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常规管理思考与实践

2024-05-02

班级常规管理思考与实践(精选11篇)

篇1:班级常规管理思考与实践

班级常规管理思考与实践

一、我眼中的班级常规管理

1、简单的事情重复做。

班级常规管理就是日复一日地做一些平凡而细小的事,诸如:出勤、纪律、卫生、学习、吃饭、睡觉等。具有事情小、头绪多、见效慢的特点。魏书生有一段话:人生在世,节,好过,年,好过,平常日子不好过。过个节日,演台大戏,喊阵口号,掀个高潮,很容易调动人的激情,但是,节日过完了,大幕拉上了,口号消失了,高潮平息了,平凡的岗位还得一年一年地过,平淡的事情还得一件一件做。最难的就是在平凡的岗位上,过平常的日子,做平淡事情,仍然能高高兴兴、快快乐乐。这让我想起某穷苦人家的春节对联:年好过月好过日子难过,天有门地有门赊借无门。横批:卡死老子。

我认为,班级常规管理的终极目的就是在班级规矩的形成过程中、在细小而繁杂的日常事务处理中让学生逐渐养成终身受用的好习惯的。因此,很多事情不是讲几次就能规范的,不是开一个主题班会就见效的,而是要天天坚持、样样落实,成功就是简单的事情重复做。

2、多思考,有所为,有所不为。

现在普遍的情况是,班主任被定为“全能战士”和“办事员”,既要管学生,又要管家长,还要管科任老师;既要管学生校内纪律,还要管学生校外表现,还要管学生家庭教育;除了班级纪律管理、思想教育,还要具体督促检查甚至辅导学生各科学习„„真可谓“班主任工作是个筐,什么内容都要往里面装”,不但什么都要管而且都要管好。如果平均使力,面面俱到,被动应付,疲于奔命,结果是什么也管不好,工作价值无从体现。因此,一定要分清事情的轻重缓急,不能纯粹的水来便开沟,而应主动地出击,不断创新管理方法与措施。

比如:午休时间的处理。通常的做法是规定一个时间全部到教室,上一届曾经一名学生要求在家做作业、休息,并不影响她的学习;现在的班级上期曾因中午的纪律难管、抄作业现象严重,调整为住校生在教室做作业、休息,走读生通过书面告知家长作息时间且签字同意后在家。这样既解放了自我又给学生了更宽松的环境。如果我们一味跟踪,把所有的责任都往自己肩上扛,连学生中午在家休息、学习都不放心,谈何对学生的尊重。

3、所有规矩都要力求有一个可操作的执行标准。

大家都知道,世界上最大的零售巨头沃尔玛提倡微笑服务,老总视察时发现“微笑服务”没落到实处,于是叫来了服务员准备批评他。服务员说:我刚才微笑了啊,1你怎么能批评我呢?老总没有批评他,而是思考如何让微笑可以衡量。后来对此作出了具体要求,所有新员工必须这样宣誓:我保证:对三米之内的顾客露出笑脸(露出上八颗牙),直视顾客的双眼,热情与顾客打招呼。

我们的班级管理也存在着班规无法落实的情况,原因之一就是很多班规没有具体可操作的执行标准。就如《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有很多规定,没有与学生利害关系相联系,缺乏相应的处罚与奖励措施,中学生违反了又会怎样呢?所以只能是一纸空文。在我们的常规管理进程中,一定要力争班规的可操作、可量化。比如我对学生迟到的处理,通常会精确到多少分钟,一周累计有多少次;处罚也是有差异的,如迟到抄作息时间1遍/分钟、跳绳50个/分钟等。

4、梨无主,吾心要有主。

元朝许衡逃难途中,同行的人争先恐后地去摘路边的梨来解渴,只有许衡一人,端正坐在树下而不动,大家觉得很奇怪,有人便问许衡说:“你怎么不去摘梨来吃呢?”许衡回答说:“那梨树不是我的,我怎么可以随便去摘来吃呢?”那人说:“现在时局这么乱,大家都各自逃难,这棵梨树,恐怕早已没有主人了,何必介意呢?”许衡说:“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

常规管理过程中,一定要让学生坚守我们的规矩,想好了再说,说了就要算,定了就要干。决不能因为外界环境有变而在执行上随意打折扣,这让我想起了上期4月29日学校响应上级号召开展的“一小时阳光体育运动”,清楚地记得,发到班主任手头的通知要求很高,我班在教室就已按要求商定了口号、明确了要求。结果领导讲话一结束,学生跑步乱成一团,策划者的意思是电视台记者来了再整齐吧,最后记者没来,怎么结束的就可想而知了。但是,我班一直是按既定方案坚持到最后的,并有总结。为什么?就是为了让学生明确计划了就得执行。

5、选对人比培养人更重要。

每个班主任都希望能最大化地实现班级自治,这就需要根据班级实际设置岗位,我认为纪律委员这个岗位必须是对班主任绝对忠诚且有正义感的学生。所带06初纪律委员陈庚,虽然成绩并不优秀,但仍没影响到他在同学们当中的威信,都被他的公正无私与执著而感动,并且还能就班级纪律管理提出一些有价值的建议,如《自习课纪律为什么越来越差》;现在所带班级班长,上期为纪律委员,本期已是班长分管纪律。也非常负责任,比如上期4月9日,两个小时的周前会刚刚结束,我回到办公室便有班干部拿着一叠抄写的作息时间表交给我,说晚上收视课上课时,部分同学在教室外面不愿进来,纪律委员将门关上并记下了迟到者的名字,招来了少数人的不理解,气坏了纪律委员。他为了维护纪律的严肃性,自己抄起了作息时间表,这一举动让很多同学感动,大家自发地帮忙以安慰他。所以我选择的管纪律的干部通常对班上自习课的纪律比我的要求还高,群众满意度也比较高,因为每次民主选举都会有很高的得票。

现在比较流行的是魏书生的“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让每一位学生都来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即实行班务承包责任制。特别是现行的班团干部一定要承担具体的事务,不能只是个名誉干部。根据班上的实际情况,很多具体事务直接落实到人,这也主要在于发现人才,用人之长。如我班的财务部长、公物主管、音响控制等。

6、剑胆琴心出奇招

这主要是针对问题学生的管理而说的,千万要少有情绪,多用智慧,胆大心细。如对重点人员坚持观察,如行迹可疑要突击搜查,这种办法往往会搞得学生措手不及。例如①蒋、郑二人月考时回家悄悄拿现金1000余元,被及时发现;②张中午上课时慌慌张张跑向教室,袖口内藏一手机,通过手机发现上课不听讲却发短信;③两女生深夜翻墙外出被捉手机短信见真相。所以我对这类学生向来是让证据说话,依规定处理。较少婆婆妈妈,往往是用软软的话来表达硬硬的原则。再如三学生逃课5天,让学生家长自己逐级办理处分表。

二、班级常规管理的实践探索

1、值日带班制度

班上每天一名值日班主任,这是学生轮流担任的。其操作仍分小组进行,小组有多少人就承包多少天。组长安排轮次,值日班主任一天的服务内容基本如下:记录好出勤情况,每节下课擦黑板、整理讲台并向该堂科任老师收集对学生的评价,维护好教室的清洁卫生并督查当天的扫除,写好班级日记第二天早上挂到指定地点。每周末定期对课堂上学生违纪的次数统计,并根据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或相应惩戒。

2、学生基本情况表

采集本班每一个学生的详细信息装订成册,会给日常工作提供很多便利,通常这是我接任一个新班做的第一件事。基本情况表包括以下内容:姓名、出生年月、家庭住址、原就读学校,父母年龄、文化程度、工作单位等,总之,有了这些信息,稍做归类整理,学生的情况就一目了然了,特别是刚开始还不熟悉需要什么统计的时候会省很多事。

3、小组合作竞争制度

根据学生成绩及表现将班内学生分成人数均等、成绩相当的若干小组,通常每组6—8人,设组长一名。座位相对邻近,即使座位轮换都是按小组移动,小组内的组次由组长安排,要求小组团结互助、争取共同进步。每月有常规管理评比,根据《班级操行奖惩条例》累计出小组成员总得分评出等级;每期末会根据月平均得分及期末考试成绩综合评出等级;每期还会组织几次有针对性的小组竞赛。因为实力相当,评比指标多元,所以小组间你追我赶、小组内互信互助。

