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第一单元试题

2024-05-18

中国近代史第一单元试题(精选6篇)

篇1:中国近代史第一单元试题

试题一

一.判断题 注:每题2分,在相应的选项后面打勾。(得分:0.0)

1.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根本原因是封建主义的腐朽。()

标准答案:错 2.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列强要使鸦片贸易合法化()

标准答案:错

3.“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这首诗反映的历史史实发生在八国联军侵华事件之后()

标准答案:错

4.近代中国的半封建化主要指中国丧失了部分主权。()

标准答案:错

5.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反侵略武装斗争。()

标准答案:对

6.鸦片战争前夕中国社会的经济状况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土地高度集中()

标准答案:对

7.近代中国的半殖民地化主要指中国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被纳入了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

标准答案:错

8.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仍然是封建经济。()

标准答案:错

9.19世纪40-60年代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给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造成了某些客观的条件和可能。()

标准答案:对

10.在近代中国,民众与外国传教士及信徒的冲突称为“民教冲突”,据记载冲突最多的三个年份分别为1884年、1898年,1900年,这表明民教冲突随民族危机加深而突显()

标准答案:对

二.单选题 注:每题1.5分。(得分:0.0)

11.随着近代中国从封建社会逐步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地主阶级本身也发生了某些变化,出现了()()

标准答案:D

A.官僚买办资本家

B.农民阶级

C.民族资本家

D.官僚地主和城居地主

12.“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提出者是()

标准答案:D

A.龚自珍

B.林则徐

C.洪仁玕

D.魏源

13.《上海县竹枝词》有诗云:“卅年求富更求强,造炮成船法仿洋。海面未收功一战,总归虚牝掷金黄。”与上述内容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标准答案:C

A.第二次鸦片战争

B.中法马尾海战

C.中日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

14.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从人类文明演进的角度看,它对中国最主要的影响是()()

标准答案:C

A.清政府统治土崩瓦解

B.自然经济迅速崩溃

C.现代化进程开始启动

D.农民起义风起云涌 15.1882年,英国商人比尔兹利在财务报告中沮丧地写道:“统计结果表明,我们的航运公司今年亏损额达到了400万两白银,法国的轮船公司也大致如此。照这样下去,我们将很快退出上海航运市场了——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李鸿章先生蒸蒸日上的轮船招商局”这说明上海轮船招商局的创办()()

标准答案:A

A.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B.使中国走上了富强独立的道路

C.培养了一批科学技术人才

D.奠定了民族工业发展的基础

16.中国近代史以鸦片战争为开端,主要是因为()()

标准答案:C

A.中国第一次被英国战败

B.长期闭关锁国状况被打破

C.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变化

D.民族矛盾取代了阶级矛盾

17.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既是帮凶,又是单独作案凶犯”的国家是()。()

A.英国

B.法国

C.俄国

D.美国

18.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的最大变化是()()

标准答案:C

A.主权不完整

B.领土被割占

C.开始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小农经济开始瓦解

19.标志着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彻底放弃抵抗外国侵略者的事件是()()

A.《南京条约》的签订

B.《天津条约》的签订

C.《北京条约》的签订

D.《辛丑条约》的签订

20.近代史上外国在中国()建立了第一块租界地。()

标准答案:A

A.上海

B.广州

C.福州

D.宁波

三.多选题 注:每题2分。(得分:0.0)21.近代中国革命的对象是()

标准答案:ACD

A.帝国主义

B.资本主义

C.封建主义

D.官僚资本主义

22.近代中国,列强对华文化渗透主要表现在()()

标准答案:AB

A.披着宗教外衣,进行侵略活动

B.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

C.实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

标准答案:C标准答案:D

D.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

23.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标准答案:BD

A.中国当时的实力弱

B.社会制度的腐败

C.帝国主义过于强大

D.经济技术落后

24.近代以来列强没能实现瓜分中国的图谋,原因在于()()

标准答案:BC

A.列强不想瓜分中国

B.列强之间的矛盾和相互制约

C.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

D.清政府的顽强反抗

25.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表现为()

标准答案:ABCD

A.军事侵略

B.政治控制

C.经济掠夺

D.文化渗透

26.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原因()()

标准答案:AB

A.西方列强通过发动侵略战争,中国已经丧失了完全独立的地位

B.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目的,是要把它变成自己的殖民地,但中国仍然维持着独立国家和政府的名义,还有一定的主权

C.外国资本主义列强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和世界市场之中

D.西方列强并不愿意中国成为独立的资本主义国家

27.第一次鸦片战争后签定的不平等条约有()()

标准答案:ABD

A.《南京条约》

B.《望厦条约》

C.《北京条约》

D.《黄埔条约》

28.1896年,参与“三国”干涉日本还辽事件的国家是()

标准答案:BCD

A.英国

B.沙俄

C.法国

D.德国

29.鸦片战争后新产生的阶级有()()

标准答案:AB

A.工人阶级

B.资产阶级

C.农民阶级

D.地主阶级

30.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这对中国的影响包括()()

标准答案:BCD

A.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瓦解

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C.西方的先进生产技术逐步传入

D.英国输华商品激增

试题二

一.判断题 注:每题2分,在相应的选项后面打勾。(得分:0.0)

1.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

标准答案:对

2.慈禧曾说:“我本来执定不同洋人破脸的,中间一段时期,因洋人欺负太甚了,也不免有些动气。虽是没拦阻他们,始终总没叫他们十分尽意的胡闹。„„我若由他们尽意的闹,难道一个使馆有攻不下来的道理?”慈禧所称的“他们”是指太平军()

标准答案:错

3.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资产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

标准答案:错 4.只有通过革命获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以后,中国人民才可能集中力量进行现代化建设,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标准答案:对

5.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目的是要帮助中国走出封建社会,发展资本主义。()

标准答案:错 6.近代帝国主义列强不能灭亡和瓜分中国的最根本原因是中国政府进行了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

标准答案:错

7.林则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

标准答案:错

8.中国第一批无产阶级出现于洋务派举办的军工企业里()

标准答案:错 9.近代中国诞生的新的被压迫阶级是工人阶级。()

标准答案:对

10.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反侵略武装斗争。()

标准答案:对

二.单选题 注:每题1.5分。(得分:0.0)

11.掌握中国海关大权达40余年的英国人是()()

标准答案:B

A.普鲁斯

B.赫德

C.金登干

D.李提摩太

12.麦克纳尔评价慈禧太后在镇南关大捷后的态度是“不管她的英勇的部队在帝国边境上所取得的胜利,而只是想起她带到家里来的不愉快的庞大的战争消费,只是想起好些使她自己不舒服的事情。因此,„„她比过去更加急迫的要立刻签订和批准这个条约。”这反映出慈禧“乘胜即收”的根本原因在于()()

