中法民三初字第309 号】,广州中院认为,在拉链上使用注册在皮具制品的商标是对其注册商标的合理使用,不属于法院受理范围。

篇4:泰囧不正当竞争案例

2008年9月, 某市进行供暖管道改造, 将集中供暖改为单户供暖。该市8号小区308号楼20户居民, 在供暖公司进行外部管道改造时, 从当地供暖器材交易市场采购新式彩钢暖气片, 欲在供暖公司进行室内暖气管道改造时将家里的老式生铁式暖气片全部换掉。10月3日, 该小区供暖管道全部改造完毕, 10月20日, 进行预供热, 检验改造效果。11月13日, 在进行最后一次调试时, 现场人员发现这20户居民所用暖气片不是从供暖公司指定商店购买的, 遂对该20户居民暖气管道予以关闭, 停止供暖, 并告诉他们, 不购买供暖公司指定的暖气片, 将停止供暖。该20户居民觉得非常不可理解, 与供暖公司进行交涉, 无果后向当地工商局进行投诉。工商局接到投诉后, 进行了细致调查, 证据表明该20名居民反映情况属实, 市供暖公司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六条关于“公用企业限制竞争行为的若干规定》, 并作出对该市供暖公司处以五万元罚款, 对未在供暖公司指定商店购买暖气片而被中断供暖的居民恢复供暖。

市供暖公司接到工商局处罚通知后不服, 于2009年1月4日向辖地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称根据该市政府2008年10号令《城市供暖改造实施方案》对此次供暖改造中暖气片使用有明确规定, 即暖气片质量必须经销售地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指定检测中心进行检测, 经检测合格, 在销售地城市人民政府主管部门指定的经销单位的监督下方可销售。根据此条规定, 市供暖公司认为该市的暖气交易市场销售的暖气片未经市供暖公司检测, 也不在该供暖公司指定的商店进行销售, 属于非法销售。市供暖公司还在其诉讼请求中指出指定暖气购买商店, 是对质量严格控制的需要, 是对用户负责的行为。

针对供暖公司的说法, 并没有得到大家的认同, 20名居民认为, 消费者购买商品时, 有进行自由选择的权利, 市供暖公司凭借其垄断地位指定购买商店, 规定消费者必须从该指定商店购买暖气片是一种强买强卖行为。对于市供暖公司所说未经他们检测的暖气片即非法销售, 居民们指出, 他们所购买的暖气片是国内驰名商标, 均是经相关部门认可的产品, 不但是行业内大品牌, 而且比指定商店购买的暖气片便宜三四百元。暖气交易市场管理部门也认为, 市供暖公司指定暖气片购买商店的行为, 严重违反市场公平竞争的原则, 对其他的暖气器材经销商而言, 指定暖气购买商店, 等于把这其他所有的经销商都排除在该市的暖气器材供应行列之外, 人为制造出行业的垄断, 破坏了市场经济秩序。而针对未经他们检测的暖气片为非法销售的理由, 供暖器材交易市场表示, 曾向供暖公司的检测点申请检测其所销售的各类暖气片, 但被市供暖公司拒绝。供暖器材交易市场指出, 市供暖公司这种指定商店购买的做法, 使供暖器材交易的交易量下降明显, 损失惨重。

审理结果

辖地人民法院经过调查, 认定上述情况属实, 并查明市供暖公司在供暖管道改造前下发通知规定:“本市居民, 更换暖气片, 必须到指定商店购买, 否则将于更换暖气片下一年停止供应暖气”, 并曾在当地电视台连续播放了“市供暖公司指定销售的暖气片经过严格检验, 安全有保证, 质量一流, 用户应到指定商店购买暖气片, 否则不予供应暖气”的广告, 但由于有人反映, 在播放一周后停播。

人民法院认为, 市供暖公司的做法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六条的规定, 违反国家工商总局《关于禁止公用企业限制竞争行为的若干规定》, 其行为已构成不正当竞争行为, 法院认定市工商局对市供暖公司作出的处罚决定, 适用法律法规正确, 符合法定权限和法定程序, 作出驳回市供暖公司诉讼请求, 维持原处罚决定的判决。

一审判决后, 市供暖公司不服, 在法定上诉期限内向二审法院提起诉讼, 要求撤销一审判决。二审法院经过审理调查后, 于2009年3月5日作出终审判决:一审认定事实清楚, 适用法律法规正确, 符合法定程序, 驳回上诉, 维持原判。