4、学习成绩跟踪督导卡

学生的学习成绩始终是学校老师、家长最为关注的、看得见的、摸得着的指标。特别是进入初三,经常进行考试排名,各科老师重点是盯在自己的学科上的,班主任引导学生终合分析非常重要。通常我会设计一个“学习成绩跟踪督导卡”,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每次考试各科的分数及排名,另一部分便是年级排名的升降变化统计图。每次考完过后要结合数据找准突破口和补救措施,自定下次的目标。针对部分学生因为成天疲于奔命,往往“只顾埋头拉车,而不抬头看路”,不会合理安排时间,办事效率不高的现象。每次月考成绩出来后,我们还会展开形式多样的学生交流,比老师居高临下的说教效果明显得多。

5、班主任信箱

为了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班级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我曾在班上设立了班主任信箱以搭建师生沟通的平台。收到的信件通常有心理求助类、检举揭发类、意见建议类。我都会通过各种形式给予帮助、解答。对心理求助的同学,我通常也会以书面的形式给他回信;对检举揭发类,我通常会不动声色,欲擒故纵;

6、学生行为习惯干预记录

从管理的角度说,这主要针对班上“大法不犯,小事不断”的学生采取的一种“零存整取”的形式,重在施加心理压力,因为此类人主要是管不住自己。其记录分为时间、地点、事实、干预措施等项目。从学生的成长角度说,这是便于存在不良习惯的学生在每一次违纪登记时可做一个自我回顾,便于时时矫正。另外,如果家长来校时可做一个有据可查的具体汇报。

有人说,没有通过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一种虚弱的教育、脆弱的教育,不负责任的教育。

7、家校沟通

班主任要做好引领,让家庭与学校互动。如班主任向学生介绍学校任课老师的情况、班级管理的一些思想、学校的美好前景等并布置学生利有周末回家介绍给家长;利有中期考试设计一个较全面的汇报表和家长进行书面沟通;学校有什么管理上的变化(包括作息时间变化、放学因事学生不能及时回家等)一定要主动及时告知家长。

篇2:班级常规管理思考与实践

摘要:班级是学校工作的基本单位,班级日常管理是班主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这项工作做好了,对全班学生的教育教学工作影响极大。班级日常管理有自己的客观规律,同时又千变万化。班主任不应满足于按常规办事,而应发挥工作中的独创性,以顺应改革开放的新形势,创造出更多的班级日常管理的新办法,新措施。

关键字:班级常规管理 新措施

班级是学校开展教育活动,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基本单位。班主任通过组织和领导班集体,通过协调任课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来实现对全班学生的教育教学工作。班级日常管理是班主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这项工作做好了,对全班学生的教育教学工作影响极大。赫尔巴特说:“如果不坚强而温和地抓住管理的缰绳,任何功课的教育都是不可能的。”这话道出了班级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班级日常管理有自己的客观规律,同时又千变万化。班主任不应满足于按常规办事,而应发挥工作中的独创性,以顺应改革开放的新形势,创造出更多的班级日常管理的新办法,新措施。工作以来,我一直担任班主任,在工作中我积极地思考,如何才能做好班主任工作,并把自己的一些想法付诸实施。下面就班级管理工作的心得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以情感教育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滋润学生的心田,感

化学生的心灵。

作为教育过程重要组成环节的班级管理是班主任和学生“心理需要”相互印照的过程,是师生“心理交流”的过程。教师对学生怀有真诚的感情,尊重学生,关心、体贴学生,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自觉愉快地接受教师的教诲。因此,整个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我始终身体力行,要求学生做到的事情自己首先做到,用自己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言行一致、光明磊落的品质,对工作认真负责、精益求精的态度去感染学生;同时公正的对待每一个学生,无论品学兼优,还是品学均差,从不偏信偏爱。

二、制定切实可行的班规法典,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为此,我指导学生依托《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校有关规章制度,制定了一整套科学系统的、全面可行的《班级公约》,从班级管理目标、活动、评价、反馈等方面实现了班级事务的组织、管理、教育和控制功能的动态体例,使班级工作做到有章可循,避免了班级工作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三、积极倡导民主化的班级管理模式。

1.学生自由交流讨论班级制度。班主任虽是班级全面实施教育的组织者协调者。学生更是班级制度的参与者,如果所订制度得不到学生的认可,这样的制度是起不了应有的作用的。所以说,班主

任在制定制度时,首先根据本班实际,草拟方案,再由班干部出初稿,最后在班会上讨论通过。这样的制度有群众基础,也才有它生命的空间。比如上文提到的《班级公约》就是通过这样的方式形成的制度。

2.对违纪学生的处理尽量人性化批评处罚。我们面对的是全体学生而不是面向少数学生,这就决定了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不仅仅是做到培优,更主要的是要把违纪学生(主要是后进生)摆在重要的位臵。对每一个班级来说,违纪学生是不可避免的,这里所说的违纪学生,不分学习成绩好坏,更重要的是指品行上,把违纪学生转化工作做好了,以保证你的优等生会更突出,你的中等生会更多加入到优等生行列,那么如何做好转化后进生的工作呢?首先,班主任要对违纪学生充满信心,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让师生的心靠得很近。我通常在批评违纪学生时搭着学生的肩膀(尤其在教室的走廊上),这样照顾了学生的面子,学生易于接受老师的批评,至少学生不会与老师犯冲。最后,在空间距离上接近他们,转化他们。转化违纪学生的功夫不仅在课堂上,更多的功夫要花在课外。课堂上,教师站在台上,居高临下,师生之间的距离拉大,形成一道无形的心理防线,办公室里,教师坐着学生站着,师生间的不平等性明显拉大,我多选择在校园小路处,坐在路边与他们交谈、批评他们,这样学生会感到老师在尊重他们。当然,最让老师头痛的是违

纪学生表现的反复性,在心理上要预期准备,对这样学生要不断去“磨”。

3.不轻易打电话请学生家长到学校来。我认为,不到万不得已,急需与家长取得联系,一般不要请家长到学校来。主要原因有两个:

① 小孩犯错误,家长心里本来就火,再加上上班请假,来到学校容易冲动,请来了,实际上是跟自己添麻烦。

② 对问题比较多的学生以后就没有“杀手锏”了。有的家长,当面对着老师陪着笑脸,一出校门就骂街。这样的家长,在家里,当着孩子的面会说老师没有水平,骂老师,护自己的孩子。这些话,让学生听了,会产生非常严重的负效应。学生在家挨了打骂,会造成什么后果呢?学生会恨老师。当一个学生在恨一个老师时,老师对他的教育已经不起作用了。这样老师,累得要死,所教的学生,越教越难教,越教越烦心。

四、做好桥梁纽带作用

1.处理好学生与任课教师之间的关系,维护教师在课堂上的绝对权威。一些学生自由散漫,自以为是,没大没小,不把老师放在眼里,在课堂上违纪了被老师发现,却不承认,还与任课教师在课堂上对着干,这样老师就无法正常上课了,这对老师以后的上课会产生非常大的负面影响。这时班主任必须出面来维护教师的权威,原则是:老师在课堂是绝对对的,有意见课下再讨论。

2.协调好学生与家长之间的关系。

我们学校学生家长大多数本身素质就不高,缺少正确的教育方法,再加上长辈们的溺爱,家庭教育严重的缺失,这导致学生在家唯我独尊,父母无法管孩子,进一步导致学校更无法教育学生,因此帮助家长有效的教育学生,协调好学生与家长之间的关系,是非常有利于老师教育学生的。

3.协调好学生之间的互助友爱的关系,创建和谐班级。作为一个班主任,必须珍惜学生之间的友情,还要在班会上,或者其它的场合,真心实意地向学生反反复复地表明自己的观点。如果你发现几个学生很要好,可以分别、也可以一起把他们找来谈话,鼓励他们把友谊发展下去。然后分别指出他们的长处和不足,要求他们学习对方的长处,克服自己不足。最后,希望他们互相帮助,互相勉励,用友谊来支持自己完成艰苦的学业。对学生的个别谈话,只有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才愿意听,教育才有一定的效果。