标准答案:C

A.害怕人民在反侵略战争中力量壮大

B.贪财、不想赔偿外国的军费

C.害怕战争会削弱自己的统治力量

D.认为中国不能战胜西方列强

13.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经济中占统治地位的是()

标准答案:B

A.商品经济

B.自然经济

C.半殖民地经济

D.资本主义经济

14.近代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勾结起来是在()()

标准答案:B

A.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

C.甲午战争以后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以后 15.在甲午战争中英勇殉国的爱国将领是()()

标准答案:C

A.关天培

B.陈化成 C.邓世昌

D.海龄

16.辛亥革命前后,帝国主义加紧对中国边疆地区的侵略,主要是利用了()()

标准答案:D

A.边疆地区民族分裂势力猖獗

B.袁世凯为复辟帝制进行卖国

C.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

D.中国政局动荡,中央集权削弱 17.戊戌变法的性质是()

标准答案:B

A.资产阶级革命运动

B.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C.封建统治阶级自上而下的改革

D.地主阶级的改革运动

18.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是()

标准答案:B

A.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B.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C.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D.清朝统治和汉族的矛盾

19.在下列不平等条件中,含有强迫清政府把台湾割让给日本这一内容的是()

A.《南京条约》

B.《辛丑条约》

C.《马关条约》

D.《北京条约》

20.近代中国人民斗争的主要出发点是()()

标准答案:C

A.反对贪官污吏

B.发展资本主义

C.挽救中华民族的危亡

D.争取民主

三.多选题 注:每题2分。(得分:0.0)

21.《马关条约》签订后,()

标准答案:ACD

A.俄国

B.英国

C.德国

D.法国

22.下列对中国早期无产阶级的表述,正确的是()()

标准答案:ABC

A.收入低微,生活极端贫困

B.先于中华民族资产阶级诞生

C.人数不多,但比较集中

D.政治上处于无权地位,但已形成了独立的政治力量

标准答案:C 23.1861年,维克多•雨果在给朋友的信中怒斥火烧圆明园的罪行:“在我们眼中,中国人是野蛮人,可是你看文明人对野蛮人干了些什么!”信中的“文明人”指()()

标准答案:AB

A.英国军队

B.法国军队

C.俄国军队

D.八国联军

24.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的主要借口是()()

标准答案:AB

A.亚罗号事件

B.马神甫事件

C.虎门销烟

D.义和团运动

25.近代中国占支配地位的主要社会矛盾是()()

标准答案:AD

A.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B.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C.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

D.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26.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这对中国的影响包括()()

标准答案:BCD

A.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瓦解

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C.西方的先进生产技术逐步传入

D.英国输华商品激增

27.帝国主义通过什么手段对中国进行侵略?()()

标准答案:ABCD

A.军事侵略

B.政治控制

C.经济掠夺

D.文化渗透

28.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标准答案:BD

A.中国当时的实力弱

B.社会制度的腐败

C.帝国主义过于强大

D.经济技术落后

29.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这是因为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

标准答案:ABC

A.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B.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C.中国逐渐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D.中国革命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组成部分

30.近代中国,列强对华文化渗透主要表现在()()

标准答案:AB

A.披着宗教外衣,进行侵略活动

B.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

C.实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

D.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

试题三

一.判断题 注:每题2分,在相应的选项后面打勾。(得分:0.0)

1.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不平等条约是:《马关条约》()

标准答案:错

2.在近代中国,民众与外国传教士及信徒的冲突称为“民教冲突”,据记载冲突最多的三个年份分别为1884年、1898年,1900年,这表明民教冲突随民族危机加深而突显()

标准答案:对 3.近代中国的主要社会矛盾是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标准答案:错

4.《马关条约》签订后,日军遭到了冯子材领导的黑旗军的英勇抗击()

标准答案:错 5.林则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

标准答案:错

6.近代帝国主义列强不能灭亡和瓜分中国的最根本原因是中国政府进行了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

标准答案:错

7.只有通过革命获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以后,中国人民才可能集中力量进行现代化建设,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标准答案:对

8.中国近代资本主义是由封建社会中的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而来的()

标准答案:错 9.近代中国的半殖民地化主要指中国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被纳入了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

标准答案:错

10.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根本原因是封建主义的腐朽。()

标准答案:错

二.单选题 注:每题1.5分。(得分:0.0)

11.中华民族资产阶级对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

标准答案:C

A.是完全对立、坚决反对的 B.是完全依赖、坚决追随的

C.既有矛盾、斗争的一面,又有依赖、妥协的一面

D.只反对本国封建主义,不反对外国资本主义

12.19世纪初,大肆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国家是()()

标准答案:B

A.美国

B.英国

C.日本

D.俄国

13.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是()

标准答案:B

A.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B.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C.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D.清朝统治和汉族的矛盾

14.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结构是()()

标准答案:D

A.手工业

B.农业经济

C.工业

D.小农经济

15.在下列不平等条件中,含有强迫清政府把台湾割让给日本这一内容的是()()

标准答案:C

A.《南京条约》

B.《辛丑条约》

C.《马关条约》

D.《北京条约》

16.下列有关林则徐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标准答案:D

A.是近代中国地主阶级政治家

B.是领导禁烟的民族英雄

C.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D.“师夷长技”是为了维护人民利益

17.山西太原县清代举人刘大鹏(1857—1943年)所著的《退想斋日记》记载:“倭夷入寇,我军征剿不力,望风溃退,爵相一意立和。”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标准答案:C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中日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

18.商务印书馆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民族企业,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创办于上海,1954年迁北京。在香港、新加坡等地有分馆。其创建的主要背景是()()

标准答案:C

A.“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提出

B.洋务运动的产物

C.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D.辛亥革命的推动

19.近代史上外国在中国()建立了第一块租界地。()

标准答案:A

A.上海

B.广州

C.福州

D.宁波

20.规定在中国通商口岸可以投资设厂的条约是()()

标准答案:C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北京条约》

三.多选题 注:每题2分。(得分:0.0)

21.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这是因为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

标准答案:ABC

A.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B.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C.中国逐渐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D.中国革命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组成部分

22.第一次鸦片战争后签定的不平等条约有()()

标准答案:ABD

A.《南京条约》

B.《望厦条约》

C.《北京条约》

D.《黄埔条约》

23.帝国主义对近代中国的侵略包括:()()

标准答案:ABCD

A.政治侵略

B.军事侵略

C.经济侵略

D.文化侵略

24.近代中国的历史任务是()()

标准答案:ABCD

A.民族独立

B.人民解放

C.国家富强

D.人民共同富裕

25.鸦片战争后新产生的阶级有()()

标准答案:AB

A.工人阶级

B.资产阶级

C.农民阶级

D.地主阶级

26.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这对中国的影响包括()()

