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测试题第

2022-09-08

第一篇:中国古代史测试题第

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测试题

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 专题一中华文明的起源

(2016·广东)1.2015“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海南新石器时代遗存,距今约6000年。同一时期,生活在我国黄河流域的原始居民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居民

D.河姆渡居民

(2016·青岛)1.日本农学家认为,大约早在新石器时代,中国粟就向东传入日本、朝鲜,向西传入阿拉伯、小亚细亚、俄国等国家和地区.我国最早种植粟的是(

)

A.北京人

B.黄帝

C.半坡原始居民

D.河姆渡原始居民

(2016·临沂)1.图1中的历史人物为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治理洪水,发展生产,使人民安居乐业;结朿了中国原始社会的部落联盟状态,创造了奴隶制国家;还划定中国版图为九州。这里的“他”是指

A.黄帝

B.舜

C.禹

D.启

(2016·聊城)1.原始人类经历了从群居到聚族而居,从采集到种植,从狩猎到饲养家畜的演进过程。推动上述演进的主要因素是

A.建筑技术的进步

B.人工取火的发明

C.饲养水平的提高D.生产工具的改进

(2016·岳阳)18.央视热播《舌尖上的中国2•时节》展现了不少中国传统美食的生产、加工工艺.假设该剧组想拍摄我国最早种植水稻的专题片,你认为最符合他们拍摄要求的外景地点(

)

A.半坡遗址 B.河姆渡遗址 C.玉巉岩遗址 D.城头山遗址

(2016·烟台)1. 2015年9月大型原创动画连续剧《黄帝史诗》在央视少儿频道首播.自上映以来,全国各地观众反映强烈,剧中提到的黄帝被尊称成为(

) A.治水英雄 B.人文初祖 C.兵家鼻祖 D.一代天骄

(2016· 湘西)1.大约生活在距今约70至20万年之间的我国远古人类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人 D.河姆渡人 (2016•邵阳)1.暑假期间,邵胜同学参观了浙江省一处著名的原始人类遗址,如图是他用手机拍下的干栏式房屋复原图.据此推断该遗址是(

)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半坡遗址 D.河姆渡遗址

(2016·郴州)1.五一期间,小明在北京周口店参观了一处距今大约70万~20万年之间的早期人类遗址.由此可以推断,他参观的这处早期人类遗址是(

)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半坡人遗址 D.河姆渡人遗址

(2016·山西)1. 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的主要证据。下面一组邮票反映的是河姆渡遗址发掘出的文物,它见证了我国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有(

)D

①他们种植的农作物是水稻

②他们主要使用青铜农具

③他们居住的是干栏式房屋

④他们已学会了制作舟船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江苏·淮安)13.“1929年,我国青年考古工作者裴文中在周口店的山洞里,发掘出一个完整的远古人类头盖骨化石。他兴奋地断定,这是远古人类的遗骨。”材料中的“远古人类”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原始居民

D.河姆渡原始居民

(2016·娄底)1.过上农耕生活的原始居民已经会建造房屋.如图所示,居住在该样式房屋中的原始居民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河姆渡人 D.半坡人

(2016·苏州)1.在下列图片中,反映出我国长江流域河姆渡原始居民文化特征的是

①陶器上的稻穗纹

②鱼纹彩陶盆

③干栏式房屋

④半地穴式房子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专题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2016·德州)1.许多成语典故来源于历史,如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这些成语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哪一特点? A.奴隶制开始瓦解

B.封建制度确立 C.生产力飞速发展

D.诸侯兼并争霸

(2016·安徽)《书·洪范》记载:“武王既胜殷,邦诸侯”。这体现了武王推行的制度是(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行省制

D.科举制 (2016·连云港)19.“天下为家”取代“天下为公”开始于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2016·四川内江)1.春秋时期的政治局面是:“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诸侯的出现与西周哪项政治制度有关?(

)

A.分封制

B.禅让制

C.郡县制

D.九品中正制

(2016·四川内江)2.战国历史的特点,一是“乱”,二是“变”。以下各项中,不属于战国历史的是(

)

A.商鞅变法

B.长平之战

C.楚庄王称霸中原 D.合纵与连横

(2016·南充)1.改革变法是我国由奴隶社会进人封建社会的重要途径。 我国封建社会形成于

A.春秋时期

B.战国时期

C.秦朝时期

D.西汉时期

(2016•宜宾)1.《史记》载:“(孝公)有囊括四海之意„„。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备。”可见“ 商君”属于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墨家

(2016·青岛)2.《史记》记载:“平王立,东迁于洛邑,辟(避)戎寇.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霸主)。”该材料说明东周时期(

)

①周天子威望下降②诸侯不再听从周天子命令③诸侯之间经常进行争霸战争④最终秦国完成国家统一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

(2016·青岛)4.《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后五月而秦孝公卒,太子立„遂灭商君之家.”这段材料说明(

)

A.商鞅变法失败的原因是触犯了奴隶主贵族利益

B.社会改革必须顺应历史潮流

C.太子即位后顺应民心处死商鞅

D.改革可能遇到重重阻力,会付出沉重代价

(2016·临沂)2.孔子曾经编了一部记载当时鲁国历史的史书,名叫《春秋》;而这部史书中记载的时间跨度与东周的前期大体相当,所以后人就将东周的前期称为春秋时期。该时期始于

A国人暴动

B.周平王东迁洛 C.齐桓公成为霸主

D.韩赵魏三家分晋

(2016·河南)1.下列三幅图片反映的主题正确的是(

)

鹳鱼石斧纹陶缸(约5000年前)

司母戊鼎

战国铁犁铧 A.中华文明的演进

B.生产工具的进步 C.耕作技术的发展

D.古代纹饰的演进

(2016·菏泽)1. 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影响最大的一次改革。有人评价这次变法:“以前是贵族任战士,现在是战士为贵族”。与之相关的变法措施是

A. 加强刑罚

B. 奖励生产

C. 推行县制

D. 奖励军功

(2016·包头)1.商鞅变法内容中,对秦国封建制度确立起决定作用的是(

)

A.废除旧贵族的特权 B.国家承认土地私有 C.奖励耕战富国强兵 D.推行县制治理地方

(2016·潍坊)1.西周建立后,今天潍坊一带除齐国外,还有纪国、莱国和杞国等诸侯国,这些诸侯对天子的义务是(

)

A.缴纳租税 B.治理郡县C.镇守疆土 D.监察百官

(2016•龙东)1.他以治水造福于民而名扬天下,又以创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而名垂青史.“他”是(

)

A

.

黄帝

B.禹

C.舜

D.启

(2016·齐齐哈尔)1.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他的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是(

) A.夏朝B.商朝 C.西周 D.东周

(2016·泰州)1.阅读小明同学绘制的中国历史朝代(时期)更替示意图(局部),其中空白处应该是(

)

A.夏朝 B.商朝 C.战国 D.东汉

(2016·郴州)2.如图是《战国七雄形势图》,其中①②③④所示位置分别是(

)

A.秦、楚、齐、燕

B.齐、楚、秦、燕

C.燕、齐、秦、楚

D.燕、齐、楚、秦

(2016·株洲)

1、读右图,图中①④代表的诸侯国是

A.秦国

楚国 B.齐国

楚国 C.秦国

韩国 D.魏国

赵国

(2016·苏州)2.在中国古代历史上,“齐人”、“鲁人”,“楚人”、“燕人”等名称的山现,主要是因为

A.分封制B.郡县制

C.郡国并行制 D.行省制度

专题三统一国家的建立、政权的分离与民族融合

(2016·黄石)5.《史记·商君列传》载,“集小郡、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共)三十县。”材料反映了当时