五、做好学生学习的引路人与监督人。

班主任的工作重点和中心任务,是整顿班级纪律,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这一任务的完成必须由班主任下决心,动真格,采取各种方法,并且要长期坚持,具体操作如下:

1. 正确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能否成功地启发学生的学习自觉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班主任能否带好班的关键。我认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应从学生心理出发:

首先,老师对他好一点,让他为感激老师而学习。其次,要求家长关心孩子的学习。(学习计划表)。

再次,老师多给高分,不要吝啬表扬。表扬和批评的目的都是一样的,在班主任工作中,为什么不多用表扬而少用批评呢?好话总是容易被人听进去的。可以假设老师在一个乱糟糟地课堂上课,为了整肃课堂纪律,老师可以采取两种方法。前一种是训斥不守纪律的学生。后一种是表扬在这种情况下还能遵守纪律、认真学习的学生,特别是成绩差还能遵守纪律、认真听课的学生。我敢说,后者产生的效果好于前者。

2.时时留心“树立榜样,鼓励竞争”

适时地树立学习的榜样,对于优良班风的形成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榜样一经树立便成了大家学习、竞争和赶超的对象。在榜样的带动下,大家竞争意识觉醒,学习兴趣剧增,钻研深入,效率提高,这就是榜样作用的体现。没有竞争机制,集体便没有活力,个人便没有危机感,更没有创造的火花闪耀。要打破这种相对平衡的状态,创造出一种充满活力的竞争局面,就必须鼓励竞争,用竞争激发学生高昂的斗志,发掘学生巨大的潜能。

做一个合格的班主任不难,但要做一个优秀的班主任却是极其

不易的。以上是我的一些粗浅的认识,我知道我还有很多不足,但我更知道:“勤能补拙,用心就能做好。”

参考文献:

1.王海燕:《论班级管理的误区及其对策》,《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2 年9月

2.张艳红:善用激励方法 搞好班级管理——浅谈班级管理艺术[J];景德镇高专学报;2004年02期

3.方琳:班级管理中全面培养学生素质[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4.姚文忠:《自主教育与班主任工作》,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篇3:班级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一、做好班级管理的前提工作

1. 了解学生的个人背景和家庭背景。

临夏河州中学是由临夏师范转型过来的完全高中, 还不到两年, 学生的中考成绩普遍很低, 学习基础差, 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不好。学生的家庭也比较特殊, 一部分学生的家长长期在外打工, 一部分学生来自单亲家庭。而学生和家长的目标都是考大学, 这种现状让人不知所措。可是终究他们是有理想的。笔者以此为契机, 激励他们好学上进, 将来能够自力更生。

2. 观察学生的追求倾向。

农村的孩子也有些娇生惯养, 好吃好穿好玩, 很早就学会了享受生活。笔者发现班上的学生整体上很朴实, 夏天时, 大多数女生都穿自家做的布鞋。因此, 只要有机会, 笔者就充分肯定这种风气。这样就减少了不必要的经济负担带给他们的心理压力, 让学生将更多的精力用到学习上。

3. 分析学生的个性特征。

新课改提倡教育要以人为本, 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个性品质。我们学校的高中生除了学习不好, 身上表现出的个性特征与一般的高中生一样:敏感、任性、爱面子, 但他们身上也有一些可贵的品质:心直口快, 要强。一次, 一个女生上课迟到了, 我批评了两句, 另一个女生在周记里指出我的不对。还有一次, 一个男生没有完成布置的作业, 我就狠狠地批了他几句, 没想到这事在班上反响很大, 好多学生在周记里说我“太严”、“动不动就骂”、“怕我”等之类的话。刚开始我有些不理解学生, 后来看了他们在周记中对自身特征的分析, 了解了他们这代人的特征后, 我改变了对待学生的态度, 学生却越来越自觉了。

二、实施有效的管理策略

根据学生整体上呈现出来的这些特征, 围绕教育“以人为本”的宗旨, 笔者在班级管理工作方面, 实施了以下一些管理策略。

1. 成立学习小组, 实施互助教育。

学习是一个开放性的过程, 为了加强班级的凝聚力, 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气氛, 我根据学生的建议把全班分成6个学习小组, 把不同能力的学生均衡分到各小组中, 由各小组长组织、督促完成学习任务和其他工作, 专门挑选自律能力差的学生担任小组长。

2. 召开德育教育主题班会, 实施自我教育。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提出了“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的著名论断, 并明确指出:“教育这个概念, 在广义上就是对集体的教育和对个人的教育的统一;而在对个人的教育中, 自我教育是起主导作用的方法之一。”他还说, 只有学会进行自我教育, 才可成为一个真正的人。自我教育“其根本特点是人对知识文化继承吸收的自控性和自授性”, 高中生已接受了九年的学校教育, 此时自我教育能力逐步趋于形成。所以, 加强自我教育, 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创新的能力, 成为班主任的工作之一。因此, 笔者结合学校德育活动课的要求, 积极召开德育教育主题班会。这种形式可以让学生自己体会, 相互交流, 相互影响, 达成共识, 避免了班主任更多的说教而引起学生的反感,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觉性, 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

3. 关注个体的思想心理动态, 因材施教。

一般情况下, 老师都很重视教学上的因材施教, 而培养人方面因材施教的例子很少。笔者认为, 要管理好一个班级, 对学生进行思想、心理上的因材施教特别重要。笔者特别重视学生写周记, 在学生周记里, 有的提出恋爱的问题, 请我在这方面给他们一些指导;有的为班里的事情出谋划策。一个学习成绩差、自卑, 但上进心强的学生在周记中写道:“我很努力, 但是基础太差了, 跟不上。”我这样写评语:“慢慢来, 这要有一个过程, 我相信经过努力, 你会取得好成绩的。”

4. 结合语文教学, 陶冶学生情操, 实施审美教育。

篇4:学校常规管理精细化的实践与思考

结合我校对常规管理精细化的实践,我谈点个人的看法。

第一,要实施学校常规管理精细化,全校上下必须达成共识,认识到实施常规管理精细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同时各部门责任人还要认识到自己所肩负的重担。

第二,学校要成立精细化管理的组织,全面落实常规管理精细化的要求,制定出学校精细化管理的各项措施。我校具体的做法是:学生日常行为养成管理由政教处负责,由分管副校长、政教主任、班主任组织开展工作;教学常规的精细化管理由教导处负责,由教导主任、教研组长组织开展工作;总务处负责学校的美化、绿化、亮化的精细化管理;校园文化建设、班级文明评比由校党支部、团委、学生会负责,由学校党支部书记、团委书记牵头开展工作;教导处、教研组、年级组负责学校教科研、校本培训的管理。此外,通过实行学校领导轮流值周、领导包级、包部门、包班、教师值周制,层层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使学校的各项工作事事有人管,事事有人干,从而形成了一支“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团队。

第三,学校要结合本校实际制定一系列精细化管理的制度,教师要制定自己精细化教学的措施,学生要确立自己精细化学习的目标,从而让学校精细化管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在日常的管理中,做到每一个步骤精心,每一个环节精细,每一项工作出精品。

第四,学校要抓实过程管理,将质量关贯穿于整个工作的始终。为此我校制订了教学常规抽查、周查、月查和多元评价制度。要求教师严格执行教学精细化管理常规,做到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课后辅导、达标测评“六认真”,课后要有教学反思,测后要有试卷分析。从而保证了教学工作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教学质量也大幅提升。

第五,学校要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考核激励机制。校委会要精细督查,逐级考核,并对督导结果进行书面通报,以便表扬先进,激励后进。对存在问题的部门和个人采用复查的形式,在力求公开、公正的前提下将督查结果与年终考核,绩效工资挂钩。