标准答案:BCD

A.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瓦解

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C.西方的先进生产技术逐步传入

D.英国输华商品激增

27.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的主要借口是()()

标准答案:AB

A.亚罗号事件

B.马神甫事件

C.虎门销烟

D.义和团运动

28.帝国主义通过什么手段对中国进行侵略?()()

标准答案:ABCD

A.军事侵略

B.政治控制

C.经济掠夺

D.文化渗透

29.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表现为()

标准答案:ABCD

A.军事侵略

B.政治控制

C.经济掠夺

D.文化渗透

30.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原因()()

标准答案:AB

A.西方列强通过发动侵略战争,中国已经丧失了完全独立的地位

B.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目的,是要把它变成自己的殖民地,但中国仍然维持着独立国家和政府的名义,还有一定的主权

C.外国资本主义列强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和世界市场之中

D.西方列强并不愿意中国成为独立的资本主义国家

试题四

一.判断题 注:每题2分,在相应的选项后面打勾。(得分:0.0)1.19世纪40-60年代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给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造成了某些客观的条件和可能。()

标准答案:对

2.王韬在其著作《盛世危言》中主张与西方国家“商战”。()

标准答案:错

3.中国近代史以鸦片战争为开端,主要是因为中国第一次被西方国家战败()

标准答案:错 4.在近代中国,民众与外国传教士及信徒的冲突称为“民教冲突”,据记载冲突最多的三个年份分别为1884年、1898年,1900年,这表明民教冲突随民族危机加深而突显()

标准答案:对 5.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反侵略武装斗争。()

标准答案:对

6.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列强要使鸦片贸易合法化()

标准答案:错

7.近代中国,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是太平天国起义()

标准答案:错 8.近代中国的主要社会矛盾是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标准答案:错

9.鸦片战争前,英国东印度公司向中国大量贩运鸦片的直接目的是扭转对华贸易的逆差()

标准答案:对

10.旧三民主义是中国历史上比较完整的民主革命纲领。()

标准答案:错

二.单选题 注:每题1.5分。(得分:0.0)

11.下列英国攫取的在华权益,通过片面最惠国待遇取得的是()。()

标准答案:C

A.在通商口岸建立教堂

B.在通商口岸自由传教

C.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并拥有居住权

D.英国商船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

12.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标准答案:D

A.清朝军备落后

B.清政府闭关锁国政策

C.道光帝犹豫不决

D.清朝封建制度的腐朽

13.洋务运动后期,洋务派打出的旗号是()

标准答案:D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自强”

C.“扶清灭洋”

D.“求富”

14.标志着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彻底放弃抵抗外国侵略者的事件是()()

标准答案:D

A.《南京条约》的签订

B.《天津条约》的签订

C.《北京条约》的签订

D.《辛丑条约》的签订

15.“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及时发表宣言、通电,提出()()

标准答案:C

A.国共两党亲密合作抵抗日寇

B.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C.以民族革命战争驱逐日本帝国主义

D.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6.在中法战争期间指挥清军取得镇南关大捷的爱国将领是()()

标准答案:C

A.关天培

B.陈化成 C.冯子材

D.邓世昌

17.1900年春,清政府对义和团采取()

标准答案:B

A.招安诱降

B.控制利用

C.镇压剿灭

D.任其发展

18.法国佳士得公司于2009年2月25日公开拍卖外国侵略者在洗劫并焚毁圆明园时掠夺的两件文物,引起中国人民的愤慨。该文物被掠夺时在位的清朝皇帝是()()

标准答案:B

A.道光帝

B.咸丰帝

C.光绪帝

D.宣统帝

19.在下列不平等条件中,含有强迫清政府把台湾割让给日本这一内容的是()()

标准答案:C

A.《南京条约》

B.《辛丑条约》

C.《马关条约》

D.《北京条约》

20.山西太原县清代举人刘大鹏(1857—1943年)所著的《退想斋日记》记载:“倭夷入寇,我军征剿不力,望风溃退,爵相一意立和。”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标准答案:C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中日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

三.多选题 注:每题2分。(得分:0.0)

21.义和团的主要成员是()()

标准答案:ABCD

A.贫苦农民

B.手工业者

C.城市贫民

D.小商贩

22.近代中国革命的对象是()

标准答案:ACD

A.帝国主义

B.资本主义

C.封建主义

D.官僚资本主义

23.鸦片战争后新产生的阶级有()()

标准答案:AB

A.工人阶级

B.资产阶级

C.农民阶级

D.地主阶级

24.近代中国,列强对华文化渗透主要表现在()()

标准答案:AB

A.披着宗教外衣,进行侵略活动

B.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

C.实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

D.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

25.近代中国的历史任务是()()

标准答案:ABCD

A.民族独立

B.人民解放

C.国家富强

D.人民共同富裕

26.近代以来列强没能实现瓜分中国的图谋,原因在于()()

标准答案:BC

A.列强不想瓜分中国

B.列强之间的矛盾和相互制约

C.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

D.清政府的顽强反抗

27.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这是因为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

标准答案:ABC

A.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B.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C.中国逐渐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D.中国革命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组成部分

28.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上的特征是()()

标准答案:AB

A.自然经济的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保持着

B.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但始终不占地位

C.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

D.中国的广大人民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29.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原因()()

标准答案:AB

A.西方列强通过发动侵略战争,中国已经丧失了完全独立的地位

B.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目的,是要把它变成自己的殖民地,但中国仍然维持着独立国家和政府的名义,还有一定的主权

C.外国资本主义列强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和世界市场之中

D.西方列强并不愿意中国成为独立的资本主义国家

30.道光三十年(1850年),林则徐对关心国事的年轻人说:“终为中国患者,其俄罗斯乎!吾老矣,君等当见之。”以下能证明林则徐预见的史实是()()

标准答案:AD

A.侵吞中国15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

B.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辽东半岛

C.统帅八国联军镇压义和团运动

D.支持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果实

篇2:中国近代史第一单元试题

1.18世纪中期,英国已完成了工业革命,急于开辟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在世界各地掠夺殖民地。选择一项:

错 反馈 19世纪中期 正确的答案是“错”。

2.马戛尔尼访华礼仪之争反映了东西方刚刚接触的两个大国文化背景的差异,反映了东方式的与西方式的国际关系体系的矛盾与冲突。礼仪之争的背后其实是利益之争。选择一项:

3.1842年6月,乔治·懿律率领一支 “东方远征军”,相继从印度、开普敦出发,驶向中国,鸦片战争爆发,这也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选择一项:

4.《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列强于1842年8月强迫中国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选择一项:

对 错

5.1843年10月英国又强迫清政府签订《虎门条约》,作为《南京条约》的附件,又攫取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和永久居住等许多重要的特权。选择一项:

6.《南京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向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英商进出口货物的税率,中国则可以做主。选择一项:

7.根据《瑷珲条约》,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60多万平方公里的大清国领土划归俄国;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的约四十万平方公里的大清国领土划为清俄共管。选择一项:

8.圆明园始建于康熙46年(1709年),历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位皇帝150多年的经营而成,被誉为“万园之园”。1864年,这座人类艺术的宝库在英法联军的抢劫和焚烧中仅剩一片废墟。选择一项:

9.清政府也“仿效西法”,大搞洋务运动,并于1888年建成当时雄踞亚洲实力第一的北洋舰队,后面又争取军费购买了几艘新舰。选择一项:

10.《马关条约》赔偿日本白银共2亿两白银。选择一项:

1.“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的《永乐大典》及《四库全书》所辑图书的多种底本在八国联军洗劫北京时被摧毁,其文化价值损失无法估算。选择一项:

12.1901年9月,11国列强逼迫清政府签订的《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签订国家最多、赔款数目最大、国家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它最终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变成了“洋人的朝廷”。选择一项:

13.1900年11月初,八国联军照会李鸿章和奕劻,双方提出议和谈判的六项原则:惩办祸首;索取赔款;禁止军火输入中国;使馆驻扎卫兵;拆毁大沽炮台;天津至大沽间驻扎洋兵,保障大沽与北京之间的交通安全自由等。选择一项:

错 14.《辛丑条约》第六款议定,清政府赔偿军费、损失费4亿5千万两白银。因为当时中国的人口大约4.5亿,4亿5千万两白银的用意就是要每个中国人交1两白银的“罚金”,以此表达对所有中国人的惩罚和羞辱。选择一项:

15.日、俄战争虽然是两个强盗之间的鏖战,但主战场却在中国东北,争夺的也是中国东北的利益。选择一项:

16.这场战争的结果,日俄双方在美国签订《朴茨茅斯条约》,俄国将在东北取得的旅大租借地、长春到旅顺间的铁路以及与上述租借地、铁路相关的一切权益转让给日本。选择一项:

17.1904年2月12日,清廷发布上谕:“现在日俄两国失和用兵,朝廷轸念彼此均系友邦,应按局外中立之例办理。”公开允许日俄两国在中国土地上打仗,是为了保护中国百姓,免受战争之苦。选择一项:

二、单选题

1.中国的封建社会前后延续了()。选择一项: a.三千多年

b.二千多年

c.四千多年

d.一千多年、2.标志世界进入资本主义时代的事件是()。选择一项:

A.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1680年俄国彼得一世改革

C.1789年法国大革命

D.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

3.中国进入近代社会的标志性事件是()。选择一项:

A.15世纪前期郑和下西洋

B.1644年清军入关,清王朝建立

C.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

D.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

4.认识近代中国一切社会问题和革命问题的最基本的依据是(选择一项:

A.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B.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C.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任务

D.近代中国社会的阶级结构

5.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选择一项: A.《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望厦条约》

D.《南京条约》

6.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是()。选择一项: A.封建社会

B.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旧民主主义社会

7.近代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是()。选择一项:

A.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B.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C.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D.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8.有人说,英国曾使用三样东西,企图打开中国大门,其使用的先后顺序是()。选择一项:

A.商品→鸦片→炮舰

B.鸦片→商品→炮舰

C.商品→炮舰→鸦片

D.炮舰→鸦片→商品

9.下列哪一项不是西方列强发动殖民扩张的目的。()选择一项:

A.传播资本主义文明

B.实现更多的剥削、掠夺

C.攫取巨额财富

D.获得经济上、政治上的附庸

10.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其正确理解不包括()。选择一项:

A.是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

B.是逐步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社会

C.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逐渐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篇3:中国近代史第一单元试题

单元复习, 是高三教学极重要的一环, 相对于专题复习而言, 它是基础。基础打不好, 就无综合可言。单元复习, 首先就要落实基础知识, 兼顾历史学习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如何使二者有机统一起来?笔者就以高中《中国近代现代史》 (上册) 第一章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例, 作些探讨, 以求教于同仁。

一、从掌握教材的知识结构入手

学生掌握了知识结构, 就掌握了阅读教材的一把钥匙, 就能把看起来分散的知识点纳入到一定的系统之中, 从而做到游刃有余。掌握知识结构的基本做法:1.先让学生用几个字分别对本章十个子目的内容进行概括。如第一目“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 可概括为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2.引导学生弄清子目间的内在联系。如第二目“英国的鸦片走私和中国禁烟运动”与第一目讲的都是战争的原因, 但一个是根本原因, 一个是战争的借口。3.帮助学生归纳本章的知识结构。知识结构打牢了, 基础巩固了, 学生们就可以进行更深一层次的练习与知识掌握了。

二、将观点教育、基础知识的落实和能力的培养纳入新知识框架的教学之中

教学和命题虽然都依据某一教材, 即限定在一定的知识范围之内, 但显然命题的意图和教学不完全是一回事, 因为教学和命题是两个系统。因此, 从教学的角度来说, 引导学生吃透教材, 建立一个符合教材要求的知识系统, 是教学的首要任务。我将本章的内容编为9个问题, 形成一个新知识框架。这9个问题是:

1.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是什么?

2.战争中, 清政府、爱国官兵和中国人民各持什么态度?

3.这次战争对中国来说是正义的自卫战争, 但为什么却战败了?战败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4.鸦片战争给中国造成怎样的影响?

5.为什么说林则徐是中华民族的英雄?

6.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目的是什么?以什么借口发动战争?

7.为什么说经过第二次鸦片战争,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了?

8.沙俄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扮演什么角色?列举史实证明马克思所说的话 (见教材P15) 的正确性。

9.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中国政局出现怎样的新格局?这个新格局是怎样出现的?

教师利用这个新的知识框架, 采取启发诱导的方法, 将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的教育、历史思维能力的训练同基础知识的落实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其中, 引导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去理解、分析、评价历史现象和历史人物, 是个关键问题。本章学生应掌握的基本观点有:

1.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主义相结合, 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的过程, 也就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过程。

2.原因和结果的辩证关系;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

a.英 (法) 发动两次鸦片战争取决于资本主义国家夺取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的本质。制造战争的借口只是从特定方面反映这一本质的现象。

b.鸦片战争中国的失败, 原因是多方面的, 但最主要的原因是腐朽的封建制度造成的。资本主义列强对中国侵略, 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但客观上促成近代中国新思潮的萌发。

3.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及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资本主义列强通过鸦片战争 (条件) 使中国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 由此中国人民面临的革命任务也发生了变化。

通过对于知识点的梳理, 使学生对于这一章的总体状况有了一个总体的把握, 这样可以加深同学们的印象, 同时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 可以游刃有余地进行应用。