A.实行分封制B.建立县制C.确立行省制D.推行郡国并行制

(2016·娄底)2.据史书记载,“公元前127年,汉皇帝下了一道命令,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底分给其他子弟.于是,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也不断下降.”这段材料主要体现了汉武帝的哪一项措施?(

)

A.颁布“推恩令” B.实行分封制

C.派张骞出使西域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016·株洲)

2、我国优秀的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取材于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的历史,历史上的三国鼎立局面形成于

A.公元3世纪初期

B.公元3世纪20年代

C.公元2世纪初期

D.公元2世纪20年代

(2016·绵阳)1.秦朝时,蜀郡(现今四川地区一带)郡守产生的方式是(

)

A.世袭继承 B.皇帝任命 C.地方推荐 D.考试选拔

(2016·陕西)下列图片所体现的制度或措施属于秦始皇首创的是( B )

2016·德州)2.东汉末年群雄并起,最终形成三国鼎立的格局。下列示意图符合公元222年三国局势的是( B )

(2016·临沂)3.鲁迅先生说:“结果往往和英雄们的预算不同。始皇想皇帝传至万世,而偏偏二世而亡;赦免了农书和医书,而秦以前的这一类书,现在却偏偏一部也不剩。”其中,“赦免了农书和医书”所指的历史事件是

A. 秦始皇发布焚书令

B.秦始皇活埋一批儒生

C.秦始皇修骊山陵墓

D.汉武帝推行儒家教育

(2016·临沂)4.《三国志》中说:诸葛亮在临死前,吩咐在他下葬时只需要挖洞一个,棺木能够放进去便足够,自己则穿着平常的服装即可,不需要其他陪葬物。这表明诸葛亮

A. 赏罚分明,突出法制

B.为国损躯,忠心耿耿

C.生活腐化,挥霍一空 D.为官清廉,严于律己

(2016·青岛)5.它是中国第一帝都.两千多年前,秦人从这里挥师东进,横扫六合,成就了华夏一统的泱泱帝国,并由此奠定了中国统一的历史趋势.材料中的“中国第一帝都”是(

)

A.洛阳 B.咸阳 C.长安 D.北京

(2016·成都)2.后人在对张骞的评价中说:“骞始开通西域道也。”这里所说的“西域道”的起点是

A.洛阳 B.成都 C.长安 D.酒泉

(2016·南充)2.西汉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实现了大一统,开始进入鼎盛时期,是在

A.汉高祖时候

B.汉文帝时候

C.汉景帝时候

D.汉武帝时候

(2016·乐山)16.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对秦汉时期阶段特征的归纳描述,正确的是

A.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B.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C.统一国家的建立 D.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2016•广东)第一手史料接近或直接在历史事件发生时所产生和记录的原始资料。以下用于研究三国历史的第一手史料是(

)

A.历史剧《三国》

B.罗贯中《三国演义》

C.司马光《资治通鉴》

D.诸葛亮《出师表》

(2016孝感)2.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旨在借“丝绸之路”这一历史符号,沟通历史与未来,连接中国与世界。汉代的“丝绸之路”

A.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B.使孤立、分散的世界连成了一个整体

C.使中国的丝织品、玻璃源源不断地运往西方 D.使美洲特产的玉米、马铃薯、可可等传入中国

(2016·长沙)13.如果古代有微信,那么在汉武帝的微信朋友圈,下列人物最有可能出现的是

A.项羽

B.张骞 C.蔡伦

D.华佗

(2016·常州)1.史书载:“骞始开通西域道也。” 我国历史上“通西域”始于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明朝

(2016·连云港)20.右图反映的历史现象,出现在

A.战国 B.秦朝 C.西汉 D.东汉

(2016·连云港)21.右图反映的历史现象,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得益于

A.优越的自然条件 B.人口的大量迁移 C.统治者的措施 D.稳定的社会环境 (2016·青岛)6.成语是我国文化遗产中一颗璀璨明珠,许多成语来源于历史典故.其中“破釜沉舟”与下列哪一场战役有关(

)

A.城濮之战 B.马陵之战 C.长平之战 D.巨鹿之战

(2016·青岛)7.《史记》记载:“偃说上曰:‘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嗣代立,馀虽骨肉,无尺寸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于是上从其计.上从其计”的根本目的是(

)

A.加强中央集权]

B.让更多的人得到封地

C.加强思想控制

D.让更多的人有机会进入政府做官

(2016·青岛)8.2015年3月,中国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远景与行动》,旨在重开“丝绸之路”.关于古代“丝绸之路”说法正确的是(

)

A.东汉张骞始开丝绸之路 B.促进了中外经济与文化交流

C.使世界连成一个整体 D.丝绸之路起点是洛阳

(2016·青岛)10.中国古代,“衣服有制”.正朔服色,向来被视为国家根本之所系,是传统礼仪制度的重要内容„变易服饰,往往是古代社会制度和风俗习尚变迁的一个标记.下列哪位帝王的统治措施可体现这一特点(

)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北魏孝文帝 D.隋文帝

(2016·聊城)3.贾谊在《治安策》中提出“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汉武帝采取的下列措施体现了这一主张的是(

)

A.派张骞出使西域

B.设置“十三州部” C.颁布“推恩令”

D.反击匈奴

(2016·聊城)4.“烈火西焚魏帝旗,周郎开国虎争时。交兵不假挥长剑,已挫英雄百万师。”这首诗描述的是

A.官渡之战 B.赤壁之战

C.淝水之战

D.澶州之战

(2016·福州)3.他采纳董仲舒的主张,任用精通儒家学问的人为官,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他”是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唐太宗 D.宋太祖

2(2016·海南)秦统一后,围绕着在地方采取何种统治方式的问题,君臣之间发生过激烈争论。最终,秦

始皇在地方推行

A分封制

B.郡县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

3(2016·海南)赤壁之战是一场以少胜多的战役,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这一战役的交战双方是曹军与

A匈奴大军

B.孙刘联军

C.前秦军队

D.东晋军队

(2016•永州)1.某历史学习兴趣小组对战国时期的历史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他们拟定了以下研究主题,其中最合适的是(

)

A.新旧交替:社会剧烈变革的时代

B.反抗暴秦:宁有种乎的悲壮呐喊 C。道教产生:奠定传统文化的根基

D.逐鹿天下:争夺帝位的楚汉之争

(2016·郴州)3.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它建立于(

)

A.公元前221年 B.公元221年 C.公元前202年 D.公元202年

(2016·张掖)1.秦统一之前,中国地域内有许多分封的国家,各国有自己的国君或王,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能力有限;秦统一后,为了有效控制地方,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推行(

)

A.禅让制 B.分封制度 C.郡县制度 D.行省制度

(2016·烟台)2.在《秦王扫六合》一课的讨论环节中,某学习小组的同学就“分封制”和“郡县制”进行了激烈争论,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

A.分封制是封建社会的象征

B.分封制结束了地方官吏的世袭

C.郡县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统治

D.郡县制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

(2016·烟台)3.(2分)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推论错误的是(

) A.商鞅变法﹣秦国实现了富国强兵

B.汉武帝“罢黜百家”﹣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

C.张骞出使西域﹣促进了丝绸之论的开辟

D.官渡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2016·烟台) “将都城有平城迁到洛阳,改鲜卑姓氏为汉姓,学汉语、穿汉服、与汉通婚.”材料中的措施促进了(

)

A.民族融合

B.江南地区的开发

C.北魏政权的建立

D.民族政权并立局面的形成

(2016· 湘西)2.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最早把儒家学说确立为封建正统思想的皇帝是(

)

A.秦始皇 B.隋炀帝C.汉武帝 D.唐太宗

(2016·潍坊)2.《新全球史》载:在古典时代,一些个人也完成了长途旅行,张骞历尽艰险从长安到达了遥远的西方,张骞“长途旅行”的主要目的是(

)