第六,在实施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忽视教师自我发展的需要和学生自我管理的需要。过度的精细化管理,从教师的角度来看,教师往往会为了在考核中得高分,做事情之前先想到各种规定,各种已定下来的条条框框,这样教师就成了流水线上按照规范操作忙碌的工人。长期下去,教师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就会削弱。从学生的角度来看,过度精细化管理,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可能被忽视,参与意识可能受到压抑,他们只能按照规定做,不敢越雷池半步,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个性,或者说个性被压抑。那么他们的创造性也会大打折扣。因此在严格管理的前提下,学校还要重视人的发展需要,尽可能多地给教师和学生以时间和空间的自由,对于创造性的做法和建议要积极采纳,不要让精细化管理成为管理人员工作方法简单粗暴的保护伞,不要让精细化管理成为学校管理图懒省事的理由,更不要让精细化管理成为师生对立、师校对立的导因。

第七,在学校精细化管理过程中,学校领导还要不断强化“管理就是服务”的意识,要用良好的服务态度、服务水平、服务质量保证精细化管理的顺利实施。管理者不能高高在上,要关心人、理解人、尊重人。唯有如此,才能有效地领导和管理学校。所以,在精细化管理中,学校领导必须确立“以人为本,强化服务,注重情感,民主治校”的人本化管理思想。

篇5:夯实教学常规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狮龙小学:胡进

一、针对狮龙辅导区的实际情况,我个人认为实实在在的抓教学常规管理就是抓特色,由于学期采用集体备课教案,备课方面;主要在二次备课上下功夫,让教师更多的时间放在整堂课的教学设计上,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运用上,要教师结合自身的实际,学生的基础,认真构思好个性化的教案,真正达到领悟课标,吃透教材、大纲的目的,课前做好精心的准备;

盯紧课堂,是确保正常教学秩序的关键所在,也是整个教学常规的重中之重。要形成常规制度,经常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针对作业批改;结合狮龙实际,严格要求教师充分利用好上班期间时间,认真完成当天的各项常规任务,尽量不出现把今天的事情拖到明天完成的现象。

对于学困生的辅导,教导处建立专门的表册,要求教师针对本科学生的实际情况建立学困生名单,认真拟定好学困生辅导计划及措施,力求落到实处。

针对每单元的检测情况及时上报教导处,检、析登、评按要求及时完成,务求实效,教学反思突出“实”字

二、狠抓教学“六认真”检查与人文管理并举,两者相互依存、和谐统一,力求教学常规管理制度深入人心。首先认真拟定好狮龙辅导区教学常规管理制度,让教学常规工作有章可循,坚决打破“大锅饭”制度。尽量在绩效考核中体现公平,检查过程中“严”字当头,一方面是落实制度,二是保护教师目的出发。“水很柔和”却常使人溺水身亡,“火很凶猛”人不轻易靠近,故很少受伤。检查过程中首先要求校长以身作则,起示范带头作用,对于检查出现的问题,及时找教师交换,落实整改,思想工作还是要搞,从中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晓之以理,本着惩前毖后,通过耐心工作,基本上都能接受从中也深深感受到教师们都希望自己的学校发展好,都想把教学成绩提高,他们不怕管理制度严格,就怕不公平,公正,正所谓不患严而患不公的道理就在于此吧。通过这样的人文管理,当然人文管理不能让人钻了制度的空子,还要严格的管理,才能和谐统一。

三、以教研、师培工作,促进教学手段、方法的更新,以提高教学成绩。

1、规划、落实好教师外出培训,首先结合教师自身各方面的情况,来安排适合教师个人自身的培训就整体而言,近一年来辅导区就有20人接受了教育技术培训,绝大多数教师通过教育技术考试取得了合格证;辅导区教师基本上都参加了教材教法的培训考试,新课程标准考试科目已经有8人全部合格,其次,要组织好市级以上的二次培训,为他们提供一个平台,把外面最前沿的教育理念带给所有的教师们,并要做好笔记,建立专题归档。

2、结合中心校相关文件精神首先要实实在在利用好本校科教论坛这一主阵地,贯彻好相关的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及时处理好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其次,开展好“送课下村小”教学教研工作,在辅导区中选出优秀的教师组成“授课团”到每个村小进行示范课。确定帮扶、指导的教师,授课团成员根据自身丰富的、经过实践的、上升到理论高度的经验总结分别到每个学校进行专题讲座,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其次,以青优课竞赛的形式来锻炼、提升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辅导区内各校经过选拔,确立参赛教师(年龄在40岁以下)。对于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提高工作,学校负责人要亲自抓,要指导好,经过教师们的精心准备在5.19号得“青优课”竞赛中所展示的优质课各有所长、风格各异、精彩纷呈、教师们在课堂上表现出的先进的教学理念,高雅的人文素养,扎实的基本功,充分体现人性化特点,给我们的评委组留下深刻的印象,通过本次青优课竞赛涌现出像蔡敏等一些年轻的很具有潜力的优秀教师。我们也从中得到了深刻的反思:那就是我们如何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如何去追求一种“简约而有效地课堂”真正的去下功夫。

3、以课题研究为抓手,以研究促教改。首先要确定好各个学校的教研组长人选,各校的负责人要亲自抓,要充分发挥好一个引领者作用,而不是拿着鞭子赶着教师在后面走的被动的管理者,对于我们研究的8个微型课题,让教师们首先从思想上认识到:课题研究不在大小,也不再有多华丽,而在于“真”和“实”能和教师实际精密结合,能切实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本学期我们有8个微型课题结题,当然,课题的研究我们要更多向龙山片老大哥靠拢。

老师们,各位同仁,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教学工作亦如此,教研工作亦如此,最后期末的教学成绩更是如此,我们不期许我们的学生个个天生丽质,不期许我们的教学成绩一夜暴富,当我们拿着粉笔站在讲台上时,面对参差不齐的学生,多一份坦然,少一分埋怨,心中充满爱心,做好每件小事,那你就向着你的目标迈进了一大步。

篇6:班级动态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2、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自主管理的积极性。集体主义思想深入人心,班集体观念、主人翁意识明显增强,班级合力形成。过去跳一跳可摘的“桃子”只有一个,怕争第一,甘居中游,不要挨批评就行,实现动态管理后每个班级只要做好工作,达到一定要求都可以同时获得这个“桃子”,出现了班主任、班级全体同学齐心协力摘“桃子”的新局面。一旦班级被扣了分,全班认真总结经验,寻求对策,争取下个月获奖。95年下半年实行班级动态管理以来,52.3%的班级被评为文明班级,26.7%的寝室被评为文明寝室,96.4%的学生被评为文明学生。

3、学风、班风、校风日新月异,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高

班级动态管理增强了班级凝聚力,调动了班主任及班级全体同学的工作、学习积极性,促进了班级管理的整体水平的提高。而班级管理整体水平的提高,反过来又促使学校职能部门实施管理水平的提高。而职能部门管理水平的提高,更进一步促进了班级管理水平的提高。因而通过班级动态管理,学生的学风、班级的班风、学校的校风都有了新的发展,大大促进了学生的思想、道德等各种素质的养成,学校精神面貌发生了新的变化。

学风、班风、校风的变化带来了丰硕的教育教学成果。12月,中学生行为规范通过市级验收合格达标。近几年来,全校基本上杜绝了违规违纪事件,违法犯罪率为零。高考1994年至,连续四年创上线总人数、上重点线人数的新纪录。

四、班级动态管理的理论思考

1、实施班级动态管理,充分运用了激励的原则。班级动态管理从根本上说是一种动态激励管理。激励即激发鼓励之意,它指的是激发人的动机,诱导人的行为,使其发挥内在潜力,为实现所追求目标而努力的过程,也就是人们所说的调动和发挥人的积极性的过程。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动机是由他所体验的某种未满足的需要或未达到的目标所引起的,而人的需要和目标又是多方面的,一个人的行为动机总是由其全部需要中的优势需要引发的,并朝着这种优势需要的目标努力的。这种努力的结果,又作为新的刺激反馈回来,调整人的需要结构,指导人的下一个新的行为,这就是所谓的激励过程,也称动机――行为过程。班级动态管理,就是从需要出发,不断引发动机、动机指导人的行为,行为促使目标实现,目标实现又引发了新的需要和动机的不断循环反复,从而把班级管理推向纵深发展,实现班级管理目标。在班级动态管理中,一是改变了过去一个年级一年只评一个先进班级的传统做法,而现在每个班级只要完成任务好,达到一定的标准,都可以成为先进班级,为每个班创造了存在预期目标的可能性,激发了班主任及班级的每个成员的积极性。二是由过去的年终终端考核改为现在的每月过程考核,即每月考核评选一次,可不断地引发需要→动机→行为→目标之间的不断循环,每个月做了工作之后,能及时得到评价,时效性明显增强,推动班级管理任务的完成。