三、处理好大小字的关系, 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

正确处理大小字和原始材料的关系, 也是搞好单元复习的一个重要问题。既要减轻学生负担, 又要在度和量两方面能够适应高考的要求。一般按四种情况处理:

1.对课文正文的史实或历史概念作注解或阐释的小字和导体字, 要求学生一定要掌握。

2.小字部分属历史常识性的内容, 也要求学生掌握。

3.属补充性知识, 又离课文子目要求较远的小字, 要求作一般了解。

4.属拓宽知识面, 又离子目要求甚远的小字, 不要求掌握。

学法的指导, 往往是教学中容易被忽视的问题。而历史高考十分重视对学生潜在能力的考查。因此, 加强对学法的研究与指导, 是中学历史教学一个急需解决的课题。笔者做过如下尝试:本章涉及多个不平等条约, 对条约的内容, 学生往往容易混淆。教师应就记忆方法进行点拨。如将《南京条约》的内容编成顺口溜:香港岛割让, 辟五口通商, 赔银元2100万, 货款同英商。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 学生的自学能力、学习效率必将迅速提高。

篇4:中国现代史测试题

1.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五星红旗一次次升起,《义勇军进行曲》一次次奏响。你知道确定五星红旗为国旗、《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是哪次会议的决议吗?()

A.中共一大

B.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C.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2.某历史兴趣小组准备开设一个有关抗美援朝时期“最可爱的人”的网站,收录的人物中不应包括()

①王进喜 ②黄继光 ③邱少云 ④焦裕禄

A.①②B.③④

C.②③D.①④

3.下列对下图反映历史事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A.1952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B.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被废除

C.没收地主土地,实行土地公有制

D.加强了国防建设

4.青藏公路通到“世界屋脊”的时间是在()

A.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

B.“大跃进”时期

C.“文革”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5.下列选项中,前后联系正确的是()

A.土地改革——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B.三大改造——农村乡镇企业迅速发展

C.“文化大革命”——民主法制遭受严重破坏

D.制订“863计划”——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6.某地一大宅院门的灰墙上有这样一副对联:“放开肚皮吃饱饭,鼓足干劲搞生产”,横批是“多快好省”。你认为这副对联最早应该出现于()

A.20世纪50年代末

B.20世纪60年代末

C.20世纪70年代初

D.20世纪70年代末

7.图片能够反映历史信息,右图被称作“历史性的握手”,从中你得到的信息是()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确立

B.中美关系得到改善

C.“求同存异”方针确立

D.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8.“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包地包产后,家家生活大变样。”这段材料反映的史实发生在()

A.建国初期

B.“大跃进”时期

C.“文革”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9.某校九年级(2)班的同学以“中国共产党历次重要会议”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他们搜集到这样一则资料:这次会议做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是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该会议是()

A.遵义会议

B.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C.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10.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邓小平理论体系中极具创新意义的部分,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重大发展。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

A.十一届三中全会上

B.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

C.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

D.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

11.2007年是香港回归10周年。有人说:“收回香港,是邓小平的天才创造。”这里的“天才创造”是指()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一国两制”方针

C.市场经济

D.经济特区

12.下列重大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 ③我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APEC) ④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A.②①④③B.②④③①

C.④②①③D.④①②③

13.某校要开展“21世纪的的中国外交成就展”主题活动,明明同学收集的部分历史资料中不符合要求的是()

A.加入WTO

B.承办上海APEC会议

C.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D.举办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

14.为跟踪世界战略性高科技发展方向,抢占科学技术前沿目标,集中精干力量,突破并掌握一批关键技术,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我国政府制订了()

A.“十五”计划

B.改革开放政策

C.“863计划”

D.科教兴国战略

15.中国改革开放后出现的生活新景象有()

①大家穿着千篇一律的灰色中山装或蓝色解放装 ②城镇居民凭粮票、油票购买食品 ③人们的服饰丰富多彩,展示个性 ④开私家车出行的人越来越多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③④

二、读图题

16.阅读上面我国“早期对外开放地区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1980年,我国设立的4个经济特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2)后来,我国对外开放的地区逐渐扩大,增设了____________经济特区,还在上海设立了_____________开发区。

(3)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过程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材料解析题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肥猪赛大象,就是鼻子短。全社杀一口,足够吃半年。

材料三:袁隆平于1973年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他培育的杂交水稻,亩产可达650千克以上,比普通水稻增产20%以上,被称为“东方魔稻”。到2000年底,杂交水稻已占全国水稻种植面积的50%,累计增产稻谷3500亿千克。

请回答:

(1)材料一、二反映了什么时期的什么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内容上看,材料一、三之间存在什么关系?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三则材料反映了建国以来我国农业生产和发展状况,试简要分析两个不同时期农业发展上的举措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以下为《春天的故事》歌词摘选: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

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

我们都知道,此歌是歌颂一位中国伟人的。请回答:

(1)一九七九年的“春天”喻指什么?这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中的“圈”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九九二年春这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在这年党做出了什么重大决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要列举这位老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主要历史功绩。(至少写出两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融入情境,探究问题

19.请用史实说明,建国以来我们党的第一代和第二代领导集体,在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上,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过哪几次大的调整或变革?结果如何?请你就解决我国目前的“三农”问题,提出几条合理化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005年11月到2006年4月,这么短的时间,中美两国元首进行互访,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表明现在中美关系相对比较稳定,同时,也表明双方加强接触和沟通的必要性和迫切性。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新中国成立后,中美之间发生了哪些重大事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目前影响中美关系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根据所学知识简要谈谈你对中美关系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1.C 2.D 3.B 4.A 5.C 6.A 7.B 8.D 9.C 10.C11.B 12.A 13.C 14.C 15.D

二、16.(1)深圳 珠海 汕头 厦门 (2)海南 上海浦东 (3)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三、17.(1)反映了“大跃进”时期农业生产中严重的浮夸风现象。(2)材料一和材料三是矛盾的。因为:1958年我国农业生产浮夸风盛行,许多地方虚报产量、产值;而材料三中的数据是科学发展带来的结果。(3)1958年,为了迅速发展农业生产,党中央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泛滥,给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造成巨大损失。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重视科学技术的作用,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8.(1)“春天”喻指中国的改革开放。“圈”特指深圳等经济特区。(2)党的十四大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还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3)解放战争时期开辟大别山根据地、参与指挥淮海战役等。

四、19.①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②土地改革解放了生产力,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实行农业合作化进一步调动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了农业生产水平;实行人民公社化,严重挫伤了生产者的积极性;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③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重视农村义务教育,提高人口素质;重视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解决农民的社会保险、医疗等问题。

篇5:中国近代史第一单元试题

(一)中华文明的起源——先秦时期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7·唐山摸底)周初统治者继承了夏商以来的神权政治学说,并进一步提出了“以德配天,明德慎罚”的主张。“德”的具体内容逐渐广博,应指()A.刑 C.仁 确。