A.打击匈奴B.开拓疆域 C.管理西域 D.开通商路

(2016·潍坊)3.李白的诗句“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水嘉”,反映了西晋末年中原**、人口南迁的情况,人口南迁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

A.破坏了南方环境和农业发展 B.加剧了南北矛盾和割据状态

C.完成了经济和政治重心南移D.促进了江南开发和民族交往

(2016·齐齐哈尔)2.《三国演义》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书中描写了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错综复杂的政治与军事斗争.你知道其中的“三国”是指(

)

A.魏、蜀、西晋 B.魏、蜀、吴C.吴、东晋、梁 D.宋、齐、梁

(2016·泰州)2.“将都城由平城迁到洛阳,改鲜卑姓氏为汉姓,学汉语,穿汉服,与汉族通婚.”材料中反映的是下列哪一改革的主要内容?(

)

A.管仲改革 B.商鞅变法 C.孝文帝改革 D.忽必烈改革

(2016·泰州)3.如图所示是四方古印文,联系秦朝的历史,我们能够得出的结论是(

)

①秦朝创立皇帝制度②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夫等职③秦朝在地方推行分封制④秦朝统一了文字.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16•邵阳)2.史载,公元前2世纪,中国人发现了西沙群岛并且在南海航行.该重大历史事件发生在(

)

A.商朝

B.西汉

C.南北朝

D.隋朝

(2016·菏泽)3.中国古代以少胜多的战役不胜枚举,下表描述的中国古代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是

兵力对比 5万——20万(号称80万) 结果

曹操失去了在短时间内统一全国的可能性

A. 长平之战B. 官渡之战C. 赤壁之战D. 淝水之战

(2016·南京)26.阅读下列示意图

(1)结合所学知识,完成探究活动.

(2)上述示意图体现的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有哪些?

(1)①赤壁之战.②魏.③黄河.④孝文帝.⑤齐民要术.⑥北方.⑦经济重心.⑧隋. (2)政权分立到国家统一;江南逐步开发(民族融合趋势不断加强).

(2016·常州)15.(8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秦统一后,国土辽阔,最初设置36郡„„后来随着疆域的开拓,又设„„5郡。除内史管理的京畿地区外,秦有41郡。郡下设县„„秦县的数量大约有一千个。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

武帝施主父之策,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 ——《汉书》 材料三

两年之后(指1871年),明治政府又宣布新措施„„将藩改为县制单位,最初共有3府302个县,后改为3府72县,1888年合并为3府42县。 ——王新生《日本简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实行的地方政治制度是什么?废除的地方政治制度又是什么?(2分)

(2)材料二中的“武帝”和“主父”分别指的是谁?(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及其作用。(2分)

(3)材料三中的“新措施”指的是什么?(1分)

(4)概括指出上述材料所反映的制度和措施的共同作用。(1分) (1)实行制度:郡县制(1分);废除制度:分封制。(1分) (2)“武帝”:汉武帝(1分);“主父”:主父偃(1分);事件:颁布推恩令(1分);

作用:不费一兵,不损寸土,就巧妙地削弱了诸侯王封国势力。(1分) (3)“新措施”:废藩置县。(1分) 强了中央集权。(言之有理即可,

(4)作用:巩固统治(或:巩固了统一),加分)

1

第二篇:中国古代史综合试题

历史七年级综合试题

一、 选择题

1、下面这些对北京人一天生活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一个北京人在原始森林中用弓箭射死了野兽

B.大家马上钻木取火烧烤捕到的野兽

C.将吃剩的肉放入陶罐内,待明天食用

D.晚上,在洞口燃着一堆大火以驱赶野兽和照明

2、被奉为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是( )

①尧 ②黄帝 ③皇帝 ④炎帝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③④

3、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产生这种历史现象的直接原因在于

A.按军功授爵赐田宅

B.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C.承认土地私有现象 D.统一货币和度量衡

4、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在当代中国,教育公平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之一。孔子的下列观点中,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 A.因材施教 B.温故知新 C.有教无类 D.当仁不让于师

5、2010年5月l7日,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会议指出:要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确保边疆长治久安。新疆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管辖,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事件是 A.张骞出使西域 B.开辟丝绸之路

C.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 D.昭君出塞

6、下列关于我国古代科技成就的搭配,不正确的是:

A、张仲景——《伤寒杂病论》 B李春——赵州桥 C贾思勰——《齐民要术》

D祖冲之——造纸术

7、“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是公元207年曹操《龟虽寿》中的名句。

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当时的曹操 “志”在 ( )

A统一天下 B 消灭袁绍 C 废汉称帝 D 建立魏国

8、我国第一次人口大迁徙的高潮出现在 ( )

A.东汉末年 B.西晋初年 C.西晋末年 D.东晋初年

9、下列图片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胡人汉服图 汉人胡食图

A.民族交融 B.中外交往 C.国家统一 D.经济发展

10、隋炀帝开通大运河的目的是: ( ) ①加强南北交通 ②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③乘龙舟游江都 ④开通一条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A. ①②

B. ①③④

C. ③④

D. ①②③④

11、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天空,时间虽然短暂,却光芒四射。下列有关隋朝历史贡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实现了南北重新统一 B.开通了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C.创设了科举制度 D.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局面

12、人们基本上肯定武则天的统治,主要是因为(

)

A.她是我国历史唯一的女皇帝

B.她替多病的高宗处理朝政

1 C.她能重用一些有才能的人

D.她统治期间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13、唐朝是我国历史上最繁荣与开放的朝代,它不仅有开放的对外政策,还有开明的民族政策。下列哪一历史事件体现了“开明的民族政策”

A.遣唐使来华 B.鉴真东渡日本 C.玄奘西游天竺 D.文成公主入藏

14、图示法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下面的图是根据相关史实制作的示意图,正确的有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5、 “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说明南宋时(

)

A.北方战乱不息,南方相对安定 B.封建政府对农民的剥削十分沉重 C.江南地区已经成为全国经济重心 D.江南的自然条件优越于北方

16、五代、辽、宋、西夏、金、元时期的政治形势和民族关系的特点,与下面历史时期最相似的是(

A.春秋

B.战国 C.三国两晋南北朝

D.隋唐

)

17、关于《资治通鉴》,不正确的是

A.由北宋司马光主持编写

B.是一部编年体通史

C.按年月日顺序叙述原始社会到五代1300多年的历史

D.对研究我国古代历史有重要参考价值

18、在我国封建社会中丞相被称为“百官之长”,丞相一职的设立和废除分别是在 A.秦朝、隋朝

B.秦朝、唐朝

C.秦朝、明朝 D.秦朝、宋朝

19、某班同学准备以“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为主题办一期历史板报。他们应该收集哪些历史人物的资料

①陈胜 ②项羽 ③文天祥 ④郑成功 ⑤岳飞 ⑥戚继光 A.①③⑤⑥ B.①④⑥ C.③④ D. ④⑥

20、观察右边漫画,请为该漫画选择一个最佳主题

A.大清盛世 B.闭关锁国 C.和谐社会 D.自给自足

二、非选择题

21、秦朝与西汉的地图及人物的对比。

一、秦朝疆域图

二、西汉疆域图

(1)图一与图二中A、B字母分别代表秦朝和西汉的首都的大致位置,请分别

2 写出A、B所代表朝代的首都的名称:

A:

; B:

(2)历史上著名的“秦皇汉武”分别是谁?(写出帝王名称即可):

秦皇:

; 汉武:

。 (3)秦皇汉武对待儒家文化采取了完全不同的态度:

秦皇的做法:采纳

的建议,对儒家采取了“

”; 汉武的做法:采纳

的建议,推行“

”的措施。

(4)你认为上述两位皇帝,谁更胜一筹?理由是什么? (1)A:咸阳; B:长安。

(2)秦皇:秦始皇; 汉武:汉武帝

(3)秦皇的做法:采纳李斯的建议,对儒家采取了“焚书坑儒”;

汉武的做法:采纳董仲舒的建议,推行“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的措施。 (4)答:更胜一筹的人物:秦始皇/汉武帝 ;

理由是: 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采取了大一统的巩固措施。

汉武帝:使西汉达到鼎盛时期,知错能改.