2、实施班级动态管理,强化了目标管理原则。人的行为的重要特点就是其目的性,人的行为总是有目的的,都是朝着一定的目标努力的。目标是引发行为的最直接动机,设置合适的目标会使人产生达到该目标的成就需要,因而对人有强烈的激励作用。班级动态管理中,每个月初召开会议,布置工作,提出要求,确定目标,分步实施,分步考核,分步达标,现时评价,使每个班级每个人都有达标的机会,每个班级每个月都有达标的可能,调动了积极性,促进了学校总目标的实现。在实施班级动态管理中,一是设置目标科学可行,根据客观条件设置通过努力能够达到较高水平的目标。二是形成目标体系,根据学校的管理目标,各班都制定每月的班级目标,使学校总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各班级及其成员身上。三是制订必要措施,使各班级及每一成员为达到个人执行目标、班级目标及学校目标而自觉努力工作。四是在目标实施过程中,及时反馈调节,建立可调控体系,同时对实施目标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问题及时予以帮助解决。五是做好目标的终结考核工作,为下一个阶段的更高目标的实现奠定良好基础。

3、实施班级动态管理,运用了系统理论,强调自主管理,增强主人翁意识。系统理论要求根据客观事物的系统特征,从事物的整体出发,从整体与部分、整体与结构、整体与外部环境的相关中,综合地、精确地考察对象,从而在运动与变化中及时地、正确地解决问题。实施班级动态管理就是根据系统论要求,从学校整体出发,根据学校、班级、学生的系统特征,正确处理好班级及学生与学校管理的关系。强调自主管理、增强主人翁意识,为班级每一成员提供参与管理的机会,培养其自主管理或执行各自任务的责任感,提高其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为增强整个学校的活力,提供可靠的保证。如实施班级动态管理后,实行值周班制度,就是为值周班学生在学校的一切集体活动中,如早操、课间操、眼保健操;早晚自修;午睡、晚寝;学校集队、学校卫生等方面的管理中,充分发挥作用,真正实行自主管理,增强了主人翁意识,从而增强了整个学校的活力,使班级管理上了一个新台阶。

篇7:班级自主化管理实践与思考

根据新的“五严”精神,并充分结合本班班情,简要谈谈本班自主管理的一些拙见。

一、学生个人角色自主化

一个班级的学生总存在着一些差异。作为班主任要尊重学生的选择权,正确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特点,并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角色。班级中现有的学习委员、劳动委员、文娱委员、体育委员等角色可供学生竞选。而对于班级管理中存在的缺陷和漏洞,学生可以自主增添角色,创设岗位。几年来,我们增设的岗位有:安全保卫科;环境监察保护科;仲裁委员会等。学生宋海鹏的时间观念并不强,但是他在电器的开关,教室大门的开关总是非常及时,从不出错。令老师同学刮目相看,被学生们一致推选为最优秀的负责人,他也因此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人也开朗了很多,学习上更是有了可喜的进步。在班网级里,人人都有岗位。我们还每月评选一次最优秀负责人,半学期轮换一次岗位负责人,力图让每个学生都有锻炼、展示的机会,让他们感受参与的真实、参与的快乐、参与的辛劳,体验为集体为同学服务的欢乐与责任。

二、学生个人目标自定化

每个学期的开始,我都要求学生为自己设定阶段目标,即近期、远期奋斗目标。在学生选择了班级中的角色以后,我就引导学生分析班级情况和自身特点,制定出自己的近期奋斗目标,并确立完成目标的思路和策略。过了一段时间后,我再让学生对自己的近期目标完成情况进行反思、修改,这也是学生自我评判、自我提高的过程。比如学生成勇平时非常好动,经常和同学有吵闹的行为,有时甚至连老师的话也不听。从他以前的班主任那里了解到一些情况后,我决定从自定目标入手,改变成勇。当他提出要当纪律委员时,学生们极力反对。成勇非常网沮丧。我认为这是一个改变他的很好的契机。我破例宣布成勇为副的纪律委员,当时还有一些学生表示反对。我请他们保留自己的意见,给成勇一个机会。课后,我找成勇谈心,和他一起制定自己的奋斗目标。他对自己提出了这样的奋斗目标:做个受人欢迎的中学生!并且把这句话贴在课桌上,时刻提醒自己。他经常对自己进行自我勉励:“我能改掉缺点!我能行!”有时控制不住自己又犯错时,他马上进行自我批评:“答应别人的事要努力做到!我要改掉身上的缺点!”现在,老师、同学都向我反映成勇的行为习惯比上学期进步了很多。在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班级的面貌日新月异。

三、班级管理自主化

我从上学期开始实行班长轮值制度,为每个学生在短时间内尝试去管理班级创造条件。一开始由班级里能力较强的七位学生轮流,进行班级日常工作和管理,如早晨到校督促早读课的情况,维持中午到班后的班级秩序,提醒和管理课间文明休息,放学后的值日管理等。一段时间后,每位学生都有任班长的机会,并负责记录当天的值日情况,写好班级日记。每一位班长都要在放学之前认真总结自(来源:公务员在线 http://)己的工作情况,谈体会,并向下一位交接工作,也要接受同学的评议。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又使他们都有施展才华的机会,通过这一形式,也使学生们增强了责任感,锻炼了自己的能力,也有助于团结、和谐班集体氛围的形成。

四、学生个人问题自解化

对于班级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我会把它抛出来,大家摊开来一齐讨论,共同商量对策,学生进行自我分析,各抒已见。如:值日班长遇到不服管的怎么做?劳动很认真和不认真的人该如何区别对待?偶尔犯错和经常犯错应怎样区别对待?……许多类似的问题都是学生在自我讨论中找到了方法并实施了一系列措施。如某学生忘记打扫卫生,就“奖励他打扫卫生一次”。若违反纪律,就“奖励他做一件好事”,将功补过。于是,有的到扫教室一次,维持宿舍纪律一次;有的帮助同学解决问题;有的帮助老师做做事……总之,能想到的好事都会尽力去做好。这是一种充满温情的处罚,是奖给他一个机会改正错误,赢得大家的谅解。

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只有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班级自主化管理”旨在通过班级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的培养,有效地将外压式的强制教育为内调式的自我教育。在班级管理中有效地实行自我管理,有利于儿童认识自我,了解他人,明确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关系,为培养社会化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总之,自主管理就是管好一个班级的根本途径,它能突破传统教育中“保姆式、警察式管理”的局限性,实践科学管理与人文管理相结合的管理理念,为学生的自主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因此,作为班主任应为每个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创造机会,让全体学生树立“班级无小事,事事都关己”的观念,积极参与和主持班级工

篇8:对幼儿园班级常规管理的思考

一、以幼儿发展为本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教师要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 尊重幼儿的发展需要。”在班级常规管理工作中, 我们首先应该树立“以幼儿为本”的教育理念, 让幼儿成为真正的活动主体, 为幼儿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幼儿是发展中的独立个体, 他们有自己的发展需求, 他们用自己独特的方式主动与外来的刺激互动。因此教师在常规管理活动中首先要研读孩子, 以孩子的心灵体验他们的想法, 以孩子的视角感受他们的需要, 以孩子的认知特点合理组织班级各项活动, 给孩子们充分的自由活动的时间, 充足的自主活动的空间, 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切不可因为过分强调良好的班级秩序而过多限制幼儿的活动。