2.(2017·巴中诊断)礼与刑是西周法律体系不可分割的两个组成部分,故有“礼之所()A.道之以政,齐之以刑 C.道之以政,齐之以礼

B.出礼则入刑 D.以刑代礼 B.礼 D.道

解析:选B 根据所学知识,西周三大政治制度: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故B项正去,刑之所取,相为表里”的说法。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解析:选B 材料所表述的是西周时期的法律体系,“道之以政,齐之以刑”,这是《论语》的内容,属于儒家思想的观点,故A项错误;“出礼则入刑”,这正是对西周法律体系的概括,故B项正确;“道之以政,齐之以礼”,这同样是《论语》的内容,也属于儒家思想的观点,故C项错误;“以刑代礼”,这明显与重视宗法分封制的西周社会不符,故D项错误。

3.《礼记》记载:“故天子有田以处其子孙,诸侯有国姓处其子孙,大夫有采邑处其子孙,是谓制度。”下列有关周朝这种政治风格的表述错误的是()A.将子弟、功臣分封各地,成为各领一方的诸侯 B.周朝的政治文化具有惊人的稳定性和延续性 C.周朝首创的宗法制是该时期政治的典型特征 D.周天子以嫡长子世代继承天下最高执政权力

解析:选C 宗法制来源于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不能表述为西周首创,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

4.(2017·河南八市质检)史载(周)武王克殷后造新都镐京,是为宗周。后又于洛阳建()A.维护分封制度

C.震慑商朝旧有诸侯国势力

B.形成众星拱月的政治格局 D.强化西周在东方的控制力 一宏伟的东都,称为成周。“成周”的修建意在

解析:选D 西周建立东都主要是强化对东方的控制,故D项正确。

5.史书记载公元前3世纪一事:“内史腾攻韩,得韩王安,尽纳其地。”将所得韩地建立颖川郡。此事最有可能发生于()A.公元前221年 C.公元前315年

B.公元前231年 D.公元前214年

解析:选B 公元前221年秦国统一了全国,韩国是秦国灭掉的战国七雄中最早的一个,故A、D两项错误;秦灭韩国的时间是公元前230年,故B项正确;公元前315年是公元前4世纪,与史书记载公元前3世纪不符,故C项错误。

6.(2017·武汉调研)《国语·周语上》云:“夫先王之制,邦内甸服(‘服’即‘服侍天子’),邦外侯服,侯卫宾服,蛮夷要服,戎狄荒服。”据此推断,西周时管辖“甸服”之()A.周王 C.卿大夫

B.诸侯王 D.士

地的是

解析:选A 西周时以王畿为中心,按相等远近作正方形或圆形边界,依次划分区域为“甸服”、“侯服”、“宾服”、“要服”、“荒服”,合称“五服”。根据“邦内甸服”可知“甸服”是王畿,王畿归周天子管辖,故A项正确;诸侯王管辖周天子分封的土地,故B项错误;卿大夫管辖诸侯分封给的土地,故C项错误;士管辖卿大夫分封的土地,故D项错误。

7.(2016·安徽百校论坛联考)春秋时期的鲁国人公输班被誉为木匠祖师,他发明了锯子、刨子、钻子、凿子、铲子等木工用具。这些发明的出现主要得益于()A.小农经济的发展 C.冶金技术的进步

B.铁制工具的普遍推广 D.“百家争鸣”的出现

解析:选C 题干中的发明是木匠行当,属于手工业成就,故A项错误;题干中出现的木工用具发明都是铁制工具,设问问的是原因,故B项错误;材料中铁制工具的不同形制需要有质量较高的钢铁,它们的出现是以冶铁技术的进步为前提的,故C项正确;“百家争鸣”是思想文化领域的现象,不符合题干主旨,故D项错误。

8.(2017·武汉调研)湖北云梦出土的秦简中,《工律》规定:“为器同物者,其大小、短长、广袤亦必等。”该措施()A.阻碍了经济发展 C.动摇了农本观念

B.促进手工产品规范统一 D.鼓励私营工商业的发展

解析:选B “为器同物者,其大小、短长、广袤亦必等”实际上是手工业标准化生产的法律要求,有利于经济发展;这种规定促进了手工产品规范统一,故B项正确。

9.(2017·河南中原名校联考)先秦时官营手工业作坊产品上都刻有工种及制作工匠的名字,以此来记录产品的生产情况。但考古资料显示,河北武安县发掘的10座战国晚期窑址中,出土了许多单独刻有生产者姓名印记的陶器、陶片。这说明()A.官营手工业注重保证质量 C.国家规范了民营手工生产

B.“工商食官”制度己被打破 D.工商业经营范围得到扩大

解析:选B 材料中“战国晚期”“单独刻有生产者姓名印记”,表明这些陶器、陶片属于个人独立生产,说明具有独立经营性的小手工业者在当时出现,从而说明“工商食官”制度己被打破,故B项正确。

10.战国时期,儒家学说和墨家学说在民间广为流行,形成了“非儒即墨”的局面。但是,主要诸侯国的统治者却纷纷采用法家学说,兴起了变法运动。官方采取与民间不同的态度,是基于()A.巩固统治阶级统治的需要 C.应对政治军事形势的需要

B.实现统一全国目标的需要 D.建立和谐社会目标的需要

解析:选C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儒家思想也能起到巩固统治阶级统治的作用,故A项错误;主张国家统一是法家的思想,但由材料“主要诸侯国的统治者却纷纷采用法家学说,兴起了变法运动”可知,诸侯国采取法家思想是为了变法图强,没有体现要求国家统一的内 容,故B项错误;结合战国时期封建经济兴起、诸侯争霸的政治军事形势,可知法家的加强君主权力、变法革新等主张更适合当时的时代要求,故C项正确;建立和谐社会是儒家的主张,不是导致官方采取法家思想的原因,故D项错误。

11.(2016·海南高考)孟子发扬孔子开创的儒学,主张涵养“浩然之气”,倡导“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对后世影响极大。孟子这些言论所强调的是()A.努力完善个人品德 C.勇于突破礼制束缚

B.坚持个人独特性格 D.敢于反抗专制暴政

解析:选A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孟子的“浩然之气”“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思想体现的是对个人品德的要求,所以本题答案为A项。

12.“他们试图超越日常的关注,而让他们的心灵在更为虚幻的生活内容中漂浮。他们并不把人类置于宇宙的中心位置,为人类发明将打乱万物的自然秩序而忧心忡忡。他们更愿意提倡一种不可分割的、不可言传的非物质的力量或能量,认为这种力量或者能量是现存世间万物的本原。”这里的“他们”所属的派别应是

A.儒家 C.墨家

()