法理分析

本案中, 市供暖公司行为, 是一种比较典型的限制交易的不正当竞争行为。限制交易行为, 是指拥有市场独占地位的公用企业或其他依法具有独占地位的经营者, 以排挤其他经营者的公平竞争、获取垄断利润为目的, 利用其市场独占地位, 限定消费者必须购买其指定经营者的商品的不正当竞争行为。这种不正当竞争行为, 通常被一些公用企业或是垄断性行业巨头使用, 通过指定一家或是二三家经营者, 对进入该市场的经营者与产品进行限制, 既破坏了市场正常、公平的竞争秩序, 也给消费者增加了消费负担。由于这些公用企业关系着千万家普通民众基本的生活消费需求, 所以往往会引起巨大的负面效应, 为广大民众所不齿。本案中市供暖公司行为最终被裁定为限制交易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市供暖公司的行为符合限制交易行为的认定要件。首先, 它符合限制交易的主体条件, 即是公用企业或者其他依法具有独占地位的经营者。很显然, 市供暖公司作为全市唯一提供供暖服务的企业, 满足的是公众冬季取暖的要求, 属于政府规定的暖气供应企业, 无论是企业性质还是国家法律的规定, 都表明了市供暖公司的公用企业性质, 从而符合限制交易的主体资格。其次, 市供暖公司的行为符合限制交易的客观构成要件, 即限定用户、消费者购买使用其指定的经营者商品的行为, 根据条文解释, 本条的商品也包括服务。本案中, 市供暖公司以其他经营者销售的暖气片未经其检测为由, 规定居民必须在其指定的商店购买暖气片, 否则将不给予供暖。这种强制规定被写进了供暖管道改造的用户供暖改造合同中, 所有的这一切行为, 都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关于限制交易行为的客观构成要件。再次, 用户从供暖公司指定商店购买暖气片的成本要高出在供暖交易器材交易市场购买暖气片高出三四百元, 而如果不从指定商让购买, 不给予供暖, 这在市供暖公司的广告中有详细规定。市公司在事后拒绝为供暖器材交易市场进行暖气片检测, 使供暖器材交易市场暖气片销售大受影响, 损失惨重。市供暖公司的这些行为明确了供暖公司指定商店, 限制竞争的意图, 符合限制交易行为的主观构成要件。

2.市供暖公司的行为, 违反了我国有关法律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六条明文规定:公用企业或者其他依法具有独占地位的经营者, 不得限定他人购买其指定的经营者的商品, 以排挤其他经营者的公平竞争。国家工商总局发布的《关于禁止公用企业限制竞争行为的若干规定》中也明确规定:公用企业应当遵守国家法律的规定, 不得利用其自身的优势地位妨碍其他经营者的公平竞争, 也不得侵害消费者的权益;公用企业不得限定用户和消费者只能购买和使用其附带提供的相关商品, 而不得购买和使用其他经营者提供的符合技术标准要求的同类产品;不得限定用户和消费者只能购买和使用其指定的经营者生产或者经销的商品, 而不得购买和使用其他经营者提供的符合技术标准要求的同类商品;不得强制用户和消费者购买其提供的不必要的商品及配件;不得以检测商品质量、性能等为借口, 阻碍用户和消费者购买使用其他经营者提供的符合技术标准要求的其他商品。本案中, 市供暖公司限定消费者只能购买其指定的经营者销售的暖气片, 而不准用户从暖气器材交易市场购买优质暖气产品, 明显与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与工商总局的规定不符, 是一种明显的违法行为。

3.市供暖公司指定购买暖气片, 否则不给予供暖的行为, 扰乱了经济市场的秩序, 对其他合法经营者的合法权益造成了侵害, 也破坏了市场的公平竞争原则, 对于市场的繁荣与发展形成巨大威胁。市供暖公司的行为, 可以说是一种明显的限制交易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我国正努力建设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以完全的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体制来取代过去的那种计划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突出的是自由公平的竞争,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 运用的是市场的手段而非行政力量, 实现自由的竞争, 坚持优胜劣汰, 从而达到合理配置社会资源, 提高社会生产力的目的。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 所有的竞争, 都必须是合法的竞争、正当的竞争、公平的竞争, 是有利于的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竞争, 而不是以侵害其他经营者合法权益为手段的不合法的、不正当的或是不公平的竞争。市供暖公司凭借其市场独占地位, 以停止供应暖气为要挟, 指定用户必须购买其指定商店销售的暖气片, 限制用户购买其他合法经营者销售的符合国家技术标准的同类商品甚至是驰名商品, 是一种明显的限制交易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破坏了我国市场经济有关市场竞争的公平原则, 对供暖器材交易市场等合法经营的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造成了侵害, 并扰乱了该市的供暖器材市场的秩序, 这也正是限制交易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法律特征的明显体现。

该市工商局认定市供暖公司的行为构成限制交易的不正当竞争, 并作出相应的行政处罚, 是有其法律依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十三条对限制交易这一种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法律责任作了明确规定:“公用企业或者其他依法具有独占地位的经营者, 限定他人购买其指定的经营者的商品, 以排挤其他经营者的公平竞争的, 省级或设区的市的监督检查部门应当责令停止违法行为, 可以根据情况处以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由此可见, 该市工商局对供暖公司的五万元罚款的行政处罚决定, 适用法律法规正确, 符合法定权限和法定程序。

市供暖公司的行为明显违反法律法规, 该市人民法院驳回其行政诉讼请求, 维持市工商局的处罚决定, 而上一级人民法院驳回其上诉, 维持原判, 都说明了这一行为的违法性。两级法院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和工商总局《关于禁止公用企业限制竞争行为的若干规定》作出的判决, 无疑都是正确的。

上一篇:2010年商学院会计学专业本科双学位下一篇:Czuoja山西会计从业 财经法规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