二、以人格魅力为先

在幼儿园班级就像孩子们的大家庭, 老师就像孩子们的家人。孩子们是一个个幼小的、独立的个体, 需要老师精心呵护、正确引导, 老师的态度将对幼儿的一生产生重大的影响, 过分严厉会使孩子们变得性格懦弱, 过分松散的班风不利于幼儿良好品德、规则意识的形成。因此, 教师的工作责任心是做好班级各项工作的基础, “严谨、关爱、勤奋、创新”是新时期对老师的要求。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要善于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 以敏锐的目光察觉幼儿的需要, 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

三、以习惯养成为重

一位获诺贝尔金奖的白发苍苍的学者说, 他所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是在幼儿园学到的。这重要的东西是什么呢?他说:在幼儿园, 学会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午饭后要休息;要注意观察周围的大自然……这位获得学界最高荣誉的老人用了这些具体的描述说明了一个人的学习、生活习惯及良好品德在幼儿期形成对人的一生的重要性。简单朴实的话语道出了习惯养成“小”中见“大”的意义。

叶圣陶先生说:“好习惯的养成, 一辈子受用;坏习惯的养成, 一辈子吃它的亏, 想改也不容易。”可见良好习惯养成的重要性。良好习惯的培养有利于幼儿形成秩序感, 有利于做好班级常规管理。然而好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 也不仅仅局限于正规化的集体教育活动, 而应贯穿于班级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如晨间接待时, 引导幼儿多与老师同伴交谈, 主动问好, 帮助幼儿养成自信大方、讲文明、懂礼貌的好习惯。饮水时引导幼儿排着队饮水, 不争也不抢, 增强幼儿主动遵守集体规则意识。就餐、午睡、散步、离园等环节也是对幼儿进行习惯培养的好时机, 因此教师应该在一日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中做有心人。

四、力求实现自我管理

在班级常规管理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 许多教师由于受旧有观念的束缚, 过分注重班级常规管理的表象, 过分考虑幼儿的安全问题、活动中的纪律问题, 对幼儿管得过严过死:东西不能随便乱摸、嘴巴不能随便讲话、走路不能大幅度跳跃……以幼儿绘画活动、午餐活动、体育等活动为例, 有的教师害怕纪律太糟, 不让幼儿自己取放物品, 有的教师担心幼儿分发小勺会发生安全事故, 有的教师觉得孩子还小不能让孩子参与活动的准备, 所有这些事都由老师们大包大揽, 孩子们只需要安静地坐在位子上等待老师的帮助就可以了。过多的干预、过密的限制、过分的保护, 使孩子们变成了老师指挥棒下的“乖乖儿”。在好常规表象的背后牺牲了许多幼儿宝贵的自主活动、自由发展、自我管理的机会, 这样无疑不利于幼儿的长远发展, 也降低了班级常规管理的水平, 使之停滞于被动式、单一化的管理状态。

提高常规管理的效率, 使管理工作出现全新的质的飞跃, 应该将活动与促进幼儿能力发展紧密联系起来, 根据各年龄段幼儿的整体发展情况及幼儿的个体差异合理地让幼儿参与班级管理活动, 在适当保护的基础上鼓励幼儿自主自立地尝试。从根本上改变以往幼儿教育重看护、轻养成;重知识技能培训、轻道德情感和良好习惯的培养;重智育、轻其他诸育等现状。从而有效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规则意识、主人翁意识、自我管理意识等。

五、与家庭教育融合

篇9:班级民主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关键词】班级管理;民主管理;实践与探索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有群体的地方就会有管理。作为教书育人的重要阵地——学校当然也存在管理。学校管理的主要对象是学生,而学生是处于迅速发展时期、可塑性强、具有能动性和自我教育可能性的未成年人。学生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学校管理、班级管理绝不能跟工厂流水线的管理等同起来。班级作为学校的主要组成部分,其管理模式应与时俱进,更应推陈出新,方可为学校的全局管理打好基础。班级民主管理必须以学生为本,必须体现人文关怀,体现整体性、教育性和发展性,必须讲求方式方法。

众所周知,班级管理是琐碎、烦人的,而如何在保持班内良好学习、生活秩序的同时给学生营造一个能形成良好人格的宽松环境,则更为不易。因此,我认为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的首要任务也是最终任务应该是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就这样说过: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 育。那么班主任在班级日常管理中如何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呢?靠惩罚吗?靠强硬地执行规章制度吗?靠班主任凡事亲力亲为吗?靠班主任时时处处督促检查吗?我想答案是否定的。我认为班主任的角色應该是幕后的导演,而不应该是舞台上的演员,班主任应该在班级中实行民主管理。

要实行班级民主管理,班主任首先要认识到学生才是班级的主人这一点,要认识到充分信任学生、创设轻松的教育气氛是班级管理的基础。班主任要相信学生自己能管理好自己,要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人翁”的作用,要创造各种方式让学生参与班级民主管理。近年来,我在班级工作中,坚持尝试和探索班级民主管理,已摸索出合理而有效地班级管理方式。

班级民主管理,以科学管理为前提,以学生自我管理为主体,以人人参与管理进而达到人人学会管理自我为目的。我的具体做法是:

第一,了解班级整体情况及班内每位学生的个性特征,让班内同学选出值得信赖的班干部作为班主任的主要管理助手。

面对一个新的班级,班主任应利用较短的时间,尽快熟悉班内整体情况,认真了解每一位学生的个性特征、兴趣爱好,原来学校的学习情况,暂时表现出来的学习习惯等,同时,更应要求全班学生尽快相互了解,相互熟悉。然后,由班主任负责组织全班学生充分参与,民主选举产生班干部队伍,作为班主任的补充管理助手,班干部需德才兼备,具有管理能力,或有明显特长,方可值得同学信赖。班干部担任期间,应由班内同学阶段性地进行民主测评,依据测评结果决定班干部连任还是更换。

第二,采用人人参与的民主管理,辅之以量化考核管理的模式,让每一位学生均有机会参与班内管理,进而在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角色互换中学会管理自我,培养自律意识。

管理的最终目的是培养每一位学生的自律意识。若仅依赖于班主任和几位班干部作为班级的主要管理者,已很难适宜大班级管理,因而必需扩大管理的参与面,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

我所采用的民主管理模式是:由班主任和班干部认真研究,合理搭配,把班内同学分成若干小组,每5人为一组。然后把班内每日管理事务分成5项,分别为纪律、学习、卫生、日常行为及其他事务。每周由一组同学分工管理每一项事务,要求分工明确,认真负责,勤于观察,及时登记。公平、公正、合理地对个别违纪同学依据班级制定的量化管理细则适当扣分或采取相符的处罚措施。扣分情况列表登记,半学期汇总一次,每学期的累计扣分作为期末德育成绩评定的主要依据之一。同时,要求每一组管理小组的同学依据一周内管理情况的记载,周末写好书面的民主管理总结,指出好的方面与存在问题,公布量化扣分情况,提出下周建议。

第三,改变传统的班主任唱独角戏的班会模式,让参与民主管理的同学成为班会的主角。

以往的班会,总是由班主任一人贯穿始终。或是一周小节,或是布置下周事宜,或是对好人好事的肯定与表扬,或是对违纪学生及违纪事件的批评与处理……单调乏味,效果不佳。实行班级民主管理后,担任班会主角的不再是班主任,而是参与民主管理小组的同学或是班干部,由他们负责组织,依据上周现场参与管理与登记,逐个通报各项分管事务中好的方面与存在不足,并能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因其通报情况全面、真实,使得好的同学倍受鼓舞,违纪同学心服口服。同时,班主任在班会中适当指导,对班会情况予以肯定或总结,进而提出合理的要求或是布置相关事宜。这样的班会,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参与管理者相互补充,全面回顾与总结,既能解决存在问题,同时还能提出改进方向与努力实现的目标。

第四,协调与理顺班主任、班干部、民主管理小组之间的关系,互相补充,互相监督,实施多重管理,构建立体管理体系。

实行班级民主管理之大忌,便是班主任放手不管,或只是发布号令。因此,在管理过程中,班主任要认真指导,认真参与,且应与参与管理的同学适时沟通,虚心听取合理的建议,察纳雅言,更应协调好班干部、民主管理小组及班主任三者之间的关系,不能互相推让,要各负其责,事事、时时均有人管。只有这样,才能使班级民主管理达到细、实、全。