B.道家 D.法家

解析:选B 结合题干中的关键信息“虚幻”“一种不可分割的、不可言传的非物质的力量或能量„„本原”可知,此派别主张“道”是世界万物的本原。

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宗法制在周代完备而严格,继位的族长在宗族中有对宗族祖先的主祭权、对族人政治上的治理权、对宗族内共有经济的支配权。同一宗族内,“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通其有无,所以经理族人者也”。这种关系不断发展的结果是君统宗统的合一。

——摘编自冯尔康等《中国宗族史》

材料二 清末民初,宗族组织原则发生了某些变化。1905年,上海王、朱两氏将祠堂族长制改为族会制,“从事家族立宪”。1918年该族增订族会章程,1924年修改,并经会员大会讨论通过。曹氏宗族的管理体制也开始近代化,规定族众有参与宗族事务的重大权力。此外,浙江绍兴阮氏宗族在1923年之前设立该族议事、执行二部,实行任期制,由选举产生。

——摘编自常建华撰《中国文化通志·宗祖志》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周代宗法制的特点,并分析该制度的影响。(12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末民初宗族管理和周代相比有何不同。并分析其产生的背景。(10分)(3)我们应如何认识宗法制的这种演变?(3分)解析:第(1)问,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它与分封制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西周从上到下、从中央到地方的政治管理体系。抓住“家国一体”的政治特点分析宗法制的特点,从维护政权的稳定性、维系家庭团结等有利方面和重视人情关系、裙带关系等消极方面分析其影响。第(2)问,设问强调的是宗法制在清末民初的变化,重在“变化”的分析上。抓住“近代化”并结合材料分析其不同,从时代背景上分析其产生的背景。第(3)问,从文 3 明史观的角度和社会进步的角度去认识这种演变。

答案:(1)特点:嫡长子继承制;体系完备;等级森严(族长具有专断权力);与政治关系密切(家国一体)。

影响:积极作用: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注重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有利于提高民族凝聚力。消极方面:过分重视人情关系,人为地划分远近尊卑,个人的自主意识和平等权利受约束,一定程度上与现代的平等和法制观念相违背。

(2)不同:宗族管理具有民主性、规范化和分权色彩,与政治关系分离。

背景:政治近代化的推动(维新运动、清末立宪运动、辛亥革命或中华民国的成立);西方民主思想的传入、思想的解放、现代媒体的发展;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资本主义的发展等。

(3)认识:由等级森严发展到具有民主色彩,体现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言之成理即可)。14.(2016·湖北七市协作体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有学者认为,中国传统的儒家学说虽然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但毕竟是落后的小农经济的产物,是为旧的宗法制度和专制政治服务的,因而在当今工业化、法制化、民主化和全球化的时代条件下已成为过时无用的“古董”;也有人认为,儒家思想中有许多的精华,即便在当今中国社会经济转型和社会发展以及全球化等条件下,其主张和价值观仍有着“大用”;又有人提出了其它的一些观点和认识。

仔细识读上边漫画,根据漫画提供的信息,并结合上述文字说明,选择一个角度,提出你的观点,并结合相关的历史知识对你的观点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条理清楚;不论从何种角度或选择何种观点,只要言之有据,符合上述要求即可。)(12分)解析:此题属开放性试题,只要结合漫画阐明正确观点,并能以准确史实为依据,史论结合,注意逻辑的严密与思路的条理清晰,规范答题,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示例:观点一:“相斥”论。儒学与经济全球化、政治民主化、文化多元化(或人本化)的时代要求相互排斥。

儒学是中国古代旧的小农经济的产物,与当代经济工业化、专业化、市场化、全球化的潮流不符;儒学为封建君主专制服务,突出人治,与现阶段我国建设民主化国家的目标相悖;儒学坚持封建宗法制度、等级和尊卑观念,压制人性,违背了倡导人文精神的时代潮流。

总结:儒学是为封建经济政治服务的思想体系,我们应予抛弃,另建符合我国现代化要求的思想体系。

观点二:“相容”论。儒学价值观与基督教或现代普世价值观有相容相通之处,可以互补。

儒学倡导的“仁义礼智信”、“致良知”、“经世致用”等思想,重视个体道德修养,倡导向上向善,这与以基督教文化为代表的西方价值观是相容相通的;儒学倡导的诚信观,有利于扩大人们之间的互信,也有利于维护市场经济中的公平正义;儒学推崇“和”“合”思想,主张“和而不同”,有利于不同人之间的友好相处,也有利于在全球化背景下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和平共处;儒学主张“有序”,有利于维护国际秩序的稳定。

总结: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儒学的主体内容,使之为建立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为人类社会的和平发展服务。

观点三:“互斥互补论”(综合观点一、二即可)。

观点四:“发展”论。在“三化”的时代潮流下,传统儒学需要与时俱进,自我革新。在当代中国,无论是“和谐社会”理念,中国的和平崛起,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述等等,都彰显了儒家思想的现实价值。而在我国和世界范围内,“三股势力”的破坏活动、生态环境的恶化、贫富不均、道德滑坡等问题,都从反面印证了儒学“大一统”、“天人合一”、“和谐”、“大同”、“讲信修睦”等思想的巨大价值;同时,儒学确有自身的不足和矛盾之处,如维护专制,提倡人治、等级观、尊卑观等,不利于建设民主法治与和谐社会。

篇6:中国近代史第一单元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回眸(móu)霓裳(shang)萦纡(yū)玉扃(jiōng)B、袅袅(niǎo)北渚(zhǔ)薜荔(bì)余袂(mèi)C、潺湲(chán)踯躅(zhǔ)谁堪(kān)汀州(tīing)D、迤逦(lǐ)绰约(chuò)临邛(qióng)眇眇(miǎo)

2、对下列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没有错误的一项是()A、但令心似金钿坚

但令:只要

此恨绵绵无绝期

恨:痛恨

B、袅袅兮秋风

袅袅:柔美的样子

鸟何萃兮蘋中

萃:聚集 C、举杯断绝歌路难

断绝:停止

泻水置平地

泻:倾,倒 D、出师一表真名世

名世:名传后世

两朝开济老臣心

开:打开 开启

3、下列诗句中没有采用即景起兴手法的一句是()

A.鸟何萃兮蘋中,罾何为兮木上?……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

B.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渔阳鼙鼓动起来,惊破《霓裳羽衣曲》。C.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D.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

4、下列各句中加线词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新官上任三把火,饶市长下车伊始就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认真开展精确扶贫

工作。

②松风菊香桂影,美文至理诗心,读书节开幕式上,语文课代表率先垂范,给全校老师、同

学带来不少有益的读书建议。

③数学老师将珍藏多年的《莫言文集》都毫不犹豫地借给了你,你可要好好阅读,并尽快璧

还,让他放心。

④年轻就是力量,拼搏就是未来,积极进取的“00后”怎能做出“求田问舍、损人肥己、搬斤播两”的行为呢?