23、国家统一,民族融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骞始开通西域道也。

——引自《汉书·张骞传》

材料二

高祖曰:“……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各宜深戒。”

——引自《魏书·献文六王传·咸阳王禧传》 材料三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的大小,分别建立各族民族自治机关。在各民族杂居的地方及民族自治区内,各民族在当地政权机关中均应有相当名额的代表。

――引自《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1)材料一中的“西域”狭义上是指今天我国的什么地方?该地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管辖的标志是什么? (2)材料二是中国古代哪次改革的内容?这次改革对于中华民族的发展有何积极意义? (3)材料三表明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主要实行的政治制度是什么?(1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实行这一制度的意义。

(1)新疆天山南北地区(答新疆也对)。西域都护的设置。

(2)北魏孝文帝改革。加速了黄河流域民族大融合的过程。(符合题意、言之成理即可适当给分)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了少数民族当家做主的政治权利(或保障了少数民族平等管理国家事务和自主管理本民族事务的政治权利);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维护了国家的统一;维护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根本利益。

第三篇:初中历史中国古代史上册试题

2013初一历史上册期末检测题

第一部分选择题

1.我国境内发现的下列远古人类按其生活年代的先后顺序排列的应是( )

①北京人②陕西半坡人③浙江河姆渡人④云南元谋人

A.①②③④B.④①②③C.②③①④D.④①③②

2、有一项伟大工程,它使成都平原获得“天府之国”的美称,并且2000多年来一直造福于人民。该工程建造于( )

A.战国时期B.秦朝C.隋朝D.明朝

3、下面是秦汉时期有关史实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汉武帝治国的核心思想源于儒家思想

B.东汉末年的张仲景写成《伤寒杂病论》,后世尊称他为“医圣”

C.西汉张骞通西域之后开辟了丝绸之路

D.西汉司马迁著述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4.传说时代的“三过家门而不入”,与群众同甘共苦,治理洪水的英雄是( )

A.尧B.舜C.禹D.启

5.下列表述适合于华佗的是( )

①最早采用望、闻、问、切四种诊断方法②奠定了我国中医治疗学的基础③制成麻沸散,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④被后世尊称为“医圣”

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D.③

6.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和班超出使西域相距( )

年B.210年C.211年D.212年

7.武王伐纣是一场正义的战争。周武王率兵打败商朝军队是在()

A.阪泉B.逐鹿C.牧野D.巨鹿

8.右图所示文物证明了我国哪个地区的商朝文明也有很高成就()

A.黄河流域B.珠江三角洲C.成都平原D.东北平原

9.下列哪种主张是韩非子的思想

政于民B.实行“法治”

C.“道法自然”D.“兼爱”

10.舞蹈《千手观音》获得2005年CCTV春节联欢晚会节目评比一等奖和特别大奖。A.施仁A.209

你是否知道“普度众生”、“功德无量”这些词汇跟哪个宗教有关?

A.基督教B.伊斯兰教C.道教D.佛教

11.唐朝大诗人杜牧有一首名篇《江南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诗中所述的“南朝”四个朝代更迭发展的顺序为:

A.宋、齐、梁、陈 B.宋、梁、齐、陈 C.齐、宋、梁、陈 D.宋、陈、齐、梁

12.下列货币中,哪一种是秦朝统一后在全国统一使用的()

ABCD

13.东汉时总结劳动人民经验,改进了造纸术的是()

A.张仲景B.华佗C.黄帝D.蔡伦

14.《九章算术》成书于:

A.春秋B.战国C.西汉D.东汉

15.我国古代文化名人辈出,成就斐然,以下著作与作者对应不正确的是()

A.《史记》——司马迁 B.《齐民要术》——贾思勰

C.《资治通鉴》——郦道元 D.《天工开物》——宋应星

16.城濮大战后,成为中原霸主的是:( )

A、齐桓公B、宋襄公C、楚庄王D、晋文公

17.反映我国古代音乐发展较高水平的是

A.司母戊鼎B.马王堆帛画C.秦兵马俑D.湖北随州编钟

18、导致西周灭亡的直接原因是 ( )

A.镐京“国人暴动”B.西北犬戎进攻西周C.商周牧野大战D.盘庚迁都到殷

19.南京是六朝古都。下列政权曾定都南京的是()

①曹魏②西晋③东晋④吴⑤北魏 ⑥南朝

A.①②③B.④⑤⑥C.①②⑤D.③④⑥

20.北魏的孝文帝带头纳汉女为妃,让五个弟弟娶汉女为妻,把公主嫁给汉人,改姓名为元宏,在光极堂赐群臣以汉衣,对30岁以下仍操胡语者“降爵黜官”。这段材料反映了孝文帝改革的哪些内容()

①采用汉姓②改穿汉服③学说汉话④提倡与汉族联姻⑤发展经济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④⑤ D.②③⑤

21.下列关于东晋时期我国文学艺术取得的重大成果,正确的是()

A.书法逐渐成为一种艺术

B.出现了书法大家王羲之

C.顾恺之擅长人物画,人物传神,很有个性,被后世称为“画圣”

D.石窟艺术得到很大发展,为世界所瞩目

22.曹操亲历的两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前后相隔()

A.6年B.8年C.10年D.20年

23.按下面的性质分类,司马睿应归哪一类()

A.陈胜、吴广B.司马炎、刘裕C.司马迁、王羲之D.张衡、祖冲之

24.东晋比西晋存在的时间长()

A.53年B.51年C.50年D.103年

25. 1976年,国际天文学家联合把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祖冲之山”,这是为了纪念祖冲之在哪一方面的贡献?

A.在圆周率方面的贡献

C.写成,《齐民要术》

B.发现了月食的原因 D.写成《水经注》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26.禹死后,__________继承父位,从而__________制代替了禅让制。

27.春秋末年,江南的_____国和______国也加入争霸战争,吴王任用伍子胥和孙武为将,攻破楚的都城郢。

28.___________之战后,曹操统一了黄河中下游地区;__________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29.阅读下列材料(淝水之战前前秦君臣对战争形势的分析):

材料1苻坚说:“„„现在,我有兵卒九十七万„„凭我们人多,投鞭于江,足断其流„„我们进攻东晋,就好像疾风扫秋叶一样。”

材料2京兆尹(官名)慕容垂(人名,鲜卑人)对苻坚说:“弱小被强大合并,这是很自然的事,陛下威震海外,雄兵百万,小小的东晋,竟敢违抗你的命令,怎能让它存在!”

材料3苻融(人名,前秦贵族)说:“群臣说不可伐晋,都是忠臣,因为鲜卑、羌都把我们当作仇敌,经常找机会报复,现在轻易讨伐东晋,我害怕不仅讨伐不成而且后患无穷。”

材料4375年,王猛病危时,曾认为东晋无隙可乘,建议苻坚不宜攻晋。

请回答:

(1)以上四则材料,你认为谁分析的比较正确?为什么?