班级民主管理尝试和探索以来,在全班同学的共同参与下,已取得一定成效,同时也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到目前为止,全部同学均已多次参与过班级事务管理,对这种管理模式已有了全面的了解,每个同学在自我管理意识不断培养的过程中懂得了优良班风的形成依赖于每一位同学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特别是在参与民主管理的过程中,部分同学敢想敢做,提供了许多解决班内问题的方法,也提出了一些适合班级稳健发展的许多合理的意见与建议,均为班级建设做出了有益的贡献。

总之,班级民主管理任重道远,管理模式仍需不断探索与尝试,民主管理更需不断完善,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与推广,赋予更新的内容。我们将坚持不懈,力争探索出适合我校大班级民主管理更加有效的管理模式。

篇10:班级管理精细化的实践与思考

何建波

班级是学校教育和管理的基本单位,也是班主任进行教育工作的依靠力量和组织保证。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对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有着巨大的教育作用。形成一个良好的班集体,需要每一位班主任做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有句话说:“抓在细微处,落在实效中”,班主任工作只有细致入微,才能使班级管理见成效。笔者在近期对班级的精细化管理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践与思考。

精细化管理作为一个行之有效的管理理念已被众多大型企业所采纳,它是确保企业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指导思想。在学校管理中,精细化管理也越来越显现出它独到的优势,有其强大的管理效益。对于班级管理来说,“警察式”、“保姆式”以及更为科学的“民主式”管理只是一种思想,其目的就是通过这样一种管理思想,来达到班级内部各项事情的协调、顺利发展。但是,一个班级就是一个社会群体,它上要联系学校、家庭,下有小组、同桌和每一名同学的方方面面,需要操作的太多太多。因此,要提升班级管理的水平,就必须实施精细化管理,即切实从细节出发,进行严格有效的管理,力求每个细节的“零缺陷”,最终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从而达到学生、班级的自我管理。

一、强化精细化管理意识是班级精细化管理实施的前提。班级管理的精细化在实施之初,首先要解决学生思想上的疑惑。学生搞不明白,平白无故的,为什么又搞出这么一个东西?对我们的工作和学习,为什么要“鸡蛋里挑骨头”?所以,作为班主任,就必须从感性和理性两个方面不同层次的把精细化管理的意识传达强化到每一个学生的思想深处去。所谓感性强化,就是把社会中的通过实施精细化管理取得成功的企业、学校的典型案例传达给学生,让他们觉得我们这样做了,也会收获很多。而理性强化,则需要班主任以班级自身的突出问题为出发点,引导全体同学去认识精细化管理的真正优势和内在的潜力。所谓不同层次,指我们在强化精细化管理的意识时,要考虑到学生的思维水平、管理水平的不一致性,不要搞一刀切,分层强化。可以先在班委会、小组长中间发动,然后利用他们再去广泛宣传,逐层强化。

二、精细化管理网络的建立是班级管理精细化的基础。精细化管理不同于规范化管理,它是在规范化管理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更为严格细致的管理方式。所以,它的管理模式绝对不能满足于传统的线性管理,即“班主任——班委会——小组长——每一个同学”。精细化管理要求“人人都是管理者”,因此,必须建立一种立体的网络式的管理模式,来充分激发每一个学生的管理潜质,发挥每一个学生的最大作用,从而实现班级管理的精细化。为此,我在班级内部建立了以学习小组为管理核心的管理网络。

学习小组对组员的管理是网络的核心,学习小组是一个有着共同现实利益和奋斗目标的团体。在班级内实行学习小组评比,由团支部负责制定细则,组织评比。另外,团支部还负责督促班委会成员积极工作、考核预备团员等工作。岗位责任长负责班内各项小范围工作,如“灯长”“盒长”“桌长”“门长”“窗长”等,把班内大小而琐碎的工作分配到个人,使每个人都是官,都是班内小主人,会收到了很好的民主激励效应,实现“人人都是管理者”的目标,同时接受团支部和同学们的监督。而班委会负责班级的全面工作,同时督促“岗位责任长”的工作,接受团支部和同学们的监督。没有团员的低年级班级,可以在班内建立预备团支部和少先队中队委,从而建立一个较为完善的管理网络。

篇11:班级常规管理思考与实践

一、缺乏人格魅力有关,但影响大学生道德品质的提升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不能仅仅依靠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教学来实现这一目标[1]。

1高职院校德育实践课教学的困境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中,指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环节。要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保障机制,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这份文件高屋建瓴地指出了目前德育教学中长期以来存在的弊端,即注重理论课教学,而缺乏实践课的环节。为了贯彻这一精神,各高校纷纷增设了德育实践课程。但普遍的情况是,实践教学缺少经费支持,出于安全考虑,学生很难获准离开校园,实践教学的师资得不到保证。多年来高校招生人数一直“高烧不退”,高职院校德育课作为公共必修课,大多数高校思政课都以大班授课的方式进行,生师比高,普通教师根本没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再组织实践课教学,尤其是校外实践教学。为此,为完成实践教学任务,不得不把一些实践教学项目,如社会调查、社会公益活动等放在寒暑假让学生自行完成,因实地指导不足,师生交流不充分,质量根本得不到保证。

2德育实践课教学与班级管理相结合的必要性

如何在现有条件下提高德育实践课教学的质量,成为了高职院校广大德育工作者比较关心的话题。德育是学校教育工作的灵魂,直接影响着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学校各部门都应该服务于这一宗旨。高校学生处和德育教学部是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最直接的职能部门,倘若能够对这两个部门的资源进一步整合,即把德育实践课教学与班级管理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将会既有利于德育课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又能让班级管理水平达到新的高度,最终将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2.1班级的有效管理是完成德育实践课任务的重要条件

德育实践课目的在于引导大学生培养美德、增长才干、认识国情、了解社会,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这一目标是通过设计的一系列实践活动来完成的,目前各高职院校德育课教师每个人需要承担数个班级的教学任务,教师在课堂所做更多的是实践任务的布置及必要的知识讲解,整个实践项目的完成,可能需要数天或几周的时间来准备,这就需要占用大量的课余时间,若缺乏班级集体强有力的组织,任务很难顺利完成。比如红歌会的排练,社会公益活动的参与,模拟法庭的演示等,仅凭几个感兴趣的学生参与,整体上就会流于形式,参与度低,质量低下,达不达预期的教育目的。

2.2德育实践课教学能够有效促进班级管理水平的提高

德育实践课将为班级活动提供丰富的内容,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班级风气。高职学生素质一般不是很高,大学生活相对中学阶段来说,管理上较宽松的,学业上较轻松,给学生留下了大量的空余时间,当入校的新鲜感失去后,许多学生很快就陷入了迷惘、疑惑、无聊的状态之中,大部分的时间消磨在手机、网络的游戏中。有些同学出现了意志消沉、趣味低下、精神萎靡的精神状态,这给班级管理带来不少负面的影响。“不种庄稼的空地就会杂草丛生”,德育实践课以其内容的先进性、时代性,形式的新颖性、多样性,将极大的丰富高职生的业余生活,满足了他们精神上的健康需求。目前尽管每所高职院校都实行了辅导员、班主任管理班级的制度,但辅导员兼任的班主任往往是两到四个班,繁琐的日常管理事务让辅导员对班级管理鞭长莫及,大多依靠的是学生会和班委会对班级管理,简单粗暴是很多辅导员愿意使用的一种管理方式。这种方式看似简捷高效、干净利落,但问题很难得到根本性解决,有时仅仅用老师的威严去训斥、指责,结果往往会适得其反。高职生这一群体是高考中失意的一类学生,心理上比较敏感、脆弱,逆反情绪严重,往往把班级干部及班级管理制度看成是束缚自己的牢笼,经常采取消极的态度进行敷衍塞责。即使班级纪律、宿舍卫生管理严格的系部,每当学生会检查过后,班级的情况依然如旧,表现较好的班级也只是平时被褥齐整来应付检查,一旦周六、周日就会乱成一团,狼藉一片。这样的的班级管理只能是治标不治本。德育实践课将在学生心灵上给以启迪,采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人性化手段,转变学生的心态。比如,让学生编排生活情景剧就是德育实践课经常采用的一种行之有效的体验式教学法,通过创设情景,学生们扮演不同的角色,在换位思考中,内在的情感得到激发,产生体悟和反思,促使自己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得以转变。当学生的道德水准得到提升之后,就会变被动为主动接受批评教育,把学校制度、班级规定看成自己成长中的磨刀石,把管理者的批评教育当成治病良药,班级的管理更加人性化。