⑤不是每个小伙都期待邂逅容貌倾国倾城的公主,不是每个姑娘都渴望遇见乘着素车白马的王子。有人坐在宝马车里会哭,有人坐在自行车后座也会笑得灿烂。

⑥苏武受尽千辛万苦,为汉朝立下巨大功劳,李陵认为苏武当享茅土之荐,受千乘之赏。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⑤

D.②④⑥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据最新观察数据显示,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7年秋冬季气象条件整体不利,大气污染物

扩散能力较差,这些进一步增大了实现任务目标的难度。

B.就“用”字的狭义说,美是最没有用处的。美的事物如诗歌、图画、音乐、舞蹈等等都

是寒不可以为衣,饥不可以为食的。

C.经初步统计,自2015年以来,该团伙在购物网站上销售金额近亿元,买家的人数多达3.7万余人,遍布全国200多个城市。

D.我国主题公园自主品牌经过多年坚持不懈的探索、积极创新的发展,多家机构纷纷预测 我国主题公园市场未来将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市场。

6、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B.《楚辞》收集了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这些诗歌运用楚地的诗歌形式,加上“兮”字,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C.“风骚”是指《诗经》中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它们分别代表了《诗经》和《楚辞》的最高艺术成就且分别开启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诗歌传统。D.杜甫(712-770),字子美,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故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他的诗歌反映了安史之乱的社会生活,被称为“诗史”。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

7.下列咏史诗所歌咏的历史人物,每一选项前后不相同的是()

A. 他年锦里经祠庙,梁父吟成恨有余/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B. 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玉颜流落死天涯,琵琶却传来汉家

C.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D.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8、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A.“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往事历历,所有的记忆都在时光里发酵,散发出别样的味道。

B.“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正是这种难言的孤独,使他洗去人生的喧闹,去寻找无言的山水,远逝的古人。

C.“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青葱少年总是信心满满,跃跃欲试,渴望在未来的岁月中大显身手。

D.“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初春的细雨渐渐沥沥,撩拨了无数文人墨客心中关于江南的绵绵情思。

二、默写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湘夫人》中被誉为“千古言秋之祖”的诗句是“。”。2.“抽刀断水水更流,借酒消愁愁更愁。”平添的几分酒意反而更激起了愁海的狂澜,在《拟行路难》中举杯驱愁,却大放悲声的诗句“。” 3.《蜀相》中将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之情跟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熔铸成的千古名句“。”

4.陆游《书愤》中描述25年前两次抗金胜利的句子是“。”

5、《蜀相》中以乐景写哀情,感叹碧草娇莺无人赏玩,显出英雄长逝,遗迹荒落,流露出对诸葛亮的深沉悲痛的两句诗是“。”

6.《书愤》在今昔对比中更强烈地抒发了岁月蹉跎、壮志难酬情怀的诗句“。”

7、《长恨歌》中采用浪漫主义手法寄志托物重申誓言的诗句是:。

8.文中描写杨贵妃天生丽质(貌美)的句子是:。9.《湘夫人》中运用比兴手法写湘君不敢对湘夫人表白心迹的句子是:。

10、鲍照的《拟行路难》开头用比喻的手法对当时门第决定人生这一古代的血统论发出愤怒的控诉的两句诗是“。”

三、阅读诗歌回答问题(40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恨别(杜甫)

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

【注】这是杜甫上元元年(760)在成都写的一首七言律诗①胡骑,指安史之乱的叛军。②剑外,剑阁以南,这里指蜀地。③司徒,指李光弼,他当时任检校司徒。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5分)

A、首联用“四千里”,“五六年”,这些数量词将个人的困苦经历与国家的艰难遭遇显示出来。

B、颔联两句描述诗人流落蜀中的情况。“草木变衰与下一句的“老”相呼应,传递出悲凉沉郁的意味。C、颈联中的“步月清宵立”“看云白日眠”写出了诗人坐卧不宁,这种举动委婉曲折地表现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无限情思。D、尾联回应“胡骑长驱五六年”,抒写杜甫听到唐军连战皆捷的喜讯,盼望尽快破幽燕、平叛乱的急切心情,感情由欢快转为悲凉。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那些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村居书喜 陆游

红桥梅市晓山横,白塔樊江春水生。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坊场酒贱贫犹醉,原野泥深老亦耕。最喜先期官赋足,经年无吏叩柴荆。

3、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最恰当的两项是(7分)

A.首联中“红”“白”相互映衬,色彩明丽自然,描绘出早春乡间清新的风貌。B.颔联从嗅觉和听觉两个角度描绘了春天的气息与声音,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C.“袭”字运用比喻,写出天气骤暖,春花绽放,香气浓郁芬芳,扑面而来的景象。D.“鹊声穿树”将无形的鸟鹊叫声描写得生动可感,突出了林中幽深静谧的环境。E.“贫犹醉”的深沉感叹与杜甫《登高》中的“潦倒新停浊酒杯”有异曲同工之妙。

4、诗中写了诗人村居生活中哪些可喜之事?请简要分析。(6分)

(三)(2018•北京)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1】 辛弃疾

蜀道登天,一杯送绣衣【2】行客。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3】。把功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笔。

儿女泪,君休滴。荆楚路,吾能说。要新诗准备,庐江山色。赤壁矶头千古浪,铜鞮陌【4】上三更月。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注释】【1】这首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当时辛弃疾闲居江西上饶。提刑,官名,主管地方司法、监察等事务。【2】绣衣:官服。【3】相如檄:指司法相如所《喻巴蜀檄》,主旨是安抚巴蜀百姓。【4】铜鞮陌:代指襄阳。

5、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5分)

A.词的开头四句,先写对方行程,再写自己的多病与离愁,暗含蹉跎失志的惆怅。B.李正之即将远赴蜀地担任要职,作者满含深情地称许友人才华出众,巨笔如椽。C.作者认为荆楚路上的江山美景都是作诗的好素材,如庐山景、赤壁浪、襄阳月。D.词的结尾两句,怀念过去与李正之雪中赏梅的情景,表达对友谊的珍惜与赞美。

6、辛弃疾词善于借用典故和化用前人佳句来抒情达意。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5分)

A.“东北看惊诸葛表”,借用诸葛亮上表出师的典故,勉励友人报国立功。B.“赤壁矶头千古浪”。借用苏式游览赤壁的典故,抒发人生短暂的感慨。C.“蜀道登天”,化用李白,“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表达对友人的担忧,望其早归。D.“儿女泪,君休滴”,化用王勃“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表现宦游漂泊的凄苦。

上一篇:学生会新闻部稿件及稿费发放管理办法(草案)下一篇:内科学考试重点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