(2)结合上述材料及平时所学知识,分析淝水之战前秦失败的原因。

30.古代历史上,不同文明之间的互相交流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材料一:经过张骞等所开辟的这条通商道路传来了各种各样的东西,汉武帝所喜爱的大宛马自不必说,还有地毯,毛织物、宝石、金银器、玻璃制品…….另外中国产的丝织品瓷器,漆器等也都传到了西方。 ——摘自丝博网

(1)材料一中的“这条通商道路”后来被称做什么?(2分)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它的开辟有什么积极影响?(2分)

(2)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材料一中的“这条通商道路”的路线?(3分)

材料二: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摘自《魏书》

(3)民族大融合,也是不同文明之间相互交流的一种形式,材料二中的“诏”是谁下达的?(1分)这一改革措施的目的是什么?(2分)

(4)英国哲学家培根对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传入欧洲曾经这样评价“它们都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和状态”简述指南针传入欧洲带来的重大影响。(2分)

31.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方今天下大势,只有变法才能强国。就政事而论,秦国变法大要有四:

一、奖励农耕以富国;

二、激赏军功以强军;

三、统一治权以理政;

四、移风易俗以正民。”

材料二:“欲天下之治安(安定),莫若众(多)建诸侯而少其力(使其弱小),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无)邪(反叛)心。”——(西汉)贾谊

材料三:“鲜卑族本身,尽管因此而不再作为一个单一民族存在,但在另一个民族大家庭中得到了永生。” 请回答:

⑴根据材料一中的这种认识,秦国实行了哪场变法?产生了什么影响?(4分)

⑵为巩固统治,汉武帝采取的哪项措施较好地体现了材料二的观点?此外,他在思想文化方面还采取了什么措施?(4分)

⑶材料三所说的这种情况与哪次改革有关?材料中鲜卑族“在另一个民族大家庭中得到了永生”指的是什么?试列举本次改革使鲜卑族得到“永生”的措施两例。(6分)

⑷材料

一、三中的两次改革性质是否相同?(1分)

32.材料一:江南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可以从山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富裕的人。──西汉《史记》

材料二: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

覆衣天下。──南朝 《宋书》

请回答:

(1)分析比较以上两则材料,说明江南地区从西汉到南朝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分)

(2)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这种变化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怎样深远的影响?(2分)

(3)从江南变化的原因中,你认为对我们今天经济发的展有何启示?(

4分)

第四篇:中国古代史(上)期末考试题

2011年中國古代史(上)本科期末考試題 (備註:所有題均為開放題,沒有標準答案)

1.名詞解釋(共8個,每個5分,共40分)

原史:(缺)

元謀人:元謀人,學名元謀直立人,或稱元謀猿人,是在中國發現的直立人化石。1965年發現於雲南元謀上那蚌村附近,共計左右門齒兩顆。後來還發現了石器、炭屑、和有人工痕跡的動物肢骨等。元謀人的距今年代為170萬年左右,是屬於舊石器時代早期的古人類(有爭議,或為約60萬年~50萬年前)。其可能生活在亞熱帶草原—森林環境中。

彩陶:彩陶是指在打磨光滑的橙紅色陶坯上,以天然的礦物質顏料進行描繪,用赭石和 彩陶氧化錳作呈色元素,然後入窯燒制。在橙紅色的胎地上呈現出赭紅、黑、白、諸種顏色的美麗圖案,形成紋樣與器物造型高度統一,達到裝飾美化效果的陶器。亦稱陶瓷繪畫,它是我國悠久的“國粹”——陶瓷藝術之中的藝術,早在距今六千年左右的半坡文化時期,彩陶上便出現了最早的彩繪。而瓷上作品相對紙本更具張力,彩陶藝術中融合了藝術家的各種創作思想、風格、語言,創作出風格各異而又多姿多彩的藝術珍品,是我國不可多得的文化瑰寶。

青銅時代:人類利用金屬的第一個時代。各地區的青銅時代開始時期不一。希臘、埃及始於西元前3 000年以前,中國始於西元前1 800年。青銅是銅和錫的合金,青銅時代是 以使用青銅器為標誌的人類物質文化發展階段。青銅時代初期,青銅器具比重較小,甚或以石器為主;進入中後期,比重逐步增加。自有了青銅器和隨之的增加,農業和手工業的生產力水準提高,物質生活條件也漸漸豐富。青銅出現後,對提高社會生產力起了劃時代的作用。

夏禹:禹,姒姓夏後氏,名文命,號禹,後世尊稱大禹,夏後氏首領,傳說為帝顓頊的曾孫,黃帝軒轅氏第六代玄孫。他的父親名鯀,母親為有莘氏女修己。相傳禹治黃河水患有功,受舜禪讓繼帝位。禹是夏朝的第一位天子,因此後人也稱他為夏禹。他是我國傳說時代與堯、舜齊名的賢聖帝王,他最卓著的功績,就是歷來被傳頌的治理滔天洪水,又劃定中國國土為九州。後人稱他為大禹,也就是偉大的禹的意思。禹死後安葬與浙江紹興市南的會稽山上,現存禹廟,禹陵,禹祠。從秦始皇開始歷代帝王都有來禹陵祭禹。

張騫:約西元前164~前114年,漢族,字子文,漢中郡城固(今陝西省城固縣)人,中國漢代卓越的探險家、旅行家與外交家,對絲綢之路的開拓有重大的貢獻。開拓漢朝通往西域的南北道路,並從西域諸國引進了汗血馬、葡萄、苜蓿、石榴、胡桃、胡麻等等。

敦煌:敦煌是甘肅省酒泉市轄的一個縣級市,中國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敦煌位於古代中國通往西域、中亞和歐洲的交通要道——絲綢之路上,曾經擁有繁榮的商貿活動。以“敦煌石窟”、“敦煌壁畫”聞名天下,是世界遺產莫高窟和漢長城邊陲玉門關、陽關的所在地。 七王之亂:這是發生在西元前154年發生的一次叛亂,參與叛亂的共有七個諸侯國,所以叫做“七國之亂”。七國之亂”是以劉邦之侄吳王劉濞為首發動的一次同姓王聯合大叛亂。參與叛亂的七國的國王是吳王劉濞、楚王劉戊、趙王劉遂、濟南王劉辟光、淄川王劉賢、膠西王劉昂、膠東王劉雄渠。吳王劉濞為這次叛亂的主謀。漢景帝三年(西元前154年),劉濞用“清君側,誅晁錯”的名義,舉兵西向。叛軍順利地打到河南東部。景帝不得已殺了晁錯,但叛軍依然不退,還公言要奪皇位。景帝命太尉條侯周亞夫與大將軍竇嬰率三十六將軍,以奇兵斷絕了叛軍的糧道,只用了10個月的時間,就大破叛軍。劉濞逃到東甌,為東甌王所殺。其餘六王皆畏罪自殺,七國都被廢除。