3德育实践课教学与班级管理相结合是大学生思想品质形成的重要途径

3.1德育实践课教学与班级管理相结合是大学生德育生活化的重要体现

完美人格形成的机制遵循着“知”、“情”、“意”、“行”四个阶段,最终达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要求。“外化于行”所强调的正是实践的重要性,对于生活于大学校园的高职生来说,“外化于行”更多地是“行”在班级、宿舍和校园这个小天地里。在大学课堂接受更多的是道德理论方面的认知,日常的生活环境则是道德形成的主要场所。20世纪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就提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成长”的观点。德育更多是在日常生活中体验社会的道德要求,本质上就是学“做人”的教育,即德育生活化。目前德育低效空洞的困境与德育脱节于学生生活不无关系。班级是大学里的最基层单位,也是学生日常活动的主要空间,在这个微型的小社会里,几十位同学朝夕相处,班级风气对学生人格的形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德育实践课要真正对学生产生影响就应该走进班级,把德育渗透到学生日常生活的全过程,通过具体的道德生活来学习道德。即使是班级日常的管理工作也看成是德育实践的一个组成部分。比如,班主任在选用班级干部的过程中是否民主,有没有舞弊现象;在涉及评优评先及贫困生认定的过程中能否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这些与学生相关的每一方面或许看起来微不足道,但对于处在道德观形成期的学生来说意义很大,或许一件小事处理得当,就能成为学生思想转变的契机。相比于日常班级管理活动对学生教育的影响,德育实践课所产生的效果更为深远。德育实践课主题鲜明、针对性强,尽可能让每一位同学都有机会参与其中,一场亲自参演的心理情景剧受到的情感洗礼会比在感恩节给母亲打个电话要深刻的多;一次社会公益活动带给心灵上的抚慰远比听一个感人的故事来得真切。德育实践课恰似给班级注入了灵魂,通过一次次精心安排的活动,从不同方面对高职生进行德育渗透,将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当然,这种通过精心设计的教育实践同样体现了教育生活化的特点,而且达到了更明显的效果。德育实践课的教学内容在选择上不能脱离学生接受的实际水平,既不能一味地照本宣科,脱离实际地追求高大上,也不能一味追求趣味化、低俗化。人本主义哲学家弗洛姆就指出“我们现在教育的目的,主要在于造就社会机器有用的公民,而不是针对学生的人性的发展。”对高层次社会政治理想的过度强调,就更容易使人远离崇高,更加注重个人自身的发展,最终还是会影响到高层次理想信念的形成。因此,在德育实践目标定位上就要考虑根据学生不同的层次、不同的学期划分多层次的目标要求,设立从社会主义道德、公民德育、到职业道德多层次德育目标[2]。对于刚入校的新生,要将德育实践的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校管理结合起来。通过观看礼仪视频来学习守时、守纪、尊重他人等基本道德规范;通过完成读书笔记来培养专心致志、持之以恒的意志品质;通过能力拓展训练来养成互相合作、克服困难的习惯。到了大二,随着专业课程的深入学习,德育实践的内容要与职业道德及公益性社会活动结合起来,学会“四会”,即会思考、会表达、会做人、会做事。到了大三,德育实践的内容要培养学生的就业观念和敬业精神,树立竞争意识、服务意识和创新意识。以“我的家乡我的梦”为主题的演讲活动来描绘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在基本道德规范养成的过程中不忘给学生们树起前进方向的明灯,以《感动中国》的视频资料给学生们展示当代道德楷模的风采:袁隆平院士几十年如一日,安贫乐道践行的是我国当代知识分子忧国忧民、造福人类的宏大抱负;勇救坠楼女童的吴菊平面对危难和死神,挺身而出,奏响了天地间的正气歌;“新年不欠旧年账,今生不欠来生债”20年信守承诺的孙水林、孙东林兄弟践行的是诚信为本。为了弘扬正气,树立榜样,每学期进行一次“感动班级”人物评选活动,把德育追求的目标与班级身边的人物统一起来,让人感觉到美德不再是空中楼阁、水中之月。

3.2德育实践课与班级管理相结合外在机制的建立

内因是变化的根本,外因则是不可或缺的条件。如果说德育实践课对学生的影响主要是内在的,那么班级管理产生的影响更多是外在的。从人性的角度看,西方伦理学认为,在完全自愿的情况下,人们的行为只能是利己的。《理想国》中格劳孔所讲的盖吉斯魔戒的故事提供了意义深远的惊人见解,牧羊人无意中得到了隐身之戒,他用魔戒诱骗了王后,夺取了王国。故事中人物体现出的让人担忧的倾向性也被当代心理学家丹尼尔巴特森从实证心理学视角所证实。但他在审视了道德正直和道德伪善的问题后,认为“作为社会性存在,被注视的感觉会驱使我们有意无意地按道德行事。如果你希望没有拖延地完成作业,你可以在电脑上贴一对眼睛或者在桌子上放一面镜子。”对于自我意识膨胀,对个人价值、个人利益片面夸大,甚至不能正确区分荣誉与耻辱界限的高职生来说,在没有纪律约束和他人监督的情况下,让他们自觉地按道德行事显然有些困难。班集体就是培养个人道德的大熔炉,道德品质高尚的同学的存在无疑充当了“电脑上的眼睛或桌面上的镜子”的等价物。依靠班级制度的约束和周边其他同学的监督,个人的道德行为会得到很好的规范。班级管理最大的优势在于,对学生的约束是长期性的,一种行为长期反复就可以形成习惯,成为美德的一部分。能够充当等价物的不仅是班级制度、班内的其他同学,教室、宿舍内外的育人环境同样对学生的成长起到熏陶的作用。班级墙壁张贴的名言警句、伟人画像会无形中激励着学生们上进,哪怕是卫生间里短短的一句温馨提示,也可以对学生的文明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德育实践课教学与班级管理相结合,在学校行政管理的层面上还应该建立配套的机制。结合并不意味着两个部门的合并,班级管理仍然是隶属于学生处管理。但二者之间因在培养学生政治思想方面有更直接的联系,双方的合作能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首先,在组织人员管理方面,德育部与学生处应进行深度契合、相互沟通、资源共享。领导层面上,德育部的主任可兼任学生处副处长,实行双岗双职。德育部领导在管理好教学工作的同时,要协助学生处,在理论方面,在顶层设计等宏观业务方面,共商共策,协同作业。教师层面上,新入职的德育教师兼任班主任一学年,其他任课教师可担任大一新生班级的德育导师,弥补辅导员事务忙、救火员的不足[3]。学生处文体科的科长也要定期参与思想政治课的教研活动,在制定实践课教学计划的时候,提出可行性意见,使双方的活动内容协调一致,如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的组织、读书演讲赛的举办、社会公益活动的参与等可以双方共同合作完成。借助于学生科的力量,德育实践课的效果将事半功倍。当然,为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在教师工作量考核方面要有一定的体现。由于德育实践教学与班级管理在一定程度上的结合,考核结果可以为双方所共享。思想政治课的实践分数可以作为学生思想品德表现分直接加入班级量化管理当中,期末作为班级内评优和奖学金的重要依据。二者考核的统一不仅能引起学生对实践活动的重视,也为思想品德考核提高了可信度。

参考文献:

[1]吕明.高校“思政综合实践课”的开设效果与问题[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5(7).

[2]李艳芬.论高职学生德育实践课内容的构建[J].文教资料,2011(11).

上一篇:口语大赛自我介绍范文下一篇:强村富民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