2、簡答題:(任選兩題,每題15分,共30分) (1)新石器時代的文化上的進步 (2)“三皇五帝”傳說與《史記·五帝本紀》的關係 ( 3) 漢武帝的事蹟

漢武帝劉徹(西元前156年~西元前87年),漢族,出生於長安,幼名劉彘,是漢朝的第五代皇帝。漢武帝是漢景帝劉啟的第十個兒子、漢文帝劉恒的孫子、漢高祖劉邦的曾孫,其母是皇后王娡。7歲時被冊立為太子,16歲登基,在位五十四年,建立了西漢王朝最輝煌的功業之一。《諡法》說“威強睿德曰武”,就是說威嚴,堅強,明智,仁德叫武。他的雄才大略、文治武功使漢朝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他也因此成為了中國歷史上偉大的皇帝。漢武帝創立年號同時也是中國第一個使用年號的皇帝。他登基之初,繼續他父親生前推行的養生息民政策,進一步削弱諸侯的勢力,頒佈大臣主父偃提出的推恩令,以法制來推動諸侯分封諸子為侯,使諸侯的封地不得不自我縮減。同時他引入了刺史的官級,監察地方。在軍隊和經濟上則加強中央集權,將冶鐵、煮鹽、釀酒等民間生意編成由中央管理,同時禁止諸侯國鑄錢,使得財政權集於中央。他採用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為儒學在古中國的特殊地位鋪平了道路。不過事實上漢武帝時期從來不曾缺少法治思想,在宣揚儒學的同時漢武帝亦採用法規和刑法來鞏固政府的權威和顯示皇權的地位,因此漢學家認為這更應該是以法為主以儒為輔,內法外儒的一種體制,對廣大百姓宣揚儒道以示政府的懷柔,而對政府內部又施以嚴酷的刑法來約束大臣。而宣儒並不等於棄法,法依然是漢武帝時期的最終裁決手段,當時積極啟用的汲黯和對司馬遷用宮刑即是其中著名的例子。春節始於太初改曆,昔日漢武帝改正朔,易服飾。遙想漢武當年,金戈鐵馬,四面出擊,揚我大漢國威。衛青霍去病嘯傲風月驚敵膽,三次大規模出擊匈奴,封狼居胥,奏凱歌而還。張騫鑿空西域,開創中西交流之先河。從此西域成為幾大文明交匯之地,漢武帝被稱為“冠於百王”。秦皇開創封建體制15年而崩殂,大業半竟。劉邦打下江山,一直在為劉氏江山千秋萬代而努力,剪除異姓王,與霸業轉而成就帝業。漢文景帝開創了“文景之治”至於胡亥子嬰惠帝呂後沒有時間精力去完成如此大業。歷史之重任歷史般的落到了劉徹手上。70高齡,54載帝業,漢武帝無愧於列祖列宗,無愧於中華民族。是他一手奠定了大漢興衰的基石,盛於斯,衰於斯。知天命的漢武帝亦感到自己晚年政治決策的失誤帶來的惡果,安撫流民的同時遂在輪臺頒下《輪臺罪己詔》“朕即位以來,所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自今事有傷害百姓,糜費天下者,悉罷之!”以表示承認自己的錯誤。天下也因此又逐漸歸於和諧。為昭宣中興的盛世奠定了基礎。史書《罪己詔》記載:「朕自即位以來,所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自今事有傷害百姓、靡費天下者,悉罷之。」強調「當今務在禁苛暴,止擅賦,力本農。修馬政複令以補缺,毋乏武備而已。西元前88年,漢武帝叫畫工畫了一張“周公背成王朝諸侯圖”送給霍光,意思是讓霍光輔佐他的小兒子劉弗陵作皇帝。子幼母壯,為了防止太子的年輕母親鉤弋夫人重演呂後稱制的局面,漢武帝狠下心找藉口處死了她。西元前87年,漢武帝駕崩,葬於茂陵,廟號是世宗。

3、論述題:(任選一題,每題30分,共30分) (1)從“焚書坑儒”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2)論述秦漢時期的農民運動

第五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综合测试题

综合试题 一

一、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近代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勾结起来是在(B ) A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 C甲午战争以后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以后

2、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睁眼看世界的人是(B) A魏源

B林则徐

C严复

D邓廷桢

3、1853年冬,太平天国颁布的以分配土地为核心的社会改革纲领是(C)

A《中国土地法大纲》 B《兴国土地法》 C《天朝田亩制度》

D《资政新篇》

4、最早对兴办洋务的指导思想作出完整表述的人是(A ) A 冯桂芬 B马建忠 C 王韬 D 郑观应

5、武昌起义前夕,在保路运动中规模最大、斗争最激烈的省份是(D ) A.湖南 B湖北 C广东 D四川

6、民国初年两次帝制复辟失败的共同原因是( D)

A资产阶级力量强大

B孙中山高举反复辟旗帜

C北洋军阀内部矛盾激化

D经过辛亥革命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7、第一个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建立于(A )

1 A上海

B北京

C武汉

D长沙

8、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A)

A陈独秀创办《新青年》

B民主和科学口号的提出 C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 D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

9、遵义会议后,中共中央政治局成立了新的三人团负责红军的军事行动,其成员是(C ) A 毛泽东、朱德、周恩来 B毛泽东、朱德、王稼祥 C 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 D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

10、1935年12月,中国共产党确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会议是(B ) A遵义会议 B瓦窑堡会议 C洛川会议 D晋绥干部会议

11、1939年1月,国民党确定“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政策的会议是(B)

A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 B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 C国民党五届六中全会 D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

12、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C) A遵义会议 B瓦窑堡会议 C中共七大 D洛川会议

13、1945年4月,出席联合国制宪会议中国代表团中的解放区代表是(C)

A 周恩来 B刘少奇 C董必武 D王若飞

14、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双方通过重庆谈判签订《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的时间是 (C)

2 A 1945年8月 B1945年9月 C1945年10月 D1945年11月

15、1947年,台湾省人民为反对国民党当局的暴政举行了(B) A一二一运动

B二二八起义

C黑旗军起义

D黄花岗起义

16、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途径是(A) A和平赎买

B国家资本主义

C利用、限制、改造

D团结、批评、改造

17、“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线是 (D) A 吴晗发表《海瑞罢官》

B 《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发表 C 中共中央发出“五一六通知”

D 《评新编历史剧 < 海瑞罢官 > 》发表

18、实现了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的会议是(B)

A. 中共八大

B.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 中共十二大

D. 中共十三大

19、1992年召开的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A)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体制

C计划为主、市场为辅的经济体制

D市场为主、计划为辅的经济体制

20、(C)正式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3 A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

B中共十五届六中全会

C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

二、 名词解释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领事裁判权

西方列强攫取的对中国进行政治控制的侵略特权之一。1843年,中英《五口通商章程》规定,在通商口岸,中国人如与英侨“遇有交涉诉讼”,英国领事有“查案”、“听讼”之权,其“英人如何判罪”,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进一步扩大了了领事裁判权,各国援例而行。这一权力严重侵犯和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使外国人在中国横行不法。

2、《天朝田亩制度》

1953年,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后,颁布的一份体现农民阶级理想和此次农民战争特点的纲领性文件。它确立了 “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的原则,规定了平均分配土地的方案;规定了设立国库、以“两”为单位生产和分配农副产品。这是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方案,代表了农民阶级的愿望和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的要求,但也体现了农民平均主义的空想性,是不可能实现的。

3、百日维新

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在维新派的推动和策划下,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开始变法。在此后的103天里,光绪帝颁布了一系列变法上谕,史称“百日维新”,内容包括:政治上改革行政机构,

4 裁汰冗员,澄清吏治;经济上提倡开办实业,奖励农工商、发明创造,改革财政等;军事方面裁撤绿营,编练新军,筹备武备学堂;文教方面改革科举制度,废八股,改试策论,提倡西学,创办京师大学堂等新式学堂等。变法触动了顽固派的利益,故他们推动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废除新政,百日维新宣告失败。

4、一二九运动

华北事变后,中国民族危机加深。 1935年12月9日,北平学生在中国共产党救亡图存、全民抗战的号召和中共北平临时工作委员会的领导下举行抗日游行,喊出“反对华北自治运动”、“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等口号。游行队伍遭到国民党军警镇压。12月16日,北平学生和市民1万多人在天桥召开市民大会,反对成立冀察政务委员会,并举行更大规模的示威游行。在群众的压力下,冀察政务委员会被迫延期成立。一二九运动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并吞并华北的计划,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三、 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有哪些?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特点是:

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操纵和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和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5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第三,中国自然经济的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第四,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下,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第五,由于近代中国列强的争夺和间接统治之下,加上地方割据势力的存在,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中国处于不统一状态。

第六,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后来还加上官僚资本主义),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至大批地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2、简述维新派和守旧派论战的内容、实质和影响。

论战主要围绕着三个问题展开:第一,要不要变法;第二,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第三,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学堂。

这场论战实质上是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在中国的第一次正面交锋。通过论战进一步开阔了知识分子的眼界,解放了思想,也开始改变了社会风气,为维新变法运动作了思想舆论的准备。

3、简述《共同纲领》的主要内容及其性质。

在1954宪法颁布前,《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

主要内容:第一,规定了关于新中国的国体和政体。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政体及其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第二,规定了新中国的基本的民族政策,即民族平等与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第三,规定了新中国的经济工作方针。第四,规定了新中国的外交工作原则是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维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四、 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 论述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20世纪中国和人类历史上的最大事件。 (1)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使中华民族避免了遭受殖民奴役的厄运。 (2)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使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组织上的进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中国人民通过抗日战争的实践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各族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坚强核心。抗日战争的胜利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7 (3)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这就是:民族自尊品格、民族团结意识、民族英雄气概、民族自强信念、民族创造精神。

(4)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世界人民战胜法西斯、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巨大影响,为最终战胜世界法西斯势力作出了历史性贡献,显著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

2、论述20世纪中国经历的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

20世纪以来,中国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决定了中国历史的发展方向:

第一次是辛亥革命,推翻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使反动统治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

第二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完成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创造了前提。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第三次是改革开放,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在新中国成立以来革命和建设成就的基础上,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人民,成功地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幅度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为全面

8 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开辟了广阔的前景。社会主义在中国显示出蓬勃的生机和活力,并赋予中华民族复兴以新的强大生机。

综合试题 二

一、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把我国领土台湾割让日本的不平等条约是(A) A《马关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2、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家是(B)

A林则徐

B魏源

C郑观应

D康有为

3、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事件是(B) A康有为第一次上书

B公车上书

C “南学会”创立

D《孔子改制考》发表

4、戊戌维新时期,维新派在上海创办的影响较大的报刊是(A ) A《时务报》 B《国闻报》 C《湘报》 D《万国公报》

5、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是( D) A《中华民国宪法》 B《钦定宪法大纲》

9 C《中华民国约法》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6、武昌起义爆发后,控制大部分地方政权的是(D ) A革命党人

B北洋军阀和旧官僚

C袁世凯的亲信

D立宪派和旧官僚

7、中共一大确定的党的中心任务是(C)

A实现共产主义

B加强无产阶级国际团结 C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

D推翻资产阶级政权

8、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是(A) A南昌起义

B八七会议

C秋收起义

D广州起义

9、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

一、

二、四方面军胜利会师于(D ) A陕北保安地区 B陕北洛川地区 C陕北瓦窑堡地区 D甘肃会宁、静宁地区

10、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指出,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最关键的阶段是(B ) A 战略防御阶段 B战略相持阶段 C战略反攻阶段 D 战略决战阶段

11、在抗日战争的战略防御阶段,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上取得胜利的战役是(A ) A 台儿庄战役 B桂南战役 C枣宜战役 D中条山战役

12、延安整风运动最主要的任务是(A)

A 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 B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 C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 D反对官僚主义以整顿作风

10

13、1947年10月1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提出的口号是(C) A和平、民主、团结 B向北发展、向南防御 C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 D将革命进行到底

14、中共八大坚持的经济建设方针是 ( D ) A 综合发展

B 平衡发展 C 重点发展重工业

D 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15、曾有报刊不切实际地宣传“某人民公社小麦亩产10 万公斤,一棵白菜250 公斤”这种宣传应出现在 (C) A 土地革命时期

B 三大改造时期 C 大跃进时期

D 改革开放时期

16、第一个五年计划是在(D)时期完成的

A 大跃进时期 B文革时期

C 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D 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17 、 “九一三事件”指的是 ( B ) A “文化大革命”的全面发动

B 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

C 中央“文革”小组基本取代中央政治局的职能 D四人帮集团被粉碎

18、毛泽东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邓小平开创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两者最重要的共同点在于(A) A 实事求是,从中国国情出发

B 坚持走群众路线 C 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

D 借鉴苏联的经验

11

19、被称为开创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发展新时期的宣言书,并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作了思想准备的重要文献是(B) A《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C《南方谈话》

D《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代表大会开幕词》 20、中共十三大提出了(C)

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B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

C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D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任务

二、名词解释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资政新篇》

1859年,“干王”洪仁玕向洪秀全提出《资政新篇》,作为统筹全局的建议,主要内容有: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学习西方,制定法律制度;经济上发展近代工矿、交通等事业,奖励发明创造,提倡雇工经营;思想文化上改革弊政,革除陋习,兴办学校、医院和社会福利事业;外交方面有主张平等外交,与各国通商。《资政新篇》是一个带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与建设方案,但通篇未涉及农民问题和土地问题。

2、清末新政

12 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1901年清政府设立督办政务处,宣布实行“新政”,内容包括:改革官制,整顿吏治;改革兵制,编练新军;改革学制,提倡新学;改革政制,实行预备立宪等。新政并没有挽救清王朝,反而激化了社会矛盾,加速了它的灭亡。

3、过渡时期总路线

中共中央1953年正式提出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即:“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是一条“一化三改”、“一体两翼”的总路线,即建设与改造同时并举,发展生产力与变革生产关系有机统一。这条总路线是完全正确的,反映了历史的必然。

4、四项基本原则

为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1979年3月30日,邓小平在理论工作务虚会发表讲话指出: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这四项基本原则,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基本前提。四项基本原则后被写入党章和宪法,成为立国之本,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提供了可靠的政治基础,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对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关系。

近代中国人民始终面临着两大历史任务: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

13 二者的关系:区别:主体、内容不一样。前者要改变民族受压迫、人民受剥削的地位和状况,要从根本上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统治秩序,解决生产关系问题;后者是要改变近代中国经济文化和社会落后的地位和状态,是要充分发展近代民族工商业,解决生产力问题。 联系:完成第一大任务是为第二大任务完成创造条件。一方面,前者是前提条件,只有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才能废除列强强加的不平等条约,才能推翻封建专制制度,改变买办和封建生产关系,解放生产力,开辟走向现代化的道路。另一方面,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最终目的是使中国走向现代化,实现国家繁荣和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2、中国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原因与条件有哪些?

第一,中国是一个几个帝国主义国家间接统治的政治经济发展极端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这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第二,国民革命的影响;第三,全国革命形势继续向前发展;第四,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第五,共产党组织的坚强有力和各项政策的正确贯彻执行。

3、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主要内容。

1949年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召开。其主要内容是:

第一,规定了全国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应当采取的基本政策。

14 第二,指出了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方向。

第三,在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问题上,提出了“两个务必”的要求,即“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四、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论述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及基本经验。

第一,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统一战线中存在着两个联盟:一个是劳动者的联盟,这是基本的、主要的;一个是劳动者与非劳动者的联盟,这是辅助的、同时又是重要的。必须坚决依靠第一个联盟,争取建立和扩大第二个联盟。巩固和扩大统一战线的关键,是坚持工人阶级领导权,率领同盟者向共同的敌人作坚决的斗争并取得胜利;对被领导者给以物质福利,至少不损害其利益,同时对被领导者给以政治教育;对资产阶级采取又联合、又斗争的政策。

第二,坚持革命的武装斗争。中国革命只能以长期的武装斗争作为主要形式。中国的武装斗争实质上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农民战争。必须深入农村进行土地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才能逐步地争取革命的胜利。必须建立一支在共产党绝对领导下的新型人民军队。这支军队必须实行一系列具有中国特点的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 第三,加强共产党自身的建设。在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占人口

15 大多数的中国,建设一个工人阶级先锋队的党,是极其艰巨的任务。毛泽东的建党学说成功地解决了这个难题。中国共产党的建设,是密切地联系着党的政治路线进行的。首先着重党的思想建设,用工人阶级思想克服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思想;培育和发扬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密切联系群众和自我批评的作风;创造了在全党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进行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的整风形式等。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取得的十大成就。

(一)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提高。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位,主要工农业产品位居世界前列。

(二)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居民收入大幅度增长,公平公正和就业受到高度关注。

(三)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取得重大进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步建立并不断完善,全方位对外开放取得新突破,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稳步推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进一步完善,基层民主自治体系开始形成,社会主义法律体系逐步完备。

(五)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成就显著。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推进你,教育、科技、文化事业取得长足发展。

(六)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取得全面贯彻。认真实施民族区域自治,促进民族地区发展,保护民族文化和宗教信仰自由。

(七)祖国统一大业取得重大进展。香港,澳门回归,高度自治方针保证了两地的长期繁荣稳定,两岸关系不断加深,和平发展成为潮流。

(八)国防和军队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推进军事改革,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

(九)积极开展全方位外交。同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坚持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

(十)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建设。

综合试题 三

一、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指挥清军在中越边境前线大败法军,取得镇南关大捷的是(A) A冯子才

B邓廷桢

C林则徐

D李鸿章

2、下列哪个条约允许外国公使常驻北京(D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望厦条约》

D《天津条约》

3、太平天国之所以是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最主要是因为( C)

17 A其规模和延续时间均属空前

B建立了与清政府对立的政权 C制定了比较完整的革命纲领

D对封建王朝的打击空前沉重

4、1898年发表《劝学篇》一文,对抗维新变法的洋务派官僚是(C ) A李鸿章 B左宗棠 C张之洞 D刘坤一

5、为反对袁世凯刺杀宋教仁和“善后大借款”,孙中山在1913年领导革命党人发动了(A ) A二次革命 B护国战争 C护法战争 D北伐战争

6、武昌起义成功后,革命党人建立的政权是(A) A湖北军政府

B湖北咨议局

C中华民国政府 D南京临时政府

7、中国共产党开创的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是( B) A晋察冀根据地

B井冈山根据地

C湘鄂西根据地

D鄂豫皖根据地

8、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最主要的依据是(D) A提出彻底地反帝反封建口号

B十月革命影响与马克思主义传播

C青年学生领导并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D无产阶级成为运动主力

9、1930年1月,毛泽东进一步从理论上阐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文章是 (B ) A《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8 C《井冈山的斗争》

D《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10、国民党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的性质是( B) A私人垄断资本主义 B封建的买办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C私人资本主义 D国家资本主义

11、中华民族进入全民族抗战是在(D ) A 九一八事变后 B一二八事变后 C华北事变后 D卢沟桥事变后

12、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第二次反共高潮达到顶点的标志是(C) A鄂西事变 B陇东事变 C皖南事变 D平江惨案

13、标志着中国民主同盟站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立场来的会议是(C) A民盟一届一中全会 B民盟一届二中全会 C民盟一届三中全会 D民盟一届四中全会

14、1949年6月,毛泽东发表的系统论述中国共产党建国主张的著作是(D ) A《新民主主义论》 B《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C《论联合政府》 D《论人民民主专政》

15、标志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被彻底废除的是(D) A 西藏的和平解放

B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C抗美援朝的胜利

D土地改革的完成

16、“芝麻赛玉米,玉米比人大”。这句出现于20 世纪50 年代的打油诗反映的是(D)

19 A 土地改革的成果

B 农业合作社的优越性

C “一五”计划的建设成就

D “大跃进”时的浮夸风

17、“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是在第(C)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出来的

A 五

B 四

C 三

D 二

18、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农村率先推行经济体制改革,在土地经营上实行(B)

A互助合作制度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产业化经营制度

D机械化耕作制度

19、根据“一国两制”的构想,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是在(A)

A 1997年7月1日

B1998年7月1日

C1999年7月1日

D2000年7月1日

20、根据中共十五大的部署,从1998年末开始,中央决定开展“三讲”教育的内容是(B)

A讲稳定、讲政治、讲学习

B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 C讲学习、讲政治、讲和谐

D讲稳定、讲大局、讲正气

二、 名词解释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广学会

是基督教在中国设立的最大的出版机构,英国人李提摩太把“争取中

20 国士大夫中有势力的集团,启开皇帝和政治家们的思想”作为办会的指导思想。其发行的《万国公报》,除介绍西方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状况外,还竭力宣扬殖民地奴化思想,为外国列强侵华进行辩护。

2、保路风潮

1911年5月,清政府宣布铁路国有,并将粤汉、川汉铁路路权给帝国主义,从而引发了湖南、湖北、广东、四川四省民众保护民族利益和个人利益的保路运动,尤以四川省最为激烈。清政府进行镇压,激起了民众的武装暴动,成为武昌起义的导火索。

3、七千人大会

为纠正左倾错误,统一思想,总结经验教训,1962年

1、2月间,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中央工作会议,全国各级党政军领导干部七千人与会,故称“七千人”大会。刘少奇向大会提交了书面报告并作了说明,毛泽东发表长篇讲话,系统阐述了民主集中制原则。这次会议对于恢复实事求是、民主精神和自我批评精神起了积极作用,推动了纠左的进行和形势和好转。

4、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冲破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并且断然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思想,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

21 组织路线。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揭开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

三、 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 洋务运动主要有三个方面:

第一,兴办近代企业,包括军用工业和民用工业。

第二,建立新式海陆军。

第三,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目标为:一是自强;二是求富。

2、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1)主要内容是提倡民主和科学。民主主要是指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科学主要指自然科学,提倡以科学的精神和科学方法来研究社会。

(2)大力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猛烈抨击封建纲常礼教,激烈批判以维护封建专制为宗旨和基本内容的孔学。

(3) 提倡个性解放和自由。对妇女解放、家庭问题、婚姻恋爱等进行了热烈讨论,宣传男女平等和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

(4) 提倡白话文、新文学,反对文言文、旧文学,主张文学革命。文学革命包括文学的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的革命。

3、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内容及其意义。

22 1992年1月至2月,邓小平视察南方,发表重要谈话:

(1)内容:强调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提出 “三个有利于”作为判断一切工作和改革开放是非得失的标准;指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强调发展才是硬道理,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强调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强调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至少需要100年。

(2)意义:小平南方谈话,在重大历史关头,科学地总结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基本实践和基本经验,明确回答了长期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对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四、 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特点及其历史意义。

(1)特点:中国共产党是在特殊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成立的,具有以下两方面特点:一方面是直接承继列宁主义而来,没有收到修正主义影响。中国共产党是按照列宁的建党原则建立起来的。她所接受的是没有被修正主义阉割的马克思主义的完整的科学世界观和社会革命论,是在斗争中同各种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划清了界限的科学社会主义。二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工人运动基础上产生的。中国工人阶级具有坚强的革命性,在这个阶级中不存在欧洲那种工人贵族阶层,没有社会改良主义的基础。

23 (2)意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使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具有划时代的伟大意义。

第一,中国革命终于有了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不仅代表着中国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利益。它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可信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使中国工人阶级有了自己的司令部。

第二,中国革命从此有了一个科学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观察和分析中国的问题,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斗争的目标、革命的前途和走向胜利的道路。

第三,沟通了中国革命与世界革命的联系,把中华民族的解放运动同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运动相联结并成为其中一部分,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前途。

2、 为什么说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第一,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我国社会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几千年来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阶级剥削制度基本上被消灭,社会主义经济成了国民经济中的主导成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中国基本确立,这是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最主要的标志。这表明,中国已经胜利地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完成了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4 第二,社会主义改造是在生产关系方面由私有制到公有制的一场伟大的变革,它极大地解放了社会生产力,直接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总之,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在一个几亿人口的大国中,能够比较顺利地实现消灭私有制这样复杂、困难和深刻的社会变革,促进了工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并且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而没有引起巨大的社会动荡,这的确是伟大的历史性胜利。通过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开始了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

25

上一篇:中国法制史重点知识下一篇:中国共产党巡视制度

本站热搜